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自掘墳墓 林奇


http://hk.myblog.yahoo.com/lynch200705/article?mid=8559


林奇:世界盃又開鑼,睇波不賭波!賭波 輸硬囉!

古語云:「輸錢皆因贏錢起!」林奇有好友由今天起,又要忙得不可開交了。

「林奇,今個月約我食飯嗎?還是等世盃 完結後半個月吧!七月底會好啲囉!」

因為他正是社福機構的戒賭輔導員。以前聽他娓娓道來的眾多悲慘個案,很多都是「贏粒糖」、「輸間 廠」,開頭贏少少,之後愈賭愈大,愈踩愈深,最後要尋求戒賭輔助,許多許多都是「自掘墳墓」、「悔不當初」的個案!

畢竟,賭博是一場「永 遠負和」的遊戲,以為自己能戰勝莊家嗎?別天真了,一如買賣牛熊證、窩輪、期指,若然不是用以對沖或套戥,買嚟純作單邊炒作,輸梗的結果,買嚟又係為咗乜 呢?

不過是「自掘墳墓」四字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71

好的管理是公司的坟墓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7/377747.html

好莱坞的名导演伍迪·艾伦说过:性感的80%是展露,如果把这句话套用在很多中国企业身上,就可以说,它们的成功,80%靠的是做名声、懂炒作。
所以我在公司的一家私人企业客户那里,见识过花费企业现金流里的大部分钱请名演员代言,一夜间订单如雪片飞来,却因为营运资本没有计算好,一夜间资金链断裂而雪崩破产。

这样的企业,基本上就是先做大,圈业务,再圈钱;如果想圈钱,则要通过炒作,把规范置于脑后,待发财之后,再“洗白”,如果哪一个链条不小心没有链接好,十有八九破产了事。

若这家企业完成了洗白的整个过程,就会一俊遮百丑。至于管理,在整个过程中不会也不应该被放在优先位置。

不过,身为德国企业的中国区CEO,对此逻辑我只能是长期隔岸观火,断然不敢向其迈进一步。原因在于,德国人信奉不同的逻辑,一切的一切,都是把质量、可靠、稳固、精细、严谨放在重要位置。为了赢得客户口碑,做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至于做大做强,德国人从来就不能理解其在中国人心中的情结,本未立而先炒作也不是他们的强项。

“他本来可以成就一些真正非凡的业绩,但他的老板却不让他那样做。” 管理大师汤姆·彼得斯在其《重新想象》一书中号称要作为其墓志铭的话,常常会被我当做自嘲的名言。

想来很多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掌门人都可以此话来自嘲。

不过,很多年后,我还是觉得,德国企业的那一套,受益匪浅。我所在的德资企业把“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列入了全球集团的核心价值观中,对我的老板们而言,他们的要求就是,我每年递交的业绩结果让人信服。他们给我的回报是,更大的自由和授权。

这种自由和授权,对我而言,就像公司是自己的,能够在这个平台上不断寻找新的突破。

九年多的CEO生涯,想来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证明概念”、“证明繁荣”、“证明可持续性赢利”。面对辽阔的中国市场的诱惑,德国人从来不以侥幸来图速成之功,而是坚忍扎实谋远大之策。身为其中国区执行人,我必须按逻辑而非直觉取巧行事。

在“证明概念”阶段,我们必须证明中国团队能够自我拓展业务, “以农村包围城市”,以软(件)托硬(件),以服务“脱贫”,独立生存下来,在此基础上逐步固化管理的可重复性。真所谓“年年困难年年过,年年过得还不错,山高水远小村落,证明概念靠开拓”。

在“证明繁荣”阶段, 我们必须证明不仅能够立足, 获得我们第一批重量级灯塔型客户,还能取得高于中国市场行业平均的增长速度,初显中国分店在中国市场的高增长拓展潜力,为发展的下一阶段谋求“好景有期, 北岭几枝梅似雪;丰年先兆,西郊千顷稼如云”的局面。同时,在管理上, 必须形成“繁荣兮时不我待,成熟兮流程无拘碍”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持续精进。

在“证明可持续性赢利”阶段, 我们必须证明中国公司的业务具有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 能在激烈竞争的中国市场中, 长期保持差异化特色, 避开那些“做大做强”了的对手的锋芒,而击其价值曲线中的软肋。

在第三阶段,无论是已有的业务产品服务线,还是公司管理流程、体系,我们都已经历多年的持续提高和改进,似乎很少再犯早年的一些错误。这个时候公司的发展速度也渐次稳定,无大起伏。所有的人慢慢满足于以一定的节奏,在持续成长的康庄大道上一路撒欢小跑。

从德国到中国的管理团队中,弥漫着小富则安、积小胜为大胜的思路,意图牢牢抱着在中国市场已有的产品和地位不放,紧抓质量、可靠、稳固、精细、严谨,使已有的优势更加牢固。

那一刻我不禁想起汤姆·彼得斯在其《重新想象》一书中的另一句话来:“好的管理是公司的坟墓”,我把这句话分享给我的上司和团队,提示所有的人不能迷失在美好的现实中而忘记了持续变革。

于是,公司的管理团队要首先取得一致,要求所有的事业部,在每年通过现有业务扩大业绩的思路上,必须不断地尝试新的种子业务,以产品和服务线的业务成长长短线组合,锁定“可持续性”发展之路,并在业务之间,形成互补。

业务互为补充的好处在于,一可以在已有客户群中,实施横向销售,提高客户终身价值;二可以锁定客户黏度,被一站式服务着的客户在公司的某个业务如欲转投到竞争对手,其转换成本会比较高,客户也会忌惮。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并没有受德国已有业务的限制,所谓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并开发了一些在中国市场独有的东西。

