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莆田木材幫:一個隱秘商幫的生存法則

http://www.chuangyejia.com/norm.php?id=3563&PHPSESSID=be635596cea421ec9167a0c39a929800

 這是一個隱秘的商幫。

  過去的二十多年裡,從東北興安嶺到中國西南的林區,再到俄羅斯、東南亞、非洲和北美,他們把木材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全國各地,壟斷了全國90%的木材交易。

  他們來自福建莆田秀嶼海濱一個叫忠門的小鎮,這個鎮子幾乎家家戶戶和木材有關。在這個同樣由南方式草根資本支撐的行業,他們幹得和東莊鎮走出的游醫群體一樣出色。他們有自己的家族網絡和生意信仰。他們還正在向產業鏈上游及國際化延伸。

  一座邊城和一個商幫

  綏芬河號稱「中國木業之都」,也是忠門人最早經營從俄羅斯進口木材的口岸,自上世紀80年代至今,一批又一批的忠門人來來去去。在這個只有十幾萬人口的小城,曾有「十個人中有一個福建人」的說法。

  故事要從黑龍江太平嶺東麓的邊城綏芬河說起。

  10月17日,綏芬河下了今年第一場小雪。晚上7時許,住在火車站北側貨物小區的人們,三三兩兩地走向站內密密麻麻的鐵軌線。火車的轟隆聲已經迫近,幾分鐘裡,鐵軌線間已經聚集了五六十個人。

  火車滿載從俄羅斯那邊運來的原木。當火車開到跟前,人們忙不迭地用手電筒掃射裝滿原木的車廂。很快,當火車在站內停穩,人們卻又開始陸續散去。整個過程前後不過十來分鐘。

  張國林帶著他的小侄子張建東走在人群中,聚散的情景讓他們想起在莆田鄉下看土檯子的莆仙戲。不過,這晚的場景遠不是一年中最壯觀的。「年頭搶貨 的時候,站內不到三百米長一段,擠了四、五百人,黑壓壓的。大家搶著打火車皮上的電話,把貨主的電話都打爆了。」張國林對《創業家》記者說。至於最後木材 的交易,就像日本海鮮市場裡拍賣金槍魚,誰出價高誰成交。有所不同的是,貨主只需坐在家裡,從電話那頭聽木商們競價。

  從凌晨五點開始,這是張國林伯侄兩人當天第16次進站看貨。「火車快到的時候,火車站的服務台會用飛信通知我們。如果有我們訂的貨,飛信會告知 車廂號,在哪個貨站卸貨。」張建東說。他們並不知道自己所訂貨物到站的準確時間。「有時候五六天就到了,有時候十多天也沒到。」通常,這樣一列從西伯利亞 始發的火車,要在俄羅斯的遠東地區遊蕩十天左右,逐站加掛載原木或木方的車廂。到綏芬河車站時,已經攢到長長的三十多節,要用三個火車頭才拉得動。由於列 車收貨的時間彈性較大,不太準時是正常的。但一年到頭,張家伯侄不會錯過任何一趟車。

  進入十月份,對木材尤其是建築用木材的銷售來說已經是淡季。因為冬天將至,全國各地的建築工地往往都臨近停工了。不過,這時候卻是木材商們囤積 木材的好時候。冬天是俄羅斯的伐木季,木材貨源最豐富,價格也更低。看了十多年木頭,張國林對俄羅斯來的「好料」還是忍不住嘖嘖稱讚。

  第二天上午,張國林在車站貨場教記者辨認白松、白樺,什麼是落葉松、水曲柳、柞木、榆木,指著大水曲柳斷面上的年輪對記者說:「這樣的木頭起碼 有六七十年了,在興安嶺都找不到了。從俄羅斯過來的,真是要什麼料有什麼料。」俄羅斯木材大部分是建築用材,但水曲柳屬硬柞木,是做家具的材料。

  今年49歲的張國林不識字,更不會發短信。聯繫他時,濃濃的莆田口音讓記者只能根據發音,請當地的出租車司機幫忙找到他。不過,讀寫能力顯然沒 有成為他做生意的障礙,「大伯之前在北京朝陽四季青的貨場裡看了十年鋸台。對木材比誰都懂。火車上的木頭好不好,他老遠就能看出來。」張建東說。張建東是 去年初來綏芬河的,在北京和莆田老家唸完了初中,他的學力足夠幫助伯父解決生意中涉及的書面問題。

 關於語言,怎樣和俄羅斯人溝通的問題。木商們需要在綏芬河當地雇俄語翻譯。說到翻譯,張國林馬上感嘆「老闆不好當」,一方面,是因為翻譯公司的收 費不低,到今年,業務季的翻譯月薪比去年高了近2000元,達到了近7000。「他們去俄羅斯,除了工資,吃住都由我們管。平時用不著他們的時候,照樣也 得開每月3000塊的工資。」張國林說。另一方面,無法鑑別翻譯得好壞也讓他有點頭疼。隨身的「翻譯官」往往是20多歲的年輕人,有的在俄語方面也是二把 刀,「他們表達不好我們就完蛋。」張國林說。

  和1995年就到綏芬河的二弟張國泰相比,張國林做進口貿易並不算老手,他所經營的聚鑫木業公司是2005年和三、四個股東合開的。大股東是一個叫潘文春的莆田忠門鎮同鄉。張國林說他手頭只有幾百萬,佔的股份很少。股份制是忠門木商們基本的組織形式。

  除了貿易公司,張國林還在綏芬河和同鄉合資開了木材加工廠。他領記者參觀了鋸房和烘乾房,「大家都有股份,哪怕只有一點點,都會拚命地干,賺到錢就可以找人搭伙做別的。」

  張國林一共雇了七八個固定員工,其中的「骨幹」大都是莆田來的親戚朋友或忠門鎮同鄉。他們往往從事的是一些帶有專業性的崗位,比如叉車、抱車司 機、鋸手和烘乾房主管。這樣的工作是同鄉們進入這個木材行當的起點。員工吃住由公司負責,另外可以拿到每月3000多的淨工資。其他崗位,比如發貨時才需 要的捲尺(量木方尺寸),則臨時雇東北當地人來幹。

  綏芬河號稱「中國木業之都」,也是忠門人最早經營從俄羅斯進口木材的口岸,自上世紀80年代至今,一批又一批的忠門人來來去去,像張國林這樣的莆田籍木材商目前有幾百人。在這只有十幾萬人口的小城,曾有「十個人中有一個福建人」的說法。

  近幾年,隨著其他對俄貿易口岸的開放,原駐綏芬河的忠門人開始分散到滿洲裡、黑河、二連浩特以及新疆的阿拉山口。綏芬河的木材商的人數也從前幾 年的幾千人銳減到了幾百人。不過,隨著資本的擴大,人數的減少並沒有削弱這裡的木材交易,根據當地的數據資料顯示,這裡的木材進口量目前仍佔全國的 1/3。每天從俄羅斯開來的列車絕大部分裝的是木材,只有夾掛的少量裝礦沙和化肥的車廂。

  張建東說,和「佔車站貿易80%」的木材相比,綏芬河的街店生意「不叫生意」。在許多當地人的眼裡,木材也的確是綏芬河的主業。帶記者找到張國 林的那位出租車司機沈全海,在綏芬河開了20多年出租車,對綏芬河每一家木業公司的位置瞭如指掌,能說出許多莆田木材商的姓名。在他看來,莆田人之所以能 壟斷當地的木材貿易,在於兩條:一是比當地人更能吃苦,二是有資本。實際上,資本也是在吃苦中積累的,「他們剛來的時候,城市還沒開發,很艱苦。」沈全海 說。綏芬河的市容的巨變是近兩年的事,從牡丹江到綏芬河的高速公路也是前不久剛剛通車——公路運輸對木材商很重要,「汽車兩天就到了北京,火車還要訂車 皮,前後要七八天。」張國林說。

  忠門人這種徹底的行商精神的確少見。張國林給記者的印象是生命力旺盛。他不會開車,每天在火車站和貨場之間走來走去;聲量大,胃口極好,晚飯時 規律性地喝上一瓶半斤裝的「牡丹江」白酒。而張國林伯侄偶爾去打打麻將的春雷貨運站裡那個叫潘木英的老闆也是個小小奇蹟。她每天坐在辦公室的電腦前一邊打 八十分,一邊用電話調配車輛,做著木材聯運生意。她今年39歲,是五個孩子的母親。和張國林一樣不識字,帶在身邊的11歲的小兒子是她的助手,每當要簽合 同的時候,就由小兒子代筆。她對記者說,住在綏芬河比住老家還習慣,因為這裡的冬天有暖氣,老家沒有。

  木商家族和壟斷生意

  木材幫的最早起源,是莆田忠門鄉下的蒸籠生意。從1990年代以後,整個中國成了一個大工地,木材的需求進入了高峰期,莆田商人也隨著各地城市發展的步伐,形成了覆蓋全國的銷售網絡。

  在綏芬河車站附近的一家沙縣小吃,張建東用向大伯臨時要的一百元錢請記者吃了一頓早餐。他今年18歲,身量比伯父小得多,是張家四兄弟中的第10個孩子,來綏芬河之前在北京呆了10年。

  關於童年,張建東對在北京石景山黃莊度過的那一年印象最深。那裡的木材廠規模很大,烏泱泱都是說莆田話的人,他常常在廠裡的大圓木和木方垛上爬。一年後,他跟著大伯搬去了海淀的西北旺,在那裡開始上學。

  張建東記得,小時候家裡只有一套鋸,不像現在,公司的每個鋸房都有三套。他把北京本地的同學稱為「千金、少爺」,「和他們不一樣,我們從小就有 自食其力的想法。」從小學三年級起,他都是在學校裡做完作業再回家,然後跟大人一起幹活,「原木我還搬不動,就搬木方,天天碼來碼去。」跟妯娌們一起去北 京的母親幾乎不監督他做作業,只說,不好好上學就得幹活。「莆田人的孩子從小就懂木頭,看樹皮,看結疤就知道木頭好不好。」

  上完初中,他的父母和叔伯幫他做出了抉擇:「學習成績不算太好,可能考不上重點大學,那就直接去做生意。」他身上有農家孩子的淳樸氣質,他說綏芬河最好的慢搖吧是莆田老鄉開的,「我是小孩子還不能去」。不過,他也知道做生意要和政府打交道,知道綏芬河剛剛換了市長。

