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19页PPT解密国有银行改革之决策路径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2/619998.html

策突围

2003年5月19日,北京,“非典”流行,街上人流稀少。

上午10点,中南海国务院第三会议室。椭圆形的会议桌边,围坐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副总理黄菊,以及中共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副书记阎海旺、财政部时任部长金人庆,正在筹建的中国银监会“候任”主席刘明康等。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从包里拿出一叠文件,说是文件,其实只是一摞打印好的PPT报告文稿,每份文稿只有19页幻灯片。

一同前往的,还有时任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央行研究局局长谢平。

这次会议颇不寻常,以往的国务院汇报工作,早在头一天就将汇报材料递交秘书局,并转交到国务院领导手中,这一次,显然参会者们在开会时才拿到材料。

据说这份PPT共19页,每一页均文字寥寥,提纲挈领地描绘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代价、资源运用、操作过程、配套措施及操作风险等。

据熟悉当时改革情况的人士向记者表示,直到党中央、国务院确定以此为蓝本进行改革后,才把这份PPT文件中的操作部分,真正形成文字稿。

正是这次汇报,拉开了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一次最彻底改革的序幕。据一位参与改革思路设计的人士对记者评估,当初设计的方案,有70%~80%以上都得到了实现,“这在中国三十年的重大改革中已属不易”。

据一位了解“5·19”汇报的人士回忆,整个汇报是按照这份PPT的顺序逐页进行的,首先就对这次改革的“宏观理解”做了说明。该部分开宗明义提出了“国有银行不良贷款是最大的金融风险,其财务重组涉及重大资源运用,其规划是央行各项工作五年规划及政策取向的先决条件”。

之所以称“先决条件”,因为四大行资产规模占当时银行体系约70%,如果不良资产不解决,运营机制不理顺,央行的货币政策就无法传导,国民经济运行就缺乏有效的金融支持。

实际上,到2002年下半年及2003年初,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已广受海内外关注,国际上有影响的财经媒体,均对这一问题做了报道,认为巨额不良资 产将对中国经济的增长产生严重负面影响,有的甚至提出中国国有银行“在技术上已经资不抵债”的判断。在2003年初,国际著名评级公司标准普尔将中国内地 银行全部评为垃圾级。

中投副总经理兼首席风险官汪建熙对记者分析,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中国并无太多选择,只能前行。

以资产规模计,银行业在中国整个金融体系中占有七分天下,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又是银行业的中坚,四大行问题不解决,中国金融业的系统风险就始终存 在,日本和亚洲金融危机中的东南亚国家就是前车之鉴;其次,虽然当时资本市场已经过十多年发展,但资金配置功能仍微乎其微,银行业仍是资金配置主渠道,四 大银行又占其半壁江山,因而国有银行体制机制性问题不解决,中国资金配置的整体效率就很难提高,也将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和发展速度,以及市场经 济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以不良贷款为例,单依靠商业银行自身加以解决,并非完全不行,但可能需要很长时间。

“如果按商业银行经营最好的年份算,不良贷款的消化估计至少要8至10年。环境的变化要求中国必须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原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在对记者分析,“一方面,2006年年末,中国外资银行人民币市场的准入将进一步开放,外部竞争压力加剧。 另一方面要考虑防范金融风险的问题。”

根据入世协议,中国银行业将在五年过渡期后,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中国银行业必须做好准备迎接竞争。

因此,早在2002年2月召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之前,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就已下定决心,提出要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改革,在这次会议上,银行改革被定为接下来金融领域要解决的重要事项。

2003年3月,国务院新老领导班子完成交接,对银行改革重任就落在了新的领导集体肩上。据记者了解,在新老领导集体尚未正式交接之际,新一届“候任”政府领导就提出,希望以央行为首,尽快草拟一个改革方案。

2004年3月14日举行的“两会”记者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公开表示:“这次改革是背水一战,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资源突破

决心已下,但资源从哪里来?成为摆在改革决策者们面前的重要难题。

一些研究人士认为,到2002年,要想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达到巴塞尔协议8%的国际标准要求,必须要动用大约1万亿元的资金。

