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All about “四大”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147
 你可能沒法再找出一組公司跟普華永道(PwC)、德勤(DTT)、畢馬威(KPMG)、安永(EY)一樣擁有「四大」這樣一個簡潔的代稱了,它們甚至都不需要在「四大」後面註上會計師事務所這個行業類別。


  「四大」其實都是從傳統的會計業務起家的,但發展到如今,它們的業務一般都會包含審計、稅務和諮詢三大塊,當然四家公司之間在諮詢業務的部門劃分和側重上會各有不同。


  因為幾乎囊括了全球所有的知名公司客戶,又能提供系統化的專業技能培訓、相對穩定的職業發展路徑,「四大」在職場上成為了一個知名品牌,專業感、精英感、名校畢業感、高收入感、有前途感同時組成了品牌內涵。


  尤其是對於那些尚沒有職場經驗和職業規劃的應屆大學畢業生來說,「四大」幾乎是職場起步的最佳選擇—他們也是每年「四大」招聘的重頭。「四大」在面嚮 應屆大學畢業生的招聘原則裡都會寫明不限專業,它們願意並且也有能力把來自不同專業、不具備財會專業知識的大學生從一張白紙培養起來,而這個過程大約需要 3年至5年。


  當然,更多的人在面對「四大」這兩個字的時候,第一反應都會是午夜過後大樓內燈火通明,大樓外出租車排隊的加班盛況。不過在四大的HR們看來,「四 大」的加班還是被妖魔化了。相對其他行業,「四大」的確算加班比較多的,但這通常只發生在每年11月到次年4月的忙季。剩下來的淡季,他們會鼓勵同事們利 用年假和加班調休進行調整,或者參加培訓和考試。


  「從全年來看,我們的工作是能夠達到自然平衡的。」普華永道亞太區人力資本主管合夥人顧宜說。

A 「四大」招聘流程


  相對更側重考察工作經驗的「四大」社會招聘,每年9月、10月開始的校園招聘的流程和考察面要複雜得多。雖然各家基本遵循「網上申請-筆試-面試-合夥人面試」的大致步驟,但其中也有一些細微的差異。


  網上申請


  在網上填寫的簡歷是你給「四大」留下的第一印象。雖然它們都提出不需要你具有財會專業的背景,但你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內的表現仍是它們從簡歷上重點觀察 的內容:是否假期參加實習也能說明你是否擁有足夠的上進心和積極的學習態度;在校期間參加的活動、擔任的職務以及獲得的獎勵也可以說明你的團隊合作能力、 領導能力以及人際溝通能力。


  筆試


  筆試的基本目的是考察你的英語理解、表達能力和邏輯與數字能力。畢馬威的筆試題就包括瞭解讀短文中的數字關係、圖表等數理邏輯題和英語閱讀題,「我們 需要從中瞭解候選人在有限時間內總結問題的能力。」畢馬威中國人力資源部總監郁時明說。德勤和普華永道的筆試中還包括了職業性格測試,而安永的筆試題則更 偏重英語的理解和表達能力。


  面試


  普華永道的應聘者在進入面試環節後,將會進入一個「評估中心」,參與一場小組討論以及一對一面試。安永的候選人中,有一半可以進入到一個「暑期領導力」活動,與一位合夥人或高級經理分組開展團隊合作的案例分析,面試官會在一旁觀察每個組員的表現。


  畢馬威則由經理來當面試官,候選人自己選擇一間公司或熱點行業進行分析,陳述想法,面試官會同時與你交流過去的學習情況和校園活動,瞭解你如何溝通和協同工作,以及面對挑戰的態度。


  德勤的面試中會出現面試官模擬客戶提出挑戰性問題的場景,測試你能否在壓力下保持理性和情緒穩定。


  合夥人面試


  這是招聘的最後一個環節,合夥人會向你介紹事務所的情況、工作狀態以及職業晉陞機會,也是你可以抓住的向合夥人提問的機會。


  合夥人同時也在觀察你。德勤中國人力資本諮詢主管合夥人王大威通常會從現有團隊的角度出發,挑選「闔眼緣」的候選人。「如果候選人表現很被動,我就需 要考慮一下了。因為我的團隊成員大都比較外向、主動,內向被動的新人過來可能比較難適應,並且他之後會很輕易地被同事們蓋過,這對他的未來並不好。」

B 「四大」要什麼樣的人?

  不論專業出身


  對於校園招聘中是否需要具備相應的財會專業背景,四家事務所一致確認,在大學裡學習任何專業的學生都有獲得去「四大」工作的機會。


  將職位開放給來自不同專業的申請者,一個顯而易見的好處是,公司內部會有非常豐富的員工多樣性。「在人才上多元化,這樣對公司的文化和發展都有好 處。」普華永道的顧宜說。並且在面對來自不同行業的客戶時,他們也更容易找到具有相應知識背景的同事,即使這個人並不是原來所在專業中的專家,這也會是公 司業務上的加分項。


  工作主動性


  對這份工作的激情當然是工作主動性的首要動力來源,郁時明就會在面試官培訓時特別強調注重考查候選人是否能夠表現出工作的積極主動性。


  但主動性應該還包括你是否有能力主動地去改變現狀。王大威在面試時慣用的一個方法是,在面試的會議室裡,故意將候選人的座位放到離自己很遠的位置,等候選人進門,觀察他是否會主動提出把凳子搬近一些的要求。


  「主動提出搬近凳子的候選人往往比較敢言,他改變現狀的能力會比較高,這是我們在面對客戶的時候經常需要的一項能力。但真的會有很多候選人,完全不會在這樣一件小事上挑戰我,就離我很遠的地方坐下來,甚至他說話我都無法聽清楚。」


  團隊合作能力


  「四大」的工作基本都是以項目為單位,每年要參與多個不同的項目,你需要能夠很快地融入團隊的工作氛圍之中,並且體現出你在團隊中的價值。


  通常出現在面試環節的小組討論就是面試官考察你團隊合作能力的最佳時機。「我們會觀察應聘者在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時,如何迅速與身邊的陌生團隊展開合作,並發揮出自己的能力及時地發現和解決問題。」顧宜說。


  這也包括你在領導力方面的潛質。「比如當審計部門的員工晉陞到高級審計員的時候,就要開始帶團隊了,這個時候他就需要有足夠的領導力,能夠把同事都凝 聚在一起做事,並且有清晰的分工和管理思路,有能力指導和檢查團隊成員的工作。」安永大中華區人力資源主管合夥人黃文表示,他會傾向於選擇在小組討論中願 意主動出來牽頭討論的候選人。


  溝通表達能力


  一方面是指你能否把你想要表達的事情說清楚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指你能否用合適的方式來表達這件事情。


  前者很容易理解,困難的是「得體的表達」。「我們是對人的行業,可能你的觀點正確、思路清晰,但是如果表達方式不對,很容易讓人誤會成『你是在挑戰 我』,這就會給你帶來麻煩。」王大威會在面試中測試應聘者在溝通上的「得體」以及靈活應變的能力。他會在角色扮演中故意「刁難」應聘者,提出一些挑戰性的 甚至無理取鬧的問題,觀察應聘者如何溝通應對。那些在壓力之下失去溝通的理智,自己忍不住激動的候選人,往往就不具備足夠好的溝通能力。「這種情況在實際 的工作中很常見,有時候客戶就是想要試一下你,測試你應對挑戰的能力。」


C 「四大」的bonus

  培訓


  專業技能和知識上的空缺,在入職「四大」之後,會有培訓體系來幫你補足。


  在安永,每位員工都有一份完整的專業課程表,根據年資和級別的不同,公司會安排不同的培訓課程以確保員工在專業技能方面的成長。同時,安永對每個員工在相應的級別應當接觸的項目也有系統的規劃,幫助他們都儘可能多地接觸到不同類型的項目,積累實戰經驗。


  另一種培訓則是幫助員工在晉陞時更快地適應角色轉變,針對你在晉陞後將要達到的職位提供相應培訓,在德勤,這被稱為「里程碑培訓」。比如當你從諮詢部 門顧問升級到高級顧問時,就會根據你職責中新增的項目經理工作提供如何帶領團隊完成項目的培訓。區別於專業技能培訓,這類培訓也包括如何做 Presentation、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等軟性的方面。


