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最賺錢電纜商的領先半步學

2010-10-25  TCW




十月下旬,第二家純陸資企業滬安電纜要來台發售TDR(Taiwan Depositary Receipt,台灣存託憑證)。一個多月前,第一家純陸資TDR揚子江船業開盤後連續四個漲停板,滬安電纜也會有亮麗表現嗎?

十月中旬,《商業周刊》前往江蘇宜興市官林鎮,一幢像是古羅馬建築物映入眼簾,這是滬安電纜總部。宜興市官林鎮是中國電纜之都,隨處可見電纜企業和上下游的銅業,一年產量相當於中國電纜企業的三○%。

滬 安電纜是這裡二百五十家企業中唯一兩家上市企業,二○○九年營收達人民幣十三億七千二百萬元(約合新台幣六十六億元)。雖就營業額而言,這家民營企業比不 過國營電纜公司,但就品牌力來說,卻被中國電線電纜協會統計為中國前十大電線電纜品牌、第一大特種電纜品牌。此外,它高於同業八個百分點以上的毛利率,也 被業界稱道。

有利基:受惠中國投資 遇金融海嘯,毛利率反升

官林鎮電纜廠平均毛利率約一○%,但滬安○六年至○八年毛利率均維持一五.九%以上,○九年金融海嘯時,毛利率上升達一七.六%。雖然今年上半年毛利率降為一三.七%,但其中電線電纜毛利率仍達一八.九%,主要是新業務銅桿、鋁桿生產項目全面開工,拉低了整體毛利率。

為何金融海嘯讓它毛利率不降反升?

其 一,中國政府因應金融海嘯進行重大投資,它是直接受惠者。電纜是中國政府固定資產投資的重點產業,金融海嘯時期,中國宣布人民幣四兆元固定資產投資計畫, 推動風力發電、高鐵、電廠對電纜需求,讓事先就卡位特種電纜的滬安搶得先機,營收於○九年達人民幣十三億七千二百萬元,相較○六年,成長七四%。 其二,能在金融風暴中受惠,起因於它「領先半步」的投資策略,以及差異化的經營路線。

時間回到十五年前,無錫官林鎮電纜企業只有五十家,十五年後,這五十家一家都沒死,家數反而成長四倍。中國電線電纜市場產值,十五年來以年均一五%的速度成長,此行業絕大多數人都賺錢,但賺錢的行業人人想做,演變成殺價競爭。

敢創新:開發工業電纜 棄殺價戰,不搶低端產品

當別人在急於殺價競爭時,滬安電纜開發出特種電纜的產品力。過去五、六年前,大陸政府招標都是最低價得標,多數電纜公司都投標報虧本價,等到得標時再降低產品品質以求獲利。

這樣的競爭方式,讓滬安董事長戴志祥面臨考驗,跟還是不跟?跟,能賺到錢,但犧牲掉長期競爭力;不跟,可能搶不到生意。

戴志祥仍選擇了一條差異化的經營路線,「不用跟別人搶低端產品,我們定位成特種電纜。」戴志祥這麼說。

他以「領先半步」形容開發工業用特種電纜這步棋:「走得太快,會變成先烈;走得太慢,又跟不上時代。所以,我的投資哲學就是領先半步。」

領 先半步並不容易。在內蒙古的揚沙天氣裡,風力發電廠電纜需要有抗老鼠咬的承受力;在廣東熱帶潮濕環境裡,電纜需要有不被螞蟻侵蝕的能力;防火材質研發耐一 千度高溫的電線電纜,可承受一個半小時內的燃燒。未來還可切入風電、特高壓輸送、電網入地(編按:將原來架在地面上的高壓電線改為地下化)等多項政府規畫 需求。

先卡位:建立直銷網絡 掌握需求,搶做政府生意

另一方面,滬安建立起超過四千家客戶和遍布中國五百五十個鄉鎮的直銷 網。在中國,政府固定資產投資占GDP(國內生產毛額)總量超過五成,能與政府做生意要有關係、講人脈,直銷網絡越多,就越能卡住顧客的需求。「這些年發 展下來,客戶數量其實變化不大,管道卻是關鍵,我們就是往裡面增加產品,一個客戶就可以不斷挖出獲利了。」二○○五年來到滬安電纜的董事劉學文觀察。 產品差異化、建立直銷網,都是他提高毛利的秘訣。二○○九年,滬安進入上游銅加工,銅加工約占營收一半左右,形成垂直整合,企圖進一步降低成本。 此外,近年中國政府發現全國低價得標就會衍生出品質問題,將制度改為看重產品力的中間價得標,此舉對滬安更有利。

未來大陸十二五計畫,約投 資人民幣二千七百億元至特高壓電網(編按:有能力將西部電能傳遞到東部沿海電纜網絡)。原本就是高成長產業、加上政策性投資,使電纜公司成為市場認可的高 價格行業,例如A股的國有企業寶勝超導電纜,本益比二十九.六倍、淨值比約三倍;中超電纜本益比更達八十三.四倍、淨值比約二十倍。

戴志祥 十八歲便進入電纜業,從銷售進而創業,曾六個月時間賣不出一捆電纜,每晚都要數阿拉伯數字才能入睡。現在他率先看到中國轉戰綠色經濟,發展風電、太陽能、 電網入地、智慧電網等新趨勢,「這些更有利於電纜行業,原因是這些電廠距離消費地城市更遠,更需要特種電纜,就整個行業來看,少說未來十年也有一○%的成 長空間!」戴志祥信心滿滿的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49

地產商的N種活法:挖礦、放貸、賣酒、進電商

http://www.infzm.com/content/71853

三個月之前,中國樓市成交量降至冰點。一家從事地產開發的央企幾名高管主動約前其董事長吃飯,詢問業已退休的前領導:房地產都這樣了,還要不要繼續幹這行?

2010年,央企們正在瘋狂湧入地產業,在土地市場屢掀狂瀾,監管者國資委官員們雖反覆勒令其剝離房產輔業,亦有心無力。當年4月,史上最嚴樓市調控政策倉促推出。

2012年,地產商開始意識到樓市生意已經獨木難支,紛紛開始轉型,多元化成為一種潮流。2012年1月初,中國豪宅第一品牌星河灣宣佈,正式進軍 醬香型白酒領域;2月下旬,萬達被曝正式進軍電商領域;就連前些年打破腦袋往樓市裡擠的「共和國長子們」,也都在考慮是不是該找個其他行當乾乾了。

「房地產過去的商業模式不復存在了。房企生存空間越來越小,調控再挺兩年的話,就連萬科也很難活下去。我也從住宅開發徹底抽身,投資旅遊了。」中坤集團董事長黃怒波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有的採礦,有的放貸

易居研究院企業研究中心總經理周建成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他在通過對滬深股市132家房地產上市公司研究後發現,有1/6的房企已經或即將涉足礦業能源領域。

或已預感到樓市發動機正噼啪作響、即將拋錨,2012年伊始,保利地產就在全國四十多個城市大手筆降價促銷,「幾乎降到無可再降的空間了。」保利地 產集團的一位管理層對南方週末記者透露。然後這樣的舉動只換來1月份15億的銷售額,同比大降七成。而這一切,似乎還只是剛剛開始。

央企尚且為生存擔憂,那麼其他缺乏天然融資優勢的房地產富豪們又如何呢?易居研究院企業研究中心總經理周建成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他在通過對滬深股 市132家房地產上市公司研究後發現,有1/6的房企已經或即將涉足礦業能源領域。「進入2012年,房企為了生存紛紛另謀出路,集中湧入礦產能源、金融 等高利潤行業」。

2011年年底,主營地產和建築的浙江廣廈控股宣佈,總投資預計120億元的黃澤山石油中轉儲運項目一期工程正式開工。浙江舟山項目是目前為止中國最大的民營能源儲運項目之一,也是民營企業首次進軍包括「原油碼頭、成品油碼頭、原油及成品油儲罐」等全系列石油儲運項目。

而在此前兩年,浙江廣廈創始人樓忠福為其一個造城項目「天都城」拖累,資金鏈一直岌岌可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樓忠福就反覆強調能源產業會成為廣廈以後發展的主業,「核心競爭力就表現在能源上」。

碧桂園則在前幾年收購TVB股權未果後,對於其投資產業則更加低調。2011年,這家地產商已不聲不響地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建立投資公司,主營褐煤開採和煤化工,打造「褐煤綜合利用」循環經濟產業園。綠地集團、中天城投、華業地產等房企亦先後宣佈涉足礦產能源領域。

「房地產不好幹了,身邊的開發商朋友要麼去投資PE或者放貸了,要麼去新疆弄油田去了。」內蒙古佳程房地產顧問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向錦程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豪宅製造商兼賣醬酒

這家只銷售每平方米6萬元以上的豪宅的地產商,賣的醬香白酒也是一件奢侈品,有媒體報導稱,一斤或要賣到一萬元,未來幾年星河灣白酒的銷售目標為600億元。

在地產商們大多選擇金融、礦產等低門檻行業之時,59歲的黃文仔選擇了一條被大多數人視為畏途的陌生「水域」——這位打造了中國豪宅第一品牌的富豪要用賣豪宅的方式賣白酒了。

