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慎對上市公司高負債經營 心悅向日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64b5010102dz9k.html

在經濟景氣時期,上市公司指標中多數人關注公司的每股盈利、銷售利潤率等盈利性指標,而忽 略負債這一欄中的風險性指標。一個成功的投資者既要看到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也要看到上市公司的風險控制能力。這樣才能在某些經濟情況突變,如美國次級債 危機突發背景下控制好自己的投資風險。

 

我們知道公司資產是負債和股東權益的總和,公司進行運營的資金可以來自權益資本金也可以通過負債。一個高負債的企業同樣可以達到非常高的收益,比如房地產 企業,假如處於高景氣週期,通過大量的負債槓桿撬動巨額投資,更能夠獲得超額收益,給股東帶來回報。但其中的風險也可想而知。如果這個行業突然進入宏觀調 控的對象範圍,或者景氣度急轉,很多高負債公司將無法應對,導致在行業景氣度再度轉好之前就宣告失敗了。

 

彼得林奇在其投資策略案例中專門對負債指標進行了闡述:兩隻股票同屬高科技行業,而且都是生產計算機芯片的。當時兩家公司股價都高台跳水,GCA的股票從20美元跌到12美元,應用材料公司股票表現更差,從16美元跌到8美元。對比這兩家公司的財務分析可以看到,其不同之處在於:當兩家公司同處於行業景氣困境時,GCA公司的負債為1.14億美元,而且都是銀行貸款,賬上只有300萬美元現金和7300萬美元存貨,在當時電子行業不景氣的時候,價值7300萬美元的存貨在來年也許就會在低價大拍賣中貶值到2000萬美元;相反,應用材料公司的負債為1700萬美元,而現金卻有3600萬美元。當電子行業開始復甦的時候,應用材料公司股價反彈從8美元漲到36美元,但GCA公司卻已宣告破產並以每股10美分的價格被收購。這就是負債決定的風險和機會。

 

負債也分長期負債和短期負債,長期負債可以提供給公司充裕的時間走出困境,而短期負債卻是很多公司快速衰落的直接原因。如果一個公司大量利用短期負債,一 旦行業景氣度突變的時候,很可能會立刻面臨歸還借款的困境,而這種惡性循環一旦開始,公司將無力回天,也沒有條件在行業景氣復甦時復原了。

 

因此,投資者在閱讀年報時,切忌簡單以每股盈利論英雄,通過高負債槓桿獲得高盈利的企業須慎對。企業運用債務資金進行經營,以期獲得財務槓桿帶來的高經營 效益,必須有較高的銷售利潤率來承擔與高負債經營共存的財務風險。往往一些企業即便是鼎盛時期,其銷售利潤遠遠低於同期行業企業的平均水平,根本不能彌補 其高額負債所產生的財務風險。但是由於財務槓桿作用,企業所開展的負債經營,將使負債比率越來越高企業虧損也就越大,有可能到最後導致破產。

 

當然凡事不是一撮而就的,一個企業的高負債是會給企業帶來抵稅收益,而且在一些情況下,這可能是企業最合理的選擇,但為了保證負債經營對企業積極的影響,在理論上必須具備以下前提:

 

1.   企業借入資本的預期利潤應該>企業借入資本的資本成本——保證企業借入資本盈利;

 

2.    企業借入資本的預期利潤率至少應該>企業的加權資本成本——保證借入資本的運轉不至於虧損;

 

3.   企業借入資本的預期利潤率可以低於其成本,也可低於企業的加權資本成本——這種情況大都適用於企業成長後期,雖然借入資本是虧損的,但企業的規模擴張大了,對於企業發展也是有利的。

 

如果企業高負債經營超出了上述前提,那麼財務槓桿的負面影響有可能顯現,可能導致企業股權資本所有者收益下降,甚至導致企業破產——由於財務槓桿作用,當息稅前利潤下降時,稅後利潤下降的更快。

 

