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概率決策之終極應用:核電站 土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b56dde001014g2m.html
 作者:何祚庥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全世界正在運行的核電站約400多座,總功率是4億千瓦。我國正在運行的核電反應堆有11座,電功率為900萬千瓦;國內正在建造的有26座核電反應堆,總功率約2800萬千瓦。現在熱議的是2020年將達到7000萬千瓦、8000萬千瓦,還是停留在已開工建設的裝機,即約4000萬千瓦。


  現在中國的一些人在鼓吹必須實現「2020年達到7000萬千瓦或8000萬千瓦」的規劃目標,據說已上報到國家發改委待批的核電站,總功率已高達1.5億千瓦之多。理由是他們所設計的新型核電站,安全係數極高,出現重大核事故的風險「概率」極小,因而「完全」可在內陸地區「安全」地建造核電站。我卻認為,必須立即停止在中國內陸地區建造任何核電站。


  第一,他們所「計算」的「安全」係數,都是理論上可計算,但未經實踐或實驗考驗過的「理論值」;而重大風險決策必須以實踐或實驗檢驗過的真實風險概率作為決策的依據問題是,我國建造的核電站所面臨的「風險」,有很多是無法「可信地」計算出來的,如恐怖分子襲擊、天外隕石襲擊……


  去年日本福島核洩漏事件給予我們的啟示是:並不是日本或我國核電專家做不出安全型核電站,而是日本人根本沒有想到日本會發生這種「千年一遇」的9級地震,又激發了「難得一見」的大海嘯。日本人抗震經驗相當成熟,但未對9級地震設防,更未對大海嘯設防。所以,福島事故給我們的教訓是:必須大幅度提高核電站的設計和運轉的安全標準,也就是需要把那種「千年一遇」的偶然事故也考慮在內,否則就不能「確保」福島事故不再發生。而且這種「確保」,必須「絕對」確保,而不是「相對」確保。


  福島事故還告訴我們,「幸好」福島核電站放置在海邊。這除了便於取得冷卻水源外,還因為萬一出現核事故,還有可能將放射性廢水向大海排放;而萬一污染了內陸地區的水源以及地下水,那可是影響人類生存發展的大問題。


  第二,內陸地區建造核電站,還有一個特殊風險,如果一旦遭遇大旱之年,冷卻水斷絕,這將立即產生特大核電站事故。核電站是高耗水的行業,其耗水量是同功率火力發電站的4倍。萬一出現極度乾旱,水源枯竭,這將產生「特大」核安全事故!當前在某些內陸地區擬建的甚而已得到環保部門通過的核電站,其建造規模甚而達到800萬千瓦之多。而所在地區,例如江西省的彭澤地區恰好在去年遭遇大旱,人畜吃水都發生嚴重困難,怎麼可能在這種地區建造核電站?


  第三,一切風險決策都要計及兩個因素,也就是「風險概率×風險後果」。如果風險後果十分嚴重,其風險概率雖然甚小,保險公司仍然會索取高額度的保險金。自400多座核電站運行以來,世界先後共發生過3次重大核安全事故,概率約為1%。現在的問題是,一旦在內陸地區出現重大核事故,必定是在幾千年、上萬年都難以補救的事故,而現在的核電站設計者又無法保證其「不安全係數」接近於零。我在過去雖然也談到核安全問題,但並未鮮明指出,風險決策必須考慮兩個相乘的因素:「風險概率×風險後果」。本來我以為這是風險決策的常識,現在看來,這一「常識」還沒有成為社會公眾的常識。所以這裡又做一點補充。


  因此,我們堅決反對在一切內陸地區建設這種可能引起嚴重後果,禍及子孫萬代的核電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90

中國核電「出海」 聯手世界核巨頭 競購英國核電站

http://www.infzm.com/content/80230

組團競購「地平線」

這不是中國核電企業第一次在國際上施展拳腳,卻是中國核電企業聯合國際核巨頭首次進入發達國家的核電市場。

實現這一突破的蹺蹺板是一個名為「地平線」的核電項目。「地平線」核電項目計劃在英國威爾士安格爾西島(Anglesey)和格洛斯特郡(Gloucestershire)建造反應堆。

自2012年3月「地平線」項目的股東德國意昂(Eon)和萊茵(RWE)兩家公司宣佈出售這個項目以來,世界各地的財團爭相表達競購意願,來自中國的核電企業也不願放棄這一千載難逢的機會。

「地平線公司不僅擁有建兩座新核反應堆的土地,還有一支熟悉英國系統的團隊和專家。這對任何對英國核能市場和產業有興趣的歐洲或者中國企業來說,都是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綠色和平組織首席科學家道格·帕爾(Doug Parr)評價地平線項目時說。

南方週末記者從中國廣東核電集團(以下簡稱「中廣核」)和中國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以下簡稱「國核技」)求證得知,二者將分別組團參與競購。其中,中廣核將與法國阿海琺(以下簡稱「阿海琺」)公司聯手參與競購,國核技則與美國西屋電氣(以下簡稱「西屋」)搭檔參與競購。

據悉,競購地平線項目的最終競購書須在2012年9月底前提交,最終的競標者可能在2012年底選出。

在國核技專家委員會專家郁祖盛看來,此次併購「中國其實是以一個投資者的身份去收購地平線公司,而地平線公司相當於中國的一個業主」。

鑑於核電站前期建設耗資巨大,「鮮有歐洲核電企業能夠承擔,因此有政府支持的中國核電企業,被認為財力有保證,競爭優勢明顯。」道格·帕爾毫不避諱地說。

中廣核的一位研究人員則認為,中國在國際化方面捨得花大價錢,而「中方出資,西方出技術,最後掙的錢中方拿51%,西方拿49%,這也是一種可行的合作形式」。

最佳拍檔?

