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讓英國人頭痛的「蘇格蘭王」

2014-09-22  TCW
 
 

 

被稱為「食人魔」的前烏干達獨裁者阿敏,因為對蘇格蘭情有獨鍾,曾自封為「蘇格蘭王」。若他能活到今天,或許真有機會見到三百多年來第一位真正的「蘇格蘭王」,那就是蘇格蘭獨立運動領導人、蘇格蘭民族黨(SNP)領導人薩孟德(Alex Salmond)。

六十歲的薩孟德,出生在蘇格蘭的林利司哥(Linlithgow),當地即蘇格蘭最著名的女王「瑪麗一世」出生地。薩孟德父親是死忠的工黨支持者,某次他被一位工黨助選員辱罵「挖鼻屎的蘇格蘭人」,憤而轉投主張獨立的蘇格蘭民族黨懷抱。

薩孟德在蘇格蘭聖安德魯斯大學,獲得經濟學與歷史碩士學位,後來也加入蘇格蘭民族黨。一九七九年該黨在選舉中慘敗,年僅二十五歲的薩孟德,憑著過人機智和辯才,開始在黨內嶄露頭角。他當選議員後,反對當時預算案中對蘇格蘭課人頭稅,以肢體抗爭阻撓議程,雖然因此被禁止開會,但反而打開知名度。他充分利用蘇格蘭人的「反英」情緒,讓蘇格蘭民族黨逐漸在選舉中壯大。

在柴契爾夫人執政時,他稱其為「外來政權」。因為北海油田問題,他罵現任英國首相卡麥隆「小偷」。蘇格蘭獨立後,薩孟德稱蘇格蘭人與歐盟各國大學生來當地留學都免費,只有英格蘭的學生要繳錢。他說英格蘭人向來是「強盜與種族歧視者」,英國則是個「中世紀貴族的觀念」。

除了反英,薩孟德也發「免費午餐」吸引選民,他鼓吹提高最低工資,主張增加對蘇格蘭窮人與兒童的社福救助。他還說服好萊塢明星史恩康納萊,為蘇格蘭民族黨站台發聲。如今蘇格蘭民族黨成為當地第一大黨,能推動獨立公投,幾可說是薩孟德一人之功,英國BBC稱他為「當代英國手腕最高明的政治人物」。

薩孟德或許對蘇格蘭「開國有功」,但他的建國計畫卻遭到不少質疑。不論是以北海油田收入支付社福,或蘇格蘭獨立後繼續用英鎊,以及加入歐盟,都被質疑是一相情願。就算公投獨立成功,這位「蘇格蘭王」的建國計畫,恐怕還有不少長路要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453

亞投行的故事之一英國申請加入亞投行----“英國人先幹的” 井底望天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2vj3u.html

“英國人先幹的”


新聞鏈接:英國正式申請加入亞投行

 英國3月12日向中方提交了作為意向創始成員國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以下簡稱亞投行)的確認函,正式申請加入亞投行。成為首個申請加入亞投行的主要西方國家。亞投行由中國於2014年10月發起,資金規模為500億美元。中國財政部表示,英國有望於下月成為意向創始成員國。

 亞投行是由中國提出創建的區域性金融機構,主要業務是援助亞太地區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中國在內,目前已有27個國家表示願意參加。包括孟加拉國、文萊、柬埔寨、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約旦、哈薩克斯坦、科威特、老撾、馬爾代夫、馬來西亞、蒙古國、緬甸、尼泊爾、新西蘭、阿曼、巴基斯坦、菲律賓、卡塔爾、沙特阿拉伯、新加坡、斯里蘭卡、塔吉克斯坦、泰國、烏茲別克斯坦和越南。

 其中雖然也包括新西蘭和沙特等發達國家和富裕國家,但大部分是打算接受援助的國家。之前,據國際金融界人士透露,中國對歐洲國家表示,給歐洲國家準備了該機構的幹部職位,希望他們也能加入亞投行。

 

大家都是等一個人破局,結果英國人就幹了。然後所有人都指著英國人,他先幹的!

 

新聞鏈接:法德意宣布申請加入亞投行

緊隨英國之後,3月17日法國、意大利和德國宣布將申請作為意向創始成員國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並將盡快向中方提交書面確認函。

至此,歐洲最大的4個經濟體均已決定加入亞投行。

 

(英國人看國際大勢比較準。問題是美國人會不會報複啊?)

美國如何報複英國?匯豐和渣打早就被當成ATM了。

 

新聞鏈接:匯豐和渣打交天價罰款“擺平”美國反洗錢指控

12月11日歐洲市值最高的銀行匯豐控股公司(HSBCHoldingsPlc)同意支付19.2億美元,就美國的反洗錢調查進行和解,這是美國歷來洗錢案的最高和解金額。此外,渣打銀行集團同意支付6.7億美元解決法律糾紛。

 

新聞鏈接:渣打再次面臨美國巨額罰單 罰金高達3億美元

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正在商談,擬向紐約州最高銀行業監管機構支付最高達3億美元的罰金,以就某些指控達成和解。該行被指未能分辨可疑交易——盡管在兩年前因違反制裁法規而被罰款之後,該行曾承諾要改善工作流程。

 

(美國可以像罰法國銀行一樣,開個天價罰單)

那英國銀行體系退出美元體系啊,然後全力進人民幣體系,已經夠吃飯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152

不要低估英國人的才智:退歐後跟中國談啥都未必贏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2645.html

普萊斯(Vicky Pryce)是英國最優秀的經濟學家之一,她曾經做到英國經濟學家在政府中的頂尖職位——政府經濟服務部門聯合主席,目前是英國經濟研究院高級顧問。但是同她初次見面的人很少能從她優雅的英音背後分辨出,她是一位17歲從雅典來到倫敦的希臘裔英國人(原名為Vasiliki Kourmouzi),並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中度過了她的大學時代。

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的獨家專訪中,普萊斯一一駁斥了退歐派的各種不實說辭,其中包括歐盟會費之爭、英國貿易模式之爭,以及移民之爭。

特別是在貿易方面,針對退歐派所謂的退出歐盟之後,英國可以更加擁護自由貿易的主張,普萊斯提出,無論是在哪種情境下,都無法覆蓋英國最為重要的服務產業。與此同時,英國的談判能力也或被削弱。

不過普萊斯對於經濟學家在這場公投中,所進行的“事實選戰宣傳”也感到些許失落,她預計了投票的前景:“要麽人民因為被一些令人感到可怕的事情說服(投脫歐),或他們認為不確定性實在太難以承受了,所以選擇留歐,總之他們可能不會記得所有經濟學家說的數據,在很大程度上這很可惜。”

不過,在采訪即將結束之際,普萊斯微笑著總結道,“不要低估了英國人民的聰明才智”。

服務業非貿易壁壘將傷害英國競爭力

第一財經日報:2015年,英國向歐盟付了180億英鎊會費,但是英國真正的凈支出在85億英鎊左右,退歐派還是渲染英國會費過於龐大,甚至給出了英國每周要給布魯塞爾白送3.5億英鎊這樣錯誤的數字,你對此怎麽看?

