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重要!) 如何量度投資績效? - 天知公式 (一) 天知 - 價值投資者

http://hk.myblog.yahoo.com/tin-knows/article?mid=625

如何量度投資績效?當遇上這個問題時,很多人都會用一個很簡單 的方法,即現價和買入價的差別,因為這是既簡單又明確的方法,沒有一點兒爭論的餘地。但如果你是抱著一個投資心態的話,你應該清楚明白長期的股價才能反映 投資績效,短期的升跌與績效扯不上關係。但如果不用股價去量度的話,又該用什麼呢?

投資者一般都知道,內在價值是一個概念,而非實數,投資績效也是一樣。最近我自己就採用了一套明確的方法去作投資績效量度,是建基於Gordon Growth Model再修改些許。

首先講講GGM。從Investopedia裡抄了一幅圖。

到底GGM如何得出又或者有何作用,我在此篇不會詳談,而要理解我的算式也不必對前者有透徹的理解。參照右面的格,“預期回報”等於“股息率”加“股息増長率”,因此當要量度績效時,我將以上公式改一改:

回報 = 股息率(過去) +股息増長率(過去)

但因並非每間公司都有穩定的派息政策,又會因行業或公司特性(例如周期性)而不穩定,我再將以上公式改一改:

天知公式:回報 = 股息率(過去) + 權益變化(經股本調整)

我認為,以權益變化去取代股息増長率有以下好處:

  1. 權益變化可以代表公司內在值的轉變,
  2. 更加穩定,不會因行業或公司特性而相差太遠。

舉個例子:一年前我以$100買入一間公司,當時公司權益是$50,一年後我取得$5股息,公司權益是$55

 

 

 

補充

股息率(過去)

5%

5/100

權益變化

10%

(55-50)/50

回報

15%

 

原因其實很簡單,我投資了一間公司,它給了我5%的股息,而公司又比以前大了10%,我的回報自自然然就是15%了。

第二年,一年後我取得$6股息,公司權益是$60

 

 

 

補充

股息率(過去)

6%

6/100

權益變化

10%

(60-55)/50

回報

16%

 

實例:

1. 中移動(941.HK)

 

假設半年前買入價

$75

現價

$82

以股價計回報

9%

 

 

股息

$1.417

股息率

2%

31.12.09權益

Rmb506,748mn

30.6.10權益*

Rmb538,796mn

權益變化

6%

以天知公式計回報

8%

*未經股本調整,不過影響輕微。

以半年來計有8%的回報,我認為還不錯。

2. 金界控股 (3918.HK)

 

假設半年前買入價

$0.96

現價

$1.2

以股價計回報

25%

 

 

股息

$0.0554

股息率

6%

31.12.09權益

US$287,748k

30.6.10權益

US$300,538k

權益變化

4%

以天知公式計回報

10%

以半年來計有10%的回報,我認為很不錯。

每個人都有一個準則,我的準則是:

如果自己擁有的公司的管理層能創造15%或以上回報給股東,我會感到滿意。但對於其他公司,就必須覺得有20%或以上的回報才考慮買入,中間的5%你可以說是“安全邊際”。

我自己的公式僅能作參考,並不能盲目使用,它可以給你一個明確合理的答案,但是否準確就不得而知。

下篇會講機會成本,如果能把投資回報和機會成本活學活用,長期投資回報應該合理。

後記:
最近巴黎先生的超大現代(682.HK)和在下的宏利(945.HK)都下跌很多。對於超大現代我並不能說什麼,因為我並不懂,宏利我是頗有信心的,並不是在“死雞撐飯蓋”。今日又“溝淡”了宏利,有時間我會寫寫它。

不過我和巴黎先生有著共通點:(1)認為價格下跌不構成風險﹑(2)獨立分析﹑(3)逆市而行。我並不是想拿自己粗淺的學問和巴黎先生相比,只是想說以上都是價值投資者應有或應該學的特質。

當人人都在大談體育用品股,師奶們都在問:『1968應該幾時放?』『2020好唔好追貨?』時,我對我的朋友說宏利,反被他們說我傻,原來,價值投資者都是孤獨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