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的欲292億元拿下庫卡超30%股份 欲成機器人行業黑馬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5486.html

繼今年初收購東芝的白電業務之後,中國家電巨頭美的集團(000333.SZ,下稱美的)下一步海外並購的胃口更大,瞄準了全球四大機器人企業之一的德國庫卡(KUKA)集團。

5月18日晚,美的公告透露,擬斥資不超過40億歐元(約292億元人民幣),要約收購庫卡,目的是使美的對庫卡的持股份額從目前的13.5%,進一步提升至30%以上,從而成為庫卡的第一大股東。

雙方的合作將覆蓋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領域。目前,尚難確定這起收購能否最終成功。如果一旦做成,美的將完成“雙智”(智能家居+智能制造)戰略的關鍵一步,並改寫全球機器人行業的競爭版圖。

收購國際巨頭更劃算

去年,美的已通過收購成為庫卡第二大股東,持股13.5%。這次美的向庫卡其余全部股東發起要約收購,按照要約價格每股115歐元計算,美的預計最高將支付不超過40億歐元的現金對價,而實際交易總對價取決於實際收購的股票數量及最終要約收購價格。

成立於1898年的庫卡,是德國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總部設在德國巴伐利亞州奧格斯堡市。它是全球領先的機器人及自動化生產設備和解決方案的供應商之一。庫卡2015年銷售收入為29.66億歐元,息稅前利潤為1.36億歐元。

美的意圖獲得庫卡30%以上的股份,由於觸發要約義務,交易標的最高為庫卡不超過100%的股權,並繼續支持庫卡業務的獨立性及其上市地位。

目前,庫卡有三大業務板塊:一是機器人(Robotics)板塊,主要從事開發、制造並銷售可應用於自動化制造過程的主要核心機器人,及其相關的服務和控制器;二是系統(Systems)板塊,主要從事設計和建設涵蓋整個工廠價值鏈的自動化制造系統,從組件、工具、制造單元到完整的系統;三是瑞仕格(Swisslog)板塊,借助庫卡多年在汽車工業中的經驗,為醫療、倉庫、物流、太陽能和航空航天等其他領域的自動化提供解決方案。

在庫卡2015年的收入中,從地域看,約21%的收入來自於德國、約25%來自歐洲其他地區、約35%來自北美、約19%來自亞太地區和其他地區;從業務看,31%來自機器人板塊、50%來自系統板塊、19%來自瑞士格;從行業看,約50%來自汽車行業,余下來自一般工業。

為什麽美的要收購庫卡,而不是全球機器人“四大家族”中其它三家?一位美的內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因為庫卡是純粹的機器人公司,而余下三家除了機器人,還有其它業務。而且,庫卡的總部在德國,德國的工業制造基礎特別紮實。

中國國內近年也湧現了新松、埃夫特等本土機器人領先企業。但上述美的內部人士說,目前工業機器人領域,“四大家族”占了全球60%-70%的市場份額,它們在中國市場的份額更高;中國本土企業的份額仍然較小,而市值卻很高,“肯定是收購國外機器人公司更劃算”。

“雙智”戰略的關鍵一步

2015年,美的提出“雙智”戰略,明確智能家居和智能制造是未來幾年重點拓展的領域。去年,美的與全球機器人四巨頭之一的日本安川電機設立了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的兩家合資公司;還參股了國內機器人領軍企業之一安徽埃夫特17.8%,並增持了庫卡的股份。

如今,美的要約收購庫卡,是其完成“雙智”戰略布局的關鍵一步,將帶來四方面影響。

首先,美的與庫卡將聯手開拓中國及全球機器人市場。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數據,目前中國一般工業的機器人滲透率仍然很低,每萬名工人僅有17臺機器人,遠遠低於韓國和日本的機器人滲透率,即每萬名工人分別有365臺和211臺機器人,因此潛力巨大。

其次,美的將借力庫卡推動制造升級,並拓展B2B產業。目前美的機器人應用已超過1000臺,在工廠自動化上投資超過50億元,美的還計劃在生產自動化領域每年投資10億元。一旦把美的做成樣板,雙方就可把自動化制造解決方案向中國一般工業企業推廣。

第三,美的子公司安得物流將受益於庫卡子公司瑞士格的物流設備和系統解決方案,提升物流效率,拓展第三方物流業務。

此外,美的還將與庫卡共同發掘服務機器人市場。美的先重點關註助老助殘機器人、康複護理機器人等領域。今後,雙方將憑借美的在智能家居領域的多元產品組合,以及庫卡在服務機器人領域的市場、研發能力,拓展產品範圍。美的將實行多品牌戰略,全面滿足消費品、醫療、智能家居、物聯網等市場需求,推動美的服務機器人成為行業龍頭企業之一。

去年,美的銷售收入達1384.4億元,凈利潤127億元。美的的目標是未來幾年將整體銷售額提升至超過250億歐元,其中智能設備及服務機器人會為銷售額增長帶來巨大貢獻。

而庫卡則將中國作為戰略重點之一。庫卡計劃2020年將中國市場的銷售額由過去財政年度的4.25億歐元提高至10億歐元。美的副總裁顧炎民表示:“美的視庫卡為提升自動化的首選合作夥伴,而美的將是庫卡開發、生產、推廣機器人業務的理想合作夥伴。”

為了達成這次收購,美的采取了逐步推進的方式。上述美的內部人士說,先是入股庫卡;然後,與庫卡管理層溝通,雙方相互認可,因為如果管理層不認同,“強扭的瓜不甜”。

美的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表示:“我們十分欣賞庫卡的管理層和員工,並持續采用庫卡的設備和系統,且一直與庫卡保持有建設性的溝通。庫卡目前處於極佳的狀況,而我們將致力投資於庫卡的員工、品牌、知識產權以及設施,以進一步推動企業的未來發展。”

高工產研的金融服務項目總監張宏標認為,一旦美的完成對庫卡的控股收購,美的將改寫全球機器人產業的競爭版圖,成為機器人行業的一匹黑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248

【獨家】庫卡機器人中國CEO即將離職 美的可能增持庫卡股份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5186.html

中國家電生產商美的集團(000333.SZ)將增持德國機器人制造商庫卡公司(KUKA)的股份。多方消息源今日向第一財經記者證實了這一消息。

庫卡內部人士對記者透露:“據今早召開的與此項收購的會議,美的要獲得庫卡50%的控股權可能並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另據《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稱:“美的可能考慮將庫卡持股增加到30%,沒有必要去控股或者收購庫卡。”這一猜想也獲得了大多數業內人士的認同。今年2月,美的已經將庫卡的股份增持至10.2%,美的首次入股庫卡是在去年8月,當時入股份額為5.4%。