  以家族為單位,上下游聯動,張家是莆田典型的靠木材起家的商業家族。

  上世紀90年代初,張家四兄弟一起到了北京,從跑工地及和同鄉合作採購木材起家,從販賣興安嶺的木頭開始,在興安嶺資源枯竭後又轉向從俄羅斯進 口木材。今年初,老二張國泰有從綏芬河回到北京,開始兼營和木材生意相關的鋼材;張國成則轉行在北京朝陽開了一家閩式海鮮酒樓。老三張國中,也就是張建東 的父親,留守忠門供養母親。部分地依靠兄弟那裡拆借的資金,張國中和別人合夥買了一條200多萬的漁船,幹他打漁的老本行。

  如今,張家的生意已經向下一代延伸,且不提剛剛上道的小侄子張建東,大女婿是張國林的驕傲:「他在北京做鋼材生意,有6輛好車。」

  從北京發家,北京堪稱莆田木材幫在北方的大本營,儘管如今的很多木商去了山東、天津或者內蒙、新疆,他們的家眷往往大都住北京。「我媽媽、老 婆,孩子、小孫子都在北京,我們只有到年底才會一起回莆田過年。」張國林說,「莆田的元宵節是全國最熱鬧的,去湄洲島拜媽祖,初六開始到處搭台唱莆仙 戲。」

  這種鄉情在莆仙話裡有一句話概括得很熨帖:「長安雖好不如久居(舊居)。」 這話是潘文春對記者說的。在北京朝陽管莊的一處院子裡,記者見到了潘文春,他就是被張國林稱為公司幕後「大老闆」的人。說起木材幫的來龍去脈,他比張家伯侄追溯得更遠。

  木材幫的最早起源,是莆田忠門鄉下的蒸籠生意。

  1980年前後,三三兩兩的忠門人開始背上幾個蒸籠走南闖北,跑遍了國內很多地方的機關和各種單位的食堂。忠門蒸籠是一門有著200多年歷史的 手藝。「蒸籠一開始都是用竹片編的,木頭料的應該還很少。好的蒸籠師傅能把不到一公分厚的竹條薄成很多片。」潘文春說。在三十多年前,一年能在外頭掙到三 四千塊錢的蒸籠師傅,會興高采烈回家。「70年代末,在咱們老家跟包工頭打工,一天才掙兩三塊錢。」

  關於蒸籠生意向木材生意的轉換,北京福建木業家具商會的秘書長唐榮耀補充道:「很多莆田木材商都有過賣蒸籠的經歷,從莆田出發,一路跑到上海、 北京、東北、內蒙。」而通過做蒸籠,忠門人和毛竹、木材打起了交道。而在全國各地找到毛竹和木材的貨源後,他們把眼光投向了建築工地,開始販賣竹膠板和木 頭。不過,木材屬於國家控制的資源,在各地的砍伐和交易需要指標,莆田人的辦法是,花錢找以各種機關、單位的名義,找林業局買指標。

  45歲的潘文春是1984年到北京的。這年中秋後,他揣著父親給從信用社貸的500塊錢,到福州上了去北京的火車。「44塊錢買了一張站票,到 北京已經花掉了100多。冬天快到了,我根本買不起毛衣毛褲。」他到北京的第一站是朝陽東面的老八里橋,住在三堂哥潘文龍租的當地老百姓的一處菜窖。

  「就像偷渡到國外打工,你去了得有一個落腳點。出來做生意沒人帶不行。」莆田人都是親戚帶親戚,朋友帶朋友。慢慢在一個地方人越來越多。「我來 的時候,在北京做各種生意的莆田人頂多有一兩萬,到現在,連家屬在內,已經有15萬人,大家分散在北京的東西南北各個方向。」潘文春說。

  對於初來乍到的窮小夥來說,完全沒有資金門檻的工作就是跑業務,他開始跟著堂哥一起跑工地和機關單位,兜售同鄉的加工廠裡生產的竹夾板、工地防護欄和木花盆。如此一干兩年。到1986年,手頭有了三五萬塊錢的潘文春開始正式進入木材行業。

  潘文春家有兄弟四個,另外還有三個堂哥,全都在做木材生意,和張國林家一樣,潘家的7兄弟也是個聯合體。「大堂哥比我大二十來歲,他名聲好,在老家一個包工頭那裡幫我借了點錢,當時是三分息。」就這樣他和潘文龍搭伙,兩人一起湊了二三十萬,就往東北跑。

  那時候的興安嶺木材資源很豐富,所謂「火車一響,黃金萬兩」。塔河的加格達奇在當時是莆田人在興安嶺的據點。從那裡開始,潘家兄弟坐上林區火 車,差不多把興安嶺的每個縣林業局都跑遍了。當時的樺木、落葉松的價格遠比現在便宜,是三四百塊錢一立方,一個車皮裝50-70方,兩三萬塊錢。潘文春 說,當時,他們一個月也就是發三五個車皮,而不是像現在,一個月有二三十個車皮的量。他的第一桶金來自1988年起和北京東城古建公司的合作。在當推銷員 時他認識了其中的一個經理,雙方生意開始的第一年,他賺了二三十萬。

  1992年,潘文春在管莊跟那裡的村委會租了6畝地,接連蓋了三個平房院子,用做辦公室和木材樣品堆場。最初是4000一畝,現在則漲到了1萬一畝。近20年來,房子沒有翻建過,只是在裡面改裝修。

  記者見到潘文春是在一個早晨,他剛剛在辦公室旁的佛堂做完早課。他的法名叫長青,拜深圳弘法寺主持釋本煥為師。那個不到六平米的小佛堂裡,可以 看到莆田商人那種糅合起來的信仰。正面供著淨土宗的西方三聖,旁邊供有商人保護神的海神媽祖,以及在佛教裡鎮財殺小人的關公。此外,佛堂裡還有用昌化田黃 雕的「日出泰山群賢聚會圖」擺件。「佛家說廣結善緣,我們做生意也是要廣交朋友。按照我的佛門觀念,錢要去賺,但不能看得太重。」

 生意歸生意,更大的機會需要資金實力做支撐。潘文春說,在1990年代,很多項目也還都是幾個人搭幫做。「有的工地需要個五六百萬的木頭,我一個 人都能拿下;但賣鋼材給工地,人家一天就要幾百噸,就要有一兩千萬資金,我一個人吃不下。而且,我客戶很多,不止一個項目要運作。」

  潘文春說,在建材這一行裡,找不到不需要扎帳(墊資)的生意。「地產項目大的時候,一個盤幾十萬平米,一百萬平米,幾千萬就墊進去了。如果找不 到合作,你做不了。」客戶的競爭是資金實力的競爭,「幾百萬你都扎不住,對方看你沒實力,你就被淘汰。客戶關係自然也慢慢疏遠了。」

  合資的各方往往是清一色的莆田同鄉,「我們很抱團。我做生意20幾年,沒有和哪個同鄉鬧過矛盾。」潘文春說。採訪中,潘文春頻頻提及的一個詞是 「做人」,所謂「做人」,實際上是一種公關模式,「你不去矇騙,朋友和客戶對你放心。否則,搞木材又不是什麼高科技,別人有錢也可以做。」

  按莆田當地的統計,常年在外做木材生意的人近20萬,經營著8萬多家企業。北京的莆商組織做過估算,目前,莆田人已經控制了國內90%的木材貿易。

  從1990年代以後,整個中國成了一個大工地,木材的需求進入了高峰期,莆田商人也隨著各地城市發展的步伐,形成了覆蓋全國的銷售網絡。由於在早在20多年前就在這個行業的上下游卡位成功,莆田木材幫在全國各地逐步形成了壟斷。

  薄利和暴利

  由於莆田木材幫對進口木材從上游伐木、國際貿易到下游銷售的全產業鏈掌控,所謂暴利在某種意義上是完全可能的。

  從根源上說,促使莆田人外出經商的原動力,是當地糟糕的農業條件。潘文春說,在老家,5分鐘就能走到海邊,但靠海未必能吃海。莆田海濱的地理稟 賦,和浙江溫州及福建泉州一帶極為相似,山多地少。潘文春記得少年時,一大家子十幾個人靠五畝地過活,根本吃不飽,地瓜干是主食,米面則是一種奢侈。「我 們不出來經商,能把地下樹根都挖來吃掉。」

  經商最初是為求生存,因此,那種野性而堅韌的沿海農民性格也體現在了生意上。說到借錢,張國林很有一股子豪氣:「我到北京的時候,在家裡不要說 三分息,五分息都借過,不冒點險我怎麼發財?」同時,在外地的木材商之間借貸利率,也沿襲了老家的標準,三分息屬於「很公道」。

  好消息是,融資變得越來越容易。在北京,由北京福建總商會牽頭成立了兩家融資擔保公司,包括2006年成立的閩商投資擔保公司。到今年上半年, 這兩家公司至今共為115家企業貸出了12.52億元。記者在採訪潘文春時,正趕上擔保公司來拜訪,「以前銀行都不相信小企業,現在,連老家的房產都可以 拿來做擔保。」

  融資成本下降,普通木材的利潤也在降。特別是今年,隨著對房地產的宏觀調控,對建築用木材的需求也減少了。「賣木頭的賬面利潤看起來有百分之二十幾,但刨掉利息,工資和其他開支,就不多了。如果扎賬時間太長,利息都掙不回來也有可能。」潘文春說。

  要賺錢得儘量從上游起精打細算。一部分木材商做到了產業鏈的最上游。

  張國林跟記者說起一個叫張文順的木材商,今年44歲,1995年就去俄羅斯承包了山頭。俄羅斯歡迎中國人去投資伐木。具體的操作方式是,伐木商 找俄羅斯當局審批一個砍伐量,然後帶自己組織的伐木隊上山作業。張文順因此在俄羅斯兼做批發商。在綏芬河的貿易商儘管在國際結算方面必須開美元賬戶,但實 際上,在俄羅斯和自己的打交道批發商的也往往是莆田同鄉。

  伐木是莆田木材幫生意中更隱秘的層面,也是最暴利的一塊生意。北京奧斯迪爾家具公司的總經理鄭功強對《創業家》記者說:「在東南亞、非洲,甚至加拿大、新西蘭,都有由莆田木商組織的伐木隊。」