困难重重之下,在改革的设计工作中,首次提出了三个资产负债表——国家资产负债表、财政资产负债表与银行体系资产负债表——的分析框架。

实际上,这也涉及改革的资源调用问题。在财政资产负债表下,当年可动用的财政资源极其有限。

经过1994年财税改革,虽然中央财政税收一直以高于GDP的速度在增加,但到2003年前后,GDP虽然超过11万亿元,但年度税收也仅占GDP 的12%左右,且一直处于财政赤字状态。在1998年,财政已经通过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形式,充实了四大银行资本金,但至2002年已被侵蚀殆尽, 从财政角度看,也不愿再填补这个“无底洞”。

在国家层面,当时可调用的“国有资产资源”,也即国家掌握的国有企业股权。据一位金融系统高级官员向记者透露,利用国有股资源充当改革成本,在当时已被考虑过多次,但由于股权分置改革尚未进行,二级市场条件也很差,这条路在当时走不通。

除此之外,还有央行的资产运用,即 “央行再贷款”,但再贷款当时已经做过很多,约束性偏弱,再贷款无法转化成股权,并不能在公司治理结构上,对四大国有银行做根本性的改变。

此次改革设计提出了动用央行外汇储备的思路,并经多方案比较后提出“倾向”选择此方式。这一创新思维,突破了以往充实商业银行资本金的模式,并给当时国有商业银行重组找到了“资源”钥匙。

到2002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达到2864.1亿美元,而且每年还以百分之几十的速度增长,实际上到2003年底,中国外汇储备就达到了4032.5亿美元,年增长40%。在中国贸易顺差不断增长情况下,外汇储备还将不断增加,这为银行业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支撑。

然而,由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窟窿较大,动用外汇储备这一资源,是否可完成全部银行的重组?而通胀压力是否会限制这一模式?

设计论证时也对此进行了分析,认为 “整个过程未伤及财政”,也“较少伤及外汇储备”。其“限度在于释放通货膨胀的调控能力”,其中有利条件是:当时有“较低的基础通货膨胀率”和“较多的通货膨胀调控工具”。

改革设计中也提出了通过加强对冲手段来防止货币供应量的超常增长:在向国有商业银行注资的同时,央行使用特别准备金,要求被注资的银行将资金存回到央行,央行同时付息,并逐步结汇。央行将视通胀的情况放宽回存和运用对冲手段调节。

这一设计的艺术性在于,通过多年平摊,将注资产生的货币供应量扩张平滑地逐步释放,以降低可能的通货膨胀压力。

经过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亚洲各国刚刚开始复苏,中国也刚摆脱通货紧缩,2003年的通货膨胀水平还非常低。据记者了解,周小川行长在 “5·19”汇报会上分析说,就给银行系统注资而言,通货紧缩比通货膨胀的时机更好。而一旦低通胀时期过去,熨平注资带来的通胀因素也就基本消失。

在这份文件中,也对今后几年造成通货膨胀条件的应对给予了足够重视,特别标明对“通货膨胀调控主要在于政府事项的优先度摆放”,要进行“专题汇报”。

据记者从汇金公司了解,目前通过注资带来的通胀压力释放已基本完毕。

改革风险

改革方案没有回避此次改革的风险:除了通货膨胀环境风险外,内部运作风险和外部审计可能出现的意外风险也是顾虑所在。

这其中最大的风险在于,如果注资之后,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仍可能再次陷入高不良贷款率甚至资不抵债的境地,也就意味着改革失败。

根据央行系统参与改革的人士表示,在设计改革方案时,也分析了当时进行国有银行改革重组的外部环境。从外部看,商业银行重组改革后,也已具备了日后可持续的运营环境。

设计论证中也做了宏观上的和制度上的条件分析。宏观分析认为,按照中国经济的规模和发展情况,未来数年,中国经济仍保持较高增长不成问题,这就为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如果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经营不出大问题,不良贷款率不会再次无节制地增长。

为了给银行提供几年休养生息的机会,设计论证时分析认为,央行可适当提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基准利率,并使利差能够覆盖当前的业务成本和平均风险损失还应略有余地,使得银行财务状况进一步得以改善。

据参与此次改革设计的人士对记者表示,允许此利差存在的现实条件是,当时在拉动GDP的投资、出口和消费三驾马车中,消费占比很低,而国民储蓄率又过高,防止存款利率过高,可以降低居民的储蓄意愿,进而将储蓄资金转化为消费,也促进直接融资渠道的加快发展。

据一位银行系统的高级官员表示,在之前进行的国有企业改革中,银行系统承担了大量的输血责任,当时四大行的不良贷款大量来自国企改革行政干预。这次银行改革,一定程度上要反哺银行体系。

