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瑞銀咬住利豐唔放再出報告插一刀指投資者失望 李華華


2011-6-30 AD




 

寃寃相報到底何時了,UBS瑞銀大戰利豐(494)到底幾時完?

瑞銀分析員梁裕昌Spencer早排出報告,插利豐兼叫人沽利豐,罕有地令向來低調嘅利豐即刻還手兼還口,喺聯交所出通告反駁兼搞壇大龍鳳策略日同分析員解話。

股價應聲跌3%

策略日上利豐仲號稱有5單收購嚟緊,真情剖白打動咗好多大行分析員輪流出報告「挺豐」,但似乎瑞銀同Spencer真係不為所動,噚日竟然再出招突擊!

噚日嗰份新鮮熱辣嘅報告話,「部份大型供應商考慮離開會拖累產品質素」,去到最後附錄嘅Q&A,再插多一刀「投資者對管理層冇直接回答問題感到失望……」,而佢哋畀利豐嘅目標價繼續係得9蚊!

相比起瑞銀第一次狠插利豐嗰份報告,話「併購表現如果唔達標,反而可帶來豐厚嘅非現金賬面收益」同「併購模式無法持續……」,呢份報告嘅殺傷力都唔輕。

噚日,利豐股價就應聲跌咗3%,收$15.78!

「瑞豐鬥」唔知幾時完

雙方拳來腳往到底發生咩事,相信只有佢哋自己至知,而照o依家最新嘅發展嚟睇,瑞銀應該係咬住利豐唔放,而利豐又應該諗緊計還手,咁搞落去,呢單「瑞豐鬥」分分鐘長命過娛樂版嘅「鋒芝變」都唔定呢!

李華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14

被盟友微軟「捅了一刀」——諾基亞重返起跑線

http://www.infzm.com/content/78426

諾基亞與微軟一年半前宣佈結盟,曾讓外界充滿期待。但微軟在WP8新系統面世時,竟將諾基亞此前推出的一系列WP手機擋在門外。這究竟是微軟與諾基亞早有的預謀,還是諾基亞落進了微軟的陷阱?

2012年6月21日,微軟在Windows Phone 8(智能手機操作系統,以下簡稱WP8)發佈會上宣佈,因為硬件無法支持,WP8將和目前的WP手機(Lumia系列)不兼容。在旁觀者看來,這個消息對 於諾基亞猶如晴天霹靂,因為這意味著其在售的所有WP手機將無人問津。

十天後,在接受芬蘭一檔脫口秀節目採訪時,諾基亞新任董事長裡斯托·席拉斯瑪表示,公司已經準備了一份應急計劃,以防Windows Phone失敗。

除了否定重拾塞班(Symbian)系統,他沒有透露更多細節。答案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諾基亞不再堅稱自己沒有「B計劃」。

諾基亞本就風雨飄搖的前途變得更為渺茫了。這個造木漿出身的手機巨頭在2012年一季度就已失去了長達14年的市場霸主地位,其營收同比降低 52%,虧損達到驚人的11.4億美元。這是它連續第四季度虧損,之前三個季度它虧損了近20億美元。其幾年前多達120億美元的現金儲備,只剩下約63 億美元。

「在智能手機市場這種情況前所未有」

「2012年6月21日,可以說是智機網歷史上最恥辱的一天,因為我們每天用心支持的平台居然拋棄了我們,給了我們一記響亮的耳光。」6月23日,國內最大的WP論壇「智機網」創始人黃斌發文稱。

「我們當天就聯絡了微軟和諾基亞方面的人。不過微軟中國的話語權十分有限,我沒有得到實質性的答覆。」黃斌說。

憤怒的不止黃斌,諾基亞Lumia 900手機的用戶Luke當天致信諾基亞CEO史蒂芬·埃洛普,「驚悉Lumia無法升級到WP8,限你在24小時內回覆E-mail,給我一個留下來繼續使用WP系統和Lumia的理由,否則我將永遠和你們說再見。」

埃洛普還真的在當天回覆了Luke,「我們會為現有Lumia產品更新佈局,並且添加很多激動人心的功能,包括一些WP8最重要的視覺元素,例如新的開始菜單。」

但無論對於用戶還是開發者,埃洛普的安慰都顯得缺乏說服力。

2012年1月份的CES大展上,埃洛普曾親自發佈了WP7最新旗艦產品、「手機中的超級跑車」Lumia 900。上半年,諾基亞剛砸了1億美金在全球推廣這款手機。而微軟「升級門」一出,意味著這款手機幾個月之後就會過時,誰還會去買Lumia 900呢?

這對諾基亞無異於釜底抽薪。

「在智能手機市場這種情況前所未有。」一位與微軟有合作關係的開發者在談到微軟的舉措時,連續用了「詭異、匪夷所思、腦殘」三個詞,「這麼搞誰還會為微軟幹活?」

一位手機應用程序開發者對南方週末記者透露,一家國內著名手機商之前派了五十多人的團隊在中關村微軟研發中心做其WP7手機的適配開發。WP8發佈會之後,這些前期工作都白做了,「連合作夥伴的稱號都沒撈上」。

微軟的金牌合作夥伴諾基亞受影響更大。事後,分析師迅速調低了對諾基亞第三季度的業績預期。野村證券的研究報告稱,這一負面消息將使諾基亞的WP手機銷量減少41%。

Lumia 900在2012年6月14日剛進入中國市場,南方週末記者7月9日在中關村隨機尋訪了幾家諾基亞手機專賣店,獲知從上市到現在Lumia 900的價格從近5000元跌至4000元,依舊賣不動。「只有發燒友會買,我們總共才賣了10台。」科貿電子城一位資深銷售員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諾基亞前高級研發工程師宋黎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智能手機無法升級是第一代操作系統(OS)的特點。比如塞班、Palm和Window Mobile(簡稱WM)手機在發售之後,廠商都不用進行軟件升級。塞班S60手機曾一年推出3個版本,但相互之間也不能升級。

但5年前上市的iPhone和安卓手機打破了這一傳統,支持向下一代升級和在線升級,到今天,智能手機用戶已經習慣了系統的自動升級。

「理直氣壯地宣稱系統無法升級,在今天顯得很可笑。」一位業內人士說,「其實WP7.8和WP8的界面與多數功能都相同,普通用戶看不出多大差別。」

另一位接近微軟中國的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在微軟內部,這次發佈會也受到相當的質疑和反對,「被認為是工程師主導的一次發佈,市場部門對傲慢的工程師文化相當不滿」。

該人士說,微軟的研發部門和市場銷售部門隔閡較深,工程師們不直接接觸客戶,導致這次發佈會完全忽視了合作夥伴的利益。

諾基亞知情不報?

很多人認為諾基亞是微軟這次釜底抽薪的受害者,但也有人認為諾基亞早已獲悉此事,只是隱而未發。

宋黎對南方週末記者介紹,在諾基亞內部,WP8項目在2011年便已立項,被稱為「阿波羅計劃」。據他所知,2011年下半年軟件部門已啟動WP8項目,硬件部門則啟動得更早。

「事實上,諾基亞與微軟深度合作的第一款WP手機,就是WP8,而並非WP7系列。」宋黎說。

據他透露,在WP7之前,諾基亞沒有開發過微軟的WP/WM的手機,因此對於WP7平台它幾乎沒有任何開發經驗,其Lumia系列的主要締造者是微軟和其他合作夥伴,「一開始的解決方案都是買來的,諾基亞只是自己做了外殼、天線等。」

諾基亞也早知道,WP7的內核是Windows CE,WP8則是Windows NT內核,兩者間的升級兼容代價太大,因而幾乎不可能。

NT內核相比CE內核最大的改變,是它支持CPU的多核技術,而多核是大勢所趨,僅支持單核的CE被捨棄是早晚的事。WP手機的芯片供應商高通也主推多核處理器。

OS的內核主要管理內存和多任務調度,必須與手機的各硬件模塊進行相互匹配的定製開發,才能發揮出系統的能力。

換言之,如果WP7和WP8系統要實現兼容,除微軟要重新寫OS和中間件之外,所有硬件商,包括芯片、無線模塊、屏幕顯示器等提供商,都必須重新升級其驅動程序,難度極大且開發週期很長。