西方人有谚语:不能教一只老鸟新把戏。因为鸟老了,旧把戏一定会成熟可靠些。但鸟儿能完成好把戏,学不了新把戏,也就离坟墓不远了,鸟如此,公司管理亦是。

(作者为前贝塔斯曼旗下欧唯特信息系统中国区CEO, 上海交大-马赛商学院AEMBA在读学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28

創業者不應該有的墳墓:失敗,自殺!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3650.html

i黑馬 導讀:無論什麼樣的創業者,都不可避免的會遇到失敗,暫時的也好,永久的也罷,調整好狀態,整理好心情,總結下經驗教訓,整裝再出發,才是擁有海闊天空般胸懷的創業者,如果像本文中所講的那位Ecomom CEO Jody Sherman 因為創業失敗而吞槍自殺,實在是不應該,悲劇啊!死了又如何?

抽取時間中的某個特定片段,基於這個片段匆忙下一個結論,這不公平。不過,作為新聞工作者,這恰恰是我們的職能所在,也是我們在整個創業社區中的角色定位。

這周我我看到新聞說電商網站Ecomom即將關閉的消息。這讓我想起Ecomom獲得第一比融資時我還採訪過其 CEO Jody Sherman。那時的他滿懷希望:「我希望有一天能做得跟 Zappos 一樣大。」沒錯,那時他是這麼說的。

當我得知他開槍自殺的噩耗那天,正好是他的生日。同樣是在那天,我收到了 Skype 上迄今為止最悲哀的一條通知:Jody 已處於離線狀態。

如果消息屬實,由於其基金管理不善和其購買決策無法恢復,Ecomom即將關閉。它的關閉讓我想起了人們對創業成功的狂熱崇拜——這種狂熱或許因為各種媒體的宣傳不斷加劇。或許媒體所宣傳的創業成功的事例並非我們所認為的,是一股完全積極的推動力。

由於媒體對創業公司的不斷美化,百分之九十的的人都忽略了創業公司九死一生的殘酷事實。「作為投資人,我們總是忙不迭地將失敗者抹去、將成功放大,我們需要為今時圍繞創業的大話負很大的責任。」Ecomom 的投資人 Paige Craig 在一封郵件中這樣回覆我。

他媽的,儘管我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有一個很好的起點但是我對創業這件事情仍然很害怕。實際實操行的創業者才能真正體會到創業的樂趣,然而無論你上線何種產品,起碼都能在TechCrunch上看到一篇相關的報導。

Ecomom 的投資人 Dave McClure 也認同的是即整個創業社區將成功案例視為標竿,對失敗案例視而不見的態度必須要對 Jody 的死負一部分責任。「顯然,Jody 承受了諸多壓力。但不幸的是,我們多少都有責任——不到 10 天前我還在洛杉磯見過 Jody,但我完全沒有想到,他當時正在考慮這麼極端的做法。作為投資人,通常情況下我們對於心理健康評估並不在行,但或許,它應成為我們工作的一部分。」

Craig也同樣持有這一觀點:「我從來沒有要求 Jody 給我一個誠實的答案,嚴格意義上沒有——我們一起部署了公司的陣容,對於運營套路也很清楚。我會問:「進展如何?」然後他會答道:「手到擒來。」我們會直接快速地去過一些好的事,然後迴避一些看似不那麼好的事,再繞回到這樣一個中心:「一切都很好。」接下來就是一句:「哥們牛逼,讓我們來喝一杯。」當然,我們的對話會比這樣更深入些,但實話實話,我們從來都沒有觸及那部分真正讓人疼痛、而又真實存在的問題。當你不是董事會的一員時,你就不會想要傷害創始人並刨根問底,而且,他們自己也不想袒露脆弱面。」

當然,還是存在一些有自知之明,能看透這些的創業公司。但是大部分還是深陷輿論的炒作之中無法自拔。

其中LaunchBit 公司的創始人 Elizabeth Yin 的「眩暈與現實」給出了一個我們這個時代急需的視角:

「當創業者聲稱他們「業務驚人」時,從以往統計的角度來說,他們要麼是在撒謊,要麼是盲目自信,而這兩點都不是什麼好的品質。只有你糊塗透頂的時候,你才會相信這樣的說法。假如我告訴我的員工業務很好,他們很快就能看穿並識破。我當然希望他們滿懷希望,但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在他們表現出眾時及時地誇讚他們,然後把各種數字和用戶牽引給他們看,而不是製造喧嘩的幻象。」

「在一次核爆炸後,能存活下來的大部分動物就是蟑螂,因為他們生命力太頑強了。」Paul Graham 在 07 年曾這樣寫過,「不要成為那種漂亮的花,把自己的莖藏在塑料管裡去保護他們自己。」

儘管現在有大量的猜測,但是沒有確定的證據證明Jody 的死就跟 Ecomom 的失敗相互關聯。畢竟,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人才收購和炒人都是家常便飯。失敗之後,你還可以在 Google、Yahoo或者eBay 幹上幾年,整個世界照樣轉。

整個行業傾向於將那些表現一般的創業公司邊緣化。在這種情況下,「永遠不要示弱」就成了一個公共信條,直至自欺欺人的程度。TechCrunch 就曾收到成千上萬個「成功企業家十大法則」的投稿,但事實投稿人自己根本算不上成功創業者。

對大部分的業務而言,這些人所描述的超人般的堅韌不拔充其量只能算是膚淺的。想想看,決定做什麼、怎麼做、跟誰做、何時、何地、為什麼、用誰的錢做,所有這些決定背後都意味著艱難困阻。並且當投資人是你的親朋好友而非外人時,如果將自己愛的人的錢賠掉,更會更難受吧。

