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私立醫院:只是少數人的生意

http://www.21cbh.com/HTML/2012-7-13/1MNDIwXzQ3Mzc1Mw.html

最近,中國民營醫院中的「老大」博愛醫療集團,準備在北京籌建一家心胸專科醫院,與其在上海的遠大心胸醫院形成「一南一北」兩大高端心血管醫院。

事實上不止博愛醫療,目前在政策進一步鼓勵下,境外資本、民營資本都嗅到了市場風向標,紛紛加入醫療服務業。6月26日,大陸第一家台灣獨資醫院上海禾新醫院正式開業。

讓社會資本振奮的是今年3月份國務院頒佈的《醫改「十二五」規劃》,裡面提及「到2015年非公立醫療機構床位數和服務量達到總量的20%左右」。

不過,目前公立醫院數量上的壓倒性優勢及政府扶持優先權兩大籌碼,佔據了九成醫療服務市場。對於民營醫院將來能否整體達到「20%」的市場空間,業內還是打了個問號。到底私立醫院能否推開那扇由來已久的「玻璃門」,走向與公立醫院真正同台競技的舞台?

少數人的生意

剛剛開業不久的禾新醫院,坐落在上海徐匯區,設計風格滲透著藝術、小資氣息,軟硬件設施皆非常人性化。每一層樓都設有專門的病人休息區,備有咖啡和茶點,儼然一間小咖啡館。

禾新醫院由台灣聯新醫療集團投資創建,一期投資1.5億元,建築面積達15000平方米,有300多名來自兩岸的醫護人員,30 多個科室。

「聯新集團2003年就來到大陸,跟上海的公立醫院合辦了辰新醫院。」 禾新醫院院長張煥禎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辰新醫院的患者群七成以上是在上海工作的台灣人,禾新醫院會從辰新分流一部分病人,預計患者群仍以台灣人為主。

張煥禎也想做本地高端人群的生意。相比上海的公立大醫院,這些外資醫院的優勢就是,有專家團隊,看病預約制,不用排隊。

不過,由於缺乏本地醫保資質等先天優勢,注定只能做少數人的生意。上海遠大醫療集團總裁助理童穎告訴本報,在上海有好幾家裝潢豪華的外資醫院,因缺乏足夠的客源,到目前還沒正常運營。「想吸引本地高端病人?等上海的大醫院把特需服務剝離出來還差不多。」

目前,上海的三甲醫院普遍設有特需醫療中心,同時有關科室也提供標準不一的特需病房,此外,幹部病房和外賓病房也普遍對外開放。業內人士估計,實際的特需床位數遠遠超過了衛生部所規定的10%的上限。

最近,上海方面已放出風聲,準備把特需服務從公立大醫院剝離出去。不過,「怎麼個剝離法,現在還沒有細節。」童穎說。

目前,中國私立醫院系統大抵形成了幾大陣營:一是做的最早最大的民企系,尤以福建莆田幫為主,例如博愛醫療;二是上市公司類,如復星醫藥、愛爾眼科、康美藥業、馬應龍等先後延伸產業鏈至醫療服務板塊;第三是外資醫院,如台灣台塑集團的長庚醫院,聯新醫療的禾新醫院等。

「到目前為止,通過對綜合性醫院的管理獲得較大規模利潤的只有金陵藥業。」瑞銀證券醫療健康行業分析師季序我告訴本報,金陵藥業2011年淨利潤1.65億,其中宿遷醫院貢獻4500萬,但是其他上市公司投資的醫院要麼虧損,要麼淨利潤停留在幾百萬到1000萬之間。

博愛醫療廣州現代醫院院長王懷忠告訴記者,綜合性私立醫院前期投入太大,回報週期長,至少都要5年以上才能實現盈利,至少要8~10年才能回收投資成本。

夾縫中求生存

私立醫院在國內只有短短二十幾年的時間,卻經歷了種種艱辛。

改革開放之初,國內只有很小部分人有醫保。在那些以製造業起步的城市,打工族聚集的地方,開始出現了最早的民營醫院。

在廣州,建於1983年的廣州益壽醫院是全國最早的民營醫院,由港資和內資合辦。廣州益壽醫院院長邵可立告訴本報,當時民營醫院的出現,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國內多元化的醫療需求,起碼打工族看病,不至於等太長時間。

不過,民營醫院出現之初,大多以專科小門診為主,整體誠信度低,社會評價低。

民營醫院傷不起,邵可立說。第一大傷不起就是稅收,現在私立醫院每年要交5.5%的營業稅,以前還要交企業所得稅等,這對淨利潤率平均只有10%左右的民營醫院來說是一大負擔,而公立醫院是免稅收的。

第二大傷不起就是人才,邵可立告訴記者,現在公立醫院的人才很難出來,私立醫院一般只能找退休的專家和初級職稱的年輕醫生。

現在國家有這樣的政策——放開醫生多點執業,這樣私立醫院就可以成為公立醫院醫生的第二執業點。不過,醫生申請多點執業需要經過第一執業點醫院的批准。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坦言,沒有哪家公立醫院的院長會放人。

第三大傷不起就是科研,民營醫院既缺乏專家,也缺乏足夠的業務量,加上有關部門在科研上對公立醫院的傾斜,私立醫院要做科研比登天還難。

「在醫院審批上,要找很多部門,蓋很多章。有很多硬件方面的要求,建築面積、設備、床位,其實對於私立醫院來說,床位數這些不是關鍵的。」張煥禎說,私立醫院審批應該「減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55

【私立產子醫院專題之一】10萬產子值不值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90944.html

【私立產子醫院專題之一】10萬產子值不值

一財網 王悅 2015-09-24 22:04:00

“貴婦”服務被揭開神秘面紗的背後是一個正在被資本青睞並且血腥競爭的市場:外資醫院、莆田系、傳統公立醫院、上市公司、投資機構接二連三“攪局”,幾年內將投資門檻提高50%,為搶占份額不惜成本跑馬圈地、招募頂級醫生甚至降價。

