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高朋凋零:內部相互搶單 業績急速下滑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5/14/226957.html

從美國到中國,從Groupon到高朋,從2011年的高調入華、瘋狂招聘到後期的不斷裁員。終於,今年4月底,高朋和F團「牽手」,在大批人員流失的情況下,高朋網將團購實際運營權交給了F團,也將自己的未來交予他人掌舵。

易觀國際分析師陳壽送認為,高朋的結局早已因其體系架構注定,「我們甚少關注。」就這樣,當年欲枝繁葉茂、孤傲盛開的花朵,在未經歷太多的風霜就已凋零,而它的凋零更多在於,花枝內的種種衰敗。

相互搶單內部管理混亂

林林(化名)曾是高朋華東大區某站市場總監,今年2月站點被裁撤後自己離開了高朋,他對於高朋如今的現狀並不意外,他以「混亂」來形容整個高朋,尤其是管理上的混亂。

「高朋背靠Groupon和騰訊兩大公司,本以為會有多麼成熟、嚴謹的管理制度,但進來後才知道,實際並非如此。」原來,網站內所有商品的最終上線 決定權在北京,北京公司可以在系統內看見全國各站點的商品錄入情況,「若是比較大的優質客戶,他們會以各種理由拒絕上線,甚至自行聯繫客戶,」林林感嘆, 這樣的最終結果就是,銷售額劃入了北京,與他們毫無關係,對各地分站的營業額造成不小衝擊,「白白談成了一筆好業務。」

林林透露,他們分站某銷售與杭州姚生記食品有限公司談成合作後,將商品信息錄入後台等待上線通知,誰料等待半月之久後依然杳無音信,多次與上層領導 和北京溝通後也無用,得到的結果無非是「性價比不高、銷量不會高」等理由。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過了一段時間他卻發現杭州姚生記食品有限公司的產品上 線了,變成了全國產品。當然,銷售額也劃入了北京所有。此外,某韓版服裝的團購也是如此,「談成生意的業務員又氣又恨,但是沒有辦法。」

他表示,以華東區上海站為例,商戶和上海公司簽合同,審批時間較長,甚至會直接被拒,而遇質量高的大商戶,北京方面則會直接聯繫客戶,以近期上線為由要求另簽合同,「客戶只要上線就行了,無所謂哪家分公司,只要是高朋就行。」

事實上,馬化騰在 去年9月曾表示,高朋上線準備不夠充分,系統軟硬件沒完全對接,上業務太快。這無疑也暴露出高朋內部制度不夠完善的問題。更何況,去年高朋網上線之初,曾 遭遇短暫上線立馬關閉的境遇。當時,有內部人士向《IT時報》記者透露,騰訊派駐的CEO歐陽云負責整個公司的戰略事務,但實際上,Groupon很強 勢,歐陽云並不具實權,直到去年年中才稍許有了點權力。而此次高朋牽手F團,騰訊通過兩次增資,已成為F團大股東,這也顯示出騰訊對控制權的渴望。

人員流失員工無歸屬感

高朋網於2011年3月上線,在高調進入中國之際,高薪成了高朋挖角同行員工的戰略,因為在發展其他海外市場,這個方法百試不爽。

不過跳槽過去的人很快發現,薪資高只是表象。記者曾在去年8月高朋大批裁員之際,聯繫到寧波站某員工,該員工表示自己的薪水從簽合同前談好的 7500元降成了4000元,「在確定你入職後,HR會以各種理由詢問工資下調的事情,最後只比跳槽前多500塊」。此外,該員工透露高朋會隨時更改一些 制度,導致銷售完全不清楚到底能拿到多少提成。

而且,高朋銷售人員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林林透露,在高朋,銷售的壓力非常大,甚至在初期要求各地實現100%的營業增長,「比如你這個月做了100 萬的銷售額,那麼他就會要求你下個月一定要做到200萬。」雖然這樣的情況持續時間並不長,但後期的銷售壓力更讓一線員工不那麼舒心,「如果你有4000 元的底薪,上面會要求你做到6000元的利潤,做不到就要下調工資,每月如此。」不過,工資下調並不是人人平等,「如果你和高管關係好,工資只漲不跌。」

一不願透露姓名的員工告訴記者,外籍高管想將底下員工打造成工作機器人,除了正常的8小時工作外,加班更是常事,「大一點的站點有指紋考勤論定加班時間,而我們經常工作到晚上8~9點,甚至更晚,卻從來沒有加班費。」

待遇上的剋扣讓基層員工早已心生間隙,去年7~8月份,不少高管都已做好跳槽準備。那些空降的外籍高管在高朋的生命力更是短暫,生活習慣、語言障礙 都成了工作的阻礙。林林透露,很多外籍高管不屬於高朋,也不屬於Groupon,而是採用外包派遣的形式,這讓在中國無根無蒂的他們沒有歸屬感。記者致電 高朋網相關人士證實此事,但電話並未接通。

業績下滑實物團購難敵本地生活服務

對於團購的商品,高朋向來標榜高標準,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很多產品並未讓消費者感到特別的優惠。在市場競爭和營收雙重壓力下,高朋也逐漸開放了商家的門檻。

「從做實物團購開始,我們的銷售額呈明顯下降趨勢。」林林表示,在改變經營戰略後,其站點銷售額降低了20%——30%,銷售們的提成也呈現出可忽略不計的窘境。

據記者瞭解,像林林所在的二級城市站點,一年的運營費用在200萬元至300萬元之間,而其銷售量不過處於170萬——180萬元的水平,遠遠落後 於糯米網400萬元的水平。「上面為了利潤,什麼都要求做。」林林透露,曾經有一個叫Justin(音譯)的新加坡人要求,「只要是中國法律未禁止的灰色 地帶,都可以放手去做,」而員工們對此卻很反感。

「有一個賣螺旋藻的商家找到我們,但我們發現他沒有相關鑑定證書,是三無產品,我們拒絕上線,」林林透露,因為此事,他們還與上層領導爭吵過,但不出數日卻發現,蘇州站上線了此款商品。

有內部員工向記者透露,很多時候,高朋上線的商品人氣並不高,有的一個月也不超過50單,甚至無人問津。

其實,高朋網在去年中旬就已跌出國內團購網站排名前十的行列,這或許可以歸咎於戰略方向不夠準確。林林透露,為了輔助Groupon上市,高朋中國 區董事總經理之一的RaphaelStrauch宣佈高朋至少要轉型50%的實物團購,「那時起,我就認為這是個錯誤,它不可能超越聚划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28

CEPA簽訂十年 港人憂心急速中國化台灣簽服貿 別步香港過度傾中後塵


2013-09-16  TWM
 
 

 

「香港面臨嚴重中國化,盼台灣引以為鑑」斗大的標題出現在九月三日《自由時報》版面,這則署名「數百位香港市民」的廣告,細訴香港近年來急速中國化的負面效應。在台灣各界因《兩岸服務貿易協定》吵得沸沸揚揚之際,這篇廣告格外引起關注。

