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巴菲特公司回应郭台铭质疑:对比亚迪无疑虑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hkstock/hkstocknews/20090505/16326184695.shtml


  新浪财经讯 北京时间5月5日早消息,据台湾媒体报道,说服巴菲特投资大陆比亚迪公司的伯克希尔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副董事长芒格(Munger)3日说,他对比亚迪公司与公司领导人王传福都毫无疑虑。

  巴菲特:比亚迪投得太少

  一名台湾记者在伯克希尔股东会后的记者会上提问,比亚迪被控侵害他人专利,涉嫌偷窃商业机密。芒格(Munger)回答说,他对比亚迪与其董事 长兼总裁王传福毫无疑虑,也对比亚迪的企业伦理与能力感到“很满足”。芒格(Munger)说:”我认为这个人(王传福)正在这个世界上做出伟大的事情。 ”

  伯克希尔公司去年宣布入股比亚迪10%,使这家中国大陆的电池与汽车厂商成为国际焦点。这桩投资出乎市场意料,而芒格(Munger)正是促成巴菲特决定投资比亚迪的主要推手。

  台湾鸿海集团旗下富士康,正在控告比亚迪窃取多项商业机密。郭台铭接受台湾一家媒体专访时,公开质疑巴菲特的投资,”敢开比亚迪的车子上班吗”?

  查理·芒格简介

  查理•芒格是沃沦·巴菲特的黄金(200,2.47,1.26%)搭档,有“幕后智囊”和“最后的秘密武器”之称,在外界的知名度、透明度一直很低,其智慧、价值和贡献也被世人严重低估。

  芒格1924年1月1日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1948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直接进入加州法院当了一名律师,并开始投资于证券以及联合朋友和客户进行商业活动,其中一些案例已被编入商学院的研究生课程。

  经历一次成功买断后,芒格渐渐意识到收购高品质企业的巨大获利空间,“一家资质良好的企业与一家苟延残喘的企业的区别在于,前者一个接一个地轻松作出决定,后者则每每遭遇痛苦抉择。”

  芒格此后开始涉足房地产投资,并在一个名为“自治社区工程”的项目中赚到人生的第一个百万美元。但有趣的是,伯克夏却不做房地产投资。从1978年起,担任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副主席至今。 (木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56

中国体育用品公司对比和分析--子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077750100gvt6.html

 

一、体育用品市场情况

李宁公司预计,未来的5年(09-13)中国体育用户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依然能达到20-25%。

中国产业研究院的结果也能支持这个结论。

中国体育用品公司对比和分析



 

 

二、各个体育品牌的市场份额

中国体育用品公司对比和分析

 

上图为08年的数据。2009年,李宁将超过adidas,甚至nike,排名将为第二位,甚至第一位。

 

 

三、各个体育品牌经营分析

中国体育用品公司对比和分析

中国体育用品公司对比和分析

 

1)在04-08年的5年中,李宁的销售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37.4%;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为55.8%;净利润率相对比较稳定,并在稳中保持上升的态势。

 

2)相比与李宁,其他主要品牌的营业额增长速率更快,安踏、中国动向的净利润和净利润率已超过李宁。主要是李宁公司在广告营销费用(18%)、研发成本(3%)、所得速率(25%)要比其他公司大得多。

 

附录:李宁CEO张志勇09年10月份对三联生活周刊就这个问题的解释。

 

现 有的资本市场跟我们的董事会其实还是给了管理层很大的空间。在中国的上市公司里,李宁公司的净利润率是很低的,但这并不代表我们的PE(市盈率),PE我 们是最高的。Netprofit(净利润)最低,但是投资者还是给我们最高的PE。这在某种意义上,说明其实中国公司的财务资源是不够用的。

 

那为什么要做这样大的投入?我们一定要想到中国今天的成长,是消费者给你的机会更大,还是你自己的能力更大。坦率说,是中国市场给的机会更大。

 

体育用品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市场,如果你每年的净利润回到10%以上,对股东来说是开心死了的一件事情,但是中国基本上有很多公司达到20%,甚至比这还要高,这是机会给的,它并不完全是能力。而 你将来一定要走到一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中去,这个大的全球市场中,你在产品创新、公司组织能力竞争,在人力方面,需要做很多持续的超前的投入。我们中 国企业其实这方面投入少,所以净利润高,但往往出危机你就来不及了,被竞争对手一下子打下去了,因为提前没有把资源放到那些方面做投入。

 

 

四、各个体育用品公司市值

 

2010年1月4日收盘

 
 中国动向  339亿港币
 李宁  296亿港币
 安踏体育  286亿港币
 361度  94亿港币
 匹克体育  90亿港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47

常识和报表,哪个更重要?市值对比法、通天酒业、李宁 value9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4dc8080100qitf.html

有时候,我用市值比较的方法,颇能看出点问题。

 

比如,有很多人看好通天酒业,可是我在百度上和商店里几乎看不到它的产品,其品牌少有人知,根本不能和家喻户晓的王朝酒业相比,销售额是王朝的一半。可是 现在二者市值都是30多亿,这是非常难以理解的。碰到这种情况,我是不会去看他的报表的,因为我不可能相信它。我相信我可能会看错,但他有问题的概率肯定 远远高于没问题的概率。

 

 

再看一个,李宁的市值已经与匹克、特步、361等等差不多了。这是正常的吗?我相信不是李宁低估了,就是这些二、三线品牌远远高估了,或则二者兼而有之。等这些二三线品牌将融资的钱花的差不多了,真相自然会显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18

[轉載]對比蒙牛乳業(hk.2319)看伊利股份(600887) 法國梧桐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ef62e0100wp6z.html

   一、公司所處行業

    1、行業狀況:企業所處細分行業處於成長期,整個行業有還會有較高的增長(現在的顧客比較多,但未來的顧客還會更多)(符合中產階級的消費習慣和趨勢)(是能夠改變人們生活質量的行業,能夠給用戶帶來價值)(可以持續發展幾十年或永久發展的行業),但增長速度開始下降。

    具體分析:公司所屬乳品行業是近年來的一個新興行業。它的快速發展是在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到達一定程度後,人們消費習慣開始改變後,出現的一個行業。雖然該 產業已經經歷了近10年的高速發展,但未來10—20年內仍屬於需求增長中,2006年統計,世界人均年牛奶佔有量為102公斤,發達國家年人均消費牛奶 300公斤,發展中國家為30公斤,而我國人均牛奶消費僅25公斤(06為23公斤),(2006年中國乳品行業研究報告),是世界上牛奶佔有量較低的國 家之一。有句戲言,在中國,牛奶的產量不及白酒,價格低於礦泉水,雖然有些誇張,但也深刻反映出了產業所處階段。(目前我國北京、上海、深圳三城市人均奶 製品年消費量已經達到40公斤以上),未來發展空間非常廣闊。按溫家寶總理的話來說,就是希望能保證每人每天喝1斤奶(也是蒙牛的宣傳語)。但是我國跟國 外的飲食習慣差異較大,國外食用面包量大,配套的牛奶量自然不會少,所以我國消費量不可能達到西方國家的水平,但是世界的平均消費水平還是可以預期的。

    2、行業競爭情況:(行業非藍海行業)乳業的行業壁壘不高,但當前競爭階段使新企業有較高的入行門檻,但實力競爭者較多(國際巨頭),不是很少企業能參與的行業。行業屬於能夠建立品牌的行業,最終能形成市場的28原則,且屬於品牌效應非常強的行業。

