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港中旅将大力接管央企非主业酒店资产


http://business.caing.com/2010-03-11/100125494.html


  【财新网】(记者 王姗姗 付涛 10日发自北京)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下称港中旅)董事长张学武3月10日向记者证实,港中旅将是承接国资委非主业宾馆酒店资产整合的主体企业之一。他预计到2010年年底,港中旅有可能接收大约20到30家央企剥离酒店。

 2010年1月25日,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对外表示,要对中央企业非主业资产加大专业化整合力度,力争用3至5年时间将中央企业非主业宾馆酒店分离重组。分离的非主业宾馆酒店将通过国有产权无偿划转、协议转让或市场转让等三种方式,重组到以宾馆酒店为主业的优势中央企业。

  张学武向记者独家透露,有资格承揽被剥离酒店资产的央企应该不只一家,但即将到来的这场整合将“以港中旅为主”。

  张学武表示,国资委对接收央企的条件已有明确解释——首先要以旅游为主业;其次要有旅游酒店品牌;第三要拥有专业化的酒店管理队伍;第四要有对酒店产业的发展战略。

  “针对这四条,我们是最有条件、也最有能力承接剥离酒店重组整合工作的央企。”张学武向记者表示。

  据张学武透露,企业自有的履行培训职能的培训中心,将不属于此次被剥离范围;但那些真正涉足酒店业务范畴的非主业资产,则必然要被列入。现有央 企非主业酒店资产主要以“无偿剥离”的方式实现资产划转。此外,他还透露,港中旅对于那些合资性质的酒店资产也同样有兴趣,可以通过产权收购的形式来实现 接管。

  张学武认为,当前央企非主业酒店资产剥离重组工作的核心挑战是“该交的要交得出来,接的要接好。”他告诉记者,整合工作目前“已经在进行之中”,而港中旅从专业化管理人员、品牌建设以及服务标准化等方面,都已经做好了接收其他央企非主业酒店资产的准备。

  “产权关系比较清晰、容易被剥离、正在经营的这些酒店资产,将会成为首批被剥离出来的对象,”张学武表示。

  港中旅目前拥有覆盖全国主要一线及部分二线城市的五十多家酒店,分属“维景”(Metropark)和“旅居”(Traveler Inn)两个系列品牌旗下运营,员工超过一万人。其中“维景”以四星及五星级酒店为主,而“旅居”则主攻商务及经济型连锁酒店。2009年,港中旅酒店业 务实现总收入14亿元。张学武向记者表示,这一销售规模在目前从事酒店产业的央企中已经是最大的。

  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网站显示,该公司创立于1928年4月,是香港四大驻港中资企业之一,目前已发展为一家以旅游为主业,实业投资(钢铁)、房地产、物流贸易为支柱产业的“综合经营”的央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61

砸錢開農場 統一超全面接管你家廚房

2012-4-16  TWM




「為了喝牛奶,養一頭牛!」常用來形容「得不償失」,但一向精打細算的統一超商7-ELEVEn,近日卻宣布砸下十億元擴大鮮食供應鏈,包括啟動新概念、 新技術的「光合農場」,難道統一超商為了賣沙拉,決定親自開農場?

原來,開農場是統一超商「從農場到餐桌」全流程溯源管理的既定計畫,雖然目前仍維持契作模式,但未來不排除另創公司,實際擁有農場。而這計畫的幕後推手, 正是統一超商總經理徐重仁,這幾年他力行樂活計畫,除了騎車健身,讓他瘦了一圈的祕方,還在於每天都吃的自家沙拉。

不過,徐重仁大手筆投資農場,不只為了讓消費者吃鮮美的沙拉瘦身,還有一個巧妙布局,那就是統一超商要賣菜了!今年具有「生鮮蔬菜專區」的門市將從三十家 衝到五百家,菜、蛋、肉、米全都賣!已是外食龍頭的統一超商不只要取代你家廚房,現在連「煮食」商機都不放過,還想進一步取代超市,成為你家的第二個冰 箱。

看來,徐重仁正透過四八一○家門市的通路優勢,來重塑台灣農業的產銷供應鏈。那下一步難道是自己養豬?是的,徐重仁正準備這麼做!

(林讓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41

淘寶襲台!接管台灣地攤

2013-03-18  TCW
 
 

 

二○○九年,《商業周刊》介紹「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二○一三年,這次,我們要談的是:「淘寶來襲」,它影響的人數與改變將不亞於前者。

淘寶,中國電子商務(簡稱電商)龍頭阿里巴巴集團旗下拍賣網站,也是全球最大網路購物平台,擁有近五億註冊用戶,會員數是亞馬遜四.二倍。上面有七百萬個商家,三分之一的中國人在它的平台上買賣東西。去年,它的交易額,相當於台灣三分之一的GDP(國內生產毛額)。

淘寶的創辦者馬雲。他兩度登上《富比世》(Forbes)雜誌,二○○○年馬雲首次登上《富比世》封面,是中國企業家第一人。二○一一年,《富比世》用「The Face of China Inc(中國企業之臉)」定位馬雲就代表着中國企業的面孔。

一張八‧四兆元帳單,把中國淘寶和台灣嘉義連起來

淘寶很強,但這與台灣有何關聯?為什麼它將影響,台灣人未來的消費習慣,我們在中國做生意的方式,我們未來的投資,甚至是工作機會?

所有的秘密,就從一張金額規模達到人民幣一兆七千七百億元,相當於新台幣八兆四千億元(編按:易觀智庫公布報告二○一二年第三方支付額為人民幣三‧八兆元,以淘寶市占率為四六‧六%計算)的帳單開始。

一月十五日,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金流公司支付寶公布年度對帳單。支付寶有一半的金流因為淘寶而產生,在這張帳單中,列出了十大城市人均支出金額,結果竟有四個台灣城市赫然上榜,嘉義市躍居第一名,是第二名,即淘寶大本營杭州的一.八倍,其次是高雄市居第三,然後是台中市,與台南市。

單是一個嘉義的年人均支付金額就達到新台幣三十二萬五千元。而台南與高雄又是民進黨投票率可以領先國民黨十幾個百分點的大票倉。何時開始,台灣最綠的城市已經與淘寶產生關係?為什麼,電腦公會理事長王振堂會緊張呼籲,大陸網路最終將摧毀台灣的電商事業。而業界更預估,三年後,台灣優勢將盡失。

三月五日,我們走進淘寶位於杭州西湖區的總部。從這裡開始,我們想解開謎團。

淘寶到底是怎樣的企業?他們在想些什麼?