「數百位香港市民」同一天也在港媒刊登廣告,抨擊特區政府過度傾中,使香港急速赤化。這群由環保團體、工運人士、立法會議員組成的「香港市民」,近期正透過各種方式串連,對抗無所不在的中國影響。

廣告刊出隔天,中共黨營的《環球時報》隨即發表措詞強烈評論,痛批這是「港獨分子挑動香港與內地的對立情緒」。身為活動發起人之一的香港立法會議員范國威對這項評論,只是微微一笑反問:「他們的反應很正常,但你覺得我像港獨分子嗎?」他強調,「我們只是希望香港還是以前的香港,沒有更多要求了;基於同樣理由,我也希望台灣能一直維持現在的狀況。」「香港已經不像過去這麼國際化,越來越像中國的一省。」在范國威眼中,自香港與中國簽訂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後,香港變得過度依賴中國,幾乎放棄了原本多元競爭優勢。

相形之下,台灣比香港幸運得多。施行民主且對中國維持相對自主的台灣,雖然過去是港人的競爭對手,現在卻成為民主派港人心之所嚮。范國威決定在台灣媒體刊登廣告,部分原因就是來自這股「只能寄希望於台灣」的複雜心情。

他認為,台灣當然有必要爭取中國市場及投資,只不過必須善用「自主」優勢,築起防火牆,不要淪為現在的香港。

開放陸客

應總量管制 別被全面攻占從香港經驗看,第一個要注意的是,陸客「總量管制」。范國威建議台灣開放中國觀光客及服務業投資時,須做好總量管制,以免步上香港遭陸客「全面攻占」後塵。

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資料,二○一二年訪港旅客共有四八六○萬人次,其中有三千五百萬人次來自中國,這個數字比起○三年簽署CEPA前成長超過三倍。去年,香港旅遊業產值超過七百億港幣、創造二十萬個就業機會,特區政府便一再強調,陸客自由行是CEPA最耀眼的一顆鑽石,為香港經濟注入源源不絕的活水。

只不過這顆鑽石卻不是所有香港人都有機會遇到。許多人抱怨,運量原本就很龐大的港鐵,因為水貨客「戰利品」而更加擁擠;鬧區空間不足下,陸客轉往住宅區消費,香港國宅「屋村」底下的小店,因而被以陸客為目標的商場、金飾店、西藥房取代,居民只能被迫與陸客購買一樣的消費品。

香港大學亞太研究所教授鄭宏泰觀察,旅遊業雖然產值可觀,但除了相關產業以外,多數中下階層港人其實並未受惠。這些人的生活一旦受到陸客干擾,相對剝奪感就會更加強烈,社會上也因此出現仇視內地人的言論,「當你必須七點半到藥房排隊和內地人搶奶粉,心裡當然會有不愉快。」除了中國遊客壓縮港人生活空間外,中國孕婦為了讓孩子享有香港永久居留權,選擇到港生下「雙非」(父母皆非港人)嬰兒;中國富商高幹投入資金炒樓,讓房價居高不下,更強化部分香港市民對中國人的不滿情緒。

開放服務業

登陸應小心中國行政干擾

眼見港人與內地客衝突日益加深,一向崇尚自由市場的香港政府,過去一年來也罕見地頒布一系列管制措施,包括:不准中國孕婦訪港,杜絕「雙非」現象;任何人不准攜帶兩罐以上的奶粉過關;暫緩深圳以外城市居民「一簽多行」(辦一次簽證,一年內可無限次入境香港);將有販運水貨紀錄陸客列入黑名單;非港人買樓,須另課一五%印花稅等。

CEPA除了陸客自由行以外,還包括貨品零關稅與互相開放服務業市場,但成效顯然不若旅遊亮眼。香港工業貿易署表示,今年截至八月底,約有五三六億港幣的貨品,利用香港「原產地證書」,在CEPA架構下以零關稅進入內地,關稅優惠約人民幣三十六億元;但同一期間,香港對中國的出口額高達一.二兆港幣,真正獲得關稅減免的比例微乎其微。

服務貿易部分,截至去年六月,中國僅對一千五百家港資企業開出「香港服務提供者證明書」;但中國企業獲准赴港投資,去年就達四六五億美元。

因此,香港業界對CEPA普遍印象是,「大門開了、小門沒開」,而其中癥結就在於,香港市場長期開放全世界企業投資,中國政府對外資企業的審批卻有自己一套規則,讓港資企業申請開業時困難重重。就連十年來蓬勃發展的旅遊業,第一家全港資旅行社,也拖到今年六月才得以在內地開業。

不願具名的商界人士就表示,中國對於專業程度較高的產業,保護措施仍相當嚴密,形式上雖准許港商投資,但一切遊戲規則都是中國說了算。

「一開始香港人想的很簡單,就是要吃大陸的市場,覺得機會很大。」香港大學社會系教授呂大樂的分析相對悲觀,「十年來的經驗證明,中國對香港各方面的影響遠超出香港人的想像;香港對內地的影響卻不如預期。十年過去,我們還在尋找改變中國的方式。」香港CEPA可以給台灣什麼經驗?呂大樂認為,從宏觀的經濟學角度來看,台灣沒有拒絕利用中國市場與資源的理由;但絕對不能盲目開放,忽略經濟利益背後與人口規模。「香港人當初就是太天真,只想趕快脫離眼前困境,沒想到後面的問題更多。」他說。

范國威提醒,當台灣對中國開放市場時,也應同步在全球各地尋找機會,盡可能降低對中國的依附程度,「中國絕對有『以商逼政』的想法,但台灣不是沒有機會避開。」香港立法會議員、香港中國旅遊協會副理事長姚思榮也認為,開放是大勢所趨,但應該有更細緻的作法。香港旅遊業近期也扭轉「數大就是美」的觀念,開始思考「與其找更多人來,不如在每個內地客身上賺更多錢。」如果台灣也能在競爭中激盪出新思惟,就能降低對中國服務業的恐懼。

CEPA

香港與中國於2003年6月簽訂首項自由貿易協定──CEPA (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其後又簽了10次補充協定,不斷放寬兩地之間的產品與服務業的往來。10年來,中國赴港遊客成長3倍,每年創造數百億港幣的產值;但也造成兩地社會緊張,及香港對中國經濟的傾斜式依賴。

現場直擊

自由行

讓香港成陸客掃貨天堂

9月7日午後1點,走出港鐵上水站,還來不及查看路牌,就被後方一波波的人潮推上通往周邊商場的天橋,多數路人拖著規格相似的購物車。這個距離邊境5公里的小鎮,在2009年中國開放「一簽多行」後,成為前往香港採購商品再返回深圳販賣的「水貨客」集散地,每逢周末總是湧入超過當地人口數倍的購物人潮。

緊鄰車站的上水商場2樓,兩家連鎖珠寶店開在最醒目的位置打對台;一位才剛在街上搶完奶粉的主婦,走進店內把購物車一擱,就擠進櫃枱前的矮凳子,就著燈光,仔細比對店員端出的金飾。