2012年1月下旬,通過一場老業主的品鑑會,星河灣亮出了「星河灣老醬香」的白酒品牌。披著紅色圍巾的星河灣集團董事長黃文仔在品鑑會上反覆強調,進軍白酒業乃籌備很久,和本輪地產調控無關,星河灣還將繼續做高端房地產。

這家只銷售每平方米6萬元以上的豪宅的地產商,賣的醬香白酒也是一件奢侈品,有媒體報導稱,一斤或要賣到一萬元,未來幾年星河灣白酒的銷售目標為600億元。星河灣副總裁樑上燕對南方週末記者稱,產品定價及推廣戰略都尚在制定中,但白酒在星河灣集團內被視為另一個支柱。

儘管黃文仔反覆澄清,但分析人士普遍認為,2011年業績的大滑坡,讓黃文仔下決心轉型,尤其是被寄予厚望的鄂爾多斯項目遭遇滑鐵盧,加快了其邁入白酒領域的步伐。

要想知道本輪樓市調控政策對地產商究竟有何影響,只需看看內蒙古沙漠小城鄂爾多斯的星河灣便知。鄂爾多斯的繁榮是構築在豐富的煤炭儲量之上的。和中 國所有新貴一樣,鄂爾多斯資金都扎堆湧入地產業。這其中,最大、最豪華的項目就是舊城邊緣的「星河灣」,1900多套豪華公寓在2011年9月首次推向了 市場,包括世聯地產、思源經紀、中原地產等多家代理機構入場,聲勢浩大的推廣活動,最終只換來不到200套的銷售——星河灣工地上突然停止工作的起重機象 徵著中國房地產氣候的急劇變遷。

這讓深受限購政策打擊的星河灣也不得不打折銷售。2011年12月16日,星河灣宣佈對旗下上海兩個套均總價在千萬元以上的項目——浦東星河灣、上 海星河灣,以八至八五折或更大優惠降價銷售,並對兩樓盤的前期業主做出高達6億元的差價補償,創下中國房地產市場差價補償的最高紀錄。

商業地產大佬闖進電商

嘗試打通酒店、旅遊、影視、百貨等上下游產業鏈的不僅僅是王健林。許家印2012年除了繼續在足球方面重金投入外,在文化產業還將更進一步。1月份由恆大集團投資的首部電影《勇敢遊戲》在北京開機。

由於本輪樓市調控政策沉重打擊了住宅銷售,商業地產領域反而成了投資的避風港。即便如此,中國商業地產大佬、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也看到了商業地產領域泡沫漸生的風險,並在尋找新的支撐點。

2月16日,王健林公開聲稱,要把文化與旅遊產業培育成企業的核心支柱產業,並將實施跨國發展戰略,力爭在10年內,實現萬達成為知名跨國企業的目標。更值得注意的是,隨後有傳言萬達欲進軍電子商務,正通過獵頭招募高管,急於構建其電商團隊。

王健林所執掌的萬達地產通過模式創新在商業地產領域坐上了頭把交椅。在融資渠道缺失的今天,王健林創造出以售養租、現金流滾資產的故事,提供了租售並舉的中國化嘗試。其圍繞商業地產主業打造的酒店、旅遊、影視、百貨四個支柱型上下游產業鏈備受矚目。

截至2011年年底,萬達已在全國開業49座萬達廣場、26家五星級酒店、730塊電影銀幕、40家百貨店、45家量販KTV,總客流達6.99億人次——這意味著過去一年,中國平均每兩個人裡,就有一人去過萬達廣場。

萬達的觸角也已伸向文化領域的各個方面,萬達投資的「大歌星」連鎖娛樂企業計劃在全國開業,預計到2012年開業65家店,並與國際投資集團美國弗 蘭克以70︰30的比例合資成立了演藝公司,有意打造全球性的文化品牌。新公司即將在武漢、大連、西雙版納三地推出綜藝節目,一台節目的年收入可達5億元 左右。

然而,萬達商業地產的一位高管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王健林也深知萬達轉型之路並未功成。經過第一輪跑馬圈地之後,萬達商業地產的經營能力到了調整與提升的關鍵時點。

2011年,中國網上零售交易額近8000億元,向傳統商業發出了強烈挑戰。萬達商業的中檔定位相對而言更容易受到衝擊。這逼迫萬達團隊將零售業態不斷壓縮,而大量增加餐飲等休閒體驗式業態——但問題是,餐飲業態每天現金流水極少,租金回報低。

拋開政策因素,生活習慣和消費方式的變化,是萬達乃至商業地產行業最大的風險。在第三代萬達廣場當中,王健林有意識地將零售業態的經營面積削減到50%以下,更多地增加餐飲、休閒、體育等業態。

與此同時,王健林也全面發力電商領域,期望將旗下商業地產、酒店、旅遊、電影院線和百貨等主營業務同時打包上線,開設虛擬的「線上商業綜合體」。據《第一財經日報》報導,其百貨業務將與銀泰網類似,聘請單獨團隊進行獨立B2C運作;而旅遊及酒店將模仿藝龍、攜程模式。

嘗試打通酒店、旅遊、影視、百貨等上下游產業鏈的不僅僅是王健林。許家印2012年除了繼續在足球方面重金投入外,在文化產業還將更進一步。1月份由恆大集團投資的首部電影《勇敢遊戲》在北京開機。

這些富豪們春江水暖鴨先知的舉動,或是目前房地產業碰到了政策的天花板,不得不轉身謀求出路的大時代註腳。

但轉型也非靈丹妙藥。易居研究院企業研究中心總經理周建成認為,多元化經營背後隱藏著難以預估的戰略風險、投資風險和運營風險,房企理應優先選擇進入風險較小的相關多元化領域。

「儘管市場步入寒冬,但還應該長期看好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它依然充滿希望。」在2011年年底,上述地產央企前董事長是這樣對他的老部下打氣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62

不缺錢的「中國糖果大王」為何要嫁給雀巢?徐福記售股 凸顯成功台商的深層焦慮

2012-6-25 TWM




去年底,中國糖果大王「徐福記」將六成股權賣給瑞士商「雀巢集團」,震驚台商圈。根據本刊了解,糖果大王嫁外商的幕後原因,恐怕脫離不了接班問題。

撰文‧林讓均

去年十二月,中國商務部拍板批准,中國糖果大王「徐福記」與瑞士商「雀巢集團」正式合併,雀巢以十七億美元的天價,買下徐福記六成股權,徐氏家族只留四成!

徐福記沒有徐家人也可以

早在去年七月、徐福記宣布與雀巢談合併之際,這樁跨國聯姻隨即轟動兩岸食品圈。當時外界不得其解,因為徐福記根本不缺錢。

據了解,幾乎不向銀行借貸的徐福記,手上有近百億新台幣現金,而且近三年每年營收都超過一○%成長,去年淨利率甚至突破一五%,比康師傅、統一集團都來得 高。二○○六年,徐福記頂著「中國糖果大王」的頭銜到新加坡上市,一直到去年底購併下市前,市值膨脹五倍到三十四.六億星幣,集團財力雄厚。

一位熟悉徐氏家族的業界人士透露,不缺錢的徐福記之所以賣股權,關鍵恐怕在於強人企業家「交不了班」的深層焦慮!

多年研究「台商接班問題」的台北大學企管系教授陳明璋分析,徐福記把六成股權賣掉,「徐氏家族等於只是雀巢留任的經營團隊,只擁有『經營權』,而沒有『所 有權』,間接消弭接班問題。」創辦徐福記的徐家四兄弟徐鐠、徐乘、徐沆與徐梗,在一九九二年從台灣到廣東東莞發展,幾年間就以完整的糖果品類稱霸中國市 場。目前整體市占率大約七%、排名市場第二,僅次於市占約一五%的美商「瑪氏」(Mars)。徐家西進以來,主要由徐家老二、身任集團總裁的徐乘指揮大 軍。徐福記的發展,幾乎由徐乘一手主導,從建立典章制度,到購進工廠設備;他還兼任集團「行銷長」,細到曾經連一份店頭的海報字樣,都得等他回國才做定 案。

領導風格頗為「鐵血」的他,喜歡以貼標語來傳遞企業文化。踏進徐福記東莞周屋工業區的廠房,貼滿琳琅滿目的標語,寫滿徐福記的「六大精神」「八種共識」,不時還有徐乘惕厲員工的「總裁寄語」。

本來徐家四兄弟在事業上各有分工,大哥徐鐠是負責人角色,老三徐沆負責經營政府關係,而老四徐梗則是集團技術長。但近來徐梗因健康問題請了長假,徐鐠也呈半退休狀態,徐乘的擔子更重。

其實,這幾年,徐鐠的兒子徐靖、徐乘的兒子徐浩都在美國畢業後,陸續回到徐乘等父執輩身邊擔任特助。從基層做起的徐靖與徐浩,一位負責對外關係,一位則專攻行銷領域。

但知情人士觀察,習於權威式領導的徐乘,骨子裡有根深柢固的使命感,總覺得子姪輩還未準備好。但另方面,徐福記又走到從「製造」轉做「品牌」的轉型當口,這讓自認為「徐福記做品牌是土法煉鋼」的徐乘,大有力不從心的焦慮感。