  • 伴隨著《爸爸去哪兒》、《爸爸回來了》等一大波親子節目的明星家庭一起走紅的,還有明星生子。李小璐、姚晨、孫儷等明星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私立醫院產子,花費多在10萬到20萬元之間。在北上廣,私立醫院產子不再是明星 們的專屬,越來越多的白領、金領人士開始加入“私立醫院產子”的大潮,甚至,這已經成為了準媽媽圈最為流行的話題。圖為姚晨孕肚照,姚晨產子花費7萬。
  • 在過去,十多萬元產子或許是天價,但如今,對於不少高收入的中產階級家庭來說,十多萬元的產子代價並非不可承受,實際上,隨著近幾年私立產子醫院數量的增多,這個價格正在逐漸降低。圖為2015年6月3日,李娜發微博公布喜訊, 順利產下小寶寶。據悉,李娜是在北京美中宜和婦兒醫院VIP病房生產的,三晚四天的費用為82000元,而該醫院一般標準間的費用也要近五萬元。
  • “現在我們順產的套餐價格是五萬六,剖腹產是八萬八,這已經是一降再降的價格了,在此之前,我們的產子價格曾經十多年未變。”曾接受過李曉璐、孫儷等明星產子服務的北京和睦家醫院院長盤仲瑩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 訪時表示。圖為2013年9月19日,霍思燕在北京和睦家醫院剖腹生下一名男嬰。霍思燕和杜江夫婦的好友李晨第一時間帶著禮物前往醫院探望。
  • 目前國內的高端私立產子醫院多是提供套餐價,從三萬到十萬不等,包含生產、住院的一切費用。但除此之外的掛號、單獨看病價格多是公立醫院的幾十、甚至上百倍。實際上,現具有一定經濟實力的產婦,明知私立醫院產費及周邊花 費昂貴卻還決定繞道“公立醫院生子”的不在少數。圖為2012年5月25日,四川省成都市瑪利亞婦產醫院,四川藝人馮家妹產下7斤9兩重女嬰。
  •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目前市場上,不能進入醫保範圍的高端產子方式主要分為三種:其一,公立醫院的VIP產子服務,也就是傳統病種的“特需”治療方式。醫生都是公立醫院的名醫,孕產婦可以單獨一間生產,生產條件媲美 私立醫院,產子花費多在兩到三萬,單住住院一晚的價格在2000到4000不等,除了產子的手術、藥物費用外,其余不得進醫保。圖為上海紅房子婦產科醫院。
  • 但要想住上這種VIP病房並不容易,以上海黃浦區的紅房子婦產醫院為例,盡管每天前來就診的孕婦上千人,但該院提供的VIP產房只有16間,醫院的護士告訴記者,除非運氣特別好,否則一般不太會遇到空置的病房。圖為2015年9月8日, 上海紅房子婦產科醫院VIP產子區,等待就診人依舊很多,但病房區環境已有所改善,這樣的產房一個晚上3800元。
  • 其二,外資的私立醫院,目前國內比較出名的包括和睦家、美中宜和等,他們的套餐價格多在5到10萬元不等,除了醫院的環境會明顯好於公立醫院外,這些外資醫院由於品牌源自新加坡、美國等地,醫生的生源上也多會選擇有過在國外 婦產科工作過經歷的醫生,生產方式推崇西方化,這也是眾多中產階級選擇外資醫院生子的主要原因之一。圖為北京美中宜和婦兒醫院2014年第一個“馬寶寶”順產出生。
  • 最後的一大類是國內民營的私立醫院,這其中,90%屬於莆田系。與曾經“遊醫”出生的莆田系傳統的民營醫院不同,包括安琪兒、瑪利亞等在內的新一代莆田系掌門人通過到國外註冊總部、甚至上市等手段嘗試洗清刻板印象,並將目光 聚焦在了高端的婦產醫院上。他們的收費標準比外資要便宜,多在3萬到6萬之間,布局上更看重成都、昆明這樣的“新一線”城市。圖為北京美中宜和婦兒醫院產婦病房。
  • 圖為2008年11月22日,成都安琪兒婦產醫院,形象代言人翁虹對著“安琪兒媽媽”肚里的小寶寶親切對話。
  • “除了二胎政策的放開加大了孕產婦的數量外,在中國產婦年齡也正在增加,三四十歲的孕產婦開始增多,而這些人往往比初產媽媽更註重環境和服務。”盤仲瑩告知記者,在最近幾年北京和睦家的營業額每年都可以增長百分十十幾、 二十,而服務人群也從過去的“純老外”變為了國人、外籍人士一半一半的局面。圖為美國網球名將伊斯內爾赴上海和睦家醫院出席慈善活動。
  • “放開‘單獨二胎’政策後,每年新增人口將達到2000萬,較之前增加了兩三百萬人。而在城市選擇生育二胎的家庭,消費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我們面向的正是這樣的中高端家庭,他們為了獲得更好的服務,願意為生孩子花費幾萬元 甚至十幾萬元。”歸屬於莆田系的安琪兒婦產醫院創始人卓朝陽如此解釋自己進軍中高端婦產醫院的野心。圖為潘陽與朱媛媛出席由北京和美婦兒醫院主辦的“和美聖釋百人順產計劃”啟功儀式。
  • 溫馨提示:更多關於私立產子醫院詳細報道請掃圖片上的二維碼

在北上廣,私立醫院產子不再成為李小璐、孫儷、楊冪、姚晨這些明星的專屬,越來越多的白領、金領人士開始加入“私立醫院產子”的大潮,甚至,這已經成為了準媽媽圈最為流行的話題。

“貴婦”服務被揭開神秘面紗的背後是一個正在被資本青睞並且血腥競爭的市場:外資醫院、莆田系、傳統公立醫院、上市公司、投資機構接二連三“攪 局”,政策春風帶來了資本,卻也在短短幾年內將投資門檻提高了50%,而與之對應的是高端市場為了搶占份額,不惜成本地跑馬圈地、招募頂級醫生甚至降價。

產子價格開始出現松動

伴隨著《爸爸去哪兒》、《爸爸回來了》等一大波親子節目的明星家庭一起走紅的,還有明星生子。包括李小璐、姚晨、孫儷等明星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私立醫院產子,而他們的花費多在10萬到20萬元之間。

在過去,十多萬元產子或許是天價,但如今,對於不少高收入的中產階層家庭來說,十多萬元的產子代價並非不可承受,實際上,隨著近幾年私立產子醫院數量的增多,這個價格正在逐漸降低。

“現在我們順產的套餐價格是5.6萬,剖腹產是8.8萬,這已經是一降再降的價格了,在此之前,我們的產子價格曾經十多年未變。”曾經接待過李曉璐、孫儷等明星產子服務的北京和睦家醫院院長盤仲瑩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王小姐今年26歲,銀行工作人員,今年,她在一家外資的婦產醫院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寶寶。

