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联想控股资金链震颤 中科院“卖血救子”?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8-10/HTML_0JSQESOC1VRB.html


“若联想控股如前几年般业绩辉煌,中科院可能不忍心出手。”8月7日晚间,一位接近中科院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科院国资公司)有关人士在电话里告诉记者。

当天,北京产权交易所出现一则有关中科院将联想控股有限公司(下称联想控股)29%股权挂牌转让的消息。

上述转让信息表示,此次联想控股股权的具体转让方为中科院国资公司,其持有联想控股65%股份,联想控股职工持股会持有35%股份。

这就意味着,如果股权出让完成,中科院仍将持有联想控股36%的股份,仅比与职工持股会多1%。

“这次转让或许围绕一个‘钱’字。”上述有关人士表示,此次中科院以27.55亿转让股权,或许是想挽救资金链正经历震颤的联想控股,而不得不“卖血救子”。

联想控股资金失血?

“联想控股内部都清楚,当年轰动一时的联想集团收购‘IBM’全球PC业务,今天看来,给母公司带来巨大亏损。”上述有关人士告诉记者。

2004 年12月8日,联想集团宣布将收购IBM全球PC业务。收购交易条款显示,联想集团将支付予IBM的交易代价为12.5亿美元,其中包括约6.5亿美元现 金,及按交易宣布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股票市值6亿美元的联想股份。此外,联想集团将承担IBM约5亿美元的净负债。

2007年2月,IBM减持联想股票,联想集团公告称,IBM减持股票中有5000万股由大股东联想控股收购。

但该笔高额投资给联想集团带来的却不是高额回报。

数据显示,即便是SARS疫情严重的2003年二季度,联想集团营业额达53.4亿港元,同比升11.4%;利润2.78亿港元,同比增3.9%。其中,核心业务(台式电脑)的销量增长达21.6%。

而收购IBM全球PC业务后,联想业绩出现颓势。今年初公布的2008-2009财年三季报(自然季度为2008年第四季度)显示,当季亏损9000多万美元,成为其11个季度来首次亏损。

联想控股集团2008年底的种种举动,也令其资金链问题受质疑。

去年10月29日,联想控股集团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欲以6.315亿元出售旗下全资子公司石药集团100%的股份。

事实上,上述股权是其2007年6月以8.7亿元收购,并且承诺,未来5年,将对石药集团投资50亿元。时隔一年多,联想控股集团就将股权出售,且高买低卖损失2.4亿元。

“可能另有隐情。”有业内人士曾表示,“联想控股或急需钱。”

8月7日的公告似乎印证了此种猜测,联想控股2008年营收1152亿元,营业利润亏损4.3亿元。今年一季度,实现营收191亿元,营业利润亏损20亿元,净利润亏损8亿元。

中科院施援手

“联想发展到现在,很不容易。”上述接近中科院国资公司有关人士说。

1984年,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由11名科研人员创立联想控股,2008年,公司综合营业额达1400亿元,总资产651.38亿元,历年累计上缴税收76.16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联想控股旗下拥有中国最大电脑生产商联想集团、神州数码、苏州信托、融科置地、弘毅投资和联想投资等。

“当初,联想控股只是中科院旗下小公司。”上述有关人士表示,现已超越之前诸多兄弟公司。“这次,联想控股面临的资金问题较大,故大股东或采用转让股权的方式,以筹备足够资金。”

公告显示,中科院要求意向受让方注册成立需满20周年,实缴注册资本不低于40亿元。经审计的2008年度合并财报的资产总额不低于350亿元,净资产不低于100亿元。经审计的2006年度、2007年度和2008年度合并财报的净利润平均8亿元以上。

此外,受让方须书面承诺:如成为标的企业股东,事先未经标的企业其他股东书面同意,5年内不改变已确定的发展战略和各项业务规划,不改变为执行发展战略和业务规划而确定的财务安排。同时承诺,派出的股东代表,以及受让方推荐的董事在履行职责时遵守本受让条件的约定。

为保持标的企业现有经营管理层稳定,转让条件中要求意向受让方在递交受让申请的同时,应书面承诺,如成为标的企业股东,5年内不提出对经营管理层进行改组,不转让所持股权

据悉,泰康人寿有意入股联想控股,截至记者发稿,未获得泰康人寿和联想控股方面的确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97

中科院否認為獐子島扇貝絕收“背書”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329

U11400P31DT20141104003326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徐燕燕

扇貝到底去哪兒?冷水團是不是致死扇貝的“元兇”?