據悉,美的集團最早可能於今天宣布這一競購邀約,提出的邀約價格將比庫卡三個月平均股價溢價30%。這也令庫卡的估值接近50億美元。庫卡昨日盤後股價大幅飆漲11%。

與此同時,庫卡內部人士向第一財經獨家透露,庫卡中國CEO孔兵即將於本月底離職。孔兵本人也對記者證實了離職的消息,但表示離職是個人原因,與美的競購庫卡事項無關。

庫卡機器人1898年成立於德國南部,總部位於奧斯堡(Ausburg),是全球四大機器人生產商之一。庫卡機器人的系統自動化設備被應用於大眾、寶馬、通用汽車、克萊斯勒、福特以及奔馳等汽車生產線上,同時也應用於航空、醫療、家電等領域。通用電氣、空客和博西家電都是它的客戶。

孔兵擔任庫卡機器人中國CEO以來,推動了庫卡一系列的本土化發展。2013年,庫卡機器人在上海松江建立亞洲新工廠,這也是KUKA在全球第一家生產機器人的海外工廠,成為KUKA在中國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新工廠的落成,不僅加快了交貨速度、更快速的響應客戶需求,並且有利於公司今後研發出新的機器人品種及型號來滿足中國客戶的需求。

近年來,為了迎合中國經濟的轉型,庫卡除了在傳統的汽車領域投入大量資金以外,還大力開拓一般工業客戶例如白家電、電子行業、消費品行業等。這與美的在家電行業的戰略不謀而合。去年8月,美的曾與安川合作,共同投資4億人民幣設立工業機器人公司和服務機器人公司,美的持股分別為49%和60.1%。

“美的可能尋求控股庫卡,短期對於庫卡的業務影響不大,但是長期會有影響。”孔兵表示。為ABB服務近15年後,孔兵於2013年9月加入庫卡,至今不到3年。對於未來去向,孔兵表示:“我想試試國內的企業。”

工業4.0也是德國總理默克爾熱衷於談論的話題。中國市場的巨大需求為德國企業提供了重要的機遇。2015年,庫卡全球30億歐元的營收中,一半以上來自於美國和中國市場。德國機床制造商協會經濟部長Gerhard Hein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現在有300多家機器人制造商,他們需要德國的技術。盡管從機床設備的出口量來看,去年有所下滑,但是中國經濟正在轉型期,相信市場很快就將重拾活力。”

歐盟商會副主席,前機器人制造商柯馬中國CEO史蒂芬-賽克(Stephan Sack)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現在只要把‘機器人’三個字放在中國的任何地方,都會讓人們瘋狂。美的率先競購德國機器人巨頭庫卡,成為行業中的第一個,是非常聰明的做法。也許ABB或者發那科,美的就不那麽好收購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253

美的股東會通過收購庫卡方案 方洪波稱有困難但仍在前進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4067.html

6月6日下午,美的集團(000333.SZ,下稱美的)臨時股東大會高票通過了美的收購庫卡的方案,這項備受矚目的跨國並購案又過了一關。

下一步,這項並購案還需面對德國政府的審核。第一財經記者在股東會後,碰到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方洪波說,這項並購雖然有困難,“但我們一直在前進,至少到目前為止”。

回應收購價:這是戰略收購

雖然這次美的臨時股東大會有10多項議題,但審議收購庫卡的方案顯然是重中之重。當主要議題介紹完之後,就有股東不斷圍繞庫卡收購的方案提出各種關心的問題。

收購價格是焦點之一。一位股東說,機器人行業不可能像互聯網那樣有100%增長,庫卡近年業績增長平穩,它的伺服電機等核心部件還是外購的,收購價格是否還要再考慮。

美的集團董事、副總裁李飛德回應說,正如2007年美的收購小天鵝,今天看來是非常正確的選擇。收購不像在百貨店買普通消費品,可以不受限制,所以這個價格是綜合考慮了很多因素,是站在美的未來戰略來考慮的。“而且在成熟市場做這種收購,有很多方博弈,不是單方定價,我們會根據情況做調整。關於價格制訂,我們也聘請了國際一流的投行。從戰略看,我們認為價格是合適的。”

美的集團董事會秘書江鵬補充說,這次收購庫卡的估值倍數,比全球機器人“四大家族”(ABB、庫卡、安川、法那科)余下三家高一點,但是去年德國大型公司的收購溢價平均達40%,美的要約收購庫卡的價格比方案公布前的庫卡股票收市價高30%多;而且國內機器人上市公司的估值達到100倍,收購庫卡的估值水平遠低於國內的估值水平。

回應意圖:一般工業機器人潛力大

一位證券分析師接著提出,希望美的把要約收購庫卡的戰略意圖介紹得更詳細。

李飛德回答說,從美的的戰略來講,一點也沒有把這次收購作為二級市場的投資行為。美的未來的戰略是“雙智戰略”,一是讓美的的產品更智能,二是智能制造。未來工業自動化的產業空間很大,但全球工業自動化巨頭大多圍繞重化、汽車行業來發展,一般工業自動化的程度偏低,而在這方面中國是最大的市場,誰能在中國成為第一,就能在全球成為第一,所以美的非常看好全球一般工業自動化的機會。

盡管中國國內已湧現了1000多家機器人企業,但李飛德認為,現在國內機器人企業,無論產品性能、服務還是盈利水平等方面,都跟全球機器人“四大家族”有明顯差距。未來的競爭力一定是基於科技,而不是簡單的價格。一個車間的自動化設備,購買成本是一方面,使用、維護成本更大,所以領先的企業未來在中國市場的份額還會繼續提升。

另一位投資者追問,什麽是一般工業機器人領域。

李飛德回複說,工業自動化,分為汽車相關領域和一般工業領域。一般工業領域涵蓋電子、家電等輕工行業。從庫卡披露的數據看,一般工業領域的收入不到它收入的一半。庫卡來中國發展,它本身在中國有幾個公司,“我們只是支持它做得更好”。

下一步:還需經德國美國相關審核

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由於公務,沒有參加6日下午的美的臨時股東會。不過,第一財經記者於股東會後,在美的順德總部大樓的門口剛好碰到了送走貴賓的方洪波。