普萊斯:交歐盟會費是因為我們希望有一個繁榮富強的歐元區來進行貿易通商。

與此同時,會費令我們擁有通向所有其他成員基金的特權。譬如《地平線2020基金》這項研發基金總額度在800億歐元左右,可以為廣泛的英國大學以及公司使用,與其他國家相比,英國在此方面技巧嫻熟,在申請得到上述資金方面非常擅長。

整體來說,錢花得很值得。如果我們這筆錢不花在這個上面,又如何才能妥善使用呢?

日報:退歐派想把這筆錢花在國民健康支出上……

普萊斯:是的,不過如果我們還想要同歐盟進行貿易,就要付出進入單一市場的費用。按照英國財政部的三種退歐測算,即挪威模式、世界貿易組織(WTO)模式和加拿大模式三種,比如第一種挪威模式,將比現在英國的方式更昂貴。

挪威模式下,不是歐盟的一部分,基本上對於歐盟沒有影響力,但是必須接受所有來自於歐洲的制度。挪威通過付費的方式,擁有通往單一市場的途徑,然而他們付出的人均費用比他們原本成為會員的還要高,而且這筆錢他們還是留不住享受不到的——為了獲得自由的市場準入,這筆錢會直接打到歐盟賬上,而不像英國一樣得到抵扣和其他運用。更需要說明的是,在英國公投中,有關移民的問題是一大焦點,但是挪威必須接受歐盟的“人口自由流動”規則,其移民水平按照人口比例計算,比英國要高得多。

因而,英國可以使用挪威模式,但英國照樣要付錢,照樣得接受移民,但是對歐盟還不能有任何影響力,為什麽人們非要這樣呢?

目前最主流的“脫歐”後假設是使用加拿大模式,按照英國財政部的計算,到2030年,英國每戶會為此多負擔4000多英鎊。

日報:退歐派沒有考慮過服務業非貿易壁壘這樣的問題?

普萊斯:非貿易壁壘有關標準和資質問題、有關政府采購協議,如退歐情況出現,將出現整體服務業的問題。在服務業方面,歐盟目前沒有統一市場,雖然有一項有關於服務業的歐盟指令,但是沒有完全被執行。而英國的服務業優勢不只是表現在金融城和銀行業,在數字技術、能源、電腦系統方面,領先也非常明顯,因而在此方面具有比較優勢。與此同時,歐盟在未來將更加開放。

一旦英國退歐,首先,這種退歐談判沒人知道能花上多長時間;第二,英國無法利用自身的影響力來影響這種開放進程,畢竟如果我們在這個領域更具有競爭力,我們希望這個領域能夠讓我們受益。英國服務業乃至創意產業這樣具有明顯比較優勢的產業在歐洲就無法具備競爭力了。

退歐之後自由貿易能有話語權嗎?

日報:退歐派認為自己不是反全球化主義者,並認為退歐之後英國會更加享受自由貿易。

普萊斯:作為歐盟的一員,並不會阻止我們同其他國家簽訂貿易協定的,實際上我們剛同中國締結了一項新的貿易協定。

同時,以中英為例,中英之間是可以談成自由貿易協定的,但是問題是,我們在多大程度上能夠掌控我們的要價呢?在這種談判中,是不是中國而不是英國更有可能成為贏家呢?

在國際協議中,談判方真正想要的是平等,因此需要同樣強大的參與者做出決定,這樣對雙方都有利。如果只是一個國家,那麽不得不接受更強大對手的條件。

日報:移民是否真正拉低了英國的實際工資水平?

普萊斯:人們被鼓勵去思考移民同薪水之間的關系。實際上,認為社會中工作總量是固定的,是錯誤的觀念。原因在於,勞動市場可以通過工資或移民變化進行調整,從而適應勞動供求的變化。這如同一群人看著一個蛋糕,當外國人拿走了一塊又一塊之後,蛋糕就剩得越來越少。

這些移民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即他們所付出的個人所得稅等,要遠超他們所拿走的。因此如果沒有移民進入英國勞動力大軍,英國的國民赤字占國民生產總值比例將大大增加。

要對英國人民有信心

日報:您如何預測公投結果?

普萊斯:實際上英國企業一直都在抱怨歐盟的制度,報紙也成天連篇累牘地在報道,之前歐盟對於大部分英國人來說都不是什麽大事兒。然而一旦脫歐公投雙方的拉票戰開始,讓人們坐下來考慮事實、考慮經濟是很困難的,他們並不思考成因,而傾向於用民粹主義思想考慮移民問題。

到了投票的那天,要麽他們被一些令人感到可怕的事情說服了,或者他們認為不確定性實在太難以承受了,所以決定投留歐一票,他們可能會忘了我所說的所有這些數據,在很大程度上,這都很可惜。

不過我對英國人民在最後如何決定還是有信心的,我不知他們會如何決定,但是不要低估了英國人民的聰明才智,也不要低估了英國人民在過去幾個月中的樂於傾聽。當然,無論選民如何選擇,我們都會接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062

退歐經濟賬能不能算清,英國人今天的決定也將影響你我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1988.html

到底是選擇抱團取暖,還是要倔強地孤懸海外,直面不可知的未來?

6月23日,英國將舉行全民公投決定在歐盟中的去留。在1975年公投中,英國人也曾面臨過相似抉擇:執政黨黨內分裂觸發公投,政府和在野黨均持留歐立場,然而此次英國人還會以67%的高支持率選擇留下嗎?

英國首相卡梅倫所發動的“脫歐公投”猶如一場賭博:卡梅倫認定的僅僅關乎經濟問題的公投、經濟學家們在這場辯論中窮畢生之所學反複證明的退歐利弊事實,統統已無關緊要;民粹主義者、全球化失意者以及政治投機分子紛紛脫繭而出,將英倫三島淹沒於對舊體制的報複狂熱之中。

然而41年間,彼時尚在蹣跚學步之中的歐洲經濟共同體(EEC)已成為授權更高、更加緊密的歐洲聯盟,不僅成為全球區域化一體化進程中的獨特實體、全球最大的貿易集團,更是維護全球穩定不可或缺的外交力量。

在公投造勢期間,為避免產生負面影響而紛紛噤聲的歐盟機構領導人以及歐盟各國精英也終於在近日爆發,站出來紛紛指責卡梅倫此舉不負責任之外,更說出了此前在歐洲的禁忌:如英國退歐,歐盟將面臨分裂的危險。歐洲理事會主席唐納德·圖斯克直言,英國脫歐可能意味著“西方政治文明”的終結。

在大西洋彼岸,同英國具有英美特殊盟友關系的美國政界也在緊密關註著這場意義非凡的公投。

“退歐派”錯了,這不是零和博弈

到目前為止,退歐派刻意混淆的議題聚焦在移民、英國每年向歐盟繳納的會員費、英國如不加入歐盟原本會更好,以及退歐後英國能自主推動全球貿易等四大方面。

2004年歐盟東擴以來,10年間,約有100萬東歐移民湧入英國,平均每年接近17萬人,大大高於此前布萊爾政府所估計的每年1.3萬移民的數字。

一方面,英國公眾憂慮NHS(國家醫療服務體系)被不斷湧入的移民占用,另一方面,特別是英國北部城市和曾經的旅遊勝地沿海城市(在歐盟體系內,英國中產選擇去性價比更高的西班牙度假),居民對於移民搶奪本地工作怨聲載道。