走進淘寶數據中心,占據整面牆的數據地圖不斷跳著光點,每閃動一次就代表交易。屬於台灣的點,其實並不常亮,台灣的交易數目占淘寶總交易數不到一%,去年,淘寶卻在台灣正式成立辦公室。

兩年前,淘寶進入香港,現在,三成網民都上淘寶購物。同樣屬於華文市場的台灣,有一千六百八十萬網民,是香港的四倍。淘寶海外業務部總監李芃君直指,台灣潛力無窮,台灣與香港做得好,淘寶才能走向全世界。

在網路上賣東西,真的可以賣到全世界?過去,我們在台灣要購買亞馬遜(Amazon)商店的產品,暫時不論運送的時間,光是動輒幾百元的運費,就令人咋舌。

但是,在淘寶平台(此處淘寶指負責C2C的淘寶加上B2C的天貓)專攻企業對個人(B2C)銷售的天貓營運部副總裁王煜磊卻對我們述說,去年十一月十一日發生在這家公司的故事。

淘寶在「雙十一光棍節」,一天之內,這個平台達到人民幣一百九十一億元(約合新台幣九百一十億元)的交易額,相當於購物天堂香港二十天的零售總額,這代表淘寶有能力處理,每一秒一千二百零五筆訂單,幾乎是近四倍於亞馬遜在去年耶誕節創下的紀錄。

淘寶的系統能量,已經邁向世界規格。

當天,七千八百萬個包裹因此產生, 中通速遞副總裁金任群說,當天中通處理的快遞件數超越DHL全球的快遞量。

「這是對中國電商體系的升級,」王煜磊說。五年前,中通一天處理十萬件快遞,現在一天有能力處理三百多萬件快遞,能力成長近三十倍。

淘寶體系的供應商,已有能力解決兩岸的運送問題?

旅程前,我們做了實驗。

三月三日,我們在淘寶網站上下單買衣服,即便是用信用卡付款增加的四%費用,也只相當於六七折價。

透過手機查詢,我們看到快遞業者在三月三日晚上七點十八分接件,從杭州送出,四十八小時內經過十個運送站。三月五日早上十點十六分三十三秒,不到兩天時間,送到我們在台北的家裡。我付出的快遞費用約新台幣一百六十三元。

我們來到順豐速運上海最大的虹橋分撥中心,順豐是中國前兩大快遞業者。我昨天下單的包裹,凌晨剛從這轉運站送出,到深圳準備登機。

占地七千平方米的分撥中心裡,五條輸送帶,運輸帶兩旁布滿大麻袋,每個袋子上標明城市代碼,台灣代碼是「886」,快遞件放在寬約四十公分,一秒跑兩米的輸送帶上,經過掃描器後,像是迴轉壽司,貨物會自動掉到袋子。系統一小時可以處理一萬五千件快遞。

順豐負責供應鏈管理的總經理田民表示「這裡是以小時計算時間。」順豐深圳總部有四百名軟體人員,規模相當於一家中型的軟體設計公司,自行開發三百種軟體工具。當快遞人員掃描快遞條碼時,系統會依照當時的接單時間、路線壅塞狀況,計算出兩條路線,只要第一條路線有問題時,立刻切換。目標就是,當貨物送到桃園機場時,可以在四小時內送到哪裡,即便是台南嘉義,也要在七小時內完成。

有專屬飛機的順豐速運在台灣快遞員就有三百多人,讓新疆送到台北的貨物時間只要兩個工作天,有時甚至比你在台灣購物網站可拿到的時間更快。

物流問題解決了,那金流呢?

目前,如果我們沒有在中國銀行開戶,確實不能使用淘寶的支付寶平台,但是你可以用台灣的信用卡刷卡,未來還可能貨到付款。

物流與金流藩籬被拆除,代表淘寶能改變台灣人消費行為?

數字告訴我們,國內最大拍賣網站雅虎拍賣,鞋包衣服流行商品約二百三十八萬件,但淘寶上光是女裝就有一億件商品,是四十二倍的選擇。

整個淘寶就有八億個商品,不乏大量中國的代工製造商在上面銷售,也就是說,在這裡,消費者可以直接越過品牌商、經銷商、通路商,跟「世界工廠」的源頭打交道。

淘寶商品不僅便宜,還比你想的多元、精緻。

我們走入杭州西湖的電子商務園區,遇見淘寶起家的女裝品牌業者七格格創辦人曹青。她創業四年,去年年營收達人民幣六億元。

曹青所賣的衣服,最貴可以達人民幣三千元,她有十七位設計師,每週推出三十款新品,每年行銷費用大約人民幣一千萬、兩千萬元。她拍微電影,聘請專屬數據分析師分析銷售數據,有視覺設計師與公關經理,邀約新絲路模特兒比賽冠軍拍攝照片放網站,還受邀到上海時裝秀發表新品,一件衣服從單價人民幣三百元到一千元,她們自製的雜誌,猛一看跟時尚雜誌根本不相上下。她的消費者中,也有台灣人。

七百萬商家競爭下,就養成了像七格格這樣的品牌。他們直接跟世界名牌的代工廠拿貨,包裝後,用名牌十分之一不到的價格,餵養消費者。

台灣最大社群網站批踢踢團購板,八成都關於淘寶團購,一天至少一百篇開團文章,每團三十到五十人,且幾乎都會成團。一年,估計就有一百零九萬人次,透過淘寶買東西,這些「隱形大軍」數量龐大,都不在淘寶統計範圍。

淘寶公布,台灣支付金額中,有兩成到三成的比重,都超過新台幣四千元。

謎題,似乎逐漸解開。台灣會名列榜上的原因,除可能來自這個隱形大軍,部分城市人數不多,所以看到的平均每人支付金額極高外。這些人可能也是團購客,甚至台灣店家。他們下單後,再拿到網站或門市、路邊攤轉賣,獲取利潤。

二○○六年就跟淘寶合作,設立淘寶台灣館的網勁科技執行長游士逸就估計,台灣有四分之一的網路賣家商品,是來自淘寶。過去專營日美代購的網站MyDay去年推出淘寶代購,負責主管王勝弘估算「有六成應該都是批發客戶,」與日美代購集中在北部不同,「新竹以南占了代購人數一半,多是批女裝和手機機殼。」

當台灣1/7???人都上淘寶買賣,到底是威脅,還是機會?