  王大威還會在他的部門裡組織項目分享會,讓大家分別把自己項目中遇到的問題,比如客戶對項目提案的反應,或者項目實施的效果等,都拿出來跟所有的同事 分享。「你一年可能就做十個項目,但是每三個月就聽周圍的同事說不同項目中的經驗教訓,這樣你就相當於參與了更多的項目,獲得了更多經驗,並且還能學會遇 到不同的問題時可以去找誰幫助。」


  特別福利


  每年11月到次年4月的忙季,加班確實是「四大」工作中無法迴避的一點。不過,當合夥人在發現某個員工加班超過一定的時間之後,會要求他休息。除了加班費,這些額外的工作時間也可以在淡季轉化為調休假期來安排休息和培訓。


  淡季是「四大」集中消費假期的時間,HR部門會鼓勵員工抓緊機會用掉年假,同時利用帶薪學習假完成培訓和CPA、稅務師等資格證考試。


  普華永道也有提供一些員工支持的福利項目,比如日常提供體育運動以及年度的PwC Cup挑戰賽、春節前組織員工家庭會,並且有提供保健諮詢和健康講座的自有職業診所,以及24小時的員工支持諮詢熱線。

D 如果離開「四大」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做到合夥人,很多人會在「四大」的第3到5年時選擇離開。「一部分選擇了出國留學,進一步深造,另一部分則會進入與財務管理相關的行業,比如我們的客戶公司,擔任財務分析主管、基金或投資顧問等職位。」郁時明說。


  中智人才信息部協調經理吳媚長期負責財務類崗位的招聘工作,她的一些外資銀行客戶在招聘審計、財務分析等崗位時,會將有「四大」工作經驗的作為重要的 標準。「『四大』出來的員工在專業技能以及溝通能力、英文能力方面普遍都比較強。但是他們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出身『四大』往往會自我感覺比較好,在進入新 公司時,要能夠盡快度過心理調整期,融入到新的人際關係之中。」

 

孫海寧
任仕達中國區市場總監


C=CBNweekly 
S=孫海寧


  C:對於新入職場的公司人來說,你認為將「四大」作為第一份工作有哪些利弊?


  S:「四大」很能鍛鍊人,尤其是它們在財務的專業性上,能幫員工把財務的基礎功底打得很紮實,同時還鼓勵員工去考CPA證書,這是對將來的工作很有幫 助的。「四大」的工作也需要經常參與、協調、解決客戶的問題,這能夠培養公司人的溝通能力,以及對客戶的自覺的理解和關注。


  「四大」的團隊工作氛圍很好,長期加班也能夠鍛鍊公司人的持續工作能力。但是也要注意,剛進「四大」時,由於收入與付出的工作時間不成正比,在與同學 朋友比較時容易造成心理的不平衡。而且在工作之外,還需要應對考試,這在時間安排上會對公司人造成工作生活平衡上的壓力。因此如果決心加入「四大」,還需 要做好應對長期的長時間工作的準備。


  C:進入「四大」之後應該怎樣規劃接下來的職場生涯?


  S:很多人是抱著去鍍金的想法去「四大」。由於「四大」在財務方面的專業度,確實是它們的「金字招牌」,這對幾年之後想跳槽去企業擔任財務類崗位很有 幫助。不過長期在「四大」工作,你未必能夠深入地瞭解企業內部發生了什麼,所以跳槽還是要注意這兩者之間的銜接,並且正視因此所要在薪酬上付出的成本。對 於拿「四大」當跳板的人來說,最好在「四大」工作滿3到5年之後再選擇離職。因為經過這幾年你已經在實踐中積累了大量在企業管理和運行方面的知識,基本上 完成了學習的過程,也具備了承擔下一份工作的價值。當然,對於那些想要在「四大」一直做到合夥人的公司人來說,沒有什麼竅門,只有耐得住寂寞,一步一個腳 印地苦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141

A Man for All Seasons的真正意義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4/01/a-man-for-all-seasons.html
一個共匪,令平日自命清高的基督徒圈子一分為二。要不如某主修調理蘭花系老師般忘記了耶穌基督愛仇的教訓以粗言穢語去達到其政治訴求,要不如傳聞般事頭婆國教香港分舵香主已經被共匪統戰了。

作為怪獸家長,為了考入由教會管理的傳統名校而受洗的人每年以千計。不過要領洗切忌入錯廟拜錯神。據筆者所認識的一個真實例子,一名出身寒舍的家長為了兒子考入某由事頭婆國教管理的男女名校,在蒙受聖靈恩典感動後不惜領洗入教。但他選擇領洗的教會不是反正苦反共上腦陳日棍輸機旗下的天主教,而是事頭婆國教香港分舵。不過他緊慎地考慮了神的旨意後,決定選擇了一所位於中半山事頭婆國教香港分舵某小聖堂領洗入教。原因之一是該小聖堂特別蒙受神的祝福,是該男女名校關聯的小堂,據說該校長和牧師亦是這堂區中人。正如穌哥名句:「凡有的,還要加給(馬太福音13:12)」因為這主內的弟兄還積極地在小堂內擔任義以答謝神的奇妙救恩,所以神亦祝福了他的兒子進入了這宇宙最強的教會學校。
不要以為若果事頭婆國教香港分舵香主真的如傳說已經被共匪統戰了是叛教,因為這名主耶穌基督的忠僕只是貫徹了大英帝國Pragmatisms的優良傳統。這可要由事頭婆國教成立的歷史背景說起。話說陳日棍輸所屬的天主教在十六世紀之前猶如共匪般既腐敗又於整個西歐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結果於十六世紀時因為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的宗教革命(Reformation)而觸發西方教會的大分裂。本來事頭婆的大當家亨利八世(Henry VIII)是天主教的忠實支持者,對當時大英帝國境內的基督教徒一於捉一個殺全家,所以後來被天主教封為「信仰的擁護者」。後來亨利八世因為和一名女侍官出軌,向天主教教皇(或陳輸機所稱為的教宗)申請和阿拉貢的凱瑟琳(Catherine of Aragon)離婚被拒,結果憤然脫離天主教而成立今天的事頭婆國教。當時英廷名相牛津人聖托馬斯·莫爾(Saint Thomas More)和一群忠心於天主教的神職人員和教友群起反對,結果全遭亨利八世清算而遭殺身之禍。這個典故亦是著名電影「日月精忠」(A Man for All Seasons)的藍本。
聖托馬斯·莫爾故事教訓普世的基督教徒,要做到「A Man for All Seasons」,必須「識時務者為俊傑」。因此媚共是應該,批評別人被共匪統戰的人只是妒忌別人有而自己沒有被統戰的價值矣!江湖傳聞,香港天主教下一任的主教極有可能是和現任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同屬耶穌會(Jesuit)的會士,除了因為大家同屬一個碼頭外,教宗方濟各亦希望一名愛國(等於愛黨乎?!)的主教和共匪改善關係。
基督徒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也靠直資學校學位,地產霸權的磚頭,和共匪的人民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610

馬雲發內部信: 2014阿里巴巴ALL IN移動電商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28/59090.html