或基于改革风险的复杂性,对银行改革的先后顺序,改革方案提出“两家并行较好”,以防止一家试点可能出现意外。率先被选中的是建行和中行。

设计的情景分析以资产质量相对最好的建行来展开,认为建行需要用150亿美元注资(实际上,在实施过程中,建行重组动用外汇储备225亿美元,比当初设想增加了50%),加上上市融资及发行次级债,可使建行资本充足率达到10%。

情景分析中动用外汇储备注资“运作的实质”。以建行为例,注资后,“在央行口头指导下,可逐步在银行间市场卖出外汇换取人民币,”其“实质效果是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并创造了投资渠道”。

改革设计时认为,建行在重组后,如果国民经济不出现意外的增长危机,每年可创造净利润200亿~230亿元人民币(重组第一年的2004年底,建行 净利润就达到了490亿元,到2010年上半年,建行净利润已经超过700亿元),其中50亿元用于分红,央行通过持股所得分红支付给建行特别准备金利 息,其余150亿元作为公积金,以赶上保持建行资产扩张率,使资本充足率不会下跌。

汪建熙对记者表示,对商业银行改革的进程拿捏相当复杂,要考虑到紧迫的时间,同时也要考虑到国民经济能否承受完全市场化的银行体系,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进度,就是怕如果几大行同时市场化运作,国企的竞争力如差距太大会承受不了。实践中,多数国企还是很争气的。

争取支持

在重组计划中,资产质量相对最好的建行、中行就需动用外汇储备各150亿美元,同时启动中行、建行两家试点,则至少动用外汇储备300亿美元,已占2002年外汇储备超过10%,这需要极大的政治决心。

因此,“5·19”汇报前后,也即改革方案的酝酿、协商阶段,部委之间的沟通协调成了重要环节。

本次国有商业银行重组,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财政部。国有商业银行原属于财政部出资,1998年财政部又向四大银行发行了2700亿元的特别国债。在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之时,必将冲蚀财政部的出资。财政部的态度至关重要,是否会有人批评带来国有资产流失的嫌疑?

2003年初,周小川和时任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及常务副部长楼继伟保持密切沟通。

央行方面提出,在这次改革重组中,不用财政部出钱,希望财政部能够支持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方案。而财政部方面也了解国有银行的积弊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当即也表示支持。

有了这些沟通,财政部将继续向商业银行支付发行2700亿元国债的利息,并继续担保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向四大行发行的8200亿元债券。

改革方案对上述需要财政的配套政策安排,均有提及。一位金融业人士表示,可见改革设计中的一些规划,已经在之前寻找到了解决路径。

除了寻找改革的资源、相关机构支持外,动用外储,还需要考量法律程序问题。一位金融领域的高官对记者表示,任何决策,都需要法律程序正当性的支持,这在中外都是一致的,只不过中国的表现形式可能不同。

为此,在当年8月中旬,国务院领导布置,将这一改革的设计由央行进行法律沟通,征询了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积斌、周正庆及人大预算工委副主任苏宁等人的意见。

同时,国务院法制办亦对注资问题进行了法律研究,并得出结论:设计方案不存在法律障碍。

在没有法律障碍之后,这一改革动议也就顺利向前推进。

2003年9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原则同意了加快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汇报,同时决定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黄菊牵头成立国有独资商业 银行改革领导小组并任组长,时任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任副组长,周小川任办公室主任。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央行,主要承担这次银行改革的执行任务。

第二天上午,这一改革方案也获得了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批准,改革方案被正式确定执行。另外,这一注资方案的酝酿始终被置于十六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和讨论修改之中,当年被正式通过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文件也明确地简述了这一改革的决定。

10月19日,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股份制改革实施方案》,其中建议设立投资公司方式完成注资:即由外管局设立投资公司,受国务院授权进行资本运作的投资公司。

2003年11月22日,经总理温家宝,时任副总理黄菊、吴仪等国务院领导分别圈阅同意,汇金公司成立。

国际上,央行官员在2004年初参加国际清算银行1月份的会议时,还就改革的部署,向时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及巴塞尔委员会主席等人进行了说明,以期得到国际金融界的理解。

在当时,美国和欧洲都认为中国自己搞不好银行体系,劝说中国应该引入外资银行,并聘用既有国际性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评估机构,最后依靠国际资本市场的规则和力量达到规范运营。

