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财网 » 第三维 » 正文 砸钱“买人” 寿险业“聘才”黑幕重重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7/376099.html

尽管目前寿险业正在不断创新各种销售渠道,但是以“人海”战术为基本原则的个险销售渠道依然被各家寿险公司所倚 重,于是“聘才”这种发展销售团队的模式出现。不过,据《第一财经日报》从相关渠道了解,“聘才”背后暗藏重重黑幕。
畸形

“聘才”是近年来我国寿险业较普遍的一种人员引进手段,主要针对新加盟的营销员,在一定时期内给予高额财务支持(俗称“聘才费”),其目的是在短期 内迅速扩张营销队伍,实现保费快速增长。这一模式引起部分地区保监部门的关注,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业内“聘才”行为日渐普遍,且有畸形发展趋势,突出表 现为聘才费用飞涨、人员流动频繁、公司经营短期化、投保人利益遭受侵害等。

甚至有部分地区的保监部门直言不讳地称,对机构而言,畸形化的“聘才”就像“兴奋剂”、“强心针”,虽能实现人员和业务的快速膨胀,但“聘才”过后 大都迅速归于沉寂,有的甚至经营陷入瘫痪。对整个行业而言,畸形化的“聘才”更是破坏了有限的行业资源,动摇了发展根基,遗患无穷。

说到“聘”,自然就要有“聘礼”,现在的“聘礼”行情是多少呢?本报记者从某发达省份保监局了解到,据初步统计,该地区各寿险公司“聘才”费用两年 间平均上涨了近2倍。以2007年度和2009年度业内平均“聘才”水平看,2009年机构引进一位营销总监要一次性给付“聘才”费用5万元及各项后续财 务补助,比2007年度的成本增加近4万元。与此同时,“聘礼”费用名目繁多,有“握手费”、“启动费”、“特殊人才费”等,而且开价越来越高。

据介绍,“聘才”活动原先常见于新公司、小公司。这类公司处于发展初期,为快速站稳脚跟,通过“聘才”大量引进同业搭建队伍,实现快速成长。但从现 行情况看,“聘才”活动已延伸至整个行业,老公司、大公司为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区域发展不均衡、弱体机构较多等问题,也都竞相开展各类“聘才”活动,用 以扶持弱体机构,帮助其充实营销团队。如某家寿险公司开业已5年多,从去年起又重新推出大规模“聘才”政策。

而值得注意的是,“聘才”活动已呈现出从个险渠道向其他销售渠道渗透发展的趋势,尤其在银保渠道,“聘才”活动似乎更趋激烈。

恶果

某地保监局在一份交流材料中用“行为混乱不堪”、“积重难返”等词语来形容当前的“聘才”情况。并称,早在寿险行业起步初期,“聘才”对于公司吸引 优秀人才,实现业务快速发展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行业整体经营水平不高和人员素质偏低的情况下,当前各公司“聘才”模式已偏离了预想的轨道。

对于“聘才”的恶果,在上述这份交流材料中,该保监局的分析并非危言耸听:一些机构特别是新进入市场的主体,根本没有耐心自主培养营销队伍,而是完 全倚重“聘才”政策,使“聘才”行为不仅带有明显的短期化性质,而且对行业人员整体素质提高也没有任何贡献。部分公司甚至以投机心理开展“聘才”活动,沿 用大进大出模式,而非深耕细作,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

据统计,该地区近几年新进入市场的寿险公司,其营销人员90%以上均为“聘才”。其次,公司间通过“聘才”相互挖角,有的甚至将同业公司营销团队整 个端走,严重冲击了同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其结果是钱越花越多,人越挖越少,素质越聘越差,没有赢家只有输家。

本报了解到,一些保险公司在制订“聘才”政策时动机不纯,一些基层公司旨在招人而非选材,未把好“进人关”,导致“聘才”人员的低素质和高脱落。部 分职业“跳蚤”拿到“聘才”利益后就主动离司。有的引进人员实际能力偏弱,远达不成协议要求的业绩,导致被动脱落。

另外,由于方案制定不合理,部分机构出现聘才费用、佣金、现金价值、方案激励总和高于保费的结果,导致“聘才”人员中短期经营行为和自保件套利问题 严重,影响保单继续率,给公司造成后续经营管理压力。此外,“聘才”人员的高离司率使公司经营成本加剧。如某公司对“聘才”引进人员给予5000元到 30000元不等的一次性津贴,虽然协议注明,服务未满两年离司的,应退还该津贴,但实际未有成功追回案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28

联想第一财季业绩点评 Barrons

http://blog.caing.com/article/7934/

联想于8月19日发布了2010/11财年第一财季(2010年4-6月)业绩。主要点评如下:       成熟市场不成熟,新兴市场太年轻    第 一财季,所有成熟市场,包括美国、欧洲等,销售额18.18亿美金,而税前收入总共才区区8.9万美金。没错,就是捌万玖千美元整。这还比不上杨总一个月 的收入,真是鸡肋。一个真正的“成熟”市场,盈利至少要在这个数字后面加三个零才行。而新兴市场则继续亏损2500万美金。由于市场份额还只有5%左右, 看来目前以利润换市场的策略还将持续,离给公司贡献利润还很远。       中国区压力很大    联 想的核心是中国。海外指望不上,只有靠中国了。中国区的表现对联想至关重要。由于利润率具有季节性,同一季度的横向比较才比较合理。从下面的比较可以看 出,在第一财季,联想中国区的利润率为5.5%,创了过去6年的最低纪录。这表明,在中国区市场占有率不断创新高的情况下,竞争压力也不断加大,体现在利 润率上就是利润率不断降低。    

联想第一财季业绩点评

   保修预提低于历史平均    联 想的保修预提一直是利润的蓄水池。2008财年,业绩非常好,保修预提在第四季度甚至高达6.8%。而保修预提在业绩不佳的2009财年则明显被压低。在 2010财年的第一季度,保修预提甚至被降到了2%的超低水平。总体而言,目前的2.8%的保修预提水平仍然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联想第一财季业绩点评

   毛利率处于历史低点    由于保修预提的变化不确定,在判断毛利率时用保修前毛利率比较合理。从数据可以看出,目前的毛利率处于历史低点。    

联想第一财季业绩点评

   现金转换周期延长    第一财季,联想的现金转换周期从去年同期的-34天延长到了-23天。这主要是由于库存周期增加了4天,应收款周期增加了6天。这反映了联想推行渠道模式,需要占用更多资金。       总结    联想目前的战略是用利润换取市场占有率和增长。这在市场总体增长的前提下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但是,1%的净利润率,让这个战略成为一种走钢丝式的平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82

[一财专访]刘央:我的成功离不开三个男人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2/622433-0_3.html

财香港金融街人物系列访谈之二:中国女巴菲特、西京投资管理公司主席刘央

“我的成功离不开三个男人”

在香港投资界,刘央是个非常引人注目的基金管理者。这不仅是由于她在基金经理这个男人占主导的圈子里打出了一片天地,更是由于她作为内地背景的华 人,却能掌控一家声名显赫的老牌英资投资管理公司。众所周知,在国际外资管理公司里,迄今鲜有华人掌握真正的最终决策权。在多起漂亮的投资之役后,香港媒 体将刘央冠为“女巴菲特”,可见对其的评价之高。

笔者初见刘央本尊,是在睿智金融举办的一次投资者年会上。当时她所管理的西京投资公司正经历了金融海啸的冲击,股价骤跌,而且经受众多投资者的赎回 压力。但刘央果断地中止了这种“非理性”行为,并坚持了自己的理念,她也因此而在2009年获得巨大的成功,并成为西京历史上第一次华人最大股东和最终受 益人。

刘央坦承,自己曾经面临压力,并在公众眼里消失了一段时间。她在睿智金融的年会上自嘲地说,金融海啸后很多人以为她倒下了、撑不住了,但是她站稳了。事实证明,她当时的决策是正确的。

刘央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正如一个成功的男人离不开背后的女人一样,作为一个成功的女人,刘央也同样离不开她背后的男人——而且不止一个!

投资之道:对价值股份人弃我取

一财:你最近的一次大出手该算是9月份参与接手沃达丰配售的中移动股份。其实香港市场不少人对于中移动的看法相对并不乐观,认为它已经蜕化为一家公共事业类股份,增长有限,你对中移动的前景怎么看?

刘央:中移动是中国第一品牌,是大家应该长期持有的一只蓝筹股。我们曾经在2007年以150块钱的价格卖掉了 中国移动,当时觉得很可惜,但是金融危机又创造了再把它买过来的机会!其实过去的几个月中,市场一直在宣传中移动的市场前景和地位,香港诸多报纸也都频频 的跟进这一点。沃丰达出售股权的当晚,我们成功入股了,终于这块石头也落地了。

其实沃达丰想走,咱们是拦不住了,就让它走好了,它们有自己的问题。李跃上来以后,管理层有一个深刻的变化,他们是实干的,而且是了解市场的,也明 白自己行业龙头的地位和如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有所突破的。过去的管理层没有受到市场上的认可,才从150块钱,卖到70块钱。我认为,两年之内中移动再回 到150块钱的可能性非常大。

经过了第二季度6月份的探底,市场对于整个中国投资的主体和大势,尤其是对中国的资产与人民币计价的资产看好的势头又回来了。作为一个长期看中国市 场的投资人,跟进中国的投资,就不得不持有中移动。中移动完全是中国的品牌,跟其他国家的发展周期、消费程度和政策等关联甚少,它有着自己非常独立的投资 热点和周期。

一财:在报纸上看到,你推荐了7支你是看好的心水股,其中也包括了国药控股等,能否谈谈你目前最看好的行业?

