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今年增設校外公演 六四劇緊貼時事 冀觀眾反思社運

1 : GS(14)@2016-04-18 11:44:12

【《讓黃雀飛》】■重現27年前北京木樨地的血色夜晚,並描述其後港人參與協助學運領袖逃亡事迹。李家皓攝


【本報訊】學生領袖高舉旗幟反貪腐,隨之而來卻是機關槍掃射、坦克車輾壓,「六四舞台」將27年前北京血腥鎮壓,透過舞台劇重現中學生眼前。有導演認為,近年香港政治環境急劇轉變,劇目內容不得不改以緊貼時事;也有導演坦言為話劇能接觸更多同學,無奈減少劇中有關日後運動方向的想像,強調不會再妥協。記者:馬志剛


【《那年我的孩子十七歲》】■以2014年香港雨傘運動作引,描繪一名隱藏身份20多年的天安門母親心路歷程,當中高舉黃傘的一幕,曾有演出學校的老師認為太有象徵意味,表示關注。


劇團「六四舞台」自2011年起於學校巡迴演出,今年首度在校園外設公演,監製韋少力表示,希望讓更多人士有機會觀賞,5月底會在兆基創意書院公演4場,門票稍後公開發售。她說至今已有約18間學校可安排劇團到校演出《那年我的孩子十七歲》一劇,另《讓黃雀飛》、《在廣場放一朵小白花》則各有5、6間學校預約演出。劇團昨就各劇目綵排。《讓黃雀飛》描述當年有心港人營救學運領袖逃亡來港、暫居西貢營地的「黃雀行動」,延伸到2012年香港反對國民教育的公民抗命行動,將今昔抗爭做對照;《十七歲》則以2014年雨傘運動作引描繪出政治冷感,來自中國的表姨婆原來一直隱藏「天安門母親」身份,為了阻止熱衷參與抗爭的表姨甥孫阿偉,再次勾起當年愛女在木樨地中彈身亡的回憶,才願道出女兒離世真相。



校長怕上身拒合照


《讓黃雀飛》導演陳敏斌說,劇目每年的最後一段戲都有改變,起初以2010年反高鐵集會作場景,現已改成2012年反國教集會,而經過2014年佔領運動,甚至今年初旺角事件,希望同學看過話劇後,能反思自己願意為社會運動投入多少。《十七歲》、《小白花》導演李景昌就提到,劇中男角高舉黃傘一幕,曾有教師認為太有象徵意味,惟李堅持照常演出,他坦言已就內容作約5%妥協,讓個別學校首肯在校內演出;監製韋少力補充,曾有校長「怕上身」,讓劇團演出後拒絕同台頒贈致謝狀合照。但他們相信香港仍有創作自由,不取政府資助仍有空間絕處逢生,金像獎最佳電影《十年》正是好例子。支聯會昨則舉行長跑活動,約30人由城市大學跑往尖沙嘴,乘船往中環再跑到西環中聯辦。支聯會秘書李卓人表示,今次長跑全程27公里,象徵六四發生至今27年,表達對爭取平反六四和建設民主中國的決心,望終有一日跑到天安門廣場豎立民主女神像。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418/195758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414

女神童創作歌劇維也納公演

1 : GS(14)@2016-11-21 00:04:58

來自英國薩里郡的多伊徹(Alma Deutscher)正為下月公演的《灰姑娘》改編歌劇綵排,身兼創作及演奏於一身忙得不可開交,彈着鋼琴為女高音伴奏、跟指揮交流心得、轉過頭又拉起小提琴來,最令人讚嘆是她不過是11歲小妮子。兩歲聽過一首搖籃曲,多伊徹不禁問「音樂為何如此美妙」,自此就有源源不絕的音樂靈感。「坐在鋼琴前就將意念彈出來」,那時只有4歲,「我不會寫下,只在腦內想,若坐下來沉思反而想不出來;反而甚麼都不想,輕輕鬆鬆在花園遊走、在快要睡着或要醒來的時候、做夢的時候,美妙的靈感就會湧現」。


獲封新莫札特 「做自己較好」

她6歲發表首支創作,是鋼琴奏鳴曲;一年後完成短篇歌劇《掃夢人》(The Sweeper of Dreams);9歲再發表小提琴協奏曲並於去年親身演奏,獲封為「新莫札特」。一年前她更從《灰姑娘》改編出長篇歌劇,在著名印裔指揮家梅赫塔贊助下,下月將於奧地利維也納首度公演。「我急不可待幻想着將所有創作串連起來,在台上會是怎樣……我覺得(比起做莫札特)還是做自己比較好,我看似與別不同,但其實平常不過,因其他事我一概不曉」。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20/1983959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363

【音樂劇公演】失明視障也是演員 跳舞走位點樣學?