    目前該行業正處在行業洗牌期的中後期,市場28原則正逐漸形成,經過幾年激烈的競爭,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我國乳製品行業的銷售收入利潤率連年下 降,2002年是6.8%,2003年是6.1%,2004年降到了5.4%。與國內奶產量以每年兩位數的增長速度相對應的是,行業的微利潤,國內奶業利 潤率在食品飲料行業中是非常低的。目前,中國乳品企業能盈利的佔整個行業的三分之一,持平的佔整個行業的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一企業處於虧損的狀態。 2005年有生產規模以上的690家乳品企業中虧損企業就有187家,2006年中國乳品企業因促銷而減少收入50億元,相當於全行業利潤的91%。但是 這個行業具有鮮明的規模效應特點,行業集中度處於不斷集中的過程中,全球的乳業發展過程也都遵循這個規律。國內乳製品行業的快速發展也就最近10年的事 情,經歷了國內品牌驅逐境外品牌、國內品牌自身洗牌兩個階段,目前已經向著雙寡頭壟斷、地方雜牌軍苟延殘喘的格局發展。伊利與蒙牛憑藉自身的努力,在戰勝 了大量外資之後,又一次在國內激烈的競爭中處於優勢,目前處於行業的第一集團。

    3、行業利潤三維分解:客戶數不斷增加,客戶價值量不斷增加,行業利潤率由於競爭因素反而下降了,但當前正處於行業利潤率低谷,因此未來數年行業利潤率會有一定的提升空間。

    4、行業投入:行業不屬於輕資產投入行業,無論是產能擴大,還是品牌提升都需要不斷投入。

    5、行業總結:行業發展空間依然較大,但業績增速開始減緩;壟斷程度較高,企業間仍以價格競爭為主,但正在向品牌競爭轉變;行業提價能力一般,但卻具有產品升級能力。
  
二、企業狀況

    1、07以前伊利總銷售額一直是國內行業第一名,07年被蒙牛超過,目前應為為行業第二名,實際上公司主要產品液體奶04年就已經落後蒙牛,並且差距在逐漸擴大。

    2、企業成長速度較快,主要得益於行業的高速發展和行業集中度的提升,但發展速度遠落後於主要競爭對手蒙牛。

    3、競爭之管理:由於企業的國資背景使企業管理團隊穩定性差,歷史上出現牛根生出走、獨董風波等事件都對企業發展造成了很大影響。 但公司股權激勵計劃的實施使這一情況有所轉好,各界對以潘剛為核心的新管理團隊的經營業績還是評價較高的。就潘剛本人而言,除了05年體現出的危機處理能 力和年齡優勢可以確定以外,是否能成長為優秀的企業家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從長遠來看,國內民營企業的接班人(第二代)問題與國有企業相比並不具備優勢, 伊利04年獨董危機的順利解決和伊利的國企性質是有很大關係的,但管理效率要落後於蒙牛這樣的民營企業。

    4、競爭之品牌:公司三大產品線:液態奶、奶粉、冷飲均有很高的品牌認知度,但均沒有形成壟斷性的品牌優勢。其中液態奶的品牌認知 度已經被蒙牛超越,市場佔有率與蒙牛形成了一定的差距;奶粉雖然銷售額已經排在第一,但品牌認知度還沒有和三鹿等國內品牌拉開距離,與惠氏、雅培等洋品牌 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冷飲方面憑藉巧樂茲、冰工廠等優勢產品,市場佔有率連續13年第一,品牌認知度算是三大業務中最具優勢的,但與競爭對手蒙牛、和路 雪、雀巢、新大陸等並未拉開明顯差距,特別是高端產品依然落後於雀巢等國際品牌。另外,國內市場的快速成長,使得國際資本紛紛投資於第二梯隊企業,如三 鹿、夏進、太子奶等均已獲得國際資本的巨大投入。再者許多世界乳業大鱷也擴大或開始與國內企業合作,藉機進入中國市場,如:三鹿與恆天然的合作。而且還有 一些是伊利、蒙牛自己請進來的,如蒙牛與阿拉、達能的合作,有可能是養虎為患,造成品牌與市場的流失,也有可能因為文化、管理的差異,而影響業務的正常發 展。同時娃哈哈等飲料企業也進入了乳液與飲料的交叉領域乳飲料市場,這都有可能使國內乳業競爭多極化,給伊利的發展帶來變數。

    5、競爭之產品及技術實力:公司產品主要包括液態奶、冷飲、奶粉三大類,三大類產品發展比較均衡,而且規模實力在各自分類產品中均 為行業前三。但是和國外的先進公司相比,具有很高附加值的酸奶、奶酪、黃油等高端產品所佔的比重還太小,液態奶仍然佔銷售收入的60%以上。伊利在產品結 構調整方面,公司在注重擴大規模的同時,加大了對高端產品方面的投入,推出了如金典純牛奶、金典有機奶、伊利營養舒化奶、LGG益生菌酸牛奶等產品, 2005年與世界乳業巨頭維利奧合作,享有了LGG益生菌在中國市場連續5年的獨家使用權,特別是在國際上高速增長的有機奶市場,2007年「伊利金典有 機奶」面世,標誌著伊利成為國內第一家擁有完善有機鏈的乳品企業,成為國內唯一一家能夠規模化生產有機奶的企業(引自伊利網站,由於伊利的營銷短板,國內 對有機奶的認識還不夠,給競爭對手留下了足夠的研發生產空間)。奶粉更在2005年成為國內市場上的銷量冠軍(這一點並不確定,說法出自伊利公司網站,但 三鹿也宣稱第一。另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對奶粉行業2007上半年的數據調查顯示,伊利在全國奶粉市場的綜合佔有率穩居第 一,其市場覆蓋面和銷售額等各項關鍵指標均具備明顯的領先優勢。權威調查機構AC尼爾森最新數據也顯示,伊利在嬰幼兒奶粉與成人奶粉均取得強勁的增長,分 別達到行業平均增長的5.5倍與26倍)。我國每年大約新增1700萬嬰兒,當前奶粉市場約為170億元/年,以6000萬嬰幼兒計,人均年消費僅300 元,現在行業整體銷售額只為城市兒童20天奶粉消費額,奶粉市場增長空間巨大。)在產品的研發和質量控制的投入上伊利在行業內是非常突出的,如在冷飲方面 伊利2006年度共推出新品65款,平均不到一週就會推出一個新品,產品線從低價格到10元包辦。另外,早餐奶、優酸乳、大果粒酸奶等多款產品均是伊利率 先推出。只是營銷的弱勢埋沒了研發的優勢,典型的例子就是伊利優酸乳取得了良好的市場業績後,蒙牛推出追隨品牌「酸酸乳」,並借助「超女」之勢,飛速發 展,銷售收入從04年的8億元飆升至05年的30億元,成為成長最快,最成功的產品,市場份額也大大超越了「優酸乳」。另外,近年公司在高附加值的產品研 發上,開始落後於蒙牛,蒙牛的特倫蘇、真果粒等高端產品均先於伊利,在液體奶領域,伊利從市場領導者逐漸成為市場追隨者。