10月31日獐子島集團召開海洋牧場災情說明會,同時發布的一份來自中科院海洋所的會議紀要,被認為是權威科研機構對此事件的定災證明。

11月5日,《第一財經日報》向中科院海洋所求證,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負責人稱,中科院海洋所沒有為此次獐子島8億扇貝絕收事件做定災調查。

此前本報記者采訪多位海洋生態和環境以及貝類養殖的專家均稱,這份會議紀要並沒有說北黃海冷水團是導致扇貝絕收的直接原因。“我們當時只是一個會議紀要,也不是定災證明,里面沒有涉及到災害,也沒涉及到扇貝死亡。”前述中科院海洋所人士稱,“(海洋所)之前也沒有介入他們這件事(扇貝絕收),是他們(獐子島公司人士)過來,在我們所開了一個會,目前我們掌握的資料,還是他們在會議期間發布的會議紀要,目前我們也僅僅是到這一塊,沒有最新的相關的資料。”

本報記者也從知情人士處獲悉,中科院海洋所在出具會議紀要時,並不知情是作為獐子島扇貝絕收的定災使用,並打算於近日再次對此事件作出說明。

但相關人士告訴本報記者,獐子島董事長吳厚剛接受新華社采訪時稱,中科院海洋所為此次事件定災。他稱,“冷水團這個事,我們一開始也不知道,不認為就是我們這次災害的主要原因,不是有檢測平臺麽,有數據嗎,發現異常之後,把數據提供給了海洋專家,根據檢測平臺的數據,來分析這種狀況,通常有可能什麽原因。”

10月31日,獐子島在發布的《關於部分海域底播蝦夷扇貝存貨核銷及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公告》中表述,“經過交流和討論,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專家對獐子島海域底播蝦夷扇貝畝產下降的原因達成如下共識。”

11月1日,本報記者采訪了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水產養殖專業研究領域的專家董雙林。他稱,在中科院海洋所出具的會議紀要中,並沒有闡釋蝦夷扇貝直接致死的原因。他發現,在公布的報告中,主要是對水文條件的測定,而缺少了一項重要指標氧氣。

董雙林告訴本報記者,獐子島是受冷水團影響的邊界地區,一般情況下,不會離獐子島太近,偶爾會上來。一般而言,沒有太大問題,不會特別強,就怕冷水團帶來的特別因素,比如缺氧,或者溫度變化太劇烈。

“長江口岸經常出現大批貝類死亡,大部分是因為缺氧。冷水團有可能導致缺氧,但是沒有證據。”他稱。

亦有其他水產養殖專家表示,此前未聽說冷水團導致蝦夷扇貝絕收。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023

中科院:GDP今年增7.2% 一線城市房價漲6.5%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501

MAIN201405051814000039172211793

本文首發於新浪財經,授權華爾街見聞發表,

中國科學院今日發布《2015中國經濟預測與展望》。預計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將呈現前低後高的趨勢,上半年GDP增速為7.1%,下半年為7.3%,全年GDP增速為7.2%,較2014年下降約0.2個百分點。

中科院預計,雖然2015年經濟增速會進一步放緩,國內總需求降低,但由於推動消費物價上漲力量仍大,預計2015年CPI將溫和上漲1.8%,漲幅略低於2014年。CPI全年漲幅平穩,波動較小。而在國內產能過剩行業去庫存壓力較大和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走低大環境下,2015年PPI將下降1.9%左右,降幅與2014年大體相當。PPI上半年持續下行,下半年逐步回升,全年呈現前低後高的走勢。

報告預計,2015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增速將在11%左右,處在最近十年來的低位。2015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相比於2014年仍將略有下降,預計全年增速為14.9%,全年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將呈現先高後低的小幅波動態勢。此外,研究中心還預計,2015年中國出口增速約為6.4%,進口增速約為5.4%,順差規模高於2014年。

中科院預計,2015年一線城市商品房銷售均價將達到約20100元/平方米,同比上漲6.5%,全國商品房銷售均價約為6400元/平方米,同比上漲1.2%。此外,2015年商品房銷售面積與銷售額都將有所上漲,15年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額增速與2014年基本持平,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投資額保持上漲趨勢,新開工面積和竣工面積較2014年保持上漲。

在全球經濟複蘇疲弱、美元逐漸走強的情況下,報告預計2015年全球大宗商品價格較2014年將明顯下跌,RJ/CRB商品期貨價格指數均值在272點左右,同比下跌約6%。其中,2015年WTI原油期貨價格預計在40至85美元/桶之間波動,均價在72美元/桶左右,較2014年下滑約23%。美國頁巖油供給增長導致國際原油供應寬裕,全球經濟疲弱、美元升值等因素將打壓油價。(新浪財經 翁曉瑩 發自北京)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762

神州龍芯併購美國AMD,綜藝股份攜手中科院打造中國芯【轉帖】 余曉光

來源: http://xueqiu.com/5277310522/35830316

 中華網財經$AMD(AMD)$

2014年,我國共實現全行業對外投資1160億美元,如果加上第三地融資再投資,對外投資規模應該在1400億美元左右。這個數據大約比我國利用外資高出200億美元。這意味著,2014年我國實際對外投資已經超過利用外資的規模,已經成為資本的凈輸出國。在中國的對外投資項目中,最為引人註目的當屬高科技領域里進行的各種並購,來自華爾街的新聞報道,日前由神州龍芯、中芯國際、創投等組成的中國財團擬並購美國AMD,這將是繼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後,中國資本走出去的又一重大事件。

AMD簡介

AMD成立於1969年,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桑尼維爾,公司專門為計算機、通信和消費電子行業設計和制造各種創新的微處理器、閃存和低功率處理器解決方案,其在CPU市場上的占有率僅次於Intel,堪稱世界級的高科技公司。近年來,AMD在Intel的打壓下屢屢處於市場劣勢,產品市場占有率急劇縮水不足22%,多次陷入財務危機。其2014年經營業績再次表明AMD有陷入財務困境的可能,AMD管理層被迫在全球裁員15%並大幅減少員工福利來應對即將到來的危機,新上任的華裔CEO蘇姿豐(LisaSu)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希望通過並購重組等手段引入戰略投資者來充分改善AMD目前的困境。

