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主日學小孩子病了 by C2

來源: http://www.hunghuk.com/2014/11/10/%E4%B8%BB%E6%97%A5%E5%AD%B8%E5%B0%8F%E5%AD%A9%E5%AD%90%E7%97%85%E4%BA%86/

主日學小孩子病了

143176731

 

兒童主日學的孩子病了,下星期便要進行手術。父母家人都憂心忡忡、擔心不已。

我從來樂天知命,如今科技發達,醫學昌明,而且只是小手術已矣,風險很低,我認為還是在critical moment盡快醫治,藥到病除便可。好得返的。

父母恐怕孩子受痛了,其真年紀小受痛的程度才最小,而且復元快。痛幾天,玩幾天,又無事了。

但從來要面對困難的都是自己,別人的話都是安慰、都是支持而矣。

父母愈早放手,讓小孩子學習面對困難,小孩子就會成長。

病只不過是生、老、病、死的其中一樣,沒有人可避免。積極面對吧。

 

訓練有素的專業公司秘書,曾在多家上市公司,無論是主板和創業板。超過10年上市公司經驗涉及與各行各業的人打交道。擁有雙碩士學位,專業為公司管治和工商管理,再加上各個領域專業文憑訓練,精通英語,中國和普通話。在英語教學和兒童發展有豐富經驗。願與您分享生活上的人和事。
Posted in 人生哲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484

接送小孩、買菜、值夜班……一肩扛起,還得陪柯P亮相 非典型官夫人陳佩琪 學不會不認真

2015-02-02  TWM
 
 

 

強勢地捍衛柯文哲名譽、

大病後堅定地繼續撐起家務。

陳佩琪瘦弱的身軀下,隱藏著驚人的意志與能量,因為她衷心愛護家庭,不願任何人留下遺憾。

撰文‧鄭閔聲

陳佩琪家裡的玄關與客廳之間,有一整面擺滿獎座與感謝狀的展示牆,陳列櫃上絕大多數的戰利品,都與柯文哲個人的醫學成就有關,我們在牆前駐足許久,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座長方形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優良醫師獎座,署名「陳佩琪醫師」。

「他最在乎這些優良醫師、優良教師的獎牌,只要拿回家就一定要擺出來,大概是覺得代表生命的累積吧。其實我也有得獎,只是空間不夠,所以乾脆把我的都收起來。」原本已坐下準備接受採訪的陳佩琪,這時又起身走到牆前,耐心介紹每座獎項的由來與意義,彷彿一切都是她的個人珍藏。

她是犀利人妻

為夫召開記者會,講兩個小時冤屈一邊欣賞戰利品,很自然地就談起個人成就話題,「我們念的是最高學府台大醫學系,當醫生好像很風光,很多病人有求於你,但我們的生活並不必然比別人舒適快樂。我甚至會想如果有一天離開了醫院,還剩下什麼?也許我先生就是有這樣的感觸,才會在愛滋事件後決定改變跑道從政……。」回到座位上的陳佩琪自顧自地說了一長串,接著才突然回過神來,露出靦腆的笑容說:「我好像講得太離題了,今天應該是要談我的,不是嗎?」過去的陳佩琪自認「聲量很低」,不熱中交際,根本沒想過有一天會成為公眾人物;即使在二○一三年八月,首次站上第一線舉行記者會,也是為了捍衛先生柯文哲的名譽。當天,她花了整整兩個小時解釋柯文哲在台大愛滋事件中蒙受的種種冤屈;因為那場記者會,她多了「犀利人妻」的封號。

但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陳佩琪回歸原本的沉默,直到去年台北市長選戰後期,她在臉書發表「人妻日記」為夫助選,憑著溫暖真摯卻不失幽默的文字,獲得不亞於柯文哲的高人氣,成立至今不滿十個月的粉絲專頁,已有二十六萬名網友追蹤。現在的她,不需高聲吶喊,也隨時有人願意將她的聲音傳遞到台灣每一個角落。

即便如此,她似乎還不太適應「自己」受到關注的事實。「選舉這麼幫他,連我自己也滿驚訝的,因為這不是我的個性。」雖然言談間一再提醒自己盡量少談柯文哲與衍生而來的「政治問題」,但每每說得興起,她又常會無意識地將話題帶回柯文哲身上。

例如近期柯文哲槓上財團、會見外賓時發言惹議,就讓陳佩琪相當擔心,只要有機會就提醒丈夫「拜託減少失言的頻率」,就怕柯文哲「從神壇摔下」,跌成重傷。

她是長輩乖乖女

從小到大都考第一,連結婚都滿足父母成長歷程中,陳佩琪一直都是符合父母與社會期待的模範生。出身澎湖的她,從小到大學業成績都是第一名,高中聯考以榜首考進馬公中學;第一次大學聯考,又以澎湖第一高分考上台大森林系,但一心只想進醫學院的她,毫不猶豫地決定重考,隻身前往台北市南陽街讀了一年「醫科保證班」,隔年順利考取台大醫學系。

「我不是從小就想當醫生,我們的年代資訊很封閉,成績最好的人目標都是醫科,所以我就懵懵懂懂進了醫學院。我先生也是,他常抱怨他的志願卡是我公公填的、一輩子都被別人支配,但我覺得這樣說太誇大了,因為我看他除了醫科以外,也不知道自己想念什麼。」陳佩琪不忘「吐嘈」柯文哲。

習慣了循規蹈矩,陳佩琪進入台大校園後,也不曾積極體驗多彩多姿的都市生活,大學生涯七年,除了繁重的課業和寒暑假到偏鄉從事醫療服務的社團經驗外,幾乎什麼也沒有留下。因此陳佩琪自嘲,即使當年女醫學生是「稀有動物」,她在戀愛學分上還是徹底繳了白卷。

