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一百位超級證券營業員大調查 換個大戶腦 五個不一樣讓你不再住「套房」

2013-09-02  TWM
 
 

 

為什麼大戶與散戶命運差很大?《今周刊》針對一百位超級營業員進行調查,透過他們第一手觀察發現,兩者在認賠及獲利態度、進出場及加碼時機等五種投資行為,皆大不相同,想要終結虧損命運的散戶投資人,一定要知道。

撰文‧歐陽善玲、唐祖貽、林心怡有人說,散戶永遠是輸家,姑且不論這句話是否屬實,背後至少有兩個意涵:一是若能掌握散戶動向,跟著對作肯定能賺錢;另一則是要避免淪為被痛宰的羔羊,首要任務,就是跳脫散戶思惟,向股市贏家看齊。

為破解大戶與散戶的宿命密碼,《今周刊》針對一百位擁有億元客戶的超級營業員進行調查,透過客觀、中立的第一手觀察,找出這兩大族群在股市行為中的不同。

差異一:加碼時機

當台積電大漲,大戶追、散戶賣首先,近八八%的超級營業員認為,相對於散戶,大戶對剛開始賺錢的股票,更勇於加碼。華南永昌證券營業部副總經理許人祥舉例,像今年一月,台積電站上一百元時,就有不少散戶認為漲太高了,而搶著出脫;但看在大戶眼裡,卻認為是「漲勢確立」,而勇於追價加碼。

「散戶對股價容易預設立場,一旦漲幅超乎預期,就會怕怕的,持股不容易抱穩;但大戶看見台積電進入百元俱樂部,反而更有信心,認為營運狀況更穩,更值得投資,差異很明顯。」許人祥指出,身邊有些大戶,就是在台積電站上一百元時進場,然後在一一○元以上出脫,證明追價未必危險。

事實上,真正讓散戶受傷的關鍵,是不忍心賠錢賣股,也就是停損觀念有待加強。

調查問及「個股虧損狀況」,有六九%營業員認為,相對於散戶,大戶對虧損部位較勇於減碼,而這恐怕才是散戶愈投資錢愈薄的主因。

差異二:停損認賠

當中鋼轉空,散戶撐、大戶撤日盛金控蔡宗賢從事證券業務十餘年,他的觀察是:大戶比散戶更捨得砍股票。「對大戶來說,當投資方向看錯,就會趕緊修正,認賠出脫是家常便飯;但散戶要承認虧損是非常痛苦的,多半是擺著不去理它,期待股價能漲回來,少賠一點,其結果一定更慘。」「最經典的例子就是中鋼。以前,中鋼是老牌績優股,配息穩定,與台塑四寶一樣,被當作退休族投資首選;但這幾年,鋼鐵產業趨勢改變,中鋼營收獲利也大不如前,有些老客戶從二十多元一路加碼,最高買在三十元。然而,當趨勢扭轉,一般散戶卻捨不得賣,原本賺錢的投資,最後都會賠錢。」蔡宗賢說。

他分析,「大戶在意的是如何有效率的賺錢,如果投資發生虧損,當下就會迅速認賠,將資金轉往更有獲利效率的標的;也就是將眼光放在未來,而非計算過去的虧損。但散戶卻老掛念著賠錢部位,打死不肯面對事實,才會導致虧損擴大。」凱基證券副總經理俞全福引述投資名言:「看好手中虧損的股票,賺錢的股票會自己照顧自己」,來強調停損、風險控管的重要。操作股票的第一課,就是學習停損,能夠承受小幅虧損的痛苦,才是成為股市贏家的必備條件。

但調查結果顯示,有將近六成四的散戶不會或無法執行停損;而逾七成大戶必在虧損三成內停損。這就是大戶只要賺一筆,就能彌補多次小賠的損失,而散戶即使小賺很多次,只要賠一次就很難翻身的重要原因。

差異三:研判產業後市

當聯發科連跌三日,散戶拋、大戶撿面對虧損,散戶除了難以「斷捨離」外,當優質公司遇到倒楣事,大戶與散戶作法也截然不同。康和證券營業員何信怡表示,「像七月中旬,聯發科因市場消息連跌了五天,散戶都嚇到,趕在第三天下跌時急忙賣出。當時我勸幾位客戶不要賣,因為聯發科屬於優質大型股,技術在水準之上,短線雖受到高通、華為等大廠夾殺,股價波動遽增,但從產業競爭力來看,公司仍舊實力堅強。」「當散戶擔心虧損,不明究裡地砍出聯發科時,同一時間,大戶卻開始進場,形成散戶丟、大戶撿的局面。」何信怡說,由於對比太過強烈,才留下深刻印象。

而聯發科股價在五個交易日內,從三六○元一路跌到最低三一五元,後來展開反彈,一個月內股價又重新站上三八○元;身邊就有大戶在三二○元附近進場,三七○元左右賣出,一個月獲利逾一五%,又是一筆漂亮交易。

前富邦證券協理陳潔怡認為,散戶失敗的關鍵,除了人性,最大原因還是對於基本面的研究不夠深入;當個股下跌時,無法有效釐清前因後果,造成該留的股票砍出,不該留的股票,卻牢牢抱緊的窘境。「其實大戶蒐集到的資訊,散戶也都可以取得,只因散戶無法分辨哪些是有用的資訊,才總是錯過了未來的飆股,而死守著過去的飆股。」

差異四:趨勢敏感度

當酒駕要重罰,大戶敏銳布局大車隊相較於散戶,大戶對日常生活中的投資契機敏銳度也較高,對新事物的求知欲也更強。何信怡再舉一例說明,「今年六月,酒駕《刑法》新修正條文因下修了酒精濃度,就引起大戶注意,認為酒後駕車一旦重罰,一般人必不敢以身試法,未來計程車生意一定大好。身邊投資嗅覺靈敏的客戶,就開始研究、布局大車隊,後來便在七十多元左右買進,到現在已賺了一倍。」另外,散戶對陌生事物的態度也略嫌保守。「像生技業,散戶就興趣缺缺,也沒有強烈求知欲望;但大戶不同,他們很願意投入時間及心力在不熟悉的領域,只要趨勢是對的,態度就相對開放。因此大戶會賺錢絕非偶然,而是勇於吸收新知,將生活與投資緊密連結的結果。」何信怡強調。

中國信託證券協理張念祖也補充,「大戶功課都做得相當充分,重視公司的財務狀況與所屬產業的地位;再從各方蒐集來的資訊中推估未來發展性、獲利狀況,以及未來合理的本益比、目標價;並留意該公司董監事、大股東及外資、法人的持股狀況,做出綜合評估。對基本面的掌握相對細膩,一般散戶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差異五:投資行為

大戶違反人性,散戶順從人性站在小散戶立場,要學習大戶的投資思惟、操作手法,恐怕無法一蹴可幾。根本原因,在於散戶行為是符合人性,而大戶作法則是違反了人性;也正因為如此,大戶才能成為「二八法則」中,百分之二十賺走百分之八十財富的贏家。

「行為財務學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叫『處分效應』,即大多數投資人因害怕失敗,很容易先賣出手中賺錢的股票,保留套牢的部位,出盈保虧。」世新大學財金系副教授郭迺鋒指出,像調查中高達六三.八%的散戶,不會或無法執行停損,這樣的行為符合人性,卻賺不到錢。

反觀大戶,遇到虧損就趕快賣出、賺錢的股票則緊抱不放甚至加碼,其實違反了「處分效應」,但也克服了人性弱點;股市贏家永遠屬於少數人,道理正是如此。

跟著大戶下單,不一定賺得到錢很多人以為,券商超級營業員能同步掌握大戶動態的優勢,跟著下單,在股市賺到大錢,事實並非如此。「像我都會跟我的營業員說不要跟我的單,因為有些單量只是『虛晃招式』,並非我真正的投資想法,跟錯單,是會賠錢的!」身價上億元的股市大戶蕭明道,都會如此告誡他的營業員。

通常大戶進出的證券戶頭不只一個,多則甚至有十幾個,即使整體獲利績效亮眼,但並不是每個戶頭都會賺。有時怕別人算籌碼,了解他的投資動向甚至會做一些投資「假動作」,就會在某些戶頭下違背本意的單子。

一位曾經接過股市期貨大戶張松允單子的營業員,就曾私下抱怨過,跟了幾次單都是賠錢收場;後來,他聽到張松允在他跟單那陣子都是大賺的消息,才驚覺自己跟錯單平白賠了不少錢。因此,了解大戶的投資邏輯,才是散戶提高獲利勝算的王道。 (林心怡)大戶和散戶哪裡不一樣!

100位超級營業員 觀察大戶投資行為大調查調查說明:《今周刊》針對日盛、富邦、元大寶來、華南永昌證券等10家券商的超級營業員進行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100份。「大戶」定義:證券投資部位超過1億元;「超級營業員」定義:擁有一個(含)以上大戶客戶。

大戶以波段操作為主單位:%1.以投資期限來看,你服務的大戶是哪一種投資人?

44.8波段操作的中線價差投資人(2至11個月)1.7期貨及選擇權操作的極短線投資人(1日或1周之內)32.8短線操作的投資人(1月以下)20.7長期持有的價值投資人(1年以上)大戶重視個股的成長性與安全性單位:%2.比起一般散戶選股,你服務的大戶更注重哪些面向?(複選最多3個)個股未來的獲利成長性30.5 個股的財務安全性20.5 個股產品與所處產業後市16.2 個股目前股價是否相對便宜13.0 個股過去的獲利狀況8.1 個股的成易量及新聞熱度8.1 個股的現金股息和股票股利3.5 大戶寬設停利點,至少須賺二、三成單位:%3.你服務的大戶持股停利點大多設在何處?

10%以下18.2

11~29%42.2 30~50%26.7 51~100%8.6

100%以上4.3

當個股獲利時,大戶勇於加碼單位:%4.若買進的股票起漲還不到10%,你服務的大戶和一般散戶有何操作差異?

相對散戶,大戶對剛剛開始賺錢的股票會比較勇於加碼88.8 10%漲幅以內的持股,大戶加減碼的行為與散戶差不多6.9 相對散戶,大戶對剛剛開始賺錢會比較傾向減碼4.3 當個股虧損時,大戶勇於減碼單位:%5.若買進的股票起跌且跌幅逾10%,你服務的大戶和一般散戶有何操作差異?

