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切割台商 擋住千億資金狂潮 人民幣終於開放 央行設閘門穩匯率

2013-02-04  TWM
 
 

 

終於,人民幣業務開放了!央行宣布銀行將可承作人民幣存款業務,只是,這是一場將掀起千億資金狂潮的大開放,還是雷聲大雨點小地徒具形式?恐怕還得觀察才能下定論。

撰文‧劉俞青

千呼萬喚,人民幣業務終於趕在過年前開放,至於這扇門開得是大是小?塞得下萬馬千軍,還是只容側身擠過?民眾還是得睜大眼睛,才能做出最佳理財決策。

一月二十五日下午三點鐘,中央銀行宣布了這項「好消息」,未來一般民眾想要進行人民幣業務,有以下限制:第一、每天人民幣的換匯上限為二萬元人民幣;第二、每天匯款至大陸的上限為八萬元人民幣;第三、則是手上有多少人民幣都可以存進銀行帳戶,沒有單日存款金額限制。

央行號令一出,各家銀行當然都動起來,民眾的詢問電話幾乎打爆銀行客服中心;但央行這次的規定只是大方向的擬定,許多細節還要等到一月底時,央行針對所有DBU銀行(國銀外匯指定分行)開辦的「人民幣業務說明會」才要公布。

央行費盡心力

國內金融業望眼欲穿

不過,比民眾更興奮的,或許是銀行大老闆們,從以下的數字就可嗅出端倪:去年台灣全體銀行總共賺了二千四百億元,有高達三分之一的獲利,也就是八百億元,來自海外分行和OBU(國際金融業務)的貢獻,創下歷史新高。

其中,無論是絕對獲利或占國銀的獲利比重,從二○一○年簽下「兩岸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MOU)」之後,就年年攀高,一位從事OBU多年的資深行員直言,「這部分超過一半以上獲利來自人民幣業務。」由此可見,人民幣業務的商機有多肥沃,多麼讓人垂涎欲滴,早已讓台灣金融業望眼欲穿。

如今,多年的盼望總算逐步成真,但為了這一小步,台灣央行其實付出許多的心力,與對岸人民銀行(中國央行)溝通、談判。以去年八月三十一日簽下的「海峽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為例,包括清算行的決定模式、未來的訊息交換、業務檢查,甚至是危機處理的模式,央行都得高度謹慎,知情人士形容,「這份備忘錄可說是『字字珠璣』。」然而,引頸盼望多時的人民幣終於開放,仍難免令人遺憾,比方說這次開放辦法一出,市場出現許多嘆息聲,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所有開放的對象,都僅限於「自然人」,也就是一般民眾;尤其每天匯款至大陸金額上限僅八萬元人民幣,可說是一刀切割了台商的希望。

「等了這麼久,只有八萬元人民幣,短期內對台商應該不容易有幫助吧!」在中國經營勳章、徽章,並在北京奧運與林書豪旋風時一舉打響知名度的開成興業總經理高文茂嘆口氣說;而高文茂的心情,代表了多數台商心裡的失望。

事實上,人民幣業務的開放,除了滿足國人理財需求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目的,就是讓往來兩岸頻繁的十萬台商大軍,有更快速、方便的金流管道,但這次,台商們顯然是大大失望了。

台商好失望

人民幣難成支付工具

「央行最擔心的其實也是台商。」一位銀行總經理直言,根據近年來兩岸商品貿易每年都在一千多億美元的水準,其中只要有一半人民幣往來進出,每年就是近四千億元人民幣的資金規模流動,姑且不論對台灣經常帳的影響,光是匯率的波動,對向來以「穩定新台幣匯率」為己任的央行,就是莫大的壓力。

因此,這次無論開放的對象與匯款額度限制,都捨台商、只針對一般自然人,其實已經讓這場開放,從泱泱大門一口氣縮成僅剩旁門小道,除非後續再有開放的進程,否則這場市場期待已久的人民幣業務,恐怕只是「小雨點」式的慰藉而已。

