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汽车零部件最大海外收购 京西重工购德尔福资产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gsnews/20090402/03066055402.shtml


 刘彬彬

  京西重工三股东分别为北京房山国资经营公司、首钢及天宝集团旗下宝安投资发展公司

  由三方股东合资成立的北京京西重工有限公司(下称“京西重工”),正在等待美国纽约南部法院针对收购德尔福全球制动系统和悬挂零部件业务的最终审议。

  一位接近京西重工的消息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美国当地时间3月30日下午,双方已经在底特律签订了排他性的收购协议。“双方已达成一致。 由于德尔福处于破产保护阶段,所以要等法院的最终审议。”他告诉记者,若法院审议通过,该收购将正式宣告成功,预计在第四季度交割完毕。

  “为了避免出现更高竞购价格影响法院审议,因此收购的具体金额目前还处于保密阶段。”上述人士告诉记者,“但如果审议顺利通过,这无疑将成为中国汽车零部件领域内金额最大的海外收购案。”

  该人士向记者介绍,此次收购的资产中,“包括位于波兰、美国、墨西哥、中国、法国等地的8个生产工厂、5个技术中心和14个技术支持和客户服务中心。”

  “这部分资产是德尔福传统业务领域比较有优势的部分,其中包括上千项知识产权以及多个全球顶尖的技术。”他告诉记者,“通过收购,京西重工能够获得德尔福在国际市场上的重要客户和网络。”

  “由于所收购的业务涉及海外众多业务,因此收购完成后,京西重工会聘请全球管理团队进行统一管理。公司也会保留德尔福在这两部分业务领域的管理团队。”该人士称。

  据记者了解,此次收购是在北京市加快北京汽车产业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的。北京市将建设高端零部件园区、高端汽车电子园区、汽车设计研发园区、专用车制造园区和零部件交易园区五大汽车产业园区。

  “收购德尔福的部分资产,对北京汽车零部件产业结构的提升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京西重工将成为全球领先的零部件生产、供应商。”上述人士告诉记者,“在收购获得成功后,北京市还将根据北京汽车产业的具体需求,就产品和产业基地的规模等作出更加详细的规划。”

  京西重工是北京市为推进此次的收购项目而专门成立的合资公司,公司将在窦店镇建立高端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公司三方股东分别是北京房山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首钢总公司和宝安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而此前盛传天宝集团接触德尔福,该人士告诉记者,宝安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正是天宝集团旗下子公司。

  北京市房山区政府网站公布的信息显示,合资公司注册资本金8亿元。其中,首钢总公司出资4.08亿元,占总股本51%;房山国资经营公司出资2亿元,占总股本25%;宝安投资发展公司出资1.92亿元,占总股本24%。

  德尔福1999年脱离于通用汽车,曾经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汽车电子、汽车零部件和系统集成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产品供给包 括通用、福特、丰田等全球最大的汽车厂家。公司在全球34个国家设有152家独资工厂。由于严重亏损,德尔福于2005年10月申请破产保护,在美国纽约 南部法院的监管下独立运行。根据其年报,截至2008年12月31日,德尔福公司的总资产为103.10亿美元,总负债为245.90亿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55

【2011經濟表情】德爾之死——一家民企的非正常消失

http://www.infzm.com/content/67091

嘉興市力推「退二進三」,即工業企業外遷,換房地產和現代服務業等第三產業,以實現產業升級。

雄心勃勃搞研發謀升級的當地明星民企德爾電器被列入拆遷名單。然而政府的拆遷補償款並未按時支付,讓資金鏈已經緊繃的公司瞬間倒下。

工業園區官員任職的國企低價競拍下德爾資產。

「就差了一口氣。」47歲的李益明坐在出租房裡,煙一根接著一根。半響,他吐出一句。

2010年這時候,李益明剛拿到杭州外管局的批文,一筆3億元的風險投資基金獲准注入他創辦了十年的嘉興德爾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然而,這個擁有「嘉 興市著名商標」的明星民營企業卻在兩個月前被強制拍賣並收歸國有,老闆李益明則傾家蕩產。起因卻是政府拆遷:一場突如其來且政府並未履約的拆遷,終於把資 金鏈本已脆弱不堪的公司送上了不歸路。

這或許是李最難捱的一個年關。車是朋友借的,房子是朋友出錢租的,有時候朋友路過他家會順便捎些豬肉和活雞。電視機旁突兀地立著一台白色的「空氣制水機」——那是他的公司花了五六千萬、近五年研發的寶貝,可老婆不讓用,「現在家裡沒錢,你省點電」。

一沓仍然在等待出貨的國外訂單和即將履約的上億元風投資金合約就堆在李益明家的沙發上,成了一摞廢紙。

政府看上了德爾的地

政府看上的是德爾公司廠房之下的92畝土地。2010年2月初,正在美國進行商務談判的李益明突然接到嘉興秀洲工業園區副主任梅金明電話,被告知公司土地將需要動遷。

拆遷計划來自嘉興市一項名為「退二進三」的龐大工程——工業企業外遷,將騰出來的「籠子」裝進包括房地產業、現代服務業等在內的第三產業這只「鳥」,以實現產業升級。

這一次,園區政府的計劃是,收回包括德爾電器在內12家企業的380畝土地,其中德爾土地面積佔42%。然後,一紙紅頭文件,380畝工業用地即可轉換成商業用地,繼而掛牌拍賣,建造商住樓。

嘉興市國土局公佈的2010年基準地價信息顯示,單是德爾電器所在地塊的土地性質轉換,就能給政府帶來至少每畝57萬元的收益。

幾天後,從美國歸來的李益明參加秀洲工業園區召開的拆遷動員大會。園區「要求在半年內必須完成搬遷」,並且「暫時無法提供這麼大規模的臨時過渡廠房和置換土地」。李益明覺得很為難,「政府在搬遷前應提前考慮計劃和落實安置措施。」

2010年3月22日,德爾電器收到征遷通知。由於擔心拆遷影響生產而導致違約,李益明決定暫停部分訂單,縮減三分之二產能以便過渡,「我跟客戶商量,生產推遲一年」。

事實上,這一停,德爾公司之後就再也沒能恢復生產了。

縮水的補償款

由於其間園區管委會換屆,加上雙方關於如何安置一直無法達成共識,半年過去,拆遷仍然遙遙無期。

直到10月,李益明答應將92畝土地中德爾公司老廠區所在的13.5畝土地先期進入拆遷程序,而「副主任梅金明口頭承諾下一步德爾新廠區搬遷補償款的首付比例不少於60%」。