「智機網」創始人黃斌認為,諾基亞刻意隱瞞WP7無法升級這一事實是存在的,「否則沒有用戶願當小白鼠啊」。

奇怪的是,如果諾基亞明明知道WP7無法升級,為什麼此前還要花力氣推出WP7的旗艦新品?一位手機行業研究者的解釋是,諾基亞並沒想到微軟會這麼早地將這個秘密公之於眾。

對於微軟來說,另起爐灶也屬無奈之舉。微軟2003年發佈的WM曾佔智能手機市場的很大份額,但微軟一開始選擇了錯誤的商業模式,它試圖像賣PC系統那樣賣手機OS,按每台手機收授權費。加上WM笨重而且不適闔第三方開發,使得後來幾乎所有的手機廠商都投到了安卓陣營。

眼見無法與安卓競爭,微軟找到了當時市場份額還很高的諾基亞,希望聯手和蘋果、Google分庭抗禮。為此它承諾諾基亞每賣出一部WP手機便能獲得250美金的補貼。

但兩家並不瞭解3G手機生態的公司,聯手的結果是市場份額下滑得比任何人的預測更快。

這樣的形勢下,微軟再依靠諾基亞顯然沒有出路。因此它依靠強大的工程力量另起爐灶搞WP8,完全仿照Google的安卓模式,接納所有的手機廠家。「此舉雖然不一定能成功,但是總比和諾基亞綁在一起慢慢死掉好。」《浪潮之巔》一書的作者吳軍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事實上,這也不是微軟第一次在手機OS上推倒重來。

2010年10月,微軟放棄了已研發7年的WM系統,發佈WP7。WM系統支持的是電阻屏幕,而WP7採用了多點觸摸滑控的電容屏和全新的 Metro界面及軟件系統,導致WM6.5系統裡的軟件在WP7上完全不能使用。「那一次微軟也拋棄了WM上的所有應用程序和它們的開發者。」一位開發人 士說。

從WP7到WP7.5,微軟又做了大幅改動,比如允許後台任務等。

但變來變去的微軟自始至終沒有改變的願望是,將其在桌面系統的能力移植到移動終端上。捨棄CE採用NT內核之後,微軟理論上離這一理想更近了一步, 因為目前絕大部分桌面應用基於NT內核,這更利於應用程序進行跨平台開發。一旦WP8能兼容來自桌面系統的海量應用,它的市場表現趕上甚至超越嵌入式操作 系統安卓和iOS,也不是不可能。

但諾基亞面臨的問題是,它能等到那一天嗎?

不合時宜的一錯再錯

由於WP7不能升級,可以想見至WP8推出時(預計最早要到2012年秋冬季),諾基亞將處於無智能手機可賣的境地。一項路透社對30位金融分析師的調查稱,諾基亞的現金儲備能否挺過2013年是個問題。

在諾基亞一季度的財報中,引人注目的是大中華區業績的「自由落體」式下滑,其2012年第一季度營收從19.02億歐元直落到5.77億歐元,驟降70%。

而自2011年以來,中國就是全球智能手機增長最高的市場。艾瑞諮詢的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規模達到7210萬台,同比增長103.1%,預計2012年中國市場增長率為56.0%。

中國曾經是諾基亞擊敗摩托羅拉稱霸手機行業的主戰場,卻又要成為它由盛而衰的「滑鐵盧」。諾基亞前高級研發工程師宋黎認為,2011年以來諾基亞在中國的潰敗,責任在於決策層的錯誤判斷。

2011年2月宣佈與微軟合作押寶WP平台後,諾基亞CEO埃洛普「很著急地」砍掉了塞班和MeeGo兩個產品線。這兩個平台主要針對中端用戶群, 在當時也是賺錢的,被認為至少還有1-2年盈利期。但埃洛普僅保留下高端WP手機和低端「功能手機」(Feature Phone)兩條產品線。

沒想到,2011年大批安卓智能手機湧現,價位降至1000-2000元,這直接沖垮了諾基亞的功能手機戰略。

埃洛普上任後,還曾力推「下一個十億人」計劃(Next Billion),希望其低端非智能手機幫助發展中國家用戶上網,現在看來也遠遠低估了用戶的購買力。

埃洛普在任期間,諾基亞已裁員4萬人,股價從13美元下跌至1.8美元,有評論說他是微軟派到諾基亞的「特洛伊木馬」——埃洛普就任諾基亞CEO之前是微軟高管。

宋黎介紹,諾基亞內部的確有埃洛普「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差評,比如2011年MeeGo系統的「絕唱」諾基亞N9在市場上賣得正火的時候,埃洛普 公開稱諾基亞不會再做MeeGo了;2012年諾基亞808拍照手機剛上市,大家對塞班在中低端市場的壽命還看好時,埃洛普又表態說,808是諾基亞的最 後一款塞班手機。

吳軍一直不看好微軟和諾基亞的合作。他認為商業史上,兩個在各自領域失敗的公司合作,結果會更糟糕,「兩個不會游泳的人抱在一起只能是下沉得更快」。

「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公司的基因決定的,這就好比侏儸紀的恐龍無法適應白堊紀的氣候變遷而消亡了。」吳軍說。

不能理解3G終端的典型例證,是諾基亞對iPhone革命性的多點觸控界面和App Store全新商業模式的後知後覺。DevDiv移動開發者論壇創辦人吳學友回憶說,直到觸屏界面已經成為主流的2010年,諾基亞還向開發者發了一封郵 件稱「調查顯示,市場上有20%的用戶表示永遠不會用觸屏手機」。

另一位開發者回憶,2009年諾基亞S60 500手機發佈前,諾基亞對前往參加培訓的開發者說,「等到今年冬天iPhone的投訴率會非常高,因為大家都戴手套,不能使用電容觸摸屏。我們預計明年它的銷售量會因此迅速下降。」

直到2009年5月,諾基亞才推出Ovi應用商店,據說其大部分工作還被外包。

同樣,微軟也無法抓住智能手機行業的要領。吳軍認為,雖然手機的界面改了,但微軟的WP7.5(代號芒果)在產品理念上還是「把Windows手機化」的思路。

在一位與微軟有合作關係的開發者看來,WP8是個非常不錯的新系統,但沒有好到「可以改變格局」的地步,其短板在於應用太少。2012年6月20日 的發布會上,微軟所強調的WP8的新功能,比如支持雙核、NFC移動支付、可移動Micro SD卡等,也都已經在安卓或iPhone手機上被實現。

「今時今日除了微軟,沒有誰還在想通過一款OS產品,而沒有產業鏈整合,就能一家通吃。今天的消費者不會因為手機漂亮或功能強大而掏錢,而要看上面有多少時髦的App。」他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118

搭小黃跟監 從幾千份公文找一條線索 揭開廉政署讓貪官一刀斃命的祕密

2014-06-23  TWM
 
 

 

他們的工作內容不像○○七情報員香豔刺激,反而像是緊咬不放的狗仔,用最傳統枯燥的方式,等待貪官露出狐狸尾巴。一切的付出,終於透過驚天動地的合宜住宅弊案,被世人看見。

撰文‧鄭閔聲

「不好意思,我們是ICAC︵香港廉政公署︶,懷疑你們涉嫌一宗貪瀆案件!」當身穿筆挺西裝的香港廉政公署幹員,正氣凜然地走進辦公室,上一秒還氣燄囂張的高官瞬間面色如土,只能垂頭喪氣地接受調查。

類似場景,曾在無數部警匪電影出現,讓許多台灣觀眾因此認識這個鐵面無私的單位。其實,我們的法務部裡也有一個性質近似香港廉政公署,專責反貪、防貪、肅貪的「廉政署」;只不過,如果是在一個月前提起這三個字,多數人應該感到十分陌生。

五月三十日,台北地檢署認定桃園縣前副縣長葉世文疑似收受遠雄集團賄賂,護航遠雄取得八德合宜住宅標案,指揮廉政署官員發動搜索,當場查扣可疑資金;葉世文與遠雄董事長趙藤雄接受檢方偵訊後,皆遭法院裁定羈押禁見。

這起攸關居住正義的採購弊案爆發之後,讓人產生既憤怒又痛快的情緒;而談到鍥而不捨追查兩年,終於揭發整起官商勾結事件的廉政署官員,絕大部分民眾高度肯定之餘,也好奇這個成立近三年的機構,究竟有什麼拿手絕活,能夠「一刀斃命」地揪出政府部門裡的不肖分子。