另外,開放只是第一步,開放之後的主管機關態度,仍是攸關這場開放效益的關鍵因素。

舉例來說,去年陸客來台人數突破二二○萬人次,續創歷史新高,市場估計今年可能更多人來台;而這些大陸人士來台觀光血拼消費時,從皮夾裡掏出的「貨幣」為何,也將影響這次開放的成效。

因為貨幣的功能有三,第一是交易的工具,第二是價值的儲藏,第三則是記帳單位;換句話說,如果主管機關睜隻眼、閉隻眼,讓台灣和香港一樣,商家為了服務客戶,大陸人付人民幣也行得通,那麼人民幣逐漸在台灣市場上流通,將會使得人民幣的需求大為提高,帶動開戶存款的意願與金額。

主管機關緊盯

民間不流通將影響成效

不過,如果主管機關抓得緊,人民幣在台灣根本「行不通」,無法成為民間流通的貨幣之一,那麼即使開放,人民幣終究只是外幣的一種,和美元、澳幣沒有太大區別,存款利率還比澳幣低,所謂「資金狂潮」恐怕就不易掀得起來。

至於主管機關的態度究竟如何?金融業多數不表樂觀,只說「依法辦事」恐怕還是最終的結果,要期待人民幣在台灣大行其道,大概幾年之內都別想看得到。而終究,人民幣業務開放的成效有多少,或許還有待主管機關繼續堅持下去,才有機會真正爆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840

江蘇銀行獲IPO路條 地方銀行上市閘門重啟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39607.html

江蘇銀行獲IPO路條 地方銀行上市閘門重啟

第一財經日報 楊佼 2015-07-01 22:47:00

如果按照行業平均水平,即1.1倍左右的靜態市凈率來定價,江蘇銀行IPO規模將輕松達到150億元左右。按照當前新股發行最高23倍市盈率測算,募集資金規模將達到400億元左右。

繼國泰君安、中國核電IPO之後,A股超級“巨無霸”再度來襲,而城商行上市之門也再度重啟。

證監會7月1日晚間披露,江蘇銀行首發上市已經獲得主板發審委審核通過。根據江蘇銀行此前披露,其IPO發行數量將達26億股,發行規模至少達到130億元。按最高市盈率測算,其融資規模甚至逼近國泰君安、中國核電發行之和。

經歷長達8年的等待之後,江蘇銀行終於等到A股IPO“路條”。然而,面對近日急劇下挫的行情,最終的IPO定價,卻是江蘇銀行不得不面對的難題。

“現在上市的時點確實不太好,從定價來說,有點生不逢時。”業內人士認為,雖然市場仍有承受能力,但眾多銀行上市,仍會對急劇下挫的行情產生沖擊,除了定價之外,也會對這些銀行上市蒙上陰影。

募資規模難達400億

早在2007年成立之初,江蘇銀行便已提出了上市計劃,至今已有8年之久。此次獲得IPO獲得證監會核準,意味著該行8年上市夢終於成真。並成為2007年以來,第一家實現A股上市的城商行。

盡管如此,在獲得核準的同時,證監會也指出了江蘇銀行存在的問題。在審核結果公告中,證監會要求該行對未納入合並範圍的結構化主體的核查情況進一步說明,對該等主體發行人所承擔的風險,是否存在財務支持,相關管理制度是否有效執行。

“這種情況以前還沒見過,所謂結構化主體,應該是指通過表外為融資主體進行的結構化融資,或者是通過表外產品融資涉及的主體,也有可能是關聯方。”某券商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分析,在已經過會的情況下,這並不會對江蘇銀行上市構成很大障礙,只需要核查說明即可。