在全額支付完老廠區的拆遷補償1400萬元之後,剩下78.7畝新廠區的土地,卻並沒有達到李預期中的首付比例不少於60%。而梅金明則否認曾做過任何承諾。

據李益明回憶,2011年1月10日德爾公司和拆遷公司簽訂的新廠區拆遷補償協議,政府只同意首付20%。李益明共拿到了總額8600多萬元補償款中的2050萬,剩下部分因德爾債務糾紛而中止支付。

而對於是否簽署協議,李益明和秀洲工業園區各執一詞。李說協議被「副主任以拿回去蓋公章為由將協議帶回管委會」。而秀洲工業園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陶兆榮則說,「我們當時還在談判過程中,根本沒有簽這個協議。」

李益明一直認為拆遷評估報告故意壓低價格,「德爾公司的拆遷評估一開始只有四千多萬,因為實在低得離譜,後來才加到八千多萬。」

評估師葉文幫李做了一次評估。「德爾這個廠可以爭取到1.6億的權益。」葉文說,「實際上如果你跟政府沒有關係,拆遷補償普遍會被壓低。現在評估公司幾乎已經成了政府下面的一個辦公室,技術問題都可以用行政命令來解決。」

事實上,更大的貓膩是——工業園區管委會所持有的拆遷許可證並未賦予實際拆遷公司「浙江科技孵化開發建設有限公司」拆遷權限。

「協議拆遷不涉及拆遷許可證。」陶兆榮說。但《浙江省城市拆遷管理條例》規定,未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實施拆遷的「應予以行政處罰」。

「有形之手」扯斷資金鏈

本來,李益明當時是按照60%的首付比例來計算現金流,確保可以償還即將在年底前到期的貸款,以平穩度過年關。

然而,姍姍來遲的拆遷補償款還未如數支付,李益明就已等到潮水般湧來的債務糾紛訴狀。據秀洲區法院執行局局長陳根榮介紹,截至2011年12月26日,李益明及其公司作為主債務人的欠款達2.65億元,擔保債務1.36億元。

幾乎所有熟悉李益明的受訪者都證實,他「不嫖不賭」,排除賭博輸錢的可能。而同在廠裡幹活的李振明覺得堂哥李益明有點工作狂,「經常幹到晚上九十點鐘才回家」。

據記者瞭解,相當部分的借貸用在了德爾的產業升級。

2006年,在中央黨校短暫學習後,李益明決定讓做冰箱冰櫃的德爾電器轉型,逐漸放棄低附加值的產品生產線。偶然的機遇,經人介紹認識了帶著軍用空氣制水技術到中國尋找製造商的以色列商人邁克,兩人一拍即合。

李益明從此踏上了充滿荊棘的「研發道路」。

2008年,第一代「空氣制水機」因為技術尚不成熟,國外銷售商陸續退貨,金融危機匯率波動又雪上加霜。從那一年開始,李益明開始尋找民間借貸,融資成本越來越高。「項目一旦上了馬,停下來就太可惜了。」堂弟李振明說。

這個看加里森敢死隊和007長大的男人骨子裡透著英雄主義式的悲壯。從2006年開始,他把公司的幾乎所有利潤都投入了研發,還將家裡所有的積蓄和 唯一一套住宅抵押給了銀行——那是2003年他花三百萬在當時嘉興僅有的別墅區買下的一幢三層小樓。後來,別墅被強制拍賣,在澳洲讀書的女兒因為無法負擔 學費,中途輟學,回國打工。「我是有把握才都抵押進去的,沒想到橫生枝節。」李益明說。

李益明原本的計劃是——2011年,所有新產品開始大規模投產,年初世界和諧基金會5000萬美元投資到位,幾大國際機場投放廣告;2013年,打算上市……

「最苦的時候就要熬過去了」,結果,資金鏈在最緊繃的關頭,被外力一記猛擊,終於斷掉了。

李益明說,現在有兩種企業,一種是賺點錢日子過好點就可以,一種是長遠看怎麼去改革發展。「後面這幫人承擔的風險是最大的,就像我一樣,沒人理解。出了問題,就說,你看,他負債很多,所以要死掉了。」

更讓李益明感傷的是,2007年前後政府對企業的態度反差太大。2007年之前,政府把企業當寶貝,招商引資。「我們請他們吃飯,他們不吃,一定要 請我們吃飯。政府領導跟我們說,你們企業是衣食父母,靠企業地方財政才能有收入有發展。」李益明說,「現在政府口號是土地經濟,不是搞實體企業發展,所以 會來跟我們搶土地。」

被「工業園的人」買下

其實,李益明曾經手持三張機會牌,如果任何一張使用成功,德爾就仍然有希望存活——如果不是因為審批手續繁雜,3億元人民幣資金可以在國外公司聖誕假期前注入德爾公司;如果政府的拆遷款可以按早先的通知如數按期補償;如果李益明在債務訴訟之初就申請破產保護。

結果,前兩張牌被政府撕毀,最後一張牌被李益明自己放棄了。

2011年10月13日,天陰沉沉的,李益明呆在家裡焦急等待拍賣現場傳來的消息。

德爾及其全資子公司浙江米利空氣制水科技有限公司的設備和廠房以7620萬元起拍,僅有的兩個競拍者各輪流舉牌6次,不到15分鐘的時間,以7820萬元成交。

事實上,這兩家競拍者都屬於國有企業。

工商資料顯示,中標方嘉興市秀洲工業區宏業開發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由嘉興市秀洲新區開發建設有限公司全資控股,而後者又由嘉興市社會發展投資集團有 限公司——嘉興市六大國有集團公司之一——全資控股。另一家「競拍者」秀洲區富興建設開發有限公司的企業同屬秀洲區控制,李益明認為這是明顯的「陪標」。

「如果給其他公司拍賣過去的話,我們還要走拆遷的道路,我們還要跟他談。如果像德爾這樣談不下來,不是我們政府的國有資產流失嗎?不管外面有多少人報名,我們肯定要去參與拍賣。」陶兆榮直言不諱,「至於拍賣來的廠房就直接拆遷,機器還會再次拍賣。」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工商資料顯示,宏業開發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和秀洲新區開發建設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分別由工業園區財政辦公室主任施福定和內審辦主任王立敏兼任。後者的總經理一職由工業園區綜治維穩辦公室主任徐關鑫擔任。

對這一公務員法明令禁止的公職人員兼任企業職務的行為,陶兆榮的解釋是,「如果不是班子成員,經過領導批準是可以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89

