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WTO死裡求生

http://www.infzm.com/content/96635

在全球共同的貿易規則框架瀕臨崩潰之時,「峇里島協議」標誌著WTO終於前進一步,實現了18年來多邊談判零的突破,將失去信心的成員們重新拉回談判桌。

為了在每個成員的「紅線」之間尋找「公約數」,峇里島會議迴避了許多有爭議的關鍵問題。這意味著接下來還會產生無數談判,而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利益衝突,仍然是最大的障礙。

2013年12月7日早晨,正當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以下簡稱WTO)副總幹事易小准心情沉重地離開峇里島,他在機場收到同事發來的短信:協議達成了。

此時,WTO第九次部長級會議終於閉幕。閉幕式推遲了20個小時,直到最終達成「峇里島一攬子協定」。

這是WTO成立18年來多邊談判零的突破。

WTO至今已有160個成員。此前,旨在讓成員削減貿易壁壘,創建更公平的貿易環境以促進全球化與經濟發展的,談判進行了足足12年,但因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巨大的利益衝突而深陷僵局。而在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發達國家戰略性退卻,日益明顯地放棄多邊框架,轉而推行他們能有更多主導權的雙邊協議和區域聯盟。

這讓世界共同的貿易規則框架不斷受到侵蝕和被邊緣化,全球很可能失去統一的規則。在這樣的背景下,「峇里島協議」讓WTO終於往前走出了一步,把那些失去信心的成員重新拉回到談判桌上。

上任不足百天的WTO總幹事阿澤維多因此在閉幕式上非常激動。一位當時在場的人士向南方週末記者描述說,演講中阿澤維多當場哽咽。他說:「世界將重回世界貿易組織。」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預計,這一協定將為全球經濟帶來9600億美元的潛在效益。發達國家出口總量將增長4.5%,發展中國家增長10%。並將創造2100萬份就業,其中發展中國家1800萬份。

沒有B計劃

對WTO來說,沒有B計劃(替代計劃),因為WTO再也失敗不起了。各方在私下都已經有基本共識,如果這一次再失敗,這些議題就再也不會有人去關注了。

易小准並沒有想到過達成一個小的協議竟如此艱難。

他原本是商務部副部長,2013年8月出任WTO副總幹事,這是首次有中國人擔任這一職務。

「十幾年前,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擁抱全球化的時候,沒人想到多邊貿易體制會走到今天的困境。」2013年12月9日,易小准在第十二屆「WTO與深圳」高級論壇上回憶說,後來不斷有高級官員詢問多哈回合到底還有沒有戲,「我們雖然對外高調地宣稱支持多邊,但已經不那麼有信心了」。

多邊貿易談判、貿易機制審議和爭端解決是WTO最重要的三項職能。其中爭端解決職能最為大眾所熟悉,效率也最高,被視為「皇冠上的明珠」。

但多邊貿易談判卻一直深陷困境。自從WTO正式成立的18年來,不僅沒有達成一項多邊貿易協議,而且對條文有解釋權的部長級會議沒有對任何一個有爭議的條文作出過解釋,連爭議解決諒解備忘錄的修改也久拖不決。

WTO總理事會主席、巴基斯坦駐WTO總代表巴希爾甚至悲觀地認為,未來WTO會跟貿發組織一樣,只剩下爭端解決。

人們開始懷疑,WTO還有能力推動貿易自由化,制定全球貿易規則嗎?一些國際媒體甚至打出了「WTO已死」的新聞標題。

發達國家最先抽身,他們放棄多邊談判,選擇結成區域聯盟。

比如美國就正在努力通過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和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議),試圖重新取得世界規則的制定與主導權。

美歐經濟產出約佔全球總產出的一半,雙邊貿易額佔全球貿易總額的三分之一,並已經完成了TTIP的第二輪談判。儘管TTIP難以在2014年按計劃完全達成,但許多成果已經可以預期。一旦談成,將極大提高雙方貿易自由化的程度,也將對世界貿易標準產生重大影響。

這些新規則往往具有更高的標準,在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上遠超過WTO的標準,甚至包含大量的國內規制上的規定,如政府採購、國企、競爭政策、知識產權保護。

這讓易小准非常擔心。一旦這些協議都能達成,其所覆蓋的貿易額和管理的規則會遠遠大於WTO的多邊體制,而世界貿易規則將會被「碎片化」。

於是2011年WTO第八次部長會議上,成員決定推動具有普遍共識的議題先行達成協議,也就是他們稱之為「早期收穫」的一攬子協議。

在這樣的背景下,2013年在峇里島舉行的第九次部長級會議可謂是背水一戰。早在一年前,各成員代表團就在日內瓦開始了磋商和談判。不過,阿澤維多11月26日宣佈談判未能成功消弭分歧達成共識,因此需要在會議期間做最後一搏。

「走向峇里島之前,仍有代表團認為,峇里島解決不了最後的問題。」趙宏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她是中國常駐WTO代表團公使銜商務參贊,參與了談判的全過程。她說:「如果部長級會議都解決不了,這本身又會是一次危機。」

在一次內部的小型會議上,易小准說,對WTO來說,沒有B計劃,因為WTO再也失敗不起了。

「利益的驅動,推動峇里島會議取得今天的進展。」易小准說。各方在私下都已經有基本共識,如果這一次再失敗,都會有極大損失,因為這些議題就再也不會有人去關注了。

在閉幕式上,WTO總幹事阿澤維多與大會主持人印尼貿易部長吉達含淚擁抱。 (CFP/圖)

在紅線與紅線之間

「我們不觸碰別人的紅線,別人也不能觸碰我們的紅線。」

即使有共識,但巨大的利益分歧還是讓本輪談判一波三折。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距離峇里島會議僅剩兩週,中國成為了談判的焦點,因為中美兩個大國在如何執行農產品關稅配額的問題上依舊存在分歧。

中國希望在貿易體中被歸入發展中國家,但美國卻認為,作為新興經濟體,中國是一個例外,應與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遵守同樣的規則,開放其關稅配額系統。

中國每年的農產品關稅配額為小麥963.6萬噸、玉米720萬噸、大米532萬噸,棉花89.4萬噸。一旦重新開放關稅配額系統,勢必影響到國內糧價進而可能影響數億農民。

中國WTO研究會會長孫振宇說:「中國在WTO作用越來越大,既要堅持發展中國家的地位,又要做一個負責任的大國,這會讓中國在談判處於非常糾結的位置。」

中國代表團已經預見到這個問題會讓中國進退兩難。早前的日內瓦談判之初,中國就提出對此不應重開談判。無論是在美國代表團面前,還是在總幹事面前,中國代表團一遍又一遍地重申這一立場。中國常駐WTO代表、特命全權大使俞建華也在緊要關頭飛去親自主持談判。

「這是讓他們看到中方的立場,並非臨時起意,」趙宏說,「後來很多人說我們綁架『早期收穫』,事實上是,我們不觸碰別人的紅線,別人也不能觸碰我們的紅線。」

後來,發展中國家成員與中國站到同一條戰線上,因為一旦重新開始關稅配額特別及差異化安排的談判,發展中國家的特殊國差別待遇也受影響。

阿澤維多最後提出了一個讓各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在提交峇里島會議簽署的協議中,關稅配額的規定附帶時間限制。

和平條款裡的不和平

關於印度糧食收購與補貼的爭議,一直延續到了峇里島,並且走到了崩潰的邊緣,成為本次會議最大的麻煩。

解決了中國的問題,印度的糧食收購與補貼問題又讓峇里島會議充滿了不確定性。

印度今年9月通過了《印度食品安全法案》,政府進行糧食收購,再以低廉的補貼價格補貼全國三分之二的人口。

根據WTO的農業協議,政府以行政價格購買農產品有一定的上限。該協議中的市場基準價格以1986到1988年的平均價格計算,但近年來農產品價格上升,印度擔心他們的收購與補貼會因此觸發懲罰條款。

阿澤維多提出的解決辦法是,制定一個「和平條款」,即成員「在一定時期內」不會利用爭端解決機制對印度提起申訴,直到找出針對印度所面臨問題的永久解決方案。

但是「一定時期」是多久,在談判中分歧巨大,美國主張明確這個過渡時間的時限(比如四年),而印度堅決不同意設定明確時限。

峇里島會議前夕,印度商務部部長夏爾馬在12月2日發表聲明,認為和平條款不應該限制為四年,而應該是在WTO就這個問題達成永久解決方案前,該條款永遠有效。「對印度來說,糧食安全是不容談判的。」

這種強硬,被普遍認為跟印度國內政治有關。明年5月,印度國會將進行大選,現執政黨國大黨一直支持這項採購計劃,如果在WTO談判中做出讓步,很可能會失去廣大農民的支持。

爭議一直延續到了峇里島,並且在12月5日走到了崩潰的邊緣。

國際貿易和可持續發展中心在會議期間刊出的《每日快報》上披露:阿澤維多給了印度三個選擇——日內瓦談判的草案;永久解決方案的過渡機制;給予印度特殊待遇的「退出」條款——但夏爾馬一個也沒有接受。印度問題成為了峇里島會議最麻煩的一個絆腳石。

