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兩篇正文

何車先生講兩隻老x系股票,一定要看,見識呢D人的「財技」啦。

http://blog.zkiz.com/greatsoup38/2008/10/28/%E5%AF%8C%E8%81%AF%E4%BB%8A%E5%B9%B4%E7%80%8985%E3%80%80%E6%96%99%E4%B8%8D%E6%9C%83%E4%BD%8E%E8%A6%8B%E6%B2%99%E6%B0%8F%E5%83%B9-%E4%BD%95%E8%BB%8A/

同場加映︰1隻10萬元跌至3.5仙的港股

股市茫茫,無處話淒涼。寫寫一些趣料,度度艱難歲月,聊博一粲。

股仔最怕股份合併,一併就慘過滾水淥豬腸。假設某股仔股價原本1仙,10合1,合完後股價變成10仙,跌至2仙,再10合1,又跌至2仙。這個例子,實際是100合1,兩次10合1前的1仙,經調整為1元,1元跌至2仙,跌幅80%。

嗚呼吧?未算。

92年4月,有隻股仔名「合盈國際」上市,經營皮革業務。96年,地產商人黃振雄成功收購,注入廣州物業,公司改名「東峻集團」。公司99年進軍科 技行 業,易名「大雄科技」。02年,企業融資及銀行家鄺啟成(現年52/53歲)取代黃振雄成為主席,掌舵至今,公司名稱亦改為「漢基控股」(00412), 當然與國際學校「漢基」全無關係。業務兜兜轉轉,仍是以發展內地房地產為主,另有證券投資、博彩業務及放債等,與一些大跌的股仔關係密切。

7年內2萬股併為1股

股份「合併大王」,同時亦是「供股大王」的,正是漢基。01年至07年,7年內有4次股份合併,10合1、40合1、10合1及5合1,相等於2萬 股併 為1股,亦即7年前持有2萬股,今日變成1股,或當年持有1股,今日變成0.00005股,這7年內,供股5次,另placement多到看得眼花花。

漢基昨價3.5仙,7年前持有2萬股,就算當年以「無得再跌」的1仙(交易所規定股價最低1仙)購入,成本200元,今日跌剩3.5仙,跌幅99.98%。

回頭看遠一些,前身92年上市,初時股價經多次合併與供股等因素調整,折合5.1萬元。97年最高價(當時實價,未經調整為2.80元),經調整折 合 10.7萬元,可參閱走勢圖,厲害得令人難以相信。(本港歷來最大價的股份是廣生行,1973年最高價3.5萬元,發行股數2.4萬股,每手20股,「入 場費」盛惠70萬元;公司現已由華人置業(00127)收購。)

10.7萬元跌至3.5仙,跌幅是99.99997%,十分有趣,只是對炒家來說,趣中有淚。

黃台之瓜 摘摘摘

由99年(3月年結)至08年,漢基年年見紅,總共26.7億元反作黑煙。

08年3月底,漢基手上淨現金1.1億元(昨日市值8,952萬元)。經今年4月又再配股調整,每股帳面NAV 0.52元,PB 0.07倍。投機價值如何,沒有意見。

股份合併沒完沒了,漢基兩周前又宣布股份10合1,下月28日合併股份開始買賣。黃台之瓜,摘摘摘。

http://blog.zkiz.com/greatsoup38/2008/10/30/%E5%90%8C%E5%A0%B4%E5%8A%A0%E6%98%A0%EF%B8%B0%E8%9D%95%E8%9D%95%E8%9D%95-%E5%A8%81%E5%88%A9%E8%9D%95%E8%B6%B315%E5%B9%B4-%E7%84%A1%E6%96%B7%E7%BA%9C-%E4%BD%95%E8%BB%8A/

公司要盈利年年增長,並不容易,但要年年蝕本,一蝕15年,並無「斷纜」,難度亦一般高。威利國際(00273)就有這個「本事」。

威利的前身是「互聯控股」,再前身是「華滙控股」,再再前身是「首創」及「怡南實業」。業務增增減減,離不開地產、金融服務,近年「進軍」焦煤及燃氣相關業務。現任主席莊友衡,掌舵已逾6年。

