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TOPVIEW让基金变笨 同行翻底牌窥视王亚伟


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fund/20081222/06145665980.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793

45亿美元谜团:仰融美国造车财技与投资移民底牌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7-1/HTML_34H941YL1SHS.html


【核心提示:虽然阿拉巴马的土地依然是一片一无所有的“生地”,但是在仰融的心中,已经为这个“空中的工厂”设立了十个车型,三大家族,覆盖全线车型的“美丽新世界”。】

没有人想到,仰融“造车狂想”的操作秘笈隐藏在一桩小小的诉讼案件中。

6月30日纽约时间2时,本报特派纽约记者电话突然响起。“我是仰融”,电话那头是浓重的江南口音。在半个小时前,仰融收到了本报记者发给他的包含十个文件的诉讼案件的卷宗。

600万造车计划,时隔7年,这之前身在美国的仰融突然高调又放了一个“卫星”。

在电话里,仰融面对本报记者需要解释的,不仅是一桩远在密西西比州北区法院的诉讼案件。因为在这个厚厚的卷宗资料中,牵涉的是一桩海外“集资”事件。在他的计划中,这一计划的目标是15亿美元。以及一些他所不愿意提起的,不为世人所知的争斗。

向投资移民圈钱:海外版集资事件

本报记者在调查仰融在美国资料时,意外地发现仰融与其前团队成员在今年3月份有一场未结案的诉讼。通过密西西比法院的文档系统,记者找到了相关这起案件的近十个文件。文件中除呈述双方诉讼原由之外,也详细披露了仰为其600万造车计划所设想的商业计划。

这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海外集资事件。在仰融的设想中已经是一个简单的算术问题。

这与一个叫“EB-5”的美国联邦政府项目有关,“EB-5”是美国国会立法同意发放的投资签证。标的额分成城市100万美元和乡村地区50万美元两种。

仰融打“EB-5”的算盘是,这100万或者50万美元的移民投资:如果能够把这些投资移民的投资纳入其盘子,那么如果按照一年有一万投资移民的数量计算,那就是100亿美元的规模了。

在仰融看来,这并非没有可能。剩下的就是精巧的设计了。

第一步是,仰融雇用了“整合方案集团(简称ISG)”公司以及一家名为华盛顿业务集团(TWG)的游说机构,建立“EB-5试验计划”。

与此同时,一家名为GULF COAST公司也走上前台。华盛顿业务集团的目的就是游说美国国会批准GULF COAST公司成为“投资区域中心”。

作为“EB-5”试验计划的一个策略上的变通,“区域中心的概念,省去了投资移民一定要雇佣十名员工两年以上的要求。只要区域中心得到经济学家的证明,可以创造多少直接岗位以及间接岗位,就可以直接接受投资移民的投资。”

仰融通过这样的“区域投资中心”,向外界大规模招募有兴趣投资美国的投资移民。每一位投资50万-100万美元的投资移民,在向GULF COAST公司投资以后,可以在两年内拿到“有条件永久居留证”。

在随后的岁月里,拿到永久居留证,最终成为美国公民。他们投资在GULF COAST公司里的钱,则通过一个特定的汽车产业基金,源源不断的注入到仰融的造车计划中去。

本报特派记者调查发现,这个精巧的集资设计,仰融早在2008年就开始行动了。

2008年1月,仰融在美成立了一家名为LOGOS的汽车公司。3个月以后,这家公司改名HYBIRD KINETIC AUTOMOTIVE HOLDING, INC(以下简称HK控股)。

在成立之初,如同公司的名字一样,就设定了以绿色能源汽车为主要业务的业务方向。

仰融旗下的大将王晓麟(英文名:CHARLES WANG),出任该公司的行政副总裁,年薪156万港币。

1966年出生的王晓麟,湖南籍人氏,湘潭大学法律专业毕业。曾经在仰融收购罗孚项目中做过法律协调工作。

2008年4月,王和另一名姓邓的高管分别成为HK控股公司的CEO和CFO,并且出任董事会成员。仰融对这位两位高管可谓不薄——为邓配置了一辆奔驰轿车,为王配置了三部奔驰轿车。

2008年4月25日,仰融通过HK控股公司中,雇用了“整合方案集团”。这个整合方案集团即负责帮助游说公司,展开投资移民的推动。

“如果招聘到3000名大型投资移民,则可以融资10亿美元以上。”HKAC的公司说明书中写到。

仰氏所设计的整个精巧融资方案也在随后的公司方案中得到详细的阐述:在密西西比州所设立的HKAC生产项目,仰融自称需45亿美元的资本。

奇怪的事情还在发展。HKAC这个造汽车的公司,汽车只有一些手绘草图,却非常隆重地在自己的网站放上了服务投资移民的电子邮箱地址和EB-5投资移民签证。

在 2008年随后的月份里,美国密西西比州发展局(MDA)愿意协助HKAC在该州发展 HYBRID CAR PROJECT,也就是公司成立之初立志要开展的“绿色能源”轿车。MDA愿意给HKAC一定的税收减免,以及经济补助。但条件是HKAC这个项目要投资65亿美元,在当地创造2.5万个工作机会。

仰融的设想甚至细到了一些细节上,例如,每年投资移民仅有1万名。如果推动游说机构,推动SUPER EB-5签证,上述的集资速度和额度可以更快些。

在午夜的采访中,仰融坦承,以投资移民吸收融资是其设想的通路之一。“但是不是说只限定在中国的投资移民上,其实是面对全球的。俄罗斯和韩国移民是美国投资移民的主力。”仰融说。

“我目前的融资计划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的。第一个是我通过美国和香港的市场进行私募。第二,争取通过这个项目,拿到美国能源部和美国国会的新能源汽车研发专项资金。第三个部分,则是这个个人投资者项目。如果有投资者比较看好这个计划的话。”仰融说。

如果——仅仅是设想一下未来——数以万计还不是数以千计的投资移民涌来,这个平台可以一举募集到百亿美元资金。仰融的未来,是否还会按照其既定轨道行走?

没有结束的HKAC争夺战

这只是这个故事的一半。

2008年10月,因为要与密西西比发展局合作,仰融知会王晓麟在密西西比注册一家公司HKAC。在该公司注册时,总裁就是王晓麟。

2009年3月,王晓麟突然发送邮件给所有的HKAC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宣称仰融与HKAC公司无关,并非该公司的董事或是管理人员。

2009年6月份,王晓麟在密西西比联邦法院作证承认,在仰不知情的情况下,将HKAC股份私自发行了给王自己的公司—资富控股公司。

审理本案的美国联邦法院法官Mills认为,“王晓麟承认已经把HKAC的股票发行给他自己公司,却还继续接受HK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为了混合动力汽车项目而提供的资金,这是本法庭不能容忍的事。”

随后,王晓麟虽承认仰融在HKAC公司上花了将近160万美元。但是他认为,仰融并非是HKAC的股东。仰氏所投资的160万美元可以做为股东投入,占一定的比例。

王晓麟在呈给法庭的回复书中写道:“当年我与仰融达成的协议,并非是被聘用者。而是与仰融的合作者。仰融答应出资2亿美元作为HKAC公司的初始资金。仰融答应自己的股份占90%。我的股份占10%。所以我是合作者。”

王晓麟在给法庭的回复书写道,因为仰融未达到承诺的出资额,仅投资160万美元,所以HKAC的所有股东认为,仰融不可以占股90%,而是应占一个较小的比例。

更重要的是,王晓麟指出,他和几位其他高管,在2008年12月,接到中国公安部的电话,说中国大陆发出的逮捕令依然有效,如果仰融担任HKAC的主席,就不允许HKAC有任何在中国的融资行为。

王晓麟因此而与仰融有过一次争执。仰融大怒,威胁要中止项目。王以及其他公司高管因此而心生忧虑。

王承认,这是他们“不满”的开始。也是后来双方对簿公堂的起因。

仰融所设想的造车计划,自2008年展开,至2009年3年遭受严重挫折。

“投资120万欧元,由德国LION 公司所设计承包的一辆原型车,可能已经送抵密西西比。但是因为双方争论HKAC,所以不得确定归属。”仰融在起诉书中控诉。

仰融随后重起炉灶,放弃由HKAC所做的一切工作,重新招标工程设计公司。密西西比所获得的土地双方均不可以使用,仰氏随即去阿拉巴马谈判,拿下5000英亩土地。

由于该案尚未结案,所以记者致电密西西比州发展局,HKAC工厂所在的TUNICA县商会,都只得到“不予置评”的回复。

在采访中,仰融并未因这一起案件而有挫折感。他所津津乐道的,仍然是未来从工厂下线的“正道”汽车,会有多么的先进、节能、与环保。虽然阿拉巴马的土地依然是一片一无所有的“生地”,但是在仰融的心中,已经为这个“空中的工厂”设立了十个车型,三大家族,覆盖全线车型的“美丽新世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93

国美夺权战中的黄氏家族底牌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0829/146209.html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秋风送凉之前,国美电器(0493.HK)董事局主席陈晓正感受到不小的压力。

  8月23日下午,港交所国 美电器2010年中报发布会前十余分钟,未扎领带的陈晓进入会议室,用了三四分钟时间为自己系领带。其后,陈晓在发言中提及,“目前对于我来说最简单的化 解矛盾的方式就是离开,但这并非对公司和股东利益最佳的方式。”陈甚至因此一度声音哽咽,他亲口透露,危急时刻曾以个人资产和股权抵押来换取银行授信,以 帮助国美电器应对2008年11月黄光裕涉案被带走后公司出现的现金流危机。

  对于黄氏家族来说,自8月4日致函国美电器董事会后开始的“战斗”已经进入了新阶段。至于9月28日国美电器将召开的特别股东大会,将是“决战”之时。

  “赌”得小胜, 黄光裕的“赌”性很大

  8月4日,黄光裕发函给国美电器董事局,要求解除陈晓董事局主席、孙一丁执行董事职务,并收回董事会20%股权增发的一般授权。这直接点燃了国美电器创始人、单一最大股东和现任董事会之争的导火索。

   对于这一时点的选择,之所以认为黄仍在“赌”,原因有二。一方面,黄光裕的二审终判本该于此时作结,无奈牵涉面过广,受理其上诉的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作 出延期一月宣判决议。也就是说,黄光裕及其夫人杜鹃的二审终判将于9月初下达。按照国美电器注册离岸地维尔京群岛的法律规定,国美董事会有权在3周内作出 回应并选定股东会召开时间。

  如果陈晓选择在9月初召开股东会,即便黄光裕现时拥有33.98%的股权份额,亦可能因为应诉和股东会的同期而无法完全兼顾,分心是必然。

   另一方面,更为要命的是,国美电器董事会如果选择在此期间进行20%增发,黄光裕根本没有足够的现金进行认购,从而使股权被稀释。业内估算,黄若要维持 原有约34%的控股黄金分割点,国美电器增发20%,视认购折让程度不同,黄所需资金当在22亿~35亿元间。虽然8月27日,黄以均价2.42港元共买 入1.2亿多股,占国美电器0.8%的股份,但考虑到黄香港资产被查封、国内二审罚没财产及罚款数额,以及此后屡屡传出的向潮汕商帮筹款等,黄目下可调用 的现金显然并不充足。

  但陈晓为首的国美董事局终究没有选择于9月初召开股东特别会,而是将该特别会允许召开的最末时间点定为9月28日。

  不管陈晓是否在“示弱”,“黄陈之争”第一阶段,黄光裕确实是“赌”得小胜。接下来,黄不仅要有足够的心思应对二审终判,判决结果后还有充分的二三周时间去筹措资金、争取其他股东的支持。

  三件要事,既定与变数

  9月28日之前,黄光裕至少要做三件重要的事:应诉、推升其提名进入董事会人选的业内认可度、募资。

  这其中,三件事的密切关联既有定数又有变数。

   提升黄燕虹和邹晓春在业内的认可度,是黄光裕要做但不是最为重要和紧急的事情,一切皆可按部就班。此前,针对黄提名黄燕虹接替陈晓出任国美电器董事局主 席和执行董事、邹晓春任执行董事的要求,国美电器现任管理层曾表态认为黄燕虹已离开家电业务数年,而邹晓春则更不具备管理运营经验。

  就此,黄光裕方面8月24日作出了反击。

  黄氏家族当日凌晨发给新浪财经的中报点评,针对国美电器中报数据展开同苏宁电器、国美既往业绩对比,单凭点评,足以证明陈晓等未能保持国美电器领先地位的论断。

  业内知情人士透露,该份中报点评的捉刀人正是获黄光裕提名执行董事的邹晓春。而黄燕虹也在近段时间内约见了数家国内财经媒体副总编以上人物。毋庸置疑,黄家正努力扭转大股东对抗公司管理层较之于后者在媒体舆论“引导”上的不利局面。

  此外,另一既定议程是,黄、杜二审将在9月初不公开宣判。为了争取降低刑期、减少罚款额度,黄光裕更换了二审辩护律师,北京市东卫律师事务所(下称“东卫律所”)合伙人张世国担任辩护律师。

在选择9月28日作为特别股东会召开日期的问题上,国美电器现管理层表示,“如果安排在近日,大股东方面可能会对外宣称现有董事局利用权力特意这样安排,来减少其争取投资者的时间,我们这样安排更是信心的表现。”

  这当然解释得通,但同时亦可理解为陈晓为首的董事会仍需要更长时间获得机构投资者认可。8月23日当天,陈晓即在中报会上称,从8月24日开始,将与王俊洲等国美核心管理层开始多日的投资者路演沟通,为9月28日前获得足够支持创造条件。

  募资,将国美电器“工具化”?