相對散戶,大戶對虧損的股票會比較勇於減碼69.0 相對散戶,大戶對虧損的股票會比較勇於加碼22.4 10%跌幅以內的持股,大戶加、減碼的行為與散戶差不多8.6 大戶停損點設一成居多,散戶大多未設停損單位:%你服務的大戶和一般散戶,持股的停損點大多設在何處?

大戶散戶

10%以下39.78.6 11~29%31.915.5 30~50%7.88.6 51~100%0.93.5 未明顯設立停損點19.863.8 大戶重視股票的基本面單位:%7.股票分析與研究上,你服務的大戶比較注重哪一項?

45.7基本分析

32.8資金與籌碼面

13.8政策與總經面

7.7技術分析

目前大戶資金配置呈現持平傾向單位:%8.你服務的大戶目前資金配置的動向為何?

15.5略微減碼

4.3顯著加碼

21.6略微加碼

37.9持平

20.7顯著減碼

整理:林心怡、辛曉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914

《退休大調查》起步晚、活太長、存不夠三大迫切危機沒有閒錢四成青壯族未準備退休金

2013-11-18  TWM
 
 

 

多數人對存退休金抱持「還早」的心態,偏偏退休這檔事,時間到了,肯定來不及。根據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對全台二十二縣市青壯族群所進行的「二○一三年台灣退休趨勢大調查」,可以看出,台灣人正面臨三大迫切的退休金危機。

撰文‧劉育菁

十五年前,到科學園區找一份好工作,認真上進、存十年股票,人生想在四十五歲輕鬆退休過好日子,並非絕無可能;但也不過十年的光景,二○○八年一場金融海嘯,打碎了提前退休的美夢,更因全球進入低利率超過十年以上,國家也面臨退休金準備不足的窘境,只好把法定退休年齡往後延。

「延退」手段,只是把退休危機向後遞延,但台灣卻不能喘息,因為不婚、不生的少子化氛圍,讓台灣晉升全球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根據經建會今年的統計數字,二五年台灣即步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將達全民二○%。

「台灣人面臨的是高齡化及少子化的雙重夾擊。」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楊子江語重心長地說,並呼籲對於退休金的準備,政府、家庭或個人及企業三方面同等重要,且缺一不可。

因此,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與政大商學院民意調查中心,在今年九月二十三日至十月七日,針對全台二十二縣市,年滿三十歲至六十歲且仍未退休民眾,進行「二○一三台灣退休趨勢大調查」的電話訪問,透過分層系統抽樣並以縣市為分層單位,取得一○六九份樣本。從調查結果中,可清楚觀察出支撐台灣的青壯年族群,在面對退休規畫時出現三大難題。

難題一:開支壓縮﹁未來財﹂

計畫退休年齡往後遞延

究竟該幾歲退休?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去年國人平均退休年齡為五十七.三歲,較七年前延後近二.五歲;本刊一○年與德盛安聯資產管理公司的退休調查中,計畫五十六至六十歲退休的比率最高,約二三%。

若對比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最新二○一三年退休趨勢調查,打算退休的平均年齡六十一歲,比去年全台實際的退休年齡多出四歲,也高於本刊在一○年的調查結果,凸顯國人對於計畫退休年齡向後遞延的趨勢。

對自己的工作年齡向後拉長,背後的意涵,是國人對於退休財務規畫的缺乏信心。根據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的調查,高達四四%受訪者目前尚未開始準備退休金,沒有準備原因是手上沒有多餘的錢,占了七八%,比率遠遠高於不知如何準備、認為子女會奉養或目前還不需要的選項。

這二年台灣人對退休金的準備,有種「生吃都不夠了,哪還能曬乾?」的無奈。中華民國退休金協會發起人陳登源表示,台灣的物價雖然不高,但卻被高房價壓得喘不過氣,在台北市中心就算不買房子,租金負擔也不低;把居住地向南位移,到中南部租房子很容易,但找工作卻大不易,就算找到了,薪水卻不動如山。

要把「未來」會花用的錢,「現在」就存下來的確不容易,這對於剛成家立業的三十至四十歲族群更是難上加難,在調查中,四十歲以下受訪者當中,已開始準備退休金的不到一半。

值得慶幸的是,在過去幾年產官學積極的宣導之下,國人都有「愈早準備愈好」的概念,三六%受訪者認為,最慢也該在二十五歲時開始準備退休金,也就是第一份薪水就要開始存退休金。

然而,理想與現實終究存在差距,根據調查,實際上真正開始存退休金的平均年齡落在三十三歲,至於尚未存退休金者,多半計畫在四十五歲開始準備,但距離預計退休的年齡六十一歲,只剩十六年時間準備。

全美首席理財大師大衛.巴哈在《起步晚,照樣致富》一書中說,與其把自己放在「早知道??」的懊悔裡,還不如現在開始下定決心改頭換面,開始行動。楊子江說,在求學階段只有商學院學生建立較佳的基本財經知識,理財教育扎根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對尚未起步者,他建議,從現在開始做好理財三大基本功。

第一,開始記帳,記錄每日收支項目;經過半年後,進入「檢視」階段,重新檢視消費習慣,找出什麼是需要?什麼是想要?絕對可以找到省下二分之一開銷的方法。在關掉漏水龍頭後,則要開始學習編列預算,導入「收入-儲蓄=支出」的觀念,一定能存下退休金。

難題二:低估生命長度

忽略長壽風險隱憂

究竟要存多少退休金才足夠?澳洲公認最成功的理財規畫大師、安睿理財顧問集團(ipac)總裁艾貝(Arun Abey)在《多少才夠》書中指出,理財的目標就是管理生活。退休後究竟需要多少錢?取決於能活多久、以及想要過什麼生活。

根據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調查,國人對自己壽命的平均想像是七十七歲,男性比女性略高,值得注意的是,在各年齡層中,三十五歲至三十九歲對於壽命的長度預期最短,僅七十四歲,低於平均值三歲。

若對比日前內政部公布的去年國人平均壽命七十九.五歲,再考慮長壽化趨勢,那麼,三十五至三十九歲族群對自己的「長壽風險」顯然嚴重低估。

低估自己的生命長度,可能會有哪些風險?楊子江認為,隨著年齡增加,活太久且活得不夠健康,需要的醫療費用會增加,倘若退休金準備不足,沉重壓力就得由下一代撐起來,可能拖垮年輕人。

究竟該如何因應活太久的風險?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彭金隆建議,除了政府在長期照護制度的政策制訂要加把勁之外,個人對於購買長照險的風險意識也應加強,年紀已過了四十歲的彭金隆,已經開始認真評估長照險的需求。

至於退休後的生活費用,根據這份調查,受訪者對於退休後平均每人每月生活費需二萬四六八一元,比退休前生活開銷高出一成六。除了生活費之外,醫療費用成為最主要的支出,進一步用性別分析,女性比男性更擔心醫療費不足。

難題三:退休金仰賴政府

理財工具過度保守

對於退休金的來源,根據調查,把政府及雇主退休金當成主要來源者占六一%,其中軍警公教占八成以上,而金融保險業占四三%。陳登源表示,在歐美國家,政府與企業原是退休金來源的二大支柱,台灣人對政府退休金「有感」,最主要的關鍵是○九年政府修改勞工退休金制度,把勞保年金化。

楊子江認為,歐美福利社會國家的退休制度,政府與企業責無旁貸,然而金融海嘯後,金融市場面臨的風險加劇,政府退休金朝向「晚退少領」的趨勢改革,因此不妨把退休規畫的主動權拿回自己手上,透過積極的準備,讓自己沒有退休後顧之憂。

但很不幸地,國人對退休金規畫主要來源,除了靠政府之外,也有四六%受訪者會利用最保守的「儲蓄」作法,但仰賴「個人投資所得」者則只有一五%。換句話說,台灣人對存退休金的理財工具的選擇,似乎有過度保守的隱憂。

從理財規畫的角度來說,「準備退休金」必須依照生命週期的風險承受度,進行積極或保守的布局調整,如果一味傾向於利用「最保守」的低報酬率工具,在起步太晚又低估長壽風險的情況下,可想而知,要在退休前存到足夠退休金,恐比登天還難,這一點,從將近五成民眾沒信心在退休前備妥退休金,也可略窺一二。

退休雖然是人生重要的最後關卡,但想要過好的生活,其實並不難。

根據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的估算,以六十一歲退休、活到八十歲為例,每月生活費二萬五千元,以年報酬率二%計算,四十五歲才開始起步,每月約存二萬五千元;提早到三十三歲準備,每月約存一萬三千元;若從最理想的二十五歲開始,每月約需九千元。

其實只要把握二十五歲不嫌早,四十歲也不嫌晚的心態,踏出第一步,不僅能確保退休基本保障,甚至還能繼續追求人生夢想。

沒有閒錢,是尚未啟動退休規畫的主因逾四成尚未開始準備退休金Q:請問您是否已經開始準備退休金了?單位:%

開始準備56

還沒準備44

近八成是因沒有閒錢,未開始退休準備單位:%Q:還沒開始準備的原因是什麼?

現在手邊沒有多餘的錢78

覺得目前還不需要9

不知道該怎麼準備4

沒有時間準備3

認為子女會奉養3

退休後每月生活費高於現在,

但理財動作卻極度保守

退休後預計生活費較退休前高一成六Q:你預估退休前和退休後,你個人每月生活費大約需要多少錢?

現在21184元

退休後24681元

規畫退休金,普遍傾向低報酬率的保守工具Q:預估退休金的主要來源為何?單位:%政府及雇主提供的退休金61

個人儲蓄46

保險18

個人投資所得15

親人奉養3

房租租金2

不知道7

近一半的人沒把握能在退休前備妥退休金Q:是否有信心在退休前準備好足夠的退休金?單位:%

沒信心48

有信心39

不知道13

退休準備應及早起跑

35-39歲族群,明顯低估長壽風險Q:請問你想活到幾歲?

30-34歲76

35-39歲74

40-44歲76

45-49歲77

50-54歲79

55-59歲82

準備退休金愈早愈好,但知易行難…Q:你覺得應該幾歲開始準備退休金最理想?

