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樓市沒泡沫有買趁早 東尼


2010-02-18  NM





金融市場最多人關心的謎題在於樓市,而非股市:到底樓價是否太貴?畢竟,買樓投資的人多,買股票投資的人少。那些將股市當成賭場,將抽新股當成擲毫的人,就算買入大量股票,也算不上是投資。

過去三十年,香港人累積了不少財富,有條件自置物業。但已買斷物業的人,只屬少數,大部分業主仍然要供樓。至於已選擇了租樓的香港人,十之八九亦打算在不久的將來置業,因此總是盯緊樓市。

官商說法矛盾

最近市場響起了警號,指樓市已出現泡沬。行政長官曾蔭權及金管局總裁陳德霖亦曾出言警告。但另一邊廂,一眾地產發展商,包括李嘉誠及李兆基等卻認為樓價合理,理由是供應不足。當然,他們可能為了自己的利益說話,但某程度上也有道理。

今年之內,利息可能會上升。如果按息由四釐半升至五釐半,置業人士未必有太大反應。但若按息一口氣增加三釐,即加至八釐,他們肯定有所猶豫。然而,我認為美國政府不會讓利息大幅上升,直至失業率下降至百分之六以下。

由 於新樓供應甚少,樓價短期內上升,我並不驚訝。但我認為刻下樓價偏貴,如果本港經濟出現問題,便會應聲下跌。去年樓價上升三成,是非常罕見的,今年大概不 會重演。然而即使今年樓價下跌,亦不會跌得太多,皆因有用家支持。再者,樓市的炒風不算嚴重,因此我看不見有任何大型泡沫正在醞釀。

買樓自住勝過投資

現時出租物業,每年大概可收取百分之三的回報,不算太多,若回報率升至百分之五或以上,便有點反常。我認為買樓若為投資,存有不少風險。

但 如果你現在想買樓,我也不會有異議,皆因愈早上車,便愈早上岸,對樓價升跌亦可看得較開。樓宇物業從來都是奢侈品,對大部分人來說,買樓是一生人中付出最 多金錢的投資。但有一天上了車,你便會感到釋懷。當你已經身處樓市之中,你會較願意去換樓,例如你想搬去更大的單位居住,只要賣出舊屋,便可取得大筆資 金,用來支付新樓的首期。

自置物業,即使每月仍要掏錢包供樓,但不用交租,已是財務穩健的象徵。香港是全球最富有的地方之一,皆因大部分人都買樓,而買樓基本上是必勝的。

東尼Tony Measor

在證券界有五十年經驗,八七年股災及八八年股市冒升時,他所管理的香港基金表現都是香港最出眾的。他之前是財經網站Quamnet的總編。在此之前,他在嘉洛證券工作,管理客戶二億五千萬元資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06

理財教育要趁早 為什麼國際投資大師都是猶太人?

2010-11-29  TWM




理財暢銷書《富爸爸,窮爸爸》作者羅伯特.清崎說,金錢是一種力量,但更有力量的是有關理財的教育。因為,腦袋中的理財投資智慧是別人永遠搶不走的。

因此,有遠見的民族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灌輸孩子投資理財智慧,他們是怎麼做的?

撰 文‧謝富旭 研究員‧楊卓翰股神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金融大鱷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德國投資大師安德烈.科斯托蘭尼(Andre Kostolany)、高盛公司首席股票分析師艾比.柯恩(Abbdy Cohen),你知道這些在台灣耳熟能詳的投資大師,他們的共同點是什麼嗎?

理財教育

猶太人稱霸世界金融的根 基他們都是猶太人!全球大約僅有一千三百萬猶太人,總人數僅為台灣人口一半多一點,但它們卻對全球金融市場及財富擁有主宰的力量。據《富比世》雜誌統計, 美國前四十大富豪中,有四五%是猶太人;全美擁有百萬美元以上流動資產的富翁,有三分之一是猶太人。猶太人致富的祕訣是什麼?

從猶太法典 中,或許可以找到答案的蛛絲馬跡。相對於許多宗教把追求財富視為是墮落或罪惡的起源,猶太法典對金錢的觀念卻極為務實。《密西拿法典》(Mishna)就 提到,「沒有麵粉,就沒有經典」。《塔木德法典》(Talmud)則說:「貧窮比五十種災殃更可怕」,視貧窮為畏途,成了猶太民族追求財富的最深層動力。

猶 太民族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進行理財教育。北美猶太人甚至有一種習俗,送股票給滿周歲的小孩。猶太小孩在三歲時已經開始學習辨別硬幣與鈔票,五歲時開 始學會用金錢購物,上小學時就有儲蓄的觀念。即使家境富裕的猶太父母,也會鼓勵小孩利用做家事或幫親友忙的方式,用勞務換取金錢。上中學的猶太青少年,會 被父母要求閱讀報紙財經版或財經雜誌。

記帳、儲蓄

讓孩子養成良好理財習慣

同樣是猶太人的「股神」巴菲特,就是猶太人從小擁有成熟理財與投資知識的最佳寫照。他六歲時就開始賣口香糖賺錢,並把賺到的每一分錢記錄下來。十一歲買了生平第一張股票,賺到「第一桶金」五美元,於是在十二歲立下宏願,要在三十歲前成為百萬富翁。

記 帳是許多猶太富翁培養下一代理財觀念的重要步驟。美國標準石油公司創辦人——石油大亨約翰.洛克斐勒(John D. Rockefeller)的父親,從小就要求他要記帳,把每一筆收入與支出詳細地記載在本子裡,每月定期檢查。如果有節餘就以增加下個月零用錢以資鼓勵, 反之,如果是赤字,則必須扣下月零用錢。記帳傳統一直延續至約翰的孫子大衛(David Rockerfeller),迄今洛克斐勒家族仍是美國十大富豪家族之一,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迷思。

中華理財教育發展協會理事長黃曲欣相當認同猶太人的理財觀念,也對自己的女兒從小就實施理財教育。學齡前,黃曲欣就開始教女兒辨別金錢金額,上小學後更研發出一套獨特的零用錢教育方法。

黃曲欣有個就讀小四的女兒,她為女兒準備了兩個存錢筒,一個叫作「快樂花」、另一個叫作「錢變多」。

她建議女兒,每一次拿到零用錢時把錢分為兩半存入兩個存錢筒。等「錢變多」的存錢桶滿了,她當女兒的面,把零錢換成鈔票,幫女兒把錢存入銀行中。而每到月底,女兒興高采烈拿「快樂花」去買玩具時,她則建議她提撥至少三%給公益團體。

「這種方式,無形中建立了女兒儲蓄的觀念,你不能要求所有零用錢都要存入『錢變多』,這樣不但有教出守財奴的危險,而且可能會降低小孩存錢的意願,形成反效果!」黃曲欣說。

黃曲欣指出,學齡前理財教育側重在金錢的辨別力,一旦上小學,父母親最好開始灌輸小孩「勞力才能換取金錢」、「珍惜金錢」、「不要浪費」的相對觀念。

至於青少年理財教育,黃曲欣建議應更加注重「價值觀」建立。但這部分用「言教」是很難做到的,最好的教育方式是父母親的身教,用本身的行為讓小孩知道樸實、量入為出、謹慎理財??的價值。

至於投資觀念與知識的建議,由於財經知識較為枯燥,要讓兒女了解是一大挑戰。著有《親子理財七堂必修課》一書,香港中文大學財務學系教授蘇偉文建議,不妨可與孩子一起玩大富翁遊戲,來認識基本的理財觀念。

蘇 偉文指出,玩「大富翁」至少可以學到幾項投資觀念。第一、了解風險與報酬關係。大富翁遊戲中,買房地產是主要的致富管道。買公共設施如車站與水務局,價格 較低,但同樣地過路費也較低,較無增值性。買商業地段,則可以蓋旅館,價格較高,過路費會隨旅館數增加而倍數成長,換言之增值潛力較大。從中可以教孩子高 風險等於高報酬的觀念。

其次,了解現金流量管理的重要。如果你在遊戲中,一味地買土地、蓋旅館,而把手上現金花光,等路過別人土地要繳過路費繳不出來時,將面臨破產命運。

第三,把突發性的風險納入理財規畫考量,機會或命運兩組牌中,潛藏著未知的風險或意外之財。手頭上必須有足夠的現金,才能應付突來的變故。

時時學習

三人行必有「富爸爸」

如果你沒有像巴菲特一樣,有一位股票投資經驗老到睿智的富爸爸,傳授你致富心法,也不用太氣餒。《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作者羅伯特.清崎接受過本刊採訪就曾說,盡量找機會跟有錢人在一起,虛心學習他們的致富之道,你也會找到「富爸爸」!

