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仁寶陳瑞聰:戰爭不會結束最後只剩兩、三家

2010-10-25  TCW




今年是瘋狂的一年!」二○○九年,超越廣達、登上全球第一大筆電代工寶座的仁寶電腦總經理陳瑞聰,如此形容今年的筆電代工產業:鴻海大軍壓境,廣達為了奪回王座,不惜搶單,廣達毛利率終於殺至三%的可怕數字。

在九月份的法說會上,一席「沉淪說」,嚇壞所有投資人,筆電代工產業毛利率跌破四%,似乎進入代工黑暗期。

「沉淪說」後,陳瑞聰首度接受媒體採訪,他說:「那時候會講大家一起沉淪,是讓大家有個head up(警惕),再這樣殺下去真正傷害的還是公司。」

未來的筆電代工,在陳瑞聰眼中,不再是雙雄爭霸,現在已進入「三國時代」。面對最新對手鴻海,過去在電子產業代工領域橫掃千軍的氣勢,陳瑞聰信心滿滿的說:「它(指鴻海)要幹掉我們還早咧!」以下是專訪摘要:

看未來毛利率 量和獲利要平衡,否則只剩二點幾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你的沉淪說暗示產業的毛利下滑,現在電子五哥(指廣達、仁寶、鴻海、宏?痋B華碩)毛利率下滑到三%,這場仗會打到什麼時候?

陳瑞聰答(以下簡稱答):我想還會持續,只是說在持續過程之中,你不可能永遠都激烈對戰!所有戰爭都是一個大戰以後,大家休養生息,讓毛利維持一下,等到下一輪。不然血流滿地,傷得這麼重。

這種戰爭不會結束,真正要結束時大概只剩下兩家、三家這樣而已。就像是後來的Desktop PC(桌上型電腦)一樣,等鴻海把大眾、神達全部幹掉,但是,它可以把那些人幹掉,它要幹掉我們還早咧!

問:第三季後筆電代工業的毛利率,還會繼續殺下去嗎? 答:現在?我不知道,我心態已經改變。

對 股東來說,真正在乎的不是你的營業額成長多少,是你的獲利,為何我們這波,下半年,我們量不願意成長?因為有個廣達在搶量,我再進去跟它搶量,價格只會掉 得更厲害,最後我們選擇在量和獲利之間要有個平衡,否則有家進來攪局,我們再去跟它搶,這個毛利率可能不是三%囉!二點幾的毛利率就會發生。

問: 外界看科技業就是零和遊戲的競爭,因為量就是這麼多,你何時要做個取捨? 答:這都是一個循環,你有機會去搶量,搶量就是你吃到別人,別人就會進來搶,又會造成一波,過去你看毛利率掉下來後,平穩,再掉下來後,再平穩嘛!……今 年就是瘋狂的一年,這瘋狂的一年就是去年所造成的(笑)!去年的計畫就是今年在量產。

問:現在應該都談好明年的訂單了,另外兩家還在拚量嗎?明年大勢如何?

答:明年應該會穩住,因為該搶的都搶了,有些(指其他競爭對手)出貨出了一些狀況,縱使再殺,客戶也會比較小心。這個產品不像是DT(桌上型電腦)這麼容易,真正出貨要上量,還是有些難度,現在已經看出來了,到了出貨完了,等到明年到了市場,退貨比別人多時,就會反應。

真正到了市場,發現,欸,某些人做的東西退貨率高,只要退貨一台就是幾百塊美金成本,這是客戶最在乎的啊!

看鴻海搶單戰略 它是在自傷,我傷一記、他傷七記

問:所以仁寶第三季毛利會好一些嗎?

答:你認為呢?(笑)我們要回到這波來看,這波會殺到這麼厲害,當然就是鴻海戰略嘛!一進來就是血流滿地。

它以前要殺進DT那時候,和它競爭廠商績效不是那麼好,現在它要殺進Notebook(筆記型電腦),我們這幾家也不是省油的燈啊!要幹,大家來幹啊!誰怕誰……(加重語氣)。

問:你怎麼看郭台銘主動說出未來鴻海營收成長減半,從三○%降到一五%這件事?

答: 他知道未來要成長沒有大機會,我們認為到明年不是講一五%,而是一○%。 第一點,他已經沒有像以前那麼有辦法,很容易打入產業鏈,Notebook進入的門檻夠高,我們這些人做了這麼多年,他沒進來我們就競爭得這麼厲害了,他 要進來,比我們一台便宜這麼多錢,再去接客戶訂單,他本身就自傷,就是七傷拳。 你看過武俠小說吧!他打了以後,我傷一記、他傷七記,他搶到訂單拿到營收,但是獲利比其他產品更差。他以前還可以拿零件的高獲利補這個,現在我們不讓他 補,我們把高獲利的東西自己做垂直整合,他也會受到影響。

再來就是說,他現在已經不是一整個大廠區容易去做調度啦,可以高效率應用資源。他 現在分散這麼多的廠區,管理的難度變高,客戶會更不高興。我們現在所聽到就是說,有不高興的客戶;對我們來說,他有越多不高興的客戶就是對我們的肯定。這 個也是為什麼所謂的三國演義有它的道理(大笑)。

看平板電腦競爭 iPad市占將達五○%,不能低估

問:除了鴻海殺價搶單外,仁寶去年登上第一大,靠的就是小筆電(Netbook),平板電腦對小筆電的衝擊,你怎麼看?

答:現在是還好,跟之前差不多,量沒受到什麼威脅,但是平板電腦的衝擊是絕對會有。我們預期大概明年平板機會在四千萬台……,平板電腦很有可能是六成新的使用者,新創造出來的消費者;剩下四成就會吃到Netbook和Notebook。

問:平板電腦的出現,會改變筆電ODM(原始設計製造)的競爭生態嗎?

答: 對於剛要跨進來做的EMS(專業製造加工服務)廠來說難度更高,比能力,它們落後我們很多,只需要投入RD(研發),這部分我們比他強很多。原來我們做 Wintel時,軟體相對單純。……未來在開發時不像是現在一個CPU(中央處理器)和OS(作業系統)、其他都是共通的;變化會很大,軟體和研發將會是 產品差異化的重點。

問:所以可以說平板電腦是鴻海跨入筆電代工的天險? 答:不見得,它占了一個iPad EMS組裝上有利點,從Tablet(平板電腦)生產比重來看它贏了,但是它的附加價值有限,這是為何人家說它他一台iPad只賺九美元。

問:花旗的外資分析師說,鴻海已經成功要求客戶端提高代工價格?

答:哪有這種事,我認為這些都是在炒作。

問:鴻海占了iPad組裝訂單的優勢,非iPad陣營的平板電腦商機,有機會贏過iPad嗎?

答:我們在看明年平板電腦七五%都是iPad。我認為即使到了二○一四年,以它(指iPad)現在整個eco system(生態)的建立,會到五○%市占,我們絕對不能低估它的影響力。

問:平板電腦的量,會超過小筆電嗎?

答:我認為至少上億台的量絕對跑不掉,只是在哪一年發生,快的話二○一三年,慢的話二○一五年。

延伸閱讀:筆電代工,殺進「三國時代」

鴻海集團'05—'07 相安無事●承接蘋果筆電組裝 ●入股筆電電池大廠新普科技

'08—'09 暗潮洶湧●成立NB小組,再次進軍筆電代工 ●挖走廣達副總經理,建構筆電團隊

'10 競爭白熱化●拿下惠普訂單後,搶得戴爾500萬台筆電代工 ●預估今年有900萬台筆電代工訂單,明年有2,000萬台 ●控告實盈,企圖斬斷「防鴻鏈」

廣達、仁寶陣營'05—'07 相安無事●台灣包含廣達、仁寶等筆電代工市占率超過7成

'08—'09 暗潮洶湧●仁寶、廣達提高機殼自製率 ●仁寶、廣達抽走鴻海連接器訂單,扶植連接器廠實盈和嘉澤端子

'10 競爭白熱化●仁寶、廣達毛利率面臨「保三」,下修第3季出貨量 ●陳瑞聰在法說會上提出「沉淪說」 ●預計今年仁寶和廣達筆電出貨量各為4,895萬和5,010萬台

資料來源:各媒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51

竹科黃金期 只剩5年

2010-11-22 TCW




三十年前,這裡叫作「金山面」,是個不起眼的客家農莊,舉目所見,只有黃土茶園、農夫和稻田。

當時,所有人都不看好這塊土地的未來:因為這裡,即將從種傳統稻米,改變成種「科技業的稻米」:IC(積體電路)。沒想到三十年後,這裡不僅改變了台灣,也改變了全球高科技業的發展。

黃土變黃金,種出IC稻米! 竹科產業鏈,拿下六個世界第一

現在,這裡叫作「新竹科學園區」,這片面積廣達六百五十三公頃,相當於三個松山機場大小的土地上,已經成為全球高科技製造最重要的心臟。它擠滿四百四十家公司,一百一十家上市公司,所有公司的實收資本額相加,高達新台幣一兆一千億元。

走在同一片土地上,你看到的是全球最先進的晶圓廠、工程師和川流不息的物流車隊。

今年十二月十五日,是竹科成立三十週年。這裡只占全台灣工業區面積的一%,卻替台灣創造出十三萬二千個工作機會,今年竹科的產值,根據竹科管理局的統計,將高達新台幣一兆二千億元。

如果只看經濟面,竹科的成立,把黃土變成了黃金。二○○○年時,全台灣稻作生產,使用三十四萬頃土地,產值是三百四十六億元,同一年,光旺宏一家公司,只使用七.六公頃的土地,就創造出三百二十二億元的營收。

這裡是全世界最重要的IC製造中心,IC素有「科技業的稻米」之稱,沒有IC,全球高科技產業將會癱瘓,竹科也創造出全球第二大IC設計產值。圍繞著竹科 的產業鏈,台灣還拿下六個世界第一,在IC封裝、測試、筆記型電腦、主機板、伺服器、LCD監視器生產產值,都是全球第一,讓台灣成功轉型為科技島。

「這裡是看不見的全球經濟中心,」二○○五年出刊的美國《商業週刊》(已更名《彭博商業週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封面故事〈WHY TAIWAN MATTERS〉如此評論。沒有竹科和台灣的高科技產業鏈,「全球經濟將無法運作。」

時間回到三十年前,新竹科學園區的計畫差點夭折。當時台灣希望產業升級,但沒人看好科技業,一位財經官員回憶,當時連經濟部都認為,台灣靠科技業升級是個 不切實際的目標。但是再仔細分析,台灣進口IC的金額,比進口石油還高,才由主管科技的國科會,代替主管工業區的工業局,推動竹科發展。

一開始沒人看好竹科,竹科成立第二年,台灣才製造出第一台PC,比蘋果推出個人電腦晚了五年。前六年,台灣能在世界上競爭的電子產品,只有計算機、電話。「那個時候,別人會做的東西,我們也會做,就是一種成就。」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說。

旺宏總經理盧志遠回憶,一九八五年聯電上市時,政府還曾要求清大的研究人員認股,「沒有人要投資,每個人都問別人要不要買,」當時連這群最了解半導體的研 究人員,都不看好聯電,「上市第一天,聯電還跌停,」他笑著說,當時沒人想投資科技業,卻沒想到,後來聯電股價漲了二、三十倍。