“其實和我想的不一樣,現在在私立醫院也要等,但因為是提前預約的,所以不像公立醫院那樣需要你等很久,好在等待室環境不錯,一般等半個鐘頭左右,也不會覺得特別的長。”王小姐告知記者。

在這家滬上知名的私立產子醫院,王小姐此次的順產費用一共花去了接近7萬,“一人一間,有冰箱、電視、單獨洗手間,生產就在你自己的房間里,環境是 真的挺好的,助產師也不錯,一直跟著你。”王小姐熱心的向記者介紹起了細節,“貴是有點貴的,除了套餐之外你單獨掛號一次都要1000多元,懷孕期間我得了腎炎,也在這里住院治療的,前後多花了3萬,如果在普通的公立醫院應該也就是幾千塊吧。”

據了解,目前國內的高端私立產子醫院多是提供套餐價,從3萬到10萬不等,包含生產、住院的一切費用。但除此之外的掛號、單獨看病價格多是公立醫院的幾十、甚至上百倍。

“因為腎炎的治療並不包括在順產的套餐費用內,當時單住院價格一晚是6800元,尿檢也是幾百塊,而如果在公立醫院普通尿檢應該是只有十幾元。”王小姐告知記者。

“無論在公立醫院還是私立醫院,產子業務的標配就是技術+服務。在技術上,大多數人都是正常的過程,在哪里生都是一樣,孕婦對服務的需求是大於對技術的需求。而公立醫院哪怕是特需服務多少還是會有些甲方心態,服務不會做的很好,但是非公立醫院的市場意識強,他們的服務就會很好,那麽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會有了市場的存在空間。” 上海同濟大學附屬第一婦嬰保健院院長段濤對記者表示,在目前,由於孕產婦在產前會需要多次檢查,通常情況下,在私立醫院發現有問題的產婦會早早的轉到更有實力和經驗的大型公立醫院待產,某種程度上降低了私立醫院產子的風險概率。

激烈競爭的私立婦產格局

實際上,像王小姐一樣,明知私立醫院產費及周邊花費昂貴卻還決定繞道“公立醫院生子”的不在少數,根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目前市場上,不能進入醫保範圍的高端產子方式主要分為三種:

其一,公立醫院的VIP產子服務,也就是傳統病種的“特需”治療方式。醫生都是公立醫院的名醫,孕產婦可以單獨一間生產,生產條件媲美私立醫院,產子花費多在2萬~3萬,單住院一晚的價格在2000元到4000元不等,除了產子的手術、藥物費用外,其余不得進醫保。但要想住上這種VIP病房並不容易。以上海黃浦區的紅房子婦產醫院為例,盡管每天前來就診的孕婦上千人,但該院提供的VIP產房只有16間,醫院的護士告訴記者,除非運氣特別好,否則一般不太會遇到空置的病房。

其二,外資的私立醫院,目前國內比較出名的包括和睦家、美中宜和等,他們的套餐價格多在5到10萬元不等,除了醫院的環境會明顯好於公立醫院外,這些外資醫院由於品牌源自新加坡、美國等地,醫生的來源上也多會選擇有在國外婦產科工作經歷的醫生,生產方式推崇西方化,這也是眾多中產階層選擇外資醫院生子的主要原因之一。

最後的一大類是國內民營的私立醫院,這其中,90%屬於莆田系。與曾經“遊醫”出生的莆田系傳統的民營醫院不同,包括安琪兒、瑪利亞等在內的新一代 莆田系掌門人通過到國外註冊總部、甚至上市等手段嘗試洗清、淡化“莆田系”的印記,並將目光聚焦在了高端的婦產醫院上。他們的收費標準比外資要便宜,多在3萬到6萬之 間,布局上更看重成都、昆明這樣的“新一線”城市。

“在不同的城市,私立產子醫院的比例會不同。純高端的產子業務(總費用10萬以上)在整個市場體量中大約只占了1%-3%的比例,但是中高端(3萬~8萬)的比例就會高,在不同的城市占據10%-20%不等的份額。事實上,這個份額還在不斷增加,簡單來說它是隨著中產階層人群的變化而變動的。”段濤院長對記者表示。

“除了二孩政策的放開加大了孕產婦的數量外,在中國產婦年齡也正在增加,三四十歲的孕產婦開始增多,而這些人往往比初產媽媽更註重環境和服務。”盤仲瑩告知記者,在最近幾年北京和睦家的營業額每年都可以增長百分之十幾、二十,而服務人群也從過去的“純老外”變為了國人、外籍人士一半一半的局面。

中高端的消費群體從來都是商家不願放過的重要戰場,母嬰更是如此。以上海為例,目前上海共有17個區縣,按照衛生局的區域衛生規劃,民營資本、社會資 本可以開產科的,一個區里面新增的牌照數量為兩個,而根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這些牌照都已經差不多悉數派發完畢,這也意味著,在未來的1-2年 里,上海社會資本開的產科醫院將會有20-30家,競爭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放開‘單獨二孩’政策後,每年新增人口將達到2000萬,較之前增加了兩三百萬人。而在城市選擇生育二胎的家庭,消費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我們面向的正是這樣的中高端家庭,他們為了獲得更好的服務,願意為生孩子花費幾萬元甚至十幾萬元。”歸屬於莆田系的安琪兒婦產醫院創始人卓朝陽如此解釋自己進軍中高端婦產醫院的野心。

 

【相關】

【私立產子醫院專題之二】莆田系攻占90%民營產子醫院

如果說複星醫藥看中的是和睦家對於集團縱向產業鏈的導流拓展,那麽莆田系則把重點放在了橫向的服務拓展上:月子會所、康複中心、美容機構,這些成本不高但高利潤率的相關項目都被涉足。

【私立產子醫院專題之三】年薪30萬的公立醫院產科醫生想跳槽

“我在上海的一家公立醫院上班,其實上班環境還可以,工資待遇也不低,作為中級職稱的醫生我每年的工資加獎金可以到30萬,事實上,私立醫院給我開出的薪酬也與這差不多。”

一張圖看懂誰在掘金私立產子醫院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271

為什麽美國總統們一邊說公立學校好,一邊卻都送子女上私立?