在會議的最後一天,拯救峇里島協議僅存的寶貴時間裡,無數次艱難談判之後,和平條款上的一個註腳解決了印度的問題:直到最終方案實現之前,臨時方案一直有效,超過了「微量允許」仍然可以豁免農業項下的起訴。

草案於12月6日晚送到了各部長手中。沒想到,眼看著糧食安全提案即將達成,巴基斯坦站在了印度的對立面上,提出糧食安全問題只能是臨時的,不能是永久的,因為他們擔心印度可能向其他國家傾銷糧食。

談判再次中止。

最後,阿澤維多在協議中,加了一句話:現有的糧食安全方案不能影響到其他國家的糧食安全。

緊急請示國內之後,巴基斯坦同意了這個方案。此時,部長們和總幹事的會議已經持續了整整一個通宵,到清晨,方案通過。

儘管達成協議,但卻留下了一些隱患。瑞士伯爾尼大學全球貿易學院教授艾爾澤就表示擔憂,他認為當印度開此先例,其他成員(不僅僅是發展中國家)在將來也會要求特殊待遇。

古巴發難

中國的這個重要的發言是中國斡旋地位的一次體現。

12月6日夜裡,看到美國和印度談判代表擁抱在一起,阿澤維多激動地說:今晚,我們挽救了多哈回合。

不料,話音未落,意外再次發生。

古巴、委內瑞拉、玻利維亞、尼加拉瓜等4國對部分條款提出抗議,拒絕簽署文件。他們質疑峇里島一攬子協議的平衡性,特別是貿易便利化協議。會議再度陷入僵局。

古巴提出禁止各成員「對其他成員的運輸商品或船舶或其他運輸方式」採取歧視措施,這一提案主要針對美國1960年對於古巴實施的禁運。

代表團團長會議上,古巴三次發言,始終在強調,他們的事情沒有解決,仍然需要關注。凌晨3點半,只能休會。4點的團長會更像是個道歉會,阿澤維多為緩和氣氛,表示任何成員都有表達意見的權利。

參與談判的中方代表團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6點半,中國商務部部長給古巴部長打了一通電話,後者說不會阻礙協議的通過。

早上10點的團長會上,古巴代表坐在靠後的席位。古巴、厄瓜多爾、委內瑞拉分別發言,他們一致表態,拉美四國堅持認為協議應該更加平衡,但是不會阻擋協議的通過。

之後,俞建華代表中國發言,再一次重申,貿易自由是每一個貿易成員的權利,應該得到尊重,非歧視問題在WTO今後的工作中應該得到重視。

在趙宏看來,中國的這個重要的發言是中國斡旋地位的一次體現。

最終,「1994年的《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ATT)第五條的非歧視原則仍然有效」被寫進了《峇里部長宣言》,也讓古巴有了安全感。

後峇里島計劃

峇里島會議其實標誌著「單一承諾」談判形式的結束。之前這種一攬子的、大型的貿易協議不會再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分議題談判的小型協議。

「峇里島一攬子計劃」的達成,讓人們重拾多邊貿易體制的信心。孫振宇認為,這挽救了WTO的頹勢,將幫助多邊貿易體制走出低谷。

其中《貿易便利化協定》成為18年來第一個多邊協定,是「早期收穫」中唯一具有較強法律約束力的協定。

建立「單一窗口」也將極大地簡化清關手續,台灣WTO研究學者李淳研預計,若按中國大陸2012年的出口值為據,按1%的通關效益換算,初估可為大陸帶來1229億元人民幣的經濟效益。

但這僅僅是個開始。

《峇里部長聲明》最後一項是「後峇里工作計劃」,具體工作包括一年時間內梳理多哈發展議程餘下的問題,特別是農業、發展和最不發達國家問題,並將優先處理那些聲明中不具法律約束力的議題,一些在峇里島會議中尚未完成的談判還將在未來繼續。

艾爾澤也看到,第九次部長級會議迴避了一些具有爭議性的議題,「峇里島一攬子協定」的規範性內涵尚沒有觸及降低關稅、或開啟「零關稅」這些推動全球自由貿易的關鍵性問題。

比如農產品配額的諒解備忘錄就提高關稅配額的完成率達成一致,但並未涉及實質性的關稅減讓。

艾爾澤說:「總體上,發達國家沒有在協議中做任何承諾。這表明,這個多邊貿易體系裡的承諾正變得越來越分化;WTO的成員們決定他們自己執行改革的時間表。」

峇里島會議其實標誌著「單一承諾」談判形式的結束。之前這種一攬子的、大型的貿易協議不會再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分議題談判的小型協議。

趙宏也認為,WTO談判議題既要解決發展中成員的關注,也要解決商業界對經濟繁榮發展的需求,特別是要解決發展中成員如何融入跨國公司價值鏈條,參與公平競爭。這些問題如何落實到規則層面,並轉化為規則制定,對WTO來說是一個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758

美國連失兩局:WTO裁定美對中印部分產品收取不當關稅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9378

世界貿易組織(WTO)14日裁定,美國對從中國進口的鋼鐵和光伏板等產品征收的72億美元關稅的做法不符合WTO制定的規則。英國《金融時報》認為,裁決可能限制美國利用關稅作為懲戒工具的行為。 2007-2012年間,美國對從中國進口的壓力管、鋼絲索和太陽能電池板等22類產品發起反補貼調查,並征收關稅。2012年5月,中國就美反補貼調查中的錯誤做法,在WTO向美提起磋商請求,認為美方濫用貿易救濟規則的行為損害了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昨日WTO的裁定報告支持了中方的多項訴訟請求,認定美對華發起的反補貼措施在公共機構認定、土地專向性認定以及對出口限制措施發起反補貼調查等做法違反世貿《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議》。 此外,美國關於“中國政府的補貼扭曲了中國市場,以至於中方產品在國內的價格並不足以作為(出口)基準”的說法也為TWO否定。 中國商務部在日內瓦發布的一份聲明表示: 中方敦促美方尊重世貿組織裁決,盡快改正濫用貿易救濟措施的錯誤做法,並確保中國企業公平競爭的環境。 美國貿易代表Michael Froman認為,這一裁決有利於中國,並表示 美國政府正認真評估現有選擇,將采取一切適當措施,確保美國針對不公平補貼的救濟措施仍舊強力而有效。 WTO周一還裁定,美國對印度的鋼鐵產品征收了不當關稅。據悉這項起訴是印度在2012年提交的,要求美國改變對特定印度鋼鐵產品征收的關稅水平。 但WTO並未同意中國和印度提出的所有請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379

WTO《2014世界貿易報告》五大看點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667

貿易與GDP

世界貿易組織(WTO)指出,今年歐洲經濟低迷對國際貿易有所拖累,並傷及全球經濟增長。國際貿易增長還未從上次金融危機中恢複,這限制了全球資源的最佳配置能力。

WTO在本周一最新發布的報告中預計今年全年國際商品貿易量將增長3.1%,不及20年的增速均值5.3%。WTO報告中有五點內容中值得大家關註:

1.歐洲令人失望

歐盟承擔了全球三分之一的貿易量,持續的高失業率使得歐洲進口降速,今年以來盡管德國增長情況不錯,但歐洲整體進口量仍停滯不前。

2.美國成為亮點

雖然年初的極寒天氣讓美國經濟遭遇罕見的收縮,但今年美國的貿易數據還是好於其他發達經濟體。失業率降低對商品及服務貿易貢獻很大。

3.新興經濟體存在風險

WTO預計新興經濟體的貿易增速仍然領先於對手們,但風險也依然存在,如中東、亞洲和東歐的內戰和領土爭端,可能導致能源價格升高,擾亂貿易來往。

4.中國在改變

WTO表示,去年中國成為全球最大商品貿易國,此外還超過德國成為第二大商業服務進口國,進口價值為3290億美元。這些變化與中國近年來的轉型有關,中國從依賴出口的制造業和國內基礎建設型經濟轉向更多的消費型經濟。美國和中國的貿易赤字正在縮小,中國也正在放松資本管制,這將有利於增強中國出口的競爭力。

5.關註俄羅斯

即便在烏克蘭危機之前,俄羅斯的經濟已經開始下滑,貨幣也開始走弱。自從烏克蘭危機以後這種趨勢加速發展。來自西方國家的制裁和俄羅斯的反制裁行動威脅到了俄羅斯的貿易,尤其是能源部門。俄羅斯今年的進口下滑程度在主要國家中排名領先,另外一個進口嚴重下滑的國家是泰國,主要受國內政治動亂影響。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827

今年外貿增長目標或降至6% 創加入WTO以來最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099

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降溫,常年保持高速增長的外貿也將轉入“新常態”。

海關總署昨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分別增長3.4%、6.1%和0.4%。其中,進出口總額3.4%的增速,大幅低於年初時提出的7.5%的目標。

海關總署發言人鄭躍聲表示,中國對外貿易已經從高速增長階段進入到中高速增長的區間。世界經濟複蘇緩慢,無法支撐我國外貿的高速增長。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國的對外貿易也進入了穩增長、調結構、提質量為特征的新常態。” 鄭躍聲說,外貿增速大幅低於預期,與貿易正處於增速的換擋期有關。貿易增速同整體經濟增速一樣,已經從高速增長階段進入到中高速增長的區間。