25歲以前36%

26-30歲15%

31-35歲9%

36-40歲11%

41-45歲7%

46歲-50歲5%

51歲以後7%

不知道10%

及早準備與尚未準備者啟動時間落差12年Q:你從幾歲開始(計畫在幾歲才要開始)準備退休金?

25歲開始準備的理想起點

33歲已準備退休金者

平均在33歲開始規畫

45歲尚未準備退休金者

平均打算在45歲開始

61歲預計退休年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742

投資大調查資產配置由債轉股 三成還是賺不到錢 佈局股票型基金 先戒掉「債券腦」

2014-07-14  TWM
 
 

 

投資人問卷調查顯示,過去一年,積極型投資人中,高達五七%不能忍受基金虧損逾一○%;四六%無法忍受一年以上虧損,這些投資人隨時可能因一個非經濟事件棄守手中基金。如何擺脫總是等待基金解套的宿命?學者、名家為你解惑。

撰文‧歐陽善玲

上半年結束,你的基金投資表現如何?

回想去年下半年以來,在美國聯準會對於收回QE(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態度愈趨明確下,專家普遍建議投資人必須一八○度扭轉二○○九年以來以債券為主的投資思惟,而將資產配置主軸「由債轉股」。從結果來看,如果你有遵循這樣的建議,那麼今年上半年應有不錯的投資成績。

過去半年,MSCI世界指數與MSCI新興市場指數,都有六%左右的上漲幅度,也就是說,即使只是以被動式投資方式佈局指數,你都不難在半年之內賺到六%獲利空間。

而如果投資以打敗大盤為目標的「股票型基金」,報酬率自當更高一些;資料顯示,在二六三檔成立滿半年的境外全球股票型基金中,排名前半的一三二檔,整體平均報酬率可達九.一二%,且二六三檔基金中僅有八檔為負報酬,佔比三%。此外,一○一檔境外全球新興市場型基金平均報酬率,則有八.九%的水準。

全球型與全球新興市場型,可以說是股票型基金的「基本款」,從以上數字來看,只要沒有太誇張地挑錯基金,半年賺九%,應是股票型基金投資人在今年上半年合理的成績表現。

可惜的是,根據本刊與波仕特線上市調網在六月底所進行的「國人股票型基金投資態度調查」中發現,國內投資人在股票型基金的上半年成績單,顯然不如想像中來得美好。

調查發現一:波動忍受度低逾半數隻能接受一○%以內雖然上半年有九七%的全球股票型基金都出現正報酬,但在一一一○位受訪者中,卻有高達三成表示上半年在股票型基金的投資成績單是「打平或賠錢」,其中,「賠錢」的比率並不算低,約有一○.五%。而受訪者整體上半年股票型基金的報酬率約七.六%,也不如九%的基本水準。

台灣投資人出了什麼問題?為何明明已經跟著市場風向「由債轉股」,卻沒有賺到該有的獲利?

從問卷調查結果來看,不難發現問題根源,簡單地說,雖然資產配置由債轉股,但台灣投資人的操作策略與心態,恐怕還是債券思惟;或者可以說,不少台灣投資人是「用債券腦袋投資股票型基金」。

何謂債券腦袋?首先,是對波動風險的忍受度太低。

「投資一檔股票型基金後,您能忍受的虧損幅度是多少?」對於這個問題,有五七.七%的受訪者選擇一○%以內,其中更有二四%、接近四分之一比率的受訪者選擇「不到五%」。

這樣的風險忍受度,或許適用於債券型基金,但若套用於波動風險「天生較高」的股票型基金,極有可能在進行投資前,就讓你「選不到報酬率較高的基金」。以數字來看,過去一年共有一九八檔全球股票型基金近一年報酬率達到一五%,但其中有超過半數的一○二檔,其年化標準差超過一○%。也就是說,這些基金在一年之中很有可能會在某個時段淨值下跌超過一○%。

對一位無法忍受基金虧損超過一○%的投資人來說,在挑選基金時,理論上會把標準差設定在一○%以內,那麼,他很有可能就會錯過這些報酬率表現在前段班的基金標的。

調查發現二:太早放棄

五成無法忍受虧損逾一年

至於第二個「債券思惟」,與波動風險忍受度太低有些類似,即是「對於虧損時間」的忍受度太低。「投資一檔股票型基金後,您能忍受出現虧損的時間是多久」,有接近五四%的受訪者,在這個提問當中選擇回答「一年以內」。

事實上,即使是自認為「積極型」或「非常積極」的投資人中,也有高達四七%無法忍受一年以上的虧損時間,這類投資人,風險忍受度與自我投資屬性的認知顯然也有落差,更有可能會「不斷買到讓自己睡不著覺」的基金。

整體而言,波動風險與虧損時間的忍受度太低,這兩個「債券型思惟」對股票型基金的操作影響,就在於「太早放棄」。從問卷中可以看出,過去一年以風險最高的單一新興國家或單一產業型基金為主要投資者當中,竟有高達五七%不能忍受基金虧損超過一○%,這些投資人,隨時可能因為一個非經濟的事件而早早放棄手中基金。

或者可以說,「債券腦」在股票型基金操作上所產生的問題,就是「過度恐懼」這種心態所造成的影響,首先是「看到賠錢就急著殺出」,往往也就「殺在低點」;但除此之外,「恐懼」的影響還有兩種,第一,是「一旦賠錢就產生眼不見為淨的駝鳥心態、不再理會這檔基金」,第二,是「即使只有小賺,也急著獲利出場」。

針對調查結果,南台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助理教授朱岳中便以學術文獻,提出延伸解釋:「有研究指出,面對賠錢,投資人會抱得比較久;面對賺錢,反而較沒耐心、急著落袋為安。」他說,自己身邊也有不少案例,績效愈差的基金,通常放得愈久,只是傻傻地等待解套;但賺錢的基金,投資人卻為了落袋為安,而爭先贖回。

如何認清自己的投資矛盾,戒掉用「債券腦」買股票基金,並開啟獲利循環,財經名家蕭碧燕直言,先要瞭解自己要什麼,並熟悉商品特性,才可能創造持續賺錢的投資模式。

「以高股息基金為例,一般人會自我催眠,買進這類型基金,是因為自己屬於穩健型投資人;但真實情況是,過去幾年高股息基金表現最好,投資人偏愛的,是當下報酬最高、最容易賺錢的基金,而非真的是這樣的產品。」她笑說,如果現在是大多頭,大家肯定就不覺得高股息基金是好產品了。

投資人要在市場上常勝,就應執著於最適合自己的基金,並認定一套投資方式,而非因市場變來變去,隨波逐流。「投資目標設定後,只要追求達陣就好,如此才不容易三心二意,或因追高而住進套房。」蕭碧燕分享自己的投資心法,強調不論景氣好壞,都不會輕易破壞這套原則。

先以小額投資

感受景氣「微笑曲線」

「我在每個區域都做定期定額,像現在是景氣復甦初期,只要遇到重挫,或基金虧損逾二○%時,原本一個月扣款一次,我就會加碼扣款三次,或大額單筆進場,直到基金報酬率翻正,才恢復原本扣款方式。」相較一般人,發現基金處於虧損,不是離場、就是擺著不管,蕭碧燕這套「積極管理」辦法,確實可讓基金穩操勝算。

另外,她指出,「很多人買基金,當下只認定會漲,而沒想過會下跌。若基金一買進就持續跌半年、甚至一年,投資人就會受不了,最後在低點、虧損纍纍出場;多數人看到基金投資成功的例子,會心癢難耐,想跟進佈局,卻忽略了此時進場,可能剛好就投資在最高點。」蕭碧燕說,投資人最常犯的錯,就是看別人賺愈多,就愈想換掉自己手中賠錢的基金,又不能忍受買進就下跌,所以投資基金永遠都在「純開心」。像這樣砍出自己手中賠錢的基金,買進別人手中賺錢的標的,只會一直重複虧損循環,或永遠在等待解套的那一天。要避免這樣「捉龜走鱉」的投資方式,蕭碧燕建議,基金投資新手不妨先以小額資金投入,「感受一下」景氣多空循環週期的節奏。

「所謂基金虧損容忍度,應將時間與金額一起考量;如果投資金額較低,能忍受的虧損時間就會比較長。為避免投資人總是在高檔進場,買進基金後又一路下跌,最後捱不住,在底部認賠出場,永遠只忍受『微笑曲線』左半邊的慘跌虧損,而未嘗過右半邊的上漲獲利滋味。要成功經歷這段循環,對基金投資有感,就從小額投資試煉起。」她強調,每個人對股票型基金虧損的忍受度不同;忍受度愈大,報酬率才可能墊得愈高。若能親身感受一個波動循環,市場大跌時不要賣,之後又會再爬起來,透過這種方式,實際感受自己的耐力與耐心,就會知道自己的容忍度在哪。若真的無法接受太大波動,就要避免投資單一市場、或產業型基金。

扭轉賠錢宿命

暫時出場、加碼攤平皆可行朱岳中補充,有紀律地投資,才能避免老是在等基金解套;而抽絲剝繭、檢討自己虧損的原因,則是扭轉基金賠錢宿命的第一步。「投資人拿到基金對帳單,不要只是看報酬率,而是要思考數字背後的意義。」例如,基金報酬率呈現虧損,是因為市場、環境因素,還是選錯標的?若基金表現比大盤或指標指數差,就要重新檢討自己挑選基金的方式,若是市場本身表現不佳,就須進一步釐清目前景氣循環位置;如果不能持續忍受虧損,暫時出場,或利用加碼攤平投資成本方式,皆是可行辦法;最下下之策,就是放著不管,聽天由命,直到基金解套。

投資人用「債券腦」投資股票型基金!