刘央:今年我终于看到了中国的全球地位,我觉得投资机会确实来了,一直都在积极主动地跟我的投资人宣传我的投资 理念,自2009年中国引领复苏之后,媒体对我的投资理念也开始认可了。5年前,10年前,媒体并未对我表现出这么大的关注,我要说,确实是中国的背景和 支撑,使得市场对我认可与日俱增。

我为什么会提这7家公司,或者有些时候我提到10家公司,是因为这10家公司都属于我看好的三个行业。通过分析今年第一季度3月份出台的一系列宏观 政策,以及国外形势的演变,我推荐了以下三个新型行业,TMT(科技、媒体与通信)、农业以及医疗行业。我建议加大在这三个行业上的投资权重。你将这几只 股票放在那里3至5年,相对来讲风险应该是比较小的。今年年初,我给我的投资人的月度报告中就明确了,我已经完成了投资组合中的阶段性整合,即重仓这三个 行业,而且市场在二季度暴跌亦创造了买入的机会,我对这三个行业的看法和行动比市场快了6个多月。

我看好的第一个行业是TMT。这个行业的上升周期已经启动了,国家三网合并4G标准制定,从软件、系统、设备、运行相应的投资热点会逐渐登场,更何况此行业本身关系重大,投资规模巨大,影响力不可低估。相关的投入都已经在市场上公布出来了。

第二个是农业。农业的重仓从去年底就开始了,市场上也知道我认购了2亿美金的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也是必须持有的,如果你相信农业的前景和农 业改革的方向,农业银行的地位,和它未来的盈利增长空间,你肯定会重仓。农行IPO那个时候正值大市调整末期,国内都不看好农业银行,A股的基金和海外基 金虽然趋之若鹜都在吹捧,但是每个人都只看月,而我们是看年。我们几乎将市场中农业各个板块的龙头都收入囊中了。

第三个是医疗健康行业(healthcare)。这个行业关系到我们每个家庭的健康(wellbeing),以及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状态。一个健康的民族才有希望,一个健康的家庭才有幸福,一个健康的人才有创造力。

实际上,这三个行业是我从2009年就开始关注了,到了2009年底,我们就对外声明,这三个行业就是我未来三年的重仓,要想在下一年赚钱,头一年 就要持仓了。以前,这三个行业在中国指数中的占比,在政策推进力度,乃至分析员的关注程度等方面都不到位。其实,这个三个行业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已经创 造出很多龙头企业和世界500强了。我们现在是在追赶,是在整合,是在集结。因此我充分看好这三个行业的增长幅度、政策扶植力度、市场追捧力度,特别是盈 利空间!

谈到对于这三个行业的实战例子,不瞒你说,我已经持有盐湖集团6年了,别看现在它是牛股了,市值小一千亿了,但我当初是很孤独的,因为几年前涉及股权问题、集团重组的问题、市场前景问题,股价在5元徘徊了很久!今年大家都知道农业有巨大的前景,农业板块当然都升了!

一财:今年第三季度已经到了尾声,你们会不会根据目前的情况作一些策略调整?业界不少人士可能会在第四季度便进行来年的部署和规划,你们会怎么做,你们的投资期限上偏长期还是短线?

刘央:我们不看重季度变动,我们是每年才做一次portfolio review(投资组合的评估)。单就每个季度这么短的时间段来说,你不可能跑的比市场更快。所以我们只看大的方面,什么大看什么,紧跟中国政策、观察中 美关系、学习地缘政治,盯着汇率变动,判断哪些板块跑得好,哪些跑得不好,进而对我们的资产配置进行整合和切割。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不炒股,因为年初的时候 就已经把方向找好了,行业找好了,股票找好了,只是随行调整仓位,多数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至于具体部署,我的团队、分析员,包括我自己都会有分工。谁看什么,谁跟什么,跟到什么程度,我们都非常具体。如果你问我,我们在长期短期、大盘小盘上是如何评估的,我其实没有那么细分大盘小盘股,反而我们在对行业和对中国宏观政策的把握上花很多时间。

至于长期短期的投资策略,我们的确有我们自己的风格。长期投资一般是3年以上,考查一个准备长期投资的股票时,我们要看这个公司现在值多少钱,将来 值多少钱。就像你买东西一样,贵了我先不买,等着降价,如果我判断它降价的可能性比较小,那我现在就得买,这是一个非常综合的考量。而短期内,如果市场出 现暂时性的波动,我会根据行业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之后,进行一些整理。而这些都是投资所做的技术处理。

再以中国移动为例,如果根据基本面分析和它未来的空间,至少应该回到100块钱。那么,现在的80块钱是不是便宜呢?我是有这种信心的!如果大家都 有这种看法,可能到100块钱就快了.但是市场上参与者看法不一,对中国电信行业乃至中移动了解吗?要想卖空期指,一定要砸中移动,中移动本身管理层做的 怎么样?不能只有少数人看好。在这只股票上,可能我还要再孤独一阵子!其实,这种“孤单”的情况我经常遇到。经常是我等了好几年也没有升,但是突然一下子 狂升,中国股就是这样神奇。

一财:能否再具体谈谈你平时的短线投资?

刘央:短期来说,怎么算到价位了,每人理解不同,可能是30%的升幅也可能是15%的升幅,这完全根据 momentum(量能)来判断,这是对市场的一个快速的反应,也是一个基金经理必须要具备的一种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包括对股票上下波动的承受能力和个人 心里承受能力。每个基金经理都有自己的标准,我当基金经理16年,我的标准应该是与3年基金经理经历不一样的。

从技术处理来说,我们有长线和短线的之分。自从我到这里做基金经理,70%是做长线,30%做短线。短线如果持有超过一年还没赚钱就认输了,长线则 是持有三年。长线的回报就要有3至5倍,否则费了这么大的劲儿,跟进公司这么久,还没那么高的回报,为什么要持有三年呢?所以做短线比做长期对基金经理的 要求是更高的,我也当过交易员太需要应变、善变、会变的综合能力了!

投资回报一定是和时间相关的,time-associated return和risk-associated return(风险相关的回报)。赚钱的概念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一个给定的范围里做出的。要不给定数量,要不给定期限。所以我们的投资人认可我们 70%的长期投资理念,而且十几年如一日从不改变!很简单,你做到了就是在投资而不是在投机。

做momentum(量能)要找大企业,流动性非常好的,国家政策支持的,这种容易被追捧,如果大家追的时候,你要跑的快,这就是为什么做短线比做长线难。做长线就是逢低就买,只要你能找到那个底位!我承认现在做不了短线了。

总之,我入行那会儿没有人教我,没有教科书告诉我,是我自己总结出来的,所以70%我做长线,也就是说,一定要找到自己的style(风格),然后持之以恒。

一财:我们前期曾经留意了一下,你长线持有的公司中,股权超过5%的公司有42家,但我们今天看到的是45家。能否介绍一下你的选股哲学?另外在外界印象中,你过去推荐的中小盘和二线的股票似乎较多,这是你们的选股策略中的一项吗?

刘央:关于我们的投资数据,你还是按交易所公布的为准,因为股权到达5%就需要报告减持或者增持。

具体到选股,我会把握三个要素,一个是对市场的把握,什么样的行业可以腾飞,什么时候开始起飞;二是对宏观政策的把握,即中国政策变化在哪方面会加 大力度,显现出政策对这些行业的一个明显的支持;三是对投资人的把握,即海外客户的承受力和对风险的认知程度,这些肯定跟我们是不一样的,他们的要求亦会 对我的资产组合产生影响。总之,要会量体裁衣。

在充分考虑这些以后,我推介了上述谈到的三个行业,我认为这三个行业在未来三年非常有活力,如果你去套我的模式,回报应该是非常可观的,这里面有大公司,也有小公司,在做资产配置的时候,我肯定要找大公司(流动性、政策性),也要找小公司(盈利性和突破性)。

我投资小公司其实还是有一点缘由的。我当时被这家公司创始人猎来的时候,他把我请来就是投中小公司的。但是中国增长太快了,小公司都变成了大企业了,成了指数股了,是市场的成长把这个比重给改变了。

怎么说呢,当时他把我请来以后,告诉我就是投小公司,与西京发展和传统风格匹配。但没想到这反而成全了我,当时没人看的小公司经过打造,还有我们资 金的帮助,反而成长成为了龙头和优秀企业。我这说话已经是9年前的时间了,现在好多小公司还“小”吗?你们看,李宁还小吗?恒安还小吗?威高还小吗?,所 以我们要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认识未来。当时要找公司,就像独创蹊径,所以曲径通幽,最终是要赚钱,怎么办?是不是要找到最好的。民营私营企业9年前都 很小的。所以说9年前我完全被推上这条路的。加入西京,对自己的要求也高了,就是我想做一个好的基金经理,总不能还没有试,就说不行吧!完全是历史造就 的。

在不断挖掘中小企业的同时也把我刘央的品牌都打出来了,当时在我们这行这么做是相当困难的。因为没有人去看这些小公司,香港的那些大行,他们当时有 这个视野吗?他们有这个布局吗?他们都是赚大钱,小公司赚不到大钱,都要看大公司,而且是在index(指数里)权重的公司。现在众多私营企业和民营企 业,都是最近5年才崛起的,以前听过吗?

现在有不少从来没有投过中国的世界上有名的机构,包括养老金和保险金,互惠基金,共同基金等都准备要来了。这些机构如果需要进行资产配置时,就需要 找我们这样的。因为他们当我是温度表,我对中国市场冷暖先知,况且,我们长期在中国游水(指市场),肯定比他们灵活,比对中国市场的把握比较到位一些。比 如说,你心理素质不够高的时候,肯定不敢买一些小的,肯定买一些市场人人都听过的公司,或指数股,这样比较容易交差。

一财:你们管理的基金目前有哪些类别?

刘央:我的产品覆盖相当齐全,有long only(长期持有), 有 long and short(长短仓策略对冲),有typical hedge fund(传统对冲基金),有absolutely return fund (绝对回报基金),sector fund(行业策略基金),还有PE(私募投资基金)。

我们是一个非常专业的精品店,我们不做大众货,我们的客户全部是机构投资人。你喜欢中国,你进来,我可以给你一个量体裁衣的产品,这是我们成功之 道。我到今天能闯出来独特的模式,是因为每个品牌都是拳头产品,大家都知道,不管你卖什么、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有品牌的拳头产品较易受追捧!,海外投资 者来了以后,只要告诉我,你想要什么,我可以给你组合。即在一个中国的精品店里对中国资产进行组合,中国的上市公司集合的精品店。根据海外投资人的口味, 我提供套餐让你吃得流连忘返。所以我们很少花钱去做宣传,我们的投资人赚到了钱,主动宣传西京。

讲一个例子,2007年我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healthcare fund(医疗健康行业基金),连续两年评为世界healthcare fund(医疗健康类基金)回报第一,2009年回报84.4%,2010年至今回报已达44%,我们争取连续三年世界第一。

一财:看起来你的理念还在不断提升过程中?

刘央:投资理念是已经固定了,投资技能还要不断提升,适应市场急速变化。毕竟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还很短,资本市 场发展更短,你只有不断的自我修复才能与时俱进。当然,在国外操作与国内的情况有很大不同。在国际市场上受人追捧不一定在国内也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你在 讲什么,他们有的是热情和学识,但没有胆识和视野。这就是“一览众山小”。

中国有机会出现很多的 Warren Buffett,(巴菲特),美国从5万亿的规模,到15万亿的规模,到今天才打造了一个巴菲特。但美国从5万亿到15万亿用了30年,中国可能只要10 年时间便会达到这个规模,这过程中会出无数个巴菲特!我的野心是在中国从5万亿腾飞到20万亿的过程中,成为无数个巴菲特中的一个。

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办法照搬,体制不一样,环境不一样,中国人和美国人是一个人种吗?我们要创造出自己的投资方式,和自己的方法论,这是我在不断摸索 的,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一点都不能松懈。而且我还不一定能永远保持在一个高度上,就像我们对行业的判断,都要不断地被政策和市场考验。


一财:这也是我们很关注的,我们知道在发生全球金融海啸的2008年,西京投资公司的业绩出现了波动,那时出现了投资者赎回的压力,那一年相信你面临的压力不小,能否介绍一下你当时的情况?