當然高負債不能簡單地對於企業有利還是有弊進行完整的結論而明確定義,而且高負債也不一定代表企業的資本結構不合理,由於國家和地區的差異,對於高負債的 理解也不完全一致,即使在同一個地區,對於高負債的界定明確的前提下,有時也會因為企業的個體情況(發展全景、發展動力、外部環境等)的不同,高負債的意 義和作用也不同。


另外,負債率低且債務結構合理的上市公司在年報中透露出的潛在盈利成長性則值得關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41

慎對養老金入市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2-10/100355232_all.html

  高層人士頻頻吹風,要求養老金入市呼聲甚高。而就如何入市,高層目前已有傾向性意見。爭議已久的養老金投資方案,近期將有實質性進展。

 

  據財新《新世紀》瞭解,國務院屬意成立「養老金理事會」,該方案如正式獲批,新機構將專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等社會保險基金的投資運營。

  不過,圍繞養老金入市問題,爭議聲浪甚高。最終決定尚未落地,諸多關鍵性問題仍須慎重推敲。養老金入市背後,有名無實的「統賬模式」需系統性反思;而個人賬戶的虛實,以及制度結構的調整,是決定中國養老保險制度可否持續的關鍵。

入市如箭在弦

  有關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的方案,已在爭議中醞釀多年。其具體辦法由社會保險基金主管部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下稱人社部)牽頭制定,並已納入2012年人社部須「突破」的工作重點、難點。

  如此緊迫感,來自養老保險基金的縮水恐慌。人社部公報顯示,至2010年底,全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下稱基本養老保險)累計結存 15365億元。據財新《新世紀》記者瞭解,截至2011年底,該基金結餘已高達1.92萬億元;基本養老保險中迫切需要投資增值的個人賬戶,在已部分做 實的13個省市中,已有2039億元資金。

  巨額的結餘,大多分散在全國各市縣一級的財政專戶上,僅能按規定購買國債和轉存定期存款。

  由中國政法大學法和經濟學研究中心副教授胡繼曄主持的《社保基金監管立法調研報告》顯示,大部分省份都抱怨無處購買國債,結餘基金只能存在財政 專戶,估算存款平均收益僅在1%—2%之間。而近幾年來,消費者物價指數高企。胡繼曄據2009年數據測算,1.9萬億元的五項基本社會保險基金結餘的實 際縮水,當時即約有100億—300億元。

  基金保值增值壓力當頭。早在2008年,人社部有關市場化運營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資金的方案即已定型。此後,人社部還制定了社會保險基金投資 運營「三步走戰略」: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及新農保個人賬戶保值增值後,再針對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部分以及其他社會保險基金結餘進行投資。但相關方 案始終未得到國務院的首肯。

  經過長時間討論,關於個人賬戶資金運營的大部分問題,各部委間已經達成共識:投資乃是必然,採用信託模式進行市場化運營也已確定。

  於是,投資主體由誰來擔當,成為關鍵性分歧。人社部、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和地方基金經辦管理機構,曾分別提出方案。人社部與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 主張將分散在各地的資金上收,委託中央機構開展投資運營;地方主導的方案,則希望在省一級成立運營機構。該方案有利於打破壟斷,分散風險,但地方人才儲備 不足,同時易受地方行政力量干預,還將加劇已飽受詬病的社保體系碎片化。相較而言,在中央層面運營的呼聲更大。

  而在中央運營的方案中,人社部力主在其下另行建立基本養老保險投資運營機構;更具專業優勢和投資經驗的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則希望由他們運營。

  兩相權衡的折中方案,是在國務院下,由人社部、財政部牽頭,重新成立一個正部級的「養老金理事會」。其管理結構、投資方式,則將大量借鑑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的經驗。

  在胡繼曄看來,在部門利益難以協調的情況下,這是最符合常理的選擇。這一機構也將和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形成良性競爭與合作。

  胡繼曄強調,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管理的是戰略儲備基金,事實上與養老金並無直接關係;而養老金理事會將成為中國第一個真正的養老金投資管理機 構。在具體投資策略方面,也將與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有較大差異。養老金投資需要充分考慮流動性,風險容忍度亦低於社保基金;同時因關涉參保人實際利益,需 要進行更高層次的信息披露。

  據瞭解,各有關部門正積極探討籌劃養老金理事會落地事宜,包括具體部門構成、治理模式、理事長人選等等。

巨額基金幻象

  在新機構呼之慾出之際,更為現實的問題是:真正可入市的資金在哪裡?有多少?

