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七年級成長於泡沫經濟鼎盛的年 代,卻在泡沫破滅的此時踏入職場。 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中,年輕人該怎麼自救翻身?且看兩位七年級窮小孩如何努力存下第一桶金,在沉悶的投資市 場中,探索出自己的發達之路。 專注本業、房市投資、股市衝浪「多空雙賺」窮小子五年滾出千萬身價今年三十歲的謝明哲,靠本業努力賺錢、買房 存錢,累積了積極投資股市的第一桶金;更難得的是,今年股市仍能獲利三成的他,還懂得房市理財,股房雙賺的成果,讓他帳面資產逾千萬元。 撰 文‧林心怡 身著剪裁合宜西裝的謝明哲,與許多時下年輕人一樣,身上的3C配備齊全,言談間不時拿著手上的iPhone與iPad用手指滑個 不停,完全就是七年級生該有的模樣。但是,當他談起自己的「投資經」,卻有著「精打細算生意人」的世故與專業。 剛滿三十歲的謝明哲,目前已 在新北市擁有二戶住宅,手上的股票部位則從五年前的百萬元上下,翻滾至去年的三百萬元規模;今年,在動盪的台股依舊獲利三成,連許多股海老手都自嘆弗如。 很 難想像,憑藉專注本業與股房雙賺的成果,年紀輕輕的謝明哲,光是帳面資產就有逾千萬元的價值;但有趣的是,即使財富早已超越「小康」等級,謝明哲卻從未想 過買車,只因在他眼中,「汽車是不會賺錢的『冰塊商品』,價值只會慢慢融化,沒有增值可能。」 節省花費 念書只挑國立 當兵填志願役「沒辦法,我從小就很喜歡賺錢!」謝明哲雙手一攤,笑開懷地說。原來,老家在宜蘭的謝明哲,小時候原本家境優渥,還一度舉家移民南非做餐具生 意。但好景不常,父母異國經商失敗,回到宜蘭老家後,變賣了整排的房產還債,就只剩下一間勉強可供一家人居住的處所。 由富轉貧,讓謝明哲一 度相當難過,「雖然家中三餐不成問題,但當時父母年紀也大了,東山再起並不容易,且家裡有四個小孩要念書,只能勉強供應公立學校的學費,生活費全得靠自 己!」謝明哲感慨地說,為了省錢、早點出社會賺錢,他選擇念學費較便宜的國立台北商業技術學院,同時開始半工半讀的生活。 從那時開始,謝明 哲就特別關注投資理財的訊息,「在畢業前一年,我才二十歲,身上只能拿出五萬元投資股票,賺個一萬元就開心好久!」開心歸開心,謝明哲心裡很清楚,真正要 能脫貧翻身,還是要有足夠的本金。「一方面,我繼續用小錢『練功』;另一方面,我也決定畢業後簽下三年的志願役,至少在退伍前,可以存到未來翻身的第一桶 金。」當時謝明哲被分發到基隆海巡署部門服役,在那段「天天看海的日子」,謝明哲依舊不忘充實自己對財經投資的知識與技能,在他目前擁有的十張金融證照 裡,「有八張是在當兵三年期間考到的。」「因為我很早就希望將來從事金融業,選擇志願役,除了能存到第一桶金,也有足夠的時間讓我準備未來的職場技能。」 三年兵役期間,當時月薪四萬元,吃住幾乎都在軍中的謝明哲,果然當兵一年多就存到五十多萬元,並買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戶房子。 「還記得那是 一戶總價一五○萬元、位於台北中和南勢角附近,總坪數八.八八坪的小套房,我心想,把錢存在房子,除了有機會增值,出租之後,每月又能收租八千元支付房 貸,其實還挺划算的。」算盤打得精的謝明哲笑著說,「退伍後半年,我把房子賣掉賺了四十八萬元,加上當兵的存款,出社會沒多久,我就存到一五○多萬元 了!」存到第一桶金後,謝明哲在房市與股市理財變得更為積極。 然而,謝明哲在退伍後並沒有馬上投入金融業,反而是先從事房仲業務,「六年前 剛好是房市自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谷底翻升的多頭年,我想股、房兩市都是投資理財的重要環節,先去業界累積一些理財實力與人脈也好。」肯學又 努力的謝明哲,在出社會的頭一年專注本業,不但在房仲業衝出了年收入破百萬元的佳績,並在這段期間累積了不少房市與股市投資的專業與資本,也為目前在外商 銀行個人理財從事業務近三年的他,增加不少投資理財的功力。 提高勝率 善用「衝浪法」 研判股價多空為了分散投資風險,五年前,小有積蓄的謝明哲開始在股市放大本金,投入一百萬元。勤閱投資理財書籍的他,覺得影響他最大的就是由廖繼弘所著的 《我的技術線型會轉彎》,謝明哲笑著說,在尚未轉入金融業以前,自己也曾透過基本面選股,「但經過幾次公司獲利不如預期、調降財測等讓我股票賠錢的經驗 後,我越來越重視技術面的操作與紀律的重要性。」「我覺得,買股票就像衝浪,等待的時間,往往要比真正站在浪頭的時間久;浪花越是漂亮,衝起浪來才越過 癮。股票也是,挑對時機,才會賺得多;看錯了,就馬上修正,等待下次的機會 。」談起股市投資心法,熱中衝浪的謝明哲,用平日最愛的衝浪來比喻,並且將他的股市投資心法一分為三。 「首先,鎖定較有機會出現大浪的標 的。」