「無論前方多麼黑暗,你也永遠永遠不要結束你的生命!」「專業的投資人理解失敗。」Ecomom 的投資人 Cyan Banister 對此有深刻觀察,「你的親朋好友或許無法理解,但他們應該理解。你的員工會繼續前進,並找到更好的事去做。所有這些都只是暫時的。你或許不能痊癒,但你周圍所有的其他人都會痊癒。」這還不包括這樣一種情況:所有其他人都可能是錯誤的。

Graham 本人也在同一篇帖子中這樣寫道:「投資人仍然沒有意識到的一點是,那些最偉大的創始人在創業之初看起來是多麼毫無頭緒和充滿試探性。任何一個因為缺乏社會認同而沒有拿到融資的人都知道這種先決印象背後的巨大代價。」但這一切也會過去。

從一個更為宏觀的角度來看,我並不清楚解決方案在哪,除了在諸如 TechCrunch 這樣的網站上增加失敗案例報導以外。

讓我們從這篇文章開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930

互聯網金融在自挖墳墓!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20/56483.html

互聯網金融從字面就可以理解其本質意義,互聯網+金融。也就是說目前的金融體系只是依附互聯網的外衣。站在另一個角度分析,互聯網僅僅是金融體系的一個渠道而已。既然是一個渠道,它就存在通暢和堵塞的兩種狀態。既然是渠道,它就會存在舊的渠道被新的渠道替代的命運,這是最為尋常的一種邏輯常態。

從覆蓋面(渠道角度)分析當前銀行、基金、互聯網金融

「理論上,只要有沉澱資金的地方,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都是我們潛在的合作夥伴。」這個就是目前傳統的銀行或者基金等金融體系的做法依據。

這麼多年以來,銀行渠道一直在基金銷售渠道中佔據主流地位,但在基金公司不小心黏上互聯網的時候,銀行確實也很著急,但是銀行本身的系統結構比較龐雜,如果銀行電商渠道和基金公司合作,那這勢必會影響到銀行各分行支行的利益,所以銀行行動起來很慢。攤子大了,處理事情的確很慢。是坐以待斃還是主動出擊?銀行選擇了後者。業內人士消息,某銀行將攜手匯添富和民生加銀兩家基金公司,擬推出一種新的電子銀行卡(沒有實體卡的儲蓄卡),用戶存錢進去,可享受較高的貨幣基金年化收益率。此卡的特點是,跨行轉入和轉出沒有任何費用,需要用錢的時候,也可隨時取現。這對目前剛剛有點火熱趨勢的互聯網金融狠狠潑了一盆水。

今年以來的互聯網金融全都在為貨幣基金發動愛情攻勢。無論是南方基金、匯添富等基金公司率先實現實時贖回,抑或是餘額寶、活期寶等均對接的是貨幣基金。但是,愛情最終要講個你情我願的道道來,互聯網金融的強勢去征服,帶來的確是另一方的反感。匯添富基金和民生加銀基金牽手民生銀行就是最好的例證。基金公司再次將目光轉移至傳統銷售渠道,但合作方式卻和以往大有不同。由線上轉到線下未必不可行。

從滲透率(風險、用戶粘度)分析當前銀行、基金、互聯網金融

1,在大額信貸業務集成式金融解決方案方面,銀行體系仍然擁有互聯網金融模式難以企及的優勢。

目前的趨勢是互聯網金融確實可以爭取到很多零散的資金,但是大額的信貸方面用戶還是比較信賴走銀行模式。在客戶的思維裡,哪怕處理的不夠及時,只要沒風險,我都願意接受。

2,銀行、基金等畢竟是發佈遊戲規則的金融體系,互聯網企業要想進入金融的圈子,必須遵守金融圈子的遊戲規則。

3,銀行擁有廣泛的客戶資源,銀行作為信用媒介、支付媒介、渠道媒介不會被互聯網金融所顛覆。

4,如果互聯網金融規則和准入條件與現有金融機構不對接,將產生風險,會出現新的競爭不平等情況。

5,發展互聯網金融,應該注意防範風險,兩個底線不能突破,一是非法吸收公共存款,二是非法集資。

另外,有業內人士分析,如果這塊市場能做起來,規模不可小覷。「線上確實可以爭取到很多零散資金,但是這部分資金的黏性如何值得商榷。有一點是確定的,資金是逐利的,百度給的收益率高,所以申購之際一度引至系統癱瘓。淘寶收益率高,同樣用戶湧向淘寶。但高收益率一般需要補貼客戶,所以高收益率很難持續。一旦線上基金產品的收益率趨於穩定,持有人是否能沉澱為基金公司的客戶,很難保證。」

言外之意,收益率趨於穩定之時就是互聯網金融生命消失之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604

歐盟高官再給“希臘新計劃”潑冷水 “他們在自掘墳墓”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222

QQ圖片20150211083427

“希臘是在自掘墳墓”,MNI援引的一位歐盟高級官員警告道,而另一位官員則形容希臘的新融資計劃是“異想天開”。

希臘政府昨日透過多家媒體放出了有四個條件的新融資計劃,正是這份所謂的“新計劃”讓上述官員感到“暴怒”,並表示“根本就沒有計劃”。

詳細的報道來自MNI:

希臘新政府為其歐洲債權人精心編排的大戲昨日似乎唱不下去了,因為希臘政府的誤導性聲明激怒了歐盟高級官員。

一位要求匿名的歐盟高級官員形容現在的情形為“暴怒的”,並表示“根本就沒有計劃”。

...