他們認為社會中工作總量是固定的,存在著零和博弈。

英國前政府經濟顧問、英國經濟研究院高級顧問普萊斯(VickyPryce)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形容,這種錯誤觀念就“如同一群人看著一個蛋糕,被人拿走了一塊又一塊,蛋糕越來越少。”

普萊斯談到,實際上外國移民拿走的一部分非常低級的工作,英國人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做的,而且這一領域中存在著壓低工資價格的情況;但大部分進入英國的都是具有高技能的移民,這些移民所帶來的經濟效益要遠超他們所拿走的。

需要註意的是,英國也是一個面臨老齡化困境的國家,如缺乏移民註入,英國也將陷入缺乏年輕勞動力的陷阱之中。

英國每年向歐盟繳納的會員費則更是被造謠的重災區。英國的脫歐派制造出的數據顯示,英國每周要給布魯塞爾白送3.5億英鎊。

實際上,英國每周付給歐盟的金額在1.63億英鎊左右,大概平均到英國人身上,每人每年承擔的歐盟會員費大約為130英鎊。

普萊斯對記者指出,實際上,歐盟預算只占英國總公共服務支出1.2%左右,其比例無足輕重。

而根據測算,如退歐之後節省了這筆每年在180億英鎊左右的支出,也許英國政府要花更多錢來維護英國農業部門及其他。

英國加入歐盟是不是令英國變得更糟了呢?需要指出的是,在20世紀60~70年代,當歐洲大陸經歷“黃金時代”、享受戰後追趕經濟的紅利時,英國被稱為“歐洲的病人”。

看到了歐洲大陸經濟騰飛的英國通過加入EEC,獲得了難得的通商和貿易機會。英國在加入歐盟之後經濟相對良好,大多數時候比德法意的平均增速要高。

英國最權威的經濟歷史學家——華威大學的卡拉夫慈(NickCrafts)教授預測,由於英國可以接觸到歐盟單一市場,且加入歐盟提高了英國整體的競爭力,直接拉高了英國經濟十個百分點。

最後,退歐派宣稱在英國退歐之後,沒有歐盟的各種鉗制,英國會同全球更自由地進行貿易。包括世界貿易組織(WTO)總幹事阿澤維多在內的各方官員都警告退歐派這是癡言妄語。

阿澤維多警告,如果英國脫歐,其所有在WTO下的貿易協定全部需要推倒重談,要麽英國就幹脆選擇把自己變成個免稅島。他還指出,脫歐之後,除了英國的WTO會員資格須重談之外,英國的消費者恐怕也要付出巨大代價,預估值每年在90億英鎊。

普萊斯對記者指出,挪威或瑞士模式,以及昂貴的WTO模式對於英國而言都不適用,最合適的就是加拿大模式。然而,加拿大模式並不能覆蓋英國龐大的服務產業。而無論選擇挪威還是瑞士模式,英國都還在一個松散的歐盟管轄範圍之中,既需要交會費來進入單一市場,又在重大問題上沒有任何實質性發言權,為什麽在退歐後再選擇一個比目前更差的方案呢?

“獨立”的英國會迎來嶄新開端?

倫敦金融城政府政策及資源委員會主席包墨凱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公投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已經對倫敦的房地產市場產生了影響。

包墨凱表示,“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RICS)的報告顯示,在去年宣布要對英國退歐進行公投之後,國際上對於在英國的辦公室、工業和零售物業的需求正在穩步放緩。”

“在倫敦,80%的RICS會員表示,圍繞公投的不確定性阻礙了投資。”包墨凱表示,國際私募股權投資公司KKR也強調,退出歐盟對英國經濟而言是“可怕”的。

包括OECD、英國財政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等在內的全球經濟學家均認為在長期範圍內,英國脫歐將對英國國民收入造成不利影響,其主要原因在於貿易壁壘。

普萊斯一針見血地指出,無論英國脫歐後達成任何模式的貿易協定,都無法彌補目前在歐盟中免於非貿易壁壘鉗制的福利。

英國經濟外向度高,其對外貿易依存度在50%以上,其中服務業對外貿易依存度在20%左右,而作為支柱性行業,服務業在英國的GDP比重中長期占比超過70%,在2015年服務業占英國GDP比重為79.2%,而在其中,金融業又是英國服務業的核心。

執意退歐的又是哪些人呢?

如同退歐派議員克萊利(JamesCleverly)所說的,“你可以拿出聰明人、有錢人,甚至像奧巴馬和拉加德這樣的外國人來勸解,但這對於退歐派選民來說,不過就是些白色噪音罷了。”

就在公投舉行之前兩天,退歐派在《每日電訊報》頭版寫道:“這個充滿了機會的世界正在等待著獨立的英國,我們暫不提起那在時間的迷霧中喪失的大不列顛黃金時代,但期待我們國家能有一個嶄新開端。”

西方政治文明的終結

圖斯克直言,英國脫歐可能意味著“西方政治文明”的終結。

估計歐盟官員對於在2009年將退出歐盟機制寫入歐盟法律追悔莫及。

即便是在歐盟內部,極端右翼黨派在核心國家的崛起已在消解歐盟進一步一體化的決心。

如果英國脫歐,那些反歐洲的力量恐怕會喝香檳慶祝的。圖斯克表示,為何英國退歐如此危險呢?因為無人可以預測其長期後果,而他擔心英國脫歐可能不僅是歐盟解體的開始,也是整個西方政治文明瓦解的開端。

美國政治精英也對這場民粹主義主導的脫歐運動保持著密切的觀測,並認為如這場理論能激進到令英國脫歐,恐怕平民主義和民粹主義在美國大選中也會取得勝利。

英國主流媒體描述了一幅“可怕的”後脫歐時代景象:退出歐盟後,倫敦市長約翰遜成為英國首相,而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成為美國總統,而更難以想象的是隨後即將舉行的美英峰會上那令人尷尬的場面。

在經濟方面,英國退歐將不同程度地殃及全球,包括美國、日本、金磚國家等其他經濟體,更別提愛爾蘭、荷蘭、挪威以及瑞士——這些國家將首當其沖,承受英國退歐在經濟上所產生的負溢出效應。

經合組織(OECD)在最新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中指出,到2018年,歐洲其他經濟體將遭受明顯的沖擊,尤其是那些與英國經濟捆綁緊密的國家,同時包括美國以及金磚國家在內,許多非歐洲經濟體也將因歐洲需求減弱而面臨產出下降的壓力。

OECD根據綜合情景計算,遭受英國退歐影響沖擊最大的國家是愛爾蘭、盧森堡、荷蘭、瑞士以及挪威。受到中等程度沖擊的國家包括奧地利、比利時、丹麥、德國、芬蘭、法國、希臘、西班牙和瑞典。