刘央:2008年是非常辛苦的一年,我有很多的不眠之夜,有一段时间我在办公室里,跟豹子似的走来走去,不明白美国到底出了什么事,我的基金几亿美金几天就蒸发了!

当时用我老公的话说,是我对自己要求太严了,我老问我自己,我做错什么了,为什么受到这种惩罚,他说你看问题要这么看,不是你的问题,是整个世界upside down颠倒了,崩盘了,怎么是你刘央的问题呢?你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吧!

他不在我这个行业,比较客观,身在庐山反而不知真面目,因为我陷的太深了,反而看不到这里面真正变化。他跟我讲,世界发生了变化,华尔街模式已经彻 底的失败了,所谓的投资理念都要发生革命性的改变,要重新看中国。2008年对我的触动是把视野再放大一点,把市场再看远一点。

一财:那段时间你的心情如何?你是怎么理解市场的过度反映?在投资策略上又是应对的?

刘央:2008年基本上不可能做出什么事来,基本上天天都有走在悬崖上的感觉。当时我开玩笑,美国人这一次自己 往心脏上开了一枪。供血系统(银行体系)瘫痪,没有十年是缓不过来了!中国政府一贯谨慎作风和不断紧缩,就像是在放水,跌下来是跌在水里,不是摔在水泥地 上。因为中国政府有钱,老百姓有钱,刺激经济马上见效,可是美国一跌下来就摔在水泥地上,只有粉身碎骨了!

2008年对我的打击完全是精神上的,心理上的。当时我们唯一能做的,现在回忆起来当地也是被市场上误解的,就是闭着眼睛买!数只股票都是在历史低 点买入,2009年都是涨了数倍的。但在我看来,当时市场把很棒的公司当垃圾来卖,我们中国公司是被错误地惩罚了,因为我们并没有把世界弄的这么差。没有 人会相信,美国精英体制里的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干了些什么。

我那年学的东西太多了。和投资人说话的时候,我差不多都声嘶力竭了,我的嗓子就是那时候用坏的,一个后遗症就是彻底把我的嗓子说哑了,现在都不可能 恢复。我有一个投资人对我说protect yourself(保护好你自己),and your throat(你的嗓门)。今天经常有人在电话里叫我“刘先生”。

当时人家都认为我是中国专家,都来问我中国怎么了,既然你说中国没事,怎么跌的比人家还惨?我能怎么回答?!我天天反省,那个时候,就是认为中国是wrongly punished(被错误地惩罚了),是crisis valuation(危机下的估值)。

我当时给他们画了一张表,解释三次世界和亚洲的crisis是如何影响到中国价值的。2008年10月份这次影响超过了1993年,超过了1997年,所以我认为反弹力度一定是史无前例的,一定是要闭上你的眼睛冲进去。

我在CNBC和Bloomberg上连续几个月在宣传中国投资价值。因为我很清楚自己东西值多少钱,也很清楚被严重的超卖,什么叫crisis valuation(危机下的估值),中国当时有crisis(危机)吗?所以我说,你闭着眼睛也要买。这是基金经理经常说的话吗?我承认,这是有个人情 绪在里面的。

但是,我觉得很幸运能经历2008年的洗礼,在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抗争。如果能把2008年挺下来,每个人都是了不起的。中国基金能挺下来的只有三 分之一,三分之二都被消灭了,要不然是自己当了逃兵。要不然是被赎回关门。在2005年至2007年大牛市的时候,每个星期,我都听到身边的人成为基金经 理的,就像下了一场春雨,蘑菇都长起来了。但一场风暴这些蘑菇全都摧毁了,因为你是蘑菇,你不是树,所以一谈到2008年,我非常有感触。

一财:我想知道,当时那段时间,你们公司内部支持你的意见吗?你后来是怎么成为西京的主席的?

刘央:我想说,是这场危机成全了我,我个人的一个成长、一个成就,到了2009年我就成为绝对控制这间公司的大 股东了。回到2008年,当时我们内部当然也有不同意见,对中国市场乃至其他市场都有的恐慌,但我就说,我不可能抛售这些股票,这都是我的心血,这都是我 长期看好的公司。要是没有一个信念的人,当时一定是随大流去砸股票的,怎么还敢买?那时全世界都在卖货,你刘央还敢买?

所以那一年我跟公司说,我要发新基金,当时我同事吓了一跳,说:“啊?!央,谁会来买你的基金?全世界都在抛,而且是不计成本的抛,只要拿到现金就 可以了。”我说就是要发新基金,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没有人认购,我就自己认购。结果就是我把西京香港100%拿下。如果不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 西京香港怎么可能从西京集团出手?亦是2008年,西京这个地道的英资公司被一个中国女人接管。

一财:这个结果可能大大出乎你的意料之外吧?

刘央:的确。一个中国女人,就把西京、这个地道的英国公司控制了。我想了半天,这是为什么呢?我过去也没有想过要成为一家英国的传统公司、一家经营达16年之久的蓝筹公司的最大的股东和最大的受益人。这绝对不是我能够预料的。

当时大家都很害怕,都不敢做事情,但我却一点没有动摇我的中国投资信念。当时我的确有挫折感非常郁闷,但绝对谈不上恐慌,恐慌和挫折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觉。

其实为什么要恐慌呢?肯定没有做好工作,所以你才害怕,这叫恐慌。你说飞行员会恐慌吗?咱们就恐慌,他就不怕,翻几个跟头都不怕,因为他有技术,有 专业。当时我奇怪,有那么多出色的、老道的、有水平的基金经理怎么都消失了。后来电视台老请我上电视,因为当时已经没有人上了,都不敢讲话了,(只有)我 去说,我说中国能有什么问题?我是在喊,反而成了我日后“牛央”的标志。

我是made in china的,不是出国留学的,我当年是被中信派驻国外工作的,领导支持我考了我第二个研究生文凭。我当时学的是应用投资学,中国当时没有这个学科,都是 诺贝奖获得者和美国沃顿请来的教授上课,那个学院是澳大利亚的证券学院,我们的考试成功率是30%,70%都是淘汰的。我的同事都不认为我能坚持下来,一 学四年。

其实我并没有预料到我能成为西京的最大股东,我原来就只想好好的当基金经理,给大家多赚点钱,有一个成就感,有一个团队,大家跟着我都觉得有意思。人生其实加起来就两万多天,我现在只有一万多天了,我们都是按天算的,应该活得越来越精彩!

一财:那么你打算怎么利用你的一万天?

刘央:我曾经一个人去了一趟香格里拉,呆了三天,又去了拉萨,脱离一下繁杂喧嚣的环境苦思冥想下一步该怎么走, 下一个一万天该怎么活。从个人来讲,我觉得我没有任何可以报怨的。我有一儿一女,我老公对我宠的不得了,我有钱,又有自己的事业,我还有很多投资人的粉 丝,可以说一个女人该有的我都有了。

如果我个人没有抱怨,那么我为什么还要到香格里拉独自呆上三天,又上拉萨呢?在高原反应发高烧的那一刻,我开始清醒,没想到人在那个时候会如此清醒。

我后来对我的同事说,人一生中办对一件事就行了,就是要找对自己的位置!同事之间有位置,社会有位置,公司有位置,家庭有位置。把这个找对了,把自己看懂了,就没有抱怨了。很多人就是把自己的弱点跟别人强项比,把自己的强项跟别人的弱点比,这肯定是给自己找麻烦。

我想我的团队,跟我在一起能快乐地工作,因为我们在做一个非常严肃的事,真的是不得乱来的,人家这么相信你,把这么多钱给你,是多大的一个信任。你要做的非常快乐,才能把你最大的潜能发挥出来,这就是摆正了自己的位置。

一财:你的基金团队是如何管理的?你觉得基金经理需要哪些必要的素质?

刘央:我们目前管理的规模有40多亿美金,我曾经管过55亿美金,我的目标是3年之内挑战一百亿美金。我的团队都知道我的野心,我总是要给自己一个目标。与巴菲特我们在规模上没法比,但是我们在视野上占领制高点,当然还要靠中国大势的支持。

我们对基金经理的要求,有这么几个特点:第一,你要明白钱是个什么东西?天天跟钱打交道,你要明白怎么赚钱,赚来的钱用在哪里?这是一个哲学问题。

基金经理就是帮别人管理别人的财富,通过市场正当途径,你要用别人的财富创造财富。对钱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非常看重钱的份量,我的目标是赚足够的钱,才能对社会对周围的人有足够的奉献,否则就是喊口号。

第二,你要对你的专业技术非常到位。这是一个技术活儿,你要不断的总结。一个好的基金经理,你要有预测市场上拐点的能力,你要学会很快的适应市场, 否则市场都动了,你还说你是对的,好多人都是这样。防守是人的天性。如果你不能预测一个拐点和趋势,至少这个趋势来了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并尽快行动。这个 我觉得是一个必备的专业素质,就像动量(momentum)来了,它是在空气中的,如果你是好的基金经理,你一定要能感觉到。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时候女的当 基金经理比男的更适合,女人是没那么固执的,是比较善变的,而这恰是男人的缺陷,他做成了一个决定,不太容易承认自己失败,他要坚持他的观点,恰恰那是他 最失败的。市场太快了,你不能跟市场对着干,跟谁博弈也不能跟市场博弈,市场永远是对的,是主流,是主流认可的东西的推动了市场。

所以第二点是基金经理对专业知识的运用,和对专业的掌握要非常到位,延伸来看就是对市场方向性的掌控。很多人是预测不到方向的,能预测到的是极少 数。我也不是每次都可以预测到的,但是在我能预测到时,就赶快总结:为什么我能看到,别人看不到,为什么别人看到的是不同的东西……这个东西,你说是学历 也不是,说是天赋也不是,可你说没有学历和天份,光靠努力也不行。

我们对市场的反应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每天我有4个小时的时间看报告做分析,基本上都是在深夜人静时。总结做的好的和不好的地方。为什么会这样, “吾日三省乎已”在我们这行非常重要。我请的基金经理,他们也是这么检讨自己的,如果不这么做,就容易恐慌,就容易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要有自己的信念就不 会看别人在干什么了。

第三,要有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这个特别重要。尤其人是在30岁之前,要睁大眼睛,找到你的另一半,这是你的人生目标,找到了以后就把眼睛闭上了, 转而在你的事业里面睁大眼睛。我有亲身体会,如果没有家庭和好朋友分担和分享的话,你是坚持不住的。分担和分享是两个方向的东西,一个是甜的,一个是苦 的,我们每个人都明白甘苦双倍减倍的理论,在现实中确实是另一回事,但是人生中太关键的一个环节了,甚至是决定胜负的一环。在这行做,有得病的,有逃避 的,有自杀的,但不会发生在我身上,我是阳光的,乐观的,战无不胜的——太自信的了吧!