在清崎的觀念中,即使是窮小孩,只要有心,就一定能找到富爸爸作為模仿的對象。這個沒有血緣的富爸爸,可能以你的上司、老師、長輩,甚至是同事或朋友的身分出現。以誠懇的心態向他們請教,他們很少會拒絕對一個有上進心的人提供建議。

大師的家訓

超級富爸爸如何教孩子

富爸爸名字 富爸爸地位 給孩子的理財投資忠告 涵義

彼得.林區

(Peter Lynch) 富達麥哲倫基金經理人 仔細觀察媽媽的購物袋中買些什麼東西,裡面會有好股票。 教女兒如何從消費生活中,找到好的投資標的。

吉米‧羅傑斯

(Jim Rogers) 前量子基金經理人 這是中國的世紀,去學中文,參與一個偉大國家的再現,購買這個國家的未來。 向女兒強調中國股市的巨大潛力。

提瓦達‧索羅斯

(Tivadar Soros) 作家、金融大亨喬治‧索羅斯的父親 冒險不算什麼,只是在冒險的時候,不要拿全部家當下注,要做好及時撤退的準備。 告誡兒子風險控管的重要。

李嘉誠 香港長江實業與和黃集團主席,亞洲首富 每一次新商機到來,都會造就一批新富翁,他們之所以能成為富翁在於:當別人不明白時候,他明白他在做什麼;當別人不理解時候,他理解他在做什麼。當別人明白了,他富有了;當別人理解時,他成功了。 告誡子女掌握先機的重要。

王永慶 台塑集團創辦人,台灣經營之神 你賺的1塊錢,不是你的錢,你存的1塊錢,才是你的錢。 告誡子女節儉才是財富累積的基礎。

安德烈‧科斯

托蘭尼(Andre

Kostolany) 德國投資大師 只有少數人能投機成功,關鍵在於與眾不同,並相信自己,「我知道,其他人都是傻瓜!」 告訴子女,投資要成功往往在於勇於逆向操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85

李東生:國際化需趁早

2013-03-25  NCW
 
 

 

並購最核心的判斷集中在戰略上,而評估企業自身能力是非常困難的決策

【對話背景】

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制訂和實施自己的國際化戰略,國際化道路誘人卻佈滿荊棘和陷阱。中鋼在市場高點時溢價收購了中西部公司,卻很快發現需要投入巨額資金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才有可能將礦運到港口,而基礎設施修建權還不在其手。

上汽擊敗藍星收購韓國雙龍汽車,卻在進入數年後陷入與工會的激烈衝突,不得已選擇黯然撤退。在進入一個全然陌生的國家和市場之後,幾乎每家中國企業都有同樣的感慨——“走出去的挑戰總比想象中的多” 。

日前,中海油的一位內部人士在談到中海油以千億元人民幣為代價收購尼克森的交易時,仍語氣沉重地表示: “能不能整合好還不好說呢,搞不好把中海油也搭進去。 ”TCL 是中國較早發起國際並購的企業之一,其海外整合的過程一波三折,可以說經歷過生死關頭的考驗,直到近兩年才逐漸從國際化帶來的一系列消化不良後遺症中恢複。

2004年,在國內傳統 CRT(陰極射像管)彩電市場趨於飽和,而手機設計和渠道優勢不敵國際競爭對手等因素影響下,TCL 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先後接過了法國兩家全球500強企業——湯姆遜和阿爾卡特拋來的橄欖枝。

“在開了無數次會之後,我們最終做了這個十分困難的決策。 ”李東生說。

TCL 以約3.699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7 億元) “蛇吞象”吃下了湯姆遜集團的彩電業務及阿爾卡特的移動電話製造業務。

當時(2003年) ,TCL集團(000100.HK)總營收282.5億元,淨利潤不過5.7億元。

後續的情況泷所周知。海外業務帶給 TCL 的是連續兩年的虧損,其中2006年虧損高達19.32億元,直到2007 年 TCL 集團方才扭虧微利,其間還不得不對其歐洲業務實行破產重組。再經過將近五年的整合和調整,2012年TCL 實現營業總收入696.29億元,比九年前未海外並購時增長了近2.5倍;實現淨利潤12.73億元,整體淨利潤率仍然只有1.83%。其中,主營智能手機的TCL 通訊(02618.HK)實現銷售收入97.74億元,全年仍虧損1.69億元 ;主營液晶電視的 TCL 多媒體(01070.HK )實現銷售收入323.00億元,淨利潤7.65 億元,淨利潤率為2.37%——但這仍低於競爭對手創維數碼(00751.HK)的盈利水平,同期創維的整體淨利潤率為3.77%。但李東生並不後悔選擇了走出去戰略。他承認 TCL 代價巨大,但如果再給他一次機會,還會做出同樣選擇。

“如果沒有海外並購,TCL 的彩電產品不可能取得出貨量全球第三、市場份額全球第四的業績。從戰略上講,我們的國際並購已經達到了預期目的。 ”李東生在“兩會”期間接受財新記者專訪時 表示。在他看來,正是“走出去” ,讓TCL 未來有希望成為中國彩電行業最有規模和效益的企業——當然,走出去的效益還需要證明。

不過,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李東生表示,TCL 的準備會更充分,考慮會更周到,很多慘痛的教訓可能扼殺在開始階段。

中國企業的海外並購仍在加速。根據普華永道的報告,2012年中國投資者海外並購規模創下歷史新高,中國對外投資總額為652億美元,較上年大幅增長54%。普華永道預計,2013年中國海外並購規模仍將繼續擴大。在走出去之前,不妨聽聽李東生——這位先遣者的建議和忠告。

【對話摘登】

財新記者:通過海外並購,企業可能獲得快速突破全球市場、技術和供應鏈的機會,但 TCL對湯姆遜和阿爾卡特的並購,讓業界、學界不少人士認為,並購衰弱品牌代價過大。你是不是一個愛冒險的人?你自己怎麼評價TCL國際化的得失?

李東生: 我自認是比較謹慎、嚴謹的人,並不喜歡冒險。事實上,我是工程師出身,對業務有務實的判斷,並不是簡單 追求企業規模的國際化。

現在從戰略上來看,我仍認為我們當年的並購是對的。沒有對湯姆遜彩電的這樁跨國並購以及後來TCL 產業規模的擴大,我們真的沒有底氣去投資華星光電。因為華星光電最大的問題是產品銷售,只有達到一定的產業規模,才能內部消化相當比例的面板產品。

而阿爾卡特的並購更說明問題。沒有阿爾卡特的並購,我們的通訊業務可能早就死掉了。2003年最早拿到手機生產許可證的12家中國企業,現在已經所剩無幾。當前我們在全球產業中進入了前十名,這也是並購帶來的成果。去年TCL 通訊的銷售90% 左右都來自海外市場,我們的通訊產品在歐洲和拉美主流市場都有很強的市場地位。通過並購,我們的戰略目標基本實現了,使得TCL 成為未來很有競爭力和發展潛力的中國企業。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付出的代價是值得的。

不過,現在仍處虧損狀態的 TCL 通訊也有一些難題亟待破解,比如智能手機未達到規模效益,高端機技術上還有待提高等。 TCL 通訊的業務幾乎全在國際市場,近年來海外市場的不景氣也造成了銷量下滑。

國際並購的好處是能夠短時間內取得市場、渠道和客戶,使得公司的產業鏈、 品牌、 技術甚至工廠、 設備得到提升。

而並購的挑戰在於,企業的業務突然有一個跳躍性的增長,管理的跨度突然有一個巨大的提高,你如何管好它?