受到輕微沖擊的國家則包括捷克、愛沙尼亞、意大利、匈牙利、波蘭、葡萄牙、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亞。對於歐洲經濟體,到2018年,其GDP將下降1個百分點左右,其中2/5是緣於英國金融市場動蕩。

歐洲經濟體的需求減弱也將對世界其他地區產生不利影響,比如土耳其和俄羅斯將受到較為嚴重的沖擊。

在中國方面,在回答“英國脫離歐盟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你對此有何回應”疑問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表示,中方在各個層面與一些歐盟國家就這個問題交換看法的時候,已經多次說過,這是由英國人民自己決定的事情。當然,就中方而言,我們一貫的立場是,我們樂於看到歐洲一體化建設能夠繼續向前發展。

實際上,包括李嘉誠等在內的中國商界人士近日均對英國退歐表達了反對觀點。有分析認為,英國若退歐,將對人民幣匯率構成下行壓力,亦有人憂慮,由於英國是推動中方在中歐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授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中積極的支持者,英國退歐將削弱歐盟中對中方支持的力量。不過要看到的是,歐盟是由28個國家構成的聯盟,即便是在27個成員國的假設基礎之上,中國在歐盟內也具有廣泛且紮實的合作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073

英國人緣何執意要“脫歐”公投?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2218.html

英國“脫歐”公投今日正式上演,結果將在24小時後揭曉。英國“脫歐”不僅影響到英國自身的經濟發展,也將同樣深刻影響歐洲甚至世界經濟的未來格局。從歐盟的角度來看,英國此番公投也是其多年來共同體凝聚力持續喪失的縮影。

有關英國“脫歐”將帶來的金融、貿易等經濟方面的影響,近來評論頗多,弊大於利幾乎是壓倒性的。實質上,英國政府和民眾對此亦心知肚明,那麽緣何執意要舉行“脫歐”公投,且在最後時刻支持者與反對者依舊旗鼓相當呢?

實質上,英國歷來就與歐盟維持著若即若離的關系。歐洲共同體的成立可從1957年算起,而英國直到1973年才加入,並且一直拒絕加入申根與歐元體系,在歐盟對歐債危機的救助中也幾乎是置身事外。而當年英國加入歐共體本就是支持派以微弱優勢獲勝的結果,國內的反對聲音從未停止過,這也不是英國第一次舉行是否留在歐盟的公投。

為何英國始終無法也不願更深一步融入歐盟呢?

這需要從英國自十六七世紀逐漸取代西班牙獲得海上霸主地位時說起,一直到一戰(1914-1918),英國都可以說占據著全球霸主的地位,世界經濟體系也以其為核心建立。二戰後,首先提議建立歐洲共同體的實際上是英國,戰後以英國為首的世界經濟體系開始讓位於美國,建立歐洲共同體對英國來說是重新獲得貨幣話語權的機會。

與此同時,德、法自然也有著同樣的想法。緣於一直以來的“光榮孤立”和“有限幹預”理論,英國最後錯過了成為由德、法牽頭的歐洲共同體創始國的機會。上世紀70年代英國經濟正處於蕭條時期,多年來的殖民地接連獨立對英聯邦也是一大打擊。當時,英國政客們將加入迅速崛起的歐洲共同體當作絕佳的歷史機遇,但1973年加入歐共體後,英國卻一直力圖避免歐洲一體化的進一步加深。換言之,英國需要的是更多優惠的歐洲貿易聯盟,而非一體化的政治經濟聯盟。

上世紀80年代撒切爾夫人上臺後,對英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英國一改頹態,直到90年代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經濟增速。在此背景下,英國政府和人民對歐洲一體化的需求進一步降低。也因為英國一如既往置身事外,多年來英國始終沒有成為歐盟的中心國,相反德國借此經濟迅速發展並在歐盟中占據了主導的話語權,這絕非英國政府和民眾理想的狀態。

然而,這一次的公投卻也並非是純粹民意的體現。一開始,這只是卡梅倫借以拉攏選票的籌碼,未曾想,最後卡梅倫政府失去了對此事的控制,以至於不少前期民調顯示“脫歐”陣營壓倒了“留歐”陣營。這絕非是卡梅倫政府所希望的結果。盡管英國並沒能借助歐盟獲得更大的主導權與話語權,但其貿易受惠卻也是不容小覷的。一旦英國脫離歐盟,本國的經濟發展同樣會受到重創,尤其是貿易與金融投資方面。再加上不久前發生的議員槍擊案,留歐的支持聲似乎在上升。

但即使英國這一次沒有脫離歐盟,歐盟所暴露出來的問題也值得反思。

首先,盡管歐盟倡導歐洲一體化,但歐洲人的國家認同感並非一朝一夕所能改變,甚至發展到今天歐洲公民的概念幾乎沒有任何進展。各個國家仍舊以本國政務和經濟為核心,對他國事務作壁上觀的遠不止英國一家。如今,德國成為了歐盟事實上的“領頭羊”,東歐各國的加入為其提供了廣大的市場和勞力。但是對法國、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國來說,他們的訴求並未得到滿足。比如,法國更著意於發展地中海貿易圈,而非東歐貿易網絡。在這種情況下,歐洲一體化陷入僵局。

其次,歐盟東擴對西歐較發達國家來說同樣是把雙刃劍。市場和人口的增大,伴隨著的是福利負擔的加劇。特別在雙方經濟差異巨大的情況下,移民潮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問題。移民壓力十分容易引起本國公民的不滿,這也是此次英國“脫歐”公投主因之一。

由於上述種種問題,歐盟現在陷入了一個尷尬的境地。一方面,盡管不少國家受累於此前的歐債危機,出現經濟疲軟,但一旦脫離歐盟本國經濟又會立刻下滑;另一方面,各個國家民眾都或多或少出現了抵制一體化進程的聲音,在本國經濟發展都危機重重的情況下,拒絕為其他國家的債務買單。如今歐元體系依靠德國依舊堅挺,但在體制建設舉步維艱的情況下,歐盟將何去何從仍舊迷霧重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154

美國限制多 英國人將率先享受亞馬遜無人機送貨服務

亞馬遜宣布已經與英國政府達成協議,擴大無人機送貨服務的測試,為無人機物流的商業應用鋪平道路。未來英國的千家萬戶有望享受到網購之後30分鐘內的無人機送貨服務。

30分鐘無人機配送

亞馬遜在官方網站上發表聲明稱,將與英國民航管理局合作運營無人機,同時還將改進無人機傳感器以及避障功能。這些無人機將由地面的控制人員操控,每位無人機飛行員負責多架半自動無人機的行駛。

這一項目標誌著亞馬遜早先推出的Prime Air計劃取得重要勝利,至少獲得了監管方面的認可。亞馬遜希望通過Prime Air無人機送貨來降低物流成本,同時展現自身前瞻的科技理念。

亞馬遜負責全球創新政策和傳播的副總裁Paul Misener在聲明中表示:“英國引領著無人機創新技術的發展,這是亞馬遜Prime Air始終堅持選擇在英國投入研發的原因。”他還表示,與英國民航局的合作將有助亞馬遜早日實現訂貨後30分鐘內使用無人機向英國以及全球的顧客配送的目標。

