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獲商界巨企支持數天可籌78億

1 : GS(14)@2015-04-14 02:08:13

要贏大選,除比拼政綱,還要鬥燒銀紙。消息指希拉莉陣營計劃在宣佈參選後數天,可籌集逾10億美元(78億港元)競選經費。希拉莉陣營的籌款機器主要靠兩股力量──商界和散佈全國的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據悉,可口可樂、通用電氣、埃克森美孚等60間巨企與希拉莉關係一直良好,在她任職國務卿期間,曾捐款予克林頓基金會。其中,可口可樂是克林頓基金會最大捐款人之一,捐款金額達500萬至1,000萬美元(3,900萬至7,800萬港元)。由於希拉莉獲克林頓基金會在背後幫忙,加上其親商界立場,向商界籌款自然沒有問題。此外,支持希拉莉的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過去兩年在全國各地運作籌募捐款,不少人表明一俟希拉莉宣佈參選就會大筆大筆地捐錢,而希拉莉在民主黨內沒有任何強勢對手,令她有能力成為吸金機器。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413/1911028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577

啤酒業兩大巨企合併涉資八千億 百威購SABMiller

1 : GS(14)@2015-10-15 00:40:43

【本報綜合報道】全球啤酒業兩大巨頭百威英博(AB InBev)與SABMiller合併一事擾攘多時,雙方終於達成協議,後者落實接受每股44英鎊的現金作價,較9月中旬的股價有50%溢價,收購總作價近700億英鎊(約8,260億港元)。今次全球最大啤酒集團百威英博成功收購SABMiller,兩家公司合併後,集團將佔全球啤酒市場產量三分之一。


百威英博上周已將收購作價提升至每股現金42.15英鎊,但仍遭SABMiller拒絕。不過,其董事會最終於昨日同意了百威英博上調後的潛在收購提議的關鍵條款,為全球兩家最大釀酒商合併奠定了基礎。該報價較9月14日收盤價溢價五成,至於百威英博對於SABMiller的41%股份,則會提供現金加股票的收購方式,每股報價折合39.03英鎊。最終收購提議顯示SABMiller估值為679億英鎊(約8,012億港元)。



面臨中美反壟斷挑戰

SABMiller要求,收購委員會將行動或退出最後期限延長至10月28日,百威英博需要在該期限前發出明確收購提議或退出收購。如果百威英博不能獲得交易完成所需的監管審批,或其股東未能批准該交易,就要向SABMiller支付30億美元的解約費。目前,SABMiller持有華潤雪花49%股權,收購或面臨中美反壟斷法例的挑戰。過去10年以來,啤酒業界已有許多併購例子,成為了全球反壟斷官員的注意焦點,百威英博本身也是近年通過合併才成為現有規模。至於華潤創業(291)早前表示,樂於看見百威和SABMiller合併,相信啤酒行業獲投資者認同,但即使合併未能成功,對內地市場也不會出現不利影響。此外,美國司法部正調查關於百威英博購入分銷商,從而削弱其他新進入市場的手工啤酒廠(craft brewers)的分銷能力,導致啤酒市場競爭受損的指控。美國多州有法例規定,啤酒廠必須依賴分銷商賣酒。過去數月,百威英博在美國3州購入5間分銷商,有手工啤酒廠發現,他們在分銷方面,因為上述情況變得有困難。當地反壟斷機關接到啤酒商的投訴,指百威英博迫使分銷商終止代理其他啤酒,只代理該公司本身品牌。消息人士稱,上述調查仍處於初步階段。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1014/193321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193

百年寶馬 迎戰IT巨企 從前鬥馬力 未來鬥軟件

1 : GS(14)@2016-03-14 01:12:50

【明報專訊】德國豪華房車製造商寶馬(BMW)本周在德國慕尼黑慶祝成立百周年,成立之初取名為巴伐利亞飛機製造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打造飛機引擎。翌年正式易名寶馬,並採用了迄今變化不大的藍白相間圓形標誌。《金融時報》表示,寶馬經歷一個世紀後,意識到未來百年的道路跟過去截然不同。資金雄厚的軟件巨頭正把汽車業的馬力之爭,變成軟件競賽。原油推動的汽車引擎,逐漸被鋰電池取代。科網公司踩進無人駕駛車領域,令汽車業將迎來巨變。