一對貌似情侶的年輕男女,正站在店門口,端詳櫥窗裡的飾品。問起為什麼內地人如此熱中香港金飾,他們回答:「香港黃金的質量與成分比內地好得多,珠寶設計也特別時尚,還有朋友結婚前,特地來這挑鑽戒。」兩位妙齡女子手邊的購物車早已滿載,上面堆著好幾盒塞不進車裡的「冰皮月餅」,卻還在考慮要不要買下一整箱洗髮精;他們否認自己是跑單幫的水貨客,「只是幫朋友買些過節的東西,其實我們不常來,一年大概十幾趟而已。」自由行,幾乎讓香港邊境成為陸客自家後院的大賣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611

房委會急速膨脹 情況令人憂慮(2014/2/20) 林本利

 

2014-02-20  NM  
 

 

今年施政報告落實未來十年興建47萬個住宅單位的目標,當中20萬個屬出租公屋單位,8萬個屬居屋,餘下19萬個是私樓。換言之,未來十年,房委會將大興土木,每年平均生產2萬個公屋單位和8,000個居屋單位。

每次房委會大興土木增加建屋量的時候,都會令人憂慮建屋質素,以及公帑是否運用得宜。上世紀六十年代,房委會前身徙置事務署和屋宇建設委員會大量興建徙置大廈和廉租屋邨,即使當時面對水荒,依然繼續趕工,興建大量鹹水樓和結構低於安全標準的大廈。

筆者有幸,五歲時與父母一家七口獲編配入住石排灣邨,正是出現26座問題公屋的屋邨之一。石排灣邨在1966年入夥,共有七座,其中第二座在入夥後十多年便發現石屎嚴重剝落,結構出現問題,於1988年整幢拆卸。其餘六座亦於之後10年陸續清拆重建。整個石排灣邨入夥不過20多年便要清拆重建,不單浪費公帑,還對居民帶來種種不便。

在港島南區的公屋屋邨,石排灣邨不是唯一出現結構問題的屋邨。黃竹坑邨亦出現問題公屋,最終命運同樣是整個屋邨清拆,之後將土地交給港鐵用作興建南港島線和私樓。另外在1965年落成的田灣邨,早在1991年便要清拆重建,壽命不過26年。

施政報告提到重建華富邨,同樣座落南區,壽命算是最長,在1967年入夥,至今47年。華富邨其中數座,由於混凝土不合標準而令樓宇結構出現問題,須要封閉部分樓層安放巨型鋼架支撐,蔚為奇觀。

九七回歸前後,房委會大量建屋,平均每年產量超過5萬個單位,結果出現短樁事件。1999至2000年間,東涌、天水圍、沙田、油塘等房屋署公營房屋地盤接連被揭發出現短樁問題,須要額外支付數以億元計的加固工程費用,才可以出租和出售。到去年房委會將天水圍天頌苑800多個短樁居屋單位出售後,整件事才暫告一段落。

房委會可算是全世界最大的「包租公」,轄下共有74萬個出租公屋單位,另外還有34萬個居屋單位(包括已補價及未補價),11萬個租置單位(即已出售公屋)。現時全港總共有約120萬個住宅單位是由房委會負責興建的,未來10年預計還會增加28萬個單位。

現時興建一個公屋單位建築費約70萬元,興建20萬個單位便要1,400億元。另外8萬個居屋單位,假設每個建築費為120萬元,總數約1,000億元。將兩條數加起來,未來10年房委會將動用2,400億元興建公屋和居屋,即每年約240億元,數字還未包括公營房屋的管理和維修費用。

市民除了關注房委會是否有足夠人手和財力去興建28萬個公營房屋,還憂慮在大量建屋的時候,會否再次出現建屋質素下降,承建商偷工減料,負責官員收受利益等問題。前房屋署總屋宇裝備工程師陳裘大,在2000年11月至2001年8月的建屋高峰期,多次收取承建商或物料供應商近300萬元賄款,遭廉署拘控後被法庭判入獄六年。擾攘多年的天水圍居屋短樁案,廉署先後控告七人,但最終只有兩人罪成被判監。1997至2000年,亦發生過鐵閘公司圍標,騙取房屋署近兩億元的騙案。

房委會及房屋署作為公營部門,獲政府土地和現金資助建屋,當然希望不斷擴張,爭取更多資源。但觀乎往績,不禁令人擔心公營房屋機構急速膨脹所衍生的問題,有關方面實應以史為鑑。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初網誌 - 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373

日產LEAF電池急速玩完 大昌查半年不知死因

2014-02-20  NM  
 

 

政府近年大力推廣電動車,更買入近二百輛作為政府車輛,但電動車的電池壽命卻受到質疑。有讀者駕駛日產LEAF電動車兩年多後,發現電池急速老化,電池容量跌至原來的七成,叉滿電後只能行駛一百公里,代理商大昌行跟進近半年仍未知死因,並推搪日本廠方正研究解決辦法。

居於元朗的陳先生每天駕車到觀塘工作,之前駕駛汽油車輛,每月花近萬元入油。兩年前他得悉日產的純電動車LEAF甚獲好評,聲稱充電八小時便可行駛一百六十公里,遂到代理商大昌行查詢,當時職員大派定心丸,「Sales講到好到不得了,話個電池經佢哋測試,五年內容量一定不少於80%,所需電費又唔貴,好吸引。」陳見LEAF既可慳錢又環保,便花四十二萬元購買,代理並提供三年原廠保用。

豈料兩年來行駛五萬多公里後,陳發現電池容量急速下降,即使叉電一晚仍只有約七成電量,預測續行裡數更大跌至原來的六成,只有九十八公里,僅足夠來回觀塘至元朗,陳擔心愛驅中途無電「跪低」,便到大昌行檢查,惟店方一直找不到問題所在,又不肯更換全部電池,只不斷推搪須向原廠瞭解,由於坊間車行不懂維修電動車,苦無對策下遂向本刊投訴,「架車唔係平,我係信大昌行咁大間公司先買,但而家架車根本用唔到,揸咗出嚟都提心吊膽,剩番三個月保養都拖住我,嬲到而家只好放棄!」

跟進聲稱用十年剩七成容量

標榜「零油耗、零排放」的日產LEAF設有五座位,是全球首部大規模生產的電動車,一一年登陸本港。記者上週到九龍灣大昌行門市查詢LEAF,職員隨即以該車的電池特性作賣點,「電動車由四十八個模組組成,每個模組均有四塊電池,嚿電係有壽命嘅,五年剩八成度,十年就大概七成,電池你可以放心,邊個模組壞就換。」又強調三年保養期內,除了人為損耗外均可維修或更換。

代理找不出肇因

上週二記者相約陳先生在觀塘試車,當時車上顯示的續行裡數有七十六公里,陳由海濱道出發,經偉業街駛到啟祥道大昌行附近,雖然實際只行駛了約三公里,但續行裡數已跌至六十公里。當天記者與陳一同致電大昌行跟進事件,職員只解釋早前檢查電池均屬正常,因此不作更換,但當追問為何電池正常卻未能充足十成電,職員卻反口稱:「初初會跌得快啲,五年有80%呢個要係condition先得。」其後又把維修責任推卸給日產,「唔係我哋唔同你解決,係原廠嗰邊未有結果,我都答唔實幾時覆。」