單二○一一年至一二年,台灣支付寶支付金額年成長了六五%,而支付筆數年成長九三%。

我們站在西湖旁,這個當初被文人形容為「湖中大小船隻不下數百舫」的風景勝地。現在,五分之三的中國電子商務公司都從杭州出來。最快在今年,中國就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網購市場。

「颱風來了,豬都會飛……。」杭州萬青電子總監蔣鵬說,他替淘寶上六百多家網路店家做服務,讓經過網頁門口的客戶提袋率變高,二十二歲的他,管一百四十人公司,公司成立一年半,營收就達人民幣一千萬。

從耐吉(Nike)、百事可樂(Pepsi)與服裝品牌GAP都搶著在淘寶上開旗艦店競爭。

只是,這樣的榮景對台灣,有什麼意義?

游士逸用「黑船入港」(編按:一八五三年美國以船堅砲利要求日本放棄鎖國,當時日本人首見美國的黑色軍艦,因此稱為黑船事件),形容淘寶來襲。這可能是機會,也可以是威脅。

先看衝擊。

全台最大女包廠商PG美人網行銷總監沈雨喬預測,淘寶將讓台灣網購界大洗牌。東京著衣營運長黃文貴不諱言,以網路開店平台來說,淘寶是全世界做最好的,日本樂天第二,eBay第三,台灣雅虎網拍落後非常遠。

凌晨一點鐘,桃園機場遠雄倉儲。

板車拖來貨機卸下的快遞貨件,報關行人員上前,把一袋袋半個人高的麻布袋扛上輸送帶,輸送帶一端是X光機,通過掃描的貨物就搬到鐵絲網後理貨區,一線之隔,就象徵貨物落地台灣。

清晨五點鐘,海關趨向寂靜,貨物由派送業者接手,貨車上了國道、省道、縣道等大小道路派送,桃竹苗以北地區收件者,一般會在上午十二點以前收到貨。淘寶有過半的貨物由東風航空貨運承攬公司承攬,副總王濟軍粗估,淘寶每天越過台灣領空的件數約一萬件左右。一年,最少有三百六十五萬件貨物,流向全台灣大街小巷。

三年後,淘寶推估台灣會有三百萬會員。請想像一個畫面,當台灣七分之一的人可以透過淘寶直接跟大盤買東西時。採取同樣貨源的路邊攤,或是中小店家,憑什麼賣出更高的價錢?

這並非憑空推測。去年底,在中國,從台灣的藍天電腦投資的資訊賣場百腦匯宣布轉型,到今年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投資的家電賣場萬得城宣布退出中國,到當地通路商廠商蘇寧與國美股價過去一年分別狂跌三八‧八%、六二%,都顯示出,虛擬通路正在取代實體門市,改變商場的遊戲規則。

但,影響,總是一體兩面。

如果你有投資,去年,阿里巴巴集團在香港下市,今年底有機會重新上市,在結合旗下的淘寶與支付寶後,這將是最純的中國內需概念股股票。巴克萊證券估計,其估值達到八百億美元,若上市,將會是繼臉書(Facebook)之後最大的 IPO(首次公開募股)案。

如果,你有在中國做生意。你,有機會跟耐吉、百事可樂等大企業在同一條起跑線競爭。在美國,所有人消費幾乎都會到不同的企業網站,自行下單。但唯有在中國,所有人已習慣先進入淘寶,或京東商城等網站,再決定要買什麼品牌。讓很多大品牌驚愕的是,成千上萬個品牌,在淘寶上露出的機會都相同。所有人像是被歸零後,重新開始,只要你學會如何吸引消費者眼球。

多老的品牌,都可能翻身。網創品牌管理公司,代管八十年歷史中國保養品白百雀羚寧電商業務,網店營收在十八個月成長五‧六倍,全年達人民幣七千萬元。

新的工作機會正等在眼前。淘寶的創業家們,幾乎都是八○後(即一九八○後出生)。幫老產品在網路上代管品牌的總監,年收入可以達人民幣四十萬元。設計人員月薪也能在人民幣四千、五千元上下,不遜於台灣的22K水準。

ECFA對台灣的影響或許是長期的,到去年中,它創造的就業人數達二十八萬。但是,淘寶浪潮,卻已經靜悄悄的,逐步衝破金流與物流關卡,將影響台灣三百萬人的生活。兩岸之間的距離,將遠比我們所想的還要近。

影響兩岸未來十年的大變化,才正要開始。

【延伸閱讀】淘寶10大最敢花錢城市,台灣就有4個

排名1 嘉義市/台灣 人均支出(新台幣/萬元)32.50 排名2 浙江杭州市/中國 人均支出(新台幣/萬元)17.93 排名3 高雄市/台灣人均支出(新台幣/萬元)11.95 排名4 上海市/中國 人均支出(新台幣/萬元)11.20 排名5 浙江義烏市/中國人均支出(新台幣/萬元)10.88 排名6 海外地區 人均支出(新台幣/萬元)10.30 排名7 北京市/中國人均支出(新台幣/萬元)10.20 排名8 台中市/台灣 人均支出(新台幣/萬元)9.78 排名9 廣東深圳市/中國人均支出(新台幣/萬元)8.12 排名10 台南市/台灣 人均支出(新台幣/萬元)7.53

註:此為支付寶2012年度對帳單人均支出前10大城市資料來源:支付寶、淘寶、Alizila 整理:邱碧玲

【延伸閱讀】

黑船入港3/1台南.安定2012年台灣的淘寶購物交易筆數成長93%台灣1/4網路賣家都跟淘寶批貨

巨獸襲台3/6杭州.淘寶總部它1年人民幣1兆元 (新台幣4.8兆元)交易額﹥亞馬遜+eBay 總和1天成交1.08億筆訂單平均每秒1,205筆 是亞馬遜史上最高紀錄的3.9倍會員數近5億人是亞馬遜4.2倍 相當21.4個台灣的總人口數

千萬商家3/4、3/5、3/7杭州.「淘寶樓」、上海.「中國DHL」重鎮

危機轉機3/1台北‧街邊小店家

機會:全球最大網購市場近在咫尺——中、美網購銷售額變化2011中國1.25千億美元美國1.88千億美元2012中國1.94千億美元美國2.09千億美元2013中國2.65千億美元美國2.30千億美元2014中國3.48千億美元美國2.50千億美元註:2013年、2014年為預估值

