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春節特評—2014年資本市場回眸與對2015年度的四大臆想 dyc1500

http://xueqiu.com/1703837764/36919902
羊年的春節,在一片紅包大戰的硝煙聲中即將過去,未來留在我們記憶裡的,或許只剩下微信屏幕上那一枚枚「紅色炸彈」,以及點開他們時的驚訝、興奮、抑或失望。隨著長假的結束,我們又將重新回到現實世界,面對一個新的、充滿不確定性的—2015年的資本市場,又將會帶給我們什麼樣感受呢?驚喜、亢奮、抑或悲傷、絕望?

       在這農曆新年的伊始,不如我們一起先對過去一年的資本市場和參與主體進行一個回眸和梳理:

       過去的2014年是國內資本市場的一個意想不到的大年,指數飆升,單日交易金額破萬億,藍籌大像在風口之下起舞,再現全民排隊開戶盛況。如果說2013年到2014年上半年是產業資本開啟了創業板和中小板的投資盛宴的話,2014年下半年則是一個資本市場的全民狂歡(雖然無數人在這場狂歡中滿倉踏空)。

       在實體經濟,尤其是民營實體企業面臨改革開放30多年來最糟糕的外部環境下,全社會30多年來積累的龐大民間財富正在大踏步的向國內的資本市場進行轉移;從房地產、信託、傳統實體經濟、銀行理財產品等各個池子向股票一二級市場的一個池子源源不斷的輸送彈藥。

       2015年,隨著2015年3月1日《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實施日的臨近,全國房地產市場的寒流繼續雪上加霜。二三線城市的投機資金從房地產市場撤離的步伐仍在加速,隨著銀行信貸的繼續收縮,二三線城市房地產市場嚴重失血。中國房地產市場感覺從一個全國性的投資市場,慢慢的變成了一個區域性投資市場,國內主要的開發商資金流向北上廣深集中拿地,導致北上廣深「麵粉」開始比「面包」貴,但「面包」的實際消費力卻處於明顯的下降趨勢,昔日喧囂一時的炒房團如今已鮮見,北上廣深堅挺的房價只是靠過去未被有效釋放的剛需在苦苦支撐。

       一批反應較快,從房地產市場順利全身而退的土豪老闆們,成了去年國內A股市場的增量資金中的生力軍。多年以來習慣的較高風險偏好,使得他們成為去年幾千億股票型結構化產品劣後資金的主要供給方之一。

       2014年中國資本市場的另一個主要特點隨著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牌照的發放,私募基金已經慢慢取代公募基金,成為A股市場最活躍的資本力量。從2014年4月首批私募管理人牌照發放到2015年春節前,共有7000多傢俬募基金管理人獲得基金業協會發放的牌照,合計管理資產超過2萬億。而處於備案中狀態及擬組建團隊介入資產管理市場的更是不計其數,大批公募基金經理出現奔私潮,在這背後,來自房地產、煤炭、其它傳統實體經濟領域退出的企業老闆們,成為其股本金和產品資金的主要提供方。

       另一方面,去年以來的行情之所以被稱為槓桿上的牛市,根源在於銀行體系內中、低風險偏好的信託固定收益產品、理財產品資金的大規模間接進入。

       2013年12月,銀監會《關於加強影子銀行監管有關問題的通知》(國辦107號文)出台。107號文首次明確了影子銀行的範疇,劍指信託公司非標準化理財資金池等具有影子銀行特徵的業務,及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債權類融資業務。

       2014年5月,《關於規範金融機構同業業務的通知》(業內簡稱「127號文」)與《關於規範商業銀行同業業務治理的通知》(業內簡稱「140號文」)先後浮出水面,短短五年間由6.21萬億元增至超過21.47萬億元的同業資產迎來新的嚴格監管。「127號文」基本堵死了所有利用同業業務做非標的途徑,將同業融資納入全行統一授信體系,計算資本和撥備。

       2014年7月11日,銀監會發佈了《關於完善銀行理財業務組織管理體系有關事項的通知》(銀監發【2014】35號)(以下簡稱「35號文」),要求銀行設立專門的理財業務經營部門,對理財業務單獨核算,並從五個方面規定銀行理財業務與其它業務資金進行風險隔離,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限制了理財產品與信貸資金的對接,即要求「銀行理財資金來源獨立於銀行信貸,本行信貸資金不得為本行理財產品提供融資和擔保」。

        這一系列規範舉措,基本斬斷了銀行理財資金池向地方政府融資平台信託產品、房地產項目等非標資產的合規資金輸送渠道。而2014年橫空出世的大批股票型結構化產品,正好解決了銀行理財資金合規投向的痛點。海量銀行理財資金通過合規的方式間接流入股票市場,雖然2015年初監管層叫停傘形信託配資,但佔銀行配資業務主體的普通的一事一議的專戶結構化產品並沒有受到特別大的影響,只是在槓桿和風控條件上進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