   產能的供不應求一直是困擾伊利發展的瓶頸,由於前幾年管理層忙於MBO,無暇擴張產能,導致產能對伊利影響較大。自潘剛團隊上馬後積極進行織網計劃,在 2006年投入12.8億巨資,先後在湖北黃岡、安徽合肥、山東濟南、成都邛崍、河北定州、蘇州等地的進行現代化乳品生產基地的擴建,配套基地的力量為伊 利在全國更大範圍內佔領二、三線城市提供巨大的資源支持。經過2006年的織網計劃,伊利面對全國的產能、銷售佈局已經基本完成,按伊利網站的說法是成為 第一家真正有能力同時覆蓋全國市場的乳品企業,伊利集團的產品也將在最短的時間內被送到消費者手中。伊利在各地的投資都受到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產能擴張 的阻力很小,瀋陽、黃岡、合肥、四川邛崍等幾個項目不僅免費拿到土地,還拿回現金1 個億,稅收方面還也有很多優惠,因為這些項目能帶動農民增收(真實原因和伊利的政府背景可能關係更大,奧運贊助商爭奪戰的勝出也不例外,政府的照顧對企業 短期是有利的,但長期未必是好事)。伊利的奶源控制戰略開始顯現效果。隨著國際奶源緊張,國際牛奶價格進入上漲週期,國內牛奶價格也開始慢慢進入上漲週 期,誰擁有最大的奶源,在這場奶業漲價裡面就會獲得最大利益。伊利簽約的農戶是500萬戶,蒙牛是300萬戶。伊利的擴張思路是兩路並進,一是在銷售地建 廠,二是在原奶供應便宜的地方建廠,通過搶佔有利的奶源以及靠近銷售市場的方式,對地方性中小企業形成壓力,從而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
 
   6、競爭之營銷:在營銷方面伊利在行業內一直落後於主要競爭對手蒙牛,蒙牛在營銷方面算是絕頂的高手,他們的「神舟」事件營銷、 「超女」娛樂營銷、「送奶工程」公益營銷,迪士尼、星巴克、肯德基專用奶營銷,以及近期的「NBA」體育營銷,極大的提高了蒙牛品牌的知名度,為業界所稱 道。伊利在這方面在積極追隨蒙牛,他們的「政府」營銷、「奧運」營銷、「明星」營銷也算比較成功,伊利在「政府」營銷方面長期投入巨大,無論是對地方政府 還是中央政府,伊利都做得比較出色。2005年末伊利投巨資3000萬元支持地方基礎設施建設,支持每年一度的「昭君」文化節;還與團中央發起「中國青少 年發展伊利夢想基金」,與全國婦聯等部門長期主辦對哺乳期嬰幼兒父母折科學哺育知識的普及教育。伊利在中央黨校等單位聯合舉辦的以「新農村?新發展?新機 遇」為主題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論壇」活動中,由於伊利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進程中做出了傑出貢獻,帶領500萬農牧民發家致富,榮獲「建設社會主義新 農村行業龍頭企業」稱號。另外,伊利的高利稅是其政府營銷最有力、最簡單、也是最直接的方式。 「奧運會合作夥伴」的低成本獲得正是伊利政府營銷成功的最好例證。政府營銷的成功,使伊利可以獲取良好的經營環境和較低成本的資源,是企業發展的重要保 障。客觀的說:潘剛團隊以來,伊利在營銷方面是下了不少功夫的,近兩年伊利的營銷工作提速較快,尤其是近期「奧運+冠軍」營銷,在消費品企業中算是比較突 出的,但總體而言,與有「營銷機器」之稱的競爭對手蒙牛比較起來就遜色很多了。具體而言,伊利的營銷費用比例一直是高於蒙牛的,但取得效果卻遠不及蒙牛。

    7、稅務劣勢:伊利的稅負很高,2006年伊利納稅10億元,蒙牛因為是外資企業,蒙牛在2006年納稅只有3億元左右。伊利管理 層自己的說法是一家上交的稅能頂奶業的第二名至第十名的總和。伊利的巨額納稅,嚴重侵蝕了伊利的淨利潤,同時,在競爭中伊利的高稅負使其處於長期不利位 置。2006年伊利的淨利潤3.4億元。10億的納稅額和不到3.4億的淨利潤,形成了鮮明的反差,這種稅負和淨利潤倒掛的現象在主營業務額超過50億元 的上市公司中是很少見的。兩稅合併涉及的企業所得稅給06年只有1億多所得稅的伊利帶來的好處並不大,但07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到的降低農產品加工企業的增 值稅,卻能給伊利帶來實在的好處,伊利在2006年繳納的增值稅在8億左右,佔了10億稅負的絕大部分,至少降稅的幅度和時間進度還是未知數。

   8、國際化:伊利的國際化道路已經慢慢開始。2008奧運營銷對國際化的作用還不好定論(不是所有奧運贊助商都能像三星奧運 營銷那樣成功)。07年,伊利集團在紐約正式宣佈牽手美國最受歡迎的職業棒球運動,與職業棒球大聯盟王牌球隊揚基隊進行合作,伊利牛奶產品將適時出現在揚 基隊的賽場上。效果目前難以確認。同時,由伊利生產的28.8噸黃油經內蒙古檢疫局檢疫後,以每噸1.5萬元的價格順利出口埃及。這意味著,伊利已經拿到 了通往非洲市場的第一張船票。專家分析,伊利黃油的首次出口是我國乳業發展的又一里程碑。首先,黃油營養極為豐富,是奶食品之冠,但五、六十斤酸奶才可提 取二斤左右的黃油,珍貴程度同樣是奶食品之冠,因此,對工藝和技術的要求一直較高。也正因如此,中國乳業此前的產品結構一直偏重於液態奶。在黃油和奶酪生 產供應方面尚匱乏,口感上無法和進口黃油媲美,這方面的缺憾一直是中國乳業「最大的短板」。
事實上,為了使中國的乳產品能夠得到國際上的認可,伊利在生產現代化方面做了不少功課。伊利是乳品行業第一個將超高溫滅菌技術引進國內的企業,也是第 一個將無菌灌裝技術應用到液態奶生產中的國內企業。而除了液態奶的加工技術,伊利還大量引進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奶粉和冰淇淋生產技術及設備,以完成產品 生產技術與國際的對接。2007年4月,伊利集團在呼和浩特土左旗投資新建的大型乳製品綜合項目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包括亞洲最大嬰兒奶粉生產基地、研發 中心和乳品檢測中心、大型液態奶生產線和中國首個乳業博物館。其中,奶粉生產項目的投資近5億元,設備全部從德國、丹麥引進,整個生產工藝全部微機程序化 控制,全部達產後可年產各種配方奶粉6萬噸,其中,嬰兒奶粉單機生產能力和工廠生產規模目前屬亞洲最大。