「我們選擇了中廣核,因為我們認為與中廣核聯合競購能夠獲得成功。」阿海琺新聞發言人馬克西姆·米肖(Maxime Michaut)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這種「唾手可得」的信心來自阿海琺對合作對象——中廣核的瞭解。進入中國核電市場26年的阿海琺與中廣核的合作密切。2008年10月,兩家確定成立合資企業,該企業致力於中廣核在中國的項目,將來可能為雙方在國外的項目作出貢獻。

成立5年多的國核技也不甘示弱,它與西屋電氣也是一對老搭檔。作為AP1000技術(第三代核電技術,目前主流技術)的所有者,西屋和「負責引進AP1000,並消化、吸收、再創造」的國核技的合作相當深入。目前,西屋電氣已中標中國正在建設的4座核電站項目,負責提供AP1000新型核電主泵設備及維護服務。

「和西屋合作多年,西屋是我們的關鍵合作夥伴,我們的能力、潛力也被西屋認可。」國核技的新聞官左新詞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在中廣核的一位研究員看來,中國核電企業與西方國家的核電企業聯合競購,「是一種強強聯合,各取所需」。

目前我國的核電企業正在設計的第三代反應堆,包括中核ACP1000、國核CAP1400,都處於設計接近完成階段,還未投入使用。這次聯合競購更多是兩家國外企業西屋電氣AP1000與阿海琺EPR的第三代主流技術的角逐。

「英國規定每一種反應堆堆型都需獲得英國政府許可,方可在英國投入使用,而這一過程可能長達五年。」道格·帕爾介紹。

中國核電技術尚難打入英國核電市場,中國資本已先行一步。

中國核企「走出去」

從巴基斯坦,到阿爾及利亞,再到南非、土耳其等國家,以及這次到英國。近年來,中國核企一直在「走出去」的路上。

據中廣核相關人員介紹,2005年國務院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在任時,就提出了核電國際化的要求。

以中廣核為例,自2006年開始,中廣核就設了專門的國際核電開發部。目前,中廣核與南非、越南、白俄羅斯、泰國、烏克蘭等國家都簽署了合作備忘錄。2012年初,中廣核獲批收購一家擁有世界第四大鈾礦開採權的澳大利亞礦產公司。

中核工程公司總經理劉巍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中國核電「走出去」在國際上獲得承認,是一種綜合國力的體現,能凸顯中國核大國的地位。

「中國的核電技術不落後,而且擁有較好的建設管理經驗。走出去是自然而然的,不是說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左新詞對南方週末記者說。從1980年代初開始,中國的核電就一直選用國際標準。目前,全世界計劃建設和正在建設的核電站,中國就佔40%。

中國核電「走出去」也是為了能在國際市場上分一杯羹。據悉,AP1000的設計壽命為60年,60年的發電回報時間較長,而且核電站運營成本較低,從長遠來看,「投資國外核電站是有利可圖的。」劉巍說。

「英國人的態度不是我們能左右的」

不過,外國人的錢並不好賺。

在核電領域,英國向來都是西方國家的練兵場,截至目前,活躍在英國核電產業的都是來自臨近的歐洲國家以及美國。據道格·帕爾介紹,目前法國電力集團(EDF)、森特裡克能源公司(Centrica)、蘇伊士環能集團(GDF SUEZ)和蘇格蘭電力公司(Scottish Power)也對英國核能市場很有興趣。

英國看似明朗的核能政策已經讓這些「友好」的投資者吃了定心丸。

西屋電氣新聞發言人斯科特·肖(Scott Shaw)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說:「西屋電氣仍將活躍於英國核產業,我們在斯普林菲爾德(Springfields)燃料製造廠僱用了數百人,並支持當地的慈善、教育和社區計劃。」

阿海琺新聞發言人馬克西姆·米肖對英國核能政策充滿信心。他說,你只要關注英國政府的一些聲明,就會發現,他們急切需要一些參與者來發展低碳能源,比如核能、風能、太陽能。

萊茵雖然放棄了地平線項目,但其新聞發言人艾米·賴恩(Amy Rynn)在給南方週末記者的郵件中表示,萊茵仍致力於英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

相反,中國核電企業的進入卻顯得比較艱難。雖然英國沒有明確的法律來限制外資投入,但無形的限制彷彿無處不在。

據《金融時報》報導,英國的官員偏向於讓兩個相互競爭財團的中國合夥人在這個項目中成為少數投資人,最好持股不超過一半。英國能源與氣候變化部的新聞辦主任尼克·特頓(Nick Turton)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否認這種評論來自英國政府發言人,他表示英國在投標財團的股權分配上沒有偏見,這是一個商業問題,由意昂和萊茵來決定。

