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郭广昌:全身心一辈子就一件事 把复星做到全球平台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1-8/wOMDAwMDIwNTAwOA.html

核心提示:郭广昌为复星制定的目标是:要扎根中国、立足复星优势,按‘投资+产业+保险’的思路加速发展,把复星努力打造成一家全球领先、专注于投资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全球性投资控股集团。

理财周报这次要告诉你的人,管理着1000亿资产。他叫郭广昌,43岁,家乡在有“歌山画水”之称的浙江东阳。他执掌的复星集团,投资横跨多产业,直接、间接控股参股企业逾百家。

上海复兴东路2号,13层的咖啡色复星商务大厦静默矗立,跟拥有180亿身家的郭广昌一样低调。从11楼他的办公室向外望去,入秋后的黄浦江水沉缓深流。下游不远处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民企联合馆,正经受最后几日的爆棚。

见到郭广昌很不容易。即便是复星集团的员工,一个月也难得见他几回。和大多数通宵达旦工作的民营企业家不同,他不喜欢呆在办公室,来处理完必要的事情,就出去和各方面的人沟通交流。

促成理财周报本次采访的,是他不可或缺的创业伙伴复星集团副董事长兼CEO梁信军。梁说,“他那里新奇的想法从来不断,每当一件事达到一个水准觉得可以歇口气时,他都能提出一个新的像大山一样的目标。”

提及“中国巴菲特”的称号,他说,“我们的确在学巴菲特价值投资的方式,但能不能成为中国的巴菲特还不知道。”但不可否认,他的确是个投资高手,过去十几年在行业选择上几乎没犯过重大错误,且善于先人一步逢低介入。

1994 年进入房地产、医药产业,2000年涉足商业零售业,2003年进军钢铁业、证券业,2004年屯兵黄金产业,2007年投资矿业,2009 年,“加大对资源类、金融类、消费类等行业的投资,适当提升轻资产在整个资产中的比重”,2010年被他定为复星集团国际化元年。

今年8月底,复星国际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7亿元,同比增长近30%。面对产业加投资模式所取得的巨大收益,郭广昌更强调机遇和纪律,他说,“做个正确的选择不难,难的是坚持。”

“我们要扎根中国、立足复星优势,按‘投资+产业+保险’的思路加速发展,把复星努力打造成一家全球领先、专注于投资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全球性投资控股集团。”郭广昌说,“十年之内,复星能不能管理1万亿的资产?我相信这一天是有可能的。”

“做企业到现在,我越来越感觉人是需要相信一点什么的”,他说,“你最真诚相信的东西,往往就最有力量。”

最大意义在于民企抱团

理财周报:你当初是怎样决定接下上海世博会民营企业联合馆建设任务的?

郭 广昌:去年年初,我在两会上碰到上海市和世博局的有关领导,在谈到民营企业如何助力世博分享机会的时候,偶然得知西门子馆退出筹建企业馆,正好有个建馆机 会,就一把揽了过来。我当时的想法是,中国经济和民营企业都处在转型期,世博会是一个绝佳的品牌提升机会,这件事情,太值得一做了。

理财周报:你选择企业的标准是什么?是如何说服马云和张近东他们加入的?

郭广昌:不是说服,基本上是一拍即合。我要找那些最能代表前30年有成就的企业,也要寻找那些后30年将有亮点的企业。我们第一方阵里的企业,全部是那个行业里最好的。基本上,选定一家之后,第2、3家来申请,就无法通过了。

最后在一起的这一群人,都很厉害。比如阿里巴巴的马云和美特斯邦威的周成建,都是做创意产业的,点子不断。大家也都有一些责任感吧。再就是让复星牵头来整合,也是对我个人的一种信任。

理财周报:凭你对这些企业深入了解,你觉得它们还有哪些共性?

郭广昌:你仔细观察,这些企业都在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不是低层次制造业,发展节奏感掌握得又特别好,该慢则慢、该快则快,而且具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像大连万达、苏宁电器(002024)、易居中国、红星美凯龙,都是典范。

现在中国的企业,正是需要冲出品牌的当口。比如中国最大的饰品企业新光集团,它正在以加盟世博会民企馆为契机,确定自己品牌的本土发展战略。这和我们前30年的情形不一样,前30年是给条缝,我们就钻进去;现在的商业,已经是在探索未来的方向了。

理财周报:你之前提到中国的民营企业就是一个活力矩阵,不仅要造福中国,还要造福全人类。从社会责任乃至全球责任的角度,建民企馆的意义何在?

郭广昌:中国的民营企业让13亿人富起来,这就是最大的社会责任,也是最大造福全球的事情。这一次,我们16家民企都没着力宣传各自的品牌,最重要是在说中国民营企业已经占到总体经济的60%,新增就业的90%,财政税收的70%。

你可以看到,中国的民营企业已经崛起,承担了国家经济最重要的一块,从这个角度上说它是全球很重要的一个力量。未来我们肯定要靠国内消费的升级,那这方面靠谁?一方面是靠国内总需求要提升,老百姓的收入要增加;另外一方面是靠创造需求,这就要靠民营企业。

理财周报:民企馆办得很出色,凝结起一股新力量,对于今后的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

郭广昌:最有意义的是,这次我们抱团做 这个事,这在以前民营企业中比较少,各自为阵比较多。我想,这也意味着未来民企会抱团做更多事,复星跟别的企业合作,别的企业跟企业之间的合作,都会更 多;这也意味着有更多企业会合作一起走出去,做一些战略收购,或者跟世界其它国家的企业有更多的交流合作。