專家話估計電池急速老化

香港理工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鄭家偉解釋,電動車起步或剎車會影響電流的穩定性,令鋰離子電池使用次數逐漸減少,但正常使用五至六年才須更換,陳先生的個案屬罕見。鄭又稱,電動車的電池分成多個模組放於車底,一般車房未必懂得維修及更換,須由原廠處理,而且花費不少,「電池佔一架車三至四成(成本),一換就要成箱換,好難一個cell咁換,都比較貴。」香港汽車修理同業商會理事長李耀培則估計,陳先生的汽車電池已老化,但廠方驗不到那部分模組出現問題,又不想整批電池更換,故一直膠著至今。他直言代理商有責任查出肇因,期間應為車主提供代用車,不可能一拖半年,「架車有咩頭暈身㷫都起碼有保養,車主要小心佢哋拖得耐就過咗保養。」

回應大昌繼續懶理

本刊介入事件後,大昌行依舊懶理陳先生的個案,只表示會繼續與日產保持緊密聯絡,但對於現時的調查進度和何時能作出決定,卻一概不作回應。(李詠珊)

壹判官

大昌行查唔到原因,無維修又唔更換,拖咗半年都唔解決,點樣叫其他車主有信心幫襯,咁嘅服務態度絕不要得!劣劣劣劣劣(五個劣為最嚴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376

美樂樂ceo高揚:家居O2O先行者如何急速獲得月銷售1.6億?年銷售額20億?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906/145500.html

i黑馬:美樂樂開啟了家居產業O2O模式的先河,08年成立至今已有6年,全國擁有300家體驗店,在眾多人士看來一片紅海甚至是死海的情況下,美樂樂卻在家居行業中風生水起,急速而又不失平穩地獲得了月銷售1.6億左右、年銷售額20億元的驚人業績,實現了年均100%增長率。美樂樂獲得如此“野蠻成長”,靠的是什麽呢?
 
以下為大家分享美樂樂CEO高揚為李騫新書《決勝O2O的七大支柱》所作推薦序
 
 
作為家居行業內有著深刻洞見的資深人士,李騫多次到過美樂樂專賣店進行調研和采訪,我去北京出差辦事的時候也經常抽空同他進行溝通交流。所以,書中有不少關於美樂樂方方面面的故事。在此,我表示感謝,感謝李騫能夠將美樂樂作為該書的重點案例來進行探討、分析和研究。同時,我希望美樂樂能夠給讀者們帶來諸多商業上的啟示,也期待業內的同仁看了美樂樂各種成功或不成功的嘗試後,能夠給我們提供良好的建議或改進。
 
相比業內其他企業,美樂樂成立的時間不長,從08年創立期算起,迄今只有六年時間,但美樂樂確實開啟了家居產業O2O模式的先河,所以也受到了一些專家學者和媒體的關註和研究。家居產業以前受到的關註度較低,開始熱起來,也是最近一兩年的事情,更多的人開始研究這個行業,也有更多的行業外人士開始跨界進入這個行業淘金,這些現象對於行業的發展都是好事情。
 
作為一個互聯網人來觀察家居行業,這個行業的活兒不僅沈重、繁瑣、累人,而且落後、低效。很多本該剔除的不合理部分,我們這個行業卻還“抱著不放”;很多本該優化的環節,我們這個行業卻還在“堅守”。大概08年之前,甚至4萬億投放效應還未結束的2011年之前,這種不合理、不科學的抱殘守缺或許還能比較好地“養活”這個行業。但今天我們看到的是什麽?超過一半家居賣場的過剩,大量企業的茍延殘喘,無法繼續很好地生存下去。用我這個互聯網出身的“門外漢”來看,就是整個行業還處在繁冗拖沓的低效階段,沒有從本質上提高行業效率。
 
也正是基於此,美樂樂看到了互聯網對傳統家居行業進行改造的前景和未來空間,正如李騫在《決勝O2O的七大支柱》中強調的第一條,效率。美樂樂其實正是幹了提升效率的事。電商也好,基於電商平臺和線下體驗店結合的O2O也罷,美樂樂的本質是降低了過去冗長的渠道成本,打破了過去企業和消費者信息不對稱下的價格虛高。所以,我面對媒體記者常毫不諱言地講,美樂樂是家具暴利時代的終結者。
 
想必大家也可以看到,在眾多家居企業營收劇烈下滑之際,美樂樂卻在逆勢增長;在眾多賣場“不促銷,無客流”甚至頻頻關店的現狀下,美樂樂卻在全國開了300家體驗店;在眾多人士看來一片紅海甚至是死海的情況下,美樂樂卻在家居行業中風生水起,急速而又不失平穩地獲得了月銷售1.6億左右、年銷售額20億元的驚人業績,實現了年均100%增長率。美樂樂獲得如此“野蠻成長”,靠的是什麽呢?除了借助互聯網構建新的商業模式外,我認為還應該強調的是持續的信念。因為對企業來講,要緊跟趨勢變化沒錯,適時地調整自身的模式和節奏也沒錯,但最難做到的是持久。因為提升效率,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個不斷提升,不斷高效的過程。
 
在讀完這本書的初稿時,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李騫提到的信念和持久。在這個知識爆棚,思想可以便捷交流的年代,根本就沒有什麽商業秘密可言,只要你用心和願意,沒有學不到的、理解不透的商業模式。問題是我們總是專註於模式的探討,而不知不覺間忘掉了信念的力量,更忘掉了持久的點滴積累才能出成績的樸素道理。
 
家居建材行業是一個知易行難的行業。談起互聯網、模式,大家都容易理解,也都懂得這是未來的趨勢,但如何做起來、如何做好就不那麽輕松了。過去幾年美樂樂的發展,離不開我們企業上下堅定的信念,我們堅信靠互聯網能夠促進家居行業的成長和成熟,也堅信我們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更實惠、更便利、更優良、更滿意的產品和服務。正是有了這份持續的堅信,美樂樂現在才初具規模,獲得了未來與業內“大佬們”同臺競技的機會。
 
最後,借用管理學大師德魯克的一句名言:沒有任何一個成功企業可以為其他企業提供完全可複制的經驗。因為經營企業不像是做數學題,有步驟和方法可循,而是要認清商業本質,同時也要認清企業本身具備的精神和特質。

這樣來看,經營企業更像是一門藝術。正如李騫在書中所強調的,做好O2O,效率、融合、數據、用戶、優化、信念和持續一個都不能少,除了對商業本質的認識,除了對如何進行O2O進行融合和優化等手段的掌握外,有堅定的信念和持久的動力尤為重要。

 
行百里者半於九十,對於已經踏上或者正在踏上O2O之路的同行們,我想說一句,我們今天所走的估計還不到一半的一半,這無疑更需要我們有持續的信念和持續的精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854