根據江蘇銀行預披露文件,該行擬在上證所發行不超過25.975億股,發行後總股本將不超過129.875億股。但迄今為止,該行尚未披露其IPO募集資金規模。而根據年報數據,截至2014年末,江蘇銀行凈資產559億元,每股凈資產5.4元。按照上述發行數量計算,即便平價發行,江蘇銀行IPO融資規模也將達到130億元左右。

“按照現有規定,肯定不可能折價發行,就算是平價發行,募資規模也會在130億元以上。”券商人士說,如果按照行業平均水平,即1.1倍左右的靜態市凈率來定價,江蘇銀行IPO規模將輕松達到150億元左右。按照當前新股發行最高23倍市盈率測算,江蘇銀行募集資金規模將更為龐大。2014年,該行實現凈利潤86.7億元,發行後攤薄每股凈利潤0.669元,23倍市盈率則為15.39元,募集資金規模將達到400億元左右。

2014年以來,IPO融資規模超過100億元的,只有中國核電、國泰君安兩家。如果此事成真,江蘇銀行融資規模將接近新近上市的中國核電、國泰君安IPO總量。數據顯示,中國核電募資規模135.8億元,國泰君安則達到300億元。

“銀行股主要是看市凈率,而不是看市盈率。”武漢科技大學董登新教授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公司體量大,定價也會略微“吃虧”,而江蘇銀行的發行規模,會對其發行價格產生一定影響。

定價難題

對於等待上市多年的一眾地方銀行來說,江蘇銀行IPO獲得放行,預示著停滯多年的銀行A股IPO重啟。而銀行通過資本市場輸血大幕,將由此再次重啟。

根據證監會6月12日披露信息,包括江蘇銀行在內,尚在排隊等待的銀行仍然達到10家。除了江蘇銀行,還有上海銀行、杭州銀行、成都銀行、貴陽銀行,無錫農商行、常熟農商行、吳江農商行、江陰農商行、張家港農商行。

“江蘇銀行這樣的龐然大物都能上市,釋放出了一個信號,就是註冊制仍將繼續推進,不管大小企業,只要符合條件就能上市,那麽意味著城商行上市也放開了,只是好壞將交給市場去評價。”董登新說。

盡管上市“路條”到手,江蘇銀行IPO定價卻仍然充滿未知。按照目前情況來看,上市城商行市盈率雖然較高,但遠未到20倍。目前,3家上市城商行平均市盈率都在10倍以下,動態市盈率最高的平安銀行,也只有10倍左右。

6月25日以來,A股市場連續大幅下跌,滬指一度下跌超過1300點,累計跌幅跌幅超過25%。6月30日雖然一度止跌回升,但7月1日卻再次大幅下跌5.23%,這也為江蘇銀行IPO定價帶來了不確定性。

董登新說,當前的市場行情,肯定會對江蘇銀行定價產生不利影響,要急於上市,即必須對定價做出讓步。如果認為行情不佳,可以選擇暫緩上市,但未來市場走勢、註冊制推進情況都難以預料,因此目前仍是比較好的上市時機。

上述券商人士也認為,發行定價要看詢價結果,在行情不利的情況下,估計江蘇銀行也會給市場留下一定余地,但接下來的走勢,也要看今後監管層的市場政策。

IPO不會暫停

隨著近日股市暴跌,暫停IPO呼聲再起,也為其他尚在排隊的銀行上市蒙上了陰影。董登新認為,江蘇銀行IPO過會,其實也表明了監管層的態度即IPO不會暫停。

“按照以往的經驗,IPO暫停就是承認熊市來了,情況就會真的很糟糕。如果這個時候IPO停止,等於是承認熊市來了。江蘇銀行過會,說明監管層並不認為現在進入熊市。”董登新說,還在排隊的銀行,仍有上市的可能。不過,其他9家尚在排隊等待銀行,面臨的情況確實不容樂觀。5月29日,證監會在其官網發布“中小商業銀行發行上市審核的監管問答”,對審核中小商業銀行發行上市時重點關註的兩類、15個問題一一解答。其中主要內容包括風險管理、盈利能力、公司治理、內部職工持股等問題。