政府三策略,打造東亞矽谷! 土地、賦稅優惠,行政超有效率

沒有技術、資金,政府的產業政策,讓竹科從零開始,變成東亞的矽谷。當時的國科會,透過三個策略:土地、賦稅與服務,打造出台灣的科技奇蹟。

土地不用買,降低科技業投入成本。宣明智觀察,三十年前,科技業要設廠,就要花大錢買土地、蓋廠房,竹科卻規定,所有土地只租不賣,而且,只有通過審查的高科技公司,才能進入園區。連封測廠,都被認定是勞力密集產業,科技涵量不高,被拒於竹科門外。

開公司免稅,獎勵科技業者投資、進駐,竹科管理局局長顏宗明回憶,竹科剛成立的前幾年,竹科廠商只要新設公司,就能五年免稅,五年後再增資,就能再延長四年。

竹科一站式的行政服務,形成科技聚落。這裡就像一個小的「特區」,竹科管理局也有自己的學校、海關,竹科圍牆內就像是個完整的小天地,廠商不用跨出竹科,只要跟竹科管理局打交道,就能完成所有做生意需要的行政程序。

最後,則是周邊的人才養分。離竹科不到十分鐘,有清華、交大和工研院三個學術單位,加上員工分紅只需按票面價格扣稅,吸引豐沛、大量的人才。有便宜的人才、土地、稅,竹科從一塊荒地,變成高科技創業的樂園。

最高峰時,只要選對產業,連總機小姐都有機會躋身千萬富翁,高科技公司員工團購賓士也司空見慣。

但是,這個「科技新貴」搖籃的竹科,在發展二十年後,開始面臨發展的挑戰。二○○○年,當時新竹市長蔡仁堅帶隊衝進竹科,要求環保回饋金,對竹科的發展方向開了第一槍。

製造業污染,不敵環保挑戰! 高用水、用電量,都變爭議話題

為了種出供應全球高科技產品所需的「科技業稻米」,今年竹科尖峰時間的用電高達一百一十六萬千瓦,相當於核一廠發電量的九成,每日用水十三‧八萬噸,相當於半個基隆市的用量。

三十年前,所有人都騎腳踏車,沒人會抱怨塞車;三十年後,人人都開車上班,經濟起飛,社區意識、環保意識跟著抬頭,新竹人的注意力,從竹科的經濟成就,轉向竹科造成的交通和環保問題。

現在竹科躍上媒體版面的新聞,少見一夕暴富的新貴傳奇,取而代之的是工程師過勞死的社會新聞。

二○○八年員工分紅費用化新制上路,二○○九年促產條例廢止,過去給竹科的政策優惠一個個消失。「胡蘿蔔都沒有了。」台灣科學工業園區同業公會秘書長張致遠指出。

今年,是竹科少了過去賴以成長的「政策胡蘿蔔」後,第一個三十歲生日。過去十年,讓竹科成功的要素,一個個消失,昨天的是,變成今天的非,竹科只重高科技製造業的發展模式,開始轉變。

過去,竹科被當成台灣產業升級的希望,是台灣發展的驕傲;現在,卻變成環保團體和地方人士質疑的對象。

三十年前,竹科地廣人稀,沒人在意晶圓廠的環保問題。現在,在竹科邊上,晶圓廠和民宅的距離,近到只有幾公尺,每當竹科跳電,晶圓廠的發電機隨即轟然啟動,居民抗議,「竹科只拉屎,不下蛋,」沒享受到好處,先受其害。

緊密相依的產業鏈,每個細節都出錯不得,張致遠回憶,有一年,聯電把運動會慶祝用的紙製綵帶換成鋁帶,沒想到鋁帶飛上高壓電塔,導致園區跳電,光這條鋁帶,就讓全園區廠商損失兩億元。

自從三年前,太陽能業者新日光租下最後一塊土地後,竹科就再也沒有土地可供出租。竹科的水、電和土地資源,都已經接近飽和。

宣明智認為,政府現在沒有清楚的產業政策,如何有效運用竹科有限的資源,提高產值,也需要更明確的規畫,有效的策略,其實一、兩個就夠。

中國砸重金,造鎮開發園區! 招商又挖角,複製五十一個竹科

「竹科黃金時間不多,只剩五年!」宣明智說。因為竹科面對的,不僅只是在台灣這個小島上的發展爭議,更大的挑戰,來自對岸對人才、廠商的龐大吸力。

現在,中國有五十一個模仿竹科模式成立的高新科技園區,正在等著和竹科比資源,比氣魄。

宣明智觀察,但中國是用造鎮的方式開發園區,手筆更大,一規畫就是一、兩千公頃,園區裡有商業區,餐廳,唯一的缺陷就是產業過於分散,沒有群聚效應。

但是,中國投資的招數更令人吃驚。張致遠形容,中國園區招商,不是被動等廠商進駐,而是主動翻開《財星》(Fortune)五百大公司名單,主動登門拜訪,缺什麼?就補什麼!不只免稅,「他們連訂單都可以給!」

過去幾年,中國不斷積極挖角台灣官員,希望複製竹科模式。據了解,竹科管理局前副局長童虎,就被挖角到上海的張江工業區,辦國際學校吸引海外人才,和竹科的策略如出一轍。竹科第一任管理局局長何宜慈,也曾擔任廈門火炬高科技園區顧問。

給人、給地、給優惠,中國正在複製竹科的發展模式。和中國相比,台灣開發新科學園區,多半用的是台糖農田,這些地是台灣最好的良田,「蓋成廠房後,一百年都無法再種作物,」張致遠說。相較中國,對台灣來說,農地是珍貴的資源。

發展遇瓶頸,未來在哪裡? 向深圳借鏡,思考就地升級計畫

三十年前,隔著台灣海峽,廣州的深圳開發特區在鄧小平一聲令下,也在同一年成立,成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樣板與先鋒。

三十年後,深圳培養出中國最大出口製造商富士康集團,當富士康宣布為了因應高漲的勞力成本,轉而西進時,今年八月,深圳宣布將投資人民幣一千億元,建立新 一代移動通信實驗室、電動車儲能電站和新藥產業化,加碼行動通信、新能源和生技產業。深圳開發特區已開始一波「騰籠換鳥」的升級潮,深圳原有的勞力密集產 業,不是西進,就是必須調高工資,深圳正在努力就地升級。

現在的竹科,面臨水、電、土地資源的發展瓶頸,也沒有就地升級計畫,正是現今台灣科技產業發展的縮影。竹科三十年,在輝煌的成績單背後,台灣科技發展未來最值得關心的問題,也許正是:下一個竹科在哪裡?

延伸閱讀:

它,面積653公頃,相當於3個松山機場 它,2010年預估創造1兆2000億元產值 它,2009年創造13萬2千個工作機會 它,在IC製造領域,世界排名第一

延伸閱讀:竹科成立30年,打造台灣科技奇蹟

草創期

1980年:新竹科學園區正式開幕,第一批入園公司共7家

1981年:台灣生產出第一台PC

1989年:竹科廠商突破100家

1993年:竹科營業額突破1,000億元,IC產業首次超越電腦和周邊產業,成為園區最大產業

起飛期

1995年:台灣第一座8吋晶圓廠在竹科正式開工

2000年:新竹市政府向竹科宣戰,要求環保回饋金

2004年:竹科產值首次突破新台幣1兆元

成熟期

2008年:員工分紅費用化上路

2009年:竹科放無薪假,出現大規模勞資糾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18

菜鳥飯碗不保 二十年資歷月薪只剩三萬 證所稅衝擊 營業員悲訴血淚心聲

2012-11-05  TWM
 
 

 

證所稅正式定案後,台股至今出現千億量能僅五個交易日,顯見台股失溫已成常態。在證交所都無法正常營利、券商傳出裁員潮的慘澹環境下,政府難道還要無所作為,將一切推諉於國際景氣不佳嗎?

撰文‧葉揚甲

「前幾天,我一如往常來到辦公室,發現隔壁那個還來不及熟悉的年輕同仁的辦公桌,早已被收拾得乾乾淨淨。其實我一點都不訝異,因為類似的狀況在金融海嘯後已不知凡幾。現在空在旁邊的已經有四張桌椅,年底前恐怕還有人會撐不下去。」說這話的是一位擁有證券經紀資歷逾十年的營業員鄭煜暉。

「不只菜鳥要熬出頭的機率微乎其微,連年資三到四年的營業員,遇到這波長期低量,都只能領底薪二十三K(二萬三千元)。」鄭煜暉苦笑說,自己每個月的績效獎金,在證所稅三讀過後,也至少差了一半以上。

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下半年某個成交量僅四百多億元的交易日,那天他只接到一張三百萬元的單;正在苦惱業績如此低落,沒想到收盤後一結算,竟然高居當天該分公司的業績排行榜第一名,這種業績在成交量好時,連前十名都排不進去。

大戶觀望 下單金額也縮水然而,鄭煜暉的公司是台灣前十大券商,所屬的營業據點總共有二十多位營業員,而且鄰近台北市內湖區美麗華百樂園,並非窮鄉僻壤。

依鄭煜暉的觀察,過去交易態度積極、動輒下單千萬元的大戶,現在幾乎都是看得多、做得少,可能一個禮拜才會做一次交易。但在好不容易等到大戶的委託單時,卻又發現大戶下單的金額明顯縮水,從原來千萬元的頻繁進出,變成現在百萬元的謹慎操作,甚至有不少大戶直接就在市場上銷聲匿跡。對於靠手續費為生的營業員來說,如此煎熬的日子已好一陣子了。

一九九○年入行至今,年資已逾二十年的福邦證券營業員王瑞錩感受更深,「今年三月前都還能領得到月薪八、九萬元,但九月卻只剩三萬元,而且勢必還會往下縮減。」二十多年的耕耘,似乎真的要被政府自以為是的公平正義毀於一旦。

王瑞錩的營業員朋友更慘,這陣子薪資縮水的程度,已經讓他負擔不起房貸,只好被迫在房屋被法拍前先行求售。原本能夠按部就班的人生理財計畫,就這樣被「好心」的政府給輕易打亂。

「證所稅議題持續發燒的同時,已經超過十個同仁被資遣了。」一位不願具名的營業員指出,對於專營經紀業務的券商而言,證所稅的殺傷力最強,辦公室雖然多達一百多位營業員,但悲哀的是,真正有事情做的寥寥可數。

「如果不自己進場灌績效,每個月就只剩一萬八七八○元的最低工資。」如果是剛加入證券業的年輕同仁,這種薪資,剛好打平台北市的房租與拮据的生活所需,「在證所稅的影響下,一定還會有更多人被資遣。」迫於低薪的無奈,這位營業員還聽說,很多同仁在兩點收盤後,都不像從前去享用一頓中午沒時間吃的午餐,反而是積極地爭取兼差或打零工的機會。「說實在的,衷心呼籲政府研擬一套讓這些每個月只領得到最低薪資的年輕人,還能對證券業未來抱持希望的計畫。」大勢所逼之下,其實券商的核心單位,像承銷部、研究部及自營部的人事凍結消息,今年以來亦未曾停歇過。

元富投顧總經理劉坤錫表示,大概在兩個多月前,立法院臨時會三讀通過證所稅制度後,不少重量級的客戶皆選擇在此紛擾之際,將全權委託操作的資金一舉抽離,讓全委代操的金額規模瞬間縮減兩成,影響甚巨(投信投顧公會統計,本國自然人委任全體投顧的總契約金額,三月至九月縮減超過四億元,為原來規模的九.七%)。