亞馬遜與歐洲監管部門合作推進Prime Air發展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公司還大量雇傭科技方面的頂尖人才。比如近期亞馬遜就聘請了視覺計算方面的專家在奧地利進行研發。與英國民航局合作測試,將進一步提升亞馬遜無人機送貨的技術。

美國批準首單無人機外賣

亞馬遜與英國政府合作的舉動向美國聯邦航天局施壓。在美國,無人機監管條例仍然過於嚴苛,這阻礙了無人機的商業運營和測試。根據亞馬遜的聲明,與英國政府的合作是開創性的舉措,將幫助亞馬遜進一步理解無人機如何能夠更加安全可靠地在物流行業使用。同時,也將幫助監管部門更好地去制定無人機運營政策和安全法規,從而推進整個無人機行業的發展。

就在上個月,美國聯邦航天局發布無人機商業運營新規。新規去除了對於無人機操作員的駕駛執照的要求,但是仍然要求無人機操作員把飛機控制在400英尺以下的航道。這限制了亞馬遜對於無人機的測試,也意味著英國人或將遠遠早於美國人,享受到亞馬遜商業無人機送貨服務。

盡管亞馬遜無人機測試在美國受阻,這並不妨礙其它公司在美國境內開展無人機送貨的業務。7月22日,美國最大的連鎖便利公司7-11宣布與Flirtey合作,在美國內華達州里諾市首次使用無人機將貨物送到訂購者家中,這是美國歷史上首次獲得官方批準的無人機送貨訂單。

Flirtey送出的第一份快遞是一個裝有雞肉三明治、熱咖啡和甜甜圈的航空快遞。這也是美國首單官方認可的商用無人機快遞,開創了美國在商用無人機快遞領域的新篇章。

據7-11介紹,店員將顧客所訂購的食品放進特制的兩個盒子里面,再啟動無人機把甜甜圈、冰沙、咖啡等食品送到了里諾市的一所私人住宅前。從商店到家庭的飛行過程當中,使用設備自帶的GPS系統進行定位,無人機一共飛行了大約1.6公里(一英里),只用了幾分鐘的時間就將食品送到了顧客手中。

到達時,每個盒子由繩索拴住緩慢降落到地面,交由顧客檢查後取走。訂購者邁克爾表示:“機器人幾分鐘內就能送達食物和飲料,全天候即時的無人機送貨真的是棒極了!”

在此次送貨之前,Flirtey公司首先選定了一家7-11便利店開始運送,然後對距離這家商店一英里半徑範圍內的客戶進行了調查,看他們是否願意參加試點方案。

7-11首席市場部經理吉澤斯·德爾加多·詹金斯表示,無人機快遞對消費者來說是最方便的模式,這將重新定義便利的含義。未來使用無人機送貨的商家還將包括零售巨頭沃爾瑪等。

中國市場前景廣闊

不過中國市場仍然沒有放開商業無人機在物流方面的應用。國海證券無人機行業分析師馮勝對第一財經表示:“無人機通航的政策目前國內還沒有看到實質的進展。通航的關鍵在於低空開放以及機場的建設。這兩方面條件現在都還不具備,無人機行業主要還是依靠民間資本和企業投入。未來很可能是行業發展倒逼政策出臺。”

馮勝還表示,政策沒有建立完善的情況下,要想靠無人機降低物流成本幾乎不現實,因為把體系建立起來的成本就很高。而且目前的無人機在包括軟件通信、安全性和自動化等方面的技術還不夠完善,容易受到黑飛入侵。

此前順豐快遞和極飛無人機也企圖合作進行物流方面的嘗試,“但是發現全世界的無人機快遞都沒有發展起來。”極飛科技首席營銷官龔槚欽對第一財經表示。龔槚欽說,中國無人機監管層面仍然面臨很多問題目前無法解決。不過他承認,極飛科技仍然保留著對無人機在物流方面的研發實力,而且也在定期進行試飛。

“中國無人機行業盡管沒有建立起完善的監管體系,但這也意味著監管是相對較松的。”龔槚欽表示,“無人機有望成為中國強於其它國家的一個重要產業,因此政府留有很大一部分的空間供無人機公司發展。這也是我們所歡迎的。”據了解,極飛對物流無人機的研發投入是希望未來能與極飛農業業務相結合,通過為農村提供物流服務做儲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172

為什麽一群英國人要排演《趙氏孤兒》?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9247

 

據說是當今最懂莎士比亞的男人,就是這個叫格里高利•道蘭的男人。(Royal Shakespeare Company/圖)

 

程嬰為什麽願意犧牲自己孩子的性命,換別人孩子的性命?

英國人表示,《趙氏孤兒》的邏輯完全不可思議。

這個據說最懂莎士比亞的男人,

會如何說服英國人?

點開視頻,看道蘭告訴我們答案。

↓↓↓

 

英國人為什麽老是不懂中國邏輯?道蘭也很憂愁:中國戲劇那麽多,翻譯版本卻那麽少

格里高利•道蘭工作照。(Royal Shakespeare Company/圖)

 

被英國《太陽報》譽為當代最偉大的莎士比亞人(Shakespearian)之一的格里高利•道蘭,自2012年起擔任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的藝術總監,先後執導了《亨利五世》、《理查二世》、《亨利四世》的上下篇,以及《李爾王》等戲劇作品。作為今年莎士比亞特別紀念系列活動的收官之作,道蘭也將執導《暴風雨》,該劇定於11月首演。

曾被英媒戲稱為“一個無可救藥的莎士比亞迷”的道蘭,如今還是一個中國戲劇迷。當年道蘭在研究和莎士比亞同期的外國戲劇的時,發現自己並不熟悉中國的戲劇。查缺補漏,他開始接觸中國戲劇作品。“但是大部分的中國戲劇還沒有翻譯”,道蘭抱怨道。

“沒人做,那我就來做咯。”於是,就有了2012年英國版的《趙氏孤兒》。

皇莎劇團:莎劇表演領域的權威

皇家莎士比亞劇團演出期間。(Royal Shakespeare Company/圖)

道蘭目前所就職的皇家莎士比亞劇團(Royal Shakespeare Company;簡稱RSC)是英國最具有影響力的劇團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演出水準最高的職業劇團之一。皇莎劇團以著名戲劇大師莎士比亞出生地——史特拉福——為主要演出地點。

《趙氏孤兒》:如何在莎翁的地盤玩轉中國風?

英版《趙氏孤兒》劇照。(Royal Shakespeare Company/圖)

有“中國版《哈姆雷特》”之稱的《趙氏孤兒》可以說是第一部被西方人翻譯的中國戲劇作品。伏爾泰1753年在原著的基礎上創作了《中國孤兒》。1756年,愛爾蘭劇作家亞瑟•墨菲又創作了另一個版本。

2012年,道蘭把這部經典的中國複仇悲劇搬上了英國舞臺,以西方視角去詮釋中國戲劇。然而,道蘭並沒有僅僅利用一些象征性的中國元素來故弄玄虛,反而巧妙地運用中國傳統戲劇抽象含蓄的表達技巧,例如:用從天而降的紅色花瓣來烘托人物的死亡場景。道蘭用唯美的敘事手法把一個血腥的複仇故事簡單化,將暴力美學發揮得淋漓盡致。

不一樣的結局:源自中英價值觀差異?