德爾斯突然全線結業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5/08/blog-post_4.html

德爾斯突然全線結業,十幾間舖,900多名員工,這樣的生意,一晚間結業。止凡家附近也有間德爾斯,周日看到它沒有開店時已經感到很奇怪,上星期還感受不到有何異樣的,的確可用「突然」來形容。

一向頗喜歡這家公司,平日也在那裡消費不少,尤其我發現當德爾斯租下某商場,會令那商場多了不少生氣,變成了客人的消閒地。不過,從生意的模式看,我一直不明白它如何能保持,因為所租的地方面積都很大,可能在租約上有很好的優勢吧。

按報章上的專家分析,德爾斯乃走「薄利多銷」的路線,而估計今次死因是近日因自由行放緩,使零售業不濟,所以營運出現問題。我對此說法不太理解,因為很少看到德爾斯做自由行的生意,內地人會來買傢俬嗎?相信他們要買都可能上淘寶了。電器亦然,豐澤、百老匯等舖就可算是做自由行生意,受自由行影響,但德爾斯應該很少吧。

每盤生意死亡,主因都是現金流出現問題,當年八佰伴如是,早年U.Right亦然。大企業倒下,好像金融海嘯時雷曼與AIG,未必是資不抵債,而是現金流出事,多多資產,但不能一時之間變現,難逃一夜倒下的命運。今次德爾斯欠債億元,我們都不知道德爾斯有否作高槓桿負債,但或然負債就一定有,租金、人工、應付賬等,現金流處理不當,這一定是出事的重點。

當然,生意的話,「十個杯九個蓋」,總比生意差時「十個杯兩個蓋」好得多吧,所以生意突然放緩絕對有關。從德爾斯的生意模式來看,「薄利多銷」、「多舖」、「產品雜亂」,其實這模式可圈可點。這樣的多樣化、多功能的零售店,很多商場都愛,例如德爾斯與港鐵簽下租約,在多個港鐵商場租下面積頗大店舖,可算互惠互利,一些偏離的港鐵商場可能因為有了一家德爾斯而搞起,而德爾斯亦能因這「協同」租約把租金成本壓下。

能替大業主搞好個場的店,租約亦理應不貴。然而,若賣傢俬,從商業角度看,我較喜歡Ikea的模式,一家在沙田,一家在九龍灣,一家在銅鑼灣,即港、九、新界各一家店而已,集中資源,中央控制成本,這樣營運的效率可以很高。雖然偏離,但由於一站式,有新居要添置傢俬的客人都會去逛逛Ikea。就這樣一間旗艦店,自然會吸引人去潮聖。這就是你開多店去遷就顧客,還是只開一家而要顧客遷就你,反正買入大量傢俬之後都是安排送貨的,顧客不會因為要搬大件貨物回家路遠而不來光顧的吧。

德爾斯始終營運了這麼多年,一直都安然無恙,應該有不少學問在其中。而死因未必與自由行有關,我大擔亂謎的話,可能與樓市不活躍有點關係。主因是我總覺得德爾斯這類賣「就手便宜貨」的店舖,若我搬家自住需要的話未必會對其貨品太有興趣,但若我租出投資物業,包全屋傢電,我絕對會考慮德爾斯的貨品,因為平、靚、正,又不是自己用。可惜,近幾年換樓鏈與物業投資市場都極不活躍,很難有足夠生意,利用「貨如輪轉」、「薄利多銷」的生意一定最受影響。

一家大型連鎖店的「起承轉合」、「盛極而衰」,雖然我們沒法知道其失敗的箇中原因,但借鏡這樣的事情,檢視個人財務的狀況,常常提醒自己對投資組合作平衡,這十分重要。人家搞生意,十幾間舖,900多人,早已上軌道的,也可以一夜消失,何況個人的財務。XX股神,沒有財商,看誰笑到最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000

德爾未來:棄購博昊科技擬僅購烯成石墨烯79.66%股權

德爾未來11日晚間公告,公司撤回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申請材料,對交易標的做出重大調整。公司將不再收購博昊科技70%股權,擬購買廈門烯成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79.66%股權。

公告稱,公司就不再收購鎮江博昊科技有限公司70%股權已與博昊科技主要股東達成意向,正式協議正在協商確認中,待最終簽訂後將履行相應決策程序。

方案調整為,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廈門烯成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79.66%股權。截至本公告日,公司與交易對方就標的公司估值、交易對價、盈利承諾等相關條款正在協商。標的公司目前已經完成審計工作,但評估工作正在推進當中,尚未取得預估值。

公司股票將自8月12日(星期五)上午開市起繼續停牌。

德爾未來曾於今年3月24日發布了《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報告書》(草案),擬計劃以每股16.28元的價格發行股份並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博昊科技70%股權及烯成石墨烯79.66%股權,並募集配套資金。核算下來,博昊科技整體估值高達5.19億元,而烯成石墨烯整體估值為3億元。

此前有媒體質疑,德爾未來對博昊科技采取高溢價收購方式。博昊科技原本是德爾未來的參股公司,在2015年2月被上市公司德爾未來以7135.5萬元增資參股時,其整體估值還僅為23785萬元,尚不足此次德爾未來再次收購時的5.19億元一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904

德爾未來終止股份發行 自有資金收購烯成石墨烯53.9%股份

德爾未來9月7日公告,公司董事會通過了終止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博昊科技和烯成石墨烯股份並募集配套資金事項,另以自有資金約1.62億元收購烯成石墨烯多位股東持有的約53.9%股份。收購完成後,公司將持有烯成石墨烯逾74%的股權。

公司原擬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鎮江博昊科技70%股權和廈門烯成石墨烯79.66%股權並募集配套資金。

因該次交易標的之一博昊科技市場環境發生較大變化,承諾業績實現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經審慎研究,從充分保障公司及全體股東利益的角度出發,公司對該次交易方案做重大調整,不再收購博昊科技 70%股權。

同時,公司擬以合計 16,175.98 萬元自有資金收購烯成石墨烯8位股東持有的合計53.8915%的股份。由於公司全資子公司蘇州德爾石墨烯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已持有烯成石墨烯 20.3401%股權,本次股權收購完成後,公司及全資子公司德爾石墨烯產業投資基金將合計持有烯成石墨烯 74.2316%股權。