在提到今年的外貿形勢時,他表示,預計2015年我國外貿的總體增速將高於2014年,外貿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也會進一步提高。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2015年的外貿增長目標或將從去年的7.5%下調至6%左右。這將成為2001年中國加入WTO以來,最低的外貿增長目標。報道稱,“推進外貿穩增長調結構,培育競爭新優勢”也成為今年外貿主管部門的主要工作。

去年底,《中國日報》曾援引商務部長高虎城周日的話報道稱,中國已將2015年的對外貿易增長目標由今年的7.5%下調至6%。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376

WTO達成近二十年首個關稅削減協定 惠及萬億貿易額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60035.html

WTO達成近二十年首個關稅削減協定 惠及萬億貿易額

一財網 郭麗琴 2015-07-24 21:08:00

據美國國際商會發布的數據顯示,WTO的《信息技術協定》生效後全球GDP將出現1900億美元的年增長,全球貿易將有1萬億美元關稅減免。

ITA擴圍談判產品清單已最後敲定,年內將完成降稅期談判

WTO的《信息技術協定》(ITA)成員7月24日終於在日內瓦達成包括201個產品的最終擴圍清單。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核心人士處了解到,繼上周取得突破之後,聚集在日內瓦的各國談判等國內對最後談判內容的授權,24日是最後截止日期,目前所有談判方都已接到授權確認達成一致。

該人士對本報記者指出,目前各方只是就取消關稅的產品清單達成一致,下一步還有降稅期談判。目前,計劃年底前完成談判。

“關稅不是一達成就取消,分3、5、7年完成,哪些3年或5年或7年內取消還要談。”他說。

中美兩國作為全球IT類產品最大的貿易方,是此輪談判達成的關鍵。此前,在2014年於北京舉行的“APEC領導人會議周"期間達成一致。之後,其他一些國家又提出新的問題,例如韓國等經濟體提出將LED產品納入清單,導致談判一度陷入僵局。

已完成的這輪談判旨在進一步削減ITA覆蓋的敏感產品清單,目標是完全消除這些產品的關稅。共有70個世貿組織成員參加談判,占據全球IT產品貿易的97%。

這個新的清單將是WTO近二十年來首次達成的關稅削減協定。據估算,這些新增的201項產品的年貿易額在一萬億美元左右。

據美國國際商會發布的數據顯示,協定生效後全球GDP將出現1900億美元的年增長,全球貿易將有1萬億美元關稅減免。

ITA是WTO框架下旨在將信息通訊技術產品關稅降為零的多邊協定,1997年由39個國家和地區在日內瓦簽訂。中國於2003年4月成為ITA第43個參與方。

ITA協定自生效以來從未修訂過,因此不覆蓋一些新興的高科技產品,如半導體、核磁共振儀、移動通信終端等。2012年,成員國同意啟動ITA擴圍談判,美國、歐盟、日本、韓國、中國等IT大國提交的產品清單成了世界關註的焦點。

根據日內瓦智庫ICTSD的數據,如果各方都批準,這個最終清單上產品的關稅將降到零。這些產品包括新一代的半導體,磁共振成像(MRI)機,全球定位系統(GPS)設備,遊戲機,打印機墨盒,和計算機斷層掃描(CT)掃描儀等等。

整輪談判最核心的部分,主要是中美雙方的博弈。

2013年末,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曾發表聲明稱,自2012年9月以來,中方一直在積極參與ITA擴圍談判,不僅多次協調國內相關產業,而且在擴圍談判中不斷改進出價。

但美國曾於日內瓦當地時間2013年7月17日,2013年11月21日,兩次號稱與中國立場不同,策略性中止談判。

編輯:李興仁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500

WTO達成近二十年首個關稅削減協定 惠及萬億貿易額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60035.html

WTO達成近二十年首個關稅削減協定 惠及萬億貿易額

一財網 郭麗琴 2015-07-24 21:08:00

據美國國際商會發布的數據顯示,WTO的《信息技術協定》生效後全球GDP將出現1900億美元的年增長,全球貿易將有1萬億美元關稅減免。

ITA擴圍談判產品清單已最後敲定,年內將完成降稅期談判

WTO的《信息技術協定》(ITA)成員7月24日終於在日內瓦達成包括201個產品的最終擴圍清單。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核心人士處了解到,繼上周取得突破之後,聚集在日內瓦的各國談判等國內對最後談判內容的授權,24日是最後截止日期,目前所有談判方都已接到授權確認達成一致。

該人士對本報記者指出,目前各方只是就取消關稅的產品清單達成一致,下一步還有降稅期談判。目前,計劃年底前完成談判。

“關稅不是一達成就取消,分3、5、7年完成,哪些3年或5年或7年內取消還要談。”他說。

中美兩國作為全球IT類產品最大的貿易方,是此輪談判達成的關鍵。此前,在2014年於北京舉行的“APEC領導人會議周"期間達成一致。之後,其他一些國家又提出新的問題,例如韓國等經濟體提出將LED產品納入清單,導致談判一度陷入僵局。

已完成的這輪談判旨在進一步削減ITA覆蓋的敏感產品清單,目標是完全消除這些產品的關稅。共有70個世貿組織成員參加談判,占據全球IT產品貿易的97%。

這個新的清單將是WTO近二十年來首次達成的關稅削減協定。據估算,這些新增的201項產品的年貿易額在一萬億美元左右。

據美國國際商會發布的數據顯示,協定生效後全球GDP將出現1900億美元的年增長,全球貿易將有1萬億美元關稅減免。

ITA是WTO框架下旨在將信息通訊技術產品關稅降為零的多邊協定,1997年由39個國家和地區在日內瓦簽訂。中國於2003年4月成為ITA第43個參與方。

ITA協定自生效以來從未修訂過,因此不覆蓋一些新興的高科技產品,如半導體、核磁共振儀、移動通信終端等。2012年,成員國同意啟動ITA擴圍談判,美國、歐盟、日本、韓國、中國等IT大國提交的產品清單成了世界關註的焦點。

根據日內瓦智庫ICTSD的數據,如果各方都批準,這個最終清單上產品的關稅將降到零。這些產品包括新一代的半導體,磁共振成像(MRI)機,全球定位系統(GPS)設備,遊戲機,打印機墨盒,和計算機斷層掃描(CT)掃描儀等等。

整輪談判最核心的部分,主要是中美雙方的博弈。

2013年末,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曾發表聲明稱,自2012年9月以來,中方一直在積極參與ITA擴圍談判,不僅多次協調國內相關產業,而且在擴圍談判中不斷改進出價。

但美國曾於日內瓦當地時間2013年7月17日,2013年11月21日,兩次號稱與中國立場不同,策略性中止談判。

編輯:李興仁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501

“TPP是中國下一步改革的鏡子” 訪中國加入WTO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原商務部副部長魏建國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2917

龍永圖(左)、魏建國(右) (李微敖/圖)

TPP沒有中國參加並不是美國不讓中國參加,是中國自己選擇暫時不參加的。如果RCEP還沒有結束,中國馬上跳槽去參加TPP談判的話,就顯得很不厚道。

中國還有很大的回旋余地,並不是像有些人講的,現在美國已經制定出新的全球規則,強加於中國。中國已經不是像當年那樣的一個小國了,TPP的規則,如果中國不接受,歐盟不接受,那就不能成為全球規則。

TPP達成以後,對中國在一些關鍵領域的改革,會形成一些壓力。比如在保護治外法權、環保,勞工條件的進一步改善,國有企業進一步改革等問題上。這些問題恰恰是和中國現在的改革並行不悖的。

2015年10月5日,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墨西哥、秘魯、智利、文萊等12個國家,在美國亞特蘭大舉行部長會議,就TPP(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達成基本協議。

11月5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公布TPP文本全文,全文超過兩千頁,包括貨物貿易、紡織品和服裝、原產地規則、金融服務、投資、電信、電子商務、政府采購、國有企業和指定壟斷、知識產權、勞工、監管一致性、透明度和反腐敗等30個章節以及相關附錄,號稱是“史上最高標準”的自由貿易協定。

如果以2013年年底數據計算,這12個國家的GDP總和約為27萬億美元,占全球GDP總量近40%,貨物貿易占全球總量的三分之一。

美國等國家為什麽要搞TPP協議?它與WTO(世貿組織協議)有什麽區別?對於中國而言,TPP是挑戰,還是機遇?坊間戲謔的說法之一,TPP是“排斥中國”的“踢屁屁”,但究竟實情如何?

帶著這些問題,南方周末記者近日做客貴州衛視《論道》欄目,就此采訪了前外經貿部副部長、中國加入WTO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和原商務部副部長、現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

TPP是不是針對中國

南方周末:兩位都是從什麽時候開始關註TPP的?