這是馬雲的一封和員工溝通的內部信,在內部信中馬雲闡述了其對未來的戰略,馬雲認為無線互聯網時代移動電商將必定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最重要的領域。以下為信件全文。各位阿里人:春節過去了。這個春節我和大家一樣,密切關註著移動互聯網帶來的精彩和改變。今天在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春節的思考以及管理團隊討論幾天後達成的共識綱要。(1)阿里巴巴的戰略是什麽?1、我們認為,以控制為出發點的IT時代正在走向激活生產力為目的的DT(data technology)數據時代。這不僅僅是技術的升級,更是思想意識的巨大變革。2、我們十年的目標:建立DT數據時代中國商業發展的基礎設施。3、從五年前確定“開放數據平臺”為集團戰略目標起,我們重兵布局雲(雲計算和大數據)。從今天的局勢來看,即使無線客戶端風生水起,我們依舊應該堅持大力在雲上投入。雲端(Cloud +App)將是未來移動互聯網的關鍵。當然我們目前在APP端上的表現不令人滿意,所幸的是精彩紛呈的端市場才剛剛開始。4、今年我們將全面從雲打到端!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2)無線互聯網時代,阿里如何走?1、 移動電商將必定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最重要的領域。2、 我們有-----全球最大的商品、用戶、交易數據庫;全球最大的支付平臺,信用體系;全球最安全高速的雲計算平臺。。。這些資源,我們需要懂得分享和學會如何分享,構建更加低成本、高效率的商業社會, enable更多人參與和建設基於大數據的新商業文明。3、 我們必須-----與數億客戶一起移動到DT。4、 怎麽做-----端帶動雲,雲豐富端。數據創造價值,提升體驗。快速建設移動電子商務的生態系統。5、 接下來每位同學會知道,自己在圖中扮演的角色。(3)我們還要堅持什麽?1、客戶第一。人人做到位。2、擁抱危機感。3、坐擁金山,精打細算。各位,阿里從來不是一家追求熱點的公司,成立15年來,我們放棄了短信,門戶,遊戲。。。一心一意專註於電子商務。我們經過15年的努力,讓電子商務從冷門成為熱門,成為今天的生活方式和熱點。我們驕傲的不是我們一年賣了多少的貨,賺了多少錢,而是點燃了無數創新,創業者的夢想,創造了1500萬的直接和間接就業,成為真正的民企納稅大戶。。。。我們榮幸的見證並參與了中國經濟社會的改革和發展。今天,依托阿里巴巴集團的雲計算平臺,我們極大提升了集團運營效率,而且支撐了近千萬企業的電子商務平臺及無數無線產品開發者的創業平臺,並越來越多的成為金融,醫療,政務,交通,氣象等行業以及海量互聯網用戶的基礎服務和應用。雲端,雲端,我們內外兼修。關於無線互聯網,我有一些擔心。我擔心的不是騰訊紅包對我們的壓力,不是沒有一個或幾個層出不窮的入口,不是能不能開發殺手級的數據產品。而是自以為是的良好感覺或過度關註競爭壓力讓我們迷失自己,忘了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忘了未來3年,全中國有多少傳統企業等著擁抱無線商業,忘了有多少新商業領域我們可以去推動創新。忘了我們必須每天爬山。只有知道自己有什麽,要什麽,該放棄什麽,我們才不會迷茫。商業社會永遠會有競爭,永遠會有比我們做得更好的模式和公司,永遠會有令人驚喜或沮喪的創新變化。。。。。但我們永遠要努力比對手在推動經濟社會正能量上做的更好!因為這才是阿里人的福報和機會所在。從現在起要做的事很多,我提醒大家,我們將會嚴格落實和考核“客戶第一”的原則!每一個人很快會感受到,接收到2014年的變化。2014是“雲+端”,阿里巴巴ALL IN移動電商。請每一個人守護好自己的崗位,讓其他團隊放心把後背交到你手里,我們在一個船上,今天這艘船不僅僅是25000名同事。。。變革的糾結和疼痛會波及到我們每一個同事,但十年後的中國商業環境會因為我們今天的努力變得更加透明,開放,誠信和繁榮。糾結和疼痛就是參與感!馬雲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2014.2.28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馬雲 | 編輯:wangjingjing | 責編:王靜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819

美團創始人王興:為何賣掉校內?如何all in O2O?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13/145651.html

i黑馬註:王興創業十年,做過人人,飯否......曾經被人詬病不接地氣,但美團讓他有機會再次證明自己。王興的創業故事好看,因為有起伏、有成長,讓更多的創業者獲得一些經驗和教訓。

\校內網因資金斷裂賣給了陳一舟。很多人會困惑,如此好的產品模式怎麽會融不到錢?

如果按照客觀原因總結,王興當時帶領的僅有14個人的團隊還是太過於年輕和不成熟。無論是技術、市場還是管理,在投資人面前都不是最好的。

那時候的王興只能用青澀來形容。無論是王興本人的講述,還是跟他一起打拼過來的夥伴們的回憶,沒有任何證據表明,王興當時對校內網的認知有一套自己的理論。他對互聯網的認知,基本還停留在表層,照搬別人的理論(六度空間理論),加上自身樸素的生活經驗(他本身就是重度社區使用者)。

時隔八年後,王興總結自己對企業家的認知,“企業家精神最精到的描寫是,企業家本質是對機會的追求,暫時無視自己現在掌控多少資源。這是市場經濟的本質。創業者就是,你要幹這件事,但你缺乏其他東西,你只要有能力,你就可以去尋找其他東西。”

“做校內網的時候,我需要資源,但我沒有資源。當時我不懂,我沒有資源不要緊,資源的流動性很強,如果天使投資人投了錢,他們可以找其他人來,資源就聚攏過來。”

為何王興總是第一個發現新機會?

從校內到飯否,再到美團,王興總是最先發現互聯網浪潮里的機會。這是為什麽?

王興並不擁有超乎常人的智商,他的聰明更多是經過長久的自我訓練而培養起來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思維方式。

就像王興自己所推崇的一本書《異類》(Outliers)中所述,一個人能夠成功,是因為他在這個行當泡的時間超過一萬個小時。王興不是天才,他不是一開始創業就看得準,不然的話他也不會嘗試那麽多東西,折騰了近十個項目才找到校內網。

如果在聰明和好學之間選擇一個,好學才是王興最大的特點。他在學習所花的時間比在任何其它方面可能更多:看書、查找資料、交流、學習同行、學習競爭對手、學習國外的典型做法。

王興如何理解O2O?

王興在一場內部講話中,這樣介紹自己對O2O的理解:

O2O的十年註定是一個既牛X又苦X的十年。這個事情註定是一個高品質、低價格、低毛利的事情,我們需要在各個環節通過每個人的努力,通過整個結構的調整,通過管理的提升,通過產品技術的革新,不斷地去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給消費者提供更高品質、更低價格的服務。

整個產業中,只有我們這個行業有一個高科技、低毛利的特點,而低毛利的事情註定是苦X的事情。凡是幻想O2O會是一個非常高毛利的事情的人,我覺得他們可能都沒有親身地去幹這個事情,才有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

O2O最重要的一個特征是線上到線下,線上交易,線下消費。O2O和電商有很大的區別,淘寶上賣家的基本生意都在線上,整個業務流程圍繞淘寶來,讓旺旺在線就旺旺在線,讓支付寶就支付寶。但是我們O2O必須擺正心態,我們帶給他們的業務量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是比較少的,多數業務量還是周邊人流帶來的。你看他們的人員配置里根本沒有專門負責O2O的。這就是創新的相容性。創新若和舊的事情相容是比較容易擴散的。

美團網的危機是什麽?

王興在美團網今年年會上展望2014年時,主題是“危•機”與“成長”。“不管是傳統互聯網的巨頭,還是傳統商業里的巨頭,大家都喊O2O。如果美團做得不夠好,就處在一個非常危險的狀態。甚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美團這個公司永遠離破產只有6個月時間。”

團購已經成為一個用戶熟知的產品形態。但O2O在不斷深入,用戶需求不斷加強,產品形態也需要不斷演進。所以美團開始做貓眼選座電影,除了團購,這類直接在線選座電影的產品,才能確保美團在“聯接人與商戶”的競爭中保證自己的地位。聯接商戶的新業務還很多,王興眼中的新機會包括餐飲、酒店、電影和休閑遊等。

“我不太擔心現有的競爭對手,我們跑得更快。我在思考,有麽有更新的模式,如果要革命,我希望是自己革自己的命。我始終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王興說。

文章節選自王興創業傳記《九敗一勝》,書籍作者李誌剛。


雷軍談金山云系列之二:All in 云帆

http://xueqiu.com/1250695410/36544021
今天繼續雷軍談金山云系列。這是2014年11月雷軍在一個小範圍會議中的講話記錄,主要講了為什麼要做金山云和金山云的重要性。會議中的內容對判斷金山未來的投資價值很有幫助。

(正文開始)
三年告一個段落後,張宏江博士跟我說「我們也算改革開放了,改革的紅利在第一個階段已經差不多了,我們就是這樣一個表現」。那麼未來怎麼做,這是我們7月份的會議所討論的核心問題。或者說的更早一點,從去年底今年初我們就開始討論下一個三年怎麼幹。我跟他們交流的時候表達了一個觀點,我說我不願意做一家平庸的公司,我不願意每天都拿著KPI在做review,然後考慮我們這個季度怎麼樣,我們天天要拚命,因為這樣會使動作變形,因為金山軟件也上市了7-8年時間,我覺得如果我們每天跟著市場走的話,很容易變成平庸的公司,再過三年可能還是這樣的表現。

