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小注傾家蕩產,大注創業興家!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2/07/blog-post_06.html
上一篇拙文《投資公司債券穩賺不賠?》 初論債息的基本原理,學院派理論與實際操作上的真實環境又有沒有分別呢?一些平日僅炒賣股票的博友亦難免奇怪,公司債和股票在公司出現問題時可以化為污 有,但公司債只能賺有限債息而股票理論上可有無限的正回報,按道理投資公司債不如股票。那麼為什麼債券市場遠比資本市場龐大呢?
貸款作為銀行的基本業務本質與投資公司債大同小異,銀行在社會吸納游資作存款然後貸出去實際上是利用槓桿(Gearing)加大貸款組合(和風 險)。由此可見,投資公司債若操作得宜本質上是一盤生意而不是投資。根據無套利(No Arbitrage)原則,風險溢價(Risk Premium)應該等同壞帳率(Charge-off Rate):

信貸息差(Credit Spread) = 風險溢價(Risk Premium) = 壞帳(Charge-off)

不同信貸級別(Credit Rating)的公司債風險溢價和壞帳均有所不同。由於信貸質素較差的公司債違約和壞帳風險較高,故風險溢價亦較高。且讓筆者以歷年BofA Merrill Lynch AAA US Corporate Option-Adjusted Spread和Effective Yield與美國公司貸款的壞帳(Charge-Off Rate On Business Loans)作一比較。由於美國公司貸款的壞帳是相當於不同信貸級別的公司債平均值。故AAA公司債壞帳率應該更低。但以1997Q1至2012Q1數據 可見,AAA信貸息差竟然大部時間大於壞帳率。若把AAA公司債息率計算在內,其息率在所有時間均遠高於壞帳率!期內AAA公司債息率、信貸息差和壞帳率 平均分別是5.00%、0.87%和0.91%。因此:

信貸息差(Credit Spread) = 風險溢價(Risk Premium) > 壞帳(Charge-off)

雖說投資優質公司債應該穩賺不賠,但公司債入場銀碼一般不輕,兼且公司債真的有化為烏有的風險,故正如筆者之前曾提及定息市場只適合擁有超過100萬美元流動資產的人仕。對於擁有超過100萬美元流動資產的有銀仕,買賣公司債的策略應該是怎樣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877

索羅斯的投資秘訣:下大註、賣空、背痛(轉) 金石楊天南

來源: http://xueqiu.com/1175857472/31026442

索羅斯的投資秘訣:下大註、賣空、背痛(轉)



文/ 若離

   過去四十年,喬治·索羅斯旗下的量子基金獲利高達396億美元,稱他為史上最成功的一位對沖基金經理也不為過。

    他為什麽能長期保持佳績?有什麽成功的秘訣?投資者可以從他身上學到什麽?他的成功是否完全不可複制,只是因為他擁有難得一遇的天賦和機遇?和巴菲特一樣,多年來,說起索羅斯的輝煌戰績總少不了提到這些問題。

  本月12日是索羅斯84歲的壽誕。《愛爾蘭時報》借此機會再次回顧索羅斯的投資經歷和相關報道介紹,華爾街見聞從中歸納了以下索羅斯的招牌絕技:

 · 賣空

    永遠不要靠市場走高獲利,索羅斯早就是賣空的高手,賣空就是要押註市場會下跌。上世紀70年代,全球股市大多低迷,市場中性策略幫助索羅斯逆市狂賺,十年里回報率超過4000%。

   索羅斯最為人所知的莫過於1992年9月狙擊英鎊。這場做空大戰預計讓索羅斯收獲了10億美元,也讓世人永遠記住了這個“打垮”英國央行的金融大鱷。

   本世紀金融危機導致全球經濟惡化,大多數投資者損失慘重,此前已宣布退休的索羅斯在2007年重新坐鎮量子基金,當年的回報率就達到32%。

   近幾年日本央行大力推行貨幣寬松,索羅斯也沒錯過日元貶值的機會。去年,索羅斯旗下基金做空日元預計斬獲盈利10億美元。

    本周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遞交監管機構文件顯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末,索羅斯旗下基金管理的標普500空倉占比飆升至16.65%,前一個季度比例只有2.96%。這是索羅斯豪賭美股崩盤的跡象。這次索羅斯會不會又押對寶?讓我們拭目以待。