徐福記在新加坡上市之後,徐乘從陸續上門「求親」談購併的外商身上,尋得一線曙光。

「雀巢創辦人『雀巢先生』(Henri Nestlé)沒有子嗣,但透過專業經營團隊,仍讓雀巢成為近一五○年的品牌!」徐福記媒體總監孫天珍說,徐乘對以雀巢為代表的西式傳承哲學感到讚佩,逐 漸認為「未來徐福記沒有徐家人也可以,只要品牌能永續經營,消費者就不會忘記創辦的徐氏家族!」六十歲的徐乘做出「不傳子」決定,一刀劃開「家族傳承」與 「品牌永續」之間可能有的矛盾,看來是玩真的。

今年農曆春節後,徐乘在四、五千位幹部齊聚的春酒聯歡會上,當場將徐福記經營理念從「勤肯務實、超越自我」改為「活力專業、持續超越」,被解讀為正式宣告跨入雀巢時代。

一位熟悉兩岸食品業的經理人分析,市值二千億美元,產品線橫跨各類食品的雀巢,正好補足徐福記的「品牌行銷」、「產品研發」兩大項目。

雀巢市占將是「坐二望一」「雀巢還可幫助徐福記導入『系統化管理』思惟,這是華人家族企業最缺乏的,卻是未來在中國要衝高市占,最需要的競爭力!」中華企 業研究院學術教育基金會公益董事長陳定國表示。對排名第五、市占只約二%的雀巢而言,不僅能搭徐福記便車,深耕二、三線城市,而且加上排名第二的徐福記, 將擁「坐二望一」的優勢。

陳明璋調查,台商赴陸發展二十年來,有將近九成的台商有接班困擾。例如「泡麵大王」康師傅董事長魏應州,雖早安排兒子們進入接班梯隊、引進外資強化制度,但至今仍不敢放手。

至於徐福記,選擇以賣股方式將所有權讓渡給外商集團,直接顛覆了華人家族企業「不賣祖產」的觀念。這條不一樣而相對孤獨的路,是否將徐福記導往康莊大道,就看徐福記從「強人領導」到「制度管理」的企業基因改造實驗,是否奏效了。

徐福記國際集團

成立:1992年

負責人:徐鐠

總 裁:徐乘

股權結構:瑞士商「雀巢」六成、徐家四成營業項目:沙其瑪、糖果、糕餅等三大類

近三年營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78

欠缺財商的兩條路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2/07/blog-post_27.html
止凡觀察身邊的人多年, 發現欠缺財務知識的人多數都只有兩條路可走。

第一條路就是欠債累累, 由於沒有財務知識, 對金錢收入及支出完全沒有概念, 控制不了自己的財務, 因此欠債不斷。

不是講笑, 我身邊就有一位朋友, 欠下相對的財務公司巨債要破產 (10多年前欠下 20多萬, 相對她而言已經是天文數字), 破產期 4年內又再欠身邊朋友的街數 (朋友的債總是要還的, 跟破產無關), 總共 10多萬元。因此在破產期後又要用人工節衣縮食地還錢, 破產期後的第 5年終於還清。得自由身後不出兩年又欠下 20多萬元, 現在又開始計劃節衣縮食的還錢行動。

這位朋友的個案絕對不是個別例子, 因為身邊還有數位朋友已經因為不斷問其他朋友借錢而變得神僧鬼厭, 不少朋友已不會接聽這類朋友的電話。有時頗有趣, 一班朋友出來吃飯時, 某人會說 :「阿 xx 有無搵你地呀? 千其唔好理佢呀, 佢約你出黎問你借錢架! 」

所以欠債不斷這條路相當普遍, 但這條路不是最多欠缺財商的人會走的路。而絕大部份都會走第二條路, 就是沒有效率地用錢。

近期身邊就有位朋友, 多年來參加公司的儲蓄計劃, 這個由部份公司代表開設的儲蓄基金儲蓄利息說不上是高, 今年派息只有 2厘多。這位朋友就透露了自己今次收到的利息, 我很快地計算出她的儲蓄量起碼有 40萬左右。如此大筆金錢, 令我們立即問她儲了多久, 每個月儲多少, 她說工作多年, 每個月都放一半人工到這個儲蓄戶口, 我們聽到都目瞪口呆。

她只是位小秘書, 能夠有 40萬儲蓄實在了不起, 但我一聽完就覺得這個絕對不是利用這筆錢的最好方法, 某程度上更算是一種浪費。當問她有否想過利用其他方法投資時, 她很直接地說 :「而家放銀行都無利息啦 !」, 我隨口建議了三數支只求股息的穩當股票, 還說她甚至可在合適時候當首期買樓放租, 回報都比這個好得多。

其實跟欠債的朋友一樣, 這類朋友在身邊不難發現, 他們可能有很多儲蓄, 又或是餐餐清, 只是沒有欠債而已, 但共通點就是沒有好好利用手上資金致富, 原因是沒有足夠的財務知識。

當然, 錢不是一切, 沒有財商不會死的, 生活還有很多東西要注重。可是, 在資本主義的香港, 沒有財商很吃虧, 不是被金錢找麻煩, 就是浪費了金錢的威力, 最終影響生活質素, 實在值得反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464

地產商的城市冒險

http://www.infzm.com/content/81753

當城市讓生活變得糟糕,新的商機就開始浮現。如何讓城市真正美好,漸漸成為地產商們熱衷的新生意。不過,要想從中賺錢,或者想以此推動城市的「升級」,還有些遙遠。

一平方公里能住多少人?在香港這個人口密度排在世界前三的地區,平均下來也就是7000人,而國內地產界素有「夢想家」抑或「冒險家」稱號的萬通集團董事長馮侖,竟然想把居住密度提高到3倍於這個數字。

在成都、西安這兩個非一線特大城市的地方,做這樣一場不可思議的試驗,馮侖究竟想幹什麼?

2012年9月25日,「西咸立體城市」簽約會上,馮侖再一次向媒體訴說這個喊了4年的理念:做一個升級版的城市操作系統。而追求這麼高的人口密度,終極目的是要節約土地、解決城市痼疾。

理想是被現實逼出來的。家住北京西三環的馮侖如果想在早高峰趕到位於東三環的辦公室,需要提前一個半小時出門;到了辦公室再看看其創業好友潘石屹每天在微博上發佈的空氣PM2.5值,更是令人唏噓。

「如果在城市的每一個中心區塊內,都能實現更多人的集中居住和集中就業,上下班的車更少,大塊綠地更多,一切會不會更美好一些?」馮侖問。

這是無數生活在大城市的人都想問的問題。中國持續了幾十年的高速城市化進程,已經讓大城市們不堪重負,到了不得不歇口氣改一改的時候了。

這給馮侖等地產商們帶來了新的機會:地產業老大萬科近兩年已經拿下4個舊城改造項目;原本做住宅項目的華夏幸福基業,現在賣力在推的是產業新城;大型商業地產項目這幾年也有了個新名字——「城市綜合體」。

「難道他們都瘋了嗎」

在這波「城市更新」的新機會中,萬通是最積極的淘金者。

他們學習的榜樣是新加坡。國土面積只有北京兩個區那麼大的新加坡,人口密度僅次於香港,但在空氣、交通、居住面積等多個城市指標上遠遠優於中國所有大中型城市。而且,它還有三分之一的國土面積完全沒有用於城市建設。

面對這項遠比蓋房子複雜得多的生意,馮侖選擇了跟榜樣合作。如今,新加坡國立大學裡已經有近30名教授、博士為萬通立體城市提供科研服務,研究如何更生態環保地讓城市容納更多的人。為此,馮侖砸了一億多元的科研經費,還順帶在新加坡讀了個城市公共管理的學位。

一億多元研發費用的其中一塊去處,是新加坡國立大學牽頭的全球大學生立體城市設計競賽。這項競賽鎖定歐美亞十所最著名的相關院校,每年一個主題——2011年的主題是「人人都有新鮮空氣」,選定了成都的一塊區域來做設計。

這意外加快了立體城市變成現實的速度。

按照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的回憶,2011年,時任成都市委書記李春城正是看到了設計作品,才讓劉聯繫了他的中歐商學院同學馮侖。當然,劉本人也順理成章地成了合作方——現在,在萬通集團於2009年成立的子公司「萬通立體城市」中,劉永好是二股東。

立體城市的第二個落地點,馮侖選在了自己的家鄉陝西省,契機是陝西省正在重點開發的西咸新區也在尋找新型城市模型。

西咸新區最終拿出來的面積並不算太大,總共3.8平方公里,相當於北京望京這麼一個大塊居住區的四分之一不到。而且,萬通只建設其中的1.5平方公里,剩下的2.3平方公里全部是自然保護區或現代農業,為政府所有,由萬通代為規劃。

可是,馮侖卻打算給這1.5平方公里塞進7萬-12萬人。即使以3.8平方公里為分母來計算,這個人口密度也是香港和新加坡的三倍多。

這能成為現實嗎?