我这辈子就做这点事

理财周报:说回复星集团,现在很多企业都在慢慢向多元化发展,回顾18年的成长道路,你们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郭 广昌:我一直在说几个概念,今天还是系统地说一下。第一个,千万不要把多元和专业对立起来,多元企业或者一个综合类企业,所对立的应该是专一,只做一个产 业。多元其实更需要专业把握你多元化的企业该怎么运营。当然,一个多元企业的专业能力和一个专一产业的专业能力,是不一样的。

复星作为一个综合类多元企业,我们应该具备哪些核心能力?这是我们始终在思考的问题,也就是:我们的专业能力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个能力,就是投资能力。所谓投资能力就是你要组织合适的团队、选择合适的产业、在一个合适的时间做一个投资,然后在合适的产业、合适的时间里,你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公司、企业、团队,去对其投资,还要有一个合适的价格。

这个能力是怎么达成的?我这十几年,就做了这个事儿,今天还是在想这个事该怎么做,怎样做得让自己各方面能力更强,不要犯错。其实发现事情的对错是很容易的,这个对,那个错,但谁能把对的事情很有纪律性地长期坚持下去?太少了。人总会有放任自己的时候。

第二个,我们是一个价值投资者,不是被动的投资者,而是要积极管理、参与的。

第 三就是要有对接资本市场的能力。什么叫资本市场?资本市场讲得白一点,就是有些人有钱,不知道怎么赚钱,有些人知道怎么赚钱,但钱不够,对接起来,这就是 资本市场。所以我要跟资本市场对接,要跟A股市场对接,要跟H股对接,跟红筹对接,现在我们基本所有资本市场都涉及了,包括发债、长期债、短期债。

但光这三个能力还不够。2007年以来,我们重点建设的就是国际化能力。原来我们三个能力都主要是在国内平台上,现在我们要把这个能力提升到全球的平台。

我全身心的一辈子就一件事,就是把复星提升上去,在全球平台上做,把投资做好,把投资之后的价值提升做好,把对接资本做好,创造更多的价值。我这一辈子就这点事。

理财周报:今年是复星集团的国际化元年,复星走出去的战略重点有哪些?

郭 广昌:我们的国际化战略不是从新开始,而是建立在已有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优势去与全球对接,这是我们的全球化战略。我们为什么会投资地中海俱乐部项目? 因为我们觉得这会加快它在中国的发展,加大它在中国开店的速度。跟世界好的企业去对接,把中国的市场、企业的优势对接起来,这是我们全球化战略的基本出发 点。

我们未来要管别人的钱

理财周报:有人把你称为“中国巴菲特”,你怎么看?国内像复星这样全方位多渠道进行立体化投资平台建设的企业非常少,可否谈谈下一个十年复星全球投资的战略布局?

郭广昌:我能不能成为巴菲特是另外一回事,但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点毋庸置疑。巴菲特从投资角度说,我觉得没有一个比他做得更强。他认为对的事情,他能够很有纪律性地坚持做好,30年、50年如一日,这个就不容易了。

未来复星更多会考虑巴菲特这种模式,这也是董事会非常明确的一个方向。我们想学巴菲特,是因为作为一个综合类投资公司,他最核心的两个点是我们最看重的:一个是资金的来源,另一个是资金投向哪里能产生最好的回报。

第一个点会影响到第二个点,比如做一个基金,有五年期和十年期的,这就意味它不可能持有一个很长远的投资项目。巴菲特之所以能做长期投资,而且可以永远不退出,是因为主要用自有资金和保险资金投资。

我们现在主要是靠自己的钱在投资,已经形成了价值投资理念,必须做长期投资。这个观念和巴菲特很像,也是向他学习的。我们擅长的是往巴菲特方向转,可能会着重考虑“投资+保险+产业”这种发展模式。当然这只是方向,跟他相比我们还差得很远,一步步在学吧。

我们会吸引更多人才,跟更多好的投资机构合作,更好地提升自己。我们希望能眼光更高一点,看到的视野更宽一点,加强全球化能力。

理财周报:资金的来源的确会直接影响投资方式,我可否理解为未来复星会想办法管理保险资金?会参股保险公司吗?

郭广昌:我们现在有个基本的想法,就是我们现在管理近1000亿的资产,那我们未来能不能管理1万亿的资产?1万亿,也不是一个特别大的数字。中国产业非常庞大,机会还是很多,我们这个队伍,还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

十年之内,复星能不能管理1万亿的资产?我相信这一天是有可能的。当然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其中很大一块业务,就是我们要代别人管钱、理财。我们要加大这方面的力度。

理财周报:我听说复星要花20亿元投资保险公司和零售银行,目前进展到什么程度了?

郭广昌:我们的确一直在看,但目前还没有可以透露的项目。我能说的是,我们对金融机构,包括战略投资保险和银行都很感兴趣。

理财周报:复星未来的发展可能面临哪些风险,你们如何去规避?