由此可見,證所稅間接影響所及的,不只局限於第一線的證券經紀人員。

主力轉往香港 成交量更低更糟的是,資金撤出後,就沒有回流的跡象,好似對台灣的未來有股莫名的絕望感。當《今周刊》提及人事問題,劉坤錫只簡短答道:「擴編是不大可能,能夠度過就不錯了。」一語道盡當前券商所處的艱困環境與無奈心情。

底薪領不下去的營業員,選擇離開;經營難有起色的券商,選擇被併。券商合併的案例,在證所稅宣布復徵後,便如火如荼地展開。例如,永豐金證券併太平洋證券、鼎富證券主動求售於元大寶來證券、宏遠證券甚至出售信義大樓總部,只求被證所稅造成的災難滅頂前,還可抓住一片浮木。

不論這些券商是主動求售,還是被迫接受,都很明白直指著同一禍首,就是政府在景氣低迷不振時,仍執意推出無疑是對券商再補一槍的證所稅。

政府對資本市場不甚友善的態度,外資不會想來,內資則拚命想外逃。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說道,資金在自由經濟體系間的流動是無法控管的,特別是即將被證所稅桎梏的台灣,在國際間將不再有足夠的誘因吸引「聰明錢」進駐停泊。

過去在股市呼風喚雨,重要性不亞於法人的主力作手,也都積極尋求海外的投資管道,據傳,香港是這些主力所嚮往的新戰場。鄭煜暉想起有一位大戶向他提到,想要將資金從台灣撤到香港,「直接在香港開國際性戶頭,不僅免付複委託的手續費,更不用繳台灣的證所稅。」由此可見,成交量的萎縮恐怕並非金管會所言,一切都只是「全球經濟未見明顯復甦導致」這麼單純的原因。政府對於實施證所稅的態度,愈是堅決不肯退讓,一般股民對於台股的未來,就愈感到無奈黯然。

「沒有量,就沒有價。」黎方國直言,在三月證所稅議題拋出後,讓台股高周轉率的特色發生質變,對比韓國證券交易所的股市周轉率,台股明顯遜色。一旦證所稅正式在明年上路,預期台股周轉速度會持續失速,這絕非自詡為亞洲金融中心的台灣,所能忽視的重要警訊。

額外業務增 達不到就被裁此時此刻,主政者是否應該站在人民的角度,將當前的局勢納入,重新評估,究竟證所稅復徵追求的「公平正義」,是不是仍遠大於已經造成的、或者未來可能受到波及的個人及產業傷害。

最後,姑且不論原因,只要台股低量的現象無法改善,就勢必有更多的第一線經紀從業人員迫於無奈而離開。福邦證券董事長黃顯華對台股當前的窒息量同樣備感憂心,他坦言,這種量能,市場大概有一半的營業員都只能領底薪。有些逼得緊的券商,營業員為求生計,甚至不惜自己下單灌業績,還有的乾脆在下班後另覓打工機會,但這絕非長久之計。

聽到這種狀況,不禁讓鄭煜暉回想起剛入行時,恰好是網路泡沫後結束沒多久,那時台股單日成交量最低僅二百多億元,只有目前的一半,但鄭煜暉竟認為現在的情況比那時還差。「當年網路股的高股價,很明顯是空中樓閣,隨時崩塌沒人會懷疑;現在台灣卻是實質經濟全面陷入無解,高科技做不贏韓國,低成本又做輸中國。有人說這次會重蹈一九二九年大蕭條,單論台灣,我覺得很有可能。」見過台股大風大浪的王瑞錩更直言,「這不是大環境的蕭條,這是一個產業將被消滅。」而消滅的動作正在持續進行,鄭煜暉舉例,其所屬的金控最近針對賦閒的營業員,加諸許多「集團業務」,包括信用卡、產險及基金銷售,都已訂出明確罰則,「做不到,就等著被列入裁員名單。」可見政府若不展開積極作為,金管會「券商不會大裁員」之說,恐怕會成為官員不食人間煙火的另一經典語錄。

裁員風起!

今年3月證所稅議題起 成交量、營業員薪資一路下跌月分 集中市場成交量(兆元) 經常性薪資(萬元) 非經常性薪資(萬元) 受雇

人數

2月 2.78 5.3 1.1 51118 3月 2.30 5.9 1.7 51055 4月 1.52 5.8 0.2 50827 5月 1.61 5.4 0.4 50925 6月 1.34 5.4 1.4 50574 7月 1.45 5.4 0.7 50542 8月 1.67 5.2 0.4 50285 註:調查行業別為證券期貨及其他金融業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660

喬萬里的絕對逆襲:從只剩7塊錢到日進百萬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2-11/4NNDIwXzU4MTQ4NA.html

如果把中國互聯網開放平台上為數不多的成功者列個清單,首當其衝的應該是「胡萊遊戲」。說得更直接點,就是《胡萊三國》。作為進入騰訊開放平台的第7款遊戲,也是第一款策略性社交遊戲,《胡萊三國》一度佔據了騰訊平台的半壁江山,月收入達到數千萬元。要知道,所謂互聯網開放平台,騰訊獨大,超過一多半的市場份額屬於企鵝。《胡萊三國》的快速成功,幾乎等於砸了農林牧漁從業者圍起來的場子。

去年年初上線的《胡萊三國》主打輕度社交又偏網遊的設計思路讓人眼前一亮。這是最接近傳統重度玩家的一款社交遊戲,天然適合開放平台。一時間,幾乎所有人都在談論《胡萊三國》,卻又不知道是從哪兒冒出來的一個人做出了這麼賺錢的一款遊戲。迄今為止,《胡萊三國》創造了數億元的收入。2011年蘋果AppstoreRewind中國區銷售榜單中,《胡萊三國》iPhone版排名年度最暢銷遊戲第一。

喬萬里的確是「冒」出來的。在創辦胡萊遊戲之前,他既非互聯網圈內人,不是遊戲玩家,不懂產品,也沒有技術背景。在外界看來,胡萊遊戲的創始人幾乎就是個謎。少數圈內人知道他有個外號叫「喬幫主」,但不知道長什麼樣。對於他悶聲發大財的姿態,人們只能從網遊早期的淘金者陳天橋、史玉柱等人身上尋找蛛絲馬跡。

這是一個總處在「翻牆」狀態的創業者。2001年大學畢業,喬萬里便進入中科院體制內,第3年就夥同他人兼職創業。2008年,喬和他的搭檔黃建湊了約百萬元,集結了一幫小兄弟二次出山。無意中聽到美國人都在玩社交遊戲,考慮到遊戲都挺賺錢,他一頭撞進了完全陌生的行業。第一款遊戲《胡萊旅館》在人人網小有所成,緊接著《胡萊三國》一炮走紅。但就在製作《胡萊三國》的時候,喬萬里其實都還不會玩入門級別的開心農場。

暴發戶,很多人這麼評論他。喬萬里不置可否。「但是你們知不知道,我已經熬了8年了。抗日我都成功了。今天我看待任何一個創業者,他們經歷過的苦難,我全部都經歷過。」喬萬里對《創業邦》說。這是他第一次正式對媒體講述自己的創業和奮鬥,他把喬萬里版的「我的奮鬥」濃縮成4個字:屌絲逆襲。

大爆發

第一款遊戲《胡萊旅館》是喬萬里組織了中科院的幾個在校研究生做出來的,反響不錯。它和「農場」系列、《開心水族館》差不多是人人網最受歡迎的幾個社交遊戲,最好的時候每月有幾十萬元進賬。

初嘗甜頭的喬萬里不久就把《胡萊旅館》以數百萬元的合同價賣給了業內一家領先的頁游公司,他打算用這筆錢創作出一款更成功的遊戲。2010年一整年,喬萬里和他老婆,帶著二三十人,窩在北京希格瑪公寓的一間三居室裡,埋頭研發新遊戲。

「作為一個外行做互聯網產品,你一定要摸清楚人在想什麼,是怎麼想的。就是一定要知道你的賣點是什麼。之前有一款戰爭題材的社交遊戲,加好友也是為了打這個好友,這不合常規,也不符合人性。所以我判斷那個遊戲一定不行。」喬萬里說。

《胡萊三國》的研發過程充滿反覆和痛苦。喬一次次地否定自己。上線後,因為一次技術問題,整個團隊連續熬了四五個通宵。喬說,那段時間真的太不容易了。

2011年初,以三國歷史故事為背景的策略性遊戲《胡萊三國》上線。這款遊戲既考慮到了社交因素,能激起普通玩家的興趣,同時也與網遊貼邊,吸引了一部分傳統重度玩家。在騰訊朋友網,日活躍用戶為40萬;4月份進入Q-zone,一個月內用戶量便瘋狂暴漲,日活躍量猛地跳到400萬,最高峰時這個數字達到過1千萬。

這意味著《胡萊三國》開始大把大把地賺錢了。

喬萬里覺得簡直跟瘋了似的。「我每分鐘都去點那個數據,而數據每分鐘都在刷新。那個錢就嘩嘩地進。」有一天,喬發現當天有400萬元進賬,他開始晚上睡不著覺,每天在小區花三四個小時不停地來回走。後來,他聽說陳天橋在《傳奇》賺錢的時候也睡不著覺,一個人跑到公園,在裡面的長凳上過了一晚。

《胡萊三國》最火的時候,每天都至少有百萬元進賬。喬萬里對他老婆說:「老婆,我給你的承諾終於兌現了。」但突然激增的財富給他帶來的衝擊也達到了頂點。「這不是今天10萬、明天20萬,最後累計然後到100萬、200萬,而是一下就給你100萬了。」就在幾天前,喬萬里知道了一個心理學知識:假如500萬是一個很大的數字,你突然得到500萬和瞬間丟失500萬所受到的心理創傷是一樣的。

面對這種「喜劇的創傷」,喬萬里想得最多的是,「這不真實」。一夜之間,自己成了傳說中的暴發戶。但是一想到這是8年抗戰的結果,又覺得是自己應得的。「我熬了這麼多年,中途可能差一步,就會差很遠。在做這個企業甚至融資過程中,我們有很多次真的是只差一步就會全盤皆輸。我們面臨過太多太多這樣的事情。」

我投資自己

胡萊遊戲並非喬萬里第一次創業。

2001年,喬萬里大學畢業後站在了中科院某研究所的地板上。到那裡的第一天,他很失落。老科研人員現在的生活就將是他的一輩子,而那樣的生活並不是他想要的。第3年,喬萬里把全部的積蓄拿出來兼職創業。「我必須早點創業,否則到了30歲,可能有很多東西是輸不起的。按照現在的說法,我是在做一個投資,只不過當時我投的是自己。」

喬萬里成立的第一個公司是代理銷售人力資源軟件。他覺得這是一個沒有成本、只需要通過電話銷售的賺錢方式。但是他們不懂財務,去外面撿回幾千張公交車票,一點一點粘貼起來,以為可以拿去對賬。喬萬里自我調侃:「可以說,成立的是一個皮包公司」。

一年下來,不掙反賠。他反思,倒賣軟件沒有任何的核心競爭力,而他必須要想辦法構建一個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剛好,大學裡機械設計這門課成績最好的同學正打算從宏碁辭職,喬說服了他:「你來北京吧,做你最擅長的東西。」

喬萬里打起了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主意。因為團隊曾在大學裡有過機器人技術方面的積累,他找到國家機器人實驗室,試探有沒有可能承接一些國家科研項目。最後,他發現這個想法太幼稚了,礙於體制根本行不通。