他會選擇漲幅大的強勢股做操作,且最好是當年有飆過的個股。「曾經飆過的股票其實不難找,通常都有主力介入過,這類股票波動大,下手只要快狠準,賺 錢的機率很高。」謝明哲笑著說。 其次,就是透過黃金切割率、五日線、成交量與籌碼面變化,耐心找出買賣點。「就像等待一波好浪,股票的好買 點也是需要觀察,才能提高獲利的勝率。」謝明哲以今年操作的龍巖為例,高點出現在七月的一三七元,若以黃金切割率計算,當下跌至六十八.五元(137元 ×0.5)附近,就可以開始留意買點。 「一般來說,強勢股一旦跌深就會反彈,跌得越深反彈力道越強,跌到高點的○.三八二、○.五,甚至 ○.六一八位置時,都有可能出現強度不同的反彈,而這時,還得搭配三個觀察指標,判斷是否為底部。」謝明哲認為,判斷個股股價是否為底部有三個觀察重點, 一為是否出現利空不跌,二為是否出現近期大量,第三是否有特定買盤出現情形,如特定券商的買超金額密集增加等。當這些底部訊號都確立以後,謝明哲在龍巖七 十二.二元附近開始買進,並計算停利點九十七.七元(本波最低65.1元×1.5),獲利約三成五就出場。 壓低風險 遵 守大賺小賠 嚴守出場紀律「第三個原則,就是遵守『大賺小賠』的出場紀律。」謝明哲強調,對於風險承受度有限的「小資」投資人來說,最怕就是「見好不收」,或者「死不 認錯」,讓有限的資金在股海中無限地承受風險。他指出,一旦設定停利、停損點,「跌破就賣,絕不戀棧!」在停損點的設定上,謝明哲以股價跌破趨勢線為停損 標準,「損失大多不會超過一○%。」「雖然後來龍巖漲到一○八元,但我的投資哲學是,只吃魚身肉最多的那段,魚頭、魚尾留給別人吃就好,因為我冒不起這個 險呀!」即使已有令同儕羨慕的財富,但謝明哲還是珍惜得來不易的每一分錢。 此外,在判斷底部上,他也輔以五日均線做觀察,即使股價出現反 彈,但三日內收盤價若跌破五日線,謝明哲也會斷然出場;反之,成功站上則會逐漸調整停利點。例如龍巖買在十月四日的七十二.二元價位後,雖然盤中一度跌破 五日線,但收盤依舊能站上五日線,且股價隨後沿著五日線上漲,代表反彈趨勢不變。 「後來,當我觀察到十月十九日收盤價為九十二.六元,低於 當時的五日線後,我隔日就開始找停利點提早出場。當然,若是五日線穿過月線形成黃金交叉的話,亦可以改用月線來當作支撐。」謝明哲如此補充道。 而 謝明哲操作成功的上銀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當上銀十月股價在二○一元出現反彈時(約是七月高點四百元的一半位置),他也是等到十月十一日確定連續三日站上五 日線後,在股價二二二元進場,滿足點設在二八二元(波段低點一八八元的一.五倍)附近出場。 鎖住獲利 分散股票 部位 轉進增值房產雖然操作一帆風順,但謝明哲並未忘記「守財」的重要,「去年當我看到一些關於歐美債務的研究報告,發現國債問題很嚴重時,在投資上,我也開始 提高警覺。」謝哲明認為,如果歐美國家經濟不好,台灣也不可能全身而退,所以為了安全起見,他在去年將投資部位分散至房市與定期定額基金上,只留三分之一 投資股市。 去年,謝哲明賣掉手上價值一千四百多萬元的住處,獲利二百多萬元,然後貼了些錢,改買兩戶位在不同捷運站附近的房子,一戶自住、 一戶租人。 從六年前的八坪小宅,到現在擁有二十七坪的二房小宅,謝明哲笑著說,不論是本業還是股市賺的錢,他都會把錢存在有增值性、位於捷 運附近的房子,作為存錢與「鎖利」的工具,「畢竟每一分錢都得來不易」。有了家中經商失敗的前車之鑑,年紀輕輕的謝哲明,在投資理財的路上,卻更懂得「攻 守兼備」的重要性。 謝明哲 出生:1981年 現職:外商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副理學 歷:台北商業技術學院資訊管理科 翻身三部曲 財富打底期 簽下三年志願役,同時存錢買小套房,退伍 後半年,賣屋所得加存款,累積150萬元。 投資練功期 勤做股市功課,股市獲利「大賺小賠」,房市理財「以小換 大」。 翻身守成期 股市動盪,300萬元台股資金分為三等分,作為股市、房市、定期定額基金投資。 股 市衝浪三法 心法1 只做強勢股 最好是當年曾飆過、波動度較高的股票,比較有機會出 現好的浪花(賺錢效率較高)。 心法2 用技術指標找買賣點 透過黃金切割率、五日 線、成交量與籌碼面變化,耐心找出買賣點,跌到0.382、0.5甚至0.618的位置,都會出現較佳的反彈。 此外,搭配底部判斷訊號,並 輔以五日線做觀察,一旦股價出現反彈後,三日內收盤價不跌破五日線,則可持有並設停利點;反之,跌破就該斷然出場。 心法3 嚴 守「大賺小賠」的出場紀律也就是當符合「條件」就買,「跌破」就賣,絕不戀棧,若股票強勢就向上做停利,跌破前高就獲利出場;股價跌破趨勢線就做停損,損 失大多不會超過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