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投資大調查資產配置由債轉股 三成還是賺不到錢 佈局股票型基金 先戒掉「債券腦」

2014-07-14  TWM
 
 

 

投資人問卷調查顯示,過去一年,積極型投資人中,高達五七%不能忍受基金虧損逾一○%;四六%無法忍受一年以上虧損,這些投資人隨時可能因一個非經濟事件棄守手中基金。如何擺脫總是等待基金解套的宿命?學者、名家為你解惑。

撰文‧歐陽善玲

上半年結束,你的基金投資表現如何?

回想去年下半年以來,在美國聯準會對於收回QE(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態度愈趨明確下,專家普遍建議投資人必須一八○度扭轉二○○九年以來以債券為主的投資思惟,而將資產配置主軸「由債轉股」。從結果來看,如果你有遵循這樣的建議,那麼今年上半年應有不錯的投資成績。

過去半年,MSCI世界指數與MSCI新興市場指數,都有六%左右的上漲幅度,也就是說,即使只是以被動式投資方式佈局指數,你都不難在半年之內賺到六%獲利空間。

而如果投資以打敗大盤為目標的「股票型基金」,報酬率自當更高一些;資料顯示,在二六三檔成立滿半年的境外全球股票型基金中,排名前半的一三二檔,整體平均報酬率可達九.一二%,且二六三檔基金中僅有八檔為負報酬,佔比三%。此外,一○一檔境外全球新興市場型基金平均報酬率,則有八.九%的水準。

全球型與全球新興市場型,可以說是股票型基金的「基本款」,從以上數字來看,只要沒有太誇張地挑錯基金,半年賺九%,應是股票型基金投資人在今年上半年合理的成績表現。

可惜的是,根據本刊與波仕特線上市調網在六月底所進行的「國人股票型基金投資態度調查」中發現,國內投資人在股票型基金的上半年成績單,顯然不如想像中來得美好。

調查發現一:波動忍受度低逾半數隻能接受一○%以內雖然上半年有九七%的全球股票型基金都出現正報酬,但在一一一○位受訪者中,卻有高達三成表示上半年在股票型基金的投資成績單是「打平或賠錢」,其中,「賠錢」的比率並不算低,約有一○.五%。而受訪者整體上半年股票型基金的報酬率約七.六%,也不如九%的基本水準。

台灣投資人出了什麼問題?為何明明已經跟著市場風向「由債轉股」,卻沒有賺到該有的獲利?

從問卷調查結果來看,不難發現問題根源,簡單地說,雖然資產配置由債轉股,但台灣投資人的操作策略與心態,恐怕還是債券思惟;或者可以說,不少台灣投資人是「用債券腦袋投資股票型基金」。

何謂債券腦袋?首先,是對波動風險的忍受度太低。

「投資一檔股票型基金後,您能忍受的虧損幅度是多少?」對於這個問題,有五七.七%的受訪者選擇一○%以內,其中更有二四%、接近四分之一比率的受訪者選擇「不到五%」。

這樣的風險忍受度,或許適用於債券型基金,但若套用於波動風險「天生較高」的股票型基金,極有可能在進行投資前,就讓你「選不到報酬率較高的基金」。以數字來看,過去一年共有一九八檔全球股票型基金近一年報酬率達到一五%,但其中有超過半數的一○二檔,其年化標準差超過一○%。也就是說,這些基金在一年之中很有可能會在某個時段淨值下跌超過一○%。

對一位無法忍受基金虧損超過一○%的投資人來說,在挑選基金時,理論上會把標準差設定在一○%以內,那麼,他很有可能就會錯過這些報酬率表現在前段班的基金標的。

調查發現二:太早放棄

五成無法忍受虧損逾一年

至於第二個「債券思惟」,與波動風險忍受度太低有些類似,即是「對於虧損時間」的忍受度太低。「投資一檔股票型基金後,您能忍受出現虧損的時間是多久」,有接近五四%的受訪者,在這個提問當中選擇回答「一年以內」。