寶馬管理層成員Ian Robertson表示,寶馬的挑戰不僅來自打造汽車的技術,也來自如何銷售汽車、顧客體驗等。目前寶馬每年生產200萬輛汽車,利潤率多年穩健,要維持卻非易事。花旗估計,寶馬在2014年的稅後利潤,有41%來自中國市場。不過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對寶馬盈利可能構成影響。雖然歐洲的汽車銷量仍穩步上升,但仍未重返衰退前的水平。

41%利潤來源 中國放緩影響大

去年在歐盟註冊的新車達到1370萬輛,但仍低於2007年的1550萬輛。諮詢機構Frost&Sullivan表示,歐盟的汽車銷售會否重返這水平仍是疑問。部分分析師警告,寶馬的賺錢黃金時代已走到盡頭。

前汽車分析師Max Warburton開玩笑說,去年起擔任寶馬行政總裁的Harald Krueger急須各界向他發電郵提供新意念。Warburton稱,Krueger和他的團隊正進行策略性檢討,可能會歡迎一些新構思。

不過《金融時報》認為,創新是寶馬歷史的一部分。該公司成立後不久,《凡爾賽條約》禁止德國生產飛機引擎,促使寶馬轉戰汽車領域。該公司於1923年製造出首部電單車。5年後,它收購了Eisenach汽車廠,很快推出其第一輪汽車、擁有3馬力的Dixi。1936年推出的寶馬328,更揚威國際賽車場,證明其速度無與倫比。

《凡爾賽條約》下 被迫轉營汽車

第二次大戰爆發後,Eisenach汽車廠交由蘇聯控制,寶馬又要重新起步。面對與戴姆拿(Daimler)車廠的激烈競爭,寶馬幾乎破產。至1959年名為Herbert Quandt的投資者對寶馬員工團結一致維持公司營運留下深刻印象,他收購了寶馬近一半股份,至今其後代仍是寶馬的大股東。

由60年代到80年代,寶馬一直以創新而聞名。它在1955年引入全景後窗,1959年又引入前輪制動系統,1966年研究出先進的底盤技術,1988年又有電子柴油噴射系統。自1980年代開始的愚人節惡搞傳統,更突顯寶馬的鬼馬一面。例如1983年愚人節聲稱為開篷車發明了雨點誘導轉向裝置,駕駛者可在大雨時繼續打開篷頂,讓擋風玻璃頂部的裝置吹走雨水。

1986年愚人節則聲稱發明了「轉?悃恣v可把?挼L隨時由右?捔酮陞?恁A方便英國駕駛者駛過英倫海峽後,把安裝在右邊的?挼L拆出,安裝到左邊,配合歐洲大陸的駕駛習慣。上述兩項都只是惡搞,並非真實產品。

不過一次收購失誤,卻對寶馬造成重大影響。寶馬於1994年匆匆以8億鎊(約88億港元)向英國航太系統公司(BAE)的前身收購了路華(Rover)。6年後寶馬以10鎊價錢賣掉其Longbridge廠房,儘管它保留了仍有盈利的業務及Mini品牌。

寶馬此後不願作重大收購,不過其垂直整合策略(產品由原料到製成及銷售一手經營)奏效,自2000年以來銷量增加一倍,部分分析更認為寶馬已沒有可能出錯。自2006年擔任汽車分析師的巴克萊分析員Kristina Church說:「由我入行以來,我一直給予寶馬股票買入的評級。」

賣掉路華後,寶馬推出首款運動型多用途車,引入入門級的Luxury3系,以擴大客路。這款全面的多用途車深受歡迎,更是英國汽車銷售網站AutoTrader去年最多人搜尋的熱門汽車。寶馬電動車i系(i3及i8)亦證明其發展的前瞻性,其i系的組裝工廠採用水力發電,車身的碳纖維強化塑料如鋼鐵般堅固,重量卻只有鋼鐵一半。

研無人駕駛迎戰科網公司

寶馬近年亦投入無人駕駛車的研發,其7系有多種無人駕駛元素,可自動泊車、可用手勢操作,車子可在時速210公里轉向,並配備夜視鏡頭,不過寶馬預期要完全無人駕駛仍有很長的路。

明報記者

[黃展翹 企業地球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313/news/eb_ebb1.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780