龍永圖:從2001年,WTO多哈回合談判開始,以WTO為代表的全球貿易體制應該說遇到了一些挫折。“多哈回合”長期達不成協議,在這種情況下,各種關於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就開始了,這包括區域的貿易協定,雙邊的自由貿易協定等,TPP就是其中一個。

前幾年,美國參加TPP的首席談判代表,突然到我辦公室來。因為他曾經在中國加入世貿的談判中,和我是談判對手,所以我們算是好朋友、老朋友了。我就問他,現在外界傳說TPP搞出來是針對中國的。他說,請你相信我作為美國TPP首席談判代表,很鄭重地向你講沒有這回事,TPP不可能排斥中國,排斥中國對TPP的談判也沒有什麽好處。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對TPP保持了一些特別的關註。

魏建國:2005年,我在商務部時(2003年-2008年任商務部副部長),中國與澳大利亞、新西蘭進行談判,我們就發現新西蘭當時正在考慮一個比我們中國跟新西蘭更高的貿易標準,一個FTA(自由貿易協定),那時我們就知道有一個TPP。

但使我吃驚並引起我高度重視的,是2011年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墨西哥坎昆的APEC會議上,突然提出美國要馬上參與建立TPP。我們經常發現,美國不按常規出牌,你想啊,他是在APEC的坎昆會議上談TPP的,在20國集團開會時他不說,WTO會議時他不說,偏偏選擇APEC會議上說。這就使得我們提高了警覺性——因為參加APEC會議的,大部分都是太平洋地區國家。

南方周末:為什麽美國在2009年突然插進來?

魏建國:2001年,中國加入WTO以後,美國國內出現兩個顯著的趨向:一派是支持中國加入WTO的,這大部分是跨國公司、銀行家、金融家,包括一些服務貿易商,原因是中國市場大;一派是反對的,這是一些學者,包括一些政府官員,理由是中國這麽大的塊頭進來對美國不利。

中國加入WTO以後,我們最大的收獲就是,不僅中國徹底打開了大門,而且成了世界的工廠。中國在全球四百多種工業品和消費品的生產和出口上,有222種占第一位;像談判時涉及的紡織品的配額問題,紡織品和多種纖維協定,這原本是壓在中國身上的主動配額問題,變成了我們的主動需求,中國的紡織品行業,也取得了井噴式的發展。美國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說邀請中國加入WTO進來後,結果中國搶占了先機,成了得益國,中國贏了。

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美國在考慮,WTO的“多哈回合談判”采取什麽策略。曾擔任WTO兩屆幹事長職務的帕斯卡爾·拉米認為在他的任期內,沒有能夠推動“多哈回合談判”取得成功,是因為美國沒有政治意願,美國在拖。

為什麽美國在拖?因為美國在尋找一個更高的、更加國際化的遊戲規則,來把中國排除在外。於是,美國瞄準了那個微小型的TPP,即起初只有新加坡、新西蘭等4個國家的TPP,要慢慢把它搞成今天這樣12個國家的TPP。

龍永圖:我插一句,當時美國認為中國加入WTO,中國成為了最大的贏家,實際上現在我們應該澄清的是:這還是一個雙贏。因為美國和其他西方發達國家從中國加入WTO當中,也得到了很大的好處。中國的市場放開了,中國很多價廉物美的產品,比如我們的紡織品,鞋、襪和很多的玩具,家電產品,都能以非常低廉的價格,出口到美國等西方國家,使得美國和西方國家的公眾,特別是他們的低收入群體,能夠享受到價廉物美的日用消費品。所以在某種意義上,中國加入WTO,是在全世界範圍內,特別是對西方發達國家的一次重大的“扶貧行為”。

另外,由於中國商品的價廉物美,使得美國等西方國家擺脫了困擾他們多年的通貨膨脹的問題,所以這些年來,這些國家的通脹都非常低。這些都是美國等西方國家經常忽略的地方。他們只看到了中國加入WTO給中國帶來的好處,這是不全面的。

南方周末:TPP到底是不是針對中國的,兩位似乎有些矛盾。龍先生講,美方代表當面跟您說,TPP不是針對中國的。魏先生則說,TPP就是針對中國的。

龍永圖:我覺得魏部長也沒有說TPP是排斥中國、針對中國的。因為,首先TPP沒有中國參加並不是美國不讓中國參加,根據WTO自由貿易協定的規定,任何一個自由貿易協定應該對全世界所有的國家都開放,所以TPP的成員沒有任何法律上的依據,不允許中國參加。

事實上是中國自己選擇暫時不參加的。為什麽?有兩個重要原因:

第一,中國正在和東盟十國,還有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韓國、日本,共16個國家搞一個區域貿易協定,我們叫RCEP,就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議”。中國的力量主要集中在RCEP的談判上,如果在這種情況下,RCEP還沒有結束,中國馬上跳槽去參加TPP談判的話,我覺得,中國就顯得很不厚道。特別是在RCEP的談判中,中國起著非常主導的推動作用。

第二,TPP在保護知識產權、環保、勞工標準,以及企業市場化發展方面,確實走得很快,快的步伐雖然和中國的改革方向是一致的,但走得確實比中國快。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認為,與其現在花很大的精力來與美國和其他國家談這些新領域的重大規則問題,還不如中國自身采取主動改革的措施,使得中國的環保標準、勞工標準等,能逐漸適應TPP的發展方向。這方面,我們采取的是“多做少說”。

從美國方面來講,也許他們雖然不能排斥中國,但心里不願意中國參加,因為中國參加的話,可能會對談判造成很大的麻煩。TPP的整個談判本來就很困難,中國參加,會具有更大的複雜性。種種情況也說明,TPP不是在排斥中國,中國選擇不參加TPP的談判也是暫時的。

此外,我們不能講,中國可以搞RCEP,美國就不能搞TPP,這兩個都是區域貿易協定,我們不能采取“雙重標準”。

當然,美國搞TPP,從政治上來說服務於它在亞洲這個平臺的戰略,這是很清楚的。如果是從這個角度來講,確實有針對中國的意思。但美國人幹什麽事情,從來不是把針對誰當成第一位,從來是把是否符合自身利益放在第一位。美國搞TPP或者說亞洲再平衡的戰略,首先是為了美國在亞洲太平洋的利益,因為現在全球經濟的重心已經轉到亞太地區,所以它的整個經濟戰略的重心,也要轉到這一地區。

所以,美國利用TPP這樣一個現成的舞臺,就像是資本市場上的“借殼上市”,一下把這個小的上市公司的殼變成大的上市公司。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不能說這個殼本來就是美國的,美國把它搞出來專門針對中國,我覺得這也不符合實際。

動力與結果

魏建國:美國的智庫對美國今後在國際上的地位有兩種分析,一種分析就是美國要想作為全球霸主,必須有三個條件:第一,美國的GDP必須要年增長率始終保持在3%以上,當然今年它已經是1.5%,現在是1.3%,說不定今年還掉下來1.1%;第二,它認為導致全球傳統大國爭論的意識形態的對立已經蕩然無存。因此提出,美國目前一定要在搶占遊戲規則和國際體系的主導地位方面邁上新的一步。

這是什麽意思?就是說美國不要再想著去改造對方國家的意識形態,包括用武力去改造。而是要真正轉向使用新的國際規則,制定全球新的遊戲規則,作為領導全球的關鍵所在。那麽國際規則就像龍部長講的,一定要把美國利益放在第一位,今後全球經濟發展的最大引擎在亞太,說白了就在中國。這個TPP剛好符合它走向亞太的戰略,奧巴馬也因此在2011年提出,在他的任內能夠加速TPP和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定)這兩個協議的進程。

龍永圖:實際上,TPP是美國企圖制定新的全球規則的第一步,因為TPP所有的規則,只對這12個成員國有效,構不成全球規則。如果要使它成為全球規則,必須讓中國、歐盟這樣的大國貿易集團,能夠同意和接受這個規則。

所以,我覺得中國還有很大的回旋余地,並不是像有些人講的,美國已經制定出新的全球規則,現在就要強加於中國。中國已經不是像當年那樣的一個小國了,你制定什麽規則,我們就無條件地接受。中國參加WTO談判時,基本算是“手無寸鐵”,都和美國回旋了那麽多年,最後才接受了這樣一個全球規則。而且也不能說,當年WTO的一些規則就是美國制定的規則,而是經過很多年的磨合,好幾年的全球談判才形成的。

有些人認為中國現在被排斥在全球新的貿易規則之外,這個毫無根據。TPP的規則,如果中國不接受,歐盟不接受,那就不能成為全球規則。這點,大家還是可以放心的。

南方周末:雖然TPP現在達成初步協議,但還需要各國國內的批準程序,我們看到了美國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克林頓就明確反對TPP,有沒有可能美國國會會否決這個協議?

龍永圖:我想肯定會有一些爭論,比如在美國,就像當年通過中國永久最惠國待遇的進程一樣,非常複雜非常曲折,但這是一個美國國內政治運作的過程,希拉里現在反對TPP,實際上也是一個政治姿態,是她整個競選戰略中的一部分,我並不認為她會真正地反對TPP。對美國有利的事情,美國國會都通過的,所以我倒不懷疑TPP會在美國通過,我想最快在奧巴馬任內,就能完成國會的整個程序。在其他國家通過,更是比較容易的事情。

對中國的影響

南方周末:很多人關心,TPP到底對中國經濟會產生哪些重要的影響?比如因為加入WTO而受益的紡織品出口,是否會因為TPP而減少,會萎縮?