衝擊:沒差異化,店家可能拉警報3年後淘寶與台灣網路、地攤賣家的交易金額,約當台灣2011年電子商務營收86.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840

紐約泛歐交易所接管Libor

http://wallstreetcn.com/node/49444

據知情人士在週二向NYT透露,紐約泛歐交易所(NYSE Euronext)贏得了一份合同來管理和改進倫敦銀行間同業利率,即Libor。

紐約泛歐交易所是在擊敗許多競爭對手後贏得的Libor監管權,這些對手包括彭博和倫敦證交所。

這一遴選過程是由財報監管機構主席Sarah Hogg領導的一個獨立委員會完成的,而競標過程於2月啟動。英國銀行家協會此前負責監管Libor,直到Libor操縱醜聞爆發。

而Zerohedge點評到,如今已收歸ICE旗下的紐約泛歐交易所將決定最主要的競爭對手CME所使用的關鍵利率了。

早前,巴克萊銀行因涉嫌操縱Libor,面臨總額超過4.5億美元的罰單。但該事件並未因高額處罰而結束,英國政府表示,將重新獨立調查Libor操控的相關情況,一時間多家全球性銀行捲入其中。瑞士銀行集團和蘇格蘭皇家銀行集團已因操縱利率遭美國和英國主管機關重罰逾25億美元,全球各地還有十幾家機構正被調查。

紐交所在本週二上午發表聲明稱,計劃在明年年初接管Libor的管理。NYSE Liffe首席執行官Finbarr Hutcheson表示,

」倫敦銀行間拆放款利率是備受關注的基準利率,他和團隊對繼續恢復其信譽,信任和誠信的過程非常關注。「

消息稱,紐交所集團將支付象徵性的一英鎊購買BBA Libor Ltd。

早前,當主管機構發現銀行業試圖操縱和虛假匯報Libor以獲取利益的時候,英國政府提交報告建議英國銀行業公會(BBA)應該被剝奪制定和監管Libor的權責。2012年9月26日BBA宣佈不再擔當Libor的制訂及監管角色,英國政府今年2月正式開始物色接替制定這項基準利率的單位。 包含英國財務報告委員會前主席Sarah Hogg、執行長Martin Wheatley和英國央行官員Paul Fisher在內的7人小組推薦紐交所來進行管理。

紐約時報評論稱,

醜聞中銀行被爆試圖在數百萬億美元的國際合同中操縱利率基準,這也使得Libor設定過程中的缺陷暴露無疑。在這過程中,銀行每日為不同期限不同幣種的利率提供最佳估計值,由一家擁有更多銀行的委員會監管。在BBA宣佈不再擔當Libor的制訂及監管角色之後,英國監管官員Martin Wheatley建議將Libor設定交由一個」獨立的第三方「管理。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成員Bart Chilton對此評價稱,

」Libor設定過程存在著「監守自盜」的問題。我堅信,有一個真正中立的第三方作為管理人將是最好的選擇。「

對於Libor的未來,最重要的是如何在設定過程中引進市場數據,不管總體利率數目是否需要減少;以及如何讓利率的設定多元化,而不是侷限於傳統的以倫敦為基點。無論什麼樣的改革建議被英國監管機構提起,都將需要到強有力的全球性支持,而紐交所似乎可以看作是一個至關重要的選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057

老爸老媽接管了Facebook,年輕人選擇離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076

你的2014年網絡生活會怎麽過?如果你還足夠年輕的話,恐怕Facebook將不再是你的菜。 2013年Facebook以及其他曾經流行的社交網站,都在面臨流量持續下降的困擾。年輕用戶紛紛撤離擁抱新一代社交網站,剩下他們的父母還在原地堅守。 據歐盟資助的一個項目對9個不同國家持續15個月的人類學研究。英國16-18歲青少年的Facebook使用量已經不能用下滑來形容,其年輕用戶基本上已經宣告“死亡”,很多人甚至連提到曾經使用過Facebook都感到尷尬。 過去父母曾經抱怨孩子沈迷Facebook,現在孩子們叫嚷道是父母堅持要他們發帖。父母現在發現Facebook成為了“團結”家庭成員的工具,而孩子們則急於尋找更酷的新App。 Twitter, Instagram, Snapchat 和WhatsApp成為了Facebook最大的競爭對手,而這從中也反映出App世界大戰的殘酷。 大而全不再是最好的 上述四個App都不同程度仿效了Facebook。絕大多數接受調研的在校學生都認為,Facebook在技術上勝過Twitter或Instagram。Facebook功能更為集成,相片冊功能更佳,更容易組織,以及觀看相關人的活動。 WhatsApp更適合發消息,並有在這方面取代Facebook之勢。但是WhatsApp仍然談不上是一個完整的社交應用,其他三個app同樣如此。這意味著新媒體應用的成功,將更依賴於某一項因素,而不是其整體功能。 老大哥在關註你,但是誰在乎? 由於Facebook已經成為一個龐然大物,它開始被一些人看作是代表全球新自由派資本主義的罪惡公司。人們長期以來指責它竊取用戶數據,並以此吸引廣告主牟利。今年當NSA棱鏡門曝光後,對信息安全的關註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年輕人開始尋找Facebook的替代品。他們中很多人已經轉向Snapchat,它的圖片分享服允許你發送分享照片,然後它們將在數秒後消失。 Instangram是另一個替代的Facebook的選擇。這個應用讓你可以上傳並分享照片。但是誰是Instangram的擁有者呢?Facebook。但是在對英國的調研中,這並不能成為妨礙人們使用該App的理由。 你的媽媽想和你交朋友 導致年輕人逃離Facebook最主要原因,可能就是你的媽媽要加你好友。當父母知曉你的一切活動後,你還能指望有什麽自由呢。年輕人更關心的是和同齡人的不同,所以Facebook再也不酷了。 人類學家認為每一個媒體的定義是基於同其他媒體相互關系,即所謂“聚合媒體”。所以即便Facebook在2014年本身沒有變化,新的競爭者會導致其發生變化。現在的情況是:最親密的朋友通過SnapChat聯絡,WhatsApp聯絡比較關系密切的朋友,Twitter則用以聯系關系更寬泛的朋友。 而從另一方面講,Facebook已成為與家庭中的長輩,或者聯系多年不見的大學同學校友之間的工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874

日媒稱索尼與聯想洽談建立合資企業接管Vaio海外業務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4925

