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故人/往事 – 我做IT的日子(四) 麥博 Mak Blog

http://makblogg.wordpress.com/2010/11/13/%E6%95%85%E4%BA%BA%E5%BE%80%E4%BA%8B-%E6%88%91%E5%81%9Ait%E7%9A%84%E6%97%A5%E5%AD%90%E5%9B%9B/

(五)

上回講到, User Requirement Change 同 New Request的多寡,決定了項目能否準時完工收錢,是一個項目最關鍵同難搞的地方。作為項目經理,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控制User的期望值,儘量減低用戶的新需求。

然而,User文明的一面,常常是放工後才表現出來,我們無福消受。 User 的本質善變,部門的本質是溝通不足,互相推委,Requirement  天天改,Project 日日 delay。一年完成的project, 可以做3年,錢冇得加,反而遲交仲要罰錢。 S.I 果是天下最難撈的行業。

遇著捉細節的 User, 更慘。

講番Project B吧。

Project A 的項目經理雖然能幹,可是,公司要打響頭炮,不能得罪第一個客,於是選擇做Yes Man,注定將大船使入地獄!

客戶的代表用家(即係負責測試的同事,而不是最終用家),非常挑剔,應該說,他們當中有一位同事A君,非常挑剔,非常Outspoken,佢上司也傾向接受他的提議。

A君是一位典型的完美主義者,做事快手有幹勁,非常為東家著想,於是,他找出了很多比原先設計更好的方案,包括流程(page flow)、介面等。

(六) 以快打快,累極而亡

在測試期間,我最高峰期一天接他30多個bug report, 當中一半, 是介面上的問題,約1/5,是功能改動的建議,其他是Bugs。

通常,一批Bugs 來了,我條Team修改,Turnaround大慨是 2-4天,最初,為了爭取表現,我一直想將Turnaround 的時間縮短,希望客戶了解我們做事的效率,到後來,試過即日Fix好再比A君 試。

我最記得有一次,我拉捺不住,將我們改好的Bug List,輕輕向A君桌面擲去。結果他不但不怒,反而是即日下午試完,再將File 輕輕向我桌面擲去!

Shit,完來佢要同我鬥快!我改得愈快,他挑的問題就愈多愈快。我乃野了!對付這種人,其實應該不要太快,因為他是客戶佔上風,你寫Program需要大量時間,同佢鬥快,肯定佔下風。當時年少氣盛,沒讀懂莊子,不知道生有涯的大道理。

今天回望,總結八個字,就是:以快打快,累極而亡!

乃野的,還有另一樣。

當時由於客戶濫發Bug List,驚動了上頭,我老頂於是同客戶傾掂數,給幾天時間,客戶試,但不入Bug List, 而我們答應以更快的速度修改,結果…Bug List 一樣雪花般飄來,我們只是做得更累。

其實,在客戶的立場,跟本無需要比面你…佢對你愈刻薄,其實可能愈容易升職!

如果對家的同事,是合約制或項目制員工,更大鑊,因為項目拖愈久,他們的飯碗就愈穩,這樣的客戶一般表現為油條,喜歡打太極,要對付呢挺人,一定要越級同佢大佬講數。

但我當時未去到呢個級數呢,所以結果只能每天930-930地工作了。

結果,Project A 的 第一期,比原定時間遲了足足 6個月才完成。

如果公司要靠 Milestone Payment 開飯,早就執笠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82

重慶創新:西部IT城縱深跳

http://www.21cbh.com/HTML/2011-3-7/1NMDAwMDIyNDM1Nw.html

「世界是平的。」中國西部一座城市的市長正在把這句著名的話一步步變成現實。

「更準確地說,虛擬世界是平的。」3月2日,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下稱經信委)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處長居琰對本報記者解釋。居琰,重慶大學計算機專業博士,主攻軟件業,西部IT城「造城運動」主推手之一。

領銜人黃奇帆則多次說,「現代科技有三顆皇冠上的明珠,分別是電腦、通信和網站,而重慶希望這三顆明珠的光亮都是全國之最!」

自惠普、富士康、廣達、英業達、華科、新普六大IT製造企業在渝建立生產基地後,重慶已成為亞洲最大的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

集成電路是重慶市大力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去年重慶成立了國際半導體學院和重慶集成電路產業聯盟,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也投資300億元助推重慶集成電路。

現在,重慶縱深一躍的是軟件業。「中國的軟件外包業才剛剛起步。我們並不認為我們的軟件產業比瀋陽、大連差很多。重慶非常有信心,將來進入中國的前三甲。」重慶經信委主任沐華平說。

而在西部諸城中,黃奇帆隨身攜帶的最大利器,就是創新。

中國首個

國際電子商務交易認證中心

「不管做電子商務也好,云計算也好,都是在把握潛在的商業機會。」3月2日,在重慶市經信委辦公室,居琰一語中的。

「軟件業的發達程度,往往和文化水平高的城市緊密聯繫。」居琰總結。

北京,各大軟件巨頭的總部聚集地,行業應用軟件扎堆;上海,網遊的樂園;深圳,多媒體創新之家,就連西部的成都,也是數字娛樂的天堂。重慶,軟件業的突破口在哪裡?

方向的迷失,曾一度讓決策者們徬徨。

「重慶要打造結算型金融中心。」黃奇帆對重慶這樣定位。

這個在中國獨一無二的金融中心包括離岸國際金融結算、電子商務結算、要素市場結算、企業總部結算等。

重慶已從離岸結算中心中嘗到了甜頭。去年,僅惠普在渝結算業務稅收,相當於重慶直轄時78億元財政收入的四成。

何不把電子商務結算中心作為重慶軟件業的發展方向?

「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相關政策法規的滯後帶來了機會。」業內人士說。

這還得從網上和傳統外貿交易的差異說起。傳統外貿有紙質合同,有出關報關單、購物發票等,美元打到銀行賬戶後,通過結匯才能轉換為人民幣。而網上交易恰恰沒有這些憑證。由於國家對電子商務缺乏有效的監管,很多灰色收入,包括大量熱錢就這樣通過網絡流入國內。

網上跨境交易的火爆和其中的監管漏洞引起了重慶決策部門的極大關注。何不建一個國際性的電子商務交易認證中心,作為第三方監管來帶動電子商務結算的發展?

去年12月28日,該中心在重慶成立。這是全國第一個官方設立的電子商務國際貿易認證中心。

3月2日,本報記者在重慶市中安國際大廈28層看到,該中心和重慶市信息產業投資促進中心合併辦公,目前尚在網上交易認證的試驗型論證階段。「手工流程本月內開始試運行,至少3個月,也可能半年左右。」有關負責人說。

「圍繞現行政策法規,我們做了一些創新。」居琰稱,一單單的結匯,小到一個手機套,認證非常麻煩。如何累積起來變成大單?重慶的做法是可以累積到一定交易金額,再結匯。

中心的關鍵是對買賣家實施監管。如何把灰錢堵住?如何防止熱錢大規模流入?光靠政府一家肯定不行。

這需要創新。黃奇帆表示,重慶通過國家外匯管理局和國家海關總署,爭取到了「制度平台上的一個小突破」。「外匯管理部門可以進入認證中心這個平台,我們還得到了海關的大力支持。」中心有關負責人解釋道。

儘管還在摸索中,認證中心已得到了國內外電子商務巨頭的青睞。

2月25日,前一天還在美國的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云馬不停蹄飛到重慶,和兩江新區管委會簽下合作備忘錄,阿里巴巴將在渝成立電子商務國際貿易服務中心,並逐步將在線跨境擔保交易相關業務轉移至重慶。

此次來渝,阿里巴巴團隊共14人。諸多高管齊聚一個項目,馬云說還是首次。他和重慶的談判也不到半年就搞定。

事實上,這和阿里巴巴正在經歷的困擾有關。來渝前幾天,馬云「揮淚斬馬謖」——衛哲辭任集團旗下B2B公司阿里巴巴(1688.HK)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