  當前中國的基本養老保險,採取的是「統賬結合」模式。其資金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單位繳費的20%,進入統籌基金,實行「現收現付」,即用年 輕一代的繳費支付退休一代的養老金。按照制度設計初衷,現收現付下,基金僅需「略有結餘」,結餘部分以確保支付為首要前提,適度保值即可。

  另一部分是個人繳費。在老齡化加速的背景下,「現收現付」制度的未來支付壓力顯見。為應對老齡化壓力,中國基本養老保險在統籌的同時,還設計了 強制儲蓄性質的個人賬戶。參保人每月繳納工資的8%進入個人賬戶,長期積累,多繳多得。這部分用於未來支付的積累資金,必然要通過投資運營實現保值增值。 不僅要戰勝通貨膨脹率,更有觀點認為要戰勝工資增長率。

  由中國社科院學者鄭秉文主編的《2011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披露,到2011年底,基本養老社會保險個人賬戶累計記賬額實際已達到19596 億元。胡繼曄預計,該部分資金將在高峰期達到百萬億級別。主流觀點認為,對這部分資金的運營,應當是未來養老金理事會的首要任務。

  不過,至2010年底,這部分資金實際在賬戶中的僅2039億元,其餘已被挪至統籌賬戶並用。原因是,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建立之初,由於老齡化趨 勢導致退休職工人數逐年增加,加之以往制度體系下養老金欠賬無法釐清,統籌賬戶每年支付缺口可觀,各地不得不用個人賬戶基金填補統籌賬戶支付缺口。個人賬 戶所謂「空賬」即來源於此。

  「空賬」是對個人財產權利的侵蝕,同時也有違應對未來老齡壓力的初衷。自本世紀初,做實個人賬戶試點工作逐步推開。目前為止已有13個省份開展試點,主要採取兩種「做實」方案。

  其一是以遼寧省為代表的「補缺口」模式。即從做實之日起,個人賬戶與統籌基金分開管理。個人賬戶強調賬人對應,並與基金總數嚴格對應。由於統籌基金不得佔用個人賬戶資金,當期發放缺口由財政資金填補。

  其二是其他省市採取的「補賬戶」模式。即個人賬戶資金仍先填補當期統籌賬戶的發放缺口,而後再用政府財政資金補賬戶。不過,財政資金並沒有一一 對應到每個人的賬目上。在採用該模式的試點省份中,有九個省份享有中央財政提供的補貼,並由各省委託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進行投資運營,而未真正填補進地方 的個人賬戶;與此同時,地方政府也需要按比例為個人賬戶提供大量補貼,這部分資金也是由省級財政管理。如此,地方實際的個人賬戶中仍為虛賬,僅有財政專戶 的補貼資金與之遙相對應。

  無論哪種模式,地方財政均需為填補個人賬戶缺口付出巨資。儘管中央定調仍將繼續推進做實個人賬戶,但自2009年後,做實個人賬戶的試點沒有進一步擴大。本應積累大量資金的個人賬戶空洞猶存。

統籌結餘不應輕率投資

  由於未做實個人賬戶省份的個人賬戶基金,仍與統籌基金混賬管理,實際上被當做統籌基金使用,不少地區原本將「以支定收、略有結餘」作為管理宗旨的統籌基金結餘巨大。人社部相關部門負責人透露,對於尚未做實個人賬戶的地區,基金結餘部分也醞釀投資。