不只走上醫生這條路,陳佩琪就連結婚生子,某種程度也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待,「我當住院醫師的時候,每次回家最怕聽到父母親偷偷唉聲嘆氣地說:『女兒這麼大了還沒有對象,不曉得嫁不嫁得出去。』覺得自己不應該繼續讓父母擔心。」所以當她在長輩介紹下,認識了高一屆的學長柯文哲後,不到一年就走入禮堂,「我們不算是戀愛結婚,連我先生也說過,我們都是沒有更好的對象,才選擇了彼此。」兩人決定結婚,當年著實跌破了不少人的眼鏡。「我聽說他們要結婚時真的嚇了一大跳,因為這兩個人在學校時完全沒有互動。但回想起來,他們的個性有點類似,都屬於比較內向、獨來獨往的類型。」陳佩琪大學同學、台安醫院副院長卓瑩祥說。

結婚後,兩人的生活依舊忙碌,二十四年來,夫妻倆只出國度假兩次,近年來難得偷閒時的小小情趣,就是搭著捷運到北投、淡水閒晃。

雖然婚姻缺少了夢幻的浪漫元素,陳佩琪卻依舊用模範生的態度,完美詮釋妻子與母親角色。當柯文哲將絕大多數的時間奉獻給工作,陳佩琪卻在事業與家庭之間找到了平衡支點,「我生活態度就是要認真,我會盡力完成小兒科醫生該看的診、該值的班;但我也要準時接送小孩、幫他們複習功課、準備晚餐。」身為三個孩子的母親,陳佩琪絲毫不介意柯文哲在外獨享光環,自己卻默默為家庭付出。「也許家庭主婦的貢獻沒人看得見,但我知道這個家沒辦法沒有我。當感覺到被需要,我也就感覺到幸福。」這位在職場上有一番成就的女醫師,談起主婦身分時,臉上洋溢著自信與滿足,家庭觀念很傳統。

她是堅強仁醫

值班從傍晚到清晨,面對一堆病患但是,穿上白袍的陳佩琪,卻徹底成了另一個人。一月二十三日傍晚到隔天清晨,她是婦幼醫院急診室大夜班裡唯一的醫師。適逢冷氣團來襲,病患從天黑以後就不斷湧入,戴著口罩的她,有條不紊地透過家長問診並解釋病況,即便不時有孩童哭鬧,小小的診間因為有她存在,氣氛始終安穩寧靜。

「當我太太滿辛苦的,她卻甘之如飴,她既聰明、又有獨立事業,賺的錢甚至還比我多,卻還能把小孩都照顧得這麼好,優點真是太多了,我找不到她的缺點。」一向自負的柯文哲,對《今周刊》提起陳佩琪時,語氣帶著由衷的尊敬;陳佩琪也說,柯文哲在家裡的聲量一直很低。

她是肺腺癌患

對人生覺悟,把每天都當最後一天來過五十歲前,陳佩琪的人生走得安穩,直到一一年三月才出現第一次、幾乎讓她人生全面崩壞的意外。當年她在例行體檢時,發現罹患肺腺癌,須馬上進行手術切除病灶。

動刀前,陳佩琪無助地站在台大醫院長廊上,等待手術前的各項檢查;她明明知道每一科的位置,卻因身分不是醫師而是病患,非得要志工拿著檢驗表帶路不可。引導她的志工阿姨就站在她的面前,卻扯開嗓子詢問護理師,「病人在哪裡?」當下她的心情低落到極點:「我不想開口承認我就是那個病人,因為不覺得自己的樣子像是病人。」但陳佩琪沒有讓自己哀怨自憐太久,手術過後,她只花了十天休養,就重新扛起大小家務,就連工作也只請假兩個星期,把忙碌當成排解焦慮的方式,「只要有事情做,我就不會一個人自怨自艾。真的閒下來,我就到處看醫學期刊,知道自己以後怎麼死的,會讓壓力減輕很多。」陳佩琪認真的表情,讓人搞不清楚這究竟是不是黑色幽默。

即使切除了癌細胞,陳佩琪的肺葉裡依舊存在許多像是未爆彈的「癌前病變」,需定期追蹤。重病過後的她,更有自己隨時可能離開人世的覺悟,「我生病之前就習慣把每天都當成最後一天來過,得癌症之後,更體會了人生沒有幾年,千萬不要留下遺憾。」正是基於「人生是條無法回頭的單行道」的心理,讓陳佩琪敞開雙臂迎接人生的第二場意外:柯文哲從政。

「如果哪一天我先生要走的時候對我說:『我本來可以當台北市長,都是因為妳反對……』那會是我終身的遺憾。所以當他說想離開台大醫院參選,我只回答他:『除了不要找我去當鴛鴦大盜,你想做什麼我都支持。』」陳佩琪連說冷笑話的模樣,都和柯文哲有幾分神似。

她是市長夫人

柯文哲不擅長的藝文活動,請她代打也許是骨子裡的模範生性格使然,陳佩琪連當政治人物的另一半都要做到最好,無論出席活動拜票、接受採訪、主動公開存摺證明丈夫清廉,她都表現亮眼。「其實我一直有這些能力,只是不想把它發揮出來。這樣講好像有點吹牛,但我本來就是一個能力很好的人。」陳佩琪的自信其實和丈夫不相上下,差別只在她懂得修飾。

強悍地支持柯文哲,讓陳佩琪獲得掌聲,卻也引來負面攻擊,選戰期間,不斷有網友刻意將她與前第一夫人吳淑珍畫上連結。雖然一直有人告訴她「認真就輸了」,但陳佩琪一輩子始終沒學會過「不認真」,常被網友毒舌氣得七竅生煙;直到選戰過後,她刻意「降低聲量」,卻還是沒找到對惡意批評視而不見的方法。

除了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之外,陳佩琪對「市長夫人」這個身分其實是無感的,現在的她,周末還是會到東門市場東挑西揀,偶爾也會厚著臉皮說服攤商殺價。

在急診室值夜班的空檔,陳佩琪突然接到市長機要祕書來電,原來是柯文哲想徵詢妻子能不能代替他出席一場藝文活動;但活動當天陳佩琪碰巧不在台灣,只簡短回答了「請他自己想辦法」,就掛上電話。

放下手機後,陳佩琪露出淘氣的笑容,「就跟你說我們是很獨立的夫妻吧,他搞不定的事情,還是要自己想辦法。」但講到這裡她又話鋒一轉,「我先生就是美術、音樂都很差,所以遇上藝文活動都想找我代打,我通常都會陪他去啦……。」大概不會有人懷疑陳佩琪獨立自主的能力,但她和柯文哲的關係,就像是兩顆相互繞行且大小相近的星體,雖然擁有各自的軌道,卻永遠無法擺脫彼此而單獨存在。認識他們的人甚至分不清楚,究竟是誰照亮了誰,又是誰圍繞著誰運轉。

陳佩琪

出生:1961年

現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主任

學歷:台大醫學系

家庭:已婚,育有一子二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883

校方募款另類出招:辦小孩減重營

2015-06-01  TCW


學校募款只剩老招,不是兜售餅乾、紀念品,就是寫信遊說。有沒有方法能發動全校師生幫學校「掙錢」,讓家長就算荷包失血也甘之如飴?