这个风浪过去,我比很多人或更强大,家庭的稳定和谐是最基本的因素。因为一个健全的人不太容易作出不正常行为,比较激进的行为。一个健全的家庭带给孩子的是超越了金钱和舒适之外的东西,比如说道德标准和为人处世之道。

这三点是作为一个基金经理的综合素质。

我需要培养出数个出色的基金经理,为他们提供与世界上一流的投资人交流的平台。

另外,我们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年代?我的定义是一个自由,公平的商业社会,而资产管理恰恰是商业社会的精髓。但是它在中国的历史太短了,所以我对团队的建设从来没有掉以轻心过,因为我需要接班人。你说巴菲特年过80为什么不敢退下来,因为没有人能取代他,连他儿子都不行。

我的团队有多个层次,我是60年代出生的,我们还有70年代的有80年代的,三个梯队全部公平竞争,如果是一个出色的基金经理就会脱颖而出,而且我 告诉他们,在我旁边工作,就是把你的潜能发挥到最大,如果你相信你的老板,相信她的人,相信她的前途,相信她对事业的理解,相信为团队的建设,你什么都不 用管,只管做好本职工作就会成为一个百万富翁甚至千万富翁。

我已经打造我团队的某些人成为千万富翁了,团队是要天天在一起的,彼此要非常了解,无缝连接。我打造我这个团队是不遗余力的,我们为什么人少,因为 如果一个人把最大的潜能发挥出来,我们这个行业,一个人可以管1亿美金、10亿美金,乃至100亿美金,没有一个标准说多少人应该管多少钱。

我加入这个团队的时候,是两个半人,现在是16个人。两个半人的时候,业绩也非常好。但现在两个半人是不行的,那个时候我刚到,不允许马上扩张,你 要赚了钱才能加强你的团队,吸收人才。现在公司是我控制的,我可以把我的团队打造成一个与时俱进的、迎接未来挑战的团队。如果中国给我这个机会,我们达到 100亿美金的规模就是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

况且我还有团队的支持,我们的分工是分两个层面的。第一,每个人要知道所处行业的情况,对行业的跟踪和跟进要非常到位。你要不跟进行业,怎么可能在行业里对公司进行更深入的调研和选择。第二个层面的工作是,每个人都有股票清单,他们知道什么公司要跟进,到什么程度。

因为我的第一个基金就是澳大利亚上市的一个封闭式中国基金。我是1993年成为基金经理的,这是有历史可查的,也是公开的消息,是上市的基金。我是中国第一代基金经理,肯定是没有人教我怎么建立基金团队,如何做投资组合的,凡事都要自己摸索。

就像我的公司创始人他找我一样,他投了我的基金,我帮他赚了钱,他就说,这个人就是我想要的。他也是“实践出真知的”。

现在我的团队99%都是我自己找来的,我会问他要不要来做,我说我可以帮你,我们的人是非常团结的,不允许任何的公司政治,全部统一在一个层面上,发挥你最大的潜力,一切留给你的老板对你进行估值和对你奖惩。

其实越这样,对我自己的目标和要求越高,如果我不公平的话,没有正确看到人家的优点和出色的地方,人家一定会走的。香港这个地方流动性非常大,我怎么才能把他留住,我自己首先要做到最好。我们人少,效率这么高,要开心地发挥长处,这是我的模式。

一财:说到你的入职,能否谈谈你当时是怎么进入这个西京投资公司的?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吗?

刘央:我们这间公司是英国传统的资产管理公司,我们的三个创始人都是很牛的,他们都是所在国家的明星基金经理。管理几千亿的资产规模,他们三个原来都是一起工作的同事,都是管亚洲的,分管亚洲不同的市场。其中一个管韩国,一个管日本、一个管非日本的亚洲市场。

我的老板艾尔文(Peter Irving)后来决定他们三人自己出来干,因为他特别烦办公室政治,受不了那个管制。另外加上自己拥有市场和客户的优势,自己就出来,成立了精品店这种模式(Boutique House)。

当时艾尔文认为,没有中国就不完美,中国开始崛起了,2001年中国WTO一股风来了,他们就认为,必须加入中国,事实证明,他的确有远见。

艾尔文后来投到我所在的那家基金,当时我在管理一家在澳大利亚上市的封闭式基金,他们肯定到处搜索找到我,投了我的基金,而我又帮他赚钱了。他开始 希望说服我加入他们的团队。当时西京才10亿美金的规模,我觉得他太小,我当时管的钱比西京还多。我在原来的公司也很舒服,但在这里,需要从头做起,什么 都没有,他就给你平台,就给你一个名字。

一开始,艾尔文来说了好多次,我说没兴趣,他特别执着。他说就认定我行,然后说他是从远距离观察我的。他人在英国,我在澳大利亚,的确是够远的。后 来我刚回到香港的第二个星期,他就开始跟进我,我推说不行,因为刚来香港,踌躇满志,也不知道香港怎么回事,很多东西要适应,怎么可能马上换工作呢。

他问说,你想干什么,我说我就想当一个好的基金经理。他说没问题,平台我给你,客户我给你,产品我给你,但他就是没钱,我自己要去找。有一件事我特 别感动,我生我第一个儿子,把我在医院做剖妇产的十几万费用全部付了,我就觉得这个人很奇怪,一般外国人不做这事,我觉得他一定是真的欣赏我,我就这么认 为了,人生难得几个对你的认可,我也有点江湖的义气,我想我就豁出去了。

因为在原的公司吃大锅饭是比较舒服的,人家都对我好,地位已经有了。这一下等于是重新二次创业,是真正的下海。2002年,我生了我的儿子以后,才30天,刚做完月子,我第31天就到西京上班了。

我的运气就开始来了,2003年SARS那年大赚,2006/2007又是大牛市,我基本上是每三年上一个台阶,创造了七年赚七倍的业绩。

我有一个理念,当时因为是他认可的我,没有名也没有公司,是他给了我这个机会,让我施展我的才华,给了我一个平台,给我今天百分之百的支持,等了我 12个月,又给我付生第一个孩子的手术费,然后就全力以赴的帮我募集基金。即使是从非常小的基金开始,他也投了,他是作为种子进去的。就这样,你说他去世 了以后(2005年离世于一次艇事故),我能离开这个公司吗?我是不可能做到的,人是有情节的,有道义的,所有当时有猎头来找我,我就开玩笑说,我这个人 太贵了,你根本买不起我。当时索罗斯家族亦来挖我,说你开个价吧,我都拒绝了。

我就是要把西京打造成一个纯粹的、精采的、名副其实的、以亚洲为重点的一流的资产管理公司,这就是他的理念。我要把他发扬光大,一个中国女人要想掌 控一家英国公司,只有做出业绩来。说到这里,我也要再次感谢中国给我机会,我才能这么张扬在外面说话。我的理念、团队,包括我的产品,全部都一起验证了我 当时的决定是如此的正确,就是留在西京,把西京打造成一个强势的基金管理公司。而我才是一个灵魂人物,配上主席的称谓。

一财:这样看来,你的成功离不开这位伯乐?

刘央:你说传奇,也不传奇,人找对了老板、找对了你的另一半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大问题了。我在其他媒体上说过,在我生命中三个最重要的男人,一个是中信董事长王军,一个就是艾尔文(Peter Irving),当然另一个就是我老公。

当年我进入金融这个领域,是王军的引领,我成为老板是艾尔文的引领,我成为一名成功的女人是我老公的引领。没有智慧的男人我是无法与他沟通的!他们都是我终生感激的伯乐!(实习记者王笑对本文亦有贡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95

iPhone銷售創紀錄 蘋果一財季凈利潤創歷史新高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662

周二,蘋果公司公布財報,每股收益和營業收入遠超預期,iPhone銷售創紀錄同比激增46%,一財季凈利潤大漲37%至18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蘋果盤後股價一度大漲6.7%。

蘋果公司一財季每股收益3.06美元,遠超預期的2.60美元;營業收入746億美元,大幅高於預期的675億美元。一財季,蘋果凈利潤大漲37%至180億美元,超越埃克森美孚2012年的單財季紀錄159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下圖為蘋果公司近幾年營業收入情況。通常一財季是蘋果公司銷售最好的季度,這期間包括重要節假日。

aapl Q1 sales_0

蘋果公司於9月發布了新品iPhone 6和iPhone 6 Plus,這推動iPhone銷售激增。一財季,iPhone銷售同比大增46%,達到7450萬臺,遠超分析師們預計的6490萬臺。

從地區角度看,蘋果在中國銷售同比激增70%,增幅遠超全球其他地區。盡管中國的智能手機公司正迅速在國際上獲得影響力,蘋果公司在中國市場打了一場“翻身仗”。據研究公司Canalys,蘋果首次成為中國銷量最大的智能手機。

此前有分析師預計,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iPhone最大銷售國家,不過今日數據顯示,美國仍是iPhone銷量最多的國家。

sales by region_0

下圖為近年來蘋果主要產品的銷售情況。藍色柱體代表iPhone銷售情況,紅色柱體代表iPad銷售情況,綠色柱體代表Mac銷售情況。

aapl Q1 breakdown_0

財報顯示,蘋果公司現金和投資達到1780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aapl Q1 cash_0

據彭博新聞社報道,蘋果公司CEO Tim Cook在聲明中表示,蘋果各類產品的需求都創下歷史新高。

受蘋果公司財報提振,盤後蘋果公司股價一度上漲6.7%。

aapl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475

一財實探希臘比港 中遠:我們是投資者,不是入侵者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2/4579237.html

一財實探希臘比港 中遠:我們是投資者,不是入侵者

第一財經日報 胡藝瀚 2015-02-27 06:00:00

每周從比港出發的中遠碼頭專列已經達到了三至四列,它們將來自遠東客戶的貨物直接運送到中東歐。海鐵聯運的路線可以為客戶節省7到10天時間和可觀的現金成本。這些優勢對於那些通過海運大量出口的高附加值產品尤其重要。惠普、索尼、華為等廠商已成為這條中東歐鐵路專列的穩定客戶。考慮到比港優越的地理位置,惠普的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EMEA)項目還在比港設立了物流分撥中心,華為、中遠等公司隨後也紛紛加入。