  与应诉和推人相比,募资显然是黄氏家族最为重要且紧急的事情。

  陈晓选择9月28日作为特别股东会召开时间,按其自称是出于“道义”、不授黄以柄,实则以退为进。几乎可以确定,9月28日前国美电器股票增发几成定局。

  国美电器股票增发的前提是公司运营有现金流需要。当下,在中报向好时,国美电器现金流较充裕,董事局当然没有足够的理由进行增发。但最迟至9月中旬,形势就会生变。

  国美电器位列9位核心管理层之一的某副总裁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国美电器关闭门店的网络布局优化调整策略已于2010年上半年完成,下半年将适度开新门店,且目前大部分已签约。

  “都是优质门店,下半年会净开门店120家,其中上市公司80家。”该副总裁说。

  事实上,按照8月23日国美电器总裁王俊洲的说法,新开店每家虽然仅需100万~300万元,但一线城市的旗舰店每家即需4亿~5亿元投入。其他包括全国及区域性的物流配送中心、企业内部ERP系统改造等每项均需亿元级投入。

  如此看来,国美电器目前较充裕的现金流很快就可能需要通过增发来补充。8月23日下午,记者在鹏润大厦国美电器运营中心7层公告栏看到,8月5日、9日和10日,国美电器有数位助理总监升职为代理副总监。显然,陈晓主导下的快速扩张大旗将很快举起。

  而据记者了解,传说中的黄氏家族潮汕20亿元资金基本不太可靠。至于传说中的大中投资董事长张大中,目前身在国外。其助理回复称,并未见过公司借款给黄氏家族的协议。

  如此看来,黄氏家族账本上可以募资的明面只剩了3处:鹏润投资、张志铭和300多家国美电器未装入上市公司部分。

  张志铭是黄光裕的妹夫,同时也是随其一手创下国美电器江山的关键人物。

  300多家未上市国美门店则是黄光裕的“赚钱之本”。有统计称,2004年7月国美电器上市后,黄光裕通过减持及将门店置入上市公司,累计套现135亿元。陈晓2010年中报会上所称黄光裕将国美电器“工具化”亦有此指。

  更有资深专业人士认为,黄陈之争,表面上是控股权、战略发展路线、业绩等的争夺,实质上是黄能否控制董事会并将门店进行资产置入的定价权之争。黄家当然不会轻易将门店出手。

  反而是鹏润投资集团最值得让人期待。该集团旗下几乎拥有黄光裕的全盘资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35

黄氏底牌的背面:国美非上市门店“体外失血”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1/2NMDAwMDE5NTI2Ng.html

“就是依附关系。”电话里,一位不愿具名的核心人士重复着这几个字。

他指的是国美电器(000493HK)大股东黄光裕控制之下的372家“非上市门店”与上市公司国美电器之间的关系,“非上市门店自身的财务状况很差,终止合作相当于‘自杀’。”

但黄光裕不这么看。

8月31日傍晚,黄光裕方面刚刚动用了这张底牌——如果9月28日特别股东大会上大股东的5项动议未全部获得通过,大股东将终止上市集团与非上市集团之间的若干合作协议。其中一项托管协议,每年为上市公司贡献2.3亿元的管理费。

经过本报记者多方求证,了解到这张底牌的底细——其实际资产价值不容乐观,其中非上市门店的现有资产(不包括国美商标价值)为40亿元左右,而各类银行贷款和应付款达60亿元上下。

在上述40亿元左右资产中,现金仅为8亿元,其他资产6亿,剩下的是不能立刻变现的25亿元库存。

在这些资产之外,非上市门店还向鹏润地产大量“输血”。

上市之前,黄光裕的融资模式就被认为是,以零售业的巨大现金流,通过系内的投资公司转移给系内从事房地产的公司无偿使用,然后一部分反哺给零售业扩张。

据本报记者了解,在这个模式中,累计从非上市公司向鹏润地产单向“输血”高达31亿元,至今未还。

记者拿这些数据向国美大股东shinning crown代表人士求证,对方没有直接否认,但对本报记者表示,此数据“别有用心”,并称“非常遗憾”。其还强调,非上市部分也同样接受国际会计师准则的审计,并与上市公司属于同一管理层管理。

“依附”还是“非竞争”?

黄光裕的这张牌,是北京国美电器有限公司。

这家并未装入上市公司的企业,是所有非上市门店的出资方,属于黄光裕家族私有。正是这家企业拥有“国美电器”的商标,并代表所有非上市门店与上市公司签订了管理、采购、“非竞争”协议等一系列协议。

据本报记者了解,包括北京国美本身以及北京国美投资的所有门店在内,目前总资产在40亿元左右,而各类银行贷款和对供应商的应付款已经达到60亿元上下。另有30亿元左右的资金可能以“借款”形式或者做低利润的方式直接挪入鹏润系。

除了目前的资产状况不佳之外,北京国美此前的财务数据也同样不容乐观。工商资料显示,2008年其资产总额45.46亿元,负债47.91亿元。2006年和2007年的资产负债率也都超过了100%。

而国美电器上市公司报表则光鲜亮丽得多:其刚刚宣布的中报显示,上市公司所有门店的资产总额为336亿,负债215亿元,2008年其资产负债率也远好于非上市公司,总资产为275亿元,负债188亿元。

“以非上市门店的这种财务状况,是不可能借到这么多款的,(黄)必然是以上市公司作为‘间接’支持,或者说是依托了上市公司的平台。”一位接近国美股东机构的人士透露。

据其了解,非上市门店对于上市公司的“依附”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非上市门店向银行贷款时展示的是整个国美的资产状况,另一个则是与供应商谈判时也将国美作为一个整体,并未区分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不同财务状况。

甚至,上述人士还推测,以国美整体作为谈判筹码之后,黄光裕还要求供应商给上市公司和非上市门店不同的结款帐期,“比如上市公司需要在30天内结账,非上市部分就可以拖到60天,这一切都是为了给予他私人拥有的企业更多的现金占用,也就侵害了上市公司其他股东的利益。”

关于这个敏感的账期差异问题,黄光裕方面也没有直接回应,只是强调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处于统一管理之下。

如果股东大会未能通过黄光裕的动议,则上市公司和这些非上市门店之间的管理和采购协议则面临终止。

黄光裕方面的“出牌”没有提及双方之间的“非竞争协议”。

根据国美电器借壳之初便签订的“非竞争协议”,上市门店和非上市门店之间是以“划分区域”的方式共存,即其中一方在上市之前已经在“任何中国城市、直辖市、镇或其他地点”设立零售门店,则另一方不被允许在同一地点进行竞争。

相关知情人士仍然指出了这个模式在实际运行当中对于上市公司的利益侵害。“如果有新的区域需要开拓,都是调用上市公司的团队过去,一开始利润低,慢慢养大之后再高价卖给上市公司。”

这样的做法,在黄光裕同时掌控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时绝少提及,但一旦上市公司管理层与黄反目,矛盾立刻白热化。

此前早有数据显示出黄光裕执掌时期,上市公司和非上市门店之间的“非正常关系”。且自2005年开始,北京国美销售收入一路下跌。2004年,北京 国美销售收入32.13亿元,2005年,数字缩水近10倍,仅余3.24亿元。这次奇怪的“数据跳水”,正值国美电器在香港上市的分界点。

根据本报记者了解,这个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的“非竞争性协议”有一个股权门槛,即当黄光裕的股权大于 30% 的时候,该条款有效,低于30%则无效。

一旦该协议无效,则属于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门店将可以在同一城市短刃相接,这或是黄光裕积极备战增发,不愿股权被稀释的原因之一。

“北京国美”:寄生体还是输血源?

 

向鹏润输血31亿元的巨额借款,或是造成北京国美上述财务状况的原因之一。

在国美上市后,资本市场一些评论人士认为,北京国美是黄家族资本增值系统中的寄生体;亦有声音指出,北京国美是“鹏润”快速生长的血源所在。

上市之前,黄光裕的融资模式就被归结为:以零售业的巨大现金流,通过系内的投资公司转移给系内从事房地产的公司无偿使用,然后再将一部分资金反哺给零售业扩张。

工商资料显示,北京国美2001 年税后利润为“-1415万元”。2002年税后利润为 “-436.92万元”,直到借壳上市前一年的2003年,“北京国美”才转亏为盈,当年税后利润为4443.18万元。

运作地产资金的鹏润投资在当时则就与北京国美有2亿元以上的借款往来。而这个数据截止目前已经累计31亿元之巨,造成北京国美“体外失血”严重。

而与此同时,“鹏润地产”、“鹏润投资”却在行业内显示出了充沛的现金支持力度。据媒体报道,2001到2003年,鹏润地产的净资产收益率几乎是同行业的2.61倍,而开发地产的周期仅为行业平均周期的35.7%。

两者的关系从股权归属上已经明了,截止目前鹏润投资是北京国美的第一大控股股东。

1999 年5月的一次股权变更中,“北京鹏润投资有限公司”将其公司所持股份400万元(总股本40%)转让给黄燕虹,债权债务做相应移交,完全退出国美。但 2000年,当国美由2000万增资到2亿注册资本后,鹏润渐次增大其控股份额,2001年9月,鹏润投资占北京国美股权85%,持续至今。

目前存在疑问的是,由于北京国美控制的非上市门店,其部分业务已授权上市公司处置,黄对北京国美资金的高达30亿左右的占用,会否影响上市公司权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03

作大身家廣交女星 揭上海首富底牌

2002-6-6  NM




近兩年,被冠以「上海首富」的周 正毅,一直是娛樂版新聞的風頭躉,圍繞他身邊的圈中女星,如江希文以至楊恭如,就如他手上的腕錶,天天新款。然而,莫說香港的傳媒,就連上海的行家,都對 這位「首富」的背景不大了了,尤其有關他的發跡史更加諱莫如深。直至上週初,計劃斥資廿五億向上市的建聯通,提出全面收購的周正毅,揚言自己的新聞,要從娛樂版跳到財經版。於是他突然高調邀請香港傳媒和基金經理,親臨上海視察他號稱的一百五十億王國。不過,周正毅向公眾展示的所謂百五億身家,大概只有兩分實質,八分虛擬,而且他夫子自道的發達過程,亦十分離奇。

上週二,香港各大傳媒及基金經理,紛紛因收到農凱集團董事長周正毅的「英雄帖」,前往上海參加兩日一夜的「上海首富」真人騷。考察期間,公關公司不 停派發介紹周正毅及其農凱集團的小冊子,好讓記者「惡補」周正毅的背景。直到晚上,周正毅夫婦在五星級的波特曼麗嘉酒店,筵開廿席,「真人騷」戲肉便揭 幕。那夜,周正毅以與靜安區區政府,簽署區內舊地皮土地使用權協議為由,廣邀各方好友晚宴。席上除了和黃大班霍建寧胞妹霍建華(基金公司Investor Asia董事)、中銀證券的馮志堅、天行國際老闆張德熙、以及駿雷主席陳澤民較為人熟悉外,其餘大多是上海市區政府官員和內地朋友,而最高級的官員,只是靜安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是明芳而已,周正毅在上海的號召力,未及宣傳般厲害。

