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麻煩大了】萬得城,什麼也沒得到

http://www.infzm.com/content/88783

兩年前,同在2月,百思買宣佈關閉中國區所有門店。那時,萬得城站了出來,高呼「他們退出了,我們給你定心丸」。萬得城的不少中層管理員工,正是來自百思買。

這個定心丸只定了兩年,萬得城就不再玩下去了。麥德龍與富士康耗資兩億美元的萬得城實驗宣佈失敗。這一次,罕聞消費者的唏噓,不見同業們幸災樂禍的譏嘲。

萬得城本是零售巨頭和代工巨頭的一次渠道上的強強合作,目標是過去一年產生13680億元人民幣銷售額的中國消費電子產品市場。然而,進入時機的失當,經營模式的錯位,管理機制的無序,包括合資方之間無法相互借力的弔詭,令外資連鎖品牌染指全球最大單一市場的第二次企圖再度落敗。相較於上一次來自美國的百思買,混血的萬得城似乎輸得更為乾脆:只堅持了兩年。佔據75%股權的麥德龍方面意興闌珊,聲稱未來「將把重心放在公司已擁有較大市場地位和佔有率的國家」。而持有兩成半股份的富士康索性一言不發。

其實,2013年2月27日由萬得城電子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浦紹博嘴中吐露的消息,並非新聞。早在1月中旬,這家師從母集團麥德龍、以買斷式經營在歐洲頗有戰績的公司就已表露了退意。浦紹博自然不會提及他上任時所謂至2015年開出100家店面的願景,只是表示要與富士康談談並接觸有興趣和實力的潛在接盤者。

購併江蘇五星後的百思買,還一度令蘇寧、國美等稍有顧忌。畢竟在保證採購量取得較低進價的同時,人家還長期扛著「全球第一」的頭銜。但實力略遜的萬得城,卻並沒有給這些對手帶來什麼實質性的威脅。

百思買曾經遭遇的問題,萬得城一個沒能逃脫。諸如一、二線市場早已為「蘇美」兩強瓜分七成以上市場;線下體驗線上購買,讓萬得城承擔著不斷上漲的租金和人工成本,卻不能轉化成收入;買斷式經營顯然也加大了企業的現金流緊張。

而萬得城的進入時機卻更為糟糕。百思買時期,至少中國家電企業還有個「下鄉」的政策利好補貼家用。萬得城生不逢時,進入時已是「以舊換新」的末端計時,再加上萬得城對於社區店的權力下放,使得部分中層為了業績肆意放低價格,這必然招致製造商的反彈。同時,電商平台在2012年的持續井噴,讓蘇寧、國美都倍感頭疼,遑論萬得城。

麥德龍的經營手法確有可圈點之處——從選擇iPhone4開售之機開業,到利用百思買退出迅速上位的親情牌,手法著實圓熟;結盟富士康自然也想借力這個全球代工之王,在數碼、IT產品類中別開生面。但一直窺伺渠道的郭台銘似乎更中意主打自身主導的「萬馬奔騰」計劃,對於在萬得城的合資,更像是在走閒棋冷子,短期內當不得真。沒有了強力奧援,且在經營大思路上不能與時俱進,萬得城之敗也在意料之中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8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