吉米·卡特在1977年就任美國總統之後做了一件讓外界熱議稱贊的事:他把自己9歲的女兒艾米送到了首都華盛頓的一家以黑人學生占多數的公立小學。卡特總統此舉不僅打破了“美國總統不送子女們上公立學校”的傳統,也兌現了他在成為總統前所做出的,要改變華盛頓長期存在的“政治和經濟精英們將子女們送到特殊的私立學校,因為他們認為公立學校危險和低下”的不平等的社會現象。

艾米·卡特也是自1906年以來,美國歷史上首位被送到公立學校的美國總統子女。

當奧巴馬一家搬到賓夕法尼亞大街1600號的白宮後,他的女兒也選擇了在華盛頓市內著名私立學校西德威爾(Sidwell Friends School)就讀,這所學校也是前總統尼克松的兩個女兒、前總統克林頓的女兒和前副總統戈爾的兒子曾經就讀的地方。

除了西德威爾私立學校是美國總統們為子女擇校時所青睞的選擇外,位於新罕布什爾州的私立貴族寄宿學校菲利普艾斯特中學(Phillips Exeter Academy)也是多位美國總統為子女們擇校時的一個熱門選擇,包括前總統肯尼迪和羅斯福都曾送子女到這里就讀。

而“愛私校”的還不僅是美國總統們。根據美國傳統基金會公布的一份報告,美國國會成員也比普通民眾更青睞於私立教育系統。報告指出,有超過44%的美國參議員和38%的美國眾議員都將自己的子女送進私立學校讀書。

那麽,一直對美國公立學校系統持贊揚和提倡態度的美國總統和國會議員們為什麽“說一套做一套”,選擇讓自己的子女就讀昂貴的私立學校呢?

第一家庭說:保護孩子隱私

同所有家庭一樣,在有關擇校的問題上,美國總統和第一夫人在入主白宮後也會和前任總統和前第一夫人取經。“如何在媒體的閃光燈下保護子女們的隱私”也是第一家庭在擇校時首要考慮的因素。

美國媒體報道,奧巴馬夫婦其實曾經考慮過華盛頓的公立學校,並且還同華盛頓當地公立學校的官員咨詢過相關問題,但最後還是選擇了在教學質量和保護政治精英子女隱私方面都有著悠久歷史的西德威爾私立學校。

美國媒體指出,對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都沒有太明顯支持或批評態度的希拉里·克林頓本人上的是私立學校。在擔任第一夫人期間,她曾向前第一夫人肯尼迪詢問有關孩子擇校的問題。“如何能保護切爾西的隱私”是希拉里為切爾西擇校時最先考慮的因素,在經過多方調查和詢問後,克林頓一家也為女兒選擇了西德威爾私立學校。

客觀原因:華盛頓公立學校教學質量整體偏差

第一家庭選擇私立學校除了出於保護子女安全和隱私的考慮之外,華盛頓公立學校水平整體偏低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根據美國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首都華盛頓的公立學校有極高的退學率和極低的平均考試分數,原因在於首都周邊地區的公立學校中有大量高貧困生活水平的人口,這也讓華盛頓成為美國公立學校出勤率最低的地區,適齡學生的出勤率僅為79%。

“華盛頓的公立學校選擇顯然有限。”暢銷書《第一父親:從喬治·華盛頓到奧巴馬的育兒經和政治》一書的作者坎多(Joshua Kendall) 表示。“所以像奧巴馬一家這樣重視教育的父母就面臨兩難的選擇,一方面他們重視和提倡為所有美國學生提供的公立教育機會,而另一方面,如果他們不給自己的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機會又一定會有負罪感。”

擇校問題被政治化

分析人士認為,“我的孩子上什麽樣的學校”是美國教育系統中最容易被政治化的議題。原因就是,選擇公立還是私立學校同美國社會所倡導的眾生平等的價值觀有很大關系。

支持擇校應該以地理上的就近原則選擇公立學校的派別認為,父母們應該把子女們送到指定的所在學區,而不應該考慮資源和社會資本的因素。他們強調,美國公立學校設立的目的就是確保美國的每一個孩子都有同等的成功機會。根據支持公立教育的研究機構教育法律中心(Education Law Center)2015年公布的一份報告,富裕家庭拋棄公立學校而選擇私立學校將帶來兩個嚴重的後果,一是造成貧困學生的進一步集中化,另外一個就是可能在公眾和政治上影響為公立學校所提供的資金預算。

而支持擇校應該由父母做主的派別則認為,選擇學校應該由父母的能力和期望所決定,因此,在傳統公立學校的競爭力和創新精神一直落後於私立學校的情況下,有條件的父母完全可以替子女決定上私立學校。包括特朗普在內的很多選擇讓子女們上私立名校的父母都支持這樣的觀點。

美國媒體披露,讓5個孩子都上私立學校的特朗普曾訪問過紐約的一家公立學校,在和學校的教職員工和學生見面之後,特朗普給這個學校開出了一張200萬美元的捐贈支票——只是後來,這張支票被披露是一張空頭支票,根本無法兌現。

支持讓子女上私校的特朗普自己上的也是私立學校。在2016年的其他幾位總統候選人中,只有傑布·布什曾上過私立學校,包括桑德斯在內的其他幾位候選人上的都是公立學校,只不過到了他們的子女這一代,幾乎所有2016年的總統候選人都選擇讓子女上私立學校。

而選擇讓子女就讀私立學校的美國總統和候選人們也就面臨來自普通民眾相關質疑:在不讓你們自己子女進入公立教育系統的情況下,你們如何能夠理解和關註公立學校所面臨的問題,而後又如何能夠通過政治力量推行有益於美國公立教育系統的政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820

兒科醫生缺口20萬 私立醫院從體制內“搶人”

不足十萬的兒科醫生,撐起了全國一年2億人次的門診量。將這個數據再向下分解,是平均每個兒科醫生一年2000次的問診,在大城市的三甲醫院,這個數字要更高。

人才供應不足、醫生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兒科醫生的工作負荷。教育部1998年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的調整中,將兒科專業作為調整專業,1999年起停止招生。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每千人兒科醫生比率為0.43,美國是1.46。照此比例,我國兒科醫生缺口至少20萬。