─股票型基金投資態度大調查Q:今年以來,您在股票型基金的投資績效表現如何?單位:%

賺20%以上13.7

賺11%~20%24.5

賺10%以內31.4

打平19.9

賠20%以內7.6

賠20%以上2.9

今年上半年全球股票型及全球新興市場型基金少有虧損,但卻有3成股票型基金投資人未能在股票型基金中獲利。

Q:投資一檔股票型基金後,您能忍受的虧損幅度是多少?單位:%

賠0~5%24.1

賠6~10%33.6

賠11~15%16.9

賠16~20%8.8

賠21%以上10.9

不知道5.7

習慣以債券投資為主的台灣投資人,在操作股票型基金時,有高達57%無法忍受虧損幅度超過10%,顯然低估了股票型基金的波動風險。

Q:過去一年以單一國家或單一產業型基金為主的受訪者,投資一檔股票型基金後,能忍受的虧損幅度是多少?單位:%

10%以內57

10%以上43

即使是以單一新興國家或單一產業型基金為主的積極型投資人,也有超過半數無法接受波動太高的標的。

Q:投資一檔股票型基金後,您能忍受的虧損時間是多久?單位:%

1年以內53.9

1年至2年23.8

2年至 3年10.7

3年以上11.6

國人習慣了安穩上漲的債券型基金,若投資股票型基金虧損一年,即已無法忍受。

調查說明:

本問卷委託Pollster波仕特線上市調網執行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1100份,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2.95%。調查時間為2014年6月25日至29日。

看好下半年,卻不敢大膽加碼!

恐懼情緒仍主導投資人操作行為,雖然近7成受訪者看好下半年全球股市展望,但表示會加碼股票型基金者,僅有4成。

Q:您是否看好下半年全球股市整體表現?單位:%

非常看好9.2

看好60.2

不看好27.3

非常不看好3.3

Q:您會考慮下半年再加碼投入股票型基金嗎?單位:%

會41

不會35.4

不知道23.6

Q:您覺得下半年最大投資風險是什麼?(可複選)單位:%

歐美股市漲幅已高20

通膨18.4

未來利率上揚16.2

匯率波動15.3

中國經濟不如預期14.4

地緣政治8

各國選舉不確定性7.6 嚴守三步驟 專家教你挑到好基金以「債券腦」投資股票型基金,最大的問題就是容易「放大恐懼情緒」,進而讓投資人「不是急著殺進殺出,就是把問題基金擺著不管」,要解決這樣的問題,除了轉換腦袋、克服人性之外,「挑對基金,也能讓你相對安心一些。」德盛安聯投信投資長張惟閔說。

應該如何挑到一檔好基金,張惟閔認為,透過下列三步驟篩選基金,是最直接、可靠的方式。

一、觀察基金在多空市場的表現檢視基金,先看經理人管理資歷是否在5年以上,如此才能形塑出該基金風格;一旦操作風格確立,就能從短中長期多空變化,看出經理人在市場上漲及下跌時的表現。敏銳度夠強的基金經理人,應在市場漲時,基金表現超漲,市場跌時,又能較市場及同業抗跌。

二、檢視前十大持股比重

前十大持股佔比,可看出經理人操作風格。若前十大持股佔總基金比率低於30%,代表經理人持股太過分散,對市場或產業沒有自己的定見,操作成績要突出不易;反之,前十大持股佔比高於55%,則代表經理人對看好個股過分集中重押,一旦看錯或個股表現不如預期,就會承受較大風險。前十大持股佔基金規模比重的理想值,應介於30%至55%之間。

三、分析經理人選股風格

包括一檔基金全部持股有多少支、單支股票押最重比率是多少、偏好哪些產業、個股是否具趨勢性,及依據哪些標準來選股。一般來說,基金規模不是百億元以上或特別大,持股30到50支最理想,超過100支以上股票,就不容易兼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242

全台首度癌友保健食品大調查 保健食品,怎麼吃才能幫到你?

2015-03-30  TWM
身為癌症病友或親友的你,或許時常耳聞某些保健食品有療效,心中就燃起一絲希望:「吃了,就能提高抗癌機會!」全台首次「癌症病友使用保健食品大調查」,癌友吃保健食品,究竟如何避開風險?

親身經歷〉

媽媽花了十多萬冤枉錢 買「抗癌」食品給我保健食品對許多罹癌者是一種可能。每位癌友都有自己的抗癌計畫,但請別放棄療效確定的既有治療。Cincia以自身經驗,述說自己的抗癌故事??。

口述‧Cincia 整理‧楊雅馨、張佳婷二○一二年生日聚餐時,同事提醒我,「妳咳嗽這麼久都沒好,是不是要換位醫師?」沒想到,才剛滿三十三歲不到一個月,我的病歷診斷竟然從「肺炎」改寫成「肺腺癌」。

我還有很多事情想做,我不要現在畫下句點,除了接受正統醫療外,我想試試所有的可能。就在住院同時,媽媽的朋友打電話告訴她:「麝香能抗癌,那個隔壁的陳先生的朋友的同事,癌症就是這樣好的……。」也許是因為癌症來得太急、太猛,讓母親來不及思考,馬上匯款給對方十多萬元;此刻,我也在病床,上網搜尋所有保命的可能。

拿到麝香後,我的第一個反應是丟到垃圾桶。我生氣的是,真的有「朋友」會趁人之危,趁機詐財!媽媽沉鬱的臉上有著抹掉希望的悲傷,我們在病房內沉默了好久,「我心疼媽媽花冤枉錢,母親則擔心我從此消失。」主治醫師說癌細胞已經擴散,基因檢測結果屬於「ALK基因變異陽性」,在當時(一二年九月),這代表除了化療外,沒有其他的選擇。(編按:Cincia於一三年七月參與第二代的抗ALK標靶藥物臨床試驗。)為了抗癌、補充體力、避免黏膜破損,經由同事、朋友介紹,我還是吃了白藜蘆醇、牛樟芝膠囊及左旋麩醯胺酸。

要化療了,果不其然,化療隔天中午我開始感到不舒服,也算不清楚吐了幾次。但吐了還是得吃,吃完又吐……,強迫自己補充養分、吃營養補充品、喝媽媽親手熬的滴雞精、五行蔬菜湯,希望能增強體力,無奈身體對第一、二次化療的反應太過激烈,住院醫師甚至拿了DNR(放棄急救同意書)給我……。

我告訴媽媽,我簽了放棄急救同意書,如果哪天真的病危,妳千萬要照我的意願。但媽媽卻說:「管妳的,我一定要叫醫師想辦法救妳,做一個母親的,怎麼可能就這樣看女兒離開?」母親落淚了,我的眼淚再也止不住潰堤,我們分坐在病房的角落,誰也不和誰說話,也不去接觸彼此的眼神……。那一天的午後,我沒踏出病房一步,情緒一次一次地起伏,彷彿和生命做最後一次的巡禮。

所幸在第三次化療後,身體似乎開始適應,反應不再那麼強烈,副作用也逐漸緩解,病況穩定後,終於平安返家休養。

從書上看到魚油、CoQ10、益生菌、硒酵母、綠藻等保健食品,對抗癌有幫助,我一邊繼續接受化療,也嘗試吃更多的保健食品。問了主治醫師,他說:「從臨床經驗來看,沒有太大的幫助。但是如果會讓妳安心,只要不是買來路不明或花很多錢就好。」也許是因為醫師沒有太干涉,而我總相信,這是一線希望;幸運地,身體接受所有化療的反應,我也在部落格裡分享自己的抗癌歷程。或許是因為太過戲劇性,有醫師主動貼文表示,我的保健食品使用方式有點錯誤,建議我去門診找他,而我也真的南下到他的營養門診,或許有人會覺得我太大膽,但心中總覺得聽聽不是壞事,這或許是增加存活的機會!

在接受第十二次化療之後,竟然開始出現抗藥性,只好先暫停化療,在停止治療時,整個肺積水很嚴重,一抽就是一千西西。是幸運之神降臨嗎?此時剛好有機會參與臨床試驗,主治醫師詢問我是不是要暫停所有的保健食品,讓樣本變異數少一些,但這對我來說賭注太大,醫師也尊重我的選擇,如願地進入臨床試驗。

人的身體很奇妙,雖然新的標靶藥物搞得我胃潰瘍,到現在還是會胃痛,但也越來越習慣。由於標靶藥物有肝功能異常的副作用,據說蜆仔湯可以改善,也有醫師貼文:「標靶治療引起肝功能異常並不少見,或許可以先使用蜆精,若效果還是不好就要更改治療藥物……。」而我母親總是每天到市場買新鮮的黃金蜆,一次一斤地放在電鍋裡去燉,兩天一碗的蜆湯,不曾間斷。

如今抗癌已經兩周年,這段時間我每天運動六十分鐘(飛輪、平甩功各三十分鐘),晚上十一點前入睡,也不斷修正自己的飲食、保健食品。雖然我仍然在癌症的世界努力,但隨著經歷每一次挑戰,我與母親的關係變得更靠近了。

最後,容我在這裡向我的母親、台大醫院胸腔科廖唯昱醫師、公司總經理及主管與同事說聲謝謝,他們包容我的一切……。

標靶藥物標準 盼能放寬衛福部於2013年6月通過第一代「ALK陽性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標靶藥物」的適應症,但每月25萬元的藥費,還是令許多家庭負擔不起,希望健保能早日通過給付!