辭職的原因是,去年,該公司有約0.8%,即1107名「中國供應商」因涉嫌欺詐被終止服務。這樣的行為已「觸犯商業誠信原則和公司價值觀底線」。

不難理解,急於在重慶落戶,阿里巴巴為其在線跨境交易找到了一道合法監管的屏障。

而貝寶公司的到來,也讓阿里巴巴先吃了顆定心丸。

認證中心掛牌的同一天,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支付提供商美國貝寶公司也在華掛牌,設立了第一個國際電子商務結算平台,就在重慶。

根據協議,貝寶公司將在渝打造「一平台五中心」,包括國際電子商務外匯結算平台、軌跡電子商務交易認證中心、電話營銷中心、國際電子商務培訓中心等。

雙方計劃將貝寶在渝項目的外匯結算規模在5年內做到100億美元。不過黃奇帆期望,貝寶在渝項目能在2015年前做到300億美元,這樣未來貝寶在渝項目的國際電子商務結算規模才可能做到2000億~3000億美元。

「認證中心主要收取交易手續費,不再盈利。我們更看重電子商務巨頭進來後,大筆結算收入帶來的產業發展。」居琰說。

打造亞洲最大的

離岸云計算數據走廊

在居琰的辦公桌上,躺著一本中國移動和重慶市政府共建「云端智能重慶」的合作意向書,中移動將為云端智能化提供基礎設施建設。

「雙方很快就要簽約。」居琰說。

3月2日,PACNET和重慶市政府簽訂了戰略合作備忘錄,雙方將著力構建全球領先的離岸數據管理試驗區。

PACNET是亞太地區最大的獨立電信服務提供商,亞洲最大的私營海底光纜營運者。其在中國投資的合資子公司太平洋電信成為第一家簽約入駐重慶國際離岸「云計算」特別試驗區的企業,並運營至少一個有1500個機櫃左右的數據機房,為園區提供云計算相關服務。

重慶市經信委主任沐華平說,PACNET將為試驗區國際數據出入提供足夠海纜帶寬,保證離岸數據的處理業務正常營運,並將吸引跨國企業將離岸數據處理業務向重慶轉移。當來自全球的大量數據聚集重慶處理後,服務外包企業將圍繞數據清理、整理和錄入環節等賺錢。

中興通訊就是最早捕捉到商機的一家。當天,該企業就在網上掛出招聘云計算的開發工程師,具有移動、數據、云計算等通信理論知識者優先,薪水面議。

「云計算為我市發展外包產業提供了新的突破口和切入點。」沐華平總結。

兩江新區經濟發展局局長李光向本報記者介紹,作為該區的三大先導產業之一,按照規劃,重慶將在兩江新區約10平方公里區域內,開始建設國際離岸「云計算」數據特別管理區。項目第一期總投資約1.5億美元,其中機房內部建設、云計算軟硬件平台投資約3000萬美元。

試驗區來之不易。由於涉及到國家互聯網管理政策的創新和突破,需要國家相關部委的批准和支持。從去年下半年以來,重慶市經信委多次與國家工信部、國家安全部溝通。

據介紹,重慶市的「國際離岸云計算數據特別管理區」不與境內法人機構或個人發生經濟關係,只是將數據傳輸到重慶集中處理後,再傳輸出去,原理上大致與沿海地區的實物加工貿易一樣,因此在監管機制上必須有創新。

近日,國家安全部正式覆函表示同意並支持該項目建設。重慶市作為「中國服務外包示範城市」開展此業務,符合國家「十二五」規劃發展方向。

何為「云計算」?即通過寬帶網絡對計算機等資源進行統一管理調度,形成一個計算資源池,向用戶提供按需服務。

按計劃,重慶最終要形成擁有上百萬台服務器、上千億美元規模的「云計算」基地,成為亞洲最大的離岸云計算數據走廊,從而推動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到2020年,全市服務外包產業收入規模將達2500億元。

「重慶的競爭對手是北京、上海和廣東。我們把別人忽略的一塊做起來。」居琰說。

「中國的軟件外包業才剛剛起步,你說哪個城市已經跑在前面領先多少,現在還為時尚早。包括大連,整個軟件外包的產值也就幾百億元的樣子。我們並沒有認為軟件產業比他們差很多。所以重慶非常有信心,將來進入中國的前三甲。」沐華平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41

失意的IT賣場:調整模式接著幹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6/832946.html

個促銷員拉著寥寥的顧客,大多數人們無所事事,有的坐一桌聊天,有的打遊戲,還有一個對著電腦卡拉OK。這是5月31日正午,上海徐家匯太平洋數碼廣場三樓的一幕。

如果你常去徐家匯的IT大賣場,一定會覺得這與多年前人頭攢動的場景有巨大反差。4年前的時候,就連樓外都站著許多促銷員。

「這有什麼辦法,沒生意就玩唄。」一名打遊戲的店舖負責人李力(化名)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

失意的IT賣場生意人

李力說,他原來在百腦匯那邊干,堅持到現在還算好,有比他慘得多的,許多早轉行不干了。

記者在百腦匯印證了他的說法。百腦匯三樓一名電腦賣家說,早期這裡的電腦組裝店、數碼電子店至少50~60家,佔整個賣場的三分之一左右,目前只有三樓還殘留著大約七八家。

上述百腦匯賣家表示,這幾年品牌電腦尤其是筆記本奪去了大量生意,相比它們,組裝生意的優勢越來越艱難。其中一名店員透露,他們店2002年開業時,生意火爆,尤其在2004年左右,營業額最高時單月可達幾十萬,但這兩年每月能達到五六萬已經很不錯了。

「聽說電梯對面的兩家店由於交不起高房租要搬走了,賣場準備把這塊地方作為知名品牌的形象店、體驗店。」他指著電梯口的位置對記者說。

京東商城、易訊等電商企業的崛起也讓這些大賣場的人們苦惱。當記者拿著筆記本剛一站在百腦匯美羅店二樓聯想專賣店前時,一名促銷員質問道:「你是不是在抄我們的型號到網上比價啊?行行好吧!我們生意多難啊。」

該促銷員抱怨說,網店把價格壓得太低,幾乎什麼成本都沒有,而他們還要負擔這麼昂貴的租金。他回憶說,2008年之前,除去房租、人力成本,自己一個月還能賺五六萬塊,現在一半都不到。

不過,促銷員透露,自己也在開網店,一年多,營收佔比大約為20%。他坦言,畢竟自己在網上搞不過京東,還是要靠實體。

還有難以忍受的進場費。一名擠在角落裡兜售數碼類產品的商戶說,進場費太貴了,像他這樣如此偏的位置,一個月也要掏出2萬多元「孝敬」賣場方面。

夾縫中的大賣場

IT賣場裡的人們失意多年,IT賣場自己活得也不滋潤。記者發現,無論太平洋數碼、百腦匯,還是假貨密集的上海虯江路電子市場,都已經開始變身。比如,百腦匯的許多樓麵攤位已開始走向綜合性經營,不再僅專注於IT零售業。

4月30日,藍天電腦總經理、百腦匯電子信息有限公司總裁蔡明賢曾對本報表示,百腦匯的運營模式一直在調整,但主體仍會是IT業零售業,公司的目標 是打造一站式的IT複合性商場。因此,已經引入許多滿足用戶體驗的商業元素,比如遊戲體驗店、商品展示店、餐飲店等,這也是電子賣場未來的發展模式。

蔡明賢還透露,適應智能手機與平板電腦市場成長,百腦匯還將在許多門店開闢大面積的軟件體驗區。

而記者還在百腦匯地下一層觀察到,原來的大量DIY店、小商戶電子產品店已被餐飲店等多元業態取代。

人們很容易想到,這可能是專業3C連鎖與電商們的衝擊。不過,在京東商城董事長、CEO劉強東看來,IT大賣場變身,是一種無奈。談到北京中關村太平洋電腦城月底關閉、許多賣場IT零售業面積大幅縮減時,他在微博上將此歸於誠信與惡性事件所致。

此前,蘇寧電器副董事長孫為民也如此認為。他說,IT賣場水貨、假貨、盜版現象多,存在誠信問題,而如今品牌企業的影響力已不可同日而語。他認為,電腦賣場的誠信等硬傷不可能解決,未來「也許一覺醒來,電腦賣場就沒有了,就徹底沒落了」。