不過在老一輩的兒科醫生眼中,眼下的中國兒科,除了要背負醫學人才斷層的尷尬,還要面臨現有人才不斷流失的殘酷現狀。

作為滬上最知名兒童醫院曾經的兒科主任,已經退休的袁立(化名)如今身兼數職:她每周有一天的時間以返聘身份在公立醫院的特需中心坐診,還有三天的時間在上海新江灣地區一家規模不大的私立兒童診所出診。除此以外,每天晚上她還會花上一小時左右的時間為微信上自己的“會員”答疑解惑,她有一個40多人的群,群里的會員都是私立兒科診所的客戶。

顯而易見,袁立將自己的時間更多地分配給私立醫院以及自己的會員病人們,在公立醫院,不要說微信,想獲取就診醫生的電話號碼往往也是天方夜譚。

公立醫院的院長並不支持袁立這樣的做法,但因為近兩年“多點執醫”政策已放開,加上袁立自己的堅持,對於這樣一位退休的老專家,公立醫院只能選擇了“放手”。但她透露,在醫院里,沒有退休的醫生們要想真的多點執醫依舊不被鼓勵,尤其對於年輕醫生,“門檻”更多。

比如,袁立在那家私立診所的同事張倩就沒她那麽幸運。同樣來自於知名三甲醫院的兒科,因為還沒有退休,她在這家私立診所“兼職”的時間每周只有兩個半天,其中一天還是在周末,這幾乎是她所在的公立醫院所能“忍受”的最長時間了。

“其實之所以保留公立醫院一天的出診,主要還是出於醫生知名度和信任度的考量,另外一方面保留公立醫院的身份,這里(指私立醫院)有危急的病人也方便綠色通道轉院過去。”袁立對記者坦言,她在私立醫院出診的這些時間里,不少病人就是從公立醫院“追隨”而來。

在今年的正月初三,一則精神科主任率領64名病人集體消失、轉院的消息令公眾嘩然,不過在業內,醫生通過各種App及網絡渠道樹立自己的品牌,建立自己的患者隊伍已經不新鮮,這樣的專家自帶病人流量,對於私立醫院而言,他們也有更多的價值。

已過“知天命”的年齡,袁立說之所以選擇將更多時間精力分給私立診所,並不僅僅是因為我們常談的薪酬、待遇。

“公立醫院,做到主任級別其實待遇不低了,加上福利種種,私立醫院還是比不上的。”她說。這家小小的兒科診所之所以能撬動她,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工作的環境和舒適程度。

《2014中國衛生統計年鑒》顯示,2013年,綜合醫院的兒科門診人次接近2億,占總人次的9.75%,而我國共有93405名兒科職業醫師(含助理醫師),僅占總數的3.9%。兒童醫院病床使用率103%,每床出院人數47.8,病床周轉次數達49.3,在所有衛生機構中最高。

做了大半輩子的公立醫院醫生,袁立過去面對的是每天超70人的門診量、5分鐘看一個病人的工作壓力,以及不被理解的醫患關系。但是在私人診所,管理者給了她規定,每個病人的看病時間需要達到半個小時,一天下來,她要看的病人不超過20個。由於這家私立醫院采取的是會員制,現在她的病人幾乎都能叫得出名字,關系近了,醫患難題迎刃而解。

不過,為何病人願意“轉診”跟著她來私立醫院?袁立坦言,她所在的三甲醫院,想掛這位老主任的號,一次的收費是700元,她能給患者的時間平均每人一刻鐘。也正因此,病人們才願意追隨她來私立診所,那里500元的掛號費可以獲得袁立半小時的會診時間。

與相當多的專家一樣,袁立現在並不出診普通的專家掛號,病人只能從特需窗口掛到她的號。這幾年網絡掛號的入侵讓各大醫院的特需中心大門進一步打開,在北上廣,想掛知名專家的門診往往費用不低,專家號一號難求,特需中心的號相對放得多一些,這是大城市的三甲醫院踐行分級診療正在走的一步,用價格來將小病、慢病的病人隔離在基層醫院,醫院本身也能獲得更多營收,彌補破除以藥養醫後醫院收入銳減的現狀。

“性價比高”是幾乎所有專家給出的願意跳出公立醫院的理由,私立醫院工作環境好、壓力也小,待遇也不算差。兒科診所在近兩年如雨後春筍,醫患糾紛的案例卻不多,很大的原因是它們並不接收疑難雜癥的病人,也甚少開藥,有點拿不準的問題了,醫生就會幫助病人通過“綠色通道”轉院去醫療資源更強大的公立醫院。在不少民營的兒科診所,藥房只是儲物間一般很小的一間房,有的甚至沒有安置B超設備。

這家私立醫院的老板對第一財經坦言,為了能獲取更多的專家資源,他們必須和多家公立醫院保持合作關系,這樣不僅方便危重的病人能在第一時間安排轉院,也能讓這些公立醫院更願意“放人”。

不過在現階段,完全辭職丟開“鐵飯碗”轉身去民營醫院的醫生還是不多,兼職是主要的方式,或者是退休的醫生,閑不下來,又不想太累,索性就去了環境不錯的民營醫院。袁立坦言,年輕醫生還是需要公立醫院的科研平臺來成長學習,這有點像國內教育體系中的基礎教育,前期基礎打實了,盡可能見更多的病人,未來才能厚積薄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877

海外醫療3.0時代:麻省總院來華簽約“專屬”私立醫院

經歷了1.0時代的中國患者海外就醫,2.0時代的海外醫生在線問診,如今海外醫療來到了3.0時代:海外醫療機構正加速跑馬圈地,簽約專屬的本土私立醫院,輸送醫療資源,進一步拓展在華市場。

近日,有著200年歷史的美國哈佛大學附屬麻省總醫院(下稱“麻省總院”)終於決定緊接其他美國醫療機構的步伐,前來開拓中國市場。麻省總院是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下屬第一個並且規模最大的教學醫院,曾連續數年被評為“全美最佳醫院”。

美國哈佛大學附屬麻省總院院長Peter Slavin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透露,這是除了美國本土以外,麻省總院最大規模規模的一次海外合作。“盡管我們在美國本地也有其他公司的合作,但這次是最有深度並且具有戰略性的。” Peter Slavin說。

據了解,此次與麻省總院簽訂合作計劃的是上海首家中外合資的三級綜合醫院嘉會國際醫院,雙方將在護理以及癌癥治療領域開展合作,此外,麻省總院還將參與上海嘉會國際醫院的整體規劃、運營管理、臨床研究等多方面的事宜。