起底騰訊創業系:遊戲為主,急速崛起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25/146085.html

i黑馬註:中國互聯網公司離職員工,已經成為了創業主力軍之一。網易系,搜狐系,阿里系等早已揚名創投界,但是作為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之一的騰訊,一直沒有人描畫出所謂“騰訊系”,也有人質疑騰訊系創業者的實力。其實,他們只是“隱秘而偉大”,他們有可能成為下一波創業大潮的主力軍,就讓我們來梳理一下“騰訊系”。(作者南七道後續會專訪一系列騰訊創業者。)
 

\無論是矽谷,還是國內,互聯網巨頭的員工前赴後繼的投身於創業大軍中,這已經成為了一股強勁的潮流和趨勢。在國內,阿里、百度、騰訊、搜狐、網易等互聯網巨頭已經成為互聯網創業的孵化器,大量優秀的創業者不斷湧現。在這中間尤其以搜狐網易系為典型代表:優酷古永鏘、愛奇藝龔宇、陌陌唐巖、YY李學淩等等,聲名顯赫,成績斐然。但反觀騰訊,作為國內用戶最多的互聯網巨頭,無論是創業項目還是創業者,在很長時間都鮮為人知。直到近兩年,才陸續有些項目為外界所知。騰訊創業系真的存在嗎?騰訊創業者究竟做的如何?騰訊如何對待這些離開自己的員工?

騰訊創業系為什麽鮮為人知

騰訊創業系在很長時間內都沒有像網易搜狐那樣被貼上明顯的標簽,甚至有人懷疑根本沒有這個體系,這和騰訊人員流失相對較少,創業者數量偏低、騰訊系創業者低調和不善宣傳都有很大關系。

1、人員流失相對較低

從創業到現在,騰訊是所有互聯網公司里高管團隊最穩定的公司之一,除了搜索、電商、微博等這樣戰略結構上的調整例外,這樣保證了整體的穩定性,客觀上降低了員工的流失率。

曾在騰訊和百度均任職過的胡力,在知乎說過兩家公司的文化差異:騰訊的企業文化相對務實。高管們看上去和實際中都相對親民。在騰訊晚上下班,在電梯里遇到martin(騰訊總裁劉熾平),大家會和他打打招呼,簡單聊兩句。在百度大廈,和robin(李彥宏)同乘電梯下去,每層上來的人,不管之前討論的多興高彩烈,進來後都鴉雀不聲,氣氛讓人很壓抑。

輕松人性化的管理歷來是互聯網員工最看重的元素之一。

2、完善的福利減少了創業欲望

騰訊的工資待遇在整個互聯網里不算是最高的,但是整體的綜合性福利在互聯網巨頭里面公認是行業里最好的,公司的福利設計嚴謹,覆蓋了工作和生活的各個層面, 行政上基本對員工的需求原則上是“想辦法滿足”,給到員工一種“保姆式的關照”。安逸的環境大大降低員工出走創業的概率,但同時也降低了他們野外求生的能力。

騰訊福利不完全統計:

薪酬:工資在行業里雖然不是最高,但年終獎相對較多,綜合收入在行業也是行業前列。

股票:騰訊是上市較早的互聯網公司,比一般互聯網上市公司的覆蓋人群會多些。

其它福利: “10億安居計劃”,提供免息的20-50萬不等的住房貸款給到員工。還有家屬開放日、30天全薪病假、15天半薪事假、各種保險……騰訊班車在深圳有接近300條線路,從早到晚可直達深圳市區的任何一個地方。騰訊大廈喬遷時員工坐的椅子,馬化騰都會親自試坐後定奪。

從騰訊的收入和財報來看,騰訊近年來的收入都在不斷增長,給員工福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這種情況極大的降低了員工離職的概率,員工會對平臺產生極大的依賴性,尤其是一批有股票的早期利益獲得者,從人的本能心理來說,要走出舒適區需要極大的勇氣和決心,更何況現狀並不差,所以大多數會選擇不去改變。

\搜狐和網易等公司都是媒體型公司,這決定了他們的員工必須是外向型的,媒體環境朝夕變化、競爭激烈,需要不斷去爭取和搶占資源,保證能夠完好的生存和發展下去。當他們從原來的平臺轉移到創業,環境雖有變化,但是實質性的競爭變化並不大,是一種平滑過渡。創業者很容易適應。但是在騰訊,由於生存環境的優渥,再加上騰訊大平臺的海量用戶和平臺的相對封閉,員工們不需要從外界拼命去爭奪和拼搶,在這種環境中長期生存後,一旦進入到創業的叢林中,環境將會是斷崖式的變化。這就限制了很多騰訊員工踏出創業這一步。

從騰訊離開的某前高管曾經說:騰訊為了員工的福利確實花費了不少心思,但是這種高福利也抹殺了不少人的創造性,安於現狀,才能退化,沒法發揮潛能做出更大成績。

3、南北文化差異造成了過度低調

由於文化、地域、經濟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南北互聯網從業者在創業中有著巨大區別。

北方創業者善於造勢借勢,精於整合資源,創業過程中講究高舉高打、聲勢浩大、摧枯拉朽。目前互聯網大公司創業系中,影響最大的是網易和搜狐系,這和他們出身媒體,善於宣傳和借勢有很大關系。而南方創業者的更多是潤物細無聲,埋頭做事,不善言辭、不事宣傳,騰訊系創業者就是典型代表。

萬科今年組織管理人員去騰訊參觀,馬化騰親自接待講解。萬科的人事後回憶“小馬哥是個有些害羞的人”,一家萬億市值的掌門人,當著不多的參觀者,竟然會害羞。這在北方創業者眼中簡直不可思議,隨便拉出一個賣煎餅的、賣米粉的或者賣電動按摩棒的小年輕,分分鐘啟動演講模式,如黃河之水滔滔不絕,一發不可收拾。馬化騰曾經針對微信等產品在應用商店評分較低,對手抹黑時親自發郵件:“嚴禁騰訊相關人員刷排名和評論,違者開除”。低調可見一斑。

低調在傳統思維里是個不錯的優點,也確實能幫早期的騰訊避開競爭的鋒芒,埋頭發展,但是在資訊高速傳播,行業風起雲湧變化、尤其是移動互聯網迅猛發展的時候,低調可能是個致命的缺陷。2010年的3Q大戰,後起之秀360壓著互聯網巨頭騰訊猛打,騰訊毫無招架之力,公關總經理甚至在新聞發布會上痛哭流涕,可見公關和宣傳有多麽薄弱。創始人的氣質,決定騰訊整個公司低調、實幹、沈默等特質。

從騰訊出來的創業者,或多或少的也帶著騰訊特色,在創業過程大多是做多說少。默默耕耘,大多是想把事做的足夠好後再去宣傳。導致業內很少有人關註到騰訊創業系。即使像房多多這樣融資8000萬美金的高速成長公司,在圈內也鮮有人知。媒體和互聯網圈內的註意力,更多的是被搜狐網易等善於宣傳和造勢的北方系創業者吸引。