2015年2月18日10點,一輛載滿貨物的列車從希臘比雷埃夫斯港(下稱“比港”)出發,目的地是捷克。這條鐵路線已經連上了歐洲鐵路網絡,能夠去往歐洲任何的火車站,通向廣闊的歐洲市場。這幅圖景曾經是2008年中國中遠集團以43億歐元競標價獲得比港二號和三號碼頭35年經營權時的願景之一。

每周從比港出發的中遠碼頭專列已經達到了三至四列,它們將來自遠東客戶的貨物直接運送到中東歐。海鐵聯運的路線可以為客戶節省7到10天時間和可觀的現金成本。這些優勢對於那些通過海運大量出口的高附加值產品尤其重要。惠普、索尼、華為等廠商已成為這條中東歐鐵路專列的穩定客戶。考慮到比港優越的地理位置,惠普的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EMEA)項目還在比港設立了物流分撥中心,華為、中遠等公司隨後也紛紛加入。

希臘比雷埃夫斯港

希臘比雷埃夫斯港

在中遠的藍圖里,比港將是世界級的集裝箱運輸中轉中心和物流分撥中心。

在希臘新政府年初上臺後,其對於一些項目私有化的表態一度為比港經營權的前景帶來不確定因素。此後,中希兩國政府都釋放了正向積極的信號。在這個背景下,《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近日再度前往希臘探營比港,了解其運營情況、機遇和挑戰。

7名中國經理和千余希臘工人

比港是希臘最大港口,也是地中海東部極為重要的航運樞紐,有“地中海第一港”之稱。“一旦我們選擇了這樣一個戰略重要的位置,就會把希臘港口真正打造為一個巨大的中轉港。”中遠比雷埃夫斯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總經理傅承求說。

在中遠,大家都更習慣叫他傅船長。正是在他的帶領下,自從2010年正式接管經營業務以來,中遠在短短幾年內將比港建設成全球吞吐量增長最快的港口,使其躋身為地中海地區業務最繁忙的集運港之一。

中遠到達比港後,將碼頭的裝卸設備更新為現代化吊裝設備,一年後開始新建三號碼頭,設備的更新和生產空間的擴大,使中遠管理的碼頭橋吊速度從2010年每小時10~12個標準箱,增長到目前的28個,接近世界先進水平。

截至2014年11月底,中遠公司共有在冊員工262名,為公司提供外包勞務的工人約947名。比港的吞吐量從剛剛接手的68萬標準箱,到2014年增長到了近300萬,翻了四倍多,而中遠管理的二號、三號碼頭的業務量占整個比港業務的80%。

中遠只有7名中國經理,卻管理著一千多名希臘工人。高效率的工作方式和低廉的價格成為比港相對歐洲其他港口的核心競爭力。在符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減少勞動力成本,避開與工會的交涉,使中遠管理下的比港迅速成為一個充滿效率的基地。中遠管理層相信,工作效率是一個現代化企業永恒的發動機。“工作,工作,工作。這是別人跟我們做生意的唯一理由。”中遠的商務經理塔索斯·瓦姆瓦卡迪斯說。

多年來,傅承求的信念一直是以服務獲得船公司的信任和支持,以裝卸的速度減少船公司的船期耽誤,讓它們能夠降低成本。“其他的,我們就嚴格按照法律來辦。”他說。

就連負責一號港口運營的比雷埃夫斯港務局(PPA)局長斯塔夫羅斯·黑特紮克斯也承認,中遠到來以後,良性競爭給港口帶來了非常好的經濟效益和更強的全球競爭力:“競爭者就來到了我們旁邊,我們必須向客戶證明自己,我們也能保證效率。”

2009年底希臘爆發債務危機後,中遠迅速調整策略,多拿國際上的貨源來港口中轉,積極開拓第三方等其他周邊港口。這使希臘經濟在受到經濟危機重創,當地貨源減少的情況下,中遠公司的集裝箱和中轉業務依然保持著令人矚目的增長。傅承求相信,在2015年1月開始動工的三號碼頭擴建完成後,比雷埃夫斯碼頭公司的操作能力將從目前的每年370萬標準箱增加到620萬標準箱,靠泊萬箱以上集裝箱船的泊位將從3個增加到5個。

中遠是投資者,不是入侵者

中遠對比港的投資在希臘商業界被稱作“中遠奇跡”。塔索斯對此感到自豪。他還清楚記得,中遠剛接管港口業務時,停工活動不斷,有的希臘員工甚至喊出了“中遠回家”口號。“他們不願意失去部分既得利益和收入,當然反對,”塔索斯說,“但希臘社會很高興中遠能來比港投資,而不是之前那種狀況。”

中遠接管前,希臘政府經營的比港並不像現在這樣充滿活力。但是為了保證生產效率,大幅減少勞動力成本和簡化員工保護的規定是大部分希臘員工不願意接受的事實。自從中遠接管二號、三號碼頭業務以來,比雷埃夫斯港務局的希臘工會和官員不斷地對中遠的管理方式施加壓力,指責中遠使用承包商、在員工安全方面偷工減料來省錢。碼頭工人工會委員會秘書長喬爾吉斯·喬宙斯甚至認為,希臘前總理薩馬拉斯政府與中遠簽訂的比港私有化協議中,有數項“友好條款”的細節不公平地偏袒投資者,不符合國有企業和員工的利益。如今,碼頭四大工會還組織比雷埃夫斯港務局的股東成立了“白色陣線”,反對進一步的私有化計劃。

目前,由希臘經營的一號碼頭仍然在比港局的管理下,總員工人數近1200人。原比港的大部分碼頭工人繼續留在一號碼頭上班。在這里他們感到安全。不少工人仍然認為,對面的碼頭工人處在毫無安全保障的工作條件中。在他們看來,中遠管理下的另一半碼頭已經是另一個世界。

對此,塔索斯感到非常無奈。在中遠看來,一號碼頭工會長期以來拒絕走進中遠,拒絕了解二號、三號碼頭的實際情況。早在經營初期,中遠就通過了安全、工薪等各方權力機構長達近一年的頻繁檢查。

“只要你把腳踏進這邊的碼頭,你就會發現這里作業是井然有序的。這里的工人們穿著安全靴、安全衣,戴著頭盔。”塔索斯指著窗外說,“我們對於每項作業都有不同的規範準則。所以工人在這里工作會感到安全。”他回憶道,中遠最初招進來的員工,包括碼頭工人,都憋著一股氣來面對外界的質疑。他們想要證明自己一樣可以做生意,甚至可以做得更好。五年來,在有目共睹的成績中,希臘社會對中遠的懷疑已經漸漸消除。“他們終於明白,中遠是投資者,不是入侵者。”他說。

比港私有化的明白賬

鑒於二三號碼頭的運營取得的成果,也迫於歐洲債權人的改革壓力,上屆薩馬拉斯政府曾將一號碼頭經營權也列入私有化計劃,計劃將比雷埃夫斯港務局的多數股權(67%)私有化,有五家國際競標者成為潛在買家,而資金方面極具吸引力的競標條件使中遠成為可能性最大的買家。

2015年1月底,不堪忍受緊縮措施的希臘民眾選出左翼激進聯盟(Syriza)作為新的執政黨,希望全面改變國家的困境。希臘左翼政府上臺後,曾宣布中止出售比港多數股權。中國外交部對此回應稱,中方註意到相關報道,正在向希臘方面核實有關情況。不久後,希臘海運部副部長表示,希臘新政府尊重與中遠已達成的協議,並對執行合同義務持嚴肅態度。中國外交部隨即表態,中遠比港項目是中希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典範,對帶動兩國經貿合作全面深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荷蘭的智庫Clingendael也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假如中遠能夠如外界預料的那樣,獲得比港67%的股權,它對比港的身份將從一個租賃者轉換為所有者,這對希臘方面來說至少有三點好處:為希臘政府帶來額外稅收;作為成功投資案例幫助希臘吸引更多的直接外來投資;基於前面兩點帶來的經濟複蘇,將幫助雅典緩解與歐元區的緊張關系。

希臘國家銀行更認為,希臘比港私有化項目將使希臘GDP(國內生產總值)增加2.5%,並創造大約12.5萬個就業機會。

“停售風波”雖然告一段落,但希臘政府今後的態度會不會再次改變,收購的條件和成本會不會進一步擡高,這些不確定因素都將成為中遠在希臘投資的政治風險。

據塔索斯透露,比港的私有化項目是中遠管理層的夢想。中遠有計劃也有策略,已經為每一個商業項目制定了商業計劃,以提高港口管理,讓比港和中遠更高效地運轉。他相信,有著極高失業率的一號碼頭將在不久後意識到中遠接管後的優勢。

“總的來說,希臘經濟也很大程度得益於中國投資。不僅是中遠,還有其他中國公司,比如華為。”希臘歐洲和國際關系基金會的拉布羅普洛斯教授說。他一直關註中國企業投資希臘的動向,認為中遠投資以後,比港的業務已經得到極大的升級,並將在四五年內超過鹿特丹港口。他認為中遠對比港的經營權收購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投資案例。“中國完全可以將在希臘的投資作為進一步投資歐洲的範本。”他說。

在過去的2014年,中國對歐洲的投資再創新高,達到180億美元。希臘作為能夠連接中國和歐洲投資和貿易流動的門戶國家,戰略重要性日趨明顯。近期,希臘新任總理齊普拉斯也在比港訪問中國軍艦時重申,中國企業對希臘的投資至關重要。他相信希臘可以成為中國進入歐洲的商業大門。

傅承求相信,不管哪個政黨上臺,中遠在希臘都會有很好的發展。“保證效率,就是一切的答案。”傅承求堅定地說。

編輯:一財小編

回答嘉賓:

王建軍 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SMG)總裁

黎瑞剛 上海廣播電視臺黨委書記,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馬 雲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

 

背景:6月4日,上海文廣集團(SMG)和阿里巴巴集團在滬舉行簽約儀式,聯合宣布將共同把SMG旗下的第一財經傳媒有限公司,打造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型數字化財經媒體與信息服務集團。阿里巴巴將投資12億元人民幣參股第一財經傳媒有限公司。

馬雲、黎瑞剛“觸指為盟”

1、過程順利嗎?計劃是如何敲定的?