我跟他們說,我們第一輪的改革已經結束,而且大獲成功,關鍵是下個階段怎麼再上一個台階,怎麼能夠把金山在長期變成一個偉大的公司。基於這樣的出發點,我就在想我們有沒有放下的心態,從新把自己當成創業者看待,怎麼能給股東創造更大的價值。我作為金山的大股東和在金山幹了20多年的老員工,我希望能讓金山一步一步跨入一流企業的行列。我們現在的價值可能只是第三流的企業,怎麼變成第二流甚至是第一流的企業?如果沒有豁出去的決心,沒有放下的決心,我們做不了。在我接任以來,我行權的期權,包括我個人在市場上購買金山的股票,總共花了4500萬,到今天我也沒有出售金山任何一股的股票,這就是我對市場的態度,我對這家公司有信心,我對張博士領導的團隊有信心。關鍵問題是股東有沒有信心支持我們成為第一流的公司。

我覺得這裡面最最核心的點是我回到金山以後重提的金山企業核心價值觀中最核心的兩條:志存高遠,腳踏實地。我們究竟能不能再往前越一步?如果我們整天陶醉在股價裡,天天漲漲跌跌,我們成不了大事。我們必須要想,下一個百億美金的機會點在什麼地方?我們有沒有豁出去幹的決心。所以基於這一點,我們在今年7月份提出的戰略目標就是All In,如同打德州撲克,全部推上。沒有All In的決心,我們是做不成事情的,所以我們三個成熟的業務和新業務在7月份都做出了All In的戰略決定。

我想宏江他們在去年第一季度就與大家溝通了All In的決心。當然All In的結果大家也看到了,我們成功地將我們去年35%的淨利率降低了很多,但是我跟他們說你們很好啊,成功地完成了我們的戰略意圖。但是市場是不是理解 --- 我覺得市場肯定是不理解的,股價已經從33塊掉到了18塊。雖然市場肯定不理解,但是我們不能動搖。因為只有All In, 我們才可能做到百億美金這個台階,否則我們憑什麼跟人家打。

我們25年歷史的一個公司,互聯網是一個年輕人的事業,怎麼能把一個25年的公司管理成剛創辦2-3年的一樣 --- 甚至傅盛建議我取消所有工齡,能不能把我們包裝成今天從0開始,當然這裡面涉及勞動法和很多問題,可能有點太猛。但是怎麼能忘掉我們的25年呢 --- 今年都26年了?怎麼能像一個新生的公司一樣具備衝擊力?怎麼能夠保持超過50%的成長?其實我們營業額同比成長了55%,我們的淨利跑到哪裡去了?其實都是All In 投入了!我在獵豹的分析師會上說一定要講清楚今年的研發投入跟去年比增加了多少倍。我們把賺到的錢全部投入到核心業務上去。我覺得這樣可以保持我們未來幾年的持續成長。因為我自己是做技術的,做了20多年,我認為沒有投入就沒有未來。我們可以把錢全都省下來變成利潤,但是公司這樣是沒有明天的,所以要鼓勵大投入。

我在前幾天的董事會上對第三季度的財報是非常滿意的,我覺得同比應該增長55%,而且有效地執行了All In的戰略,成功地把淨利率降了下來,這是個好事,說明金山的管理團隊執行了董事會的決定,下了All In的決心。大家要理解,可能我無所謂,但是管理層都是有公司期權的,對於他們來說是需要下很大決心的,而且我們也談了很多次。我說我們要對未來3-5年有高度的信心,集團的管理層都表態要支持All In 決心。
(正文完)

這個系列會繼續在我的公眾號上更新,下一期將開始金山云的內容,不容錯過,歡迎大家關注『云帆互聯網』

【隊長熱線】Ray Dalio All Weather strategy投資理念初探 名人堂

來源: http://investhof.blogspot.hk/2015/03/ray-dalio-all-weather-strategy.html

(歡迎各位於commentspost to pageinbox提問,除隊長的腰圍等一級國家機密外,必定知無不言,謝謝!)



網友Jason Wong問:隊長,我都好喜歡Ray Dalio嘅投資理念同方法,有無研究佢All Weather strategy實際上係點操作呢?係咪同你之前講嘅懶人基金相似?應該買咩嘢去平衡成個組合?

另外,嚟緊應該會加息,我想買一些ETF去平衡我組合內嘅美國長債ETF(TLT),有咩好提議?我自己睇過iShares Barclays TIPS Bond ETF(TIP)iShares Floating Rate Note ETF(FLOT),係咪可以喺加息週期受惠?

你的問題謹覆如下:
背景資料:拙文兩則

達利奧對沖基金公司Bridgewater官方介紹(英文恐懼癥者可飛)

講投資理念,All Weather strategy、以往所講的懶人組合,甚至更久以前,Harry Browne建議的Permanent Portfolio等等強調均衡資產配置的組合,出發點並沒有太大分別。總綱有數點:(i)經濟有循環,而(ii)不同資產在不同環境互有升跌,但(iii)我沒有長期估中經濟周期的能力,所以(iv)大包圍,均分資金於不同環境中表現最好的資產類別。當中所不同者,只是(i)包括在組合內的對象,(ii)比重,和(iii)是否用槓桿。

循環可分四格,簡易命名如下:增長、通脹、滯脹/市場危機、通縮。以往沒有那麼多投資對象,Permanent Portfolio的方法是錢分四份,買股、金、現錢(短債)、長債來應付。現今多了選擇,可以加入TIPSREITs、商品期貨/ETF/ETN,取代部份金、債。

All Weather最主要的分別,是比重不以金額來決定,而是以該資產的波動性來決定。(PDF p.5)例如股、商品波動性大於債券,在風險均等的前提下,投入債券的金額會倍多於股、商品。Bridgewater這套理論稱為risk parity(風險平價)。另一個重大分別,是All Weather長期維持以槓桿持貨,以將回報倍大至目標水平。這是因為大註低波動性資產(如債券)、小註高波動性資產(如股票),整體波動性是壓縮了,可以容許動用槓桿。

至於All Weather組合的對象,包括有股票、商品、公司債、新興市場債、國債、通脹掛鈎債。惟實際比重並不清楚。

有論指重註債券的All Weather Strategy在加息環境中不利,這在2013QE收水恐慌時已經證明,當年All Weather錄得負回報。當然針無兩頭利,如果按最簡單的均分註碼法,則股、商品的大幅波動會較影響組合表現。如果想簡單入門,不用槓桿,單用均分法,亦無不可。
而持有這種組合,是不會因加息對沖長債,原因如下:(i)如果加息,絕大部份時間,經濟都是向好、通脹升溫,其它資產如股、商品會有進帳,甚至是現金定期的利息也會上升,抵銷長債的下跌。如果對沖,變相加大了搏當前經濟循環的註碼,若然不能持續,便造成不應有的損失。

(ii)資產配置組合的另一特色,是部分回報靠倉位再平衡(rebalance)而來。再平衡者,將已升者部分套利,轉投落後者也。當之後經濟周期一轉,資產間天堂地獄互易,便能產生效果。例如2009年年初,股票慘不忍睹,金、債趨升,將部分金、債利潤轉入股票,一年內債跌股升,便得到額外回報。如果因當時眼前看法,猛「對沖」股票,又將如何?

順帶一提,再平衡在數學上是證明了,可以提高回報,關於相關理論,如有興趣,可以參考《天才數學家的秘密賭局》一書(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393568




口水過多,有關加息期單頭應買甚麼較好,留待將來分解。


=====================================================
一圖勝萬言,板塊強弱見。
數據助分析,期權增表現。
想隨時看到美股數據、市場訊息及投資心得,請 Like「美股隊長」專頁。
【如何設定止蝕位三部曲 -上集】:http://on.fb.me/1GgbKlE
【教學篇】IB基本功#1 - 「止蝕」:http://on.fb.me/1yduvFu
Google+專頁:http://bit.ly/1tYbN39

=====================================================

【隊長熱線】Ray Dalio All Weather strategy投資理念初探

(歡迎各位於commentspost to pageinbox提問,除隊長的腰圍等一級國家機密外,必定知無不言,謝謝!)



網友Jason Wong問:隊長,我都好喜歡Ray Dalio嘅投資理念同方法,有無研究佢All Weather strategy實際上係點操作呢?係咪同你之前講嘅懶人基金相似?應該買咩嘢去平衡成個組合?