除了基本采用后面两条建议外,这次改革摒弃了依靠外资机构来重组国有商业银行的方式。

从2003年的PPT 到随后启动的新一轮银改,一方面试图在财政资源之外另辟蹊径,并最后体现在动用外汇储备上;另一方面则是做实出资人,避免因财政注资导致的出资人实际缺位现象,从而使公司治理落到实处,这体现在后来汇金的成立和运作上。

如今再看2003年方案的实际运作,以外汇注资为突破口,以汇金为平台和抓手,则重组、股改、引进战投和上市四步紧密衔接,次第敲响,财务重组和制度建设齐头并进,节约了时间成本,规避了风险窗口,充分体现了“在线修理”原则的妙用。

未竟之局

正是这次改革,彻底改变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改变了国有股单一的股权结构,建立了现代公司治理架构,并用国际资本市场规则持续地规范银行的运作,持续创造盈利能力。这也奠定它们能持续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服务的能力和基础。

股改领导小组办公室深知,其任务不只是工农中建四家的改革,后来加进了交行、广发行和光大银行等,更重要的是闯出一种重组的模式。

更为直接的作用是,这次改革为中国整个银行体系带来了相当大的改革红利,激活了银行业价值。至2007年,中信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等上市,受到了投资者热烈追捧。粗略估算,这次改革为中国银行业增值约2万亿元。

此次改革重组,还开创了一个新的维护金融稳定的路径,央行动用资源重组问题金融机构。这一实践在本次金融危机中被各国广泛采用,央行在维护金融稳定上的作用突显。

一位参与此次银行重组改革的人士回忆本次金融危机,以及当年银行业改革的经验,认为改革应该立足于本国,而且必须早改;改革的路径要与国际接轨。

从当初的“隐患重重,技术已经破产”,到今天市值跻身于国际前列,踏上改革“不归之路”的金融家们在欣慰之余,亦深感责任与压力的重大。

周小川认为,下一步金融体制改革还有许多大关要过;郭树清亦有同感,他将改制上市视为“现代银行制度在中国的初步建立”。多位银行业权威人士强调, 此次改革起始于精心设计的制度框架,而更为深层的银行及金融改革既涉及制度设计,即厘清政府与市场、银行的关系,也涉及治理结构的深化和完善。其间既蕴含 着老问题,也警示着新问题,这些构成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形似神不似”的复杂内涵。

可以说,完成银行改革的未竟之局,既在银行之内,更在银行之外。中国商业银行深层次改革能否成功,有赖于中国金融体系更深层次的变革,当然更取决于改革者的政治智慧与改革力量的互动。

(本文为《财经》杂志供本报独家专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89

【問對管理】工作技能進階:企業中層PPT速成法

http://www.infzm.com/content/76397

升到中層管理級別的職場人士,工作離不開PPT。一般PPT文檔用途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作為演講或者匯報時的輔助工具,幫助更好的傳導信息;另一 種則是直接作為閱讀材料,如工作總結、匯報材料等等。就作為演講和匯報的輔助工具而言,PPT起到的作用是:幫助用戶理解演講的邏輯、利用文字、圖表或者 視頻更好的傳遞信息、吸引用戶注意力並且減輕演講者記憶負擔等等。

製作一個好的PPT文檔,首先要明確文檔的創作目標,另外,還需要注意PPT寫作的結構順序、語言以及圖表使用幾個環節。

(問對網/圖)

1、結構順序:首先需要突出重點,演講中的其餘部分都需要圍繞這個重點展開,讓聽眾很容易抓住邏輯脈絡。至於重點突出的位置,可以選擇開門見山,也可以選擇推導式的方式,當然這種情況通常僅僅適用於方案有爭議、需要反覆論證的情況。

2、語言:每一頁PPT都需要在主題上清楚表達核心信息,讓人一目瞭然,儘可能用文字,內容則可以輔以圖表等。文字一定要精練,要記 住PPT不是簡單的把word拆成好幾頁。另外每個要點描述不要超過兩行,儘可能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同時每一頁PPT中的字體大小應當儘量控制在三種以 內,否則容易顯得紊亂,讓人覺得不夠專業。

3、圖表:PPT中有相當豐富的圖表功能,圖表的使用目的一定是為了更好地傳遞信息,而不是讓聽眾耳暈目眩,所以要儘量簡潔明了,不能太華麗,更需要注意在投影之後不能太小,不能期待聽眾都帶著望遠鏡。