郭广昌:我们自己有句话叫“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战战兢兢,兢兢业业”。这是我们做事做人的态度。其实,我们每天都在跟风险打交道,我们每天都在做的工作就是想哪些事情可能让企业倒闭,然后去消灭这些风险因素。这些就是我们做的工作。

与做实业相比,投资企业更容易犯错。看起来做投资就是每天做这个决定,签这个支票,谈那些协议,但一旦看错了人看错了企业,或者在错误的时间做了决定,都可能造成很大的风险。所以,我们需要一个专业的投资团队来做专业的事情。

做投资和运营一个企业是很不一样的。吃过不少教训之后,我们引进了不少人才,打造了整一个专业的体系,以此抵抗可能的风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39

“你們就一點不害怕嗎” 炒股小說家的現實體驗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0478

“李家大兒”的《股仙》趕上大牛市走紅,在現實中,這位證券從業者一直提醒散戶不要過於貪婪。 (受訪者供圖/圖)

因大牛市帶動,炒股小說在仙俠統治的網絡文學世界中奇跡般走紅,又隨著史無前例股市暴跌的來臨,結束了僅持續半年的“春天”。

“如果小小說在現實世界中上演,這是什麽情況?這其實就是散戶在中國股市中的悲哀。糾其一念,不外乎貪婪、恐懼!”

2015年5月25日,上證指數突破4800點,大漲逾3%,成交量逼近1萬億元。概念股更是全線飄紅,漲停無數。

當晚,QQ群“股仙沙龍”里股民們一片歡騰,群主“李家大兒”(以下簡稱“李大”)卻撂下一句:“我的個媽啊!親們,你們就一點不害怕嗎?”

李大的另一重身份是網絡炒股小說《股仙》的作者,而“股仙沙龍”是小說的書友群。在書友們心中,《股仙》早已超越了小說範疇,除了娛樂,它還有一個更加誘人的功能:告訴你股市中的盈利保本之道。

在5月底、6月初的上攻趕頂時期,李大不斷利用小說更新,提醒讀者“主力資金正在流出,建議將倉位減至五成或更低”,幾乎天天如此。

而最近一輪暴跌過後,一位書友給出反饋:李大,我都減到30%了,還是跌得好酸爽啊!

“那你看看外邊怎樣?”

“外邊?我同事里有個妹子,半倉都沒出,現在整天眼淚汪汪的。”

借牛市“還魂”

更有一名骨灰級粉絲一次性打賞了10萬元。

2014年10月,自詡“吃貨”的李大正在創作新小說《我的影子是食神》。寫到酣暢淋漓處,內心甚至味蕾都能獲得巨大滿足。

然而,一群《重生之股動人生》(以下簡稱《股動》)老粉絲卻不甘寂寞,哄著他另起爐竈,寫個長篇再戰股市。

李大在現實生活中是一位證券從業人員,《股動》是他的第一部長篇炒股小說,2013年2月開始上傳。

想當年,為了讓《股動》好看,李大不惜加入最為流行的情節套路,從重生、穿越到“種馬、後宮”統統用遍,以至於自己都有些嫌棄男主和太多女孩兒發生了情感糾葛,“比較亂”。

盡管如此,洋洋灑灑800多章、255萬余字的《股動》依然沒有收獲太多關註。“沒辦法,熊市嘛。”李大說,不炒股的無感,“炒股的賠錢都快賠吐了,看見股市倆字就心塞,誰看啊?”

不過,經不住老粉絲的好說歹說,本來就熱衷於炒股小說的李大,這一次就坡下驢地應了下來。

李大努力的方向是,寫出嚴歌苓《媽閣是座城》中賭徒、掮客的驚心動魄。和《股動》時的熊市相比,牛市中他想傳遞的信息截然不同:要發出警示,讓大家對隨時可能到來的超跌保持恐懼,“這也算是我的本職工作,穩定國家金融市場秩序嘛。”

不出所料,《股仙》一出便大受追捧,更新半年多來便有22萬多的點擊,累計獲得超過一萬個收藏、三萬張推薦票。在起點中文網的2015年5月月票PK榜上,《股仙》排在第10名。就連此前被冷落的《股動》也跟著又火了一把,關註度直線攀升。

當消失了7年之久的大牛市一路狂奔而來,在仙俠玄幻題材統治的網絡文學世界里,炒股小說終於有了出頭日。

作家“漲停板”創作的小說《超級散戶》從2014年底就火了,在起點中文網的作品盟主榜中,《超級散戶》在一年的時間里以1706個“盟主”支持數排名第一。

更多的炒股小說在2015年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僅在起點中文網上,就有《至尊散戶》、《至尊操盤》、《最狂散戶》、《終極散戶》、《神股》等數十部。有些4、5月份才開始初次上傳,至今不過數千字的體量。

更新《股動》的一年多里,李大每月只能拿到一兩千的稿酬,總收入也就一兩萬,他自嘲“還不如地鐵里撿瓶子的”。

而近半年中,《股仙》收益直逼20萬元,更有一名骨灰級粉絲一次性打賞了10萬元。“但是作者要和網站五五分賬,上完稅,這一筆也就還有4萬出頭。”李大說。

“漲停板”也收入頗豐,將近百萬的寫作收益納入囊中。“小說行情最好的時候,也是4、5月份大盤行情最好的時候。很多人看完小說賺到了錢,心情一好就會打賞給我,”“漲停板”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反正那些錢來得容易,賺得也多。”打賞一兩千就像毛毛雨。

“看小說能賺錢”

“我讓女主周六出場總可以了吧,周末不開盤呀。”