長期的經營不利導致AMD股價持續走低多年,其市值已不足20億美元,甚至不如中國一家普通房地產公司的規模。AMD的困境側面反映了美國IT業的衰落,在本月,IBM裁員8000人以削減10億美元支出,其服務器業務也將賣給中國的聯想集團。

AMD和神州龍芯牽手多年

其實早在2003年12月,為了對抗來自Intel的競爭壓力,AMD和神州龍芯合資設立了研發中心,多年的合作為此次跨國並購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長期研究AMD發展趨勢的華爾街專業人士Barnes認為,AMD在財務上的捉襟見肘相對於中國資本在各種項目上動輒數百億的豪爽投資,投入中國資本財團的懷抱無疑將幫助AMD獲得新生。市場人士擔憂這次並購能否順利通過美國政府部門的審批,曾在美國高盛工作多年的投行專家Menuhin表示,這種跨國並購對於華爾街來說司空見慣,2005年5月1日,正是在華爾街投行機構們的協助下,中國聯想耗資23億美元順利收購了IBM的PC業務,對華爾街而言,只要價錢合適,沒有做不成的交易,對AMD和Loongson(龍芯)而言,這是一種雙贏的選擇。

目前正值中國大力發展芯片制造業的產業投資戰略期,神州龍芯並購AMD無疑將整體帶動中國在CPU領域的研發能力。

綜藝股份聯袂中科院,龍芯產業化發展加速

北京神州龍芯集成電路設計有限公司(簡稱神州龍芯),是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和江蘇綜藝股份有限公司(600770)等公司共同投資創辦的,一家專門致力於開發、銷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龍芯系列微處理器芯片以及相應產品的高新技術企業,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所長李國傑院士擔任董事長。

近年來以科研院校為核心的國資系在高科技產業化領域運作頻繁,如中科院旗下中科曙光新近登陸創業板。

公開資料顯示,神州龍芯為中科院控股,綜藝股份持股32%,屬於國資系中科院國有資產背景,而神州龍芯的第二大股東綜藝集團實力雄厚,擅長於產融結合,在資本運作方面有豐富的經驗,也非常熟悉海外並購業務。此外,其與清華大學共同投資的綜藝超導在高溫超導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其高溫超導產品在4G、衛星通信、量子通信和軍工雷達遙控領域獲得廣泛應用,根據其企業戰略規劃,預計有望在2015年實現IPO。

神州龍芯並購AMD,或將創造海外並購新模式

近年來,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2002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為27億美元,2013年這一數字已增至1078億美元,短短12年時間增長近40倍。同時,我國的對外直接投資流量連續兩年列世界第三位;對外直接投資存量超過6600億美元,列世界第十一位。

我國在對外投資領域的改革邁出大步,確立了“備案為主、核準為輔”的管理方式,除敏感國家(地區)和敏感行業外,一律改為備案制,大大提高了企業境外投資便利化水平。此外,在加強政府間合作,推進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推動集群式“走出去”等方面也取得進展。2015年,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開張在即,絲路基金也為對外投資企業帶來重大利好。

隨著我國進一步推進確立企業對外投資的主體地位,更多釋放企業境外投資的活力,對外投資還將保持高速增長,神州龍芯並購AMD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海外並購模式,中國“走出去”也將進入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發展新階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311

西王特鋼牽手中科院 項目最高利潤500%為何“卡殼”?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4095.html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西王特鋼(01266.HK)與中科院金屬研究所(下稱“金屬所”)的合作現狀就是如此。

很多事情推進不順利,有時候是由於一方或者雙方不積極。西王特鋼與金屬所的合作卻不是這樣,開始的時候,雙方都很積極,而現在,雙方都很著急,合作進展並不順利。本來是企業、金屬所、科研人員三贏的事情,現在卻處於半擱置狀態。問題到底卡在哪里?

簡單地說,西王特鋼與金屬所的合作是這樣的:金屬所以科研成果入股西王特鋼;西王特鋼給金屬所一億股份,其中51%歸金屬所持有,也就是“國有股”,49%要分配到科研團隊個人的名下。

現在的問題是,分配到科研人員個人名下的股份,科研人員一直沒有拿到。科研人員原來的熱情和態度已經大打折扣。

而就在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指出,要讓領銜科技專家有職有權,有更大的技術路線決策權、更大的經費支配權、更大的資源調動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明確指出,要完善保障和激勵創新的分配制度,探索年薪制、股權、期權、分紅等激勵措施。要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效益分享比例,讓他們憑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新成果合理合法地富起來。

總理的話很明確,以股權、期權、分紅等方式激勵科研人員,是正確的方向,但回到現實中,以西王集團與金屬所的合作為例,這樣的探索落實進度的緩慢令人深思。

一次馬上就辦的合作

西王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勇是個辦事很果敢的人。西王集團起源於一個棉油加工的村辦企業,旗下現有3家上市公司。

王勇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談到當初與金屬所合作的發端,“一頓飯工夫就決定的事兒”。