跟監蒐證是最重要利器

「辦案的絕大多數時間都非常枯燥無聊,不是大家想像的這麼緊張刺激。」主管肅貪調查的廉政官翁國銘說,「官員收賄通常沒有規律性,需要花大量時間跟監、蒐證,或是從幾千份政府公文裡找出可疑的線索。常常好幾個月都在做白工,但還是不敢鬆懈,因為收受賄賂的關鍵證據很可能只有一次,錯過就再也無法補救。」廉政官員口中土法煉鋼的辦案方式,一點也不像電影裡的轟轟烈烈。

以八德合宜住宅弊案為例,廉政署除了詳閱所有採購文書,還得二十四小時監控相關人員行蹤與通聯紀錄;因為人手吃緊,不僅北部地區的廉政官員幾乎全員投入,還須從中南部尋求支援,就是擔心破案時機稍縱即逝。

整起合宜住宅案的「關鍵事證」,就是葉世文與台北科技大學退休教授蔡仁惠五月底在台北的一場餐敘。當天,葉世文取走了一隻由蔡仁惠攜來,疑似裝有大量現金的行李箱,卻不知道兩人會面過程早已被廉政署全程掌握;有了明確事證,檢方隨即在隔天發動搜索。

跟監蒐證是廉政署查案的最重要利器,所有第一線官員,從受訓時期就不斷練習。為了避免引起被調查對象警覺,每次發動跟監時,通常都有多組人馬同時參與行動;每一輛跟監車輛上一般配置三名廉政官,一個人專心開車、一個人錄影蒐證並負責與其他行動成員聯繫、最後一人則伺機而動,以利在突發狀況時下車步行追蹤。

動輒持續好幾個月的調查過程,如果總是使用相同車輛、熟悉的臉孔進行蒐證,勢必會讓目標對象起疑,因此,廉政署官員行動時,通常選擇私人汽車或短期出租車輛。翁國銘還曾因原本步行的目標臨時上車,而改攔計程車執行任務,「我上車以後並沒有說要去哪裡,只是一路緊盯著那輛車,一面告訴司機直走還是轉彎。」

憑藉使命感與熱情撐下去

電影裡的緊湊場景當然可能發生,只是十分罕見,廉政署平時辦案的最大困難,還是來自貪瀆案件不易舉證,「當你知道這個人有一定問題,但就是拿他沒辦法,心裡的感覺就是挫折。」進入廉政署前,就已有十多年政風經驗的許茂吉說。

在二○一一年廉政署掛牌成立以前,分佈在各政府機關的近三千名政風人員,就是公務員廉潔的第一道防線,發現任何可疑現象,都必須向中央回報,由法務部決定是否交檢方或調查局偵辦。

政風人員只負責蒐集資訊,無法參與偵查。若將肅貪形容成一場戰爭,政風就是後勤補給單位,雖不直接上戰場,卻還是能對戰局產生決定性影響。廉政署剛成立時,多數人力就是由各地政風單位轉任。

許茂吉過去任職台北看守所時,曾碰上一起管理員向受刑人家屬索賄案,當時所方握有疑似索賄的監聽譯文,但因家屬矢口否認行賄,全案始終無法移送。苦無對策下,許茂吉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找上受刑人懇談,告訴他「只要安分守己,所方一定保障你的人身安全,不必花錢買靠山。」受刑人坦承一切以後,家屬也卸下心防,心甘情願交出匯款紀錄與索賄簡訊紀錄,讓收賄者接受法律制裁。

「政風人員其實沒有什麼權力,憑的就只是一股使命感與熱情;只要肅貪同仁利用這些情資順利破案,我們就有繼續撐下去的動力。」許茂吉說。

正因為這股與貪汙官員「比氣長」的狠勁,才讓廉政署團隊寧願苦守兩年,也非得抓到合宜住宅弊案的違法事證不可。但這次傑出表現,並不足以讓廉政官員志得意滿,「我們就像是政府的風紀股長,讓公務員不敢貪汙,無案可辦才是廉政署最終的目標。」翁國銘說。

法務部廉政署

成立:2011年7月

組織編制:綜合規畫組、防貪組、肅貪組、政風業務組,以及北、中、南三個地區調查組。全署員額共250人,另管轄全國政風人員2500人。

職掌:規畫廉政政策、執行反貪、防貪及肅貪業務重要肅貪成就:高雄地院法官井天博收賄案(2012年)、八德合宜住宅弊案(2014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354

文藝界反腐第一刀:東方演藝集團董事長顧欣接受調查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3322.html

文藝界反腐第一刀:東方演藝集團董事長顧欣接受調查

一財網 陳漢辭 2015-07-09 18:10:00

在“文藝界反腐成為焦點話題”近半年後,今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消息顯示,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顧欣,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調查。

該來的總會來的。

在“文藝界反腐成為焦點話題”近半年後,今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消息顯示,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顧欣,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調查。

這被文藝業界稱為“反腐第一刀”。

官網資料顯示,顧欣是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目前任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常委、民盟江蘇省副主委、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2011年曾被評為2010年中國經濟年度人物。

而東方演藝集團有限公司是2009年11月轉企改制成立的國有獨資大型文化企業集團,也是全國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單位,連續兩年蟬聯“中國文化企業三十強”稱號,2012年榮獲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工作先進單位稱號。其前身是國內最負盛名的中國歌舞團和東方歌舞團,在相當一個時期,這兩大歌曲團幾乎代表了我國音樂舞蹈藝術的最高成就,不僅演出眾多,而且還代表中國出訪過五大洲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甚至在新中國的外交戰線上,曾發揮了“文化使節”的獨特作用。

目前,中國東方演藝集團已經形成了以東方歌舞團、中國歌舞團、東方民樂團、東方流行樂團、音樂劇團等五個藝術表演團體和舞美公司、演出公司、經紀人公司、出版影視公司等四個子公司為主體的集團化、規模化的經營體系;擁有一大批具有深厚藝術造詣、在國內外有著巨大影響力的藝術家,如著名歌唱家王昆、李谷一、劉秉義,著名作曲家谷建芬、王佑貴,著名舞蹈家莫德格瑪、阿依吐拉、陳維亞,著名歌唱家成方圓、牟炫甫、郭蓉、崔京浩、張燕……

“轉企改制以來,演藝集團公司始終探索著演藝產業做大做強的最佳途徑。”為國內諸多演藝集團改制發展戰略規劃提供法律金融等業務服務的鄭律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中國東方演藝集團也不例外,在體制改革中抓住“演藝產業化、產業立體化”這根主線,全力培育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核心競爭力。

2010年1月起,顧欣開始任中國東方演藝集團董事長、總經理。

有媒體形容,顧欣上任後都雷厲風行:按現代企業架構重組資源,打破人事和工資體制,破除“鐵飯碗”,推行多勞多得、能上能下。

轉企改制的中國東方演藝集團經營收入突破億元大關,首次榮膺“中國文化企業三十強”稱號,顧欣也被提名2010 “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

在體制改革發展的過程中,中國東方演藝集團也嘗試與社會資本結合,培育新的文化業態經營實體的一大成果。

2011年7月20日,中國東方演藝集團和江蘇熔盛投資集團合資成立了東方熔盛文化藝術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註冊資本1億元,旨在打造演藝創作與演出、演藝活動舉辦、歌舞影視傳媒、品牌廣告代理、藝術品交易等演藝傳媒產業鏈業務。

“該公司曾想力爭在3年內上市,但後來也無果。”鄭律師表示。

2012年,東方演藝集團進行了全新布局調整,成立了東方愛之旅聲樂藝術團,籌建股份制的東方交響樂團及東方舞蹈團。

2013年,中國東方演藝集團進一步深化改革,整合各類優質資源,註冊成立混合所有制實體——東方歌舞團有限公司,形成了包括東方文化創意公司、東方院線演出公司、藝術培訓學校、東方舞蹈團、東方交響樂團等多家子公司和業務板塊在內的集團化、規模化經營體系。

用當時的一種說法是,“在全體幹部和演職員工共同努力下,中國東方演藝集團已經‘下活’了這盤產業發展的‘大棋’。”

對於改革的體驗,顧欣曾表示,“本性溫和善良,不喜歡得罪或傷害別人,但改革的事業註定要有取舍和決斷,制定一個新制度總有人會不滿意,總有少數人利益受損,改革者只有心里裝著多數人的利益,才能真正理性。”

但也有商界人士認為,顧欣很執著,這種執著所表現出來的卻是一種橫掃千軍所向披靡的統帥霸氣,更是一種理性不讓感性的強勢侵占。

當然,對於“正在接受調查”的商界領袖而言,這種“執著”又會有怎樣的理解,還需相關部門的進一步披露。

編輯:李秀中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348

悍將總座陳瑪蓮 讓60年寶島鐘錶大變身 她沒打麻藥縫15公分傷口,外號「陳一刀」


2015-11-30  TWM

二十三歲,陳瑪蓮走出父親為她搭建的避風港,形單影隻打天下;八年前,她重回寶島王國,究竟是什麼樣的能耐,讓她能一肩扛起率領寶島與新世代接軌的重責大任?