另外並購是一個機會事件,面臨並購機遇時需要評估自己的戰略和能力,而這是非常困難的決策。在並購湯姆遜和阿爾卡特時,我們團隊為此開了無數次會,有很多風險我們當時也看到了,當時我們最糾結的,也是我們到底能不能克服這些風險。

財新記者:你在做企業重大決策,比如國際收購和重大投資時,最關心或最重視的是什麼?最核心的判斷集中在哪一點上?

李東生 :首先是看這個收購或者投資是否符合公司的長遠發展戰略,其次要對和戰略相匹配的市場形勢進行分析,第三則是企業自身在做相關決策的時候,要瞭解自身是否有足夠的支撐能力。

我認為做重大決策的時候最核心的判斷應該集中在戰略上。因為一般大的並購和大的戰略投資,所涉及的資源投入都是大量和集中的,必須符合企業的發展戰略。拿TCL2004年並購湯姆遜、阿爾卡特來說,我們將其視為 TCL 國際化戰略的一個重要支點,因為在此之前,我們的海外業務量比較小,甚至歐洲和北美市場業務幾乎是空白的,這次並購能夠讓我們形成全球的產業體系和市場、渠道,特別重要的是能在空白市場站住腳跟。

再拿華星光電的投資來說,彩電是我們最重要的核心產業,而彩電的上游液晶面板又是最重要的核心技術部件,擁有面板產業才能夠建立和提高整個彩電產業的競爭力。

財新記者:假設給機會重新去做這兩項海外並購,你們的哪些做法會有所不同?

李東生:事實上,當年我們並購是可以通過資本市場、股權融資來做的,但我們對並購之後可能遇到的挑戰和風險考慮得不夠,當時用的是債券融資手段,認為很快就能實現經營目標。

當時我的預估是最多18個月實現盈利,但收購後的整合難度和虧損狀況都大大超過了預期。在我們最初宣佈並購項目的時候,TCL 的股價漲了很多。

如果當時用股權融資的話,後面解決並購當中的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時,會有更大的空間,不會搞得那兩年財務那麼緊張。這些做法都是可以改善的。

財新記者:對於消費電子、消費品製造產業來說,國際化是必然趨勢嗎?

李東生 : 我們的競爭對手都是全球化的企業,沒有哪一個消費品企業靠本土市場能夠持續成長。早年的歐美和日本,一些起初業績優秀但只守本土市場的企業,最終還是被淘汰了。中國企業也不會例外。

中國自有的市場容量、需求量很大,中國企業只靠本土市場在相當長時間里也能生存發展,但未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中國產業市場進一步開放,你不走出去,人家就會打上門來。

當前國內只有一些有一定準入門檻的產業還沒有完全對外資開放,比如金融服務、資源、電訊類企業和一些基礎設施、交通鐵路等。像消費產品,無論是電子、服裝甚至汽車,大部分的產業領域走出去的趨勢都很明顯,企業必須有全球視野。

而企業國際化要趁早,早一點會更有利一些。任何投資都有風險,但是不做這個投資又會有另一些風險,這就需要企業有前瞻性的評估和判斷。所有成功的企業,都是在不斷地創新和突破中發展起來的,沒有創新和突破的勇氣,就會死得很快。

財新記者:去發達國家拓展國際業務和去發展中國家有何不同?你認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第一步應該邁向哪裡?

李東生: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商業環境和市場環境有較大差別。比如,在發達國家大多數時間是忙於商業運作,並不很需要跟政府打交道 ;而在發展中國家,每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都會有差異,同時會有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經營方式。

TCL 選擇從新興市場開始,1999 年開始在東南亞開拓業務,第一站選擇 的是越南,因為越南的政治經濟制度和經濟發展水平與中國差距不大,然後再以越南為突破口擴張到東南亞國家。在大部分東南亞國家,華人在當地的經濟活動中都有很大的影響,可以利用華人經濟圈的渠道來拓展業務。

對於中國企業來說,選擇當地華人作為開始進入市場的合作伙伴是比較有效的。經過2004年並購湯姆遜和阿爾卡特以後,TCL 才開始進入歐洲和北美市場。

財新記者:企業走出去之前,必須做好哪些準備?

李東生:海外業務對大部分中國企業來說,都是一個需要重新學習和適應的新業務形態,基於當時的經驗、能力來判斷,很難把後面所有的風險都想象到。

即使你找了專業的中介機構如律師、會計師、投資顧問來幫你,但做決策的還是企業。企業必須在資金、資源上充分準備,才能克服並購中可能或必然發生的困難。

另外,團隊建設也是至關重要的。

很多企業都會面臨兩難的選擇,你不去做跨國投資或沒有大的並購的時候,你很難有相應的人才,這種人才大多需要先有一個舞台才能找到。同時要考慮對後續團隊的建設計劃, 去哪裡找相應的人才,通過什麼方式去提升現有的人的能力以適應國際化的需要?這些必須想清楚。

財新記者:你是如何從無到有打造出國際化團隊的?

李東生 :與國際巨頭相比,我們最大的差距依然是人的能力。

國際化不是把中國人都派出去,海外的經營組織還是以本地化為主。企業要想將國外的團隊改造成和中國員工一樣的觀念是不可能的,更多的是多一些相互的瞭解、理解和尊重,形成基本的工作準則和要求,雖然文化觀念有差異,但工作的標準、要求基本是一樣。對於國外的本地團隊,如果把他們管得太死,讓他做什麼就做什麼,那是沒有競爭力的。更多的經營決策要靠他們在現場做出判斷、建議或者直接決策和承擔責任,很多具體的事情要他們自己做決定。

因此,要能調動當地人的主動性、潛能和積極性,否則就是不成功的國際管理。

財新記者:你覺得中國會出現類似韓國三星這樣的國際化公司嗎?索尼前任CEO出井伸之認為十年內中國企業會面臨日本企業當前的困境,你怎麼判斷?

李東生:三星過去十年在全球電子產業中表現最好,日本企業雖然相對競爭力在下降,但日本企業的綜合實力仍不可小覷。像松下上一個年度虧損了90多億美元,但大部分中國企業的淨資產都沒有90多億美元,虧得起仍說明松下實力很強大。

TCL 于2011年提出十年內進入世界五百強的目標,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我們一定會有一些企業達到世界一流的水平。也許中國企業會面臨很多日本企業類似的挑戰,但是結果會不一樣。

中國經濟持續成長的大環境能給中國企業很好的發展空間,而電子家電產業領域的中國企業,在工業能力、技術能力、全球化經營能力方面仍有繼續提升的空間。

過去十年,日本企業為什麼受挫?