自爆百五億身家最令人感到莫名其妙的,是「上海首富」請客,國內傳媒理應蜂擁而至,但那天一直不見內地行家的踪影。其實在此之前,香港傳媒對這位「上海首富」的底細也所知不多。今年以來,他連番出手收購香港上市公司, 先於年初以六千多萬買入盈榮七成股權,再在上月初在中銀(香港)融資支持下,以十五億元收購坐擁廿二億現金的建聯通六成五股份,他才成為財經版的焦點人 物。但他究竟做什麼生意致富,身家有多少,則無人知曉。直至上週初,他在上海高調簽約,目的是要對外宣佈,他的身家高達一百五十億。在記者會上他更開宗明 義:「我今次邀請你們到上海,是希望讓你們了解農凱集團(旗艦)的業務。我公司百多億的 項目是可以看得到的。不似其他大陸富豪只是空談,完全無實質業務。」在訪問中,他不止一次聲明自己是一個實業家,還不忿早前《福布斯》雜誌的統計,只把他 排在中國富豪榜的九十四位,說他身家只有五億五。「肯定不止那麼少吧!我單是發展那塊靜安地皮,已計劃投資五十億;還有農凱手頭上的多個發展項目,總資產 近一百五十億!」

投資界存疑雖然周正毅出錢出力,請基金經理來了解他的王國,但似乎未能贏取投資界的信心。「我覺得他每個項目都話投資十億八億,而且多數在發展中,資金壓力應該很大,但他又解釋不到現時的財政狀況,所以如果要投資(他的公司),可能要考慮一下。」一位同行的基金經理說。而另一位分析員更滿腹疑團,「他公司以 做房地產為主,手上主要項目有七個,其中一半以上是發展中;而其他都是細眉細眼的項目,點計資產有百多億?」於一九九七年成立的農凱集團,雖然有涉足高科 技、農業副食品、金融投資和貿易等業務,但大多以投資者身分入股。而他經常提及農凱旗下,擁有的九百多公頃土地儲備,絕大部分還未與區政府簽訂任何協議, 既沒土地擁有權,又未獲簽使用權。幾十億的資產,只是在他的腦裡構思而已。

甫簽約便值五十億整個集團較為實質的資產,是來自幾個房地產項目,但這些項目並不怎樣矜貴,未扣負債額,建成後加起來約值三十三億元。而儘管把兩間A股公司, 英雄股份和海鳥發展,以及龍柏酒店,香港三項物業計算在內,周正毅在港滬兩地的身家,未扣負債也不過三十八億而已,當中水分不少,與他所說的百五億,相去 甚遠。至於他剛簽約落實使用權,並誇下海口說要動用五十億投資的靜安地皮,目前仍是未清拆的舊區,地價及拆遷費,周正毅統統未支付,而具體建設計劃固然欠 奉,然而他已說得眉飛色舞:「這塊地的樓房,將會是農凱最有規模的第一炮。我們要做上海高級的發展商,興建有品牌的豪宅。你看香港新鴻基地產點解可以賣貴 過人,就是品牌嘛。」「那會否像世茂濱江花園般,請梁朝偉拍廣告大做宣傳?」記者問。「我們不用花這麼多錢來請明星搞宣傳,人家都知我們有實力嘛,我放五 十億建最靚的豪宅,不是比花錢宣傳好嗎?」坐在龍柏酒店套房內接受訪問的周正毅,動輒就說數億投資,好像有用不完的資金。「不用好有錢的,譬如我之前以一 億買這間酒店,現在升值五億,我便可以和銀行借四億,再投資,最緊要是有好的項目。我之前就是看得準,才有現在過百億資產的農凱。」

窮小子 出身羅馬非一日建成,但四十一歲的周正毅,夫子自道在短短五年間,如何攀上「上海首富」的傳奇。一九六一年出生上海楊浦區的周正毅,自言家境貧困,上有三 個姊姊一個哥哥,但只有做工廠工人的父親,養活一家七口,所以經常吃不飽、穿不暖。他十七歲出來打工,第一份工是在工廠做會計,月薪卅多元。那時是一九七 八年,中國還未開放,但打了半年工的他,竟然已有積蓄在楊浦區開設雲吞麵店,成為個體戶先驅。「當時每碗雲吞麵賣八分錢,經營了兩年,生意挺不錯的。」當 記者追問麵店的名字和地址,周卻推說「不記得了」。八○年代,周自言經營過小百貨,但詳情卻說不清。其後他與太太毛玉萍分道揚鑣,當時太太落香港打工,而 他竟能以讀書為名,帶貨到日本賣,「當時帶的貨很多,都記不清楚,好似是101生髮水……」至八九年,他又回上海開設美通飯店,經營大亨和美統卡拉OK。 不過周正毅強調,他的第一桶金,是由九四年與太太合力開設「阿毛燉品」而來的。

周正毅自述發達史1961出生於上海楊浦區,家境貧困。 1978到工廠做會計文員。半年後,在楊浦區開雲吞麵鋪,成為第一代個體戶。1980經營小百貨,售賣服裝為主。1987來往上海與日本東京做帶貨生意。 1989在上海開設美通飯店,其後經營過桑拿浴室及「大亨」與「美統」卡拉OK。1994投資千萬在黃河路開設「阿毛炖品」,每年盈利一千萬,從而賺取第 一桶金。1995投資四、五千萬收購職工股,至國企上市後賣出,從而賺取二億。1997趁金融風暴投資香港多隻藍籌股,包括和黃、長實及電盈,從中賺取多億,其後將資金調回上海,進軍房地產。2002動用$15.6億元收購兩間香港上市公司,盈榮及建聯通,並聲稱個人資產至少150億元。

自 言賣燉品賺千萬「在黃河路開阿毛燉品時,我投資了千多萬買下一幢五層的物業經營。九四年,上海生意很旺,一年可以賺千萬。其後還開了三間,只是現在其他生 意多了,我們才不重視,只留着黃河路一間旗艦店。」周正毅憶述。真正令他發大達的,是在上海股票市場。「當時大概是九五、九六年,很多國企排隊上市,我們就用個體戶名義,開始收職工股,應該有五、六十間,多到我都記不起。那時員工通常要錢不要股票,全部賣給我們,等到一上市,就由幾元升到幾十元。「我記得那間格力空調,最厲害由兩、三元升上廿幾元。不過總共收了多少職工股,已經不記得,有些幾百萬,有些幾十萬,最多的福建九州則收了約二千萬,當時上市的 國企,十間十間都升,間間都賺大錢的。」周估計在職工股中賺了幾億元。此後九七年十月,他便成立農凱集團,將資金投入低潮的上海地產。「我們手上的項目, 大多趁人家爛尾,做不下去買入的。好像倫敦廣場,成本是四千多元一平米,現在賣二萬元一平米,實在賺得太多,我也不好意思……」周正毅如背書般滔滔不絕, 說着自己發達路,然而當中前後有點矛盾,尤其是關鍵的第一桶金。周氏開設阿毛燉品的千萬投資,本錢不知從何而來。而店內所賣的燉品,每盅不過二十元,是否 能夠年賺千萬,實在令人疑惑。

神秘公司借第一桶金事實上,本刊追踪周正毅夫婦在港買賣物業資料時,揭開其發達之路,原來另有版本。九二年九月,阿毛燉品開業前兩年,周正毅太太毛玉萍,已經拿着約八十萬首期,來港置業,在北角海峰閣買下一個四百多萬的單位。其後在九三年十月,毛氏就開始向一間深圳金凱利實業公司老 闆周金凱借錢,並口頭承諾把北角物業作為抵押,在她未還清債務時,不會擅自出售。有了抵押,毛於是斷斷續續在九四至九五年間,向周金凱借了十二筆貸款,總 數超過千萬,估計周氏開設上海阿毛燉品和收購職工股,可能來自這筆貸款。當時手持千萬的毛玉萍,不但一直沒有還債,還於九四年五月,擅自出售了北角單位, 套現二百多萬。其後周氏夫婦利用這筆錢,在上海股票市場炒作並賺大錢,但他們只還了一筆三十萬人民幣給周金凱,這才觸怒周金凱於去年入稟法庭,向毛玉萍追 債。這筆貸款亦十分耐人尋味。首先這名債主周金凱,竟肯向毛玉萍借出千一萬,以市值四百萬住宅作押,而且借貸及抵押,一直只是口頭協議,並無白紙黑字證 明。而更奇怪的是,當記者根據最新公司查冊,到周金凱的深圳公司登門造訪時,卻發現是另一間公司的辦公室。而該公司的職員更表示,他們搬到上址已一年,卻從未聽過周金凱的名字。而周正毅的致富傳聞其實很多,有的說他與國家安全局過從甚密,而他自己則直認與中銀及工商銀行關係友好,然而一切無法證實,這一切都為「上海首富」的背景,添上神秘色彩。

買大屋成「首富」要追溯「上海首富」稱號的來源,大概已無從稽考,只知應該是由九九年中,他買入白建時道豪宅時開始。據周正毅說,他正式來港的年份是一九九七年。不過,記者發現他早於九四年已來港,只是那時他沒有香港身分證,以Belize國籍與太太在港成立公司。 由於周正毅在上海炒股賺錢,九七年開始移師香港。那時他以摸頂價六千二百萬,買入灣仔會景閣頂層複式單位,由寶生銀行做按揭。一個月後,他又一口氣買下一 輛賓利房車和林寶堅尼跑車,逐步把自己包裝成富豪。九九年五月,他再以八千六百萬高價,買入渣甸山白建時道八十一號,由廖創興銀行按揭。九九年的樓市已下 跌四成多,周正毅卻以九七年摸頂價,再加百分之四溢價買下豪宅,市場詫異之餘,亦令他聲名鵲起。在香港打響「上海首富」名字後,周正毅重返上海投資,近一 兩年透過各方關係,買入不少爛尾項目,進而把農凱「吹」大成百五億王國。

隨時注資套現不過香港人始終對周了解不多,只知他與楊受成稔熟,兩 人合作搞金公主賭船和上海英皇鐘錶珠寶。直至上月,他突然一擲廿五億收購建聯通,外界才察覺,周正毅要在港大展拳腳,創一番事業。「由今年六月起,我會將 上海的工作,放手給管理層打理,自己則會多些時間駐香港為股民打工,我要證明我是認真做事的。」當記者問到,他會如何運用建聯通內的廿多億現金時,他卻異 常緊張地回應:「我只會把好的項目注入去,不會是香港的房地產項目,亦不會是農凱現有的項目,一定是上海一些賺錢的房地產項目。今次簽約的靜安地皮都有可 能,不過一定要肯定包賺錢才可,我是不會將公司變成抽水機的。」說來有點此地無銀。

周 氏夫婦身光頸靚兼愛蒲在連日採訪過程中,周正毅不斷強調自己是個實幹的人,但香港人只知這位「上海首富」,他的社交生活亦多姿多采。例如前年他被記者影 到,與多名北方佳麗,一同到楊受成的英皇駿景酒店Pink Mao Mao酒吧消遣。而每逢太太毛玉萍生日,他必大肆慶祝,像去年五月,便借了楊受成的Golden Times遊艇,為太太搞生日派對。而今年太太生日時,他則包了佐敦348的士高來狂歡,請來楊受成、劉鑾雄、陳冠希父親陳澤民、羅文、榮文蔚等人贈興。 不過該的士高因常有不法人士賣丸仔,而不獲續酒牌,於本週三結業。周正毅出名豪爽,出手闊綽,所以好朋友特別多。例如早於九七年,家住會景閣複式的他,已 經與章小蕙為鄰,前年他更一擲二百萬,與章交朋友。另外他也與不少娛樂圈女星交往甚多,例如江希文和楊恭如。今年四月楊恭如就親自飛往上海與他會面,而同 一時期她更忽然以月租十萬元,租住半山豪宅裕景花園三千呎單位。傳聞對周正毅印象甚佳的楊媽媽,更經常煲湯給他品嚐。對女士照顧有加的他,甚至讓其上海籍 女助手龔小姐,於香港工作期間,住進他的白建時道大宅。