蔡明賢不認同消亡觀點。他說,傳統家電連鎖朝3C的延伸、電商崛起,對於IT賣場固然有衝擊,但百腦匯等同行們的運營模式也在發生變化,業態上早已走向靈活,比傳統業態更具有對抗風險的能力,尤其體現在與廠商之間的供應鏈整合服務、電子商務以及對消費者的衍生服務等層面。

蔡明賢還曾對本報強調,百腦匯的店面都是自建的,與大量租賃模式的蘇寧、國美不同,這種模式發展速度雖慢,但主要營收來自於物業收益與商場租金,抗風險與調整的能力更強。「在這一點上,它們也在學習我們。」他說。

蘇寧與國美確實也在強化自建店的擴張,並朝綜合性運營模式邁進。在蘇寧未來3年上海投資計劃中,便有多個大型的綜合性蘇寧廣場。而國美也已進入多個更多產品領域。

中國家電營銷協會副會長洪仕斌表示,未來,家電連鎖零售企業如果繼續只做家電,「會很痛苦」,而百思買模式在中國的倒掉,也讓行業開始思考,這種模式的未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26

移動互聯遇短板 台灣IT業大陸「搶人」

http://www.21cbh.com/HTML/2011-6-6/wMMDAwMDI0MjcwMQ.html

面對傳統PC向移動互聯網的轉變,台灣IT行業的人才資源也面臨一次由「硬」到「軟」的轉型。

不僅在島內爭奪升溫,大量的台灣硬件廠商還把目光瞄向了內地——這裡聚集著大量的軟件研發工程師,尤其是正當潮流的android系統平台,相比台灣,大陸研發人才儲備更為豐富。

這與過去台灣僅把大陸當作代工基地和銷售市場的時代,相去甚遠。

「由 於近年內地山寨產業的發展,事實上在基於android平台的研發上,內地研發人員走在了台灣公司的前面。」深圳一家平板電腦廠商負責人告訴記者,台灣硬 件廠商傾注太多精力在wintel架構(指windows系統和intel架構),在基於ARM和android架構上的資源投入嚴重不足——儘管台灣有 宏達電,但不過鳳毛麟角。

台灣硬件廠商們難以迴避的現實是,面對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大趨勢,ARM加android的架構無疑更具優勢——更快的運算速度和更低的功耗,但這需要極強的軟硬件整合能力。

而這恰恰是台灣傳統硬件廠商的軟肋。

由「硬」到「軟」轉型

中層軟硬整合正是台灣硬件廠商的軟肋

今年上半年,台灣的IT製造企業集體「加碼」軟件研發。

仁寶總經理陳瑞聰在今年一季度法人會上表示,軟件將是公司今年重點發展項目:「規模要從當前的100人,擴充到600人。」

宏碁和宏達電也紛紛表示,今年年底要招募超過1000名軟件工程師。

「台灣IT業過去的優勢在硬件代工,軟件研發實力稍顯薄弱。」半導體行業分析人士王豔輝認為,面對向移動互聯網轉型的大趨勢,台灣IT企業需要加強軟件研發領域的投入,尤其是基於android平台的應用開發。

在過去PC時代,軟件設計部分基於微軟和英特爾架構,相對成熟。而在功能性手機產品上,聯發科的turn key模式,讓下游集成商在軟件研發上不需要耗費太大的精力,即可「一站式」解決。

相比之下,android系統平台分為上層應用程式端、中層軟硬整合平台和下層硬件驅動。其中,中層軟硬整合正是台灣硬件廠商的軟肋。

「讓公司從硬件製造轉向軟件和服務時,對於傳統的代工廠商,是個不小的挑戰。」在王豔輝看來,相比之下,大陸IT業界在軟件研發上,尤其是基於ARM和android架構的研發上,近年積累迅速。

在此背景下,台灣傳統硬件製造商針對軟件研發人才的「爭奪戰」,悄然打響。本報記者瞭解到,6月初,仁寶在崑山基地、富士康在深圳基地,近期都展開大規模軟件研發人員的招聘工作。

來大陸挖人

台灣硬件廠商還通過獵頭公司四處挖角

「剛和BENQ(明基)朋友聊天,台灣大廠確實在到處挖軟件人才,非常缺。」6月3日下午,身在台北電腦展的深圳創智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建平給記者發來短信。

據本報記者瞭解,除了常規招聘外,台灣硬件廠商還通過獵頭公司四處挖角,其中大陸山寨廠商的android研發工程師,也成為台灣硬件廠商覬覦的對象。

「事實上,深圳的山寨廠商,是國內最早從事android研發的一個群體。」一位深圳原山寨廠商負責人告訴記者,早在2009年初,受山寨機市場利潤持續下滑的影響,部分山寨機廠商開始基於android的研發,以期望儘早搶佔市場,拉低價格。

一個可供參考的事實是,早在2009年7月,深圳手機設計公司創揚通信就號稱推出了首款基於android平台的手機。(見本報2009年7月24日報導《深圳草莽競跑Android:阻擊Gphone入華》)

「由於android系統的不穩定性,加之成本過高。事實上,絕大部分山寨廠商推出的android手機,都沒有成功。」上述山寨廠商人士認為,但這次經歷為android的研發積累了經驗。

不止於此,相比較台灣硬件廠商在wintel架構傾入太多資源,而在arm和android架構面臨「船大難掉頭」的困境,大陸電子企業則顯得「輕裝上陣」。

例如,福州瑞芯微電子是大陸最早由MP3轉型android平台研發的芯片設計公司,今年1月,瑞芯微電子推

出首個基於android系統的智能設備提供全套解決方案RK29XX,其涵蓋了包括智能手機、MID、平板電腦、電子書、網絡電視、MP4等多種電子設備。

在此背景下,仁寶、聯發科、Mstar紛紛在內地興建研發機構,招募大量的本地化軟件研發人才,其中android工程師成為「搶手貨」。

緊俏的android工程師

android開發工程師呈現緊缺態勢,多方爭奪之下,其工資薪酬水漲船高

「直到今天,android研發工程師仍很搶手。」徐建平在電話中感慨。

創智成一度是深圳當地最大的主板生產商,在曇花一現的上網本時代,創智成一度佔據深圳上網本市場出貨量的50%以上。其後,其快速轉入android系統平板電腦的研發,是深圳當地最早一批進入android平台研發的廠商之一。

「公司有上百人的研發團隊,但android研發人才仍舊緊俏。」徐建平告訴本報記者。

據徐分析,目前android研發工程師呈現稀缺局面,主要有兩個方面原因。其一,是android系統上市時間不長,相關技術人才儲備尚處在積累階段;其二,是android系統自身的不穩定性,這提高了相關的技術人員的研發難度。

事實上,內地的android研發相比較台灣,仍走在前列。「內地android平台開發商很多是由MP3、手機平台轉型而來的,他們在移動便攜式電子設備上較有優勢。」徐建平分析,在開發過程中,這些平台商更擅長處理低功耗和便攜方面的平衡。

相比之下,台灣大量的硬件企業,以傳統PC代工起家,在基於移動互聯網應用的研發方面能力不足。

「從去年開始,就有不少台灣硬件廠商,在深圳招募android工程師。」徐建平告訴記者,android開發工程師呈現緊缺態勢,多方爭奪之下,其工資薪酬水漲船高。

據本報記者瞭解,目前一個資深android工程師年薪可以拿到50萬左右,而一個入行兩年的android工程師,月薪可接近2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40

You Can Still Make It In The Market CUP

http://nodeadcow.blogspot.com/2011/07/you-can-still-make-it-in-market.html

又係時候推介第二季的投資好書。

今次推薦的是 Nicolas Darvas 的 "You Can Still Make It In The Market" --下圖,在五窮六絕的市況中,這個書名可謂應景:



看這本書之前當然最好先看完我在2009年第4季推介的 "How I Made $2,000,000 In The Stock Market"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16926, 這本是今次推介書的上集。