美國各州教育預算捉襟見肘,公立學校為了自籌經費只有求助專業,校園募款公司Apex 便應運而生。鎖定家長最頭痛的教養及肥胖問題,推出「領袖激勵營(Apex Fun Run)」,與老師共同設計為期八天課程。為了讓孩子運動減重,由當地大學畢業生擔任領隊,一面發掘孩子的天賦,一面透過競賽激發進取心,讓家長樂得掏 錢,每場營隊平均可為校方募得二萬三千美元(約合新台幣七十萬元)。

Apex一年就幫鳳凰城的小學募得逾兩百萬美元,營隊即將拓展到全美十六州四百所學校。捐款中至少四成為該公司營收,老師也能分紅一成,可自由支應班級日常教學支出、或者更新設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794

WOW!巴西 小孩不見 印表機可幫忙尋人

2015-06-15  TCW




只要一封電子郵件,一台印表機,就有機會找回迷途的孩子,為心急如焚的家人點燃一絲希望。

「列 印協尋(Print for Help)」活動,由印表機全球一哥惠普(HP),聯手失蹤人口協尋機構M?es da Sé發起。印表機內建的ePrint技術,能靠一封電子郵件啟動印表機,自動列印出失蹤人口的協尋海報,讓家家戶戶扮演一日警局,在第一時間散布緊急資 訊。不只是散彈打鳥,更進一步鎖定失蹤者最後的出沒位置,只向區域內的印表機發送訊息。

光在巴西第二大城里約,平均一天就有十五人失蹤,全國一年的失蹤人口更高達二十萬人;但協尋機構十九年來,卻只為四千多人找到回家的路。做為物聯網的一員,印表機的傳播雖比不上網路訊息快速節能,但在茫茫資訊之中,也許實體紙張更能重新喚起人們的注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021

親子理財大調查》近6成父母擔心「滑世代」小孩亂花錢 爸媽憂啃老 不如先教會孩子記帳

2015-08-10  TWM


在低薪社會,理財的重要性節節高升。根據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二○一五全台親子理財現況調查,發現父母最擔心孩子把錢浪費在電玩或遊戲上,年輕爸媽更擔心孩子變成「啃老族」。至於孩子們最欠缺的理財訓練,則是記帳。

撰文•蔡曜蓮

三歲定終身」,都說理財教育要從小做起,但是正在和低薪環境奮力搏鬥的爸爸媽媽們,真能從容有效地教會孩子正確理財嗎?

為了解台灣父母對於理財教育的狀況與問題,中華民國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於今年六、七月間,進行「二○一五全台親子理財現況調查」,調查發現,雖有高達九 六%父母認同理財教育的重要性,但卻有將近四成的父母坦言,自己並未教導孩子如何理財。至於爸媽們教小孩理財的「自評成績」,整體而言僅在及格邊緣,六十 八分低空飛過。

進一步分析,父母對孩子最感憂心的兩大理財病,一是無法戒除草率消費的「亂花錢」習慣,而其延伸的「缺乏財務獨立能力」,更是爸媽的深層憂慮;然而,能夠治療這兩大理財病的基本功課─ 記帳,卻也正是目前孩子們最欠缺的訓練。

六成怕浪費在電玩上

「你擔心孩子亂花錢嗎?」對於這個問題,五九%的受訪者表示憂心。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又有高達六成以上的父母,認為「電玩或遊戲」是孩子消費失序的最大陷阱,擔心孩子草率把零用錢浪擲在虛擬世界中。

父母的擔心有其道理,青少年族群克制消費欲望本就不易,而現在的孩子身處「滑世代」,接觸消費資訊的管道更是「隨身帶著走」,手機遊戲的消費之外,隨著 「行動支付」環境成熟,若未能及早學習理性消費,未來的草率消費行為恐怕只會更加惡化;身為母親的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理事李秀慧就強調,相對以往,現在 孩子面對的環境更加容易造成衝動消費,盡早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已是必須。

缺乏消費紀律的影響,即是缺乏財務獨立的能力。在本次調查中發現,超過四七%的父母擔心小孩未來經濟無法獨立,必須依靠父母支持;其中,二十到二十九歲的 年輕父母,更有高達六八%擔心孩子未來成為「啃老族」。從另一個數字來看,許多父母也正在為「孩子啃老」的命運預作準備,超過四成的受訪者表示,將等到 「孩子找到工作後」,才會停發生活費。

李秀慧解釋,孩子一輩子都是父母「甜蜜的負擔」,對孩子未來的焦慮是不分年齡層。至於越年輕的父母越焦心,則與台灣整體經濟逐年走下坡有關,某種程度來說,調查結果也折射出年輕父母自身對未來大環境的悲觀。不過,李秀慧還是對父母提出了理財教育方面的關鍵解方:記帳。

「記帳能夠幫助小孩了解『錢的流向』。雖然動作繁瑣,但終究是最基礎的理財入門磚。不記帳,就不會有後續的預算規畫。」李秀慧表示。然而在本次調查中顯 示,雖有八成受訪者表示孩子有存錢,但僅一三%受訪者表示孩子有記帳。也就是說,孩子們雖有儲蓄習慣,但缺乏財務規畫和財務紀律的養成。

父母如何培養小孩記帳習慣?李秀慧笑談自身經驗,當年於國外求學,父親要求她拿到下個月生活費之前,得拿記帳本來換,「所以父母不妨利用發零用錢的機會, 趁機訓練小孩記帳;如果記帳精確,還可以給予額外獎勵。」有教真的有差!在調查中可發現,如果父母有教小孩理財觀念,孩子進行記帳的比率達一八%,明顯高 於總體的一三%;而一個更令人意外的發現是,若家中主要是由媽媽負責教導孩子理財,記帳比率高達二○%,不僅遠遠高出整體平均值,並且大幅超越「爸爸教理 財」的四%記帳比率。

