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為了品質,就算老鄰居也沒得通融」拚創意 百年米廠讓農業晉身文創業


2011-8-15  TWM




米食人口減少,讓台灣米價二十年不變,宋鴻琳結合文創,推出高價的米禮盒,帶領百年老字號碾米廠,趕搭時代潮流,不僅走出老店困境,也幫稻農找到新機會。

撰文‧羅弘旭

在 花蓮玉里的御皇米銷售門市,一車車的觀光客絡繹下車,董事長宋鴻琳二話不說,先送上熱騰騰的飯,不少人狐疑地問:「沒有配菜怎麼吃?」但夾起米飯,粒粒透 出晶瑩剔透的光澤,放在鼻下,聞到芋頭般的香味,遊客好奇地說:「這是和芋頭一起煮的嗎?」宋鴻琳大聲回答:「我們沒加任何調味,這是米裡面自然散發的香 味。」遊客一碗接一碗停不下手,嚷著要減肥不吃飯的正妹,最後手上提著最大包的米禮盒離開。

二公斤售價八五○元,有米中LV稱號的御皇米,是一般米價的四倍,不僅科技大廠採購當伴手禮,台塑更直接印好米袋,以千斤為單位採購出貨。

七月初,嘉義縣溪口鄉的老農,才因糧商收購稻穀價格從每台斤九元跌到七元,在家中上吊自殺,以死諫抗議他半年耕種,收穫的二萬斤稻穀,居然只能賣出區區的十四萬元。

一路坎坷 就是要賣好米但在玉里,稻米價格卻逆勢上漲,宋鴻琳說:「不漲價不行,倉庫都已經快見底。」宋鴻琳家族一一一年前就在玉里當地經營碾米廠,他算是第四代,今年他與稻農契作的收購價格每台斤十五元,比西部平原的收購價高出六成。

宋鴻琳不僅收購價格高於一般業者,他推出的「御皇米」品牌,還打進百貨公司通路,朝精品路線發展,大大顛覆外界對米的印象,創造上億元營收的成績。

不 過宋鴻琳今日的風光,也是一路坎坷走過來的。他年輕時候,心高氣傲,與老父對槓,不願守在鄉下看守這個他眼中沒未來的碾米廠,北上獨力經營米行,後來轉往 中國江西景德鎮經營四星級酒店,要不是父親使出殺手鐧,拋下一句:「你不回來,我就把事業賣給別人。」他可能還在大陸當台商。

只是宋鴻琳當初認為「碾米廠吃不飽餓不死,隨便做做就好」的事業,卻重挫了他的人生。

一九九八年他接手時,台灣稻米供過於求,白米要賣出去,得看中盤和大盤商臉色。

宋 鴻琳回憶曾被大盤商刁難,電話中都談好價格,整卡車送到那邊,對方才說:「今年收太多米,我老婆說這批不要。」全車的米就卡在車上沒辦法下貨,明知這是糧 商砍價的手段,但是收來的米不賣不行,他也只好認命說:「那價錢隨便你開。」他的妻子胡玉金描述;「這還算是溫和的,更惡劣的還有等你把米送進倉庫,再來 跟你砍價,你要不同意這價格,就逼你把米從倉庫搬回車上。」即使事情經過多年,但提起被大盤商欺壓的經歷,胡玉金還是忍不住紅了眼睛:「能怎麼辦?米堆在 倉庫要換現金,再怎麼被欺負也是要忍。」接手米廠前幾年,宋鴻琳在大陸景德鎮的旅館事業又因為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關係大受影響,他每幾個月 就有二、三百萬元的現金缺口。

為了資金,他去向銀行開口借貸,,經理硬是讓他在門口等了二小時也不願見,宋鴻琳第二天再來,經理索性派打掃 小弟告訴他:「你再來也沒用,不可能借錢給你的。」當時,宋鴻琳真的是拚「命」,把健康都賠進去,他太太回憶:「血壓和肝指數飆到二百多,有一天,他就突 然在辦公室倒下去。」送到醫院一檢查,才驗出是C型肝炎引發的急性昏迷,躺了一星期才清醒。

堅持品質 用御皇米打名號宋鴻琳最艱困時,靠合作幾十年的稻農,幾萬元、幾十萬元的接濟,才讓他度過難關,那時候,宋鴻琳立志,一定要用自己的品牌,擺脫中盤和大盤的箝制。

他痛定思痛,簽下玉里周邊八百公頃的農田契作,要求耕種的農友,依照御皇米的標準來耕作,其中最基本的一條就是不用農藥,其他如建立產銷履歷、開放農田認養,對耕作者有許多要求。

初 期農友質疑:「我種了幾十年的田,都是這樣做,你怎麼規定這麼多。」他因此與許多合作幾十年的老農發生爭執,但宋鴻琳認為:「為了品質,一定得要求,就算 老鄰居也沒得通融。」宋鴻琳提出「以高於市價收購」的承諾,穩住農民的心與品質。有了好米,還需要行銷,轉型初期,他用最笨的方法:「留下每位來門市買米 的客戶資料,持續寄廣告宣傳。」但回客數不多,只得靠著主婦聯盟合作社採購,勉強維持出貨。

一直到二○○八年,旗下契作農友彭鏡興到日本參加國際米食競賽,獲得特別優秀賞大獎,隔年又二度獲得同一競賽的特別優秀賞,宋鴻琳說:「得到日本肯定後,市場才注意到,原來台灣最好的米出自玉里。」御皇米才打響名號。

○九年宋鴻琳再度出擊,,用客家花布的文創素材結合小包米包裝,再加上網路行銷,成功塑造御皇米精品形象,打進百貨公司的禮品通路,搖身成為伴手禮。

轉型五年後,工廠從原本年虧一千萬元,到年營收破億元,獲利超過二千萬元,宋鴻琳自豪地說:「我們產銷班農友,有人一年淨賺就二五○萬元,每個人的快樂指數都比其他地區高。」

比一比

轉型前:年獲利

-1000萬元

轉型後:年獲利

2000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961

【麻煩大了】萬得城,什麼也沒得到

http://www.infzm.com/content/88783

兩年前,同在2月,百思買宣佈關閉中國區所有門店。那時,萬得城站了出來,高呼「他們退出了,我們給你定心丸」。萬得城的不少中層管理員工,正是來自百思買。

這個定心丸只定了兩年,萬得城就不再玩下去了。麥德龍與富士康耗資兩億美元的萬得城實驗宣佈失敗。這一次,罕聞消費者的唏噓,不見同業們幸災樂禍的譏嘲。

萬得城本是零售巨頭和代工巨頭的一次渠道上的強強合作,目標是過去一年產生13680億元人民幣銷售額的中國消費電子產品市場。然而,進入時機的失當,經營模式的錯位,管理機制的無序,包括合資方之間無法相互借力的弔詭,令外資連鎖品牌染指全球最大單一市場的第二次企圖再度落敗。相較於上一次來自美國的百思買,混血的萬得城似乎輸得更為乾脆:只堅持了兩年。佔據75%股權的麥德龍方面意興闌珊,聲稱未來「將把重心放在公司已擁有較大市場地位和佔有率的國家」。而持有兩成半股份的富士康索性一言不發。

其實,2013年2月27日由萬得城電子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浦紹博嘴中吐露的消息,並非新聞。早在1月中旬,這家師從母集團麥德龍、以買斷式經營在歐洲頗有戰績的公司就已表露了退意。浦紹博自然不會提及他上任時所謂至2015年開出100家店面的願景,只是表示要與富士康談談並接觸有興趣和實力的潛在接盤者。

購併江蘇五星後的百思買,還一度令蘇寧、國美等稍有顧忌。畢竟在保證採購量取得較低進價的同時,人家還長期扛著「全球第一」的頭銜。但實力略遜的萬得城,卻並沒有給這些對手帶來什麼實質性的威脅。

百思買曾經遭遇的問題,萬得城一個沒能逃脫。諸如一、二線市場早已為「蘇美」兩強瓜分七成以上市場;線下體驗線上購買,讓萬得城承擔著不斷上漲的租金和人工成本,卻不能轉化成收入;買斷式經營顯然也加大了企業的現金流緊張。