方洪波向第一財經記者說,要約收購庫卡,雖然有困難,“但我們一直在前進,至少到目前為止”。

事實上,通過美的股東大會審議之後,美的收購庫卡一事下一步還需經過德國、美國等相關政府機構的審核。

德國經濟部長5月底曾表態反對美的收購庫卡,不過美的重申今後將維持庫卡的德國上市公司地位,並保持庫卡業務的獨立性和管理團隊、員工的穩定。德國聯邦政府副發言人6月1日表示,這“歸根結底是一個企業自身的決定”,德國政府將尊重企業的決定。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6月2日也回應說,“我不了解有關公司和收購的具體情況。但作為一個原則立場,我們支持和鼓勵各國公司根據市場原則開展互利共贏合作,並為此提供良好環境。正常商業活動不應該被政治化。”

由於庫卡在美國也有業務,所以美的對庫卡的收購案,今後還需經過美國有關政府部門的審核。此前,美國有關政府部門曾否決中資企業收購飛利浦照明業務的資產。

李飛德在股東會上說,要約收購是多方博弈的行為,無論政府、大小股東及其它參與者之間,“我們會謹慎處理”。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做審核要兩周,才進入真正的要約期;要約期通常要4-6個月;在要約期結束後,還要完成相關國家的反壟斷審查。

不過,方洪波表示,對這起收購還是充滿信心。因為美的收購庫卡,對德國、中國都有利,而美的是民營控股企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512

歐盟官員反對庫卡被收購 美的回應“不以退市為目標”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1915.html

中國家電巨頭美的擬收購德國機器人企業庫卡一事,因歐盟和德國官員近日表態反對而增加不確定性,不過這並非歐盟和德國政府的官方正式文件。

而美的集團(000333.SZ,下稱美的)5月31日晚,在收購庫卡一事的相關補充說明中重申,美的不以庫卡退市為目標,要約收購的目標是對庫卡的持股從13.5%增至30%以上,將盡力維持庫卡在德國的上市公司地位、業務獨立性和管理團隊的穩定性。

反對聲音

據法新社的報道,歐盟數字經濟委員奧廷格表示,庫卡對歐洲工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他質疑中國是否會允許外國公司參與到如此關鍵的行業,並表示“不太可能”。奧廷格稱,因為並未向中國求助,在歐盟內部尋求解決出路不失為更好的辦法,例如公司內部大股東提供支援、其他歐盟公司註入資金等。

德國經濟部長嘉布瑞爾上周在內閣會議中也表示了對此項收購的擔憂,他認為,政府並沒有在商務事宜中發揮作用。

美的5月18日宣布進一步增持庫卡股票,庫卡總裁勞伊特當天對媒體說,改善物流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的生產以及將該業務推廣到中國去,“我們完全不認為這是一次敵意兼並。”他還說,如果美的的計劃得以實現,將是中國在德國迄今以來最大的收購行為。

在上周五的庫卡股東大會上,勞伊特再次對美的增持表達樂觀態度。他表示,美的集團的提案將能為庫卡帶來戰略支持,尤其是能對庫卡進軍中國市場提供幫助。

不過,福伊特集團總裁林哈德對此表示質疑。林哈德說,這是一項結果未定的收購要約,“我不理解,他為何現在就能做出如此肯定的表態。”福伊特持有至少25%的庫卡股份,目前是庫卡的最大股東,因此在股東大會上有權否定管理層的路線。而如果美的此次要約收購取得成功,那麽美的將從庫卡的第二大股東變為第一大股東。

“歐洲不用太緊張”

高工產研的金融服務項目總監張宏標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說,歐美國家對中國有很多限制,怕一些技術被用於機密設備上,因此大的並購都要經過審核。“其實,庫卡對歐盟來說,並不屬於掌握特別機密技術的企業,庫卡主要提供解決方案,減速器等部件也是外購的。”

張宏標說,單純從經濟角度看,美的對庫卡提出要約收購,國外投資者是很合算的。

“如果庫卡不從德國資本市場退市,歐洲、德國根本不用太緊張。因為即使美的成為庫卡第一大股東,還有其它股東約束,做什麽事都是由董事會決策的。”張宏標認為。

在張宏標看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觀念正在改變,不是什麽事情都要自己從頭做起,並購是成本較低、成功率較高的方式。“不僅機器人行業,甚至芯片行業,以後都會有中國企業參與並購的影子,這種大趨勢是改變不了的。”

“中國人花大價錢,它要是願意被收購,一是投資者有溢價收益;二是市場可以拓展更大,這是共贏的”。張宏標說,中國這麽大的潛力市場,跨國巨頭未來不一定拼得過中國本土企業,現在中國本土機器人企業在中低端領域已在替換國外產品。“全球化的經濟大浪潮,無人能阻擋。”

維持庫卡上市地位

擬斥資約292億元人民幣收購庫卡股權至30%以上,對美的來說,已構成重大資產重組。5月31日晚,美的公告了對深圳交易所關於重組問詢函的回複,對這次收購的情況和風險做了更詳細的補充說明。

美的表示,十分欣賞庫卡的管理層和員工,希望收購完成後繼續支持庫卡業務獨立,維護庫卡管理層及核心技術人員穩定。不過,截止目前美的暫未與庫卡達成收購後人員安排方面的具體措施,所以本次收購存在庫卡管理層和核心技術人員流失的風險。

庫卡的治理機構,由執行委員會(也稱管理董事會)、監事會和股東會組成。執行委員會有兩名成員,由監事會任命;監事會有12名成員,半數由股東會選舉產生,另一半由庫卡員工選舉產生;股東會由股東組成。美的會謀求在庫卡監事會的代表席位,以適當反映美的要約收購完成後的持股比例。

政策審批,是另一大風險。對於這次收購,美的已在中國國家發改委備案,並已向中國國家商務部反壟斷部門提交了關於本次收購可能涉及的經營者集中審查事宜。而歐盟、德國的政府部門是否批準,從目前看仍存在不確定性。

美的重申,將維持庫卡在德國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地位。而法蘭克福交易所只會根據上市公司主動申請而批準退市,從實際情況看,存在公眾股僅保留2%的情況下依然未被退市的案例。

股東會也是需要過的一關。有人認為,美的這次收購的出價過高。美的表示,在ABB、發那科、安川電機及庫卡這全球四大機器人企業中,ABB、發那科市值較大,收購可行性較低;庫卡的工業機器人水平在全球處於領先水平且市值規模適中,符合美的戰略投資方向。而且,庫卡如今已擁有實現工業4.0的重要組成成分:人類和機器人合作的安全機器人系統、集成導航的流動性、連接IT世界的模塊化控制系統。因此,美的戰略投資庫卡具有協同效應,有助於美的擴展在工業和服務機器人業務範圍。