「哎呀,最近好不好呀!」台北市南京東路一段的寶島鐘錶店傳來一陣爽朗的笑聲,總經理陳瑪蓮一邊和寶島南京店長蔡東峰噓寒問暖,一邊用手輕輕拂去玻璃鐘錶櫃上的灰塵。這只是陳瑪蓮每季環台巡店一百多站的其中之一。

時髦套裝搭配俐落短髮,小小的個頭掩不住一股不服輸的倔強;她是寶島鐘錶創辦人陳國富的小女兒。童年時,她是被父親捧在掌心的嬌嬌女;年輕時,她是毅然離 家、獨自在外闖蕩的叛逆二代;今天她的身份是寶島鐘錶總經理,在公司成立屆滿六十周年的此際,她是帶領家族事業走出新局的掌舵人。

重回寶島,不過是八年前的事。當時陳瑪蓮已五十二歲,受兄長之託,重掌寶島鐘錶王國,只花一個月,她就解決掉讓兄長困擾的「一億元庫存」,兩年就讓原本虧損的二十多家店轉虧為盈,原本對她心存疑慮的老臣豎起拇指喊讚。

父親的小公主

常待父側,全家吃飯一定要她到場才開飯;成年叛逆出外創業,還獲入股贊助。

從小,陳國富就愛把小女兒陳瑪蓮帶在身邊,家裡吃飯一定要她到場才能開飯,堪稱寶島王國裡的小公主。二十三歲,台北商專國貿科剛畢業的「小公主」被安排到 父親身邊擔任祕書,但她不滿現狀,「我覺得不能在家坐以待斃,我要出去磨練。到別人不會給我特權的地方,我才能夠學習。」陳瑪蓮回憶,當時她甚至霸氣的告 訴姊姊:「搞不好有一天,妳還會需要我回來幫忙!」陳國富深知小女兒倔強個性,「他知道綁不住我,不如贊助我」,父親對陳瑪蓮的贊助,是採取類寶島資助店 長開店的股份模式,四十一比五十九,陳瑪蓮出資六成,陳國富訂出最高出資總額三千萬元為上限,這些錢玩完,陳瑪蓮就只能打道回府。

二十三歲開始創業,從廣告到服飾、餐廳再到娛樂城,類別五花八門,讓人瞠目結舌,「我對金錢的概念其實很淡泊,但是我對每件事情都有設定的目標,達到了才 願意罷手。」陳瑪蓮解釋,她從來不戀棧某個事業,但要做,就要做到好,「我一路創業都賺錢。」她頗有得色的說。

三十歲那年,陳瑪蓮經營專賣少淑女服飾的「寶島服飾」,一開就是全台十五家連鎖店,生意好到月營收曾高達上億元。她回憶當時的創業初體驗,經常晚上十點左 右收攤,直接車子開了就去南部送貨,再趕著早上回來幫孩子準備早餐,小睡片刻,八點又起來準備開店。「只要做到手上有資金、沒負債,我就將店頂給別人。」 當服飾店做得到位,她就將店面交給別人。

陳瑪蓮笑著說,她從小就有一個夢:「我常夢到在清澈的水中游泳,忽然水就不見了。」她解析,自己從小就愛掌聲,潛意識透露她內心害怕掌聲有天會消失。因此 她常常告誡自己:「要多嘗試別人不會做的事情,你學會了,別人搶不走。」這種逼迫自己多做多學的危機意識,多少解釋了她游牧一般的創業生涯。

三十五歲,她將事業開到對岸,在大陸東莞開夜總會「寶島娛樂城」。人生地不熟的她,不解當地風土民情,當然也不懂得拜碼頭,下場是開幕第二天就被砸店;說砸店還是客氣,「一位台幹被殺死,我也被砍了一刀!」陳瑪蓮說。

叛逆創業家

事業擴及對岸,遇到地頭蛇砸店挨刀,忍痛縫合,回店單挑三十名大漢。

夜裡,她被送到醫院,九○年代初期的東莞,醫院過了上班時間竟沒醫護人員能使用麻醉藥;陳瑪蓮牙一咬,「十五公分長的傷口連麻醉藥都沒上,就讓醫生直接縫合。」不禁讓人想起關雲長談笑間刮骨療毒的場景,自此,陳瑪蓮有了「陳一刀」的稱號。

傷口滲血未止,聽說還有人要來找麻煩,陳瑪蓮縫完針立馬奔回店面,搬張板凳坐鎮夜總會大門口,打定主意要單挑三十名大漢,「我連遺囑都準備好,打算和對方 拚命。」所幸當夜再無事端。陳國富得知情況,了解陳馬蓮拚命三娘的個性,立刻寫一封家書,家人連夜送到她手上,她回憶,看完父親的信,不希望家人擔心,只 好放棄僵持下去的決心。

事情就這麼過了嗎?不,陳瑪蓮沒有善罷甘休,「我到美國,找上中國駐美領事館,要求對方找出肇事者。」事隔一年之後,中國官方真的找出當時十三名鬧事的混 混,全數槍斃,地方政府還拜託陳瑪蓮重新開業,她重回東莞繼續當她的娛樂城老闆。「我做了六年,很賺錢。」陳瑪蓮雲淡風輕說著那段往事。

這場轟轟烈烈的事業,直到陳國富的過世才告一段落。回台奔喪,陳瑪蓮每天為父親吃齋念佛,對人生有番新體悟,「我覺得那是個害人行業,我好像在做害人的 事,所以我打電話給大陸幹部,叫他們幫我把店收了……,我從此沒再踏進大陸。」陳瑪蓮沒有再回去,連宿舍留有的私人用品都請幹部直接處理掉,「店面和設 備,大約損失了一億元。」但她毫不後悔:「我的個性就是這樣,非黑即白。」 她為自己的果決做出註解。

四十多歲回到台灣,她依舊沒閒著,一連開了六家素食餐廳。「父親過世後,我開始吃素,也把做素食業當做善事,生意最好的初一、十五,我還打對折,鼓勵大家來吃!」陳瑪蓮的創業生涯,直到五十二歲才算結束。

二○○七年,陳瑪蓮大哥陳志賢跟二哥陳志勇兵分二路負責鐘錶品牌的代理與自有路線,不過隔年遇上金融海嘯,各分店店長進貨意願也跟著低迷,倉庫的庫存也飆上高水位,價值高達一億元的存貨,占資本額一半,讓擔任公司財務的姊姊甚感頭痛,只能求助小妹。

「我答應姊姊,三個月之內處理掉存貨。」在外面走跳數十年,陳瑪蓮深諳「搏感情」的道理,她親自出馬拜訪全省分店店長,不但拜託「用力進貨」,還要求各家 店長共體時艱,同時用賺不到錢的超低售價加速去化。「一個月,我就清空所有存貨。」此時大哥陳志賢、二哥陳志勇在家族董事會開口,請陳瑪蓮坐上總經理大 位,「我們大董(陳志賢)和二董(陳志勇)都非常支持她。」副總經理闕子江表示。

一九五六年起灶於巷弄街邊的寶島,走的是傳統老派的經營風格,除了陳國富與家族成員,還得仰賴上百位老臣共同撐起;對於剛上任又走新派作風的陳瑪蓮,即使 董事會支持,但不少老臣卻是抱持觀望態度。「當時,我們其實很怕她的創新會趕跑老客戶。」在寶島鐘錶服務近四十年的技術總監倪明豐說。