他還表示,“希臘是在自掘墳墓。” 

周二伊始,希臘政府就通過希臘《每日報》(Kathimerini)等媒體“泄露”了最新的融資計劃,提議創設一個過橋融資項目,以便其與債權人在9月以後達成一個“新協議”。

據媒體報道,新協議有四個組成部分: 

取消與三駕馬車簽署的援助備忘錄中30%的條款,取而代之的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OECD)贊同的10條新的改革措施;希臘(2015年)財政盈余占當年GDP比重3%的目標下調至1.49%;通過已經宣布了的債務置換計劃來削減希臘債務;通過希臘總理齊普拉斯(Alexis Tsipras )上周日宣布的政策(例如,為經濟危機中受到最嚴重傷害的人提供免費的食物和電緩解希臘的“人道主義危機”。

第一位歐盟官員形容該計劃為“異想天開”,並且補充道,“一個秋季之前沒有償付義務而秋季之後又很可能不想償付的計劃,你們是怎麽想出來的?” 

據一位知情人士,希臘新財長Yanis Varoufakis周日與歐盟代表Thomas Wieser 和Declan Costello的會晤並不成功。該消息源透露,希臘方給人留下的印象是,如果歐元集團不同意其立場,那麽債權人都“見鬼去吧(go to hell)”。

......

與此同時,對於歐盟來說,希臘新政府的唯一顧問Lazard銀行並沒有扮演積極的角色。

一位歐盟官員形容Lazard 的銀行家們為“不稱職的”和“幫倒忙的”。

華爾街見聞網站昨日援引彭博報道介紹過,Lazard銀行執行長Matthieu Pigasse接受法國電臺采訪時表示,將希臘債務削減1000億歐元是“合理的”,這有可能使希臘債務占GDP的比重在2020年降至120%以下。

他還稱,“三駕馬車”強制希臘進行財政緊縮是完全錯誤的:

我認為“三駕馬車”錯了,他們使希臘經濟碰壁,而且也會讓歐洲經濟碰壁。是的,他們完全錯了。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045

配資公司:“主動參與做空,無異於自掘墳墓”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0490

有傳言稱,配資公司一手做多,一手做空,兩邊獲利。業內人士認為這是無稽之談。 (勾犇/圖)

對配資公司參與做空的傳聞,業內人士大多不認同。這看起來並不太符合邏輯。“股票好,配資業務才火。”

溫州資本再一次躺著中槍。在股市快速下跌的敏感時刻,他們被視為“空軍”的主力,正在社交媒體上遭到全面聲討。

一周來,有關浙江場外配資公司做空股市的傳言就甚囂塵上。傳言有板有眼,有數據有邏輯,不由得人不關註。

在一篇廣泛流傳的題為《中央嚴查股市暴跌元兇》短文中,作者信誓旦旦地說,中央目標已鎖定浙江的配資公司。“配資公司(浙江溫州最多,800億元以上,全國70%以上)大量賣空股指期貨對沖爆倉風險,……每日下午2點左右,開始平倉,一邊平掉客戶爆倉的股票現貨賬戶,一邊大筆做空股指期貨,兩頭賺錢。”

媒體已經紛至沓來。“這幾天光顧著接待媒體了。”2015年7月8日,包括浙江互聯網配資公司米牛網和尋錢網在內的多家配資公司老總介紹說。來訪的人,幾乎包括國內所有財經媒體,更不乏英國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和澳大利亞金融評論這樣的國際媒體。

“我們自己都沒想到會有這樣的影響力。”尋錢網CEO周競天說,“和上海、深圳相比,溫州的配資公司規模根本無法相提並論,我們最大的一家都不可能超過20億,加起來最多不過300億。”

與A股六、七十萬億的市值相比,這無疑是九牛一毛。

從“夏天”到“秋天”

進入配資行業六年多,這還是周競天第一次見到“配資”被如此熱烈地討論。在以前的媒體報道中,這名CEO被貼上“80後”、“帥哥”等時尚標簽。

“這是個很專業的詞。”按照通常理解,股票配資是指配資公司在你原有資金的基礎上,按照一定比例給你資金供你使用,和他們簽訂相關協議文本,進行管控和約束。

你有一元錢,如果配資公司願意按1∶5比例配資,你就將擁有6元錢進入股市。這種以小撬大的行為,在金融行業中,被稱之為“杠桿”。

作為金融工具,配資由來已久,並非今日才誕生。“配資並非牛市特有,熊市也存在配資。”周競天說。

不過,對配資公司參與做空的傳聞,業內人士大多不認同。這看起來並不太符合邏輯。“股票好,配資業務才火。”周競天說,配資公司一旦主動參與做空,無異於自掘墳墓。

如火如荼的牛市,確乎是推動此輪配資行業大發展的主要動力。以另一家配資公司米牛網為例,他們提供的數據顯示,從2014年9月8日上線至今,到現在剛剛十個月,累計配資已達48億余元。

最火的時候,資金根本供不應求。“今年4、5月,想配資的已經需要排隊,一般都需要等一個星期。”米牛網CEO柳陽說。這也正是當時行業內的普遍期限,周競天證實了這一點。

在互聯網金融企業創業潮中,配資業務無疑有巨大的吸引力。早在2015年3月份,上線不到半年的米牛網就獲得了A輪融資,而尋錢網也在2014年獲得了A輪融資。“這是互聯網金融領域里,唯一經過風險控制可以保證資金不虧,並且保證較高利潤的領域。”一位業內人士評論說。

“我們的風控一直做得不錯。”柳陽說,他們有一整套風控系統,設定了預警線和平倉線,用戶一旦進入預警線,就禁止買入。而一旦股票市值到了平倉線,則直接強行平倉。為保證安全,他們還對用戶賬戶,每15秒掃描一次。