當時,西王特鋼的一個項目招標,金屬所中標。招標程序工作已經完成,王勇聽說金屬所里一位在全國領軍的黑色金屬研究專家到了,就臨時決定請金屬所人員吃頓飯。這頓飯,碰出了火花。

王勇告訴本報記者,吃飯時,他問金屬所還有什麽成果項目,金屬所人員提到,其中還有一個項目,很重要,準備放在國內一家很著名的鋼鐵企業,但這家企業表示,從論證到寫報告審批,僅程序就需要大概兩年的時間。

王勇當場表示,這個項目放在西王特鋼,飯後他就組織班子落實,半年後就可以拿出產品來。

金屬所相關人士曾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當時他就感到,民營企業的效率令人咋舌。

這頓飯中,還談了許多。但最大的成果是,王勇不但想要上面所說的那些成果,還想把金屬所變成“自己人”。

這個路徑就是,金屬所以科研成果入股西王特鋼,不但金屬所持有股份,科研人員也持有股份。

3個月後,雙方的原則性協議就已經達成,半年之後,全面合作正式開始。金屬所的10名博士進駐西王特鋼。

科研人員有名有利的合作模式

根據西王特鋼2015年1月6日的公告,西王集團與金屬所的合作模式是:金屬所給予西王特鋼的10項特鋼技術許可使用權為10年,其為公司提供技術和服務,兩者之代價共1.22億港元。公司以每股1.22港元發行1億股新股作為上述代價,新股占擴大後已發行股本約4.76%。

公告同時進一步解釋稱,每股代價為合同簽訂日期前一個交易日之收市價1.22港元。

合作項目共分3個階段建設,計劃投資16億元,項目全面建成後將形成年產鋼錠30萬噸,鍛件、鍛材10萬噸,特種冶煉鋼1.2萬噸生產規模,工業用、民用、醫用各種成品刀具500萬套,實現年銷售額100億元,利潤30億元。

本次合作的亮點還在於科研人員的收益上。按照協議,西王特鋼給予金屬所的股權中,金屬所占5100萬股代價股份,金屬所主要科研人員占4900萬股代價股份。西王特鋼2015財政年度內出售超過1萬噸H13高品質工模具鋼之銷售目標時,金屬所及其主要人員可獲發行合共4000萬股獎賞股份,其中金屬所占2040萬股獎賞股份,金屬所主要人員占1960萬股獎賞股份。

粗略算來,按照合同簽訂時的市值計算,科研人員“持有”的4900萬股西王特鋼股份總市值在6000萬港元左右,金屬所的科研團隊如果計算為30人,人均持有市值在200萬港元左右。當然,現在還看不到金屬所科研人員具體怎麽分配。
去年1月6日,西王特鋼複牌,當日盤中最高漲幅達到10.66%。但隨後,隨著鋼鐵行業的整體不景氣,西王特鋼股價整體也呈下行趨勢,現在處在0.6港元到0.7港元區間。

王勇告訴本報記者,西王特鋼的規模,他不想搞太大,300萬噸左右就已經很好。關鍵是要搞成特種鋼的完整產業鏈條,從煉鋼,到鍛材,再到終端產品。“將來的西王特鋼,不是一個單純的煉鋼企業,而是一個全流程的裝備制造產業。”

當時,王勇的設想是讓西王特鋼未來2~3年內成為我國特鋼行業的一匹黑馬。

按照當初的設想,西王特鋼與金屬所的合作項目產品瞄準中高端工具鋼、模具鋼、軸承鋼、海工鋼、輪軸鋼、軍工鋼等高端裝備用特殊鋼,應用於交通運輸、能源石化、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等行業用高均質車輪車軸鋼、壓力容器特厚板、海洋平臺特厚板、超高鏡面模具模塊、高性能健康廚房生態刀具等。

王勇舉例說,現在中國用的核廢料儲存罐,都是從國外進口,一個就是500萬元人民幣。金屬所的科研成果中已經有這個了。

這種儲存罐技術要求十分嚴格,要千年內不發生任何外溢問題。專家相信,千年之後,關於核廢料的處理一定能解決,現在需要的是裝起來,埋起來。

蜜月之後的苦澀

雙方合作正式開始之後,金屬所的10名博士就進駐西王集團。

王勇對招賢納士已經十分“習慣”,當年創業時,他就把招來的人才當自己人看待,過春節時,他會組織人員敲鑼打鼓,把系著大紅花的整扇豬肉送到外招人才的家門口。

他曾對記者表示,這更多是一個形式,是表明他們不是外人,是自己一家人。

現在,他所設想的,也是把金屬所的科研人員當“一家人”。他說,人到了,心不到,那肯定不行。心到,還是需要有利益驅動的,與金屬所的合作之所以把科研人員占股份作為重要元素,不單是體現對科研成果的尊重,也是體現對科研人員自身價值的尊重。

他說,如果科研人員的成果能夠變成自身價值的一部分,還愁科研成果鎖在櫃子里嗎?科研人員自己就會成為推銷員,把科研成果變成現實生產力,而不是只在論文上署個名,只在評職稱時管用。

金屬所的科研人員進駐西王特鋼之後,不但給西王特鋼提供技術上的支持,甚至還成了產品的推銷員。

西王特鋼總經理張健對本報稱,金屬所的科研人員進駐之後,西王特鋼人學到了不少東西,尤其是科研人員嚴謹的思維方式。另外,他們對產品也當自己的孩子看待,因為他們親眼看著這些產品“出生”,放心,且有實現感。