公告顯示,烯成石墨烯自設立以來專註於研發、生產和銷售石墨烯制備設備,以及石墨烯相關產品的應用推廣,包括導熱塑料、導熱薄膜、空氣凈化等產品。

本次收購前,上市公司已通過成立德爾石墨烯研究院,和大學開展合作研發等方式開展石墨烯研究,但仍缺乏產業化的平臺,研究成果無法付諸產業化實踐,石墨烯產學研的鏈條存在缺失環節,本次交易對公司完善石墨烯產業鏈有重大意義。 同時,通過本次交易上市公司吸納了烯成石墨烯的核心技術人員,在研發能力上將有進一步的提升,烯成石墨烯與公司之間將產生明顯的協同效應。本次交易有利於增強烯成石墨烯與公司現有石墨烯新材料業務的協同效應,有利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905

德爾股份跨國並購遭深交所問詢 資金來源引關註

深交所1月20日發布對德爾股份相關重組事項的問詢函。德爾股份此前曾發布公告稱,公司擬19.37億元向實控人李毅及其旗下企業收購阜新佳創100%股權、債權,以此實現對其2016年10月收購的德國汽車降噪系統和隔熱系統產品企業CCI的收購。對此,深交所要求德爾股份披露德國佳創(阜新佳創子公司)收購標的CCI公司的資金來源、涉及到的抵押擔保情況,收購的主要交易條款、交易流程及作價依據,CCI原股東AlpInvest的基本情況、與德爾股份實際控制人李毅是否存在關聯關系。

具體內容如下:

1、請你公司補充披露德國佳創收購標的CCI公司的資金來源、涉及到的抵押擔保情況,收購的主要交易條款、交易流程及作價依據,CCI原股東AlpInvest的基本情況、與你公司實際控制人李毅是否存在關聯關系。

2、你公司預案中未披露標的公司CCI2015年三次股權轉讓的價格,請補充披露2015年三次交易的轉讓價格、作價依據及與此次交易作價差異的原因。如無法披露相關信息,請說明無法披露的具體原因,並在重大風險提示部分對歷史可比交易價格的不確定做進一步提示;

3、請你公司補充披露:(1)標的公司CCI核心技術人員基本情況;(2)標的公司CCI與核心技術人員簽訂的勞動合同期限,是否約定重組完成後相關人員最低服務年限,以及其他保持核心技術人員穩定的措施;(3)標的公司的員工人數和專業分布情況;

4、請補充披露交易標的阜新佳創最近兩年級一期合並報表主要財務數據,請獨立財務顧問對預案中財務數據披露完整性是否符合《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26號》的規定發表明確意見;

5、標的公司CCI最近兩年收入基本保持穩定,但營業利潤、凈利潤等均出現較大波動,請你公司補充披露標的公司收入營業利潤、凈利潤波動較大的原因,同時請獨立財務股份對此次重大資產重組是否有利於上市公司增強持續經營能力發表明確意見;

6、預案中披露,標的公司CCI2014年、2015年兩年合並報表中的所有者權益合計均為負數,請你公司補充披露標的公司CCI最近一期所有者權益較期初出現較大變動的原因,2014年、2015年兩年標的公司CCI股東借款的當期新增金額、當期歸還金額、期末余額、計息方式及對當期凈利潤及所有者權益的影響;

7、請你公司補充披露標的公司CCI近兩年及一期營業收入構成、分產品營業利潤、毛利率情況;

8、請你公司補充披露標的公司CCI近兩年及一期前五大客戶及供應商名稱及占比情況,請獨立財務顧問對標的公司是否對大客戶存在依賴,前五大客戶及供應商是否與本次交易對手方、CCI原股東、管理層存在關聯關系發表明確意見;

9、請你公司補充披露標的公司CCI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包括但不限於專利技術、專利授權等)的基本情況及標的公司CCI對外擔保情況;

10、請你公司補充披露標的資產阜新佳創基礎法估值的具體過程,各類資產賬面價值與評估價值的差異、增值率,並進一步說明增值率的合理性;

11、請你公司補充披露阜新佳創收購標的公司CCI交易價格與本次交易價格差異的具體原因,差異的計算過程等信息;

12、你公司在重組預案中僅披露了評估機構對阜新佳創和德國佳創采用資產基礎法評估的結果,請你公司補充披露采用市場法或收益法等其他方式評估的具體評估過程、評估結果。同時,請獨立財務顧問對公司僅披露資產基礎法評估結果是否符合《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第二十條中“評估機構、估值機構原則上應當采取兩種以上的方法進行評估或者估值”發表明確意見;

13、你公司在重組預案中披露“對CCI采用合並報表口徑收益法及市場法評估”,請你公司補充披露對CCI采用合並報表口徑收益法及市場法評估的評估過程、參數選擇、評估結果;

14、你公司在重組預案中披露“本次交易中對阜新佳創的債權的估值方法主要采用經會計師審計確認的賬面凈值金額。目前,本次交易暫未設置業績承諾及補償條款。”及“以“資產基礎法”結合“市場法”評估結果作為定價參考依據時,則無需作出業績補償承諾。”此次交易雖采用資產基礎法進行評估,但資產基礎法評估的結果與實際標的CCI賬面凈資產差異較大,且你公司披露“對CCI采用合並報表口徑收益法及市場法評估”。請獨立財務顧問對“本次交易暫未設置業績承諾及補償條款”是否符合《關於並購重組業績補償相關問題與

解答》中“在交易定價采用資產基礎法估值結果的情況下,如果資產基礎法中對於一項或幾項資產采用了基於未來收益預期的方法,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或者其控制的關聯人也應就此部分進行業績補償”的規定發表明確意見。如公司業績承諾安排不符合有關規定,請你公司補充披露業績補償承諾及補償條款的後續安排;

15、請你公司按照《創業板信息披露備忘錄21號:上市公司與專業投資機構合作投資》要求對公司與外部投資者擬達成的協議、涉及擔保事項、ABC-SPV資金來源、外部投資者退出方式、上市公司還款資金來源等具體情況進行披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270

公司停業 德爾惠沒了周傑倫有6億債務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1-07/1180227.html

___.thumb_head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經記者 李婷 每經編輯 賈運可

德爾惠是來自福建晉江的體育運動品牌,在和周傑倫超過十年的深度合作中,也曾紅極一時。對於不少80後和90後來說,周傑倫那句“德爾惠,on my way”的廣告詞至今仍能脫口而出。

然而,時至今日,和晉江“同門”安踏、361度、特步等命運殊途,在經歷了“財務造假”、創始人病故、折戟IPO等一系列風波後,2017年,德爾惠品牌的運營主體已經變更為凱天體育用品有限公司。最新消息顯示,德爾惠欠債6.36億元,廠房、土地及倉庫均被抵押,公司目前也已經停業。