魏建國:我認為有影響,但影響不是很大。因為TPP只限定在12個國家里,範圍有限。如果中國的紡織品等產品出口受限,那麽我們可以從其他途徑,向其他國家出口。

對於TPP,我認為中國還是應該抱著樂見其成的態度。我個人認為中國對全球的貿易規則應該采取四個“改”:第一改革它,包括WTO、FTA,包括現在的IMF、世界銀行等,我們首先改革它,改革的目的是改善它,改進它,而不是徹底的顛覆它、改變它。因為中國應該說是這些國際規則體系的創立者、貢獻者、參與者,也是受益者。

龍永圖:美國一些專家認為,TPP可以產生大量的貿易轉移效應,有的還說,每年要因此減少中國一千億美元左右的出口。這一千億美元,是完全按照TPP的條款直接算出來的,我覺得這誇大其詞了。

因為關稅降低也好,還是原產地規則的改變也好,只不過是一個產品的整個競爭能力的一部分。現在我們在紡織品等其他不少產品上,已經有了相當大的優勢,比如我們有更好的物流體系,更好的零部件生產體系,更好的原材料的配套體系等,這些都是決定一個產品的競爭能力的因素,還包括供貨時間,也非常關鍵。價格不是唯一因素,關稅也不是。有時候,關稅的因素還可以忽略不計。所以這方面,我覺得不太值得憂慮。

TPP達成以後,對中國在一些關鍵領域的改革,會形成一些壓力。比如在保護治外法權、環保,勞工條件的進一步改善,國有企業進一步改革等問題上,這些問題恰恰是和中國現在的改革並行不悖的。由於TPP的建立,實際上給我們一面鏡子,就是說國際上在這些領域里面有哪些新的要求,我們的改革要怎樣去適應這些新的國際標準和要求。我們對這些新規則,到底采取一種歡迎的態度,還是抵制的態度,這對我們來講,才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們像中央講的,對TPP采取一種開放的態度,我覺得對中國一些重大領域的改革,會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南方周末:我們看到,陸續有不少其他國家和地區表示將申請加入TPP,那麽中國有沒有必要,在未來三五年,也考慮申請加入呢?

龍永圖:現在還談不上參加TPP的問題,現階段,中國還是要加快和16個國家的RCEP談判,使這個談判能夠盡早結束、生效,這樣的話,就可以使RCEP和TPP成為亞洲太平洋地區最重要的兩個區域貿易協定。

這兩個區域貿易協定重疊的國家很多,大概有8個國家,通過這兩邊參加的8個國家的牽線搭橋,也許這兩個區域之間的貿易協定,可以在某一天能夠進行一定的銜接,形成一個完整的亞洲太平洋區域貿易協定。這應該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果,當然也需要很大的政治智慧和努力。

魏建國:我認為,首先我們要看一看,TPP能不能最後達成協議。我想,不管現在各國對TPP怎麽看,作為美國來講,既然前期動員了那麽多資源,花了那麽多功夫,肯定會最終實現。不管TPP跟原來的想法,是不是改變了,程度和質量是不是降低了。不管在奧巴馬任期之內能不能達成,但美國肯定會把TPP,包括TTIP作為一個大的戰略來實現。

第二,中國的態度。不是說我見到你有一個新的遊戲規則,就一定要來加入。中國改革走到現在,最大的特點就是“接地氣”,就是始終瞄準著中國的國情。

中國的國情跟越南、文萊這些發展中國家不一樣,我們比它更發達;我們又跟日本、美國、新西蘭、新加坡也不一樣。在這種情況下面,作為中國來講,既要把進一步的改革,作為一個最好的紅利來釋放;同時也要照顧到中國的穩步前進發展的需要。

我認為我們對TPP不要太忌憚。我們所有的改革,不是因為外界來壓迫我們,而是出於我們自身的需求。比如知識產權保護,是因為我們的國情,需要來保護知識產權,我們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需要我們來保護知識產權。我們中國做好了,自然會成為全球知識產權保護的最優秀的國家。

南方周末:一個假設性問題,如果不考慮年齡、職務的因素,如果未來中國政府任命您為中國加入TPP的首席談判代表,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困難和挑戰有哪些?

魏建國:如果中國政府要加入TPP,而且要選擇我作為首席談判代表,我的一個擔心,就是如何對美國制定的這個遊戲規則中,暗藏的玄機進行一一化解。我認為就是要“見招拆招”,並且利用中國現有大的戰略,包括“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使TPP從一個“利益共同體”,努力打造成“命運共同體”,最後成為全球“責任共同體”。

龍永圖:根據我當年參加WTO談判的經驗,任何一個國際協議的談判首先要在中國國內形成共識。當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時,我們先是一步一步在國內給大家講清楚,在全國上下形成共識後,這才使得中國在談判的最後時刻,達成了協議。

現在,中國國內對TPP還有很多不同的看法、質疑,包括今天互聯網對輿論的影響,與十幾年前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因此,怎樣能統一全國上下,乃至部門和利益集團之間的認識,形成共識,看到中國如果接受TPP那一套基本原則體系,對我們是有利的,是最重要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740

“TPP是中國下一步改革的鏡子” 訪中國加入WTO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原商務部副部長魏建國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2917

龍永圖(左)、魏建國(右) (李微敖/圖)

TPP沒有中國參加並不是美國不讓中國參加,是中國自己選擇暫時不參加的。如果RCEP還沒有結束,中國馬上跳槽去參加TPP談判的話,就顯得很不厚道。

中國還有很大的回旋余地,並不是像有些人講的,現在美國已經制定出新的全球規則,強加於中國。中國已經不是像當年那樣的一個小國了,TPP的規則,如果中國不接受,歐盟不接受,那就不能成為全球規則。

TPP達成以後,對中國在一些關鍵領域的改革,會形成一些壓力。比如在保護治外法權、環保,勞工條件的進一步改善,國有企業進一步改革等問題上。這些問題恰恰是和中國現在的改革並行不悖的。

2015年10月5日,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墨西哥、秘魯、智利、文萊等12個國家,在美國亞特蘭大舉行部長會議,就TPP(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達成基本協議。

11月5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公布TPP文本全文,全文超過兩千頁,包括貨物貿易、紡織品和服裝、原產地規則、金融服務、投資、電信、電子商務、政府采購、國有企業和指定壟斷、知識產權、勞工、監管一致性、透明度和反腐敗等30個章節以及相關附錄,號稱是“史上最高標準”的自由貿易協定。

如果以2013年年底數據計算,這12個國家的GDP總和約為27萬億美元,占全球GDP總量近40%,貨物貿易占全球總量的三分之一。

美國等國家為什麽要搞TPP協議?它與WTO(世貿組織協議)有什麽區別?對於中國而言,TPP是挑戰,還是機遇?坊間戲謔的說法之一,TPP是“排斥中國”的“踢屁屁”,但究竟實情如何?

帶著這些問題,南方周末記者近日做客貴州衛視《論道》欄目,就此采訪了前外經貿部副部長、中國加入WTO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和原商務部副部長、現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

TPP是不是針對中國

南方周末:兩位都是從什麽時候開始關註TPP的?

龍永圖:從2001年,WTO多哈回合談判開始,以WTO為代表的全球貿易體制應該說遇到了一些挫折。“多哈回合”長期達不成協議,在這種情況下,各種關於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就開始了,這包括區域的貿易協定,雙邊的自由貿易協定等,TPP就是其中一個。

前幾年,美國參加TPP的首席談判代表,突然到我辦公室來。因為他曾經在中國加入世貿的談判中,和我是談判對手,所以我們算是好朋友、老朋友了。我就問他,現在外界傳說TPP搞出來是針對中國的。他說,請你相信我作為美國TPP首席談判代表,很鄭重地向你講沒有這回事,TPP不可能排斥中國,排斥中國對TPP的談判也沒有什麽好處。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對TPP保持了一些特別的關註。

魏建國:2005年,我在商務部時(2003年-2008年任商務部副部長),中國與澳大利亞、新西蘭進行談判,我們就發現新西蘭當時正在考慮一個比我們中國跟新西蘭更高的貿易標準,一個FTA(自由貿易協定),那時我們就知道有一個TPP。

但使我吃驚並引起我高度重視的,是2011年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墨西哥坎昆的APEC會議上,突然提出美國要馬上參與建立TPP。我們經常發現,美國不按常規出牌,你想啊,他是在APEC的坎昆會議上談TPP的,在20國集團開會時他不說,WTO會議時他不說,偏偏選擇APEC會議上說。這就使得我們提高了警覺性——因為參加APEC會議的,大部分都是太平洋地區國家。

南方周末:為什麽美國在2009年突然插進來?