喜閃爍名牌至於留港時間較長的周正毅太太毛玉萍,更是波場花蝴蝶,每逢有香水、名錶 和珠寶首飾等派對都幾乎有她出現,成為娛樂名人版的風頭躉。每次出席公開場合,毛玉萍都以全身名牌示人。不是Chanel就是Christian Dior套裝,總之花枝招展。而名牌手袋如Hermes的Bikins、LV的Mini monogram等更天天新款,加上手上十一卡的巨鑽戒指,全身裝扮豪氣十足。由於貪靚,去年四月她便投資六百萬,在銅鑼灣開設三層美容及髮型中心 「MoMo styling & beauty」,一於寓興趣於生意。至於周正毅亦不遑多讓。單是會見記者的兩日一夜,他已經換了三套西裝,由隆重至休閒都有。儘管他手上戴着鑲鑽卡地亞金 錶,腰間的皮帶又有一個鑽石釦,他表示這身打扮算是較含蓄的了。「以前的文化是全身都黃金,鑽石由錶帶鋪到錶面,現在(這隻錶)已算較少(鑽石)了。」其 實周氏確是喜歡金碧輝煌,從他上海辦公室和大宅的裝潢可見一斑。兩者都以深棕色為主調,配上各式各樣的金色擺設,當中尤以黃金馬車模型,最為明顯。此外, 為人津津樂道的還有他的名車,至少擁有七部,當中包括林寶堅尼、法拉利、賓利,和兩部同是V12引擎的寶馬和平治房車。事實上,他是上海首位法拉利擁有 者,「正確年份都不記得了,大概是六四之後吧。法拉利嘛,人人都喜歡,買它都沒有什麼原因。」提起愛駒,周正毅禁不住咧嘴而笑了。在香港,周正毅夫婦住在 渣甸山九千呎大屋,他曾自誇大屋以三千萬元豪裝。然而他在上海的府邸,似乎較為遜色。大宅位於古北新區的別墅群裡,已四、五年樓齡,外牆開始殘舊。全幢屋 兩層連花園,二千多呎面積,約值三百多萬人民幣。由於該別墅車位欠奉,家裡沒泊着周氏的名車。周正毅在上海的家,彷彿透露了這位「上海首富」的另一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52

替補機制禍首 揭新左王梁美芬底牌

2011-7-21  NM




向來自詡中港法律專家、捉鼠能 手,又無黨無派的立法會議員梁美芬,一句「選民應受懲罰」論,火速變成眾矢之的。本刊最近收到政客爆料,指任城市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的梁美芬所著的法律 書,涉抄襲港大法律學院陳弘毅教授論文,文章中無註明出處。學術界直言情況嚴重,對教師或學生抄襲也是零容忍。常被喻為隱形左派的梁美芬,原來並非隱形。 她一直以來都是愛國中堅,八七年毅然走去北京人民大學讀法律,師從四大護法之一的許崇德,之後便一路受到國內扶植,丈夫也是外交部法律專家,○三年七月一 日,數十萬人上街反二十三條時,她則聯署撐二十三條立法,只是當時大家遺忘了她。

梁美芬於二○○六年出版的著作《The Hong Kong Basic Law: Hybrid of Common Law and Chinese Law》(香港基本法,普通法及中國法的混合體),第五章提及臨時立法會合法性時(見新舊版本比較),在十一頁的文章中,有半頁涉嫌抄襲港大法律學院陳弘 毅教授的意見,沒有註明出處。據知,梁遭別人投訴後,迅速「補鑊」,收回○六年版本及於○七年出更新版,補回出處。

求證即取消出席立會

本週一是立法會告別日,梁美芬也在出席名單中,但當記者致電予梁,她知悉記者來意,欲向她求證抄襲疑雲時,即改口說未必會出席,語氣變得急速及不耐煩,企 圖轉移記者視線:「答咗無限咁多次!呢個唔係新聞!係舊聞!我已經處理過好多次(○六年版)。 出嘅時候已經有埋做咗更正嘅光碟。」她又稱,大學圖書館的紀錄亦有顯示連帶更正光碟,又指已推出修訂版本「補救」。根本沒有正面回應是否抄襲、為何抄襲的 問題。不過,當記者前往大會堂公共圖書館查詢時,發現館中的○六年版本只有書本,並無梁所說的更正光碟,記者向圖書館管理員查問有關光碟,對方亦指書到時 並無光碟附帶,單憑○六年版本的書,難以知悉何處曾作修改更正,亦難以知道除大學的圖書館外,坊間或政府的圖書館借用者,是否看到已修改錯誤的光碟。負責 替梁美芬出書的出版社LexisNexis截稿前對事件未有回應。但記者再以顧客身份查詢,問○六年版的書是否有光碟或任何修改的附件,職員翻查資料後回 覆:「○六年嘅版本係無CD,出面買嘅都應該無。」至於為何大學圖書館的版本有光碟?職員表示不清楚。多間大學圖書館的○六版本,的確如梁美芬所說附有光 碟,但製作簡陋,光碟面更屬手寫,書面亦沒表明內附修改資料。其實註明出處很易做,被問及為何要出更正光碟?梁美芬形容是「Technical Error(技術錯誤)」,「係編審出現咗問題,漏咗」。她稱已通知陳弘毅教授,說已作出更正,又說會作書面回應,更「吩咐」記者如實報導。其後,記者收 到梁美芬助手的來電及書面聲明,再次「吩咐」記者:「要俾你老總!」聲明內容尾段還特別加上一句:「本人並對一切不符事實的報導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 利。」疑被抄襲的作者陳弘毅教授則向本刊說,梁美芬當年曾主動致電給他,表示收到投訴,並向他解釋出錯及道歉,「佢(梁美芬)有解釋番件事,出咗(○六年 版本)之後好快出咗個更正版本。我自己覺得無乜問題,佢都好早同我傾番呢個問題,我諗佢都係無心之失,呢啲學術著作,用好多註釋,有啲間中都有錯嘅。」雖 然陳教授已原諒梁美芬的「無心之失」,但學者指若涉及抄襲,即使是被抄者不追究,不論抄襲成分多少,也是不能容忍的犯錯。

新舊版比較

抄襲零容忍

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周偉信看過疑似抄襲的部分,表示單憑文本來看,梁美芬的確沒有引述屬陳弘毅的言論,但因她前文略有提及陳的其他法律意見,統一來 看,會較難定義是否構成抄襲,不過一定屬「不恰當」,未有在引用陳弘毅言論的部分列明出處。除了陳弘毅,梁美芬在同一本書第十七章中,有約半版引述中國法 律學者李章有關跨境法律的言論部分時,亦沒有列明註腳,到○七年新版時才列出,周偉信比較過兩書,表示初版屬明顯技術性抄襲。周坦言,學術界對抄襲的罪名 看得很重,一旦學生被證實抄襲,該生的功課會視作零分處理,校方亦會召開紀律委員會,最嚴重者可被踢出校。至於教授涉嫌抄襲,大學通常會由學系召開紀律委 員會調查,「有時可能會係出版社未俾最後版本佢哋睇,然後就出街錯咗都唔定。如果個作者即刻收回書籍,或好快出番個新版本補救,盡量將對被抄嘅人損害減至 最低,對方又唔追究,咁都可能無事。」但他坦言,不小心出錯也是錯。有不願透露姓名的大學法律系教授認為問題嚴重,認為○六年舊版本應全面回收,作者應再 發表聲明及道歉。「(與被抄襲者是)朋友也不影響事件性質,唔理你哋私人關係,唔俾資料來源、出處就係抄襲,人哋或者唔追究,咁係另一件事。」城大回應 指,校方十分重視學術誠信和操守,尊重知識產權,校方設既定程序處理涉及抄襲的個案,對於梁美芬的情況,校方表示當接獲投訴及有證據時會跟進。而九四年入 讀城大法學院的前學生代表季詩傑指,早前聽聞梁美芬著作涉抄襲,他和其他舊生十分關注,將一同去信跟進。

鄭宇碩涉抄襲丟院長減薪

城大政治學系講座教授鄭宇碩,原任人文及社會科學院院長,但九五年被揭發其著作及論文涉抄襲,事件由城大成立專家小組調查,其後校方認為罪名不成立,但指 採用他人材料而沒有足夠註明出處,是學術界不可接受,城大於是罰他降職至講座教授,罷免其院長職位,及免除其擔任行政工作兩年和減薪。原本活躍於政治界的 鄭宇碩,隨即沉寂,他曾任公民黨首任秘書長,去年更「出山」,出戰陳家洛爭黨主席職位,後無法勝出。有指當年鄭宇碩被降職後,飽受同僚白眼。

名校生共產路

這宗風波,對於近年火速上位、獲「西環」(中聯辦)力保進入立法會的梁美芬來說,可說是麻煩事一件。最傳奇的,反而是這位本來激過長毛、反政府的學生代 表,在去完北京讀書後,竟突然頓悟,變成走「超級左」的共產之路。六一年出世的梁美芬,是廣東肇慶人,她在荃灣福來邨長大,爸爸是土生土長港人,曾經在油 麻地有店鋪,從事鐵器生意,一家七口全靠其父供養,惟梁父最後被騙,欠下七十萬巨債,令一家生活陷入困難。梁美芬就讀傳統名校聖保羅男女中學,是校內的高 材生,她接受訪問時說,本打算入讀港大醫科,但最後於八二年選擇入讀中文大學,第一年讀英國文學,後轉往政治及行政學系,其間更曾往美國賓夕凡尼亞州大學 交流一年,看見「西方開放浪盪的一面」,當時正值中英為香港回歸展開談判,校內談論政治氣氛濃厚。她的中大同學、現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說,梁當 年很活躍參加學生會、學生報等組織,是很西化和激進的學生。

四大護法學生

梁美芬八七年畢業,獲頒獎學金,可選擇往美國或法國留學,但她卻去北京人民大學修讀法律碩士,導師為基本法的四大護法之一許崇德,小護法黃振民是她的同 學,另師兄如高銘宣、趙秉志等,也成為內地司法界的重要人物。當時家人極力反對,力阻她「棄法取中」,但她堅持,認為法治的改革,可以改變國家的發展。梁 美芬更曾在訪問中說,在內地留學期間,每個學生每月只得四張「澡票」,每人平均每週才可沖涼一次,她往往因頂不順而踩單車往公共澡室洗澡,還憶述有一次因 難忍班上男同學體臭,嘔吐大作。兩年在北京的學習和所見所聞,徹底改變了梁美芬日後的發展,她後來更與北京法律專家王貴國結婚,一家人每年都回國探親。八 九年,她回港在《英文虎報》任記者,曾親歷和採訪六四事件,六四後認為記者貢獻有限,決定投身法律界,在鄭耀宗任城大校長期間,與前立法會勞工界代表鄺志 堅同一期加入城大,獲聘請為法學院助理講師,後一直平步青雲,曾一度升至副院長之位,月入八至九萬,更得到何鴻燊、鄭家成等商人支持,成立中華法律網,提 供中國法律翻譯服務,又提倡將最高人民法院的判案,逐一翻譯成英文,讓外國法律專家明白中國建制,她更曾聲言賣掉房子,斥資將中國法律翻譯成英文。

送棺材俾校長

梁美芬就讀中大時,曾是校內「搞事分子」,她於八六至八七年擔任聯合書院學生會會長,當年中大動議由四年制改成三年制,她大力反對,送棺材給校長馬臨,帶 有葬送教育之意。梁美芬曾在接受訪問時憶述,馬臨收到棺材翌日早上還請她飲茶,稱不介意她們表達意見,只怕社會對大學生有期望,擔心她們行為過激而影響社 會大眾對她們的評價。當時校長主張校園開放討論,送棺材後,她仍可獲發獎學金,沒受影響。

出入民建聯多次

北京留學及師承大護法後,梁美芬已逐漸成為中國法制的維護者,就連政治觀點及言論,也與中方極為相近,昔日與校方抗爭、西化的她已起了變化及踏上政治之 路。她曾說,在九一年及九四年有人欲拉攏她從政,但自己當時忙着寫書,無暇從政,是獨立、無黨派人士。不過,翻查紀錄,梁美芬曾分別於九七年十月、○二年 底兩次加入民建聯、後又分別於九九年及○四年退黨,的的確確曾是民建聯的黨員。於二○○四年,由前亞視總裁封小平、中銀高層盧重興、人大代表簡福飴等親中 人士組成的「全民黨」,主張推行創新經濟產業,吸引大陸民企投資。梁美芬也獲邀加入任創黨成員及常委。但該黨一直沒有任何實質運作,梁亦於二○○六年三月 退出,繼續成為「無黨」人士。過去多年,梁美芬的政治取態,其實與中方極為相近,如二○○三年七月一日,市民反對香港立法二十三條之際,她和當時為民建聯 黨員、現任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的蘇錦樑,以及基本法護法之一譚惠珠等親中人士,聯署登報支持二十三條立法。由於成功漂紅,梁美芬於○八年立法會直選出選 九龍西,也獲得中聯辦發功力撐,成功擊敗對手田北辰。擺到明幫梁美芬手的,除了中聯辦九龍工作部部長林武,九龍社團聯會理事長高寶齡亦幫她拉線,將一班獨 立建制派人士加入梁成立的西九新動力。在選舉期間,亦曾有人質問梁是否共青團,但她當時未有回答,令不少人猜疑她與中方建立的關係,已非朝夕及非常穩固。 記者本週一再次問她是否共產黨員,她沒有回覆便收線。