張健介紹說,與金屬所合作的一期項目目前已經完成,這就是鋼錠生產項目,用的就是金屬所的科研成果。“目前月產能在8000噸~10000噸,而且市場銷售比較好。這些產品正常情況下可以拿到10%~15%的利潤,好的可以拿到30%的利潤。”

西王特鋼H13模具鋼利潤率更讓人咋舌。現在已經出口到德國,每噸價格在9000多元,利潤率更高。

按照規劃,下面還會有二期、三期項目。“二期以鍛材為主,就是把我們自己生產的鋼錠一部分再往下遊加工,做成軸、法蘭、齒輪等類似的鍛件。三期就會做一些終端產品。軍刀、手術刀等,量不會特別大,但附加值會很高,利潤率可能會在500%以上。西王特鋼規劃了2萬噸的特種冶煉鋼,目標利潤在100個億。”

但現在科研人員的心態發生了變化,二期、三期項目的推進也遇到困難。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股權分配不到科研人員個人身上。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科研人員告訴《第一財經日報》,按照當初的協議,股份幾乎是裝進了自己腰包里的,現在遲遲不能落實,心勁自然就小了。張健告訴記者,開始時,這10名博士都積極來西王特鋼,吃住都在這里。但現在,基本都回去了,打電話給他們,他們也會說工作忙,來不了。

在王勇看來,項目不能按照當初的設想落實,對企業來說就是最大的損失。

按照當初協議,有相當一部分股權是應該分給科研人員的,西王集團也非常希望早點落實,科研人員當然也願意獲取這部分股權,但為何落實不了?科研人員雖然不願意多說,但本報記者采訪一圈下來發現,問題出在沒人敢拍板,因為這涉及到科研人員的身份歸屬、個人股權與國有資產之間關系等問題。

如何打破瓶頸

王勇告訴《第一財經日報》,按照當初的協議,金屬所的十大科研成果是入股西王特鋼的,從一定意義上說,這已經是西王特鋼的“資產”。但如果科研人員不上心,項目就無法落實。

金屬所的科研人員也有自己的難處,科研人員的很多時間在西王特鋼進行研發生產、技術支持等,原單位的項目就無法開展。

王勇說,看到這種狀況,心里真急。

張健告訴記者,中科院內部也進行過討論,希望在各個領域推廣西王特鋼與中科院合作這種模式,中央領導也給予過指示,希望積極推進。但是中科院方面沒有先例,沒人願意拍這個板,所以推進緩慢。
記者了解到,中科院方面是想制定一個總體框架,對科研成果轉化作出一個比較統一的規定,然後再推開,但企業等不及,科研人員也等不及。

張健告訴記者,“我們目前也就這些情況做了一些調整,持續推進大的合同框架。同時也在與他們溝通探討新的合作模式。比如項目制,按照項目進行資金獎勵。原先的合作模式會把整個金屬所融到西王,會爭取到更好的資源和配置,有一點新的研發或發現都願意和我們進行分享。而後一種合作針對性比較強,但也存在局限性,不是一家人的關系了,就變成甲方乙方的關系了。”

 

相關閱讀:

解決科研政策“最後一公里”需要拍板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388

中科院課題組報告:城市居民幸福感排名廈門最高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6973.html

中國科學院宜居城市研究團隊14日發布最新研究成果《中國宜居城市研究報告》。結果顯示:中國城市居民幸福感排名最高的依次是廈門、威海、寧波、濟南和蘇州。

課題組介紹,該報告首次通過大量居民問卷調查和數據分析,反映了公眾真實的城市宜居性感受。城市宜居性與居民幸福感存在對應性,通常宜居指數高的城市,居民幸福感排名也較前。

研究顯示,幸福感最高的城市也是城市宜居指數排名靠前的城市。另外,不同群體對幸福感的認知也不同。其中,女性、中年人的幸福感更高;高學歷、從事生產性行業群體感覺更幸福;高收入、本地戶口群體幸福感也高於其他人群。

該報告通過計算一個城市內部居民認為“很幸福”和“比較幸福”的人數占被調查人數總和的比例來測度各個城市幸福感狀況。結果發現,40個被調查城市的高幸福感占比平均值和中位數分別為47.67%、48.75%。其中,幸福感最高的城市主要包括廈門、威海、寧波、濟南和蘇州等,這些城市被調查居民的高幸福感占比均超過50%,成為國內幸福感評價相對較高的城市。

課題組介紹,環境的宜人性對居民的幸福感有正面的作用。在光照充足、氣溫適宜的地區,城市的宜居性明顯優於幹旱內陸地區,居民對身體健康狀態和生活穩定性有更高的評價,相應地也對生活狀態感到滿意和幸福。以全國40個主要城市為例,威海、廈門、福州、蘇州既是自然環境舒適性高的城市,同時也是居民幸福感高的城市。這四個城市的自然環境宜人性評價結果分別為66.04、62.52、62.48、62.50,高於40個城市的均值。