盡管美的要約收購庫卡,還存在著諸多不確定因素和風險。不過,6月1日,美的在國內A股複牌交易後,當天股價仍拉升7.07%,收盤價為22.86元。6月6日,美的將召開股東大會,審議要約收購庫卡的方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539

默克爾第九次訪華或簽24項協議 不涉及庫卡並購交易細節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6-11/1011899.html

作為歐盟的老大哥,德國總理默克爾本次訪問的內容之一就涉及鋼鐵產能過剩問題,顯然多多少少會和“ 市場經濟地位 ”相關。

20160609_32570.thumb_head

德國總理默克爾將於6月12日至14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德國官員表示, 訪華期間默克爾會和中方討論鋼鐵產能過剩問題,德國將在中國簽署24項協議。默克爾訪華期間還將談到中國在德國的投資,但不會涉及庫卡並購交易細節。

默克爾總理此訪是她任內第9次訪華,2005年上任後,德國總理已先後八次訪華,2012年還曾兩次到訪中國。

根據安排,默克爾此次訪問的正式由頭是出席將於6月12日至14日舉行的第四輪中德政府磋商。自2011年以來,兩國政府定期舉行會晤,上次是2014年10月在柏林。德方將至少派出7名部長前往北京,其中包括財政部長朔伊布勒。這些部長將各自和中國同僚舉行雙邊會談,內容主要涉及2014年確定的“中德合作行動框架”的落實情況。

在5月歐洲議會以壓倒性票數通過決議,拒絕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之後,曾有消息稱,為避免更大範圍的“貿易戰”,歐盟委員會已和中國就承認“中國在世貿組織框架內的市場經濟地位”一事接近達成協議,但中方還需就中國鋼鐵產出(以及是否存在傾銷)的問題說服歐盟委員會的立法者。作為歐盟的老大哥,德國總理默克爾本次訪問的內容之一就涉及鋼鐵產能過剩問題,顯然多多少少會和“ 市場經濟地位 ”相關。

除了鋼鐵產能之外,近期市場密切留意的中國在德投資和收購也是熱點之一。美的集團45億歐元邀約收購德國庫卡之後,德國方面已經表達出了相當的重視。 德國經濟部長加布利爾六月初表示,德國政府正在試圖協調,安排對工業機器人制造商庫卡集團提出另一個收購要約,對抗中國美的集團的45億歐元收購出價。

而本周彭博援引德國《時代周刊》稱,德國政府正考慮收緊外資投資法規,以保護本國企業不受中國投資者收購。德國經濟部長稱,德國需要制定新的規則以平衡開放經濟體與相對不那麽開放的經濟體之間的跨國投資,這並不是采取貿易保護主義,而是力求避免不公平競爭。

德國駐華柯慕賢預計,在6月的中德政府磋商中,“創新”是核心議題之一,中德將推動德國“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對接。在歐盟是否會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這一問題上,中德也會深入探討,他表示,希望在今年年底前能找到中歐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目前中國已是德國在歐洲之外第二大出口市場。2014年中德貿易額相當於英、法、意三國對華貿易額的總和,德國也是對華直接投資和技術轉讓最多的歐洲國家。而2015年中德關系的發展表明,到2015年年底,德國仍是中國在歐洲的最大經貿和技術合作夥伴。

  • 華爾街見聞
  • 趙慶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651

默克爾訪華為何不提庫卡收購案?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7345.html

在德國總理默克爾此次訪華之前,一樁中企美的擬收購德國機器人制造商庫卡集團的新聞在德國輿論中不斷發酵,甚至衍生出諸多版本。德國媒體一廂情願地認為,這將成為默克爾此行與中方會談的主要議題之一。
實際上,默克爾本人在13日同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共同舉行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否定了這種看法。當被問及是否談及庫卡收購案時,默克爾表示,沒有直接討論。“當然,要討論投資環境互惠這一問題。此外,還有中歐投資協定的進展,但是(庫卡收購案)並不是討論的中心議題。”
默克爾也沒有排除中企收購庫卡集團的可能性,不過她表示:“順便提一下,德國的任何人都可參與庫卡交易”。
在回答關於中資企業在德並購的問題時,李克強表示,對於兩國企業在法律框架內,按照市場原則和國際通行慣例開展互利合作,中德雙方都持支持和開放態度。
實際上,也有德國媒體犀利地指出,德國政府對庫卡收購案的幹預“不請自來”,違反市場經濟原則,令德國“不占理”;真正解決問題的方式在於,如果希望投資環境互惠,應加快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的速度。

德國很糾結
數據顯示,2015年,中企或兼並或收購了8家德國企業,被不少德國方面的貿易投資機構看成是中德經濟合作的積極實踐。然而,此次涉及中企的庫卡收購案卻令德國,乃至歐盟都感到不安:庫卡是德國全球排名前三的機器人公司,代表了德系機器人的最高水準,也是默克爾向外界推介的工業4.0案例。
針對庫卡收購案,德國國會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洛特根曾表示:“有必要采取法律與經濟行動,以防關鍵技術與相關知識流失。”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多年對德國貿易投資機構和各種聯邦政府以及市政府層面的采訪發現,德方一直以歐洲不像美國那樣對外資進行過多審查而感到自豪。然而在庫卡收購案出現後,根據德國媒體報道,德國政府正計劃考慮是否要收緊《對外經濟法》,此法案與外資在德投資有關。
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加布里爾否認了德國政府要修改上述法律,不過他表示要在歐洲層面上考慮制定相關規則,維護公平競爭。
實際上,要不要在歐盟層面上制定一份對外資審查的法律,也是歐盟各國長期爭論的話題之一,不過目前尚無實際動向。
針對中企有意對庫卡發起收購的時間,加布里爾甚至表示,希望能看到不同的出價。上周一,德國經濟部發言人表示,雖然沒有正式的不同出價,“但是如果有一個的話,我們會挺高興的。”
在默克爾訪華之前,德國經濟部的此番評論在德國引起軒然大波。一方面,加布里爾得到了不少支持者,德國籍的歐盟委員岡瑟·奧廷格等歐洲政客都表達了對他的支持。奧廷格表示,庫卡的其他股東,例如持股25%的沃斯集團(Voith Group)也可以提出收購,或者其他歐洲企業也可以,“一個歐洲方式,可能是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
根據外媒報道,加布里爾私下一直沒有停止為庫卡尋找歐洲買家。伴隨默克爾訪華的德國副經濟部長馬赫尼(Matthias Machnig)14日表示,德國經濟部仍在就庫卡集團部分股權或被收購一事與潛在買家磋商。
不過大部分被點名的德國企業,包括汽車制造商,均表示對此不感興趣。看來,德國經濟部指望的歐洲救星還遠未出現。德國西門子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凱颯(Joe Kaeser)在上周末接受德國媒體采訪時表示,無意競購庫卡,因為“如果有興趣,早就行動了”。
另一方面,德國經濟界不少人士質疑,在不違反國家安全的情況下,收購案應秉持市場為主體的原則,德國經濟部的行為帶有濃厚的貿易保護主義色彩,在此情況下,又如何在同中方商談投資開放時做到底氣十足?
默克爾在訪華記者會上表示,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美的此前就已經對庫卡持股,因此這並不是一個全新的事件,而是要增持,“我認為還是可以有更好的解決方案。”目前,美的對庫卡持股13.5%。企業在5月18日晚間公告稱,擬以每股115歐元收購庫卡,對庫卡的持股比例屆時將從當前的13.5%提升至30%以上。
德國媒體援引德國政府內部人士的意見,目前德國政府所給出的解決方式是,中企收購庫卡49%股份,另外一個德國股東持有51%股份。