「媽媽嘴」比老爸有用

如果說,記帳是孩子現在最欠缺、但也最迫切的理財功課,那麼,「媽媽經」比爸爸的更管用,就是這次調查的意外發現。李秀慧剖析,台灣家庭仍是媽媽掌管家用居多,柴米油鹽醬醋茶,樣樣要錢,精打細算不可免,擅長預算控制,教出來的小孩自然比較會記帳。

「我就是靠媽媽教會理財觀念的。」知名理財專欄作家趙靖宇沒有顯赫家世,也沒有千萬年薪,卻能在五十歲不到的年紀就半退休,靠的就是家教嚴明的理財紀律, 「不管存錢或記帳,都是母親自小訓練出來的。」她分享自身經驗,「爸媽從小都很愛我,但方式大不同。」例如趙爸爸從小就帶她上飯店、吃好料,甚至為讓她學 琴,不惜砸重金買鋼琴;「那個時候,一架鋼琴的價格可以買一塊地啊!」相對地,趙媽媽當時就堅決反對,認為這筆錢買琴不如買地。

此外,趙爸爸花錢海派,對錢較輕心,「小時候,我三不五時就能在沙發上撿到爸爸口袋掉出來的零錢。」而掌控家用的媽媽,總是未雨綢繆,嚴格控制每筆支出,記帳毫不含糊,能省一分錢,就省一分錢。

金錢觀念大不同,但為何趙靖宇受媽媽的影響較深遠?「畢竟,父親陪伴孩子的時間較少,孩子多半跟媽媽比較親近。」根據調查結果,五二%受訪者表示孩子有金錢問題時通常會問媽媽,僅一六%的孩子會問爸爸。

此外,四二%受訪者認為媽媽對小孩的理財觀念和行為影響較大,僅二三%認為是爸爸。也就是說,教理財雖是父母共同的責任,但母親的影響力可能更吃重。

「媽媽經雖然最笨,但也最實用。」趙靖宇半開玩笑地說,「我一輩子都聽媽媽的話理財。」雖然媽媽經可能沒有太過高深的專業財經理論,但的確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金錢觀念與理財真理。

抓住機會,隨時灌輸理財觀或者應該說,媽媽的影響力之所以較大,是因為相對於父親,孩子的日常生活往往由母親料理,也最有「機會教育」的空間場域;調查即顯示,有高達七一%的受訪者指出,平常與孩子討論理財問題,最常利用「生活中的機會教育」。

所以,在親子理財教育這方面,媽媽不要輕忽自己的深遠影響力;如果你是爸爸,也該有意識地在日常生活中隨時灌輸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念。記住,孩子們正面對前所未見的消費資訊爆炸時代,理財能力的養成,越早越好。

2015全台親子理財現況調查發現1父母兩大憂心,既擔心孩子啃老也擔心他們亂花錢你會不會擔心小孩未來經濟無法獨立,得依靠父母支持?

會47.2%

不會46.5%

註:6.3%表示不知道

而且,越年輕的父母越擔心

擔心比率

20∼29歲68%

30∼39歲48%

40∼49歲48%

50∼59歲39%

60歲以上37%

你打算什麼時候開始不再給小孩生活費?

當他找到工作後41%

當他大學畢業後25%

當他滿20歲後8%

上大學之後12%

其他14%

你擔心小孩亂花錢嗎?

會59%

不會39%

註:2%表示不知道

你擔心小孩把錢亂花在哪些項目上?(複選)

電玩或遊戲61%

不需要的物品,包括衣服、文具等22%

名牌或奢侈品20%

菸、酒15%

零食14%

網咖、賭博12%

請客11%

追星、動漫公仔與3C 7%

毒品7%

發現2多數小孩有存錢,但沒在記帳你的小孩有在存錢嗎?

有80%

沒有17%

註:未滿100%部分為「有的有,有的沒有」、「不知道」你的小孩有在記帳嗎?

有13%

沒有74%

偶爾有4%

註:未滿100%部分為「有的有,有的沒有」、「不知道」發現3教小孩記帳,老媽比老爸有辦法你有沒有教你的小孩理財觀念?

有61%

沒有39%

有教小孩理財的家庭,小孩記帳比率:18% 沒教小孩理財的家庭,

小孩記帳比率:7%

註:整體記帳平均為13%在你的家庭中,爸爸和媽媽誰花比較多時間在教小孩理財?

爸爸多17%

媽媽多47%

註:未滿100%部分為「爸媽都沒教」、「爸媽一樣多」、「不知道」媽媽花比較多時間教小孩的家庭,小孩記帳比率:20% 爸爸花比較多時間教小孩的家庭,小孩記帳比率:4% 調查說明:該調查為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委託政治大學民意與市場調查研究中心,針對全台年滿20歲且家中有6至18歲子女的父母調查。時間為2015年6 月17日至7月2日,有效樣本數622份,在95%信心水準下,誤差為正負3.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746

SENSE隨筆150930小孩不笨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09/30/sense%e9%9a%a8%e7%ad%86150930%e5%b0%8f%e5%ad%a9%e4%b8%8d%e7%ac%a8/

SENSE隨筆150930
小孩不笨
礎 執筆

據說新加坡的教育制度從小學開始便進行能力分班,並且以此聞名世界。於是新加坡人在十多年前製作了《小孩不笨》這套大受歡迎的電影, 作為諷刺與自嘲。戲中的小孩角色雖然讀書成績不行, 但卻具有其他被埋沒的才能。電影的情節或多或少具有誇張成份, 令人深思的是,到底「教育」應該是什麼樣的一回事呢?