騰訊系進入創業高峰期

騰訊在2012年後進入創業高峰期,總結起來的原因就是:天時地利人和。在適合的發展時間,有一批主動或被動離開的經驗豐富的從業者,同時還有資本的密集進入的支撐,騰訊系進入創業高峰期。

1、 移動互聯網爆發引發了創業的高潮

隨著智能終端的普及、網絡的發展,從2010年開始,移動互聯網開始大規模發展。截至2014年1月,國內移動互聯網用戶達8.38億戶,手機網民5億。移動互聯網發展進入全民時代。移動互聯網的爆發直接引爆了手機遊戲產業的高速增長。2013年國內手遊增長迅猛,漲幅達246%,用戶數增長到3.1億,市場銷售收入達112.4億元人民幣。(數據來自《2013年中國遊戲產業報告》)

互聯網發展到目前這個階段,各個模塊已經比PC互聯網時期成熟很多: iOS等標準化的開發流程,大量配套的如友盟、微博、微信等開放性平臺已經發展相對比較完善,創業者進入的門檻已經大大降低,一個產品經理搭配一兩個程序員就可以啟動項目。低成本操作會加速人員的進入到創業中。

在這其中,遊戲表現最為凸出。遊戲巨頭騰訊占了這其中的半壁以上的江山。作為騰訊遊戲的員工,積累了豐富的行業經驗,同時遊戲不像是o2o等鏈條長、對資源有很高的依賴性的項目,便於啟動。騰訊遊戲的員工待遇尤其是獎金在行業內來說不算太低,但是和瘋狂的遊戲增長收入來說,連九牛一毛都不算。面對著行業如此迅猛的發展和巨額的收入,親手打造這些驕人業績的創造者很難不動心,這會讓很多原本安於或不安於現狀的人都會被創業大潮裹挾或刺激,紛紛投身於自立門戶。

曾經是騰訊最大的移動遊戲產品研發與運營部門的、擁有4個研發中心的騰訊五彩石工作室負責人郭永在2014年9月離開騰訊,同時工作室也進行了調整,有內部人士透露該工作室大概30%左右的人會離開創業或跳槽。有投資人說一個月最多接觸過7撥騰訊遊戲相關部門離開的創業者。

時勢造英雄,移動互聯網必定會繼續引發包括騰訊在內的各大公司離職創業的持續熱潮,下一個典型代表也許就是剛上市的阿里。

2、 創業成功者是最好的榜樣和刺激

雖然從規模和體量上來看,目前騰訊創業系還無法和搜狐網易系相提並論。但是從騰訊離職的人中,不乏奇跡創造者。從電商部門離職的準90後郭列,在民房中開發的臉萌在海內外引發了下載狂潮,創造了APP推廣的奇跡;遊戲部門離職的王信文開發的《刀塔傳奇》月流水數億;原騰訊深圳研發總經理李建成聯合創建的房多多,三年時間,B輪融資8000千萬美金,年流水過千億;上線一年的拉勾網估值近10億······

創業成功者是最好的榜樣和刺激。也許就是曾經一個坐在隔壁工位的默默無聞的小夥伴,出走後不久卻成為創業的明星人物和標桿,這種刺激無疑是最直接的。在一批創業榜樣的帶動下,哪怕是再無動於衷的人,也會按耐不住自己躁動的心,創業的氛圍慢慢被培養和帶動起來,這也會成為引發騰訊創業熱潮的催化劑。

3、 騰訊組織架構的調整

騰訊在這兩年,由於業務發展,產品需求等原因,多次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的調整。裁撤MIG、將搜索與搜狗合並、打包出售拍拍易迅等電商資產、合並原來戰略性產品微博等等。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原來的騰訊員工或被動或主動的離開了騰訊的崗位,除了跳槽到其它互聯網公司,創業也許是最主要的選擇之一。騰訊工作的經歷,對外界來說,這無疑是極好的背書和加分,為創業成功概率和融資等資源整合提供好的前提條件,這也為進入創業大軍中提供了由於草根創業的條件。

4、 資本密集進入

在項目投資方面,騰訊系創業者很多會與一個名字關聯在一起——曾李青(jeson),騰訊的聯合創始人,他在離開騰訊後,創立了德迅投資,他的投資原則是主要投騰訊出來的創業者,成功項目不少,已上市的淘米就是典型案例。原高級執行副總裁劉成敏成立的龍淵雲騰基金、美國F50基金等都以投資騰訊系創業者著稱,累計投資100多家相關的創業公司。他們為騰訊系的創業提供了創業和資金方面的有力支持。同時配套的服務組織機構也適時出現,如2013年成立的專為騰訊系創業者服務的單飛企鵝俱樂部。

從目前來看,資本在移動互聯網階段,已經進入了一個癲狂的狀態,尤其是針對手遊等變現較為快速的領域。很多騰訊系的工作室或者部門小組,在沒有出來創業或者根本沒有產品上線時,就被資本方承諾投資或者直接註資,這極大地加速了創業的熱潮。

經緯創投的張穎在9月的一封公開信里說:“2014年中國早期的TMT投融資市場中,火爆的現象也異常明顯。所有主流基金都在瘋狂地投資項目,之前不太常見的幾千萬甚至上億美金融資開始變得極其平常,創業項目每輪融資之間的時間差被迅速縮短,甚至上輪剛結束就漲價幾倍開始下輪新融資的情況也變得“合理”且頻繁起來。”

媒體人伯通曾經說過一個笑話:現在你只要拿著蘋果電腦,在中關村的任何一家咖啡廳發會呆,就會有人靠近你,輕聲的問,要投資嗎?雖然是段子,但可以看出目前的資本的熱度已經到了前所未有得高度。近幾年來,包括房產在內的重資本的行業回報率迅速下滑,互聯網創業神話不斷湧現,大量資本湧入互聯網創業領域,為創業和團隊搭建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加速了各個公司包括騰訊在內的成員離職,投入到創業大潮中。

騰訊系創業現狀全面分析

從騰訊目前創業的整體情況來看,特點是:遊戲為主、百花齊放、規模不大、發展迅速、前景巨大。

從行業上來看:

騰訊創業項目以遊戲為主,60%為遊戲行業或相關行業創業者,影響很大,如汪海兵創立兒童娛樂公司淘米網已經於2011年在美國紐交所上市。王信文開發的《刀塔傳奇》成功登頂appstore中國區暢銷榜,月流水超過數億元,打破了騰訊長期壟斷應用商店遊戲排行榜前列的局面,倒逼老東家騰訊;還有成績不俗的王偉峰的《啪啪三國》等等。

同時在與遊戲有關的泛遊戲化領域也百花齊放,比如郭列是2014火爆的臉萌創始人,A輪融資數千萬、汪祥斌創立的DataEye(數據之眼)專註於遊戲的第三方數據分析服務,給遊戲開發商提供全面的遊戲運營數據,玩家行為數據分析以及網絡環境統計監測等專項分析服務。季昕華創立的“懂遊戲的雲”——UCloud,主打的業務是為遊戲行業服務, B輪融資5000萬美元。