這本1976年的作品 Nicholas Darvas 主要是透過敍述自己繼續用自創的 Box Theory 如何在50-60年代搵了$2M 、在1973-74的大熊市後,繼續贏大錢,以表示自己並非撞彩,自己所定的操作系統之重要性,以及歷久不衰。並藉此再解釋 Box Theory 的用法、持續有效性、以及如何切合市場的本質和實用性,並講及市場諸多普遍輸錢的錯誤以及股票市場的真相究竟是什麼。在 "You Can......" 一書中,作者把 Box Theory 稱為 DAR-CARD,不過都是一樣的,名稱並不重要。

此書其實很短,基本上英語水平不差的話,半天已可看完。以上兩書看似傻下傻下,但短小兼淺白,看完也有很大得著。比坊間大量超圾財經書藉,以及大而無當的 所謂經典有用得多。

以下是一些書中節錄,可供大家欣賞一下:

  • Stocks don't like to be taken for granted. In some perverse way they have a habit of springing surprises and delivering a hearty slap in the face to anyone who is arrogant enough to think he has mastered them.
  • A business acquainance of mine once bought a stock at 18, saw it rise to 44, then drop to 4 and then rise to 17 and drop again. I have told him many times to sell at 17 -- after all, what is a loss of a point? But no -- he refuses to sell it until it reaches his purchase price of 18. He is determined to teach that damn stock a lesson and get even with it. He has now been holding it for ten years waiting for that opportunity! The stock's price is now 9 and it shows no sign of ever reaching 18.
  • Was the information true or false , reliable or planted, solidly based or completely unfounded? There was no way in which I or any other outsider like me could have found out with certainty. But I did not need to -- the behavior of the stock told me all I wanted to know.
  • I had no idea of course that the company was having troubles at its plant. My actions had been governed purely by the behavior of the stock in the market. I had behaved like an insider without actually being one!
  • A company may have the most wonderful fundamentals in the world, but if people do not buy the company's stock its share price will not go up one cent. Similarly, what is the point of buying a stock that is "cheap" if it then proceeds to get cheaper?
  • When you buy a stock keep in forefront of your mind, not the great killing you are going to make, but the possibility that your stock could drop 50 percent in value very quickly. Never ever let this happen to you. Set a stop-loss, even if only a mental one.
  • It is possible to misinterpret a stock's moves and end up picking a stock that does not behave as you thought it would. That can't be helped. There's no sure thing in the market -- that is why you must always have a stop loss.
  • You must have some system, some rules of behavior when you buy stocks. Any system is better than none at all. And everyone must include a stop-loss.
  • You must know your stock. By that I don't mean that you must know the company, its products, its history etc. I mean literally that you must know the personality of the stock you are buying, its idiosyncrasies, its moods, its mode of behavior. Some are slow, lethargic, and almost apathetic. Others are volatile, fidgety, and nervous and jump at the slightest happening.
  • I did not give up my daily routine of scouring the stock-market tables for promising stocks. I habitually spend at least half an hour a day doing this. I regard it as absolutely essential. It is only by such regular scanning of stock tables that one can train one's eyes to observe significant changes.
  • There's no sure thing in the market. Despite the most painstaking analysis, the most reliable information, and no matter how impeachable the source, stocks have the annoying habit of doing exactly the opposite of what you expect. The price of safety is eternal vigilance. You must keep a constant eye on your stocks.
  • You've got to keep an eye on your stocks -- hold on to them while they are rising, sell them if they decline badly, and never be married to a stock.
  • Not everyone is temperamentally suited to the stock market. Anyone who is unwilling or unable to devote some time to it is probably better off out of the game altogether.
  • When you realize that share prices are determined not by company earnings, dividends, assets, etc., as so many people fondly believe, but by investors' future expectations, emotions, sentiments, and even wishful thinking . A company in the red and with no earnings can thus find its share price climbing purely and simply because an improvement in its earnings is anticipated in the future, even though these expectations are never realized.
  • It is what the market thinks the share is worth and not its theoretical worth that determines its price. Whether the market is "right" or  "wrong" in its conclusion is irrelevan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53

IT配套企業西進之考:人力、物流成本賬

http://www.21cbh.com/HTML/2011-7-2/1NMDcyXzM0ODI1NA.html

牽一髮而動全身。

富士康、仁寶、緯創等電子代工巨頭西進,為成都、重慶等地迅速累積起2億台筆記本電腦產能的同時,也讓尾隨其後的大大小小配套企業面臨「搬家」之考。

「9月份以後,我將長駐成都,指揮項目進展。」6月30日,台灣尚達集團成都設廠籌備處負責人張承平向記者透露,作為仁寶和緯創的配套企業,尚達集團正忙著為其在成都雙流的新廠辦理工商登記和營業執照等手續。

尚達只是眾多配套商的縮影。對於電子信息產業西遷,最大難題是供應鏈,為此,成都、重慶等地開出的藥方是,將供應鏈垂直整合到西部地區。

「今年重點就是引進筆記本電腦的配套產業。」成都雙流縣一位政府官員告訴記者,已經落戶該地區的仁寶和緯創項目預計在7月底竣工,完善供應鏈迫在眉睫。

但龐大供應鏈的轉移並非易事,企業需考量市場容量、成本等,地方政府則面臨著土地、用工等方面的考驗。

配套業西進

「今年重點就是引進筆記本電腦的配套產業」

「最終決定搬遷成都,還是出於未來對當地市場成長的信心。」張承平告訴記者,尚達最終決定在成都設新廠是在去年第四季度,「考慮到主要客戶例如仁寶都在成都設廠,已經形成了群聚效應,最後決定把新工廠放在成都雙流。」

台灣尚達集團主要提供光學材料、觸控材料、絕緣材料等配套產品。在確定設廠之前,張承平到成都考察了六次,內容從光電行業集中度和成都市場的需求狀況。

今年5月底,台灣尚達與成都雙流簽定了投資協議,投資金額為1100萬美元,預計2012年第二季度投產。

成都市經委一官員表示,產業鏈配套是電子製造業的重要一環,而其中又可分為一級、二級配套企業,一級是指給仁寶等直接供貨,例如芯片、光驅、散熱等零部件;二級則是指間接供應的企業。

不過,對於配套企業自身而言,是否西進的抉擇背後,心裡就得多算幾筆賬,這主要取決兩方面因素:一是產業環境和市場容量;二是新設廠的成本權衡。

「如果僅有一家客戶到西南設廠,我們肯定不願意跟著過來,因為市場風險很大,萬一哪天客戶又搬到其他地方去了呢?」張承平說。

目前在市場容量方面,按照四川省規劃,到2013年四川產的各類電腦產能有望達到8000萬到1億台。而同期重慶市提出的目標也是1億台。

上述成都市經委人士表示,成本方面則包括運營、運輸以及管理成本等,配套企業要計算的賬本是:從珠三角、長三角等地至成都的貨運成本加上兩地人工成本差,然後再減去新設廠的建設、管理成本。

成都雙流縣一位官員則告訴記者,在人工成本一項,成都的普通工人工資比沿海低500元/月,平均水平在1200-1800元/月。

一位從事包裝配套的人士透露,富士康等客戶都是要求無庫存生產模式,也就是廠家會提前48個小時將相關需求反饋給配套企業,對於配套企業而言,如果花20多個小時在運輸路途上,很難滿足客戶需求,帶來的物流成本也非常大。

另外,張承平告訴記者,核心配套企業與IT巨頭合作多年,整個鏈條也屬於半封閉狀態,如果不跟著市場的轉移,改做其他業務的成本會更大。

成都雙流的一位招商人士向記者透露,近20家配套企業已經簽約,還在跟蹤、談判的有100多家。其他地方也同樣在積極尋找機會,例如重慶也希望吸引500家零部件配套廠商前來落戶。

前文提及的成都雙流縣官員也表示,引進配套企業是動態的過程,例如,頭兩三年如果產量還不多,可能有的配套企業就覺得暫時沒必要到成都建廠。

該 人士透露,早在2010年底,就梳理過仁寶等項目的核心產業鏈,約有200-300家核心配套企業,首批計劃是盯住其中的62家重點企業。在已經簽約的項 目中,就包含了觸摸屏(1家)、機殼(2家)、電子模組(3家)以及電子元器件等,硬盤、硬存等企業將是今年招商的重點。