巨企業績佳 美股早段仍捱沽

1 : GS(14)@2016-08-04 04:00:18

【本報綜合報道】美國經濟數據與公司業績表現對辦,惟美股早段表現乏力,華爾街三大指數開市早段向下,道指最多曾跌50點,報18354點。美國商務部公佈,佔美國經濟活動三分二的消費活動回暖,6月個人開支升0.4%,略好過市場預期升0.3%。6月核心PCE按年升1.6%,與預期相符。公司業績方面,輝瑞次季每股盈利64美仙,勝市場預期每股62美仙;收入則按年升11%至131.5億美元。寶潔去季業績過關,每股盈利79美仙,勝預期每股74美仙。路透調查指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原油產量仍高企,紐約期油昨從3個月低位回升,報每桶40.76美元。美股周二早段向下,開市後約15分鐘,道指報18365點,跌38點;標普500指數報2164點,跌6點。納斯達克指數則跌20點,報5163點。另意大利總理Matteo Renzi指出,歐洲銀行壓力測試結果反映意大利銀行問題已獲解決,又指自己擔心歐洲問題,多於意大利銀行壞賬情況。



澳洲減息0.25厘

澳洲減息0.25厘至1.5厘歷史新低,主因低通脹和就業增長緩慢。澳元滙價報76.28美仙,澳元兌港元報5.9199元;紐元滙價報72.47美仙,兌港元報5.6242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03/1972059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239

美國科網巨企內地難搵食

1 : GS(14)@2016-08-16 06:24:20

【本報訊】美國互聯網Call車巨頭Uber進入中國經營兩年,最終仍須與「地頭蟲」滴滴出行合併,或再一次反映內地重視「國產化」公司,加上網絡防火牆阻截訊息流通,令雄霸全球的美國科網巨頭亦難以在中國經營。中國龐大的網民一直是美國科網公司希望吸納的對象。早年電腦即時通訊軟件ICQ及微軟發佈MSN Messenger,吸納大批網民使用,不過其後騰訊(700)推出類似ICQ的QQ,以本地化功能及特權服務逐步取得內地用戶及收入,在智能手機時代,再推出微信,結果成功「砌低」微軟,MSN Messenger於2014年10月結束服務。至於美國兩大互聯網公司Google及facebook,進入中國都有困難,皆因中國的網絡防火牆要求公司將官方敏感詞的內容刪走,Google以「不作惡」為由退出中國市場,至今仍未正式重返中國。至於facebook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朱克伯格多次到訪中國,但至今仍無法獲「放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16/1973794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034

娃哈哈擬購美國乳業巨企

1 : GS(14)@2016-10-30 12:39:53

【本報綜合報道】英國《金融時報》引述接近消息人士指,娃哈哈集團計劃收購美國乳業巨企迪恩食品(Dean Foods),並與銀行接洽,為收購大計尋求融資。消息刺激迪恩食品股價於上周五急彈逾一成,近兩年最大升幅。報道稱,娃哈哈集團子公司、由億萬富豪宗慶後的女兒掌管的宏勝飲料,近日在香港跟高盛等幾間銀行會面,討論收購迪恩食品。據消息人士稱,宏勝飲料跟數間私募基金接洽,尋求合作收購。然而,上述收購計劃仍在初步協商階段,集團仍考慮其他收購目標。宏勝飲料回覆《金融時報》查詢時沒有否認正考慮收購迪恩食品,也沒直接回覆是否跟迪恩公司接洽,又指物色收購目標是正常行動。迪恩食品則拒絕置評。受消息帶動,迪恩食品前晚在美股市場最多曾升13.23%至18.91美元,為8月5日後最高,全日收升10.72%,收報18.49美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30/1981657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052

成本增競爭多業務屢遇阻 神話破滅 跨國巨企撤出中國

1 : GS(14)@2016-12-18 10:26:12

【明報專訊】不少美資企業以往視中國市場為重要的商機,現在不少巨企正撤出或減少中國業務。繼擁有肯德基、必勝客等品牌的百勝餐飲上月分拆中國業務上市,麥當勞也在談判出售其中國業務,尋找「戰略合作伙伴」發展亞洲主要市場。可口可樂亦宣布計劃出售其在中國的裝瓶業務,而紙業巨頭國際紙業(International Paper)也準備分拆旗下的中國和東南亞部分包裝業務。

明報記者 黃展翹

部分外國企業表示,在中國經營不僅要面對勞動力和土地成本上漲,更要與擁有當地經商經驗的中國本土企業競爭,加上政府嚴格的規管制度及經濟增長放緩等,令中國的業務遇到不少障礙。國際律師事務所Harris Bricken的律師Dan Harris稱,作為外國商戶,在中國開設零售業務成本巨大,且困難重重,因此鼓勵客戶仿效麥當勞和百勝餐飲,以自己的品牌和經驗賺錢,而不是直接自己營運。