(楊雅馨)

2013年國人十大死因

排名死因

1惡性腫瘤(29.0%)2心臟疾病(11.5%)3腦血管疾病(7.3%)

4糖尿病(6.1%)

5肺炎(5.9%)

6事故傷害(4.3%)7慢性下呼吸道疾病(3.9%)8高血壓性疾病(3.3%)9慢性肝病及肝硬化(3.1%)10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2.9%)2013年國人癌症十大死因

排名癌症

1氣管、支氣管和肺癌(37.9%)2肝和肝內膽管癌(35.2%)3結腸、直腸和肛門癌(22.6%)4女性乳房癌(16.8%)5口腔癌(11.5%)6前列腺(攝護腺)癌(10.3%)

7胃癌(9.6%)

8胰臟癌(7.7%)

9食道癌(7.1%)

10子宮頸及部位未明示子宮癌(6.0%)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395

券商為控風險大調擔保折算率 兩融客戶不買賬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4/4612398.html

券商為控風險大調擔保折算率 兩融客戶不買賬

一財網 張婧熠 2015-04-29 21:41:00

“雖然不必要為折算率調整而過分擔憂股價走勢,但是當股票漲幅太快、股價太貴,投資的杠桿跟就應該放得短一點。”在桂浩明看來,券商謹慎對待兩融杠桿調整是保護自己,更是在保護投資者。

“瘋牛”行情確立以來,融資融券的監管政策和業務規則調整頻頻引發市場波動。

4月28日大盤再現震蕩調整,只因盤中中信證券大面積調整兩融標的折算率的消息不斷發酵。但這一次,兩融業務不再是誘發市場波動的“罪魁禍首”。

“這並不是超預期的事,加杠桿、降加杠桿,市場過去也經常使用。”多位券商業內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稱,中信證券此次調整兩融標的折算率,屬於券商兩融業務的正常動作,對市場和個股後期走勢並無必然直接的強關系。

中信證券如此大面積的調整兩融標的折算率也與當前市場迅速上漲行情有關。短期漲幅一向是券商調整兩融標的折算率的重要標準之一。但業內人士也強調,融資客尤其是不適用調整後折算率的存量倉位,更應在此過程中加大自身風險控制,建好自身的“風險池”。

“這都不是事”

在業內看來,市場對中信證券將658股兩融折算率降至0的恐慌,更像是在為29日大盤調整“找理由”。

早在3月26日,申萬宏源“為及時有效防範風險、保護投資者權益”,就對1071只標的進行了擔保折算率的下調。其中,400只股擔保折算率從0.45被下調至0.35,另外671只股的擔保折算率從0.5下調至0.45。

中信證券此次調整,也在4月27日就發布了相關通知,調整結果當天起已生效。通知的附錄文件中,公布了此次涉及到的2731只標的調整情況。擔保折算率上調的共有1698家,下調的有1032家,其中包括658只個股擔保折算率調整為0。

“大盤突破4000點後,市場本身就聚集著釋放快速上漲所帶壓力的需求。這則降杠桿的消息,更多起到了推波助瀾的效果,放大了市場調整的壓力,但並不具備直接必然的聯系。”申萬宏源理財研究部總監、首席分析師桂浩明向《第一財經日報》說。

桂浩明稱,調節兩融擔保折算率是各家券商本身的自主行為,按慣例一般分為定期和不定期調整,其中,每季度的定期調整是各家必須要做的規定動作。時間上或按自然季度、或按照定期報披露的季度劃分。同時根據某一階段的行情、自身資金供應狀況、客戶需求、風險判斷等,券商也會自主調節兩融杠桿。調整的途徑,都是通過調入調出、保證金比例、折算率等。

“類似中信這次幾百只標的折算率降為0,確實不太多見,但結合當下市場行情,也不足為奇。目前市場出現了大量股票的上漲,調整的範圍普遍會較以往更廣一點。無論大小券商,在大盤和個股越走越高時,都會不同程度的降杠桿。”桂浩明還強調,折算率的下調對市場影響主要體現在杠桿縮短後對融資買入力量有一定削弱。但在融資余額與可流通市值25%的比例控制紅線內,直接影響極為有限,更很難對個股走勢產生本質性的影響。

某券商兩融業務部負責人更向《第一財經日報》直言,券商兩融折算率調整對大盤走勢“並不算是事”,折算率主要是對保證金可用余額有影響,調為0但未調出兩融標的範圍,相當於這只股票不再有擔保能力,無法新開倉融資買入。但這類調整僅對新開倉起效,已開倉的用戶不受影響。

券商態度日趨謹慎

上述兩融業務部負責人認為,中信證券此次將658只個股擔保折算率調整為0,是券商對兩融杠桿態度日趨謹慎的典型體現。

“在兩融火爆之前,券商實際上都以自身融出資金不虧損為主,來制定風控體系和各項指標,不太會考慮客戶的虧損情況。現在券商會加大對客戶的保護,收緊各項指標和縮短杠桿。比如華泰將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調出,顯得過於謹慎,中信證券這次調整也有這個趨勢,畢竟如果客戶因為虧損而流失,也會對券商帶來損失。”

此前,申萬宏源在3月大面積下調擔保折算率時也強調,今年以來小市值股票大幅上漲,部分個股漲幅驚人,已脫離了基本面,累積了較大的投資風險,一旦股價回歸理性,將可能會給客戶造成較大虧損。

在兩融風控相關指標上,券商的謹慎也可見一斑。在擔保折算率被中信證券降至0的個股中,包括有中國南車、中國北車、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船舶、全通教育、西部證券等。《第一財經日報》從中信證券了解到,調整涉及的個股還包括上市公司凈資產小於0、最近財務報表凈資產收益率小於-5%、停牌超過10個交易日、過去120交易日漲幅超過300%、市盈率大於500倍。

桂浩明介紹稱,兩融折算率調整標準有行業規則可循,但落實到每個券商則各有不同。折算率標準原則上,主要考慮各家券商兩融標的凈資產收益、短期漲幅、流動性即一段時間內的換手率等情況,但在具體數據設置上,則根據不同券商的風險偏好和業務運營情況而各有不同,部分券商還可能會設置附加指標。

“對於市凈率超過15倍甚至20倍、市盈率超高且基本面難以支撐、融資余額占流通市值股比接近25%紅線、重大事項具有風險等個股,我們一般會在定期調整中篩選出來,再由研究員進一步判斷,最終確定如何調整,中信證券的相關指標,態度明顯是極為謹慎的。”上述券商兩融業務負責人稱。

兩融客戶不買賬

“雖然不必要為折算率調整而過分擔憂股價走勢,但是當股票漲幅太快、股價太貴,投資的杠桿跟就應該放得短一點。”在桂浩明看來,券商謹慎對待兩融杠桿調整是保護自己,更是在保護投資者。

然而,券商這份“好心”,或還未充分博得投資者認同。

上述券商兩融負責人就透露稱,在該券商此前調整擔保折算率後,曾多次引起客戶的不滿。“兩融客戶不會在虧了錢之後抱怨折算率太高,或者歸咎於券商未做好風險警示、將標的調出兩融範圍。但他們會在下調折算率後,抱怨券商未把杠桿放到他們滿意的程度。在他們眼中,融資就是一種工具,他們不會在意券商通過調節折算率而釋放的風險提示、投資策略引導等。”

然而,從多次現場檢查情況及處罰結果通報,到本月初證監會再強調兩融業務合規和風險管理,加強風險把控已經成為兩融業務的核心主線。

“這是第一次在杠桿背景下出現的牛市,整個市場都很重視。不希望因為杠桿的原因出現較大的風險,這是自上而下一致的觀點;即杠桿業務可以做,但一定把控好風險。”桂浩明還同時指出,就券商來說,嚴格按照標準來操作兩融業務已達成共識,這種考慮也是出於控制風險,尤其是部分中小投資者現在可能根本不具備承擔兩融業務風險的能力。

此外,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靈活調度杠桿率也極為重要。桂浩明表示,券商近期對兩融折算率的調整就是具體體現,最終目的也是讓杠桿發揮最大的效果,同時嚴格控制風險。

編輯:王樂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857

年終獎滿意度大調查:哪些行業拿得多,誰才是大贏家?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0550.html

年終獎滿意度大調查:哪些行業拿得多,誰才是大贏家?

一財網 一財網綜合 2016-01-18 19:50:00

近日,一媒體通過問卷網,對2003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9.3%的受訪者還在焦急地等待年終獎的到來。40.4%的受訪者對自己的年終獎並不滿意。

年關將近,許多職場年輕人奮鬥了一年都等著發年終獎。對於很多人來說,年終獎被看做是單位對自己一年工作的評定,更是決定去留的原因之一。近日,一媒體通過問卷網,對2003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9.3%的受訪者還在焦急地等待年終獎的到來。40.4%的受訪者對自己的年終獎並不滿意。

本次調查中受訪者的單位類型分布為,12.5%的受訪者在政府及事業單位,22.0%受訪者在國有企業,16.2%受訪者在外資企業,44.3%受訪者在民營企業。

55.6%的受訪者表示自己的年終獎在5000元以下。還有16.0%的受訪者年終獎會在5001元-1萬元,9.3%的受訪者會在1萬元-3萬元這個區間,3.2%的受訪者表示自己的年終獎會超過3萬元。此外,16.0%的受訪者目前還不知道會發多少錢。

分單位性質來看,在外資企業中,對年終獎滿意的受訪者為29.8%;國有企業中,滿意的為28.5%;政府及事業單位中,滿意的為22.6%;民營企業中,滿意的為15.0%。比較來看,來自民營企業的受訪者對年終獎的滿意度最低。

當小編看了以上這些調查結果並惶恐自己今年能拿到多少年終獎之時,影視行業的年終獎簡直閃瞎了在下的眼,特別是那些光鮮亮麗的明星們,感覺僅是拿到他們年終福利的冰山一角,這晚上睡覺都能笑出聲來。

酷炫一下幾位當紅炸子雞送出的年終獎,是不是已經誘人到不行,還是你都準備好要去應聘明星們的工作團隊了呢。

Angelabab黃曉明聯合送禮 青島大蝦和豪車亮了

Angelabab和黃曉明這一年收獲了滿滿的祝福,年關之際,夫妻倆攜手打造了一本公益臺歷,內容是兩人做慈善12年的總結,包括了兩人共同傳遞愛心送出正能量等公益內容。令人意外和感動的是,他們還送上了家鄉特產青島大蝦,讓眾人直呼“暖心又實用”。

眾所周知,Angelababy近年來一直致力於各項慈善事業,婚後更是和黃曉明聯手合體做公益。過去一年,兩人帶著大批愛心物資探訪了青島空巢老人、參加芭莎慈善盛典慈善拍賣,甚至在世紀大婚之時,也不忘慈善將大部分禮金捐給資助527位聽障兒童,並且成立了“關愛寶貝”慈善基金等等,近期在微博之夜上兩人更是一齊被獲封“年對卓越公益人物”。

值得一提的是,Angelabab和黃曉明對外體貼大方,對待內部工作人員也是豪氣十足。據記者了解,Angelababy給團隊內員工到的最大年終獎是一輛價值超百萬的豪車,還有現金紅包,各種奢侈品牌代金券以及大牌包包等等,從現金到實物她全都考慮到了,可謂“福利女神”。

周冬雨送名表福利多多 陳赫衣服帽子表達感謝

除了Angelabab和黃曉明,周冬雨和陳赫的年終大獎也別有心意。據周冬雨的工作人員透露,她送出的年終獎是某知名高端品牌的手表,價值從十幾萬到百萬不等,同樣也有各種“飽滿”的現金紅包以及奢侈品牌名包。沒想到,平時精靈古怪如小女孩兒般的周冬雨,發放年終獎福利時如此大手筆豐富多樣。