  對此,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靈指出,由於記賬不清,大部分地區統籌基金的結餘中,混雜著個人賬戶資金,兩者不可能清晰分開;而兩部分資金宗旨不同,投資理念、手段及風險容忍度也都不一樣。

  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兼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左學金尤其對養老保險統籌基金結餘用於投資表示懷疑。他表示,當前的結餘總量雖看似巨大,但分散在全國各地,能用於長期投資的量並不大。

  左學金認為,所謂「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社會養老保險,目前實際已成為社會統籌的現收現付體制。有限的統籌基金結餘應首先確保支付。

  在大多數學者看來,將統籌基金與個人賬戶徹底分開,做實個人賬戶,乃是養老金投資的前提,但做實的成本令地方政府不堪負擔。

  以遼寧為代表的「補缺口」模式曾備受推崇,被看做是真正意義上的做實。然而,由於在遼寧,個人賬戶和統籌賬戶的聯繫被切斷,現收現付體系被徹底打破,統籌賬戶的支付壓力比預想的要沉重許多。

  根據《2011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披露的數據,若無財政補貼,僅考慮徵繳收入,2010年遼寧的基本養老保險資金缺口在146.5億元。由於 老齡化趨勢,以及每年養老金支付基數增加,失去個人賬戶資金支援的統籌基金缺口越來越大。而中央的補貼為定額補貼,壓力均集中於地方財政;與此同時,已經 做實的個人賬戶資金無處投資。鄭秉文形容遼寧是「頭枕面包餓肚皮」。不得已之下,遼寧又開始「借支」個人賬戶資金,以填補統籌基金缺口。

  而當初,也正是考慮到「補缺口」模式給當期財政帶來的巨大壓力,在此後做實個人賬戶的試點中,決策者才選擇了「補賬戶」模式,並降低了做實的起步比例。

  即便如此,在一些地區,財政面對的壓力並未減小。如在上海市,2010年基金收入為707.93億元,支出高達811.47億元。就算將個人賬 戶徵繳資金全部墊付給統籌基金,當年仍有103.54億元缺口。地方財政拿出107.43億元「補缺口」,而對於個人賬戶部分,則無力再行補貼。作為做實 個人賬戶試點省市之一,上海市依靠財政補上的個人賬戶比例遠未達到預計的3%。

  若不計算財政補貼,根據《2011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0年全國有14個省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基本養老保險收不抵支,缺口總計 679億元。其中,湖南、上海、湖北、吉林、天津、黑龍江、新疆均是通過「補賬戶」來做實個人賬戶的試點省市。財政既要補當期支出缺口,又要補賬戶,苦不 堪言。

  在褚福靈看來,「補賬戶」只是在原有虛賬運營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儲備基金,並非真正做實個人賬戶。「這就失去了做實個人賬戶的本來意義。」褚福靈認為,這種總額做實的儲備基金,必然在發放個人賬戶待遇時難以兌現,等於「做實而不實」。

  但當下要做實個人賬戶,財政壓力不可小覷。據世界銀行測算,做實個人賬戶後,未來50年內財政補助增長速度平穩,且佔GDP比重逐年下降,由 0.5%降低到0.22%左右;若按空賬運行,則財政補助將從2034年開始驟然增加,財政負擔更加沉重,未來支付風險難以控制。

  除了理論上的分歧,財政的現實壓力,是進一步做實個人賬戶的障礙。而養老金運營方案的出台也必然受個人賬戶無錢可投的牽絆。

  對此,左學金認為,可以用於投資的應該是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資金,繼續做實個人賬戶仍是方向。為此,要深化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一方面降低現收 現付的社會統籌基金的強制繳費率,如降低到工資總額的10%-12%,使城鎮基本社會養老保險能切實擴大覆蓋面,尤其是擴大對農民工和城鎮非正規就業的覆 蓋,降低統籌基金的贍養率和支付壓力,並為發展多層次的養老保險留出空間。