大學憂赤化

為拉攏與內地關係,本港不少大學校長及高級教員近年紛紛被委任人大代表或政協。例如中大前校長劉遵義,擔任校長不久後,在○八年成為全國政協委員,被指與 中方關係密切,他更被指曾任中央密使,勸說當時的台北市長馬英九不要訪港。另外,理大前校長潘宗光、浸大前校長吳清輝及城大前校長張信剛,則成為人大代表 或政協委員。本港多間大學的講座教授亦成為人大或中科院院士等,令高教界擔心被赤化。

靠怪招上位

自從正式從政後,梁美芬奇招百出,○八年她出任九龍西區議員後,擔任地區組織「西九新動力」發言人,率先從廣州請來「中國滅鼠大王」李鏡就來港治鼠患,在 朗豪坊等食肆、旺角快富街一帶放置老鼠籠及黏鼠膠等,還自詡在一小時內捕獲十七隻平均身長約八吋的大鼠,稱解決鼠患,她亦因而獲「鼠王芬」的花名。雖然她 曾留學及出身名校,但其中英文水平卻經常「露底」。如她早年在旺區尖沙咀街頭的廣告招牌,被踢爆英文奇差,竟然寫道「尋求共識一切從誠意開始U and me feel the same」,而非用「U and I」,文法上出錯,被嘲笑水平差。除英文外,梁美芬就連中文典故也引述錯誤,貽笑大方。今年五月,幾位立法會議員牽頭成立「大舜政策研究中心」智庫,由何 鍾泰擔任主席,而身為研究中心常務副主席的梁美芬,向傳媒解釋為何以「大舜」為名時,稱「我第一個項目係同水質有關,用現代化方法改善香港水質……大禹就 治水,佢嘅Daddy(爸爸)係大舜」,甚至說「就算唔係讀中史,細路仔都會識」。根據史載,禹的父親是鯀,鯀治水失敗,為舜帝所殺,舜帝再命禹承父業治 水,舜因禹治水有功而禪讓帝位給他,世人稱道的禪讓典範,結果被誤說成世襲。

不知劏房疾苦

幼時出身貧窮的她,近年卻變得不吃人間煙火。如深水埗出現「棺材房」的劏房,租客只有儼如「棺材」般大的活動空間,呎租高達三百元,梁美芬最近就在立法會 提出口頭質詢,表示擔心棺材房的租戶被騙,「我以前都住過海景酒店,都係一萬蚊一個月,有成百幾呎,點解棺材房每呎要三百蚊,佢哋係唔係俾人呃?」遭網民 狠批她無知及不了解民間疾苦。直至最近,梁美芬評論替補機制時連番抽水,惹來公憤。她當初提出私人草案,限制辭職的人再參選,可謂替補機制的禍首,但她在 政府宣布押後替補機制作諮詢後,急急派發單張,竟表示自己成功爭取支持押後,惹來坊間反感。其後在接受電視訪問時發表「懲罰論」,「選民應該知道投票俾邊 一樣嘅人,啲人會唔會中途辭職玩嘢;如果佢係辭職玩嘢,個位俾另一個人呢,咁選民同佢一齊受懲罰呢,我覺得應該係說得通。」令各界嘩然,逼得她其後收回言 論及道歉補鑊。雖然鼠王芬蝦碌百出,但在黨的支持下,依然屹立不倒,成為新左王。

臨記粉絲聲援

上週三人民力量發起圍堵立法會首天,近期言行相當「惹火」的梁美芬,其辦事處遭淋漆油。不過,同日下午,一班聲稱是梁美芬粉絲者,去到立法會外舉牌及獻花 以示支持,相片中的粉絲均以紙牌掩面,唯一有露面的印巴籍粉絲,被網民發現是特約演員,名叫Ricky Chan,任職髮型師十多年,曾在電影《機動部隊-伙伴》擔任特約演員。他曾向記者表示不認識梁美芬,亦未登記做選民,但就聲稱當日並沒收錢當臨記,只是 在朋友介紹下出席撐場活動,希望梁美芬可為南亞裔人士爭取權益。有網民質疑,事件是否自編自導自演的政治show。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46

惠普的收購為何總是失敗 惠特曼還有幾張底牌?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8/14/231096.html

尚文|攝

但在殘酷的現實競爭中,73歲的惠普正面臨極大的挑戰。5月底,惠普宣佈一項涉及2.7萬人的裁員計劃,約佔其員工總量的8%。此次裁員是惠普重組計劃的一部分,也就此拉開新任CEO梅格·惠特曼拯救惠普的大幕。

應該說,從1999年明星級女CEO卡莉·菲奧莉娜入主就為惠普今天的困局埋下了伏筆,在接下來的10年間,惠普擁有了3位風格迥異的CEO,同時也走上了一條「之」字形路線,戰略反覆、方向搖擺的惠普在本就快速迭代的IT產業中錯失了很多發展的良機,曾經硅谷的象徵越來越顯得暮氣沉沉、舉步維艱。

新任CEO梅格·惠特曼又是一位明星級的女CEO,與1999年卡莉上台頗為相似,同樣面臨危機:當年是互聯網泡沫破滅的泥潭,而今是移動互聯網的衝擊。曾經卡莉在2005年做出了合併IPG(打印與成像系統集團)與PSG(個人信息系統集團)之舉,隨後兩個部門在馬克·赫德時代拆分,而惠特曼上台的第一大舉措與卡莉如出一轍:再次合併兩個系統集團。

如果說12年為一輪迴的話,從卡莉到惠特曼上台剛好相隔12年,惠普正走在新輪迴的起始點。惠普走向何方?新任CEO惠特曼將成為關鍵。

12年的「之」字形路線

惠普究竟是一家什麼公司?今天已經很難去描述了,即使是新任CEO惠特曼也無法給出一個明確的答覆。

惠普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得面目全非?這或許要歸功於1999年上任的卡莉·菲奧莉娜以及隨後的幾任CEO。他們都在按照自己的設想改造著惠普,為惠普注入著不同的真氣。

20世紀末那場衝擊美國IT業的互聯網泡沫其實到現在還餘波未盡,至少惠普的轉折點就始自那時。當時,董事會選擇了來自朗訊的卡莉·菲奧莉娜出任CEO,董事會期待這位惠普60年歷史裡首位毫無技術背景的空降CEO能帶來改變,幫助惠普打破僵局。

卡莉的確大刀闊斧地對惠普進行了改革,其中最為驚天動地的就是2002年斥資189億美元併購康柏。在2000年歐美PC市場上佔據著前3位的是康柏、戴爾和惠普,外界所能看到的此次併購最有可能產生的結果就是新惠普成為全球最大的PC公司,鞏固惠普在消費級PC領域的地位。如果今天比對蘋果的案例,更貼近消費者才能獲得更高的品牌溢價,卡莉選擇消費級產品似乎並非大錯特錯,然而問題的關鍵在於卡莉不斷在PC、噴墨打印機、消費電子產品方面投入的同時,也並沒有放棄企業級業務,沒有重心的惠普從此走上了自我迷失的道路。除此之外,卡莉還忽視了一個產業大背景:來自亞洲的PC與消費電子廠商正在成為美國廠商的勁敵。

卡莉極為看好的PC豪門聯姻沒能令惠普走上復興之路,最為明顯的表現就是:在吞併康柏的第二年,2003年在PC全球出貨量上惠普竟然破天荒地輸給了戴爾,更為糟糕的是進入2004年之後,不少IT公司已經漸漸恢復到互聯網泡沫之前的水平,惠普的股價卻毫無起色,在卡莉任期內惠普市值蒸發掉了一半。

這位曾經為朗訊全球開疆拓土的女干將不僅沒有帶領惠普重返榮耀,甚至在至關重要的5年裡做著各種與惠普DNA極不相符的改革。卡莉希望打造一個面向客戶、快速高效的惠普,因此除了收購康柏之外,卡莉還對惠普進行了組織結構調整。上任之初的2002年,卡莉將惠普眾多的業務精簡劃分為4個集團——企業系統集團ESG、信息產品集團PSG、打印及成像系統集團IPG、專業及支持服務集團HPS,這次結構調整也奠定了隨後這10多年來惠普組織結構的雛形。在完成了對康柏的併購之後,擅長於業務拓展的卡莉又一次進行結構調整,讓惠普能夠更加快速響應市場需求,此次調整保留了IPG與PSG,將HPS升級為技術與服務集團TSG,增設了企業客戶集團CSG。

CSG是一個在其他業務集團之上的銷售集團,負責除了消費級電子產品以及PC外所有產品的銷售工作。卡莉希望通過CSG作為銷售的窗口,來整合惠普龐雜繁多的產品和業務。這一做法很像今天的戴爾,近年來轉型IT服務的戴爾在進行結構調整後形成了以客戶為導向的組織結構,擁有一個統一的客戶銷售接口,將所有軟件、硬件以及解決方案推送給客戶。但是惠普的員工數常年維持在戴爾的4倍以上,在業務方面也比戴爾要複雜的多。

事實證明,CSG不僅無法成為與客戶溝通的有效窗口,反而成了橫亙在其他業務集團與總部之間的阻隔。卡莉的繼任者赫德上台之後就無情地將其裁撤。卡莉離開之前的最後一個舉措就是提出將IPG和PSG合併,因為當時的PSG已經增速減緩營收狀況不佳,而IPG卻是能夠為惠普貢獻現金流的一塊優質業務,並且在卡莉看來賣出打印機後還可以依靠出售耗材獲得較高的利潤。這一局面似乎與今天沒什麼不同,卡莉此言一出立刻遭到董事會的堅決反對,理由是不能斷送了IPG這個金牛業務。在赫德上台之後這一合併舉措就被立刻叫停。

卡莉的一系列新政不僅令自己在惠普的職業生涯黯淡收場,更為可怕的是她為惠普日後的困局埋下了諸多伏筆——收購康柏令惠普在整個IT業的快速迭代面前顯得反應遲緩,不少人戲稱卡莉將惠普從一家IT公司變為了一家家電公司,同時這也為惠普後面的CEO樹立了每當想要轉型就實施大額併購的先例。

如果說卡莉硬把惠普拽上了家電巨頭的路並且一走就是5年,那麼她的繼任者馬克·赫德則希望把惠普再重新拉回IT巨頭這條路上。與卡莉不同,赫德的風格要更為平實和穩健。

事實證明,赫德在任的5年間,至少從業績方面惠普實現了「中興」,非常擅長成本控制的赫德入主惠普後的第一個動作就是:裁員、精簡機構。這些做法似乎與當年郭士納進入IBM後的做法相似,赫德裁掉了佔員工總數約10%的員工,並且毅然決然地將卡莉一手打造的CSG撤掉,將部分銷售人員併入IPG、PSG以及TSG中,極大節省了行政開支,也將公司層級變得更為扁平。

另一方面,在研發上赫德關掉了大部分研究室,把所有的研發資源投入到企業級市場、打印及成像以及移動這3個前景看好的領域。針對PC業務,赫德並沒有完全改變卡莉的思路,雖然在赫德上任之初外界就紛紛傳言惠普將出售PC部門,但是對於彼時的惠普而言,在企業級業務以及IT服務領域羽翼未豐,斬斷PC業務很可能會帶來動盪,因此赫德也在上任後的第一時間公開宣佈不會出售PC業務(赫德的繼任者李艾科草率宣佈有可能剝離PC業務引發的震盪,也印證了當年赫德這一做法的明智),在市場層面赫德採取了商用與消費並舉的策略,而隨著IBM將PC業務出售給中國的聯想,大部分美國政府採購訂單落入了惠普手中。

經過一系列的成本控制動作,與PSG消費、商用雙管齊下的策略下,惠普在2006年登上了PC全球出貨量第一的寶座,而這正是卡莉最初併購康柏時的夢想。

但是,對於惠普來說成為全球PC出貨量第一的廠商雖然是個好消息,卻並不算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消息。這一點恐怕赫德也很清楚,因此赫德選擇了他的前任曾經採用過的辦法:收購。但是,擺在惠普面前的問題是:與當年IBM收購蓮花軟件以及普華永道不同的是,企業級軟件與IT服務公司的身價已經水漲船高,面對這一局面赫德毅然決然地出手:2006年45億美元收購管理軟件公司Mercury Interactive,2008年139億美元收購全球第二大IT服務企業EDS。

不過令惠普和赫德始料不及的是:思科掀起的IT融合大戰, 2009年思科推出統一計算系統集網絡、存儲、計算設備於一身,揭開了IT融合趨勢的大幕,而惠普也在第一時間給出了回應:以27億美元收購網絡設備公司3Com。