而萬得城的進入時機卻更為糟糕。百思買時期,至少中國家電企業還有個「下鄉」的政策利好補貼家用。萬得城生不逢時,進入時已是「以舊換新」的末端計時,再加上萬得城對於社區店的權力下放,使得部分中層為了業績肆意放低價格,這必然招致製造商的反彈。同時,電商平台在2012年的持續井噴,讓蘇寧、國美都倍感頭疼,遑論萬得城。

麥德龍的經營手法確有可圈點之處——從選擇iPhone4開售之機開業,到利用百思買退出迅速上位的親情牌,手法著實圓熟;結盟富士康自然也想借力這個全球代工之王,在數碼、IT產品類中別開生面。但一直窺伺渠道的郭台銘似乎更中意主打自身主導的「萬馬奔騰」計劃,對於在萬得城的合資,更像是在走閒棋冷子,短期內當不得真。沒有了強力奧援,且在經營大思路上不能與時俱進,萬得城之敗也在意料之中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819

自貿區將迎來白銀、鉑、鈀交易?理論上也沒問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592

盡管黃金是首推產品,但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官員向上海證券報表示,理論上,目前上海國際黃金交易中心推出白銀、鉑金、鈀金等貴金屬的交易也沒有問題。他並證實,上海國際黃金交易中心初定於9月26日啟動在上海自貿區的黃金交易。(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華爾街見聞網站文章此前提到,上海金交所計劃9月26日啟動自貿區黃金交易。上海金交所發言人顧文碩也證實,交易系統正在測試。

而據上海證券報,又一位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官員證實,上海國際黃金交易中心初定於9月26日啟動在上海自貿區的黃金交易。黃金將是交易中心首批推出的產品,他並表示:

“從理論上來看,目前推出白銀、鉑金、鈀金等貴金屬的交易也沒有問題。”

黃金交易國際板將以人民幣計價並準備命名為“上海金”。根據工商註冊資料顯示,上海國際黃金交易中心其主要業務是組織安排黃金、白銀、鉑金、鈀金等貴金屬產品和相關衍生品交易,並提供相應的中介服務。

根據相關制度安排,上海黃金交易所將接入央行上海總部系統,並依托自貿區自由貿易賬戶體系為國際投資者參與黃金交易提供便利。目前,上海黃金交易所分別與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上海分行,浦發銀行上海分行等4家銀行簽訂了《結算銀行合作協議》,符合條件的境外和自貿試驗區內客戶,可在簽約銀行分賬核算單元內開設自由貿易賬戶,參與黃金交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367

默克爾警告烏克蘭:不與俄羅斯達成供氣協議 歐盟也沒多余的給你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852

310809 Merkel elections ANP-10692456_0

彭博新聞社報道稱,昨日,德國總理默克爾敦促烏克蘭與俄羅斯達成天然氣款項支付協議。

在昨日舉行的歐盟峰會上,默克爾稱,

如果歐盟因為烏克蘭和俄羅斯未能商定協約而遭受天然氣供應中斷,那麽烏克蘭也不會獲得來自歐盟的反向輸送的天然氣——因為到那時,歐盟自然需要所有的天然氣供自己使用。

歐盟此前承諾,若兩國無法在10月底前達成協議,則將反向輸送天然氣到烏克蘭。歐盟28個成員國需要的進口天然氣中,有15%都需要過境烏克蘭。

隨著冬季逐漸來臨,烏克蘭和俄羅斯仍未能就天然氣供應的細節問題達成一致。上周,兩國稱他們將尋求過渡性的解決方案。

歐盟作為中間人在其中的斡旋工作也進展的跌跌撞撞。

默克爾認為,俄烏天然氣協議是有可能達成的。兩國將於10月29日舉行的下一輪談判。

烏克蘭總理波羅申科此前稱,俄烏天然氣談判的焦點在於此前的債務問題以及天然氣價格。在歐盟調解下,烏克蘭同意按照此前385美元的價格計算,且將提前支付款項。同時,波羅申科表示,烏克蘭能源公司當前無力償還此前欠下的債務,烏方將向IMF等機構尋求援助,以確保冬季的天然氣供應問題。

烏克蘭會在10月底之前償還拖欠俄羅斯的14.5億美元天然氣款,剩余的16.5億美元將在年底前付清。然而,俄方在22日卻提出:要求烏克蘭在五天之內提交國際借款方和其他機構的擔保證明,確保烏克蘭會支付貨款,否則協議將無法達成。

路透社近日報道稱,默克爾在出席歐盟峰會期間表示,歐盟與烏克蘭將在下周就臨時貸款問題舉行一次磋商,該會議主在討論歐盟向烏克蘭輸出貸款以便烏方可以在冬季來臨之前支付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訂單。

當前,烏克蘭與親俄派在該國東部地區的沖突仍在持續。默克爾還表示,目前沒有余地取消施加給俄羅斯的制裁措施。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578

法規過時、荒謬 再「便宜」也沒人想來 8大「路障」卡死自己 錢和人統統進不來

2015-07-27  TWM


台灣要吸引外商投資,為何卻用重稅懲罰外國人?

同樣是外國人,為什麼有人能來台灣工作,有人卻不行?

法規說改就改,增加的成本和風險,讓財星五百大企業想退出台灣。

撰文•林宏達

台灣什麼都低,薪資低、水電費低,為什麼還是無法吸引外資大量投資台灣?

想像一下,如果你遠渡重洋到海外工作,你會選擇生活環境好,但賺不到錢的市場,還是發展潛力最高,商機無限的金銀島?大多數外商,都選擇後者。

台灣要成為外商眼中的「金銀島」,關鍵在制度,本刊採訪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范書華、台北市美國商會執行長吳王小珍、金管會首任主委龔照勝,整理出台灣制度和國際不接軌的八大荒謬現象,拿掉這些「路障」,才能讓外商重新大舉投資台灣。

法規面》

荒謬1規定不合理

連賈伯斯都不能來台工作

如果台灣企業找到像賈伯斯這樣的天才,能不能請他到台灣,當台灣公司的員工?

答案是不行,根據︽外國人從事就業服務法︾,外國人必須有大學學歷和二年工作經驗或專業證照,才能來台工作,賈伯斯大學沒畢業,來申請恐怕會被打回票。台 灣今年雖然開放創業家簽證,將資格放寬到高中畢業,但只有來台創業的人才能申請。外商抱怨,在台灣找不到人才,又無法找外國人來工作,工作限制過嚴,影響 在台投資意願。

像外商投資台灣觀光旅館,卻發現,想引進其他國家的名廚來台工作,即使只是三個月短期工作,都會觸法,因為拿不出學歷證件,無法來台。另外,觀光旅館業需 要大量的外語接待人才,有些要精通西班牙文、葡萄牙文等在台灣算是冷門語言的人才,卻連到台灣短暫工作都不行。外商想在台灣發展觀光旅館業,但受限人才問 題,難以快速擴展。

台北市美國商會執行長吳王小珍觀察,台灣雖然今年開放了創業家簽證,但「我們真正要求的,它到現在還未開放」,她表示,台灣政府另外開了許多的「門」,讓 部分的人不受規定限制,像如果從台灣的大學畢業的外籍學生,可以不受兩年工作經驗限制;僑務人員子女,也可以不受限制,或經由個案申請。但美國商會要的是 「整體的開放,只要看到這個條文,所有人都知道能不能來台灣工作。」吳王小珍說。

荒謬2 修法程序粗糙

可口可樂差點退出台灣

二○一三年,台灣發生毒澱粉事件、大統食用油添加銅葉綠素事件,去年初,衛福部公布︽食管法︾施行細則,要求食品必須公布所有添加物,這一步,卻引起可口可樂公司反彈,一度揚言退出台灣。

這是因為,可口可樂的祕方是商業機密,如果公開,會重創可口可樂的價值。最後的解決方法是,可口可樂願意標示香料成分,但是真正的祕方仍然不願公開。

美國商會觀察,台灣政府在法制推行上,仍有改進空間。吳王小珍舉例,台灣政府決定修改法規之後,只給廠商三十天時間準備,符合新法規的規範,「他決定了以 後,他說三十天,那我們說請給我們六個月,他說喔,我六個月以前就開始跟你討論,他把討論的那個時間也算在裡面!」美國︽行政程序法︾規定,要修改法規, 推出新的規定前,美國政府會先做經濟評估,公布時間就長達六十天,相關人也有權充分表達意見;而台灣卻常發生在決定修改法規之前,沒辦法充分溝通的狀況。 台北市美國商會表示,大型跨國公司為了符合法規,光調整供應鏈就要一到二年的時間,台灣頻繁修改法規,卻沒把對廠商造成的經濟影響考慮進去。