馮侖打出的第一張牌是產業主導。先「空降」一個產業鏈,再吸引人來住,如果一半居民是在這1.5平方公里上就業的,交通就不會變成問題。這個產業該是什麼?從在樓裡養豬種西紅柿到金融服務業,這個產業最終被圈定為健康醫療。

第二張牌是觀念的改變,從「攤大餅」到「壘小餅」。「酒店大堂可以在20樓,派出所、醫院、圖書館為什麼不可以?」馮侖反問。把這些功能統統一起放進樓裡,既方便,也節省地方。

然後,就是用垃圾處理、清潔能源等等多達幾十上百項的現代城市高科技,來保證高密度下的舒適度。

不過,美好的想法一直在遭遇各種障礙。

首當其衝的,就是對中國現有規劃體系的挑戰。在萬通立體城市總經理郝傑斌的印象中,會開得最多、質疑聲也最多的就是規劃部門。「碰撞了足足兩年,才將我們設計的管網、交通、光照、容積率等等和現行體系對上。」

即使碰撞了兩年,漫長的建設也尚未開始。西咸立體城市剛剛簽約,成都開始得早一點,但也只是審核通過了控制性規劃,兩個地塊都尚未通過招拍掛程序拿下,一個完全成型的立體城市至少還要經過5-7年的建設。

換句話說,技術層面的預期能否落實到地面,還是個未知數。但擺在商人面前最現實的問題是,能不能成功引入一個產業鏈?引入之後又怎麼盈利?

慣於講段子、打比喻的馮侖,讓人們將立體城市想像成一塊接線板,他負責做好所有跟在城市中居住生活相關的基礎工作,甚至蓋好一部分房子,其他的生意 人只需要將插頭插上,就可以低成本、快捷地在這個城市中開展自己的營生了。「插電總得付錢吧,這是我們目前可預見的一處盈利點。」

可這畢竟是一單高達300億元的投資,如何挨過最初的只進不出?又如何保證投資的成功?「我只能說,商業投資就是一場冒險。」馮侖說。一同冒險的還有農業大佬劉永好、投資人沈南鵬、易居中國董事長周忻。馮侖就此反問:「難道這些商場老手們都瘋了嗎?」

從增量到存量

這些商場老手們恐怕是不約而同地看到了中國城市更新的必然趨勢和商業機會。

在一塊新城上引進新產業新人口,的確充滿著不確定,也解決不了已有的城市痼疾。但是,一旦在增量上將這個模式試驗成了,就有可能移植到大城市中去做存量改造——馮侖坦言,他們當下在做的課題正是舊城裡的「第二代立體城市」。

在大城市裡玩立體城市,更賺錢、更有現實意義,當然也更難。除了如何改造老舊的基礎設施以配合更多的人口,以及如何調動主要掌握在政府手中的學校、 醫院、派出所等公共資源的重新佈局等將來的問題,一個迫在眉睫的現實難題便是,如何堅持留下那一大塊配套的生態性綠地——有了大塊綠地,「立體城市」才不 至於淪為一大片擁擠的高樓。

在萬通的西安與成都項目中,大塊綠地的配套都有偶然性。「(西安項目的那2.3平方公里)恰好是一塊林園自然保護綠化帶,不可能再拿出來招拍掛。」 郝傑斌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將來如何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保證配套大塊的生態綠地,也確實是第二代立體城市規劃研究的重中之重。」

儘管有種種障礙,但城市更新中的商機已經近在眼前了。因為大城市們已經紛紛意識到目前城市發展中的問題,開始尋求改變。

最先行動的是最先遭遇發展困境的深圳——作為中國唯一一個沒有農村的城市,深圳面臨的最現實的問題是無地可賣。因此,2012年5月,深圳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啟動,試圖通過歷史遺留產物「城中村」的改造來「更新城市」。

這次改革試點的最大特點就是,將規劃權下放到了各個功能區。更通俗地說,就是開發者可以跟「城中村」村民們共同協商這一塊地將來做什麼(商業、工業,還是住宅),這個大社區需要配備什麼樣的公共設施等等。

這為地產商們提供了難得的新機會。過去兩年中,地產龍頭萬科集團已經在深圳拿下4處舊城改造項目,幾乎都改造成了包括商業、住宅、公共配套的城市綜合體。

急於儲備土地的地產商們甚至為此打了起來。當地媒體報導,2012年7月,佳兆業和萬科針鋒相對地搶起了一處城中村改造區。此前,佳兆業甚至成立了專門的舊城改造公司。

不過,在深圳一名地產業內人士看來,萬科佳兆業們目前還只是把舊改當做一門地產生意,承擔公共設施建設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因為從政府手裡招拍掛拿 地,也一樣有很多配套要求。「但此前只是被動承建,現在則是主動根據社區需求充分協商。」這名業內人士相信,這會是個大趨勢,他認為,「商業的力量才是城 市更新最寶貴最經濟的動力。」

越來越多地產商在「城市」裡翻尋著新的機會,他們的生意能給城市帶來「升級」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663

壓垮鋼貿商的稻草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2844.html

縱觀2012年,鋼貿商面臨經營成本高企、市場需求低迷、盈利狀況惡劣的嚴峻考驗。鋼鐵行業經歷了10年來從未有過的不景氣,作為鋼鐵產業鏈上的貿易環節自然深感涼意,而這正是對中國經濟轉變發展方式的早期反應。

供需之殤。2008年金融危機國家出台「四萬億」刺激政策使得大批鐵路、房地產等項目上馬,鋼鐵產能不僅未縮減,反而再度盲目擴建加速擴張,形成今天嚴重過剩、庫存高企的局面。

從2011 年下半年開始,中國實體經濟下滑,出口大幅收窄,加上主要用鋼行業前幾年過度超前透支消費,鋼鐵業長期積累的產能嚴重過剩矛盾集中爆發,鋼鐵市場量價齊跌,行業困局將一時難以改觀。

資金之困。2012年,倒閉、跑路、自殺等字眼與鋼貿商形影不離,歸根結底都是資金問題惹的禍。2003年以來連續的鋼鐵大牛市,鋼貿企業盈利豐厚,銀行在鋼貿方面也有不少融資創新,如倉單質押和聯保貸款等。這些方式大大推進了鋼貿發展,但由於監管不力和道德風險,2011年鋼材市場長期低迷讓許多鋼貿商陷入虧損後,上海、無錫個別鋼貿商利用一個倉單多次質押或無實力相互聯保等手段,套取銀行貸款挪作炒股、囤地、炒期貨甚至放高利貸等。違規的風險敞口開始暴露,出現了個別鋼貿商跑路,甚至跳樓之事。事發後,銀監會多次發佈風險防控信號,銀行明顯收緊鋼貿貸款。鋼貿商貸款成本不斷提高,資金鏈越來越緊,成為壓垮鋼貿企業的「最後一根稻草」。除一部分在銀行資信條件好、且完成早期資本積累的企業能夠存活下來,其他發展不好的企業基本瀕臨破產倒閉的邊緣。

之所以出現這些問題,既與個別貿易商誠信缺失和道德缺失有關,也與銀行業相關金融創新產品運行涉及環節個別人員的道德缺失有關。從更大範圍看,則與整個中國經濟所處發展階段,特別是結構失衡引起的資源配置失調有關。鋼貿企業的問題同溫州一些老闆由於企業資金鏈斷裂後跑路在本質上是一樣的。

轉型之惑。鋼鐵貿易企業轉型發展從未有停止過,2011年以來的市場低迷格局更是使企業普遍認識到轉型的緊迫性。鋼貿企業有向上下游延伸的、有在自身領域精耕細作的,有向房地產行業拓展的,還有轉身其它行業的,如做起茶葉、紅酒、娛樂業、有機農業以及電子商務等。這些轉行能成功者少之又少,因為新的行業競爭也很激烈,進入一個不熟悉的行業風險更大。

未來之路。眾多鋼貿商選擇的仍是堅守本業,這並不是無所作為的堅守,而是一種重新認識和處理與上下游關係的堅守,一種細化管理、深化服務的堅守。如今,大多鋼貿企業認識到微利經營是行業升級過程中必然的「陣痛」。首先,風險意識加強,拋棄以往「博行情」的心理,在充分考慮風險前提下努力把握每一次市場機遇;其次,認識到要以鋼貿本業為主,以金融服務其手段為輔,根據自身資金狀況,適時調整經營規模,實現持續經營;再次面對鋼廠不斷提高直供比例壓縮鋼貿業空間的現實,選擇周轉率高、利潤高的鋼材品種,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最後,加強對員工的專業知識培訓,從提高員工素質上實現企業的持續發展。

(作者係「我的鋼鐵」首席分析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049

《事件主角》賣假油、苛刻員工 為的是什麼? 黑心油商的貪與惡

2013-10-28  TWM
 
 

 

一個庄腳囝仔,從小油販變身油商大王,大統長基董事長高振利為何鋌而走險?