  隨著木材幫的國際化,在木材進口貿易方面也出現了行業巨頭。「有的一年能走幾十億甚至更多。木頭批發商玩得大的,從海外一船就是好幾萬立方。」潘文春說。

  和俄羅斯進口木材大部分是建築木材相比,莆田人從東南亞、非洲等地進口的,則大部分屬於名貴木材,這是一個利潤高得多的領域。但需要的資金量自然也大得多。「商人誰都想做高利潤的生意,這要看自己的實力和機會。」潘文春說。

  在木材幫中,北京永輝木業的老闆陳雪峰是最早實現轉型的人之一。1995年,民航總局要建一個五星級酒店京瑞大廈,開發商的總承包商找到了陳雪 峰,使他獲得了一個涉及資金上億的項目。當時,陳雪峰和其他同鄉一樣,經營的都是國內木材,但酒店的後期裝修需要大量的高檔進口木材。當時進口高檔木材國 內需求量小,需要的資金量也大,少人問津。

  拿了這個單後,陳雪峰幾乎放棄了低端的國內木材。他的永輝木業成為了當時北京三家專營進口木材的企業之一。

  在朝陽區東壩名貴木材市場內,陳雪峰的永輝木業有一個兩千多平米的展廳,每年從那裡出去的流水大概是4個億。東壩市場是華北和東北最大的名貴木材市場,一年的銷售額超過200億,而1000多戶商家中,大部分是莆田人。

  在這個市場中,可以找到任何你想要的國內外名貴木材。高端木材自然有比普通的建築木材高得多的利潤,由於莆田木材幫對進口木材從上游伐木、國際貿易到下游銷售的全產業鏈掌控,所謂暴利在某種意義上是完全可能的。

  從東壩市場的木材品名可以看出,其中不乏被市場稱為紅木的品種。紅木是今年木材市場的大熱門,它已經成為了奢侈品甚至金融工具。其中雖有炒作的 成分,但全球範圍內紅木資源的枯竭則是事實。「紅木的成材往往要五六百年,相對於一代人來說,它已經是不可再生的資源。」鄭功強說,如今在緬甸、海南、越 南等地,很多木材商都去種植紅木,但這更像是一種儀式,用以表達對那些神奇植物的敬意。

  像其他行業的投資熱一樣,有著30多年經營史的木材幫,其中一些資本雄厚的商家已經實現了從木材經營到投資的跨越。作為北京福建木業商會的會 長,陳雪峰的生意是一個風向標,除了木材貿易,他還是北京中騰時代投資公司的董事長,這是一家經營房地產業和鋼材的企業;另外,他還成了瑞祥安古典家具公 司,進軍紅木家具生產領域。

  從上世紀70年代末起家,在30多年的經營裡,上游資源到下游的銷售網絡,莆田木材幫的行業地位已經根深蒂固,外人已經很難插足。和讓人驚訝的 莆田醫療幫的崛起一樣,木材幫也有著同樣顯著的草根氣質,但在過去三十多年以及更遠的將來,他們在大興土木的中國,大有用武之地。「現在,中西部在大開 發,我們的很多老鄉早已經把生意做過去了。」潘文春說。莆田木材幫的故事就像濾去了水分的鋸木,「那是豐富的祈禱,是一層一層渾厚的敘述,像石磚一樣被堆 砌,進而成為一種建築」。(關於大提琴家卡薩爾斯的樂評)

(來源:《創業家》雜誌 作者:劉鶴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94

中國十大商幫的經營之道:北方善義 南方善商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5567.html

中國商幫歷史悠久。山西商幫、徽州商幫、陝西商幫、山東商幫、福建商幫、洞庭商幫、廣東(珠三角和潮汕)商幫、江右商幫、龍游商幫、寧波商幫是為十大商幫。其中晉商、徽商、潮商勢力最大影響最深遠。由於地區和歷史原因,各商幫特點不同,北方善義,南方善商;北方厚重,南方靈活;北方重古典,南方更現代。

九個頭條網梳理了中國歷史上十大商幫的經商之道,或許對當下的從商者也頗有啟發。

 

 

1、晉商:經營模式最先進

十大商幫中最早崛起的就是山西商人。歷史上,山西商人稱為晉幫。晉商是明清時國內最大的商幫,在商界活躍了500多年,足跡不僅遍及國內各地,還出現在歐洲、日本、東南亞和阿拉伯國家,完全可以與世界著名的威尼斯商人和猶太商人相媲美。

山西商人曾穩穩地把自己放在全國民間錢財流通主宰的地位上,山西票號儼然成為清政府的「財政部」。這種作為都是大手筆,與投機取巧的小打小鬧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山西票號注重信息的捕捉與反饋,並視之為成功的關鍵。山西人能夠首創票號,他們長遠的戰略眼光和經商天賦無疑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山西票號堪稱現代金融業的雛形。

晉商的文化程度相對於其他商幫是比較高,他們的經營模式也是最先進的,股份制、資本運作等現代經營方式,已經在他們身上萌芽。晉商把商業作為一項崇高的事業,這是晉商成功的一大關鍵因素。在實際經營中,晉商信奉關公,講究以義制利,義利結合,這是晉商價值觀的核心。而晉商所逐步探索完善的掌櫃制度,合理公正地界定東家與掌櫃之間的權利與義務、分紅與責任,並利用行會之權威培育從業者的誠信榮譽感,可謂最富中國特色的「委託——代理」制度,其所蘊涵的中國傳統智慧,對當下的民營企業的組織管理,仍有啟示意義。

首先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實行經理負責制;其次是人身頂股制。這也是山西票號首創的激勵機制,把員工的利益與票號的利益緊緊聯繫在一起,有利於協調勞資關係、調動勞動者積極性;第三是管理監督機制。晉商一方面發明了聯號制即大號管小號的層級管理方式以加強自我約束,同時還創造了欽差制。這些管理制度有效地促進了晉商的迅速發展。

點評:文化乃商業之脈。

 

 

2、徽商:賈而好儒

徽商與晉商齊名,作為中國商界中的一支勁旅,徽商曾活躍於大江南北、黃河兩岸,以至日本、暹羅、東南亞各國和葡萄牙,無徽不成商叫遍天下。其商業資本之巨、從賈人數之眾、活動區域之廣、經營行業之多、經營能力之強,都是其他商幫所無法匹敵的,在中國商界稱雄數百年。

徽州人都是經商能手,他們善於分析和判斷經濟形勢,在買賤賣貴的不等價交換中牟取厚利,大規模的長途商品販運是徽商致富的一個重要途徑,另外,囤積居奇、特權牟利、牙行制度、高利貸等,也是不少徽商致富的手段。

徽商與其他商幫的最大不同,就在於儒字。徽州是南宋大儒朱熹的故鄉,被譽為儒風獨茂,因此徽商大多表現賈而好儒的特點,他們的商業道德觀帶有濃厚的儒家味。徽商很愛讀書,他們有的白天經商,晚上讀書,在路途中也是時時忘不了讀書。愛讀書給徽商帶來了「賈而好儒」的特色,既促使徽州成為文風昌盛之地,又對商業經營產生積極影響,使徽商稱雄於明清兩朝。徽商以儒家的誠、信、義的道德說教作為其商業道德的根本,使他們在商界贏得了信譽,促進了商業資本的發展,是他們經商成功的奧秘所在。

點評:商人的務實和精明,加之厚重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這樣的商人,真有魅力。

 

 

3、福建商幫:「內外勾結」

福建商幫的興起,一開始就與封建政府的官方朝貢貿易和禁海政策針鋒相對。他們走私進行商業貿易,不能貿易時就進行搶劫,他們具有海盜和商人的雙重性格。

「內外勾結」的貿易方式是福建海商最常見的經商方式,他們廣泛聯絡沿海居民,建立了許多據點,利用據點收購出海貨物,囤積國外走私商品,以利銷售,他們不僅在海營商,還有許多也是陸地商,水陸兩棲,海上貿易也做,陸地貿易也做。明清福建商人,把國內與國外的貿易緊密地結合起來,努力經營,進行多種形式貿易,從而形成了中國封建社會晚期一個很有影響的地方商幫。

隨著封建社會的消亡,福建商幫卻在海外南洋、台灣等地開闢出新的商業場地。福建商幫中的許多商人,正是以自由商人的身份,大無畏地開拓海外市場,終於在福建幫這棵枯樹上開出了新枝,使福建商幫的商業精神在海外華人和台灣的福建籍人身上得到延續。

點評: 盜亦有道

4、廣東商幫:喜歡「頭啖湯」

粵商深受嶺南文化的影響,遠離政治中心,不受所謂「正統」、「權威」觀念的束縛。粵商為了賺錢,天不怕,地不怕,擅打擦邊球、有冒險精神是其最為突出的特性。他們永遠敢做「吃螃蟹」的第一人,喜歡「頭啖湯」。

粵商以快制勝,出擊迅速。粵商從不將自己的生產經營侷限於某一固定的框架之中,注重靈活變通, 「上得快,轉得快,變得快」正是這種寫照。

粵商文化水平往往不高,自有資金不多,技術力量也不雄厚,但他們會「借」。一是借錢發揮;二是借才發揮。粵商文化信奉「開放包容不排外」, 「不揾獨食、有錢大家賺」。

近代粵商發揚了古代廣東商人的冒險開拓、獨立進取的商業精神,而在參與國際商業貿易的過程中,近代潮商又具有了某種開放的心態。在近代廣東商人身上,我們看到傳統文化與近代商業文化的某種有效的結合與融合。而正是這種文化的發展與融合,也許才是粵商繼晉商、徽商衰落之後仍能發展,並進一步成長的原因。

點評:開放為經商之先?