 · 逆勢而上,出手謹慎

   索羅斯願意和市場共識觀點對著幹,所以常被視為逆向投資者。他本人也說過,反潮流而行之有快感。

   但他同樣承認,自己逆向投資非常謹慎小心,因為那麽做可能就被市場走勢無情地踩在腳下。

   而且索羅斯認為,大多數時候,趨勢是好朋友。在他執筆的《走在股市曲線前面的人:索羅斯》(Soros on Soros: StayingAhead of the Curve)一書中,有這樣的句子:

只有在趨勢有變的轉折點出現時,追隨趨勢的人才會受傷。

 · 明知有泡沫也要買入

   索羅斯不但會謹慎地和趨勢對著幹,有時也樂於加入其中,即使是經濟角度看並不可取的趨勢,也跟風買入。

2009年,索羅斯說過:

我看到在形成泡沫,還會沖上去買,火上澆油。那可不是腦子發昏不理智。

    黃金就是近年的好例子。2009年,金價猛漲40%。第二年年初,索羅斯稱黃金是“終極資產泡沫”。很多評論家認為,索羅斯這麽評價說明他認為金價要跌了。

   可實際上,在金價漲到大約每盎司1200美元時,索羅斯還在買黃金。這也不難理解,因為只要及時出手,在泡沫時期買入也可以大賺一筆。

    索羅斯也確實是這麽做的,2011年初,他拋售了持有的大部分黃金,那時距離金價在突破每盎司1900美元見頂後泡沫破滅還有大約六個月。

 · 反射性

   索羅斯認為,驅動有效市場的不是理性的投資者,而是易錯性和反射性這兩大同時存在的力量。

   具體來說,市場可以影響投資者期待的事件。不能把市場情緒和經濟基本面分隔來看,因為市場情緒其實能形成和改變經濟基本面。

    看漲的情緒可以推動市場價格上漲,漲價又會產生財富效應,促使消費者願意增加開支。

    反之亦然。負面的情緒同樣最終會影響消費。投資者的看法影響事件,事件反過來影響投資者的看法。這種投資者與市場的相互影響就是索羅斯所說的反射性。

    他說,觀念與現實之間雙向的反射關系最初可以自我強化,自然而然地越來越強,最終會變成自我毀滅的過程,也就是從繁榮到泡沫破滅。

 · 動物直覺

索羅斯的兒子羅伯特透露,影響他父親交易的因素不只是反射性。他說:

“你知道,他改變對市場的態度或者其他任何改變都是因為背痛在折磨他。和別的什麽理由都沒關系。如果他感覺背部痙攣,那就是提前警告的信號。”

索羅斯承認很依賴這種“動物直覺”,說突然疼痛往往是自己的投資組合出了問題的信號。

所以,他的決策其實是理論和直覺共同的產物。

 · 大手筆押註

StanleyDruckenmiller上世紀90年代曾為索羅斯管理資金。這位基金經理在1992年就提出了做空英鎊的點子。可那時索羅斯不同意,說要穩紮穩打建倉。

用索羅斯的話說,如果贏面對你有利,你必須來一筆大的,“命中要害”。

Druckenmiller說,他向索羅斯學到了很多東西,其中最有意義的一點是,對錯都不重要,關鍵是弄錯的時候你損失了多少,判斷正確的時候又賺了多少。

Druckenmiller還說,用大量杠桿獲利需要勇氣。在索羅斯看來,只要押對了,賺多少都不嫌多。

 · 承認錯誤

2008年,索羅斯說過:“我富有只是因為我知道自己什麽時候出了錯。”他還說,承認錯誤讓他在市場中幸免於難。

這方面的例子也有一些,比如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1998年投資俄羅斯損失數十億美元、2000年3月互聯網泡沫。

最近的一次重大損失發生在2008年,那年3月貝爾斯登的股票以每股2美元價格被摩根大通收購。而之前索羅斯投資貝爾斯登的買入價是每股54美元。

不過,這些打擊都沒能真正擊倒索羅斯,他每次都很快東山再起。

Druckenmiller這樣評價索羅斯:

“他不在乎交易成敗。他是我見過最善於挽回損失的人,是那種可以輕易走出困境的人。”

索羅斯的哲學思想無疑對他這種韌性有幫助。他說:

“對別人來說,犯錯可恥。對我來說,認識自己的錯誤是值得驕傲的。只要我們認識到,人類的理解不可能無可挑剔,那犯錯就沒不算羞恥之事,沒能糾正錯誤才是該羞愧的。”

  · 無法效仿

如果學習巴菲特的長期價值投資方式,一些投資者可能取得不錯的成績。但普通投資者要是想模仿索羅斯投資,那只能落得失敗收場。

不管是賣空,還是泡沫時買入、大規模押註,都不是符合常規的做法。

索羅斯堪稱超級投機者,他思想靈活,對市場的態度變化也快,他對市場時機的把握是由平生市場歷練而來。

私募巨頭黑石的副董事長ByronWien是索羅斯的朋友。索羅斯曾經問Wien,明明有些日子做了工作也是無用功,為什麽每天都要工作,難道有什麽特別的用意?