在赫德或者很多人看來,他所做的一切收購都是合情合理的,如果說惠普還缺點兒什麼,或許就是移動終端了,於是有了2010年12億美元收購智能手機廠商Palm之舉。赫德終於完成了他的宏偉拼圖,但是惠普究竟是家什麼公司卻更難描述了:如果說卡莉時代惠普變成了家電公司,那麼赫德時代的惠普就是一家PC出貨量第一的IT服務供應商。

如果赫德繼續留任,今天的惠普是否會是另外一番模樣我們不得而知。畢竟赫德在任期間惠普的營收曾經超越IBM成為最大的IT廠商,股價也在慢慢回升,並且在收購Palm之後,赫德曾經希望借助Palm的操作系統Web OS大展拳腳,或許Palm還有大放異彩的可能。

但是有一點不容忽視:身軀龐大的惠普雖然有著足夠大的體量,但是它既無法成為消費領域的蘋果,也無法成為IT服務領域裡的IBM。巨大的成就成為了巨大的包袱,卡莉甩不掉,赫德很可能依然甩不掉。戲劇的是赫德還來不及調試他剛剛拼裝好的這部巨大機器,就由於一宗莫名其妙的性騷擾以及偽造開支報告指控被迫離職。

隨著赫德的離開,惠普的命運再次出現轉折,他的繼任者是來自軟件公司SAP的德國人李艾科,他決意將惠普打造為一家軟件公司,儘管硬件收入仍然佔到惠普總收入的70%。

上台之後,李艾科終結了赫德的減薪政策,對於赫德那最後一塊令惠普完美的拼圖——Palm,李艾科也興味索然,他並沒有傾注過多的資源給Palm團隊,首款平板產品touchpad自然是缺乏競爭力的,在智能終端的秀場上匆匆上場討了一頓罵之後就銷聲匿跡,結果這筆12億美元的收購在李艾科一句「退出平板市場」聲中打了水漂,全球最大的PC廠商在最為熱門的智能終端領域幾乎完全失聲。

李艾科一門心思希望惠普能夠在軟件方面有所建樹,因此收購又被提上了日程,這一次李艾科看中的是英國數據軟件公司Autonomy,儘管在IT業界大數據日益被重視的今天,收購Autonomy不能算是完全的昏招,但是價格卻多少令人有些難以接受:收購價為117億美元,是該公司營業收入的11倍。令人不禁要問:李艾科將惠普快速變為一家軟件公司的心情究竟有多迫切才會接受這樣的收購價?

2011年8月22日或許會被不少惠普人銘記,在宣佈收購Autonomy的同時李艾科更是氣吞山河地宣佈:考慮剝離或出售全球排名第一的PC業務,希望帶領公司轉向利潤率更高的軟件和服務業務。惠普股價當天跌去了20%,市值一日之間蒸發160億美元。

雖然就任不到短短的一年,李艾科就給了惠普致命的一擊,在他的任期裡惠普的市值下跌44%,令赫德5年的努力瞬間化為烏有。在巨大的市場壓力之下,董事會不得不倉促宣佈李艾科離職,由惠特曼接任,李艾科在職僅11個月。

惠特曼的底牌

擺在惠特曼眼前的情況,似乎比她所有的前任都更糟:根據財報顯示,惠普的各個業務都有所萎縮,市場佔有率以及營收狀況都堪憂,截止到記者發稿日,惠普的市值已經滑坡到400億美元,這個數字僅為蘋果的1/10,IBM的1/5,而李艾科走之前斥資100多億美元對Autonomy的收購也耗掉了惠普的大部分家底(截止到2012財年第二季度末惠普持有現金為87億美元,已經難以支持新的巨額收購)。更嚴峻的挑戰是:無論是在消費領域風生水起的蘋果,還是在企業級領域的IBM早都已經完成了自我定位,並且擁有了較為完善的體系。

接手惠普後,惠特曼首先明確了:我們不會出售和剝離PC業務。對於這個決定,在接受本刊專訪時,惠特曼給出了自己的詳細理由:「我上任後專門組建了一個團隊進行了為期30天的調研分析,決定保留PC業務,原因在於我們能夠保持PC業務的利潤率水平(目前這個數字在5%~6%),雖然PC業務不是利潤率最高的產品線之一,但是也有5%-10%的銷售回報率,並且保留PC業務能夠將投資回報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另外,保留PC業務能夠為我們整個產品線的供應鏈帶來很大的幫助和推動作用,有助於服務器、存儲設備這些產品的供應鏈發展。還有一點就是保留PC業務有利於惠普的品牌形象。」

在面臨一系列動盪之後,保留PC業務是惠特曼「維穩」政策的重要內容之一。相對於李艾科的草率,顯然惠特曼選擇了與赫德相似的戰略:在沒有其他能夠替代PC貢獻大筆銷售收入的前提下,斷然剝離不僅僅是草率的,也是危險的。

除了保留PC業務以外,惠特曼做出了將IPG與PSG合併的決策,成立新的PPS(打印與信息產品集團)。當年卡莉希望用IPG這頭金牛拉動PSG這條瘦狗,遭到董事會反對,認為這會斷送了IPG的大好前程,赫德上任後也立刻終止了這項合併。而惠特曼做此決策的原因何在呢?她的解釋是:「通過兩個產品線、兩個業務部門的合併,能夠更加強有力的與客戶打交道,比如面對我們的合作夥伴像蘇寧、國美這樣的零售企業,合併之後與他們打交道就更加容易。對於我們自己而言也創造了很多打包的新可能,以前PC與打印機只是放在一起卻不是最佳搭配。還有一點,就是對於企業級和政府客戶來說,採購PC和打印機的往往是同一個部門甚至同一個人,我們合併後他們不用在面對兩批來自惠普的人,能夠更好的為這批客戶服務。」

究竟IPG和PSG能否碰撞出火花?先來分別看目前這兩塊業務的狀況。

雖然惠普整個大體系在過去這些年中在3個CEO的帶領下之字路線迂迴,但是IPG的策略和發展方向一直都是明確的:看準數字印刷技術將逐步擠佔傳統印刷份額的市場趨勢,不斷在該領域發力。

2002年被很多人記憶的是卡莉大筆收購康柏,事實上,在同年還有一筆收購值得記憶:惠普決定收購數字印刷廠商Indigo,儘管金額僅為8.82億,但是卻為惠普IPG日後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或許卡莉並沒有預見到在未來惠普原本專注的桌面型打印機將遭到來自愛普生、佳能等日本廠商的圍剿,但是收購Indigo卻讓惠普在工業級、高速數字打印機方面有所布局,保障了整個IPG的營收,而與PSG相比IPG的利潤率一直較高,基本維持在PSG利潤率的一倍以上。

在移動互聯網到來之際徹底沒有踩在點子上的惠普卻在數字印刷方面始終站在行業前沿,惠普IPG無論在產品線方面還是在成像質量方面都處在行業領先地位,每4年一屆的德魯巴展是印刷界的CES,在今年的德魯巴展會上惠普的風頭已經蓋過了傳統印刷廠商:通過可以比擬傳統印刷的效果,在特殊介質打印、高速輪轉打印機、大幅面打印方面的不斷研發升級吸引了大量客戶,在2012年德魯巴展會簽單量創下了歷史新高。隨著傳統印刷巨頭柯達的倒下,惠普所引領的數字印刷必然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

再來看PSG,對於大多數消費者而言,他們所認識的惠普就是PC,特別是收購康柏之後,稱PC是一直以來惠普的安身立命之本並不為過。但事實上,這塊業務本身所面臨的就是日薄西山的命運,自2010年第四季度以來PC的出貨量就一直輸給智能手機,已經不再是最佳移動終端之選。因此,對於整個PC行業而言遭遇冬天在所難免,惠普作為行業老大自然不能倖免:進入2012年根據財報顯示,整個PSG收入同比下降15%,毛利率為5.2%,商用PC收入下降7%、消費PC下降25%、工作站收入持平。銷量下降18%,其中台式機下降19%,筆記本下降18%。更令惠普頭疼的是:儘管PC已經不再是消費者所熱衷的產品,但是競爭卻絲毫沒有放鬆,惠普仍然遭遇了中國廠商聯想的圍追堵截,這個並不算舒服的老大之位仍然有人覬覦。

就是這樣兩個業務單元的合併,究竟能帶來多大的改變?事實上,惠普之前的幾任CEO從未思考過的一個問題是:究竟該如何令龐大的業務線形成1+1大於2的合力?今年3月惠普在以色列舉行的德魯巴預展上,記者與IPG高級副總裁Christopher Morgan探討IPG如何借助惠普在IT方面的優勢時,當時的Morgan除了承認對於IPG而言惠普在IT方面的背景的確是個優勢外,至於如何去具體實施這個問題顯然在惠普內部還從未認真仔細地考慮過。

儘管惠特曼談到了要將PC與打印機更好地結合進行創新,但是今年5月在上海舉辦的惠普全球科技影響力峰會上卻沒有令人驚豔的產品。這次的峰會是以合併之後的新業務集團PPS為主體,展示了惠普眾多PC與打印機產品,其中超極本已經被英特爾和亞洲的各路廠商拿出來演繹多次,而另一款差強人意的產品則是體現惠普云打印的一體式打印機。

在維穩的基調下,惠特曼所能做與能說的只有這麼多,她把自己這一輪對於惠普的調整稱之為戰略1.0版本。在這個版本中惠特曼首先肯定了惠普是一家以硬件為主的公司,並且「惠普對於有這樣的傳統而自豪」,面對外界對於硬件製造同質化高、利潤低的質疑,惠特曼依然堅定地回答:我們將繼續專注於我們的硬件業務,在硬件業務當中持續地進行投資、持續地開展研發工作,不斷地更新和創新我們的硬件產品。

惠特曼將這次改革稱為1.0版本的言下之意顯然是:改革才剛剛走了一步而已。不過這一步中卻並不包含大家最為關心的「惠普在移動智能終端方面的戰略」,惠特曼只是言簡意賅地回覆:我們會持續關注,就將問題拋給了PPS的新掌門人托德·布拉德利,而布拉德利的回答是:我們會與微軟密切合作,推出基於Win8的產品。

\

3個必答題

或許惠特曼是對的,移動智能終端雖然重要,但是對於惠普如此體量和地位的公司,的確還有更重要的問題需要回答:

1.如何打造一個良好運轉的董事會?

2.惠普給自己的定位是什麼?

3.如何對待惠普之道?

董事會

李艾科的倉促上任和離職,把惠普的董事會推到了極其尷尬的地位。媒體甚至把惠普和雅虎混亂的董事會放在一起相提並論。惠普前任董事以及硅谷資深業界人士湯姆·珀金斯(Tom Perkins)甚至這樣評論說,「惠普董事會是美國公司有史以來最糟糕的董事會。」

在李艾科上任之初,業界就一片嘩然。他在SAP公司CEO的位置上也只幹了7個月,甲骨文公司的CEO拉里·埃裡森在給《華爾街日報》的郵件中說:「我很無語,惠普內部有幾個很好的候選人,但他們卻選擇了一個最近因管理不善被SAP炒掉的CEO。」而在李艾科下課後,《紐約時報》又爆料說,當年惠普招募李艾科時,由於每個董事都懶的去親自面試,結果招來一個全體董事會都沒見過面的CEO。

自從2002年惠普公司創始人家族因為併購康柏的分歧與卡莉決裂,隨後被拒絕提名董事之後,惠普公司董事會就開始逐漸失去了在公司治理結構中應有的作用。如何讓董事會重新煥發出活力,承擔起責任,將是比找到英雄CEO更重要的任務。

定位

惠普已經很難成為另一個IBM或蘋果了——現在惠普的龐大體量和豐富產品線都已經決定了這一點。

消費市場還是企業市場?硬件還是軟件?惠普一直在卡莉、赫德甚至李艾科給惠普制定的方向中不停搖擺,同時伴之以巨額的併購。這些搖擺的戰略就如同桃谷六仙注入令狐沖身體裡的六道真氣,在不停衝突碰撞。

