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市盈率投資的核心(自留備查) Yujia
來源: http://xueqiu.com/1997857856/32128084
市盈率 = 價格 / 收益 ; = 市場信心 / 實體狀況 ;
市盈率,反應的是投資者群體對企業未來的信心程度,也可以反映出市場上的泡沫水平。
投資收益率 = 收益 / 投資 ; = 利潤收益 / 投資成本 ;
= 實收股息 / 買入成本 ;
--------------------------------------------------------------------
作為一個投資人,我們最關心的,是投資收益率;
穩定、可持續、合理較高的投資收益率終將成就投資人的一切;那麽,我們就應該從投資收益率展開邏輯:
投資收益率 = 實收股息 / 買入成本 ;
= ( 每股收益 * 利潤分配比例 )/ 買入成本 ;
= 利潤分配比例 / 市盈率 ;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簡單結論,
投資收益率和市盈率有著先天邏輯上的聯系,非常緊密;
我們需要穩定、可持續、合理較高的投資收益率,
則:
1 調高分配比例
2 降低市盈率不難知道,1 ,對於企業的利潤分配比例,較好的情況就是穩定,過高不能持續,過低說明資金困難(甚至於造假)。因此,我們只能通過尋找 2 ,較低的市盈率,來提高我們的投資收益率,別無它法。因此
,尋找低市盈率,進行投資,成為持續成功投資的不二法門。
---------------------------------------------------------------------------------------------
問題來了,何為低市盈率?市盈率 = 價格 / 收益 ;
降低市盈率,我們需要:
1 低廉的價格
2 不斷增長的收益我想我已經逐漸
明確了:
1 降低市盈率,可以通過降低價格實現(在收益穩定的條件下)
2 降低市盈率,也可以不通過降低價格,而是通過增長的收益(增速高於價格增速)來實現。第1種情況,我們稱之為價值低估;
第2種情況,我們稱之為價值成長;--------------------------------------------------------------------------------------
我想問題已經
解決,
低市盈率,包含兩種類型,一種是價格下滑而業績相對穩定型,也就是被市場低估、錯殺類型。
另一種是價格雖然不低,而且持續上漲,但業績增速更高,導致未來市盈率走低,也就是成長期類型。------------------------------------------------------------------------------------------
市場上,更多的是喜歡第二種類型,至少目前國內是這樣的。
但是,
分析美國歷史不難發現:
1 格雷厄姆時期,以低估、錯殺投資為主;
2 巴菲特早期,更是以低估、錯殺投資為主;
3 巴菲特中期,開始轉變為低估錯殺、並結合成長型的投資風格;
4 巴菲特中後期,投資風格主要為利用危機,進行大規模產業並購,力圖整體買入優質資源。
如果結合大師們所處的時代,我們可能會
豁然開朗:1 格雷厄姆時代與巴菲特早期,美國處於大蕭條開始,及二戰前後不穩定的社會經濟形態,企業經營異常艱苦,實體經濟風雨飄搖,在此時期,成長性根本就是笑談,硬資產才是根本,所以二位經常以企業破產估算為基礎,進行評估投資,俗稱撿拾煙蒂。
2 隨著美國經歷大蕭條、二戰、高通貨膨脹等階段後,進入80年代,美國經濟進入了明顯的穩定、擴張周期,我們發現此時的巴菲特,開始放棄格雷厄姆式的傳統方式,而是轉入了穩定持有,等待成長的新階段。
綜上,我想,對於投資,一定要結合實際的經濟環境、社會環境、歷史環境,不論采用何種方式,歷史終會告訴你一個道理——
結合實際環境,邏輯才能奏效,投資才會成功。
-----------------------------------------------------------------------------------------------------
綜上所述,反觀國內呢,低市盈率投資法之——成長性投資,如此熱捧,
可行嗎?這是我一直以來深表懷疑的!
國內市場從90年代初開始,直到今天,依然處於不成熟階段,制度上依然存在巨大漏洞。
而國內經濟,真正起步還是從2000年後,經歷了08危機,我們當前正前行在一個嶄新的階段,未來,誰又可知呢?國內的歷史,只有一個經驗——折騰!