課題組介紹,與其他城市比較可得,幸福感高的城市具有以下共同特征:城市宜居水平較高,宜居性要素均不存在“短板”,宜居性要素評價在均值以上或接近於均值;主要位於中國東部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人均可支配收入良好;所在城市生活壓力比一線城市要小,發展活力都很強,是適合居住、工作和生活的城市。

分析顯示,一線城市北上廣深幸福感相對較低,主要原因可以歸結為:環境健康性差,交通擁堵問題嚴重。北上廣這類大城市的環境健康性均為居民最不滿意的宜居性要素,北京的自然環境宜人性評價也較低,深圳與北京的交通條件也為居民所不能接受,這些因素制約了城市居民幸福感的提升;物價高,購房難。這些城市的收入相對其他城市更高,但同時生活成本也很高,尤其是在購買或租賃住房的價格上,居高不下的生活費是影響居民幸福感的一個因素。競爭激烈,壓力大。雖然這些城市的工作機會多,但是不可否認就業競爭也更激烈,另外,職場競爭還會帶給個人負面影響,高強度工作與高壓的心理狀態,不利於個人的身心健康。

研究報告稱,城市安全、環境健康、交通便捷成為當前我國城市宜居性評價最低的三個方面,表明安全、健康和交通等關鍵詞是制約中國宜居城市建設的重要短板。

一個有意思的結果是:不同年齡、學歷、戶籍狀況、家庭月收入等屬性的居民對城市宜居性評價結果明顯不同。其中,20-29歲、40-49歲、本地戶口、高學歷、家庭月收入5000以下和2萬元以上等社會群體的城市宜居性評價較低。也就是說中等收入群體的滿意度要高於高收入和低收入人群。

相關:

中國宜居城市總體評價

中國城市宜居指數整體不高。40個代表著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最高水準的城市,城市宜居指數平均值僅為59.92分,中位數為59.83分,均低於60分的居民基本認可值,反映出中國和諧宜居城市建設道路還很漫長。

中國城市宜居指數評價最高的城市為青島、昆明、三亞、大連和威海。其中,青島市城市的綜合宜居性評價最高,位居全國第一位;昆明具備舒適宜人的自然環境和特色的社會文化環境,位居第二位;三亞市以空氣環境健康取勝,位居第三位;大連市在城市安全性和自然環境宜人性上表現突出,位居第四;威海市自然環境舒適性和宜人性優勢明顯,位居全國第五位。

東部沿海城市的自然環境宜人性更強。自然環境宜人性評價也相對較高,平均值和中位數分別為61.14、60.06分,獲得了居民的基本認可,也是中國宜居城市建設的相對優勢內容。其中,自然環境宜人性評價最高的五個城市依次為深圳、上海、蘇州、青島和南京,主要集中於東部沿海城市。

文化特質提升了城市人文環境舒適性。人文環境舒適性評價的平均值和中位數分別為61.13、60.80分,成為中國宜居城市建設的相對優勢內容。其中,人文環境舒適性評價最高的城市主要包括深圳、上海、廣州、成都和威海等城市,均具備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抑或包容開放的城市文化。

二三線城市的交通便捷性評價較高。40個調查城市的交通便捷性評價相對較低且得分較為集中,平均值和中位數分別為58.59和59.11分,屬於中國宜居城市建設的短板領域。而交通便捷性評價最高的城市分別為廈門、蘇州、濟南、海口和銀川等,另外威海、石家莊和昆明的交通便捷性評價也相對較高,主要以二三線城市為主。

東部沿海和西部高原城市的環境健康性評價較高。40個調查城市的環境健康性評價相對較低,平均值和中位數分別為58.24、59.17分,是制約我國宜居城市建設的重要瓶頸。在40個案例城市中,環境健康性評價較高的不僅包括廈門、青島和威海等東部沿海城市,還包括西寧和銀川等西部地區高原城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242

中科院等成功制備黑磷可控降解光熱轉換材料 可用於腫瘤治療

從中科院官網獲悉,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喻學鋒與深圳大學教授張晗、香港城市大學教授朱劍豪等合作,成功制備出基於黑磷的生物可降解光熱轉換材料,用於實現高效安全的腫瘤光熱治療。

納米光熱治療技術具有適用範圍廣、非侵入、選擇性強、過程簡便、正常組織損傷小等優點,在腫瘤治療、藥物控釋、光控植入材料等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應用價值。然而,目前常用的無機納米光熱轉換材料在體內往往無法降解,而是以納米粒子形態在器官中長期存留,或者材料的降解產物中包含有毒的物質,這些都會引發機體潛在的毒性反應,這導致它們很難獲得國際醫療審核機構(如FDA)的批準,步入實際臨床應用。研發性能優越並且生物可降解的納米材料,是將納米技術推向實際臨床應用的關鍵和難點。

黑磷是近年來廣受關註的一種具有二維層狀結構的直接帶隙半導體材料,展現出出色的電學和光學特性。喻學鋒團隊在之前的研究中發現,尺寸僅為幾個納米的黑磷量子點具有很高的近紅外光熱轉換能力(Angew.Chem.Int. Ed. 2015, 54,11526)。並且,黑磷在生理環境下會氧化進而降解成磷酸根離子和亞磷酸根離子等安全的小分子產物(Angew.Chem. Int.Ed. 2016, 55,5003)。然而,近期研究發現,裸露的黑磷在生理環境下降解過快,會導致其光學性能在體內循環的過程中下降,從而影響其光熱治療的效果。