從合作布局上看,嘉會醫療今後將更多扮演麻省總院的“中國分院”的角色,比如在醫療資源的共享上,根據規劃,除了麻省的本院派駐中國的醫生以外,在未來,還將有超過600名中國的醫生護士前赴美國接受麻省總院的系統培訓,共同服務於在中國就醫的患者,而中國的本土醫生通過進修也能為麻省總院解決醫生資源緊缺的問題。

3.0時代的到來源自於中國不斷開放的外資醫院試點背景:近幾年我國對外資辦醫的開放程度不斷提高,2014年7月份,關於外資獨資醫院試點相關文件推出,但熱衷吸引中國患者的國外醫療機構因為不熟悉中國市場,而更願意借助已有的中國醫療機構進行資源資源嫁接。

事實上,在麻省總院以前,已經有包括梅奧診所、西達斯西奈等眾多美國知名醫療機構前來中國“跑馬圈地”。但從兩年前梅奧設立專門的中國轉診辦公室就可以看到,國外醫療機構正嘗試將在中國醫療服務市場探索的步子邁得更大。

麻省總院院長Peter Slavin也坦言,此次合作最重要的兩個訴求,一是希望借此獲得更多的人才優勢,其次希望進一步了解中國市場。

以麻省總院為例,在2012年該院接受的中國病患約為40例,到2013年增加至100例,此後每年以平均增幅25%遞增。

“盡管此前每年約有數百名中國患者前赴美國麻省總院治療,增長也都是呈雙位數態勢,但更多的患者可能無力負擔前往美國就醫的昂貴費用,因此我們希望將‘主戰場’放在中國本土。” Peter Slavin表示,根據第一財經記者此前的了解,如果通過赴美就醫中介前往美國就診,要在美國停留2至3個月,包括中介服務費用、飲食消費、酒店住宿、醫療等各項費用加起來,估計會在150萬元左右。

在過去的三四年,赴美就醫成爆發式增長,在美國加利福尼亞、俄勒岡以及華盛頓等地的醫療人員都表示,中國富人通過旅遊來美進行醫療就診和護理的人數正在飛速增長。

這曾經致富了一批海外就醫中介,但隨著產業鏈的成熟,顯然目前更多的私立醫療機構看到了赴美就醫回國後的醫療照護商機,而這些頂級的海外醫院在近幾年也紛紛與中國的本土私立醫院簽約,希望共享海外就醫這杯羹,因為目前90%的海外就醫都與癌癥相關,對於癌癥這一特殊病重,醫療照護的質量好壞直接關系患者的康複情況。

不過不得不正視的事實是,由於國內的高端醫療服務市場起步晚,目前仍然處於市場的初期階段。並且集中在婦兒、口腔等領域的民營醫療,很難滿足國內患者在疑難重癥方面的醫療需求。因此這些海外醫療機構不得不選擇輸入相應的醫生以及管理資源與私立醫院進行深度合作來進行下一步的鏈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010

兩家上市公司爭搶同一家私立名校 民營教育成了熱餑餑?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5-02/1100351.html

皖新傳媒宣布將聯合旗下創投基金,間接收購高達投資舉辦的成都七中實驗學校65%的權益。收購完成後,皖新傳媒將成為首家收購民辦私立學校的A股公司。公司股票將於5月2日複牌。

等等,這不是今年2月份勤上股份停牌收購的標的資產嗎?此前勤上股份曾披露以17.6億元收購高達投資90%股權的計劃,但由於“存在被交易對方終止風險”,勤上股份在4月24日先行複牌。

也就是說,成都七中實驗學校最後選擇了皖新傳媒。而在兩家A股企業激烈爭奪優質教育資源的背後,是國內教育升級與個性化教育需求的加速崛起,和隨之暗湧的民辦教育資產證券化大潮。

除了付出真金白銀外,皖新傳媒還許下承諾:協助高達投資在2021年底前實現香港聯交所掛牌,並和高達投資的股東成都冠城戰略合作,在未來五年內開辦20所以上學校,向外輸出教育辦學管理整體解決方案。

兩上市公司爭搶私立學校

今年2月,已轉型“LED+教育”雙主業的勤上股份停牌籌劃股權收購。在此後發布的重大資產重組停牌進展公告中,勤上股份透露其標的為高達投資及其投資的成都七中實驗學校90%股權。勤上股份表示,在2017年3月31日-4月2日,公司與交易方經過兩個通宵達旦的艱苦溝通談判,終於達成收購意向。

但到4月21日,勤上股份收到交易方發出的相關《終止協議》討論稿,表示交易方執意要求終止已有協商談判成果,不排除目前存在交易方與除公司以外的其他收購方進行交易談判的可能。4月24日,勤上股份決定複牌但未放棄,表示將積極交涉,“力爭在本次交易工作成果的基礎上與交易方協商相關解決方案”。

顯然,皖新傳媒就是“其他收購方”。4月13日,皖新傳媒宣布停牌,並在4月28日晚間宣布了與旗下創投公司皖新金智共同收購65%股權的計劃。

到底什麽樣的私立學校可以引兩家上市公司“爭搶”?

查詢公告和官網消息,成都七中實驗學校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占地300余畝,最早借助於“百年名校”成都七中的優質教育資源,後逐步發展為設有小學部、初中部、高中部、國際部的十二年一貫制大型民辦學校,目前現有在校學生約5800人。單體規模排名四川所有民辦學校的首位。

成都七中實驗學校曾獲“中國十大傑出民辦學校”等殊榮。是一所國際化、全日制,集小學、初中、高中三部分為一體的民辦公助的學歷制寄宿式學校,該校的教學質量在當地名列前茅,文理科一本率、本科率都高居全區第一。學校畢業生在中、高考、海外大學入學考試均取得理想成績,每年都有多名學生考入北大、清華、劍橋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海內外名校。在“高考成績”這一硬指標上,該校2016年高考本科上線率93%,一本率61%,位列成都市前列。

交易資產盈利情況也不錯。從財務數據上看,去年高達投資及子公司成都七中實驗學校營業收入為19287.01萬元,實現凈利潤8673.23萬元;今年1-3月,標的資產營收為4802.97萬元,利潤2025.77萬元。