    9、從股權激勵計劃看管理層的問題:先看激勵計劃的具體內容,股權激勵實際有兩部份組成。一是伊利股改方案中對追送對價股份的承 諾:根據公司股改方案,非流通股股東將獲得轉增股份中的1200萬股於股改方案實施日劃入第三方賬戶,用於追加對價安排。如果公司2006、2007年度 報告正式公告時,當年較上年度淨利潤增長率低於17%;或者公司當年年度財務報告被出具除標準無保留意見之外的審計報告,第三方賬戶中1200萬股股票 50%部分將在該年度財務報告經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後的10個工作日內,追送給追加執行對價股權登記日登記在冊的無限售條件的流通股股東。反之,該部分股份 將轉送給公司激勵對象(特指伊利股份經營管理人員、核心技術人員及業務骨幹人員)。二就是5000萬股票期權激勵。大致內容為:行權條件,1、根據《內蒙 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票期權激勵計劃實施考核辦法》,激勵對象上一年度績效考核合格。2、首期行權時,伊利股份上一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 潤增長率不低於17%且上一年度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不低於20%。3、首期以後行權時,伊利股份上一年度主營業務收入與2005年相比的複合增長率不低於 15%。自股票期權激勵計劃授權日一年後,滿足行權條件的激勵對象可以在可行權日行權。激勵對象應分期行權。激勵對象首期行權不得超過獲授股票期權的 25%,剩餘獲授股票期權,激勵對象可以在首期行權的1年後、股票期權的有效期內自主行權。這個激勵計劃爭議主要在兩個部分,一是行權條件太低,不能發揮 激勵的作用,加快公司成長步伐,股權激勵約定的17%和15%的淨利潤增長率,均低於2000年以來公司實際增長的最低水平,也就是說,即使伊利股份的管 理層無法讓公司保持過去五年來的平均甚至最低增長率,但仍然可以從容的獲得巨額股份。二是對所有股東而言股權激勵所帶來的超額收益遠遠小於實施股權激勵所 付出的成本。按照伊利股份2005年實現的2.93億元淨利潤計算,2006年、2007年每年保持17%的增長速度,則分別可以比2005年增加利潤 4981萬元和5823萬元,合計10804萬元。按照股改後非流通股東25.86%的持股比例,兩年後因上市公司淨利潤增長所獲得的超額收益僅為 2794萬元,而非流通股東卻需要因此付給管理層1200萬股股份,按照伊利股份目前30元以上的股價並考慮轉增後的除權效應,用於股權激勵股份的價值在 3.6億元以上,即使按照股改時18元的股價計算勵股份的價值也在2億元以上。也就是股東付出2億元以上的獎勵,只要求管理者為我們多賺1億就行了。這個 方案的出台我認為管理層並不是一個以股東利益為重的管理層。當然對管理層最大的擔心不是激勵計劃本身,而是由於管理層過渡關注自身利益而變得不誠信(或根 本就不誠信),通過操控財報來操縱股價,在行權的過程中使自身的利益最大化。2006財報顯示淨利潤增長17.4%,將夠行權條件,07年報還沒有出,但 07年底首次行權僅象徵性的行權千分之一,雖然07年三季報淨利增長僅有12%,但管理層似乎對未來的行權充滿信心,顯然管理層關注的不是能否行到權,而 是何時行權才可以是利潤最大化,由於行權成本與股價和行權價的差價息息相關(稅務),所以管理層希望在低股價行權高股價派現(行權一年後),因而操縱股價 理論上是可以控制獲利的多少的(這裡的分析只能以最壞的預想,中性的分析應該是管理層瞭解公司的業績不會出現爆髮式增長,而對08年股市形勢看不清楚,對 伊利在二級市場的表現沒有足夠的信心)。由於當前管理層的利益與流通股股東的利益並不完全一致,所以對公司管理層應該持一定的懷疑態度,另外根據新會計準則,行權代價計入員工成本,如果一次計入將會造成公司帳面淨利潤虧損,分年計入,將會造成公司帳面淨利潤多年下降,雖然對公司的實際業績沒有任何影響,但卻會影響二級市場的股價走勢。

    10、關於公司營業費用、淨利潤和銷售額:2006年伊利的銷售額、銷售費用、淨利潤分別為160億、33億及3、4億,銷售額/ 竟利潤=47,營業費用/淨利潤=10。這樣的獨特財務特點將導致:淨利潤對產品價格以及營業費用非常敏感,營業費用降低10%,就足以給公司帶來 100%的淨利潤增長,反之營業費用增加10個百分點,公司就可能會虧損,同理產品價格(成本不變的情況下)上漲2個百分點業績就能翻番,降價兩個百分點 公司就可能虧損,所以估值伊利且不可依賴市盈率。

    11、關於淨利潤率:伊利06年2.1%的淨利潤率,是伊利96年9.04%高淨利以來的最低點,07年可能會更低,從財務指標看 利潤率逐年下滑,企業經營風險很大,但結合行業競爭週期淨利潤增長看,伊利在淨利潤率下滑4倍以上的情況下,淨利潤卻保持10年20%以上的增長,在上市 企業裡確是少有的。結合行業競爭階段,未來利潤率提升是必然的。實際上,按照這類型企業的發展規律來看,目前處在「搶佔市場,樹立品牌」的階段。為了快速 搶佔市場,樹立品牌,就勢必要大量投資,大量廣告,大量促銷,大量鋪建銷售網絡,建立物流配送體系,由此帶來的財務費用、廣告促銷費用、各類進店費、管理 費、配送費用等等急劇上升。但隨著市場佔有率的提高,上述費用最終將穩定下來並逐漸降低,企業進入穩定發展階段後,營業費用會降低,銷售收入的擴大將更多 的轉化為利潤(從雙匯的營業費用比例曲線可以反映一定問題,但這最終要看乳業未來競爭格局的發展,低利潤率可能還要維持相當一段時間)。

定量分析

    通過與蒙牛對比進行分析。

    1、淨資產收益率,除97年外一直低於15%,但主要原因是行業競爭加劇,淨利潤下滑近4倍造成的,應該看到2001年以來公司淨 資產收益率(01年當年淨資產收益率高,是由於較高的財務槓桿)保持了上升的態勢(8.15%-13.2%),從三項組成看,01年以來淨利率還在逐年下 滑(4.43%-2.11%),公司總資產周轉率在逐年上升(0.93-2.17)財務槓桿小幅上升(2.31-2.88)。

   對比蒙牛:蒙牛淨資產收益率一直高於15%,上市以來,一直保持增長(16.3%-24.2%),從蒙牛的三項組成上看,蒙牛上市後資產周轉率逐步提升(1.51-2.09)財務槓桿小幅提升(2.44-2.59),淨利潤率基本保持不變。

    2、自由現金流量,兩個公司由於處於投資發展期,都未能創造穩定的自由現金流量,但近兩年蒙牛要好於伊利。

    3、成長性:伊利上市10年來,銷售額平均增長速度為40%,淨利潤平均增長速度為22.6%,蒙牛從01年以來,銷售額平均增長 速度為90%,淨利潤平均增長速度為87.9%,蒙牛的成長速度遠高於伊利,但03年開始增速都出現了下滑,伊利銷售額增長從57%降至34%,淨利潤增 長40%降至17%,蒙牛銷售額143%-50%,淨利潤114%-59%。伊利的營銷費用增速有所下降,從02年74%至06年30%,蒙牛增速從 139%降至59%,從數據中可以看出,兩家企業營銷費用的增速基本與銷售額的增速基本匹配,蒙牛的高增長對應了高營銷投入的增加。從數據分析,符合整個 行業競爭處於洗牌中期後期的判斷,高營銷投入拉動高增長,且營銷投入增速有所回落。

    從存貨的絕對值和增長速度上看,兩家企業與銷售額增速相比大致一致,具體細節06年伊利存貨比例偏高,蒙牛上市前存貨比例佔流動資產比例偏高,上市後有所好轉,但除06年外也高於伊利。

    4、盈利能力:伊利毛利率高蒙牛6個百分點左右,但營業費用比例高蒙牛7個百分點,由於大陸和香港會計準則的差異,雖不好做比較, 但大致可從兩個方面看,一是伊利促銷費用計入營業費用,蒙牛促銷費用計入成本,二是伊利銷售額中毛利率高的冷飲和奶粉比重較大。同時注意到伊利蒙牛毛利潤 從02年以來均有所下降,但從04年開始的近三年蒙牛毛利率基本穩定在22%點多,但伊利從29%逐年下降至27%點多。另外,從營業費用比例上看,兩家 公司02年以來均下降了2個百分點,但伊利屬於逐步下降,蒙牛04年以來有所回升。