版權盜用商標事件持續發生

連鎖快餐店是最早進軍中國市場的外國企業,百勝和麥當勞早在八、九十年代已進入中國市場,隨着中國經濟起飛,外國連鎖餐飲的收入曾以幾何級數上升。但近年黑心食品供應商醜聞,以至版權及商標盜用等問題,都為外國餐飲業經營帶來困難。全球最大咖啡連鎖品牌星巴克算是例外,該集團現計劃在中國大展拳腳,在2021年前於中國開設5000家門店,並預期中國市場最終會超越美國。

美中商會(U.S.-China Chamber of Commerce)主席Siva Yam稱,中國市場變得成熟,近年少了美國企業到中國營商,反而很多企業重返美國。波士頓諮詢集團(BCG)去年的研究指出,把薪資水平、工人的生產率、能源成本及其他因素考慮在內,中國主要出口加工地區的製造成本幾乎與美國相當。由於成本不再低廉,愈來愈多美國企業正在「回巢」。

加工製造成本與美相若

中國美國商會(AmCham China)的年度報告指出,去年只有64%的受訪美國企業在中國實現盈利,為5年來最低水平。32%的受訪會員公司無意在中國擴大投資,比率較2009年金融海嘯期間還要高1個百分點。25%的受訪會員公司已撤出中國,或計劃撤出中國。這些在中國無心戀戰的企業當中,38%打算遷往美國、加拿大或墨西哥。

除了部分美資公司萌生退意,部分日本企業也有類似打算。《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由230人組成的、有史以來最大的日本經濟訪華代表團在9月訪問中國,其間向中方提出簡化日企撤出中國的手續。知情人士稱,海外企業若要撤出中國市場,須獲行政許可。行政許可手續需在多個部門辦理,需時較長,且難以確認手續進展,令外企在中國所賺得的利潤遲遲無法匯出,引發日本商戶不滿,要求官員出面爭取。隨着中國經濟下滑,更多外資撤走,中國的外匯儲備須支撐大量外資換匯的需求。分析認為,當政府不讓外資撤出,其他外資也不敢進來。

中國以往一直要求美國企業與中國同行組成合作伙伴,在中國營商。近期不少美國企業都賣出中外合營公司的股權。美國Dorsey & Whitney律師事務所的合伙人Geoffrey Sant稱,中國商人和企業有很多錢,他們能買起美國企業的中國業務。

科網企業不敵「地頭蟲」

優步(Uber)當初進入中國時,拿着數十億美元資金欲主導中國召車市場,但依然鎩羽而歸。在進入中國市場近3年後,優步今夏同意將其中國業務出售給競爭對手滴滴出行。雖然優步比滴滴出行早一年在中國推出召車服務,但這家中國本土公司後來居上,添加了本地化功能,獲阿里巴巴和騰訊(0700)等注資,規模較小的優步中國逐漸難以與滴滴競爭。美國科網企業長期以來都難以在中國取得優勢,它們除了受到政府的嚴格審查影響,也要面對迅速順應中國消費者喜好的中國本土公司的競爭。亞馬遜和eBay在中國的網購市場一直無法與阿里巴巴抗衡。

不過,外國部分金融服務機構仍可望在中國立足。過去幾個月,基金管理公司Vanguard和摩根富林明資產管理已獲准在上海設立全資子公司。Vanguard的官方聲明稱,公司的首要任務,是助海外投資者降低在中國投資的成本。

[企業地球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019&issue=201612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404

法國石油巨企唱淡油價

1 : GS(14)@2017-04-22 10:38:49

【本報綜合報道】美國石油產量增加及汽油庫存意外增長,令紐約期油周三收跌3.8%,報每桶50.44美元,創上月8日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布蘭特期油收挫3.6%,報每桶52.93美元。美國能源資料協會(EIA)周三數據顯示,美國上周原油庫存減少100萬桶,降幅不及預期,而汽油庫存意外增加150萬桶。油價周四回穩,紐約期油曾漲1.1%至每桶50.97美元,而布蘭特期油亦曾升1.1%至每桶53.54美元。不過,法國石油公司道達爾行政總裁Patrick Pouyanne認為油價今年底或再次下滑,因美國頁岩汽產量快速增長。金價續回軟,現貨金昨日曾跌0.2%至每盎斯1,277美元。