是被韓國企業和中國企業在不同的領域超越的;而未來十年,能夠超越中國企業的新興力量暫時還看不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81

賣公司要趁早 其實2000萬比2億更好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4558.html

美國科技博客BusinessInsider近日撰文稱,雖然把公司做大後可以獲得更高的估值,但對於企業創始人而言,在公司估值達到千萬級時出售,要比達到上億後再出售更加「合算」。

以下為文章全文:

能以好幾千萬美元的價格賣掉一家創業公司已經很了不起了,如果價格達到幾億美元就更了不起了。但一家公司的創始人來說,究竟哪個選擇更好?在很多情況下,幾千萬其實比幾億更好。

簡單來說,原因是:低估值的創業公司成立的時間更短,展開的融資更少,這就意味著創始人在出售公司時候所持有的股權比例可能更高。

而且,隨著公司估值的上漲,收購者也會減少。而當收購者真的來了,必然要展開更多盡職調查,所以就需要花費更多時間才能完成交易。除非你的公司像Instagram那麼熱門,否則千萬別做夢能在48小時內完成一筆10億美元的收購。

來看幾個例子:

1、Bleacher Report創辦5年後以略高於2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Turner。但由於公司有4位創始人,而且已經融資4000多萬美元,所以每位創始人的股權都被稀釋到5%至10%。最終算下來,每個創始人賣掉公司後只能拿到大約1000萬美元。

2、阿里安娜·赫芬頓(Arianna Huffington)、肯·萊勒(Ken Lerer)和喬納·佩雷蒂(Jonah Peretti)創辦「赫芬頓郵報」後6年將公司賣給了AOL。公司的估值超過3.15億美元,每個人的持股比例不同,萊勒的收益遠高於赫芬頓。有報導稱,赫芬頓的持股比例不到14%,只拿到大約1800萬美元。

3、再來看個了不起的例子!TechCrunch創辦5年後,邁克爾·阿靈頓(Michael Arrington)就把這個博客作價3000萬美元賣給了AOL。有報導稱,由於阿靈頓從來沒有接受過任何風險投資,所以他持有80%的公司股份。這也意味著他稅前的收益達到2400萬美元——超過赫芬頓。

4、來看看媒體行業之外的例子。孵化器TechStars資助的ThinkNear公司是由艾麗·波特諾伊(Eli Portnoy)創辦的,該服務上線僅18個月就作價2250萬美元賣給了Scout Advertising。他們共計融資163萬美元,等到被收購時已經拿到了400萬美元的A輪融資條款清單。波特諾伊說,如果ThinkNear拒絕收購要約,而接受A輪融資,他持有的公司股份會被額外稀釋25%至30%。

5、GGV Capital合夥人傑夫·理查茲(Jeff Richards)兩種方式都嘗試過。他創業初期曾經創辦過一家估值2.5億美元的公司,但理查茲說,他最終什麼都沒得到。2004年,他又創辦了一家名叫R4的公司。兩年後,他以不到2000萬美元的價格把R4賣給了VeriSign,但理查茲說,這一次無論是創始人還是投資者都對結果十分滿意。

你更願意向誰學習?是波特諾伊和阿靈頓,還是赫芬頓?他們賣公司賺的錢都差不多,但由於波特諾伊和理查茲的公司規模更小,所以花的時間少得多。

面對做大和做小這兩個選擇,創業者不應掉以輕心。

阿靈頓說,他有4次差點就要接受風險投資了。他最初沒有融資是因為沒人願意出錢,因為2005年時投資者的投資意願都很低。

阿靈頓在寫給BusinessInsider的一封電子郵件中說:「當我創辦第一家公司,也就是Achex時,我們在2000年從德豐傑融資1800萬美元。公司隨後以3200萬美元出售,但由於2倍的清算優先權(這在當年很常見),所以創始人幾乎什麼也沒得到,他們只給了幾萬美元讓我們不要阻止交易。」

阿靈頓表示,他當年之所以融這麼多資,是因為那時如果沒有很多資本,幾乎不可能打造那樣的企業。「想當年,你必須要買甲骨文的數據庫,而且沒有亞馬遜和谷歌提供的這種簡單易用的託管服務……如今,多數創業公司都不必僅僅為了要推出服務而花費幾百萬美元的基礎設施成本。所以,進入市場所需的資本更低了。」他說。

以高估值籌集大量資金的確有好處,可以超越競爭對手,例如GroupMe在被Skype收購前必須擊敗Fast Society,Foursquare也必須擊敗Gowalla。

另外,這種模式也有利於招聘人才。如果你跟大牌投資者建立了關係,就更容易吸引工程師和其他人才,而且可以提供有吸引力的薪水。阿靈頓說,他當年吸引商業夥伴海澤·哈德(Heather Harde)時可謂費盡周折,因為哈德當時的年薪高達100萬美元,而阿靈頓只能給她15萬美元的基本年薪外加股票期權。

阿靈頓有時也會想,如果接受了投資,TechCrunch的發展是否會更好。「我經常想,如果我融過資,而且不那麼節儉,公司是否會發展得更快,或是通過其他方式擴張。」他寫道。

對波特諾伊來說,保持較小的規模並在早期出售所帶來的好處,遠勝過大舉融資所產生的風險。波特諾伊要養活一大家人,也沒有多少錢做後盾,所以把公司賣掉可以極大地改善他的財務狀況。另外,他的董事會裡有一個人曾經運營過一家公司,雖然融過很多資,而且最終上市了,退出時的估值也達到波特諾伊公司的30倍,但賺到的錢卻跟波特諾伊差不多。

最後,波特諾伊知道很多創業者只有一次創業機會,如果失敗,創業路就走到盡頭了。但如果他們能很快通過退出積累財富,今後還會有更多機會。投資者更願意支持有成功經驗的創業者。而如果能夠積累個人財富,便可以在下次創業時獲得不同的心態。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在企業規模較小時退出對創業者有利,但對投資者卻未必總是如此。

「作為一個風險投資家,我現在都會投資想要做到2億美元以上的企業,但這並不適合所有創業者或所有公司。」理查茲說。

阿靈頓同樣已經從創業者變成了投資者,他提到了他的CrunchFund投資基金投資的一家創業公司,這家企業違背了投資者的意願早早出售了。

(順便提一下,當投資者和創業者的退出計劃不合時,投資者有時會為創業者提供一些資金。這樣一來,即使公司因為追逐大規模的退出計劃而失敗,創始人也可以得到一些財務利益。在Snapchat剛剛完成得的6000萬美元融資中,該公司的每個創始人都額外得到了1000萬美元。)

雖然阿靈頓不認為自己會再次創業,但他總是傾向於儘可能地減少融資。「總的來說,我只在不得已時才會通過風險投資融資。我會根據市場狀況把握一些機會,儘可能地降低對股權的稀釋。而且,我花風投的錢時也會跟花我自己的錢一樣——節約至極。」他說。

「赫芬頓郵報」聯合創始人佩雷蒂目前經營的BuzzFeed也獲得了很高的估值,他卻給出了不同的建議。

「我的建議是,你不應該為了錢而創業。」他說,「多數創業公司都會失敗,其實有很多風險更低但卻更容易賺錢的方式……創業很難成功,可以一旦成功,無論你是大手大腳還是節儉至極,錢都會隨之而來。阿靈頓和赫芬頓在財務上都很成功,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和凱文·希斯特羅姆(Kevin Systrom)也是。你滑一次水時能跟上幾艘快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3178

好萊塢:“馴龍”要趁早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09/4015889.html

2013年,中國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近年來,隨著日本本土電影的複蘇,好萊塢電影在日本遭遇了滑鐵盧。目前,中國成為好萊塢抓緊吸金的新富礦。

受美國總統奧巴馬、電影大師卡梅隆贊譽的《馴龍高手2》正在國內熱映。

憑借“神口碑”的助力,目前美國夢工廠的《馴龍高手2》在國內累計票房已超過4億元人民幣,成為僅次於《功夫熊貓2》的內地票房第二高的動畫電影。該片的全球票房已超6億美元。

2010年,《馴龍高手1》全球票房為2.17億美元,中國市場貢獻了9124萬元人民幣,盡管當年其與《怪物史萊克4》和《玩具總動員3》的票房有些許差距,但它開啟了內地引進動畫的票房高潮,自它開始的3部引進動畫,票房都超過9000萬元。

“《馴龍高手2》上映前,我們做了大量的詳細的市場調研,目標包括父母、十幾歲的青少年以及兒童,甚至細分到性別。與此同時,《馴龍高手1》免費在視頻網站上播放,目前有2500萬的播放量。微博關註高達2億多人。在經過對大數據分析後,宣傳與推廣的策略也有了重點。” 負責該片宣傳的東方夢工廠相關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現在,中國市場已成為好萊塢制片公司在海外的最高票房地。