企業總舵手

協助兄長,一個月清掉一億元庫存;換掉業績不好店長、讓修錶過程透明化。

陳瑪蓮一進寶島,有五分之一的店面處於虧損,她的第一刀,就是對這家老店進行破壞性改革。任務,是勸退那些業績不好又身兼股東的店長;做法,則是充分把握柔軟分寸,她擬定三個步驟:先找人協助經營、幫對方找專業經理經營,最後再柔性勸說對方交出股權。

當時,台北士林與東湖兩家店分別為一對兄弟經營,業績都虧損,陳瑪蓮先讓兩家店長對調,「我認為先從兄弟下手,比較有機會成功!」士林店的業績在交換店長後有了起色,東湖店卻仍一籌莫展。

陳瑪蓮據此勸退店長、並找來當時業績強的汐止店長入股經營,東湖店果然翻身,去年淨利逾四百萬元。她花兩年,讓二十多家店轉虧為盈,「現在的寶島分店,每年獲利沒過一百五十萬,就不算好。」陳瑪蓮說。

另一套創舉,是推動全省寶島通路都加裝能將零件放大百倍的「同步顯微」系統,將師傅正在拆解的手錶零件放大百倍呈現在液晶螢幕上,讓消費者能確保愛錶零件沒有被師傅偷換。

不過對老師傅來說,透明化代表修錶人的專業飯碗被攤在陽光下,當時有三分之一的店長拒絕配合。陳瑪蓮首先說服董事會成員,親自與寶島每區負責區域績效、商 品管理的委員溝通,再派委員跟管轄範圍的店長做溝通,「各區有自己的語言,委員才知道當地問題點,才能在各區貫穿執行。」「我當時還有模擬劇本彩排呢!」 陳瑪蓮當時為了說服剩下的店長,甚至與幕僚排演多套劇本,不接受說服的就調到其他店面觀摩,直到點頭為止。

「業績會說話!這兩、三年,已經沒有人對她有意見了。」倪明豐傳達出老臣對陳瑪蓮的看法;而在同業間,陳瑪蓮也逐漸贏得不俗口碑,ORIS台灣區品牌總經 理陳若蕎指出,鐘錶市場近年來經營環境變化甚快,「比起早先的寶島經營者,陳總做了更多的重要調整與變革。」「我覺得陳總是個相當熱情、有活力,相當願意 接受挑戰的人。」與陳瑪蓮認識多年的天梭表台灣區副總經理李倩表示,老企業要維護舊有傳統,又要有創新經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陳瑪蓮做到了。

三十多年前,她曾預言自己會重回寶島協助兄長,她兌現了;至於未來是誰接班,她引用聖嚴法師的話「接班是天決定」,「我本來就只是代理(經營寶島),我不戀棧(總經理)職位。

我是在替哥哥們做、替他們培養後輩。」「做到最好,然後再闖新局」,無論未來她會留在寶島或離開,形塑陳瑪蓮精采一生的這條強韌生命線,大概都不會有所改變吧!

撰文•黃家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189

關鍵任務》兩位總統都辦不了的大工程改革第一刀 就是年金問題!

2016-01-25  TCW

新總統的第一年,要做這件最困難的事。因年金問題的危機迫在眉睫,改革腳步卻已拖延了至少十年。

選戰正酣的一月上旬,監察院通過調查報告,要求衛福部檢討改進「老人虐待和無效醫療」問題。調查的起源,是一位退休多年、重病不治的老校長,因為子女捨不得放棄他每月八萬元的一八%優惠利息等退休金,竟被迫靠呼吸器維生,至今已八年。

這案例充分代表了現行退休金制度,造成的不公平。而且,台灣和歐洲、日本同樣被少子、高齡化的趨勢困擾,但歐、日早在十年甚至二十年前,就啟動年金改革工程,台灣卻停滯不前,對於獲得退休金「超額利益」的族群,幾乎動不了一根汗毛。

十年前,陳水扁政權開始向軍公教退休金開刀,但改革方案卻是「球員兼裁判」,由考試院的中高階文官主導,結果被批為「肥大官、瘦小吏」。後來修改方案,在立法院雖取得朝野協商共識,最後仍遭少數軍系立委杯葛推翻。

國會六成席次是最大後盾人的問題難搞定,仍須克服三不利

八年前,馬英九「完全執政」(國會席次過半),被視為改革的最好機會,但直到二〇一三年,因各種年金的精算報告出爐,破產危機浮上檯面,馬英九才將年金改革提高層級,召集行政、立法、考試三院長共商,還限時兩個月提出全面性方案、送立法院修法。

改革方案最後雖送進立法院,但因人人不滿意,結果遭到自家立院黨團抵制、拒絕排入議程。

十年來,兩位總統都做不到的事,新總統蔡英文做得到嗎?

「大家會覺得,這次總要改得成吧!」蔡英文的年金政策最重要幕僚——台大社會工作系數授林萬億說,蔡英文承接了非改不可的社會氛圍。最大的有利因素,是民進黨在國會獲得「超級過半」的六成席次,要強力改革、推翻既得利益,蔡英文擁有更大的國會控制力和正當性。

但是,林萬億指出,蔡英文也面對三個不利。第一,是目前的公辦養老制度太複雜,包括五種社會保險、六種退休金制度、一種社會津貼,主管機關涵蓋內政部、教育部、國防部、銓敘部等七個部會。要讓社會大眾搞懂各種方案的利弊,是個困難的說明、說服任務。

第二,是改革影響到跨職業、跨世代的利害,使得在尋求各界對改革方案達成共識的過程中,「可能出現互相討價還價、結盟勒索。」

第三,從過去幾次改革中得知,掌握各種年金財務、人數流動等資訊的文官體系,傾向拿出有利於己、隱藏不利於己的資料,讓外部專家碰到諸如「算錯重來」等白費力氣的事。

其實,還有一個讓蔡英文和團隊「不敢說出口」的大難題。

最大關卡,是被改革的人爭取這群文官中堅分子讓利是關鍵也就是最需要「被改革」的一群,正是她四個月後接手的文官體系裡,最有行政經驗的中高階官員。

這源於二十年前軍公教採行退撫新制時,產生了一批橫跨新、舊制度的人,亦即既有一八%,又有月退金的「超額受益者」。當時在球員兼裁判下設計的方案,最有利於這群中高階軍公教。

簡言之,到達薪資最高級的軍公教人員,可計算退休金的薪資,已比勞工最高上限四萬五千八百元高,再加上部分退休金可享一八%優惠存款利息,退休後收入往往超過工作時,顯然太超過。

這群在制度扭曲下「超額受益者」,目前有許多是五十多歲就退休的「活力老人」,或是行政、教育界資深的「中堅份子」。他們最有能力進行遊說或抗議,同時他 們的行政經驗,也可能是新政府運作需要仰賴的。陳水扁時代的改革方案反「肥了大官」,馬英九時代的改革方案也是資深文宮受害最輕、資淺公務員受損最大,關 鍵因素都在這群超額利益者有能力「綁架」政府。

因此,蔡英文如何不被「綁架」,甚王爭取他們的信任,願「讓利」接受退休福利縮減?是她年金改革能否成功最大關卡。

想成功,過程越透明越好如網路直播會議、內容讓大眾監督

蔡英文在年金議題上的具體政見,目前只有上任後立即召開全國年金改革會議,並在半年到一年內達成結論。

不過無論蔡英文用何種策略讓這個「一年達成結論」的承諾兌現,她的年金改革,不脫三點:首先是延後請領退休金的年齡,目前叫OECD國家各種退休制度的平 均法定退休年齡約是六十四歲,台灣勞工是六十歲。德國等歐洲國家,目前已將退休年齡延後到六十七歲。而且台灣除了延退,也必須讓不分職業的可退休年齡規定 一致化。

其次,是降低所得替代率。目前英國不同退休制度的所得替代率,約在三成到五成之間;德國則將最高年資四十年的所得替代率,降到不及七二%。從這個標準來看,蔡英文的退休金所得替代率改革,應該也會朝整體七成以下的目標前進。