《每日經濟新聞》於1月6日報道了該消息後,引發眾多網友關註熱議。1月7日,記者采訪到了悉知德爾惠十余年來發展的知情人士,並獲得了事情的更多內幕。同時,記者註意到,德爾惠天貓旗艦店仍在正常營業。

“廣告投入過於保守”

十余年前周傑倫的代言,將福建體育品牌德爾惠推向了巔峰。盡管周傑倫不是體育明星,但以其在青少年中的影響力,幫助德爾惠成為備受當時年輕人喜愛的品牌。

據了解,在福建晉江當時紮堆誕生了上百個體育品牌。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請大明星代言、重金投廣告的營銷模式風靡一時。有一段時期,央視體育頻道的主要黃金時段廣告都被晉江體育運動品牌包攬。

據報道,彼時,德爾惠和安踏一度發生“周傑倫爭奪戰”。懶熊體育報道指出,雙方輪番上陣和周傑倫團隊單獨洽談,價格也一路交替上漲。最終德爾惠定下了談判口徑——承認與安踏之間的差距,但有信心和周傑倫一起成長,從而贏得了周傑倫的心。在策劃專家何苦加盟之後,2002年,德爾惠的銷售總額突破了3.5億元。

2018年1月7日,知情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確認了這段往事。其同時透露,盡管最終德爾惠獲得了周傑倫代言,但並非是依靠更高的花費,而是源於周傑倫對當時德爾惠發展理念的認可。該人士進一步表示,實際上,德爾惠在廣告營銷方面的投入比同行要少得多,可以說過於保守,甚至只有同行的十分之一(同梯隊品牌)。

和周傑倫的合作確實使得德爾惠的品牌和銷售都有了很大改觀。關鍵之道體育咨詢CEO張慶對記者表示,當時德爾惠聘請周傑倫代言突破了傳統的營銷理念,一度引發了爭議。從今天的互聯網思維來看,周傑倫屬於當紅明星,而且是“帶貨能力”非常強的明星,能夠直接轉化成經濟效應和品牌效應。當時籍籍無名的德爾惠,藉此快速成為晉江系二線品牌,並成為當中知名度較高的品牌。

據了解,德爾惠自2003年起與周傑倫簽訂代言協議10年,2013年結束。2013年10月,何苦曾在個人微博表示“與周傑倫開始第十一年合作”,從公開信息來看,雙方2014年還合作過一段時間,但之後就沒有發現相關的消息,德爾惠官方微博與周傑倫相關的宣傳活動也定格在2014年12月。

天貓旗艦店正常營業

2017年年末,刊登在《福建日報》的一則東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分公司的資產處置廣告揭示了德爾惠目前的狀況:德爾惠(中國)有限公司和德爾惠股份有限公司欠債6.36億元,德爾惠廠房、土地及倉庫均被抵押,公司目前也已經停業。

目前德爾惠官方網站仍然可以正常瀏覽,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撥打該網站400電話卻被提示不存在。隨後記者搜索德爾惠在天貓的旗艦店發現,該網店經營正常。德爾惠網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德爾惠公司雖然已經停業,但品牌主體在去年已經變更給凱天體育用品有限公司。

記者註意到,德爾惠天貓旗艦店共計306件寶貝,月銷4093件。相比之下,安踏天貓旗艦店則擁有691.1萬粉絲,僅熱門單品月銷量就超過1萬件。

依靠大明星代言走紅的德爾惠,曾被外界質疑“除了周傑倫,還有什麽?似乎德爾惠的文化底蘊比鞋底兒還薄!”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事實上,請了大明星代言但最終卻走向沒落甚至死亡的案例並不少,其中大部分都不是代言明星的問題。一時跟風花重金聘請大明星或許能帶來短暫的銷量攀升,但由於企業最終未能調整制定清晰的發展戰略,在曇花一現之後最終消失在了公眾的視野。

知情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2007年的“財務造假”風波是德爾惠經營開始走向下坡路的重要節點,但外界對此事的一些捕風捉影的中傷和謠言讓德爾惠受到了更大的傷害。

創始人病故重創公司

在德爾惠營銷專家何苦的個人微信公眾號上,曾刊登了一篇悼文,也曾提及一些往事:“德爾惠先後獲得了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國家免檢產品等稱號,連續7年被世界品牌實驗室評定為中國品牌500強。丁明亮(德爾惠創始人)勤奮好學,率先垂範,誠實內斂。他的夢想就是把德爾惠打造成一個富有進取精神的百年品牌!2007年,德爾惠受到重大挫折,一些競爭對手采用最卑劣的手段,對德爾惠品牌造成了傷害……”

雖然德爾惠也曾經采取了一系列動作,並開啟上市計劃。但在危機過後,德爾惠未能如願上市,隨後數年公司品牌和業務“一落千丈”,而隨著體育運動品牌進入調整期,德爾惠也逐漸淡出了絕大部分消費者的視野。

但上述知情人士表示,真正重創德爾惠的是丁明亮因病離世。雖然公司接任者為丁明亮的兄弟,但在經營理念和管理水平上卻和往昔不可同日而語。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天眼查發現,近幾年德爾惠和銀行的借貸糾紛也有不少。與同業相比,德爾惠的命運似乎更波折。知情人士認為,原本德爾惠如果能夠順利發展,實現上市,也能夠挺過行業寒冬。

張慶認為,這幾年里,很多二三線體育運動品牌在大浪淘沙下,淡出江湖。不過,一些報道將晉江系品牌的這種競爭生態說成是敗局則有些誇大其詞。在其看來,晉江系的模式並不能因為一些品牌倒下去了就被否定,應該看到安踏、特步這樣能夠最終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甚至躋身全球前五大的品牌(安踏)。這足以證明晉江模式是成功的,而且晉江在支持當地企業產業發展方面也做了很大的努力,在當地也形成了完整的上下遊產業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947

德爾惠們的膨脹與隕落:晉江鞋企的曇花十年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8/0115/166906.shtml

德爾惠們的膨脹與隕落:晉江鞋企的曇花十年
棱鏡 棱鏡

德爾惠們的膨脹與隕落:晉江鞋企的曇花十年

“全體育”和“生態圈”概念,並非一劑神藥。在晉江上市鞋企中,從2011年至今,其股價幾乎全部腰斬。

來源 | 棱鏡(ID:lengjing_qqfinance)