1 : GS(14)@2016-12-01 08:09:15

訪問當晚正在排劇的一眾導演、演員。



說起視障人士,你聯想到的,可能是眼戴一副墨鏡、手執一支「盲公竹」、眼前只有一片漆黑。但你有沒有想過,「視障」兩個字,竟然可以和「音樂劇」並列?再不是演員扮視障,而是視障人士做演員,帶觀眾感受那看不清的世界,其實也是真實世界的一部份。

各有排戲方法凸字機隨時寫notes


《有種關係叫【暗•戀】洋蔥2重奏》正是香港原創的視障音樂劇,透過由真人真事改編的三角愛情故事,帶出視障人士所面對的標籤和困難,讓觀眾能夠深入了解視障人士的內心世界。除了導盲犬外,音樂劇更有共五位視障演員參與演出,呈現視障人士的真實生活。他們當中,有嚴重弱視,也有完全失明。看不到還要走位排戲,點排?「走台位要聽聲音方向,留意周圍聲音環境。」視障演員何綺明(Esther)如是說。她3歲時得麻疹,因沒有得到適當治療,只剩下幾成視力,卻再於10幾年前因青光眼,終失去全部視力。但談及失明原因,Esther臉上竟帶着自信滿滿的笑容,「但我(看到的)不是黑麻麻,而是光掁掁的,總像在白晝。醫生說可能因為記憶,眼底有些東西還未消失。我就寧願光掁掁,黑麻麻好恐怖。」讓人不得不佩服她的樂觀。除了走位外,跳舞也是一大挑戰,「要接觸跳舞,但我看不到,怎樣去學呢?我無法看到他人怎麼教。」另一位視障演員嚴美媚(Mimi)說。先天失明的她,左眼完全看不見,只餘右眼幾成視力,「但跳舞老師很會教我們,她會讓我們摸她怎樣做動作,亦會清晰描述動作怎樣做。」而對同樣有嚴重弱視的施恩傑來說,最大困難卻是記台詞。你可能會問,視障人士如何讀劇本記台詞?原來有法寶,「我有一部凸字機,將劇本入機後,可以在機中摸出凸字。排戲時不可用電腦,用凸字機輕便又讀到台詞,可立即寫筆記或記下劇本改動。」不過,看不清楚未必總是限制,有時反而都有好處。Mimi說:「我不需要看到觀眾的反應和面孔,可以更集中專注。」Esther也認同:「例如聽覺,其他感官更集中。以前我沒有留意這麼多,看不見以後,適應能力強了。」恩傑補充:「好開心導演不會因視障而對我完全沒有要求,這是我們這團隊最可貴的地方。」


讓觀眾思考何謂標準何謂完美


音樂劇以視障人士的愛情故事為主題,導演除了想做一齣大眾易入口的故事外,還想令觀眾思考何謂標準、何謂完美,「就算內在缺憾可能比外在缺憾更讓人難接受,很多時我們都會先看外在缺憾。」導演張敏軒認為,現時坊間公眾教育算有成果,香港普遍市民對視障人士還算友善,但一些過去傳統謬誤,仍未完全消失,「例如手杖,很多時會用『盲公竹』去形容。為何非要叫作『盲公竹』,而非『盲妹竹』、『盲仔竹』、『盲婆竹』呢?單是這種叫法已牽涉對年齡、性別和殘疾的歧視。」執行導演楊淑敏說,視障演員加上故事內容,會令到觀眾,甚至自己作為演員,感受到進入到他們的世界,「第一次和失明人士在舞台上合作,發覺原來他們能夠做很多事,以前完全沒有想過。到真正在台上演出時,會覺得與他們融入在一起,感覺很不同。」除了視障人士,音樂劇亦有自閉及弱能人士擔當幕後團隊,積極推動傷健共融。慈善票部份款項更會贊助門票費用,送給本地基層家庭及弱勢社群欣賞今次演出。有興趣欣賞演出又需要贊助的朋友,可聯絡Culture Production,看看他們呈現的舞台世界。《有種關係叫【暗•戀】洋蔥2重奏》日期:12月8至11日地點:尖沙嘴文化中心劇場
facebook:Culture Production記者:封愷瑜攝影:徐振國


排戲期間,恩傑用凸字機記錄筆記。

上年《有種關係叫【暗•戀】》公演劇照。

上年有份參演的導盲犬Yoyo,正是今年參演的導盲犬Holly的媽媽。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201/1985083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870

【從前今日】Grease紐約百老匯公演題材前衛迴響大

1 : GS(14)@2017-06-10 12:55:31

相信不少讀者應聽過《Summer Nights》、《You're the one that I want》...這些金曲。1972年的今日,舞台劇《油脂》在紐約百老匯首演,被譽為是史上其中一套最成功的音樂劇。直到1980年落幕時,總共在百老匯公演了3,388場。故事以50年代美國高中為背景,講述乖女孩Sandy與壞男孩Danny的愛情故事,當中還涉及未婚懷孕、幫派鬥爭、性...等前衛大膽題材,加上輕鬆悅耳的音樂,在當時獲得極大的迴響。1978年由尊特拉華達和奧莉花紐頓莊演出的電影版,更瘋魔全球,成為最賣座的音樂電影。這個紀錄直至今年3月才被愛瑪屈臣主演的《美女與野獸》打破。綜合報道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07/2004759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8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