第三是提高年金保險費率,也就是每個人提撥更多薪資來支持年金財務,因為目前的費率經過精算仍是太低,長期仍會入不敷出。

林萬億表示,年金改革會議成功的關鍵之一,是「一定要在程序上層現出蔡英文的決心」,這包括各種利害關係的群體都要有代表(林萬億的理想規模是三十一名)。

可以預估,為展現決心、運用民氣,未來相關會議過程很可能會透明公開,例如網路直播,讓討價還價的內容受大眾監督。

「當大家越清楚(會議裡)發生什麼事,改革會越容易成功,」林萬億說。

這將是蔡英文上台後的第一場「年度大戲」。她過去在陸委會主委任內,曾經主導「經發會」兩岸組,達成三十六項共識,是各組中最有成效的。當時她用磨功和苦功,逐一拜訪各政黨代表,從不同利益中找出可能的共同點。

如今,以總統身分,恐不便再穿梭於各代表之間,親自「合縱連橫」,操盤年金改革會議的進度和效果。這是蔡英文將年金改革命運交給一場會議後,最難的技術考驗。

撰文者 田習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434

深圳“溫柔一刀”擠出樓市短炒客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3/4767091.html

深圳“溫柔一刀”擠出樓市短炒客

一財網 吳斯丹 2016-03-27 23:40:00

來自深圳中原研究中心的監測顯示,春節之後深圳樓市一直處於敏感期,客戶對政策的觀望情緒比較濃厚,二手實際成交量仍然沒有恢複到節前水平。同時市場對首付貸、眾籌買房的打壓,導致短炒客大量放盤。

傳言飛了一個多月,深圳樓市調控的靴子終於落地。

3月25日深夜,深圳市政府辦公廳出臺了《關於完善住房保障體系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其中限購、限貸的政策最受關註。《意見》規定,非深圳戶籍人口購房社保年限由1年提高到3年,同時,近2年內有住房貸款記錄的或在深圳市已有一套住房但已結清相應住房貸款的,貸款首付比例由最低三成提高到四成。

與上海史上最嚴的“滬九條”相比,深圳的調控顯得“溫柔”很多。

在業內看來,深圳樓市經歷了一年多的上漲之後,已經有了自動調整的趨勢。深圳市政府此時“溫柔一刀”,既不會傷害到剛需,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投機性需求。

在《意見》正式出臺之前,因擔憂政策利空,深圳樓市已有一撥短炒客選擇降價拋盤、套現離場。在接下來的半年時間內,大部分短炒客將被進一步擠出。

抑制投機是首要目的

“抑制投資客是深圳政府此次調控的初衷。”深圳中原研究中心在最新的報告中這樣寫道。

過去一年多,深圳房價漲逾五成,投資客被認為是推手之一。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2月,深圳新建商品住宅的價格指數環比上漲3.6%,同比上漲57.8%,這是深圳連續第15個月領漲全國。

根據深圳中原研究中心的監測,深圳樓市的投資客占比高達25%,其中有很多客戶是通過首付貸、P2P等途徑來獲得首付資金。

深圳市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王鋒也在3月27日撰文指出,根據其調研,深圳投資性購房的比例從此前的20%上升到2015年底的40%,甚至更高。

“新進入市場的投資客呈現收入不穩定、支付能力不足、跟風炒作等特征,這是(去年)四季度二手住房價格比三季度上漲20%,新房均價由3.5萬元上漲到4萬元以上的主要因素,也是市場存在很大不確定風險、樓市泡沫與危機泛起的重要因素。”王鋒表示。

此次深圳出臺的調控政策,通過擡高購房門檻、降低購房杠桿,對投機性需求確實具有一定針對性。

“投資客中非深戶籍的比例在40%左右,在全市成交占比約一成。” 深圳中原研究中心認為,社保“1改3”將在提高入市門檻的基礎上,降低投資客入市速度和成交活躍度,抑制市場成交量,達到控制房價快速上漲的目標。

差別化的信貸政策,則被認為是支持剛需,抑制投資,打擊投機。尤其是對於短炒的投資客來說,2年之內再買房的門檻被進一步擡高。

《意見》還特別提到,要規範房地產市場秩序、加強房地產金融風險防控,堅決打擊和查處虛假“日光盤”、“捂盤惜售”、“陰陽合同”等違法違規行為,嚴禁互聯網金融企業、小額貸款公司等金融機構從事首付貸、眾籌購房、過橋貸等金融杠桿配資業務,商業銀行應加強對購房首付款的來源核查。

事實上,今年3月以來,深圳市的金融監管機構已經開展了房地產首付貸與眾籌買房的摸底排查。王鋒認為這有利於降低樓市不合理杠桿,保障樓市長期平穩健康發展。

短炒客加速拋盤

“在提高首付和購房門檻、樓市投資收益率明顯下滑的情況下,會間接逼走很多投資客。”深圳中原研究中心分析。

在《意見》正式出臺之前,由於深圳市場有關政府將出臺調控政策的傳言頗多,樓市已經出現了部分降溫現象。

美聯物業深圳公司董事總經理江少傑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後海、龍華片區出現了較多拋盤現象,與春節前的價格相比回調幅度達10%~15%。

“後海、龍華片區過去一年投資客占比較高,目前低價拋盤的主要是一些短炒的投資客。拋盤的主要原因是擔心政府調控,預期未來房價不會有太大漲幅。”江少傑說,對於短炒的投資客來說,樓市橫盤就意味著要虧利息,及時套現鎖定利潤才是最重要的。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多方采訪獲悉,深圳的短炒客大多缺乏長期支付能力,其中一部分在去年四季度高價入市,甚至連首付款都是靠借貸獲得,一旦市場降溫,將形成較大資金壓力。

來自深圳中原研究中心的監測顯示,春節之後深圳樓市一直處於敏感期,客戶對政策的觀望情緒比較濃厚,二手實際成交量仍然沒有恢複到節前水平。同時市場對首付貸、眾籌買房的打壓,導致短炒客大量放盤。

從近幾周中原報價指數來看,二手房業主在不斷下調報價,越來越多的深圳中原經理人看跌後市。

3月27日,深圳某一手樓盤開盤,雖然到場的人數很多,不乏投資客,但不少人持觀望態度。該樓盤當天的銷售情況一般,沒有以往的“火爆”場面。

江少傑認為,在接下來半年時間內,短炒客將加速拋盤。而對於換房客而言,則是入市的好時機。

深圳鏈家市場研究中心也表示,深圳經濟發展勢頭良好,市民購房需求旺盛,但供應方面一直較為緊張。因此從中長期來看,深圳房價還將穩步上升。一些長期看好深圳樓市的投資者也會擇機入市。

編輯:任紹敏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653

深圳“溫柔一刀”擠出樓市短炒客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3/4767091.html

深圳“溫柔一刀”擠出樓市短炒客

一財網 吳斯丹 2016-03-27 23:40:00

來自深圳中原研究中心的監測顯示,春節之後深圳樓市一直處於敏感期,客戶對政策的觀望情緒比較濃厚,二手實際成交量仍然沒有恢複到節前水平。同時市場對首付貸、眾籌買房的打壓,導致短炒客大量放盤。

傳言飛了一個多月,深圳樓市調控的靴子終於落地。

3月25日深夜,深圳市政府辦公廳出臺了《關於完善住房保障體系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其中限購、限貸的政策最受關註。《意見》規定,非深圳戶籍人口購房社保年限由1年提高到3年,同時,近2年內有住房貸款記錄的或在深圳市已有一套住房但已結清相應住房貸款的,貸款首付比例由最低三成提高到四成。

與上海史上最嚴的“滬九條”相比,深圳的調控顯得“溫柔”很多。

在業內看來,深圳樓市經歷了一年多的上漲之後,已經有了自動調整的趨勢。深圳市政府此時“溫柔一刀”,既不會傷害到剛需,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投機性需求。

在《意見》正式出臺之前,因擔憂政策利空,深圳樓市已有一撥短炒客選擇降價拋盤、套現離場。在接下來的半年時間內,大部分短炒客將被進一步擠出。

抑制投機是首要目的

“抑制投資客是深圳政府此次調控的初衷。”深圳中原研究中心在最新的報告中這樣寫道。

過去一年多,深圳房價漲逾五成,投資客被認為是推手之一。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2月,深圳新建商品住宅的價格指數環比上漲3.6%,同比上漲57.8%,這是深圳連續第15個月領漲全國。