\其他的覆蓋社交、教育、房產、招聘、投資等多個行業和領域。其中也不乏佼佼者。如王鋒傳課網、楊威貝瓦網、林應明快樂學、馬德龍拉勾網、陳紅娟牛車網、關勇車輪、胡茂華多備份、封林毅itools、於章濤好巧網、歐陽雲碰碰等。騰訊創業系進入了一個百花齊放的階段。

從發展規模來看:

騰訊創業者的項目時間大都較短,騰訊離職創業潮是在2010年左右才開始的,2012年開始加速,所以很多項目相對起步較晚,比較年輕,但是成長速度很快;根據騰訊系創業組織——單飛企鵝俱樂部提供的數據,目前創業人員有1200多人創業,500多家創業公司,完成並公布融資的有200多家,其中已上市1家,估值過億美金的公司10家左右,估值千萬美金市值的公司有20家左右,幾乎每個月都有估值過千萬的創業公司紛紛冒出來 ;

\雖然目前騰訊系創業者中還沒有出現優酷、陌陌這樣已經是行業領軍的公司,規模都不是很大,但是在這其中已經有一些明星項目顯示出了不俗的潛力和強勁勢頭。馬德龍的拉勾網上線一年融資2500萬美金,估值近10億。原QQ空間、QQ旅遊的張博創建的美啦美妝,目前總下載量已接近4000萬,日活近百萬,B輪融資2000萬美元;還有早期出去創業的王堅的糗事百科等。很多項目都在高速成長中。騰訊的創業者年齡階段大多是80-90後,占到創始人中大概90%以上的比例;其它年代只有很低比例;年輕的創始人們更易於理解和把握主流用戶們的想法。騰訊創業系將會在今後2-3年中集中爆發,其中必定會出現引領行業的新興公司,發展的前景和想象空間巨大!

從地域上看:

目前騰訊系創業分布主要是以深圳、北京、上海、廣州為主,占到了創業總數的80%左右,另外有部分新興城市數量增長很快,如杭州、成都(遊戲項目居多)等。另外,南京、廈門、福州、武漢、成都、長沙、珠海、矽谷、新加坡、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地均有騰訊系創業者的分布。騰訊系創業者組織——單飛企鵝俱樂部創始人候鋒說,目前在全球包括矽谷在內的11個城市都有設立分點,而且會員在快速增加中。

騰訊不待見單飛的創業者嗎?

在互聯網圈子中,一直有種說法,騰訊不會投資離職員工的公司,也不會與他們保持接觸。原阿里員工、丁香園CTO馮大輝在知乎說:“我在網絡上看到較多的是,對於離職出來的阿里人,網友如果咨詢他們一些關於阿里的事情,他們還會想辦法去幫你內部去想辦法。而關於騰訊的事情,基本騰訊的前員工都是繞著走。”事實上是這樣嗎?

今年6月,華誼兄弟以2.66億元投資控股了賣座網,而賣座網是騰訊離職員工陳應魁和王星創建。工號分別為“187號”與“98號”。而騰訊是華誼兄弟第一大機構投資者。也就是說,騰訊間接收購了自己離職員工的創業公司。與此有關的例子不在少數。

9月中旬,騰訊銀行在拉勾首發了300個招聘職位。騰訊銀行沒有選擇招聘行業的龍頭企業比如51job、智聯、獵聘等,而是選擇了屬於騰訊創業系的拉勾網。這是對騰訊系創業公司的一種認可和關照。

同樣為明星項目的美啦美妝是騰訊創業基地(深圳)第一批入駐團隊,騰訊在曝光流量支持、多平臺能力開放、變現能力培育、創業成本分擔等方面進行了大力扶持,美啦美妝的快速增長與此有很大關系。

事實是評判一家公司最好的標桿。作為騰訊,要拿捏好處理創業者的分寸是件很有技巧的事:如果不扶持,他們曾經都是騰訊的一員,有感情,自己人溝通起來也容易很多,同時在商業上也可以互惠互利,完善騰訊的某些不足之處。如果扶持過度,這無疑是鼓勵現有員工離職創業,這也不是騰訊想要看到的。

騰訊創業系的故事剛剛開始,創業舞臺上的大幕才緩緩拉開,相信會有更多更年輕更優秀的創業者登臺表演,他們的故事也將不斷的延續下去。時代在變,環境在變,創業者也在改變,創業故事也會越來越精彩。南七道將會深度發掘騰訊系創業者有趣的系列項目和故事,只有通過一個個單一具象的、鮮活的創業者,我們才能更加清楚客觀的認識整個騰訊創業系。

或許,隨著互聯網進一步的發展,派系和門戶觀念會慢慢逐漸的淡化,它只是一枚小小的標簽或者或者情感的紐帶,互聯網的創業者之間有競爭,但更應該是開放、共贏,不管你是騰訊系、阿里系還是百度系、搜狐系、網易系,只有用更加開放性的心態擁抱用戶和其它創業者,協同共生,互聯網才會回歸到本質。期待下一個創業明星和奇跡,不管你來自哪里!

騰訊創業系部分明星公司(排名不分先後)

創始人 項目 融資情況

1 汪海兵 淘米網 美國上市

2 王偉峰 啪啪三國 8.1億元收購90%股權

3 黃種溪 酷牛遊戲 7.5億元被收購

4 李建成 房多多 B輪8000萬美金

5 季昕華 Ucloud B輪5000萬美金

6 陳應魁 賣座網 2.66億元收購51%股權

7 馬德龍 拉勾網 B輪2500萬美金

8 張博 美啦美妝 B輪2000萬美金

9 王信文 刀塔傳奇 天使數百萬美金,月流水數億

10 王鋒 傳課網 B輪1000萬美金

南七道:弘毅無線創始人,原創新工場項目負責人,微信公眾號:南七道,歡迎提供創業故事.


美國EIA原油庫存多於預期 油價急速下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144

周三,美國能源信息署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1月10日當周,美國原油、精煉油庫存多於預期,汽油庫存少於預期。數據公布後,油價下跌。WTI油價從上漲1%迅速轉為下跌0.3%。

根據華爾街見聞網站實時新聞:

美國1月10日當周EIA原油庫存+538.9萬桶,預期+175萬桶,前值-306.2萬桶。

美國1月10日當周EIA汽油庫存+317.1萬桶,預期+375萬桶,前值+811.5萬桶。

美國1月10日當周EIA精煉油庫存+292.5萬桶,預期+210萬桶,前值+1120.5萬桶。

美國1月10日當周EIA精煉廠設備利用率91%,前值93.9%。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412

兩市開盤後急速跳水 滬指下挫逾1%

今天是8月份首個交易日,開盤翻紅個股不足500只,市場情緒偏謹慎,09:40分左右,兩市全線跳水,滬指跌幅超1%,深成指跌幅1.65%,創業板下挫近2%。盤面上看,釀酒、醫療板塊跌幅居前,兩市共1400余家公司股票翻綠。

經濟數據不佳或導致今日市場偏謹慎,國家統計局今日09:00公布了7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9,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略低於此前市場普遍預計的50.0,創5個月新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104