吳王小珍認為,台灣在制定法規過程裡,對相關人的保護不足。以食安為例,保護了消費者的食品安全,但是對廠商的權益保障卻不周全。她表示,有兩家名列財星 五百大的食品業外商總經理跟她說,總公司告訴他,如果台灣的投資環境不改善,「他絕對不會在台灣再繼續增加任何新的產品了。」如果再不改善,「就要慢慢退 出這個市場。」荒謬3 觀念停在舊時代

線上新金融服務卡關

外商也抱怨,台灣的法規也讓外商無法在台灣推出新商品。像《消費者保護法》、《人身保險業辦理傳統型個人人壽保險契約審閱期間自律規範》第二條規定,人壽保險產品審閱期不能低於三天,審閱期間,客戶也不能得到保障。

但台北市美國商會反映,現在人壽保險在國外早已經進入電子商務時代,客戶上網買了產品,就要馬上得到保障,現在的契約中也已經規定,消費者收到保單後十天 內可以撤銷契約,但台灣對消費者保護的概念,還停留在沒有網路的舊時代,這將妨礙台灣推行新型金融服務,主管機關應該研擬保護使用者的新機制。

稅制面︾

荒謬4 重稅懲罰外國人在台灣工作,不如去香港台灣要大力吸引企業來台設立企業總部,奇怪的是,卻用重稅懲罰來台工作的外國高階人才。

去年初,財政部宣布「財政健全方案」,所得超過一千萬元的人,稅率上調為四五%,這個作法等於是懲罰來台工作的高階外國人才。

這是因為,香港對高所得者的所得稅率,只有一七%,同樣賺兩千萬元,在香港只要繳三四○萬元的稅,在台灣卻要繳七六九萬元,如果台灣市場沒有遠大於香港的誘因,來台灣工作等於跟錢過不去。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范書華觀察,實務上,關鍵問題會是,公司要不要付多出來的綜所稅稅負,台灣國稅局對外籍人員薪資認定,變得比過去更加嚴格。

她分析,外國工作者如果待在台灣的時間,一年超過一八三天,就會被認定是居住在台灣,他在海外所賺的錢,也要按照一年當中留在台灣的天數比例,按照台灣稅率繳稅,若超過三百天,一年中的所有海外收入都要課稅。

爭議在於如何認定天數,她分析,以前只要外籍工作者能舉證,在台灣停留的這幾天不是在工作賺錢,就不須列入計算繳稅所得的天數,但近幾年台灣稅務機關認定 變嚴,只看護照上的入出境日期,就算外籍人員只是來台進修,只要在台居留,一入境就得「按天計稅」,這些規定,都會影響來台意願。

荒謬5 購併爭議頻繁看似可抵稅,實際吃不到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范書華觀察,台灣的稅制,會降低外商來台投資購併企業的意願。

因為,台灣在稅制上允許將看不見的無形資產、商譽當成費用抵稅,在實務操作上,稅務機關對這種商譽費用審查卻非常嚴格,形成外商購併公司之後,按照規定看似可抵稅,最後卻成「看得到吃不到」的情況,「牽涉的金額可高到九位數(億)。」范書華說。

過去幾年,商譽攤銷相關的訴訟層出不窮,國稅局大筆一揮,上億元的無形資產就不能抵稅,即使打官司,外商十件也有九件敗訴,法令和實務有重大落差,也是外 商來台投資意願低落的重要原因。法規認定可以抵稅,在實務上卻做不到,行政救濟程序相對冗長,又沒有專門的稅務法庭處理稅務爭訟,讓外商十分困擾。相較之 下,在美國稅法允許商譽是可以攤銷的,規定明確,只要符合稅法要求的要件,並備妥相關文件,實務上爭議並不多。

制度面︾

荒謬6 與國際脫軌

把投資資金拒於門外

外資是台股主要投資者,但台北市美國商會指出,金管會的規定,卻讓外資想買台灣股票,也買不下去。

美國商會指出,二○一一年金管會推出規定,「每日盤中借券賣出委託,不得超過該有價證券最近三十個營業日平均成交量之二○%」,結果造成部分股票無法放空。

這會影響到外資的避險操作,譬如,外資買進三百億元台股部位,但發現為了避險,必須放空台灣五十成分股時,如果不能借券賣出,只能部分避險,外資就只能把台股的持有部位降為二百億元。

美國商會表示,由於外資操作模式都非常類似,光是這項規定,就對台股成交量有巨大影響。此外,外資對投資台灣興櫃股票有興趣,卻因為台灣制度和國際不接 軌,無法投資。台北市美國商會白皮書指出,像現在交付款項與交割證券,有一天的時間差,有隔夜交割的風險,制度讓外資投資人不放心,等於是把投資資金拒於 門外。

荒謬7 審查時間冗長美國醫材已下架,台灣才上市美國商會也表示,台灣行政審查程序冗長,新產品申請核准時間,竟長到美國同類產品都停產下架,台灣才核准的例子。

以醫材產品為例,在二代健保上路後,審查時間變得更長。

台灣雖然公布審查項目內容,但每個項目需要多少時間審查,審查專家為何駁回申請案,卻都是不公開的資訊,一項醫材產品從申請許可證到健保審核完畢,需要一 到二年的時間;但醫材產品生命週期較短,有些二到三年就會換下一代產品,就算新產品一上市就申請,也會出現台灣上架,美國產品卻將要下架的怪現象。

荒謬8 法人代表制矛盾

台灣公司治理的大漏洞

有些台灣習以為常的制度,其實是台灣和國際接軌的大障礙,法人代表董事制就是其中之一。

首任金管會主委、東方樞紐資本管理合夥人龔照勝觀察,法人代表董事制是當年國民黨接收台灣國營事業時,便宜行事發展出的制度。他認為,這是台灣在公司治理和國際接軌上,需要改善的重大問題。

他表示,在先進國家,董事會都是以個人身分選出,董事必須為董事會的決策負責,就算是公司大股東,也只能用投票選出董事,而非「指派」董事。在台灣,法人 代表雖然也有董事席位,卻是隨時可被替換,「你說,法人代表到底是向誰負責。」住友商事案,就和法人代表董事制有關。幾年前,台電強力要求民營電廠降價, 導致日商住友商事賣光民營電廠股份。

曾代表民營電廠打官司、眾達律師事務所主持律師黃日燦觀察,政府開放民營電廠商機,卻限制電只能賣給台電,台電又是民營電廠大股東,在民營電廠董事會擁有 法人代表董事,台電和民營電廠爆發糾紛時,這些民營電廠董事會裡的台電法人代表董事,究竟是代表民營電廠的利益,還是台電的利益?問題不解決,恐將影響外 資來台意願。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修改《公司法》相關規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637

它們在發起機票大戰,卻誰也沒考慮消費者去哪兒、攜程的“無風險套利”遊戲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4661

當機票代理從線下轉到線上,在線旅遊網站成了代理商雲集的平臺。 (CFP/圖)

消費者在網上下單付款之後,按理說應該立即出票,但有些在線旅遊網站的機票代理卻一直等到航空公司在飛機正式起飛之前放出超低票價,以賺取差價。他們不給消費者提供電子票號或者給的是假票號。

前有航空公司集體發難,後是消費者聲討維權,去哪兒和攜程在2016年年初一頭栽進了機票危機中。

作為中國市場上排名第一、第二的在線旅行網站(OTA),攜程和去哪兒將各自平臺開放給機票代理商,獲得了在線機票預訂市場約3/4的份額。

但為它們帶來市場份額和利潤的代理商們,也給它們帶來了大麻煩,捆綁搭售保險、多收退改費用、加價售票,甚至發生旅客臨到機場發現無法登機的“假機票”等離奇狀況,引發消費者各種不滿。

中國航空公司們以“收到大量旅客投訴”為由,關閉去哪兒旗艦店。暫停合作的同時,航空公司試圖擴大自己的直銷市場份額,2015年陸續將機票代理費從3%降至0,砍代理、拓直銷,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少數機票代理商們“火中取栗”,利用各種時間差、政策差謀利。

民航專家綦琦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航空公司和OTA的合作走到了一個死胡同,這是一個多方共輸的局面。

“假機票”怎麽來的?