另外,嚟緊應該會加息,我想買一些ETF去平衡我組合內嘅美國長債ETF(TLT),有咩好提議?我自己睇過iShares Barclays TIPS Bond ETF(TIP)iShares Floating Rate Note ETF(FLOT),係咪可以喺加息週期受惠?

你的問題謹覆如下:
背景資料:拙文兩則

達利奧對沖基金公司Bridgewater官方介紹(英文恐懼症者可飛)

講投資理念,All Weather strategy、以往所講的懶人組合,甚至更久以前,Harry Browne建議的Permanent Portfolio等等強調均衡資產配置的組合,出發點並沒有太大分別。總綱有數點:(i)經濟有循環,而(ii)不同資產在不同環境互有升跌,但(iii)我沒有長期估中經濟周期的能力,所以(iv)大包圍,均分資金於不同環境中表現最好的資產類別。當中所不同者,只是(i)包括在組合內的對象,(ii)比重,和(iii)是否用槓桿。

循環可分四格,簡易命名如下:增長、通脹、滯脹/市場危機、通縮。以往沒有那麼多投資對象,Permanent Portfolio的方法是錢分四份,買股、金、現錢(短債)、長債來應付。現今多了選擇,可以加入TIPSREITs、商品期貨/ETF/ETN,取代部份金、債。

All Weather最主要的分別,是比重不以金額來決定,而是以該資產的波動性來決定。(PDF p.5)例如股、商品波動性大於債券,在風險均等的前提下,投入債券的金額會倍多於股、商品。Bridgewater這套理論稱為risk parity(風險平價)。另一個重大分別,是All Weather長期維持以槓桿持貨,以將回報倍大至目標水平。這是因為大注低波動性資產(如債券)、小注高波動性資產(如股票),整體波動性是壓縮了,可以容許動用槓桿。

至於All Weather組合的對象,包括有股票、商品、公司債、新興市場債、國債、通脹掛鈎債。惟實際比重並不清楚。

有論指重注債券的All Weather Strategy在加息環境中不利,這在2013QE收水恐慌時已經證明,當年All Weather錄得負回報。當然針無兩頭利,如果按最簡單的均分注碼法,則股、商品的大幅波動會較影響組合表現。如果想簡單入門,不用槓桿,單用均分法,亦無不可。
而持有這種組合,是不會因加息對沖長債,原因如下:(i)如果加息,絕大部份時間,經濟都是向好、通脹升溫,其它資產如股、商品會有進帳,甚至是現金定期的利息也會上升,抵銷長債的下跌。如果對沖,變相加大了搏當前經濟循環的注碼,若然不能持續,便造成不應有的損失。

(ii)資產配置組合的另一特色,是部分回報靠倉位再平衡(rebalance)而來。再平衡者,將已升者部分套利,轉投落後者也。當之後經濟周期一轉,資產間天堂地獄互易,便能產生效果。例如2009年年初,股票慘不忍睹,金、債趨升,將部分金、債利潤轉入股票,一年內債跌股升,便得到額外回報。如果因當時眼前看法,猛「對沖」股票,又將如何?

順帶一提,再平衡在數學上是證明了,可以提高回報,關於相關理論,如有興趣,可以參考《天才數學家的秘密賭局》一書(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393568




口水過多,有關加息期單頭應買甚麼較好,留待將來分解。


=====================================================
一圖勝萬言,板塊強弱見。
數據助分析,期權增表現。
想隨時看到美股數據、市場訊息及投資心得,請 Like「美股隊長」專頁。
【如何設定止蝕位三部曲 -上集】:http://on.fb.me/1GgbKlE
【教學篇】IB基本功#1 - 「止蝕」:http://on.fb.me/1yduvFu
Google+專頁:http://bit.ly/1tYbN39

=====================================================

創業必須 All In,誰說的?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11/158072.shtml

創業必須 All In,誰說的?
青山資本 青山資本

創業必須 All In,誰說的?

創業要有創業的樣,別用來發酵優越感。

文|青山資本

科比說,你見過淩晨四點的洛杉磯嗎?

創業者說,我見過淩晨4點的北京。

社交網絡,媒體報道中,一直營造著創業者這樣的場景:

一旦創業,或者進入創業公司,就是忙瘋了,加班,深夜里只有自己孤零零走在路上的情景,沒有時間娛樂,沒有假期,只有All in和清心寡欲……

在忙瘋了的創業熱潮中,青山資本一向倡導“理性思考,精要創業”,最近,同樣一位互聯網開發老兵,現在滬江網負責研發和架構管理工作的余晟嘗試“直接給關於創業的最熱門的說法澆點涼水。”

三伏天,正好,我們一起清涼一下心頭:

創業公司必須亂? 

首先要澆的是“創業公司必須亂”,換種振振有辭的方式喊出來,就是“如果你喜歡秩序嫌棄混亂,你就不要來創業公司”。混亂,在某些創業公司成了優越感的來源。 在初創階段,公司的生存是最重要的,這個階段目的很明確,所以確實沒有那麽多的資源和精力來把過程搞得井井有條,不管你怎麽想、都必須接受這個現實,這都是沒有錯的。但這也只是某個階段的客觀現實而已,它絕對不是貫穿公司發展所有階段的必要條件,更不應該是始終堅持的價值觀。

隨著業務增長、人員增多、組織變複雜,過程的重要性就必然增加,公司就必然需要流程和規範的約束,從概率上、過程上保證最終出現想要的結果。 我見過的合格的創業者絕對不會不分青紅皂白地堅守“亂是創業公司的天性”,橫眉冷對各種關於“亂”的建議。

當你看到他們容忍某個方面“亂”的時候,他其實是在更重要更迫切的方面整治“亂”的情況,因為他們會持續思考“什麽階段必須容忍哪些方面的亂,必須整治哪些方面的亂”。

永遠思考用相當有限的資源和精力去解決最要緊的事情,適時把“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變成“重要但緊急”的事情,推到公司的時間窗口里,這是創業者的必備素質;永遠自欺欺人地對各種混亂視而不見,用“創業公司就是亂”來自我安慰,譏笑和拒斥各種規範化的建議,這是不合格創業者的特征。 

這個道理其實不難理解,無數研究企業的書籍都在告訴我們:成功的企業之所以成功,大都是因為它們在合適的階段采取了合適的策略。

放眼現實,我們很少看到哪家公司一直秉承著“目標優先,流程稀亂”就可以持續成功的。不過,也確實有很多要做摩登原始人的“創業者”,無論企業現狀如何,他們永遠停留在“七八個人,五六條槍”的階段,永遠懷念那種“溝通基本靠吼”的協作方式,永遠懷念那種沒有規範源代碼管理、沒有持續集成、隨時可以在線調試的工作環境。

我親眼見過一位電商行業的創業者去拜會投資人。這位創業者篤信“創業靠苦幹”,因為“之前xx公司上市了都沒有倉儲管理系統,都是靠紙質記錄的”。

投資人一再強調企業到了這個規模必須有成熟高效的倉儲管理系統,並做了詳細解釋:在這個時代,倉儲管得好的公司,100家里面可能有20家能做成;倉儲管得糟的公司,200家里面可能才有一家能幸存。在這個解釋面前,創業者確實無言以對。

創業就必須all in? 

其次,要澆的說法是“創業就必須all in”。all in這個說法來自賭場,意思是“把籌碼都押上”。你當然可以說這是“全身心投入”,雖然它原本有個更貼切的是“孤註一擲”。按照鼓吹all in人士的說法,不能all in,就不配來創業公司。all in,隱隱也是優越感的來源。 all in有什麽具體表現呢?

通常來說就是凝神思考、朝思暮想、殫精竭慮,以及,與其它一切不相關的事項絕緣。據說,這時候你不再會“盤算下班後去哪聽音樂會”,也不會“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因為“時間都歸自己安排,自己對自己負責,生活才真正有意義”。秉承這種觀點的創業者通常眼里也特別“容不下沙子”,見不得員工思考與工作無關的事情,做工作無關的安排。 

但是,工作之外“盤算聽聽音樂會”這本來是現代文明社會的正常現象,它有什麽錯呢?退回去看看更偉大的“創業者”:戰爭時期前線烽火連天,延安的窯洞里交誼舞會不是照樣要開嗎?愛因斯坦在參加曼哈頓工程造原子彈的時候,不是也要拉拉小提琴嗎?今天的“創業者”們到底面臨了怎樣的壓力,期待怎樣的回報,對他們要求超越革命者和科學家的投入才是合理的? 