作者 | 李超

編輯 | 楊顥

這個冬天,對福建晉江的鞋企來說格外寒冷。元旦前,在當地官方媒體《福建日報》公布的一份債權資產包處置公告中,曾依靠周傑倫代言和廣告語“Deerway,On The Way”在全國享譽的運動鞋品牌德爾惠赫然在列,因超過6億元債務,德爾惠包括廠房、土地和倉庫在內的多處資產被掛牌抵押拍賣。

而僅僅5個月前的2017年8月5日,晉江另一家知名鞋企喜得龍,同樣因為債務問題,被晉江市法院公開宣布進入破產重整程序。

依靠制鞋業,晉江這座位於東南沿海的小漁村,在改革開放後一舉發展成為全國最富裕的縣級城市之一。2005年,鴻星爾克在新加坡上市,2007年,安踏登陸港交所,2009年前後,包括特步、匹克、361°等眾多家喻戶曉的品牌,紮堆進入資本市場,晉江鞋企進入鼎盛時期,地區200萬人口中,有超過三分之一圍繞造鞋產業鏈而生活。

然而,對於晉江鞋業來說,巔峰只是他們成長軌跡中那條陡峭拋物線的短暫頂點。上市潮背後,是彼時幾百家中小鞋廠的倒閉;2011年,鴻星爾克因涉嫌財務造假在新加坡聯交所停牌,則標誌著大型鞋企困局的開始。

喜得龍和德爾惠的破產,令曾經熟知他們的消費者不勝唏噓,但晉江鞋圈內,卻顯得出奇平靜。“2011年,晉江造出來的鞋就已經十年都賣不完了。”一位曾經在當地鞋企商會掛職過的鞋廠老板對騰訊《棱鏡》感嘆,對他來說,晉江品牌鞋企的衰敗,更像是終審判決後一場遲來的執行禮。

草莽、山寨、品牌,資本、膨脹、隕落,晉江離“鞋都”漸行漸遠。

晉江商人們遲來的品牌覺醒

微信圖片_20180115110059

(已過世的德爾惠總裁丁明亮與周傑倫)

與江浙沿海相同,晉江土地貧瘠,資源匱乏,這里不是一塊能夠孕育出農業文明的土壤。閩南人在明清時期成為了下南洋的主力軍,改革開放後,僑胞回國,讓晉江找到了一條生存之道。晉江一個內衣廠老板,就是因為華僑姐姐回國,才知道了有胸罩這種東西,於是拆掉研究,從自制三五十個沿街叫賣,逐步發展到建廠批量生產。

晉江的鞋企老板們大都有著相同經歷。361度的丁建通,靠種地捕魚和打散工籌來的兩千元,在自家客廳建起了一座日產5雙皮鞋的家庭作坊;匹克徐景南,用拉板車攢下的積蓄開設運動鞋廠;特步丁水波則和結拜兄弟每人出資500元,在村邊的小河旁搭起窩棚造拖鞋。

“和江浙一樣,晉江的老板們能吃苦,學習能力強,一家靠賣鞋掙錢,其他的也蜂擁而上。”一位當地鞋廠老板對騰訊《棱鏡》如此描述,但他也認為,與浙商不同的是,晉江商人身上鄉鎮企業家色彩更濃,“他們不會像溫州人一樣去炒房抄底,也不擅於利用金融,整體比較保守,企業發展通常不溫不火,沒有特別利好的東西,也沒有特別糟糕的東西”。

1995年才成立的浙江鞋服企業美特斯·邦威,依靠主打品牌的OEM模式很快崛起,但1990年左右便開始創立品牌的晉江鞋企,卻長期甘於為阿迪和耐克做代工廠,直到1998年,才在政府的強力引導下開始意識到“品牌立市”的概念,提出“實施區域品牌造勢戰略,占領市場的主導權”。而到2004年,晉江市政府仍然在斥資1800多萬元重獎前一年度的創牌、認證和采標企業,鼓勵企業走出去。

確切說,進入2005年左右,一批率先放下“思想包袱”的鞋企老板,才終於開始在創牌的道路上擼起了袖子:2006年德國世界杯,CCTV5有25%的廣告來自晉江品牌,被調侃為“晉江頻道”,關於晉江打造品牌的故事,也一夜之間驟起。

2003年,德爾惠兩年1000萬簽下周傑倫代言;2005年,特步800萬競標南京全運會贊助商,沒曾想,來自日本的美津濃拿著1000萬半路殺出,於是,剛剛離開南京的丁水波立即返回,將價碼提高到了1500萬;同年,匹克400萬美元成為姚明所在的NBA球隊休斯敦火箭主場豐田中心的贊助商。

微信圖片_20180115110109

(NBA賽場上的匹克廣告牌)

有的也劍走偏鋒。2000年在晉江成立的“喬丹”品牌,依靠和美國“喬丹”同名的擦邊球,塑造了別樣的品牌形象和市場地位。2012年邁克爾·喬丹起訴中國喬丹,經過長達三年的官司,北京高院還是在2015年終審判決美國喬丹敗訴,不服的籃球之神繼續向全國高院上訴,終於在2016年底贏得了官司。然而在去年7月,因為贊助天津全運會,敗訴的中國喬丹收到美國喬丹律師函,品牌深陷囫圇之中,“倔強”的中國喬丹反訴律師函侵犯其名譽權,向對方索賠110萬。

盡管品牌意識覺醒,但在這批“前衛”的老板身上,依然保持著晉江商人的某種特性。一位在多家晉江鞋企擔任過高管的從業者曾向騰訊《棱鏡》總結,與浙商相比,晉江商人的家族觀念更重,做大後,職業經理人在企業中的生存環境也不如江浙,晉江商人也不像浙商那樣愛抱團,企業之間沒有多大的交集和互相幫扶。

當地一位曾經做到中等規模的鞋企老板則向騰訊《棱鏡》回憶,匹克許景南在上市前兩年,還和大家一樣,上市後突然大了起來,同比自己規模小的企業之間的接觸一下子少了。對於那些打造出全國品牌的鞋企,這位老板認為“並沒有什麽了不起”。

短暫的資本盛宴之後

進入2008年前後,由於外貿訂單的減少以及人民幣升值等因素,讓晉江許多以出口加工為生的中小鞋廠最終沒能扛過那次沖擊。彼時,也是那些大的晉江鞋企們邁入資本市場,享受資本盛宴的時期。

現在回看,與早先倒閉的中小廠相比,那些率先把規模做大的晉江制鞋品牌,最終也並沒能幸免於這一場產業升級。

初期,這些走入資本市場的晉江鞋企的確體現出過不同之處。361度(01361.HK)上市後的兩年,收入達到55億元,比2009年上市時增長了30%,凈利潤從9億突破到超過11億,邁過十億門檻;特步國際(01368.HK)在2008年上市時的營收僅為28億元,2012年最高峰達到55億元,凈利潤同樣從5億元突破到10億元;2011年,匹克體育(01968.HK)47億營收和8億凈利潤。

