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核能安全 不是免費午餐

 


2011-3-21 TCM




日本東北大地震,引起當地福島縣 核電廠輻射外洩事件,又再度掀起國內外對核能發電的質疑。英國、德國到南韓的政府,都因為這次日本核爆事件,重新評估起該國的核電安全;在台灣,亦有政治 人物及民間團體要求,政府應放棄核能發電政策。

目前全球約有四百四十三座反應爐,供應了世界一四%的電力。在台灣,據台灣電力公司的數據,一年的發購電量,來自火力發電的大約占七○%,核能發電所占比 率,大約是二一%,至於再生能源發電所占比率,目前大約是二%。

核能發電之所以興起,是因為它是在其他石化燃料的發電成本逐漸攀高,以及其他再生能源發電尚未普及下,不得不採取的解決方案,這也是即使在環保意識高漲的 歐洲諸國,儘管反彈聲浪大,這些國家仍未完全放棄核能的原因。

但這次日本福島縣核電廠輻射外洩,牽涉的並不只是環保人士或政治人物所想的「安全」問題而已,它其實是一個「安全」與「代價」間的取捨問題。

如果放棄核電…… 是否願為了安全,負擔高昂電費?

「安全」並不是免費的,它是要付出「代價」才能得到的,人們想要更安全的東西,就得付出更大的代價來獲取。

例如,在買汽車時,我們的考量是:我們願不願意多花一點錢,買一輛更耐撞、鋼板更厚、安全氣囊更多的車?我們絕不會只問這輛車「安不安全」,就不管要花多 少錢,直接把這輛車買回家的。

同樣的道理,我們也不能只問核能發電「安不安全」,就進而下結論說我們「要不要」核能發電。更關鍵的問題是:我們是否願意少付一點「代價」,來承受核能發 電帶來較高的「安全」風險?

如果為了「安全」,必須放棄核能發電,我們就必須進一步追問:我們要付什麼「代價」?如果沒有核能發電,要用什麼方式來取代這種發電?如果用水力或火力發 電取代,這樣讓人們多付的「代價」,是不是值得?如果沒有核能發電,要用更昂貴的方式來發電時,電費要不要上漲?我們願不願意為了這個「安全」,而負擔更 高昂的電費?

有人會說,人命無價,所以儘管出事機率極低,但為了絕對安全,我們必須禁止核能發電。但是世界上沒有「絕對安全」這回事,因為「絕對安全」,意味著人們要 付出極高代價,但我們不可能不管這些代價,現實裡的我們,都必須在這些「安全」與「代價」間做取捨。

例如,我們不可能只為了地震可能把房屋震垮,就不在土地上蓋房子,然後每個人都改住到樹上去。這並不是我們不在意「安全」,而是我們考量到在土地上蓋房 子,可以少付一點「代價」,因此承擔高一點「安全」的風險,是值得的。

因此,我們也不可能只為了「安全」這種理由,就完全不要核能發電。如果核能發電的風險很高,但我們卻為此少付了許多代價,我們要問的是:這種取捨究竟值不 值得?反過來說,如果我們其實並沒有少付代價,但卻要承受極高的核能安全風險,那麼這筆交易是否划算?

如果和其他發電方式相比,核能是個既不「安全」,又要人們付出更高「代價」的發電方式,那麼這種取捨其實不難做。但問題是:我們現階段能否找到這種比核能 更「安全」,又讓人們付更少「代價」的發電方式呢?

如果主張廢核…… 選再生能源,就禁得起市場考驗?

其他種發電方式,例如近來環保人士鼓吹的風力、水力發電等,如果能讓人們不用花太大的代價,就可享用到電力,而又不必擔心安全風險,那麼這種發電方式就可 以取代核能。事實上若這種情況出現,也根本不用政府去「廢除核能」,市場就自然的會把核能這種代價高又不安全的發電方式淘汰了,人類從過去用蒸汽火車頭變 成今天用電力火車頭,就驗證了這個道理。

但關鍵是,這種再生能源發電方式之所以代價較低,絕不是建立在政府對再生能源發電的補貼、減稅等基礎上。我們必須在「代價」與「安全」間取捨,如果「代 價」沒有減少,我們卻仍承受高昂的核能「安全」風險,並非是明智抉擇,同樣的,為了享有更高的安全,卻付更大代價來使用這些再生能源發電,同樣愚不可及。

更進一步說,我們對各種發電方式「安全」與「代價」間的取捨,也不能是政府幾個技術官員,或是環保人士、政治人物的意見來決定。解決之道,就如中國經濟學 家薛兆豐所說:「公共經濟政策不應交由民意決定,而應交給市場。」

把一切最終的決定權交給市場,這是我們每天購買每種商品都會做的事。事實上,電力本來就是一種商品,消費者要決定買哪個廠商,用哪種方式發電所生產的商 品,本來就應由消費者自己決定:願意付高價享安全的人,會去選再生能源,只願付低價而忍受較低安全的人,就會去用核能。

如果我們不相信政治人物或環保人士,能幫我們決定買哪種汽車對我們最好,我們為什麼會相信,這些人決定用哪種發電方式對我們才是最好呢?

【延伸閱讀】美、法、日,是全球前3大核電用戶 ——全球核電廠分布圖

英國 反應爐:19座 電力供應:18%

德國 反應爐:17座 電力供應:26%

俄羅斯 反應爐:32座 電力供應:18%

法國 反應爐:58座 電力供應:75%

美國 反應爐:104座 電力供應:20%

台灣 反應爐:6座 電力供應:21%

日本 反應爐:55座 電力供應:29%

註:全球有443座反應爐,平均供應全球約14%電力 資料來源:世界核能協會(WNA)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7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