魏建國:2001年,中國加入WTO以後,美國國內出現兩個顯著的趨向:一派是支持中國加入WTO的,這大部分是跨國公司、銀行家、金融家,包括一些服務貿易商,原因是中國市場大;一派是反對的,這是一些學者,包括一些政府官員,理由是中國這麽大的塊頭進來對美國不利。

中國加入WTO以後,我們最大的收獲就是,不僅中國徹底打開了大門,而且成了世界的工廠。中國在全球四百多種工業品和消費品的生產和出口上,有222種占第一位;像談判時涉及的紡織品的配額問題,紡織品和多種纖維協定,這原本是壓在中國身上的主動配額問題,變成了我們的主動需求,中國的紡織品行業,也取得了井噴式的發展。美國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說邀請中國加入WTO進來後,結果中國搶占了先機,成了得益國,中國贏了。

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美國在考慮,WTO的“多哈回合談判”采取什麽策略。曾擔任WTO兩屆幹事長職務的帕斯卡爾·拉米認為在他的任期內,沒有能夠推動“多哈回合談判”取得成功,是因為美國沒有政治意願,美國在拖。

為什麽美國在拖?因為美國在尋找一個更高的、更加國際化的遊戲規則,來把中國排除在外。於是,美國瞄準了那個微小型的TPP,即起初只有新加坡、新西蘭等4個國家的TPP,要慢慢把它搞成今天這樣12個國家的TPP。

龍永圖:我插一句,當時美國認為中國加入WTO,中國成為了最大的贏家,實際上現在我們應該澄清的是:這還是一個雙贏。因為美國和其他西方發達國家從中國加入WTO當中,也得到了很大的好處。中國的市場放開了,中國很多價廉物美的產品,比如我們的紡織品,鞋、襪和很多的玩具,家電產品,都能以非常低廉的價格,出口到美國等西方國家,使得美國和西方國家的公眾,特別是他們的低收入群體,能夠享受到價廉物美的日用消費品。所以在某種意義上,中國加入WTO,是在全世界範圍內,特別是對西方發達國家的一次重大的“扶貧行為”。

另外,由於中國商品的價廉物美,使得美國等西方國家擺脫了困擾他們多年的通貨膨脹的問題,所以這些年來,這些國家的通脹都非常低。這些都是美國等西方國家經常忽略的地方。他們只看到了中國加入WTO給中國帶來的好處,這是不全面的。

南方周末:TPP到底是不是針對中國的,兩位似乎有些矛盾。龍先生講,美方代表當面跟您說,TPP不是針對中國的。魏先生則說,TPP就是針對中國的。

龍永圖:我覺得魏部長也沒有說TPP是排斥中國、針對中國的。因為,首先TPP沒有中國參加並不是美國不讓中國參加,根據WTO自由貿易協定的規定,任何一個自由貿易協定應該對全世界所有的國家都開放,所以TPP的成員沒有任何法律上的依據,不允許中國參加。

事實上是中國自己選擇暫時不參加的。為什麽?有兩個重要原因:

第一,中國正在和東盟十國,還有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韓國、日本,共16個國家搞一個區域貿易協定,我們叫RCEP,就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議”。中國的力量主要集中在RCEP的談判上,如果在這種情況下,RCEP還沒有結束,中國馬上跳槽去參加TPP談判的話,我覺得,中國就顯得很不厚道。特別是在RCEP的談判中,中國起著非常主導的推動作用。

第二,TPP在保護知識產權、環保、勞工標準,以及企業市場化發展方面,確實走得很快,快的步伐雖然和中國的改革方向是一致的,但走得確實比中國快。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認為,與其現在花很大的精力來與美國和其他國家談這些新領域的重大規則問題,還不如中國自身采取主動改革的措施,使得中國的環保標準、勞工標準等,能逐漸適應TPP的發展方向。這方面,我們采取的是“多做少說”。

從美國方面來講,也許他們雖然不能排斥中國,但心里不願意中國參加,因為中國參加的話,可能會對談判造成很大的麻煩。TPP的整個談判本來就很困難,中國參加,會具有更大的複雜性。種種情況也說明,TPP不是在排斥中國,中國選擇不參加TPP的談判也是暫時的。

此外,我們不能講,中國可以搞RCEP,美國就不能搞TPP,這兩個都是區域貿易協定,我們不能采取“雙重標準”。

當然,美國搞TPP,從政治上來說服務於它在亞洲這個平臺的戰略,這是很清楚的。如果是從這個角度來講,確實有針對中國的意思。但美國人幹什麽事情,從來不是把針對誰當成第一位,從來是把是否符合自身利益放在第一位。美國搞TPP或者說亞洲再平衡的戰略,首先是為了美國在亞洲太平洋的利益,因為現在全球經濟的重心已經轉到亞太地區,所以它的整個經濟戰略的重心,也要轉到這一地區。

所以,美國利用TPP這樣一個現成的舞臺,就像是資本市場上的“借殼上市”,一下把這個小的上市公司的殼變成大的上市公司。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不能說這個殼本來就是美國的,美國把它搞出來專門針對中國,我覺得這也不符合實際。

動力與結果

魏建國:美國的智庫對美國今後在國際上的地位有兩種分析,一種分析就是美國要想作為全球霸主,必須有三個條件:第一,美國的GDP必須要年增長率始終保持在3%以上,當然今年它已經是1.5%,現在是1.3%,說不定今年還掉下來1.1%;第二,它認為導致全球傳統大國爭論的意識形態的對立已經蕩然無存。因此提出,美國目前一定要在搶占遊戲規則和國際體系的主導地位方面邁上新的一步。

這是什麽意思?就是說美國不要再想著去改造對方國家的意識形態,包括用武力去改造。而是要真正轉向使用新的國際規則,制定全球新的遊戲規則,作為領導全球的關鍵所在。那麽國際規則就像龍部長講的,一定要把美國利益放在第一位,今後全球經濟發展的最大引擎在亞太,說白了就在中國。這個TPP剛好符合它走向亞太的戰略,奧巴馬也因此在2011年提出,在他的任內能夠加速TPP和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定)這兩個協議的進程。

龍永圖:實際上,TPP是美國企圖制定新的全球規則的第一步,因為TPP所有的規則,只對這12個成員國有效,構不成全球規則。如果要使它成為全球規則,必須讓中國、歐盟這樣的大國貿易集團,能夠同意和接受這個規則。

所以,我覺得中國還有很大的回旋余地,並不是像有些人講的,美國已經制定出新的全球規則,現在就要強加於中國。中國已經不是像當年那樣的一個小國了,你制定什麽規則,我們就無條件地接受。中國參加WTO談判時,基本算是“手無寸鐵”,都和美國回旋了那麽多年,最後才接受了這樣一個全球規則。而且也不能說,當年WTO的一些規則就是美國制定的規則,而是經過很多年的磨合,好幾年的全球談判才形成的。

有些人認為中國現在被排斥在全球新的貿易規則之外,這個毫無根據。TPP的規則,如果中國不接受,歐盟不接受,那就不能成為全球規則。這點,大家還是可以放心的。

南方周末:雖然TPP現在達成初步協議,但還需要各國國內的批準程序,我們看到了美國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克林頓就明確反對TPP,有沒有可能美國國會會否決這個協議?

龍永圖:我想肯定會有一些爭論,比如在美國,就像當年通過中國永久最惠國待遇的進程一樣,非常複雜非常曲折,但這是一個美國國內政治運作的過程,希拉里現在反對TPP,實際上也是一個政治姿態,是她整個競選戰略中的一部分,我並不認為她會真正地反對TPP。對美國有利的事情,美國國會都通過的,所以我倒不懷疑TPP會在美國通過,我想最快在奧巴馬任內,就能完成國會的整個程序。在其他國家通過,更是比較容易的事情。

對中國的影響

南方周末:很多人關心,TPP到底對中國經濟會產生哪些重要的影響?比如因為加入WTO而受益的紡織品出口,是否會因為TPP而減少,會萎縮?

魏建國:我認為有影響,但影響不是很大。因為TPP只限定在12個國家里,範圍有限。如果中國的紡織品等產品出口受限,那麽我們可以從其他途徑,向其他國家出口。

對於TPP,我認為中國還是應該抱著樂見其成的態度。我個人認為中國對全球的貿易規則應該采取四個“改”:第一改革它,包括WTO、FTA,包括現在的IMF、世界銀行等,我們首先改革它,改革的目的是改善它,改進它,而不是徹底的顛覆它、改變它。因為中國應該說是這些國際規則體系的創立者、貢獻者、參與者,也是受益者。

龍永圖:美國一些專家認為,TPP可以產生大量的貿易轉移效應,有的還說,每年要因此減少中國一千億美元左右的出口。這一千億美元,是完全按照TPP的條款直接算出來的,我覺得這誇大其詞了。

因為關稅降低也好,還是原產地規則的改變也好,只不過是一個產品的整個競爭能力的一部分。現在我們在紡織品等其他不少產品上,已經有了相當大的優勢,比如我們有更好的物流體系,更好的零部件生產體系,更好的原材料的配套體系等,這些都是決定一個產品的競爭能力的因素,還包括供貨時間,也非常關鍵。價格不是唯一因素,關稅也不是。有時候,關稅的因素還可以忽略不計。所以這方面,我覺得不太值得憂慮。

TPP達成以後,對中國在一些關鍵領域的改革,會形成一些壓力。比如在保護治外法權、環保,勞工條件的進一步改善,國有企業進一步改革等問題上,這些問題恰恰是和中國現在的改革並行不悖的。由於TPP的建立,實際上給我們一面鏡子,就是說國際上在這些領域里面有哪些新的要求,我們的改革要怎樣去適應這些新的國際標準和要求。我們對這些新規則,到底采取一種歡迎的態度,還是抵制的態度,這對我們來講,才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們像中央講的,對TPP采取一種開放的態度,我覺得對中國一些重大領域的改革,會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南方周末:我們看到,陸續有不少其他國家和地區表示將申請加入TPP,那麽中國有沒有必要,在未來三五年,也考慮申請加入呢?