針對這一問題,研究團隊采用了乳化溶劑揮發法,制備了一種高分子聚合物(PLGA)包裹黑磷量子點(BPQDs)的核殼結構納米球(BPQDs/PLGA)。PLGA作為一種可降解的疏水性生物醫用高分子,所形成的聚合物殼層能將內部的黑磷量子點與生理環境隔絕開,保證了黑磷量子點在治療過程中的性能穩定。光熱治療結束後,黑磷量子點又會隨著PLGA殼層的逐步降解得到緩慢釋放和降解,進而安全地代謝出體外。細胞及動物實驗都表明,BPQDs/PLGA具有很好的生物安全性和腫瘤被動靶向性,並展現出很高的光熱治療效率,實施五分鐘的近紅外光照,即可有效地殺滅腫瘤。這種新型生物可降解光熱轉換材料的成功研發,無疑可推動光熱治療技術的實際臨床應用,並為今後納米材料的生物醫學應用提供指導和借鑒。研究團隊已申請了相關發明專利,正積極推動申報相關臨床應用許可,爭取早日將其用於臨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998

攻防長三角農業汙染 中科院、安利組“聯合艦隊”

當前中國社會經濟改革和轉型的過程中,企業社會責任的作用正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全球直銷巨頭安利積極參與十三五重點科技研發項目中,獻策農業汙染防控。

近日,“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長江下遊農業面源汙染和重金屬汙染防控技術示範”項目組與安利中國植物研發中心在無錫簽署合作備忘錄。

“長江下遊農業面源和重金屬汙染防控技術示範”是十三五期間國家首批重點科技項目“農業面源和重金屬汙染農田綜合防治與修複技術研發”方向的一個重點項目,目前該項目已經獲得國家科技立項並順利通過科技部網站公示,於日前正式啟動實施。

安利(中國)植物研發中心作為項目團隊成員與主持單位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及其他參與機構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一起立足長江下遊地區這一國家經濟中心和發展引擎,圍繞農業面源和重金屬汙染防控主題,共同推動並形成若幹業內領先的環境友好型農業示範研究與生產基地。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面源汙染治理技術研發中心主任施衛明教授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目前該項目團隊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級野外實驗臺站、農業部教育部和環保部多家重點實驗室等,在農業面源汙染防控方面已開展十余年的系統研究和技術攻關。”

安利大中華研究開發和技術法規及質量管理副總裁陳佳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安利紐崔萊在全球累積了80余年的有關有機種植、質量管理及植物營養素研究的經驗,希望能夠在項目研究中不遺余力貢獻安利的一份力量。”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安利(中國)植物研發中心於2015年在無錫落成,該研發中心歷經6年籌備,由先進的科研實驗室,智能研究溫室和占地700多畝的研究農場組成。致力於中草藥植物的有機種植研究、提取物研究,開發具有保健美容功能的創新中草藥新原料。

農業汙染問題刻不容緩

  近年來,農業面源和重金屬汙染問題已成為我國廣泛關註的重大農業生態環境問題。據第一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顯示, 化學需氧量COD、總氮、總磷等主要汙染物排放中, 農業汙染源排放量占全國汙染物排放總量比例分別為43.7%、57.2%、67.3%,農業源汙染已經成為環境汙染中的重要因子。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當前國家重點戰略之一,但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從長遠利益考慮,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長江下遊地區經濟相對發達,農業集約化程度高、降水頻繁,面源和重金屬汙染嚴重,對糧食生產和人體健康構成了嚴重威脅。

“產學研”結合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成立於1953年,是中國土壤科學研究的發源地,自成立以來,一直是中國唯一專門從事土壤科學綜合研究的機構,為我們國家土壤資源的合理利用、農業可持續發展、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發揮了重要作用。

安利旗下品牌紐崔萊一直倡導避免使用農藥和化肥,采用接近自然的方式來種植原料作物。與此同時,紐崔萊也不斷總結發展可持續有機農耕理念,已經形成完善成熟的有機農耕標準。

安利紐崔萊是當今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在自有有機農場種植、收獲和加工植物原料的營養保健食品品牌,在美國、巴西、墨西哥擁有三大獲得權威認證的有機農場。

陳佳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有機種植作為一種農業生產模式,由於其在生態環境和食品安全等方面具有更好的社會效益,在世界範圍內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可,這次能夠參與十三五重點研究計劃,是學界對於安利公司研發實力的認可,安利中國植物研發中心身處無錫,擁有研究型農場,未來將繼續與各機構協力合作,推動項目的順利進行。”

安利(中國)植物研發中心從籌備伊始就開始尋求與國內頂尖的機構合作。據了解,目前已經與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開展多項合作研究,與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朱兆良院士合作建立企業院士工作站,促進和推動中草藥有機種植的發展和提升。

 引入企業參與

今年10月,國務院印發《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從五大領域布局“十三五”期間全國現代化發展任務,並提出註重可持續發展的新目標,指向創新綠色。不久前的7月,國務院還發布了“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圍繞實現國家戰略目標篩選出來的若幹重大戰略產品、關鍵共性技術或重大工程,是我國科技發展的重中之重。“十三五”國家科技重點研發計劃羨慕在現代農業領域設立了14項專項研究。