“我們一直在降杠桿。”柳陽說,從2014年9月8日上線後,一開始,他們實行的是1:5的杠桿,但很快就調到了1:4和1:3。“上周末剛剛又調成了1:2。”而平倉線的標準也進行了幾次調整:從107%,調為112%,上周末,已經調到118%。持倉比例也一直在進行調整。抗風險能力較低的創業板,“持倉比例不能超過20%。”

周競天同樣表示,他們現在的杠桿也早降到了1:3,甚至1:2。“目前主要的壓力還是人員和存量資金的成本。”

配資大衰退已經來臨。米牛網提供的數據顯示,他們現在每天新增配資量不到高峰期的10%。“我感覺現在還只是秋天,冬天仍未到來。”周競天說。

不過,這些企業,配資額都不高,“一個賬戶,最多一千萬,大部分賬戶都控制在300萬以下。”周競天說。而柳陽早已將配資額降到了500萬元。

6月30日,證券業協會曾對外公布比較全面的數據,現在股市的恒生公司HOMS、上海銘創和同花順三大系統接入的客戶資產規模合計也不過5000億元。HOMS系統近兩周強制平倉金額不過150億元。看起來雖大,但與A股60萬億的規模相比,體量也十分有限。

“競爭惡化”的行業

周競天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作為一個行業,配資公司現在處於無人監管的狀態。“任何金融工具都有兩面性,它有醜陋的一面,也有美好的一面。”周說,配資並非十惡不赦的行業。

作為一個無人監管的行業,配資的資金來源,一直是個謎。“一些公司此前動不動說自己配資幾十億,但一問資金來源,誰都不敢再說。”

這正是此輪證監會本該嚴查的對象。業內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或許正是風險低、利潤穩定,且又無人監管資金來源,一些面目可疑的資金,此前也迅速流入了配資市場。

“這完全是業內公認而業外又無法察覺的秘密。”一位業內人士說。在股市最熱的時候,一些上市公司,正通過個別券商的通道,將股權質押獲取資金,通過配資方式進入市場。

現在很多券商營業部是承包的。只要上市公司跟營業部談好收益率。券商就可提供數據端口,買一個分倉系統,進入市場。

“他們單單只賺利差就夠了。他們拿到的點,一般是7到8,而進入配資公司,最差也能拿到年化10-12,甚至更多。”上述業內人士說。但這直接放大了杠桿風險。這也正是此輪大跌不少上市公司停牌的原因之一,“他們怕再跌下去,自己將遭遇強平。”

“如果要清理違規配資,應該先從券商開始。”一位業內人士說。

這並非全部。由於利潤穩定,一些信托公司也通過傘形信托的方式進入配資渠道。這也是讓部分配資公司目前最頭痛的事,“信托產品簽的時候都是一年,現在錢拿到了配不出去,資金趴賬上,一年利息都不得了”。

“沒有任何門檻,從業者也良莠不齊,在地方上登記的名目也不同,大多數以資產管理公司、投資咨詢公司名義存在。”周競天說。

由於無人監管,不斷陷入惡性競爭,現在正處於惡化的階段。此前周和其它同業人士,多次呼籲監管部門對行業進行規範。“進行管理,提高註冊資本金,提升人員素質和資質,同時對資金來源進行監管。”

“國家應該正面這個問題,出臺相應標準,擡高門檻,達不到的一律淘汰,達到的,則發放正規牌照納入監管,而不是選擇回避。”周競天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557

關鍵圖解》產值是IT三倍,從搖籃到墳墓一網打盡 一次看懂生物經濟

2015-01-14  TCW

時代》雜誌:5年內,全球將進入「生物經濟時代」

預估產值近500兆元,是資通訊硬體(泛IT)3倍!

2020年全球近9成人口皆可上網,泛IT發展飽和,將難有爆發性成長!

●為什麼它會出現?因2030年地球總人口數達83億人,將有生存危機!

●為什麼它如此重要?因它能提供更多活下去的解方!.透過生物技術結合電子、電腦、軟體、網路、通訊、材料等.能與各產業如醫療、健康、農業、工業、能源、環保、生態等結合.未來它將滲入你我生活各層面

●未來這3大產業,在台灣含金量最高(2020年台灣生物經濟產值預估)

1. 醫療健康:讓人活得更久1.7兆元說明:透過處方、病人的行為紀錄、遺傳數據、長期健康結果比對分析,做出最有效與安全的治療。

2.農業:解除食安問題6,000億元說明:生物分子篩選工程助人吃得更有機能性,如有抵抗力、不怕寒冷等。新保健食物是由植物或海洋萃取物生產,而非化學原料組成。

3.工業:告別髒氣體7,000億元說明:人類開車是用微生物提煉的燃料,因此PM2.5會消失。

未來世界,它將無所不在

遺傳工程將預判你出生該吃什麼藥才不會生病

石化燃料消失,你呼吸的空氣中沒有PM2.5

你待的企業,使用的是清潔製程,不會有職業傷害

你使用的手機,每一個零件都可回收再利用

基因篩選取代基因改造工程,不用擔心吃到基改牛肉或黃豆

癌細胞轉移解密,標靶性化療對症下藥,治療癌症不再痛苦

整理者 顏瓊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228

昆機退市記:從輝煌到沒落,投機取巧終自掘墳墓

*ST昆機(600806.SH)的A股之旅將在2018年止步。因四年連虧加財務造假,公司將被“踢出”資本市場。

5月22日晚間,上海證券交易所(下稱“上證所”)對*ST昆機做出股票終止上市的決定。“就*ST昆機而言,其觸及了凈利潤和凈資產兩項退市指標。”上證所表示,*ST昆機2014年、2015年以及2016年凈利潤均為負值。2017年凈利潤再度虧損-23.63億元,凈資產-1.98億元,同時被審計機構出具保留意見。