碰壁後,他們決定研發機器人玩具。喬萬里發現他的哥們簡直是一技術天才,連續做出的20多個Demo,都是借助靈巧的機械設計做成像機器蛇、恐龍這樣的玩具。另一個大學同學郭也在喬萬里的說服下以兼職的形式負責電子技術。就這樣,團隊成型了。三人約定,喬萬里負責解決資金問題和外聯事宜,其他兩人搞定技術和日常運營。公司取名「若態」,在回龍觀租了一間民房,辦公兼住宅。

一晃幾年過去了,若態還沒有產生任何收入,喬萬里急了。這麼多年,他一直拿不多的工資投入到若態。他有老婆,沒有買房,還有2個弟弟妹妹等待他們資助生活或讀大學;最難的時候,全家只剩7塊錢。

「創業這麼多年來,有幾次都被逼到死角。包括後來我做胡萊老闆的時候,做著做著我就哭了你知道嗎?就是一想,太他媽不容易了。創業到現在,我自己從來都沒有過節假日。」在胡萊遊戲的公司會議室裡,喬萬里對《創業邦》說。這個接近6000平米的辦公場地是胡萊遊戲今年新搬進來的,位於鳥巢附近的國家會議中心4層,開闊、舒適。乘坐樓下的地鐵8號線,一路向北,幾站地就可達到當年若態的辦公地回龍觀。

喬萬里意識到,若態最缺的是銷售,要把東西賣出去才能賺到錢。2006年春節,他寫了一封郵件,通過一個名叫Zoominfo的網站中轉給香港、國外的幾家玩具公司。郵件裡,他自稱是中國科學院的技術力量,正在做各種機器人實驗產品。第二天一早醒來,他意外發現了好幾封未讀郵件。納斯達克上市公司JakksPacific、孩之寶等世界知名玩具公司紛紛示好,願意專程飛來中國洽談合作。

喬萬里把他潛在的顧客帶到回龍觀的那間民房。「反正美國很多公司都在車庫創業,我也沒覺得有多丟人。」讓他意外的是,真的有人掏出了3萬美元作為意向定金。但是因為當時研發出來的玩具離所謂的產品還有一段距離,若態沒有拿到訂單。依靠3萬美元的定金,他們勉強度日。

當時,對於喬萬里和其他創業者來說,風險投資已經不再陌生。長期用工資反哺若態卻不得回報的窘境,讓喬產生了接受風投的想法。他通過關係找到一個天使投資人,先後用小部分股權融資兩次共25萬元,若態在資本層面的價值開始凸顯。再後來,國內某知名創投公司向若態注資幾百萬元。

但是三個人在公司發展路徑和戰略方面出現了分歧。最後,負責機械設計的同學剝離了一部分業務獨立出去,走項目路線。喬萬里和另一個同學郭保留了若態的股份,公司也搬到了蘇州。創辦胡萊遊戲以後,喬萬里退出若態的董事長位置,只在其中扮演小股東的角色,這是後話。

解決了資金的問題後,喬萬里從原先的20多個Demo中挑出了一個「電子拼接恐龍」,準備大批量生產銷售。他判斷這個產品一定會受到市場追捧。雖然滿大街都是拼接玩具,但拼接起來後還能活動的玩具,市面上還沒有。唯一卡殼的地方在於,其中一個生產工藝無法達到理想狀態。按照分工,郭跑去廣東製造商那裡試制與盯產,有幾個深夜他都忍不住給喬萬里打電話說「我堅持不下去了,我做不出來這個產品」。

喬萬里思索之後,認為這個世界上沒有最完美的產品。他告訴郭:「只要是你覺得差不多的時候,就先往外賣吧。」他們去參加了很多展會,陸續獲得了少量的訂單,接著分別拿到了國內、德國和美國的教育類玩具金獎。終於,若態開始賺錢了。

喬萬里吐槽,當時他就想,如果再次創業一定不會再去碰硬件生意了。「因為太苦逼了。你要擔心生產環節,擔心現金流。我們做的是外貿生意,有3個月的回款週期。有人下了400萬元的訂單,我就要砸400萬元進去。如果這個訂單取消了,或者貨船在海上被一個大浪打翻了,就全完蛋了」。

有段時間,作為若態的董事長,喬萬里過著雙城生活。如果蘇州若態需要他出面,他一般會向中科院請一天假,下班後換一套西服,直奔機場,搭最晚的一班飛機在凌晨1點左右到達上海,早上6點鐘再坐火車,到蘇州正好是8點上班時間。處理事情完畢,當天他再按照同樣的方式折回北京,第三天早上回中科院上班。有時候每週他都要往返蘇州一次,甚至兩次。

迄今為止,蘇州若態電子拼接恐龍的單台銷量已經超過30萬,今年的銷售額預計會逼近3000萬元。喬萬里說:「堅持到最後,終究是能夠起來的。」


我一定會成為億萬富翁

大學畢業時喬萬里就強烈地自我暗示:「未來我一定是一個很成功的人。只是我不知道路在哪裡。」

「他對成功的慾望比較強烈。他看起來不是那種所謂的海歸,也不是什麼名校出來精英感很強的人。他就是很踏實,很渴望成功,而且很認真學習。」在亞傑商會結識喬萬里的一名學員說。

喬萬里身上這種強烈尋求成功的渴望,在清科創投董事總經理葉濱初次接觸他時就已經明顯感覺到。當時,胡萊遊戲在西瑪公寓租了一間三居室,裡面塞滿了人。葉濱和喬萬里躲在旁邊的陽台上聊天,他當時的感覺就是:「喬萬里拿了你的錢,就一定會很拚命地去做事。」葉濱分析,一方面,喬萬里給自己本身的驅動力很強;另一方面,創業以來長期沒有受到過認可,這對他也是一種刺激。

喬萬里經常會跟周圍親密的朋友、合作夥伴提起一句話,「我將來一定是一個億萬富翁」。他對成功渴望至極,以至於身邊的朋友幾乎不能理解,要麼覺得這是天方夜譚,要麼認為這種人離自己很遙遠,不可能出現在自己身邊。他需要找到一條能通往更大成功的路證明自己。

喬萬里在中科院差不多待了10年,即使後來開始做胡萊遊戲,他依然屬於兼職創業,並沒有完全脫離體制。這種狀態持續到了2010年。長期使用分身術,喬萬里的解釋是:「當時我最大的想法是做科技副市長,這個夢想還沒破滅;另一方面,雖然從中科院拿到的錢少,但有一個階段,若態確實是在靠我的工資支撐,所以不能輕易丟掉這個飯碗。」

實際上,面對創業和體制,哪種更能接近理想,喬萬里曾經徘徊不定,直到胡萊遊戲成功。很多年後,他跟郭一起喝酒談起當時的內心歷程,喬承認,他確實搖擺過。

喬萬里是1980年生人,1997年從老家江蘇連云港北上哈爾濱讀大學。他和康盛世紀創始人戴志康是校友,都就讀於哈爾濱工程大學,但喬比戴高兩屆。喬很樂於談他大學時候的經歷,尤其是在機電學院團委學生會的工作經歷:「它給了我一個農村孩子很多自信,甚至可以說是一種自負,對我影響特別大。我堅定地認為,未來做任何事情,我都能做成。」

喬通過學校投票競選的公開渠道,被推選為機電學院團委副書記。因為帶個「副」字,他一度很鬱悶,想轉為學生會主席。後來平衡了兩個職位背後的實際權力之後,他才安於這個職位。「當時我們定向地向國防科工委系統輸送人才,可能大家在政治上比較在意這個東西。」

實際上,喬本人就很熱衷於學生工作,樂此不疲。他創辦文學社、發起創業計劃大賽,業餘時間給校報投稿,還曾經研究過學生經商現象。

大四時,喬萬里擔任學校學生勤工助學中心負責人,主要職責就是給貧困生發助學金,被稱作學校的丐幫幫主,「喬幫主」就是這麼來的,並沿用至今。這個稱呼現在被貼在胡萊遊戲喬萬里的辦公室門上。胡萊負責人力資源績效工作的宋春華,是喬萬里的同班同學。當時他在助學中心作為喬的副手,負責助學中心記賬、做財務和資金發放。

為了給自己的學生工作生涯畫上完美的句號,畢業之前,喬和大學時一起辦社團的兩個搭檔組織了一次中國大學生徒步邊疆行。央視五套《早安中國》欄目和黑龍江電視台《新聞夜航》欄目跟拍了10天,全國大概15人左右的大學生參加了那次活動。喬拿到了奧索卡和Gore-tex頂級戶外品牌的贊助。

「大學給了我很多機會,我一度認為,大學的學生工作基本就是我人生的頂點了。後來通過胡萊遊戲突然賺到錢後,我也數次有過這樣的感覺。」用喬萬里的話說,大學給了他一種盲目的自信和無限的風光,支撐了他將近8年的創業生涯。

在同班同學眼裡,喬萬里在大學是孤獨的。「你可以想像一下那個場景,他學習成績很差,經常掛科。不是因為他能力不行,而是不把心思放在學習上。這導致大家覺得他有點不務正業。」郭說。喬萬里自己對此也毫不避諱:大學時專業課很差,全班70人,機械設計課只有他被抓去補考。以至於老師後來總是問:「那個成績最差的人現在還有一口飯吃嗎?」

有時候,喬因為準備第二天的文稿或策劃案,半夜還在電腦前敲字。旁邊就有同學用嘲諷的口吻說:「喬總,還在準備明天的發言稿啊?」喬總有時也被調侃為喬主席、喬書記之類的稱呼。這種不被理解,讓他有一種孤獨感。

但他給人的感覺卻永遠充滿自信,氣場十足。他告訴記者,「越窮氣場越足」。直到一次談話,郭才意識到,他們看到的不完全是事實:「一些贊助需要他出面的時候,他經常在敲開對方老闆的門之前,深吸一口氣,然後才鼓足勇氣跑進去。畢業之後談到一些事情我才感覺到,其實大學時他應該是挺自卑的,以至於把自己給包裝起來了,不想讓別人看清他的內心世界。」

但是作為少數跟喬萬里親近的朋友,郭對他有種天然的信任:「他的內心很善良。」

喬萬里對巨大成功的嚮往,使他對在校期間的經商行為不以為意。他有權限授予誰在學校的哪塊地方兜售一些小商品等,很多人也確實因此賺了不少錢,但是他「覺得那些東西都是小錢,所以沒做。」

差不多10年後,《胡萊三國》單款遊戲創造的收入就已經過億。從某種意義上說,喬萬里確實成為了億萬富翁。

自信心和危機感

如果說大學時期的學生工作給喬萬里帶來的是虛無縹緲的成功,胡萊遊戲則讓他迅速將其變現。《胡萊旅館》一開始的月入只有十幾萬元,到《胡萊三國》高峰時最少也日進百萬。「突然之間一下賺好多錢也是一種壓力,我真的是整夜睡不著覺,我覺得這個太不真實了。有的時候我會給自己一點點的危機感。」

就在《胡萊三國》如日中天的時候,喬萬里有時候也還會住在辦公室,熬到很晚。他打電話告訴投資人晚上愁得睡不著覺。董事們經常勸他:「萬里,你要給自己放鬆一下。不能指望每款遊戲都能達到《胡萊三國》的那種高度,要這樣的話,你真的是睡不著覺了。」