據日本NHK報道,日本索尼正與中國聯想洽談建立合資企業接管索尼虧損的Vaio品牌海外業務。聯想剛剛在過去兩周內分別以23億美元和29.1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IBM的低端服務器業務和谷歌的摩托羅拉移動業務。 索尼稱該報道不準確,但承認正在尋求該業務的眾多可能性。 索尼在聲明中表示: 索尼一直在考慮PC業務的眾多選項,但媒體關於索尼與聯想可能的業務合作的報道並不準確。 由於PC業務受到智能手機與平板的沖擊,索尼此前表示計劃重新考慮其Vaio品牌的產品和生產策略。 華爾街見聞此前報道,穆迪剛將索尼的債務評級下調至垃圾級,而索尼將在下周公布其最新的財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627

中國買家爭奪北極圈資源 俊安集團接管格陵蘭鐵礦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993

中國大型煤炭及鐵礦石進口商俊安集團將全盤接手開發格陵蘭島史上最大投資的Isua鐵礦項目。這是中國首次全資持有北冰洋資源項目。自2013年10月格陵蘭島結束“禁采令”進一步開放礦業市場後,中國投資者加快了爭奪北極圈資源的步伐。

Isua鐵礦預計可開采1500萬噸露天鐵礦,需投資23億美元,投資額超過格陵蘭島20億美元的GDP,是格陵蘭史上最大的投資項目。格陵蘭島政府上周公布,因自身財務問題,英國上市公司倫敦礦業(London Mining)將Isua的特許開采權間接轉移給俊安集團,因為俊安集團已擁有獲得Isua開采權的倫敦礦業下屬格陵蘭島公司。

20150112Isuaminging

對上述俊安集團接管Isua鐵礦的消息,英國《金融時報》報道預計,任何一位中國投資者、哪怕是一家民營企業加入投資北極圈的資源項目,都可能給整個北極地區以及美國拉響警報。美國仍對中國開發北極的雄心保持警惕。2011年北京中坤投資集團欲以880萬美元購置冰島300平方公里土地就引起當地極大不安,遭到冰島內政部拒絕,此後改置地為租地。

但中資公司已成為投資北極地區的活躍力量,中國投資者加入已成趨勢。中石油持有俄羅斯Yamal液化天然氣項目的少數股權,中海油獲得了與本土機構合作開采冰島海域石油的許可。

2013年10月,股東主要由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的小公司組成的倫敦礦業確認,獲得該鐵礦30年的獨家開采合同。當時業內就傳出倫敦礦業將與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以及中鋼股份合作的消息,因為該司與中鋼、五礦和中鐵等中國大型礦業公司都有合作開發礦業項目的經歷。而且,早在2010年該司就曾計劃與中國公司合作,讓3000名中國工人進行Isua項目最初三年的工程建設。

同在2013年10月,格陵蘭議會投票結束已執行了25年的放射性礦物開采禁令。當時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進一步開放礦業市場後,格陵蘭將吸引更多中國和澳大利亞投資者前往投資。

隨著北極冰層加速解凍,格陵蘭的石油和天然氣、鐵、銅、鈾、鋅等礦產財富變得更容易獲取,吸引了來自澳大利亞、美國和英國的投資者。

格陵蘭島是地球上人口最稀少的一個地區,只有5.6萬名居民。島上一無資本,二缺勞力。目前西方礦業公司擁有幾乎所有的格陵蘭島勘探許可證,但在全球市場上,礦石價格疲軟,資金難求。中國豐富的資本和廉價的勞動力正好與當地資源構成優勢互補。

不過,格陵蘭島2009年自治後仍有60%左右的政府財政收入由丹麥補貼,丹麥對格陵蘭的國防和安保仍有話事權,若要允許外企開采鈾礦,須先獲丹麥國會通過。而丹麥與美國政治關系緊密,格陵蘭北部更設有美國空軍基地,美國與丹麥都對格陵蘭的經濟傾向中國感到憂慮。丹麥貿易部長曾警告,格陵蘭不能單方面決定解除開采禁令,且稱格陵蘭政府只可以決定開采礦藏,不能決定出口。

即便撇開這個難解的分歧,在北極極端寒冷的氣候條件下開采礦山的任務也將特別艱巨,不單需要特殊機械和工程技術,當地現有交通運輸和電力基礎設施的匱乏也是一大挑戰。

除了西方阻撓和客觀開采難度,在鐵礦石低價環境下Isua礦如何盈利是另一大挑戰。

去年因中國需求回落、供應有增無減,國際鐵礦石價格跌幅高達50%,同年10月倫敦礦業被迫進入破產管理程序。該司估計,Isua礦的運營成本將達到每噸45美元,運至中國的航運費將為每噸37美元。而目前鐵礦石價格只有每噸70美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305

(年終特刊)凱文·凱利:機器人將歷史性地接管你的工作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32998.html

(年終特刊)凱文·凱利:機器人將歷史性地接管你的工作

第一財經日報 凱文·凱利 2015-12-30 19:55:00

這一切都是必然的。讓機器人代替我們從事現在的工作,讓我們在它們的幫助下去構想有意義的新工作吧。

 
凱文·凱利,世界科技雜誌《連線》創始主編,第一屆世界黑客大會發起人
 
 
或許很難令人相信,在本世紀結束前,如今人們從事的職業中有7090個很可能會被自動化設 備取代。不用說,親愛的讀者,你的工作也會被機器取代。換句話說,機器人取代人工是必然的,一切只是時間問題。第二次自動化浪潮正引領這項變革,而人工認知、廉價傳感器、機器學習和分布式智能將成為變革的焦點。廣泛的自動化將會觸及包括體力勞動和知識型工作在內的所有工種。
 
首先,已經實現自動化的行業中,機器會進一步鞏固自身的地位。當機器人取代流水線工人後,它們會接著取代倉庫工人。麻利的機器人能夠從早到晚不斷地擡起150磅的 重物。它們把箱子取出來,分好類,然後裝上卡車。這種機器人已經在亞馬遜的倉庫工作了。采摘水果和蔬菜的過程也將逐步由機器人接手,最後只有在特色農場里 才能見到人類在采摘。藥房里將會有一個配藥機器人在後臺工作,而藥劑師專心回複病人的咨詢。實際上配藥機器人的雛形已經問世,目前正在加利福尼亞州的醫院 里工作。它們至今還未出現過一次弄錯處方要求的狀況,這對人類藥劑師來說很難做到。接下來,打掃辦公樓這種相對精細的雜活也將由機器人在半夜完成。它們從 簡單的打掃地面和窗戶開始,最終達到清潔廁所的要求。長途貨運客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時,將由駕駛室內置的機器人進行駕駛。到2050年,大多數貨車將實現 無人駕駛。鑒於貨車司機是目前美國最普遍的職業,影響不容小覷。
 