「配套產業鏈轉移是一項很大的系統工程,對於地方政府,最大挑戰還是土地供應、用工保障、社會管理等方面。」上述成都市經委人士告訴記者,這背後是各地的財力以及執行力等比拚。

一個鮮為人知的細節是,仁寶項目第一次到成都考察時,本想落戶高新區,但最終因為用地不夠,最後經過成都市領導推薦才決定選擇在雙流。

土地資源正是成都雙流的優勢。目前,成都雙流正在申報的成都保稅區(雙流園區)面積達4平方公里,主要是仁寶和緯創兩個項目。除此以外,還建立了2平方公里筆記本電腦配套區。已經簽約的配套企業中有三分之二在仁寶項目訂單確定後,將會陸續再開工建設。

「今年配套企業園區的土地估計就要落實,每家企業的土地需求在15-80畝左右。」上述雙流負責人說。

除了仁寶和緯創兩個項目外,上述雙流負責人還透露,下一步還瞄準了通訊、消費電子等領域的項目。按照中期規劃,其電子信息產業園區面積將達到15.3平方公里,其中8平方公里(1.2萬畝)是產業用地。

「15.3平方公里預計會在未來3-5年內才會用完。到時倘若還有其的大項目,則可以繼續向南拓展,可形成60平方公里的產業園,其中40平方公里屬於產業用地。」上述雙流負責人說。

另 外,勞動密集型企業轉移如何解決用工難題也將是另一考驗。上述人士透露,截至目前雙流已向緯創中山廠區輸送了2500多人,向仁寶崑山廠區則輸送8500 餘人。按照成都方面的測算,如果整個電子信息產業鏈完整,大約需要40萬的工人。這對於地方政府而言,將是個不小的壓力。

「首先,我們省市縣三級政府都為電子信息產業專門設立了招工點;其次是在職業中學裡新增了電子信息相關的專業。」上述雙流縣人士告訴記者,為了符合電子信息產業用工需求,甚至把職業中學的畢業時間從夏季可提前至春季。

另外,張承平也在擔憂,後續員工生活配套區各項設施的如何完善的問題。對此,上述雙流人士則表示,在用工的社會管理問題上,則是產業和城市同步發展思路,由政府出資建文化、娛樂等生活配套設施,員工宿舍也是政府承建,然後出租給企業,實行社區化管理模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40

IT業西遷引爆人才荒 成都轉戰五城「招兵買馬」

http://www.21cbh.com/HTML/2011-7-30/wMMDcyXzM1NDAwMw.html

「這裡是園區配套的員工公寓,租金600元/月,旁邊是美式教育的中學,這一帶房價目前是7000元/平米。」7月23日上午,在上海頂級寫字樓環球金融中心,翟國辰指著展板上圖片「循循善誘」。

作 為成都天府軟件園公司副總經理,近段時間,翟國辰和他的人力資源團隊輾轉在北京、深圳、大連、上海等地為入駐該軟件園的企業當起了人才紅娘。他們的下一站 是廣州。而包括騰訊、TCL成都分公司在內14家IT企業參加此次成都在上海的中高端人才招聘,提供崗位超過200個。

從2009年以來,隨著IT產業西進趨勢加強,成都在中高端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雖然成都在基礎IT人才方面供給充裕,但相關人士估算,中高端人才需求目前缺口起碼在3000人以上,並且還在動態增加。而聚集了眾多業內精英等北上廣等地,自然是成都挖角的首選。

不過據記者瞭解,儘管四處出擊招兵買馬,但成都依然面臨人才成本快速上升以及人才適用度低等問題的挑戰。

中高端人才飢渴

中高端人才的缺口,源自IT產業近些年不斷向成都轉移

70後的張方(化名)拎著電腦包來到會場,裡面放著簡歷和部分參與項目的資料。在IT業摸爬滾打8年多的他,現在上海一家中外合資的電信設備企業任職研發管理崗位,平常工作是負責其研發團隊的項目管理。

前不久,他接到一個來自成都的電話,電話那頭力邀他到招聘會看看。經過一番思考,長期關注中西部IT產業發展的張方,還是決定來看一看有沒合適的崗位。

類似張方這種中高端人才,正是成都目前所渴望的對象。

對於中高端人才,成都高新區軟推辦副主任勒文瑞有自己的定義,即中端人才是從業經驗4-5年以上,有參與中型項目開發的經驗,職位是項目經理或項目主管,年收入在8萬-20萬之間;高端人才則要求要麼博士學歷,或者有海歸經驗;要麼從業5年以上,並且有高級職稱。

「粗略估算,這一塊成都目前缺口起碼在3000人以上,並且隨著相關產業發展,還會動態增加。」勒文瑞告訴記者。

中高端人才的缺口源自IT產業近些年不斷向成都轉移。截止到2010年底,世界500強中有50餘家、全球軟件20強中有11家、服務外包20強中有5家,都已經在成都高新區紮根。整個園區的登記註冊企業共23000餘家,其中外商投資企業900餘家。

今年上半年,僅成都高新區便累計完成產業增加值786億元,同比增長25.1%,累計實現全口徑財政收入107.1億元,同比增長24.39%。

翟國辰表示,在很多IT企業中,人才成本佔總成本的80%左右,整個產業可謂是以人為主的產業。他也一直通過飯卡數量變化來觀察人才需求的變動,「以軟件園為例,以往在1.6萬人左右,而眼下已經增加到3.1萬人」。

不過,令人費解的是,成都方面一直以自身IT人才資源豐富的特點為驕傲,為何仍然要四處出動挖人才?

翟國辰的解釋是,在成都IT人才的金字塔中,基礎人才數量充足,例如,五年前電子科大的應屆畢業生中,僅有20%留在成都發展,而現在60%-70%都有意願留下。

「產業的快速發展需要中端人才,而他們大部分聚集在北上廣深等沿海發達城市,現在我們就是要這部分人才引回成都。」翟說。

「以互聯網為例,人才最集中的是北京,成都在這方面還是比較缺。」參加招聘的國內某知名互聯網企業的人士表示。

兩道難題

怎樣找到這些人才,又如何將其吸引到成都?

但是怎樣找到這些人才,又如何將其吸引到成都,這是擺在他們面前的兩道難題。

在成都的計劃中,從2005年開始工作的中高端人才是最容易動員的群體,一方面是因為這部分人才正好處在沿海房價開始大漲期間,生活成本開始被迅速抬高;另一方面,經過5年的打拚,在職場上也會面臨上升的天花板。在地域方面,則是瞄準以老家在西部的人才為主。

「去年底,我團隊中的一個80後小夥子就回成都了,他們現在在上海承受的生活壓力比以往都大很多。」張方告訴記者,其所在公司基本都要求重點大學的研究生,普通員工年收入在11萬元左右。

如何才能準確找到這部分人?這是翟國辰及其團隊面臨的第一個難題。

2006年畢業於四川大學計算機專業的張成,一直在上海從事軟件開發工作。從去年開始,他就有意回成都發展,並且在一些招聘網站投了簡歷,但一直沒有找到合適崗位。

當他在接到來自成都的邀請電話時,一度很驚訝。「不僅知道我的詳細信息,還瞭解到我的工作需求,但我又沒和他們聯繫過。」他當時疑惑地想。

這正是翟國辰及其團隊的方法。首先,與各大招聘網站合作,將近三個月以內正在找工作的求職者,以上述時間和區域作為標準進行篩選。

其次,與電子科大校友會進行合作,每到一處,都會將其在當地工作4-5年的校友組織校友會,對成都的IT產業以及人才政策進行宣傳。最後,對往年遞交簡歷的求職者進行回訪,密切瞭解其目前是否有新的求職意願。

「通過這些途徑收集聯繫方式後,再組織後方的人才呼叫平台,由經過IT專業培訓的客服人員進行產業介紹和相關公司職位介紹,最後再邀請對方來參加招聘。」翟國辰說。在此次上海的招聘中,就儲備了3000多人,最後約有三分之一的人到場參加。

多位求職者告訴記者,未來職業發展空間、薪資水平以及生活成本的高低,是決定他們是否選擇西遷的關鍵因素。

翟國辰認為,就發展空間而言,隨著大批IT產業的轉移,未來在成都的職業空間未必就比東部沿海差。

在生活成本方面,成都總體要低30%-40%左右。拋開眾所周知的房價不談,僅交通費用一項,上海平均一天的公共交通費在14元,而成都是5元左右,每月可節省270元開支。