中國水墨畫元素

提到“龍”,人們的第一直覺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能興雲雨的神異動物,但《馴龍高手2》與這一漢族圖騰象征沒有太多關系,其故事內容改編自英國女作家葛蕾熙達·柯維爾於2003年所作的暢銷同名童話小說《如何馴服你的龍》。

在此次《馴龍高手2》的整體宣傳中,《馴龍高手2》的藝術總監魏照平成為焦點之一。

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魏照平正在洛杉磯自己的畫室內創作。

這位在好萊塢工作十多年的美籍華人曾參與過《埃及王子》、《蜜蜂總動員》、《功夫熊貓》、《馴龍高手1》等動畫電影的創作,《馴龍高手2》是其首次擔任藝術總監。

“《馴龍高手2》是夢工場的藝術家們長達4年時間的勞動成果,也是夢工場全新技術的結晶。”魏照平告訴本報記者。

在創作《馴龍高手2》的時候,魏照平負責帶領的設計組共有5~6個人,最多的時候也不會超過8個人。片中高潮部分的“龍王”設計就出自魏照平的設計組。

對於中國觀眾而言,影片中最熟悉不過的便是色彩,一是中國水墨畫的運用,二是龍的“戲劇臉譜”。

“這些都不是刻意的,因為我是1987年才到美國繼續學習,之前30多年的成長都是在中國。對中國藝術的審美以及直覺是在血液里的。”擅長風景畫的魏照平對本報記者表示。

中國票房超日本

至於是否繼續參與《馴龍高手3》的創作,魏照平並沒有給記者準確的答複,“因為下一個項目的確定還是要等到明年。”

不過,該片的導演表示,續集中想加入“中國龍”。

如果“中國龍”能實現,兩年後的《馴龍高手3》在內地的票房可能註定大賣。

以《馴龍高手》1與2為例,三年間,影片的票房就翻兩番。

“這背後與中國電影市場的迅猛發展不無關系。”新元文智總經理劉德良表示。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第一季度末,中國電影銀幕數量已經突破2萬塊。2013年,中國電影市場票房達到217億元人民幣(36億美元),市場提升27%,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

“這里不能不提曾經的第二大電影市場、好萊塢電影昔日的重要市場——日本市場。日本電影市場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已經進入了自由開放的狀態,好萊塢電影從70年代開始進軍日本市場,日本市場也曾是好萊塢電影海外市場的一個高地。但在經歷了20多年的輝煌之後,日本觀眾對於好萊塢電影的熱情遠沒有中國影迷那麽強烈。”曾在日本留學的一位知名電影制片人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2006年之後,好萊塢電影在日本市場遭遇滑鐵盧,只有《哈利·波特》等幾部電影能夠取得好成績。

這背後與日本國內電影市場的複蘇不無關系。

以2013年為例,日本動畫《哆啦A夢:大雄的秘密道具博物館》創造了系列作品的新票房紀錄,近40億日元的票房數字位列2013年日本映畫票房榜第三位;而柯南的作品同樣也創造了票房紀錄。

“這也使得好萊塢電影在進日本市場時,會看日本本土的電影檔期情況,如果直接競爭,可能比較慘烈。”上述制片人表示。

2010年8月上旬檔期里,宮崎駿編劇的動畫電影《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穩坐票房冠軍,《馴龍高手1》在日本的最終票房收入未到10億日元,名列第八位。

今年,《變形金剛4》在日本首周上映票房僅排名第三,進入第三周更是下滑至第五,僅收獲22億日元(合2112萬美元)票房。

“相對於全球的2.44億美元以及中國的3億美元票房,日本的票房顯然是不怎麽好看的。”上述制片人對本報記者說。

急需本土人才

在不放棄日本市場的同時,好萊塢必然要尋找下一個“高地”,發展速度在25%~35%間的中國電影市場自然成為目標。

在2005年之前,每年進口片一直占據著中國電影市場的半壁江山。數據顯示,2000年至2004年,中國從各個渠道進口的影片4332部,其中美國影片占到40%到50%;在電影院放映的211部進口影片中,53%是美國片。這五年當中以分賬方式進口的影片是88部,美國影片為70部,占80%。

“之後的幾年,國產電影雖時而以數量改變這一格局,但美國進口分賬大片的票房總量還是占有一定比例。”劉德良表示。

2012年2月,中美雙方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達成協議,中國將海外分賬電影配額數量由20部提高至34部,進口電影特別是好萊塢電影的強勢來襲,加大了對電影市場格局的影響力。

廣電總局數據顯示,在2012年超過170億元的整體票房收入中,國產影片82.7億元的票房不及進口影片將近88億元的表現。

與此同時,迪士尼,包括歐洲知名的影視動漫公司以不同方式進駐中國市場。

在這種背景下,東方夢工廠成立。

“我們不僅僅是發行,未來的目標是創立自主品牌的內容產品。無論是尋找還是創造,首先要尊重中國的電影市場。”上述東方夢工廠人士表示。

業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一些與國外影業公司的合作者也在調整戰略,“更多的自己的人才參與到一些項目當中,我們不僅僅要熟悉項目運作的流程,關鍵的是能夠切身感受到創意與技術融合的真正規律。當然,這需要時間,但不可以太長。”

魏照平認為,核心還是本土人才要在與好萊塢影業公司的合作中盡快成長起來,“否則,未來中國的動漫企業又成為了代產品加工者。”

“不可否認,在動漫產品的產業鏈條層面,我們與好萊塢的距離是有的,我雖然是美籍華人,但內心希望有更多中國本土的動漫創作人才能夠盡快培養出來。”魏照平說。

未來,魏照平將被派到東方夢工廠工作,去擴大美術部,“希望更多的有誌於動漫的人才能夠加入其中。”


(編輯:李燕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950

貝萊德:油價跌得狠 調倉需趁早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472

ijOJjB4dxE.A

貝萊德基金經理Sam Vecht 稱,油價驟跌使得基金經理的投資者組合顯得“過時”,同時錯失了從土耳其到印度、印度尼西亞等新興市場國家的投資機會。

負責歐洲新興市場基金的Vecht表示,原油價格6個月內暴跌36%,減少了能源進口國的能源成本,允許這些國家的消費者把更多的錢用在其他地方,但是許多投資者並未及時在持倉上做出相應調整。

他認為,歐洲就出現了這種情況,基金經理仍然有待提高工業品生產商和消費品生廠商等受益於油價下跌行業的持倉。

Vecht上月28日接受彭博社的電話采訪時表示:

無論你身在歐洲還是美國,無論你管理的是什麽樣的基金,油價在110美元時建立的投資組合不同於油價在70美元時適用的投資組合。我們認為,很多人尚未對他們的持倉作出調整以反映(油價的)這種變化。

Vecht稱,貝萊德已經增加了對能源凈進口國的投資,並削減了俄羅斯等大型能源出口國的投資。此外,他還表示,貝萊德還看多東歐和西歐,對於這些地區來說,油價下跌相當於意外的刺激。

貝萊德預計消費者從能源價格下跌中省下的錢將被用於其他商品和服務,從而刺激消費增長。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716

制度破冰已經開始,在中國做農民要趁早?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214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1-24 09:42 編輯

制度破冰已經開始,在中國做農民要趁早?
作者:鑫皓


說了幾十年的“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現在有了更為準確的說法:讓一部分藍領和農民也富起來。而現在相應的政策和制度早已開始,很快大家便會擠破頭爭做農民。

藍領和農民,在中國其實是一群人(沒有財產收入的赤貧階層),他們富起來的社會才是“橄欖型富裕”。為此,制度破冰已經開始:一方面是農村土地新政,讓農民也有財產性收入;另一方面是提高基礎教育及職業教育水平。