根據深圳中原研究中心的監測,深圳樓市的投資客占比高達25%,其中有很多客戶是通過首付貸、P2P等途徑來獲得首付資金。

深圳市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王鋒也在3月27日撰文指出,根據其調研,深圳投資性購房的比例從此前的20%上升到2015年底的40%,甚至更高。

“新進入市場的投資客呈現收入不穩定、支付能力不足、跟風炒作等特征,這是(去年)四季度二手住房價格比三季度上漲20%,新房均價由3.5萬元上漲到4萬元以上的主要因素,也是市場存在很大不確定風險、樓市泡沫與危機泛起的重要因素。”王鋒表示。

此次深圳出臺的調控政策,通過擡高購房門檻、降低購房杠桿,對投機性需求確實具有一定針對性。

“投資客中非深戶籍的比例在40%左右,在全市成交占比約一成。” 深圳中原研究中心認為,社保“1改3”將在提高入市門檻的基礎上,降低投資客入市速度和成交活躍度,抑制市場成交量,達到控制房價快速上漲的目標。

差別化的信貸政策,則被認為是支持剛需,抑制投資,打擊投機。尤其是對於短炒的投資客來說,2年之內再買房的門檻被進一步擡高。

《意見》還特別提到,要規範房地產市場秩序、加強房地產金融風險防控,堅決打擊和查處虛假“日光盤”、“捂盤惜售”、“陰陽合同”等違法違規行為,嚴禁互聯網金融企業、小額貸款公司等金融機構從事首付貸、眾籌購房、過橋貸等金融杠桿配資業務,商業銀行應加強對購房首付款的來源核查。

事實上,今年3月以來,深圳市的金融監管機構已經開展了房地產首付貸與眾籌買房的摸底排查。王鋒認為這有利於降低樓市不合理杠桿,保障樓市長期平穩健康發展。

短炒客加速拋盤

“在提高首付和購房門檻、樓市投資收益率明顯下滑的情況下,會間接逼走很多投資客。”深圳中原研究中心分析。

在《意見》正式出臺之前,由於深圳市場有關政府將出臺調控政策的傳言頗多,樓市已經出現了部分降溫現象。

美聯物業深圳公司董事總經理江少傑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後海、龍華片區出現了較多拋盤現象,與春節前的價格相比回調幅度達10%~15%。

“後海、龍華片區過去一年投資客占比較高,目前低價拋盤的主要是一些短炒的投資客。拋盤的主要原因是擔心政府調控,預期未來房價不會有太大漲幅。”江少傑說,對於短炒的投資客來說,樓市橫盤就意味著要虧利息,及時套現鎖定利潤才是最重要的。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多方采訪獲悉,深圳的短炒客大多缺乏長期支付能力,其中一部分在去年四季度高價入市,甚至連首付款都是靠借貸獲得,一旦市場降溫,將形成較大資金壓力。

來自深圳中原研究中心的監測顯示,春節之後深圳樓市一直處於敏感期,客戶對政策的觀望情緒比較濃厚,二手實際成交量仍然沒有恢複到節前水平。同時市場對首付貸、眾籌買房的打壓,導致短炒客大量放盤。

從近幾周中原報價指數來看,二手房業主在不斷下調報價,越來越多的深圳中原經理人看跌後市。

3月27日,深圳某一手樓盤開盤,雖然到場的人數很多,不乏投資客,但不少人持觀望態度。該樓盤當天的銷售情況一般,沒有以往的“火爆”場面。

江少傑認為,在接下來半年時間內,短炒客將加速拋盤。而對於換房客而言,則是入市的好時機。

深圳鏈家市場研究中心也表示,深圳經濟發展勢頭良好,市民購房需求旺盛,但供應方面一直較為緊張。因此從中長期來看,深圳房價還將穩步上升。一些長期看好深圳樓市的投資者也會擇機入市。

編輯:任紹敏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660

創維楊東文首談東芝被收購:即使索賠也不會猛宰一刀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9153.html

創維集團總裁楊東文6月16日在創維2015財年業績解讀會期間、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首次就美的東芝收購案對創維與東芝白電合作的影響,做出公開回應。他說,創維多元化的布局已基本完成,受美的東芝收購案的影響不大。他還表示,即使是毀約索賠,創維也不會“猛宰一刀”。

彩電巨頭創維去年主業逆勢增長,多元化繼續擴張,除了國內分拆上市的機頂盒業務,白電是擴張的重點。去年,創維不只參股了東芝在中國的兩家白電工廠,還獲得了東芝冰箱、洗衣機和吸塵器在中國的品牌授權。不料,今年年初,美的簽約收購東芝的白色家電業務,使創維與東芝在中國的白電合作陡生變數。

楊東文坦言,通過近幾年的努力,到2015年,創維圍繞顯示技術進行多元化發展的布局基本上已經完成。創維2015財年賣了大約230萬臺冰箱、洗衣機,白電國內銷售收入已增長至21.6億港元,毛利率提升至27.6%,同比增加7.3個百分點。

他接著說,在經營型增長之外,創維白電還在走資本性增長的道路。去年,創維與東芝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創維獲得東芝在中國市場的冰箱、洗衣機、吸塵器品牌的十年使用權;創維還在東芝中國的兩家工廠,包括南海的冰箱、洗衣機工廠,以及深圳的吸塵器工廠,分別參股5%。雙方在戰略協議里約定,創維先參股5%,最後將對這兩家工廠全面收購。

不過,今年美的簽約收購了東芝整個白色家電業務,目前尚未完成交割。楊東文淡定地說,“第一,不用擔心,它完成交割之前,東芝一定會跟我們協商好前期遺留問題的處理方法,雙方都是大企業、上市公司,沒有什麽解決不了的事情。”

“第二,我們白電盡管沒有完成這項並購,但是也有自己的發展路徑。”楊東文接著說,中國的市場很大,冰箱一年國內零售量約4000萬臺,洗衣機一年國內零售量也有3000萬臺。盡管創維是後來者,但是先集中資源和精力把工廠、供應鏈、產品、渠道等核心競爭力做好,自然會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

今後,創維白電也會繼續尋找資本性增長的機會,如果沒有並購機會,通過經營性增長仍有很大發展空間。楊東文舉例說,像冰箱,今年風冷冰箱的滲透率一下子達到60%-70%,加上智能化,渠道也從經銷變為分銷,就存在彎道超車的機會。

未來創維與東芝將采取什麽解決方式,創維會索賠嗎?對此,楊東文表示,“這是很合理的一個要求。因為合同里面有約定,具體內容不方便公開,我相信一定會有好結果。美的是我們尊敬的一家國內著名企業;東芝原來想賣一部分(白電業務),後來又想全部賣掉,這也能理解。不用太多擔心,日資企業非常守信用,我們也非常守信用。目前,我們主要跟東芝交涉。即使毀約索賠,我們也不可能猛宰一刀。”

除了冰箱、洗衣機,創維去年9月還正式推出空調產品。目前,國內家用空調市場已呈現格力、美的寡頭競爭的格局,創維為什麽要染指這片紅海?楊東文解釋說,一是創維想做整體的智能家庭;二是空調市場很大,創維利用現有的品牌、渠道資源,只要把產品、服務做好,總能在空調業找到自己的空間,上個月創維空調的銷售額已突破1億元。

創維集團董事副總裁、彩電事業本部總裁劉棠枝透露,為實現今年1700萬臺彩電銷量的目標,並支持白電業務發展,創維今年將在國內農村市場開設2000家全品類的專賣店,使全品類專賣店的總數增至2500家,覆蓋彩電、冰箱、洗衣機和空調等產品。而剛上任的創維空調公司董事長李小放則表示,除了國內市場,創維空調還將銷售網絡延伸到海外30多個國家和地區。

談及整體智能家居業務,楊東文說,創維已成立了智能家庭發展部,推動創維產品實現智能化、標準化;還提供內容推送、線上線下交流等服務;並通過“指尖遙控”的APP應用軟件,發展創維品牌以外的用戶,現已有400多萬用戶,如用戶在APP上下訂單,創維的維修人員就可以到用戶家里進行家電的維修、保養服務。雖然智能家居的標準目前仍處於混戰階段,但楊東文相信,未來通過市場競爭,會逐步形成統一的行業標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319