最近的一次搖擺帶來的傷害就是智能終端戰略——在買回Palm 4個月後赫德下台,Palm這個還需要關愛與投入的嬰兒一下子失去了靠山。一款用蘋果不用的零配件拼起來的touchPad給出了與iPad2同一級別的定價,這種做法顯然是自殺。不過李艾科順理成章地因為產品市場表現慘淡在2012年8月18日宣佈終止webOS設備研發。發展至此,Palm在進入惠普時所籠絡來的一批業界大腕已經走光了,這些人包括:Peter Skillman(諾基亞N9和Meego設計主管)、Matias Duarte(安卓4.0設計者)、Mike Bell(目前負責intel手機業務)、Michael Abbott(目前任twitter副總裁)、設計開發平板系統webOS 3.0的整個Enyo團隊跳槽谷歌。Palm徹底成為了空殼,隨著惠特曼的到來,webOS也只能聆聽對自己的第三次審判:被開源為open webOS,這基本上宣告了不可能再有基於webOS的硬件設備問世。

如何給惠普以後的發展一個清晰的定位並且一以貫之的執行下去?在穩定了局面之後,這將是擺在惠特曼面前的首要難題。或許惠特曼的下一個大動作,將不是一次巨額併購,而是一次業務的拆分。

惠普之道

IBM前CEO郭士納回憶他之所以決定加入當時風雨飄搖的IBM,是因為他被告知:「為了美國,你應該承擔這份責任。IBM就是美國的財富。」勸說他的人,甚至準備請當時的總統克林頓給郭士納打電話。

如果說IBM是美國的財富,那麼,惠普就是硅谷的財富。更準確地說,惠普之道就是硅谷的財富,它影響了整整一代創業者和創業文化。

但是過去的10多年,卻也是惠普之道飽受質疑的10多年。卡莉和赫德對於惠普之道的態度,其實都是曖昧的,雖然他們都在口頭上給予惠普之道極高的評價,但是在很多人看來,卡莉的雷厲風行和赫德的績效至上,其實都是對惠普之道的背叛,惠普已經失去了太多的傳統。

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惠普之道的衰微是合理的,斯坦福大學教授查爾斯·奧萊利在幾年前說:「惠普文化是在產品生命週期較長的時候發展起來的,近10年來,產品生命週期越來越短,邊際利潤越來越低……基礎市場發生了變化。產品都以市場為導向——所以需要以不同的策略進行開發。」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在現在這個越來越多元和開放的商業環境裡,那些最有實力的公司,卻也都是那些有著鮮明公司文化的公司。

惠普之道的真正核心,不是對人的尊重,而是如何發掘、釋放每個員工的最大價值。過於短期、過於追求績效的文化,實際上動搖的是惠普的人力資源儲備。這樣一家偉大的公司,竟然連續4個CEO都是從外界空降,這本身就是難以想像的事情。

惠特曼在eBay擔任CEO時,就以堅持自己的價值觀而著稱。她的內心將如何對待惠普之道,也是決定惠普未來的關鍵因素。在這一輪裁員中,不同於赫德時期的一刀切策略,惠特曼要求各個部門把不得不列入裁員計劃的精英員工名單上報,以求能在更高層面調配資源最大限度保留公司的精銳。在很多老惠普員工看來,至少在這一點上,惠特曼走在了正確的方向上。

惠普現在能做的只有期待風暴中央的惠特曼趕快拿出她的戰略2.0、3.0版本。這是看似極具挑戰的任務,卻也可能是一場自我救贖奇蹟的開始。就如郭士納在他的《誰說大象不能跳舞》一書中談到,在他決定加入IBM之前,根據他掌握的信息資料,IBM獲救的可能性不超過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214

汰弱留強 揭科網股底牌


2013-11-07  NM  
 

 

新股繼續熱爆。今期輪到鬥地主鬥到上市的遊戲股博雅(434)。食住科網熱,早前雲遊(484)甫掛牌即爆升三成,集資僅十億多元的博雅,招股三日已獲超購二百八十倍,氣勢十足。今年,由騰訊(700)及阿里巴巴帶起的科網熱潮,一直炒得㷫烚烚,泡沫愈吹愈大。但上週,泡沫「漏氣」,不少科網股從高位急插,摸頂入市的股民即時損手爛腳。事實上,科網股中,有些公司的業務已過氣,很大機會成為明日黃花,難再炒上。本刊拆解最近六隻被股民熱炒的科網新、舊股,並將其區分為明日黃花組及憧憬組。過氣與否,成為股價走勢的關鍵。散戶切記要認清組別,盲目跟炒,隨時踩「地雷」。明日黃花組

上週四招股昨日截飛﹑經營網絡棋牌遊戲的博雅,又被稱為「網上博彩股」。雖然上週科網股曾爆出小股災,仍無損股民的熱情,三日內孖展額達二百九十億元,超額認購二百八十倍,市傳有一百三十張「頂頭槌飛」落注,金額高達七十億。早前曾借孖展抽雲遊的張姓散戶表示,用三萬,借九成孖展,共二十七萬,入飛抽博雅。「上次抽到三手雲遊,第一日就放咗,賺咗二千五蚊,之後仲係咁升,好後悔放早咗。今次博雅,啲人話起碼升兩成,我睇定啲先放。」張生指,不看好博雅業務,純是跟風短炒:「孖展幾日息都係百幾蚊,咁好搵,唔抽就笨啦。」根據招股書,靠售賣虛擬貨幣(玩家購買代幣作為遊戲的籌碼)賺錢的博雅,內地市場只佔其營業額的兩成八,反而港、澳、台的繁體語言市場,是博雅的最大客源,佔營業額五成八。

單一遊戲佔九成收入

博雅最大風險正是業務太過集中,旗下○八年推出的遊戲德州撲克,過去三年半都佔營業額近九成。公司主打的經典棋牌類遊戲,並非博雅獨家開發,其他開發商隨時可推出相同遊戲對撼。海通證券分析員王文力指,博雅需要創造更多「噱頭」,如微信的獨特表情符號,為遊戲添加附加價值,才能留住玩家:「始終要拍住騰訊(700)同阿里巴巴等大型平台,才有增長潛力。」亦有不少分析員將博雅和雲遊(484)兩間手機遊戲股直接比較,一名分析員稱,「雲遊注重自己研發嘅RPG(角色扮演)Game,玩家忠誠度高,會沉迷購買虛擬道具。博雅嘅德州撲克同鬥地主就鋪鋪清,欠缺持續性,而且其他公司一樣可以照出鬥地主嘅Game,競爭好大。」記者在faceboook試玩博雅的德州撲克,不少原本可供八至九個玩家一齊玩的「賭枱」,僅有兩至四名玩家。有鍾情德州撲克的玩家表示,較喜歡玩外國網站的版本,因為玩家較多,氣氛較好。博雅另一主打遊戲鬥地主,因每局遊戲只需三名玩家起,平均半分鐘就能成功「開房」。如今手機遊戲市場最吃香,博雅明顯力谷手機版客戶,當中玩家可得到的獎勵,遠比電腦版要多。另外,上市前,為加強「吸金」能力,博雅更改遊戲設定,令玩家每鋪賭注大幅增加,很快便輸「清袋」,搏玩家用真銀買代幣換取籌碼。今年上半年,博雅代幣銷售額超過三億元人民幣。不過,數據顯示,博雅旗下遊戲的玩家人數增幅,已大大縮減。以德州撲克為例,去年一年累計註冊玩家增長近四成四,但今年上半年累計註冊玩家增長僅一成七。遊戲世界日新月異,靠單一舊遊戲撐場的博雅,掛牌當日有望炒上,卻不宜追貨或長揸。今年十月初,因網龍將前景秀麗的遊戲及軟件分銷平台91無線,作價八十二億,賣予百度後,將一半收益派發特別息。十月中,公司股價跟隨板塊熱炒,一度炒上二十八元六角的歷史高位。不過,上月底,該股除淨後開始「肚瀉」,累跌超過三成八。市場普遍批評網龍前景欠佳,「賣仔」後已缺乏炒作概念。

光碟遊戲落伍

現時,網龍的本業是客戶端電腦遊戲,即光碟式網絡遊戲,近年來增速顯著減慢。一一年,網龍的91無線業務成為其新「水喉」。今年上半年,該業務收入近三億五千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近兩倍,引來百度的垂青。「賣仔」後,網龍雖然獲得大量現金,但集團頓失增長亮點。海通證券分析員王文力指,雖然網龍近來宣佈與台灣鴻海合作,開發網絡教育業務,但兩年內都不可能成形。興業研究分析員梁家威更直呼「失望」:「(網龍)好難再搵到賺錢好過91嘅業務,好失望,收咗一大筆錢,但唔知佢點用。」梁續指,網龍出售91無線之後,前景不清晰,市場上有不少更好的選擇,不建議買入網龍。

憧憬組

過去曾獲股民熱捧,與金山軟件一度平起平坐的軟件股金蝶國際(268),成為明日黃花組的「表表」者。儘管股價乘著科網熱,由年初至今累升六成四,但已較高位回落一成三,與股價勁升三倍的金山軟件(3888)相比,明顯被拋離。有外資科技股分析員解釋:「金蝶嘅Market Share(市佔率)舊年跌得好犀利,由一成四跌到得番百分之九,毛利率都跌緊,金蝶喺內地嘅競爭對手『用友』收入都跌,但Market Share升到超過兩成。」金蝶去年更發盈警,勁蝕二億元人民幣,令市場譁然。雖然集團致力轉型,透過裁減兩成五員工,併力谷雲端業務,今年首三季終於扭虧為盈,但只是微賺約一千六百萬人民幣。有分析員指,公司靠雲端扭轉局勢,復甦路仍很漫長:「內地雲端市場競爭好激烈,就算真係好似管理層講,雲端收入增長到六千萬,都係佔整體收入唔夠一成,邊度夠搜狐、QQ同Apple嘅雲端鬥?」金蝶另一「死因」,是未有隨著智能手機熱潮大力發展手機軟件,只集中企管軟件業務,分析員狠批金蝶管理層沒遠見:「金山一早就搞手機軟件,但金蝶遲入行,仲食老本靠同IMB合作,唔會再有高增長。」不過他認為金蝶未至於衰到貼地,因為其內地軟件市場仍有一定份額,但表現肯定會落後於整個科網板塊。

靠防毒軟件起家的金山軟件,最大亮點莫過於有「中國喬布斯」之稱的主席雷軍。近年,雷軍主力發展智能手機品牌小米,有中國版「蘋果」之譽,備受矚目。金山亦跟隨雷軍的步伐,大力發展手機軟件及遊戲業務,股價年初起如「坐火箭」,由不到六元,勁升超過三倍,至二十三元的歷史高位。東驥基金董事總經理龐寶林表示,旗下基金投資組合亦持有金山,他解釋:「揀得軟件股,只有金山或者金蝶兩個選擇,金山表現咁好,因為有搞手機!金蝶冇,股價差好遠。」截至今年六月的中期業績,金山娛樂軟件銷售收入按年勁升超過三成,至超過五億三千萬元人民幣。龐寶林認為,大市今個月將會調整,近兩個月熱炒的科網股將會繼續在低位徘徊一段時間,「科網股係時候要take profit,我喺廿三蚊(金山)時都賣咗少少,明年初應該可再重上廿三蚊。」儘管金山食正手機遊戲概念,不過有歐資分析員認為,要注意金山旗下遊戲的週期性及平均收入下跌,「金山每個月平均付費嘅客戶數升咗,但每個戶口嘅平均收入由四十七蚊跌到四十三蚊,即係客戶肯俾錢玩game嘅意慾不斷跌緊。」另一分析員認為,金山遊戲收入未必再有三成的爆發性增長,但其手機結合電腦軟件的強大平台,在業界仍有一定優勢。

藍籌股王騰訊(700)今年得多間大行大合奏唱好,股價不斷創新高。其中,摩通估價「最牛」,目標價高達五百零六元。不過,騰訊股價早前上試四百五十五元後,已回吐近百分之九,現價市盈率已高達四十八倍。分析員認為QQ收入增長無可避免放緩,但入股搜狗三成七股權後,可帶來額外約十六億元收入。如今,已有股東開始止賺套現。退休人士陳先生,一一年時,分別在一百四十及一百七十元價位買入騰訊,三年不到,已發了筆「橫財」。他笑言:「騰訊係龍頭股,貪佢增長得快!公司資產值低,但利潤增長率高,股價咪升得高囉!我喺三百幾放咗些少,止賺先。依家拎住三百股,升到四百五十蚊以上,再考慮放多啲。騰訊愈嚟愈大,增長無咁易,好似滙豐大笨象,好難再升一個開。」旗下基金同樣持有騰訊的龐寶林指,騰訊現價太高,不適宜撈底追入:「我就睇佢會跌到落三百八十,到時先係入市良機,長遠明年初升到五百真係唔奇。」中資分析員認為,騰訊的微信在內地市場有近乎壟斷地位,日後一旦收費,盈利增長將會大爆發,「退一步不講增值服務,只是加點廣告收入,微信概念已經是炒作的好藉口,而且未來還有民營銀行及小額貸款等新業務,我不覺得四百元的騰訊是貴。」