  另一方面,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應該從屬地政府管理中剝離出來,實現市場化運作,由中央政府指定的若干家全國性基金管理公司管理運作;允許參保人自主選擇基金管理公司,並允許參保人在一定範圍內(如4%-16%)選擇個人賬戶繳費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39

慎對升值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9-21/100440636_all.html

伴隨著美國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QEⅢ)的出台,市場對人民幣短期走勢判斷開始出現分歧,美元指數大幅下挫和市場風險偏好的回歸,讓人民幣短期升值壓力增加。

  9月20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佈數據顯示,當天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6.3380。QEⅢ公佈後,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並未隨同美元下跌出現 大幅升值,較之9月14日的報價6.3317,人民幣甚至出現小幅貶值,但即期匯率盤中走勢明顯強於匯率中間價,人民幣短期內升值動力正在悄然顯現。不 過,對於實體經濟的種種擔憂仍然揮之不去。在QEⅢ公佈後,9月14日,上證綜指僅僅上漲13.47點,漲幅0.64%。然而,在此後的兩個交易日,上證 綜指卻大幅下跌2.14%和0.91%。

  9月20日,受「釣魚島」事件和疲弱的匯豐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影響,上證綜指下跌42.99點,報收於2024.84點,跌幅達2.08%,創下3年多以來的新低。

  QEⅢ利好不僅未能刺激股市走高,市場反而開始憂慮,海外寬鬆頻頻加碼後,政策受限會讓中國經濟失去自救空間,在這樣的背景下,言及升值是否為時尚早?

風險偏好回歸

  9月以來,隨著歐洲央行直接貨幣交易計劃和美聯儲QEⅢ的出台,市場以往的投資偏好開始出現微妙變化。美元指數從9月初的81.5附近區間跌至79附近,歐元、澳元等主要非美貨幣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

  9月19日,日本央行也宣佈,將資產購買計劃再增加10萬億日元。越來越多的發達經濟體央行開始加碼量化寬鬆,新興經濟體則面臨更大的升值壓力。

  在近期發佈的一份報告中,莫尼塔公司指出,在開放式量化寬鬆政策的影響下,全球市場風險偏好將繼續改善,美元指數中樞在四季度很難出現反彈。

  報告認為,四季度美元指數將保持在78附近。受此影響,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很可能在四季度出現升值。雖然在出口偏弱的情況下,人民幣存在貶值動 力,但和弱勢美元相比,後者對人民幣走勢的影響更大。按照莫尼塔公司的預測,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中樞在6.30和6.36。

  從前兩次量化寬鬆的效果來看,超發貨幣引發的幣值下降可能會讓美元在中期漸顯疲軟,非美貨幣因此將承受更大的升值壓力。有市場觀點認為,雖然歐 洲朝正確方向前進,但政策和經濟方面的不確定性仍然很大。因此,未來資金會更多流向新興經濟體,新興經濟體的貨幣政策也可能因此受到掣肘,新興貨幣升值壓 力會明顯增加。

  「美元指數在78附近肯定是存在支撐的,是否會跌破這個點位,需要緊密觀察。」招商銀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對財新記者表示。他認為,一旦78的支撐位失守,美元調整幅度將進一步加深。微妙之處在於,目前美元已處於嚴重超賣狀態,短線技術性反彈可能一觸即發。

  不過,考慮到新興經濟體多數面臨出口下滑和經濟減速的威脅,因為美元貶值而引發的被動升值或無法長期持續;一旦美元見底,對本國經濟的擔憂仍可 能推動新興經濟匯率貶值。截至9月17日,一年期人民幣無本金交割遠期合約(NDF)報價仍在6.40附近,即使在全球量化寬鬆的大背景下,人民幣貶值預 期仍未徹底消除。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稱,短期內,QEⅢ帶來美元走弱的壓力,也直接導致了人民幣兌美元的升值。但人民幣匯率還受到中國國內貨幣政策和其他因素的影響。基於央行對外匯市場的積極乾預和中國貨幣政策放鬆的態勢,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會維持平穩走勢。