《今周刊》採訪團隊自十月十八日晚間陸續直擊大統製油工廠、醬油觀光工廠,以及高振利台中豪宅、三條村祖厝等新聞現場,取得第一手訊息。

走近位在彰化縣線西鄉的大統長基製油廠,最先映入眼簾的是「品質至上,安全第一」八個楷體大字。陽光刺眼的周末午後,穿著綠色制服的員工,正揮汗如雨地從寫著「吃出健康,油此開始」的卡車貨櫃裡,搬出從各地運來的大統油品。感受到大門外的媒體關注目光,一位貌似主管的員工無奈地拉高聲調說:「我們只是來加班整理退貨,真的什麼都不知道。」十月十六日上午,彰化地檢署會同衛生局官員,搜索彰濱工業區內的大統長基製油工廠,赫然發現,大統生產的「百分之百特級橄欖油」,竟然是以廉價的棉籽油混合橄欖油、再加入銅葉綠素調色而成。由於大統是台糖代工廠商、又是全國第三大煉油廠,長年以來,不知有多少民眾吞下黑心食品,還天真地以為自己吃得健康養生。

台中西屯極品豪宅 首度曝光欺瞞消費者惡行遭揭露後,大統長基董事長高振利迫於壓力出面致歉,卻仍大言不慚地宣稱,橄欖油成分不純是「內部管控疏失」;專家認定食用後將嚴重影響人體健康的銅葉綠素,在他口中更搖身一變成為「國外一公斤好幾千元的健康食品」。為滿足個人貪念,不惜犧牲國人健康,以及東窗事發後強辯硬拗的惡形惡狀,在在讓高振利成為全民撻伐對象。現在,人人都想知道,身價三十億元大油商,究竟是如何貪婪、墮落。

假油事件後,各界一直試圖搜尋高振利住家及過去事蹟,但因他行事低調,鮮少參加地方活動,始終難有突破。《今周刊》透過管道,掌握登記在高振利名下、位於台中市西屯區宏台別莊房產後,成功潛入社區,提供高家豪宅最精確資訊。

僅有一百六十戶獨棟別墅的高級社區宏台別莊,位置緊鄰台中市西屯路三段,卻靠著大量的成蔭綠樹,隔絕了鬧市喧囂。由於住戶多為企業主或外商高階經理人,社區管理極為注重隱私,游泳池、網球場等設施不對外開放,每一戶也各以庭院及圍牆隔開,非住戶若想進入社區,得先通過保全崗哨的仔細盤查。

當地房仲業者表示,宏台別莊產權是以整塊建地作為交易單位,所有權人可自行翻修、重建屋舍,單價因此較一般房地產高出許多,平均成交價每戶介於新台幣六千萬元至七千萬元之間。然而登記在高振利名下的,是一座占地八十三.六二坪、樓高四層,室內面積總共一二八坪的美式庭園住宅。相對於鄰居多半是屋齡二十七年的老宅,重新翻修過的高家大宅,不但是整個社區最新、最高、最顯眼的豪宅,從純白高級石材的歐風外牆、鑄鐵花的大門,以及雙車位、花木扶疏、植栽整齊的庭園,都不難看出是主人砸下重金委由名師設計。

再往內一看,庭園內擺放的則是SAAB名車,車號為55連號,該輛汽車要價三○八萬元。據了解,除了這輛SAAB之外,他還擁有其他三輛名車,包括:賓士、VOLVO、福斯等,車牌號碼都是55連號。在在彰顯門內主人的豪氣與講究,足見外界推估高振利坐擁三十億元的身價,絕非空穴來風,但其致富手法卻令人不齒。

今年六十一歲的他,出生在彰化縣溪州鄉三條村。這個村落人口稀少,建築老舊,村民多以種花生為生,高振利的家就在村內某個三合院裡。

高振利的父親高朝雨經營肥料、種子生意,一九五○年代曾當選溪州鄉鄉民代表,在地方上頗受人敬重,高朝雨育有五子一女,高振利在五兄弟中排行老三。

出身溪州偏鄉 白手起家成為大油商據三條村村民透露,高家第一代為人親和,儘管家世背景不差,但因三條村交通不便、資源匱乏,高家在第二代就紛紛離鄉背井求發展。

高振利在成立觀光工廠後,還曾派遊覽車招待全村村民前往鹿港參觀,回程時更贈送鄉親每人一桶大統醬油。在村莊內的聖天宮改建時,以高振利為首的高家五兄弟皆有捐錢修廟。

但看似大方的高振利,在三條村卻有兩面評價。一位住在高家附近的婦人即表示,高振利事業有成後,其實鮮少回鄉,就連村民到觀光工廠參觀時,也未見高振利出面接待,「不知道要說他低調,還是派頭大?」落腳台中以後,高家的種子生意依舊經營得有聲有色,但高振利志不在此。

二十三歲那年,高振利獨自開設大統油行,兩年後成立大統長基食品,三十多年來,從一名自製花生油、等待客人光顧的油販,一路拚出如今的身家。

一位前大統長基主管透露,高振利對這段白手起家的經歷,相當自豪,曾說過:「我能有今天,都是從當年一杓一杓地舀著花生油開始的。」《今周刊》二十一日實地走訪三條村發現,在這個人口嚴重老化的農村裡,絕大多數居民對年少離鄉的高振利印象不深,不少人甚至在假油事件爆發之前,不知道村裡出了這麼一位大老闆。就連目前還住在高家祖厝的堂兄弟也說,高振利除了極少數幾次在清明節返鄉掃墓以外,幾乎未曾在當地現身。

三條村長夫人雖然不認識高振利,卻透露當地居民因地理位置偏遠、交易物資不便,一直都有將在地花生榨油自用的傳統。高振利投入油品業,很可能就是因為年少時打下基礎,再透過自修不斷精進,這似乎就是高振利致富過程中,與故鄉最緊密的聯繫。

創業初期,高振利經常「老闆兼業務」,獨自載著花生油、沙拉油等各式油品走遍全台餐廳與小吃店,以土法煉鋼形式拓展業務。

一九九○年,高振利一面進口葵花籽油、橄欖油和玉米油,同時又打入軍公教福利社通路,大統的產品銷量因此直線上升,也讓他攢下足夠的資本,在台中工業區買地建廠。

台中工業區內 仍有一億元資產︽今周刊︾亦前往這座高振利起家的工廠,發現工廠門口高掛享國國際以及特典工具兩家公司的招牌。進一步追查後,占地七一六坪的工廠產權,仍登記在大統長基公司名下,間接證實了高振利在台中工業區仍有此筆價值一億元的資產。

與高振利同樣出身溪州、畢業於三條國小的張山明,九○年代初期也在台中工業區經營五金工廠。在張山明眼中,當年的高振利個性直率,總是笑臉迎人,一直到他將工廠遷往彰濱工業區之前,兩人始終維持密切互動。

一位十年前曾與高振利有公事往來的社團幹事也說,曾有一段時間,高振利經常出席社團活動,雖然搬出台中工業區後,高振利就沒再回來,但無論如何,他都難以想像待人客氣的高振利,有一天會淪為千夫所指的「黑心商人」。

一切的改變,似乎是從彰濱工業區開始。○三年,經建會為了鼓勵企業進入工業區,推出前兩年廠區土地免租金的優惠政策。正有意再提升產能的高振利把握住機會,將大統長基遷往彰濱線西區現址。移師彰濱以後,大統除了將起家的油品衝到全國第三大以外,也開始銷售燕麥片、酒類等產品,逐步朝綜合性食品公司的目標邁進○九年,為拉抬沙拉油市占率,高振利斥資兩億元買下高雄縣湖內鄉的七千坪工廠作為煉油基地;過不多久,又砸下三億元重金,購入彰濱鹿港區的一萬三千坪廠房,正式投入過去從未接觸的醬油生產,並興建觀光工廠,希望一舉打開品牌知名度,讓通路及行銷方式與油品幾乎全然相同的大統醬油,得以快速搶市。

當年高振利接受《經濟日報》訪問時曾大膽預言,沙拉油新廠與醬油觀光工廠落成後,大統營收可望明顯成長;只要年營收由二十億元翻倍達到四十億元、甚至五十億元,他將考慮在國內掛牌上市。對照國內最大麻油商富味鄉食品,去年十一月以每股三十六元登錄興櫃,二十二日收盤時的股價已達到六十九.三元,身價大漲近一倍,不難想像,掛牌上市對高振利而言,是多麼龐大的誘惑。

今年離職的大統業務經理回憶,過去三年來,高振利渾身充滿幹勁,經常凌晨兩、三點都還在巡視廠房,就是為了確保出貨產量維持高檔;在全國十個營業點聘用兩百餘名業務員推銷產品,更讓人直接感受到大統搶拚市占率的野心。

讓大統掛牌上市的雄心壯志,是否直接導致高振利使用低價油混充高級橄欖油牟取暴利,外界不得而知。但《今周刊》掌握的一起真實案例,卻能看出高振利為了打響品牌名號,可以不擇手段。

力求掛牌上市 不擇手段打響品牌今年五月,大統長基有意為自家生產的「大統鮮味澳洲大燕麥片」申請健康食品認證,但在接受衛生署委託的醫藥工業技術發展中心審核時就遭駁回。原因是大統附上的原料檢驗報告及產品功效評估,是○六年的舊資料,但大統卻在○九年換過燕麥片採購商;也就是說,大統提供的資料,評估的是早已不存在的商品,形同偽造檢驗報告闖關。魚目混珠遭拆穿後,大統不願依藥技中心要求,重新花錢進行原料功效分析,反而試圖透過關係,尋找不必重做檢驗卻能獲得健康食品認證的方式,結果當然沒有下文。