5、寧波幫:創業上海首創金融

1984年,因鄧小平一句「要把全世界的『寧波幫』都動員起來建設寧波」的豪言壯語,「寧波幫」舉世聞名。

事實上,寧波商幫在十大商幫中屬於後來者。然而寧波幫在工商業、金融業等領域不但影響了江浙、上海的進程,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影響了中國工商業、金融業的進程。

鴉片戰爭後,尤其是民國時期,寧波商幫中新一代商業資本家脫穎而出,把商業與金融業緊密結合起來,從而使寧波商幫以新興的近代商人群體的姿態躋身於全國著名商幫之列。他們所經營的銀樓業、藥材業、成衣業、海味業以及保險業,也是名聞遐邇。

寧波商幫形成的時間較晚,但其發展勢頭卻非常之快。他們的活動區域不斷拓展,最終形成四出營生,商旅遍於天下的局面。寧波商幫不僅善於開拓活動地域,還善於因時制宜地開拓經營項目。他們的致富之道非常有特點,也非常實用:以傳統行業經營安身立命,以支柱行業經營為依託,新興行業經營為方向,而往往一家經營數業,互為補充,使自己的商業經營在全國商界中居於優勢地位。

點評:後來者居上

 6、陝西商幫:儘可能追逐厚利

在明代的商業界裡,山西與陝西商人為了對抗徽商及其他商人的需要,常利用鄰省之好,互相結合,人們通常把他們合稱為西商或是山陝商幫。西商在明代前期的勢力很大,他們從經營鹽業中獲得了大量的厚利,可惜利益的原因使他們內部開始分化,陝西鹽商與山西鹽商分道揚鑣,最終陝西鹽商到了四川獨立發展,這也為陝西商幫的最終形成奠定了基礎。

陝西商幫生財的行道較多,在這一點上他們與江西商幫相似。陝西商幫是一個綜合性的商幫,他們對財富的追求與一般商幫相同:儘可能追逐厚利,如果不行,就退而求其次。陝西商幫以鹽商最為著名,經營布業、茶業和皮貨業也是陝西商幫盈利的重要途徑。

雖然貴為中國十大商幫之一,且民風習俗與山西商幫相近,但在外人看來陝西商幫見識短淺,在各個方面都無法與晉幫相比。而對於商業資本的使用上,陝西商人採取的是土財主方式,很少有人投資手工業,這與江南地區商人積極發展手工業的情況恰恰形成鮮明的對比。

點評:逐利是商家本性?

 

7、山東商幫:重在一個「義」字

山東商幫有山東人的特點,重在一個「義」字上。正因為如此,與別的商幫相比,山東商幫的致富之道顯得單純、直截了當。山東商幫的致富之道,總起來講就是長途販賣和坐地經商,講求信用的商業道德和規範的商業行為。同時,在山東商幫中,主要是一些大官僚、大地主兼大商人,因此,魯商大部分可以說是封建性的商人。歷史上的「魯商」雖不如晉商、徽商那般輝煌,但興盛時也曾控制了北京乃至華北地區的綢緞布匹、糧食批發零售、餐飲等行業。特別在東北地區,魯商有著地緣、人緣的便利,曾在那片「商場」上縱橫馳騁,名重一方。

山東商幫經營總體看有兩種方式:一是獨資經營;二是合夥經營。在獨資經營中,一般情況是本人或本家族是大商人,資本很雄厚,當然也包括不少資本較少的小商小販。他們規範商業行為主要表現在與生意對象間的信義約束,按約定俗成的規矩辦事;在合夥經營中,山東商幫的規範行為有點像現在的股份公司的做法,合夥人之間先立合夥合同,據史料,往往邀同親好友作見證,以示恪守信用。

點評:信為經商之本

 

 

8、龍游商幫:手段最為高明

當徽商、晉商在商場爭雄之時,冷不防在浙江中西南部崛起一個頗有影響的龍游商幫。歷史上所稱的龍游商幫,實際上是衢州府商人集團,其中以龍游縣商人人數最多,經商手段最為高明,故冠以龍游商幫。

龍游商幫雖地處偏僻,卻有著開放的心態,在觀念上也比較新潮。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上,即投資上的敢為天下先精神和海納百川的肚量。明清時期,許多商人將經營商業所賺得的資金用來購買土地或者經營典當、借貸業,以求有穩定的收入。而龍游商敏銳地意識到,要獲得更多的利潤,必須轉向手工業生產和工礦產業上。他們果斷地投入於紙業、礦業的商品生產,或者直接參與商品生產,使商業資本轉化為產業資本,給當時封建社會注入了帶有僱傭關係的新生產關係。龍游商人還不排斥外地商幫對本鄉的滲透,並且相處友善,吸收外地商人於己幫,推進了龍游商幫的發展。

龍游商人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和海納百川的肚量,是他們良好的經商心態的反映。他們雖然是出自一個偏僻之地,既無官府支持,又無強大的宗族勢力作堅強後盾,但他們卻能在強手如林的各大商幫中崛起,自立於商幫之林。

點評:窮二代的突圍?

 

9、洞庭商幫:聰明的商幫

幾乎就在龍游商幫興起的同時,另一個商幫在中國的洞庭湖上不知不覺地興起了——洞庭商幫。

當年范彝財色盡得,泛舟五湖,引起多少人的豔羨。他經商成功,一定給太湖、洞庭湖流域的人們留下深刻印象。

洞庭商幫是在明萬曆年間才初步形成。

審時度勢,把握時機,這是聰明的商人的做法,而洞庭商人就是這樣聰明的商幫。洞庭商人沒有與徽商、晉商在鹽業和典當經營上爭奪市場,而是揚長避短,穩中求勝,利用洞庭湖得天獨厚的經商條件販運起米糧和絲綢布匹。他們還不斷更新觀念,開拓經營新局面,向外部世界發展著。尤其是鴉片戰爭後,在作為金融中心的上海,洞庭商人利用自己的鑽天之術,開闢了買辦業、銀行業、錢莊業等金融實體和絲綢、棉紗等實業。在新的歷史背景下,從事著不同於以往的商業活動,由此,洞庭商幫產生了一批民族資本家,走上了由商業資本向工業資本發展的道路。

點評: 審時度勢是商人的天性


10、江西商幫:講究賈德

江西商人絕大多數是因家境所迫而負販經商的,因此,小本經營,借貸起家成為他們的特點。他們的經商活動一般是以販賣本地土特產品為起點,而正是江西商人這些獨特的背景,使得江右商幫具有資本分散,小商小賈眾多的特點。除少數行業如瓷業比較出眾外,其他行業與徽商、晉商等商幫相比經營規模就要顯得相形見絀,商業資本的積累也極為有限。當代著名作家沈從文在他的作品中,曾經就這樣描述江西布商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另外,江西商人濃厚的傳統觀念、小農意識也影響到他們的資本投向,只求廣度,不求深度。所以,儘管江西商人人數眾多,涉及的行業甚廣、經營靈活,但往往在競爭中容易喪失市場。

江西商人講究賈德,注重誠信是江西人質樸、做事認真的性格的一個外在反映,也是江西人頭腦中中國傳統儒家思想的自然流露。江西商人還善於揣摩消費者心理,迎合不同主顧的要求。總之,以銷售盡手中的商品和捕捉商機為原則,這是江西商人發財致富的經驗總結。

點評:草根起家,更懂消費者的心

(以上整合自當代金融家、保險生活、東方早報等相關報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275

潮汕商幫的龐大帝國:四家族控制金融資產超萬億

幾乎是在悄無聲息間,一個個橫掃所有金融業態的龐大帝國完成了構築。這些金融帝國身後的作手——低調、神秘的潮汕商幫,正在浮出水面。

持續超過一年的萬科控制權之爭,令潮汕商幫驚人的金融實力嶄露頭角。然而,潮汕籍商人這一群體背後,已然收入囊中的金融版圖,絕非寶能系一家。在這個名單中,還可以列出富德系的張峻、合生創展的朱孟依家族、星河集團的黃楚龍等一串長長的名單。

以保險為突破口,幾乎是潮汕背景商人、企業進入金融業的必經路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調查梳理後發現,以保險為突破口,潮汕商幫染指、控制的金融機構,已經達到數十家,橫跨銀行、證券、保險、信托、基金,乃至小貸公司、擔保、保理、互聯網金融等幾乎所有金融領域。

一貫的低調神秘,讓外界無法確知潮汕商幫所控制的金融機構,以及對應的金融資產規模究竟大到何種程度,但毫無疑問的是,這一群體所控制、影響的金融資產堪稱天量。根據公開數據測算,僅富德系、寶能系、朱孟依家族、僑鑫集團等四家潮汕籍財團,所控制、影響的金融資產至少可能就已達到1.1萬億元以上。

布局保險

7月19日,皇庭國際披露了一份方案,擬發起成立華僑人壽,擬定註冊資本10億元,註冊地為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其子公司深圳皇庭融發發展有限公司(下稱“皇庭融發”)擬出資2億元,認購其中20%股權,其他7家發起方合計出資8億元,占80%的股份。

皇庭國際具有濃厚的潮汕背景,其董事長、實際控制人為潮商巨頭鄭康豪。根據公開披露,出生於1976年的鄭康豪是廣東潮陽人,雖然今年年僅40歲,但在潮商群體中卻頗具地位。2010年,鄭康豪入主原名深國商的皇庭國際,經過一路增持,截至2015年底,其共計持有皇庭國際49.68%的股份。

這個產生了李嘉誠、馬化騰等超級巨頭的顯赫群體中,對金融的布局已非一日。無論是鄭康豪,還是手握前海人壽、前海財險兩家保險公司的寶能系姚振華,在潮汕商幫中都只能算是後來者。如果不算以香港等境外市場為主要經營地的潮汕企業,從2006年前後介入生命人壽開始算起,潮汕商幫已經在保險業深耕10多個年頭。

公開信息表明,如果不算馬化騰等頭面人物,迄今為止,僅僅是保險公司,加上剛剛發起設立的華僑人壽,潮汕商人這一群體參股、控制的保險公司,至少已經達到6家,實際成立、開業也至少已達5家,而其背後的掌舵者,無一不是潮汕商人中的佼佼者。

眾所周知的是,潮汕商幫介入保險業的鼻祖是業已遭到調查的生命人壽掌舵者張峻。2006年,張峻控制的深圳國利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深圳國利”)受讓了國資背景的廣晟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所持生命人壽9.94%的股權。而深圳國利就是生命人壽第一大股東富德金融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富德金控”)前身,其實際控制人張峻則是廣東普寧人。

此後,生命人壽進行了多次增資,富德金控借此成為第一大股東。2009年,生命人壽註冊資本由13.58億元增加到16.9億元,富德金控參與增資後,出資額增加到3.38億元,首次成為持股20%的第一大股東。2009年之後的四年間,經過多次增資,到2013年7月,生命人壽註冊資本增加到117.5億元,富德金控的持股比例一直維持在20%。