    銷售淨利率蒙牛遠高於伊利,主要原因是蒙牛的稅務優勢,另一原因是蒙牛的管理費用比例低,體現了蒙牛在管理上的優勢,但值得注意的是,02年以來伊利的管 理費用比例正逐年降低,蒙牛04年以來卻有所回升,兩家公司管理費用比例正在逐年縮小。這點體現了伊利管理層向蒙牛學習精細化管理的說法。

    5、財務健康情況:兩家企業近年來流動負債均和流動資產差不多,但蒙牛流動、速凍比比較穩定,雖有所下降,但幅度不大,而伊利流動 速凍比近年大幅下降,值得警惕。縱向比較伊利近年資產負債表,短期借款,應付款項,預收帳款近年來增速均較大,流動負債中應付款佔一半左右。以06年報和 07年中報對比蒙牛,伊利應付帳款分別為19.6億和30億,蒙牛為10.3億和13.9億,對比其他款項:伊利06年報流動資產為35.7億,其中現金 10億,存貨15億,應收款4.5億,預付款3.4億;蒙牛流動資產29.4億,其中現金13.3億,存貨10.7億,應收和預付款均為1.8億。兩家公 司流動負債情況,伊利06年流動負債為43.6億,其中短債8.6億,應付帳款19.6億,其他應付款5.6億,蒙牛06年流動負債30.8億,其中短債 2.3億,應付帳款10.3億,其他應付款14.4億。但到07年中報,伊利流動資產41.9億,流動負債52.4億,蒙牛流動資產45.1億,流動負債 38.1億,蒙牛流動資產中的現金增到28.5億,流動負債中的應付款項增長不大為14億,而伊利流動資產中的現金增至16億,應付帳款增至30億。綜上 對比,兩家公司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的差距主要集中在現金和應付帳款,短期銀行借款也有一定差距但不是主要因素。結論:相比較蒙牛的財務更加健康。

    6、產品結構比較:液體奶都在增長,但蒙牛領先優勢明顯,銷量超伊利04年、05年為4%點多,06年至22.4%,07中報至 45%,領先優勢正在擴大。冷飲方面,雖都在增長,但伊利領先優勢明顯,銷量超蒙牛04年76%,05年14%,06年25%,07年中報至52%,領先 優勢正在擴大。奶粉方面,兩家公司不具可比性,伊利處於絕對領先,但應持續關注蒙牛奶粉的崛起,當蒙牛奶粉銷量達到伊利的50%以上時,應對伊利保持警 惕。

    7、行業內主要企業的一些財務數據對比:

   (1)主要乳製品企業淨資產收益率
淨資產收益率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蒙牛 20.78% 24.25% 19.60% 16.34%         
伊利 15.17% 13.20% 12.92% 11.57% 10.23% 8.15% 14.36% 12.87%
光明 8.27% 
4.56%  7.04%  6.18%  14.45% 15.18%   
三元 1.93% 
1.94%  -8.49% -16.05%        
——2007年數據均根據半年或前三季度數據預計
(2)主要乳製品企業銷售額增長率
銷售增長率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蒙牛 
     32.8%  50.1%  50.1%  77.2%   144% 130%    
伊利 
     18.1%  34.2%  39.4%  38.7%   57.1%  48.4% 79.5%
光明 
     11.9%  22.2%  -0.09%  29.8%  9.63%    
三元 
     9.62%  3.48%  -4.79%     
不管是從企業最終市場佔有率增長情況,還是從企業的淨資產收益率和銷售增長率來看,蒙牛和伊利都是乳製品行業中的佼佼者,必將成為未來在中國乳業市場上的主角,因此,從整個行業來講伊利無疑是具有競爭力的。
(3)蒙牛伊利盈利情況表
銷售淨利率
 
     2007  2006  2005  2004
 
   蒙 牛 4.84% 4.48% 4.22% 5.44%
伊 利 2.2% 
2.11% 2.41% 2.74%
毛利率
蒙 牛 24.46% 22.91% 22.29% 22.27%
伊 利 26.68% 27.71% 29.03% 29.72%
經營性費用比重
蒙 牛 18.84% 17.34% 16.51% 16.36%
伊 利 23.15% 23.99% 24.74% 24.96%
所得稅率
蒙 牛 2.53% 
8.07%  9.98% 4.50%
伊 利 19.82% 31.62% 30.95% 32.16%

    風險因素:

    1、新生代的消費品牌中,伊利是其中的佼佼者,存在成為壟斷型企業的可能。但是就現階段而言,它離這個目標還十分遙遠。乳品行業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已經進 入白熱化的階段。伊利不但沒有獲得超額利潤的能力,而且淨利潤率逐年下降到2.1%,淨資產收益率低下,淨利潤增長率遠趕不上營業收入的增長率。這些財務 指標說明了伊利現在處於最激烈的自由競爭時期,並不是能獲得高收益的企業。

    2、在與蒙牛的競爭中已經處於下風,蒙牛的競爭力是不可小視的,自2004年液態奶的銷售額超過伊利佔據全國第一把交椅以來,蒙牛依然以及快的速度向前發 展,2007年蒙牛液態奶增速超過了35%,而伊利僅為12%,其超強的競爭能力可見一斑。如果伊利與蒙牛的差距不斷擴大的話,那麼其前景將不容樂觀。

    3、潘剛未被時間充分證明的商業領袖能力和備受質疑的性格也是伊利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因素。

    4、伊利高額的流動負債和近年的財務惡化也值得警惕

    5、食品安全出現問題

      結論:伊利在乳品行業內是一家穩健增長的優秀企業,但正面臨著比之更加優秀的競爭對手的殘酷競爭,短期內為股東獲得超額回報是比較困難的。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買者自負)

                         諾亞方舟於2008年1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35

以HOGS众品的财报来对比1068雨润食品 岁寒知松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2dt6n.html

今天看了一上午河南众品的财报,因为众品在纳斯达克上市,报表是英文的,而我英文极差,所以只能看些基本数据。我发现众品的资产、收入、利润等构成及增长趋势和雨润很像,两者有基本相同的生意模式,它们都是以上游的冷鲜冷冻肉为主,不同的是,众品的冷鲜肉占比不到6成,雨润占7成,冷冻肉众品有27%,而雨润只有16%,由于冷冻肉的毛利率低于冷鲜肉,所以雨润的整体毛利率略高于众品。

 

众品和雨润都是93年左右开始进入这个行业的,众品是06年赴美上市的,雨润于05年赴港上市。但从资产规模、销售收入及利润来看,现在的众品只相当于 07年雨润的水平,尽管过去10年众品一直在高速增长(众品自06年上市后,连续5年都有增发融资,与此同时,资本支出一直很大,与雨润如出一辙。雨润 25%的派息率,众品一直未分红),但它与雨润的差距始终有4年左右。

 

众品在纳斯达克的代码为HOGS,市值2.825亿美金,市价7美元/股,动态PE3.9倍,PB0.58倍,对比一年前20美元的股价,如今也是跌去了 三分之二。雨润目前股价8港元/股,动态PE4.5倍,PB0.92倍,比众品略贵,所以如果大家觉得祝义材不厚道,雨润的财报不可信的话,不妨考虑一下 众品,并且众品最近还在回购股份,大股东也在增持。下边是众品和雨润的财务数据对比:


图一:雨润与众品的主要财务数据
以HOGS众品的财报来对比1068雨润食品

 

图二:雨润与众品的ROE分析(红色标记表明众品上市时曾对05年度的财报进行粉饰)
以HOGS众品的财报来对比1068雨润食品

 

图三:众品的收入利润增长图
以HOGS众品的财报来对比1068雨润食品

 

 

图四:雨润的收入利润增长图

以HOGS众品的财报来对比1068雨润食品

 

从上边的数据可以看出,雨润在扣除财政补贴和负商誉后,ROE与众品差不多,净利润率比众品只是高出了2个百分点。如果我们假设这2个百分点是雨润作假虚增了,那么过去10年累计虚增的利润也只有17亿元,与今年中报的16亿净利润相当,这个绝对额并不大。要注意的是,就算它真的虚增了2个点的净利润率,其收入和利润的高增长率并不受影响!