三度易主,由盛轉衰

在1993年上市前,*ST昆機身披榮光。

*ST昆機前身是1936年在南京籌備成立的中央機器廠,後1938年抗戰期間遷入昆明,改稱中央機器有限公司昆明機器廠。

民國“央企”*ST昆機,在新中國成立4年後,更名昆明機床廠,成為第一機械工業部直屬的“十八羅漢廠”之一,開啟了專業生產機床的歷史。

1994年,制造出T68臥式銑鏜床,並代表國家參加萊比錫國際博覽會;1965年,制造出T42100坐標鏜床,精密機床的制造水平達到世界一流;1985年,制造出中國第一臺精密加工中心.....在上市之前,諸如此類的第一,*ST昆機可數眾多。在這家公司網站的榮譽墻上,列著“曾創造140多個中國第一”的無上榮耀。

但90年代後,重組改制成功掛牌上證所的*ST昆機,卻來到了拋物線的下滑端。

上市前十年,*ST昆機一直處於在虧損邊緣掙紮的狀態,凈利潤最多多不過三四百萬。在2006—2010年,*ST昆機曾有過幾年輝煌,每年凈利潤可達億元級別,到2011年之後,機床行業由盛轉衰,*ST昆機利潤還是加速下滑,主營業務從2012年開始虧損至今。

而上市以來,原來的國民“央企”也歷經了控制權三度被轉手,管理層幾番動蕩,公司最後賣無接盤的窘境。

第一次轉讓在千禧年,雲南省政府將*ST昆機29%的股份轉讓給西安交通大學產業(集團)總公司(下稱“交大產業”),退居二股東。彼時,交大產業承諾將選擇含金量高的高科技項目註入*ST昆機,隨後,*ST昆機收購了交大思源、交大賽爾、恒通智機以及交大產業相關技術。

但大手筆註入資產,卻讓*ST昆機仍然處於增收不增利的狀態,交大產業入住前一年,*ST昆機營收0.91億元,凈利潤0.04億元;收購上述資產後,2005年,*ST昆機的營收增長至6.73億元,但凈利潤卻只有0.21億元。

註入機床資產後,交大產業更為優質的電子信息等資產並未裝入*ST昆機,2005年*ST昆機又被轉手賣給了現在的大股東沈陽機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沈機集團”)。而交大產業裝入*ST昆機不到數年的資產也再度轉手。

值得註意的是,在上述裝入的資產中,西安賽爾已成為*ST昆機難以甩掉的包袱,後2017年3月還被*ST昆機揭露造假,這一事件也成為*ST昆機財務造假暴露的開端。

落後挨打,造假保殼

沈機集團是國內的機床龍頭,其旗下還有另一機床企業上市公司沈陽機床(000410.SZ)。

在收購*ST昆機之時,沈機集團在行業之中風光無兩,2005年營收已近46億元,殺入世界機床行業收入前十。當時沈機的目標是2010年經濟規模達到150億元,利稅20億元,進入世界三強。但顯然,這一目標隨著國內機場行業的式微,並未實現。

隨著機床行業長期供大於求,國內機場企業技術上積弱積貧,不具備與國外企業搶占市場的實力。眾多的機床企業都在2011年前後開始了困難期,而*ST昆機網站的榮譽墻,在2011年之後也未有再更新。

2011年後,*ST昆機就長期在虧損邊緣掙紮,而“大哥”沈陽機床也並不樂觀,後者在2015年、2016年連續虧損而“披星戴帽”,但2017年,沈機集團承接沈陽機床虧損資產,成功助其脫帽。但對於*ST昆機,沈機集團選擇了再次將其變賣,由此還引發了*ST昆機股東不滿,指責沈機集團偏心“親兒子”。

2015年—2016年,沈機集團曾試圖以9億元向紫光卓遠轉讓其所持有的*ST昆機1.33億股權,但後因在相關公告中未披露“3個月自動解除”協議和“獲得雲南各部門支持”等必須披露的生效條件,因此被證監會警告,處以40萬元罰款,時任*ST昆機的董事長、董秘等高管也被證監會警告並分別罰款15萬元。

沈機集團選擇放棄*ST昆機,與其主營產品屬性相關。就過去數年間的公開資料來看,沈機機床產品主要為自動化程度較高的數控機床,而*ST昆機則主要為臥式鏜床等大型精密機床,自動化程度較低,難以進入高端市場,在數控機床,智能化日益成為行業主流的背景下,*ST昆機成為了落後挨打的那個。

在轉讓股權失敗後,沈機集團也逐漸失去了對*ST昆機的耐心,這使得*ST昆機深陷保殼的困境之中。在2015年轉讓股權信批違規之前,*ST昆機及其上屆管理層就走上了了投機取巧,秘密造假保殼的道路。

2017年3月20日,*ST昆機新管理層自爆公司過往存在四大財務問題:存貨不實、銷售收入確認違規、費用少計、子公司“多套賬”塗改票據,所涉金額上億元,隨即引發市場的軒然大波和監管層的強烈關註,自曝造假兩天後,證監會正式就此展開立案調查。

經過8個月的調查,2017年11月16日晚,*ST昆機造假事實被認定,監管層對公司原任及現任董事、監事或高管做出處罰決定。經證監會查明,2013~2015年間,*ST昆機通過跨期確認收入、虛計收入和虛增合同價格三種方式虛增收入約4.8億元;同時通過少計提辭退福利和高管薪酬的方式虛增利潤約2961萬元;此外,2013~2015年間,*ST昆機年度報告中披露的存貨數據也存在虛假記載。