這一切還告訴我們,做農民要趁早了!一位知名經濟學家在一次新年論壇的主題講話中似乎隱含的表達了這層喻意。

根據波士頓咨詢公司的一份研究,中國的工業發展使中國富裕的中產階層逐步且強勁的增長,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現象,在中國,今後15年之內,中產以上的家庭將達到3.2億個。

據最新的調查發現,拉面師月薪1.2萬元;公交司機月薪8000元;搬運工月薪8000元;拌涼菜師傅月薪6000元;更不用提耳熟能詳的月嫂、速遞員動輒過萬的收入……現在北京很多行業的藍領勞動者工資,早已超出普通白領的工資。新藍領時代已經到來。

藍領中產階級的成長告訴我們在一個既重公平又重效率的社會里面,這個事情本身表明了公平得到了重視,也表明效率得到了重視。還告訴公平跟效率是可以同時實現的,二者之間並不存在此漲彼消。

資深傳媒人張郁暉表示,對於中國大多數企業來說,需求量最高的往往是擁有一技之長的藍領,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結束,中國勞工成本的上漲,特別是在大眾化教育背景下,白領不再是應屆畢業生的唯一出路,藍領將是未來應屆生的重要就業渠道。他分析,從招聘方看,不少藍領崗位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需要具有一定知 識、善於在學習中積累經驗的人才在這些關鍵技術崗位上工作。

早在2011年厲以寧就表示,廣大勞動者的工資標準將逐步提高,中國勞動力成本廉價的時代已經結束。

厲以寧表示,中國經濟發展到現階段,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和熟練勞動力供給的不足,越來越影響勞動力的技術水平亟待提高,勞動力整體要升級。這也成為經濟進一步發展的迫切要求,這個問題也引起了全國的關註。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分析,中國經濟發展到現階段,已經出現了社會垂直流動渠道的堵塞問題,和20世紀80年代,甚至90年代相比,社會垂直流動通道狹窄,職業走向世襲化。

近年來,厲以寧一直致力於研究二元勞工市場的理論。他介紹說,我國的勞工市場形成了上等勞工市場和次等勞工市場。上等勞工市場的工作被認為是好職業,工資高,福利多,有較多的學習培訓機會和逐步提拔的可能;而次等勞工市場的工作就被認為是壞職業,工資低,福利少,基本沒有學習培訓、向上提升的機會,一輩子從事簡單勞動。

二元勞動市場的理論,在西方發達國家大約是20世紀70年代發展起來的。西方發達國家對經濟情況的判斷被認為是現實,但是現實是不公平的,因為體現最為公平的應該是最為垂直流動渠道的通暢,一個有誌進取的人實現自己的願望。二元勞動市場就成為一個障礙。

二元勞動市場形成以後,一般說來,工作者很少有機會從壞職業轉到好職業,這兩種職業之間跨市場的流動機會很少。於是,上等勞動市場的工作有較大可能升為中產 階級,而下等勞動市場的工作往往是終身的,他沒有機會升到,或者很少有機會升入中產階級。換句話說白領可以成為中產階級,藍領很難做到。

20世紀70年代以後,西方國家的經濟學界日益註意到勞動市場的二元化問題,提出了一下措施:

第一個措施,加強職業技術的培訓。這讓那些有進取心的、簡單勞動的工作者能夠受到訓練,多種形式的培訓可能成為技工、熟練技工,或者走出了二元市場中做下等勞動、工作一輩子這樣的問題。

第二、要改善次等勞動市場的生產條件,不再單純憑體力在艱苦環境中工作。讓體力勞動的人有機會改善生活,來改善工作強度,使得壞職業逐步減少,一部分壞職業想變為好職業,或者較好的職業。

第三、增加社會上好職業的崗位。讓壞職業的工作崗位盡可能減少,在一些發達國家,這個已經成為當前所從事的現實問題。

這里所說的好職業和壞職業,是在西方國家勞動市場形成以後所產生的情況。這代表社會的偏見。什麽工作對社會都是有利的,有益的,不能把這種職業看成壞職業。 它的壞是現在條件不夠,比如說工作條件差,清潔條件差等等。改變這種條件實際上就不應該存在好職業跟壞職業的問題。因為其他條件是可以改的,工資水平是可 以變的,可以調整的,可以適應的,福利是可以隨著事業的進步而增加的。至於說,沒有受訓的技術,沒有再學習的機會,這是可以創造的。還有一輩子從事簡單勞 動,這不符合將來發展的情況。

第四、要鼓勵技工、熟練技工創業。要有能力開設自己辦的小微企業,在制造零配件方面為大企業配套生產方面做出自己的特長、貢獻,這樣小微企業也有可能逐步的發展起來,逐漸使他的主人、他的工作者成為藍領中產階級。

若幹年以後,只要個人努力,有信用,有擔當,未必不能成為大中企業的企業主。常言說的好,小富靠勤奮,中富靠機遇,大富靠智慧。所以,從小微企業做起,只要你勤奮,只要你抓住機會,只要你有機會,總可以成長起來。

社會流動渠道的通暢,這是一項重大的改革措施,是符合機會均等的原則的,一切職位都要通過一定的資格審查,有序進行,開展有競爭的上崗機制。凡是夠條件的, 又在技術考試中合格的就能被錄取、升職,這樣既對求職者和供職者公平了,還能夠努力工作,因為職業是世襲化了,在這種條件下,實際上就不存在了。

而在最近幾年中國也出臺了大量的政策,努力打破二元勞工市場的界限。

職業教育

職業教育主要是職業技術的教育,包括中專類型,大專類型,大學類型,研究生類型。應該看出有各種性質的學校,有各種性質的培訓班等等。

厲以寧認為,職業技術教育,系統的教師,他的實驗室的員工,研究人員都應該有一定的職稱,可以通過各種訓練和工作經驗的積累來提升自己的職稱。應該有一支龐大的師資隊 伍、研究隊伍、職業技術教育體系,不但自身可以繼續的發展,而且可以培養出更多的在實際工作中發揮作用的人。

這樣的人包括農民在內,農民在中國今後作為家 庭農場主要接受系統的教育,這些系統的教育包括農業的技術教育、畜牧業、養殖業的技術教育,這樣他就有可能使自己的土地、耕地變成創業的基礎。

去年年初,黑龍江省甘南縣人民政府委托齊齊哈爾工程學院管理甘南縣職教中心簽約儀式舉行。破除傳統行政管理觀念,打破公私體制界限,將公辦職業學校交給民辦高校委托管理,體現了當地政府開放的辦學姿態,具有重要的政策意義。

隨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會議確定了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5項任務措施。

4月,178所高校發布《駐馬店共識》,提出引導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教育部公布了首批14個專業類的95個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

6月,第三次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就加快職業教育發展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強總理接見與會全體代表並講話。會前,國務院下發《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教育部等六部門發布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

11月,中央財政下達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專項資金40億元,用於改善中職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提升中等職業教育基礎能力。

去年年末,教育部公布《關於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幹意見(征求意見稿)》。

農村土地新政

梳理農村改革試驗區改革項目,不難看出,在新一輪國家級農村改革試驗區的規劃中,農地改革成為試驗區的重頭大戲。

此前在2012年公布的24個農村改革試驗區承擔農村金融改革、創新墾地合作發展模式改革試驗等改革任務,而新一輪農村改革試驗區將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議題提到了新的高度。

首先,建設用地外延擴張、粗放利用,土地城鎮化快於人口城鎮化。其次,城鎮土地開發強度偏高、布局不合理,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不匹配。再次,當前普 遍存在的城鎮建設中大規模低成本征地的方式難以為繼,過度依賴土地財政還存在經濟金融風險。此外,城鄉分隔的二元土地管理模式阻礙了城鄉發展一體化,固化了城鄉利益格局。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專家喬潤令則進一步指出,從各地的城鎮化實踐來看,許多地方政府大包大攬、過度介入,導致地方政府承擔“無限責任”,並最終出現“被套牢”的風險。