       2014年,各大券商也積極通過發行短融、券商收益憑證等方式,從銀行等各渠道進行融資,通過融資融券、股權質押、股票收益互換等方式放槓桿給投資人,萬億以上民間資金也通過券商自身的經營槓桿放大間接流入股市。各大券商的經營槓桿過去一年中,普遍從2倍以下,上升到4倍左右。

        其它民間資本也不會缺席這場盛宴,民間小額的P2P配資如火如荼,合計規模不會低於千億以上,野蠻生長的速度令人咂舌。

       2014年度中國資本市場的另一件劃時代的大事件是11月17日滬港通的開啟,也成為11月底A股藍籌行情的導火索。但實際看,隨著人民幣貶值的預期加深,滬港通的開通,讓更多的內地投資者將資本轉移到了香港,這樣既可以投資海外市場和港股市場低估值的中資股(估值低的基本不在港股通標的裡),又可以通過滬股通投資A股市場合適的標的。

       對資本市場2014年度的回眸已經結束了,可以對2015年度做個展望了,不過我的展望,可能在不少投資者看來有些胡扯的部分,所以姑且稱為臆想吧!

臆想一:深港通正式推出,創業板指數大漲,80%以上創業板個股大跌,二八分化

        2015年度,A股市場註冊制推行已經箭在弦上了,新增幾百家的中、小企業會搖身一變成為上市公司,或者說市場預期幾千家中、小企業將在兩三年內上市。創業板市場整體高估值的局面必將改變,考慮到大部分的中、小企業是沒有長期投資價值 ,期權等大量新金融衍生品的出現,會極大的分流市場對中、小盤股的投機炒作資金,大部分小市值個股的估值會出現回歸。

       為了註冊制的順利推行,創業板指數或許還會繼續大漲,那些被認為有成長性的創業板指標股會繼續攀高,雖然他們估值會很離譜,但股價或許還會繼續強勁攀升,直到走到通向天國的倒計時,瘋狂程度,參考2000年美股科網股泡沫。

臆想二:存貸款基準利率繼續大幅下降,存款基準破2%,貸款基破5%,人民幣匯率繼續下跌到突破1美元兌6.5元以上,MSCI2015年繼續拒絕將中國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

        房地產不景氣,地方融資平台舉步維艱,要維穩,錢呢?地方政府債務都是剛性的,全變成銀行壞賬現實嗎?繼續降息降准吧,存款利率再低點,銀行減少負債成本,鼓勵大家去消費和投資;至於貸款利率再低,反正你也借不到,只是在資產負債表上減少地方政府和國企的利息支出,政府可以少印點錢。地方政府和銀行的大窟窿咋辦,繼續印錢堵吧,於是人民幣匯率兌美元繼續跌。

       MSCI一看,人民幣匯率還要跌,股市泡沫還很高,不想做冤大頭啊,於是以各種理由繼續拒絕將中國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

臆想三:ETF期權火爆導致中國版漂亮50行情

       2015年2月9日,股票期權正式推出,由於推出初期准入嚴格(一般散戶考試都考不出啊),全都是狼,基本無羊。隨著運行一段時間,准入放寬,暴富效應顯現,散戶羊群逐步流入,且非專業投資者偏好買低價購權和沽權,以博取類似彩票一樣的暴利。

       隨著持續的降息、降准,狼群開始大規模創設賣空虛值沽權,並同時大量買入50ETF及其成分股,推高指數。羊群在指數升高時,不斷分批買入低價虛值期權做暴富夢,最後隨著50ETF及其成分股的不斷飆升而灰飛煙滅。

       相關情景推演,參考2007年南航認沽權證事件:初始14億份規模的南航認沽權證,2007年6月18日上市時每股2.4元,08年6月最終到期時,交易價格僅0.003元,根據統計數據,27家符合資格的券商,總共創設了123.48億份南航認沽權證賣空,是當時南航認沽權證流通量的8倍多,合計創設金額超過超過150億元,其中光創設冠軍中信證券在2007年底的賬面盈利就超過50億元。而南航當時股價,從6月18日股改復牌的8元多,到當年9月底,已經飆升到了30.50元的高位。

臆想四:2015年拿到基金業協會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的公司突破1萬家,管理資產超過5萬億元,單個私募基金管理公司規模突破500億元,私募基金公募化、品牌化運作,公募基金去品牌化、產品工具化運

       近兩年,大批有經驗的公募基金經理湧現奔私潮,從個人單飛逐步演繹到團隊出走創業。隨著私募基金的合法註冊陽光化,越來越多的私募基金將公募化、品牌化運作。傳統的公募基金已經成為了大型私募基金的練兵場,而傳統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不得不面臨去明星基金經理化,加大ETF、LOF等工具型產品的開發和營銷推廣工作,並開發出了分級基金、QDII跨境ETF、LOF等新型工具類產品。

       2015年度,這個趨勢會繼續加強,如果股票期權等工具被市場廣泛認可及應用,工具類產品有望佔到公募基金總份額的80%以上,多空分級等新型工具類產品有望面世。

       以上臆想,純屬胡謅,如有蒙對,純屬巧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9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