股權比例之外,更強烈的指責來自於中國核電併購可能「竊取技術」。前任唐寧街能源政策主任尼克·巴特勒(Nick Butler)最近在《金融時報》博客中寫道,「中國企業將進入英國系統,深入英國智能電網,得知英國如何控制電力,以及瞭解英國的核電技術。」

「英國人的態度不是我們能左右的。」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的專家頗顯無奈。

除上述之外,外界的另外一個擔憂則來自於核電站建設前期投入大,若不能按期完成,巨額投資就打了水漂。受日本福島核洩漏事件影響,歐洲的核電站項目一拖再拖、費用倍增。芬蘭的奧爾基洛托和法國的弗拉芒維爾的兩座核反應堆,屢屢延期,成本大增。

不過,中國核電企業在競購中仍被看好。目前英國的核電發電量佔總電力的18%,到2035年,這一數字將減至0——現有的核電站即將到達使用年限。德國意昂和萊茵宣佈退出地平線項目,對英國而言無疑是一個打擊。

中國核電企業公認財力雄厚,而興建新的核電站需要大量的投資,「英國能源與氣候變化部熱切希望中國核企業能參與競購投資。」道格·帕爾說。

「我們這次跟阿海琺走一趟,到英國去,通過英國政府和核電局的審查,提交一些材料,這不就積累經驗了嗎?」中廣核的研究員對此次併購信心十足,「中國這次如果能在英國站得住腳,那再到發展中國家,再到非洲,就更有底氣了。即使最後不一定成功,也是一次國際合作的嘗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907

東電官員承認福島核電站「沒有得到控制」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6709

兩年前發生核洩漏的福島第一核電站近來爆出核污染地下水流入大海,雖然日本政府及東京電力公司(東電)竭力說服外界相信可以控制事態,但東電的高管Kazuhiko Yamashita週五公開表示,該核電站的形勢「沒有得到控制」。

東京贏得2020年奧運會舉辦權後,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污水問題受到廣泛關注。

下圖為NHK展示的核污染地下水示意圖

 

一週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國際奧委會大會上演講時提到這一問題,稱:

狀況正在得到控制,不會給東京帶來影響。

Yamashita是東電執行職位的「研究員」。日本NHK報導,本月13日,在參加日本在野黨民主黨會議時,有人問他是否同意一週前安倍晉三首相所說的「形勢在控制之中」,他回答

我認為目前的形勢沒有得到控制。

而在一天前,東電另一高管——副社長相沢善吾形容福島核電站仍「在野戰醫院狀態」,還

我們向政府確認安倍首相出於什麼宗旨做出上述發言時,得到的回覆是因為對外海沒有影響所以做出了那樣的表述。

我們會繼續控制事態。

Yamashita13日發表上述言論後,日本政府和東電立即澄清,稱他是特指核電站的污水問題,並非核電站的整體形勢。

安倍的左右手、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單獨發表講話指,Yamashita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不斷受到民主黨議員施壓。

東電則表示,目前形勢穩定,但需要保持冷卻,避免再次失控。

迄今為止,福島核電站發生核洩漏尚未出現直接傷亡的報導,而核電站周邊的數萬居民始終無法重返家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258

日本接近重啟核電站 安倍民眾存分歧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9629

2011年,福島核電站核泄漏事件爆發。三年之後的今天,日本監管者再次向核電開啟了綠燈:日本允許南部部分核電站重新開始運營。日本原子能管制委員會的決定意味著核電站的擁有者九州電力最快將在今年秋季重啟兩處閑置的核反應堆,並給更廣泛的核電重啟鋪平了道路。目前,沒有核電站在日本發電。這一決定重新燃起爭議。在核電問題上,公眾與安倍晉三政府意見相左。調查顯示,多數日本人希望日本永遠告別核電,而安倍則希望大幅重振該行業。日本原子能管制委員會表示,位於九州的仙臺核電站的升級將足以保護其免受極端自然災害以及恐怖主義襲擊的影響。三年前,正是地震與海嘯造成了福島核電站的核泄漏事故。日本原子能管制委員會對仙臺進行了一年的監控,並撰寫了一份400頁的報告。這或將成為日本其他核電站重啟的樣本。在福島核電站事故前,日本的54座商用核電站供電占到日本用電量的30%。大多數的核電站要麽年代久遠,升級昂貴,要麽太靠近泄露中的福島第一核電站。這些原因大大減弱了這些核電站重回運營的可能。仙臺核電站是否能重回運營將由安倍政府以及鹿兒島當地政府決定。鹿兒島是日本傳統保守地區,當地政府和市長都表達了對九州電力重啟核電站的支持。日本媒體稱,仙臺核電站很可能在今年重新開始投入運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511

中核建計劃在湘投建核電站 擬采用第四代技術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66255.html

中核建計劃在湘投建核電站 擬采用第四代技術

一財網 林春挺 2015-08-06 17:53:00

國家核安全局一位知情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高溫氣冷堆被世界公認為最有可能率先突破的新一代核電技術——第四代核電技術。

湖南衡陽政府網最近公布的消息顯示,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下稱“中核建”)有意在當地投資建設核電站。