此外,在上一期《奔跑吧兄弟3》中剛剛榮獲“最強能力者”的陳赫送起禮來也是別有新意。自“跑男”開播以來,陳赫豐富鬼馬的表情動作成為大家調侃的對象,眾多“還有誰”“你是豬嗎”“天才就是我”等個性代表口頭禪更是廣為流傳,成為團隊的“搞笑擔當”。今年,陳赫也將送上自家品牌“天才”系列的衣服和帽子,表達對媒體、同行朋友等以及工作人員的感謝。不僅宣傳了品牌,還感謝了關心愛護他的朋友們,更彰顯了他對“伐木累”跑男團的情誼,這個“天才”不一般。

楊冪劉愷威 夫妻雙雙包更大,平時小禮不間斷

曾經楊冪就因為“20萬巨額紅包”的消息傳出而瞬間變成年終獎的“業界良心”並引發熱議話題,甚至當時也引發圈內人“求職表白”熱潮。之前楊冪與劉愷威還未結婚時,雖然兩人都在同一家公司,但還是會選擇分別給工作人員包紅包,那時大家收到的是雙份,自然會比只服務一個藝人多一些。婚後,大冪冪與老公就選擇改為包一個“大紅包”來犒勞工作人員。楊冪被指一直都很慷慨,劉愷威據說也很大方,其宣傳表示平時看到合作的東西他們都會買回來送給工作人員,並不會特意說一定要在過春節的這個時候才給大家送禮物,平時甚至會小到買咖啡或者送唇膏、面霜、保健品。說到“喜羊羊”的年終獎,因為離春節還有一段時間,所以目前大冪冪的年終獎還沒有發放。不過宣傳坦言年終獎每年都會變得更多一點,但不想跟別的藝人攀比誰給得比較多,所以不說具體數字,但絕對是很吉利的數字。

新晉老板趙麗穎不比前輩手軟,中秋節就已過萬

去年剛剛晉升“金鷹女神”的趙麗穎也是古裝小花旦的領銜代表人物,2014全年藝人新媒體指數位列TOP5。其實趙麗穎也有名副其實“承包男神”,從陳曉、劉愷威、張翰,到2015年將播的電視劇《花千骨》搭檔霍建華,《實習生》中搭檔“跑男”鄭愷。

1987年出生的趙麗穎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其實還不到一年,之前她憑借《陸貞傳奇》走紅也讓身價暴漲百倍。雖然目前工作室的小夥們還沒有拿到年終獎,她在去年中秋節時就已經豪爽拿出了每人五位數的紅包發給員工,目前年終獎估計會高達六位數。作為年輕新生代老板代表,趙麗穎平時也很大方,甚至還會帶員工出去買衣服,除了送化妝品還會送奢侈品如LV包,或者時下的電子產品iPhone6什麽的,被員工稱為“小趙Boss”的她宗旨就是“絕不虧待身邊的小夥伴”。

範爺冰姐姚大嘴乃土豪之最

出手大方的範老板一直是業界標桿。從曾經的LV新款手袋起步,“偏菜”包括手機、鉆石等,她甚至還為個別核心員工買過房子、辦過婚宴。雖然近年相對低調,但之前采訪中她也表示要在意大利遇到合適的就搬回去送員工。

李冰冰發給員工的年終紅包現金一般為5至6位數,工作室人員總共領到的現金應該近百萬。她用於抽獎的禮品最便宜3000多元,最貴曾有1.5萬元電視,而且基本每人都能抽到。

姚晨,除了包上五位數以上的紅包,也會為員工報銷春節回家頭等艙機票,甚至送出金飾。

這下,你滿意了嘛?

 

綜合來源:蘭州晨報、騰訊娛樂、環球網

編輯:余佳瑩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658

亞洲森林浩劫 跨國追蹤〉台灣、馬來西亞、中國環境生態大調查

2016-04-25  TMW

孕育豐富物種的亞洲森林,正以飛快的速度消失中。 在台灣,裸露崩塌的碎石,讓慘白的泥灰色爬滿山坡; 在馬來西亞,熱帶雨林被砍伐殆盡,只剩一條條怪手輾過的車路; 在中國,失去棲息地的金絲猴、白眉長臂猿求生不得。 如果亞洲森林是一首歌,那麼它一定低迴著悲傷的曲調……編按:全球暖化危機節節高升,在四月二十二日地球日前夕,本刊與網路媒體《報導者》,合作推出《亞洲森林浩劫》專輯,深入調查台灣、馬來西亞、中國存在已久的保育問題,以及保育人士為撫平森林的累累傷痕,所付出的努力;下期亦有後續《造林人》報導,敬請期待。

「我們不要把這個星球視為理所當然,就像我不會把今晚視為理所當然。」今年二月,拿下奧斯卡影帝寶座的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上台致辭時,以這句話結尾。

李奧納多是環保尖兵,積極為環保請命,去年十二月他還出席在法國巴黎舉行的第二十一屆氣候變遷締約國(COP21)大會。會中的致辭,要求各國領袖「勇敢、大膽地起身領導大局,帶著能拯救地球的計畫返國」。去年這場大會,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的締約國,達成了一項歷史性的協定:各國要以工業革命前的氣候為基準,把全球均溫的升高幅度控制在攝氏二度以內,以阻止暖化速度加快。

事實上,地球暖化問題刻不容緩。一九○六年至二○○七年的一百年間,全球平均溫度上升攝氏○.七四度,而且二十世紀後半的上升速度加快。地球暖化的後果是洪水、乾旱、颶風等異常現象頻傳,並導致海平面水位上升,美國航太總署(NASA)指出,二十一世紀結束前,全球海平面勢必會上升至少一公尺。

當全世界都在尋找減緩地球暖化的方法時,保存森林,善用森林的「碳吸存」功效最受矚目。植物進行的光合作用,可以將二氧化碳吸收、保存在樹體,只要木材不燃燒或腐朽,碳元素就會一直保存在木材裡。

大面積的森林可以吸存更多的碳,發揮抗暖化的作用。

序曲.雨林悲歌 大量砍伐、改種油棕今年台灣地球日的主題為「拯救地球,加『樹』行動」,主角就是樹木,樹是抑制地球升溫最好的解藥。愛護樹木、保護森林,就能為抗暖化盡一份心力。

事實上,森林不只會增加碳吸存,也維繫生態系的健康與平衡,包括清淨空氣、涵養水源、肥沃土壤等,並提供木材、樹皮等產物。此外,森林在生物多樣性保育的功能,更無可取代。尤其是熱帶雨林的面積,僅占所有陸地面積的七%,全球所有生物物種卻有五○%以上在這裡棲息,如果這些熱帶雨林消失,等於喪失生物多樣性的寶庫。

遺憾的是,人類過度開發,砍伐樹木,帶來森林浩劫。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森林資源評估報告指出,一九九○年全球森林面積約四十一.二八億公頃,覆蓋率為三一.六%;到了一五年,森林面積降到三十九.九九億公頃以下,覆蓋率僅三○.六%。

而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的資料顯示,在一四年,全球失去至少一千八百萬公頃的森林,半數以上是熱帶森林,其中的湄公河流域、西非、南美洲中部以及馬達加斯加,全是之前並未受到注意的地區。

其次,全球三大雨林之一的婆羅洲雨林,遭到砍伐的情況向來嚴重,尤其以馬來西亞首當其衝。馬來西亞的砂勞越州在政商勾結下,雨林快速地消失在木材、油棕種植的龐大經濟利益之下。

亞洲國家慢慢正視濫砍森林對環境所造成的破壞,當深受其害之後,採取挽救動作的也所在多有。

譬如,泰國政府在大洪水和造成嚴重傷亡的山坡地表滑落後,一九八九年禁伐木材;九八年八月,長江流域長達數周的洪水氾濫,導致損失多達三百億美元,中國政府因此全面禁伐長江上游的木材。

越來越多國家認識到森林破壞的危險性,中國、紐西蘭、菲律賓、泰國、越南,包括台灣在內的國家,全面或部分禁伐天然林。砍伐業者因此轉進其他國家,導致非法木材貿易橫行。

台灣在環保意識抬頭下,政府早就於九一年全面禁伐天然林,乍看頗具有高度環保意識。實際上,禁伐之下,森林卻依然遭到無情無理的破壞。例如,自然保護區內,擁有礦區開採權的業者仍可合法採礦,肆意破壞天然林;一些開發案也為保安林(編按:具水源涵養、飛沙防止、固著土壤等功用的林地)帶來解除原先編制的壓力。

再者,儘管結束伐木已二十多年,台灣仍被環保團體冠上「環保殺手」的罪名!