A輪融資之後,喬萬里很快產生了融B輪的想法。當時,公司非常掙錢,幾十人的規模,月收入在千萬級別。一位投資人說:「等於一個月在家裡躺著就有千萬級別的錢到你賬上。在需不需要融B輪、具體融多少錢的問題上,我們有過討論,但他堅持要融更多的錢,把隊伍擴大,去做更多的一些嘗試。當然,我們也支持他。」紅杉資本、美國風險投資公司GreylockPartners、貝塔斯曼聯合投資了B輪。直到今天,融到的數千萬美元的錢還一直趴在賬上,從來沒有動過。

「他一定要拿到紅杉這樣量級VC的錢,他覺得這是對他個人的一種肯定。另外,他是從苦日子熬過來的,《胡萊三國》研發到最後,公司已經沒錢了,七拼八湊拿出100萬元把產品做出來。有過這種歷程的人,危機意識、不安全感會更強一些。」上述投資人說。

而胡萊遊戲總裁黃建打趣道:「有這筆錢在賬上,萬里晚上能早睡一個小時。」

相比資金方面的危機感,喬萬里對產品和具體事務要自信得多。有人問他,你幹嘛搞這麼多企業?他說:「我還沒有搞黃過什麼東西,甚至分拆了也能分拆得很好。我做任何事情都能做成功,今天我不做遊戲,明天再去創辦一個其他的什麼東西,一定也會成功。」

蘇州創投有人後來問過喬萬里一個問題:「你到底為這個公司(蘇州若態)貢獻了多少?」當時,喬還佔有公司30%的股份。他回答對方:「從創投的角度講,我的確沒有貢獻那麼多。但從20個Demo中選擇其中一個來做,並且堅持把它做出來,那就是我的價值。」

「他是一個比較強勢的人,凡事以自我為中心。作為他的合夥人,有時候會被他搞到崩潰。如果他認為自己是對的,其實不會去照顧大家的情緒。」郭說。比如,如果就一件事情大家爭論起來,喬萬里會覺得自己似乎應該做些讓步。但第二天醒來,再回到這個問題上,他還是堅持自己。「唯一能讓他產生讓步的可能就是他老婆,但在原則問題上,我覺得也夠嗆。」

但是,喬萬里一旦放權信任一個人,他又會表現出極大的反差——完全信任對方。《胡萊三國》上線前,胡萊遊戲的融資並不順利,他與很多投資人聊過,但是對方以無法判斷文化創意類產品什麼時候是爆發點為由,沒有投資他。後來,喬萬里和他們說:「如果你相信一個人,一定要相信到底。」

不過,喬萬里開始反思之前處理商業糾紛的方式:「我從現在的搭檔黃建身上學到不少東西,這是我以前所欠缺的。以前我覺得大家實在合不來就分開。如果以我現在的心態來處理以前的事情,我會做得非常柔和,一定要有所變通,不至於像以前那樣,覺得有我的地方就牛,沒我的地方你們就什麼都做不了。」

今年,胡萊面對的最關鍵的問題是轉型。喬萬里之前已經領教過市場風向的快速轉變,他親自操刀的《胡萊老闆》本想延續《胡萊三國》的神話,但是市場已經沒有這類產品的生存空間了。

有一天,喬萬里突然闖進黃建的辦公室說:「我想保留其中的兩個項目,其他人全部都開掉。」黃建先是吃了一驚,然後緩緩抬起頭盯著喬:「你瘋了吧?」

此時胡萊已經擴張到四五百人,人才都集中在研發社交遊戲上,轉型存在難度。當時,胡萊遊戲賬上有大筆的現金,可以通過花錢走一些捷徑。但喬萬里堅持從頭開始做頁游的自主研發。

最近,胡萊遊戲研發的一款ARPG頁游幾乎已經可以宣告胡萊從社交遊戲到頁游的安全轉身,目前該遊戲月收入已過千萬元。「在網頁遊戲行業,月收入數千萬元的產品,一年也就十來款。我相信我們的網頁遊戲會到數千萬量級,當然還會有第二款,第三款。」喬萬里說。他信奉池宇峰說的一句話:「你有賺幾百萬的能力,就有賺幾個億的能力,只不過可能你的運氣沒有來。」

現在,對於喬萬里來說,賺多少錢已經不是什麼難事,雷軍口中「做男人最難」的上市問題是他的下一站。「現在不能說胡萊遊戲就一定會成功,但是以我的個性一定會把它做到底。剩下的一個希望就是能夠帶公司上市。除此以外,其他的東西對我都不重要。」

--------------------------------

喬萬里經歷介紹:

1980年喬萬里出於江蘇北部連云港農村。

1997年考入哈爾濱工程大學,學院團委副書記是他在校期間的「官職」,因做過學生勤工助學中心主任,人送外號丐幫「喬主」。

2001年喬擁抱體制,進入中國科學院某研究所。

2003年開始兼職創業,啟動資金是以往的全部工資,生產銷售機械玩具。幾年下來,收入為零。

2006年若態引入天使投資,以及A輪。後通過電子拼接恐龍這款產品,總算扭虧為盈。

2008年喬二次創業,以門外漢的身份玩起了社交遊戲。第一款《胡萊旅館》在人人網平台口碑不錯。

2010年徘徊10年,喬離開中科院。

2011年《胡萊三國》以第一款策略性社交遊戲的姿態闖入騰訊平台,最高峰時日活躍量達1千萬,目前收入累計超過數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298

吳東亮吃彰銀 只剩三條兇路可走

2013-3-4  TCW  
 

 

二月二十二日上午,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親自打電話到財政部,向次長曾銘宗致歉,為了過去四十八小時,驚爆財政部與國內金融界的「彰銀併台新銀」一案,正式設下停損點。

一拖七年半:提議反向購併,想設停損

在吳東亮求和後,財政部長張盛和對外斬釘截鐵的說,「台新金併彰銀案目前已告一段落,台新金暫時不推動了。」等於對外界宣告,百年老店彰銀的第二大股東財政部,在這場合併案上,擊敗了第一大股東台新金,打了一場漂亮的勝仗。

「財政部當然會反對,我們會沒想過嗎?當然有。」一位吳東亮身邊人士感嘆的說,只是彰銀與台新的合併,已經拖了七年半,而吳東亮想法是不能再這樣拖下去,「他甚至賭上連董事長都可以不要當,就是為了端出解決問題的誠意。」

只是吳東亮,卻完全低估了財政部反彈的力道與決心。

早在一開春的二月十八日星期一,吳東亮就曾致電財政部表明,台新金董事會將開會提出「彰銀併台新銀」的研究案。當時財政部並未強烈反對,只希望台新金給財政部兩天時間進行內部溝通。因此,台新金按照既定計畫走,將董事會定在二月二十一日。

然而事情的發展出乎吳東亮的預料,在二月二十日當天豬羊變色。

慘遭回拒:被控木馬屠城,還得道歉

時間拉回二月二十日上午九點半,財政部指派的彰銀總經理唐楚烈,拿著報紙緊急召集處長級以上主管,進行全國視訊會議,向同仁們澄清沒有這件事,純屬台新金單方面意願。

緊接著,曾銘宗在一個小時後,罕見的在盤中否認合併案,並協調金管會要求台新金發布重大訊息澄清,以免影響股價波動。雖然台新金發布重大訊息表示「純屬臆測」,卻在當天下午召開臨時董事會,火速通過合併研究案建議。

此舉再度激怒財政部,曾銘宗旋即在下午六點半再度召開記者會,措辭強硬的回拒這門親事,直說「不贊成、不可行、不用再提、不需要研究,」等於連打吳東亮兩個巴掌。

財政部強硬的反彈動作,綿密般的出招,打得台新金無法招架,張盛和更直接把台新金貼上「木馬屠城記」的標籤,逼得即使一切提案都合法,但吳東亮仍不得不向財政部認錯。

事實上,這次連木馬都還沒出現,台新金還未把研究案送到財政部,張盛和就已經透過媒體,直斥台新金想以彰銀併台新銀的名義重啟購併案,變相稀釋公股股權,「根本就是不懷好意,想以小吃大。」

吳東亮七年前,在彰銀砸下三百六十五億元的豪賭,如今只剩下三條路(見右表),包括公開收購、放棄並出脫彰銀持股,甚至向財政部開戰。然而,這三條路要付出的成本或代價,遠比「彰銀併台新銀」來得昂貴。

面臨豪賭:加碼、認虧,甚至強度關山

如果公開收購彰銀股權,吳東亮必須再掏出三百六十四億元、加碼彰銀二九%股權,才能拉大與公股差距,拿下彰銀掌控權。但台新金現在缺乏財力,必須先增資,才能符合向金管會申請加碼彰銀股票的條件。

如果吳東亮選擇放棄,投資成本扣掉七年半以來的股息收益,吳東亮等於現賠八十八億元。

如果發動委託書大戰,爭取股東會投票權,強行通過合併案,等於和主管機關撕破臉,金融是特許行業,政府有各種監理手段能夠「影響」台新金的業務拓展,吳東亮和財政部作對,恐怕討不到任何好處。

因為彰銀與台新的婚事一拖七年,他其實已沒有太多選擇,吳東亮這次會提出彰銀併台新銀的想法,甚至不惜讓出「台新金」名字、台新銀董事長位子,改成彰銀金控都在所不惜,因為這對他來說,是成本最低的一個選項。但這個「創意」,已經被財政部打回票,在財政部揮出連環拳之下,已形成「以小吃大」的不良社會觀感。

台新銀持有彰銀二二%,但泛公股也有近二○%,兩者相距不遠,公股身為第二大股東,本來具有相對的影響力。一位曾擔任過金管會委員的學者分析,一旦台新銀併入彰銀,台新金對彰銀的股權將大增至五二.九九%,等於吳東亮拿台新銀換來更多彰銀的股權,但財政部股權卻大幅稀釋,「就算台新金控願意『委曲求全』,財政部也不可能會點頭答應。」

原本吳東亮身邊的策士提議選在這個時點重提合併案,看好今年並非選舉年,較能排除政治障礙。沒想到,媒體提前曝光「彰銀併台新銀」婚事,惹怒了財政部,財政部現在變更彰銀法人董事代表,由參與公司經營權戰役經驗豐富的執業律師梁懷信接任,已經向台新金發出不惜一戰的訊息。

明年彰銀的董監改選,台新金能否仍在彰銀董事會上占有五席、掌握董事長人事權的優勢?這恐怕會成為吳東亮入主彰銀董事會八年以來,最危險的一役。

【延伸閱讀】如果吳東亮放棄彰銀,現賠88億!—台新金併彰銀3條出路

出路1:公開收購動作:透過公開市場收購彰銀股權29%,加上目前持有22%,持股將達51%代價:彰銀目前市值約1,256億元,收購成本約364億元(29%股權)風險:台新金須增資;合併案須金管會通過

出路2:放棄購併動作:台新金認賠出脫彰銀持股代價:扣掉歷年股息,台新金虧損88億元風險:價格問題不易解決

出路3:強行開戰動作:徵求委託書,爭取股東會投票權代價:和財政部撕破臉風險:合併案須金管會通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509

不夠飢渴 台灣網購優勢只剩3年

2013-03-18  TCW
 
 

 

台灣,到底是何時開始,被中國的電子商務(簡稱電商)產業甩在後面的?