“之前公司曾表示過,財務造假加上連續的虧損,肯定會退市。也說大股東沈機兩年也沒有拿出什麽有效的重組措施來保殼,反而是公司以造假保殼。”*ST昆機的一名投資者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無論是上市公司還是股民,在上證所對*ST昆機下達”退市令“之前,均知曉退市已是定局。

3萬踩雷股東何去何從

和同時被判令退市的*ST吉恩不同,*ST昆機還有財務造假的案底。對於這家A+H股的老牌機床公司而言,退市或許可以讓公司的窘迫暫別大眾目光,風波告一段落。但對於3萬多名*ST昆機中小投資者而言,虧損的噩夢遠沒有結束。

“如果公司存在信息披露違法被證監會作出行政處罰,投資者因此造成損失的,投資者可以自己受到虛假陳述侵害為由,通過司法途徑尋求民事救濟或賠償。”上交所表示,投資者可以通過退市公司的實際情況采取措施維護股東權利。

*ST昆機的財務造假將其加速推向了退市深淵。對於造假賠償,此前,有持股*ST昆機的投資者向第一財經記者稱,*ST昆機管理層於今年初曾對投資者給出承諾,公司會保護股民利益,對於退市以及此前的財務造假,還計劃成立賠付基金。

彼時,*ST昆機曾表示,正在估算賠付範圍和額度,細化方案。但從目前來看,這一承諾很大可能將被證實只是一張“空頭支票”,*ST昆機及其管理層對此也未再做出任何回應,

實際上,*ST昆機目前財務狀況非常糟糕,到2018年一季度凈資產虧空的窟窿近1億元,不具備賠付能力。5月10日的股東大會上,*ST昆機提請向沈機集團借款,金額不超過2億元,該方案最終獲得通過。

有證券法律師表示,漫長的主動索賠是*ST昆機投資者追回部分損失的唯一途徑。記者了解到,已有證券法律師代理的*ST昆機索賠案將在6月陸續開庭。

2018年5月30日開始,*ST昆機將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交易期限為30個交易日。有資格參與這場“危險遊戲”的個人,必須是具備2年以上股票交易,且實名證券賬戶內資產在申請權限開通前20個交易日,日均(不含融資融券)在50萬元以上。而不符合這一條件的個人則只能單向賣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634

老千:面積5000平方米 斥資300萬 貪官霸地建超豪墳墓

1 : GS(14)@2012-01-11 21:19:47

http://m.sharpdaily.hk/detail.ph ... 5335&category=daily
廣東一條小村落出現一個佔地5,000平方米的超豪華墓地,村民投訴有官員不理他們強烈反對,強行佔地又強行施工,花了數百萬元人民幣興建,但墓主仍然是個謎。


陸豐市水坑湖村位於海拔500米的山坳之間,據說村口是一塊「風水寶地」,2010年當地一名官員帶着風水師傅到場堪探後就選定了一片墓地,該地原本是要退耕還林的山地,卻遭官員指揮工程隊伍大肆挖掘,毀壞山林和農田後,興建巨型墳墓,建造費估計超過300萬元人民幣。

官員在「風水寶地」興建超豪華墓地,佔地5,000平方米。

亂挖致水土流失
水坑湖村極力反對,村民鍾先生說︰「想不到對方強行動工,至今建造已有兩年多了。」其間還不時有警車和警察到場。村民寫過三次投訴信到當地政府,卻一直沒人處理答覆。由於墓地亂挖,令水土大量流失,2010年5月大雨後,墓地處山泥傾瀉,導致另一條村的自來水,至今都無法飲用。
強行佔地、強行施工不特止,墓地規模也明顯違規。廣東省規定土葬單人墓穴佔地不得超過4平方米,豪墓超標幾千倍。
廣東《金羊網》
2 : GS(14)@2012-01-11 21:20:01

http://news.sina.com.cn/c/2012-01-10/025923772768.shtml
 建在陸豐陂洋鎮水坑湖村村口,村民還稱現場多次出現警車

  沿著陡峭的山路驅車半個多小時,至陸豐市陂洋鎮岐嶺管區水坑湖村村口時,一座豪華大墓顯現在眼前。水坑湖村民說,這座神秘豪華大墓開建已有兩年多,誰家在建造這個大墓村民並不知情,但施工由一名政府官員出面協調,而且建造現場多次出現警察和警車,造價達到數百萬。當地村民多次向鎮、陸豐市及汕尾市有關部門反映情況,但事情沒有得以解決。

  新快報記者 林良田

  豪華墓面積5000多平方米

  水坑湖村是一個人口僅300多人的自然村,在海拔為500米高的山坳間。25年前,一場暴雨,引發了山體滑坡,部分房屋被掩埋,為此,村民陸陸續續搬離了這個危險的村落,但村民的戶口所在地仍是水坑湖村。2010年元月,一名當地政府官員帶一名風水先生到該村尋找風水墓地,看中水坑湖村村口一塊林地。之後,這名官員要求買下該地塊建造墓地,遭到村民的強烈反對。

  「沒想到對方強行動工。從動工開始至今,建造已有兩年多了。」村民鐘先生說,這座墓地佔地面積達到5000多平方米,為退耕還林的山林。這名政府官員帶領工程隊動用重型挖土機和推土機大規模毀壞山林和農田,致使水土大量流失。2010年5月的一場大雨,建造墓地處發生一起大型山體滑坡,致使山下的陂溝村村民自建的自來水至今仍無法飲用,村民怨聲載道。而工程也在村民的反對下,陸續施工。村民說,建造現場多次出現警察和警車。