但目前,根據2015年發布的《農業部關於打好農業面源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中的表述,我國農業資源環境遭受著外源性汙染和內源性汙染的雙重壓力,依舊是制約農業健康發展的瓶頸約束。

一方面,工業和城市汙染向農業農村轉移排放,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令人堪憂;另一方面,化肥、農藥等農業投入品過量使用,畜禽糞便、農作物稭稈和農田殘膜等農業廢棄物不合理處置,導致農業面源汙染日益嚴重,加劇了土壤和水體汙染風險。

“長江下遊農業面源和重金屬汙染具有汙染物負荷量大、複雜性高等特點,聯合業內領先的學術研究機構和標桿企業的優勢資源,才能探索出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施衛明教授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對於長江下遊農業面源汙染和重金屬汙染防控技術示範項目中,引入企業力量參與,施衛明教授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企業是國家科技創新實踐的重要參與者,對生產實際情況的了解和技術需求有切身的體會和實踐經驗,也是部分重要技術和產的擁有者,是鏈條式科技創新體系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同時,他也表示,優秀的企業加入有助於形成的優秀的技術集成模式在更大範圍內推廣輻射。同時,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也是希望項目過程中形成的優秀生產模式及優秀的產品能夠由企業開發成有影響力的產品,為優質的農場品找到出路,推動新型農業模式的良性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895

中科院成功研制土壤修複新材料:每畝成本不超30元 明年有望量產

據新華社報道,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了解到,該院技術生物與農業工程研究所專家研制成功一種新型納米複合材料,能夠高效抓取和轉化酸性土壤中的有害重金屬離子,且畝均成本不超過30元。

這項研究成果近期發表在美國化學會的綠色化學領域核心期刊《美國化學會可持續化學與工程》(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上。

世界上約30%的不凍土都是酸性土壤,不僅造成農業減產,還會激活重金屬離子,加劇重金屬對人體的危害和對環境的汙染,是我國乃至世界農業和環境領域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據了解,目前土壤修複常規處理方法有植物修複和化學修複兩種,但存在成本高、周期長、效率低等缺陷,且治標不治本,這也是制約酸性土壤和重金屬汙染治理的關鍵技術瓶頸。

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所吳正巖研究員課題組研制出一種複合納米材料,將黏土、生物炭等天然材料複配,使其由聚集態變為松散態的網狀結構,既能將土壤ph值提升至接近中性,又能夠高效地富集和抓取土壤中的有害重金屬元素,同時還能將“六價鉻”等有害元素轉化為安全元素“三價鉻”。

據介紹,這種新型的土壤修複材料畝均成本只有10元至30元,修複過程直接融入耕種流程之中,不僅使用便捷,相比傳統修複方法效率也大幅提高,並且可以制作成粉劑、液體、顆粒等各種形式。專家表示,該材料應用前景廣闊,明年有望實現量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586

楊振寧、姚期智已放棄外國國籍轉為中科院院士

2月21日據新華社消息,已放棄外國國籍成為中國公民的楊振寧、姚期智依照《中國科學院章程》和《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暫行辦法》正式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6年底,已放棄外國國籍成為中國公民的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楊振寧和姚期智兩位教授先後提出,希望根據《中國科學院章程》規定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因外籍院士提出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在學部歷史上是首次,無先例和程序可循,中科院學部主席團高度重視,經審慎深入研究,專門制定了《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暫行辦法》。按照新制訂的程序和規則,楊振寧院士加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姚期智院士加入中國科學院信息技術科學部。中國科學院院士目前人數為754位,外籍院士人數為78位。

楊振寧,物理學家。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名譽院長、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1922年9月出生於安徽合肥。1938至1944年在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讀書,先後獲學士、碩士學位。1948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20世紀五六十年代先後創立“楊-米爾斯規範場”論(Yang-Mills gauge theory)和提出“楊-巴克斯特方程”。因與李政道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原理而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歷任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教授、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愛因斯坦講座教授兼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洛克菲勒大學董事。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物理學會以及巴西科學院、委內瑞拉科學院、西班牙皇家科學院、臺北“中央研究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外籍會員、俄羅斯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日本科學院榮譽院士。曾獲美國“國家科學獎章”、美國費城富蘭克林研究所的鮑威爾科學成就獎、費薩爾國王國際獎的科學獎。著有《楊振寧論文選集》、《楊振寧文集》、《曙光集》等。發表論文約300篇。

姚期智,計算機科學專家。清華大學教授。1946年12月出生於上海,籍貫湖北省孝感市。1967年畢業於臺灣大學,1972年在哈佛大學獲物理學博士學位,1975年在伊利諾伊大學獲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現任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

長期從事計算機科學和量子信息科學研究。在三大方面做出突出貢獻:(1)創建理論計算機科學的重要次領域:通訊複雜性和偽隨機數生成計算理論。(2)奠定現代密碼學基礎,在基於複雜性的密碼學和安全形式化方法方面有根本性貢獻;(3)解決線路複雜性、計算幾何、數據結構及量子計算等領域的開放性問題並建立全新典範。2000年獲得計算機科學領域最高獎圖靈獎。入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科學與藝術學院外籍院士及國際密碼協會會士。(簡歷來源:中國科學院網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3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