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A擴圍談判產品清單已最後敲定,年內將完成降稅期談判
WTO的《信息技術協定》(ITA)成員7月24日終於在日內瓦達成包括201個產品的最終擴圍清單。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核心人士處了解到,繼上周取得突破之後,聚集在日內瓦的各國談判等國內對最後談判內容的授權,24日是最後截止日期,目前所有談判方都已接到授權確認達成一致。
該人士對本報記者指出,目前各方只是就取消關稅的產品清單達成一致,下一步還有降稅期談判。目前,計劃年底前完成談判。
“關稅不是一達成就取消,分3、5、7年完成,哪些3年或5年或7年內取消還要談。”他說。
中美兩國作為全球IT類產品最大的貿易方,是此輪談判達成的關鍵。此前,在2014年於北京舉行的“APEC領導人會議周"期間達成一致。之後,其他一些國家又提出新的問題,例如韓國等經濟體提出將LED產品納入清單,導致談判一度陷入僵局。
已完成的這輪談判旨在進一步削減ITA覆蓋的敏感產品清單,目標是完全消除這些產品的關稅。共有70個世貿組織成員參加談判,占據全球IT產品貿易的97%。
這個新的清單將是WTO近二十年來首次達成的關稅削減協定。據估算,這些新增的201項產品的年貿易額在一萬億美元左右。
據美國國際商會發布的數據顯示,協定生效後全球GDP將出現1900億美元的年增長,全球貿易將有1萬億美元關稅減免。
ITA是WTO框架下旨在將信息通訊技術產品關稅降為零的多邊協定,1997年由39個國家和地區在日內瓦簽訂。中國於2003年4月成為ITA第43個參與方。
ITA協定自生效以來從未修訂過,因此不覆蓋一些新興的高科技產品,如半導體、核磁共振儀、移動通信終端等。2012年,成員國同意啟動ITA擴圍談判,美國、歐盟、日本、韓國、中國等IT大國提交的產品清單成了世界關註的焦點。
根據日內瓦智庫ICTSD的數據,如果各方都批準,這個最終清單上產品的關稅將降到零。這些產品包括新一代的半導體,磁共振成像(MRI)機,全球定位系統(GPS)設備,遊戲機,打印機墨盒,和計算機斷層掃描(CT)掃描儀等等。
整輪談判最核心的部分,主要是中美雙方的博弈。
2013年末,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曾發表聲明稱,自2012年9月以來,中方一直在積極參與ITA擴圍談判,不僅多次協調國內相關產業,而且在擴圍談判中不斷改進出價。
但美國曾於日內瓦當地時間2013年7月17日,2013年11月21日,兩次號稱與中國立場不同,策略性中止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