消息顯示,核建清潔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雷鳴澤等人在7月底造訪了湖南衡陽,就該公司的核電廠選址工作進行實地調研。該公司系中核建全資子公司。

如果一切順利,這個核電站將使用全世界最新一代核電技術——高溫氣冷堆。該技術主要由清華大學承擔研發。據湖南當地媒體報道,2月3日,湖南省核工業地質局與中核建在北京簽署了《深化核能領域合作協議》。

根據協議,雙方將在湖南及華中地區進行核電選址合作,共同開展高溫氣冷堆核電項目前期工作;雙方在選定合適的核電廠址基礎上,願意作為項目發起方,共同出資開展核電項目的開發和建設;雙方將圍繞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的相關配套產業開展合作,合作內容包括但不限於鈾資源開采、核電站關鍵設備加工制造、基礎原材料科研生產等領域。

國家核安全局一位知情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高溫氣冷堆被世界公認為最有可能率先突破的新一代核電技術——第四代核電技術。

高溫氣冷堆也曾一度無人問津。在中國新興戰略產業的規劃活動中,難以見到它的身影。在一次重大的核電論壇上,本報記者在一次核電論壇中註意到,專家們對高溫氣冷堆的介紹被置於最後。

不過,中核建在今年4月20日發布消息稱,商用60萬千瓦江西瑞金高溫氣冷堆核電項目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已通過專家評審,這將“為中國第一座商用高溫氣冷堆電站項目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根據《江西日報》報道,江西瑞金高溫氣冷堆核電項目是“央企入贛”重大項目,計劃建設6臺60萬千瓦機組,預計總投資780億元,其中,一期工程2臺60萬千瓦機組,計劃投資達200余億元。該項目一期工程共有2臺機組,計劃於2017年上馬。

本報記者獲悉,目前,中核建已經和上海電氣(601727.sh)簽署了江西瑞金高溫氣冷堆核電項目設備供貨意向協議。上海電氣曾在2013年投入8600萬元對高溫氣冷堆進技術改造。

中核建上述消息稱,高溫氣冷堆在任何工況下,包括喪失所有冷卻的情況下,不采取任何人為的和機器的幹預,反應堆都能保持安全狀態。

一位參與高溫氣冷堆研究的專家則向本報記者表示,相對其他現有的核電技術,高溫氣冷堆顯得更加安全可靠。因此,“它將是內陸核電的最好選擇之一”。

官方資料顯示,山東榮成石島灣的20萬千瓦高溫氣冷堆核電示範項目已經在建設當中。該項目旨在示範成功後即可向全國推廣使用。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在5月份調研該項目時稱,國家能源局將繼續加大對高溫氣冷堆示範工程的協調和支持力度。

本報記者梳理發現,截至目前,中核建已先後在江西、湖南、廣東、福建、山東、湖北、浙江等多個省市開展了高溫氣冷堆項目前期工作。

“中核建有做核電站業主的打算。”中核建一位知情人士對本報記者說。該公司目前的主要職責是,承擔核工程、國防工程、核電站和其他工業與民用工程建設任務。

目前,中國僅有中核集團和中廣核集團以及國家電投等3家企業擁有核電站運營招牌。但和中核建一樣,華能等發電集團也在企圖拿到核電站運營招牌。原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曾說,“電力公司看到核電效益很好,五大發電公司都想搞。”

編輯:王佑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026

【觀察】中國為何一定要參投英國核電站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8187.html

【觀察】中國為何一定要參投英國核電站

一財網 林春挺 2015-10-16 13:23:00

兩家中資企業參與投資英國Hinkley Point核電站項目(欣克利C角核電項目)的談判取得實質性進展。

據路透社在當地時間10月15日援用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的話說,兩家中資企業參與投資英國Hinkley Point核電站項目(欣克利C角核電項目)的談判取得實質性進展。

報道援引劉曉明的話說,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下周訪問英國期間可能會宣布一些協議,但仍不清楚屆時是否會簽署上述核電站項目的協議。習近平將於10月19日至10月23日對英國進行訪問。

欣克利C角項目由法國電力集團(EDF)英國子公司擁有。中廣核和中核工集團有望共同持有該項目30~40%左右的權益,但相關談判的持續時間已經超過預期。

就欣克利C角項目來說,《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尚無法確認上述“談判取得實質性進展”的內容是什麽。根據此前公布的官方資料,英國政府已同意由中廣核牽頭的中國企業參與英國擬新建核電項目的開發與建設,中國企業已實質進入當地核電市場。目前,中國企業已經初步鎖定了一個參股項目和一個控股項目,其中參股的欣克利角C核電項目預計2017年開工;華龍一號在通過英國通用技術審查(GDA)後將應用於控股的Bradwell B(布拉德韋爾)項目建設。但由於種種原因,中國企業並沒有就參與投資欣克利C角項目做出最後的決定。