中歐投資如何對等?
根據歐方數據,2015年中國對歐直接投資達到了140億歐元,比2014年增長了44%。與此同時,2015年歐洲在華投資93億歐元,較2014年下降了約9%。歐方認為,中企可以在歐洲幾乎所有領域進行投資,然而,歐洲企業期待在中國的市場準入空間有待提升。
中國歐盟商會發布的《2016年商業信心調查》顯示,近期歐盟對華投資下降來源於對中國市場前景悲觀情緒上升,有47%的歐洲企業回應仍有意擴展在華業務,但這一比例與2013年的86%相比,大幅下降了39個百分點。
不過,絕大部分歐洲企業表示,如果能消除市場準入壁壘,願意增加在華投資。從行業來看,機械制造業、金融服務業、信息技術和電信業以及汽車和汽車配件業抱怨聲最高。
默克爾此行訪華也在多個場合呼籲中歐打造對等的投資環境。默克爾表示:“德國為中國提供了開放的投資市場,我們希望能夠從中方得到互惠。”
“我們也知道中國經濟正在經歷發展階段,但是我認為我們應該逐步開放。”默克爾表示,“比如(雙方)在銀行業方面的合作就剛剛起步,目前在華外資銀行對中資銀行只能持有20%的股權。”
實際上,解決中歐市場準入對等的一種方式就是加速《中歐投資協定》談判。此次中方領導人也表示,要加快商簽中歐投資協定。
中國歐盟商會在調查中認為,如今,在華歐洲企業仍然面臨巨大的監管方面的挑戰,歐洲在華投資呈下降趨勢,通過並購實現增長的方式也受到嚴格限制。鑒於此,歐洲企業希望通過《中歐投資協定》的簽署從總體上降低監管環境的複雜性。
4月26日至29日,第十輪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曾對此表示,此輪中歐投資協定談判所能透露的主要信息是,雙方均意識到,繼續保持當前談判的積極勢頭,進而早日達成一個全面的、富有雄心的投資協定有助於推動雙向投資,符合雙方的共同利益。雙方將共同努力,推動文本談判盡快取得實質性進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214

美的收購庫卡通過德國審核 要約收購期至7月中旬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8602.html

美的集團(000333.SZ,下稱美的)要約收購全球四大機器人公司之一的德國企業庫卡,又闖過重要一關——通過德國政府的審核,並正式啟動要約收購,要約期至今年7月中旬。

6月16日下午,美的公告透露,要約收購庫卡已通過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審核,已於6月16日發出要約收購文件,擬通過全面要約的方式獲得庫卡集團30%以上股份。而目前美的已持有庫卡13.5%的股份。

本次要約收購的價格為115歐元/股。要約收購之後,美的持股庫卡的比例將取決於庫卡股東接受要約收購的股數。對於本次要約收購的資金來源,美的已經取得中國工商銀行(歐洲)有限公司提供的現金確認函。

這次美的要約收購庫卡的要約期自2016年6月16日開始,將於2016年7月15日24時(德國法蘭克福當地時間)結束。要約接受的結果將在要約期結束後三個銀行工作日內(即2016年7月20日)公布。

在要約期結束時,如果部分交割條件未滿足但預計可以在未來得到滿足,則在要約接受結果公布後兩周內,未接受要約的股東可以繼續決定接受要約。因此,額外要約期預計將於2016年7月21日開始,並於2016年8月3日24時(德國法蘭克福當地時間)結束。

本次要約收購的交割條件包括:一是要約期結束時,美的及關聯公司持有庫卡總股本的比例為至少30%;二是通過歐盟、德國、美國、中國、俄羅斯、巴西、墨西哥的反壟斷審查;三是德國聯邦經濟事務和能源部對本次收購無反對意見;四是通過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CFIUS)和國防貿易管制理事會(DDTC)審查,等等。第二至第四項交割條件,最遲需在2017年3月31日前完成。

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說:“我們意在支持庫卡的發展,並共同發掘在中國的巨大增長潛力。我們的目標是將在庫卡的持股比例增加至30%以上,以擴展我們與庫卡的合作關系,並協調雙方利益。德國的先進科技及美的在中國市場多年累積的經驗和網絡,可讓我們共同受益於中國眾多行業帶來的發展機遇。我們將保持庫卡的獨立性,維持其獨立上市地位。”

美的方面表示,已具備完成此次交易所需的財務能力,本次交易采用銀行貸款融資。在本次交易中,美的聘用摩根士丹利擔任獨家財務顧問,富而德律師事務所擔任法律顧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579

庫卡接受美的要約股份已近44% 收購提前達預期

美的要約收購庫卡,已提前達到預期目標。

7月7日下午,美的集團(000333.SZ,下稱美的)公告透露,截至北京時間2016年7月6日24時(即德國法蘭克福時間2016年7月6日18時),接受本次要約收購的庫卡集團(下稱庫卡)股份數量約為1739.73萬股,占庫卡已發行股本的比例約為43.74%。

今年5月18日,美的宣布對全球四大機器人公司之一的德國庫卡公司發起要約收購。經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審核後,6月16日,美的正式向庫卡的股東發出本次要約收購的文件,並進入要約期,美的希望最終能持有庫卡超過30%的股權。