上述問題在農商行身上體現得更為明顯。如無錫農商行,2014年實現營業收入22.78億元,同比增長10.6%,利潤總額和凈利潤分別為11.43億元、9.2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49%、0.03%,扣除非經常損益後,2014年凈利潤則同比下降-2.59%。吳江農商行面臨的情況更為嚴峻。2014年,該行實現利潤總額9.79億元,同比大幅下降20.7%,凈利潤為7.67億元,同比下降亦達20.4%。

不斷惡化的資產質量,也是上述銀行上市面臨的巨大障礙。截至2014年底,無錫農商行不良率為1.17%,分別比比2013年、2012年上升0.15、0.29個百分點。而在同期,吳江農商行不良率更是高達1.63%,同比上升0.39個百分點。

上述券商人士也認為,並非是所有排隊的銀行,最終都能上市。最終完成上市的,可能沒有排隊的數量這麽多,估計最多只會放行兩家。

編輯:孫汝祥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698

江蘇銀行開啟A股新一輪銀行上市閘門 6家銀行IPO排隊中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0492.html

等了11個月,江蘇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江蘇銀行”)終於在6月17日拿到了IPO批文。這標誌著A股市場在2009年之後終於向商業銀行打開了閘門。

除了江蘇銀行,等在A股大門之外且已經通過審核的還有6家銀行。《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證監會上交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正常審核狀態企業基本信息表發現,截止到6月16日,杭州銀行、江蘇吳江農村商業銀行、江蘇常熟農村商業銀行、上海銀行、貴陽銀行、無錫農村商業銀行6家城、農商行已經通過發審會,進入擬上市企業的IPO排隊隊列,這些銀行距離進入A股大門還需要耐心等待一紙批文。預計未來將開啟以城商行、農商行為主角的銀行新一輪主板上市閘門,但短期難見銀行大規模IPO。

江蘇銀行上市一波三折

6月17日,證監會核準了包括江蘇銀行在內的7家企業的首發申請,這標誌著時隔6年A股大門終於再向銀行重啟。繼北京銀行、南京銀行、寧波銀行之後,A股市場將迎來第4家上市城商行。

事實上,梳理江蘇銀行的上市之路,可謂一波三折。2010年第三季度,江蘇銀行向證監會提交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申請材料。2012年江蘇銀行出現在證監會首批公布的14家排隊上市城商行名單之中。

2015年6月12日,證監會網站公布江蘇銀行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招股說明書預先披露稿。此時,中國股票市場沖破5178.19高點,在去杠桿之後,投資者信心潰退,6月中旬,大盤指數遭遇屢屢暴跌。

2015年7月1日,江蘇銀行首發申請獲得通過,在股票指數一路暴跌、資金增量驟減、投資者信心不足的情況下,如果此時核準IPO將引起市場資金面更加緊張。隨後,7月4日,上交所和深交所公告IPO暫緩。也就是說,在距離IPO一步之遙的時刻,江蘇銀行上市步伐卻因“股災”而中止。

時隔11個月後,2016年6月17日,江蘇銀行迎來監管部門第二紙“批文”,正式步入IPO征程。從2010年遞交上市申請到如今的首發獲批,江蘇銀行上市之路走了6年。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江蘇銀行的首發獲批頗具有象征性意義,標誌著商業銀行A股上市窗口的重新打開,預計將出現一撥銀行IPO的小高潮。

不過,《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對比此前江蘇銀行招股說明書的發行股數發現,證監會批複核準的減股數少了一半左右。

根據批文,江蘇銀行首次公開發行不超過115445萬股人民幣普通股(A股)的申請已獲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許可【2016】1181號文核準。而江蘇銀行招股說明書顯示,發行股數不超過259750萬股,本次發行須在得到有關監管機構批準後方可實施,本次發行股份總數以實際發行情況為準。