為衝高營收,大統長基位在彰濱的兩座工廠幾乎二十四小時無休。一位與高振利合作近二十年的貨車司機透露,去年五月,彰濱工業區一家金屬工廠發生爆炸,強大的震波讓周邊十多家工廠房舍受損,幾乎所有廠家皆選擇暫停營業,唯獨玻璃遭震碎的大統,在高振利要求下,員工隔天一早就開始清掃廠區,並於最短時間內恢復生產作業。

也有離職員工在網路爆料,高振利為了節省成本,總是要求載貨卡車超載,但卻以一般載重情況計算油價,若油價超支就得由司機自行吸收,平時更常以各種名目苛扣員工薪資。種種行徑,與高振利在台中的極品豪宅相對照,顯得格外諷刺。

爭議不斷 昔日夥伴等著看他﹁落魄﹂十月十九日,《今周刊》走訪位在鹿港的觀光工廠,高振利引以為傲的「景點」萬里長城,以及象徵兩岸大和解的毛澤東與蔣中正銅像,都顯得格外冷清;廠區中央的商品中心更是門可羅雀,幾位售貨員站在收銀機前發呆。一位女銷售員被問起高振利是不是很刻薄時,快速地點了點頭,當記者繼續追問哪裡刻薄時,她卻搖搖頭不願多談。

一位長期為大統維修機器的技師,二十日上午來到大統工廠前觀望,「我就是想來看看他落魄的樣子,這個人就是沒度量,不然怎麼會有這麼多人跳出來說他?」儘管高振利接受《今周刊》電話查證時,對於苛刻員工指控全盤否認,但從一起法院判決案件,不難得知高振利平時的惡形惡狀。

去年七月,高振利為調配人力,要求一位周姓員工,由線西廠轉調至剛成立的高雄廠或鹿港觀光工廠任職。周不願接受,遂要求資遣,但高不願意付資遣費,且不滿員工不聽命於他,竟在廠房內咆哮,雙方因此鬧上法庭。根據判決書所述,他曾爆出一連串粗口:「我兩樣讓你選,還需要遣散,遣散你個屁股啦!回去被X屁股啦!」周姓員工要求高振利自制,反倒使他情緒更加激動:「我講大聲一點讓裡面的人聽…遣你的X掰啦!你就不是女生,我就是罵你,我怕你三小?我很敢死啦!什麼我也敢」「你這種要做就做,不做去被X屁股啦!管你家什麼種人?你兄弟做兄弟人,我也一樣啦!」「幹XX,總統府也一樣!」這段對話全被周姓員工錄下,成為他告上法院,要求終止契約並領取資遣費的呈堂證供。雖然高振利在法庭上辯稱,對話當下自己「語氣平和」,諸多不雅字句是「慣用口頭禪」,絕未辱罵員工。但此說辭無說服力,一審判決高振利給付資遣費及加班費共十二萬元;高決定上訴,二審法官反而判決高振利需多賠九萬餘元,共計二十一萬元。

隨著大統假油風暴越演越烈,社會對高振利家族的不滿情緒也日益高漲,就連與世無爭的三條村也難置身事外。雖然村民對高振利沒有太多情緒,卻還是不免擔心自己吃下肚的油究竟安不安全。年逾七旬的村長廖錦順妻子話說到一半,突然走進屋裡,拿出兩瓶中元普度時獲贈的沙拉油(非大統產品),「你們幫我看看這油有沒有問題!」這個看似再簡單不過的問題,卻讓我們不知如何反應。村長夫人遞出油瓶:「那就幫我拿去驗驗看吧!反正我現在也不敢吃這些,我現在煮菜,都改用自己做的豬油了。」平凡的市場油販只要肯努力,就有機會成為身價破億的企業家。高振利的從商經歷,原本應該是絕佳的勵志典範;然而他在致富後,仍以假油牟取非法利益的貪婪野心,以及藉勢欺人的惡狠嘴臉,更讓人對財富造成的人性扭曲,感到萬分恐懼。就連一再強調高振利「平時人沒那麼壞」的貨車司機,談到他以劣質油混充高檔產品銷售的詐欺行徑時,也只能無奈地說:「一碼歸一碼,這件事情上,他真的不值得被原諒!」一名黑心油商貪謀暴利,視全民健康為無物,的確不值得原諒,更不能原諒的是接二連三的食品安全問題,竟沒有人把關!

高振利

出生:1952年,彰化縣溪州鄉三條村

現職:大統長基董事長

家庭:已婚,育有1子2女靠造假配方 攢下超過30億身價

宏台別莊住家

台中市西屯區西屯路三段宏安巷7弄XX號房屋1筆118坪、土地1筆84坪(向合庫設定抵押5000萬元)

高振利名下不動產

市值7000萬元

起家厝

台中市南區復興路2段 房屋1筆、土地1筆新北市新店區 房屋1筆、土地1筆台中市北區 房屋1筆、土地3筆台中市西區 房屋2筆、土地4筆

市值共15億元

大統長基名下不動產

彰化縣線西鄉彰濱東七路6號房屋1筆 土地1筆 市值1.83億元彰化線鹿港鎮工業西七路1號房屋1筆 土地1筆 市值11.33億元台中市南屯區工業區22路6號房屋1筆 土地2筆 市值1.1億元

一滴油的黑心實錄

1.進口少許橄欖油

2.混入大量低價油 若含棉酚恐導致不孕3.添銅葉綠素調色 導致肝硬化

4.出貨賺取暴利

高振利家族

高朝雨(父)

高振裕

高振強

高振能

高振利 高慈薇(女) 高千惠(女) 高健恆(男)

高振源

高素蓮

大統長基食品公司

負責人:高振利

成立時間:1977年,另於2003年通過ISO 9001國際品保認證資本總額:1億3600萬元

年營業額:20億元

粗估利潤:3至5億元

員工:220人

地點:彰化縣鹿港鎮彰濱工業區工業西七路1號產品:分為大統食用油與大統鮮味系列,油品包括橄欖油、進口葡萄籽油、葵花油、花生油、玉米油、蔬菜油、芥花油等,鮮味系列包括大燕麥片、細燕麥片、紅豆、綠豆、黃豆、薏仁、特砂糖、黑糖等。

大統長基(總公司)

陳素盆(監察人) 股份數4,112,823 高千惠(董事) 股份數1,144,918 高慈薇(董事) 股份數1,144,918 高振利(董事長) 股份數4,907,505

大順製油(子公司)

陳素盆(監察人) 股份數2,380,000 高健恆(董事) 股份數748,750 高慈薇(董事) 股份數748,750 高振利(董事長) 股份數6,865,000 撰文‧鄭閔聲、李建興、林麗娟、梁任瑋、楊紹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056

用電商的角度看500

來源: http://xueqiu.com/1791226104/30777540

$500彩票網(WBAI)$$唯品會(VIPS)$ $聚美優品(JMEI)$

註:
1.本人持有$奇虎360(QIHU)$$汽車之家(ATHM)$$歡聚時代(YY)$$500彩票網(WBAI)$$Facebook(FB)$ 的多頭倉位,$TrueCar(TRUE)$ 有一些觀察倉。

2.本文僅貢參考,不做投資建議

建議500的CFO@潘正明 ,用電商角度來做財務報表並跟投資機構交流,其實500本來就是個電商行業,而且他還是一家不需要物流的輕資產電商垂直行業。

一、先說幾個財務指標:

GMV=流水
500Q2的GMV=20.93億RMB

毛利率=返傭
500毛利率=10.57%=2.21億RMB

運營利潤=毛利-用戶返傭-營業開支(成本+營銷費用+研發支出+行政管理費用)
500運營利潤率=2.72%=2.21-0.65-0.99=0.57億RMB

稅前收入=運營利潤+其他凈收入
500稅前收入=0.64億RMB

500凈利潤=稅前收入-所得稅支出=0.64+0.11=0.75億RMB
凈利潤率=3.58%

二、再說運營指標:

500Q2活躍用戶=253萬人
ARPU=827元

移動收入來源占比34.3%

數據分解:

按新老用戶分
A,新用戶216萬人,新用戶購彩12.28億元,新用戶ARPU=569元
B,老用戶37萬人,老用戶購彩8.65億元,老用戶ARPU=2338元

按購買模式分
A,pc端流水13.75億,占總收入65.7%,PC端用戶106.7萬,PC端APRU=1289元
B,移動端APP流水4.93億,占總收入23.55%,移動端APP用戶71萬,ARPU=694元
C,移動端網頁版遊戲水2.25億,占總收入10.75%,用戶147.5萬,ARPU=153元

按用戶流量來源
A,網站直接訪問用戶76.9萬人,流水18.31億,占總收入87.48%,ARPU=2381元
B,第三方導流用戶176.1萬人,流水2.62億,占總收入12.52%,ARPU=149元

三、將500跟以下VIPS,JMEI做比較:
註,未出財報的我采用2014Q1的數據做為樣本

GMV對比:
1.VIPS:7.02億美元,同比增長126%
2.500:3.4億美元,同比增長199%,Q3按指引23億RMB,同比增長213%
3.JMEI:2.71億美元,同比增長42%

移動端收入情況:
1.  VIPS: 40%來自移動端
2.  500: 34.3%來自移動端
3.  JMEI:49.0%來自移動端

活躍用戶情況:
1.  VIPS:  740萬人,APRU=95美元
2.  500: 253萬人,ARPU=134美元
3.  JMEI:490萬人,ARPU=55美元

凈利潤率情況
1.VIPS: 3.79%
2.500: 3.58%
3.JMEI: 10.69%

按昨天收盤價,市值對比情況(數據采樣:新浪財經數據):
1.  VIPS:122.34億美元
2.  500:12.41億美元
3.  JMEI:49.11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532

當人們都在談論微商的時候,他們到底在談論什麽?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12/147674.html

i黑馬註:近兩年來,微商泛濫,如雨後春筍一般,朋友們經常聚在一起討論什麽是微商,如何才能做好微商,也常常有人批判“微商”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討論毫無意義。那麽,微商到底是什麽?又為何飽受爭議?