此外,在使用PPT時也有不少注意事項,最關鍵的一點在於切莫本末倒置,主次顛倒,讓PPT成為了會議或者演說的主角,使用人反而成了個放映幻燈片的角色。其中包括:

1、姿勢儀態方面:PPT使用者絕對不可以背對著聽眾面朝著PPT投影片自言自語,除非需要特別展示一下後背的著裝,否則很容易讓人缺乏耐心繼續聽下去。面對聽眾,當且僅當需要強調PPT中無法用語言說明的圖表示例時可以側身指示——以提醒聽眾注意,否則都應當讓聽眾看到你的眼睛。

2、配合演說方面:既然選擇了使用PPT作為輔助工具,自然需要將工具用的恰到好處才行。除了可以便於暫時走神或者離開的聽眾連貫地 聽你的演講,更重要的是可以更生動、更形象的將一些語言難以表述的東西展示出來,所以使用PPT的時候一定要根據演講的進度合理的翻頁,過快、過慢都會影 響效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56

創投經理分享的簡報技巧:我不喜歡 PPT,我要看你怎麼 DEMO 產品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3058.html

對很多人來說,簡報是每天必備的工作項目。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跟觀眾說明想法、產品、概念,甚至讓他們喜歡、購買自己的產品是一個非常重要能力。

本文作者 Brad Feld 是創投 Foundry Group 的經理人,他將分享對於好簡報的認知與定義,讓大家知道何謂成功可以吸引人的簡報,讓創投可以馬上決定要投資。(以下文字以作者第一人稱撰寫)

不愛冗長介紹和廢話

除了聽取簡報外,我每天也都要向其他人簡報,簡報佔了我生活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不喜歡看到 PowerPoint 的模版、冗長的介紹詞;我喜歡看到簡報者跟他產品互動、操作的過程。總而言之,少廢話、切中要點是我所期待的簡報型態。

誰說簡報只能用 ppt

還記得有一次拜訪一家位於紐約布魯克林的 3D 印刷公司 MakerBot,我花了 15 分鐘才從工廠門口走進辦公室,在過程中看到他們打印的產品與機器,讓我在還沒有跟 MakerBot 的人碰面前,我就瞭解 3D打印到底是什麼一回事,以及他的發展潛能。

對我來說,這樣的簡報方式簡單、特別也達成讓我瞭解產品的目標,更順利完成合作案。

好產品 + 不會介紹=賣不出去

接著,分享一家我們投資已久,專精於空間運算的公司 Oblong,他們製作的 Mezzanine 產品,可以提供使用者多工運作平台,有效增加會議、研發效率,相當具有前瞻性、發展與銷售潛力(有點像電影關鍵報告裡面的屏幕與電腦設備),連我們公司每天都在使用。

即便產品推出時的介紹簡報表現的相當精采,但 30 分鐘實在有點長、抽象、沒有重點,因此也稍稍影響產品銷售,所以我便不斷要求他們改進其產品簡報。請他們在表現產品特色之餘,讓簡報更吸引人,也才有了之後的 5 分鐘的簡報版本。

幾個月前,Oblong 舉辦了一場銷售會議,報告公司整年度的營運狀況等。他們改進了簡報方式,開始 5 分鐘的示範就讓我眼睛為之一亮,更只用一張簡報就傳達 Oblong 想在會議上發佈的訊息。

簡報上明確指出 Mezzanine 的三項核心技術,讓人看完以後不禁產生「我也要一台」的想法。也因為會議有個好開頭,成功引起與會者興趣與注意力,讓接下來程序進行更為順利。

一開始的黃金五分鐘

好的簡報技巧就如同開發一項產品,要不斷思索如何滿足使用者需求。傳統只做產品演示、功能介紹的簡報方式已經過時了。我所期待的是,聽到有人一開始對我說,我即將幫你解決一個你不知道如何解決的問題!先引發我興趣,接著我將讓你有 30 分鐘表現的機會。

一開始的五分鐘最重要,如何抓住對方眼球、吸引興趣,將會是成功的重要關鍵!