 

但是,当我们再对比两者的毛利率时,我们发现雨润比众品毛利率高完全是正常的,原因如我前文所述,是众品低毛利率的冷冻肉比例高过雨润造成的。所以,与众品对比,雨润高出2个点的核心净利率并没有造假虚增。当然,我的逻辑有一个前提,就是众品没有连续8年造假虚增利润。

 

刚才我还花了二个小时,看了百度贴吧里双汇、雨润、众品的相关帖子,我发现这三家公司的帖子内容相差不大,负面消息居多,主要集中在对工资低、工作苦的抱怨上,还有就是男多女少离家远。质疑卫生和食品安全问题的很少,有两个关于低温肉不卫生的带图帖不好确定真实性,但有一张雨润公司在小巷子里卸货的照片,确实不卫生,见下图:

以HOGS众品的财报来对比1068雨润食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56

白酒行業:企業財務比率橫向對比圖 程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2e44d00100wigb.html

2009年年報數據整理:

白酒行业:企业财务比率横向对比图

 


2010年年報數據整理:
白酒行业:企业财务比率横向对比图

 


2011年3季報數據整理:
白酒行业:企业财务比率横向对比图

 

註:

1、白酒行業第一產業集團中,貴州茅台、五糧液的高端地位更加穩固,移動壁壘逐漸加寬,有雙寡頭趨勢。

2、白酒行業第二產業集團中,古井貢酒、山西汾酒、洋河股份最近3年表現強勢,集團格局競爭趨於激烈,行業格局逐步清晰。

3、未來3-5年低端白酒、中端白酒產能過剩,面臨行業洗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94

招商銀行與民生銀行2011年財務對比 紅一方面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e1du.html
關於銀行業,博客圈裡招行和民生的關注度最高,以下將它們的重要財務數據列出,供參考比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趨向和偏好,因此能夠客觀分析並做出理性判斷尤為重要。投資不是「非此即彼」,在我看來招行和民生各有自己的優勢,如果銀行業整體向好,它們的表現都會不錯,如果行業出現困境,再好的銀行也好不到哪裡去。當然銀行是經營風險的生意,只有穩健經營才能讓投資者夜夜安枕無憂。

 

   一、招商銀行與民生銀行2011年重要財務數據及指標對比(單位:人民幣億元)

   招商银行与民生银行2011年重要财务数据及指标对比
招商银行与民生银行2011年重要财务数据及指标对比

    
   二、民生銀行相關資料

 

   1、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主要構成:

   招商银行与民生银行2011年重要财务数据及指标对比

 

   2、按產品類型劃分的貸款和墊款:

   招商银行与民生银行2011年重要财务数据及指标对比

 

   3、個人貸款的業務結構:

   招商银行与民生银行2011年重要财务数据及指标对比

 

   4、貸款行業集中度:

   招商银行与民生银行2011年重要财务数据及指标对比

    5、前十名貸款客戶:

 

   報告期末,本集團前十名客戶貸款額為 349.08 億元,佔全部貸款總額的2.90%。前十名客戶如下:北京市土地整理儲備中心朝陽分中心、鄂爾多斯市國有資產投資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天津市津源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上海臨港新城土地儲備中心、成都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西安曲江新區土地儲備中心、云南中豪置業有限責任公司、重慶市地產集團、北京市土地整理儲備中心和唐山曹妃甸造地有限公司。

 

    6、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未披露

 

   三、招商銀行相關資料

 

   1、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主要構成:

   招商银行与民生银行2011年重要财务数据及指标对比


   
2、按產品類型劃分的貸款和墊款:

   招商银行与民生银行2011年重要财务数据及指标对比

 

   3、零售貸款的業務結構:

   招商银行与民生银行2011年重要财务数据及指标对比

 

   4、按產品類型劃分的貸款及不良貸款分佈情況:

   招商银行与民生银行2011年重要财务数据及指标对比

   (1)代表某一類不良貸款佔該類貸款總額的比例。 
    (2)此類別以公司按揭貸款為主,包括逾期票據貼現。 
    (3)一旦票據貼現逾期,本公司將其轉入企業貸款進行後續核算管理。 
    (4)其他主要包括汽車貸款、住房裝修貸款、教育貸款、綜合消費貸款及以貨幣資產質押的其他個人貸款。

 

   5、按行業劃分的貸款及不良貸款分佈情況:

   招商银行与民生银行2011年重要财务数据及指标对比

   6、前十大單一借款人的貸款情況:


   
截至報告期末,本集團最大單一借款人貸款餘額為64.16億元,佔本集團資本淨額的3.16%。最大十家單一借款人貸款總額為322.07億元,佔本集團資本淨額的15.86%,佔本集團貸款總額的1.96%。(註:資本淨額=核心資本+附屬資本-扣減項。)

   招商银行与民生银行2011年重要财务数据及指标对比

 

   7、關於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

 

   2011年本公司嚴格遵循監管要求,持續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風險管控。認真貫徹執行中國銀監會「四貸、四不貸」降舊控新政策,對平台客戶實施嚴格的分類管理;採取限額與名單制雙重管理模式,制定平台貸款限額及餘額不得增加的組合管控目標;上收平台貸款審批權限,實施「總行統一審貸與統一放款核准」的雙重審核機制,細化授信審批要求,提高准入標準,放款核准嚴守合規底線;積極推進平台貸款公司治理、抵押擔保、貸款期限、還款方式和貸款利率等全面整改,審慎穩妥進行平台貸款的退出管理;加快平台貸款壓縮清收力度,嚴格風險分類,提高撥備覆蓋,積極防範潛在風險。報告期內,本公司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總量下降,結構持續優化,資產質量穩定向好。截至2011 年12 月末,本公司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餘額 1,141.83 億元,比上年末減少 209.62 億元,佔本公司貸款總額的7.46%,比上年末下降 2.58 個百分點;不良貸款率0.15%,比上年末下降 0.10個百分點。

 

   2012年,政府正積極推進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債務管理長效機制建設,本公司將按照總量遞減,分層管理,嚴守合規底線,防範實質風險的原則,紮實推進平台貸款降舊控新工作,認真落實「支持類、維持類、壓縮類」分類管理制度,實施差異化管控政策,持續推進平台貸款風險防控。

 

   四、幾點個人看法

 

   1、關於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這裡面有很多水分,光看具體數據沒有意義,其中財務顧問服務費和信用承諾手續費是關注要點。原以為高利率貸款受銀監會管制,商業銀行需要轉移利潤。查詢相關資料發現除了農村信用社的貸款利率仍實行上限管理,目前金融機構的利率管制,僅剩下存款利率上限和貸款利率下限。為什麼要將利息收入轉移到中間業務收入?相關商業銀行的人士表示:「一方面是為了符合銀監會和央行提出的發展中間業務,促進銀行轉型的趨勢,另一方面相比較按期收取利息,手續費可以一次性得到,對銀行來說是提前預支利息。」相關文章: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猛增顧問諮詢業務注水疑似利差轉入 手續費收入四季度全面下滑「非理性繁榮」或終結? 