\來源:黑問專欄
作者:劉明偉(黃金密碼”肌底精華護膚品牌創始合夥人,CHINA HRKEY創始人)
================================================================
近兩年來,微商泛濫,如雨後春筍一般,朋友們經常聚在一起討論什麽是微商,如何才能做好微商,也常常有人批判“微商”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討論毫無意義。
 
筆者本人這兩年有幸參與了微商始祖某品牌的創立,看著它如何一步步地壯大。現在的黃金密碼護膚品牌公司業務渠道中也包含微商板塊,故在護膚品微商經營之路上一直都在摸索它的規範模式。現在便以護膚品微商渠道參與者的身份背景與經驗,為大家簡單闡述一下這個時代人人都在談論的“微商”市場。
 
首先,對於微商本身是否為偽命題,我只能套用一句老話“存在的,即是合理的”。目前遍布中國每個角落的微商人群,每年已經能夠創造幾百億的經濟效益,解決了數以萬計就業問題,與此同時增加了眾多人群的收入,它給客戶本身帶來的便利性、靈活性、機動性,正在沖擊著傳統渠道,它是不是偽命題也就無需再去過多解釋,畢竟事實勝於雄辯。
 
那麽何為微商?目前仍然沒有一個統一認知的定義。
 
提到微商,大多數人會顧名思義,認為就是微信上售賣貨品的人群,因為微信是我國目前最主流的手機移動溝通軟件,但其實微商不僅涉及微信營銷,微信僅僅是微商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其中的一個媒介載體。
 
既然微商不只是微信,那何謂微商?
 
提到微商,我們要從互聯網的興起說起。眾所周知,我們這一代人經歷了互聯網革命的三大時代。三大時代分別為:
 
l   web1.0時代:以新浪、搜狐、網易為代表的“資訊時代”,是一個“他們說,我們聽”的時代;
l   web2.0時代:以貓撲、天涯、人人為代表的“社交時代”,是一個“一部分人說,我們聽”的時代;
l   web3.0時代:以微博、微信、陌陌為代表的“碎片化溝通互動時代”,是一個“我們說,我們聽,人人能夠參與”樂此不疲的時代。


 



每一個次生互聯網時代,品牌商家據其不同的時代特性轉變營銷策略,不難看出,品牌商家傳統的粗獷式廣告投放方式逐步在改變,越來越多的企業抓住了互聯網時代發展帶來的新的機遇與便利,WEB3.0時代為企業提供了細分市場的無限可能,其精準定位目標客戶、低成本的市場調查與輿論監督、人人參與的互動病毒傳播,曲線不斷攀升的商家投資回報率,呈現出一個快捷高效的營銷途徑。在這個時代,一個好的創意,完全可以讓企業僅花費幾萬即能達到幾十萬、幾百萬、甚至幾千萬的廣告效果。這種低成本、高性價比的四兩撥千斤的營銷手段,我們稱之為“微營銷”。“微營銷”在濫觴之初,其主要作用是品牌的傳播、推廣與粉絲沈澱;隨著時代發展,很快一些品牌商發現WEB3.0時代的互聯網完全可以跳脫出傳播渠道,成其為一個很好的產品銷售通路閉環,後來,逐漸發展成了人人皆可參與的“微商”時代。
 
WEB3.0時代下的互聯網,具備人人有權發布信息、建立興趣圈層的社交化,及時溝通可閱讀、可學習、整合時間效率的碎片化、以及隨時隨地便於支付、遠程操控等智能化特點,滿足了人們“我的地盤我做主”的個人精神訴求及物質訴求,同時滿足了那些想增加一些收入,卻因著傳統渠道與電商渠道的高門檻、高成本、區域局限性而深感無門路可尋,沒有時間、精力和實力的人群,這些就是微商迅猛發展的前期必要存在條件。
 
那麽微商到底是什麽?
 
微商其實是以“個人”為單位的、利用web3.0時代所衍生的載體渠道,將傳統方式與互聯網相結合,不存在區域限制,且可移動性地實現銷售渠道新突破的小型個體行為。
 
是可謂移動互聯網下的C2C市場,其投入小、門檻低、傳播範圍廣、足不出戶便可推廣與銷售、只需個體行為等特點,滿足了大多數有意願自己做點生意,卻不敢輕易嘗試實體性創業,亦沒有太多資本投入,也不熟悉企業運營的個體。
 
微商目前已經在市場上形成一種不可忽視的力量,2014年的晚秋,很多國內知名品牌已經進駐微商戰場。它彌補了傳統市場與電商市場的渠道費等高成本、短促人員高管理要求、投入成本回收慢等問題,不僅可以快速鋪開銷售渠道,還可以以星星之火燎原之勢,用低成本將廣告鋪向中國的每一個角落。
 
微商為何飽受爭議?
 
第一,品牌商對微商運營不了解
 
微商市場是一把雙刃劍,盡管其具低成本、回款快等特點,但由於其門檻低、要求不高、個體行為等原因,給品牌商帶來了運營管理上的難題,經常能看到某些微商為了現金流低價傾銷、串貨,為了利潤混入假貨,侵害其他微商、商家、甚至客戶的利益,隨著時間的積累,很多微商及客戶會對商家品牌產生質疑,導致品牌疾速死亡等現象。
 
第二,用法不當,刷屏不斷,引人反感
 
微商主要的推廣渠道是基於目前的微信朋友圈推廣,而朋友圈是社交平臺,更是一個私人圈子,大多數人上朋友圈是為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了解朋友的最新動態,拉近朋友間的距離,看看新奇特的事物,或者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去學習與分享。發布一兩次產品,大家可能會覺得新鮮,但簡單粗暴地反複刷屏,則會引起朋友們的反感,進而屏蔽甚至刪除其朋友圈關系。這就好比,電話是用來達成人與人之間溝通的,但很多企業卻用電話營銷這種手段推銷產品,我本人幾乎每天都會接到3~5個推銷電話,接到這樣的電話,我基本都會在1~3秒種之內非常不禮貌地直接掛掉電話。關於微商從業人員如何做好微商,即能拓新,又能維舊,是一個系統性的工作,我會在下一篇小結中介紹一些合理的、不讓人反感的做好微商之法。
 
第三,大量非法暴利的三無產品混入
 
一方面,很多不法商家,沒有資本、研發和生產實力,利用微商渠道的隱蔽性,不易監管,市場混亂等特點,生產、銷售主流市場明令禁止的產品,利用效果好、價格低等噱頭,不斷圈錢、跑路換品牌重新圈錢;另一方面,微商從業者缺失法律法規常識,貪圖效果好、利潤高的產品等客觀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三無產品的流入。而這些三無產品往往偽造質檢文件,以明顯的效果快速占有市場,而當消費者身體出現不適,媒體曝光後,卻找不到生產廠商。例如“泰國童顏神器”,在媒體曝光其“扒皮膏”鉛汞超標1萬倍後,國家監管部門卻找不到其生產廠家。其實,現在的非主流市場上,存在著很多這樣的不良商家,只是他們大多沒有被曝光,如前兩周我接觸的兩個品牌,一個對外宣稱是法國產品,香港監制;另一個號稱英國倫敦出品,北京總代。從包裝上來看,此二者均是全英文包裝,無中文標識,號稱英國出品的這個品牌,在倫敦的產地是一處公寓房間;而來自法國,香港監制的產品,更是連廠家聯系方式都沒有。
 
如何辨識微商護膚品中的三無產品?
 