美股早段向上

法國大選第一輪投票臨近,惟美股周四早段靠穩,道指升60點至20464點;標普500指數升7點,報2345點;納指升27點,報5890點。至於歐洲市場,英、法及德股尾段漲幅介乎0.03%至1%。美元轉弱,美匯指數昨日曾跌0.4%至99.37。英鎊兌美元昨日曾升0.5%至1.28美元,歐元兌美元則曾升0.6%至1.077。日股昨日收市幾乎持平,南韓股市收升0.5%,澳洲股市則收升0.3%。路透社的分析師調查顯示,澳洲今年經濟料增長2.6%,以及明年增長率為2.8%,這將令澳洲打破荷蘭創下的103個季度連續增長紀錄。今年制定美國貨幣政策的達拉斯聯儲銀行行長卡普蘭周四表示,聯儲局今年加息3次合理,今年底或明年初可開始逐步縮減資產負債表。10年期美債孳息率昨日曾升1點子至2.22厘,而同年期德債孳息率則跌3點子至0.24厘。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421/1999663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113

中資巨企海外頻收購銀監查萬達 海航 復星

1 : GS(14)@2017-06-25 09:59:54

【本報訊】中資民企到海外巨額收購購出禍!昨有消息指,中國銀監會要求銀行排查「海外併購明星民企」的授信(借貸)及風險分析,活躍在本港市場的萬達集團、海航集團、復星集團,以及安邦保險均被「點名」,更引來大行拋售萬達債券疑雲,拖累萬達和復星系的中港股、債全線急挫。記者:陳雪蕾

分析指,今年內地進行排查特別頻密,或與年底中共十九大有關,相信有關民企資金來源及內部風險管理是重點調查內容,料中資近期到海外收購會較為收斂。昨日早上網上已開始瘋傳工行(1398)、建行(939)等收到指令、要求對復星、萬達、海航、安邦等巨企進行緊急調查的電郵截圖,「碰巧」萬達多隻債券成交量急增,價格下跌超過2%,觸發市場恐慌,深圳掛牌的萬達電影大跌9.87%。雖然萬達隨即發聲明指出,事件是「有人惡意炒作,屬於謠言」,建行等銀行從未下發此類通知,工行亦否認有拋售萬達債券,但其後萬達電影最終申請停牌,市值縮水超過60億元。萬達電影於今日復牌。



系內股債捱沽 復星跌6%

事件持續發酵,昨日約下午三點《財新網》引述消息指,銀監會本月中要求銀行排查「海外併購明星民企」授信及風險分析,排查對象為近年海外投資比較進取、在銀行業敞口(Exposure)較大民企,矛頭直指萬達、海航、復星、安邦、浙江羅森內里等。消息一出,復星系股價急挫,復星國際(656)及復星醫藥(2196)跌近6%,在內地掛牌的復星醫藥A更跌逾8%;復星2022年到期美元債亦告大跌。持有本港多間上市公司的海航,部份公司股價亦受消息拖累,海航實業(521)最傷,跌6%。復星系昨晚陸續發公告,指目前營運一切正常。


安邦吳小暉早前被帶走

近年中資民企積極「走出去」,其中海航為近兩年最積極的「購物狂」,被傳有王岐山家族利益在背後的海航,過去兩年全球收購資產規模交易總額達400億美元以上。安邦早年以逾150億元收購美國地標華爾道夫酒店而「響朵」,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已故中共領導人鄧小平外孫女婿吳小暉,本月更傳被帶走。銀監會審慎規制局副局長劉志清昨沒有直接回應傳聞,但指「當大企業出現問題,銀監會將跟蹤了解並監測風險。一些大企業的系統性風險是監管的關注點。」有接近前述某企業人士指,企業將海外資產抵押予當地銀行,再借貸以高槓桿形式作其他收購,相信其負債比率一定很高,但「資產在美國、又係問美國的銀行借錢,所以中國出事都唔會影響相關資產收入。」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23/2006574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834

龍淵子﹕阿里可變萬億美元巨企

1 : GS(14)@2017-08-29 01:26:27

【明報專訊】上星期聊過騰訊(0700)的增長前景,今天聊聊阿里。龍淵子認為阿里的增長會在下面幾個方面,幫助阿里的市值在未來5年達到萬億美元的規模。

(1)阿里雲業務。當初京東上市前,許多人認為京東就是中國的亞馬遜。但是今天我們發現,真正像亞馬遜的是阿里。亞馬遜的業務線很全,不僅是一個everything store,阿里也是。亞馬遜有強大的雲業務AWS,阿里雲在中國也基本上達到了統治地位。根據Gartner數據,阿里雲已經和亞馬遜的AWS、微軟、谷歌成為全球四大雲服務龍頭公司,這也是阿里雲連續兩年進入全球雲存儲魔力象限圖。而且今年排名,阿里和谷歌的差距已經很小。同時根據IDC的市場調研數據,阿里雲2016年在中國IaaS市場的份額達到40.67%,超過第2到第10名的規模總和。