 

   2、關於不良貸款率。表面好看的數據,就如同牛市中的投資者,大多數買進的股票幾乎都賺錢,賺多賺少而已,極少出現虧損的情形,逢人便說自己控制風險的能力如何好,水平如何高。而當潮水褪去的時候,才發現原來虧錢是如此的輕而易舉。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也是如此,沒有出問題的時候,這些數據都不錯,可是一旦宏觀經濟出現緊縮調整甚至發生金融危機,才知道究竟誰在上一輪一窩蜂的潮流中幹了傻事。

 

   3、關於銀行業的競爭優勢。波特認為那些在很多價值活動中,由協調各種活動形成的經營差異化,通常更具有持久性,因為它要求競爭對手的模仿必須做全面的變革。對於銀行業,只有在產品、客戶和運營這三大要素上至少做到兩項領先,才算擁有一定的核心競爭能力。推薦閱讀:銀行業投資要點——帕特·多爾西 如何分析銀行股  

 

   4、關於股權結構。究竟哪種股權結構更利用公司長期穩健發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2011年12月,某財經論壇上,民生董事長董文標戲稱馬蔚華:「民生股權比較均衡,機制也靈活,董事長靠推選,不像招行有個大股東,老派董事長,馬行長這麼多年還是行長,在民生早就是董事長了。」馬蔚華立即回應:「你那個董事長也就相當於個行長,我們都不是真正的股東,都是給股東打工的。」

 

   讓我們看看巴老對三種類型董事會的看法:

 

   第一種,是最普通的董事會,是那種沒有控股股東的公司中的董事會。董事的人數應該相對少一些,比如10人或更少,而且大多數應該來自公司外部。董事會成員必須通曉公司業務,對本職工作有興趣.而且為公司所有者著想。在許多情況下,人們選舉董事僅僅是因為他們有名望,或者是為了增加董事會的多樣性。這種習俗是一種錯誤。而且,挑選董事的錯誤尤其嚴重,因為董事的職務很難解除:和和氣氣但無所事事的董事永遠不用擔心自己會丟了飯碗。


   
第二種情況,控股股東亦是公司的經理。


   第三種公司治理出現在控股的所有者並不參與公司管理的情況下。這種狀況對外部董事來說就非常理想。


   從邏輯上講,第三種情況對於保證一流管理最為有效;在第二種情況下,所有者不會解僱自己。如果有控制權的所有者聰明而且自信,那麼他可以做出既英明又符合股東利益的管理決策。此外,他能夠立即糾正自己犯的任何錯誤(這極其重要);而在第一種情況下,董事們常常發現很難對付平庸之為或過分之舉,除非不滿的董事可以贏得董事會中的大多數人的支持——這是一項難纏的社交和說服任務,尤其是管理者的行為僅僅是令人討厭,而不是讓人震怒—否則他們的手腳就會受到束縛。實際上,陷於這種狀況中的董事常常相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至少可以做老好人,與此同時,管理人員繼續無拘無束地行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61

創業者該如何選?天使與風投大對比

http://capital.cyzone.cn/article/226569/

【搜狐IT消息】北京時間5月3日消息,讀寫網網站今日刊登裡娃•萊森斯基(Rieva Lesonsky)的文章,對天使投資人和風險資本家的異同做了比較。對於創業者該去找天使還是風投,文章也給出了建議。

全文概要如下:

為你的初創公司尋找融資不大容易,但如果選擇了錯誤的投資者,融資之路就難上加難了。你可能會想:「怎麼還會有錯誤的投資者呢?我不就是找個肯給錢的人就好了嗎?」

沒有那麼簡單。選擇錯誤的投資者就好像邀請已婚之人出來約會。他們不僅會拒絕你,還會認為你是個傻瓜。

許多首次創業的企業家都錯誤地將天使投資人和風險資本家混為一談。雖然這兩種投資者的共同點很多,但他們也有很重要的不同點。以下就是簡要闡述到底是天使投資還是風險投資適合你的公司。

天使投資人

天使投資人是個人(或個體組成的團體),他們投下的都是自己的錢。

天使投資人投的錢一般要比風險資本家少。如果你要找100萬美元或以下(也有人說是300萬美元或以下)的投資,找天使投資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天使投資人往往自己就是創業者,或是在啟動、運營和發展企業方面擁有豐富經驗的「退休」創業者。他們大多是「鄰家的百萬富翁」,而不喜歡炫耀財富。天使投資人也可能是專業人士,比如說醫生或律師。我瞭解到幾年前一位創業者是從他的牙醫那裡獲得投資。

天使投資人參與公司事務的程度各不相同。一些人認為他們應該積極參與,另外一些人則喜歡當甩手掌櫃。不管是什麼情況,你都能從他們的建議和經驗中獲益。

當然,天使投資者希望他們的投資能獲得高額回報。然而,除了緊盯數字,相比較風險資本家,他們更容易被說服,會為了一個簡單的願望來助你一臂之力。

風險資本家

風險資本家是機構投資者。他們管理別人的錢,並拿這些錢去投資企業。風險資本家對他們所管理金錢的客戶負責。

因為他們經手許多投資者的錢,一般來說風險資本家的投資額要大於天使投資人。如果你想尋找300萬美元以上的投資,從風險資本家那裡獲得要比從天使投資人那裡簡單得多。

隨著公司的繼續發展,風險資本家會通過多輪投資,獲得更好的位置。如果你知道自己需要多輪投資,那與風險資本家建立關係是有價值的。

風險資本家幾乎總是希望把自己的管理團隊放進公司,相比較天使投資人,你可能會失去很大一部分控制權。

一般情況下,風險投資家的眼光比天使投資人更大。如果你的企業具有做大的潛力,你又可以證明這一點,那首先應該去找風險資本家。

激情、期望……?這些東西都是偉大的(而且可能可以說服天使投資人),但風險資本家需要的只有事實。如果你之前具有類似業務的經驗,如果你有了一個經受考驗的管理團隊,如果公司的各項數字都在增長,那麼你就能說服風險資本家。

每年都有風險資本家或其他投資者控制創業者的公司的新聞。因此尋找風投和天使要謹慎,並要儘可能保護自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77

思考的片段-4.21 商業電子化而非internet對比京東和AMZN有感 slamnow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15on.html
AMZN的年報是很好的商業教材,更有意思是連貫起來看承前啟後有歷史感同時能明白他們思考的軌跡。
這比單獨讀一篇報告來的有價值。
同時中國人有句古話: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這裡吧AMZN和京東做個對比。高下立現。
對比分三個角度。1.立足點或者軸是什麼?2.scale up or scale out 3.retail orplatform