創業確實需要參與者更專註、更投入、舍棄更多,但這更多是相比普通人而言,並不能要求人人都達到極致的專註和投入?但是在部分創業者的眼里,世界仿佛只有兩種狀態,一種是孤註一擲的投入,一種就是磨洋工虛度人生,完全不存在中間狀態。

業余安排聽聽音樂會、看看電影,怎麽會變成“時間不歸自己安排”,怎麽就成了“生活沒有意義”了呢?

最近我看完了《矽谷鋼鐵俠》和《DOOM啟示錄》,我也沒有看到被眾多人奉為偶像的馬斯克和約翰(無論是哪個約翰)放棄了一切業余愛好,“不瘋魔不成活”地投入創業。我不認為創業只有一種“合格狀態”,那就是放棄一切調劑消遣,時刻處於如臨大敵、如履薄冰,不敢有任何松懈——還記得《北京樂與路》中老鄉抱怨搖滾樂隊排練弄得雞都不下蛋的場景嗎?

 退一步說,鼓吹all in的人,往往不會告訴你all in的風險。即便你在創業公司的all in,很可能導致得不償失,落得相當悲慘的下場。“創業者”們自己也承認,創業公司就是亂,就是缺規範,所以腦海里總抹不掉“恣意妄為”的念頭。 這種“亂”不光體現在業務上,也體現在公司機制、報酬安排上。在創業公司,一開始情投意合如膠似漆,最後才發現當初很多承諾是畫餅充饑,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這並不是什麽罕見的事情。

我已經見過無數的創業公司,無論創始人有多麽輝煌的背景,有多麽良好的形象,有多麽美妙的承諾,也無論最後創業有沒有成功,獲得了多大的成功,團隊最後撕破臉皮,落得怒目相向、水火難容的結果。

試想,如果你加入了這樣的公司,你all in了,你全情投入,一心為公司做貢獻,最終卻沒有得到應得的報酬,你會是什麽感覺?當然,鼓吹all in的人通常會說“心若在,夢就在,大不了從頭再來”,絕不思考員工沒有拿到應得的報酬,生病了怎麽辦,家庭遇到意外怎麽辦。

我認為,在一個社會保障不健全的環境下,只鼓吹創業卻不提風險,高喊all in卻不承擔責任,不考慮他人後顧之憂的創業者,是極不稱職的。

以上給“創業”澆了不少涼水,但我並不希望把“創業”的火給澆滅。我親眼見過,也深深佩服很多創業者,他們勇於堅持自己的選擇,最終走出了一條其他人不敢選擇甚至不敢想的道路。

但是,我反對創業者們(或者更準確點說,“創業愛好者”們)自我陶醉於“創業”,結果滋生出莫名其妙優越感,並大肆鼓吹的做法——當然這種優越感並不限於上面說的兩點。

前段有篇文章記述了滴滴打車歷史上為爭搶市場份額而采取的各種非常規手段,比如給司機發虛假訂單營造客戶多的假象、亂發騷擾信息降低獲客成本等等,並對此贊譽有加。除了莫名其妙的優越感之外,我實在作者有什麽依據能對抗社會公認的倫理道德。

 在我看來,創業也好,不創業也好,都是人生的選擇,並不存在絕對的優劣。文明發展的一個表現就是給予個體更多的選擇,而放棄絕對的“高下”。如果既呆過大公司,又呆過創業,這種經歷當然是寶貴的財富。它應當幫助我們更深刻地認識這個世界,更平和地對待各種選擇,更真誠地尊重他人,而不是用來發酵優越感。在絕對正確的“創業觀”之上,不存在絕對正確的優越感。

qrcode_gh_72c53dad7c17_1_meitu_1

創業 投資 企業管理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投資心理學:What You See Is All There Is

森而兄談及學歷與人生起跑線的問題,很有意思。自古以來,人們僅憑個別因素就對未來作預測、做決策、下定論,乃普遍之舉。故古語有云“讀書不成三大害”,又有“三歲定八十”之說。財演大師看到一只股票的基本面,就大談價值、預測價格、幻想走勢,也正正是這種思維。

這樣的預測與定論有其普遍性,不能說全錯,但實際上錯的範圍還是相當大的,原因是,對一個人而言,其藏於深處的潛能並不容易被察覺,其隨時間發展的際遇更是難以估算,故最終人們又要製造“士別三日,刮目相看”、“人不可貌相”、“英雄莫問出處”等藉口來為自己的錯誤判斷自圓其說。

同樣,一只股票的內在價值也並不容易為人所掌握,大環境變化更非人力所能控制,財演大師tip錯股的機會,與看錯人一樣,是相當大的,也是很正常的。一只股票如果過了一段頗長的時間仍處於虧損,原因只得一個,就是當初決策錯誤。但作為“大師”,因為要維護自己在追隨者心目中的形象,是不能認錯的,於是就要泡製“未學行先學坐”、“有買貴冇買錯”、“越跌越有價值”等歪理來掩飾自己的決策錯誤。

為了“證明”自己正確,財演大師還有常用的一招,就是不停把自己組合裡表現較好的股票拿出來自吹自擂,表現差的,就側側膊當其唔存在。其實,如果其追隨者稍為用腦想想,並不難察覺其間的矛盾:即使是隨機持有二、三十只股票,總會有幾只表現較好,有幾只表現較差,因此,只看表現較好那只,並不足以證明這種揀股方法是對的,否則,若只看表現較差那只,不就能得到剛好相反的證明嗎?

不過,財演大師這一招還是很好用的,因為其大部份追隨者都是不會用腦深入去想的,這其中存在一個心理盲點。

心理學中有專門研究思考和決策的課題,心理學家將人們的精神世界分為兩個系統:第一系統,是無意識感知和認知活動;第二系統,就是思維領域。人們做決策的流程是,首先啟動第一系統得出一個答案,然後第二系統才能介入,審視這個答案。但實際上,很多時第二系統都不會真的介入。

有一個巧妙的心理測試,足以說明這一點,就是那條著名的問題:球拍和球共要US$1.1,球拍比球貴US$1,球的價錢是多少?

這個測試表明,大多數人,包括絕頂聰明的人,都不喜歡深入思考。他們看到這個問題,完全沒經過計算,不加思索就答“US$0.1”。他們從未發錯誤,更不用說找出正確答案。這是人類的普遍行為,人們往往憑強烈的直覺做事,其心理邏輯是:如果感覺正確,那就是正確的。

對於人們快速得出明確的結論,不會停下來想想眼前的證據有無缺陷,是否充分,或者別處是否存在更好的證據,而將當前能獲得的證據視為可靠的、充分的,心理學家Daniel Kahneman給這種心理起了一個貼切的名字:What You See Is All There Is,所見即為全部。



財演大師只反覆談表現好的股票,而把表現不好的藏起來;馬經的“威水版”只把tip中的tips圈出來,而當不中的不存在,其實都是利用了追隨者和讀者What You See Is All There Is這個心理盲點;每過一段時間,就有什麼“少年股神”、“Excel股神”、“美女股神”和“小賭怡情大賭變李嘉誠”等怪胎被捧出來,同樣也是將大眾先入為主、一葉障目、以偏概全、不經大腦思考的心理盲點加以利用而已。

孫宏斌150億輸血賈躍亭背後:兩個山西商人的 all in

1月15日下午,北京金寶街一間酒店里,黑色連帽衫、平頭的賈躍亭和西裝革履、金邊眼鏡的孫宏斌坐在了一起。兩個山西男人,一個44歲,從事互聯網行業,手中的公司嗷嗷待哺,一個54歲,專註房地產,創業過程跌宕,目前公司行業排名(第七)穩中上升,手握600億元現金。

過去的36天,孫宏斌自稱日以繼夜,每天待在樂視辦公室,率融創高層公司團隊及普華永道等顧問機構,對投資標的進行盡職調查。1月13日晚間,樂視發布公告稱,該公司已獲得包羅融創中國旗下天津嘉睿匯鑫企業治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睿匯鑫)以及華夏人壽、樂然投資等合計168億元的戰略投資。這一金額接近樂視網去年前三季度168億的營收。其中,融創中國投資了樂視除汽車業務之外的涵蓋上市與非上市的業務,投資總額約150億元。