再如停車費,在成都的軟件園,地上停車費每個月50元,地下車庫停車100元,而相應在上海起碼則是300-500元左右。

「中高端人才的薪酬一般比沿海低10%-20%左右,並且很多企業都是全國性的,同樣的崗位相差並不會太大。」上述國內某知名互聯網企業的招聘人員表示。

此外,成都也在用各項政策來吸引中高端人才的興趣。這些政策包含創業啟動扶持、辦公用房補貼、投融資服務、項目資金補助、公共技術平台、稅收優惠、對外交流,甚至涵括高級人才獎勵、住房安家補貼、生活補貼、子女配偶安置等方面。

例如,針對急需的高層次人才,前3年按本人年度上繳個人所得稅,市和區(市)縣級收入部分全額給予獎勵;後3年按本人年度上繳個人所得稅,市和區(市)縣級收入部分的70%給予獎勵。

工資年增長18%隱憂

「如果一直保持這個速度增長,很快就會與沿海相差無幾」

不過,成都仍然面臨一些挑戰。

首當其衝便是人才成本上升幅度過快。由於在中高端人才存在缺口,並且企業入駐數量多,對人才需求量更大,大家開始互相挖角。

據翟國辰透露,近兩年成都IT業中高端人才的工資增長18%左右,雖然基數依然比北上深等地小,但是增長幅度依然過快。

「如果一直保持這個速度增長,很快就會與沿海相差無幾,到時候對企業而言,在西部的用工成本就不存在優勢了。」他說,合理的增長速度應該和CPI的增長幅度保持一致。

再者,在人才適用度方面,成都也面臨挑戰。

人才適用度是指在100名應聘者中,適合企業需求的比例。在成都的IT業,目前這一比例為18%,提升至30%才能更符合產業發展的需要。

針對上述兩個問題,翟國辰認為,首先應該投入更多的資金,將跨城市的人才招聘盡快形成規模化和標準化來操作,以緩解入駐企業對中高端人才的需求;其次,政府在組建相應的人才培訓平台後,應該利用諸如稅收等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加強對員工的培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41

IT巨頭搶食中國云計算市場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8/1035770.html

許是感受到惠普、戴爾在中國IT云計算市場的衝擊,IBM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總裁錢大群昨日在上海宣佈,成立大中華區云計算事業部,強化中國市場佈局。

這是2008年以來IBM在中國渲染「智慧地球」概念後,第一次在中國專門設立云計算業務部門。

之前兩年,IBM一直在智慧地球概念下爭奪「數字城市」訂單,並先後在江蘇無錫、山東東營、四川成都等地建立了眾多云計算數據中心。這是云計算服務模式的基礎設施。目前,這一趨勢仍在延續。8月4日,IBM宣佈,將在內蒙古赤峰市紅山物流園區建設「赤峰蒙東云計算中心」。

為加快佈局速度,IBM還借助合作夥伴共拓區域市場,8月8日宣佈「云計算夥伴專項計劃」,以基金等激勵措施吸引合作夥伴。據說合作方可拿到高達15%的返點。

截至目前,IBM已奪取中國許多關鍵行業的訂單。

錢大群表示,IBM僅2010年就在全球實施了2000個私有云項目, IBM云平台已擁有1900萬個用戶。此外,IBM還在全球投資建立了10個云實驗室,5個云中心,12個備份云。截至目前,全球財富500強企業中,80%使用了IBM的云計算服務。

「當然,那些大傢伙更願意自己建立一種『云計算』服務。」IBM開發中心CTO兼新技術研發中心總經理毛新生對《第一財經日報》說。

對手惠普、戴爾不願坐視商機落入IBM之手,過去一年瘋狂併購云計算企業,並頻頻爭奪中國市場。惠普前不久發佈了中國云計算戰略,宣佈將投資20億 美元,目前已在海南、重慶等地規劃好云計算基地。戴爾大中華區總裁楊超之前對本報說,將在中國建設2個大型解決方案中心,新建一個云計算數據中心。此前, 戴爾成都基地已破土動工。

微軟、英特爾也不甘落後。微軟將於下月在上海成立云計算創新中心。微軟CEO鮑爾默說,未來10年,僅服務器與開發工具事業部云服務營收就要達100億美元。英特爾則於去年推出了云戰略,並大拉阿里巴巴、百度、中石油、騰訊等入夥。

而中國本地打著云計算概念的企業,更像是IBM等海外巨頭產品與方案的經銷商。此前,IT業觀察人士劉興亮曾對本報表示,天邊飄來的都是「西方的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65

IT创业家的养牛经

http://www.eeo.com.cn/2011/1012/213264.shtml

本刊记者 胡中彬 实习生 葛振兰/文  从IT公司老板到畜牧场总裁,这种跨界者并非只有丁磊一个,从美国回到内地的邵祈,也是一个杰出代表。

邵祈是华夏畜牧(三河)有限公司(下称华夏畜牧)的总裁,他所管理的奶牛场在离北京约一小时车程的河北三河市,目前拥有7000多头牛。这位奶牛场的管理者身上有着深深的IT烙印,他曾是一名IT行业的创业家,在美国成功创立了一家IT公司,后被谷歌收购。

“我学的是IT,喜欢一切用数据说明”,“不要来跟我吵,拿数据给我看”,这是华夏畜牧总裁邵祈很喜欢说的几句话。

他的跨界反而取得了让同行不可思议的成绩,华夏畜牧所产的牛奶品质远远优于同行业,其奶牛的产量也远远超过了行业的平均水平,对产量的目标是实现每头年均产奶10吨以上,而行业平均产量为4.8吨。而且还推出了自己的零售品牌“万得妙牛奶”与“万得妙酸奶”。 

IT佬养牛

在三河市华夏畜牧的办公室里,处处显示着这家公司的特别,招待客人的不是茶水而是各种奶制品,就连办公室的窗帘也都是奶牛的图案,年过半百的邵祈也不知不觉在此当了8年的奶牛场主人。

“2003年,我创立的软件公司Applied Senmntics被Google收购,结束了IT生涯。”邵祈回忆道。

本来在此之后邵祈足以过上逍遥幸福的生活,但他一直谨记黄埔军校出身的父亲的教导,回到了中国,开始考虑回国创业,而他养奶牛创业也有些阴差阳错。

“几十年的美国生活,让我喜欢喝牛奶,但回国后却喝不惯国内的牛奶,水土不服了。”邵祈说自己花了6个月考察牛奶市场,看到散养户简单粗暴地对待奶牛,“有些牛就睡在牛粪里,生病的也很多,挤出的牛奶露天放置。那段时间我不喝牛奶,因为几乎99%的牛奶都是这样收来的。”

而当时国内的牛奶市场却很热闹,恰好正值“非典”期间,正是中国进口奶源的高峰时期,对数据非常敏感的他看到了商机。

“一年可以增长一倍,这就是养奶牛的魅力。几何倍数的增长是最惊人的。而在中国即使养到100万头,市场也不饱和 。而且美国人均消费牛奶是30公斤,而中国只有7-15公斤左右。乘以13亿人口,这是怎样一个巨大的需求,而且还没有竞争。因此,这个生意是可以做的。”

而就在那时,邵祈回国遇到了父亲的世交大哥,他也为邵祈的创业计划一同出谋划策。在两人共同拟定了创业计划并分析了养奶牛的可行性后,他找到了风险投资基金California Technology Ventures的投资,不久,华夏畜牧正式诞生。

养牛从2004年6月开始,邵祈说:“我们没有放心的奶源,所以就自己做,从澳大利亚进口的180头黑白花奶牛花了180多万美元。”

几年下来,他的奶牛场已经发展到了7000头的规模,他们的公司也已经远近闻名,他不仅提供给蒙牛等厂商优质原奶,还和Costa连锁咖啡店独家合作,甚至因为他,哈根达斯在国内的唯一生产基地也搬到了三河市。