事實上,即使是自認為「積極型」或「非常積極」的投資人中,也有高達四七%無法忍受一年以上的虧損時間,這類投資人,風險忍受度與自我投資屬性的認知顯然也有落差,更有可能會「不斷買到讓自己睡不著覺」的基金。

整體而言,波動風險與虧損時間的忍受度太低,這兩個「債券型思惟」對股票型基金的操作影響,就在於「太早放棄」。從問卷中可以看出,過去一年以風險最高的單一新興國家或單一產業型基金為主要投資者當中,竟有高達五七%不能忍受基金虧損超過一○%,這些投資人,隨時可能因為一個非經濟的事件而早早放棄手中基金。

或者可以說,「債券腦」在股票型基金操作上所產生的問題,就是「過度恐懼」這種心態所造成的影響,首先是「看到賠錢就急著殺出」,往往也就「殺在低點」;但除此之外,「恐懼」的影響還有兩種,第一,是「一旦賠錢就產生眼不見為淨的駝鳥心態、不再理會這檔基金」,第二,是「即使只有小賺,也急著獲利出場」。

針對調查結果,南台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助理教授朱岳中便以學術文獻,提出延伸解釋:「有研究指出,面對賠錢,投資人會抱得比較久;面對賺錢,反而較沒耐心、急著落袋為安。」他說,自己身邊也有不少案例,績效愈差的基金,通常放得愈久,只是傻傻地等待解套;但賺錢的基金,投資人卻為了落袋為安,而爭先贖回。

如何認清自己的投資矛盾,戒掉用「債券腦」買股票基金,並開啟獲利循環,財經名家蕭碧燕直言,先要瞭解自己要什麼,並熟悉商品特性,才可能創造持續賺錢的投資模式。

「以高股息基金為例,一般人會自我催眠,買進這類型基金,是因為自己屬於穩健型投資人;但真實情況是,過去幾年高股息基金表現最好,投資人偏愛的,是當下報酬最高、最容易賺錢的基金,而非真的是這樣的產品。」她笑說,如果現在是大多頭,大家肯定就不覺得高股息基金是好產品了。

投資人要在市場上常勝,就應執著於最適合自己的基金,並認定一套投資方式,而非因市場變來變去,隨波逐流。「投資目標設定後,只要追求達陣就好,如此才不容易三心二意,或因追高而住進套房。」蕭碧燕分享自己的投資心法,強調不論景氣好壞,都不會輕易破壞這套原則。

先以小額投資

感受景氣「微笑曲線」

「我在每個區域都做定期定額,像現在是景氣復甦初期,只要遇到重挫,或基金虧損逾二○%時,原本一個月扣款一次,我就會加碼扣款三次,或大額單筆進場,直到基金報酬率翻正,才恢復原本扣款方式。」相較一般人,發現基金處於虧損,不是離場、就是擺著不管,蕭碧燕這套「積極管理」辦法,確實可讓基金穩操勝算。

另外,她指出,「很多人買基金,當下只認定會漲,而沒想過會下跌。若基金一買進就持續跌半年、甚至一年,投資人就會受不了,最後在低點、虧損纍纍出場;多數人看到基金投資成功的例子,會心癢難耐,想跟進佈局,卻忽略了此時進場,可能剛好就投資在最高點。」蕭碧燕說,投資人最常犯的錯,就是看別人賺愈多,就愈想換掉自己手中賠錢的基金,又不能忍受買進就下跌,所以投資基金永遠都在「純開心」。像這樣砍出自己手中賠錢的基金,買進別人手中賺錢的標的,只會一直重複虧損循環,或永遠在等待解套的那一天。要避免這樣「捉龜走鱉」的投資方式,蕭碧燕建議,基金投資新手不妨先以小額資金投入,「感受一下」景氣多空循環週期的節奏。