值得關註的是,由於中國企業在欣克利C角項目中扮演的是投資者的角色,中國企業在裝備、工程等方面的實質參與份額將極其有限。但對於中國企業來說,通過參與投資欣克利C角項目的一個關鍵目的是,為日後華龍一號在布拉德韋爾項目上得到使用提供基礎。因為華龍一號如果能夠“落地”英國,將迅速提升中國核電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這是因為,英國曾經擁有輝煌的核能歷史,是世界上最早利用核能的國家之一,擁有非常完善的核能工業體系,對核能的監管更是擁有一系列嚴格的要求。即便英國自1994年之後再也沒有建設新的核電站,英國對核能的監管之嚴格也一如既往。就像中國國家核安全局原局長趙成昆對本報記者分析的那樣:“英國對核電的要求,特別是安全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華龍一號能夠進入英國,標誌著我們(的核電水平)與世界先進國家已經非常接近。”

中廣核和中核集團目前已經與阿根廷、埃及、沙特、南非、約旦、亞美尼亞、肯尼亞等多個國家簽署核能合作協議。如果華龍一號成功在英國立足,那麽將大大地提高中國企業日後與俄羅斯、美國、法國、日本、韓國等核電強國參與發展中國家核電市場的競爭能力。

來自官方和相關的國際核能研究機構此前公布的資料顯示,發展中國家將成為核能的主要市場。這些國家正在和打算利用核能來滿足當地的能源需求,為經濟的發展提供“核動力”。 據世界核能協會估算,2015~2030年間海外新建核電站在160座左右,新增投資達15000億美元。而這些巨大的市場空間則主要存在於發展中國家。比如,為了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能源快速增長的需求,南非在2011年發布的《綜合資源規劃2010-2030》計劃陸續建造960萬千瓦核電站,總投資1萬億蘭特(約1500億美元)。

在這種巨大的核電市場面前,用一位核電企業內部高層的話來說,那就是:“我們再也不能錯過了!”

編輯:吳狄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008

“3·11”大地震5周年後,無奈重啟核電站 核電,日本逃不過的宿命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5950

2016年2月23日,日本農場主Masami Yoshizawa在寫有抗議橫幅的小車旁邊走過,橫幅上書“東電和日本政府應當賠償我的損失”。(東方IC/圖)

核電重開和核電反對的博弈,深刻地反映了日本社會的現實——沒有人願意生活在核事故的陰影之下,但是現代產業以及日本的自然條件又使得日本人無法拒絕核電。在核電站當地人的身上,這一點表現得更為突出,一旦發生核事故,受害最嚴重的就是他們。福島核電站周圍那些有家不能回的災民的今天,就是他們的明天,但是他們基本上都支持重開核電。

2011年“3·11”日本大地震已經過去了整整5年。每年的這一天,日本的媒體都會冠之以“史上最慘重的地震”。如果僅僅算遇難者的人數,“3·11”日本大地震其實算不到“損失慘重”的行列里去,到現在為止,所有死亡人數(統計包括失蹤者在內)是15455人。

使得“3·11”日本大地震成為“史上最慘重的地震”的原因,其實並不是地震本身,而是地震催生的海嘯。日本是一個地震多發的國家,在地震的防災減災方面已經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如果沒有海嘯的話,那次地震不會造成比三位數更多的死亡人數。

但是那次地震引發的海嘯不但帶來了近兩萬的死亡人數,還造成了一個無法愈合的傷口——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使得這次地震被列入“史上最慘重的大地震”之列。

有家不能歸VS“一生懸命”

在地震發生5年後的今天,“無家可歸”的災民還在十萬以上。單單從這一個數字,就可以知道這次災害的嚴重性。準確地說,不能用“無家可歸”這個詞,它並不能描述事實,而事實是“有家不能歸”——因為這些災民的家在核汙染區,而且對於里面的大部分人來說,是永遠回不去了。

日本文化不太鼓勵遷徙和移動,日語中表示努力的詞是“一生懸命”,實際上這個字是從“一所懸命”演化而來的,日本人喜歡一輩子在一個地方生活、工作。因此,離開自己的土地是非常痛苦的事情。

但是,5年過去了,災民仍然不能回去——放射性汙染的土地高達2000平方公里(一般人被禁止進入),這幾乎和東京都的面積相同。實際上,這場地震所造成的“人員失蹤”數字之所以如此之高,是因為這些地方是無人能夠進入的死亡地帶。

更嚴重的是,沒有人知道應該如何處理這場人類歷史上罕見的事故。日本方面聲稱,40年完成廢爐工作,但是現在連已經融化了的爐芯究竟散落在了什麽區域都不知道,整個廢爐工作就真的是在“摸著石頭過河”。

例如,現在的事故處理工作中最緊迫的,是如何截斷流經該區域的土壤、已經受到汙染的地下水。如果地下水受到汙染,就會無可阻擋地流入海水。如今,技術人員采取汲取的方法,將那些已被汙染了的地下水放在水罐里,但水罐的容量是有限的,而地下水似乎是無盡的。於是,他們就做出一個這樣的設想——在事故機組周圍用管子向地下註入冷凍液,做成一個局部凍土地帶,以消除地下水的流動問題。但是,直到到現在,這個項目也沒有完成,同時也沒有人知道這個項目完成後能否奏效。

2011年7月19日,日本經濟研究中心發表聲明,稱“今後10年內將花費20萬億日元(按照當時的匯率是2.5千億美元)來處理這次核事故”。日本有關部門正式公開談到這個數字就只有過這一次,可以推測現在肯定要花費更多的資金,而且即使按照最樂觀的估計全部完成廢爐工作也需要40年!

