小米的估值究竟有沒有下跌?這個問題要看的不只是跌至谷底的小米能否全面反彈,還有小米在生態鏈的投資做得怎麽樣。
一位熟悉小米內部事務的人士曾對第一財經記者解讀,未來的小米可以理解成:小米手機(含小米平板)、小米電視(含小米盒子)和小米路由器三大硬件核心產品線是“第一個小米”,MIUI及其所構建的移動互聯網內容和服務生態相當於“第二個小米”,而小米計劃在生態鏈投資的100家公司將成為“第三個小米”。
從小米移動電源、小米手環、平衡車到凈化器、拉桿箱,再到掃地機器人……兩年半的時間,小米在生態鏈的布局成績如何?
從耳機到掃地機器人
小米對生態鏈的投資最早追溯到2013年底。當時小米公司成立生態鏈團隊,主要負責投資智能硬件公司,具體做法把小米模式複制到100家公司。而小米自身依然專註在三大核心主業上,一是手機(平板),二是電視(盒子),三是路由器。
小米投資的第一家生態鏈公司是加一聯創。當時,在雷軍邀約下,曾是富士康最年輕的事業群級總經理的謝冠宏選擇了耳機的方向,創立加一聯創1MORE,憑借一款小米活塞耳機沖出市場。
而造出了掃地機器人石頭科技,則是小米最新公布的一家生態鏈公司。8月31日,小米公司聯合創始人、副總裁、小米生態鏈負責人劉德對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記者評價,這是小米生態鏈上最複雜的產品,共涉及1200多個零件和113套模具。
這家公司創始人是前百度地圖產品負責人和百度魔圖精靈CEO 昌敬。他帶領的團隊中還有來自華為、英特爾、iRobot的高管。其中負責硬件方面的聯合創始人張誌淳是華為手機團隊的創始人之一,負責軟件的聯合創始人吳震曾在英特爾和微軟有10年的軟件研發經驗,是研究嵌入式和人工智能技術專家。
他們稱用2年的研發時間造出的掃地機器人,可以通過類似無人駕駛汽車技術中使用的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算法實時構建房間地圖,進行最合理的清掃路徑規劃。這款對標 iRobot的掃地機器人售價1699元。
在一系列生態投資的背後,雷軍曾表示,小米並非單純的投資創業公司,生態鏈投資就是由小米輸出做產品的價值觀、方法論和已有的資源,包括電商平臺、營銷團隊、品牌等,圍繞自己建立起一支“航母艦隊”。
直到今年3月,雷軍宣布對小米生態鏈進行戰略升級推出“米家”,承載小米智能家庭戰略的升級與落地。
小米生態鏈負責人劉德首次對外公布了米家 APP 的數據:截止到2016年8月,小米生態鏈共發布37款智能產品,米家APP(原小米智能家庭APP)設備接入量已近4000萬,日活躍用戶數超過500萬。
“打群架”模式
最新數據顯示,在過去兩年半時間里,小米一共投資了55家公司,其中包括小米空氣凈化器出品方智米科技、小米凈水器出品方雲米科技等29家公司是由小米從零開始孵化。
小米公司在今年3月時公布的數據稱,目前這29家中有7家公司的年收入過億元,2家公司的年收入突破10億,智米科技的空氣凈化器年銷量超過100萬臺,紫米科技的移動電源總銷量超過4690萬個,華米科技的手環總銷量超過1850萬個。
而如果以估值突破10億美元計算,小米生態鏈有四家公司已成為獨角獸公司:華米科技、智米科技、Ninebot和紫米科技。
其中,華米科技曾做出爆款“小米手環”,近日還推出了Amazfit自主品牌、售價799元的智能手表;主營小米空氣凈化器的智米科技稱完成B輪融資,估值10億美元;紫米科技則是小米另一個爆款產品小米移動電源的生產商,據稱一年賣出2000萬臺。估值最高的是平衡車企業Ninebot曾收購了平衡車鼻祖美國Segway。
而今年8月,小米生態鏈孵化出了第一家登錄新三板的公司:小米插線板生產商青米科技母公司動力未來掛牌新三板。
作為生態鏈公司的一員,華米 CEO 黃汪在近日接受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記者采訪時說,在和劉德開會交流時,大家把小米生態鏈的合作模式總結為“打群架”的模式,例如,華米智能手表需要找藍牙耳機,自然而然找到小米生態鏈上做耳機的的加一聯創。“這種資源和配合的信任度很高。”
在劉德看來,小米生態鏈的定位是在無印良品和蘋果之間,小米生態鏈企業本質是一種“戰略結盟”,大家是“兄弟公司”。
“兄弟公司”一方面體現在互為放大器,小米為初創的生態鏈企業提供了品牌放大的可能,而生態鏈則用產品放大了小米打造新國貨的願景;另一方面則是形成品牌矩陣,他拿竹林做比——單根竹子生命周期很短,形成一片竹林,根部相互蔓延,可以內部實現新陳代謝,反而更加穩定。而小米生態鏈計劃就是為了找竹筍。
“對於現階段的小米來說,生態鏈企業的成長顯得格外重要。”艾媒集團董事長張毅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發展得好的企業不僅可以為小米貢獻成本來源,對於小米來說具有提升信心的作用。而小米的資源對這些生態鏈企業來說,充當了“助推器”的作用。
不過,當這些生態鏈公司從“竹筍”長到“竹子”時,除了複制小米模式,它們眼下要考慮的還有如何解決過度依賴小米銷售渠道和用戶資源。
例如,曾經造出“爆款”小米手環的華米公司,在初期成功後高舉高打,正在逐漸去掉“小米”烙印,建立獨立的品牌Amazfit。
再以青米科技為例,這家公司此前通過小米科技渠道(包括小米商城、京東 /天貓小米旗艦店等)銷售的插線板產品及數據線產品占到銷售總量的99%以上。它已經意識這一風險,稱未來將繼續開拓新的產品銷售渠道,以降低對小米科技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