眼見淘寶網,甚至是中國電商的大爆發,對照台灣的牛步前行,近期,從PChome董事長詹宏志到宏?硌釣う齯?振堂都憂心忡忡。雖然台灣市場規模遠不及對岸是事實,但是,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統計,台灣網購市場成長力道已在二○一一年開始疲軟,二○一一至二○一五年,預估年成長率都會遠低於○八年至一一年的平均值,約一五‧五八%,和過去的跳躍成長,明顯出現分水嶺。

台灣電子商務跑不動目前僅占總體零售產值三%

台灣網購市場已經飽和了嗎?其實不然,因為電商是零售的一環,根據顧問公司麥肯錫去年發布的報告,台灣總體零售產值三兆多元,電子商務目前僅占三%,但鄰近國家韓國則高達一二‧四%,從中可以發現台灣電子商務根本還未飽和。

問題,到底出在哪?台灣電子商務產業,曾經與美國並寫扉頁,一九九五年,雅虎(Yahoo)、亞馬遜(Amazon)、以及eBay在美國成立,同年,台灣博客來網路書店成立。一九九八年,購物網站PChome(網路家庭)、台灣拍賣網站始祖Ubid(後被eBay購併)成立;二○○一年,雅虎拍賣網站上線。台灣電商年產值從一九九八年的十六億三千萬元,每年以三○%的成長率一路狂飆,二○○八年突破兩千億元。

而在二○○九年之前,中國電商市場,根本還不成氣候。但現在,一個淘寶網的崛起,就讓台灣電商界推測,兩至三年內,台灣優勢就完全消失。

回頭看,分水嶺的形成,並非偶然。

以「第三方支付」為例,中國網購市場能蓬勃,第三方支付服務絕對居功甚偉,如阿里巴巴集團旗下著名的支付寶,其實,台灣早在二○○○年就有類似服務業者的興起。這種金流系統就像是第三方,若消費者對貨物有疑慮,可以停止支付錢給賣家,讓買賣家的信任感大增,購物意願也提升。

第三方支付延宕十年去年僅放行一半,且無法儲值

但是,二○○三年起至二○○五年左右,預繳費型的消費糾紛越來越多,讓金管會聯手央行,以防堵網路詐騙與洗錢開始管制銀行與此類業者合作。二○○七年亞力山大健身中心無預警倒閉,吸金三億多元,造成銀行重大損失,更讓金管會嚴加管制。

「預估當時(二○○五年)的代收市場規模約一年新台幣一百億元。」資策會產業推動與服務處資深研究經理翁堉珊指出,這項服務若未被禁止,台灣網購市場規模可能是現在的三倍到四倍。

一個牽涉三億元規模的消費詐騙事件,在主管機關「一朝被蛇咬」的心態之下,讓台灣網購金流市場就像是被按了暫停鍵。去年,時任行政院政務委員、現任經建會主委管中閔便說,管制讓個人與小賣家只能採取貨到付款,或面交方式,這是很原始的交易方式,「幾乎回到古代了!」

當年在扼殺之列的業者綠界科技,如今被遊戲公司歐買尬旗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歐付寶」(ALL Pay)購併,其總經理王建民很感嘆:「如果當年不喊停,搞不好沒有支付寶的存在!」延宕十年,行政院終於在去年協調金管會放行,「失了先機,現在只能急起直追。」然而,這次放行也只放了一半,最關鍵的「儲值」仍不被允許,支付寶稱為「充值」,「這次沒花完,放著下次買東西再用!」這是吸引消費者再上門的誘因,遲來的網路金流開放政策,也因此被業者諷為「跛腳的」第三方支付。

頻寬、稅務處處落伍網路創業生態不健全,當然沒活水

政府對不需要特別管制的握緊雙手,但對於業界最擔憂的頻寬問題,卻看不到解決之道。現在,台灣跟韓國在無線頻寬速度相差起碼十六倍。

東京著衣品牌總監周品均表示,網路是創業的沃土,可是正因生態不健全,使得網路創業環境不利小公司或個人發展,不僅是第三方支付,稅務與公司法也仍被創業者嫌棄過於老舊。之初創投合夥人林之晨表示,二代健保和證所稅設計都以大公司為考量,全沒考慮小公司要額外花多少資源處理。

「台灣網路圈,這十年來有什麼活水注入嗎?都是些老面孔。」一位已經從台灣網路圈淡出的早期創業者指出。在兩岸電商打滾十三年、現任東京著衣營運長黃文貴就直指,台灣的網路開店平台如雅虎奇摩、露天,競爭力落後淘寶非常遠。

當這十年,台灣陷在金流、資訊流的基礎建設原地不動的情境,台灣的人才也失去活力,台灣創意工場首席執行官王仁中看遍世界各種創業家,最後對台灣的創業家,給出了「不夠飢渴」的結論。

「互聯網的世界裡,只有不斷前進,跟後退兩種選擇,」淘寶網人力資源副總裁盧洋說。曾是先行者的台灣已落後,再不奮起直追,後退的速度,將超乎想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842

最夯遊戲《神魔之塔》推手 曾建中曾窮到只剩十港幣

2013-10-14  TWM
 
 

 

「往前走只有1%的機會 不走就是零」跟多數的App遊戲創辦人一樣,他很年輕,一度窮到戶頭不到十港幣,卻靠著App遊戲開發,意外闖出他的暴富人生。他的遊戲下載量全球超過七百萬次,還躋身全球十大最賺錢App遊戲,他是「神魔之塔」的開發商創辦人——曾建中。

是什麼樣的遊戲,能夠繼《憤怒鳥》、《Candy Crush》之後,再度讓使用者瘋狂,創下七百萬的下載次數,甚至還在今年八月,擠進全球前十大最賺錢手機遊戲之列?

同樣將三個圖案連成一線就能消除,同時也是破關遊戲,另外再加上角色扮演、卡片蒐集等元素,這個遊戲叫作《神魔之塔》。到底它有多紅?每一天,付費玩家平均要花三十到四十美元在這遊戲上,甚至有位台灣玩家,一次就大手筆的付了四十萬新台幣在這遊戲上,吸金功力可見一斑。

不甘於平凡 創業做自己除了玩法相似,《神魔之塔》與一般暴紅的App同樣也有位很具傳奇性的創辦人。曾建中,三十二歲,香港人,他曾是位平凡的業務員,創業兩年讓他一度窮到戶頭裡只剩九.九六港幣(約四十新台幣),如今卻是擁有百萬港幣身價的新一代網路新貴。

十月初,台北的天空晴朗湛藍,曾建中來到台灣出差途中,特地抽出一個小時接受《今周刊》專訪。理着平頭,簡單的襯衫、卡其褲的曾建中,外表看起來就與一般的年輕人沒兩樣。

曾建中頂著香港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碩士,泰半求學時間都在讀土木相關知識,拿到學歷的那天,他得到最大的收穫卻是:「這輩子實在不想再做土木相關的工作!」語畢,曾建中自己都忍不住笑了。

其實這樣的結果,從曾建中求學時期的活動就可窺知一二。因為求學五年,他不只每年都參加海外社會服務計畫,與不同國家的青年人,到北歐、捷克、巴西、斯里蘭卡等國家服務。他腦子裡更全在思考著要如何才能接觸更多新事物。

在碩士畢業後,意外栽進保險業,成了安穩領著每月近四萬港幣高薪的業務員。只是,不安分如他,始終抵抗不了內心深處那股不甘平凡的聲音,在一年半後還是選擇辭職。「也沒想很多,就是想做自己想做的事。」二○○八年六月,靠戶頭裡不到八萬港幣的存款,曾建中決定創業,「那時候就一個念頭,我想做一個很厲害的網站,一個可以登上全球一百大的網站!」他的滿腔熱血,說服了原本在當程式設計師的弟弟曾建豪,兩兄弟乾脆一起辭掉工作,在家成立網路公司Pencake。

想創業是一回事,要做什麼又是一回事,曾建中他們很確定,目標就是要做網站,但要做哪種類型的網站?初試啼聲的兩兄弟,有些天真,花了六個月的時間,做出「電子賀卡」網站,立志要讓全世界的人,都能設計自己喜歡的卡片圖案,寄給遠方的朋友。

只是十八個月過去,他們的電子賀卡網站每天瀏覽人次始終維持在數百人,更別說是為他們帶進一毛錢收入。身邊的人也開始出現了雜音,對他們公司前途不看好,還有不少人勸說兩兄弟放棄,而在這些聲音裡,最讓曾建中掛心的,還是來自於母親的殷切期望。

曾建中父親早逝,母親一手拉拔他們兄弟長大,「她雖然不懂我們在做什麼,但看到兩兄弟每天窩在房間打電腦、不出門,眼神中還是看得出擔心。」「當時窮得沒法給家用,連每個月給媽媽的幾千元都付不出來,最潦倒時,戶頭只剩九.九六元(港幣)。」曾建中第一次有了放棄的念頭,找弟弟商量,「是不是該去找工作了?」臉書應用程式 做出信心被現實逼到絕境的曾建中,決定再給自己兩個月的時間,強迫自己每天都要有新的點子。

做電子賀卡失敗,曾建中腦子裡轉著,臉書上集結著各式社群,卻沒有表達集體意見的工具。在這樣的念頭下,二○一○年初,《香港投票站》誕生了,它讓臉書的使用者可以自行舉辦投票,例如票選香港最好的大學、香港小姐預測等。

沒想到,這麼一試,讓曾建中試出了四十萬的使用人次。「那時候,在香港路上隨便抓個人問,一定都聽過香港投票站。」從來沒靠創業賺過一毛錢的曾建中回憶,當時有個廣告代理商,突然打電話來,劈頭就問:「我們可以在《香港投票站》上放廣告嗎?一個星期三千港幣,可以嗎?」那通電話裡,曾建中回答得平靜,內心卻無比澎湃,就連現今回憶起來,激情仍在,「自己做的產品,竟然可以賺這麼多。」那時候,曾建中每天都充滿活力,「每天都不想睡覺,一睡就想趕快起床,一直看(使用者)數字往上跳動。」《香港投票站》推出不到幾周,曾建中趁勝追擊,再推出《創造你的測驗》應用程式,催生盛極一時的臉書心理測驗風潮。那時,曾建中不僅自己設計題目,也鼓勵網友使用他們的程式來創造新的心理測驗,前後共累積了三萬多個心理測驗,吸引全球超過六千萬用戶。

然而,由於臉書用戶只要玩過心理測驗,程式就會自動控制用戶的動態訊息,主動發布廣告到所有朋友的塗鴉牆上,這樣的作法,使用者開始感到隱私權被侵犯,讓臉書無預警突然封殺曾建中所有的應用程式,流量瞬間降到零。

「那時候整個公司都慌了,我只能不斷安撫員工。」這個慘痛的經驗一直深烙在曾建中內心深處,他得到最寶貴的一課:「被關(掉服務)過,讓我知道,做什麼事都要有底線。」之後,曾建中挾著六千萬名使用者的經驗,開始與香港網頁遊戲公司易遊網絡(E GAME)合作。從未踏進遊戲產業的曾建中,意外從後台的數據資料庫看到了一項潛力無窮的新商機,「一定要做手機遊戲!雖然還不知道要怎麼做。」曾建中發現,原本只有二至三%的玩家是從智慧型手機連到遊戲,但短短八個月時間,這個數字卻攀升到一○%,讓他看到手機遊戲的機會。