這就是福島核電站的現實。恐怖的事故使得一個更加重要的爭論席卷了日本全國,那就是到底該如何看待造成這一切的元兇——核電?

最便宜的VS最令人不安的

眾所周知,日本是能源短缺的國家,既缺乏煤炭石油天然氣,也缺乏水力發電所需要的大江大河,因此日本電力生產的成本相當高。核電是日本人宿命的選擇。

日本是唯一遭受過原子彈轟炸的國家,對核能有種先天性的過敏。當年,要不要引進核電技術,在日本可是引發了一場大論戰的,最後終於達成了引進核電技術的共識。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和《讀賣新聞》的老板正力松太郎起了很大作用,其中正力松太郎被稱為“日本原子能之父”。

一旦核電技術在日本獲準使用之後,就以巨大的勢頭推廣開來。如今,日本核電的裝機容量已經占到了全國電力總裝機容量的30%,主管福島核電站的東京電力的核電比例是40%。最高的是關西電力,占到了48%。

核電確實有不少優點。首先,作為核電原料的鈾基本上產自哈薩克斯坦、加拿大以及澳大利亞這些政治上比較穩定的國家,而石油天然氣則主要產自政局動蕩的中東地區。比較起來,核電原料的來源更加安全穩定。

從發電價格上來說,核電也有競爭力。1999年,根據日本通商產業省(現在的經濟產業省)資源能源廳發表的報告,日本每度電的成本數字是:核電5.9日元;天然氣6.4日元;煤炭6.5日元;石油10.2日元;水力13.6日元。顯然,核電最便宜。

核電更吸引人的,是運行中不排放二氧化碳,屬於清潔能源。在全球變暖成為人類面對的大問題的今天,為了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人們的目光自然投向了核電。由於轉換效率低以及要受制於天氣狀況,同樣不排放二氧化碳的風力或者太陽能發電距擔負起主要電力供應的任務還為時尚早,只是作為某種鼓勵人們追求環保的意願的點綴而存在。

然而,核電還是一種最令人不安的能源,從核電問世以來,出現過好幾次大事故。如果說美國的三里島事故還是屬於虛驚的話,那麽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事故和福島核電站事故就徹底地把核電的恐怖之處展現在了世人的面前,讓世人去選擇。

講究“政治正確”VS“核電政策太胡扯”

1997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參加國第三次會議(也就是所謂“京都會議”)之後,減排二氧化碳突然成為了最大的政治正確,反對核電的群體在“低碳環保”面前失聲了(特別是在2009年更講究“政治正確”的民主黨執政之後)。2009年9月,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時任首相的鳩山由紀夫作出了“到2020年,將日本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年減少25%”的允諾之後,發展核電幾乎成為了日本唯一的選擇。此外,從2005年之後扶搖直上的石油和天然氣價格也給核電政策作了背書。

2011年“3·11”日本大地震引發的福島核電站事故,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發生的。

日本相關法律規定,在連續運行兩年之後,核電機組一定要停機維護。福島核電站事故發生之後,雖然正在運行的機組還沒有停止,但處於停機檢修狀態的核電機組都不能重啟了。同時,“要不要重審核電政策”也擺在了日本人的面前。

講究“政治正確”的民主黨當然打出了反核電的旗幟,本來發展核電就是自民黨推進的政策。不公道的是福島事故落在了民主黨政權任上,落到了時任首相的菅直人的身上。

雖然在首相任上不能像在野黨時代那樣自作主張地反核電,但是菅直人還是利用首相身份幹了點私活:“3·11”日本大地震之後的2011年5月6日,通過當時的經濟產業大臣海江田萬里,菅直人要求中部電力公司將正在運行的浜岡核電站的4號和5號機組停機,同時不再啟動正在停機檢查的3號機組。理由是浜岡核電站正好處於預想中的“東海大地震”震源的正中,繼續運行實在太危險。

日本政府雖然對企業有很大的影響力,但沒有下命令的權力,從來沒有對一個企業有過這麽具體的要求。這個舉動當時受到了不少批評,人們認為這個請求是對自由主義經濟的侵害,但菅直人不為所動,而中部電力公司也只能給首相面子。如此一來,一共有5臺機組的浜岡核電站(包括已經終止運行的1號2號機組在內)就處於實際上的廢棄狀態。

在離開首相職位之後,菅直人本人又回到了反核電的立場,主張日本應該放棄核電政策。其實,主張放棄核電政策的前首相並不僅僅是菅直人一個,原來一貫推進核電政策的自民黨前首相小泉純一郎也是其中之一。福島核電站的悲慘現實,使他拋棄自民黨主流的擁護核電政策,走上反對核電的道路。

最近幾年,小泉純一郎自費考察了不少國家,得出了“核電政策太胡扯”的結論。其最主要的論據就是“無法處理核廢料”。目前,日本在這方面的解決方法是深埋,深埋其實就只是蒙混過關。先不要講地震國家日本根本就找不到安全的深埋場所,就是能夠深埋起來,都還存在被惡意的人重新挖掘出來,作為恐怖主義武器的可能性。