十月初上市的雲遊(484),表現好不威風,首日掛牌勁升三成二,翌日再炒上百分之六,三日累升近四成五,不少股民短炒獲利。不過,雲遊股價亦如坐過山車,昨日已從高位回落一成六。業務方面,主攻網頁遊戲研發的雲遊,仍穩坐內地網頁遊戲「一哥」地位,亦擁有知名遊戲發行平台「91 wan」。有分析員指,網頁遊戲性質與手機遊戲相近,雲遊較容易成功轉型至手遊,更具優勢的是其發行平台,因為內地發行商佔遊戲收入達六至七成,比研發業務更「吸金」。海通證券分析員王文力亦對雲遊睇高一線:「雲遊又係平台運營商,有分銷業務,可以收分成,風險比淨做研發商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969

關於O2O,除了微淘,阿里還有底牌?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27/57454.html

i黑馬認為2014年將會是O2O的爆發年,巨頭們紛紛通過資本運作來進行O2O領域的關鍵布局。而O2O的關鍵點其實並不在於線上這個O,而是在於線下的這個O。而BAT三巨頭中的阿里又對此做了何種布局?微淘會是殺手級產品?李開複曾表示,“O2O 未來會改變中國,線上、線下一旦連起來,這是巨大的爆發式力量”。不過他也有些擔心,“O2O 的線下商家是否準備好了?”。移動互聯網和手機購物的爆發已經容不得線下商家再做準備。12月26日下午,包括美寶島眼鏡、遠夢家紡、絕味、特斯邦威、GXG等二十余家在線下擁有門店且已經開始O2O布局的商家高層管理者來到杭州秘密會手機淘寶高層,參加“2014年淘寶O2O微淘運營戰略共創會”或思考他們如何實現O2O的轉型和線上線下體系的全面融合。而這次淘寶推出微淘工具也可以看做是對騰訊O2O戰略的應對,對線下傳統商家的爭奪日趨激烈化。傳統商家O2O痛點如何解決?“我們在線下有6000多家門店和加盟商,也有自己的會員體系,但卻很難實現對這些門店消費者的管理”,絕味鴨脖運營負責人龍心紫表示,別看平常在門店中的顧客來來往往,但除了簡單的買賣行為以外,很難有更好的管理和溝通方式,“實體門店要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的O2O模式,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如何更方便的管理會員”。同樣的問題也存在於服裝、家居、化妝品、醫藥等其它行業。當用戶完成一次買賣行為後,門店很難再次留住老客戶,同時由於一些行業的特殊屬性,知名化妝品渠道品牌“麗人麗裝”CEO黃韜表示,“化妝品行業有品牌商、商場、代理商、門店,大家各自都有自己的會員體系,我們需要想辦法把這些不同的會員體系和淘寶的會員體系打通,實現線上線下會員的統一管理。”商家把自己期待的解決方案寄望於手機淘寶的公眾賬號平臺――微淘。淘寶已經是目前中國最大的零售商圈,這里有數億用戶的日常消費行為,商家除了能夠更好的通過微淘平臺積累自己的老用戶之外,還能夠通過這個平臺獲悉用戶在淘寶上的消費數據與行為,做出更好的營銷方式的選擇。微淘負責人“承誌”還透露,微淘平臺接下來即將發布的新功能能夠讓商家在“粉絲”的管理上更加多樣化和個性化。比如,微淘後臺的粉絲管理功能,不僅可以實現人群篩選,讓賬號運營者自由篩選用戶指標創建分組並針對分組用戶發送定向內容,而針對線下實體店商家,更會上線一個“自定義”分組功能,由商家自己創建和維系自己的分組會員。對於有一定會員管理周期需求的商家而言,可以說是客戶關系管理(CRM)上的一大利器。微淘官方也開始了線上線下融合的嘗試,讓用戶“從網店走進實體店”。12月24日,手機淘寶定向針對杭州地區的商家和用戶啟動了一次名為“千店狂歡”的活動。據透露,報名參與本次活動的商家有125個品牌,GXG、美特斯邦威、歐瑞家具、百草味、天福茗茶等品牌均在其中,覆蓋了1019家杭州本地的店鋪。用戶也能夠在客戶端首頁看到活動頁面,只要關註了商家的微淘賬號,用戶就能到這些品牌的線下店鋪中,領取相應的優惠和禮品。商家“優寧可紅酒”透露,通過其策劃的“線上銷售、線下服務”活動,這兩天商家實體店和線上店鋪的客流都有全面增長,“一天下來,線上店鋪的PV上漲600%,UV上漲300%,成交金額上漲近百分百,客單價上漲36%,交易前三名都是微淘活動的活動產品”。而到實體店的用戶也紛紛反應,大部分都是通過微淘看到活動消息過來的。“有些買家因為想把活動信息介紹給親朋好友,還跟我們商量能否延長活動時間”。據了解,微淘正與美特斯邦威、絕味、麗人麗妝等多個商家共同研究“線上交易分成給線下導購”的解決方案。“前期,主要通過數據跟蹤具體門店或是導購員通過二維碼帶來的粉絲量,並跟進導購引導關註微淘賬號的效果。後期則會擴展到成交環節,某個導購員引導掃碼關註的粉絲在15天內(周期商家可以自定義)通過手機或者PC在該品牌旗艦店成交,導購員均享受一定比例的分成。”依寶島眼鏡電商總監馬丕才表示,通過將微淘平臺與商家自有的會員體系相接合,從而真正實現“線上營銷,線下服務”的消費者體驗。“一方面我們希望能夠把微淘與我們現有的會員體系打通,讓用戶可以把線下的積分在天貓店里也能使用;另外我們希望微淘能夠提供一些基於地理位置的推送的服務,比如2月份我們在廈門有一個蕭敬騰的活動,希望能把這個活動推送廈門的小夥伴,讓各種活動、促銷信息精準觸達消費者”。“以前我們的營銷方式要麽是強營銷,拿著客戶的手機號不停的發短信、不停的上門推銷自己的商品,要麽是弱營銷。等著客戶上門愛買不買,前一種會造成客戶反感,後一種則是純粹靠天吃飯”。黃韜認為,微淘平臺能夠為商家提供一種中間狀態,“即不用天天上門去推銷我們的產品,也不會只是擺在貨架上等客戶被動上門,這種中間狀態的價值就是許多商家夢寐以求的平衡狀態。阿里O2O的幾張牌當然這並非阿里在O2O這個領域的唯一一次試水,此前在阿里集團已經悄悄發布了一款據稱可以顛覆整個行業的O2O產品淘點點,這一款產品是通過訂餐,外賣等功能來幫助商家(主要是餐飲商家)打造一個自運營平臺,商家可以通過淘點點自主發布促銷等功能。有人已經預言,2014年將會成為O2O年(創業家旗下i黑馬也將會在2014年1月舉辦黑馬沙龍O2O專場)和爆發之年,幾大巨頭無論是通過收購還是投資正在加快在O2O領域的布局。而在電商時代已經大獲成功的阿里顯然不會放過在本地生活領域這一巨大的市場。而阿里也通過戰略與投資正在構建自己的O2O的護城河,那麽阿里手上在O2O領域有哪幾張牌?首先是通過投資構建的外圍生態體系。在2011年,阿里集團投資了目前在團購領域正在擴大優勢的美團網,加上之前投資的丁丁網,這樣在團購券和優惠券領域構建了第一步護城河。接下來,阿里集團在2013年再次出手地圖領域,而早前i黑馬認為線下團購+地圖會成為切入O2O市場的尖兵。阿里集團隨後戰略投資高德地圖。當然阿里的O2O的牌不只這兩張,隨後阿里集團的自己的產品微淘和淘點點都高調出現在媒體面前,並且開始大規模推廣,這也看出了阿里在O2O領域一步步的野心。當然別忘了來往,在推出公眾帳號之後,不排除下一步繼續推出訂閱服務號可能性。阿里的野心和對O2O的決心不止於此,大眾點評已經開始和阿里傳出緋聞,假如阿里一旦真的投入巨資收購點評,手握點評,同時加上對美團的戰略投資部分,本地生活領域至少將會半壁江山在握。巨頭們都在加碼O2O,騰訊的微信、整合後的新高朋、以及搜搜地圖、以及搜狗的地圖已經構築了O2O生態,尤其是其王牌微信在O2O領域發展迅速,而百度通過控股糯米以及發力百度地圖,同樣正在構建O2O生態圈。一場在O2O領域的新“三國演義”或將在2014再度上演。 相關公司: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作者:wangjingjing | 編輯:wangjingjing | 責編:王靜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483

普京的重磅底牌:利用天然氣掌控歐洲能源命脈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9041

最新消息:3月4日18:35分, 俄羅斯取消了對烏克蘭天然氣價格優惠。去年,烏克蘭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簽訂合同,將以30%的折扣價購買俄羅斯天然氣。


原文:儘管美國總統奧巴馬警告稱將孤立俄羅斯,但俄羅斯並未從烏克蘭境內撤軍。俄羅斯為何按兵不動呢?關鍵原因就在於,烏克蘭和歐洲的能源經濟命脈——天然氣的供應主動權掌握在俄羅斯手裡。俄羅斯66%的天然氣出口至歐洲,並經由烏克蘭境內管道輸送。一旦俄羅斯斷供,烏克蘭天然氣庫存僅能維持4個月,歐洲能源市場也將遭受重創。

當前,俄羅斯已經舉起了能源大棒,直接向烏克蘭新政權施壓。俄羅斯天然氣寡頭——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警告稱:針對當前烏克蘭局勢,不排除將中斷對烏克蘭和歐洲的天然氣供應

路透社文章稱,若失去俄羅斯天然氣供應,烏克蘭天然氣庫存僅能維持4個月。很明顯,一旦俄羅斯斷供烏克蘭天然氣,這個瀕臨崩盤的國家財政負擔將進一步加重。

與此同時,斷供威脅也將歐洲能源供應納入了不斷升級的危機範圍。據法新社報導,烏克蘭58%的天然氣進口仰仗俄羅斯,而俄羅斯66%的天然氣出口至歐洲。俄羅斯通往歐洲的天然氣輸送管線主要取道烏克蘭。烏境內鋪設的前蘇聯石油管道承擔了俄羅斯向歐盟油氣出口的一半以上,任何供應中斷都可能威脅該地區的能源安全。這也是德國、英國和波蘭為何要阻止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重要原因。

花旗首席全球政治分析師Tina Fordham表示:

天然氣斷供將造成原油和天然氣價格波動加大,能源市場整體波動性也將明顯加劇。

源自英國石油公司(BP)的一張圖表展示了俄羅斯天然氣的出口流向。從圖中可以看出,假如俄羅斯斷供,不僅烏克蘭,德國、土耳其和意大利天然氣供應也將遭受重創。(點擊小圖查看大圖)

下圖來自烏克蘭國家天然氣聯盟(the National Gas Union of Ukraine),是俄羅斯天然氣經由烏克蘭進入歐洲市場的管線分佈圖。紅色線條是天然氣輸送管道,紅色箭頭指天然氣管道入口,藍色箭頭是管道出口:(點擊小圖查看大圖)

法新社繪製了一張圖表,說明了普京是怎樣利用天然氣槓桿撬動整個歐洲市場的:(點擊小圖查看大圖)

以天然氣威脅其他國家,俄羅斯這樣做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從2006年開始,俄羅斯已經兩次斷供天然氣以施壓烏克蘭和國際社會。這種利用天然氣施壓其他國家的手段在前蘇聯時期是非常典型的。

所幸,短期內烏克蘭天然氣庫存相對安全。為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斷供,烏克蘭天然氣壟斷企業Ukrtransgas早就著手加大俄羅斯天然氣進口。此外,Gas Infrastructure Europe 數據顯示,烏克蘭當前天然氣儲存庫約80%都位於遙遠的西部地區。因此,即使俄羅斯進入烏克蘭東部地區,烏克蘭的天然氣庫存仍將是安全的。

對於未來局勢,天然氣市場利益各方勢必會慎重考慮。法國興業銀行高級能源分析師Thierry Bros就表示:

俄羅斯需要出口天然氣以換取國際能源貿易收入,而烏克蘭則需要賺取天然氣過境費。

花旗首席全球政治分析師Tina Fordham表示:

歐盟是俄羅斯最大的貿易夥伴,歐盟消費了俄羅斯88%的原油、70%的天然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0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