對此,曾剛分析,發股規模的縮減應該不是從銀行主動為之,江蘇銀行融資規模在A股市場規模不小,可能是監管層出於融資規模的考量,減少IPO給市場融資造成的壓力。

恒豐銀行研究院執行院長董希渺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隨著江蘇銀行IPO獲批,時隔6年之後,A股又迎來了商業銀行。對於銀行來說,IPO有利於補充資本,增強下一步發展的能力,同時也優化公司治理,完善經營管理機制和信息披露杭制,具有長遠的意義。

曾剛也分析,上市對於商業銀行具有積極作用,有助於銀行補充資本,完善公司治理結構,規範經營管理,提升地方性銀行在全國的知名度。上市對於快速成長的銀行是機遇也是挑戰,信息披露和外部約束給銀行的經營管理帶來壓力,銀行在業績披露、行業排名和經營決策等方面面臨的監管將更加嚴格。

江蘇銀行2015年年報顯示,2015年末,公司資產總額12903億元,比上年增長24%;實現稅後凈利潤95.05億元,比上年增長9.26%;不良率1.43%,較年初上升0.13個百分點,總體風險可控。

或引領第二輪銀行上市潮?

如果說2004-2009年是以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為主角的第一輪銀行上市潮,那麽江蘇銀行將有望引領以城商行、農商行為主角的第二輪銀行IPO時代。

目前A股市場僅有3家上市城商行。2007年是第一波城商行上市之年,是年7月,南京銀行率先在上交所主板市場正式掛牌;7月19日,寧波銀行隨後登陸主板市場;9月19日北京銀行也成功在A股上市。

然而,自2012年11月16日IPO關閘後,A股市場的大門久叩不響,國內上市如此遙遠,城商行紛紛選擇繞道境外上市。2013年以來,哈爾濱銀行、徽商銀行、重慶銀行、盛京銀行、青島銀行、錦州銀行、鄭州銀行等多家城商行先後登陸香港H股市場,以緩解資本的壓力。

值得一提的是,轉戰H股上市的銀行,比如徽商銀行、哈爾濱銀行、盛京銀行也紛紛提交回歸A股的申請。

至於銀行最佳的上市路徑,曾剛表示,A股是銀行上市的首選,H股是次選,新三板是小銀行的選擇。原因在於,當前A股估值定價明顯高於H股,且A股融資交易規模比H股更大。小銀行由於在A股上市遙遙無期,出於融資需求選擇在H股上市,但是港股市場環境與國內不一樣,H股上市面臨較大的匯率風險,從融資定價、上市便利程度和其他成本等因素考量,A股上市是首選,H股上市銀行也存在回歸A股的可能性。

除了江蘇銀行,等在A股大門之外且已經通過審核的還有6家銀行。《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證監會上交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正常審核狀態企業基本信息表發現,截止到6月16日,杭州銀行、江蘇吳江農村商業銀行、江蘇常熟農村商業銀行、上海銀行、貴陽銀行、無錫農村商業銀行6家城、農商行已經通過發審會,進入擬上市企業的IPO排隊隊列,這些銀行距離進入A股大門還需要耐心等待一紙批文。

對於未來城商行上市的節奏,業內專家均持謹慎態度。董希渺表示,短時間內大規模IPO短期內可能會對市場有一些沖擊,包括心理上的沖擊。不過,城商行、農商行IPO談不上大規模,監管部門對於大家擔心的問題一定會有考慮。現在有些城商行打算在新三板上市,有些則選擇在海外如香港上市,募資渠道呈多樣化趨勢。而且,股市不能通過控制IPO來保持穩定發展,IPO是股市的正常行為。

曾剛也表示,銀行能否上市取決於多方面因素。相對而言,銀行在企業中屬於優質,銀行在上市公司中的風險和收益比一般上市企業好。實際上,更多銀行上市除了給銀行提供更好的發展機會,也有助於A股上市企業整體資質的提升。但是銀行體量較大,大規模發行新股將影響市場結構,預計未來還將有銀行在A股上市,但節奏不會太快,這要視市場本身的狀況而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365