郭樹清掀“監管風暴” 銀行同業人士:坐等“那一刀”

郭樹清履新銀監會主席近1個月,銀監會文件七連發,這把“監管之火”燒得整個銀行業和資管圈惴惴不安。

“上星期行內感覺特別動蕩,銀監會文件一個接一個。”一家大型城商行同業部資產端投資人員陳池(化名)對第一財經記者感嘆。一眾券商研究員也紛紛抱怨——寫稿的速度都趕不上發文的速度。

尤其是《關於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6號文)和《關於開展銀行業“監管套利、空轉套利、關聯套利”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46號文)中,有大量表述劍指同業業務。前者明確指出,“督促同業存單增速較快、同業存單占同業負債比例較高的銀行,合理控制同業存單等同業融資規模”;後者則列出至少五種現象,對部分同業業務冠以“監管套利”和“同業空轉套利”的兩頂帽子。

“行里都在等著監管層對於同業存單下發正式監管指令,此前盛傳同業存單可能會被納入同業負債考核。”陳池對記者表示。同業負債在銀行總負債中的占比不得超過33%,而同業存單並不構成同業負債,尚不受監管。同時,同業存單期限往往較短,與銀行投資的久期較長的資產端形成了期限錯配問題。加之部分同業資金通過購買同業理財進入債市,去年的債市動蕩加劇了系統性金融風險。

“眼下眾多銀行當前仍大量發行同業存單,用來做大資金池,不過未來監管趨嚴後,發行量大概率會下行,畢竟對標的同業理財發行量今年以來已經縮量。”不過陳池以及眾多同業人士仍然認為,同業存單放量導致的問題是現象而非本質,存在被各界“妖魔化”的跡象。

就等同存監管的“那一刀”

之所以同業存單被盯上,存在諸多原因。首當其沖的就是,去年四季度由去杠桿進程導致的債市巨震,暴露了“同業存單+同業理財+委外”這一“串聯電路”的風險。

銀行近年來放量發行同業理財,而同業理財等於把表內的錢轉到表外,大銀行用自營資金買同業理財,中小銀行沒錢則通過發同業存單借錢來買同業理財,資金轉到表外後再對接委外,委外再加杠桿。金融脆弱性就在這樣的過程中持續累積了差不多兩年時間。去年年末,銀行理財沖規模、保規模的壓力尤其大,加之債市動蕩,銀行理財年末收益大部分出現倒掛。

同時,不可否認的是,期限錯配風險以及可能產生的流動性風險值得擔憂。穆迪分析稱,2016年發行的此類工具中,70%期限不超過6個月,因此實際上同業存單仍屬於短期融資。

“盡管同業存單使銀行能夠實現負債管理工具的多元化,但銀行的期限錯配和資金鏈斷裂風險卻因此上升,原因是許多銀行利用對信心敏感的短期資金支持貸款和應收款項類投資等流動性較弱的資產。”穆迪分析師萬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拉存款不占優勢的中小銀行其實是同業存單放量的主力軍。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2月28日,共有403家銀行宣布了2017年發行14.6萬億元同業存單的計劃,較2016年的總發行額增長12.4%。

陳池告訴記者,今年1月以來,同業存單余額一路增長,同時利率也一路走高並隨後維持高位,整體形成“量價齊升”。3月以來新發行的所有債券中,同業存單占了一半以上,發行利率還在一路上揚,3月下旬各期限已經普遍超4.5%,甚至向5%逼近。

在她看來,這一方面可能是為了應對3月末的季度MPA考核,補充流動性;另一方面則是為了“繼命”——資產端不斷加杠桿後,部分中小銀行負債資產久期錯配高達24倍(1個月對兩年)。在此情況下,不斷的滾動發行同業存單就是“續命”之需。

“雖然知道很可能同業存單會被監管,但在4月初短暫的‘量價齊跌’後,銀行又開始放量發行,賭的可能是未來監管會‘新老劃斷’,因此先要‘續命’。”陳池告訴記者。

據此前天風測算,對於中小型銀行而言,納入同業存單後總負債中同業負債占比在25.8%左右,距政策上限相對更近。

也別將同存“妖魔化”

不過,陳池以及眾多同業人士仍然認為,同業存單存在被各界“妖魔化”的跡象。

陳池解釋稱,“其實發行同業存單融入的資金是一個資金池的概念,並不是大部分都投資所謂的同業理財。”她表示,例如信托池、ABS、資管公司集合產品、股權質押、收益憑證等都是投資標的。

而利率高企的同業存單會否對債券的買盤造成較大擠出效應?

的確有不少非銀機構債券投資經理對第一財經記者提及,在利率上升、信用風險擡頭的大環境下,幾乎大家都對購債持觀望態度,購買同業存單動輒近5%的利率基本可以滿足預期收益,何必去買債呢?但也有同業人士表示,“就對債市的擠占而言,可以去查查數據,有多少同業存單的買盤是來自於部分原來準備買債券的?但是發行銀行賣了同業存單後募集的資金也有一部分買債券,兩相抵消後不會出入太多吧。”

此外,就同業存單將債券的一級發行利率推高,導致企業發不出債,只能去銀行拿成本更高的貸款的說法,該人士認為,“經濟不是最好,需求相對低迷,那些央企大戶為什麽還要發債融資,募集資金是不是拿去買銀行理財套利?”該人士也提及,AAA評級的企業獲得銀行一年期貸款的利率都達4.5%,資質並不那麽好的企業怎麽還能以低於4%的水平發債?

不論如何,同業存單如今迅速擴容到7.5萬億的存量規模,自有其合理性。陳池對記者表示,相對於線下的同業拆放,線上的同業存單是更加標準化的產品,而標準化也是未來的大趨勢。

此外,她也表示,同業存單流動性不斷提升,避免了提前支取風險,更可作為質押回購標的。同時,由於同業存單是銀行發行的,其信用風險較企業信用債更可靠,在信用風險頻發的環境下,存單比短融更受歡迎。2016年下半年,同業存單被納入MLF操作的質押品範圍之內,也助長了各界的購買熱情。

金融去杠桿向企業端傳導

同業人士認為,同業存單問題其實並不在於其本身,背後存在為人所忽略的本質因素。

說到銀行用發同業存單的錢去購買同業理財,這在美國並不存在。所謂的理財產品其實在美國並非銀行所有,銀行僅是一個分銷渠道,賺取的僅是銷售費,也不可能對產品進行剛性兌付;而在中國,銀行同時也做資管業務,卻不受證監會和基金業協會監管,銀監會也無法穿透到底層資產,同時理財產品很難打破隱性剛兌。

最本質的問題可能仍出在實體經濟。“銀行需要通過各種方式提高收益,尤其是在沒有監管的情況下。同時,實體經濟仍不景氣,債券違約率上升,因此銀行貸款謹慎,除了房貸,如今對國企和中小民營企業放貸收緊,所以銀行投資機會比較少,要在表外尋求更多投資機會。”陳池表示。

在她看來,金融去杠桿的效力已經在向實體企業傳導,一季度債券發行的“腰斬”就是典型。“年初的債券發行量明顯下降,金融去杠桿開始傳導到企業端。由於去年整體利率低,債券發行利率也很低,導致現在企業也不願提價,最後因為價格談不攏,導致一季度發行量幾乎對半砍。”陳池對記者表示。而今年去杠桿、抑泡沫、預防系統性金融風險已經成了主基調。

不過,就實體經濟而言,去杠桿的路似乎還更遠。同濟大學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孫冶方經濟科學獎得主鐘寧樺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根據其研究,2015年我國上市公司的總數是2268家,其中負債最多的300個上市企業的總負債達到16萬億元,占到負債總額的82%;同時,在1998~2013年期間,我國大部分非上市工業企業的負債率其實是在不斷下降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據庫中近400萬個企業樣本的平均負債率從1998年的65%持續下降到2013年的51%。可見,大型上市國企加杠桿、眾多非上市私營企業去杠桿或難獲融資的現象突出。

鐘寧樺認為,上述分析表明,我國經濟高杠桿是一個突出的結構性問題,金融資源錯配的問題加劇了其嚴峻程度。這其實與“同業資金在金融體系空轉”、“金融不支持實體”的現象也密切相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7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