機器人的觸角終究會伸向白領工作。許多機器已經有人工智能,我們只 是沒有稱它們為人工智能機器人。請看谷歌最新的計算機之一,它能夠為任意一張給定的照片寫下準確說明。選取一張網上的照片後,它會“看著”這張照片然後給 出完美的說明。它能持續地像人類一樣正確描述照片上發生的事,卻不會感到疲倦,還能閱讀並概括出文本大意。任何與大量文書工作相關的崗位都可以由機器人從 事,這其中就包括不少醫療崗位。任何較為機械的資訊密集型工作都能被自動化。無論你是一名醫生、律師、建築師、記者還是程序員,機器人都將歷史性地接管你 的工作。
 
我們已經處在轉折點上。
 
我們對於一個智能機器人的外形和行為已經有了先入為主的印象,這讓我們意識不到身邊發生的變化。要求人工智能效仿人類的智能,好比要求人工飛行模仿鳥類翅膀,在邏輯上是說不通的。
 
巴克斯特(Baxter)是Rethink Robotics公司的新型作業機器人。它的制造者是發明暢銷吸塵器魯姆巴(Roomba)系列產品的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羅德尼·布魯克斯(Rodney Brooks)。巴克斯特是一款較早被用來輔助人類工作的新級別工業機器人,但它看上去貌不驚人。當然,它和許多其他工業機器人一樣有一條強壯的機械臂。 巴克斯特的雙手和工廠機器人一樣,能進行重複性的手工勞動。但是它和一般的工廠機器人之間有著三方面的重要區別。
 
第一,它能向四周 看並且可以通過移動頭部的動畫眼睛提示它正在看的地方。它能感知附近工作的人類從而避免傷到他們,工人們也能知道自己是否被它看到。之前的工業機器人無法 做到這些,這就意味著工作中的機器人必須與人類保持距離。典型的工廠機器人被關在一個鐵絲網圍欄或是玻璃籠子里。它們意識不到他人的存在,因此放在人的周 圍太過危險。這種機器人無法在一家難以將它們與人隔開的小商店中工作。理想情況下,工人應該能夠在機器人身上存取材料,或者在日常工作中手動調整機器人的 控制參數,而雙方被隔開的話,此類動作就難以實現了。但巴克斯特能和人類做伴。它們使用力反饋( force-feedback)技術來感知自己是否觸碰到人或另一個機器人,顯得彬彬有禮。你可以在自家的車里接通它的電源,從容地在它身旁工作。
 
第二,任何人都能訓練巴克斯特。它不一定像其他工業機器人一樣迅捷、強大或精準,但它更聰明。要想訓練它,你只需要抓起它的雙臂並引導它們按照正確的次序做 動作。這是一種“照著做”的訓練方法。當巴克斯特學會動作後,就會不斷重複練習。包括文盲在內的任何工人都可以進行這種展示。想要命令之前的作業機器人做 最簡單的任務改變,需要高度受教育的工程師和訓練有素的程序員寫數千條代碼,還要進行調試。代碼必須用批處理模式(batch mode)載入,比如大型非常用批處理文件。因為機器人一旦投入使用就不能被重新編程了。結果典型工業機器人的大量花費不是來自硬件而是它的運營成本。工 業機器人的購買價為10萬美元,然而在整個使用期中編程、訓練和維護的費用是購買費用的4倍多。這些費用累加後,平均每個工業機器人的總花費超過50萬美 元。
 
第三個區別就在於巴克斯特更便宜。定價2.2萬美元的巴克斯特與它的前輩機器人50萬美元的總花費相比不在一個數量級上。使用批處理模式編程的老牌機器人就好像機器人界的大型主機,而巴克斯特好比第一臺個人電腦。由於缺乏某些重要性能,如亞毫米級的精確度,這種機器人很可能淪落 為機器愛好者的玩具。但是與個人電腦一樣,卻不同於過去大型主機的是:在不需要專家調試的情況下,用戶可以即時與它進行直接交流,並且可以用它來做不太緊 急,甚至是雞毛蒜皮的事。它的價格足夠低廉,因此小型工廠可以購買一臺用來打包成品、噴塗定制化產品或者操作3D打印機。或者你也可以讓它在生產 iPhone的工廠充當工人。
 
巴克斯特的性能以及即將到來的大量高級機器工人促使布魯克斯思考一個問題:這些機器人會如何比上一次 革命更徹底地顛覆制造業?看著辦公室窗外那些比鄰的工廠,他說道:“現在我們提到制造業就會想到發生在中國的情形。但是隨著機器人帶來的制造成本下降,運輸的成本將成為遠比生產成本更重要的因素。距離近就代表低成本。因此我們會看到這種本地特許經營的工廠組成的網絡,所有的東西將在距離需求地5英里以內的範圍內生產。”
 
這些對生產行業來說或許是正確的,但是許多人從事的是服務業。我請求布魯克斯和我一起穿過一家當地麥當勞餐廳,並讓 他指出哪些工作可以被他的機器人取代。他猶豫著表示:“指望機器人為我們當廚師恐怕要等30年。在一家快餐店中,你不會一直幹一種活,而是忙於在不同的任 務之間轉換,因此你需要一種特定的解決方案。我們不提供特定方案。我們正在打造一種能在人類身旁自主運行的機器人。”當我們能夠與身邊的機器人協同工作 時,雙方的工作內容必然會摻雜在一起,不久我們過去幹的活將會由它們承擔,而我們難以想象自己日後的新工作會是什麽。
 
我根據人類和機器人的關系把工作分為四大類,希望能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機器人將怎樣取代人類。
 
人類能從事但機器人表現更佳的工作
 
大部分稅務工作、常規的X光片分析以及審前證據收集工作都由計算機處理,而這些都曾是領著高薪的聰明人幹的活。我們已經接受機器人從事制造業是可靠的,不久我們就會接受它們的智能和服務。
 