2016年1月10日-12日,自媒體人李渺連續在微信公眾號發文,以自己代朋友W在攜程訂票、遭遇無法登機“假機票”的經歷,質疑攜程,獲得不少人響應,有人在社交媒體上轉發,吐槽,揶揄,“貴就算了,還要小心能不能登機”。

1月11日中午,攜程回應稱,這幾次事件主要是由於供應商違規操作或供應商員工操作失誤造成,已經解除了與該代理商的合作,並對代理商做出處罰。

在航空公司有著11年機票銷售經歷的姜鵬,對南方周末記者介紹,消費者在網上下單付款之後,按理說應該立即出票,但有些機票代理還在等,等到航空公司在飛機正式起飛之前放出超低票價。他們不給消費者提供電子票號或者給的是假票號,一是先穩住消費者的訂單,二是不想讓消費者知道他們賺取的票面差價。當然,票號並不影響消費者拿著身份證件登機,如果不是旅客需要報銷憑證,很多時候這類差價都不被察覺。極端情況下,可能員工工作失誤,忘記出票,最後消費者拿著身份證件也不能登機,便有了“假機票”。

這在票務代理行業絕不是孤例。2015年7月,《重慶晚報》報道了一名消費者在去哪兒買到假票,被迫取消臺灣自由行的案例。

攜程公告稱,其旅客到場無票的發生概率低於萬分之二。一位希望隱去姓名的旅遊業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這一概率在行業內已經很低,在整個機票代理行業,這類情況不僅僅發生在攜程身上。“就像在街邊大排檔吃到蒼蠅不是什麽新聞,但如果在麥當勞吃到蒼蠅就成新聞了。”

巧的是,李渺的另一位朋友ttdz在2016年1月8日遭遇了另一起機票事件,他在攜程網購買的一張機票,在日本東京登機時被認定無效,並被警察要求配合調查,原因是該機票涉嫌轉賣積分而獲得。經與攜程客服聯系後,涉事機票代理商為ttdz更換了一張機票,仍然是一張轉賣積分兌換來的機票,登機再次被拒絕。

在淘寶上,可以搜索很多“收購航空里程”“里程積分兌換機票”的商品信息,但是在B2C平臺上買到不明就里的積分兌換機票,並遭遇盤問,確實讓人尷尬。

作為中國最大的OTA,攜程的機票業務,原本是將機票代理業務搬到互聯網,直接與航空公司合作。在去哪兒、淘寶等機票聚合、比價平臺追趕下,2013年攜程也開始推廣機票分銷平臺。2014年12月,攜程在發布全新機票預訂平臺時透露,已經有近千家供應商(機票代理)加盟,合作商產品已經占據攜程機票平臺銷售的50%以上。

最新財報顯示,攜程2015年第三季度交通票務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1%,為12億元人民幣(1.9億美元)。這里面有攜程自營部分,供應商的貢獻也不小。同期去哪兒網機票以及機票相關收入同比增長91.2%,為5.966億元人民幣(9390萬美元)。

兩大平臺之間競爭激烈,平臺需要代理拉動銷量並帶動其他產品的銷售,以在競爭中勝出。去哪兒不惜以虧損贏得份額,2015年前三季度營收28.8億元,虧損21.4億元。

前述旅遊業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競爭一定程度上讓平臺忙於對量的追求,忽略了對質的把控,對代理商監管不足。2014年初,OTA也曾遭遇一場風波,代理商在全價票基礎上再加價出售,而平臺居然對此完全沒有監管。

攜程網公開表示,近期將進一步加強對於供應商的監管,對於違規票,包括積分兌換、棄程等航司明確禁止的行為,將對供應商嚴厲處罰。同時,對出行受影響的旅客,攜程將首先解決客人行程,保證客人出行,後續將執行退一賠三的補償標準。

從前述案例和攜程的表態來看,事發前攜程沒有對這些代理商的明令禁止做法形成有效監管。攜程公關部門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其具體代理商管理政策無法對外,但“標準是行業最高的”。

還好,攜程面對的只是少數“較勁”的消費者,去哪兒則面臨合作夥伴的拆臺。

航司割席

2015年12月31日-2016年1月7日,國內主要航空公司先後發布聲明,因收到大量去哪兒網購票的旅客投訴,決定關閉其去在哪兒網的旗艦店,暫停與去哪兒的合作。

2005年成立的去哪兒,以機票比價搜索起家,逐漸發展為中國第二大OTA、第一大在線機票預售平臺。

2015年12月31日,去哪兒在《與南方航空、海南航空旗艦店合作暫停的說明》中稱,暫停合作主要是由於雙方未能就機票展示排序問題達成一致,南方航空、海南航空均提出將去哪兒網網頁上的機票展示由價格排序改為時間排序。去哪兒則認為,按價格排序方式符合用戶的正常搜索預訂習慣,70%的消費者都會根據價格來選擇航班和供應商。

去哪兒還表示,在暫停合作期間,消費者可以繼續在去哪兒網上正常購買南航和海航的機票。沒想到,其他航空公司先後跟進,紛紛暫停與去哪兒合作,理由都是收到大量旅客投訴。航空公司並未對南方周末給出更詳細的解釋。

去哪兒在2016年1月6日也改變口徑,表示“針對航空公司提出的去哪兒網銷售行為中存在的多種問題,去哪兒網已展開自查,並啟動新一輪監管升級的舉措”,將嚴懲違規代理人。在這兩份聲明之外,去哪兒也表示不願多談。

在此之前,航空公司和去哪兒還是親密合作夥伴。航空公司在去哪兒開設旗艦店,拓展其直銷渠道。

但到了2015年末,這種合作出現了裂痕。

首先是合並。根據易觀智庫數據,去哪兒在2015年第三季度在在線機票預訂市場占據38.2%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攜程第二,占比37.7%。2015年10月,百度將其持有的45%去哪兒股份換了攜程25%的股份,攜程、去哪兒由競爭對手變成了一家人,其在線機票預訂市場的份額高達75.9%,也就是網上每賣出四張機票,就有三張出自這兩個平臺。

2016年1月初,攜程網董事長梁建章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合並後攜程將側重一線城市比較中高端、對服務品質更加註重的客戶,去哪兒側重二三線城市對價格更敏感的年輕人群。

財報顯示,2015年第三季度,去哪兒日均出票量近37萬張,卻總在琢磨機票的新點子,試圖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2015年11月16日,去哪兒推出了一個代號為“穿山甲”秘密計劃,稱將以C2B(消費者到企業)的模式顛覆傳統機票B2C銷售模式,被稱為航旅界的“滴滴”。

消費者在去哪兒搜索機票時會有一個“預約”的票價選項,去哪兒根據歷史成交數據和實時的搜索預訂數據對消費者進行出價指導,並動態匹配庫存中的報價資源,在“預約出票”環節給出成功率參考,由消費者選擇價格,供應商在後臺“搶單”,2個小時內預約成功將快速出票,預約不成功則全額退款。

很多人把“穿山甲”計劃看作是讓航空公司和去哪兒反目的導火索,認為後者可能掌握了更大定價權。不過,姜鵬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穿山甲”其實能更好地反映市場需求。機票價格形成過程,本來就是一個供求博弈的過程。OTA打著為旅客省錢的招牌,經常幹出讓旅客受損的事情,影響到航司聲譽,而訂票旅客的投訴,也讓航空公司很惱火。這就成為一個航空公司向OTA開炮的絕佳由頭。

綦琦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航空公司過去倚重OTA渠道,目前三大航空公司直銷比例為30%-35%,現在也有了底氣,正好借去哪兒敲打一下其他OTA。

客戶引導市場

2015年上半年,國資委向“三大航”(國航、南航、東航)提出了“雙五十”目標,即在未來三年內,三大航企的直銷比例要提升至50%,同時代理費要在2014年的基礎上下降50%。做得比較好的國航,2015年上半年的財報顯示,客票銷售的直銷占比為27%。