上市鞋企能夠在整個晉江鞋業滑落的趨勢下走出來,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上市融資後,擁有了急速誇張的本錢,而這種擴張,又集中體現在開店數量上。根據港股財報,2008年6月,361度授權零售門店數4632家,2011年年中達到了7681家,增幅66%;2011年,特步同樣從不足3000家門店上升到7596家;匹克則在2009年6000家門店的基礎上用兩年時間達到了接近8000家。

微信圖片_20180115110116

(361度的制鞋車間)

“那時候大家也都互相比較誰開的店多,一年幾千家的開新店,政府也很支持,當時有官方的競爭排名,看誰能把誰比下去,大家以此為榮。”晉江一位鞋企老板向騰訊《棱鏡》回憶說,建更多的廠、開更多的店,是晉江老板們的慣性思維。

依靠純粹縱向發展的擴張模式,當然弱不禁風。在電商沖擊、消費升級、產能過剩的四面楚歌下,擴充門店的戰術很快就被證偽,在德爾惠和喜得龍倒塌之前,晉江鞋企早已集體沈淪:截至2016年財報,361度凈利潤已經跌至4億元,不及上市時的一半;特步國際5億元凈利潤與上市時持平;匹克體育在2016年從港股退市;貴人鳥(603555.SH)2014年辛苦擠進A股,首年便業績變臉,營收和凈利潤比上市前同比分別下降20%和26%。

在晉江鞋企還在擴張之時,就有研報分析認為,晉江品牌在定位和運營模式上的趨同導致各自缺少特色,企業在能力上差別不大。後起的企業諳熟先行企業的成功之道,只要能把握行業增長機遇,就可以快速追趕。當行業進入調整期,競爭格局固化,導致這些品牌很難產生真正的突圍者。

一位曾經任職於為多家上市鞋企做OEM的代工廠高管對騰訊《棱鏡》表示,對他們來說,上市和開店只是表面,當時大批鞋企的資金鏈存在問題,只有少數幾家健康,即便是上市公司,他們也不允許賒賬。

在晉江鞋業的頭部公司出現問題後,整個產業鏈也遭遇到了致命打擊。上述高管服務的代工廠在幾年前倒閉,他本人也遠走浙江,徹底遠離了晉江鞋圈。而騰訊《棱鏡》曾經接觸過的一位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便開始從事制鞋和代工生意的中型鞋廠老板,在2015年左右也遭遇破產,曾經打算做一輩子鞋的他,現在只能躲債度日。

“對於大的品牌公司,政府一直在支持和幫扶,不希望他們倒閉,但現在政府沒有能力也沒有必要去這樣做了,德爾惠和喜得龍的倒閉,怨不了任何人,善後工作正在處理,老板們也在尋找新的出路。”泉州市華僑大學閩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呂慶華告訴騰訊《棱鏡》。

泉州市“十三五”規劃中,已經將汽車和集成電路產業作為未來重點行業發展,《晉江市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當年地區生產總值1744億元,制鞋業產值1009億元,占比58%,2012年,這一數字為70%。

微信圖片_20180115110123

“經歷過幾年前的轉型期,晉江地區經濟可以說已經擺脫了對造鞋業的依賴。”呂慶華說。

誰會是下一個德爾惠?

用戶的嬗變、地方的轉型、行業的低迷,幸存下來的晉江品牌總歸還要繼續活下去。

2015年初,丁水波在特步訂貨會上,當著3000名經銷商提出了“從時尚運動回歸運動”的口號,向來青睞謝霆鋒和韓庚這類娛樂明星的特步,希望從休閑運動品牌轉身為專業運動品牌;361度投資了北歐戶外運動品牌ONE WAY並打造了361°童裝,向專業運動和童裝領域發力;貴人鳥2014年上市後,試圖投資包括體育遊戲、體育保險、體育媒體等眾多資產,希望依托運動服飾打造出一個全體育概念;匹克在退市之後,同樣表示要建立一個包括體育用品、體育賽事、體育大數據和媒介在內的產業生態圈。

實際上,“多元化”和“全體育”已經有了先行者,專業戶外運動出身的探路者(300005.SZ)迫於鞋服行業下滑壓力,2013年開始便涉足了包括機票、滑雪場、戶外旅遊線上平臺等業務,擴充業務品類,但並未帶來根本上的轉變。去年下半年,摸爬滾打了一圈的探路者宣布將重心重歸戶外運動裝備主業。

“全體育”和“生態圈”概念,並非一劑神藥。在晉江上市鞋企中,從2011年至今,其股價幾乎全部腰斬。

某種程度上,安踏丁世忠或許是晉江鞋企老板們中唯一真正跳出了“鄉鎮企業家”思維的人。2004年,並不缺少資金的丁世忠看到李寧的成功,果斷打破了家族企業的觀念,決定讓公司上市,而在2009年,安踏就收購了國際品牌“FILA”,開始多品牌戰略。

在2012年和2013年業績的下挫後,安踏體育(02020.HK)在2016年營收134億,凈利潤24億,相較2012年低谷時翻倍。其股價從2012年最低的3元港幣/股上漲到了最新的38元港幣/股,成為那批晉江鞋企中,唯一被市場認可的樣本。

“對於曾經野蠻生長的晉江鞋企,最輝煌的時期早都過去了,能夠活下去的,必然要有他的特色和過人之處,可以理解他們的產業調整轉型,但洗牌還會繼續,該淘汰的,還是註定要淘汰,這再正常不過了。”對於晉江鞋企的未來,呂慶華對騰訊《棱鏡》作出了這樣的評論。

晉江的下一個德爾惠和喜得龍何時出現,又會是誰呢?