  按照中金公司的判斷,當前國內經濟增長動能偏弱,貨幣政策放鬆的大方向短期內難以改變,這會限制人民幣兌美元可能的升值幅度。而今、明兩年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將維持在6.38附近區間。

  目前,市場對此輪人民幣可能面臨的升值空間預判非常謹慎。本輪量化寬鬆的背景和前兩輪略有區別,在QEⅢ發佈後,工業品等商品期貨漲幅有限也證 明了市場的擔憂——僅憑QEⅢ可能無法撬動實體經濟加速前行,需求提振會相當緩慢。而一旦市場發現,即使在QEⅢ的推動下,經濟仍出現減速,恐慌情緒將再 度籠罩市場。屆時,美元走強和人民幣走弱的場景將會再度出現。

  對中國而言,人民幣短期升值更多受到美元貶值的推動,但中長期匯率走勢,最終仍要視乎中國自身的經濟發展,即使美元出現大幅貶值的情景,人民幣大幅升值也不應成為政策首選。

  瑞銀集團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認為,全球經濟當前仍存在不確定性且依然疲弱,且考慮到國際政治壓力,無論大幅升值還是貶值,可能性均不是很大。她預測,未來兩年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將維持在6.35附近區間,人民幣單邊升值的時代也許已經結束。

有限升值

  在過去半年時間裡,人民幣匯率經歷了比較明顯的升值和貶值預期輪換。在4月中旬人民幣匯率波幅被放大後,伴隨著中國經濟減速信號次第出現,人民 幣貶值預期逐漸顯露。即期匯率走勢明顯弱於匯率中間價走勢,甚至屢屢觸及跌停,但央行操作卻頗為引人矚目,跌停次日匯率中間價往往會高開——這使得連續跌 停的情況下,人民幣匯率的實際跌幅卻並沒有太過明顯。而今,即期匯率的走勢開始強於匯率中間價,這又意味著什麼?

  招商銀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認為,儘管美元大幅走軟,但人民幣中間價漲幅卻相當溫和,與美元指數的跌幅並不成比例。在內外經濟低迷的形 勢下,央行或不會允許人民幣做進一步的大幅升值,因此,儘管人民幣即期匯率有所走強,導致中間價表現落後於即期匯率,但在中國經濟被證明企穩反彈前,恐怕 很難見到新一輪升值。他預計,隨著QEⅢ的影響逐漸被市場所消化,人民幣在未來將會逐漸恢復到此前受控的適度貶值趨勢。

  「相對美元走勢,人民幣中間價並沒有出現明顯的反彈,央行的調控意圖還是很明顯的。」劉東亮判斷。

  在華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煜輝看來,前兩輪量化寬鬆政策效果顯著,更多受到中國大規模基建引發的真實需求增加影響,而今,中國面臨著諸多短期難以克服的結構性困難,資本回報率也已落於美國之下。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應該充分利用目前市場情緒壓低美元匯率之機,顯著擴大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為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拓展空間。

  渣打銀行大中華區研究主管王志浩則認為,經常賬戶佔GDP比例大幅下降的確催生了人民幣進入「均衡水平」的預期,這可能使人民幣短期內升值速度 放緩。按其預測,至今年年底,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將維持在6.31附近。不過,在2013年和2014年,人民幣仍然將重新進入升值通道,至明後兩年年底, 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將下跌至6.19和6.0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868

慎對融資炒股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v7rs.html

    據說,當前融資余額已有8000多億元,助推股市,如火如荼,人氣旺盛。朋友Y感覺千載難逢的大牛市來啦!特別是看到有人融資炒股賺得盆滿缽滿,他眼睛血紅,頭發碧綠,熱血沸騰!遂想也去融資狠撈一把!昨天,他急沖沖地跑到證券營業部把融資融券項目開通,今天一早就來商量怎麽操作。

    哈哈!朋友Y心急火燎地來我這商量,恐怕是找錯門路了吧?因為我是向來不太贊成借錢炒股的。不過,他興沖沖地先到我這,說明是相信我,這倒是可以肯定的。

    融資炒股,可望放大收益,同時也放大了風險,但Y說:富貴險中求。而我說:在資本市場里,風險越小,收益越大。特別是眼前,股市經過這麽猛烈的暴漲,階段性風險恐怕大增,這會兒借錢沖入,恐遭飛蛾撲火之險!