國內企業,能夠十年穩定發展,穩居行業前排的企業,聊聊可數,或者幾乎沒有。
更多是借助2000年後的大環境,急速擴張與發展,曾經欣欣向榮的背後,誰也不知道是什麽,因為誰也沒有經歷過嚴峻的考驗,現在,正當時……
所以,我根本不認為國內的投資環境適合成長性投資,因為沒有任何一點歷史,能夠讓我對國內的環境、企業,放心。
我想國內更多的,是利用資金優勢進行坐莊炒作,但隨著各類大型資本,不同風格資本的逐漸進入,隨著市場制度的逐漸完善,我想過去國內的主流炒作方式,也會退居二線,也許,過不了幾年,你會發現,國內市場,如同港股一樣,坐莊炒作,只存在於小企業之中……(希望如此!)
因此,
我選擇了第一類,價值低估投資,利用低估、錯殺,造成的低市盈率、高投資收益率,期望企業能夠過關,期望可以實現價值回歸,期望中國能夠走出一個穩定的歷史環境。
-------------------------------------------------------------------------------
總結:不論何種投資,價格低是必定、必須、必要的。
不論何種投資,收益率才是最為關鍵的,不論是價值回歸類的高收益,還是業績成長類的高收益,都應該是投資人歡迎的。
關鍵,關鍵是未來,在未來,如果你真正實現了收益率穩定、可持續、合理較高,你就是一個成功的投資者,你就是股神,你就是巴菲特,沒什麽可謙虛的。
千萬別跟價格波動較勁,那些都是故事,都是浮雲。-------------------------------------------------------------------------
做一個被動的低市盈率投資者,挺好!@不明真相的群眾 @東博老股民 @歸隱林地 @sosme @釋老毛@周年洋
歐版QE之我見 Yujia
來源: http://xueqiu.com/1997857856/35745930
2015年初,對於我來說,最預料之外的事,歐版QE應該算是第一件了。
對於QE,
我想記錄一下我的邏輯,以備日後詳查,積累經驗之用。
1 同樣QE,美國QE和歐洲QE除了影響力差別外,本質一致,對於中國的影響,本質相同,僅僅影響程度不同而已 。
2 美國起始於08危機的QE,對中國的影響已經定論——通脹壓力,鑒於當時國內的4萬億政策,由於自身結構無法消化,以至於通脹壓力很大,加之美國QE連連,外部通脹壓力始終陰影籠罩著中國經濟,所以國內政策一直以壓倒通脹為己任,連續多年的緊縮政策最終消滅了通脹,但是這也與後期美國QE的趨緩,直至退出不無關系。因此,國內的通脹,應該是與自身錯誤政策加之外圍美國QE的綜合作用所致,其最大危害就是通脹,最大結果就是緊縮,最大影響就是資本市場持續低迷。
3 時至今日,國內情況已然巨大不同,通脹轉變為通縮,同時由於經濟結構調整的進行中,政府並不願意大規模放水,刺激經濟,更願意擠牙膏式的點對點,小額放水,維持經濟低熱度。此時,美國QE結束,美國即將進入適度緊縮的狀態,外圍大宗商品均處於低迷狀態,國內外通脹條件完全消失。
4 介於國內政策兩難之際(希望經濟溫和,但又不願意刺激),歐洲QE出臺,雖然不如美國影響力巨大,但依然對中國有著影響。同美國QE一樣,持續的歐洲QE將會使得流動性進入中國,並產生通脹動力,由於當前國內是通縮環境,國外不具備通脹條件,因此,同樣的QE,在不同環境中,將會起到截然不同的作用,歐洲QE將會成為促進中國經濟的動力,而不是壓力。新的流動性將會代替政府的刺激,經濟將會因為新鮮血液而逐漸恢複生機,政府也因不必大規模放水而樂見其成 ,歐洲QE將會為國內通縮轉化為溫和通脹,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我們會在不久的將來看到,國內經濟開始穩定、複蘇,國內通脹溫和,經濟回到平穩的增長軌道上來,當然,領導絕不會將國內的大好形勢歸為歐版QE,一定是領導有方
;但事實上,這一定是各種因素的綜合結果。
5 因此,如果以上分析方向正確,不論是什麽因素,導致國內經濟恢複穩定,國內通縮轉為溫和通脹,對於資本市場來說,這都是非常重要的經濟基礎,因此,這種經濟狀態的改善,將會在未來,進一步強化市場的牛市邏輯,資本市場將進入牛市的下一個階段——經濟推動市場上行。
同樣的外部流動性,08年後是壓力,而今天卻是動力。
同樣的事情,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條件,
卻發生了截然相反的作用,導致了截然相反的結果,這,就是經濟。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