張峻控制的企業實際持有的生命人壽股份,一直飽受外界質疑。除了富德金控,生命人壽其他部分股東可能亦與張峻存在關聯。有媒體曾報道稱,通過或明或暗、交叉式股權安排,張峻麾下企業在生命人壽的持股比例可能已經超過80%,而其參與歷次增資所耗資金更是達到百億元之巨。

控制生命人壽之後,張峻進一步向產險進軍。2012年5月,由生命人壽、富德金控發起的富德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富德產險”),正式在深圳開業,該公司初始註冊資本5億元,生命人壽持股81%,富德金控持股19%。2015年,該公司增資至35億元,但兩家股東持股比例未變。

或許是受張峻啟發,不少潮汕商人緊隨其後,進入保險業,與前海人壽獲批時間相近的珠江人壽,同樣具有潮汕基因。2011年5月,珠江人壽獲準籌建,2012年12月正式開業,初始註冊資本6億元。發起股東包括廣東珠江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珠江控股”)、廣州國際控股集團、廣東韓建投資有限公司(下稱“韓建投資”)、廣東新南方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廣東新南方”)、粵財信托,持股比例均為20%。

2016年6月,珠江人壽進行第七輪增資,註冊資本增至67億元。據其披露,目前珠江控股持股30.15%,廣東珠光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珠光集團”)持股20%,衡陽合創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下稱“衡陽合創”)持股18.96%,韓建投資、廣東新南方均持股10.3%,廣州金融控股集團、粵財信托分別持股8.51%、1.79%。除了廣州金融控股集團、粵財信托,珠江人壽的其他5名股東,均來自合生創展的朱孟依家族。出身於廣東豐順朱氏家族,朱孟依是H股上市公司合生創展董事會主席。根據工商登記資料,廣東新南方法定代表人、董事長、總經理為朱拉伊,珠光集團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長為謝炳釗;珠江控股、韓建投資法定代表人則分別為朱一航、朱偉航。

上述諸位人士均為朱孟依家族成員。根據合生創展2015年年報披露,朱拉伊為朱孟依胞兄,朱一航、朱偉航為朱孟依之子,謝炳釗為朱孟依妹夫,為關系密切的關聯方。加上衡陽合創,朱孟依家族共計持有珠江人壽89.7%的股權。

值得一提的是,具有潮汕背景,較早進入保險業,卻又少為人知的企業,還有總部位於深圳的星河集團。公開信息顯示,星河集團是陽光保險集團的第六大股東。

和張峻一樣,星河集團董事長黃楚龍也是潮汕人,而且同樣來自普寧。網站信息顯示,星河集團成立於1989年,經過27年發展,已形成了房地產開發、商業地產運營、金融投資“三駕馬車”的業務組合。

橫掃全部金融業態

無論是後起之秀的寶能系,還是早已成名的朱孟依家族,上述潮汕巨商都有一個共同的背景:早年依靠房地產發家,且幾乎全部以保險為突破口,最近幾年迅速切入金融業所有業態。

浸淫商界多年,潮商商人這一龐大的群體,對金融領域的布局已經不滿足於保險一隅。其勢力範圍,已從保險業囊括至銀行、證券、基金、投資等金融業全部業態。

在銀行方面,《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調查發現,除了生命人壽舉牌的浦發銀行,潮汕商幫入股、相對控股的商業銀行已有6家,其中廣為人知的是2011年開業的華興銀行,以及2010年成立的深圳福田銀座村鎮銀行。

站在華興銀行背後的,是總部設在廣州的僑鑫集團。華興銀行前身為汕頭商業銀行(下稱“汕商行”)。成立於1997年的汕商行,2001年因嚴重資不抵債而停業。2011年,利用汕商行的牌照,組建新的華興銀行,註冊資本50億元,僑鑫集團出資10億元,持股比例20%,為該行第一大股東。

公開信息顯示,僑鑫集團成立於1995年,其實際控制人周澤榮,亦為潮汕人氏,早年曾闖蕩海外,並加入澳大利亞籍。網站信息顯示,除了金融業,僑鑫集團目前的業務已橫跨地產、服務、教育等多個行業。

潮汕商幫入股的另一家銀行,是深圳福田銀座村鎮銀行。工商資料顯示,深圳福田銀座村鎮銀行成立於2010年,由臺州銀行發起成立,註冊資本4億元,其中星河地產出資4000萬元,持股比例10%,為該行第二大股東。

而朱孟依家族對銀行業的布局,則幾乎與保險同步。珠江人壽雖然2011年才獲準籌建,但朱孟依家族早在2009年就已開始籌劃。幾乎是在同一時間,廣東新南方已經入股廣州農商行,廣東新南方、廣東珠江公路橋梁投資有限公司(下稱“珠江投資”)、珠江廣場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下稱“珠江房產”)等,合計持有該行接近6.1%的股份。

而在廣州農商行2015年年報中,廣東新南方、珠江房產已在十大股東中消失,但珠江投資仍位居該行第八大股東,持股比例1.96%,持股數量1.6億股。

工商登記資料顯示,珠江投資註冊資金40億元,廣東珠江投資管理集團、珠江人壽分別出資30億元、10億元,而廣東珠江投資管理集團股東為韓建控股有限公司,其股東為朱一航、劉惠英,法定代表人亦為朱一航。

除了銀行、保險,潮汕商幫還將觸角伸向了證券、公募基金、期貨等領域。同樣來自潮汕普寧的佳兆業郭英成兄弟,早在1999年前後,就已在香港設立了富昌金融集團,其成員企業包括富昌證券、富昌期貨等機構,其中富昌證券曾名列香港前五十大券商。從2011年起,富昌集團開始在深圳、廣州、重慶等地設立新公司,業務包括小貸、融資擔保、投資咨詢。此外,郭英成還在2014年以近30億元的對價,受讓國民信托部分股權。

在公募基金方面,潮汕商幫亦有染指。2015年7月,證監會核準設立前海聯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註冊資本2億元,第一大股東為寶能系旗下的鉅盛華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鉅盛華”),出資額為6000萬元;深圳粵商物流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深粵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均出資5000萬元,各占25%股權;深圳市凱誠恒信倉庫有限公司出資4000萬元,占20%股權。

龐大的金融帝國

對金融領域的介入程度不斷加深,涉及機構門類越來越豐富,一些潮汕背景的企業已經不滿足於入股金融機構,開始在近年大踏步走上金控集團之路。

在潮汕商幫中,鄭康豪及其皇庭國際等企業,雖然只是入局金融的後來者,但發起華僑人壽,卻非其第一次出手。公開信息顯示,皇庭國際已在2015年成立了皇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皇庭基金”)。今年1月,皇庭基金還出資2.83億元,受讓深圳同心基金約17%股份,成為後者大股東。

皇庭集團網站信息顯示,金融業務已成為其三大核心業務之一,擁有私募牌照,管理醫藥投資、定增、股權等三類基金,而其控股的深圳同心基金擁有深圳唯一的小貸再貸款牌照。目前,皇庭集團正在布局互聯網金融,並進軍保險、不良資產處置等多個領域。為此,皇庭集團還成立了皇庭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相較於鄭康豪,黃楚龍的星河集團走得更遠。今年4月,星河集團成立了二級集團星河金控,除了保險、銀行,其還是國內最大的股權投資機構深創投第二大股東,並投資國家中小企業基金、前海母基金、紅土創業基金,形成囊括保險、銀行、股權投資、小貸、小企業孵化、融資租賃的全產業鏈布局,現有金融資產規模超過80億元。

不過,具有潮汕背景的財團中,金融版圖最為龐大的無疑是張峻的富德系,以及後來居上的寶能系。

以生命人壽為起點,經過十年的擴張,富德系已經構築了涵蓋保險、銀行、信托的龐大金融帝國。公開信息顯示,2015年7月,註冊資本28億元的福德保險控股有限公司成立,成為國內第11家保險集團,其中富德金控持股20%。目前,富德系的保險版圖,已經囊括生命人壽、富德產險、生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三大主要平臺。

除了保險,富德系也在不斷向信托、銀行滲透。2015年8月,保監會批準生命人壽受讓國民信托93.44%股權,成為後者第一大股東。2015年,經過二級市場搶籌,生命人壽躍居浦發銀行第二大股東。截至今年3月底,持股比例高達20.68%。

後來居上的寶能系亦不遑多讓。據鉅盛華7月7日披露,除了前海人壽、新疆前海聯合產險、聯合基金等主要牌照,該公司還成立了保險經紀、保險公估、小貸等多個金融業務平臺。

但這也並非全部。2016年4月,寶能系絕對控股的香港上市公司中國金洋(01282.HK)公告稱,以2.55億港元的代價,收購中國銀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中國銀盛證券有限公司、中國銀盛財富管理有限公司、宏基金業有限公司、宏基信貸有限公司、宏基金融投資有限公司等六家金融公司。至此,寶能系金融版圖已擴張到除銀行外的所有金融業態。

勢力範圍的極大擴張,帶來的是資產規模的膨脹。雖然具體規模難以確知,但即便不算馬化騰等頂級巨頭,僅富德系、寶能系及珠江人壽三家,其控制的資產就可堪稱天量。

年報信息顯示,截至2015年底,富德系控制的生命人壽、富德產險總資產分別達到4091億元、43億元,同期,國民信托管理的信托資產亦達1244億元,三者合計規模超過5300億元。

根據保監會數據,今年上半年,生命人壽實現保費收入1214億元,富德產險實現保費收入7億余元。即便不計國民信托,截至今年上半年,富德系上述三家平臺掌控的資產規模就已近6600億元。

前海人壽一季報披露,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該公司保費收入合計453億元,總資產為2096億元,保費收入同比增加123.1%。而保監會近期披露,今年上半年,前海人壽保費收入合計593億元。由此可見,前海人壽目前資產規模至少已在2200億元以上。此外,根據前海聯合基金披露,截至今年上半年,雖然成立不足一年,但其管理的僅貨幣基金規模就已達121億元。

珠江人壽的規模相對較小。據其2015年年報,截至去年底,其總資產為614億元。保監會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其保費收入共計156億元,並且完成了25億元增資。據此計算,截至今年6月底,珠江人壽的資產規模也在900億元以上。此外,僑鑫集團為第一大股東的華興銀行,也有一定規模。一季報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該行總資產達到1291億元。