在《超級散戶》中,一名大學生用1萬元本金炒股,試圖在10次翻番後獲得1024萬的高額回報。

而新上傳的炒股小說,大多與之思路類似,將主人公設定為職場草根,從最底層做起,在波瀾壯闊的股海中一路摸爬滾打,最終成為一代豪強。

“大概只有這樣,才會讓真正的散戶產生認同和希冀吧。”“漲停板”說。

《超級散戶》上傳更新一兩個月後,“漲停板”開始收到讀者留言,稱運用小說中的方法在股市中獲利。一時間,他發現自己“從一個小小的上班族,變成了一個比較重要的人”。

李大在《股仙》中直接插入了即時股評。正是這些股評,為他贏來了書友們的信任,有人甚至從廣東打來電話要在他供職的北京某證券公司開戶。

《股仙》的眾多書友中,年齡最小的是一名高中生。這名學生股民初中時便讀過《股動》,並一路追隨而來,有時還會打賞一兩百塊。

想想自己上中學時還蹲在小花園兒里偷看班長和女同學談戀愛,李大心中一陣感慨。“瞧瞧人家的教育,雖然不是什麽富二代、官二代,但從小就註重投資理財方面的引導,跟我們不是一個級別。”

有很多粉絲——包括看盜版的,也想擠進群里,跟李大交流。

一次,一名頭像靚麗的年輕女孩兒敲開“李大”的QQ,希望無償加入股仙沙龍群。而當時的入群標準,是在網站訂閱《股仙》超過20元人民幣。女孩兒磨了半天,“李大”卻沒有同意,沒想到她張嘴就罵,“臭傻X,進你的群還要交錢,你以為你是誰啊!”

隨著股市的利好行情和“看小說能賺錢”的想法深入人心,一些讀者開始將文字中的技術與情節剝離開來,對前者趨之若鶩,對後者棄之如敝屣。

在《超級散戶》中,這種趨勢尤其明顯。不知從何時起,書友們不願看到不炒股的女主出場,每逢女主出現,便有人高喊“灌水”。到了後來,女主竟被比作香港演員鄭少秋,號稱可以引發神奇的“丁蟹效應”,讓大盤一路飄綠。

琢磨明白了讀者心理,“漲停板”也不好太過拂逆眾意,“我讓女主周六出場總可以了吧,周末不開盤呀。”

“如果小說在現實 世界中上演……”

“特別是人的貪婪,它讓股市中正直、善良和欲望的邊界變得模糊不清。”

《超級散戶》原本只推理念、少評大盤,然而,當這一輪股市暴跌到來時,作者終於還是按捺不住了——

6月5日中午,“漲停板”在滬指連續大幅震蕩的“第三根高位吊頸線”產生之後,通知了各群,並緊急寫了《五千點放天量站不住,大家要提防調整》的單章發在書里。

同一天,《至尊散戶》作者“騎牛”便以“逃頂!逃頂!必須逃頂!清倉!”為題,稱上午已經和至尊散戶盟主群、舵主群、書友群三大群書友全部達成逃頂共識,並奉勸讀者果斷清倉,等大盤調整結束後再去抄底。

7月4日,“漲停板”又發了一章因為這次股市暴跌之嚴重史無前例,作者“破例”又在文末加了比小說故事還長的感言。

他還推薦大家去看電影《勇敢的心》,去看男主怎麽面對強大的敵人,最終改變了自己和世界。他記得結局的那句臺詞——“給我一點力量”,作者還動情地提到,女兒在他臉上親了一口,輕聲說道,老爸,加油。

這部小說距離現在最新的一章顯然是要給讀者打氣,叫《久違的大漲!》,在小說里,終於發生了“久違了的漲停板,久違了的大漲”,“這是華麗麗的逆襲”。文末同樣附了作者的感言,同樣都是加油鼓勁的話。

而《股仙》最新的一章幹脆直接來了篇股評,叫《國家隊找到了市場鑰匙》,他寫道,“如果,如果,如果今天最火的短小說是:周五割肉打新,周一被退款,高開追漲停。如果小小說在現實世界中上演,這是什麽情況?這其實就是散戶在中國股市中的悲哀。糾其一念,不外乎貪婪、恐懼!”

這次股市暴跌爆發後,群里有不少人誇李大先知先覺。有人說“一開始完全按李大的提示來做的人,現在完全不會被套”。

在7月6日上午的回彈中,那位學生股民就接受了李大的建議,適時賣出手中存貨,還小賺了百分之七八。“可能小孩兒心里沒那麽多雜念和貪念。”

在李大眼中,無論哪個階層、哪種職業,中國股民最大的共同點就是“追漲殺跌”。追漲時永遠貪婪,殺跌時特別恐懼,“特別是人的貪婪,它讓股市中正直、善良和欲望的邊界變得模糊不清。而我要做的,就是讓他們在貪婪時知道什麽叫恐懼、什麽叫怕;在恐懼時,知道可以貪一點兒。”

“給他們開戶壓力好大啊”

苦口婆心的建議,源於血淋 淋的教訓。

隨著牛市的跌落,炒股小說的“春天”也宣告結束。

南方周末記者搜索發現,7月7日,起點中文網開始屏蔽對某些炒股小說的書名搜索,《超級散戶》、《股仙》等熱門小說均無法搜到。

有作者透露,網站要求自行刪除小說中的股評內容,刪除完畢後作品才能重新與讀者見面。

7月8日,南方周末記者發現,《股仙》等熱門小說頁面已經顯示為“404”。

由於證券從業人員的特殊身份,31歲的李大雖然不能炒股,但9年的券商生涯讓他對股市與人性有著深刻的感悟。

無論有過怎樣兇險殘酷的歷史,到股市里的逐利者永遠前赴後繼,李大見識了各種各樣的客戶,從商海大佬到演藝界名人,還有胸口上文著大青花兒龍、戴著大墨鏡,身後跟著一幫小弟沖進來的“老大”。