Wien回答他:

“喬治,你我有個不同的地方,你知道哪天工作是做有用功,我不知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faac710102v05j.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552

「宗教式」投資極危險 大注獨贏不可取 黃國英

1 : GS(14)@2013-01-22 22:28:16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24301
《財富》雜誌每年年底,都會印行「來年投資指南」。內文大半照本宣科:或五大芬佬圓桌會議,講大路經濟、資產配置;或行業分析員,一人一飛,整夠幾十條,又股又ETF,任君選擇。可是今年卻見新意,有篇介紹「蘋果(AAPL)教」的奇文。
文中介紹不同形式的蘋果股票迷,有大有小,人多勢眾。其中一對夫婦,絕對可以稱為「教」內的「光明左右使」。兩人退休前,在廣告公司工作,一來用過蘋果各式產品,二來親身目睹行業,隨教主創意大幅改變,印象更深。
有美國股民投資蘋果股票着了魔,變成宗教式的擁護,極其危險。
一注獨贏隨時輸到嘔血
退休後,一般財務顧問,多建議買基金、搵人管,光明二使卻一於懶理,將退休金連積蓄,兩球半美金一下子投入蘋果。沒有分散投資、沒有新興市場、沒有資產配置,只有「一片丹心」(外加膽博膽),竟然給他們博中:$30買,揸到依家,雖然高位回落三成,都仲有五百蚊一股。投資得利,光明二使拋下豪情壯語:「分散投資?對保護原有身家,可能有用;但我哋係要財富增值,唔係守業咁簡單。」
每隔幾年,甚至更短,總會出現這類「盲拳打死老師父」的案例,難免令人熱血沸騰,摩拳擦掌,思量如何找出自己的蘋果,一注獨贏。對於這種想法,還是要潑點冷水。大注大贏,從來是成王敗寇,但媒體的寵兒,必定只是成功者。舉家瞓身買入惠普(HPQ)、戴爾(DELL)的投資者,在吐血七升之後,只有卧牀療傷的份兒,絕對沒有機會在報刊現身,眉飛色舞地講述眼光如何獨到。
要知道一注大敗的慘況,回顧歷史,最明顯就是一些爆煲上市公司的員工,身家、退休金大半截是公司股份,例如早年出事的安隆、雷曼,員工震撼失落的表情,你不會希望重現在自己臉上。
大注獨贏,還有另一個副作用,就是投入過量熱情,真的變成「宗教」。當問到光明二使日常「業務」,他們表示每日會用兩小時,查看與蘋果相關的一切新聞。但當記者提及近日公司的不利消息,例如三星的攻勢、十月業績欠佳、地圖失誤、高層離任,兩人便立即顯出不容挑戰的態度:「蘋果做得好,邊算係新聞?人哋梗係揀啲衰嘢嚟報!」光明左使還聲稱自己偏好蘋果地圖,多於谷歌(GOOG)版本,辯護力度比公司發言人更強。
投資切忌變成宗教
用這種方法與思維,去研究長期持有的股票,比不研究傷害更大。盲舂舂揸股,起碼始終會有知驚的一日,例如咸豐年間起,死抱金融股的投資者;但光明二使這種打法,完全沒有迴路:好消息是正常、壞消息是被屈、小事化大;價升是正確、價低是抵買。如此一來,成敗完全繫於最初選了何股,與付諸運氣,分別不大。
鍾情於自己擁有的物事,有較高評價,是為稟賦效應(endowment effect),推到極致,變成宗教式的擁護,對長線投資,極其危險,值得留意。
2 : 寧采臣(25759)@2013-01-22 23:33:13

上了一課
3 : GS(14)@2013-01-22 23:36:57

我覺得他寫d野好睇
4 : 寧采臣(25759)@2013-01-22 23:38:08

同施惠雅都好睇
5 : GS(14)@2013-01-22 23:40:30

至少正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1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