雖然缺乏完整、精準的數據,潮汕商幫介入的金融機構難為外界所知,但其金融帝國已然成為龐然大物,控制、影響的金融資產也已極為驚人。按照上述數據計算,僅富德系、寶能系、朱孟依家族、僑鑫集團四家,控制、影響的金融資產,保守測算也已超過1.1萬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561

國家鐵路“曬”賬本:鐵總去年賺了10億 還是稅務“幫的忙”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5-02/1100359.html

001-003.thumb_head

每經記者 趙天宇 每經編輯 陳俊傑

中國鐵路總公司(以下簡稱中鐵總)日前公布了2016年年度報告,報告期內,收入合計9074.48億元,較上年下降0.97個百分點;利潤總額396.45億元,較上年下降34.8個百分點,全年實現凈利潤10.76億元。2016年末資產負債率為65%,近3年來亦穩定在這一水平。

近年來,中鐵總的貨運與客運收入呈現出此消彼長的態勢。2016年,中鐵總貨運收入為2574.78億元,自2014年起逐年下滑;客運收入則逐漸增長,2016年達到2817.4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2.4個百分點。北京交通大學教授趙堅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煤炭占鐵路貨運量的一半以上,煤炭需求下降是鐵路貨運收入降低的原因之一。

2016年,中鐵總稅前利潤-11.73億元,所得稅-22.49億元,因而凈利潤為10.76億元,這也是近3年來中鐵總首次所得稅一項為負值。此外,中鐵總近3年來的主業運輸業務毛利率為負值,其他業務毛利率則高達40%左右,對中鐵總業績功不可沒。而鐵路乘客所熟悉的“花生瓜子礦泉水”等零售業務也包括在其他業務中,但對收入貢獻很小。

昨日,記者試圖詢問中鐵總相關情況,但截至發稿未獲回複。

客運收入首次超貨運

2016年,中鐵總的運輸收入合計為5928.36億元,占總收入的65.3%,較2015年上升。其中,2016年貨運收入2574.78億元,占總收入的28.37%;客運收入2817.47億元,占比31%,這也是近3年來中鐵總的客運收入首次超過貨運。

趙堅表示,鐵路貨運以煤炭運輸及大宗礦產為主,其中煤炭占到鐵路貨運量的一半以上,而煤炭需求下降是鐵路貨運收入降低的原因之一。與之相對,客運收入的顯著增長則在於投運的高鐵增多,近年來客運量的增量主要來自高鐵,同時高鐵也會帶動既有線路上的出行需求。

高鐵的盈利能力正在逐步顯現。2015年,京滬高鐵凈賺66億元,滬寧、寧杭、廣深高鐵也已經分別實現凈利潤6.41億元、1.01億元和1.77億元。其中,京滬、寧杭、廣深都是在2015年實現扭虧為盈。換言之,歷經長達10年的高速建設和發展,中國高鐵盈利圖譜已具雛形,去年至少已經有6條東部沿海線路實現盈利。

另據中鐵總官網顯示,2016年國家鐵路發送旅客27.7億人。2016年,中鐵總客運收入為2817.47億元,由此推算可知2016年平均每人次貢獻鐵路收入約為100元;另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6年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138271萬人,據此推算,2016年全年平均每人乘坐鐵路交通2次。

業績為正 所得稅“幫忙”

近年來,中鐵總的資產負債率相對穩定。2016年中鐵總資產負債率為到65%,2015年末資產負債率約為65.57%,2014年末資產負債率為65.52%。

中鐵總的總體負債規模近年來逐漸擴大,2016年負債合計4.72萬億元,較上年增長15個百分點。2016年,中鐵總長期負債為3.95萬億元,國內借款37.7億元,國外借款總計383.42億元,來自世界銀行、亞行、德國政府、西班牙政府、奧地利、法國等。

2016年上半年,中鐵總宣告虧損,凈利潤為-72.95億元。不過,根據2016年年報,中鐵總稅前利潤-11.73億元,所得稅-22.49億元,因而凈利潤“轉正”為10.76億元,與上年同期凈利潤數據對比,提升了58個百分點。記者試圖就此采訪中鐵總,截至發稿未獲回複。

主營虧本其他業務大賺

根據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對中鐵總主體及相關債項的跟蹤評級報告,2014年度、2015年度及2016年1~3月,中鐵總的運輸業務毛利潤分別為613億元、-886億元、-231億元;而其他業務則帶來了可觀的毛利潤,上述兩年及一期分別為1200億元、1414億元、252億元。

在2016年年報中,中鐵總並未對“其他業務”具體內容做詳細說明。記者註意到,中鐵總官網2016年9月消息,旗下的哈爾濱鐵路局曾出臺《激勵鐵路運輸其他業務創業創效暫行辦法》等,在資產經營開發的推進中,亦曾利用“資產經營網”平臺,對外承租近3000處辦公用房、7200萬平方米閑置土地等,“僅坐擁百年歷史的果戈里大街401號樓全年租金收入就達到390萬元”。2016年3月,該局運輸代理中心在互聯網上開辦“火車頭商城”,吸引292家供應商簽約入駐,經營上千種商品,銷售總額已達到3000多萬元。

相較於運輸業務,中鐵總的其他業務也帶來了較高的毛利率。2016年1~3月,中鐵總的運輸業務毛利率為16.17%,而其他業務的毛利率則達到42.64%。北京交通大學教授趙堅表示,“其他業務”即非運輸收入,例如鐵路裝車卸車的服務、出租鐵路車站周邊建築的服務、廣告、以及其他服務。對於鐵路乘客所熟悉的“花生瓜子礦泉水”等零售業務,這部分當然也包括在其他業務中,但對收入貢獻很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443