喬潤令認為,政府過度介入對新型城鎮化存在一定危害。不僅使得地方政府可能被城鎮化“綁架”之外,也可能使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居高不下。他呼籲政 府將更多的選擇權交給農民,把更多的操作領域交給市場。下一步,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最關鍵是政府逐步放松管制,逐步把該市場配置的資源交還給市場。

董祚繼還透露,與當前城鎮化相關的土地改革系列方案“已經從國土部出手”。這些改革的總體框架包括宅基地改革、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改革等。“最後方案如何,值得期待”。

土地新政讓農民也有了財產性收入。

在科技進步,知識不斷更新的環境中,如果今天還有人在區分某種工作是白領做,某種工作是藍領做。那麽,若幹年以後不會有人再以這種舊眼光看你了,說這個是藍領的,那個是白領的。

當人們都在計算機旁工作的時候,你能夠區別誰是白領,誰是藍領嗎?可能連工作的自己都分不清楚。到了那個時候,區分哪種工作是白領還是藍領,已經沒有意義,社會上也不再分藍領工作和白領工作,這是一種過時陳舊的觀念。也許不久之後大家可能都被吸納到中產階級這個大範疇之中,沒有必要,甚至也不可能再區分什麽是藍領中產階級,還是白領中產階級。

厲以寧表示,中產階級不僅是一個按收入水平劃分的概念,同時也是一個按文化素質確定的概念,不能夠認為只要有錢就一定有文化素養,就會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

藍領中產階級將越來越成為文化方面有修養的人,有道德修養的人。他們和白領的中產階級一樣,都將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



來源: BWCHINESE中文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689

投資要趁早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itn.html

    眾籌小鎮群里不可能天天聊小鎮,於是也聊一些投資和交易。

    那一天,我下午一點鐘畫了一個圖,給群里曬,然後告訴他們今天下午會這樣走,持續到收盤,我相信群里目瞪口呆的人不少,從下午開盤,下面趨勢線上行,觸及兩次上面趨勢線,最後十幾秒鐘收在下面趨勢線。

     不過看懂這張圖的朋友不多,說我的圖太複雜。

     那位說了,你吹牛吧,不信。我管你信不信。

      我四年半以前入行,從小白做成隨心所欲的狀態,期間付出無數代價,不僅僅是金錢,而且是雪白如霜的頭發。即使我剃了短發,女兒都會指著說,爸爸頭發真白。

       所以投資這一行要趁早進入,不能太晚,人的精力跟不上。盡管我一再告誡客人不要做短線,但在短線上我卻是高手,這點不是自誇。我曾在某個大群里曬了很久的日內單子,相信流傳出來的信息,會有人知道。然而我卻很少做短線,不是別的,短線交易欺人老。

      只有某一周,我因為新作了股指研究,所以逼得我自己去做股指日內,連續一周,很累。為何累?小鎮群里曾有朋友問我,老王你現在還有做單心跳的情況嗎?我說有,做股指。

       做日內股指時,我整個神經緊張,因為不了解這個東西,去哪里,什麽點位支撐,什麽點位突破,不知道。又因為對股市的資金驅動方式不了解,大方向上,即使你告訴我說是牛市,我也不會去押註,因為我自己不知道。

       黃老哥看了這篇文章肯定罵我,因為我去年看好股市才建立了一個極少人的股票群。說你看好股市,還疑慮重重。

       哈。

       我這人就是這樣。

       數年來,我養成了習慣,要做分析的品種,我必定去交易。不做交易,只通過宏觀和基本面研究,我弄不清楚這個品種的性格。就像你看見一個美女,光看你肯定不知道她身體結構如何。你和她滾一次床單,才知道她適不適合你,大小尺寸活力如何。

       上周我又去玩了一下膠合板、雞蛋和糖,結果膠合板鎩羽而歸,好吧,我服了莊家,牛的很,的確有一套。糖最終反虧為盈。

        何解?

        你看對了方向也不一定賺錢,是因為你進入時機不合適。問題在於是,你怎麽知道何時適合呢?怎麽才匹配合適的資金管理呢?

        玩一陣子,就知道了,然後再研究,再試錯,於是成功。

        試錯這個東西,押註的就是時間和金錢,所以年輕人適合。

       線下創業也是年輕人的天地,年輕人要闖蕩商海,要趁早。這個就不需要我多說,因為摔得起。創業輸的是時間和金錢,年輕人多的是時間,輸掉的金錢也有限,因為本來就白手起家的多。

        話說回來,關於投資,我指的不是期貨這種高風險的投資,也要趁早。

        眾籌小鎮里有朋友讀了我三本書,說搞不明白如何投資。我很抱歉,那三本書確實是垃圾,只是讀來消遣的。

        年輕的時候,不管是打工還是創業,如果用投資的心態去做事,會事半功倍。比如說,十幾年前,我懂投資的話,就會一邊做著批發商,一邊用流水去買房子,就不會去搞什麽勞什子工廠了。

        有個人去了智利,他早年間在貿易公司做銷售,每年存點錢買小房子,七八年下來通過買小房子,換成了數間大房子。他的老板曾對他說,等攢夠了錢買別墅。等他買得起別墅的時候,他老板也沒買的起別墅。

         這當然是說房地產泡沫期間的故事。

        話說回來,現在的年輕人,一邊打工或者創業,應該一邊用流水買點股票之類的。當然要做研究,不學習什麽都做不成。或者搞點權益類地產投資。

        那位說了,您不是讓我們遠離地產嗎?我從沒說過這句話,我說的是房地產進入拐點了,後面是一二十年的下跌。但房地產除了炒升值外,還有按照租售比來收流水收益的投資方式。

        很多朋友也會批評說,現在中國的租售比哪有價值?

        其實任何行業都有投資窪地,你怎麽找呢?

        四五年前,雙廊還沒這麽狂熱的時候,有個廣東大姐,帶一點點錢,去鎮上租了個房東造好的房子,連裝修都沒怎麽花錢,弄了些床鋪家具進去,一間房收一百多,幾間房間一年下來也賺一二十萬。

        一個某環外的小k房老板,就是那種街邊店,辛苦到死,把店面拆借給別人收租金,又有另外一間出租,合計三萬塊錢,就不幹了,整天遊山玩水。他做k房冒大風險,也不過二萬多收益。

        我知道你心里動壞水,說老王你還去街邊k房啊。

        其實不是,我和幾個朋友在路邊店吃飯喝酒,他在隔壁一桌,酒鬼碰酒鬼,就閑扯了。我經常幹這事啊,有次在清邁和妻女韓國料理點吃飯,和旁邊一桌韓國人敬酒喝了起來,韓國人一定要拖我改天去他們家喝酒,他媳婦和我媳婦看到倆酒鬼都恨死。

         哎,好吧,就是喜歡扯淡,總有捧場的。

        扯這麽多閑篇,是告訴你,少年時受窮受苦,創業投資吃點虧,比年老時闖蕩好得多。

        老年就別投資了,守著現金,分散貶值風險是唯一的路。

        不為別的,因為你很難爬起來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035

【上海機場乘機要趁早】安檢再升級!航站樓出入口今起增設反恐安檢

8月15日零時起,上海虹橋和浦東兩機場航站樓出入口開始實施反恐安全檢查,意味著要從上海兩座機場飛早班的乘客,要預留更多時間提前到達機場了。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此次事實反恐安全檢查,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第三十四條規定,對進入大型活動場所、機場、火車站、碼頭、城市軌道交通站、公路長途客運站、口岸等重點目標的人員、物品和交通工具進行安全檢查。

記者當天上午在浦東機場T2航站樓看到,幾乎在每個航站樓的入口都配置了安檢門、X光安檢機,同時安檢人員手持安檢儀器對進入航站樓的每個人員進行檢查,有的箱子還需要開箱檢查。

浦東機場安檢現場運行經理夏功偉告訴記者,浦東機場這次在航站樓出入口新增27個旅客安全檢查點,虹橋機場也設置了14個,安檢主要針對管制刀具、易燃易爆品、管制槍支等危險物品。與辦票後的安檢不同的是,類似水果刀一類仍可以被帶入航站樓進行托運,但打火機一類原則上在這一關就無法通過。

上海機場方面提醒,旅客出行前請仔細檢查行李,不要帶違禁品和管制物品,預留充足時間提前抵達機場,以免耽誤行程。

(攝影:任玉明)

附:浦東機場公布的安檢高峰時段:

國內航班(包括T1、T2):

每天6:30-8:30和15:00-16:30;

國際和地區航班:
T1:每天9:30-11:30和19:00-21:30
T2:每天06:30-08:30和21:00-23:0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366

三十歲迎來中年危機,成名真的要趁早?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31/164385.shtml

三十歲迎來中年危機,成名真的要趁早?
Spenser Spenser

三十歲迎來中年危機,成名真的要趁早?