他創立專攻手機遊戲的新公司Madhead,在《神魔之塔》前,還做過益智遊戲《左右腦實驗室》,連續在兩岸三地拿上手機遊戲下載排行榜的冠軍,累積約六百萬次下載量,讓他們賺進超過一百萬港幣,「這個數字差不多就打平歷年虧損。」從《左右腦實驗室》的成功經驗,讓曾建中理解到,「要做手機遊戲,一定要做高品質的遊戲。」之後,他們又花了近一年時間,參考各種不同遊戲,在一二年初推出結合故事情節的《神魔之塔》。

從錯誤中學習 實踐出真理放眼目前當紅的手機遊戲,多鎖定輕度玩家的休閒遊戲(Casual Game),但曾建中觀察,從休閒遊戲到重度玩家喜歡的硬派遊戲(Hardcore Game)間,存在許多中間(Mid-core Game)市場等待挖掘。

結合三個寶石連成一線消除與召喚獸蒐集、育成的《神魔之塔》,靠著細膩的背景畫面與角色圖像,搭配不同的關卡設定與故事情節,讓《神魔之塔》得以脫穎而出。

不過也因它的玩法、人物設定,與知名日本遊戲《Puzzle & Dragons》有許多雷同之處。在香港,越來越多玩家站出來,指控該遊戲抄襲,香港立法議員莫乃光直指《神魔之塔》是山寨作品。今年七月,抗議者更特地到香港動漫節上,對首次參展的《神魔之塔》喝倒采,高呼「香港之恥」、「神抄之塔」等口號。

直到今天,仍可看見兩派網友為了《神魔之塔》,在網上雄辯「創新與抄襲」之間的界線。曾建中則是聳了聳肩,「我一點都不擔心,我們在遊戲圖片、原始碼都有完整的版權保護,現在帶給我比較大的壓力,反倒是如何滿足倍數成長的用戶群。」在創業路上,曾建中自認不是沒跌倒,但他「敢試」的精神,讓他每次都能從錯誤中學習。「我是有點調皮的人,有喜歡的東西,就會去嘗試。」身材高 的曾建中想起一段回憶,大學時期他想去學獨木舟,身旁每個人都不看好,他卻因為教練無心的一句話:「不要擔心,你掉下去的經驗最多,重新爬起的經驗也最多。」就這樣,曾建中連續摔了三個月,最後不僅能熟練操作獨木舟,甚至還拿到獨木舟教練執照。對照他的創業路,曾建中下了最好的注解:「往前走,或許只有一%的機會;但不走,機會就是零。」

曾建中

出生:1981年

現職:Madhaed創辦人兼執行長經歷:Pencake創辦人、豐泰保險(AXA Winterthur)業務員學歷:香港科技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碩士

神魔之塔

開發商:Madhaed

上架日:iOS:2013年1月28日;Android:2013年1月29日

類型:益智/角色扮演

累積下載量:700萬次

玩家主要分布:台灣、香港、馬來西亞

有史以來最賺錢的

中文手機遊戲

遊戲名 開發商 總部

1 パズル&ドラゴンズ

(Puzzle & Dragons) GungHo Online 日本2 Candy Crush Saga King 英國3LINE Pokopang LINE 日本4 (Everybody's Marble) for Kakao CJ E&M 南韓5LINE WIND runner LINE 日本6 (Cookie Run) for Kakao Devsisters 南韓7 The Simpsons: Tapped Out Electronic Arts 美國8 Anipang for Kakao SUNDAYTOZ 南韓9The Hobbit: Kingdoms Kabam 美國

10 神魔之塔

(Tower of Saviors) Mad Head 香港資料來源:App Annie Index (Google Play August 2013)

撰文‧顏雅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179

訂單只剩1╱3 逼出美律5年大改造

2014-01-20  TCW
 
 

 

無情的廝殺,正是壯大的養分5年前,揚聲器大廠美律面對中國強敵,營運出現危機;在外界看似風雨飄搖之際,董事長廖祿立一聲「免驚啦!」帶領團隊走出谷底,2013年,甚至締造近10年最好的獲利成績。

滿頭白髮,卻總是樂觀面對挫折的廖祿立,為台灣電子產業寫下「無懼」的一堂課。

撰文‧賴筱凡、顏雅娟、林麗娟 攝影‧林育緯位於台中工業區的美律實業總部,走過明亮的接待大廳,門禁管制的背後,盡是三十多年老企業的歲月痕跡。董事長廖祿立的辦公室就設在二樓的入口處,內部裝潢也是三十多年如一日。

不必董事長開口介紹,美律殷實的企業文化已處處可見。創業三十八年來,公司沒有設過「董事長司機」這個職缺,即使現在已年近七十,廖祿立到任何地方,都還是自行開車。他每天工作超過十二小時,有時晚上十一點多,員工還會接到他寄出的電子郵件。

就是這樣踏實的企業文化,帶領美律走過五年前瀕臨虧損的風暴。二○○八年,金融海嘯讓美律的大客戶諾基亞、索尼愛立信一個個倒下,「比起中國業者瑞聲(AAC)已經打進蘋果、三星,美律幾乎沒有跟上智慧型手機的潮流。」巴克萊資本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蓋欣山說。

「驚(台語)無效,免驚啦!」面對當時內外的恐慌,廖祿立揮了揮手說,「有什麼問題,就是去面對它,即使會失敗,那就是你換來最寶貴的一課。」天性樂觀的廖祿立,就憑著這股無懼的本色,在公司內部掀起一場大改造,將美律獲利推上歷史巔峰。

過去一年,美律光是前三季累計獲利就大幅增加二六○%,營收也成長了三四%,股價更大漲了三.二倍,評估償債能力的流動比則達一七三%。這些數字的背後,正是廖祿立五年來發動企業變革的甜美果實。

一四年剛開始,台灣電子業的寒冬還揮之不去,但廖祿立已經帶領美律打下一場勝仗,「一三年算是我們改造交出成績的一年。」美律財務長曾錦堂說,儘管過去二十多年來,美律的成績單都不曾有過赤字,但○八年金融海嘯的衝擊,讓美律一度單月訂單只剩三分之一,○九年第一季本業罕見的出現虧損。

一場殘酷無情的產業廝殺,帶來更強壯的體質蛻變。美律變了,它不再只是一家固守手機市場的揚聲器大廠,產品也不再只有單調的耳機配件,而多了許多像是耳機潮牌Beats這樣的客戶;廖祿立也變了,他談技術、談材質,現在他還會與你分享更多的工業設計與科技生活美學。

創業,要做一輩子都有興趣的工作廖祿立的出身不算好,父親務農養家,但隨著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等政策的推行,林地、田地遭到重新分配,家境日益困窘。廖祿立家裡有八個兄弟姊妹,他就曾這麼形容過:「哥哥(現為美律董事廖祿堙)幼稚園畢業,穿的是西裝、皮鞋,但我出生時,已經什麼都沒有了。」在這樣環境出生的廖祿立,即使考取了台中一中,卻連註冊費繳不出來,還得由父親向經營布店的叔叔借。因此,廖祿立考上大同大學後,也是靠著領獎學金完成學業。

「那時大同獎學金分成兩種:一種是每學期領四千元,畢業後要留下來當助教;另一種則是每個學期領二千七百元,畢業後得進大同電子工作。」廖祿立說,他領的雖然是四千元的獎學金,卻對學術研究沒有興趣,因此找上當時的老師黃正清幫忙,希望能推薦他進入大同上班。對於家境清寒的廖祿立來說,能夠念完大學、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已是奢侈的願望。

沒有走學術的路線,幸運地開啟了廖祿立未來的實務之路。他記得很清楚,當時在大同電子工作負責開發的兩樣產品,一個是計算機,另一個就是手提式音響。廖祿立對開發音響產品特別有興趣,對於如何透過迴路將聲音送到揚聲器,感到相當好奇,他甚至還研究了各種材料,進行揚聲器壽命的實驗。

樂於工作的廖祿立,後來因為父親年事已高,而決定放棄在大同打拚,回到台中孝親。由於當時大哥廖祿堙在電容器大廠大新電機當總經理,廖祿立也跟著進到大新電機做事。

在大新電機工作的那段日子,讓他印象最深刻的不是開發了什麼產品,反而是公司訂的一本日文雜誌,專寫電容器的相關報導,「以前大學課本講到電容器的那章,內容頂多只有一頁,日本人卻可以用電容器為主題,每個月出一本雜誌。」日本人對事物鑽研之精深,讓廖祿立相當難忘。

只是,生性對研發產品有極高興趣的廖祿立,雖然進入哥哥擔任總經理的公司上班,始終都有一股「鬱鬱不得志」的悶。許多創新的念頭在心上,卻沒辦法實踐,讓他決定自己創業。

「我想創業,就是覺得人一定要做一輩子都有興趣的工作。」這個信念讓廖祿立投入創業,一做就是三十八年。

挫折,不畏跌跤 要從失敗學教訓興趣激發熱情,廖祿立不僅對學習的熱情極高,對音樂的投入也十分醉心。「我可能還不到絕對音感的程度,但相對音感是有的,都是靠著自學吉他培養出來的。」廖祿立幼時家裡窮,不可能供他走音樂這條路,他卻靠著自學發掘出自己的音樂天分。

對聲音有著極高敏感度的他,創業就從結合電子學與聲學的揚聲器下手。那是台灣還有四百家揚聲器公司的時代,後來產業競爭,許多揚聲器公司都往大型喇叭產品走;美律卻靠著深厚的研發實力,往越來越小型的揚聲器鑽研,最後其他揚聲器公司紛紛倒閉,只有美律活了下來。

揚聲器就是要將電能轉成聲音,「好的換能器有兩大要件,一是效率要高,再來就是聲音要逼真。」廖祿立認為,不管揚聲器材質怎麼換,最重要的原則就是這兩大要件。

廖祿立很重視技術,一來他自己就是研發出身,二來則是他堅信,只要掌握基礎研究能力,從根本出發思考創新,再連結回來本業,一定會找到美律生存的方法。

因此,即使美律已經成立三十八年,算是一家老牌公司,但在美律始終保有一個研究各種基本材質的組織──「基礎研發部門」。雖然是一個看似不起眼的部門,但在廖祿立眼中,「這個部門看的是未來的事,找的是未來的機會。」為了培養人才,廖祿立甚至到逢甲大學開課,一開就是八年時間,一方面將自己在電聲的所學傳承給下一代;另一方面也可直接將這些好人才找進美律上班。

在廖祿立的哲學裡,永遠不要害怕失誤。「我創業三十八年來,最大的敗筆,就是投資壓電陶瓷的揚聲器,投資了幾千萬元,產能也都開出來了,但市場沒有這個需求,只能付諸流水。」這個失誤是廖祿立最喜歡與學生分享的一堂課,原本以為壓電陶瓷揚聲器會被廣泛應用,「但是它的原理是得按壓才能聽得清楚,現代人用手機講電話,根本不可能一直把耳朵緊貼手機話筒。」壓電陶瓷揚聲器完全不是市場所要的產品,硬生生讓廖祿立學了一課。

學習,讀書會一路從公司開到家裡去失敗在所難免,但可貴的是如何面對失敗。「當年瑞聲剛掛牌時,美律曾認為瑞聲不會是它的對手,後來瑞聲競爭實力大幅提升,還成功打入蘋果iPhone供應鏈,在智慧型手機這場戰役,美律輸得很慘。」蓋欣山不諱言,錯過智慧型手機最好的年代,讓美律陷入營運困境。