電視巨星幫的未來縮影

1 : GS(14)@2011-01-09 12:56:09

http://nf.nfdaily.cn/nfrwzk/cont ... ontent_18996388.htm

2010年12月23日,北京银座大厦,李娜(姜晓明)
2010年12月23日,北京多乐之日面包房,易慧(姜晓明)
2010年12月25日,北京酒仙桥,佘曼妮(姜晓明) PK
本刊记者 杨潇 发自北京
实习记者 李瑞超
2010年末,沉寂许久的超女传出两个新闻:05年超女王贝因整容致死,06超女韩真真先有出家的传闻,然后又自称还俗并且宣布要整容。再回顾超女这7年,红火的只是金字塔尖的那几个,而大多数人在被PK之后,还在娱乐圈的底层挣扎,在这个圈子里,她们真的能想唱就唱吗
“把他们都干掉!”
柯以敏比划出一支手枪,对台上的李娜说。“从十几万人走到现在,你已经是冠军了,你的礼物就是,带着超级女声的光环,去迎接挑战,碰到任何困难都不许倒!”
她的话里带着舍我其谁的气势,在缓慢忧伤的“想唱就唱”里,继续让子弹飞:“你会写歌,把那些不是靠着实力出唱片的歌手都干掉!这是你的任务!要让我们的歌坛有希望!我相信我能等到你出唱片的那一天,我会为你站台!把不会唱歌的都干掉!”
这是2005年超级女声10强入围赛的第二场,李娜刚刚在一场同门PK里以14:21输给了易慧,拿到了属于她的名次:全国第12名。如果你对年份没有特别的印象,也许说“李宇春那届”更能勾起你的回忆。那年夏天,有超过3亿人守在电视机前收看这档新鲜的选秀节目,在个别疯狂的城市,据说到了周五直播的晚上,街道会冷清下来,连出租车都打不着。
现在是评委的例行祝福时间。黑楠犯了一个口误,“今天彩排时,我又找到了最初最喜欢的那个李艾……李娜,”但仍然保持了真诚的语气:“我觉得这就是你的方向,抱着你的吉他,唱着你写的歌,让这些东西去感动每一个听你歌的人。”
然后是夏青老师,她仍然那么会照顾机位,左右打着手势,“你离开了这个舞台,以后会有更大的舞台,相信湖南卫视也会给你机会,让你抱着吉他,在另外一个舞台歌唱。”
那时李娜穿着件米黄色的背心,总是满头大汗的样子,她不明白为什么别人都能嘻嘻哈哈的,怎么就她这么大压力呢,被淘汰以后她的第一反应是轻松,总算可以交卷了。她的告别曲目是莫文蔚的《爱情》,唱完以后她挥了一下拳头:我想跟大家说,论成败,人生豪迈,大不了重头再来,是不是?然而她很快再次泣不成声:“我怀揣着对音乐的梦想,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支持我的!”
“低俗”的牺牲品
海选中层出不穷的搞怪选手为超女带来了第一批围观者,到后来,民众的参与则成为节目收视率和影响力一飞冲天的助推器。在2005年,内地歌坛已沉寂许久,娱乐工业呼唤新一代的明星,而“大众自娱自乐的时代”(魏文彬语)即将来临,几乎是第一次,中国观众有机会(至少他们相信如此)用投票来决定一个明星的诞生。生于1980年代头5年的年轻人正处在他们最好的年纪,据说这是没有历史包袱的第一代,可以单纯地热爱一些事情,做一些事情,又从小就接受了各种进化论,不害怕跳出生活,相信明天会更好,相信自己就是不同寻常的那一个。
“人人都有一个梦,”坐在崇文门一家咖啡馆,李娜说起5年前的那场比赛。现在她的正式身份是丰台区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事业编制,要做一些声乐培训,还要在区内参加一些文艺慰问演出。“我前一个月还回到母校(星海音乐学院)去了,走在里面特别感慨,很回味那时候起早贪黑地练琴,中午也不休息,但是现在这些东西都快没有了,你不能把音乐单纯地当作一个梦了。”
超女比赛结束后,李娜参加了一段时间的商演,一个月六七场,总唱那几首歌,《我不是黄蓉》不知唱了多少遍,但演出商就喜欢这个。演着演着开始心里发慌,“当时就觉得,老这么演也不行啊,公司怎么不宣传我呢?那时候还小,你想,那么多艺人呢,什么时候能排到我啊。”
李娜决定解约。经纪人劝她:我给你做单曲。她回答:我已经想好了。其实她想的是,我怎么知道你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也许是缓兵之计呢。“她们给夏颖和郑靖雯都出了单曲,还是给她们找的歌。我自己写歌呢,怎么不给我出。我也挺傻的,那时候有超女巡回演唱会,让我签字,周围女孩都说不签,说凭什么我们演出,他们挣钱。我也听她们的没签。最后那些说不签的都签了,就我没签。”
从这个比赛出来的女孩儿都有类似的梦想--要出专辑,开演唱会,最好是个人演唱会,甚至连对梦想的表述方式都是接近的:站在一个很大的舞台上,唱歌给很多人听。有时候你会想,是谁盗取了她们的梦,然后把它变得一模一样呢?
2006年初,李娜和天娱解约。半年后,她从星海毕业,回家乡北京找工作。解约之初,一些公司找到她,希望帮助她,条件是曝光超女“黑幕”,“我说我做不了这个,邵雨涵(2005届超女,曾“揭批超女10大黑幕”)我认识,她可能是公司炒得好吧。但人和人的想法毕竟不一样。”
李娜希望找到“彼此重视”的公司签约,但这个圈子的人和事与她想象的不大一样,谈音乐她能说个没完,谈别的她就不知该说些什么。总是在谈,一谈就是几个月,不知不觉时间就溜走了,“很多人都有找不着工作的经历,就是那种到处投简历,但是哪儿都不要,你有劲不知道往哪儿使,我也是这样一个过程。”
到了2007年,李娜还是没找到公司,没演出时就在家闲着,柯以敏打电话来让她参加重庆卫视的《第一次心动》。那时她空洞得很,“一闲下来就会瞎想,觉得自己怎么会这样”,想着节目也会培训表演什么的,能给自己找点事儿做,就去了。
没想到节目很快变成闹剧,评委柯以敏与杨二车娜姆因为一枚戒指争风吃醋,柯以敏当场大哭,直播现场一片混乱,《第一次心动》被广电总局叫停,连同那些选手,有梦的、没梦的、活该的、无辜的,成了国家整治低俗之风的第一批牺牲品。
这个圈子没有安全感
“这几年看,超女出来的,就是两种,第一种是混得很好的,前三名,那真得命里有吧,张靓颖她们都要上春晚了你知道吗。第二种是被大家遗忘的。但也没有什么人肯放弃吧,包括我也是,不甘心转行去做别的,大家都还有一个梦想,一个不太能实现的梦想。你上不去也下不来了,你不可能下来了,因为你有了这个经历,你甘心去做一个酒吧歌手吗?我是不甘心的,也可能其他赛区的后几名会,但是我就不会。这算是一种虚荣吗?”
说这话时,李娜脸上挂着无奈的笑,你能感觉到她对自己说的并不那么确信。网上曾有人总结“老三届100位超女的现状”,这些当年想唱就唱的女孩子,除去李宇春等成功转身为一线艺人,以及回学校读书的,多数还在参加大大小小的比赛、商演,不断地签约解约,偶尔客串一些电影,出一张不太容易被人听到的EP。
事实上,李娜正处在一个转变的边缘--她已经3年没有参加过任何比赛了,“我觉得我老了,真的没有那个心了。”3年前,她在博客里说:“结婚是我现在高不可攀的东西,可能是野心太大,不到自己事业有成时就不会去考虑这个问题……”现在她说,“我今年28岁了,我希望像正常女人一样有个结婚生子的过程,我不希望我的人生有所欠缺,不希望到40岁才生孩子。”
但是她仍有些不甘,计划着情人节出一首单曲。她找到一个大公司的朋友,人家不耽误本职工作,还能带着她去做一些宣传,她把这件事视作30岁之前“再拼一把”。虽然自己的歌一直没出,但这些年李娜一直在设计,电脑里都写好了,第一首是什么,第二首是什么……“我太看重它了,我老想出一拳,重重的一拳。但是你觉得是一拳,人家未必觉得是呢……”
她又宽慰自己,“如果你把它当作一个兴趣来做呢?当作玩儿来做呢?没准你就能想开了。”“等什么时候转变过去,可能是选择了另一种生活方式,也许那种方式就更像一个正常的女人了,不是说我们现在都不正常,是这个圈子没有安全感,每个人都觉得不踏实,都得让自己怎么样怎么样。”
难以否定自己
还是14:21,这是最终的票数,作为那场比赛惟一一个因为紧张而走音的选手,佘曼妮输给了李娜,名次定格在全国第13名。5年后,她有了第一张自己的专辑《读心术》。她说,她就是要一个存在感,用这个东西证明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走过。
她现在属于一家名叫意视格调的小公司,公司写文案每次都少不了一句类似“佘曼妮蛰伏5年重出江湖”的话。“我觉得这句话是屁话,”她一听到“蛰伏”两个字就立刻说,“我没有蛰伏5年,谁都不想蛰伏5年。我是一个女孩,我的青春是有限的,这5年任何一年我有机会出来,我就想出来,我没有机会。包括我刚一开始接受电台采访的时候都会被问,曼妮这5年干什么呀?我就说厚积薄发。到后面我就烦了,大家问的问题都一样的,我自己答的也一样,何必呢,骗谁呢?谁也不想待着5年,要出来早出来,社会没有给我这个机会,我也没有努力让社会给我这个机会。”
佘曼妮用“放养”来形容超女大戏落幕后,排名靠后选手的状况,她们不会像前几名那样被严密保护起来,在北京表演完可以成群结队去西单逛街,“我的粉丝不多,不是一个他们很需要的、当时看来很符合市场的人。”
但是她还是给自己争取到了全国巡演的机会。她找到经纪人,说我想参加巡演,我会跳舞,超女演唱会需要我这样的人。火爆的超女巡演在全国展开,一共10场,每场5000元,人人平等。之后是商演,通常的出场费是两万元,艺人与公司四六开。但是到了后期,佘曼妮发现公司只想让她演出,没有一点点要给她做音乐的想法,“今年可以接两万,明年接一万,后年5千,接下来怎么办?那时候也有不少北京的小公司在联系我,我自己的性格也是宁做鸡头不做凤尾。”2007年初,在陆续谈了一年后,佘曼妮解约成功,“其实我也理解公司,那时天娱在长沙只是在娱乐频道有一个办公室而已,没人想到比赛会这么火,大家都被吓到了,后来出去演出,艺人比工作人员还多,他们想不到为每个艺人做规划,而且当有很多钱一下子涌向你时,你要冷静地把钱挡住,去考虑以后的事,这是很难的。”
可是,和李娜一样,佘曼妮在解约后的一年陷入困顿。她签了一个影业公司的音乐部门,对方号称要投入7位数来打造她,结果是找了一大堆网络歌曲来让她唱。“我当时特别排斥这些东西,说宁愿不唱歌,也不唱这些东西。当时也是二,现在要是有人给我《爱情买卖》,我肯定唱。”
再次解约后她无事可干,宅在家里。做饭,睡觉,看口味很重的碟,《索多玛120天》、《罗马帝国艳情史》等等,好像只有这些片子才能刺激到自己。到了晚上就在天涯的杂谈和八卦版上追一些莫名其妙的帖子,看到很晚。看八卦时不可避免地会看到一些同行的消息,“心情非常复杂,非常迷茫,不知自己以后怎么办……”因为没有运动,整个人也变得浮肿,其实不过104斤,但看着胖极了。
佘曼妮觉得自己血液里有一点愤青的东西,觉得自己有异于常人的才华,和这个圈子的人不一样,但有时她又会发现,其实这只是她的自以为是,“也许我只是不愿意承认自己平凡罢了,可是你知道,人是不会否认自己当下的,你让我现在否定我自己,好像不太容易,不太可能。”
坚持下去,会好么?
有大概一年多的时间,佘曼妮算是短暂离开了这个圈子,就职于杭州一家视频网站,人生第一次有了五险一金,待遇也相当不错。直到某一天--
电脑屏幕右下角的QQ头像不停地在闪,那是她歌迷的QQ群,她虽然加入了这个群,但不大去看,她不好意思面对他们,也不知道该和他们聊什么。但是有一个头像持续地在闪,她终于点开,一个自称唱片公司的人潜入了群,想要联系她。