“給他們開戶的時候壓力好大啊。跟他說句話你都腿軟。他說都是兄弟,請你出去吃頓飯,你都不敢去。”聊起這些,李大有些興奮,語氣像極了相聲演員曹雲金。

“漲停板”操一口濃重的湖南方言,語速很快但言辭拘謹。和不時撒嬌賣萌的文字相比,話語間的穩重,更符合他42歲白領職員的身份。

在《超級散戶》中,他將自己推崇的長線投資理念融入小說中。此前的5年,他正是“放長線釣大魚”,讓5萬本金發酵成了100多萬。“漲停板”說他的方法很簡單:抓住一只優質股在低位買進,捂好,等到股價翻倍時果斷賣出。

“漲停板”的股齡其實已經近二十年,2010年這次,他是在還清房貸後,才拿著5萬塊閑錢“重新殺回股市”。

“一定要用閑錢炒股”、“長線是金”,股評里的這些苦口婆心的建議,源於他血淋淋的教訓。

“漲停板”至今記得,1996年初次入市時那個閃亮的夏天,在同事的率領下,懷揣三四千塊沖進股市的感覺。

一周之內,“漲停板”首戰告捷賺了六七百,相當於本金的20%。如此簡單高效的生財之道,讓他愛上了股票。從那時起,“漲停板”便時常守在自家二十幾英寸的小彩電旁,觀察大盤和個股走勢,還購買報紙書籍研究投資策略。

不料未滿一年,股市便完成了牛熊轉換。他眼看著最初投入的本金正在一步步套牢,卻不忍心就此撒手,總幻想著大盤或許還能反彈。

“最開始你套住的只是一個手指,然後是一個手腕,接下來是一條胳膊。直到有一天,你發現再不走,全身都要被套進去了。”就在那一刻,他的夢醒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551

馬化騰對話錢穎一:移動互聯網就一張船票,誰拿到誰活!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023/159372.shtml

馬化騰對話錢穎一:移動互聯網就一張船票,誰拿到誰活!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

馬化騰對話錢穎一:移動互聯網就一張船票,誰拿到誰活!

微信對於我們來說是拿到了一張移動互聯網的船票,拿到票上船,其余的就沒機會了。

昨天下午,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參加清華大學經管學院2016清華管理全球論壇,發表了演講並與清華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進行對話,就自己的成長經歷、騰訊發展歷程中經歷過的困難以及微信誕生背後的故事,進行了分享。

馬化騰談個人經歷:排班級10名左右

在談到自己的個人時,馬化騰表示自己的興趣愛好是天體物理,喜歡研究宇宙的知識,並稱“看科幻小說,會讓自己有前瞻性。”在學習計算機的時候,馬化騰爆料稱成績在班里排在10名左右,而且自己往往更加在乎課外的項目,認為課外項目比課上學習的東西多。

初入社會的馬化騰對軟件非常有興趣,在深圳創建了自己的電腦公司,主要工作就是“裝機”,當時與自己同行的人都是小學初中學歷,馬化騰認為這樣下去自己會被社會淘汰,因此決定去到大企業里進行鍛煉。

馬化騰稱,因為自己會寫C語言,在當時,懂計算機和通信的人很少,所以自己很幸運地在畢業前三個月就找到了實習單位。

馬上就要迎來自己45歲生日的小馬哥認為,無論是自己的45歲生日還是騰訊當前取得的成績,都只是過程和階段,同時,感慨自己很幸運能夠在中國高速發展的環境里做些事情。

馬化騰爆料:遇到挫折之後誕生了微信

在談到自己曾經遇到的困難和挫折時,馬化騰爆料一共有三次。

第一次是早期創業時,開發了一款產品想養肥了之後賣掉,但是因為投標輸了,投資人擔心盈利模式,沒有融到錢,也沒錢買服務器。

第二次是與MSN的競爭。

第三次是微博的出現,馬化騰稱,微博是出現對於騰訊來說有了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當時有3個團隊報名,做一個能夠解決PC到移動端的產品,最後一個團隊作出了微信,馬化騰坦言:“外界說微信對於我們來說是拿到了一張移動互聯網的船票,拿到票上船,其余的就沒機會了。”

“從PC到移動一個這麽大的方向,變化太快了,以致於我們互聯網公司沒反應過來,反應過來就活下來了,沒反應過來就死掉了。”馬化騰如是說。

說到微信的名字,馬化騰表示“we chat 的名字是我自己想出來的,剛開始想到什麽信,還想到q信,後來就叫微信,we 和微同音,就這樣吧。”

創新創業的看法:人口紅利已結束 抓住消費升級

在談到創新時,馬化騰稱,國內的賽道緊,所以騰訊需要跑的更快,“中國互聯網競爭的激烈程度遠遠超過美國,所以互聯網的更新叠代更快過美國。”

馬化騰認為,中美在互聯網上創新和叠代都很活躍,但我們更註重我們是在應用上的創新,其他國家可能在於長遠的計劃創新如自動駕駛等等。

對於騰訊未來的計劃,馬化騰透露,之前在公司內部設計了研究院,現在組建了AI實驗室,希望能做一些更前瞻性的研究,例如,通過手機ip地址可以精確到街道,據人臉就能知道人的所有基本信息等等。

對於當前創業者們面臨的資本寒冬,馬化騰認為,現在的創業環境相比於過去騰訊起步時好多了,例如現在大公司都在搭建生態平衡、人才也比過去多很多。“不要想太大,先想小一點,解決小痛點,有了根基再擴大。”馬化騰如是說。

此外,馬化騰認為創業者要重視跨界,各行各業與互聯網的連接,在里面尋找機會,“人口紅利已經基本過去,下一步抓住消費升級這個優勢。”(周雪昳)

部分問答環節:

問:如何給工科男建議,將來可以做出類似的成就?

