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調研發現深圳企業走出去“狼性十足” 11%的企業已全球化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2248.html

22日,深圳市政府部門和民間咨詢機構聯合發起的一項針對當地企業全球化程度的調查顯示, 66家上榜企業正處在“一腳門里,一腳門外”的關鍵階段。

這些優秀的企業不僅包括華為和中興等發展非常成熟的企業,也包括一批靜悄悄湧現出的、以高科技為主導的新銳公司。

上述民間咨詢機構華也國際的副總裁喬遷介紹,在調研的企業中,50%的企業還位於出口階段,39%的企業進入了區域型的跨國企業階段,只有11%的企業真正達到了全球性企業的程度。

深圳高新技術企業雲集,被譽為“創新之都”。這項調查對於了解全國企業的全球化來說,或許具有代表意義。

深圳研發投入和經濟表現搶眼

調查項目名稱為“2016年全球化·深圳100”,由深圳市福田區經濟促進局、南山區經濟促進局和華也國際聯合發起。

華也國際CEO葉雪泥介紹,一開始他們想要做100個樣本,但困難重重。“其中一個困難是數據不全,政府給的大部分數據是進出口和納稅狀況,參考性並不強。采集數據的過程非常艱巨,最後只能做了60多個樣本。”

上述調查報告不是按照企業的固定資產總和或年收入對深圳企業進行排名,而是通過對企業的全球化成熟度進行排名,包括管理及人才、合作模式、研發等九個要素。

調查主要聚焦於深圳的四大核心行業,分別為:高技術、健康醫療、新能源和新型材料、個人消費品及服務。

為什麽深圳會成為一家國際咨詢公司選取樣本之地?深圳的特殊性在哪里?

這和深圳目前的對外投資規模密切相關。深圳副市長艾學峰在當天的論壇上表示,2015年深圳對外投資規模居全國大中城市前三,對外承包工程規模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一。

深圳市政府也在努力實現“到2020年培育形成一批新的本土跨國企業、本土企業進入世界500強的數量達到8至10家”的目標。

葉雪泥則認為,深圳研發投入大,發展後勁足。此外,經濟增長快,GDP總額對全球經濟都有影響。

作為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2015年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4.05%,PCT國際專利申請1.33萬件,占全國46.9%,連續十二年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

2015年,深圳GDP總值也達到1.75萬億余元,和新加坡的GDP總量非常接近,差不多是一個交叉點。

但是,深圳的GDP增幅遠遠高於新加坡。2015年,深圳GDP增幅為8.9%,而新加坡的GDP增幅為2.0%。

在深圳GDP引人註目的背後,是深圳高新企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對當地GDP的大力拉動。今年一季度,深圳先進制造業增加值、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9.6%和11.9%,分別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75.8%和67.3%。

大批新銳企業成為深圳沖刺全球化的生力軍

造就這些亮眼的數字的,除了華為和中信等發展成熟的企業之外,還有一大批新銳企業。

報告發現,深圳的全球化新銳型公司,數量眾多,素質良好。這些公司全球化戰略目標清晰而堅定,行動敏捷,不畏艱險,在技術、產品進軍世界市場中,淩厲而兇猛,猶如“雪豹”。

這些企業多以初創型為主,以高技術為導向,自企業在本土成立之初就具備國際化的特征和全球化視野,其產品和服務也是針對國際市場,定位於全球。

報告稱,這一大批全球化新銳公司幾乎是靜悄悄的湧現,形成了深圳沖刺全球化戰略目標的生力軍。

為什麽這些企業會集中地出現在深圳?

深圳一位研究區域經濟的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珠三角的企業,尤其是深圳的企業,大多是民營企業,這些年在摸爬滾打中,充分地經歷了市場的洗禮,狼性十足,對市場的風向非常敏感,企業活力很強,這也創造了深圳這種適合初創企業打拼的氛圍,吸引了眾多後來者。

而在葉雪泥看來,深圳這座從小漁村發展而來的城市非常年輕,平均年齡只有二十八九歲,“這個城市也有著非常完整的供應鏈和創新的氣候。”

新銳企業代表人物之一黃源浩對這句話感受頗深。他是一位3D傳感器生廠商,3年多以前從美國回來創業。

對他來說,完善的硬件產業鏈是他最終決定將企業設在深圳的主要原因。他告訴本報記者:“深圳的創新創業環境是最好的,因為周邊的代工廠多,原材料供應商也多,硬件產業鏈完善。這對於做智能硬件來說,無疑是最好的地方。”

另一家新銳企業光峰光電早在13年前就在美國創辦了,但是10年前搬到了深圳。企業創始人李屹回憶起當時的決定說:“那時候覺得深圳是一座沈得下心的城市,我們願意在這里待下來,一步一步地走。”

他補充道:“當時影響我來深圳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華為。華為這個公司能夠沈得下心來,我覺得在它身上能看到深圳的影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0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