“3·11”日本大地震之後,反核電的觀念在日本社會中很強勢。面對著那麽嚴重並且都不知道如何處理的災害,也沒有哪個政黨膽敢去鼓吹發展核電,就是自民黨也不得不承認在長期的執政時期內忽視了核電的安全,但是面對產業界的呼聲誰都不能無視。

在這場大地震之後,自民黨一直對這個問題采取裝聾作啞的態度,在2012年眾議院大選、2013年參議院選舉、2014年東京都知事選舉和眾議院選舉時都避開了這個困難的話題。

“全民反核電”VS 與核電共存

日本人曾經很認真地檢討不要核電的可行性。有人找出了有過全部核電停機的時間,並且以此來證明離開了核電也能過日子,但實際上不是那麽一回事——核電站運行短期停止的空白可以用火電以及水電來填補,但如果長期停止,就會發生嚴重的電力不足,因為水電站和火電站也都需要周期性的停機檢查和維護。建造發電站或者增加發電機組是一項大工程,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完成的,因此如果真的沒有了核電,生產和生活會遇到很大的困難。

那幾年日本人真的做出了不少努力,地震之後先後有過兩年零一個月的時間完全沒有核電機組在運行。為了節約用電,日本人調高了空調的溫度,減少了電車的次數,甚至部分地區發生了停電,日本人熬過了過來。但問題並不是在於生活用電而是產業用電。生活用電可以用降低生活水平的方式來將就,但是產業用電的效率是無法在短時期提高的。因此,電力不足就直接影響到了產業,火電和水電的價格也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成本,使得日本企業在本來就表現不好的價格競爭中處於更加不利的地位。

從事故發生後的2011年開始,以出口商品、對外貿易立國的日本出現了時隔31年的貿易赤字。而這個赤字和日本發電用的石油和天然氣進口大幅度提高直接相關,雖然從2015年開始這個赤字隨著國際市場上石油天然氣價格的下降而大量減少,但沒有人能保證以後石油天然氣的價格不會再次提高。

因此,擺在日本人面前的問題實際上是兩個:一是如何處理現有的核電能力;二是核電在國家的能源政策中處於什麽位置。直到2015年6月1日,日本產經大臣的咨詢機構“資源能源調查會”才提出了到2030年為止的能源組成方案。

在這個方案中,核電將從現在的30%左右下降到20%~22%。這個比例不但不符合日本社會廣泛存在的廢除核電呼聲,甚至比大多數人所預測的“從現行折半”的15%還高了5到7個百分點。雖然這個方案說明了“每三年做一次修訂”,但大家都知道那只是外交辭令,所以該方案發表之後失望之聲不絕於耳。在東京的首相官邸周圍,也像後來反對新安保法律一樣爆發過大規模的示威遊行。

新方案的出臺,使得原來一直處於停機狀態的核電機組在加固了安全措施之後逐漸重新投入運行。到2016年2月26日,日本全國有4套核電機組投入了運行。但是,在2016年3月9日,大津地方裁判所(相當於中國的中級法院)作出了“位於福井縣的高浜核電站3號4號機組暫停運行”的暫行判決。因為當地居民提出了要求停止這兩臺機組運行的訴訟,有專家認為這個核電站位於地震活動斷層之上,狀況非常危險。

實際上,這種核電重開和核電反對的博弈,深刻地反映了日本社會的現實——沒有人願意生活在核事故的陰影之下,但是現代產業以及日本的自然條件又使得日本人無法拒絕核電。在核電站當地人的身上,這一點表現得更為突出,一旦發生核事故,受害最嚴重的就是他們。福島核電站周圍那些有家不能回的人的今天,就是他們的明天,但是他們基本上都支持重開核電。因為這些人基本上都在核電站工作或者與核電站有關的地方工作,核電機組停機,他們就直接在生活上受到了沖擊。此外,日本政府對核電站周圍的居民還提供了豐厚的津貼,一旦核電機組停機,他們就拿不到這些津貼。

其實,其他日本人也一樣。就是不工作的學生和家庭主婦也要面對這個問題——如果因為電力不足或者電費上漲,父親或者丈夫就業的企業陷入經營困難甚至破產,以後的生活該怎麽辦?

這就是人們最後只能接受政府方案的原因。

從感情上來說,日本人都反對核電,但是在嚴酷的現實面前,日本人也只能和核電共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662

英國首相致函習近平稱加強經貿合作 未提核電站

據外交部網站15日消息,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與英國外交部政務次官沙馬會面。

昨天,王毅在北京應約會見沙馬時表示,中英關系近年來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習近平主席去年對英國的國事訪問推動雙邊關系進入新的歷史階段。中方願與英國新政府一道努力,堅持雙方確定的兩國關系大方向,進一步深化各領域務實合作,推動中英面向21世紀全球全面戰略夥伴關系繼續向前發展。中方歡迎特雷莎·梅首相9月來華出席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願同英方保持溝通協調,確保峰會取得圓滿成功。

沙馬表示,此次他來華傳遞的最重要信息是,英方高度重視英中合作,視中國為全球重要戰略夥伴。去年習近平主席對英國的國事訪問十分成功,具有里程碑意義。英國首相特蕾莎·梅以致函習近平主席和李克強總理,表示期待出席九月在中國杭州舉行的二十國集團峰會,英方支持中方成功舉辦峰會,期待加強與中方在經貿和全球性問題上的合作。