人類不能從事但機器人能從事的工作
 
機器人和自動化將主要通過承擔人類無法勝任的工作為人類謀福利。
 
我們不會把“好工作”交給機器人。大多數時候,我們只是把自己做不了的工作交給它們。沒有它們,這些工作將永遠無法完成。
 
人類想要從事卻還不知道是什麽的工作
 
自 動化創造的大多數新任務也只有其他的自動化技術能處理。可以打賭,到了2050年,薪資最高的行業將依賴目前還沒有發明的自動化技術和相關機器。也就是 說,我們不知道這些工作,是因為讓這些工作成為可能的機器和技術還未出現。機器人創造了我們想要從事卻還不知道是什麽的工作。
 
(剛開始)只有人類能從事的工作
 
成 功將青睞那些以最優化的方式與機器人以及機器一同工作的人。產品的地理集群性差異將會凸顯,但各個集群的差別不在於人工成本,而在於人的專業技能。人類和 機器之間將形成一種共生關系。人類的工作就是不停地給機器人安排任務,這本身就是一項永遠做不完的工作,所以,我們至少還能保留這份“工作”。
 
將來,我們和機器人的關系會變得更複雜。同時,一種循環出現的模式值得我們註意。無論你現在從事什麽工作,收入水平如何,都將反複經歷機器人替代人的以下7個步驟:
 
1.機器人(電腦)幹不了我的工作。
 
2.好吧,它會許多事情,但我做的事情它不一定都會。
 
3.好吧,我做的事情它都會,但它常常出故障,這時需要我來處理。
 
4.好吧,它幹常規工作時從不出錯,但是我需要訓練它學習新任務。
 
5.好吧,就讓它做我原來的工作吧,那工作本來就不是人該幹的。
 
6.哇,機器人正在幹我以前做的工作,我的新工作不僅好玩多了,工資還高!
 
7.真高興,機器人(電腦)絕對幹不了我現在做的事情。
 
(重複)
 
這不是一場人類和機器人之間的競賽,而是一場機器人參與的競賽。如果和機器人比賽,我們必輸無疑。未來,你的薪水高低將取決於你能否和機器人默契配合。 90%的同事將會是看不見的機器,而沒有它們,你的大部分工作將無法完成。人和機器的分工也將是模糊的,至少在開始時,你可能不會覺得自己在幹一份工作, 因為看上去所有的苦差事都被機器人承包了。
 
我們需要讓機器人接手。許多政客們極力阻止機器人接手的那些人類工作,實際上是人們不情 願幹的。機器人能幹那些我們正在幹的事情,而且遠比我們幹得好;機器人能從事那些我們從事不了的工作,能做那些我們從沒想到需要去做的工作;機器人還能幫助我們發現自己的新工作,發現那些讓我們拓展自身意義的事。
 
這一切都是必然的。讓機器人代替我們從事現在的工作,讓我們在它們的幫助下去構想有意義的新工作吧。
 
編輯:楊小剛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800

人工智能真的可以接管人類嗎?我們可能想多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6385.html

人工智能未來會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嗎?事實可能遠遠沒有這麽嚴重。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下稱“AI”)正在變得越來越常見,我們每天都要使用的智能手機中,大部分都搭載有某種形式的人工智能,比如語音識別。而韓國棋手李世石和谷歌AlphaGo的人機大戰在成為人們茶余飯後熱議話題之余,也令我們開始以另一種眼光看待人工智能這一技術:人工智能已經超越人類了嗎?隨著人工智能的繼續發展,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電腦程序對人類而言到底是禍是福?它最終會像科幻小說和電影里所描寫的那樣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嗎?

日前,美國信息技術和創新基金會發布了一份長達50頁的報告,解答了我們對人工智能的種種疑問。在這份名為《人工智能將殺死我們!——有關人工智能未來的五大誤解》(It’s going to kill us! and other myths about the futur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的報告中,作者羅伯特·阿特金森對當下關於人工智能的5大誤解進行了梳理和批駁,並對決策者提出了建議:不僅不能阻礙AI創新,更要積極支持對它的進一步研發和使用。

誤解1:AI會使大量工作崗位消失。

事實:和過去湧現的技術一樣,AI將會溫和地推動生產效率的提升,不會對整體就業崗位數量或失業率產生影響。

許多人認為,AI將會推動生產率爆發式增長,從而以令經濟難以承受的速度“消滅”就業崗位,催生一個沒有工作的下層階級,這個階級將被一個所謂“機器擁有者”的精英階級所統治。這些並不是什麽新鮮的預言——而且和過去一樣,仍然是錯誤的預言。

事實上,AI會讓就業崗位消失的觀點有兩大謬誤。首先,這一觀點大大高估了AI替代人類的能力。技術或AI取代人類實際上是非常困難的事,美國近年來生產率增速處於歷史低位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而用AI來取代大量工作崗位尤為困難,因為從根本上來說,AI只是“狹義AI”,其設計初衷只是為將特定的某一件事做好而已。所以,AI並不會導致就業崗位消失,反而能增加產出、提高質量、推動創新。

其次,即便AI能力出眾,還是會有足夠的就業機會,因為如果一家公司的工作崗位數量因效率提升而減少了,那麽其實工資的成本也下降了。省下來的這筆錢將轉變成更低的價格或更高的工資。將有更多資金流入經濟,這些錢可以用來創造就業崗位。

誤解2:AI會讓人類變得愚蠢。

事實:AI將幫助人類做出更明智的決定。

有些人擔心,AI將使人類過分依賴機器,並失去我們原本擁有的一些技能——這種情況下,如果機器偶爾出了錯,人類奪回控制權的希望也會很渺茫。的確,如果AI能夠處理人類慣常處理的日常任務,那麽一些技能確實會變得不那麽必要,比如說,汽車的出現讓大多數人都不再需要學會如何騎馬——但事實上,AI也能為我們打開一個技能的新時代。

誤解3:AI會令我們毫無隱私可言。

事實:AI不會對隱私有影響,因為大部分信息行為都是受到法律法規約束的。

AI系統有能力、也有需要去收集並分析更多信息,但其對隱私的侵害不會比非AI系統更多,因為後者已經在收集和分析著大量信息。此外,今時今日那些針對數據使用和隱私保護的法律法規也將對AI進行約束。

簡言之,這本質上只是一個政策問題,而不是技術問題。如果不想讓AI收集特定數據,我們應該敦促決策者制定相應法規。

誤解4:AI將催生偏見和濫用。

事實:大部分情況下,AI比人類更少偏見。

機器學習系統比傳統軟件系統更為複雜,它們會基於經驗持續進行調整和改進。一些批評人士認為,這種複雜性將導致“算法偏見”,從而催生政府和企業有意或無意的濫用行為,因為這些組織會拿算法的複雜性當擋箭牌,為種種剝削、歧視或其他不道德和破壞性行為做借口。

不道德或不負責任地使用AI的情況確實可能存在,但因為這一點而抵制AI的人忽視了關鍵的一點:機器學習系統和它的開發者或使用它的組織機構並不是相互獨立的。如果某個組織想要系統性地歧視某個特定團體,無需AI也能做到。此外,如果一種算法系統產生了意料之外的歧視,這並不是因為技術本身是帶有惡意的,技術僅僅只是遵循了人類的指示,或是收集了可能會反應偏見的真實世界的數據而已。也就是說,大多數情況下,相比人類的決策過程——下意識的或是蓄意的偏見滲透在社會的方方面面,AI的偏見更少。

誤解5:智能機器將接管並最終消滅人類。

事實:如果AI能發展到為我們做三明治的程度,我們就太幸運了!