原因便在於台灣人使用木材數量並未減少,於是以鄰為壑,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早在○六年就提出,台灣進口的林產品有四五%屬於非法砍伐,其中馬來西亞更是進口大宗。

第二章.血木材 非法貿易盛行台大森林系副教授邱祈榮指出,目前台灣九九%仰賴進口,每年木材進口約六百萬立方公尺,足以塞滿一整條雪山隧道,自給率低於一%。根據邱祈榮的估算,台灣約有二至三成的「血木材」,「我們喜歡用便宜的家具,但它可能是商人賄賂開發中國家官員,所盜伐來的林木。」為了杜絕非法,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認為解決方法之一是,「透過立法,禁止非法木材進口,包括木材進口時必須附產地證明;還可以進一步延伸,要求家具等木材製品標示來源,規範家具業、造紙業等使用經過森林認證的木材或提高再生紙漿使用率,從政府、企業端和消費者端都共同負起善盡地球公民的責任。」在自給率不及一%的情況下,林務局保育組組長管立豪認為,台灣必須提高自給率,因為禁止砍伐是國際趨勢,一旦各國減少出口,台灣將面臨買不到木材和紙漿的窘境。以日本為例,目前自給率約二成左右,未來預定調高到四至五成。林務局的目標是,五年內將國內木材自給率由○.五%提高到三%;邱祈榮則提出更高的目標「五五專案」,也就是五年內達到五%。他認為,台灣樹木的生產條件不錯,一年生產二百萬立方公尺,並非不可能的任務。

第三章.山林變色 保安林、經濟林應定位清楚但李根政認為,台灣是否適合經營人工林,頗值得討論。台灣一年能砍多少樹?在成本高於其他國家的情況下,木材是否有市場競爭力?他認為最根本的問題,在於「國家整體的森林政策沒有明確的定位。首先要劃分森林的區位和功能,保育、保安等定位清楚,就不會發生定位為國土保安的林地,最後卻用來經濟造林的情形。」四十多年前就開始租地造林的正昌製材公司董事長梁兆清,也贊成用途分清楚。「原始林當然要保留原貌,但是經濟林就應該從經濟效益考量。」梁兆清說。

另一方面,台大森林系系主任袁孝維反對「高山農業」,適當的作法是「小規模的、只供附近社區居民用的混農林」,使用山的資源但不改變原先的樣貌,絕不大規模經營。

森林是國家的百年大計,守護這些已被嚴重消費的珍貴資產,抵抗貪婪的人性,需要全民一起貢獻心力。

(相關報導將於五月九日晚間七點,在三立新聞台《陳雅琳.總編輯觀點—會思考的新聞》節目播出。)撰文 / 聯合撰文•《今周刊》孫蓉萍、《報導者》方德琳、何欣潔、林佑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574

全台首份》高達七成人自認小確幸 20至35歲年輕人 成功價值觀大調查

2016-05-16  TCW

一九八〇至二〇〇〇年出生者,被稱為「千禧世代」,其中二十至三十五歲左右的年輕人,已經就業或即將就業,而他們將成為台灣社會的中流砥柱。

為了解千禧世代,《商業周刊》與EOLembrain 東方快線合作完成台灣首份「20至35歲台灣年輕人成功價值觀大調查」,這份調查,凸顯當代「大志向與小確幸」的異同。

他們之中,有三成自認是大志向,有七成自認為小確幸。兩群人相同的是,成功定義同意比率最高都是「實現自己夢想」;但在同意比率次高的項目中,大志向更偏好薪資過人、達到別人做不到的事,顯示對金錢追求與挑戰困難的動機更強烈;小確幸則對得到身邊的人認同,比追求財富更感興趣。

同時,所有選項的同意比率中,大志向者都較高,顯見他們比小確幸者,更願定義這幾種成功的面向。以下是民調發現。

把台灣年輕人分三類,「理想創業者」多自評大志向除了全體民調比率外,東方線上運用六題態度問題, 將台灣年輕人分為三大類型,分別是:理想創業者、夢想者、安定者。

理想創業者:特色是追求理想與積極創造財富,同時也願承擔風險。

夢想者:不安於現狀,但對於改變或冒險,目前尚有較多的考量與猶豫。

安定者:認為生活穩定是最重要的事情。

將自評為小確幸與大志向者,與上述三種類型做交叉分析,發現超過九成的安定者、超過七成的夢想者,自評小確幸,理想創業者則多數自認為大志向。

這三類有異有同。理想創業者在薪資收入、社會地位的重視度,都遠高於另兩群,且更想挑戰自我。

東方線上副總監楊少夫分析,台灣年輕人中,近四分之一屬於理想創業者的人,但對於成功職業並沒有一個窠臼模板,雖然實現夢想是最重要的事,但這個「夢想」形式很多元,是與上一個世代較大的區別。

(文趙維孝)

【延伸閱讀】發現1:只有近3成台灣年輕人自評為大志向

小確幸的人:70.8%

大志向的人:29.2%

【延伸閱讀】發現2:何謂成功?大志向偏好薪資過人、小確幸希望獲認可Q:下面幾種關於成功的面向和因素,你認為是否重要?(同意比率)無論大志向、小確幸都認為實現夢想最重要

自認小確幸者

排名1:實現自己夢想 74.3% 排名2:周遭人員認可 65.2% 排名3:薪資收入過人 48.0% 排名4:達到別人做不到的事 45.0% 排名5:高社會地位 27.5%

自認大志向者

排名1:實現自己夢想 92.6% 排名2:薪資收入過人 74.0% 排名3:達到別人做不到的事 73.7% 排名4:周遭人員認可 69.2% 排名5:高社會地位 51.0% 【延伸閱讀】發現3:哪種人最成功?大志向認為公司總裁、小確幸認為慈善英雄Q:針對下列各職業類型,對你而言,你認為是否成功?(同意比率)無論大志向、小確幸,皆認為具有專業技能者是高度成功者

自認小確幸者

排名1:完成夢想、經營喜歡小事業 77.4% 排名2:有專業技能的醫生、律師等 68.0% 排名3:獻身公益的慈善英雄 64.6% 排名4:有錢的上市櫃公司總裁 62.4% 排名5:有名藝人或知名人士 49.7% 排名6:公務員 41.8% 排名7:政治人物 28.8%

自認大志向者

排名1:完成夢想、經營喜歡小事業 78.5% 排名2:有專業技能的醫生、律師等 68.9% 排名3:有錢的上市櫃公司總裁 68.3% 排名4:獻身公益的慈善英雄 67.3% 排名5:有名藝人或知名人士 49.0% 排名6:政治人物 32.4% 排名7:公務員 26.9% 【延伸閱讀】發現4:年輕人最不願犧牲健康、親情,卻願犧牲下班時間Q:為了追求成功,下列各項你願意犧牲的程度為何?

健康

近7成不願犧牲,比率最高

願意:10.2%

不願意:68.1%

普通:21.7%

親情

5成5不願犧牲

願意:18.8%

不願意:55.6%

普通:25.6%

愛情

3成人不願犧牲

願意:28%

不願意:29.6%

普通:42.4%

平日下班時間

逾4成願犧牲

願意:43.2%

不願意:21.7%

普通:35.1%

假日自由時間

逾3成5願犧牲

願意:35.2%

不願意:31%

普通:33.8%

【延伸閱讀】調查發現:台灣年輕人「夢想者」比率最高

夢想者:40%

夢想者自評比率

小確幸:71%

大志向:29%

安定者:37%

安定者自評比率

小確幸:93%

大志向:7%

理想創業者:23%

理想創業者自評比率

小確幸:36%

大志向:64%

民調快速掃描》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TaiwanColumbus/ 《商業周刊》與東方快線合作「20-35歲台灣年輕人成功價值觀大調查」蒐集時間:2016 年 4 月 11 日至 19 日

有效樣本:1,068

研究對象:20歲至35 歲居住北中南地區的男女性

抽樣方式:分層隨機抽樣

訪問方式:網路調查

抽樣誤差:±3%

撰文者趙維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146

養成九個特質 幫你拿到高薪族入場券 工作習慣大調查》大老闆、職場達人教戰

2016-05-09  TWM

世界最高所得數據庫(WTID)調查,台灣人口收入最高前○.一%至一%,年均收入三七六萬元, 靠上班而非靠創業,能拚到年收入三百萬元以上的人,可說是職場的天之驕子。 這批「高薪打工仔」,到底與普羅大眾上班族有什麼不一樣?

上班族要拚到年收入三百萬元以上,一定是高效能的職場人。那麼,高效能是可以學習的嗎?換句話說,我們能不能透過模仿、練習、努力,一步一腳印地在職場上出人頭地,達到年薪三百萬元的目標?

如果你相信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因為,他曾說過:「高效能是一種修練、一種紀律,因此可以學習,大家也必須學會。」彼得.杜拉克強調,他所謂的「管理者」不單指帶領整家公司的大老闆或高階主管,而是從事知識型工作的職人,可能是工程師、公司裡的企畫、行銷或業務、財務、採購、行政等人員,也就是俗稱的「上班族」。

杜拉克雖沒有言明高效能的職人,是否就一定能搏到三百萬元以上的年薪,但可以肯定一件事:那就是如果你不具備高效能,連拿到高薪的入場券機會都沒有!

為了探究三百萬元以上高薪者到底與一般人有什麼不一樣,本刊特別展開了一場調查,針對兩組人發出問卷,一組是年收入平均在五十五萬元的普通職場人士,總計回收一一○六份;另外一組則是透過本刊所有記者對工作年收入(含年終、工作紅利與獎金)超過三百萬元的高薪族群發出問卷,總計回收一○一份。

調查後發現,高薪者與一般收入的上班族,在許多工作習慣的細節上存有巨大差異。以訂定工作目標而言,高薪者高達六三%習慣會為自己訂出比「公司要求」高,甚至是同部門或同業中最頂尖的目標,比一般人高出四八.五個百分點。

勇氣》對公司有利 敢跨部門發聲「敢」為自己設立高標,只是其中的一個特質,「敢」在會議中針對不屬於自己執掌的事發言,拋開本位主義框架,亦是高薪者個性鮮明的行事作風。

因為,六○%的高薪者回答「敢」這樣做,遠比一般者的七.三%高出五三.一個百分點。

世紀奧美公關公司創辦人,現在被上班族視為職場教練的作家丁菱娟就指出,破除心中的恐懼與害怕,才能掃除追求職場出人頭地的障礙。

丁菱娟在其最新著作《無畏的膽識》指出,限制自己職場發展與成就的往往不是「別人」,這個「別人」常被自己認定是老闆、主管、同事、小人,甚至是家人。她建議職場人捫心自問:你是不是害怕犯錯?害怕接觸高層與老闆?害怕丟臉?害怕變動?害怕吃悶虧?害怕設立目標卻達不到?如果這些恐懼不時閃過你的心頭,「相信我,你的『恐懼』才是自己職涯之路的最大絆腳石!」她如是說。

紀律》分秒必爭 隨時檢視清單要把心理素質化為高效能的工作習慣,則非得要靠「紀律」。問卷調查也發現,高薪者當中,高達六九%有隨時更新工作事項確認清單(check list)的習慣,遠比一般人高出三三.五個百分點;高達八○%更有每周至少抽空一天固定運動的習慣,比一般人高出三八.七個百分點。此外,九三%高薪者每月至少閱讀一本以上的書,六七%每天至少花半小時閱讀與工作無關的書籍(包含財經雜誌),在比率上皆比一般人高出甚多。

現年四十二歲的微軟大中華區副總裁康容,進職場多年來養成一個習慣:早上六點起床後,每天運動少則二十分鐘,多則四十分鐘。他說:「運動使我更有活力、更有精神迎接一天的工作。」雖然貴為全球規模最大軟體公司的高階主管,康容透露,通勤他會盡量選擇捷運,因為他可以利用時間瀏覽電子郵件或閱讀重要新聞。