新零售雲業務 兩大增長引擎

從商業模式看,電商巨頭順理成章走向雲服務,因為計算資源本身就存在共享基礎。雙11最高峰所需要的計算資源平時都是限制的。亞馬遜的AWS也驗證了這條道路。此外,阿里和別的雲服務不同的是,阿里有海量用戶數據,這些數據疊加雲服務會成為價值極大的業務。從企業基因上說,阿里B2B的能力很強,B2B業務起家就是面向中小企業。所以看未來,整個阿里雲將保持非常快的增長,在這個贏家通吃的時代,阿里會繼續提高自己的市場份額,保持比行業增速更快的節奏。

(2)新零售帶來的電商滲透率繼續提高。去年下半年,馬雲就提出新零售概念,之後伴隨着的是阿里開始了線下佈局,最具代表的是生鮮超市盒馬鮮生,以及阿里巴巴私有化了銀泰百貨。無論線上的電商還是線下實體零售,平台型商家獲取用戶的核心價值在於價格,商品種類,以及購買的便捷度。電商由於打破中間環節,獲客成本更低,以及無限商品展示,在性價比和種類上完勝線下,導致實體零售百貨的節節敗退。無論是國內的阿里巴巴,美國的亞馬遜,其市值都已經超過了大部分實體零售企業的市值總和。

(3)整個電商開始從標準化商品向相對不標準的商品進入。同時在流量成本中,我們看到了線下流量已經比線上更廉宜的情况。新零售就是通過線下實體店獲取新的更廉價的流量,並且以線下作為載體,提供服務。比如盒馬,因為提供了廉價的海鮮烹飪餐飲,獲取大量年輕人和中年人流量。這些數據的價值很大,能更精確地營銷用戶。在這個過程制訂遊戲規則的效率更高,創新精神更強的互聯網企業。實體線下零售商通過和互聯網企業的合作拿到未來零售業的門票,在這種實體零售店明顯產能過剩時代,線下如果不融入線上,在未來幾年可能遭遇滅頂之災。從這個角度看,未來整個大電商還將繼續提高滲透率,阿里電商的天花板遠遠沒到。

金融去實體 過程慢屬大趨勢

(4)金融去實體化。雖然面臨一定的監管和牌照風險,但金融去實體化是一個必然趨勢。目前無論是銀行,券商的實體網點效率都不夠高,用戶體驗也不好。特別是銀行的實體網點,過去我們取錢跨行還要收手續費,這時候網點愈多,銀行優勢愈大。然而今天,阿里通過支付寶某種意義上破解了銀行網點優勢。大家將整個存款管理完全在阿里體系中完成。甚至用戶之間的資金轉帳、支付、理財等都可以在阿里平台完成。

這點和電商去實體化邏輯類似。不同的是,由於金融有牌照需求和較強監管,金融行業的去實體化速度相對零售慢。但依然是一個無法避免的大趨勢。掌握整個互聯網金融核心的阿里,有可能會逐漸吃掉實體金融的份額。阿里對金融的滲透和變革遠遠沒有結束。過去傳統實體金融的網點優勢,將逐漸成為負擔,甚至已經看到渠道變化帶來的衝擊。不少用戶已經不去實體網點了,互聯網成了新的理財產品渠道,愈來愈多用戶通過互聯網新渠道了解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這也是為什麼今天依然大量用戶沉澱在餘額寶上,雖然已經有其他產品收益率高過餘額寶。金融渠道變革,將帶來非常恐怖的效應。

政府強監管 成最大風險

阿里和騰訊的「絕代雙驕」會如何打破?龍淵子認為會類似當年標準石油壟斷打破、卡內基對於鐵路壟斷打破等。監管可能是威脅兩者唯一的因素。今天龍淵子就看到新聞說中國政府可能想建立政府中央支付平台,如果是,對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都大有影響。如果沒政府橫手,騰訊阿里雙驕四五年成長為萬億美元企業真不是夢!

[龍淵子 清源茶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452&issue=201708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3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