以遊戲為例,語言前段和後端軟件開發,需要美術美工,需要文學功底寫劇本,需要經濟知識來定價。所以任何一個東西都是需要融匯貫通的。所以不能只關註自己眼前學習的專業。

問:如何match與80後90後的想法,關於產品和領導

1 了解年輕人,找準年輕人的觸覺,公司加入更多的年輕人

2 鼓勵內部競爭

3高管大多是70後

4 搭建平臺,開發新產品

馬化騰 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045

包凡:從業20年,我做的買賣就一件事,投資人情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406/162396.shtml

包凡:從業20年,我做的買賣就一件事,投資人情
投資人說 投資人說

包凡:從業20年,我做的買賣就一件事,投資人情

激勵機制讓人有錢賺,企業文化讓人有錢賺同時感覺幹得爽。

本文由投資人說(微信ID:touzirenshuo)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包凡

1  我的江湖

我出身於外交官之家,父母常年在外,自小便在學校寄宿,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13歲獨自去張家界,16歲和一群哥們兒去西藏,怕路上不安全,揣把刀就上路了。

在十多歲的時候,就學會了做買賣。我們那個年代外匯是受管制的,你買不到很多進口商品,但是外交官子弟在一些商店拿外匯券就可以買,賣給同學,賺點小錢。

做生意賺來的錢,全都和身邊朋友胡吃海塞。男生們吵架打架,我就站出來調停,我小時候就在扮演這樣的角色,慢慢的就成了老大。

華興是一個很有江湖氣的地方,就是一幫兄弟混社會。我不許他們叫我包總,叫包凡他們又有點不好意思,幹脆就叫老大。

要做老大,每年分錢分得就要比別人少,這是華興的文化。吃苦在前,享樂在後,不然好事兒都被你占了,爛事兒都讓別人擦屁股,兄弟們跟你混什麽?

我希望我的成功不是一個人的成功,而是一群人的成功。跟我一起混的兄弟姐妹他們的房子是最大的,車子是最好的,小孩可以去最好的學校,這樣我就覺得很有面子。

我們這個行業最核心的競爭力是怎麽吸引到優秀人才,留住優秀人才,培養優秀人才。什麽是老大?就這三件事,其他事不重要。

我在行業里幹了20多年,最近三年才琢磨明白。我以前也沒看懂,總覺得團隊是幫我做事的,其實錯了,是我幫團隊幹事。

假如華興一員幹將提出離職,首先,我得問你為什麽走,開誠布公地聊,不是勸你留下,我會幫你分析那是不是一個好機會、風險在哪;再客觀分析你留在華興的機會,如果新機會更好,那我放行。第二,在公司里還有什麽剩下的利益,我把這些送你;第三,大家說好底線,出了門還是哥們兒,互相不幹傷害彼此的事情。

我評估這事的出發點是對你到底好不好,而不是對我好不好,如果留在華興是更好選擇,我會盡量說,如果離開華興更好,那也沒什麽。

我抓兩個東西,一個是激勵機制,一個是企業文化。激勵機制讓人有錢賺,企業文化讓人有錢賺同時感覺幹得爽。

2  企業要怎麽傳承

我經常說華興要「去包凡化」。沒有包凡,華興就沒有過去,可只有包凡,華興就沒有未來。我包凡從來沒想要做一個人的帝國,我要做一件能傳承下去的事。你看今天高盛,Mr.Goldman 和Mr.Sachs 在哪?他們的後代都沒人在公司里,但它們很牛,這是我的追求。用一個不恰當的比喻,我就好比一位開國元老,打天下時肯定是個獨裁者,但要讓國家傳承下去,肯定要立憲,某一天要把權交出來,這個國家才能繼續下去。

一定要給後來的領袖搭建一個團隊,我始終認為因為人無完人,但團隊可以是很強的團隊。還有就是,領袖的業務能力要強,沒有業務能力就不能服眾。

一代人幹一代人的事,我們的業務其實也是一樣的,一代一代地傳承上去。如何把這種連接傳承下去,的確是我們要好好思考的問題。

我們新的CTO,90後,大學創過兩次業,後來在美國大投行做後臺交易模型。我把他找來,琢磨怎麽把華興今天的買賣顛覆掉。

和他們怎麽溝通?的確有年齡上的不同,大家看世界的方式方法可能不一樣,但是不代表我們不能溝通。溝通的前提條件是自己真的願意去傾聽,去理解別人。對我們這些人最大的挑戰,說白了四個字,放下身段。和他們溝通中你不是一個長輩,你要帶著一顆虛心學習的心,帶著這樣的心態總能溝通。

90後對錢看得不是很重,好玩最重要;他們天生願意跟陌生人建立合作關系;普遍反權威,傳統的明星模式在他們那里行不通。年輕人很多方面實際上比你強,很多事情比你更加懂,你真的要向他學習。我們自己不能顛覆自己,就會被別人顛覆。