这一次她特别谨慎,和对方聊了好多次,又经过一段时间的两头跑,终于确定下来从网站跳槽,到了现在的公司。从2008年到2010年,又拖了两年,新专辑终于出了,一共4首歌,做的是非卖品版本,“现在是不可能靠卖碟挣钱的,回报就是演出。”
出新专辑之前,佘曼妮的演出费一直在缓慢下降,有了新作品,有望扭转一下势头。“这个市场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在一二线城市非常难挣钱,而且即使有机会也非常非常低价,但是在三四线城市还好。”她曾经听说某个分赛区10名开外的超女在一个小城市拿到了4万的演出费,“我都没听过她的名字,但这个价钱可以请一个二线的港台艺人了!”于是在大城市免费(或者只拿个车马费)上各种通告宣传,到小城市演出赚钱,就成了大多数没能跻身一线二线的艺人的生存之道。
热门卫视的大通告上不去,好长一段时间佘曼妮都在跑一些小通告,她就和经纪人发脾气,“其实我挺不对的,按道理说经纪人辛辛苦苦给你接到通告,你要配合才是。可是你不是一个新人了,你不能很平和地接受这些,你会觉得有些通告一点都不谈你的歌,面对的也不是你的受众,这对你有什么意义?很多和我一样坚持的人都会有这种苦恼吧。”
12月13日,佘曼妮发了条微博,“最近我是闲着呢,经纪人失踪,通告空档,EP宣传要死不活遭遇瓶颈,演出基本被忽悠,就连自己做好歌曲伴奏去KTV上档也被要求巨额上档费!这就是最近的现况,我不想装繁忙了!不想明明在家却装着在外公干用手机客户端了!”其实她的经纪人没失踪,只是两个人都不愿意互相面对了。没有了经纪人,她就更难接到演出。临近年底,各地演出频繁,市场非常大,应该是艺人最忙碌的季节,但佘曼妮还在家闲着,“说实话,只要你没红到非你不可,就随时可能被同档次的其他人替换掉。我又不是周杰伦蔡依林,人家说我就要这两个人,像我这样的,又没有经纪人,人家凭什么找我呢?”
她最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拿着一大叠钞票,刚想着要挥霍,就醒了,“可能是那几天看物价上涨的新闻看太多了,去超市发现所有的东西涨价涨得不合逻辑,苹果要九块多一斤,这个社会要疯了吗?!”可是在她湖南老家那个县城,所有的人都以为她在外面捡黄金呢,远房亲戚也对她家里人说“曼妮一年起码五六十万了。”“我妈开始不回答,我就跟我妈说,以后再问你的话,你就跟人家说我家曼妮几百万到一千万收入,在北京买了别墅,买了直升机,找了一个省长的儿子准备嫁,就这么跟他们说!”
前段时间,她半夜接到朋友电话,说是在一个烧烤店居然听到了她的新歌,朋友对她说:“姐们,还是好好坚持吧,会好的。”说到这里,佘曼妮已经有点控制不住,但是她抹了一下鼻子,终于没哭出来。
回不去了
日落的时候,巩贺就坐在沙发上抽烟,偌大的客厅里有什么东西一直嗡嗡响个不停,和4年前那个有一点点胖的“PK王”相比,眼前这个女子简直瘦得惊人--“减肥也不一定都是主动想减,有时候就是压力大,心事多,没有食欲。”
她是2006年超女沈阳唱区三甲,全国总决赛最后一刻被尚雯婕PK掉,没能进入10强。“人人都有‘赞助商’,”她用一种看破了的语气说道,“这个比赛真的不是凭借你的家人和粉丝就能拿到这么多票的。一个很明了的事情就是:没有人支持,你是肯定进不去的。我给你打个比方吧,两个老板一块喝茶,偶然间看到了电视节目,觉得这个女孩不错,我们反正有闲钱啊,通过什么渠道能找到她,给她指点和资助,这不是很正常吗……”
她2009年初和天娱解约,是被一家声称要捧她“做一姐”的小公司忽悠出来的,之后就没了下文。她一直没签公司,“从08年商演就少下来了,因为07年快男出来了,我们(06超女)这拨儿就断线了。07年的商演是06年底排的,所以07年还不错,没断过,但是从07年底到08年,就一下子没演出了,一下子没市场了。”
和巩贺一个唱区,被她PK掉的王欣如似乎要积极得多。在陈冲和姚晨主演的《爱出色》里,她扮演了一个小角色,主要任务就是在办公室里飘过来飘过去。解约以后,她也签过两个公司,一家极不靠谱,就要演出了,练还没排好;一家什么都好,就是没钱。2008年底,在北京飘着的王欣如突然有了个强烈的念头:不行,我要考大学!于是回到沈阳开始补文化课,第二年考上了中戏。
“我现在完全就是一个渴求的状态,我要往上走。我给自己的目标就是一步步拿砖头垫,我拍一部戏,就摆了一个砖头,我要慢慢垫上去。我经历过那种很不踏实的阶段,那种踏空的感觉,超女让我拔地而起,我什么都没有,只有上面一块板,当然一踩就掉下来了,还不如不要上去。”
从2004年到2006年,三届超级女声以及其他模仿它的节目培养了一个巨大的选秀市场,人们曾经乐观地认为,选秀开辟了中国人为数不多的又一条社会上升通道,但是很快,这条通道又被资本和权力所淤塞--选手一茬茬地生产出来,每个人据说都是一棵苗子,都可能在这个圈子占有一席之地,已经很难反映民意了,却仍然要被收割人气。在这以后,至于你是想唱就唱还是不得不唱,干掉别人还是被别人干掉,成为王贝还是成为韩真真,是没有人在乎的。
2009年超女重张,已更名快乐女声,仍吸引了一批老三届超女回炉参赛,每个人都有放不下的东西。05超女赵莹想陪朋友再去玩一玩;06超女巩贺准备充分,希望像当年的纪敏佳一样杀个漂亮的回马枪,她甚至准备好了,“只要进了全国60强就开始砸钱”;而04超女陈文娅早已在司法系统有了稳定的工作,出过不少红歌,她重新参赛只是想多露露脸,这样也许那个男人就会在电视上看到她。2004年第一届超级女声,她挺着个肚子和娇小可爱的张含韵PK,“没人知道我已经怀孕6个月了,我太爱唱歌了……”
没人走得太远。
无助的皮球
易慧错过了最重要的那个窗口,在很有可能空前绝后的2005年超女中,她过关斩将杀入全国八强,全国人民都认识了这个唱功了得、乐天活泼的女孩,她却在5年以后仍然在比赛,在PK。“2005年最火的时候,你但凡做点什么,都不会像现在这样,挺惋惜那段时间的。选秀这个风潮来得快过得也快,你没抓住那个时机。”她把“但凡”两个字说得特别重。
她是10强中最早解约的,这源于对评委黑楠的信任,黑楠在比赛中对她赞不绝口,“如果有1000个大拇指,我都会为你竖起来。”2006年1月,易慧、叶一茜与北京欢唱网格公司签约,黑楠是这家公司的执行总裁,他承诺9月份给易慧出专辑。
“刚签完公司是最悠哉的时候,膨胀、得瑟、乱花钱,觉得前程一片光明,不会自己去想事,都交给经纪人,导致后来朋友想跟我说点什么,我都没有机会听到,我也不会去听。那时候别人都买房,我就想,这事儿怎么是归我想的?”
公司给她们接了很多演出,多在三四线城市,却在几个月后开始拖欠工资,拖欠演出费。半年以后,易慧的专辑还在谈呢,经纪人跑了,黑楠也找不着人了,“本来我们是在谈一个事儿,事儿没谈成,你就得在这儿待着了,没人理你了,一下子就慌了,我去哪儿啊,见人就问,叔叔这是怎么回事,阿姨送我回家吧!”
说到底,这些选秀出来的女孩子还是孤独的,虽然她们看起来总是成群结队,也从不缺乏粉丝。“大家都在创业阶段,谁都希望自己更好,先自己稳定下来再说,所以我从来不怪别人(不帮我)……而很多事情你不能对外面说,歌迷当时又着急,怎么还不发片啊?很多话你不能说出来,因为别人只是想看到你的成绩而已。父母也帮不上忙,这种又不是有事找警察,只能去沟通,找谁都是推责任,我就是那个皮球,被踢来踢去,特别无助。想一想,为什么这个圈子有些人会自杀,真的是这样。”
2006年12月,易慧正式起诉欢唱网格公司,要求退还拖欠的演出费。经过3次开庭,易慧胜诉,“他们说卡里就3万多块钱,你要不要吧。钱是要回来一点,但最浪费的是时间啊。”
易慧决定自费把自己的专辑继续做完,一共花了九万多块钱,但唱片业不景气,没有发行公司愿意赔钱给个人做EP,个人宣传的力量又微不足道。经过上一次打击,易慧也不愿意很快把自己卖给其他公司,“以前谈公司是很高兴的,好啊,欣赏我的才华啊。现在要谈都会想,你为什么要找我?我对你有什么价值呢?没办法,你不想,没人帮你想。”拖到了2008年,易慧经人指点,出了一本半自传体青春小说《只可意会》,出书附赠EP光碟,总算把自己的歌送出去了。
是金子就能发光吗?
易慧现在在淘宝开了家店,卖各种五颜六色的荧光鞋,好的时候一个月能卖上30双,但维持生计还是要靠演出,演出频率从2006年的半年33场下降到一个月一场。她到现在也没签公司,“会很谨慎,毕竟是野惯了的孩子。而且对合约有一种恐惧,不管公司大还是小,如果它不想做你,签再大的公司也是把你放那儿。我也遇过那种签了大公司的,待了半年啥也没有出来的,所以这就是命吧,真的就是命。”
她觉得自己直到现在还在收拾一个烂摊子,想找个智者聊天但找不着,“我现在找不着这么一个人,去跟他聊我的困惑和迷茫--我在北京,是要做什么呢?”父母觉得她漂在北京,过得辛苦,没有房子又没有对象,“我说我不会饿死,钱够用……但我不只想着养活自己,我想给父母买房子,给他们好生活。”
她有时候还会看自己以前的视频,“看到自己比赛时的状态,看到自己在娱乐无极限里嘻嘻哈哈的表现,都觉得不是在看自己,而是觉得这个小孩挺好玩的,挺招人喜欢的,现在找不回那个感觉了。”
“其实这些都不用多说,不管你中间经历了什么,观众就是要一个结果,你不行,换台。
“也有很多烂歌,我听不下去,也有很多烂人,不知怎么就这么火,没办法,中国娱乐圈就这样,大众的接受水平就这样。但我不能因为自己没有火就去否定这些,毕竟你参加过这么多比赛,为什么还没有人来找你签什么呢?
“我现在还在不断地吃老本,我运气好,参加了05年超女,说出去还能值点钱,但老本总会吃完的,你得出东西。
“我觉得我是块金子,就别等着别人去发现了,还是自己磨吧。只要我能出新东西,我不担心没有喜欢我的人。我相信这个行业过两年会有一个大扫除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坚持。”
回顾那一届超女,易慧说,“就是各取所需,有的拿钱,有的拿名,我们就是这里面的小棋子,而我是棋子中的小配角。”她并不后悔参加超女,“不然毕业了当老师,人生好无趣啊。超女就是把命给改了,我前一阵和黄雅莉还在聊,说我们参加超女都不是那种准备好久终于出人头地的,都是偶然参加的,那么这就是命,就是老天让你干这事。很巧合地,我们来玩,结果一玩玩到现在。”她也不恨黑楠,说到他,还是尊敬地称呼“黑楠老师”,虽然黑楠事后反而对她讲,你是光着屁股跳进这个娱乐圈的,你能有什么好的发展。“我从来不怪某一个人,这是命。”而当初说要为她们站台的柯以敏老师,不久前在北京开了个音乐厨房,请了不少超女去为她站台,有易慧,也有李娜。
易慧的奶奶年初给她算命,说她今年会名利双收。眼看着,已经是2010年年底了,这是新一茬85后、90后选秀歌手和他们的粉丝狂欢的时间,全国巡演、各种通告、跨年演唱会……假装大众没有审美疲劳、假装声势没有大不如前、假装粉丝可以保佑他们的王子公主,在这个美丽新世界里,每一天都让人期待,每个人都是八九点钟的太阳。
2 : 亞力士(1473)@2011-01-10 00:41:09

娛樂圏根本就係 winners take all 的 行業。
3 : Wilbur(1931)@2011-01-10 09:11:51

一句講晒

如果cctvb同x大唱片公司講掂數

成班懼聲幫會一夜消失...
4 : GS(14)@2011-01-10 21:06:26

我都覺得會,特別是今次那個Mag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4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