英版《趙氏孤兒》劇照。(Royal Shakespeare Company/圖)

道蘭坦言,《趙氏孤兒》這部戲的編排過程中最難處理的情節,是程嬰為了救趙氏孤兒,決定犧牲自己的孩子來代替趙氏孤兒赴死的橋段。編劇詹姆斯•芬頓(James Fenton)在這部劇的結尾添加了一個情節,即程嬰多年後回來挖開自己兒子的墳墓,兒子的靈魂從墳墓里緩緩飄出,質問他當年為什麽要放棄自己。

道蘭的中國朋友告訴他,中國的編劇可不會這麽寫。

與眾多中國版本的《趙氏孤兒》相比,這樣的情節補充是錦上添花,還是多此一舉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222

英國人工智能芯片獲三星、博世投資

也許華為還沈浸在誓師大會的群情激昂中,為即將到來的“圖像時代”謀篇布局,它的競爭對手們又開始下手了。這一次是三星。

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商、英國初創公司Graphcore籌得了來自三星和博世風投的總計3000萬美元融資,目標是趕超英特爾和英偉達。

Graphcore計劃於明年向市場投放產品,主要應用於無人駕駛汽車和雲計算,以及任何可能用到機器學習技術的領域。這涉及到用大量的數據來培訓人工智能系統。這也讓外界浮想聯翩,是不是三星和博世都要開發無人駕駛了?

Graphcore是一家開發所謂的IPU(智能處理器)硬件系統的初創公司。目前普遍用於機器學習應用的硬件處理器是GPU(圖像處理器)。Graphcore自稱在人工智能學習的反應速度以及低能耗方面,它開發的產品要比目前市場上所有的圖像處理解決方案好100倍。

Graphcore創始人CEO Nigel Toon在半年前創立了這家公司。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市場上所使用的GPU並不適應未來的發展趨勢。他說:“GPU是完全用來跑算法程序的,但是機器學習不一樣,你要教會系統去使用數據,這就需要不同的計算方式。”Toon預計Graphcore開發的IPU處理器將於明年投放市場。

Toon早在兩年前就已經開始進行人工智能芯片的研發了。根據市場情報機構Tractica提供的數據,人工智能芯片的市場潛力巨大。全球在深度學習硬件的支出將從2015年的4.36億美元猛增100倍至415億美元。但是目前芯片市場仍然是被英偉達和英特爾所主導。兩家公司今年初的時候都已經發布了下一代為跑人工智能應用而設計的芯片處理器。

Toon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最初公司是想把產品賣給那些有訓練人工智能系統需求的公司。但是接下來也會和一些戰略合作方談關於下一代的技術應用。“比如三星和博世就是我們的戰略投資方,他們對自動駕駛技術以及下一代交通系統的應用非常感興趣,三星則對網絡設備的語言缺失技術感興趣。我們還和其它戰略投資人開發新的應用產品。”

上周,任正非在一場2000人的誓師大會上公開表示:“我們錯過了語音時代、數據時代,世界的戰略高地我們沒有占據,我們再不能錯過圖像時代。“早在2012 年時,華為就已經成立了諾亞方舟實驗室,主要研究人工智能和圖像、語音等基礎算法。任正非表示:“未來的信息社會將有90%以上的流量來自圖像和視頻。”

目前應用較為普及的GPU的突破主要在於遊戲、VR;人工智能算法和自動駕駛技術。英偉達(NVIDIA)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經理張建中在今7月的一場主題演講中專門分析了GPU(圖像處理器)技術的發展。他說:“以VR為例,VR之所以能夠逐漸達到消費級水平,原因就在於過去的十年里,GPU的計算能力大幅飆升了1500倍。這1500倍的計算量的提升,足以讓GPU在很快的時間內渲染更多的圖像增速,讓我們的眼睛在VR頭盔當中體驗虛擬現實。“

而更大的應用來自於汽車的自動駕駛。上個月特斯拉宣布了自己的自動駕駛項目Tesla Vision,使用的正是英偉達設計的車載計算平臺Drive Px2。這臺功耗只有10W的車載計算機,性能卻相當於6塊TitanX顯卡。

此外,英偉達提供了相應的開發工具DriveWorks,它能通過對象識別、分類、圖像分割到地圖定位與路徑規劃,為自動駕駛汽車的開發和測試提供全面快速的工具支持。

面對強大的競爭對手,Graphcore要搶占市場,並非紙上談兵就能實現。但Toon表示非常看好中國市場帶來的機遇。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們正在和一些中國主要的潛在合作夥伴密切接觸,中國市場對我們這樣的初創公司而言非常重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566

你何時成為德國人?這些英國人見面就聊這個

英國脫歐辯論的焦點之一是歐盟移民在英國的權利。很多歐盟移民擔心英國脫歐導致的政策改變,會對自己造成不利影響,其中包括30萬德國人。

與此同時,在德國的10萬英國人又有何感想?

“你什麽時候成為德國人?”

英國廣播公司(BBC)的麥吉尼斯(Damien McGuinness)感受到了在德英國人申請德國籍的迫切和熱情。

“你什麽時候成為德國人?”麥吉尼斯說他最近在柏林和英國朋友聊天時,這是出現頻率最多的問題之一。他的大部分朋友要麽正在申請德國國籍,要麽在數著日子等待在德國居留的時間夠了立即申請。因為沒有人知道一旦英國正式脫歐會發生什麽。

這些人不是街頭小報報道中的有著古銅色膚色被迫背井離鄉的“外國人”,而是歐盟年輕的自由職業者,他們擔心一旦英國脫歐後需要申請簽證,而由此帶來的問題會讓他們失去工作。再有就是那些每月依靠退休金生存的老人,他們的收入和英鎊匯率息息相關,擔心英國脫歐後英鎊會重挫。

艾斯米(Esme)是一個相當有計劃性的人。她在英國脫歐公投的前一周就預約了和德國政府相關機構面談,參加了公民測試,提交了所有文件,幾周後,她在柏林新克爾恩區的市政廳參加了成為德國人的儀式。

令她感到驚訝的是,和她同時參加儀式的有約50人,來自22個不同的國家:敘利亞、美國、伊拉克、土耳其、意大利、法國,還有另外一些是自己的老鄉,來自英國。儀式上,一位大提琴演奏家和一位鋼琴家演奏了22個國家的國歌,最後一位歌手演唱了“歐盟國歌”貝多芬的《歡樂頌》。

“這是每個人經過旅途到這里所想的。”艾斯米頗為感動地解釋說,“人們逃離戰爭,經過努力在德國開始新生活。”

在儀式上,一些人學著宣告忠於德國憲法。但艾斯米說,她內心是有一些不同想法的,她懷疑很多現在加入德國國籍的英國人更多的是從簽證和護照的實際角度出發的。

歐盟成員國在不同的條件下承認雙重國籍,英國政府明確表示允許公民持雙重國籍。德籍華人尹草對第一財經記者說,德國是歐盟中國籍法最嚴格的國家之一,但也承認歐盟成員國雙重國籍。

誰才是“移民國家”?