面對如此混亂的市場,國家監管部門暫時的無奈是可以理解的,待到未來某個階段市場成熟,監管部門將會實施整體整頓。在此,我先總結了三無產品的一些特點,也期望更多微商從業人員及終端消費者能夠去分享此篇小結,去辨別三無產品、抵制三無產品,避免三無產品給自己及身邊人帶來危害,進而營造良好微商環境。
 
1.     三無產品一般不會進駐主流商場櫃臺,不僅因為財力所限,還有初審嚴、定期檢的緣故;

2.     三無產品一般沒有實力進駐主流電商平臺,如天貓、京東、唯品會、1號店、銀泰網;

3.     三無產品很多都是英文包裝,沒有中文註解,找不到生產廠商聯系方式,抑或沒有標明品牌商的聯系方式;

4.     三無產品很多產品標註的產品成份只有十個以內,且常常出現“小分子水”、“去離子水”等高大上且現實生活中根本沒有的成份來欺騙消費者。另,國家包裝法明確規定,產品必須按照濃度由高到低標明全成分,這項規定也意味著若化妝品成分表中首個成分不是“水”,也基本可以辨認其為三無產品,大家看一下家中從商場買回來的產品,一看便知,其第一個成分,100%是“水”。為什麽?因為這是主流市場,國家監管部門嚴格執法的成果;

5.     三無產品往往宣稱產品無鉛、無汞,事實上,任何植物的成長環境中都會含有鉛汞等微量元素,植物在吸取養分的同時,本身也就納入了所有微量元素,因此在植物原液萃取的過程中,只能檢驗其超標或不超標,本質上是不可能避除鉛汞成分的;

6.     三無產品往往宣稱歷經多年研發,含有稀有高科技,卻給不出任何研究機構及研發人員的信息;

7.     三無產品往往沒有雄厚的背景實力,沒有聽說過該出品公司或出品集團,品牌基本上都是橫空出世,突然爆發。
 
目前的微商圈子,的確存在著很多問題,暴力刷屏、公信力弱、部分產品品質低劣的確讓很多人由衷地反感,這些都將會在不久的將來逐漸規範、解決。作為飽受爭議的話題,可以確定的是,微商不是偽命題,因其寄托了很多向往美好生活,受資本、資源所限沒能實體創業的個體人群振奮有為的希望,也將作為一種常態存在下去。喜愛它的,會一如既往地喜愛;反感它的,可能會屏蔽或刪除;需要它的,則會一直保留下去。無論你需不需要,微商就在那里,不增不減。
 
作者簡介:
劉明偉,二次創業不羈男,“黃金密碼”肌底精華護膚品牌創始合夥人,CHINA HRKEY創始人,國家人力資源服務外包研究院專家,市場戰略與人力資本領域資深評論人,英國曼徹斯特城市大學Strategic Marketing碩士。知名媒體《世界經理人》與《創業邦》特邀專欄作者。
=================================================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非i黑馬官方立場。
【黑問】是《創業家》傳媒重磅推出的創業問答社區,致力於為創業者解答創業路上的各種困惑,主要分為【創業問答】【黑問專欄】2個版塊。【黑問專欄】包含各類創業者、投資人、及自媒體的優質文章。歡迎點擊鏈接,向我們投稿,審核通過後將出現在您的專屬【黑問專欄】頁面!優質文章將會通過《創業家》及i黑馬的媒體渠道進行推廣
http://ask.iheima.com/?/publish/article/

三年買兩大台商的中台混血CEO 中國買辦2號:立訊王來春 台廠奶水養大的收購女王

2015-12-21  TCW

她,為了留住台幹親顧茅廬;開會若不講話,幾乎讓人忘了她;都說她的發跡像中國版郭董,如今,卻成為台廠最怕的敵手。

一個鴻海出來的女作業員,竟然成為對台零組件大廠的收購女王。

十二月七日,兩岸商場同步傳出,中國連接器龍頭立訊精密將和台灣電聲元件一哥美律聯姻,立訊取得美律二五.四%股權,成為美律最大股東。短短三年時間,這已經是立訊在台灣第二宗,國際至少第九宗的投資案。

憑中國股市市場的高本益比,立訊的營收雖不到台灣連接器大廠正崴一半,市值卻是八倍多。

有意思的是立訊的女董事長,王來春。二十七年前,她只是個在鴻海富士康深圳工廠的底層作業員,月薪連人民幣一千元都不到。如今,根據《富比世》二○一五年中國富豪排行榜,其身價達到人民幣一百○九億九千萬元(約合新台幣六百億元)。

她,也已經成為蘋果重要供應商,iphone、Apple Watch所需的連接器線材,有一半是立訊做的。今年十一月,她還對投資人說:「蘋果產品中,有十個系列是公司可以做的,而現在還只做了三

個,未來市場空間很大......」

立訊做的商品,就是鴻海的起家產

品:連接器,它的崛起脈絡,也與鴻海

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及其胞弟、正嵗董事

長郭台強,息息相關。

辦公室高掛郭董語錄

幫老東家代工,讓她被蘋果看見

一九九九年,王來春已經當到線材組

裝生產線上的課長,是陸工在富上康的

最高職位了。眼看升遷無望,於是,她

離職和哥哥王來勝到香港創業。一開始,她只是單純做連接器進出口,後來開始委託深圳工廠代工。

二00四年,她收購了香港立訊,成立立訊精密,隨後開始為老東家富士康和正嵗代工,客戶觸角從中國本土品牌延伸到國際品牌。

從立訊二0一0年上市招股書可以發現,0七年至0九年,來自富士康的營收約占立訊年營收五成。不僅如此,正嵗0九年還透過子公司入股立訊,取得三%股權,成為王來春兄妹之外的第三大股東。

正因站上鴻海這巨人的肩膀,立訊五年內快速崛起。鴻海、正嵗給王來春訂單,就是給她機會,讓她被蘋果看見。

王來春從不諱言,是富士康造就了她。她的辦公室高掛著郭台銘語錄:

「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再犯同樣的錯誤。」 「走出實驗室,沒有高科技,只有執行的紀律。」她還會講解這些語錄讓員工知道,希望他們能感受到富士康的文化。

她算到小數點後四位數

幫富士康精打細算,卻無損良率

而她獲郭董兄弟支持的關鍵在於,她的價格夠低,卻不影響良率.「以前,就是她在幫富士康省成本,她算的多精啊?我們了不起算到幾分幾毛,她能算到小數點後四位數!」一位和王來春私交已有十多年的台灣連接器廠老闆如此形容王來春的精打細算。

而她善用台灣員工幫她打理公司的能力,更是關鍵。

她特別懂得用台灣人低調沒霸氣,曾為留才隻身來台跟郭董的軍事化管理不同,王來春對台灣員工,很會走「揪甘心」路線。

一位連接器大廠高層說,王來春身邊有多位幹部是台灣人,年資多達七、八年,連財務長葉恰伶也是台灣人。「她不像其他大陸老闆,把台幹當作『免洗餐具』,榨光你一身功夫後,兩、三年就踢走。」

鴻海讓她看見,台灣的管理人才還是比中國人來得有競爭力;而現實是,立訊正處於擴張,她不可能一個人單幹,一定要是一票人,而台灣人最好用。

曾經,有一位台幹因家人不願其離鄉背井,決定離職。為了留人,王來春隻身從中國搭機來台,再搭高鐵前往該幹部家中拜訪。最後結果外人不得而知,但王來春的親顧茅廬,已經在同業間傳開了,更讓台幹死心塌的跟著她。

郭台銘的霸氣,在王來春身上是看不到的。「她在會議上若不講話,會讓你完全不知道她的存在。」一位和王來春交手過的連接器老闆說,「和郭董一拿麥克風就不放手,兩人截然不同。」對底層七千多名員工,她讓新進員工穿著迷彩裝進行兩天二僅的培訓。培訓內容不是說教,而是到戶外玩團隊合作遊戲,有人雙腳踩著其他人的肩膀爬竿子,夜間圍著營火談心,隔天結業,人人臉上掛著兩行淚。立訊把這過程剪輯成影片,配上溫情的音樂,放在網路上流傳。

她可能打造中國版鴻海縱、橫向購併,從連接器到模組都吃如果把立訊的崛起分成上下兩集,以二0一0年為界線切分,這一年,立訊上市,王來春手上有約新台幣七十五億元可花用。一一年,她第一家收購的公司,其實是台灣代工廠和碩在江西做連接器的子公司博碩(見下表)。

前期的立訊等於是靠台灣的奶水長大。現在的立訊,憑藉著中國的資金與市場,正反過來成為台灣上市櫃公司的老闆,甚至可能成為中國版的鴻海。連接器廠宣德的高層透露,「以前它(立訊)確實只是幫鴻海代工,但現在是蘋果指定它。鴻海或正嵗,都已經奈何不了它。」隨著立訊的壯大,其與鴻海、正嵗的關係正漸行漸遠,「從合作到競爭,(雙方)比較淡了,關係回不去了。」一位台灣業者說。

這從立訊股東名單可見端倪。正嵗從二00九年的第三大股東,到今年九月已經變成第七大股東,持股比率下滑到僅剩0.九四%。一方面,是正嵗自行獲利了結;另一方面,立訊主導數次增資後,股本擴大,引入不同投資人,稀釋了正嵗股權。

立訊還在快速擴大版圖。立訊日前公布人民幣四十六億元增資案時預告,其增資是為了投資電聲器件及音射頻模組,智慧裝置與配件類等。

「當中一半和連接器無關,她已經在吃連接器以外的產業了。」台灣電子連接器協會理事長陳伯榕說,王來春不只要做元件,還要做模組,「下一步,她能做系統組裝,我都不意外了。」系統組裝,正是鴻海稱霸全球代工製造的核心能力。「我在她(王來春)身上看到了鴻海的影子,這是中國第一人啊!」陳伯榕說。

過去二十年,台灣的代工能耐,養出了一批優秀中國幹部。現在,這些「中台混血」C E O正在崛起。他們有製造經驗,有資金、市場與當地關係。台灣唯有更理解他們的脈絡,才可能找到更佳的戰略位置,因應他們的來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3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