價”低”方案後來居上

微妙的是,對比兩家上市公司發布的公告,皖新傳媒在談判的收購成本低於勤上股份,但向交易對方遞出了H股上市和合作開設20家學校的橄欖枝。

根據皖新傳媒披露的方案,公司將與旗下創投公司皖新金智共同收購高達投資65%股權,間接收購成都七中實驗學校65%的權益。其中上市公司將出資5.86億元,獲得高達投資30%股權,皖新金智出資6.84億元,持股35%,合計共出資12.69億元(其中包含高達投資股東須支付高達投資及成都七中實驗學校的往來款及增資款共計約 5 億元,以及成都七中實驗學校 300 余畝土地。)

在標的資產運營上,成都七中實驗學校將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5位董事中,由皖新傳媒委派3 位。

勤上股份此前披露的則是,擬以現金方式收購高達投資 90%股權,收購價款共計17.6億元,委派 2 名董事。同時勤上股份將承擔本次交易產生的所得而須繳納的稅金的50%。

在業績對賭上,高達投資原股東對勤上股份做出的承諾是,成都七中實驗學校2017-2019年承諾的經營性結余分別為9800 萬元,10300 萬元和 10800 萬元,而皖新傳媒則要求把對賭期推延到2020年,要求成都七中實驗學校校2017 年的年度結余應不低於人民幣 8800 萬元,2018-2020年三年累計結余總額應不低於人民幣 3.09億元,未完成部分需給予差額部分2倍的現金補償。

皖新傳媒方案中“多出來”的部分則是:皖新傳媒表示在將盡其最大努力爭取使高達投資和成都七中實驗學校於2021年12月31日前實現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的目標。在無法實現香港上市目標的情況下,皖新傳媒直接或間接收購或持有高達投資和成都七中實驗學校的收益、收入或資產等方式間接實現A股上市。

此外,皖新傳媒將與成都七中實驗學校的投資方成都冠城簽訂教育服務戰略合作協議,全面整合雙方優質教育資源,延展教育產業鏈,立足於安徽省向中部覆蓋,立足四川省向西部輻射,規劃未來五年開辦20所以上學校。

回溯到今年1月,皖新傳媒董事長曹傑曾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時曾表示,公司將發力K12(從幼兒園到高中)教育,當時他表示,打通線上和線下校內和校外,形成智能教育閉環。同時重點切入實體辦學,整合國內外優質的教育資源,對接皖新傳媒產業鏈、產品鏈和價值鏈。

民營教育的資產證券化風口

目前尚不清楚勤上股份與高達投資原股東方就終止前次《收購協議》的協商情況。此前勤上股份披露的投資合作協議顯示,如未能在終止日或雙方協商確定的其他日期簽署與本協議實質內容一致的本次交易正式協議的,一方應向另一方支付誠意金 4000 萬元。

相關業內人士認為,高達投資股東選擇皖新傳媒有多方面考慮,雙方在教育資源上的整合是最大的動力。作為國內出版傳媒行業的龍頭企業,皖新傳媒背靠安徽省政府,手握教育服務資質和優質資源,並在過去幾年中顯現出較強的資本運作能力。

皖新傳媒同時發布的一季報顯示,公司1-3月實現營業收入19.35億元,同比增加10%,凈利潤增加154.98%至6.25億元,預計上半年盈利7.44億元—8.88億元。

據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了解,本次皖新傳媒收購資產的自有資金就是來自於公司開展創新資產運作模式Retis,同時,利用旗下創投基金收購35%股份,在保持上市公司輕資產運營的同時,也為後續H股上市留下空間。

“今年會是民營教育資產證券化的元年”,皖新傳媒相關負責人解釋,聯合皖新金智共同收購高達投資65%股權後,未來規劃兩條路徑:一是以成都七中實驗學校在內的皖新控股在H股上市,二是依托成都七中實驗學校的辦學模式及品牌影響力,逐步加大高中、國際學校(國際班)等非義務教育層面的辦學規模及辦學力度,並逐步探索教材教輔、數字教育課程開發、教育培訓、教育裝備、研學旅行等多元教育服務產品合作模式。

據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統計發現,近年來不少企業加大馬力跨界進入民營教育領域,中泰橋梁收購凱文睿信及募資17.5億布局國際學校市場,碧桂園教育集團更名赴美上市,立思辰出資0.3億元設基金等,近期更有阿里巴巴投資13億投建雲谷國際學校,馬雲擔任“谷主”。

熱捧來自於資本敏銳的嗅覺。廣證恒生證券研報稱,今年1月18日,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於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明確將建立以教育部牽頭,協同證監會在內14個部門的部級聯席會議制度,這也被視為分類監管細則落地,國家多維度支持民辦教育的信號。

目前已有多家民辦教育股在香港和美國上市,平均市盈率在20-25倍之間。其中包括去年1月登陸港交所的成實外教育(01565),主要經營包括成都外國語學校在內的6所學校。成實外教育4月28日發布的年度報告顯示,公司業績大幅增長,並預期中國民辦教育行業總收益將由2015年的2879億元增加至2020年的4948億元,5年間複合增長率約1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446

立法會十二題:私立獨立學校

1 : GS(14)@2011-06-05 18:09:16

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106/01/P201106010143.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647

私立惠比壽中學成員捱病有前科18歲松野莉奈猝逝

1 : GS(14)@2017-02-09 23:44:17

【1998-2017】■松野莉奈前日抱病在家中休息,病情急轉直下昨日清晨送院不治。



日本人氣女子組合私立惠比壽中學的18歲成員松野莉奈,昨日驚傳死訊,報道指她因病在家中離世,消息令廣大粉絲震驚。據日本傳媒報道,松野前日因身體不適缺席組合演出,並留在東京的家中休息,及後突然病情有變,至昨日清晨5時,父母叫救護車送醫院急救,經搶救後終確認死亡。松野莉奈前日仍於Instagram上載月初跟家人遊箱根的照片,對於她突然傳出死訊,粉絲均感到難以置信,紛紛於網上留言悼念,組合的網站昨日更癱瘓。日本「百變小天后」Kyary Pamyu Pamyu(KPP)亦在社交網站留言悼念:「年輕又努力的女孩突然過世,感到很難過。」私立惠比壽中學成員於今日的電台活動已宣告取消,而原定於下周六的台灣演唱會,現時未知行程是否如常繼續。