王建軍:

去年7月,黎瑞剛董事長和馬雲主席在會面時談到這個話題,雙方高層一拍即合,隨即雙方團隊展開了具體的溝通。

去年11月9日,就在這個(廣電大廈)樓里,雙方就戰略合作的一些核心問題達成了共識。由於合作領域涉及面廣,經過雙方團隊細致的工作,在今年3月形成了合作的框架協議,最終的投資協議也於近期完成。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得到了上級主管部門的肯定和支持,從而使我們得以順利地達成此次戰略合作。

馬雲:

我記得是去年7月,和黎叔(黎瑞剛)在杭州見面。黎叔對上海文廣、對媒體的夢想讓我很感動的。我一直希望中國能有中國的華爾街日報,這次能夠得到第一財經的信任,阿里倍感榮幸。

黎瑞剛:

去年夏天我和馬總的一次思想的碰撞火花在短短不到一年的今天結出果實,我感到非常高興。剛才在下面也跟馬總聊了幾句,我突然想起12年前也是在這個場景中間,也是在聚光燈下,在新聞媒體的攝像機、閃光燈下,我們第一財經這個品牌誕生。

2、將在哪些領域進行合作?

王建軍:

作為雙方合作的第一步,第一財經新媒體科技有限公司已經成立,目前已經啟動的項目包括: 1、基於擁有數億用戶的支付寶,第一財經已經成為其股票行情系統的資訊提供商,第一財經財富管理資訊也很快將登陸手機淘寶;

2、立足於數據的DT財經移動終端正在全力研發中,預計今年8月上線;

3、通過對阿里巴巴部分電商大數據的挖掘和整理,雙方將在本月聯合發布國內第一份《中國消費大數據報告》;

4、匯聚行業精英和專家的互聯網金融智庫也將於近日成立。

此外,雙方還將廣泛采集全市場的多元數據,聯合打造中國獨一無二的高品質商業大數據服務平臺,推出數據庫、指數、數據資訊、研究報告等多種形態的產品,以提升全社會各領域的數據化服務水平。

馬雲

3、數據對互聯網公司有多重要?

馬雲:

如果互聯網企業只把上網看作是看看新聞,上網就是玩玩遊戲,上網就是購購物,上網就是聊聊天,這些互聯網公司很快就會變成傳統互聯網公司。

在中國也誕生了很多傳統互聯網公司,他們也擔憂著明天怎麽辦,明年怎麽辦,後年怎麽辦,所以同樣在很多傳統企業在擔心明天的時候,很多互聯網企業也在擔心未來,所以如果想不擔心未來,就必須擔當起未來的責任,必須參與未來的建設。

我們未來五年和十年,互聯網+的核心思想就是如何把互聯網加上傳統經濟,不管是傳統的制造業還是傳統的各行各業加起來,只有參與傳統行業的改造,整個互聯網才能活得久、活得好,所以這是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互聯網幫助健康、幫助文化產業、幫助娛樂,所以阿里巴巴本身是一個數據公司。

黎瑞剛

3、數據對第一財經來說又意味著什麽?

黎瑞剛:

財經要有數據,數據是支持財經一個最重要的基石,而在這個領域中,我們所謂的空間在什麽地方?我們也和國際上知名的財經媒體合作,比如我們跟道瓊斯合作過,有了小小的嘗試和努力,我們也成立了研究院,希望在這方面能夠有所嘗試。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不得不講,在這個領域中依賴於用戶,依賴於數據的儲備,依賴於專業的團隊,我們從內容出發,有時候是力所不能及的,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有夢想的人能碰到一起,碰出火花,而且達成偉大的創意。

我跟老馬(馬雲)的交流,大家在這個點上迅速的感覺到機會,阿里巴巴不僅是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也是一個龐大的數據庫,有大量的交易數據、支付數據、物流數據等等,這些數據可以服務於阿里巴巴自身,也可以服務於全社會,這跟第一財經秦朔當年辦報紙時定下的宗旨,為時代服務,為社會服務的宗旨完全相融在一起。

今天是一個新的開始,我們都很期待,未來的很多局面是靠我們內容的支撐,是靠我們數據業務,相信會打開全的未來。

馬雲和黎瑞剛互贈禮物

5、為什麽選擇一財?

馬雲:

我自己從事互聯網將近小二十年了,因為自己學英文,在全世界去了很多地方,也接受了世界很多媒體的采訪,我一直希望中國誕生自己的一個華爾街日報、彭博,真正有自己代表世界這一面的聲音。這次能夠得到SMG的信任,能夠得到第一財經的信任,阿里是倍感榮幸,我們珍惜這次機會,希望雙方不斷的努力,在產品上,不僅僅是產品和服務上大膽創新,我們應該在組織說、人才上、未來的機制上大膽創新,真正打造出全球有影響力,能夠服務全球的財經媒體。

現場的馬雲

6、阿里的數據只對合作夥伴開放?

馬雲:

我們昨天剛剛內部做了很多決定,我們對數據以前是開放的,現在我們決定數據原則上不開放,不開放的原因是什麽?因為我們認為現在我們在完全沒有保障數據安全、數據隱私的情況下,必須保障數據的安全和隱私,我們只給我們的戰略合作夥伴共同打造未來

阿里今天擁有了大量的消費者數據、小企業數據、金融數據、物流數據,各方面的數據,這些數據如果放在我們身上,這不是我們的資產,這是社會的資產,我們應該如何把它用好,如何能夠把它發揮最大作用,同時又能夠保障所有數據提供者和參與者的安全和隱私,所以我們是在極其矛盾的過程中跟自己講:

信息在上個世紀是一種權利,數據在這個世紀更是一種資源,但它更是一種責任的擔當,所以我們必須把阿里巴巴擁有的所有數據通過優秀的媒體、通過優秀的合作夥伴,共同打造未來對社會、對國家、對公司、對消費都有好處的數據產品。

 

7、第一財經一直在嘗試“走出去”?

黎瑞剛:

十多年前,秦朔在我的辦公室里,代表廣州日報跟我談判,投資入股《第一財經日報》,談著談著就變成我們隊伍中的一員,很多時候想起來非常戲劇,也非常感慨。2008年,我們乘勝追擊,辦了第一財經周刊,後來又吸納了非常優秀的人才,尤其是報道商業故事,包括人物故事、公司經營方面,第一財經周刊是獨樹一幟的媒體。

當然,那時候我們有更大的夢想,希望能夠跨出上海,走得更遠。報紙雖然出去了,電視的信號還不能出去,所以我們做了很多努力,我們走有線網絡辦東方財經,通過有線網絡落地,拿了別人的衛星頻道,變成了第一財經的節目,這就是和寧夏衛視的合作。這也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一個省級衛視跟我們達成戰略合作,它的廣告由我們經營,它的節目由我們經營,整體上變成一個第一財經全國輻射的一個平臺。雖然這個合作到最後因為種種原因,現在終止了,但是在我的內心中,這樣的合作代表了上海SMG人,代表了第一財經的一種頑強不息、不屈不撓在體制的邊界、政策的邊界中始終前行的一種努力

 

8、如今雙方攜手布局DT傳播時代,應該怎麽看IT向DT的轉變?

馬雲:

今天我們人類正在從IT向DT的發展,DT是Data Technology,我們經常講信息泛濫,信息能夠被應用的非常之少,是因為數據不夠才會導致信息泛濫

我們在進入數據時代的時候,必須要用不同的眼光來思考,所以各位到阿里也好,阿里能夠到這里也好,我們共同來打造一個,只有變化、只有變革才能迎接未來的挑戰。

也許12年後的今天,我們看看這12年我們取得了什麽,我們讓多少企業發生了變化,讓國家發生了變化,社會發生了變化,每個消費者發生了變化,這是我們所期待看到的這一天。

 

9、談談阿里和一財最相似之處吧?

馬雲:

上海第一財經是2003年誕生的,而淘寶也是2003年誕生的,真是緣分。

因為2003年的非典時期我們誕生了淘寶,2004年誕生了支付寶。第一財經一路的變革、一路的挺進、一路的發展,跟阿里巴巴從2003年到現在幾乎是一樣的,大家到今天為止都是12周歲,都不容易!

大家都對未來依舊抱有夢想,依舊期待著在未來十年二十年對中國和世界經濟做出貢獻。

 

10、兩億美元能幹哪些事?

網友:

兩億美元=12億人民幣=75套魔都市中心200坪豪宅=150輛蘭博基尼-Aventador跑車=3萬臺頂配筆記本電腦=22萬臺16G的iphone6Plus=4千萬杯星巴克大杯拿鐵=2.4億個煎餅果子=不知道繞地球多少圈的香飄飄奶茶!

(以上根據簽約儀式現場講話進行整理)

編輯:顏靜潔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問答大佬:阿里一財牽手背後你不可不知的10個問題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29067.html

問答大佬:阿里一財牽手背後你不可不知的10個問題

一財網 MZ 2015-06-07 15:26:00

6月4日,上海文廣集團(SMG)和阿里巴巴集團在滬舉行簽約儀式,阿里巴巴將投資12億元人民幣參股第一財經傳媒有限公司。雙方如何看待此次合作?合作後將啟動哪些項目……聽聽馬雲和黎瑞剛在講話中如何回應。

回答嘉賓:

王建軍 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SMG)總裁

黎瑞剛 上海廣播電視臺黨委書記,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馬 雲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

 

背景:6月4日,上海文廣集團(SMG)和阿里巴巴集團在滬舉行簽約儀式,聯合宣布將共同把SMG旗下的第一財經傳媒有限公司,打造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型數字化財經媒體與信息服務集團。阿里巴巴將投資12億元人民幣參股第一財經傳媒有限公司。

馬雲、黎瑞剛“觸指為盟”

1、過程順利嗎?計劃是如何敲定的?

王建軍:

去年7月,黎瑞剛董事長和馬雲主席在會面時談到這個話題,雙方高層一拍即合,隨即雙方團隊展開了具體的溝通。

去年11月9日,就在這個(廣電大廈)樓里,雙方就戰略合作的一些核心問題達成了共識。由於合作領域涉及面廣,經過雙方團隊細致的工作,在今年3月形成了合作的框架協議,最終的投資協議也於近期完成。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得到了上級主管部門的肯定和支持,從而使我們得以順利地達成此次戰略合作。

馬雲:

我記得是去年7月,和黎叔(黎瑞剛)在杭州見面。黎叔對上海文廣、對媒體的夢想讓我很感動的。我一直希望中國能有中國的華爾街日報,這次能夠得到第一財經的信任,阿里倍感榮幸。

黎瑞剛:

去年夏天我和馬總的一次思想的碰撞火花在短短不到一年的今天結出果實,我感到非常高興。剛才在下面也跟馬總聊了幾句,我突然想起12年前也是在這個場景中間,也是在聚光燈下,在新聞媒體的攝像機、閃光燈下,我們第一財經這個品牌誕生。

2、將在哪些領域進行合作?