2014年財報顯示,國航、南航、東航三家公司加起來的凈利潤約100億,銷售費用超過200億元人民幣。銷售費用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代理業務手續費,提高直銷比例對提高利潤的好處顯而易見。

國內機票銷售的代理制度早在1980年代便開始實行,當時主要靠實體網點售票。2007年起,國內航空公司陸續開始提出加大直銷比例,以提高銷售費用,但進展緩慢。

同年開始全面實施的電子客票方案,給在線代理機票預售業務帶來了生機,成立於2005年的去哪兒即是抓住了這個機會,成就了其機票代理銷售平臺機會。

2015年7月,旅遊市場研究咨詢機構勁旅咨詢發布報告顯示,中國機票預訂市場在線滲透率達59.2%,機票預訂在線渠道已經成為主流,成功逆襲線下。

此前航空公司一直不愁賣票,互聯網到來的時候,觀念沒改過來,等到攜程、去哪兒這些OTA巨頭浮出水面才驚醒,此時機票代理已經在在線市場占據了江山,想要把消費者拉入直銷懷抱,並不容易。

2008年,國家取消了機票代理費統一收費標準後,機票代理人的主要收入來源為3%的代理費和完成一定的售票量後航空公司給予的獎勵,就是通常所說的“3+X”。

2010年,法航荷航集團提出對中國機票代理商實行“零代理費”,一度遭遇集體抵制、無果,接著漢莎、瑞航等國外航空公司也跟進下調機票代理費,“國際慣例”開始沖擊中國機票代理制度。2015年,中國國內航空公司陸續將機票代理費下調為零,代理商只能通過完成年度任務量,拿到X。

面對航空公司的強勢,代理商並沒有更多選擇。這等於是對機票代理行業的一次大洗牌。

綦琦介紹,大的代理商依然可以通過後返X、機票費用結算時間差產生利潤存活,只是拿到的返現由明變暗,一些航線X可以去到7%-8%,一些偏門的航線可以去到12%-15%。中小代理商利潤減少後只能選擇退出,或者選擇另一種賺錢方式,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低價票高賣、退改簽高收費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陷入惡性循環。

在綦琦看來,機票代理渠道變革,航空公司要承認分銷渠道的價值,不宜簡單粗暴。

前述旅遊業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航空公司一下子把零傭金政策壓到代理商頭上,代理商完全沒有與之博弈的能力。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目前代理商混亂中求生存的局面,因為“誰都知道沒有明天,打一槍換個地方,能撈一筆是一筆了”。

姜鵬認為,直接砍3%的代理費確實殘酷,但直銷是大勢所趨,省去中間環節,更有利於供需雙方。在國外,航空公司給機票代理商的傭金為零,代理商的核心競爭力在於提高服務品質,提供包括會務、酒店、租車等打包的航旅產品。即使航空公司做直銷,OTA平臺和代理商依然有其存在價值,“你願意去每家航空公司的網站找你想要的機票,還是在一個網站上就能搜索你想要的?”

2016年1月11日,東航公告稱,即日起至2016年6月30日,會員通過東航直銷渠道為本人購買國內單程機票(成功支付並出票),若發現其他網站價格更低,可獲賠償。此前南航也打出了類似口號。

在姜鵬看來,“有句話叫no zuo no die。如果OTA真的倒了,絕不是航空公司的問題。如果航空公司直銷做不起來,也不是OTA的問題。影響市場的永遠是客戶。”

應采訪者要求,姜鵬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361

預付卡市場亂象:拿卡里的錢去炒股也沒人管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7-03/1018548.html

《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規定,預收資金只能用於發卡企業主營業務,不得用於不動產、股權、證券等投資及借貸。但預售資金由商家任意使用的情況不在少數,哪怕是炒股也沒人管。

廣東省消委會近日披露的數據顯示,廣東2015年預付卡投訴受理案件數量超過7000件。“新華視點”記者在廣東、浙江等地調查發現,目前,在餐飲、美發、美容、健身等行業,預付卡消費幾乎成為“標配”,一些商家用各種手段吸引消費者預存大量現金,但有些涉嫌變相融資、非法集資,甚至出現卷款上億元跑路的現象。

規模日增跑路頻現,廣東3年投訴翻一倍多

  “發行預付卡是商家快速回收資金、吸引客源、綁定客戶的手段,光靠賣次數或者店內消費,現金流根本跟不上。消費者使用預付卡能享受更實惠的價格。”杭州市一家面積千余平方米的健身會所的銷售經理說。

    這一看起來“雙贏”的消費方式,卻面臨重重風險。

  不少消費者反映,預付卡消費有很多“霸王條款”,交錢容易退錢難。廣東省消協3月公布的一批預付卡消費侵權典型案例中,消費者李先生在廣東艾力斯體育健身運動中心辦理了30次遊泳卡,用了11次後,被告之遊泳卡過了九個月有效期,需要再交60元續卡才能使用。李先生表示,辦卡時該中心並未提及有效期一事,且卡上也沒有註明。

  “預付卡存多少、退不退都由商家說了算。”浙江消費者呂先生說,一些會員卡背面還明確印有“一經辦理不予退款”字樣,交錢後服務好不好都只能接受。

  如果遇到公司倒閉、老板跑路,預付卡的錢往往“打水漂”。廣東省消費者委員會近日公布一起案例,深圳市博貝優品文化發展(深圳)有限公司有投訴105宗,投訴該公司關門倒閉,老板跑路,一些家長預付的萬元學費“打水漂”。

  上海知名餐飲連鎖企業“代官山”2015年也上演了跑路事件,5家門店突然歇業,經營者完全失聯,眾多買了“代官山”預付卡的用戶蒙受損失。

  此外,有些預付卡消費甚至涉嫌非法集資,今年初發生的水果營行倒閉事件就是典型代表。這家註冊資本10億元、號稱要做“生鮮電商界阿里巴巴”的企業,通過“充1000元送1000元”“眾籌入股”等方式,一年瘋狂擴張300多家門店後突然倒閉。當時一名水果營行的聯合創始人曾向記者透露,水果營行最終涉及的資金可能在3億元以上。

  隨著預付卡市場越來越大,糾紛也越來越多。去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情況的報告指出,2014年國內多用途和單用途預付卡銷售規模為9068.8億元,預付卡消費領域問題突出,除了約定不明、服務縮水,更嚴重的是有商家利用其變相融資、集資甚至詐騙。

  來自廣東省消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廣東預付卡投訴案件從2013年的3131件增加到2015年的7195件,翻了一倍多,涉及金額也從3000多萬元增加到5000多萬元。

大量預付卡銷售處於“三無”狀態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雖然有相關文件規定預付卡消費須備案登記,並實行資金存管制度,但實際上大量的預付卡銷售處於“三無”狀態。

  ——無備案。早在2012年,商務部就發布了《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要求發卡企業在開展單用途卡業務之日起30日內前往各級商務主管部門備案。

  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情況的報告指出,預付卡銷售只有一半多經人民銀行批準或商務部備案,大量發卡行為未納入監管。上海全市發卡主體近10萬家,而在上海市商務委備案的企業只有351家。

  ——無存管。按照《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規定,規模發卡企業、集團發卡企業和品牌發卡企業實行資金存管制度。其存管資金比例分別不低於上一季度預收資金余額的20%、30%、40%。企業需有專門的存管資金銀行賬戶,當企業超額調用存管資金時,銀行應拒絕並按照備案機關要求提供發卡企業資金存繳情況。

  業內人士表示,這都需要以登記備案為基礎,連登記備案都沒有,何談存管?