「所謂基金虧損容忍度,應將時間與金額一起考量;如果投資金額較低,能忍受的虧損時間就會比較長。為避免投資人總是在高檔進場,買進基金後又一路下跌,最後捱不住,在底部認賠出場,永遠只忍受『微笑曲線』左半邊的慘跌虧損,而未嘗過右半邊的上漲獲利滋味。要成功經歷這段循環,對基金投資有感,就從小額投資試煉起。」她強調,每個人對股票型基金虧損的忍受度不同;忍受度愈大,報酬率才可能墊得愈高。若能親身感受一個波動循環,市場大跌時不要賣,之後又會再爬起來,透過這種方式,實際感受自己的耐力與耐心,就會知道自己的容忍度在哪。若真的無法接受太大波動,就要避免投資單一市場、或產業型基金。

扭轉賠錢宿命

暫時出場、加碼攤平皆可行朱岳中補充,有紀律地投資,才能避免老是在等基金解套;而抽絲剝繭、檢討自己虧損的原因,則是扭轉基金賠錢宿命的第一步。「投資人拿到基金對帳單,不要只是看報酬率,而是要思考數字背後的意義。」例如,基金報酬率呈現虧損,是因為市場、環境因素,還是選錯標的?若基金表現比大盤或指標指數差,就要重新檢討自己挑選基金的方式,若是市場本身表現不佳,就須進一步釐清目前景氣循環位置;如果不能持續忍受虧損,暫時出場,或利用加碼攤平投資成本方式,皆是可行辦法;最下下之策,就是放著不管,聽天由命,直到基金解套。

投資人用「債券腦」投資股票型基金!

─股票型基金投資態度大調查Q:今年以來,您在股票型基金的投資績效表現如何?單位:%

賺20%以上13.7

賺11%~20%24.5

賺10%以內31.4

打平19.9

賠20%以內7.6

賠20%以上2.9

今年上半年全球股票型及全球新興市場型基金少有虧損,但卻有3成股票型基金投資人未能在股票型基金中獲利。

Q:投資一檔股票型基金後,您能忍受的虧損幅度是多少?單位:%

賠0~5%24.1

賠6~10%33.6

賠11~15%16.9

賠16~20%8.8

賠21%以上10.9

不知道5.7

習慣以債券投資為主的台灣投資人,在操作股票型基金時,有高達57%無法忍受虧損幅度超過10%,顯然低估了股票型基金的波動風險。

Q:過去一年以單一國家或單一產業型基金為主的受訪者,投資一檔股票型基金後,能忍受的虧損幅度是多少?單位:%

10%以內57

10%以上43

即使是以單一新興國家或單一產業型基金為主的積極型投資人,也有超過半數無法接受波動太高的標的。

Q:投資一檔股票型基金後,您能忍受的虧損時間是多久?單位:%

1年以內53.9

1年至2年23.8

2年至 3年10.7

3年以上11.6

國人習慣了安穩上漲的債券型基金,若投資股票型基金虧損一年,即已無法忍受。

調查說明:

本問卷委託Pollster波仕特線上市調網執行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1100份,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2.95%。調查時間為2014年6月25日至29日。

看好下半年,卻不敢大膽加碼!

恐懼情緒仍主導投資人操作行為,雖然近7成受訪者看好下半年全球股市展望,但表示會加碼股票型基金者,僅有4成。

Q:您是否看好下半年全球股市整體表現?單位:%

非常看好9.2

看好60.2

不看好27.3

非常不看好3.3

Q:您會考慮下半年再加碼投入股票型基金嗎?單位:%

會41

不會35.4

不知道23.6

Q:您覺得下半年最大投資風險是什麼?(可複選)單位:%

歐美股市漲幅已高20

通膨18.4

未來利率上揚16.2

匯率波動15.3

中國經濟不如預期14.4

地緣政治8

各國選舉不確定性7.6 嚴守三步驟 專家教你挑到好基金以「債券腦」投資股票型基金,最大的問題就是容易「放大恐懼情緒」,進而讓投資人「不是急著殺進殺出,就是把問題基金擺著不管」,要解決這樣的問題,除了轉換腦袋、克服人性之外,「挑對基金,也能讓你相對安心一些。」德盛安聯投信投資長張惟閔說。