王毅與沙馬會面

值得註意的是,梅在信中並未主動提及被其叫停的中資核電站項目。

上月底,剛剛上任的特蕾莎·梅因擔心中方投資帶來國家安全隱患,叫停了中國參與的欣克利角(Hinkley Point)核電站項目。原定於當地時間7月29日上午正式簽署合同,然而就在落筆敲定的11個小時前,英國方面宣布項目暫停,“推遲到秋季再做決定”。

2015年習近平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有關方面達成了該項目的融資協議。英國前首相卡梅倫曾強調,欣克利角核電項目象征了英國以開放姿態接納海外投資。不過,梅新官上任三把火,卻幾乎把前任政績燒了個精光。延遲決定一出,讓去年由卡梅倫與習近平一手推動的中英關系“黃金時代”蒙塵。

最初,來自中國的回應普遍溫和、用詞謹慎。

中國外交部此前曾回應稱,該項目是中英法三方本著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精神達成的,一直得到英方和法方的大力支持。希望英方盡早作出決定,確保有關項目順利實施。

出資占總投資額1/3的中國廣核集團也強調,英國政府需要時間熟悉該項目,對此表示理解和尊重。

然而,隨著事態遲遲沒有進展,中方措辭越發嚴厲起來。

8月9日,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在英國《金融時報》發文指出,中英關系正處在一個重要歷史時刻,希望英國繼續對中國保持開放;如果項目得不到新政府的批準,將會危及兩國關系。《金融時報》稱,這是中國向英國發出迄今最嚴厲的警告。

而在沙馬與王毅的會面中,沙馬也未主動提及欣克利角核電站項目。對此,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對香港 《南華早報》指出,鑒於欣克利角核電項目被視作中英關系“黃金時代”的象征,沙馬不可避免要談到這個問題。

“英國公投退歐後,新政府特別需要與中國展開深入合作。梅一方面需要給出恰當措辭確保中國對其仍有信心,另一方面需要安撫英國國內的擔憂。”崔洪建說。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龍靜表示,中國官員一定會與沙馬討論核電站問題,但沙馬一行還不足以完全解除兩國心結。

特蕾莎·梅(資料圖)

據新加坡《海峽時報》報道,在沙馬啟程前往中國之前,英國政府官網援引沙馬的話稱:“中英關系穩健進步,對雙方助益良多。英國對商業活動保持開放,也是吸引國際投資者的勝地,當然包括中國。”

龍靜強調,退歐一事使得英國對中國地緣政治的重要性大為降低,“英國在歐洲事務中將不再扮演重要角色,為了獲取更多利益,如果中國不得不在英國與歐洲二選一的話,歐洲無疑是首選。”

數據顯示,中英貿易目前處於歷史最高水平。自2010年以來,英國對中國出口增長了57%,而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英國第二大外資來源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602

福島核電站故意關閉警報器 日本東電公司遭警告

隸屬於東京電力公司的福島第二核電站因此前被查出故意關閉警報器,日本原子力規制委員會12日以違反核物質防護規定為由,對東京電力公司發出書面嚴重警告。

日本原子力規制委員會12日宣布,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二核電站故意關閉警報器,導致難以確認外界人員的侵入,有可能發展成重大事件,這違反了有關核物質防護規定,因此給予東京電力公司書面嚴重警告。

日本原子力規制委員會認為,這反映了東京電力公司的組織管理能力下降。

2015年10月的檢查中,日本原子力規制委員會發現了當年9月和10月福島第二核電站數次故意將感知外界人員入侵的警報器關閉。起因是警報器很敏感,頻繁發出錯誤警報音,該核電站的警備室嫌煩而將警報器關閉。

福島第二核電站位於福島第一核電站以南約12公里,2011年日本大地震後,該核電站的4個機組全部停止運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690

韓國南部地震造成至少6人受傷 核電站暫時停運

13日據日本廣播協會電視臺報道,韓國當地時間9月12日晚發生在該國南部的兩次地震已造成至少6人受傷。此外,公共安全部已接到近100起損失報告,包括水管爆裂、房屋天花板坍塌等。

雖然位於慶州市的月城核電站沒有受到破壞,不過為安全起見,該核電站還是暫停運行。

據韓聯社消息,韓國總統樸槿惠已下令設法平息公眾恐慌並確保核電站安全。國民安全處已啟動中央災害安全對策本部第一階段預案,以迅速掌握災情,采取應急措施。

同時,韓國氣象局也發布通告,提醒民眾可能會發生余震。13日上午,韓國氣象廳廳長高允和針對昨天在慶州市發生的5.8級地震表示:“這次地震很可能已經結束了,但是隨時有可能再次發生5.8級—6級的地震。但發生6.5級以上地震的可能性非常小。”

9月12日晚,在臨近慶州的大邱市壽城區一處小區,居民們出外避險不敢輕易回家。(來源:韓聯社)

韓國氣象局通報,12日19時44分,慶尚北道慶州市發生里氏5.1級地震,20時32分在該市附近又發生里氏5.8級地震。氣象局官員表示,第二次地震是韓國1978年有觀測記錄以來最強的一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8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