王建軍:

作為雙方合作的第一步,第一財經新媒體科技有限公司已經成立,目前已經啟動的項目包括: 1、基於擁有數億用戶的支付寶,第一財經已經成為其股票行情系統的資訊提供商,第一財經財富管理資訊也很快將登陸手機淘寶;

2、立足於數據的DT財經移動終端正在全力研發中,預計今年8月上線;

3、通過對阿里巴巴部分電商大數據的挖掘和整理,雙方將在本月聯合發布國內第一份《中國消費大數據報告》;

4、匯聚行業精英和專家的互聯網金融智庫也將於近日成立。

此外,雙方還將廣泛采集全市場的多元數據,聯合打造中國獨一無二的高品質商業大數據服務平臺,推出數據庫、指數、數據資訊、研究報告等多種形態的產品,以提升全社會各領域的數據化服務水平。

馬雲

3、數據對互聯網公司有多重要?

馬雲:

如果互聯網企業只把上網看作是看看新聞,上網就是玩玩遊戲,上網就是購購物,上網就是聊聊天,這些互聯網公司很快就會變成傳統互聯網公司。

在中國也誕生了很多傳統互聯網公司,他們也擔憂著明天怎麽辦,明年怎麽辦,後年怎麽辦,所以同樣在很多傳統企業在擔心明天的時候,很多互聯網企業也在擔心未來,所以如果想不擔心未來,就必須擔當起未來的責任,必須參與未來的建設。

我們未來五年和十年,互聯網+的核心思想就是如何把互聯網加上傳統經濟,不管是傳統的制造業還是傳統的各行各業加起來,只有參與傳統行業的改造,整個互聯網才能活得久、活得好,所以這是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互聯網幫助健康、幫助文化產業、幫助娛樂,所以阿里巴巴本身是一個數據公司。

黎瑞剛

3、數據對第一財經來說又意味著什麽?

黎瑞剛:

財經要有數據,數據是支持財經一個最重要的基石,而在這個領域中,我們所謂的空間在什麽地方?我們也和國際上知名的財經媒體合作,比如我們跟道瓊斯合作過,有了小小的嘗試和努力,我們也成立了研究院,希望在這方面能夠有所嘗試。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不得不講,在這個領域中依賴於用戶,依賴於數據的儲備,依賴於專業的團隊,我們從內容出發,有時候是力所不能及的,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有夢想的人能碰到一起,碰出火花,而且達成偉大的創意。

我跟老馬(馬雲)的交流,大家在這個點上迅速的感覺到機會,阿里巴巴不僅是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也是一個龐大的數據庫,有大量的交易數據、支付數據、物流數據等等,這些數據可以服務於阿里巴巴自身,也可以服務於全社會,這跟第一財經秦朔當年辦報紙時定下的宗旨,為時代服務,為社會服務的宗旨完全相融在一起。

今天是一個新的開始,我們都很期待,未來的很多局面是靠我們內容的支撐,是靠我們數據業務,相信會打開全的未來。

馬雲和黎瑞剛互贈禮物

5、為什麽選擇一財?

馬雲:

我自己從事互聯網將近小二十年了,因為自己學英文,在全世界去了很多地方,也接受了世界很多媒體的采訪,我一直希望中國誕生自己的一個華爾街日報、彭博,真正有自己代表世界這一面的聲音。這次能夠得到SMG的信任,能夠得到第一財經的信任,阿里是倍感榮幸,我們珍惜這次機會,希望雙方不斷的努力,在產品上,不僅僅是產品和服務上大膽創新,我們應該在組織說、人才上、未來的機制上大膽創新,真正打造出全球有影響力,能夠服務全球的財經媒體。

現場的馬雲

6、阿里的數據只對合作夥伴開放?

馬雲:

我們昨天剛剛內部做了很多決定,我們對數據以前是開放的,現在我們決定數據原則上不開放,不開放的原因是什麽?因為我們認為現在我們在完全沒有保障數據安全、數據隱私的情況下,必須保障數據的安全和隱私,我們只給我們的戰略合作夥伴共同打造未來

阿里今天擁有了大量的消費者數據、小企業數據、金融數據、物流數據,各方面的數據,這些數據如果放在我們身上,這不是我們的資產,這是社會的資產,我們應該如何把它用好,如何能夠把它發揮最大作用,同時又能夠保障所有數據提供者和參與者的安全和隱私,所以我們是在極其矛盾的過程中跟自己講:

信息在上個世紀是一種權利,數據在這個世紀更是一種資源,但它更是一種責任的擔當,所以我們必須把阿里巴巴擁有的所有數據通過優秀的媒體、通過優秀的合作夥伴,共同打造未來對社會、對國家、對公司、對消費都有好處的數據產品。

 

7、第一財經一直在嘗試“走出去”?

黎瑞剛:

十多年前,秦朔在我的辦公室里,代表廣州日報跟我談判,投資入股《第一財經日報》,談著談著就變成我們隊伍中的一員,很多時候想起來非常戲劇,也非常感慨。2008年,我們乘勝追擊,辦了第一財經周刊,後來又吸納了非常優秀的人才,尤其是報道商業故事,包括人物故事、公司經營方面,第一財經周刊是獨樹一幟的媒體。

當然,那時候我們有更大的夢想,希望能夠跨出上海,走得更遠。報紙雖然出去了,電視的信號還不能出去,所以我們做了很多努力,我們走有線網絡辦東方財經,通過有線網絡落地,拿了別人的衛星頻道,變成了第一財經的節目,這就是和寧夏衛視的合作。這也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一個省級衛視跟我們達成戰略合作,它的廣告由我們經營,它的節目由我們經營,整體上變成一個第一財經全國輻射的一個平臺。雖然這個合作到最後因為種種原因,現在終止了,但是在我的內心中,這樣的合作代表了上海SMG人,代表了第一財經的一種頑強不息、不屈不撓在體制的邊界、政策的邊界中始終前行的一種努力

 

8、如今雙方攜手布局DT傳播時代,應該怎麽看IT向DT的轉變?

馬雲:

今天我們人類正在從IT向DT的發展,DT是Data Technology,我們經常講信息泛濫,信息能夠被應用的非常之少,是因為數據不夠才會導致信息泛濫

我們在進入數據時代的時候,必須要用不同的眼光來思考,所以各位到阿里也好,阿里能夠到這里也好,我們共同來打造一個,只有變化、只有變革才能迎接未來的挑戰。

也許12年後的今天,我們看看這12年我們取得了什麽,我們讓多少企業發生了變化,讓國家發生了變化,社會發生了變化,每個消費者發生了變化,這是我們所期待看到的這一天。

 

9、談談阿里和一財最相似之處吧?

馬雲:

上海第一財經是2003年誕生的,而淘寶也是2003年誕生的,真是緣分。

因為2003年的非典時期我們誕生了淘寶,2004年誕生了支付寶。第一財經一路的變革、一路的挺進、一路的發展,跟阿里巴巴從2003年到現在幾乎是一樣的,大家到今天為止都是12周歲,都不容易!

大家都對未來依舊抱有夢想,依舊期待著在未來十年二十年對中國和世界經濟做出貢獻。

 

10、兩億美元能幹哪些事?

網友:

兩億美元=12億人民幣=75套魔都市中心200坪豪宅=150輛蘭博基尼-Aventador跑車=3萬臺頂配筆記本電腦=22萬臺16G的iphone6Plus=4千萬杯星巴克大杯拿鐵=2.4億個煎餅果子=不知道繞地球多少圈的香飄飄奶茶!

(以上根據簽約儀式現場講話進行整理)

編輯:顏靜潔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381

康師傅訴一財名譽侵權一審敗訴 1.8億索賠被駁回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0432.html

康師傅訴一財名譽侵權一審敗訴 1.8億索賠被駁回

一財網 胥會雲 2015-10-21 21:16:00

康師傅方便面投資(中國)有限公司(下稱“康師傅”)針對上海第一財經傳媒有限公司(下稱“第一財經”)及其所屬記者胡軍華提起民事侵權的起訴,一審被判敗訴,索賠1.8億的請求被駁回。

10月21日,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的一審結果出爐,根據判決書,法院認為,康師傅要求第一財經及其所屬記者胡軍華承擔侵害名譽權的民事責任的訴請,依據不足,依法予以駁回。

判決書顯示,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認為,新聞單位對生產者、經營者、銷售者的產品質量或者服務質量進行批評、評論,內容基本屬實,沒有侮辱內容的,不應當認定為侵害其名譽權。

同時,法院對康師傅要求第一財經賠償經濟損失1.8億元人民幣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對康師傅要求第一財經刪除一財網上的侵權報道及轉載鏈接、連續一個月在全國有影響力的網站首頁顯著位置刊登向原告賠禮道歉的書面聲明等訴訟請求,法院均表示不予支持

此外,該案一審案件受理費人民幣90.03萬元,由康師傅承擔。

去年9月15日,一財網上刊發《康師傅被餿水油拖下水 絕不再犯誓言落空》的報道。康師傅方面稱該報道內容失實,而且報道中帶有主觀性評價意見,損害了康師傅的名譽。該報道發表後,康師傅母公司的股票價格下跌,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提出了更正報道、公開賠禮道歉,以及1.8億人民幣商譽損失賠償的要求。

2014年9月25日,康師傅對外公布稱,將起訴第一財經及其所屬記者胡軍華。

2014年9月25日晚間,針對康師傅的起訴,一財網發表聲明稱,該篇稿件內容分別來自康師傅發布的相關公告、2013年年報,以及臺灣媒體相關報道,均有據可查,不存在蓄意扭曲。一財網刊發上述稿件,立場中立,不存在所謂的“居心不良”,亦不存在被任何第三方“利用”的情況。

根據法律規定,民事案件一審判決書送達後從次日起計算,有15天的上訴期,如果在上訴期內原被告均沒有上訴,該判決書即發生法律效力。

編輯:應民吾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551

【一財11周年創新100】海爾張瑞敏:互聯消除了你跟用戶的距離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1329.html

【一財11周年創新100】海爾張瑞敏:互聯消除了你跟用戶的距離

一財網 王珍 2015-11-13 11:42:00

張瑞敏說,在互聯網時代,海爾把這個理論又往前推進一步。簡單地講,就三個方面。第一個就是企業的轉型,第二個就是員工的轉型,第三個就是用戶的轉型。

剛剛結束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行的彼得•德魯克全球論壇,11月9日,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又應邀來到英國倫敦,參加全球最具影響力的“50大管理思想家”頒獎典禮(Thinkers50AwardsGala。Thinkers50被譽為“管理思想界的奧斯卡”,彼得•德魯克曾是首屆獲獎者。在這屆頒獎典禮上,張瑞敏被授予Thinkers50傑出成就獎之“最佳理念實踐獎”,之前沒有任何中國企業家獲得過這個獎;同時,張瑞敏還入選了“2015年度Thinkers50榜單”,是唯一同時獲得兩個獎項的中國企業家。