贏得了時間,我們才有可能贏下世界。

來源 | Spenser(ID:spenserandhk)

文 | Spenser

現在的人到了40歲之後,找工作就越來越難了。在矽谷,甚至有求職者過了40歲去整容,顯得年輕點來增加錄用幾率。

我身邊三十歲上下的年輕人,也開始出現中年危機了。

有統計說,一個職場人工作五年後,會迎來離職跳槽的高峰,一小部分人是找到了更好的下家,但更多人僅僅是不滿意當下的工作待遇或者行業機會。

我一直說年輕人迷茫真的不可怕,劉同老師都說了,誰的青春不迷茫,對吧,大把的時間去試錯去修正。但是,如果人過了三十歲還在迷茫青春,四十歲還在困惑自己是否選錯了行業,就真的恐怖了。

真相還是符合完美的二八法則。少數人年齡越大,收入越多,人生越穩定;而更多人,年紀大了,但困惑和迷茫一點都沒少。

只不過,他們中的大多數用成熟的心理狀態,壓抑和消化了這些情緒,最終和一個不滿意的自己握手言和。

但其實,我們何必非要走到這一步呢? 

我發現那些厲害的人,除了一部分天資極其聰慧,更多的人,只是幸福延後、付出前置罷了。

當你和別人一樣時,已經晚了

37

趁未老,早點投資自己。別輕易失望和絕望。

有些參觀我工作室的客人會羨慕團隊的生機勃勃,因為成員普遍都是90後。

不僅是我的員工,我發現,現在90後的員工,整體都比前幾輩人有活力太多了。他們喜歡喝網紅水果茶,喜歡學英語講段子看美劇,但是,他們更有超越年齡的拼搏意識。

他們都很相信,奮鬥前置的力量——剛踏入職場的黃金幾年,是投資自己的最好時機。

你要找到一個好平臺,薪資和能力匹配,福利好未來發展空間大的。你要找到一個好老板,加班也是為了讓你充電的,會買進口藍莓車厘子給員工當下午茶的。

所以,如果你所在的公司像我們一樣酷,別浪費日子,埋頭苦幹,趕在別人睡醒前改變這個世界。

如果你不幸落入血汗工廠,頭頂有個無能的大魔王,別絕望。

可能恰好點兒背。但是,如果你就此沈淪,上班撒尿、加班睡覺,向生活乞討,風水就沒有理由轉回來。狀態不好的時候,慢點走恢複體力,但千萬別停。

正因為知道自己走得慢,走得費力,所以才要早點走,一直走。

天上有無數只鳥,人們只記得最笨的那一只,因為它先飛了。

地上有無數只烏龜,人們只記得最慢的那一只,因為它贏了兔子。

你看,快和慢,聰明和愚蠢,全是相對概念。當你和別人一樣時,已經晚了。

把時間花在累積專業度上

時間

說完了“奮鬥前置”的定義,那究竟該怎麽做?行動的方向是什麽?

在我看來,兩個字:專業。

這不是廢話麽?可是,天底下廢話都一樣正確,沒見幾個真能堅持的。

我的微信通訊錄里,最近多了一位超級大V:脫不花老師。

名字你可能陌生,但職位說出來就吃鯨了。她是羅輯思維的聯合創始人兼CEO。

還有更讓你吃鯨(這是年輕人的流行語,我沒打錯別字)的——

脫不花老師17歲時,父母本打算送她出去留學。要知道在90年代,這種見世面的機會還是相當難得的。但是,脫不花老師想見的世面,不是外國的月亮,偏是腥風血雨的職場。

19歲就當了董事長,進入了企業咨詢界,深耕咨詢十幾年,塑造出不可撼動的咨詢界地位。嚇不嚇人?是不是奮鬥前置本人?

後來,羅振宇老師十顧茅廬,才請動脫不花老師出任羅輯思維CEO,才有了後來各種故事,包括去年上千萬投資papi醬這事。

當外界為這投資歡呼時,你猜脫不花作為當事人怎麽說:

這是恥辱,說明你沒有把精力放在最該幹的事情上。”

脫不花老師反對盲目跟風,這跟她自己的人生態度也一致。多數流水線跟隨市場大勢,批量複制滿足短期需求的廉價品,一個季度後就被拋棄遺忘。

少數手藝人跟隨內心,幾十年精進獨門手藝,一日驚艷世人。

其實挺慘的,要跟天性死磕。比如日本的“職人”,剛進門的壽司學徒攤雞蛋都要學半年。而某個領域的頂尖高手,都不叫大師,叫“神”。

誰在短期利益前不是個凡夫俗子?這就像演藝圈,為什麽那麽多演員歌手走紅後,再沒有好作品,天天錄綜藝節目。因為來錢快。他們確實把奮鬥過程前置了,但是時間短到剛嘗到專業的甜頭,就砸了飯碗。

這是恥辱。像是健忘的魚群,7秒後失憶,只能淪為潮水的奴隸。

持續專業,才能主宰潮水。當別人為風口表象歡呼或哀嘆,你要始終關註行業痛點,才能看清是機遇還是該猶豫。

熬住時間,守住專業

3

 我們無比努力,就是為了輸得起

童星

這篇文章的開頭,挺喪的。讀到這里,你可能更喪了——

脫不花老師是1%的精英,剩下99%的人哪能都做到行業頂級?早早奮鬥到底為了毛線?

當然不為大富大貴。

所有成功都是幸存,和奮鬥沒有必然聯系。

當下的成績是狗屎運,保不齊下一步就踩到真狗屎。

Fancy是我新媒體公司的第一個員工,我們剛開始工作的時候,規模小,就是我負責寫作,她負責商務和其它所有。她不僅是她大學里的學霸,而且18歲就殺進職場了,在上海和北京的500強都工作過。後來我做大了,她現在跟著我來深圳創業。

她說,人生有三大追求一定要拼盡全力:想撕贏的逼,想讀完的書,想睡到的人。

當同齡人還在王者榮耀上結伴開黑,Fancy已經在與各種大V和客戶打交道,贏得了對方尊重,進入了更優質的社交圈。而這一切,只是因為她做好了普通人該有的努力。

奮鬥前置,就是降低你的失敗成本。如果我的公司今天倒閉了,我相信明天就有人向她伸出新的橄欖枝;而我更相信,這樣的員工,敢於在那一天到來時,跟我東山再起。

出色的人,在陌生城市里,不用過於擔心瘋長的房租和變態的物價;在未知環境里,不用過於擔心就業市場是否動蕩。就算暫時失業,他們也不愁得不到前輩的舉薦。

早日出發奔跑的人,摔倒的樣子都不會太難看。

f6e4f57a

張愛玲阿姨拋出的那句頗有爭議的“成名要趁早”,我現在開始解讀為——她並不是要我們急功近利,而是告訴我們:

年齡是我們身後的猛虎,所有人都被年齡追著落荒而逃。

贏得了時間,我們才有可能贏下世界。

中年危機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59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