  另外,在實際生活中,很多美容美發店、健身房、餐飲店等規模小,還達不到存管資金的標準。

  ——無監管。《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規定,預收資金只能用於發卡企業主營業務,不得用於不動產、股權、證券等投資及借貸。但預售資金由商家任意使用的情況不在少數。

  “錢收上來就是我們的了,留一部分用於日常運營之外,其他的想做什麽都可以,哪怕是炒股也沒人管。”杭州一家美容美發機構負責人說,商家不會主動對這部分資金建立專門的管理賬戶,可以隨意支取,只要不倒閉就不會有事。

  “大量預售卡既無備案,也無保障約束,一旦出現倒閉或老板跑路,消費者只能認栽。”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劉勝軍說。

應建立第三方賬戶監管預付卡資金

  預付卡消費多數在民生行業,出現糾紛涉及面廣。廣東省2015年受理預付卡投訴7195件,涉及消費者8526人,其中群體性投訴22件,涉及消費者超過1000人。

  與此同時,商業預付卡糾紛維權成本高,能最終通過司法救濟獲得實際賠償的少之又少。“法律法規並沒有對發行預付卡的商戶所應承擔的民事賠償責任作出明確規定,民事訴訟即使可以為消費者追回本金,也難以對商戶形成有力的威懾。”杭州楷立律師事務所律師朱煒說。

  朱煒建議,應落實預付卡資金存管制度,盡快建立第三方賬戶監管預付卡資金,改善預付卡資金安全僅靠商家自身信用的“單保險”模式。對30%的存管資金比例可適當提高,一旦商家失蹤或者倒閉,由第三方直接將資金歸還消費者。

  廣東省消費者委員會建議,對預付式消費進行立法,重點解決預付式消費的準入、規範、監管及維權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同時探索采用信用監管、推行先行賠付等監管手段,引入行業連帶擔保等制度規範,整治和遏止預付式消費亂象。

  • 新華視點
  • 文多
  • “新華視點”記者魏董華、吳濤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887

神操盤十八年 讓台灣經濟完全扭曲 匯率真相》國家財富沒變多 人民也沒更有錢

2016-07-18  TWM

「低匯率、高外匯存底、再加上低利率環境,對台灣的經濟發展,真的有幫助嗎? 三套圖表,讓你看清台灣匯率政策的真相。

央行神操盤,外匯存底衝高」,這份國內報紙的報導,聽起來多麼令人振奮:「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運籌帷幄下,我國不畏英國脫歐風暴,外匯存底不減反增……,連五月締造歷史新高。」但是,外匯存底不斷衝高,真的值得高興嗎?

真相一:

台灣三個「超」,讓央行無痛賺錢真相,恐怕會讓你大失所望。

「在穩定匯率的政策下,短期內央行的外匯存底可能增加,也可能減少;但不應該出現長期持續累積或長期持續減少的現象。」一名學者指出:「大量且長期的外匯存底增加,主要就是因為央行不斷在外匯市場買進外匯所造成的。」「央行買了很多外匯,但是這不代表台灣人很有錢,只不過是央行發行新台幣去買進外匯。」外匯存底固然是央行的資產,但這個資產卻是央行用印鈔票的方式,「發行等額新台幣」從民間銀行換來的,而「發行新台幣」的動作是增加央行負債,因此,「國家財富沒有因此變多!而且,外匯存底通常是拿去買美國公債,等於是台灣印鈔票借給美國政府進行國家建設,這樣做有什麼意義?」外匯存底既不值得驕傲、更不是越高越好,而是彭淮南長期以來不斷干預匯率的證據,僅僅證明了央行為了干預匯率,印了非常多鈔票去買外匯。

低匯率、高外匯存底、再加上國內寬鬆的貨幣政策,這樣的組合對台灣經濟發展有無幫助,值得討論;但是,這個「套餐」對央行賺錢獲利,則是絕對有利!

只要看看央行每年高達一千八百億元的盈餘繳庫預算目標,幾乎全達標,就知道央行在這樣的環境多麼如魚得水。

曾任央行副總裁的金融研訓院前董事長許嘉棟解釋,構成央行盈餘的主力為「利息收入」,在二○一五年達到四二八六億元,主要就是來自外匯存底投資國外資產的收益。

而央行的主要成本,則是「利息費用」,來自央行發行定存單的利息支出,也就是央行利用定存單從市場收回資金所須支付的成本。

也就是說,央行一手印新台幣鈔票買外匯來投資賺錢;另一邊則是回收鈔票,免得造成市場游資過剩。過程中,「超高」的外匯存底,讓央行形同擁有大量的「投資本金」,輕鬆賺取利息收入,而央行被動收回游資造成「超鬆」的低利率環境,加上讓台幣匯率維持在「超低」水準,則能讓央行避免利差與匯兌損失。

當這一切都串起來,央行賺錢的速度也「超快」,比較其他國家央行的繳庫占國庫比率,台灣央行更是「超重要」,幾乎每年繳庫金額達一千八百億餘元,占國家歲入預算往往都在一○%以上(見下頁圖)。

真相二:

外匯謀利,拿來補財政的洞「對政府來講,它(央行)對我們中華民國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財務來源。這很可怕耶!」一名學者說:「少了它的繳庫,你看台灣會多慘,所以台灣的貨幣政策,絕對不獨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就是掛鉤了嘛!這明明白白是用貨幣政策去賺錢,去補財政的洞,這在經濟學裡是不正常的。」中研院院士朱敬一也認為,央行的任務,不應該是從外匯來謀利。「央行不應該被賦予繳庫預算的任務,根本之道是應該縮小財政赤字。如果行政院長說有困難,要你挪個幾百億元,那(央行)是很難說No的。」瑞士央行董事會主席喬登(Thomas Jordan)就曾指出,若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掛鉤,當財政出了問題,對貨幣政策就是一件危險的事:「的確,央行可以用獨立性來保護自己,不被貪婪的政客利用,但我們也一次又一次見證,央行在政治壓力下屈服。」「如果貨幣政策被視為財政工具之一,最終會導致人民的購買力喪失。」所指正是如此。

而台灣的購買力,也是央行不斷灌輸民眾的觀念之一。對於台灣的名目GDP被韓國超越,央行總是以經過物價調整後的實質GDP(PPP GDP)為理由,告訴我們「台灣民眾的生活成本相對較低」。央行因此告訴民眾,台灣較日本、瑞士等國,「民眾的國內實質購買力相對較高」。

「經過PPP調整後的GDP,的確有反映生活水準,但這樣的回答有點自我安慰。」朱敬一評論:「台灣的經濟,有問題就是有問題,不是用另外一個數據看,就沒有問題。」

真相三:

低物價、低薪資形成購買力幻覺從《今周刊》在今年六月間進行的問卷調查也顯示,大部分民眾都認為,台灣雖然經PPP後的人均GDP很高,但無法反映真實的生活水準。央行苦口婆心,也喚不回台灣人對經濟的樂觀。

而低薪資、低物價,讓大陸遊客來台觀光時驚呼「好便宜」;除了商品便宜,也讓台灣的人才變成「好便宜」,進一步加劇台灣的人才外流。

「央行的說法,等於在告訴民眾:要嘛,你就永遠龜縮在台灣,不要出國;要嘛,你就不要留在台灣工作。」一名智庫主管也指出:「低物價政策,讓台灣變成『低邊際利潤國』(low margin country)。物價低,但廠商利潤也非常低,造成薪水也非常低。這也是央行阻升不阻貶,讓產業過分依賴低匯率的下場。」一名大學教授說:「我們每次去日本或瑞士旅行,都會覺得當地的東西很貴、物價很高。如果要你選的話,你會選像台灣這樣低物價、低薪資;還是像瑞士那樣高物價、高薪資的國家?」而瑞士這個高物價、高幣值的國家,看法就和台灣央行相反。

「的確,瑞士的高物價、高幣值,讓我們的某些東西顯得比其他國家貴,特別是在一些勞動密集的產業,例如剪頭髮。」瑞士央行首席經濟學家科力(Ulrich Kohli)曾在一篇名為「瑞士的成長赤字」(Switzerland's Growth Deficit)文章裡指出。

「但是我們不會每次剪頭髮,都飛去希臘或是馬來西亞。」也就是,內需產業不會受影響;相反地,瑞士購買其他國家進口的東西,因為高幣值,成本較低。「因此我們的高薪資,換來的是貨真價實的高購買力,這絕不是幻覺。」相較起來,央行口中「台灣的實質購買力較高」,不就是幻覺嗎?