德爾惠 晉江鞋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374

DSC德爾斯

1 : GS(14)@2011-03-27 14:14:44

14年內,由樓上傢俬電器舖,發展成有 21個據點的連鎖店,迅速擴展背後,是成功揣摩到顧客貪便宜不怕多行幾步的心態,同時亦源於對研究電子產品的狂熱。 DSC德爾斯主席許明順說,「我嘅客有目的而嚟,佢哋有腳,就算上 20樓都嚟。」記者:黃碧珊 攝影:梁鑑章
自小對電子興趣濃厚,許明順 15歲已與同學合資在黃大仙東頭村開電子維修舖,同時銷售插頭、燈膽、光管等小電器。小小年紀便有資本開舖?「我家境唔係好好,不過除咗讀書,可以有多一樣嘢發展,屋企精神上支持,我用儲起嘅利是錢、零用錢開舖。」店舖雖小,但意義重大,因為這裏是他與數位志同道合的同學聚會,研究收音機電子零件的地方。將課堂所學的電子原理,在維修舖實習,把舊電器拆件研究及維修,任何牌子的電器都難不到許明順,「電視機火牛成幾萬 watt,買個新火牛返嚟仲貴過部機,惟有拆出嚟自己整火牛。對線圈、用幾多號線,跟住用人手蹺個新火牛,試阻力,要整成幾個禮拜至一個月。」由於要維修的收音機、電視機增加,加上街坊棄置的舊機,令店舖地方不夠存貨, 3年後,許明順在附近開分店,「嗰時全程投入電子,返學『釣魚』,但整電子就好投入。好多機要整,夜晚索性喺舖頭瞓。」
不靠門面作招徠

對電子的興趣從未減退,同時對做生意,許明順亦開始積累心得, 97年創辦 DSC直銷中心,他選擇樓上舖,「街舖要成四萬幾蚊先租得幾百呎,我租嘅樓上舖月租只係 6000蚊」,當時投資約 10萬元,在旺角開設約 600平方呎的傢俬電器舖。
缺乏門面招徠顧客,許明順決定以價格搶灘,他開創直銷方式,「連鎖店經過買手、拆家、批發商、零售商,一層一層成本加到好高,我直接叫總代理送貨,慳返車隊錢。」他教顧客到其他店舖揀選貨品,記錄型號後向他訂貨,「好似廠價係 100蚊,一般去到用家要 300蚊,但我加維修保養都只賣 150蚊。」那豈非利潤微薄?「我打個電話有百幾蚊賺,點解唔做﹖」
對於揀舖,他亦有一番心得, 2000年後許明順在屯門開了第一代地舖,但仍不忘往「樓上」發展,「我連埋上層一齊租,平先租。」同一屋苑商場的舖位,他寧選擇位置較偏僻但租金較低的舖位,「我嘅客有目的而嚟,佢哋有腳,就算上 20樓都嚟,所以我揀舖位只考慮兩點,就係靜中帶旺、交通方便。」

擴充初期遇難題
有生意頭腦,懂得揀舖,並不代表生意一帆風順。許明順指,擴充初期曾遇上大難題,「嗰時由 3間發展到 5間、 7間,公司癱瘓咗,舖開多咗但後勤跟唔上。」原本送貨期為一星期,但延至一個月,部份客人要求退款,「之後改善物流、營運系統,喺運作上改咗好多,家即使做多 3倍生意額,都無問題。」

許明順簡歷
60年代末 開設電器維修店
80年代初 發明「大膽復活器」
80年代中 將有線電視機改裝為無線
80年代末 轉型為電器零售商
97年 成立 DSC直銷中心
09年 改名為 DSC德爾斯
2011年初 共 21間分店

憑大膽復活器賺首桶金
做電子業,除了要有技術,創意及膽識亦不可缺。 80年代初,許明順從電子雜誌知悉有新技術,可用高壓打入電子層,維修電視機老化內膽。不過買一台機器逾百萬元,他與朋友自行研發,結果成功研發出「大膽復活器」,憑這在 3年內,賺逾 20萬元。
80年代中期,由於電視機由有線過渡至無線,許明順將回收來的有線電視機,加上無線接收器出售,收機價數十元,加上維修保養費,他標賣數百元出售。為增加銷路,他更與電器零售店掛鈎,賺得第二桶金。「港九周圍走,喺舖頭同供應商、零售商吹水,識晒佢哋,加上中國開放,電視機需求增加,開始由維修轉做買賣。」這亦是許明順由電子維修,轉營為零售的轉捩點。

倒轉嚟行都識
除了零售,許明順更涉足製造,當一般連鎖店等供應商提供新產品,他走先人一步,「直接同廠傾,如果量夠大,我哋會搵好零件畀工廠,派埋 QC駐廠。好似電視機喺市場賣緊第五代,我哋已經賣到第六、七代。」
許明順還參加世界電子展,了解最新趨勢,「 3D電視唔係好適合香港市場,因為香港地方細,咁近睇好容易頭暈。」但用於數碼相片,立體感凸出,可舒服地欣賞照片,他認為可以發展,「做咗四十幾年,倒轉嚟行都識。」
從許明順的經營策略,可見其為人相當實際,事實上,他曾於 90年代初打算移民,並為此報讀不同課程,如室內設計、互聯網、金融、股票等,「每個星期讀 20個課程,好似因為識設計,親自幫客戶設計屋企,公司個 website初頭都係我自己做,家先畀人整。」

泰林結業 乘勢擴充
金融海嘯掀起零售業結業潮。 08年 10月, 62年老字號泰林電器全線結業,卻為許明順帶來擴充的機遇。

電器出問題都要「抄家」
放大圖片

泰林於 08年底結業,許明順吸納大部份泰林員工。 資料圖片


「泰林結業,我接收咗佢大部份員工。我同泰林客路唔同,直銷中心嘅客戶群係中、低檔,泰林係中高檔。原本泰林班高級客會諗我唔係買開 cheap嘢,所以我改名,由『 DSC直銷中心』改名做『 DSC德爾斯』。」「 DSC」直譯就是「德爾斯」。
現時 DSC德爾斯銷售的品牌,包括大、中、小牌子,但這位電子界老行尊說,「大牌子用幾多錢賣廣告?實際係心理因素,無論乜嘢牌子電器,入口香港嘅手續一樣,要有產品安全認證,一出問題都係要『抄家』。」怎樣打破客戶對名牌的「迷信」,他說:「啲客好精明,電視機人哋賣 6000、 7000蚊一部機,我賣 2000蚊,大牌子都係嗰幾間廠做,你無得抗拒。」

後記


問到快將 60歲的許明順如何交棒予幾個子女?「要睇佢哋興趣同能力,唔一定要做呢行,我畀技能佢哋,唔係財富,開發佢哋自己思想。」大女已參與公司工作 5年,曾在多個部門工作,「自己教唔到仔女,佢由每個阿頭調配,先做到家。」
話雖如此,但許明順談到子女,仍難掩慈父面容,「見佢喺人哋度做阿四,又無嘢學,不如返嚟,但無親口叫佢返嚟,係佢食飯時自己主動講,做得唔開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5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