“除了我們的汽車生態之外,168億對樂視整個的資金需求,已經能夠非常好的滿足我們生態戰略的第二階段的需求。”多年來一直背負資金壓力的賈躍亭這樣說。他同時透露,雙方並沒有任何對賭協議,而且樂視汽車的 A 輪融資會很快正式啟動。

一位接近交易的知情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獨家采訪時評價,從雙方談判到達成交易時間線來看:12月10日孫宏斌和賈躍亭第一次會面,12月13賈躍亭就飛去了美國準備 FF 發布會,直到1月初才回到北京,1月9日受融創中國實際控制的嘉睿匯鑫註冊成立,再到1月13日雙方發布公告,可以看到,這期間很長一段時間賈躍亭都不在國內,交易就搞定了,說明孫宏斌是一個真正的“賭徒”,敢於做重大決策。

孫宏斌:過去一個月我在樂視上班

150億的投資,從孫宏斌初見賈躍亭,到雙方召開發布會,僅用了36天。

一個令人意外的背景是,兩人雖同為晉商,卻並不相識,見面僅僅緣起於樂視有意出售從世貿手中接手的三里屯商業地產世茂工三項目。世茂工三是去年5月樂視以30億元價格,從世茂股份有限公司(600823.SH)手中接手的項目。據賈躍亭的表述,此次雙方相見的牽線人是中國葛洲壩地產董事長何金鋼。融創與葛洲壩在北京住宅項目上有過合作。孫與賈談判過程中即決定從項目投資上升至戰略投資。

 “我們倆是在(2016年)12月10號下午6點見的面,談了六七個小時,12月12號我和汪孟德、聯想的朋友和我請的顧問去了樂視,跟樂視團隊溝通,晚上喝了頓大酒,第二天老賈就去美國了。”今年54歲的融創中國董事會主席孫宏斌在發布會上說,包括元旦假期在內,自己過去一個月都在樂視“上班”,率團隊進行盡職調查。

據孫透露,此次盡調主要負責人來自聯想控股,普華永道及律師機構也參與其中,試圖理解樂視的所謂“生態”,看到底是個什麽樣的生意。另外,融創也對樂視旗下的上市、非上市、汽車三塊業務之間的關系、資金流向進行了考量。孫甚至調侃地回憶起過去一個月在樂視吃飯、一頓吃了三碗面條的經歷。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9月16日,融創中國下屬的融創房地產與聯想控股旗下的融科智地簽訂兩份框架協議,以138億元總價收購聯想控股41間目標公司的相關股權及債權。孫宏斌曾是聯想掌門人柳傳誌的得意門將,後孫被稱擁兵自重,最終柳傳誌將孫宏斌送進監獄。之後的故事是,柳傳誌借款50萬元,助孫宏斌在天津創辦了順馳,2006年轉手順馳後,孫宏斌憑借融創東山再起。

此次投資樂視,由孫宏斌率隊,其中也有聯想及泛海的團隊參與,原因是聯想的團隊去年年初時曾對樂視進行盡職調查,成為了樂視汽車的股東,而泛海也是同樣投資了樂視汽車。

雖然被稱“並購王”,且前不久投資了鏈家,但融創在投資樂視之前從未有過非地產業務的投資。這也是外界對孫宏斌突然輸血樂視感到意外的原因。孫宏斌坦言,這項投資對融創十分重要,他本人也壓力頗大,為此咨詢了包括柳傳誌、泛海掌門人盧誌強在內的十位左右業界大佬的看法。他說,有些人對此堅決反對,有些人則給出了中肯的意見,認真聽取、考慮過這些觀點後,他認為反對意見不足以顛覆他的決策。

風口浪尖,為何如此堅決投資樂視?孫宏斌給出了幾方面理由:認同樂視的戰略、打法、團隊以及賈躍亭個人的企業家精神。他自稱是個生意人,樂視的投資對他來說是一宗買賣。樂視先從高端產品下手的戰略他很認同,經過了解也看好樂視的團隊,與比自己小10歲的“老賈”氣場相合。

融創對樂視的投資只限於汽車以外的業務,他說時間緊張,自己還沒看懂樂視的汽車業務。融創的第一步是解決非汽車業務的資金缺口,“缺多少解決多少”,第二步是改善治理結構,讓投資者放心。據記者了解,融創在投資的樂視旗下的三個公司派了董事,另在手機業務派了監事,但孫宏斌強調未來這些業務管理上“聽老賈的”。

“all in”還是專註?

“我們(此前)在房地產之外的投資是零,一分錢沒有。”孫宏斌說,融創做的是古老的幾千年前便有的蓋房子的行業,這些年一直沒有投資房地產之外的業務,“沒加過互聯網也沒有被互聯網加過”。

但他同時略生澀的說出了”生態“、“化反”等互聯網語匯。投資非房地產業務?這還與房地產行業的整體發展有關。孫的判斷是,房地產行業2015年銷售是8萬億元,2016年是15萬億元,今後會保持在11萬億左右。進入10萬億的量級後,整個行業繼續保持增長很難,未來行業是特點是大公司好做小公司難做,中國前10名房地產公司會占據40%市場份額。一方面,這對融創這樣的公司來說是個巨大的機會,融創會持續快速的增長,他仍然看好這個行業,另外一方面,如何做增量,投資增量業務,在他看來也是大型地產公司應該前瞻考慮的問題。此前投資鏈家,也被他視為融創追求增量的嘗試。他同時透露,融創過去一年密集考察了金融公司,沒有下手的原因是“太貴”,金融是融創探索增量的方向之一,還考察過資源類業務,此外,他本人也十分看好文化娛樂、體育與大健康產業。

融創中報顯示,2016年上半年,融創中國合同銷售金額約為560.5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約105.6%,逼近融創2015年全年的合同銷售金額682.1億元。融創中國執行董事、行政總裁汪孟德在發布會上表示,去年融創實現了1500億的銷售額,2017年的銷售額預期是超過2100億元。他表示,融創考慮更多的是在未來5到10年要絕對的把房地產主業做好,同時認真探索5到10年後的方向,要提前布局。

有意思的是,賈躍亭在發布會上多次強調,“樂視第一次迎來了發展歷史上真正意義的第二大股東。”事實上,在強調“二股東”的背後,或許還有另外一層含義。此前,鑫根資本創始合夥人曾強以樂視網二股東身份表態,評價賈躍亭很自負,如果不換腦筋還會出事。但隨後賈躍亭對媒體稱,鑫根資本只是二級市場上的一個股東而已,因為樂視持股非常散,樂視網不存在二股東、三股東。

相比之下,對於受到樂視認可的“真正二股東”融創,賈躍亭評價稱,孫宏斌是性情中人,仗義,前瞻,對樂視的投資是戰略性的,雙方甚至沒有對賭。而孫宏斌強調,自己在決策過程中,賈躍亭其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我們蓋房子的,幹的是最古老的行業,幾千年前就有,我們是沒有互聯網基因的,我們判斷(樂視)什麽呢,第一個是不是個有潛力的事兒,第二個人行不行,這事兒能不能做成。老賈是這個時代非常稀有的企業家精神,這是我投資最最重要的原因。”孫還笑著說,自己用一個月時間全盤了解了樂視的經營和財務情況,“看了帳之後我更佩服老賈了,這麽點錢幹這麽大事,全部都在里面,輸了就粉身碎骨”。

“輸了就粉身碎骨”,用賈躍亭自己的話說就是“all in”。在15日的發布會上,他也多次強調自己和樂視堅持“all in”的態度。“all in”通常指撲克遊戲中的術語,常見於德州撲克、梭哈等牌類遊戲,即全押、押盡籌碼。

孫宏斌說,初次相見,他覺得自己和賈躍亭“氣場特別合,都不怕死”。有趣的是,融創投資樂視的消息傳出時,業界就有猜測稱,孫或許在賈身上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早年順馳因狂飆突進的拿地被稱地產界黑馬,而誌滿意得間,孫也曾放言順馳將成中國地產業老大。2004年前後,這類言論曾引來萬科董事長王石等大佬質疑。2004年,伴隨一系列嚴厲的樓市調控措施,高速前進的順馳資金鏈緊張,2006年9月,香港路勁基建通過註資的形式獲得了順馳的絕大部分股份。

但如今的孫氏,雖然在媒體前表現逗趣呆萌,卻絕不乏歷經沈浮之後的冷靜與清醒。他說,樂視這個公司他將資金完全看懂了,自己可能比跟蹤了樂視兩三年的人更明白樂視,甚至比“老賈”更明白。他還說,如今做房地產,最重要的是風險控制,風控應重於規模擴張。

快人快語的孫宏斌這樣評價小自己10歲的賈躍亭:“我年輕的時候誰都不怕,現在誰都怕,老賈現在誰都不怕。”說完哈哈大笑。這似乎是一個曾經轟烈“all in”過的人,對一個正在“all in”的人的感佩與默契,又或是一種提醒。

樂視被低估了嗎?