美的本次收購庫卡的要約期預計到今年7月15日結束。目前距離要約期結束還有一周,而接受美的要約的庫卡股份已經接近44%,因此可以說,美的要約收購庫卡,已提前達到預期目標。

因為本次要約收購前美的已持有庫卡13.5%的股權,按截至目前接受本次要約收購的庫卡股份數量計劃,本次要約收購完成後,美的持有庫卡的股份將超過50%。

盡管美的要約收購跨國機器人巨頭庫卡此前曾經歷波折,有德國官員曾在媒體上公開反對,而庫卡的大股東也曾提出質疑,但是後來德國總理默克爾今年6月中旬來華訪問時表示“不排除中國企業收購庫卡的可能性”,令形勢峰回路轉。

6月28日,美的又與庫卡簽約,進一步明確承諾,一旦要約收購成功,將保持庫卡的獨立性和員工的穩定性,從而獲得庫卡管理層向股東對此次要約收購的推薦。

不過,在要約期結束後,接下來,美的收購庫卡的事宜還需經過相關審批,包括:一是通過歐盟、德國、美國、中國、俄羅斯、巴西、墨西哥的反壟斷審查;二是德國聯邦經濟事務和能源部對本次收購無反對意見;三是通過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CFIUS)和國防貿易管制理事會(DDTC)審查;等等。這三項交割條件,最遲需在2017年3月31日前完成。

所以,美的收購庫卡要最終到達成功的彼岸,還需小心謹慎、步步為營、穩健推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581

美的將控股庫卡85.69% 收購首戰告捷

美的集團(000333.SZ,下稱美的)7月20日下午宣布了要約收購德國機器人巨頭庫卡首階段的成果——截止到7月15日,接受美的要約的庫卡股份達72.18%,加上美的原來持有的庫卡13.51%的股份,這意味著美的將可控股庫卡85.69%,首戰告捷。

美的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表示:“今天是美的與庫卡深化合作關系的重要里程碑,我們的合作將進一步提升雙方公司的價值。美的此前與庫卡所簽訂的投資協議主導著我們的合作關系。我們將繼續支持庫卡的業務並增進其市場發展,尤其是在中國市場的發展。”

6月16日,美的正式向庫卡的股東發出要約文件,要約期從當天開始,至7月15日24時(德國法蘭克福時間)結束。美的要約收購庫卡的目標是,加上手頭已持有的庫卡股份,最終獲得庫卡股份30%以上。目前的結果,已大大超乎預期,美的在首階段取得了成功。

根據《德國證券並購和收購法案》,尚未接受要約收購的德國庫卡集團股東可於2016年7月21日開始至2016年8月3日24時(德國法蘭克福時間)額外兩周的要約期內出售股份。美的將於額外要約期結束後披露最終獲庫卡股東接受要約收購的股數。

此後,這起收購案還需在2017年3月31日前獲得相關監管部門的批準,具體包括:一是通過歐盟、德國、美國、中國、俄羅斯、巴西、墨西哥的反壟斷審查;二是德國聯邦經濟事務和能源部對本次收購無反對意見;三是通過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CFIUS)和國防貿易管制理事會(DDTC)審查,等等。

無論如何,從曾經遭到德國官員反對、庫卡原大股東質疑,到獲得庫卡管理層和大多數股東支持,美的在收購全球四大機器人公司之一的庫卡的過程中,至今已取得理想的成果,但距離最終的成功還有一步之遙。

庫卡股份下屬的庫卡機器人有限公司管理董事會主席斯特凡•蘭帕(Stefan Lampa),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庫卡戰略不受美的收購影響。他同時十分看好雙方的合作:“中國是最重要的市場之一,庫卡只有通過與中國公司的合作,才能對中國市場有更充分的了解,在中國的發展才能更迅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037

為什麽收購庫卡的是美的 海爾和格力呢?

美的收購德國機器人巨頭庫卡,離成功僅一步之遙。雖然到今年7月底的額外要約期還未結束,但接受要約的庫卡股份已大大超過預期,美的將控股庫卡超過85%,當然接下來半年內還需要經過各國政府的相關審批。

外界好奇的是,為什麽收購全球四大機器人公司之一庫卡的是中國白電巨頭美的而非其它公司。很顯然,從轉型路徑和企業領導者戰略思路來看,中國三大白電巨頭海爾、格力、美的在智能制造方面的布局和方向是有明顯差異的。

市場互補

換個角度看,“歐洲貴族小姐”庫卡又為什麽看上美的呢?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一般工業的機器人滲透率仍然很低,每萬名工人僅有17臺機器人,遠遠低於韓國和日本的機器人滲透率,即每萬名工人分別有365臺和211臺機器人。所以,在一般工業自動化領域,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市場。

而目前庫卡約50%的收入來自汽車行業,未來在一般工業自動化領域的潛力更大。且2015年庫卡在中國境內的營業收入超過4億元,在“四大家族”中排名墊底。所以,對庫卡來說,未來想有更好的發展,中國一般工業機器人市場的機會不可錯失。

這與美的的戰略不謀而合。一位美的高管今年6月初曾在公司臨時股東會上說,“美的非常看好全球一般工業自動化的機會,誰能在中國成為第一,就能在全球成為第一”。

美的不僅可以成為庫卡機器人在中國一般工業領域應用的典型範例,還可以利用在中國市場的品牌影響力、銷售能力及各方面資源,幫助庫卡加快在中國市場的業務擴張。在去年成為庫卡第二大股東後,美的就與庫卡的管理層溝通,雙方對合作的前景充滿期待。

可以說,沒有前期的鋪墊,美的是絕不會貿然在2016年5月18日對庫卡發起要約收購的。盡管如此,美的這一步棋要走好依然不容易。

無論是德國部分政府官員還是庫卡的股東,仍擔心庫卡被美的收購後,戰略方向、知識產權、員工隊伍是否會受到影響。庫卡大股東福伊特公司也對美的提出質疑。福伊特公司在6月15日舉行的內部會議上統一意見,認為繼續在美的身邊做庫卡小股東不具備戰略或經濟意義。

事實上,福伊特在2014年、2015年收購庫卡25.1%的股權差不多花了3.7億歐元,而如今美的願意以12億歐元的價格收購其手中的股權,相當於2年凈賺8億多歐元,這對於在2015年還虧損9266萬歐元的福伊特公司來說,無疑是一筆巨款。