應該如何挑到一檔好基金,張惟閔認為,透過下列三步驟篩選基金,是最直接、可靠的方式。

一、觀察基金在多空市場的表現檢視基金,先看經理人管理資歷是否在5年以上,如此才能形塑出該基金風格;一旦操作風格確立,就能從短中長期多空變化,看出經理人在市場上漲及下跌時的表現。敏銳度夠強的基金經理人,應在市場漲時,基金表現超漲,市場跌時,又能較市場及同業抗跌。

二、檢視前十大持股比重

前十大持股佔比,可看出經理人操作風格。若前十大持股佔總基金比率低於30%,代表經理人持股太過分散,對市場或產業沒有自己的定見,操作成績要突出不易;反之,前十大持股佔比高於55%,則代表經理人對看好個股過分集中重押,一旦看錯或個股表現不如預期,就會承受較大風險。前十大持股佔基金規模比重的理想值,應介於30%至55%之間。

三、分析經理人選股風格

包括一檔基金全部持股有多少支、單支股票押最重比率是多少、偏好哪些產業、個股是否具趨勢性,及依據哪些標準來選股。一般來說,基金規模不是百億元以上或特別大,持股30到50支最理想,超過100支以上股票,就不容易兼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242

它併吞OK,變日本第二大便利商店 全家追趕小七 得先戒「寬鬆病」


2015-11-09  TCW

十日本第三大超商全家,整併第四大的OK超商,合併後的門市規模,將遠勝業界老二羅森,但若不改固有企業文化,很難贏過龍頭7-Eleven。月中旬,日本第四大連鎖便利商店OK超商(編按:本文所指OK超商泛指包含其姊妹店Sunkus在內,統稱Circle K Sunkus)母公司UNY控股,和第三大的全家便利商店,簽訂了經營整合備忘錄。整合後五年內,兩家便利商店在日本國內的目標營收為五兆日圓(約合新台幣一兆三千六百億元)以上,目標合併營業利益為一千億日圓以上。

整合重點是擴增門市量。全家在日本有一萬一千四百五十家店,OK則有六千多家店,整合後可望和業界龍頭7-Wleven的逾一萬八千家店抗衡,大幅領先羅森(Lawson),成為日本第二大便利商店。

整合後的品牌名稱尚未定案,但事實上應該會是全家併吞OK。對UNY來說,低迷不振的大型綜合超市事業是一個問題,但大和證券首席分析師津田和德表示:「其實讓OK超商起死回生才是首要之務。因為業績惡化,營業現金流量甚至已經快要無法負擔設備投資。」對OK來說,全家的存在有如救世主。

二〇一二年度起,OK超商已經連續三年獲利衰退,二〇一五年度上半年甚至因為提列一百多家店的減損損失而虧損作收。但伸出援手的全家也並非高枕無憂,二〇一五年度上半年的獲利雖然時隔三年首度成長,淨利也創新高,但和7-Eleven的實力差距仍大。以現有門市的營收來看,7-Eleven已經連續三十七個月成長,二〇一五年度上半年成長三.二%:全家業績也不錯,卻只成長〇.九%。

讓全家和OK陷入苦戰的,就是7-Eleven的展店攻勢。二〇一一年度7-Eleven全年展店數突破一千家,之後更為加速,今年度預計展店一千七百家,強化稱霸全日本的企圖。

至於全家和OK整合後,是否能化規模為優勢,端看全家能否克服兩大「致命弱點」。

弱點一:外帶餐點只重噱頭,生命期比對手短第一項弱點,就是占每日營業額約三五%的便當等外帶餐點非常薄弱,為此全家社長中山勇提出了他口中的「國家級專案」,也就是二〇一四年春季開始的外帶餐點結構大改革。

在今年九月召開的二〇一五年度下半年商品說明會上,外帶餐點結構改革負責人本多利範主張:「過去全家賣的明太子飯糰中,魚卵比率四八%,7-Eleven則占了八一%;換新食譜後希望能提高到八七%。只要有好商品,加盟店自然會採購。」