11月5日,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作為唯一受邀的中國企業家,在維也納出席了第七屆彼得.德魯克全球論壇,並在這一全球知名的管理論壇上分享了海爾互聯網轉型的經驗。

海爾集團連續幾年被歐睿國際評為全球白色家電第一位。但是,31年前,張瑞敏1984年接管這個小企業時,它是一個瀕臨倒閉的街道小工廠。“那年冬天,車間里大部分的窗戶沒了。因為沒有錢買烤火煤,所有人把木頭窗子卸下來燒火。當時工資都開不出來,我主要借錢開工資。這麽一個工廠發展到現在,一個公司重要的是要變成一種人性化公司,怎麽把員工的積極性發揮到極致。”

管理大師德魯克曾說過,好的管理者要把自己和員工的長處都發揮出來。也就是說,每個人的目標和公司的目標是一致的,每個人的收益和公司的收益是協調的。員工把能力貢獻出來,公司會發展,個人也會得到更大的價值體現。

張瑞敏說,在互聯網時代,海爾把這個理論又往前推進一步。簡單地講,就三個方面。第一個就是企業的轉型,第二個就是員工的轉型,第三個就是用戶的轉型。

第一個就是企業的轉型。

把原來像金字塔一樣的科層制變成一個網絡性的組織。傳統企業和互聯網企業最大的不同,就是傳統企業是一個封閉的系統,以自我為中心。但是互聯網的企業是互聯網的一個節點,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張瑞敏打比方說,“每一個企業就是一臺電腦。這臺電腦如果接入互聯網無所不能。如果你脫離互聯網就一事無成。所以我們就把它接入互聯網,企業只是一個節點和各種資源聯合起來。”

比如,海爾的免清洗洗衣機。用戶對洗衣機內外桶夾層容易附著汙垢的抱怨,是困擾行業的一個難題。海爾“免清洗”小微成立於2014年6月,團隊成員有六人,通過與用戶交互,並吸引全球研發資源參與,推出了全球首款免清洗洗衣機,解決了這個難題。

“免清洗”團隊發現在百度百科上有1500萬條用戶提出“洗衣機內桶如何清洗”問題的詞條,同時通過家居、母嬰、家電、科技、數碼等10多個網上平臺和用戶交互創意。

2013年至2014年,“免清洗”團隊通過創意大賽征集解決洗衣機內筒臟這一問題的創意方案,吸引了990多萬用戶參與,15萬用戶在平臺上進行交互,活動結束時總共收到846個創意方案,最後通過用戶投票篩選了10個方案。

在吸引用戶參與交互的過程中,全球一流資源也參與了進來,來自全球的21個專家團隊嘗試了120多種材質、300多種尺寸、1000多種形狀,並進行了近20萬次的模擬測試、5000個周期的壽命試驗,最終形成了第一代“免清洗”洗衣機的解決方案。

交互不僅帶來了解決方案,也讓“免清洗”團隊收獲了16000多個原始的用戶粉絲,其中有200多個鐵桿粉絲。基於用戶的新需求,“免清洗”團隊正在把清洗內筒的模塊拓展到其他波輪洗衣機,吸引一流的供應商推出新的叠代方案。同時,正在做APP叠代,使免清洗洗衣機真正成為一款網器,形成從洗衣液、洗滌劑到衣物管理的“洗護”生態圈。

這樣的話,海爾原來的傳統組織就打破了,從金字塔形的組織變成一個網絡形的組織。張瑞敏坦言,海爾前幾年是八萬六千人,兩年後變成六萬人,去掉了兩萬六千人,這兩萬六千人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就是中層管理者;還有一萬多人,是海爾把工廠變成智能互聯工廠,所以有很多工人就要去掉。

海爾從2012年就開始投資建設第一家智能互聯工廠,到現在已陸續建成了沈陽冰箱、鄭州空調、佛山洗衣機、青島熱水器、青島空調等家互聯工廠,並且更多的互聯工廠還在建設中。這些互聯工廠,不僅有大量智能化、自動化設備引進,更關鍵是與用戶、研發、供應鏈、生產制造、物流配送等信息系統互聯。海爾互聯工廠的本質就是用戶的全流程參與,化解個性化與大規模生產之間的矛盾。如,消費者可以定制帶有迪士尼人物形象的個性化冰箱,而且可以在網上,隨時了解自己定制商品的生產、配送過程。

第二個就是員工的轉型。

企業向網絡化組織轉型後,就沒有上下級,原來是一級一級的,有高層領導,有中層領導,現在沒有了,只有三類人。張瑞敏說,一類人叫做平臺主,他(她)不是領導,是做創業平臺的,為大家能夠在這個平臺上面成功創業而提供服務;第二類人叫小微主,小微是一個微型的創業團隊,一個小微最好不超過8個人,小微創業團隊在平臺上充分地創業。如,免清洗小微。第三類人叫做創客,在小微中創業的員工。

員工的轉型,怎麽轉?員工原來是雇傭者和執行者,是被雇傭來工作、執行指令的;現在變成創業者和合夥人,是來創業的,海爾提供創業機會,你可以充分地創業。同時你又是合夥人,如果你做得好、創業得好,可以入股在這里成為股權持有者。所以海爾一下子就讓很多員工成為股東。張瑞敏說,這和原來完全不一樣,這個過程叫做“三自”。

第一是自創業,第二是自組織,第三是自驅動。所謂的自創業,就是你自己發現市場機會,你來創業。張瑞敏舉例說,海爾有幾個員工,在網上看到一些意見:有一些孕婦懷孕之後,說坐沙發上面看電視很不方便,希望可以躺床上看天花板上面的電視,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於是,這些人變成自組織,自己組織一個創業團隊,團隊再整合全球資源。比如,技術是從美國矽谷整合的;關鍵的零部件是美國的德州儀器提供的;這個產品的制造是中國武漢光谷的一個工廠來組裝。自己創業,自己找到市場難點,市場難點變成機會,然後自己組織世界資源來解決它。第三是自驅動,自驅動是什麽意思?就是公司不再支付工資,他們所有的收入都靠抓住市場機會來滿足。

“所以,這樣的員工跟傳統企業就不一樣,傳統企業是四個字“選育用留”,選一個好的人,然後很好地培育他,培育完以後使用他,使用完以後留用他。現在不是,現在是誰能夠完成這個任務誰就過來。”張瑞敏說。

第三個就是用戶的轉型。

原來企業面對的是顧客,但不是用戶,顧客和用戶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張瑞敏說,顧客是一次性交易的終點,我生產出來產品,你來買我的,你拿錢、我拿商品,交換完就沒有關系了。現在變成什麽?變成一個互聯網的節點。用戶可以提出你的意見,我可以根據你的要求來改變,不斷地改變來滿足你。“原來顧客是企業外的,現在用戶到企業里面跟我們共同來創造新的價值。所以,我們把他叫做用戶參與,跟我們企業融合到一起。”

德魯克曾說,互聯網消除了距離,這是它最大的影響。張瑞敏認為,“如果說新技術,我認為互聯網是最重要的新技術。為什麽?因為互聯網消除用戶跟企業之間的距離,使兩者融合到一起。”

編輯:霍光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466

易綱回應一財提問:跨境資金流動的政策設計和出臺時機很重要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19431.html

易綱回應一財提問:跨境資金流動的政策設計和出臺時機很重要

一財網 張菲菲 2015-12-01 13:26:00

“如果我們政策的設計和出臺的時機比較合適,我們就要充分考慮流入的效應和流出的效應,如果政策設計得比較巧妙,可以把流入和流出的政策平衡地出臺,使得流入和流出資金都可以做,使得流入、流出資金大致抵消,或者抵消一大部分。”易綱表示,實際上真正對匯率的壓力是凈流入和凈流出,如果政策設計得比較合適,資金的凈流入和凈流出比較穩定,能夠把風險和單向的流動最小化。

今年8月11日匯改以來,匯率市場出現了比較劇烈的波動,市場有觀點認為,央行此前努力保持匯率穩定是助力人民幣加入SDR,現在人民幣“入籃”以後,央行可能會退出幹預,從而引發人民幣貶值、資本外流的擔憂。

對此,在12月1日央行舉行的中國加入SDR有關情況媒體吹風會上,央行副行長易綱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提問時進行了回應。

在易綱看來,人民幣加入SDR,讓各界對人民幣有了更高的預期和信心,可以預見的是人民幣將會被廣泛使用,國際認可度增加,人民幣國際儲備貨幣地位提高。而將來在世界範圍內公共部門、央行、儲備等管理部門、私人部門以及資產的管理者、養老基金的管理者等,會增加對人民幣資產的投資,必然會增加全世界人民幣的使用,這會帶來跨境資金流動的增加。

在易綱看來,這種跨境資金的流動是雙向的,實際上人民幣入籃以後,它對資本項目、對資金流動的影響是雙向的,有流入的因素也有流出的因素。

從流入的因素看,各央行、各儲備管理者還有私人部門、養老金的管理者等等,會考慮增持人民幣資產,人民幣將來可能會更快地進入全球重要的指數之中。這些資產管理者要按基準配置它的資產,肯定就要配一部分人民幣,中國的資本市場要開放,就要有一些資金流入。

從流出的因素看,中國的企業“走出去”以及個人也要“走出去”。一方面,近年來我國對外直接投資(ODI)增加很快;另一方面,我國將來增加的居民有對外組合投資的需求,就是中國的居民也想在國際市場上投債券、股票等金融組合投資,人民幣“入籃”以後,將會產生大量對外投資的需求。

“如果我們政策的設計和出臺的時機比較合適,我們就要充分考慮流入的效應和流出的效應,如果政策設計得比較巧妙,可以把流入和流出的政策平衡地出臺,使得流入和流出資金都可以做,使得流入、流出資金大致抵消,或者抵消一大部分。”易綱表示,實際上真正對匯率的壓力是凈流入和凈流出,如果政策設計得比較合適,資金的凈流入和凈流出比較穩定,能夠把風險和單向的流動最小化。

在監管方面,易綱表示,人民幣加入SDR後將進一步加強國際收支的監測,強化本外幣政策協調和本外幣政策一體化的關系,央行會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守住底線。

對於匯率改革,易綱還表示,人民幣“入籃”以後,整體上匯率形成機制不變,我國還將繼續深化改革,繼續向市場化方向推進,但整個框架沒有發生變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沒有要求中國的匯率形成機制改變。

編輯:於艦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6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