儘管如此,廖祿立的生活並沒有改變太多,照樣每天工作到晚上八、九點才回家,也沒因此而睡不著覺;但他對美律發起了一場大改造,更重要的是,要推著這家公司不斷前進。

在一個創立超過三十年的組織,要發起一場驚天動地的大變革,說實話,絕對是困難的。但在美律,廖祿立卻不煩惱,「美律一直是個學習型的組織,問題相對小很多。」「董事長其實是個既嚴厲又溫和的老闆,公事上他對主管的要求很嚴格,可是工作之外,他是個很關心員工的老闆。」在美律工作超過三十三年的曾錦堂說,廖祿立跟員工之間的距離是很近的,即使是面對危機的那段日子,也是廖祿立帶著員工咬牙撐過。

廖祿立很重視閱讀,除了把自己經營公司的經驗、心得全寫在《用心經營》這本分成上、下冊的書裡,讓美律的員工可以閱讀外;他還在美律內部發起讀書會,「有時我們開讀書會,還得用視訊方式進行,因為有些主管出差不在台灣,還是得參加讀書會。」美律內部員工說。

「彼得.聖吉有本書,叫《第五項修煉》,談的就是二十一世紀後,環境將變化得相當快,唯有學習型組織才能因應。」廖祿立說,公司內部讀書會很早就讀過這本書,甚至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都稱頌這將是管理學的新標竿,「當時我沒什麼感覺,後來才懂。」最近廖祿立又給高階主管開書單,要他們看策略大師蓋瑞.哈默爾的書《現在,什麼才重要》,就是要不停培養美律內部的學習氣息。

廖祿立甚至將這股學習風氣帶回家中,常常周末晚上就是要妻子、兒子、媳婦一起開讀書會。說到這,廖祿立忍不住笑了,因為就連讀小學三年級的孫女都會拿幾本書,拉著他與妻子,三個人開起讀書會。

公益,不只出錢 還將管理方法導入廖祿立也將這股閱讀的風氣推廣到做公益上,一次的因緣際會,讓他認識了南投縣旭光高中的國文老師陳一誠。那是九二一大地震之後的事了,當時陳一誠為了想讓學生閱讀,但災後忙著重建家園,學生根本沒錢買書;為了募款,陳一誠找上了廖祿立,也因此,有了後來的閱讀文化基金會,因為廖祿立正是閱讀文化基金會第一位捐款的企業家。

「董事長看起來不像個生意人,更像一名學者。」認識廖祿立超過二十多年的陳一誠這麼形容。其實,美律的讀書會風氣,在閱讀文化基金會裡也感受得到,每周甚至舉行一次讀書會,讀的大多是廖祿立推薦的書目。陳一誠有感而發,「董事長不僅出錢,更把企業管理的方法帶進基金會,他常說,基金會要做的比服務業更服務業。」工作近四十年,也才剛完成內部大改造,廖祿立卻說,他在美律的最後任務,是要找到接班人。「○五年我寫《用心經營》時,就希望可以在五年內(指一○年)退休,沒料到○八年金融海嘯來了,沒辦法退。」廖祿立把接班人的條件全寫在書裡,從品德、操守、溝通能力到健康身心,迄今廖祿立也是用這些標準在看接班人。

其實,廖祿立的兩個兒子都在美律上班,但廖祿立和他們談過,認為「傳賢」比「傳子」重要。「我甚至連遺囑都寫好了!」廖祿立的話並不誇張,他父親生前也將身後事打理好,才讓廖祿立對死亡看得豁達。

帶領美律走過谷底,創下史上獲利最好的一年,廖祿立已經將多數的事情,交給底下的事業群主管去做,問他現在最想做的事是什麼?「我現在最大的希望是每天回到家,打開門就有五、六個孫子跑出來迎接,大叫『阿公!』」這一刻的廖祿立,再一般不過,不是美律董事長、不是和中國競爭的台商,而是個單純享受天倫之樂的爺爺。

廖祿立

出生:1946年

現職:美律董事長兼執行長經歷:大同電子工程師、大新電機技術課長

學歷:大同大學機械系

廖祿立發動變革

美律2013年締造亮眼成績股東權益報酬率 +10.9%

營收 +34%

獲利 +260%

股價 320%

美律

成立:1975年

資本額:17.62億元

董事長兼執行長:廖祿立

主要業務:揚聲器、免持聽筒、通訊用麥克風及其他電子產品38年創業點滴,廖祿立全寫在書裡……1.自己繁忙而部屬空閒者最差;自己空閒而部屬繁忙者普通;自己繁忙而部屬更加繁忙者,才是管理的最佳表現。

2.領導團隊的成立必須是能容眾,願意配合別人的領導,能承上啟下,無私地培養後起之秀。

3.美律的精神就是「企業由人所締造,人是企業的推動力。」4挑接班人,首重品德、操守,還要有通識與整合能力,還得懷著感恩的心工作與生活,最後還要有健康的身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072

eTag上路前輕忽 上路後放縱 只剩政府同情遠通電收?

2014-01-20  TCW
 
 

 

撰文‧賴若函

重複扣款、個資外洩、App及官網被駭、客服專線不通、開平面道路也被扣款……,二○一三年十二月二十日國道計程收費上路至今,遠通電收eTag (e通標籤)幾乎每天都爆發問題,導致民怨四起,十天就有上萬人退租。

面對眾怒,遠通電收老闆、遠東集團總裁徐旭東一四年一月十三日卻以「不要只是看比例很小的錯誤」說法,要大家「同情他」。這句話,對比於遠通每年從交通部國道高速公路局拿到二十億元委辦費用,恐怕只會讓乖乖買單的納稅人更加難以接受。

一個重要的國家基礎建設漏洞百出,交通部部長葉匡時至今卻未對遠通祭出任何實質處罰,僅以不排除年底解約的模糊說法搪塞,讓人對政府是否善盡監督職責,充滿懷疑。

政府角色弱化,從日前國父紀念館男廁小便斗壞了半年未修一事可看出,媒體披露後,行政院長江宜樺「震怒」,並要求嚴懲相關失職人員。國父紀念館雖火速修復,但相關人員僅記申誡了事,而江揆則被質疑「看小不看大」,遠通eTag頻出包被罵翻天,卻看不到江揆的怒氣。

草草驗收放行過關

「我們國家什麼都喜歡BOT(政府規畫工程交由民間投資興建,經營一段時間後,再轉移由政府經營),號稱小而美的政府,既不小也不美。所有公共建設出去的案子,就像被廠商綁架一樣!」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劉靜怡直言。

政府對基礎工程的輕忽、草率,也有例可證。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執行長胡貽圓表示,去年十月在「國際綠色智慧交通論壇」中,高公局主管介紹計程收費機制,當時她覺得國道計程收費方法複雜,系統的程式演算方法交代不清楚,擔心上路後,會有資安上的風險,怕被駭客攻擊。但是當她會後提醒這位高公局高階官員時,對方卻不當一回事,僅說:「好的,那有機會再請教您。」收下胡貽圓的名片,之後也無消息。

胡貽圓認為,電子收費的技術並不困難,但是各財務、工程、設計系統等平台,是否有充分溝通、做到確實相容,卻非常重要;從這陣子的亂象,她看不出來遠通電收有做到。

「所有系統出錯都是無法避免的,但前提是上路前,要降低出錯率到一定程度。」劉靜怡懷疑,遠通整個稽核管理機制都有問題,因為基礎建設最基本的動作,就是事前模擬要做好,遠通出了這麼多包,還把責任推給「宿命」,相當荒唐。因平常高速公路的流量、尖峰時段數值、駕駛車道喜好,高公局絕對都有完整數據。她無法理解的是,這些事後發生的問題,難道交通部事前驗收,都沒有發現與要求改善嗎?

依據立委管碧玲取得的○六年定案的「民間參與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建置及營運」案招商文件資料,其中第九章規定,得標廠商在「測試計畫中應考慮模擬各項變數」,包括多車道的自動車輛分類、辨識交易、影像執法等測試,都必須通過實測,不然就喪失最優申請人資格。

實測方式,是在國道指定路段上,裝設電子收費系統運作十五天,結果報告送交甄審委員會查核。若當時遠通合格過關、取得標案,那麼近來怎還會發生一連串的重複扣款、定位辨識不清,甚至是車輛未行駛在國道上也被扣款等缺失,不禁讓人懷疑報告的真實性。

政府弱化下,遠通電收更加肆無忌憚,一四年一月十三日徐旭東受訪時竟說:「你喜歡退(eTag)就退,但是退了,請問你怎麼上路?」此話一出,外界譁然。遠通電收誤導民眾「沒有eTag就無法上國道」的做法,從未間斷,但政府卻未積極矯正、提供國道駕駛者正確資訊。

未及時依約處罰

eTag頻頻出包,屢見交通部與遠通在媒體放話,卻沒有足夠公開資訊,讓人民判斷對錯與究責。劉靜怡認為,應直接照合約檢視,各階段雙方的權利義務要履行到多少?系統的效能應達到多少?如果違約,就罰款或解約。

如今,遠通已然違反招商計畫相關規範第二十二章「工程品管重大違失」中的「經認定有損害收費正確、交通安全或服務品質者」,交通部理當以書面通知限期改善,若遠通逾期未改善或改善無效,可處違約金,若限期未改善,每天可罰五十萬元,嚴重者甚至可解約。

然而,政府有出手開罰遠通嗎?完全沒有!

針對上路後的亂象處置,高公局回應,一月十三日開始派員查看遠通電收的後端處理系統,抽查eTag的儲值流程,並且做帳務查核;如發現疏失,會要求遠通限期改善,否則依合約處罰,目前查看結果尚未出爐。

不過,eTag一三年底就發生大量收費異常、辨識錯誤等狀況,高公局卻拖到三周之後,民怨難息之時,才派人去檢查遠通的後端處理系統,至今也未說明其溢扣的「加倍奉還」補償機制,到底是遠通、還是高公局買單。

放眼過往至今,遠通電收屢次違約,罰金累計高達四億元,但高公局也曾兩次判免罰;一四年元旦當天新版App當機,卻遲至一月八日才說明是駭客攻擊,「中間查了七天都沒有結果,這太誇張了。」劉靜怡忿忿地說。

對於遠通電收,政府在eTag上路之前草率放行過關,對於上路之後的種種亂象與錯誤,又用輕漫的態度未能及時依約處理;政府的消極無為,不僅讓重大建設一再上演荒謬亂象,也進一步的弱化了國家競爭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074

2015,美聯儲將只剩一個“鷹派”!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860

美聯儲今年按計劃的步調每個月都減少購買100億美元資產,如無意外今年會徹底結束本輪QE。市場熱議的是美聯儲何時開始加息,真正開始收縮超常規的寬松政策。(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但這些看似鷹派的舉動背後,主導美聯儲明後兩年的力量還是鴿派立場的美聯儲高官。

投資與金融服務顧問公司Guggenheim Partners總結的底部圖表展示,2015年,擁有美聯儲決策機構FOMC投票權的所有高官之中,僅有里士滿聯儲主席Jeffrey Lacker一人是鷹派高官。

如圖所示,2015年,包括美聯儲主席耶倫和紐約聯儲主席Dudley在內,FOMC的鴿派決策者共有五人,另有四人立場為中立。2014年和2016年的鴿派決策者都比2015年少一人,相應地鷹派決策者都是兩人。

鴿派高官在美聯儲決策層擁有壓倒性多數的優勢,這意味著美聯儲首次加息的行動可能不會提前,甚至有比市場預期還晚的風險。

美國,美聯儲,QE,加息,鷹派,鴿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9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