龍永圖:現在還談不上參加TPP的問題,現階段,中國還是要加快和16個國家的RCEP談判,使這個談判能夠盡早結束、生效,這樣的話,就可以使RCEP和TPP成為亞洲太平洋地區最重要的兩個區域貿易協定。

這兩個區域貿易協定重疊的國家很多,大概有8個國家,通過這兩邊參加的8個國家的牽線搭橋,也許這兩個區域之間的貿易協定,可以在某一天能夠進行一定的銜接,形成一個完整的亞洲太平洋區域貿易協定。這應該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果,當然也需要很大的政治智慧和努力。

魏建國:我認為,首先我們要看一看,TPP能不能最後達成協議。我想,不管現在各國對TPP怎麽看,作為美國來講,既然前期動員了那麽多資源,花了那麽多功夫,肯定會最終實現。不管TPP跟原來的想法,是不是改變了,程度和質量是不是降低了。不管在奧巴馬任期之內能不能達成,但美國肯定會把TPP,包括TTIP作為一個大的戰略來實現。

第二,中國的態度。不是說我見到你有一個新的遊戲規則,就一定要來加入。中國改革走到現在,最大的特點就是“接地氣”,就是始終瞄準著中國的國情。

中國的國情跟越南、文萊這些發展中國家不一樣,我們比它更發達;我們又跟日本、美國、新西蘭、新加坡也不一樣。在這種情況下面,作為中國來講,既要把進一步的改革,作為一個最好的紅利來釋放;同時也要照顧到中國的穩步前進發展的需要。

我認為我們對TPP不要太忌憚。我們所有的改革,不是因為外界來壓迫我們,而是出於我們自身的需求。比如知識產權保護,是因為我們的國情,需要來保護知識產權,我們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需要我們來保護知識產權。我們中國做好了,自然會成為全球知識產權保護的最優秀的國家。

南方周末:一個假設性問題,如果不考慮年齡、職務的因素,如果未來中國政府任命您為中國加入TPP的首席談判代表,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困難和挑戰有哪些?

魏建國:如果中國政府要加入TPP,而且要選擇我作為首席談判代表,我的一個擔心,就是如何對美國制定的這個遊戲規則中,暗藏的玄機進行一一化解。我認為就是要“見招拆招”,並且利用中國現有大的戰略,包括“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使TPP從一個“利益共同體”,努力打造成“命運共同體”,最後成為全球“責任共同體”。

龍永圖:根據我當年參加WTO談判的經驗,任何一個國際協議的談判首先要在中國國內形成共識。當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時,我們先是一步一步在國內給大家講清楚,在全國上下形成共識後,這才使得中國在談判的最後時刻,達成了協議。

現在,中國國內對TPP還有很多不同的看法、質疑,包括今天互聯網對輿論的影響,與十幾年前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因此,怎樣能統一全國上下,乃至部門和利益集團之間的認識,形成共識,看到中國如果接受TPP那一套基本原則體系,對我們是有利的,是最重要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013

魯政委:中國怎樣才能獲得WTO市場經濟地位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3305.html

魯政委:中國怎樣才能獲得WTO市場經濟地位

一財網 魯政委 2016-01-24 20:03:00

根據WTO條款和國際“反傾銷”過程中的一些案例操作,“市場經濟地位”既可按“產業”分別取得,也可以經濟作為一個整體“全面”取得,建議此次力爭取得“全面”市場經濟地位。

2016 年是中國加入 WTO 的第十五年。在這十五年里,國際主要貿易夥伴頻頻利用我國“非市場經濟體地位”的劣勢而對我國出口商品“反傾銷”得手。國內主流觀點多認為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MES) 資格將在2016 年12月“自動取得”;然而,隨著日期臨近,國際社會就中國是否“到期自動獲取市場經濟地位”的爭議日趨激烈。

不具備MES國家的出口商品更易被“反傾銷”
2001年12月,我國成功加入了WTO。十五年來,中國和全球都享受到了中國“入世”帶來的巨大紅利。然而,遺憾的是,作為我國入世當初的未盡事宜之一,即我國當時並未被承認“市場經濟地位”,導致在過去十五年里頻繁遭遇“反傾銷”等非關稅壁壘。
客觀來說,是否會遭受“反傾銷”,與是否具有市場經濟地位本身並無直接關系,然而市場經濟地位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反傾銷能成立的必要前提是:從反傾銷發起國的角度來說,是其進口商品的價格低於“正常價值”。在進口價格已定的前提下,如何確定“正常價值”是能夠成功立案的關鍵:非市場經濟國家不能使用本國國內同類產品的價格作為“正常價值”,而只能任由調查發起國選用替代國同類產品價格作為“正常價值”,由此導致不具備“市場經濟地位”國家的出口商品事實上更高概率被他國成功“反傾銷”。
根據中國加入 WTO 的初始協議,中國“有機會”在十五年後的 2016 年 12 月獲得 WTO 締約國對中國 MES 的認可。然而,就在這一微妙的時間關口,中國是否能夠“到期自動取得 MES”卻在境外產生了諸多爭議。
從法學家們的廣泛論辯來看,是否“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已不是一個純粹的法律或技術角度的問題,而更多是一種政治和經貿博弈的考慮。

我國無法十五年之後“自動獲得”MES
為查明中國是否能在2016年“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筆者查閱了我國在2001年入世時簽署的初始協定《中國加入WTO議定書》。與之相關的爭論點集中於條款15。該有關市場經濟地位與價格可比性、傾銷、補貼的條款如下 :
“第15(a)(i),如果中國生產者在被調查後能夠證明該產業在制造、生產和銷售該產品方面滿足市場經濟條件,那麽WTO成員方須使用中國本地商品價格/成本作為參考、進行價格比對。
第15(a)(ii),如果中國生產者在被調查後無法明確證明該產業在制造、生產和銷售該產品方面滿足市場經濟條件,那麽WTO進口成員可以使用不依據與中國國內價格或成本進行嚴格比較的方法。
第15 (d),一旦中國根據該WTO進口成員的國內法證實其是一個市場經濟體,那麽,條款15(a)項的非市場經濟條款不得再對該部門或產業適用。對於非市場經濟國家,在進行反傾銷調查時,不用該國的實際價格,而采用被認為是市場經濟國家的第三國(替代國)的價格數據作為正常價值。當然,無論如何,第15(a)(ii)條款都將在15年後自動到期。”
根據上述條款,可以明確的是:我國無法在2016年12月加入WTO十五周年到期後“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只是不管中國是否能證明自己滿足市場經濟地位,在十五年後(即2016年12月11日),WTO成員都不能繼續使用“替代國價格”作為參考;但問題是,WTO也沒有在這份締約文件中明確,十五年之後若中國仍未獲得市場經濟地位,該如何處理?由此,恐怕2016年後也就並不一定如我們所願的會使用我國本土價格/成本進行考量。
該條款到期後,我國出口商仍將面臨兩種情況:
第一種,中國出口商在調查時被證明符合市場經濟條件,那麽可根據上述15(a)(i)條款(該條款始終成立),WTO成員方須使用中國本地商品價格/成本作為參考、進行價格比對。進而降低“認定傾銷”可能,有利於我國出口企業。
第二種,中國出口商在調查時無法明確證明其符合市場經濟條件,那麽由於在上述15(a)(ii)已被廢除的情況下,如何比較價格暫不可知。
歐盟法律人士對此的觀點是,該條款(即第二種情況)在當初就是有意嵌入的,以便給未來留下談判的空間。這種可能的確無法排除,因為早在中國加入WTO之前的1998年4月27日,歐盟就通過了第905/98號條例即“歐盟對華反傾銷市場地位問題的修正案”,把中國從非市場經濟地位國家名單中刪除了,但這並不意味著歐盟自動承認了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另外,根據歐盟法律人士對(d)的解讀,一旦中國整體符合某一進口成員的法律要求而被承認市場經濟地位,那麽,該國無論是使用本國價格/成本還是替代國價格都將不再適用。