不算很久以前,一個英國人如果對其他英國人說自己加入了德國國籍,不可避免地會聽到一些陳詞濫調,比如“納粹”、“把毛巾放在太陽椅上占位”等,甚至一些英國媒體也仍在引用這些“老梗”,可以預見英國脫歐談判開始後,這樣的論調還會更甚。但麥吉尼斯說,這無法阻擋現代德國更多地被視為代表寬容的價值觀的堡壘:國際化、民主且對移民開放。

當然,無論是德國國內還是國外,也有很多人批評德國總理默克爾堅持對移民打開大門的決策。但對於新入德國籍的英國人和有入籍意願的英國人來說,一個歡迎外國人的國家還是有吸引力的。

現在的德國人相對來說是一個新概念。傳統上,德國人的身份是一個民族觀念,與血統有關,而非出生地,所以通常感覺英國人和美國人在國籍問題上更加開放。

但在過去幾十年中,德國經歷了一場艱難的,在很大程度上成功地重新定義德國人的過程。現在,默克爾把德國稱為一個“移民國家”,就在不久前這對於一位中右翼總理來說都是難以想象的。目前,20%的德國人都被稱為有移民背景。

在英國脫歐公投之後,德國副總理、經濟和能源部長加布里爾就稱,德國、意大利和法國應該給英國年輕人提供雙重國籍,使其能留在歐盟國家內。

然而,英國和特朗普領導的美國似乎在朝著相反的方向前進。

英國政府本月初發表了脫歐白皮書,稱脫歐後英國將收回對本國法律的控制權,以及對移民政策的控制權,保障已在英國的歐盟公民權利,同時保障英國公民在歐盟的權利。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則在此前就脫歐發表演講時稱:“脫歐必須意味控制來自歐洲的人流,我們承諾要做到這一點。”

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ONS)當地時間15日公布的最新報告,2016年第四季度,在英國工作的歐盟公民數量錄得5年來最大降幅,總人數下降5萬至230萬。該國特許人事和發展協會本月則稱,英國不少行業開始出現技術人才短缺,很多公司表示不少歐盟其他國家員工都在考慮辭職離開英國。

美國特朗普政府對移民限制的動作則更加犀利。1月27日,特朗普發布行政令,限制來自敘利亞、伊拉克、伊朗、蘇丹、索馬里、也門和利比亞這7個主要穆斯林國家的公民進入美國,要求來自這些國家的難民在120天內禁止入境美國,普通公民在90天內禁止入境美國。

該行政令很快遭到來自法院的挑戰。經過多次拉鋸,當地時間2月9日,美國聯邦第九巡回上訴法院宣布裁決結果,決定維持此前移民禁令暫停的裁決,拒絕恢複特朗普的禁令。此前被限制入境的外國公民和難民可以正常進入美國。

然而,美國政府收緊移民限制的步伐卻沒有因此而停頓。根據美國國土安全部當地時間21日公布的備忘錄草案,美國已經制定嚴厲標準,並擴大搜索範圍追蹤非法移民以加速驅逐進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478

政府“脫歐”民眾忙入籍,英國人申請愛爾蘭籍爭先恐後

出生在曼徹斯特的24歲英國女子凱莉·林奇,住在都柏林12年了。2月16日那天,她拿到了愛爾蘭護照。

“英國脫歐百分之百是刺激我申請加入愛爾蘭籍的主要因素。一旦脫歐正式發生,拿著非歐盟護照去歐洲旅行肯定有麻煩,拿了愛爾蘭護照,就保留了歐盟公民身份,也就可以保持現在自由出入的權利。”林奇說。

雖然居住在歐盟的英國公民不至於如有些人誇張描述的那樣,一夜之間會成為“非法移民”,也不會面臨被“驅逐出境”的尷尬。但是,這些離家的英國人,對脫歐後生活會發生怎樣的改變還是一頭霧水。如林奇這樣擔心“旅行不便”的還是小事,更多已經居住在其他歐盟國家的英國人,對自己是否能繼續保持目前的合法居留和工作的權益,如何保護自己在歐洲的資產,如何繼續享有社會福利、醫療,將來孩子的教育是否會支付高額的“非歐盟”成員學費……有很多問號。而已經退休移居“陽光沙灘”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的老人們,對未來自己如何終老他鄉,也產生極大的恐慌。

他們中的很多人正在各處忙著申請入籍歐盟國家,或向歐盟倡議給已經居住在歐盟各國的英國人網開一面,繼續給予“歐盟公民”待遇。

根據聯合國的有關數據,目前有450萬英國人居住在海外,而居住在歐洲的有130萬人,其中主要居住國為西班牙、愛爾蘭共和國、法國、德國。由於渴望陽光沙灘的原因,以居住在西班牙的人數為最,有近31.9萬人;愛爾蘭第二,有近24.9人;另有17萬人住在法國;德國則排在第四,約有10萬人。

歐盟成員國在不同的條件下承認雙重國籍。

英國政府明確表示,允許公民持雙重國籍。德籍華人尹草對第一財經記者說,德國是歐盟中國籍法最嚴格的國家之一,但也承認歐盟成員國的雙重國籍。

申請愛爾蘭護照人數激增74%

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伊始,來自英國的申請愛爾蘭護照人數比去年同期猛增74%。僅1月份一個月,有7045名北愛爾蘭公民申請愛爾蘭護照,去年同期只有3072人;而來自英國其他地區公民的申請者數量也有6026名,2016年1月的人數為2501人。

愛爾蘭外交和貿易部護照辦公室的數據顯示,2016年申請愛爾蘭護照的總人數高達73.3萬人,尤其是自從去年6月英國公投決定退出歐盟之後,申請者急劇增多。

由於大量的申請湧入,2月中旬,愛爾蘭政府不得不宣布招聘230位臨時工作人員來應對堆成小山的申請文件,愛爾蘭外交部長查理·福萊納根(Charlie Flanagan)表示,目前其中一半以上的人員已經到位。“2017年初的情況來看,申請愛爾蘭護照人數激增的情況可能會有所持續,我們會密切關註護照申請的情況。”

由於地理位置以及同祖同宗的關系,愛爾蘭(也稱“南愛”)是英國居民最心儀和容易獲取並保持歐盟公民身份的國家。按照愛爾蘭共和國移民法要求,凡祖輩中有一人為愛爾蘭出生的、凡出生時父母中有一位擁有愛爾蘭國籍(不管是不是在愛爾蘭共和國出生的)、2004年12月31日之前出生在愛爾蘭島(包括北愛爾蘭)的人(自動成為愛爾蘭公民),都在有資格申請愛爾蘭護照之列。

南北愛爾蘭交界處一個叫作登達克地區的官員,甚至向愛爾蘭外交部提出在他們地區內增設“護照辦公室”,以滿足不斷上升的申請需求。

事實上,不僅僅是愛爾蘭。根據英國《衛報》2016年10月的報道,英國公投決定脫歐之後幾個月,丹麥、意大利和瑞典等國家都有報告顯示,英國公民申請這些國家的國籍人數出現激增現象。報道稱,2016年前8個月,有2800名英國人在18個歐盟國家申請加入其國籍,同比增長250%;其中申請丹麥護照的人數較2015年的數字增長10倍,瑞典也有3倍的增長。

“你什麽時候成為德國人?”