    投資好比是跑馬拉松,還是慢慢跑為好,慎對融資炒股!我順便讓他看了我4月27日寫的小文:

 

融資炒股為什麽難度很大?

    融資炒股很誘人,但很難做。我周圍融資做股票的朋友或熟人,長期而言,好像沒有一個如願以償的。其中有人問:“為什麽會很難做?”

    股市中有許多問題或現象,只需根據股市的基本原理,就不難想明白的,融資炒股的問題也不例外。

    股市運行有條基本定理(規律):時間是空間的函數,即t=f(v),這里,t表示時間,v表示空間。

    這就是說,空間是“自變量”,是股市變化的主導因素,而時間是“因變量”,隨空間而變;空間決定時間。這條定理揭示了兩點:1、漲或跌得快了,牛市或熊市的時間就縮短了。反之,漲跌慢了,牛熊的時間就會延長。2、空間(漲跌幅度)是不確定的。

    由於融資借錢是有時間期限和利息成本的,所以融資炒股只能采用以預測為前提的趨勢操作法。這個方法要求,既要準確地預測到,在融資期限內股市(股票)必漲,又要準確地預測到,漲幅必定超過融資利息的水平。它把時間作為基礎,當作了主導因素,同時又以為漲幅是可預知的。這顯然是與上述的基本定理相違背的。你想,融資炒股必須同時算準時間和點位,怎會不難呢?常做會奏效嗎?

    順便提一下,融券炒股的本質與融資炒股也一樣。

    “時間是空間的函數t=f(v)”這條基本定理也是“股市不可測原理”的一種表達方式。由其還可直接推知:股票投資是一項“被動生意”,不宜借錢炒股(不像實體經營,屬於“主動生意”,可以借貸做買賣);想要降低股票投資的風險,延長投資時間是最好的方法之一;等等。

    股市的本質屬性及邏輯比什麽都重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516

緊盯“租賃時代”機會 “寒冬期”中介公司慎對擴張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1-09/1160218.html

____4.thumb_head

CFP圖

每經記者 董青枝 每經編輯 魏文藝

作為房地產行業的參與者,中介公司間的競爭從未間斷。行業變革也此起彼伏,從以往的中原、鏈家到互聯網平臺搜房、安居客等,再到如今阿里、京東等資本入局。在房產市場身處調控期,中介公司似乎也步入寒冬期。新形勢下,各大中介公司將如何“求變”,未來的行業發展又將出現怎樣的趨勢?

多位房地產經紀行業從業者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房地產價格進入平穩階段,但行業發展空間還很大,競爭更加激烈;中介公司需要不斷地探索創新,“修煉內功”做好服務。

謀變求新多元化業務布局

新房、二手房和租賃等全領域業務似乎已成為各大中介公司所必備的,且線上線下相結合也成為當下流行的經營模式。各大中介公司在新形勢下紛紛探索創新,業務布局更加多元化。

近日,美聯物業與建行簽約合作協議,助力租賃市場。美聯物業深圳及惠州區董事總經理江少傑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建行布局租賃市場是全國性的創新模式,現在包括其他合作機構都處於試水階段。美聯物業現在是給建行提供一個客源推介的服務,即把一些租賃有按揭需求的客戶推薦給建行,更深度的合作正在探討中。

江少傑補充道,租賃本就是美聯物業非常重要的業務範疇,此外還有住宅、商鋪和金融等多元化業務。未來美聯物業會大力發展租賃業務,嘗試與不同的租賃機構、開發商進行合作,提供租賃的中介服務。