95年(當時3月年結)至07年(12月年結),加上08年上半年,幾乎15個寒暑,無論晴天或陰天,經濟好景或PK,成績表都歲歲滿江紅,總共虧損42.89億元。

43億元塵與土

95年,威利股東資金(集團NAV)約7.8億元,蝕了15年,近43億元化作塵與土之後。並未負資產,是因為不斷配股,不斷供股,多到非半炷香時間無法計算清楚。

下周1股=8年前312萬股

「同場加映」前日計過,「合併大王」漢基控股(00412)01年至07年,4次股份合併後,2萬股變成今日的1股,原來未能稱王,至少威利比漢基合股合得更厲害。

太遠的不計,就由00年計起。威利5合1、50合1、25合1、10合1、5合1(抄自《經濟通》,希望沒有抄漏),8年前31.25萬股合成今日 的1 股(或當年1股變成今日的0.0000032股)。8年前長期持有威利股票的,當然變成「手中有股、心中無股」,但有一個好處,股票不斷合併,不斷收取新 簇簇的股票,可以提醒自己炒股要帶眼識股(人)。

股份合併故事未完。最新的一次是10合1,下周三生效。計入此次合股,8年前持有312.5萬股,將合併為1股——昨價4.3仙,下周三變成43仙,又有空間……。

10萬元蝕剩4元

06年4月,威利經調整後股價最高14.14元,至今瀉掉99.70,04年5月,最高價19.51元,至今瀉掉99.78%。

將時間推前到93年,當年經調整高價是1,050元,至今跌幅是「4條9」,即99.99%,與金銀貿易場的千足黃金(4條9)一樣。當年10萬元「揼」落去,只蝕淨4元。

08年6月底,威利每股帳面NAV 0.45元,PB0.10倍。有無值博率,「同場加映」沒有意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84

兩篇有趣專欄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3/03/blog-post_21.html
每天除了看書, 還會看blog及專欄, 不過又不是看很多專欄, 只會集中必看三幾個而已, 其中一個必看的就是曾淵滄博士的專欄, 還有施永青、林本利等。看blog及專欄有一個好處, 就是一篇短短的文章由高人所寫, 快、靚、正, 有時入廁所用電話看看便完事, 是增進知識的好習慣。

今天看完曾淵滄博士及林本利博士的專欄, 止凡覺得文章非常有趣, 所以回家還記起內容就立即在這裡分享一下。曾博士的專欄一般都會好快地「炒雜錦」, 把他想說的話都說, 對不同事情都簡短地點出來, 上一段與下一段可以完全無關。今天的其中一個討論是有關之前花旗銀行最近所做的百萬富翁調查, 人數再創新高, 而曾博士對此提出評論。

曾博士認為調查指不少新晉的百萬富翁是靠賣掉自住物業而達到的, 這個不是值得高興的事情, 反而是值得悲哀的。我完全同意他的論點, 我也不時在這裡寫過一個我很擔心的問題, 就是沒有很多財務知識的人都因為賣掉自住樓而手頭突然多了很多資金, 通街都是百萬富翁, 其實不是好事。而曾博士今日亦有同感, 令我這個小小讀者亦有共鳴, 感到很開心, 幸好我有這個小天地可以分享心情。

補充一點, 花旗這個調查好像自住樓宇的資產是不計的, 所以沒有賣自住樓的多數香港人可能不被計入, 但一賣樓而手持現金就立即成為百萬富翁, 這種計算方法本身就是窮人思想的計法。不動產就不是資產嗎? 為何總要把能量化的資產拿來計算一個人身家的實際數字呢? 富人對現金數字感覺不大, 他們有興趣知道自己在某公司有多少股份, 有多少物業, 每年現金流多少等, 無需要年年計算自己的身家總額是多少, 全球排名又是第幾。


今天另一個有趣專欄是林本利博士的blog, http://lampunlee.blogspot.hk/2013/03/155.html, 他在blog中討論早前看過的兩篇文章, 其中一篇由左丁山提及有關電能實業(006)的市值, 林博士提出他的錯處, 左先生竟把1550億說成155億, 把一個錯誤的數字再拿來做文章。

我看見這個, 第一個印象是「不是吧?! 寫文章連計數機都按錯? 這個左先生搞什麼呀?」,  按錯都總有常識吧, 一個差十倍的數字也能寫出來, 不是小錯, 是背景知識不足, 對香港上市公司大約市值沒有一個概念。百多億的企業跟千多億的企業, 什麼是巨無霸? 常說內銀市值很高, 有多高? 賺很多錢, 有多少? 跟國際級銀行比較又如何呢? 同樣地, 什麼是市值低? 總有一個感覺。

看見數字可以評論, 但這是初哥。經常都說, 投資知識昇華後, 投資就是藝術多於科學。又拿巴菲特的師傅的話來說, 前面走過一個人, 你不用準確知道他的磅數重量或BMI, 亦能大約說出他是偏肥還是偏瘦, 是太高還是適中。為何可以呢? 因為你大腦已經有資料庫作分析, 昇華到一個境界, 自然做到, 而投資亦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8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