英國廣播公司(BBC)的麥吉尼斯(Damien McGuinness)感受到了在德居留的英國人申請德國籍的迫切和熱情。

“你什麽時候成為德國人?”麥吉尼斯說他最近在柏林和英國朋友聊天時,這是出現頻率最多的問題之一。他的大部分朋友要麽正在申請德國國籍,要麽在數著日子等待在德國居留的時間夠了立即申請。因為沒有人知道一旦英國正式脫歐會發生什麽。

這些人不是街頭小報報道中的有著古銅色膚色被迫背井離鄉的“外國人”,而是歐盟年輕的自由職業者。他們擔心一旦英國脫歐後需要申請簽證,而由此帶來的問題會讓他們失去工作。再有就是那些每月依靠退休金生存的老人,他們的收入和英鎊匯率息息相關,擔心英國脫歐後英鎊會重挫。

艾斯米(Esme)是一個相當有計劃性的人。她在英國脫歐公投的前一周就預約了和德國政府相關機構面談,參加了公民測試,提交了所有文件,幾周後,她在柏林新克爾恩區的市政廳參加了成為德國人的儀式。

令她感到驚訝的是,和她同時參加儀式的有約50人,來自22個不同的國家:敘利亞、美國、伊拉克、土耳其、意大利、法國,還有另外一些是自己的老鄉,來自英國。儀式上,一位大提琴演奏家和一位鋼琴家演奏了22個國家的國歌,最後,一位歌手演唱了“歐盟國歌”——貝多芬的《歡樂頌》。

在儀式上,一些人學著宣告忠於德國憲法。但艾斯米說,她內心是有一些不同想法的,她懷疑很多現在加入德國國籍的英國人,更多的是從簽證和護照的實際角度出發的。

按照歐盟法律,歐盟成員國居民自動享受“歐盟公民”待遇,即遵守和享有所有歐盟國家的法律責任和義務以及社會福利,因此,一般沒有申請另一歐盟國公民的必要。第一財經記者查閱西班牙、德國等國籍法律發現,雖然這些國家的原籍公民可以享受雙重國籍,但是對於新入籍的非歐盟國家公民,必須放棄原籍護照。也就是說,一旦英國脫離歐盟,英國公民再申請歐盟其他國家的國籍,就要面臨放棄英國國籍的可能。

離不開的西班牙陽光沙灘

“退歐之後,我們可能不得不回英國了。”住在西班牙南部海岸已20年的保羅,經營著一家英國酒吧。退歐的消息,至今讓他惴惴不安。“不知道退歐對這里的英國人意味著什麽,以後的生活和生意會有怎樣的變故,不過相信政府之間會達成合理的協議,因為我們需要西班牙,西班牙也需要我們在這里為經濟做貢獻。”

缺少陽光沐浴的英國人,對西班牙情有獨鐘。早在上世紀70年代,由於英鎊估值高企,一大批勞動階層的英國人,就來到西班牙海岸城市尋求更溫暖舒適的生活。這一波浪潮隨著廉價航空、打包式旅遊方式的出現愈加風靡,至2010年達到高峰。特別是在西班牙的布拉瓦( Costa Brava)和白色海岸(Costa Blanca)等地區,近100萬英國人建立起一個“小英國”,英國人由此也成為西班牙外來移民人數最多的一個族群。

西班牙白色海岸(Costa Blanca)的陽光海灘深得英國人喜愛。

由於退歐,這一切可能都要改變。

早在去年7月,英國公投結果剛一出來,就有兩位在西班牙長期居住的英國公民(Giles Tremlett 和William Chislett)在一個叫作“改變”(Change.org)的網站上提出倡議,要求西班牙政府能夠給予居住在西班牙10年以上的英國人西班牙國籍。該倡議得到了近2萬人的響應。

就在不久前,一位住在西班牙瓦倫西亞的英國紀錄片導演傑瑪·米德頓(Gemma Middleton)在“改變”網站上發起倡議,希望西班牙政府可以考慮在英國脫歐後,能夠保留居住在西班牙的英國人歐盟公民的同等待遇。“我們非常喜歡西班牙,融入這里的文化和生活讓我們感到無比幸福。”傑瑪的感性號召,也得到了不少的響應者。

“歐盟護照”倡議

2月14日,歐洲議會英國脫歐事宜談判總代表沃夫斯塔特(Guy Verhofstadt )出現在倫敦廣播電臺(LBC)的談話節目上,他吞吞吐吐的一句“會為英國公民爭取找到一個保持歐盟公民身份的方法”,在英國掀起了軒然大波,各媒體紛紛炒作,有英國人就此向歐盟議會發動起一場“選擇自由”(Choose Freedom)的倡議,希望能夠通過發放“歐盟護照”,使得脫歐後的英國人依然能夠保留歐盟公民身份,保證英國人在歐洲居住生活、工作養老等的權利。按照歐盟議會規定,只要有超過100萬人響應倡議,就必須上議會討論。

蘇•威爾森(Sue Wilson)是居住在西班牙的英國人,她不僅是公投前在西班牙的英國留歐運動主席,也是此次“歐盟護照”倡議的發起人之一,她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坦言,雖然已經有類似的各種讓英國保留歐盟公民身份的計劃,以不同方式向歐盟方面表達訴求,但情況非常複雜,“歐盟不是一個國家,無法提供所謂的國籍,要改變的話,可能必須要重新達成一個法律協定。但是在目前法律框架下,歐盟確實有發放歐盟護照的權利。我們的倡議就是一個途徑去爭取。”目前,這項倡議已經遞交到歐盟委員會,正等待100萬人的支持。

英國人在歐待遇取決於首相?

2月13日,英國《衛報》披露了歐盟一份文件稱,在歐洲居住生活的英國人的未來,取決於歐盟國家各自的具體法律和移民政策,文件顯示,英國對歐盟公民在英居留條件將相對苛刻。這預示著在歐洲的英國人也不會有什麽“好果子”吃。

英國方面的脫歐白皮書和首相特蕾莎·梅有關脫歐12項要點中,都一直強調會保障在英歐洲公民以及在歐英國人居留和生活的合法權益,但在脫歐實際上丟失“歐盟公民”共性後,這樣的“口號”式承諾如何落實和兌現,從不清晰。同時,英國政府還一再強調,脫歐就是為了奪回國家邊境管理權。上周末,英國《每日郵報》突然爆料稱,梅將在3月初啟動里斯本50條的同一天,立刻停止執行歐盟移民出入自由的現行政策。雖然英國政府方面很快辟謠,但仍對在英和英國在歐工作生活的雙方公民產生壓力和負面影響。

2月15日英國國家統計局(ONS)公布最新報告顯示,2016年第四季度,在英國工作的歐盟公民數量錄得5年來最大降幅,總人數下降5萬,至230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73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