3  崛起,憑的是「義氣」

像我們這些做老大的,工作是什麽?不是自己天天粉墨登場去唱戲,我們的工作是搭臺,把戲臺搭好了,請各方名角來唱戲。剛搭戲臺時,戲臺太小,名角也請不動,自己粉墨登場,怎麽也得三吆五喝地拉人進來,角兒來了以後,我們就搭戲臺。

「滴滴」和「快的」談判,我擔任了兩家共同的顧問。談判了整整十三個小時。當談判出現僵局時,我就會調停兩方:現在打這一仗,最終目的是什麽,想要形成的格局是什麽?得用理性的方式告訴他們,不能為了打仗而打仗。

合作談判時的微妙情緒反應,更像是藝術,不是一個科學的東西。作為中間人,絕不能「和稀泥」,我們盡量把雙方往中線上拉,而且我們要解釋清楚,這條中線是合理的。不能讓任何一方受委屈。

談判場上考量特別多,利益、意誌、情感、人心……最關鍵的,我覺得還是對人性的洞察和把握。以前將過軍,你死我活的,突然坐到同一張桌子上,他們會比較排斥,見面都不想見但是了解他們各自的訴求和願望,想辦法讓他們達成共識。

我們做的每一個案子等結果出來時,大家覺得是一個完美的案子,其實做的過程中有各種各樣的坎兒在里頭。

如果一個企業選擇了華興,我們會啟用華興所有的資源去支持他,在他最困難的時候,我們也會不離不棄。咱們交上朋友了,那兩肋插刀、肝膽相照。

早年我們做了很多項目,連合同都沒有,握個手搞定了。華興今天所有業務都是回報,沒有公司內外這幫朋友,就沒有今天的華興。坦率講今天我們幹的事別人也能幹,為什麽大家願意跟我們合作?

華興從創立第一天起就比較屌,我的性格就這樣,我也不差這口飯吃,你願意合作就合作,在一起合作要開心,不光做成買賣,做完買賣大家還是朋友這才是真正的合作。

人情這東西就像銀行賬戶,別人幫你是在取錢,總是取錢,總有一天錢會取光的,所以你要幫別人,不斷存錢,錢才能越來越多。不要只看利益,要重感情。

第一,什麽東西都別做滿,能讓別人就讓別人點。你能賺10塊錢,你就賺5塊,留5塊錢給別人。第二,要知恩圖報,別人沒幫你之前你就先幫別人,不一定指望回報。

現在大家經常以是否賺到錢為判斷成功的標準,這樣的成功不等於卓越,你回過頭看美國當年很成功的商人,現在沒有人記得他們。

4  做這行,最大的敵人是貪婪

歷史上金融機構倒閉、翻盤無一都是兩個字,貪婪。不是所有的錢都可以賺。不該賺的錢不要去賺,能賺的錢少賺一點。一定要控制自己的貪婪。

我們有時做A股並購,聊著聊著就發現這哥們兒對收什麽資產不大關心,關心的是能不能二級市場炒一把,連續15個漲停板,外面一幫兄弟老鼠倉已經做好了,你很快就能聽明白,這個世界上很多錢是不能賺的。

曾有一家紅極一時的服裝零售公司,這家公司賣尾貨的,自己有很多商業地產,不用付房租。我就問這位廣東老板,一件衣服從上遊到賣場,多少利潤,庫存怎麽樣?這老哥粵語十足地說:「小兄弟,你不要問那麽多了,你幫我把錢搞過來,我肯定幫你把錢賺回來的。」我當下認定這是騙子。

這家公司後來融了好幾輪錢,大紅大紫,有朋友說人家是真英雄,說我看走眼了,後來證明我的結論還是對的。

行業里兩家競爭對手,我們選擇了一家,回過頭看選錯了,另一家幹得更好,這種情況經常發生。看事看走眼,這種錯誤經常犯,投資角度這是免不了的事,不然人人都是巴菲特了。

我最怕的就是人不靠譜,商業上判斷失誤,我們認了,能從里面吸取很多經驗教訓,但人道德品質上的錯誤我們是不能犯的,投資銀行買賣的核心就是品牌,20多年建立起來的品牌,一件事就能讓你徹底完蛋。

5  看錯人就完蛋

早年我給我奶奶介紹投資銀行,我奶奶就問,你是開銀行的嗎,我說不是,那你是做投資的嗎,我說也不是。我們是一個本土的投資銀行,專註於新經濟領域,為創業者提供全方位的資本市場的解決方案,我們的工作是讓需要錢的人最高效地拿到錢,讓需要投資的人把錢最高效地投到最該投資的地方。

大家平時喜聞樂見的互聯網公司70%都跟我們有交集。經常有人問我什麽樣創業者能夠被投資人認可?我一直覺得這是個偽命題。投資人各種各樣的都有,也許你長得漂亮一點就有投資人認可你了,但我不是這樣的投資人。

我覺得:第一,創業者要有熱情。很多時候99%的投資人不如創業者自己懂這個項目,他之所以對你感興趣很大程度上是被你的熱情所打動。第二,要誠實。有一些創業者找我們,項目包裝的很好,但許多概念是錯誤的。第三,我覺得價值觀還是比較重要的。大家要有同樣的價值觀。在早期融資過程當中估值不是那麽重要。當你想做一件事情你花一個月就能把錢搞定和花六個月再把錢搞定,為了多拿50%的估值,沒有意義。這六個月里,一個初創公司可以幹很多事情,你得到5%的估值的提升,和你公司在六個月里面創造的價值是不呈比例的。