邵祈养的奶牛和生产出来的牛奶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

华夏畜牧的奶牛与国内很多企业的奶牛一样,都是从国外选育的种牛,为何最终产出的牛奶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别,其中的学问却非一言 可概括。饮用牛奶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蛋白质,但鲜有人知道每种品牌牛奶中蛋白质的具体标准。普通牛奶的蛋白质标准是2.6,而华夏牧业牛奶的蛋白质含量可 以接近3.4。

这和华夏畜牧所选用的饲料有很大的关系,邵祈选择的美国苜蓿草是喂养奶牛的优质饲料,价格昂贵但单位苜蓿草的蛋白质质量可以超过国内苜蓿草20%,而在中国品质较好的草饲料也只有8%的蛋白质,实际上很多养牛户用普通的草饲养,几乎没有蛋白质。

远渡重洋而来的饲料自然价格高昂,但由于用苜蓿草喂养后的奶牛牛奶中含蛋白质的量大大提升,牛奶售价自然同样提升,这为他们消化了很大成本上的压力。当然,还并不是仅仅依赖高品质牛奶的单价,产量则是另一个变量,IT行业出身的邵祈则把老本领用在了养牛上。

现代化养牛经

从一开始,华夏畜牧的牛就与众不同,华夏畜牧的牛享受着洗澡、按摩、修脚、听音乐、外加随时随地的体检。“牛的感情很丰富,也很敏感。”邵祈告诉记者,你对它好,它会感觉到,心情愉快的情况下,产奶量就多,质量也好,如果心情不好,就会影响牛奶的质量。

而在饮食方面,华夏也采用数据化管理,奶牛有专门的畜牧博士料理食谱,他们的一个重要工作是保证无论配方如何改变,牛摄入的营 养都是不变的。邵祈说:“就像给你一碗粥和一碗米饭,粥含有的热量少,吃完了可能马上就会饿;而饭的热量高,吃饱了就不饿。但并不是说吃饭就一定比喝粥 好,因为你的胃口就那么大,多大的含量对产奶最合适就好。”

苜蓿草需要从美国引进,“美国的苜蓿草蛋白质含量达到21%,而中国的只有15%。不过,华夏现在准备自己种玉米,开始从饲料存储源头玉米到生产牛奶的一体化。”邵祈说。

但要说真的现代化养殖,要从它们每头牛身上都有一个特别的“装饰品”上说起。在牛的耳朵上,这种“装饰品”鲜艳的颜色显得尤其明显,那是每头牛都配有的RFID(射频识别技术)身份识别卡。

RFID的使用,穿插着一个小故事。“一开始养牛,就在牛场周围绕了一个圈,不料牛跑了,养牛的人没牛了,成了三河最大的笑 话。托了很多人去找,少了两头。再派人去找,还是没找到。最后想到牛是会走动的,于是把牛的篱笆一分为二,从一边赶向另外一边,一头一头数,发现那两头还 在。”邵祈说:“我们连180头牛都弄不清楚,那更大的牧场,几千头,上万头,怎么管理?”

“由此可以看出数据化管理的重要性。”邵祈强调,具有物联网概念的RFID技术成为了华夏畜牧现代化养牛的一个起点。华夏畜牧 的每一头牛身上都装有这样的设备,记录着每头牛的各种数据信息,比如它站在哪一个奶站口,每次挤出的量多了还是少了,这些全都被记录保存,一旦发生异常, 立刻就有医生去检查它的身体状况, 找出问题的症结去解决它。

当然,这也为邵祈主张的数据化管理做好了铺垫,这位IT专家所带来的数据化管理上,尤其是在华夏畜牧的产奶和奶牛繁育方面显示出优势。

另外华夏畜牧引进美国的先进统计与分析软件,配合使用牛身上的RFID,“这样我们就能准确定位牛的位置,而且还能显示牛的一 系列状态。软件记录着每头牛每天的产量,还有就是怀孕状态。一般的母牛,产后42至50天都是可以进行人工配种的,如果没有,我们就会观察这头牛,进行第 二次配种。这样,就保证了牧场的高繁育率。”邵祈的软件管理员熊冬冬(音)说。

数据化管理引进牧场后,乳牛的原奶产量和品质都得到大幅度提升,华夏畜牧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收益。7月12日,华夏畜牧又迎来了新的一个里程碑事 件,它获得了PE机构泰山投资及欧洲乳品生产商Mueller Milch Management在内的4500万美元投资。华夏畜牧将用于为未来的扩张寻求机会,拟在三河附近再建一个乳牛场。而邵祈更是笑称自己将实现“由家族式 养殖,更升一级,朝真正的公司制转变”。

除了规模,华夏畜牧是老大

泰山投资中国区联席主管 邵楠 口述 本刊记者 胡中彬 实习生 葛振兰 整理

认识邵祈有一年多的时间,我的同事跟我讲北京有个小公司,规模不大,但做得真的很好,因为我们也一直在看这个行业,就把名字 记下来了。可以说是一见如故吧,我们有很多理念都是一样的。他认为我们对这个行业有深刻的理解,能给企业管理层足够的尊重,然后安排出合理的发展计划。而 且看得出来,他们也十分尊重资本市场的规律,邵祈本人在美国也做过投行,跟他的沟通很简单,完成交易也特别快。

华夏畜牧之前有很多追求者,对于一个不是那么大规模的企业来说,能够被这么多PE关注是很难得的。我们跟邵祈交流的同时,也 在跟他的同行,还有协会在交流。虽然没有提到邵祈和华夏畜牧的名字,但是所有人的答案都告诉我,中国所有在源奶的生产厂家中,华夏畜牧是个标杆性企业。标 杆在哪里呢?不管是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单位菌群数、单产量,在中国都是老大。唯一的问题是它的规模不是老大。

另外,他不单单是在为自己的企业做事,而且是在推动整个行业前进。邵祈和美国的康奈尔大学、美国谷物协会共同举办了一个免费 的培训。从2006年开始到现在,已经为业界培训了1500人次,业界中蒙牛、三元、伊利、完达山、飞鹤……基本上大家知道的牌子,都派人来学习。这是邵 祈为我们中国奶牛养殖行业做的一个最大贡献。我们同事开始做尽职调查的时候就问他,你们有竞争对手么?邵祈说没有,都是我们的同行。中国的市场太大了,大 家都刚刚起步,他只是希望在这条路上有更多人跟他同行。这个不是作秀,这行业的很多“圣经”都是他们写的,这也是我们泰山投资看中邵祈很重要的一点。

而且,我们和邵祈一直在看中国苜蓿草这个行业,我们的一个契合点就是,彼此都对这个上游资源感兴趣。我和邵祈在一起聊的时候说,没想到你做PE的对苜蓿草这个行业这么了解。因为我们觉得中国的奶业发展饲料是个主要的问题,单纯地依靠美国不是一个长久之计。

此外,养奶牛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胚胎、精液、防疫,甚至到挤奶、储存、冷链物流、运输。同时更是一个良心工程,很多牛奶刚 挤出来的时候本身是没有被污染的,但在整个物流和储存的环节很容易接触污染源。要做出好的牛奶,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所以要在每一个环节都要讲良心。 我们看中的是这个团队的精细化,这跟邵祈本人的背景有关系,他是做IT出身的,我觉得IT是帮了他。他的数据化管理模式成就了他在行业的标杆作用。

作为一个十亿规模的基金,我们一般对项目规模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但是为了邵祈,我们把这个金额放低到三千万,就是我们投资金 额的最低标准。这不是一个典型的pre-ipo的项目,因为投资以后我们是第一大股东,所以并没有以我们惯常的盈利指标来要求。关于财务的具体数据我不能 披露,但泰山投资是特别为了邵祈来降低这个标准的。我们尊重农业企业发展的自身规律。欲速则不达,尤其做的又是这么一个良心工程。

最后,我们觉得邵祈的这个管理团队在农业领域是很难得的,与美元基金沟通起来都没有问题,包括他跟我们的投资者开会的时候也是讲英文的。而且邵祈过 往也是一个成功的商人,我们投委会认为他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我们今天作为第一大股东就表明了我们的信心,只要邵祈这边需要钱,我们可以随时投资。这是第 一笔,但决不是最后一笔。我们真的希望把华夏畜牧做成中国乳业,不光是一个标杆,还是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标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67