主要與歐盟、美國等十四個經濟體有關
根據當時中國加入WTO的條款,只有該成員在中國入世之前的國內就已存在反傾銷與是否非市場經濟地位的相關規定,才可以在中國加入WTO後對華反傾銷中利用是否“市場經濟地位”這一點,否則是不行的。而在中國入世之前就存在相關立法的經濟體,主要有美國、歐盟、巴西、埃及、印度、以色列、韓國、馬來西亞、墨西哥、秘魯、新加坡、南非、泰國、土耳其等十四個經濟體。從這個意義上說,只有讓這些經濟體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才是最重要的。
而根據媒體報道,此前我國已經取得70多個經濟體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承認,由於上述十四個經濟體都不包含其中,因此,其實際意義並不大。
根據《中國加入WTO議定書》條款第15 (d)所表述的意思,對市場經濟體地位的認定,應該是由WTO成員方(進口國)根據其自己國內的法律來認定的。
根據歐盟官方文件COUNCIL REGULATION (EC) No 1225/2009中的定義,市場經濟地位須滿足以下五個條件:第一,企業一切關於價格、成本和投入(例如包括原材料、技術和勞動力、產量、銷量和投資)的決定,都是依賴市場上供需關系的信號作為指引,且沒有顯著的國家幹預,其主要投入的成本在本質上(substantially)反映了市場價值。第二,企業有一個適用於多種目的的、明確且符合國際會計標準的記賬準則和獨立審計。第三,生產成本和企業的財務狀況不會被非市場經濟體制遺留下的影響所扭曲,特別是在有關資產折舊、其他資產減計、易貨貿易以及通過債務清償支付等方面。第四,企業有破產法及財產法可循,保證企業在法律上的確定性和經營上的穩定性。第五,匯率按市場價格進行兌換。
在美國,其在1988年綜合貿易與競爭法中首次引入了“非市場經濟”概念。根據該法律,所謂的“非市場經濟國家”是指不以成本或價格結構的市場原則運轉的產品在國內的銷售不反映產品的公平價值的國家。非市場經濟國家由美國商務部判定。由於該定義比較抽象,是否市場經濟,在實踐中一般根據美國法典19U. S. C ——1677(18)提供的六個方面來判定:1.該國貨幣的可兌換性;2.對勞工和雇主之間可自由議定工資率的允許程度;3.對外國公司開辦企業或進行其他投資的允許程度;4.生產的政府控制或政府所有程度;5.對資源配置以及在企業價格、產量決策方面的政府控制程度;6.還應考慮的其他因素。
令人關註的是,無論是歐盟還是美國,其中單列出的一條都有關於匯率可兌換程度的規定。而在美國方面,最後一個方面“還應考慮的其他因素”則預留相當大的政策彈性空間。
目前,歐盟內部態度分化。強烈支持中國獲得市場經濟地位的是英國。德國方面態度則模棱兩可。歐洲的反對派以意大利為首,代表傳統行業進行強烈抵制。他們認為,數以百萬計的工作崗位將因認可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而失去。
最近,歐盟28個成員國關於是否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法律程序已經開始,最早或於今年2月公布結果。
美國當前明確反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並對近期歐洲可能認可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行為發出警告,認為全面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這樣一種長期的讓步,或將使一直以來針對中國的反傾銷努力付之東流。
如何才能獲取全面市場經濟地位?
首先,力爭取得“全面”而非“產業”層面的市場經濟地位。根據WTO條款和國際“反傾銷”過程中的一些案例操作,“市場經濟地位”既可按“產業”分別取得,也可以經濟作為一個整體“全面”取得,建議此次力爭取得“全面”市場經濟地位。
其次,以獲得“市場經濟地位”為契機,促進國內改革。當前,我國對內正在大力推進“簡政放權”,對外也在積極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這些其實都與歐盟和美國關於市場經濟地位的要求是一致的。建議以爭取我國“全面”市場經濟地位為契機,系統梳理和甄別國內與之不一致的相關政策,既以我為主,又巧借外力加速國內改革步伐的推進。
最後,明確牽頭部委,建立工作組,采取協調一致的外交行動。2015年人民幣加入SDR,是我國在經濟金融領域成功獲取全球制度性話語權的里程碑式突破。
對於此次我國是否能夠取得全面市場經濟地位,無論是從WTO的相關規定與操作實踐,還是歐盟和美國等主要經濟體對市場經濟地位的認定原則來看,都有相當的彈性空間,本質上早已不是一個完全的法律問題,而是需要更多依賴於外交努力。對於歐盟,在首先爭取英國支持的情況下,考慮德國和意大利的訴求。對於美國,主要是與美國商務部對口進行協商。(本文作者系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特邀成員。本欄目由本報和CF40聯合推出)
編輯:黃賓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286

重談貿易協定還是做免稅島?WTO警告英國脫歐後果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9205.html

一直以來盤踞在人們心頭的一個疑問日前終於得到了國際貿易領域頂級官員的回答:如果英國脫歐,其所有在世界貿易組織(WTO)下的貿易協定全部需要推倒重談,要麽英國就幹脆選擇把自己變成個免稅島。

WTO總幹事阿澤維多(Roberto Azevedo)是在5月25日接受英國媒體采訪時做出上述表述的。他還指出,脫歐之後,除了英國的WTO會員資格須重談之外,英國的消費者恐怕也要付出巨大代價,預估值每年在90億英鎊。

英國政府前經濟顧問、英國經濟研究院高級顧問普萊斯(Vicky Pryce)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貿易對於英國非常重要:良性競爭促進了英國的企業繁榮,促使英國成為了進入歐洲的門戶。

史無前例的重新談判?

在脫歐陣營中,一個重要論據就是認為,如果英國脫歐,其在全球貿易中反而能夠獲得更大自由,即便暫時失去了歐盟單一市場,且需要同歐盟進行長期談判,但是可以依賴於WTO法則,同歐洲國家以及其他市場迅速建立聯系貿易聯系。

阿澤維多可不這麽看。在采訪中,他非常直白地表示,如果英國選擇脫歐,那麽這將導致英國同WTO中的161個成員國進行一場史無前例的重新談判。

“20年前,在歐盟主導的入世談判中,英國是以歐盟成員國身份加入的WTO,如英國脫歐,那WTO肯定不能允許英國只是簡單地“剪切和粘貼”入世條款就再次進入WTO系統,”阿澤維多表示。

英國必須重新進行談判的內容包括:對其農產品出口的補貼份額、貿易份額中的關稅稅目、英國農民享受的補貼、英國銀行和服務業目前在其他市場上的準入標準等數以萬計的條款。“幾乎所有英國與世界的貿易條款都必須以某種方式進行談判。”阿澤維多表示。

他還指出,WTO從未同與現有成員進行過這樣的討論,甚至如何進行這種重新談判的過程都不是很清楚。但是,這種會談可能非常複雜。比如利比里亞這樣的小規模經濟體,在去年成為WTO第162個成員國,也是花費了數年才達成談判。

在英國,如果脫歐,那麽將喪失作為歐盟成員國的許多貿易優先權,比如歐盟同58個國家協商的36項貿易協定所涵蓋的市場準入,英國就再也享受不到了。而接下來,為符合WTO法則,英國必須對上述58國進口商品施以較高“最惠國”關稅,這些國家反過來也將對英國出口商品施以更高附加稅。

根據WTO的研究,這些額外關稅將令英國消費者每年多付出90億英鎊的代價,而英國的出口商品每年也要多付出55億英鎊的關稅。

“英國的消費者必須承擔這些稅收。英國沒有權利決定‘我不會提高這些征稅’。這是不可能的。” 阿澤維多表示,“這也是違法的。”

要不變成個免稅島?

那麽,英國要如何破局呢?

可能唯一的選擇是走新加坡模式,把自己變成一個免稅島。唯有如此,英國才能立即為所有的WTO成員國解除所有的貿易壁壘,走上自由貿易之路。

“這是有可能的。不過(實際中)不太可能這麽操作。”阿澤維多表示。

另外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在國際貿易談判方面,英國政府沒有團隊了。由於歐盟已經代表英國進行了數十年的談判,英國政府目前沒有能夠代表英國進行談判的代表。如果英國脫歐,英國政府必須立即組織隊伍。即使如此,也可能要花上數年。阿澤維多表示,“貿易談判達成本身就非常困難、複雜,而且非常緩慢。”

“即便你想要快速進行談判,其他成員國也不一定奉陪。”他表示,“各國都有自己要優先處理的事情。”

目前,英國的民調在上周末發生了近三個月以來的首次轉變,從之前的平分秋色,超著留在歐盟的方向發展。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的最新動態民調顯示,有47%的受訪民眾選擇留歐,而選擇脫歐的民眾為40%,剩余人群尚未作出決定。

這一轉變是否意味著,在英國民眾眼中,經濟真的是先於政治?長久以來,對於英國加入歐盟的主因,一種簡單的看法是英國看上了歐盟巨大的單一市場;而在全球化的今天,歐盟已經更加演化為英國參與全球貿易的跳板,特別是對於英國的商業群體。這一“歐盟成員國”身份的正溢出效應已經更加難以衡量亦愈加難以舍棄。

“ 如果我們打算離開的話,我們必須再考慮,比如重新出現的關稅壁壘,但還有更多的非關稅壁壘;比如產品標準,獲取歐盟國家政府采購準入,在歐洲應使用何種標準,甚至英國的畢業生是否可以容易地在歐洲其他國家就業等問題。”普萊斯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而英國就無法在服務業乃至創業產業這樣具有明顯比較優勢的產業在歐洲進行競爭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98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