■私立惠比壽中學在前年曾來港拍校服寫真。

■松野莉奈前日於Ig上載與家人遊箱根的旅行照。


曾來港拍校服寫真


私立惠比壽中學是桃色幸運草Z的姊妹組合,於2009年成軍後數度換血,三年後正式出道,而於7歲已經被星探發掘入行的松野莉奈,是於2010年加入組合,她更於2015年曾隨隊來港拍校服寫真。對於松野莉奈的死因惹來外界揣測,網上有傳她是因病毒性急性腦炎致死,其所屬事務所發言人則作出否認,指有關細節仍與家人商討,而事務所至昨午為松野莉奈發出的聲明,也未有交代死因及其喪禮何時舉行。網民亦關注到日本偶像過勞的問題,有指私立惠比壽中學忙於各樣活動,成員嚴重睡眠不足,成員柏木雛多曾因罹患耳疾,一度暫停活動休養,小林歌穗亦因瀰漫性毒性甲狀腺腫暫停演出,如今再傳來松野莉奈突然離世的噩耗,成員健康確令人擔憂。撰文:程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209/199220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130

【東京咖啡】小學老師提早退休 改辦私立珈琲小學校

1 : GS(14)@2017-10-22 16:24:22

吉田先生開設的「私立珈琲小學校」。



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https://fb.me/travel.appleseed這家「私立珈琲小學校」位於東京澀谷區,店名之所以叫作「小學校」,很大部份原因是因為店主吉田恆在開店之前,其實是一位任教了21年的小學老師,因為平日很喜歡美食咖啡,所以在他45歲那一年,結束了在小學的工作,開了屬於自己的咖啡店。開店之後,他仍想把從前教書生涯累積所得的經驗發揮出來。「咖啡店標誌和設計源於小學的點名冊,是小學常見的東西。」吉田老師說。



問到吉田老師覺得面對小朋友同咖啡店客人,心態有否不一樣,他回答:「經常代入對方的身份去思考,這是當老師時,和現在當上咖啡店主也是一樣的。」小學校除了有咖啡之外,還有布甸跟小食,周末更會特別提供無糖無蛋的素食蛋糕。吉田老師亦提到部份食材是由他當年教過的學生提供的。咖啡店亦特別為店內的小朋友提供免費的牛奶跟燕麥片。老師解釋:「我很希望能做一點事讓小朋友感到『跟爸爸媽媽來這店真好』。」提到老師對於未來咖啡店發展,他說:「我希望現在跟着父母來的小朋友,將來長大後約會時也來就好了。我希望能成為一間長期被愛戴的咖啡店。」



吉田先生覺得面對小朋友或咖啡店客人,都得代入對方身份思考,無論是當老師或是咖啡店主都是一樣的。

咖啡店的標誌和設計,靈感都是源自日本小學的點名冊。

咖啡店亦特別為小朋友提供免費的牛奶跟燕麥片。

私立咖啡小學校東京都澀谷區鶯谷町12-6 LOKO大樓1F採訪、攝影:Jimmy Wong@List Cup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1016/201840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986

【有個台灣家】台灣私立幼兒園學費真貴!

1 : GS(14)@2017-12-18 04:31:31

【文化籽:有個台灣家】有一天,King Kong爸爸帶着兩個孩子去學校校務處交學費。「你們的學費很貴,要好好上學!」每次到了要交學費時候,「肉痛」之餘,總忍不住要提醒孩子一句!回家後在吃晚餐時,哥哥突然吐出一句:「媽媽,你知道為甚麼我的學費會比其他同學便宜嗎?」「不知道,為甚麼呢?」哪來的便宜,不是就一樣嗎?「因為我午餐的時候都故意吃少一點,這樣我的學費便便宜一點吧!」哥哥有點沾沾自喜的跟我們說。「所以你平日在學校都沒吃飽嗎?」媽媽忍着不笑地繼續問哥哥。「我有吃飽,只不過我沒有再問老師添飯!」「哥哥,以後午餐多吃一點吧,學校不會多收我們學費的!盡量吃多一點!學費會更划算呢!」我和King Kong爸爸在餐桌上已經忍不住,爆發出一陣狂笑聲,差點想叫他們把在學校吃剩的食物打包回家!看到這個乖巧又愛吃的儍哥哥,心裏原來為了省學費,居然還能省吃省喝。

每月學費夠租一棟別墅

其實在台灣讀私立幼兒園的學費真的不便宜,尤其是相對在台灣這邊的人均收入,一般台灣大學畢業生的起薪點約25,000台幣左右(約6,500港元),普遍「打工仔」收入也不過三、四萬台幣左右,但就像我們孩子讀的私立幼兒園,一個孩子平均每月就需繳付約15,000台幣(約4,000港元),那就是等於一個普通打工仔半個月的收入,這也足夠繳付我們現在租住一棟四層別墅的租金了!如果家中有兩個孩子或以上,可以想像台灣家庭在孩子學費上的負擔有多重!當然除了私立幼兒園外,更多家庭會選擇就讀公立幼兒園。一般來說,公立幼兒園的每月學費約4,000至14,000台幣之間,視乎地區不同而有所變動。而私立幼兒園的註冊費則約15,000至40,000台幣(城鄉差異頗大),且需每月另繳約5,000至10,000台幣的學費和雜費。台北市私幼學費每月仍要10,000至15,000台幣不等。另外在台灣不同的地區,政府有不同的學費補貼資助計劃。例如桃園市政府目前提供5足歲幼兒,就讀公立幼兒園大班(K3)免學費政策,已決定明年將就讀公立幼兒園免費政策提前到4足歲,也就是幼兒就讀公立幼兒園中班(K2),也享有免學費政策,而就讀私立幼兒園的學童,每學期則享補助15,000台幣。當然,這些福利只限於已取得台灣身份證的學童,明年年中我們便住在台灣一年了,希望成功申請台灣身份證後,我家弟弟便可享有這項福利!

衣食住行便宜 拉上補下

老實說,兩個孩子在台灣就讀私立幼兒園的負擔真的不輕!還好,在台灣的衣食住行消費相對便宜,「拉上補下」後,一家人在台灣每月開支仍比香港來得化算。當然要花這筆學費在孩子身上值不值得?就要看每人不同的價值觀。或許,遠離怪獸和永遠爭不完的起跑線,還給孩子那一份自由的學習空間,那是無價的!

撰文:Cass(King Kong媽媽)

80後爸媽,兩年抱兩後,做了全職爸媽陪伴孩子成長,2017年5月舉家移民台灣,重新出發,帶著孩子找另一片新天地!facebook:King Kong全職爸媽大作戰


編輯:施明慧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214/2024349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5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