〈教育的基本〉
教育的最基本, 是要做到 呈現、精通、運用、傳遞教育的內涵。
教育最原始的內涵, 包括以下三項: 真(事實)、善(道德)、美(藝術)。真善美是讓人成為有用公民的必要條件, 所以最值得教授。
而教育最基本的兩大目標為: 讓年輕人學習成人的角色; 以及傳遞文化價值,使之得以保留。

真善美是具有時間性和地區性的。每種文化都有自己特殊的世界觀, 對世界的期待, 亦即對真善美的具體表現。例如忠實的基督徒信奉創造論, 不接受演化論; 漢視燕瘦為美, 唐以環肥為美。除了一些無可反駁的事實,如地球是圓的, 原則上沒有絕對和單一的真善美, 所以不同文化之間必須學會和平共處。

〈學校教育〉
人類是一種藉著觀察別人而學習的動物, 所以在未有學校制度之前, 一直以來教育是透過「學徒制度」來完成的。師徒之間(也可能是父子或是其他長輩與後輩的關係)每天相處,經過密切的接觸, 學徒從師父身上學會了技術和整體的世界觀。這種近距離觀察和模仿的學習方式, 是熟練單一技能行之有效的方法。***

「學校」這種形式的教育在特定場所進行, 傳授知識的地點跟實際運用的地點相距很遠。老師在課堂上向學生傳授有關公民角色和特定職務需要的入門知識, 學習成人的角色,傳遞文化價值。
跟學徒制最大的差異是, 學生可以學會不同的符號系統和不同的學科。這種模式的優點是習得基本知識後, 學生可以在不同專業,根據所需而作出轉換; 缺點則是其實並未具有任何一項專精技能。*****

在理想的情況下, 學校團體必須成為某種價值的典範, 老師應該示範美德, 提供全面的真善美教育。如學校只提供了 “真” “美”的部份, 媒體和家庭就需要負責 “善”的教育, 讓年輕人具備德行。 尤其是媒體, 現今已成為具有主導地位的教育機構, 無論是科技資訊或是行為規範,其影響力都舉足輕重。當正式和非正式教育團體都未能重視德育的培訓,負上應負的責任, 那就不用奇怪社會道德風氣敗壞了。

〈教育方針〉
在執行上, 所有的教育目標最好都具備實驗性質, 因為世上沒有最好的設定教育目標, 只有不斷調整修正, 才能越加改善, 適應社會的需求。

推行教育可以訂立各種不同的方針, 但至低限度應從下面幾個向度進行比較:
1. 廣度vs深度
2. 累積知識vs建構知識
3. 實用為上vs求知為上
4. 統一化教育vs個人化教育
5. 著重技能vs重視人文
以上方針基本上是對立的,難以同時並存, 只能在取向上作不同的傾斜,以適應不同的教育理念和社會需要。

〈多元智能〉
就目前所知, 人類的智能至少可歸類為以下8種:
語言、邏輯和數學、空間、音樂、身體和運動感覺、了解自然、個人內在面向(關於自己) 與及 人際關係 (關於別人) 。

所有人都具備至少以上8種智能, 只是強度有所不同, 就連同卵雙胞胎也不會有完全相同的智能。各種智能的分佈狀態和關係, 會因個人經驗和表現隨時間而改變。

先天上各人的智能便是有差異的了, 強弱項均不相同。不過, 學校系統卻以統一的格式, 以相同的方法、教材、評量方式評估所有學生, 尤其側重語言和數理智能。這其實是不公平的, 在現行教育體制下, 在其他智能項目上面有優厚潛質的學生很容易遭到埋沒。

〈文化差異〉
不同文化各有自己的一套教育理念, 例如東西方文化就有以下的差異:
QQ截圖20150930020429不同的教育文化孕育出不同的人材, 沒有那個文化的教育是特別優勝的, 教育只是適應各自的社會需求而得出來的結果。

雖然不同文化的教育形式均是可行的, 不過要得到有效的教育, 至少要具備以下三種要素:
必須要有明確的教育目標;
要有實際的作法相配合;
適時調整目標以適應社會和文化的轉變。

〈總結〉
為人父母的, 當發現自己的小孩讀書成績未如理想時, 請先別罵他是笨小孩, 應留意自己是否提供了適切的教育, 是否需要尋找更適合孩子天性的教育方式。 相反, 小孩名列前茅也別高興得太早, 他只不過剛巧遇上與天性最合適的教育和評估方式而已, 踏入社會工作能否保持佳績仍在未定之天。

教育是條漫長的路,沒有絕對的最佳教育方式,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任何國家如不投入資源去培育人材,將來必定會後悔。

參考書目:《學習的紀律 The Disciplined Mind》 (1999) Howard Gardner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797

拖把也能變魔法 大人小孩都為它瘋狂 鐵粉告白》迪士尼達人告訴你 這裡為何讓人玩不膩

2016-03-14  TWM

知名育兒暢銷書作家、部落客Choyce郭宜亭是迪士尼樂園鐵粉,迄今訪遍各地迪士尼樂園,尤其東京迪士尼樂園,造訪就超過二十次。在她眼中,迪士尼樂園讓人一去就愛上的魔法,究竟是什麼?

第一次去迪士尼樂園,是因為帶著孩子一起旅遊,想安排一個小孩能玩得開心的地方。沒想到,不僅孩子喜歡,我自己也變成迪士尼樂園的粉絲,每年都要報到。

「敗下去」的魔法

爆米花桶、神仙教母美容院

讓孩子美夢成真

今年二月,我才又造訪東京迪士尼樂園,這已經是我第二十次來了。一入園,印象中的米奇不見了,我走進的,是這兩年讓無數女生瘋狂的動畫《冰雪奇緣》中的冰雪世界。城堡已妝點上冰晶,艾莎和安娜出現在遊行與表演中,雪寶造形的各項商品,令人愛不釋手。

這就是迪士尼給遊客的驚喜。不同季節到迪士尼樂園,都隨季節變化與節令慶典,推出不同的活動,每一次去,都讓我充滿新奇感,而此時的限定商品,更是「迪粉」(迪士尼粉絲)的致命吸引力,一看到就失去理性,毫不遲疑地「敗」下去。有一次,我們在新年期間造訪東京迪士尼樂園,園內販售的卡通玩偶紛紛換上和服造形,甚至還有扮成日本達摩不倒翁的米奇、米妮,應景又可愛。