6月12~14日,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中德兩國領導人通過非公開接觸和溝通形成共識,對兩國間正常的貿易投資默許與支持。默克爾在訪華期間表示,不排除中國企業收購庫卡的可能性,但她又放話:“德國的任何人都可參與庫卡交易”。

6月16日,經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審核,美的正式向庫卡的股東發出要約收購文件,擬通過全面要約的方式獲得庫卡集團30%以上股份;要約收購的價格為115歐元/股,相比庫卡前一天收盤價84.41歐元,溢價幅度高達36.2%。而美的此前已持有庫卡股權13.5%。

為穩定軍心,6月28日,美的和庫卡簽訂了《投資協議》,內容共5條,在進一步明確維持庫卡的上市公司地位、管理團隊的獨立性、員工和基地的穩定性的同時,強調尊重庫卡的品牌和知識產權,準備訂立隔離防範協議承諾保密其商業機密和客戶數據,維持庫卡與其客戶及供應商的穩定關系。當天,庫卡管理層向股東推薦接受美的的要約收購。

至此,中國白電巨頭美的徹底獲得了歐洲機器人行業“貴族小姐”庫卡的“芳心”。從6月16日至7月15日的要約期,接受美的要約的庫卡股份達72.18%,加上美的原來持有的庫卡13.51%的股份,這意味著美的將可控股庫卡85.69%,首戰告捷。

這起受全球矚目的“跨國聯姻”要修成正果,還需在2017年3月31日前獲得相關監管部門的批準,包括通過歐盟、德國、美國、中國、俄羅斯、巴西、墨西哥的反壟斷審查,德國聯邦經濟事務和能源部對本次收購無反對意見,以及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CFIUS)和國防貿易管制理事會(DDTC)審查等。

中國有中國制造2025,德國有工業4.0,而恰好庫卡是德國工業4.0的代表。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工業4.0如何協同發力?這將是美的與庫卡“跨國聯姻”最讓人期待之處。

實力與鋪墊

通過並購,切入潛力巨大的機器人行業,是美的與海爾、格力不同的戰略思路。其要約收購庫卡的行動之迅速,著實讓人驚嘆。這離不開美的自身雄厚實力的支撐,以及前期周密的鋪墊與國際化的積累。

在剛剛公布的2016年財富全球500強中,美的集團位列第481名。而在2016年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的榜單中,美的集團也憑借2015年約220億美元的銷售額、20億美元的利潤、198億美元的總資產、202億美元的市值,排名從上年的436名,提升至402名。

其實,早在2011年,美的集團的營業收入已達1300多億元人民幣(下同),只比2015年少大約40億元。

跨國公司競爭力的評價標準,不只是看銷售收入,還要看研發能力、盈利能力,以及有沒有高端產品、核心技術、進入主流市場。過去四五年,美的為此下了許多功夫。

轉型是痛苦的,方洪波經常用“壯士斷腕”來形容。2010年,美的年收入首次突破1000億元,千億慶典盛況空前,但創始人何享健及後來接班的方洪波已開始反思,“大規模、低成本”的老路是否可以持續。

面對負的現金流、近80%的負債率、龐大的庫存、最高峰達20萬人的員工隊伍,美的從2011年下半年起開始推進“戰略轉型”。

首先是削減過剩、低效的產能。方洪波回憶說,過去幾年,美的在天津、江門,邯鄲、合肥、蕪湖都關閉過生產基地,共向各地政府退還6000畝土地,按成本價拿回買地的錢。同時,砍掉低利潤的產品,產品品類由64個減至32個,產品型號減少50%。

同時,提升效率。今年美的員工人數將降至10萬之內。去年美的薪酬支出105億元,其中1.5萬名管理、專業類員工(白領)的人均年薪22萬元,人、財、物的效率都不斷提高。2011年資金周轉期為30天,今年爭取縮小到0天,用供應鏈的錢就可滾動發展。

退一步是為了進兩步,加大技術投入、推進全球化經營。以往每年用來擴張產能的錢,現在轉而投入到產品創新、技術研發上。

如今,美的已形成四級研發體系,中央研究院著眼於未來5~8年新技術的研發。近5年,美的累計投入200億元用於研發,累計申請專利3.2萬件。2015年,美的投入研發的費用高達53億元,占營業收入的3.8%,而這一比例在2011年只有約1%。在美的“白領”中,科研人員的占比從2011年的27%提高至2015年的47%,預計2016年將超過55%。

具備產品創新、技術創新能力,是美的全球擴張的基礎。2015年,美的海外營收的占比達40%,海外收入80億美元,在中國家電行業中排名第一。今年在並購東芝白色家電業務之後,方洪波透露,接下來美的還要去歐洲、美國並購。與之前以代工出口為主不同的是,今後美的要去全球配置資產、運營資產,在海外打造自主品牌。

“戰略轉型”五年,美的已嘗到了甜頭。2015年,美的集團營業收入1384億元,只比2011年多40多億元;而2015年的凈利潤達127億元,卻比2011年多約100億元。在營業收入增加不多的情況,一年賺了以前兩年半賺的錢。到2015年年底,美的經營性現金流凈額達267億元,賬上已有649億元自有資金,這為美的新一輪發展積蓄了力量。

光有錢不行,沒有提前布局與鋪墊,事情也做不成。2015年5月,“中國制造2025”規劃頒布;同年美的新成立機器人業務部門,在機器人產業拓展上全面布局;當年8月,美的與日本安川簽約成立兩家機器人合資公司,開始在機器人行業探路、試水。一個更大的機會正在浮現。

在全球機器人四大家族(ABB、庫卡、安川、發那科)中,為什麽美的看中了庫卡?一位美的內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因為庫卡是純粹的機器人公司,而余下三家除了機器人,還有其他業務。而且,庫卡的總部在德國,而德國的工業制造基礎特別紮實。

中國近年也湧現了新松等本土機器人領先企業。但上述美的內部人士表示,目前工業機器人領域,“四大家族”占了全球60%~70%的市場份額,它們在中國市場的份額更高;中國本土企業的份額仍然較小,而市值卻很高,“相比肯定是收購國外機器人公司更劃算”。

過去幾十年的收購和跨國合作經驗,如成功收購“小天鵝”、與東芝開利在全球的戰略合作等,也讓美的敢於“該出手時就出手”。

競爭格局

在中國眾多產業中,家電是競爭最充分的行業,中國的白色家電巨頭具有全球範圍的競爭力。不只在全球市場的銷量份額中領先,而且很早就開始國際化,在技術創新的能力上也已經不輸出歐美日韓企業。