1.軸
AMZN的年報反覆強調的是現金流,所謂自由現金流。so我以為他的軸是自由現金流。
現金流量表早前是不提供的,當然更早前甚至在華爾街早期甚至股份公司的總股本都是保密的。
so時代進步才導致逐步信息透明,大約在70年代後期才要求提供現金流量表。我如果沒記錯。泰國的上市公司到今天還是不需要提供現金流量表。這是題外話。
關注自由現金流的目的其實更多是注重企業的生存能力。企業有資產沒現金會倒閉。有足夠所謂自由現金永遠不會倒閉。
同時這點上和BEZOS在公司佔20%股份有很大關係。
因為如果自由現金流不夠公司就需要增發或者香港叫批股。這樣會稀釋他的股份。這是他不願意看到的。同時他不能忍受公司倒閉。所以不盈利沒關係。千萬公司要存在要存活。
真稀釋鳥股份,丫一定跑出來喊員工利益第一顧客利益第一。這就會變成另外一個Starbucks的SCHULTZHOWARD這傢伙佔2%都不到。所以。。。大家懂的。沒一個佔20%股份的CEO會跑出來喊員工利益大於股東利益.從來沒見過。
京東 我看過王利芬採訪劉強東的視頻大約2個小時去年7月。
最讓我震撼的是他的估值態度和估值方法。他強調說估值就是P/S10倍,然後這個不認可就比談,認可這個其他就讓手下談他不談鳥!而且還告訴觀眾這是第一輪融資時,VC告訴他的。
so這個P/S10倍+他以不盈利為榮的表態+不斷融資。那麼用簡單的邏輯推理就可以得到一個結論他的軸是銷售額。
銷售額上升公司估值就會提高。融資就會增加,融資增加有利於他佈局全中國。各地設立倉庫外加自建快遞隊伍。
so這是第一個差異。自由現金流VS銷售額

2.Scale out VS Scale up
AMZN是徹底的Scaleout,從他2006年的年報可以看到,他對實體書店的態度。可以盈利但是我不做。2005你啊可以看到他決策的基礎。和對新業務決策的看法和態度。
同時他的AWS是Scale out 他的Fullfillment by Amazon也是Scaleout。他走的是專業化道路。

反觀京東自建送貨快遞自建倉庫我看就差自己設立工廠自己生產家電。
這是徹底的Scale up
垂直模式。

so這是outVSup的差異。

3.retailVSplatform

AMZN最後是在做platform無論AWS還是fullfillment by AMZN還是他自己的kindle都是paltform
而且是全球為目標市場的platform這是專業化的極致。效率最高。機器服務人,且全球無邊界服務。

反觀京東本質上還是在做零售。
哪怕是做第三那方銷售,壓款這個厲害無出其右。 
so京東是在做銷售額遊戲做零售遊戲做資金遊戲做人員管理遊戲。這和AMZN為代表的internet企業背道而馳。



結論:我和@linan分析完這一系列問題發現京東只是把商業電子化,而非所謂電商,根本就不是在做internet.大約1-2個月前我就覺得這問題不對,當時的思考還懵懵懂懂但是有一點當時很清新認識,互聯網是人數減少機器服務人的時代,京東是人員龐大堆積人口的服務。這沒可能是時代方向。一定是錯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49

Facebook與Google上市數據八項對比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5/18/227165.html

【創業邦訊】Facebook確定IPO發行價為每股38美元,北京時間今晚11點在納斯達克掛牌交易,將創下美國公司IPO時的最高估值——1040億美元。Facebook上市規模達184億美元, 成為美歷史上第三大IPO,僅次於通用汽車和VISA在2008年IPO的196.5億美元。

同為互聯網行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公司,在Facebook公司IPO之際,人們難免將其上市數據與當年的谷歌進行比較。

1.投資環境

在谷歌公司IPO的2004年,由於互聯網市場環境的不景氣,導致當時很多網絡公司大批破產,而且當時VC們對科技股的投資熱情也並不高漲。據瞭解,當年除了google外,只有Salesforce.com這一家公司進行了公開募股。

與當年google慘淡的市場環境相比,Facebook則顯得要順風順水多了。今年已經有好幾家互聯網公司陸續成功上市,但是不用否認的是Facebook依然是近幾年來互聯網上市中最受公眾矚目的一家,Facebook也將股票的底價由原定的28美元調到38美元。

2.Facebook的淨利是goole的9倍

據BusinessInsider披露,在二者各自申請IPO的前一年,Google的營收為9.61874億美元,而Facebook營收則是37.11億美元,在營收方面Facebook是Google的3.86倍。而在淨利方面,Google淨利1.05648億美元,Facebook為10億美元,Facebook是Google的9.47倍。

3.公司規模

相比Google當時情況而言,Facebook在募股之前是一家規模更大、發展平穩的公司。據瞭解,在公開募股那個季度,Google營業收入為80590萬美元,是一年之前那個季度的兩倍。2004年的時候,Google營業收入增長更快,達到了32億美元。相比而言,Facebook當季的營業收入為12.5億美元,與過去八個季度以來的增長率持平,較一年以前增長了40%。

4.谷歌上市時估值為Facebook的1/4

谷歌於2004年上市時,由於大量投資人士並不看好谷歌發展前景,導致谷歌將其發行價調低至每股85美元。在谷歌股票上市首日內,其股價也僅僅突破100美元大關,而目前谷歌股價已突破600美元大關。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Facebook也能重複這樣的走勢,Facebook的對應上市時間比谷歌也正好晚了差不多3年,所以幾乎在巔峰估值上市。由於發展前景被很多投資者看好,Facebook股價也由原定的28美元調整為38美元,這一發行價格將讓Facebook成為美國網絡公司在首次公開招股時估值最高的公司——1040億美元,是谷歌2004年上市時230億美元的4倍還多,是目前谷歌估值的一半。

5.廣告收入

作為互聯網公司,二者均出售廣告這項服務,但在營收和增長方面有很大同。

在IPO前一年,Facebook廣告營收31.54億美元,Google為9.1378億美元。Facebook廣告營收佔總營收85%,而Google比例為95%。這顯示Facebook營收更為多樣化。

谷歌公司在線廣告業務在2004年總額約96億美元,據InternetAdvertisingBureau公司研究顯示2004年之後每年增長約33%。Facebook去年這一數據達到了317億美元,年增長約22%。如果今年增長率為20%的話,將達到380億美元。這意味著這個市場份額是Google首次公開募股時候的四倍。

6.營收成本

據悉,在申請IPO前一年,Facebook營收成本為8.6億美元,Google為1.21794億美元,前者為後者7.06倍。而在研發方面,Facebook在研發營銷上的成本為4.27億美元,Google為1.20328億美元,為後者3.55倍。總體來看,Facebook全年成本與支出為19.55億美元,為Google6.1941億美元的3.16倍。

7.員工獲益

提交IPO時,Google有1907人,Facebook為3200人。在申請IPO前一年,Google平均每位員工營收50.4391萬美元,Facebook為115.9688萬美元,為前者的2倍多。

在申請IPO的前一年,Google每位員工平均利潤5.54萬美元,而Facebook為31.25萬美元。據瞭解,2010年時,Google平均每位員工利潤33.6297萬美元。

8.關注度

在當年google上市時,雖然也備受各界矚目,但是對於google未來的發展趨勢很多人並不看好,這點從當時發行的股價不難看出。與其相反,Facebook的上市則被大多數的人所看好,Facebook打算將IPO發行新股的數量增加8400萬股。

另外,在三個月前準備公開上市之前,Facebook就已經從私人投資者那兒募集了23億美元。相對於Google當時募集的2510萬美元來說,這已經是它的10倍了。換個角度講,Facebook上市之前募集的資金就超過了Google首次上市時募集的16.7億美元的資金。

現在,整個華爾街都蠢蠢欲動準備著為Facebook的上市而狂歡,投資人們將此次Facebook的上市視作前所未有的饕餮盛宴,Facebook會成為互聯網時代最大的泡沫嗎?這個不好說,也許Facebook上市是這個時代的我們親身經歷的最大的奇蹟,或,騙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