我尤其喜歡蒐集季節限定的造形爆米花桶,造形可能是米妮的大蝴蝶結、躺在地上滑行的雪寶,或是穿著聖誕裝的三眼怪,不僅孩子很愛,帶回家就成了裝飾收納盒。

每次造訪迪士尼樂園,一定會忍不住蒐集限量品之外,迪士尼樂園裡的遊樂服務,常常提供孩子們難忘的夢幻時刻。像是女孩子酷愛的「神仙教母美容院(Bibbidi Bobbidi Boutique)」,十二歲以下的小女孩一進來,工作人員就像能實現願望的神仙教母,詢問小女孩的夢想。「妳想變成白雪公主、睡美人還是灰姑娘?」然後根據願望,使出魔法,從髮型、迷你指甲、公主服裝和鞋襪,為小女孩一一裝扮。

接著帶小女孩進到一道神祕的門裡,歡聲地念一串魔法咒語「Bibbidi Bobbidi」,「嘩」地一聲打開鏡子,小女孩瞬間看見鏡子裡的自己,變成如假包換的迪士尼公主,這是夢幻成真的一刻。

不哭泣的魔法

清潔員即興發揮、遊行感動人心

魅力隨處可見

全世界的迪士尼樂園中,我最喜歡的是東京迪士尼樂園。這裡成功地把日本文化融入迪士尼元素,園區內的服務細節,樣樣都窩心到心坎裡,讓人能由衷地感受,並打心底快樂起來。我親眼看見,孩子在園區中跌倒,或因故號咷大哭,一旁的清潔人員會立刻出現在身邊,手中的拖把或澆水器立刻變成取悅的工具,在地上熟練地畫出一個米奇的臉,孩子們的哭臉馬上轉為驚喜。

迪士尼園內的無障礙空間設計更是貼心,不論是輪椅或嬰兒推車,在進入餐廳或各種設施,都能通行無阻。有些遊樂設施還會多一、兩節超大車廂,讓輪椅可以直接推入。

三年前的夏天,我受邀到東京迪士尼樂園參加三十周年慶,迪士尼把花火秀改為祭典秀,搭配噴水秀的變化,讓遊客享受清涼暢快。遊客最期待的遊行表演也是三十周年限定,從看到《愛麗絲夢遊仙境》的撲克牌士兵、《玩具總動員》的胡迪和巴斯光年,到壓軸的米奇和米妮乘坐著載滿氣球、高達三公尺的米奇花車出現,這些以氣球為設計概念的三十周年限定遊行,不僅有從小熟悉的角色在眼前又唱又跳,小木偶皮諾丘還用可愛的聲音鼓勵遊客們:「大家一起唱、一起跳吧!」那一刻,覺得自己真的離開現實,進入迪士尼的世界中,不知不覺笑得開懷,直到遊行結束,笑容還漾在臉上。

這就是迪士尼樂園的魅力,只要進到園區就會觸動童心,大人可以暫時拋下世故,回到歡樂的童年。我的孩子們從嬰兒時期第一次到迪士尼樂園玩,現在十歲了,我們幾乎每年都報到,孩子還嚷著:「如果住日本的話,可以天天去迪士尼樂園嗎?」

撰文 / Choyc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382

小孩學程式,專家解惑家長疑問 5大撇步顧好程式力+視力

2016-04-18  TCW

信義房屋資訊長蔡祈岩去年帶領兒子蔡宇翔與兩位同學,拿下WRO國際奧林匹克機器人全國總決賽的創意國小組第二名。許多家長慕名而來,請他幫忙給建議,為孩子選擇適合的程式、開書單、找課程。

蔡祈岩的妻子夏煒瑋,是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的眼科主任。夫妻倆正好一起為家長解答,如何兼顧小孩的程式力和視力等常見問題:Q1:幾歲開始學程式最好?

就我的經驗,小學二年級就可以開始從機器人程式入門。因為小孩在三、四歲時玩樂高積木,幼稚園進階到會動的積木,到了小二,以程式操控的樂高機器人能銜接積木玩具,吸引孩子的興趣。接下來,四年級可學簡單的App設計,再大一點、有能力Google時,就能搜尋自學資源,培養自學力。

Q2:如何延續興趣,讓孩子不無聊?

一開始的十個小時內,課程都很簡單,之後難度會逐漸增加,孩子受挫就容易想退出。這時關鍵在於要有奮鬥目標,設定題目讓他們解決,或是參加比賽。尤其組隊參賽能培養團隊合作能力,彼此鼓勵的效果很好。

Q3:每週該花多久時間寫程式?

小學階段我一週讓他花三到四小時寫程式,其中兩小時上課。如果是比賽前兩週,就將當週寫程式時間拉長到八小時。年紀再大一點,在先把學校功課完成的前提下,愛寫多久就不設限了。其實最容易沉迷的是玩電腦遊戲,我一週限制他只能玩三十分鐘。

Q4:如何選教材?老師哪裡找?

包括麻省理工學院的Scratch、樂高機器人EV3都很容易入門,其他的選擇越來越多,收費或免費的教學資源也不少。父母自己有能力教學很好,沒有的話,坊間有教育中心開設課程,也能找大學生當家教,或與其他家長組共學團。

Q5:會不會容易近視?

最容易造成近視的是玩電腦遊戲而非寫程式,因為遊戲必須專注盯著螢幕,程式則主要在動腦構思。建議可準備計時器,限制一天玩遊戲不可超過十分鐘,一週不能超過三天;但寫程式時可放寬一次達三十分鐘,過程中藉由吃點心、水果,讓孩子有機會變化眼球焦距。

此外,要有充足光線與正確姿勢,電腦螢幕與眼睛應距離六十公分以上,讓孩子眼睛略高於螢幕,以往下三十度方向注視螢幕,這樣不只坐姿端正也能保護頸椎。

定期視力檢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撰文者蔡靚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531

不要給小孩玩了!因灼傷手腕麥當勞下架開心樂園餐健身手環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本周,麥當勞剛剛推出不久的Step It健身手環開始下架,因部分佩戴了該手環的兒童稱該產品會刺激手腕皮膚。