IT佬做到會 一人公司苦與樂

2011-12-22  NM

我叫胡逸鳴,阿Nik,曾在一間跨國企業任IT部主管,月薪過十萬。兩年前,人到四十,突然厭倦一星期公幹四日,還要向客人「呃呃氹氹」賣無用的電 腦產品的生活,毅然辭職,投資一百萬元在西貢開設Partymate,售賣派對及BBQ食物。我以為,從此可以找回快樂。 開鋪後才知道,原來醃雞翼、賣肉丸「咁難」。仲要連個天都唔幫我,開業連續六個週末都落雨,無人去燒烤,鋪頭蝕足九個月。 我不認輸,知道靠散客實「好快執」,回想以前打工時湊慣公司客,於是轉攻公司客,做遊船河派對及私人派對到會。One Man Band入貨、煮食、送貨,做侍應一腳踢。雖然生意轉虧為盈,但代價是一日只睡四個鐘。對着客人,我成日笑笑口,但背後的辛酸,只有我老婆先知。


上 星期五,保險公司AVIVA高層謝小姐在家和同事搞派對。派對八時開始,我六時半從鋪頭出發,捧着兩個載滿煙肉、羊排、春雞的保溫箱,揸車往清水灣道寶珊 苑。預早一小時到達,但十六個賓客已經到齊。我先攞出在鋪頭切好的煙肉片給他們送酒,然後將春雞在焗爐翻熱,轉身又幫他們開蠔。他們搖着酒杯細聲講大聲 笑,輪流唱卡拉OK。 謝小姐搭着膊頭對我說:「呢嚿黑毛豬我喺羅馬買的,攞去其他鋪頭切要收錢,但你就免費。」我連即場開蠔都唔收錢,謝小姐梗鍾意。她每次搞派對,只同我講參 加的人數和每個人頭大約二至三百蚊,食物種類由我決定。今晚收費大約五千蚊,我不會即場叫她找數,只需之後寫張報價單直接傳給她公司會計部。 晚上九點半終於甩身,謝小姐遞了杯紅酒給我,我俾面喝了少少,根本無心情。剛才記者拍我切牛扒更緊張到手震震。他們口中說當我是朋友,但我好清楚他們只是 客。做朋友生意更麻煩,個個見我開檔都話幫襯,但就叫我送多十杯蟹柳沙律,哪敢推?看着他們玩,我卻企埋一邊撈沙律,連水都不敢飲,驚他們說食物味道差。

對人歡笑背人愁
不 要以為到會只是端出熟食咁簡單,準備工夫花足一整天。今早九時返到鋪頭收生蠔,Tiramisu要雪半日,所以要快手攪雞蛋、熔芝士;十時多,伙記梅姐回 來了,她幫我拿出羊肉及牛肉解凍,我負責調味。老實講,我不懂下廚,弄到會食物全靠電腦內十幾款醃料配方,但怕落錯分量,每次都要開着電腦睇「貓紙」,像 傻佬般喃喃自語:牛肉用香草紅酒醃、羊配胡椒薄荷葉,雞翼用水牛辣……眨下眼到五時,時間愈來愈緊迫。突然聞到燶味。哎呀﹗一時忘記,麵包已經成黑炭,要 剷走再做過。 現時鋪頭的生意,佔六成都係公司客和私人酒會的到會,部分是我做IT公司時的客戶。他們好多以前叫開大公司到會,即使有投訴都無人理。所以我每次做到會都 自己去,公司客最鍾意我這種小公司服務夠貼身,所以要搵錢就要辛苦些。做有錢人生意,一次都不能錯。有次送漏咗一份沙律,我即刻飛車由西貢送到鰂魚涌,做 出信譽,就不斷有回頭客。公司客貪穩陣,覺得好就不會成日轉,比散客忠誠得多。 上年在朋友轉介下,有個住在南灣私家別墅,花園都成萬呎的客人,找我搞通宵生日派對,一單生意有三十萬元,賺近二十萬元。我花了一個月時間準備,打電話去 廣告公司搵DJ,安排音響燈光,買長枱鋪晒白布設自助餐區,又搭咗個酒吧台,派對由夜晚十點玩到翌日六點,燒烤完、煮消夜再煮埋早餐,請咗十幾個兼職廚師 先搞得掂,好刺激,賺到錢又賺到經驗。

日日望天打卦
想當初見住西貢村屋的人喜歡BBQ,但這區甚少同類型鋪頭。開鋪 前我在網上搵齊各區燒烤店的資料,自己去天后、大埔買料燒烤食足一個月,發現用香草、蔬菜作醃料的BBQ店少,走日式、印尼、泰國口味的更少,我決定行高 檔肉食路線。我識食唔識煮,只知泰國燒雞翼好食、牛肉配紅酒、羊架滴檸檬汁,但醃製分量一概唔知,於是搵喺半島、萬豪等酒店餐廳做過廚師的朋友配製,以為 萬事俱備。怎料,平時坐慣辦公室的我,沒意識到六月開業,七、八月份三十幾度無人燒嘢食。又時運低,連續六個週末都下雨,客人少之又少。唉,牛排豬排擺兩 日就變壞,派街坊都派唔晒,隔日就要拖住八十磅凍肉扔去垃圾站。開張後,每個月蝕三萬蚊,蝕足九個月。
我不想再望天打卦,做BBQ生意毛利僅兩成,雨天淡季沒人燒烤,好景時一個月只做七萬蚊生意,僅夠維皮交租買貨。我想將生意發展到全年有得做,於 是花二十萬元買了一艘二手的中式遊艇,做遊船河加到會,並非食菠蘿腸仔、咖喱炒飯,而係食鵝肝醬多士、意大利菜湯、刺身、芝士蛋糕,其他日子則主力做上門 到會,來買BBQ食物的街坊客變得次要,有時趕住準備到會食物及送貨,直情關門不做生意。現時,除租金、食物等成本,我有三萬蚊人工落袋之餘,仲有七至九 萬蚊盈利。不過一日未回本,我都唔敢亂使錢,要儲起佢,留來日後發展。

從頭做起 學醃雞翼
我之前在印刷公司PB任亞 太區IT部門顧問總管,去四季食飯閒閒哋三千元。直至開鋪做生意,先知道原來連切肉都唔識。有次供應商送來一整排羊肋骨,我拿住幾十磅肉,切咗十個鐘,邊 切邊流眼淚,覺得自己好無用。原來醃雞翼好難,雞皮脂肪厚,醃極不是太淡就太鹹。一次有師奶走進來,扔低袋雞翼鬧我:「你今日賭輸馬吖,醃到咁鹹點食。」 唯有退錢道歉。我連續三個月試不同方法,甚至買支針筒,把醬料打入肉,終於醃出味來。不過當訂單多時,怎樣逐隻打針?最後發現洗完雞翼後「飛水」,抹乾水 分醃夠二十四小時,味道最好。 以前部門百幾人由我管,依家?請個仔做兼職都搞唔掂﹗兩年內請咗超過二十人,無一個做得長。八十、九十後生仔,做事馬虎唔上心,叫他們送貨咁簡單都送 漏。有次我要煮四條船近二百人的食物,請個二十歲妹仔回來幫手,但她卻繑埋雙手,我嬲得滯扔隻鑊落地,她最終喊住走。打工十六年,老婆成日怨我周圍飛去 公幹,沒時間陪她行街去旅行,依家One Man Band,忙起上來,反而要老婆來幫手,把她的假期也剝削了。 雖然創業的路比想像中困難,人工不及以前高,但以前打工經常同人權力鬥爭,針鋒相對,心理變態,創業起碼間鋪頭屬於自己,心裡踏實。

開業資料
06/2009 租 金*$84,000 裝 修#$800,000 入 貨$150,000 雜 費$100,000 總投資$1,134,000 *兩個月上期,一個月按金 #包廚具、爐具、冷氣

營業資料
11/2011 總營業額$420,000 租 金$36,000 入 貨$210,000 人 工^$38,000 雜 費$40,000 盈 利$96,000 ^包老闆人工、一個全職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