有些人認為,機器將變得超級智能,並最終將勝過人類。這種智能機器將消滅人類的觀點誇大了技術進步的速度,特別是在計算機芯片處理能力提升正在趨於放緩,深度學習領域以外AI進展相對較慢的情況下,更是如此。再者,機器智能和人類智能是完全不同的系統,而即便是計算領域果真取得了重大進展,也不太可能制造出擁有人類智力、想象力和適應力水平的機器。退一萬步來說,假使真的造出了堪比人類智能水平的機器,這些機器還是受控於人類——因為如果不能保證機器大體上是安全的、它們所帶來的好處是大於投入成本的,否則人類是不可能去制造AI機器的。

報告在最後呼籲決策者以樂觀積極的心態去迎接AI,而不是害怕它;要認識到,盡管會有一些風險,但“AI本質上是好的”——其實每一種新技術都是如此。如果風險出現,就想辦法去解決,而不是去阻礙它的發展。政府應該以理性和冷靜的態度看待AI,並就AI的挑戰和好處開展坦誠的對話。最後,決策者應當大力支持AI的研發,讓AI變得更強大、更高效、更安全、更透明。

簡言之,技術進步過去一直都是、將來也還會是人類進步的關鍵,而AI必將在這一進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227

微軟大中華區CEO升職接管亞太區 法國總裁接任

2016年下半年的第一天,微軟公布了大中華區董事長兼CEO的新人選。

7月1日,微軟方面宣布,原微軟法國總裁柯睿傑(Alain Crozier)將接替賀樂賦,擔任微軟大中華區董事長兼CEO。

而此前在微軟大中華區主持了四年工作的賀樂賦將擔任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及微軟亞太區總裁,遷至新加坡工作。

在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及微軟亞太區總裁這個新的職位上,意味著賀樂賦將全面主持微軟亞太區的工作,管轄包括在39個國家和地區的12個分公司,包括13,500位員工以及超過10萬個合作夥伴。

賀樂賦(Ralph Haupter)

據微軟方面透露,賀樂賦將負責主持微軟在亞太區所有產品、服務與支持的工作,並將加速微軟在該地區的轉型。此外,賀樂賦的工作重點還包括加強對微軟亞太區客戶的扶持與支持,為該地區客戶的數字化轉型助力。

公開信息顯示,賀樂賦已經在微軟工作了11年,此前曾擔任微軟德國總經理。賀樂賦還曾在巴黎主管微軟在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的合作夥伴業務,並擔任微軟中小企業解決方案與合作夥伴事業部西歐區總經理。加入微軟之前,賀樂賦在IBM德國和國際業務部門就任多職。

2012年4月,賀樂賦被任命為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大中華區董事長兼CEO。在賀樂賦任期內,微軟大中華區宣布與21世紀互聯公司合作,成為在中國的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全球公有雲服務公司。此外,微軟還通過與騰訊、百度與奇虎公司合作,為中國的用戶提供免費、簡捷的Windows 10升級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在賀樂賦主持微軟大中華區工作的四年中,微軟在中國市場上經歷了曠日持久的反壟斷調查。

2013年6月,有企業舉報反映微軟公司對其Windows操作系統和Office辦公軟件相關信息沒有完全公開造成的兼容性、搭售、文件驗證等問題,涉嫌違反中國《反壟斷法》。隨後國家工商總局就此進行了核查。

一年後的2014年6月,工商總局對微軟進行立案調查,並隨後公布了多次工作進度。

但目前這一領域最新的消息還停留在2016年剛開年。根據央視財經發布的信息,2016年1月5日,國家工商總局專案組對微軟公司、微軟大中華區有關負責人進行反壟斷詢問調查,要求其就總局對微軟公司涉嫌壟斷案進行調查以來獲取的電子數據中有關重大問題進行說明,並要求其在詢問調查後及時提交完整說明材料。

而微軟方面只是發布官方聲明表示始終嚴格遵守中國的相關法律法規,並一直積極配合工商總局的調查。

除了來自中國政府的壓力,賀樂賦在這四年中還經歷了微軟全球CEO的變更。

2014年2月,曾執掌微軟14年的史蒂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宣布退休後,由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接任微軟CEO。

有意思的是,納德拉上任之初就一直忙於收拾他的前任鮑爾默留下的“爛攤子”。

此前鮑爾默執掌微軟,微軟在2013年9月宣布以72億美元收購諾基亞手機業務。而納德拉似乎一直對諾基亞業務有所不滿。按照業界流傳的消息,當微軟前CEO鮑爾默決定收購諾基亞時,曾經遭到多名董事和高管的反對,現任CEO的納德拉便是其中之一。於是,納德拉上任之後,微軟連續對諾基亞和手機業務進行多次大幅度的裁員。

上述裁員對微軟大中華區的業務和人員配比也曾帶來一系列影響。

2014年7月中旬,微軟宣布預計在本財年內裁員1.8萬人,而被微軟收入麾下不久的諾基亞業務成為重災區,約1.25萬被裁員工來自諾基亞設備與服務部門。盡管對於大中華的具體裁員人數,微軟官方還未公布最終裁員數字及詳細名單,但有消息稱諾基亞在北京有兩個主體,分別是研發中心和硬件手機工廠,前者大約有2000人,後者大約有3000人,裁員後最終留下的只有300人左右。

2016年5月,微軟將諾基亞功能機業務的“包袱”以3.5億美元出售給富士康,並隨後再度宣布對智能手機硬件業務的人員配比動“刀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75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