麥當勞發言人稱,這款玩具健身手環從8月9日開始出現在美國和加拿大門店的“開心樂園餐”中,取消這款產品是自願行為。

麥當勞發布聲明稱,在收到這款手環可能刺激皮膚的有限的報告後,麥當勞迅速采取了這一自願行動,對麥當勞來說,顧客的安全是最重要的,公司正在對這一問題進行全面調查,麥當勞的餐廳現在開始為兒童顧客提供另一款“開心樂園餐”玩具。

麥當勞沒有透露自己分發了多少StepIt健身手環,也沒有透露是否會重新設計“開心樂園餐”的健身玩具。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營銷學副教授洪卡說,這一事件對多年來致力於改變垃圾食品形象的麥當勞來說是一次挫折。

麥當勞自1979年推出“開心樂園餐”,美國麥當勞聖路易斯區域廣告經理迪克·布萊姆斯和自己的同事共同想出了“開心樂園餐”的點子,在套餐中贈送玩具。1979年這一想法付諸實踐,當時推出的玩具馬戲團馬車系列(Circus Wagon Train Theme)在全美引發轟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098

多名“網紅”被曝偽慈善:發錢後收回 為比慘往小孩臉上抹泥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1-06/1050524.html

近日,一段視頻在網上流傳,成了擊穿大涼山地區偽慈善誌願者群體的一枚“穿甲彈”。視頻中,兩名男子在快手直播平臺上直播做慈善,安排涼山州某村村民站成兩排,隨後直播給村民發錢,而在直播結束後,這些人又從村民手中把錢拿回來。

事後,發錢男子承認,先發錢拍視頻,拍完後再收回來,確實是自己所為,目的是為了增加粉絲數和觀看量,讓“粉絲多刷禮物”。更諷刺的是,這名男子其實是第一個在快手直播揭秘偽慈善的“旗手”,不過,被他的揭秘對象在反撲時,使出殺手鐧,放出了這段偷偷錄下的視頻。

事實上,先發錢再收回去的“偽慈善”並非這一起。在網絡直播興起之後,多名打著慈善名義前往涼山州的“誌願者”,實際上卻從事著借慈善斂財的勾當。

“這是‘快手慈善圈’的通用法則,直播慈善能上熱搜榜,粉絲漲得快,有了粉絲,就有了一切。”卷入偽慈善風波的主播“快手傑哥”說。

【視頻曝光】

先發錢直播 拍完後再收回去

當事人承認:發錢後拿回去只為漲粉

做“偽慈善”的主播“快手傑哥”將發給村民的錢收了回來 視頻截圖

此前直播時,主播“快手傑哥”稱要給村民發錢 視頻截圖

這段流傳於網絡的視頻,成為揭開部分“誌願者”偽慈善的有力證據。

視頻中,一名穿黑色襯衫的男子從畫面中離開,邊走邊說,“待會給你們發東西啊……”在他身後,另一名男子從一群老人和小孩手中拿回一疊疊百元大鈔。隨後遞給黑衣男子,這名黑衣男子一邊埋頭數錢,一邊招呼,“取東西哈。”把錢裝到手提包後,又接著喊,“繼續拍,排好隊,排好隊,我們繼續拍!”一群小孩子圍在車子後備箱後準備取東西。

與這段流傳網上的視頻相對應的,是另一段視頻,同樣的地方、同一群人,黑衣男子站在老人和小孩的一側,右手揮舞著一疊人民幣,“各位鐵粉們、黑粉們,我傑哥說到的話一定做到,我答應把這3萬塊錢全部發出去……發給這個村15位最貧困的家庭,每人2000元。”黑衣男子在念完臺詞後,將錢挨個遞到了身後村民的手中。

發錢當天,黑衣男子一行人租用了當地客運公司的長安車,從車牌信息可以看到,這是一輛涼山州昭覺縣的車,記者隨後聯系到車主,他表示自己只是縣里客運中心的司機,車子可以出租,前段時間確實有人租車去村里,是不是發錢,他就不太清楚了。

通過調查,記者了解到,視頻中發錢男子是快手直播中的一個主播“快手傑哥”,近段時間,“快手傑哥”正在直播平臺,與另外幾名主播互掐,相互指責對方在做“偽慈善”。視頻曝光後,他告訴記者,自己被別人偷錄了視頻。對於這段視頻,這名主播有些氣憤。而“快手傑哥”也曬出對手的視頻,曾經一起做慈善的“東北狼王”“快手黑叔”都成了他揭秘的對象。

“我承認我發了錢又收回去了,他們敢承認嗎?”在快手直播平臺上,“快手傑哥”承認自己犯了錯,並反複強調自己去大涼山做公益的目的,“只是為了給快手直播號漲粉絲,讓粉絲們在觀看自己獻愛心的時候刷禮物”。當時曾與“快手傑哥”同在發錢現場的一名網友也在網上確認了此事。

一次“偽慈善”背後

主播相互揭短:對方作假

“快手傑哥”爆料: “他們對受捐對象怎麽慘怎麽弄”

在自己被曝出“假裝發錢”後,“快手傑哥”不甘示弱,又陸續曝出了對手不少“偽慈善”的內幕。

在他的直播視頻中,“快手傑哥”爆料稱,快手直播平臺上另一名以在大涼山“做公益”出名的主播“快手黑叔”在發錢時,將1000塊發給一名老人,發一次拍一次視頻,拍完後再收回來,再發給另一名老人,先後發過7名老人。不過,“快手黑叔”並未正式回應此事。

“快手傑哥”還透露,這些不遠萬里到涼山州做慈善的“誌願者”,面對受捐對象,也都是怎麽慘怎麽弄。他在視頻中爆料稱,這些“愛心人士”往小孩臉上抹泥巴,突出他們的悲慘。

在現場,除了主播,負責攝像的人不停指揮著老人的動作,並告訴愛心人士應該怎樣站位,往哪走。在這些主播的主頁上,一段視頻結束,往往還要配上一段傷感的音樂,《九兒》《愛的呼喚》在這些視頻中耳熟能詳。這些獻愛心劇本幾乎都一模一樣,除了給老人們直接發錢,其次就是拿一塊肉放到孩子手上,拿一只雞遞給他們,讓他們面對鏡頭大口開吃,或者給老奶奶送一盒牛奶,幾個人拿著手機拍半天。

直播中相互攻擊:

你說我“假公益” 我說你“是眼饞”

“快手傑哥”已有65.9萬粉絲,根據他的資料顯示,他今年27歲是安徽宿州人,在大涼山“做公益”已有兩三個月。

成都商報記者從多名從事“慈善”的主播處了解到,主播涼山行,通常兩三個人為一個組,住在縣城里的賓館,白天到山村“做公益”,通常是租一輛車,購買一些衣服和文具後,就開始尋覓一個偏遠小學或村莊,將禮物發放出去,拍視頻直播。

“快手黑叔”是哈爾濱人,發布了1050個作品,粉絲67.8萬,在粉絲群體壯大後,他開始招攬一些“徒弟”。其中同一陣營的“東北狼王”粉絲64萬。“快手傑哥”原本屬於團隊中一員,後來因為內訌,成了團隊中異類,用殺敵一千自傷八百的氣勢開始揭秘。

對於內訌,“快手黑叔”另有一套說法,“後來眼饞我們掙得更多,才與我們爆發矛盾。”

現在,幾名“慈善”主播每天直播的主要內容,就是聲討對方做“假公益”。“快手黑叔”用一口東北話在直播間開罵,“當初是誰罩著你?現在逮誰咬誰。”他透露說,發錢後再收回來,是“快手傑哥”最先想出的點子,而他揭秘是因為眼饞他們掙得更多。

“快手黑叔”告別:

留言稱“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11月4日,因受此事影響,“快手黑叔”向粉絲告別,並留言稱“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直播視頻中,他坐在汽車後座,抽著煙,表情落寞。

在此之前,“快手傑哥”曾多次曝光“快手黑叔”在涼山州做假慈善,作為回應,後者則曝光了“快手傑哥”先發錢再收回的視頻。

這場內訌風波後,多名“慈善”主播承認曾欺騙大家。一名主播“山東梅姐”在回應粉絲指責時道歉,稱“我也不想欺騙大家的。”

在被曝光發錢又收回去後,“快手傑哥”11月4日晚發布直播視頻,直播畫面上打著“傑哥承認錯誤,給粉絲道歉”幾個大字。直播中,為了表達認錯的決心,他當場喝下一瓶消毒液,隨後被送往醫院治療。

主播們這樣賺錢

“快手黑叔”曾透露“到明年五月份可以賺兩千萬”

這些依靠“慈善”作為直播節目的主播,在直播平臺上掘得了第一桶金。長期在快手直播看視頻的趙先生對這些“慈善”主播漲粉的迅速深有體會。“剛開始關註他們時才800多粉絲,短短兩個月,已經63萬了。”

和多數觀眾一樣,趙先生在最開始的時候也給這些群體點贊、刷禮物。“因為直播能夠引起粉絲同情,讓他們通過刷禮物來完成捐款”,據介紹,讓自己的鐵粉壯大,除了粉絲刷禮物可以壯大收益,還可以借助粉絲團體大搞微商、在直播間做廣告。

據了解,在快手中要給主播刷禮物,就必須充值快幣,6元可以充值60快幣,一塊幣就是一毛錢,在發放的禮物中,一朵鮮花要1快幣,一杯啤酒就要10快幣,一個鳳冠298快幣。

粉絲就是生產力,有了粉絲就會有人刷禮物。如果運氣好,一天掙個一萬塊,不在話下。在直播過程中,同樣是在大涼山做“公益”的“快手黑叔”,更是在直播時透露,“要靠老鐵(粉絲)刷禮物,合起來才能去做公益,到明年五月份以後可以賺兩千萬。”

【警方說法】

現象引起當地相關部門高度重視

此前曾有多名主播被警方傳喚

據涼山相關部門知情人士介紹,前段時間,的確有多名主播在昭覺、布托等地搞直播活動,他們通常拿出錢分發給一些村民,直播作秀完成後,又將這些錢收回,“他們通常給村民很少一部分錢作為‘辛苦費’,或者給點吃的,拍完之後就走人,欺騙當地民眾。”這樣的行為被揭露之後,引發當地民眾及網友的反感。同時,這也引起涼山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當地的公安、民政等部門都介入調查此事。事發後,多名主播被警方傳喚。

據這名知情人士介紹,近年來,來涼山做慈善的公益團體及個人比較多,隨著網絡直播的發展,一些主播湧入涼山,通過直播吸引眼球,吸引粉絲增長,同時獲取利益。該人士認為,這樣的偽慈善不僅影響了涼山的形象,欺騙了當地民眾的善良,而且給外界傳遞了錯誤的信息。

昨日,成都商報記者從涼山州慈善總會獲悉,目前,布托等地的公安及民政部門正在聯合調查處理此事,“目前調查處理結果還沒有出來。”

【各方回應】

當地慈善總會:違反新《慈善法》

據涼山州慈善總會的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已了解到多起這樣的事情,有的是照片故意擺拍,有的是惡意引導村民說一些貧困的問題等在網絡上傳播。”該負責人介紹,這樣造假、造貧的方式,損害了涼山以及當地老百姓的形象。

該負責人表示,新通過的《慈善法》明確規定,個人不能發起公開募捐。“這些人的行為已經違反《慈善法》。”

律師說法:情節嚴重可追究刑責

北京盈科(成都)律師事務所寇翼律師指出:此種行為,嚴重違法律和社會公德。受騙網友可向騙錢的網絡主播及主播所在的運營平臺追索相應的損失,同時可向行政主管部門進行舉報,若受騙金額較大,可直接向公安機關報案,追究騙人者相關刑責。

泰和泰律師事務所律師袁嘉也認為,這些主播做“偽慈善”的行為屬於用虛構事實騙取大家在金錢上進行支出,他們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取得了別人的錢財,情節嚴重,屬於一種詐騙。

【最新進展】

快手直播平臺:目前尚未回應此事

快手直播是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一款直播軟件,其官方網站宣稱,該直播軟件有3億用戶。

對於一眾“偽慈善”主播的行為,快手直播公司是否知情?有無義務中止其直播服務?昨日下午,成都商報記者通過快手直播在網上留下的郵箱賬號,發送采訪提綱,試圖對此進行采訪。截至昨晚8點記者截稿時,對方尚未回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2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