康容認為,時間管理有兩個重點:第一、不浪費零碎的時間,珍惜時間。除了搭捷運,會說英、日、法、中、西班牙語的康容,曾派駐日本與法國,他總是利用午餐時間與外語老師學習,每周一至二次不等。

一○四人力銀行人資長鍾文雄對問卷調查結果深有感觸。曾在信義房屋當過人資長的他指出:「為了複製成功人才,信義房屋曾經挑選過十位最頂尖的業務人員,由總公司派出『特別助理』進行全天候跟班,試圖理出頂尖業務人員到底平常都在做什麼事?」「最後的發現,與你們的問卷調查結果差不多,比如為自己訂出超高目標。培養運動習慣,特別是社交性的運動,如高爾夫、網球、羽毛球;勤於閱讀、工作時間較長等。」具備勇氣及紀律嚴明,是使你成為高效能職人的兩道試金石,不過,在企業體中能否出類拔萃成為核心幹部,躋身高薪之林的企業精英,則端賴於你的胸襟與氣度。

氣度》團隊精神 能與他人共榮近來在自己臉書為公司徵求人才,引起資產管理界話題的摩根投信董事長石恬華指出:「把事情做好,達到公司要求的目標,只是最基本的;大致上,能繼續待在公司裡,就是這樣的人,這樣的人很多。」那麼,什麼樣的人才能在職場上被公司委以重任呢?這位台灣重量級資產管理公司的六年級生董事長說:「認同公司文化與企業核心價值,不攬功、不諉過,能夠同心協力並肩作戰的人,具有這種胸襟與格局,才有成為企業頂尖人才的資格。」石恬華說,團體作戰的時代已經來了,明星經理人、超級業務員、職場大紅人等,個人式英雄主義已經漸漸遠颺了,越來越重視所謂整合力、平台力的資產管理產業更是如此。

「想要成為職場頂尖者,必須對這一點有深刻的覺悟!」不僅職場趨勢在變、成功的典範正在轉移中,就連職涯的「賞味期」也在縮短之中。專門為企業找尋中、高階人才,具有二十多年「獵人頭」經驗的經緯智庫(MGR)總經理許書揚指出,企業給付高薪、委以高階職位重任的人才,不僅通常要具有六至八年的經驗,而且最好還是三十歲至四十歲之間的青壯年,「四十五歲是很大的界線了」。

許書揚承認,話說來雖然殘忍,但這現象也告訴我們,能否晉升至高薪之列的職涯關鍵期,只有短短的十五年、頂多二十年。「大概四十歲就可以見真章了,如果你四十歲時仍在低薪的職位上窮忙、瞎混,日後躋身高薪的機會,就越發渺茫了!」

撰文 / 謝富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205

退市大調查:告別新三板,它們給投資者留下了什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18/157484.shtml

退市大調查:告別新三板,它們給投資者留下了什麽?
讀懂新三板讀懂新三板

退市大調查:告別新三板,它們給投資者留下了什麽?

新三板的投資者該如何規避風險?

在新三板上投資,如何規避風險?

讀懂君認為,想要規避風險,可以去找到失敗案例,並且分析失敗原因,從中觀察如何避免失敗。

為此,讀懂君統計了從2015年1月1日起至今,新三板上全部33家退市公司,並分析了其中6家公司退市的典型案例。雖然不能說明全部問題,但至少可以給我們投資帶來一些啟示。

1、33家公司為什麽離開新三板

從2015年1月1日至今退市的33家新三板公司,退市原因各不相同,它們有成功轉板的,有幸運被並購的,當然也有業績下滑,黯然退市的。

這些企業分別是:

轉創業板退市的3家企業:合縱科技(430018.OC)、康斯特(430040.OC)、雙傑電氣(430049.OC)。

被收購退市的9家企業:奇維科技(430608.OC)、國圖信息(834724.OC)、眾合醫藥(430598.OC)、宇壽醫療(831812.OC)、業際光電(831966.OC)、眾益制藥(833097.OC)、雅路智能(835696.OC)、禾健股份(833045.OC)、易事達(430628.OC)。

因無法披露年報主動退市的7家企業:萬洲電器(430436.OC)、騰楷網絡(831164.OC)、揚開電力(831245.OC)、無錫環衛(832668.OC)、華夏科創(834024.OC)、寶蓮生物(835424.OC)、澤輝股份(832122.OC)。

因無法披露年報被股轉摘牌的2家企業:朗頓教育(831505.OC)、中成新星(831610.OC)。

因公司需要主動退市的12家企業:博朗環境(430050.OC)、奧新科技(430760.OC)、華蘇科技(831180.OC)、南京微創(834229.OC)、耶薩智能(832269.OC)、東田藥業(834435.OC)、卡松科技(832700.OC)、大禹閥門(831347.OC)、實傑生物(834981.OC)、新泰材料(833259.OC)、祺龍股份(831127.OC)、祥輝電纜(831976.OC)。

那麽,這份沈默的名單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讀懂君專門研究了6家公司案例。在大家都盯著天星、九鼎、中科招商、聯訊證券的時候,一部分投資人卻著實被這些公司坑了一把,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

2、倒在疫苗案下的ST實傑

ST實傑,一家疫苗批發銷售商,是創業板公司沃森生物的子公司。ST實傑去年12月份登陸新三板。且在今年2月完成2.69億元融資。

然而今年3月,山東疫苗案曝光,ST實傑正是該案主要責任人之一。隨後,ST實傑子被吊銷《藥品經營許可證》。兩個月後,ST實傑無奈申請終止新三板掛牌。

其實在疫苗案之前,ST實傑是很有夢想的。他一直試圖通過收購的方式,整合各地的疫苗流通企業,ST實傑收購了沃森生物子公司重慶倍寧、寧波普諾和聖泰莆田,並於今年3月初收購河南金鼎醫藥有限公司全部股權。

但不料疫苗案發生,公司的一切行動都只能停止。現在回過頭來看,ST實傑存在不少問題。

早在3月7日事情曝光之前,ST實傑董事長兼總經理王文華,就辭去了公司總經理職務,由姚偉接任。同時,由於行業原因,公司應收賬款規模非常大,同期庫存量同樣巨大。這證明了,公司存在大量資金無法回爐,大量庫存無法變現。

5月16日,ST實傑申請退市。7月8日,ST實傑退市。

3、賺錢後跑路的無錫環衛

無錫環衛是新三板上一家神話般的公司,讀它的故事時,你可能會被繞暈。

2015年2月,朱萬軍和蔡興俊以500萬註冊資本,成立四川鼎城。6個月後,四川鼎城被無錫環衛以650萬的估值收購65%股份,被四川樸正收購35%股份。

2016年3月30日,四川樸正將四川鼎城35%的股份,以1.55億的價格轉讓給寧波錫能和寧波金能,轉讓後四川鼎城估值4.43億。而寧波錫能和寧波金能的投資人,正是無錫環衛董事長——卞巧鳳。

2016年4月5日,寧波錫能和寧波金能將這35%的股份,分別轉讓給另外四家公司。轉讓後,四川鼎城估值高達11.2億元。

2016年4月29日,中科雲網宣布以17.95億,收購四川鼎城。

2016年1月22日,無錫環衛宣布更換會計事務所,將立信會計事務所更換為上會會計事務所。然後,無錫環衛又聲稱,無法完成2015年年報披露工作,申請摘牌了!

沒錯,無錫環衛在爆賺了275倍之後,要跑路了。

4、退市前狠賺一筆的寶蓮生物和騰楷網絡

寶蓮生物和騰楷網絡在今年年中均申請退市,而且這兩家公司都在江蘇省,更巧合的是,這兩家公司的套現方式十分相似。

寶蓮生物2016年1月份掛牌,4月1日宣布將中興華會計事務所更換為瑞華會計事務所,4月21日,董事長周愛琴準確減持套現800萬人民幣,隨後4月28日停牌,5月16日宣布退市。

騰楷網絡2014年9月份掛牌,1月12日宣布將江蘇公證天業會計事務所更換為中興華會計事務所,董事長張維在2016年4月15日和21日分別進行兩次減持,共套現731萬,隨後2016年4月29日停牌,6月2日宣布退市。

從換會計所、套現,到停牌、退市,這兩家公司完全是一個套路有木有?一點都不給投資人跑路的機會有木有?

5、100%股權質押後逃離新三板的東田藥業

東田藥業是一家賣婦炎康複藥物的醫藥企業,一直業績平平,安安穩穩,直到公司建起了新廠房。

2014年初,東田藥業為了擴大產能,投資1.3億興建一座新廠房。可公司沒錢,只能借錢,除了向重慶銀行貸款6500萬,還通過其他方式借了點小錢。

然而,東田的廠房一共花了1.3億啊!2015年底,還拖欠9000萬工程款啊!搬新廠房還停產了幾個月啊!員工規模還增加了啊!正所謂,不作死就不會死。沒辦法,只好股權質押,100%的股票押出去了,拿到手2900萬……

2016年3月,東田藥業將100%的股票質押給重慶銀行。5月12日,公司申請退市,銀行一臉大寫的懵逼。

6、被石油行業玩壞了的中成新星

中成新星是被股轉強制摘牌的兩家公司之一,這真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2013年3月,中成新星向第一創業證券發行6000萬元的2012年中小企業私募債券(12中成債)。2015年3月份,第一創業讓中成新星收回4000萬的份額,可中成新星的資金只能回購2340萬的份額。沒辦法,第一創業只好將中成新星告上法庭,雖然和解了,但中成新星仍然沒有錢。結果,2016年3月24日,中成新星被上海證券交易所發了《監管警示函》。

無奈之下,中成新星只好說出實話。公司受到國際油價的影響,自2014年起,兩年虧損,開工率不足30%。到了2015年下半年,油田服務業務全部停滯。因為國內油田服務市場價格低,回款周期長,形成較大應收賬款無法收回。

意思就是——沒錢。

沒辦法,2016年6月29日,公司股權被司法凍結,部分銀行賬戶也被凍結。在這種情況下,似乎連被摘牌這件事情都已經不重要了。

新三板投資人風險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7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