我們可以把這樣的國內、國外差距,也就是「購買力幻覺」,用PPP後的GDP與名目GDP的比率來比較。在各國比較中可以看到,有貨真價實購買力的瑞士,在光譜的最左端(見右圖),而台灣則落在與中、低所得國家同列的右端。

瑞士央行在二○一五年《放棄瑞郎兌歐元匯率上限》的報告中就表示:「因為歐元大幅貶值,造成瑞郎兌美元過分貶值。因此,過去的匯率政策已經不適用。」有學者就指出,讓瑞郎放手大幅升值,就是為了維護瑞郎的對外購買力。

反觀台灣,自一九九八年彭淮南上任以來,我們的「購買力幻覺」越來越強。近幾年研究台灣匯率政策的前立委沈富雄就指出,原本台灣還在先進國家之列,但九八年之後,便一路向開發中國家靠近,和我們外匯存底增加的速度,幾乎一致,也讓我們的名目GDP占全球比重逐年下滑。

在位十八年,從一手掌控的理事會、強力壓制輿論、到不可或缺的繳庫大戶,彭淮南創造了一個央行體制:一個只有彭淮南自己能維持的體制。

這一切,都可能只是幻覺,當彭淮南卸任時,幻覺就將破滅。

特別是,當台灣被美國點名干預匯率後,日後與美國的TPP談判必然會要求台灣減少干預。當央行「無痛賺錢」獲利模式被破解,台灣恐會少了這龐大的繳庫支柱,這正是蔡英文政府不容忽視的危機。

癥結:

好的領導人,不應一肩扛「我們現在找不出第二個可以幹總裁的。怎麼可能每年再搞一千八百億元出來?恐怕誰上來都罩不住。」一名卸任的財經官員說。「誰敢當下一任央行總裁?我們不能等到彭淮南卸任後,才討論這件事。」另一名學者說。

只是,現在誰敢討論?中經院院長吳中書雖然對央行政策讚譽有加,也敬重彭淮南,但他也指出:「假設是用更開放的態度,讓大家來討論,不是央行一肩扛。民主社會,也不用反應得這麼敏感,社會自然有公道。」的確,台灣未來會面對的經濟結果,得從現在開始討論。貨幣政策中的許多制度,也得從現在開始改變。

撰文 / 楊卓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415

俞敏洪:我只把握方向,做不好,新東方沒了也沒關系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908/158621.shtml

俞敏洪:我只把握方向,做不好,新東方沒了也沒關系
俞敏洪 俞敏洪

俞敏洪:我只把握方向,做不好,新東方沒了也沒關系

教育有很大一部分可以通過互聯網完成,但只有圍繞提高教學質量來做,才是有效的,

i黑馬訊 9月7日消息 今日,新京報舉辦“尋找中國創客”9月峰會,探討資本驅動下互聯網教育的新路徑。

會上,新東方教育科技董事長、洪泰基金創始合夥人俞敏洪發表演講,他認為,不存在互聯網教育和非互聯網教育的區別,最終互聯網教育和傳統教育一定是融合的。“不管你是互聯網還是地面教育,有很大一部分可以通過互聯網來完成,但只有圍繞提高教學質量來做,才是有效的,尤其像新東方這樣的傳統機構。”

以下為俞敏洪演講實錄(經i黑馬刪減):

我對所謂的互聯網教育的新路經,其實是不認同的。我認為基本上不存在互聯網教育和非互聯網教育的區別,最終互聯網教育和傳統教育一定是融合的。當然會有純粹基於互聯網和現代移動技術的教育體系,包括未來的虛擬、增強現實等教育體系,但它很難說跟地面教育完全切分開來。

現在新東方的中層管理團隊,在外面創業的大概有五六十家,不少都做出了影響力。可以說現在中國教育領域前50的創業公司,至少有十幾二十家都新東方的人在幹。從這一點來說,我覺得在傳統教育領域混過的人做互聯網教育更有優勢。也印證了我剛才說的,傳統教育和互聯網教育不矛盾。

為什麽不矛盾?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教育的成功都基於對教育的本質、規律和目的的最深刻理解,無論互聯網教育還是地面教育。  

可以說新東方上市直接造就了中國教育領域風生水起的狀態。新東方上市以後,引起了中國教育的兩大熱潮,尤其第一大熱潮跟新東方密切相關。原來沒有任何人認為培訓機構能上市,新東方上市以後,忽然資本家們、投資者們發現,原來一個培訓機構也可以上市。所以那一兩年大量資本湧入了中國的教育系統,當時還沒有移動教育這一說,都是在地面。催生了學大、學而思等到美國上市。

這類公司做得也是風生水起,其中做得最好的一家是學而思,我挺喜歡張邦鑫,他也挺喜歡我,排除我們兩家是競爭性的不說,我偏向於文科,他偏向於理科,我們突然發現,這兩種思維各有特長。

中國的地面教育逐漸加上互聯網,張邦興走在我前面,因為他首先是以互聯網思維來做地面教育的,我是做了地面教育發現再不做互聯網教育不行了,現在緊趕慢趕,把互聯網教育嫁接到地面教育上去。

這是第一波,上千家公司,但起來的沒幾家。後來互聯網教育帶來的革命性變革,我認為只完成了1/3,到最後完成,並且基於移動互聯網為主體的真正大公司的教育體系,比如做到現在的學而思和新東方這麽大,可能還需要四五年時間,但我肯定,最終還是由新東方的人做出來,包括陳向東、劉暢,他們已經在互聯網教育領域摸爬滾打很多年。這也意味著新東方上市其實帶動了中國教育領域的某種變革。

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十年前的今天,新東方在美國紐交所上市。今天我的戰友陳向東也來了,盡管他現在獨立做了跟誰學,但我們依然是教育領域的戰友。在座唯一一個跟我到紐交所樓上去敲鐘的就是向東,他當時是新東方的高級副總裁。所以我希望跟誰學哪天去敲鐘的時候,向東能把我帶上,你不能自己偷偷去敲,當時我帶你,這次你帶我。

對我來說,今天還有個比較好的消息,昨天晚上的收盤價創下了新東方的歷史最高點。我也不知道美國人吃錯了什麽藥,我現在自己看新東方是亂七八糟,地面教育和互聯網教育沒有接上,互聯網教育和互聯網教育也沒有接上,神經全搭錯線了,怎麽看怎麽不順眼,但美國人不知道怎麽搞的,可能覺得我可憐,給一個好的價格。

當初新東方去上市,每四股合一股,加起來發行價只有15塊錢,意味著每股四塊錢都不到,現在44塊錢多一點,剛好翻了十倍。但所有這些數據跟我一點關系都沒有,因為我現在既不賣股票也不買股票。

大概三四年前,很多公司說新東方最後肯定沒戲了,因為離互聯網教育太遠了。也有很多公司說三個月要趕超新東方,四個月要把新東方給滅了。當時我很著急,當然今天新東方還沒有被滅掉,但我也不認為新東方就好了。

我只想講一點,新東方從一年多前股價只有19塊錢,到現在44塊錢,跟互聯網有一定的關系,但沒有必然關系。最重要的原因是新東方改變了一個考核機制,原來的考核機制是只考核校長的收入和利潤。為了收入和利潤,校長們就拼命把收入往下壓,下面的人為了完成任務,就拼命開教學點。但最重要的教學產品、教學內容和教學質量以及教師素質,誰都不抓了。最後新東方教學點多了,收入也多了,但都是不健康的指標。直接導致新東方過了兩年之後增長乏力,利潤被大幅吃掉。

大家討論半天,都覺得沒辦法整過來,後來大家覺得這可能是跟新東方遠離互聯網有關系。我說先不講互聯網,我們是不是要考慮教育最本質的東西,就是我們現在教學質量越來越差,教師素質越來越差,我們用什麽辦法把它變好。

最後我強行要求新東方的全體校長考核,從考核收入利潤,全部改成對教學產品、教學質量、教師素質、客戶推薦率以及內部文化氛圍的考核。人力資源告訴我這沒辦法考核,因為沒辦法變成具體數據。我說沒法考核也得考核,要量化成具體數據。

所有校長和中層幹部立刻就明白了,我跟他們說,獎金還在這,但不管你有多少獎金,只要我考核你的教學質量不合格,客戶滿意度不高,教師素質不到位,那這個獎金你就拿不到。

其實從2015年初到現在,新東方就做了這麽一個改變。結果大家都看到了,一年多時間,收入和利潤都增長了20%以上,新東方的股票也翻了一倍以上。

我講這個是想說,不管你是互聯網還是地面教育,有很大一部分可以通過互聯網來完成,但只有圍繞提高教學質量來做,才是有效的,尤其像新東方這樣的傳統機構。所以新東方做了重點分配,凡是跟這個沒關系的,表面上看起來很炫但實際上起不到作用的所有項目都必須關停。