據湯森路透《2016年全球創新報告》,在全球家用電器領域,2015年排前十名的創新企業中,中國企業占據了前三位,依次是美的集團、格力電器和海爾集團,它們2015年在家電領域的發明分別是5427項、1995項、1315項。松下、三菱、三星、博世、LG、日立、大金等日本、韓國和德國公司,去年在家電領域的發明數量都緊隨中國三巨頭之後。

這三大巨頭在全球白色家電的細分領域,也都分別處於領先的地位。歐睿國際的數據顯示,海爾大型家用電器(冰箱、洗衣機、冷櫃、酒櫃)2015年品牌零售量占全球市場的9.8%,連續7次蟬聯全球第一。格力電器已連續多年穩居全球家用空調產銷量第一位。而美的集團在全球白色家電(大型家電和小家電)市場的占有率排第二位。

所以,海爾、美的、格力也是最早進入“千億俱樂部”的中國家電企業,年收入都已連續多年突破1000億元。不過,2015年這三巨頭的上市公司營業收入首次出現齊齊下滑。中國和世界家電市場的增速放緩,它們在鞏固家電主業的同時,今年都分別出手進行巨額收購,加快國際化和多元化的擴張步伐。

海爾小微平臺模式

今年,海爾斥資55.8億美元收購了美國GE公司的家電業務;美的以5億美元收購了日本東芝的白色家電業務80.1%的股權,又計劃以不超過40億歐元(約292億元人民幣)收購庫卡,欲成為庫卡的大股東;格力則正在推進收購珠海銀隆新能源公司的事宜。

不過,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認為,歐美企業在衰退,日本企業在退出,韓國企業的重點不在家電領域,所以美的要占領家電領域研發新技術的制高點,做強家電主業的戰略不動搖。可以預見,隨著技術創新能力增強、全球行業整合加快,中國三巨頭在全球白色家電領域的地位將進一步上升,並為多元化打下更雄厚的基礎。

戰略分化

美的收購庫卡,其背後是三巨頭戰略的分化,尤其在多元化的思路上。海爾沒把機器人作為未來的戰略重點;格力、美的均把機器人作為未來戰略重點,但其中格力一直主張自我發展,而美的則習慣通過並購的手段來加快國際化和多元化的擴張。

當然,也可以理解為它們在“中國制造2025”轉型升級中的思路各不同、路徑有差異。

海爾側重從大規模生產向大規模定制轉型、直接連接“用戶”,因此與一直推廣美國工業互聯網的GE聯姻,收購了GE家電業務,雙方集團層面在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上進一步合作。

格力側重掌握自主核心“技術”、上遊裝備,所以它準備收購珠海銀隆新能源公司。

美的側重智能“制造”,非常看好中國一般工業生產自動化、智能化的市場潛力,之所以相中全球機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德國庫卡,不僅因為國外機器人巨頭的估值水平低於國內機器人上市公司,庫卡又是四大家族中最純粹的機器人公司,更因為庫卡是德國企業,更掌握工業4.0的精髓。

有意思的是,三巨頭的這種戰略差異,另一方面與其各自掌門人的管理風格、思維習慣緊密相關。

海爾集團的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是海爾的創始人,也是一位管理大師。他近年一直致力於推動海爾面向互聯網時代的顛覆性變革,即把海爾從金字塔式的科層制組織,變革為小微企業面向用戶、滿足用戶需求的平臺型組織。相應地,生產方面,海爾積極建立“互聯工廠”,即用戶可直接向工廠下個性化需求的訂單,研發資源、供應鏈資源同時響應,產品生產出來後,通過物流直接配送到用戶的家中。

所以,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抓住“用戶”資源。海爾變身平臺型企業,上面不僅承載員工創辦的小微企業,也支持社會上的“創客”創業,並聚集各種服務資源,實現“硬件”(智能家電)與服務的結合,最終形成讓用戶有良好體驗的生態圈。所以,海爾變革的核心是“企業平臺化、員工創客化、用戶個性化”,而制造不一定全都自己做。

格力電器的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的觀念則不同。她見證了格力過去20多年的成長,堅信沒有核心技術的企業“就像被人卡著脖子”,一定要自己掌握制造的核心要素。這位女強人的邏輯是,10多年前格力也沒有空調的核心技術,現在已握有壓縮機、電機等核心技術,而且這些技術可以支撐格力向冰箱、汽車等多元化產品擴張。另一方面,做出好產品,要有好設備,基於國內目前還沒能提供好設備,所以格力要將業務擴展至模具、機械裝備以及機器人。

董明珠認為,單靠買是買不回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才是真正的出路。因此,格力做機器人,沒有選擇收購,而是自己招募技術人才、自主研發。格力從2013年開始全面進入上遊的智能裝備領域,幾年來投入達200億元。

相比之下,作為“少帥”的方洪波,思維更加開放。在把家電主業的“這碗飯吃好”的同時,美的不安於現狀,積極布局新的產業。美的董事會對於新產業的選擇定下了幾個條件:勞動密集型的產業不做,要做資本、技術密集型的產業,要做面向未來,且在中國還沒有形成優勢的產業。

高工金融服務項目總監張宏標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在LED照明普及過程中,對一些LED照明龍頭企業,美的也曾接觸過、了解並購的機會,後來都被美的董事會否決了,原因是這些LED照明龍頭企業的規模小,年收入僅20億~30億元,且缺乏核心技術。

從現在看,機器人才是美的“相中”的新產業。為了推進生產自動化、智能化,美的過去三年買了1000多臺機器人,美的進軍機器人產業不只是看到了內部的需求,而是瞄準中國龐大的工業機器人的潛力市場。因此,2015年,美的與日本安川成立了兩家機器人合資企業,又參股了在中國機器人行業排前三位的蕪湖埃夫特17.8%,還從資本市場買入庫卡股票。與往常一樣,美的在跨界擴張時,喜歡采取並購的方式,以減少學習成本和時間成本。

2015年5月,“中國制造2025”的規劃正式發布。顯然,海爾、格力、美的落實“中國制造2025”的角度不同,海爾致力成為互聯網公司,為消費者提供智慧家居解決方案,重在形成新的生產方式、商業模式,實現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格力從“單純的家電制造企業向新能源行業及裝備制造產業拓展”,重在打破核心技術與高端裝備對外依存度高的瓶頸;美的則推行“智能家居+智能制造”的“雙智”戰略,是想轉身成為全球經營的科技型企業,提升在全球產業分工和價值鏈中的地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3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