至於為何全家的外帶餐點,不如7-Eleven?這可追溯到便當和熟食等外包工廠脆弱的生產體制。

全家的暢銷商品並不少。二〇〇二年現任會長上田準二上任後,就領先同業挑戰全新的領域,如「全家炸雞」或男性口味「男人的甜點」等。可是只顧著追求創造話題,結果商品的生命週期遠比7-Eleven短,導致外包工廠生產效率惡化,獲利能力下滑,連帶造成改良外帶餐點口味所需的設備投資不足,相對的外帶餐點就不如7-Eleven、來得美味。

改革外帶餐點結構的目的,就是要切斷這種惡性循環。

本多利範強調:「過去共有五千六百多個品項,刪除約一千項後,現在還有四千六百個品項。精簡外帶餐點,讓外包工廠的平均利益較上一年度倍增,終於有資金可以進行必要投資。」

包商難掌握,削弱美味度問題不只在於品項數,抓住外包廠商的能力也大為不同。

一九七九年7-Eleven就成立了由外包廠商組成的合作社,廠商之間除了團隊密切合作開發商品外,7-Eleven也會要求工廠專門生產該公司產品。

目前合作社約有八十家公司參加,有超過一百六十家的專用工廠。

全家也有同樣的組織,卻遲至一九九九年才成立,委託廠商有五十家,但專用工廠僅二十七家。全家不要求工廠只生產全家產品,讓外包廠有接其他訂單的自由,以換取廠商合作,結果工廠導入的設備和技術因此參差不齊,無法達成全日本一致的美味。

今後全家將強化總部的主導權,例如由總部出錢讓外包工廠導入同一套生產管理系統等。但是重整外包廠商,勢必遭遇阻力,有此覺悟的全家能堅持推行改革到什麼程度,就是能否生產美味外帶餐點的關鍵所在。

弱點二:經營寬鬆加盟店太自由,總部管不動第二項致命弱點就是寬鬆的加盟政策。本多利範承認:「說來丟臉,新商品問世時的上架率只有五〇%左右。」上架率就是門市導入新商品的比率,7-Eleven的新品上架率超過九成。

7-Eleven徹底要求加盟店主引進總部建議商品,但全家並未落實。其實「寬鬆」正是全家加盟政策的本質,卻也是缺點所在。全家關係人士表示:「正因為高舉7-Eleven欠缺的『體貼』大旗,全家才能順利募集加盟店。」

這種本質上的差異,也出現在加盟店的經營指導體制上。

每兩週,7-Eleven會將分散在日本各地約二千五百位店面督導召集王東京四谷的總公司開會,由會長鈴木敏文親自說明銷售方針,再由督導傳達至全日本的門市。

輕執行力,恐拖長整合期全家沒有類似的全體會議,而是每兩週召集全日本二十一個地區的區經理,在東京池袋總公司開會,再由他們將經營方針布達給各地約一千五百名督導。相較於7-Eleven徹底傳達高層決策至門市,全家重視的是加盟主的自主性,卻欠缺落實總部政策的執行力。

全家誕生於一九八一年,原為季節集團(Saison)旗下主力公司西友的子公司,在有「詩人經營者」之稱的已故集團創辦人堤清二領導下,季節集團一直以重話題性的措施為主、事業執行力次之。全家承繼了這項傳統,所以「寬鬆」深植於企業文化中。

而這次全家與OK的整合,除了加盟店經營政策外,時間也令人擔憂。二〇〇九年全家購併am/pm時,約七百三十家門市的招牌花了好幾年才全面更換完畢;而OK門市數量約是其九倍,整合時間可想而知只會更長。

此外,整合必須取得公平交易委員會的許可,在日本中部地方OK門市較多的地區,全家有可能必須放棄部分門市。

整合作業拖得越久,OK加盟店越可能成為競爭對手嘴邊的肥肉,事實上7-Eleven和羅森超商早已虎視眈眈,準備接收脫隊的加盟店。

(Nikkei Bublications(c)2015 NikkeiBusiness Publications,Inc.)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9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