傳國有大行向基金提供數十億元流動性 期債急速拉升

傳國有大行向基金公司提供流動性,10年期國債期貨急速拉升,漲幅逾1.50%。

兩位消息人士周三透露,中國國有銀行中已至少有一家通過回購交易,向基金公司提供流動性支持,金額高達數十億元人民幣。這顯示非銀機構近期無法從銀行獲得流動性支持的僵局正在好轉。消息傳出後,1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T1703漲1.52%,報96.19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522

高送轉盛宴急速降溫 “10送30”僅剩一家站崗

整治高送轉亂象的監管還在不斷收緊,上市公司加緊修改和調整相關方案。以備受關註的“10送30”高送轉方案為例,在被監管層痛批後,此前推出類似分紅送轉方案的7家上市公司先後調整方案,目前僅剩大晟文化“站崗”。

但強監管觸發的上述公司應對之策,也引來市場爭議。其中以商業決策是否受到行政幹預的討論最為激烈。然而,結合利潤分配方案整體情況,以及監管問詢的要點來看,“高送轉”並非被劃為禁區,仍有高比例送轉方案在推進實施中。利潤分配是否與業績匹配、是否搭載有股東減持、是否存在內幕交易等,才是監管審核的真正用意。

兩家公司利潤分配方案“回爐”

整治高送轉亂象的監管還在不斷收緊。滬深交易所加大對高送轉的問詢和審核力度,上市公司也加緊修改和調整相關方案。但近日,美盛文化和珈偉股份在更改利潤分配方案時,被部分市場觀點質疑“出爾反爾”、董事會違規推翻股東大會決議,引發極大爭議。

美盛文化在去年12月21日就公布了2016年利潤分配方案,擬每10股派1.5元轉增28股。該方案在今年3月1日和22日先後通過董事會和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但至4月13日,公司董事會審議了《取消原<關於2016年度利潤分配預案>的議案》,並通過了調整後的新方案,擬改為每10股派2.5元轉增8股。上述議案都作為臨時提案,增加到美盛文化2017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

不久後,珈偉股份在4月17日公布,公司董事會審議了取消2016年原利潤分配方案的議案,通過了新方案。根據公告,珈偉股份2016年分紅轉送從每10股派0.5元轉增28股,調整至每10股派1元轉增8股。

利潤分配方案先後回爐,隨即引來關註和質疑。有市場觀點對此表示,董事會無權取消和否決此前股東大會的合法生效決議,上述公司做法違反了公司法相關規定。

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王智斌對此表示,根據披露的公告內容,上述公司董事會只是提出取消原股東大會的議案,但這份議案最終能不能被取消,最終依然由股東大會決定。“直接推翻股東大會決議”的這一說法,並不準確。

王智斌表示,上市公司利潤分配遵循的是自治原則,由公司通過自身的審議程序自主決定,理性的管理層和股東會制定符合自身實際的利潤分配方案。但其也同時強調,若存在通過行政窗口指導幹預商業決策的情況,則並不可取。

從上市公司給出的理由來看,美盛文化稱,取消原有方案是基於對監管部門的監管理念和監管導向的高度重視,為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及上市公司規範運作,切實維護廣大股東特別是中小股東的利益。

而珈偉股份方面則表示,董事會決議增加本次現金分紅的額度,是因公司未來業績持續穩定增長、進一步提高投資者回報;為防止市場對高送轉概念的炒作,保障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呵護公司的穩健成長,在保證合理的市場流動性前提下,公司董事會同時決定調低原資本公積轉增股本的比例。

被上市公司紛紛提及的監管理念和導向,指的是近一個月來對高送轉亂象的嚴厲整治。

在3月24日的證監會例行發布會上,證監會發言人介紹,2017年以來市場對高送轉更為理性,但是仍有部分公司以高送轉為炒作題材,證監會將嚴格上市公司高送轉監管,高送轉比例應與業績增長相匹配。在4月8日,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再提高送轉監管,稱“10送30”在全世界都罕見,必須列入重點監管。

在監管層痛批高送轉亂象後,部分上市公司加緊調整高送轉方案。最為明顯的變化是,截至4月8日時,還有合力泰、合眾思壯、金利科技、凱龍股份、贏時勝、東方通、大晟文化等7家上市公司推出了“10送30”的高送轉方案。而截至4月23日,A股“10送30”陣營中僅剩大晟文化一家公司站崗,目前尚未修改原有方案。

“高送轉”並非被禁入

監管驟然收緊,市場談“高送轉”色變。但值得註意的是,高比例送轉本身並未被劃定為禁區,仍有相關方案仍在推進實施中。結合利潤分配方案整體情況,以及監管問詢的要點來看,利潤分配是否與業績匹配、是否搭載有股東減持、是否存在內幕交易等,才是監管審核的真正用意。

讀者傳媒在4月12日公布利潤分配預案,擬每10股派1元轉增10股。公司當日就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問詢函,要求公司披露董事會審議情況,以及提議股東的持股和增減持計劃。次日,讀者傳媒董事會審議通過該方案,上證所再被問詢。

上證所問詢函要求公司披露,在經營業績下滑時推進高送轉的考慮,以及限售股股東的持股和增減持計劃等。讀者傳媒在4月17日回複時稱,公司期刊發行好於行業平均水平,資本公積金相對充裕;但與同行上市公司比較,公司總股本、流通股數量目前均為最小,但一季度末時股價最高,加之交易門檻較高、股票流動性不強,容易引起股價異常波動。讀者傳媒同時公布,限售股股東在高送轉方案發布前後半年里持股變動和增減持計劃的信息。

值得註意的是,讀者傳媒並未更改此前的利潤分配方案。而與讀者傳媒類似,中國武夷在4月7日發布了高送轉方案,擬每10股派1元轉增10股。公司方面給出的理由是,公司股本不足5億股、規模偏小,不利於公司拓展國際業務;而公司資本公積金與未分配利潤金額較高,在結合經營狀況、盈利水平等情況之下,對利潤分配做出上述建議。

該方案同樣被深交所關註問詢。從深交所的問詢要點來看,重要股東與董監高在方案披露前半年是否交易過公司股票、未來增減持計劃,以及方案籌劃過程、防範內幕交易措施甚至近期投資者調研等都被重點提及。中國武夷披露了相關情況和數據,補充了部分主體的不減持承諾,並未更改此前利潤分配方案。

從當前滬深交易所的問詢和審核來看,主要集中在對借“高送轉”題材從事內幕交易和信披違規的核查上,問詢重點包括相關股東和議案提議人此前的持股和交易情況、未來的增減持計劃。同時,利潤分配與業績的匹配度要求提升。部分公司的問詢函中不僅被追問2016年經營情況與利潤分配的關聯,更被要求披露下一年度業績預測,以及分經常損益等情況。

就二級市場利潤分配的整體情況來看,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23日共有1629家公司披露了2016年年度的分紅送轉方案。有137家公司每10股送轉超過10股,擬推進高送轉;其中有18家公司每10股送轉比例超過20股。

附:截至4月23日上市公司2016年分紅送轉比例排行

2016年分紅送轉前20.JPG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55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