江少傑透露,不管是試水網拍房,還是與金融機構合作等,美聯物業一直都在探索創新,未來還會推出一些新的合作模式。他認為,現在這個時代各行各業都在求變,講究資源整合,相信中介行業更需要不斷變化。

如今“租售並舉”備受關註,中介機構也不缺席。58集團高級副總裁、安居客COO葉兵就在今年的一次論壇上透露,基於用戶流量的優勢,58集團正在嘗試和全國各大開發商合作,提供租客、運營和系統的全面解決方案,共同探索“租售並舉”住房體系下的新模式。

業內人士認為,未來租賃市場發展空間巨大,不失為中介機構多元化發展的一種有益嘗試。

調控趨嚴行業競爭激烈

國家調控頻出,樓市政策趨緊導致成交量下滑、監管持續收緊。業內人士認為,市場下行一般將導致中介門店關閉、人員離職等現象出現;而阿里、京東入局,行業競爭更加激烈,不過互聯網的發展會讓行業發展更加規範、註重用戶體驗、信息更加透明。

今年早些時候,市場消息稱,鏈家計劃關停北京300家門店,鏈家方面表示,近期北京鏈家開展全面的合規整治工作,以優化店面資源配置,加強所有店面管理和規範。

深圳鏈家市場情況如何呢?深圳鏈家相關負責人在受訪時表示,去年底深圳共約500家店,現在深圳共520多家店,門店數量稍稍有增長。不過對部分店鋪的位置做了優化調整,以便承載更多的社區服務。

上述負責人補充道,鏈家開店並不是盲目擴張,選址是經過精密的測算,科學的體系,按照自己的節奏、團隊的運營來進行的。深圳鏈家總經理張海明說,越是市場下行,鏈家不會采用關店撤鋪、裁員這樣的方式來應對,而是更科學、精細化管理,向市場占有率要效益的方式來達成目標。

美聯物業深圳及惠州區董事總經理江少傑也表示,美聯物業在深圳有共約200家門店,這兩年整體市場不太好,門店數量並沒有大的增加。今年主要是對租金貴、位置不太好的門店進行了調整。

另外,江少傑補充道,美聯物業做的是服務,在人才沒有成熟之前,不適合太快擴張,否則會影響服務水平。

對於人才,鏈家更是推崇職業經紀人,關註流失率指標。深圳鏈家相關負責人透露,今年鏈家經紀人整體流失率是降低的,大概從9%下降到5%,遠低於行業平均水平10%~12%。

上述負責人表示,鏈家今年在招聘上也對人才做了標準的提升,例如學歷不低於統招大專;而在薪酬體制上,對初級經紀人做了扶持保護,一段時間之後保障薪會稍微降低,變為“底薪+保障薪+傭金”;隨著經紀人的成熟度、在內部的級別提升會有不同薪資結構的設置;並且考慮到新人獨立作業能力欠佳,鏈家鼓勵經紀人合作開單。

市場下行,各大中介公司紛紛變革,業務多元化、調整門店布局、提升經紀人的專業水平等,那麽未來行業發展趨勢如何?

安居客房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分析稱,從供給端來看,一線城市已經轉為存量房市場,中介可供服務的房源量未來將會持續增長,中介機構的生存空間似乎會越來越大。但由於互聯網技術的進步,各類房產互聯網平臺將更多打破信息不對稱的局面,獨立經紀人模式將可能更適應未來的發展趨勢,經紀人個體的專業性和品牌也將更為重要。從需求端來看,中短期內受房產調控影響,一線城市有資格的購房群體將進一步受到擠壓,購房行為被延後,但長期來看,租售並舉之意並非是壓制購房需求,而是合理引導人們梯度購房,房產交易由於專業性很強,對中介的需求度並不會減弱。但租房受政府租賃平臺搭建以及大量品牌公寓的興起,或會對中介的需求產生一定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8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