考察一名創業者,我會有兩個核心的判斷。第一,為什麽是他?別人幹不了麽?好事大家都想幹,憑什麽輪到他?第二,我會花很多時間思考,這個人是不是一個好的領導者?太多創業者可能是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但做企業和做產品完全兩碼事。創業是一件很嚴肅、很艱巨的事。這個人能不能撐起這一攤事兒?他是不是有分享精神,是不是有人格魅力吸引到比他更強的人?胸懷夠不夠?這些都決定未來他能做多大。

6  未來VC的兩條路

未來VC會往兩端走,我覺得VC一端會走越來越早期,會有一批很小的VC,可能一千萬到三千萬美金,微VC的那個冒出來。原因是什麽呢?第一,現在創業者成本越來越低。尤其是移動互聯網,你很快能驗證這個東西到底行還是不行,一兩個月可以試出來這個產品行不行,不行就做下一個了。

第二,很多以前要花錢買的東西都可以租,現在各種各樣的雲服務在這兒。以前要做一個,粗壯型企業也許要融好幾百萬美金,現在可能搞一個五十萬美金就行。

還有一批VC回做中後期。當一個企業的產品得到印證後他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就是擴大規模,這個過程很多CEO能力是跟不上的,很多創業者以前沒有幹過這種事,尤其90後,沒有經驗。怎麽樣能夠從產品經理變成合格CEO?中後期的VC除了給錢之外很重要的一塊兒工作是說幫助創業團隊上升到一個新臺階。

在美國有一個基金叫做Andreessen Horowitz,這個基金在美國很牛。這個基金有三分之二的合夥人會幫助企業做這方面提升,手把手教你,教到你懂,幫助產品經理成為一個真正的CEO。中國中後期的基金里面能夠幹這件事的人還是很少的。

包凡 投資 企業級服務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474

懷疑他們就一間銀行發行的衍生權證進行買賣時涉嫌貪污及串謀詐騙

1 : GS(14)@2011-04-25 16:21:10

http://www.icac.org.hk/tc/news_and_events/pr2/index_uid_1158.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121

精明報稅三式慳得一蚊就一蚊

1 : GS(14)@2016-05-21 13:09:14

相信大家已陸續受到稅局月初寄出的新一期報稅表,打工仔記得準時於1個月內(即6月3日或之前)遞交,而經營獨資業務的老闆們,交表限期則為3個月內(即8月3日或之前)。如果大家選擇網上報稅,仲可以額外自動延期1個月。報稅是一門學問,翻查稅局今年基本免稅額列表,要將「綠色炸彈」威力減低,本報精選3項基本扣稅貼士俾一眾打工仔。1.父母未退休仍有免稅額好多人以為父母仍未退休,就不能申請扣稅,其實即使父母仍有工作收入,亦不會影響子女申請供養父母免稅額。只要父母夠55歲(2016年3月或之前達到要求),並滿足以下要求,包括通常在香港居住、至少連續6個月與你同住而無須付出十足費用,或你每年至少供養供養父母1.2萬元,子女就可以享有2萬元父母免稅額。若父母滿60歲,免稅額則為4萬元。如果父母長期與你同住,仲可以獲得額外一倍的免稅額。不過,兄弟姊妹之間不能各自申請父母免稅額,若收到重複申請,稅局不會把免稅額分配予任何申請人,直至有任何一方自願取消申請為止。2.強積金扣稅額升至1.8萬元打工仔一定要供強積金,其實仲可以申請扣稅,今個稅季的強積金供款扣稅額便已升至1.8萬元。不過打多過一份工的打工仔留意,即使正職和兼職的供款加埋超過1.8萬元,稅局最盡都只會扣1.8萬元,因為強積金扣稅額係以個人為單位。不過扣稅只限供款部份,僱員及自僱人士的自願性供款是不會獲得扣除的。3.自住物業按揭息扣稅至於供緊樓的打工仔,孭住一身債下收到「綠色炸彈」,可謂雪上加霜。不過,按揭息其實可以用於扣稅。目前自住居所供樓利息扣稅規定,容許每位納稅人一生中享有15次扣稅機會,每年上限為10萬元,可連續或分開使用。不過,由於目前逾8成用家選用浮息按揭,在加息周期下,將來息口高時使用扣稅額其實較著數,因為按揭息更大機會貼近扣稅的10萬元上限,趁此段時間申請扣稅可享有最多免稅額。要申索扣除居所貸款利息,須符合以下條件:‧你是該住宅的業主(即唯一擁有人、聯權或分權共有人)‧該住宅主要用作自住,按揭利息須為購置該物業的供樓貸款‧貸款是以該住宅作為按揭保證‧貸款人必須是《稅務條例》所訂明的機構,如銀行、財務公司‧必須是香港物業若物業由兩夫婦持有,且兩者皆為納稅人士,基本上只能平均享用該物業的供樓利息扣除額,即每人只能分別扣除5萬元,而非10萬元。不過,若妻子為家庭住婦,無需納稅,便可提名丈夫全數享用10萬元扣稅額。仲有最後一個小貼士,由稅務局局長黃權輝提供,提醒大家記得郵寄報稅表時貼夠郵票,確保妥善寄到稅局。記者:陳洛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518/1961658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5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