  鐘先生說,大型墳墓建在村口,使得整個村的風水都遭到破壞。針對此情況,眾村民於2010年的4月份、5月份和6月份三次向當地鎮政府、陸豐市市委、汕尾市紀委等部門的領導作了書面反映,希望該事件能得到上級的關注並最終解決。但遺憾的是,至今,村民沒有得到以上任何部門的書面和口頭答覆。

  村民不知大墓主人是誰

  如今,該座大墓已基本完工,1月8日,10多名工人還在進行收尾工作。墳墓前面為防止山體滑坡設置了一堵水泥牆,沿台階而上,墳前就是一塊水泥平地,墓碑已豎立起來,墳頭的鋪上草皮,種上樹苗,記者趕到時,工人正在墳頭澆水。一名工人告訴記者,他們從3個月前就是開始施工,分為兩撥人馬,平時就住在工地旁邊的工棚裡。

  記者留意到,工地附近停著一輛車牌為「粵ON9XXX」的凱美瑞小車。村民鐘先生告訴記者,這輛小車為監督該工程的政府官員座駕,但關於豪華大墓的主人是誰,村民並不知情。眾村民告訴記者,根據墳墓的規模以及用料來估算,這座豪華大墓造價達到數百萬之多,「根據知情人講述,第一次建造地基差不多花了80多萬,坍塌之後重建又花了85萬,石碑花了140萬,還有其他綠化以及各種費用等。」村民鐘先生說,從風水學來說,豪華墳墓所在之處為風水寶地。

  雙人墓葬不得超6平方米

  記者瞭解到,根據去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實施的《關於強化全省殯葬基本公共服務的意見》第三款第九條規定:限定墓地(穴)最大面積。嚴格執行公墓墓地(穴)佔地面積標準,杜絕超面積大墓,維護社會公平。埋葬骨灰的單人墓或雙人合葬墓佔地面積不得超過1平方米;政策允許土葬的遺體單人墓佔地面積不得超過4平方米,雙人合葬墓不得超過6平方米。來源:金羊網-新快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211

網上課程 教育界互掘墳墓 雷鼎鳴

1 : GS(14)@2012-12-11 00:15:27

http://www.skypost.com.hk/column ... 2%B3%E5%A2%93/58756
近年國際上出現了一種新的教學模式,英名喚作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中文大可稱為「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有人認為會根本性改變未來的授課方法,影響可大可小。上月我校高層舉行每年一次的集思會,其中不少時間也用在討論MOOCs之上,不少同事似乎都躍躍欲試,要積極參與此等計劃。
這是甚麼玩意兒?現在互聯網無遠弗屆,一部電腦在手,在有WiFi的地方,自可與整個世界聯絡上,我們上課是否還要早上八時許便睡眼惺忪的跑到課室中去?有一些世界頂級學府已囑其教授把所授之課拍成錄像放在網上,自由開放,讓全世界的人都可免費學習。學生有疑難,在網上提交問題也非難事。有些受歡迎的課,據說登記的學生數以萬計,人數太多,教授應付不了,學生可自行投票決定哪些問題最值得教授回應等等。
科網股爆破 無疾而終
此等在線上課,說新也不是全新,在90年代早已有牟利學府推動過,但在科網股爆破時,不少這樣的課程便無疾而終。現在的新,似乎在於兩方面,一是網上技術比90年代時先進得多,學生之間或與教授的溝通更加方便。二是不少名牌大學都各自組合,參與了此種課程。我校所參加的,有個怪名稱,叫Coursera,此公司為史丹福兩位教授所創,二人一位是曾奪得天才獎MacArthur Award的電腦女教授哥拉(Daphne Koller),及她的同事、曾住過香港的Andrew Ng。已參加此合作計劃的有普林斯頓、加州理工、哥倫比亞、史丹福等35所大學。
難評估學生進度 極少數可獲利潤
在線課程有明顯的優點,最重要的自然是成本低但可以容納極大量的學生。有人也認為在線課程的平均質量會較高,因為大學會找來一些星級教授去擦亮招牌,表現不佳的,學生會避之則吉,自動淘汰。
弱點也是明顯的。不少學生學習是為了文憑,但若要文憑便必須對學生的學習進度進行評估。在家中自由學習,校方怎知學生有無請槍或抄襲作弊?就算有學位頒發,世人也容易對此等在線學位抱懷疑態度,認為其並非貨真價實。另一弱點便是它尚未找出經得起考驗的商業模式。當課程仍如現在般免費提供(Coursera等公司目的是牟利,但仍未有利潤),註冊登記的人自然極多,但一旦收費又如何?2000年科網股泡沫出現時,不少人都認為可以不計較利潤,只看點擊率,但泡沫爆破後,大家才如夢初醒,知道經濟規律不能違背。
我對這些課程不是反對者,但卻是懷疑者。大家都認為不參與便會被淘汰,但若參與後誰會勝出?我看最後可能只有極少數可勝出。既然有哈佛課程可參加,為甚麼還要花時間上野雞學校的課?勝出者可能獲利極豐,但失敗者卻一無所有。此等局面有如奧運比賽,取得金牌的可獲獎金無數,跑步慢了0.1秒的,卻湮沒人間,而且湮沒的機會率遠遠大於成功的機會。此種形勢可能使教育這行業失去吸引力,少人願意入行。但這樣一來,長遠而言,教育的質量又可能倒退。其情況可能近似互聯網打垮了印刷刊物,連《新聞週刊》也要停印,後果可見一斑。所以我認為這類計劃,是教育界中人互掘對手的墳墓,最後能生存的不會很多。
(本欄逢週一、三、五刊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0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