調節流動性“閘門” 專家建議降準+MLF搭配使用

央行近日公布了2016年12月的外匯儲備余額為3.01萬億美元,全年外匯儲備減少了3198萬美元。外匯儲備的減少意味著央行資產負債表的縮水,造成國內流動性收緊。而近日央行在2017年工作會議中指出,保持貨幣政策穩健中性。並強調“調節好流動性閘門”和“切實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這被市場人士普遍解讀為“意味著供給到市場的流動性不能過多”。

有一個擔憂是,中國能夠在資本外流和外儲縮水的情況下解決國內的流動性問題嗎?

第一財經采訪了解到,2017年降低存款準備金率與其他工具的搭配更加重要。

通常情況下,央行可以通過增持國內資產(釋放貨幣)或者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來釋放更多的流動性,或者是同時進行。後者無疑更加有效,每降低100個基點能釋放1.4萬億基礎貨幣。

但從2016年的情況來看,自從去年2月下旬普降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以後,其後央行更多采用了公開市場常規操作、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中期借貸便利(MLF)、常備借貸便利(SLF)等方式來保持適度的流動性。那麽2017年,是否會進一步降準呢?

在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召開的2016年四季度例會中,對於貨幣政策的表述刪除了“降低社會融資成本”,而強調“去杠桿”。

近日,央行舉行了2017年工作會議,會議提出了2017年工作的十點主要任務,其中第一條就是“保持貨幣政策穩健中性。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調節好流動性閘門,保持流動性基本穩定”,並提出“切實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

此外,央行行長周小川在2017年的新年致辭中也強調了“調節好貨幣閘門”和“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中信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明明告訴記者,把控好流動性閘門意味著供給到市場的流動性不能過多。

摩根士丹利中國金融行業分析師、董事總經理徐然對記者表示,截至目前中國資本市場的杠桿資金大約為11萬億人民幣,同時還有約9萬億的閑置資金,這20萬億的“遊資”接近整個制造業負債的4/5,將成為引發資本市場震蕩、擾動實體經濟發展的最大風險所在。2017年對於中國政府而言,擠泡沫仍舊是第一要務。

瑞銀證券認為,如果不考慮流動性,央行可能不會選擇全力彌補資本外流帶來的流動性枯竭,因為央行一直在通過允許回購利率和債券利率的升高,來抵禦在岸和離岸的利率差的收窄。此外,央行一直在鼓勵金融機構去杠桿和控制在岸資產價格泡沫。

事實上,截至2016年年底,中期借貸便利余額為3.4萬億元,凈投放量和月底余額均創紀錄新高。去年前11個月,中國外匯占款下降約2.59萬億元。同期MLF余額凈增加近2.8萬億元,對沖了外匯占款流失形成的基礎貨幣缺口。

明明認為,首先,從MLF與降準的替代關系來看,短期兩者具有一定的替代關系,但長期來看,差別仍然比較明顯,比如降準具有深度、全局投放流動性的特征,而MLF是短期的、定向工具,所以長期對流動性的補充效果區別較大。第二,從降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來看,從補充長期流動性缺口的角度看,降準存在必要性。

德意誌銀行高級策略師劉立男對記者稱,央行可以通過MLF方式管理流動性閘門,並防範降準帶來的“大水漫灌”,但是這樣的流動性補給的機制也恰恰是造成短期流動性存在風險基礎的結構性因素。經過她的測算,2016年MLF的平均久期為8個月,對於銀行來說,短期資金滾動的壓力尤其大。與此同時,MLF的平均資金成本仍然高於降準。在她看來,2017年,央行可以考慮把一部分MLF替換成降準,創造性地綜合使用各種工具。“央行是否願意這樣做,取決於整體的杠桿水平、金融風險、包括對於匯率的沖擊。”她稱。