一般教育公司尤其是互聯網教育O2O,是把老師和學生連接起來,避免中間機構的大平臺。而我的方法是,利用新東方這樣的大平臺,把地面的O和線上的O聯系起來,以及通過地面的O支持線上的O。這是最核心的。

另外,移動互聯網不僅對教育,它對中國任何一個領域都產生了天翻地覆的影響,教育領域只是被改變的領域之一。面向教育領域我們要思考,未來一定有很多東西是新東方自己做不出來的,那怎麽辦,就要把鏈條延伸出去。

所以我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新東方作為投資參與者,選公司有點不一樣。比如最近報上來一個項目,說有一個教育機構馬上要到香港上市,收入很好,利潤也不錯,對方希望新東方投資,借著新東方的名義上市會有很好的表現,新東方也可以借著它上市,把股票一賣,至少賺50%到100%的錢。

我們投資部的人很興奮,說俞老師你看,我們投了很快就回來了。我看了他半天,我說你是腦子有病嗎?他還問怎麽了?我說你講一下我當初講過的新東方的投資戰略是什麽,我有說過一句話新東方投資是為了賺錢嗎?他想了想,說沒有。

他背我的投資戰略背得還挺熟,說是建立健康的跟新東方相關的產業鏈和生態鏈,把中國教育通過新東方這個平臺聚集起來,為中國教育未來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我說那你去掙那個錢是幹什麽的?把你這個月獎金全部扣掉。

我做新東方本身不是為了賺錢,我投資也不是為了賺錢,我個人投資如果想賺錢還好說,那是我個人,跟新東方沒關系。新東方投資是要建立一片中國教育的森林,以新東方為首,把產業鏈、生態鏈結合起來。

新東方投資不是說有一個新的東西要去投,有一個新的發展要去投,新東方的教育核心是從0歲到25歲的教育服務。在這之上,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跟新東方形成教育產業鏈互補的,我們才投。到現在為止投了25家左右,基本都是按照這個思路來的,而且100%都是互聯網的,有極少數是互聯網和地面結合的。這是第一條戰略。

第二條戰略是怎樣服務好新東方的地面教育。新東方的地面服務O2O已經做到能夠在任何一個教室和教育系統中植入,這基本上是互聯網帶來運營效率、內容效率、個性化效率的提高。這些東西都是最重要的,新東方沒有必要做平臺,因為新東方本身就是平臺。

第三個很簡單的就是,哪些東西是新東方必須要自己去做的,就是新東方內部創業。有些東西只能新東方100%擁有,那是新東方業務鏈中最密切的一部分。比如我們現在新東方教育在線分拆,馬上要在中國上市,一個前提條件是教育在線只做在線的事情,跟地面沒關系,也不容許跟地面發生任何關系,因為一旦發生關系,就變成新東方最主營業務的一部分,那教育在線公司就必須為新東方整體服務,就根本不可能股權化。

剩下的只要跟新東方的業務密切相關的,我認為就是新東方整體業務的一部分,但新東方就是不能股權化。比如新東方之前做過咨詢,年收入也快十個億了,底下的團隊也很想上市,我說你們不要用個人的錢,個人的錢我全部用現金補足了。因為新東方的出國業務咨詢,是新東方國外業務產業鏈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分拆上市想都不要想。新東方百分之百持有,對創業的或者幹這個項目的人以更好的待遇,讓他們把這個項目幹成。

現在新東方百分之百持有的公司,包括互聯網的、App等等,現在大概十家左右。

以移動互聯網為主的教育體系最終的發展,應該是幾個方面,如果從類型來說,可以是平臺型的,可以是服務型的,可以是內容型的,可以是垂直型的。

如果分類來說,我覺得還是要去區分哪些東西是可以純粹做線上的,哪些東西是線上線下結合的,哪些東西是要以線下為主的。我不認為移動互聯網到了,一定把線下變成非主導的。

當各種家教上門服務在中國風起雲湧的時候,新東方內部也反複討論過,要不要讓所有的老師為所有的學生建立一個家教上門服務平臺,跟外面的家教服務來抗衡。當時我的觀點是,上門家教服務這事一定有需求,但這個需求並沒有真正打到家長、學生、老師的痛點。

家長、學生、老師的痛點有幾個。第一,家長希望孩子交給老師或者機構後,對方能100%高質量地負起責來。

第二,家長並不在乎一個小時付了150塊還是200塊,家長不在乎這50塊錢,他在乎的是孩子受到的教育是放心的。老師會在意一小時拿了150還是200,但如果家長面對上門服務,首先會考慮的是安全問題。

第三,上門服務的時候,家長是要多花時間還是少花時間。從老師的角度來說,上門服務老師能多拿錢,但是老師路上消耗的時間到底多少,這是個問題。

另外,通過平臺,老師和家長接觸以後,如果雙方都滿意,跳單的可能性多大。

當然我還要考慮到,這樣的系統建立起來,對新東方地面的沖擊到底多大。當然這種沖擊是有的,我們也相應提高了老師的個人待遇。但是最後我還是下定決心,新東方不做這個平臺,我們就堅持做班級教育,堅持用互聯網的方式來提高教學質量、教學效率,做教學內容的分發,以及對學生的個性化輔導,同時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環境。

這個決策不能算先進,但是算是一種委托,到現在為止我也不覺得自己在互聯網教育里面的頭腦是先進的,我到現在也始終在堅持,對新東方這樣的機構來說,互聯網教育就是為新東方的地面教育客戶帶來最好的體驗、最高效的學習、最優質的結果,只要符合這幾條,我怎麽樣用互聯網都不過分。

新東方大概就是做了這幾點布局。第一是以地面教育為主的互聯網的介入。第二是用互聯網的方式建新東方的生態鏈和產業鏈。第三是以互聯網的方式,通過自己的研發來彌補新東方內容、產品各方面的不足。

其實新東方在互聯網方面的投入一點都不少,向東在的時候,我們在教學內容研發和系統投入方面,大概都不到兩千萬美元,現在新東方大概每年投入八千萬美元左右。

我三天前剛從CEO位置上退下來,不再當首席執行官了,還在當董事長。原因非常簡單,一是我覺得我到了50多歲了,沒有必要沖在一線了,有的是年輕人沖在一線,我把握大方向,教學質量、教育服務、教育內容一百年不變,如果違反一條的就下去,沒有違反的就牢牢做下去,發展。

我個人做的事情很簡單,我要利用新東方最近幾年研發的成果,還有未來幾年有可能研發的成果,為中國貧困地區和邊遠地區的孩子們服務。新東方從今年開始,會大量布局所謂的雙十課堂,分成兩種模式,一種是在一些中型城市,新東方依然可以賺錢的模式,通過互聯網的技術、平臺把新東方最優質的內容通過直播、錄播的方式同步傳播到當地,當地把學生組織起來學習。

我個人的責任和使命,是如何解決中國教育不均衡的問題,尤其是城鄉之間、核心城市和邊遠地區之間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問題。新東方的責任和使命,我只做一點,就是把握新東方的正確方向,做好了就繼續做下去,做不好,新東方沒了也沒關系,努力一下就行了。

謝謝大家。

俞敏洪 新東方 在線教育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156

改章程也沒能防住險資!伊利股份被陽光保險舉牌

伊利股份晚間發布公告稱,陽光產險9月14日增持公司股份566.79萬股,占總股本的0.09%。陽光產險和陽光人壽合計持有公司普通股股票303,240,065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00%。陽光產險和陽光人壽因同受陽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控制而構成一致行動人。

此前,8月10日晚間,伊利股份公告稱,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關於對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修改公司章程事項的問詢函》的公告,對其投資者“持有公司已發行股份達到3%時,應當在該事實發生之日起三日內,向公司董事會發出書面通報。在通報期限內和發出通報後二個交易日內,不得再行買賣公司的股票”;投資者持有股份達到3%後,其持股比例“每增加或者減少3%,應當依照前款規定進行通報”等公司新章程等提出問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31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