對於賈躍亭而言,此時的樂視被低估了嗎?

從公告中融創中國旗下的投資資金以及入股比例來看,樂視確實給了融創“友情價”。

根據公告,融創戰略入股樂視,以人民幣60.41億元收購樂視網(300104.SZ)8.61%股權,以79.5億元獲得增發後樂視致新33.5%股權,以10.5億元收購樂視影業15%股權。計算得知,樂視網(300104.SZ)的估值約為701.6億,樂視致新的估值約為237.3億,樂視影業的估值約為70億元。相比此前幾家公司對外公布的估值,有一定程度的縮水。

可以看到的是,此前樂視網2016年8月約48億定增案例中,定增股價約為45元。此外,樂視停牌前90日均價約為42.69元。而按照此次融創中國60.41億入股8.6%的持股比例計算,收購價格約為每股35.4元。

樂視影業的部分,根據此前2016年5月樂視網公布的重組方案,樂視網曾計劃以98億的價格將樂視影業裝入上市公司內,而近日的公告中,嘉睿匯鑫以約10.5億元的價格占到了樂視影業總註冊的資本15%,也就是說,樂視影業的估值縮水了約28億。

此外,一個月前,樂視致新總裁梁軍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關於樂視致新的融資,已經有投資人進來,並且錢已到賬,其中樂視致新的投前估值300億以上。  

賈躍亭給出的回答是:這是嚴格按照證監會的規定來做的,35元左右的價格基本上與樂視網停盤前的價格持平格,和此前的定增沒有必然的聯系。如果把時間拉長來看,35元和45元沒有本質上的差別。

在並購中,一些公司會采取禿鷲戰術,發現瀕臨危險甚至命懸一線的公司,以低價買入股權標的。在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資深投行人士看來,融創對樂視的投資,僅僅參與部分,一方面在於控制風險,一方面在於等到了“撿便宜”的機會。

孫宏斌則強調,自己從來不看價格,看的是價值。

樂視影業CEO張昭對記者透露,此輪融創對於樂視影業投資的價格就是樂視影業 C 輪的價格。“孫總的這次投資最重要的是認可。開玩笑地說,認可比價值更重要。”

不得不提的是,2016年整個電影行業出現拐點,整個行業價值的下降是不爭的事實。張昭稱,對一個公司的估值離不開對這個行業的估值,但不等於樂視認為自己的價值就跌了。“我們公司的價值以後會呈現出來的,不必求一時一刻的價格問題。”他還透露,2017年一定要推進樂視影業註入上市公司,完成對樂視網股民的承諾。

賈躍亭也稱,自己認為樂視影業的價值最起碼300億以上,但是這次不是做 IPO,只是 pre IPO或者說一輪 PE,估值標準不一樣,上市之後會有另外一個價格。而這也是生態經濟模式的價值與合作夥伴、股東共享的一部分。

而除了融創中國旗下嘉睿匯鑫投資約占到150億外,在樂視168億融資中,還包括樂然投資和華夏人壽合計向樂視投資18億元。

第一財經記者查閱樂然投資的信息顯示,其合夥期限自2016年03月07日起,註冊資本與法定代表人均未公開,合夥人包括樂投投資管理(寧波)有限公司,樂視控股(北京)有限公司、深圳英大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以及來自賈躍亭山西家鄉的臨汾市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此前,國家電網旗下英大資本曾和聯想控股一起參與了樂視汽車的首輪融資 ,而臨汾投資集團官網則顯示,其為臨汾市政府的國有獨資公司,法定代表人為狄學飛,自成立以來,發揮作為“政府資本運作、投融資平臺”作用,始終堅持“政府手段的執行者,市場手段的運營者”的定位,累計籌措300余億元資金。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賈躍亭在接受第一財經獨家采訪時曾透露他對外融資的底線:財務上股權可以出讓多一些,但不會放棄控制權,因為任何一個子生態的控制權,都關系到樂視整個生態的戰略。

可以看到,交易完成後,樂視仍把控對於旗下各個業務的控制權。其中,融創將成為樂視網第二大股東,樂視網原實際控制人賈躍亭不變、公司基本面未發生重大變化;融創將成為樂視影業第二大股東,樂視控股原控股股東身份不變,樂視影業重大資產重組事項不會受到影響、仍在加快實施當中;融創將成為樂視致新第7大股東,樂視網控股股東身份不變。

而關於究竟是價格投資還是價值投資,樂視聯合創始人劉弘透露,自己曾在朋友圈寫了這樣一段話:“世界上99%都是價格投資者,只有1%是價值投資者,但往往是價值投資者和實幹家,才會推動社會的進步和人類文明的發展,並且會創造社會經濟總量的增量部分,價格投資者只是把社會財富重新分配而已……”

這段話他也發給孫宏斌,孫回了四個字:“寫得真好”。

資金問題已解決,除了汽車

“除了我們的汽車生態之外,168億對樂視整個的資金需求,已經能夠非常好的滿足我們生態戰略的第二階段的需求。”對於此時包括融創在內的輸血,曾經一直受到資金資金問題困擾的賈躍亭這樣說。

此次交易過後,樂視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合計將獲得資金約71億元,其余的資金將投向非上市體系當中的樂視生態,比如樂視全球化、手機等子生態,滿足這些業務階段性的需要。此外,不少樂視子業務也會有正常的股權融資,例如樂視體育接下來就會進行股權融資,甚至上市計劃。

賈躍亭解釋稱,這次樂視還是專註解決非汽車的體系。汽車業務此前已經投入了非常多的資金,也傾註了很多的精力。在生態協同和生態化反方面,汽車生態和整個生態是不可分割的部分。在資金需求方面,汽車是一個重資本的行業,但樂視的商業模式非常獨特,他稱樂視很有信心用1/3的資金,就能夠做到同等的規模。

“樂視汽車的A輪融資,應該會很快正式啟動。 ”賈躍亭透露。

在賈躍亭看來,此次引入融創這個重量級戰略投資人,對於樂視至少有三重意義:第一,樂視首次迎來了發展歷史上真正意義的第二大股東。過去樂視一直是單槍匹馬、孤軍奮戰的孤膽英雄,引入融創作為戰略夥伴後,意味著樂視從此有了強大的戰略同盟,產生協同效應;第二,樂視將會與融創在互聯網+地產等諸多領域開展一系列深度全面合作;第三,引入融創會幫助樂視改善經營、完善治理機制,並借此改善治理機制、提升組織能力來解決自身發展中的問題,實現健康發展。

對於樂視的下一步,賈躍亭在此前接受第一財經獨家采訪時表示,解決掉資金問題之後樂視會進入下一個階段,並對戰略進行了調整:第一,樂視的定價策略會發生很大的改變,開始要追求正向現金流的快速增長,同時也要保持用戶數量的依然是規模化的快速增長;第二,放緩樂視一些大的項目,雖然重要但沒那麽緊急的項目的節奏;第三,要快速的增強樂視資本團隊的能力 。

聯系到樂視的近期的動作來看:在上市公司樂視網體系內,樂視正在挖掘超級電視、超級手機等智能終端入口價值,增加各生態用戶運營收入;基於整個樂視生態,樂視稱要在中國、美國以及其它新興市場規模獲取高價值用戶,通過提供全球產品和服務,實現收益的增長;而第三大體系、樂視超級汽車生產研發不斷推進、超級汽車工廠的破土動工,將為生態系統下一階段貢獻營收。

此外,樂視還將和融創中國在業務合作、股權合作、資本市場合作等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雙方介紹,業務合作包括但不限於在智能硬件、互聯網+房地產、汽車生態小鎮及影視主題樂園等互聯網生態小鎮、智能家居和智能社區等領域。

在賈躍亭眼里,一場全球範圍內的價值遷移正在發生。而背靠上億互聯網用戶、在智能制造以及科技創新領域擁有優勢的中國企業應該抓住這個機會。

(記者江旋對本文亦有貢獻)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