明明也認為,2017年準備金與其他工具的搭配使用更加重要。他表示,“降準的可能性存在,而降準的可行性取決於美國加息的次數和節奏,目前匯率剛剛企穩,降準或許會傳遞出過強的寬松信號,導致匯率貶值的壓力再次加大,目前短期內降準的概率不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388

央行:下半年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

據央行網站消息,8月1日上午,人民銀行召開2018年下半年工作電視會議。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深入學習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經濟金融工作的重要部署,總結上半年工作,分析當前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研究部署下半年重點工作。人民銀行行長易綱、黨委書記郭樹清出席會議並講話。人民銀行黨委委員陳雨露、潘功勝、範一飛、朱鶴新、徐加愛、劉國強出席會議。陳雨露主持會議並作總結講話。

會議認為,2018年以來,人民銀行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保持貨幣政策穩健中性,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大力推進金融改革開放,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結構性去杠桿和防控金融風險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是貨幣政策既保持定力,又加強預調微調,實現流動性合理充裕。深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積極引導和穩定市場預期。二是深化金融改革開放。制定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宣布了一系列具體措施。進一步深化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加快債券市場開放發展。支持自貿區、粵港澳大灣區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有序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三是打好防控金融風險攻堅戰,切實維護金融穩定。做好金融委辦公室有關工作,強化監管協調,積極穩妥處置重點金融風險。四是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水平。深化“放管服”改革、金融業綜合統計、調查研究、支付清算、人民幣發行管理、經理國庫、征信管理和征信服務、金融消費權益保護、普惠金融等工作再上新臺階。五是人民銀行系統幹部隊伍建設、內部管理等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

人民銀行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各級黨組織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推進黨的思想、組織、作風、紀律建設,健全完善黨建制度機制,持續加大反腐敗鬥爭力度,把黨的建設融入到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金融工作的各項決策部署中,全面從嚴治黨取得了明顯成效。

會議指出,當前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錯綜複雜,做好2018年下半年工作任務艱巨繁重。人民銀行系統要繼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靈活性、有效性,把握好力度和節奏,加強政策協調,更加註重引導預期,促進經濟金融穩定運行。

會議要求,今年下半年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加強預調微調,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鼓勵金融機構加大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二是積極穩妥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把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和服務實體經濟更好結合起來。按照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三年行動方案的部署和要求,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三是繼續改善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強化考核激勵,落實好深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各項政策措施。繼續深入推進金融支持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更加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金融扶貧的工作力度。

四是進一步擴大金融開放,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有序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

五是更加註重和市場的政策溝通,為金融改革發展穩定營造良好氛圍。

六是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提高金融宏觀管理科學化水平。

會議強調,人民銀行各級黨組織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統領人民銀行各項工作。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樹立“四個意識”,不斷增強“四個自信”,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持續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盡職盡責地履行好中央銀行的光榮使命。要全面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督促全體黨員幹部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嚴格貫徹落實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幹準則。要加強黨的組織建設,培養忠誠幹凈擔當的高素質央行幹部隊伍。要持續從嚴管黨治黨,永葆人民銀行幹部隊伍的政治本色。要以高度的行動自覺落實主體責任,切實履行“一崗雙責”,深刻汲取教訓強化自我約束,持續加大監督執紀力度,鞏固拓展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成果。

會議號召,人民銀行系統幹部職工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紮實做好人民銀行各項工作,把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為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和人民銀行成立七十周年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外匯局領導班子成員、人民銀行各司局、黨委各部門負責同誌、巡視組組長、參事、在京直屬企事業單位及有關單位負責同誌、派駐紀檢監察組負責同誌在主會場參加會議。人民銀行副省級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機構領導班子成員及各部門主要負責同誌、地市中心支行主要負責同誌、京外有關單位負責同誌、外匯局各部門負責同誌在分會場參加會議。

責編:羅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8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