重點複習

1. 不囉嗦!切中要點、簡單明了

2. 重視使用者需求

3. 把握開頭 5 分鐘先發制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594

【創業者說】無憂PPT創始人丁峰:勞心者治於人,「管理大師」都做得一手好PPT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06/56158.html

【導讀】2010年後,Apple平台Appstore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國內用戶對應用和內容的付費形式逐漸接受,付費習慣正慢慢養成。

沉浸在PPT圈子裡8年之久的丁峰發現,個人用戶對工作匯報、商業展示、產品發佈、設計模板方面有著強烈的需求。為了提升個人或企業的品牌,展示效果,他們願意狠下「功夫」。憑藉對用戶、對PPT需求發展狀況的瞭解,丁峰玩起來PPT的生意。

辦公軟件市場一直是兵家必爭的香餑餑,微軟的Office依然統治辦公軟件85%企業市場份額。其中Office 365訂閱用戶,能為其帶來15億美元的年收入。

讓用戶的PPT更拽,更爽

從百度上搜索「PPT」的相關關鍵詞指數就能夠看到,PPT市場的需求多麼龐大。

在PPT領域,丁峰網站方面產品經驗的積累和原有網站「無憂PPT」的雙重作用下,用戶的積累實現了一個聚焦。

2010年正好是新浪微博快速發展的一年,看到社會化媒體對於品牌傳播,推廣的巨大作用,丁峰創業前便佈局微博,在產品上線之前便積累了近二十萬的粉絲。

在產品上線後,立刻便有了一批原創PPT設計師加盟,推出了一定數量的原創設計作品,隨著網站的持續運營與推廣,產品逐漸在業內建立起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口碑。

目前國內這類平台也只有寥寥兩三家,2012年,百度文庫收費版上線,其中也包含了PPT類收費作品,但由於百度文庫本身對PPT設計及行業的不瞭解以及百度文庫自身的一些版權問題,免費和收費作品放在一起,原創和盜版作品放在一起,以及投入的人力和回報情況等等原因綜合在一起,並沒有對PPT行業,PPT原創設計市場產生很明顯的衝擊力。

2013年6月,WPS上線稻殼兒收費版平台,其中也包含了PPT類作品,但由於WPS產品原因,和MS OFFICE不能很好的兼容,因此WPS的收費作品也只能在自己產品用戶中使用,對MS PPT市場的影響甚微。

艱辛、堅持、準備、充分

」自創業之初,我便一直秉承著打造純粹原創設計平台理念,圍繞PPT/Keynote設計產品提供各種增值服務:包括PPT模板在線收費作品,PPT培訓,PPT/Keynote設計訂單等幾方面,幫助帶動平台的設計師們成長,讓他們在這裡獲得良好的回報。

開始階段,平台上的設計師數量不多,設計作品有些差強人意,沒有達到我們預期的質量和數量。我便逐個設計師進行溝通和交流,瞭解每一位設計師的個人情況,設計水平以及對未來的預期,並且從作品原創性和設計角度引導設計師們一步步成長。

為設計師們提供設計的熱點題材,創意以及在設計方式方法上對設計師們進行漸進的指導,並且平台在處理作品原創性,平台內設計作品的不良競爭等方面做足了工作,基本實現了相對公平,有問題必及時處理,給設計師,用戶們滿意的答覆。

耐心和堅持也終於有了收穫,到目前為止,平台上的作品已達到PPT領域中高端的水準,作者們的收益也穩步提升,好的設計師們,結合設計訂單,可以月收入1萬元以上,大大提升了平台的競爭力和設計師們的積極性,同時,截止目前,僅僅PPTSTORE平台這一個產品線就已經實現了盈利。「回顧自己的創業,丁峰如是分享。

【結語】兩年多來的時間讓丁峰對創業也有了深刻的認識:首先,創業前的準備是十分重要的,資金鏈,資源是否準備充足決定了公司能否生存下來。單單憑藉創意和激情創業的成功幾率非常之小;其次,創業中需要有一顆平和而有韌性的心,平和的心態,能夠讓創業者足夠耐心和細心做好產品。韌性讓創業之路平穩漸進的發展;第三,要有先生存,再發展的心理準備,只有先讓公司生存下來,才可能有發展的機會,第一道生存門檻,是絕大多數初次創業者在創業之路上的最重要的一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904

Twitter IPO路演PPT註釋 李妍

http://xueqiu.com/8689584849/25980172
一、發行情況:

發行股數 70,000,000 (超額認購權 10,500,000)
發行價區間  $26.00
融資額 18億美元
IPO時間 11-07
總股本 544,696,816
按照發行價計算,估值140億美元


二、基本運營數據

$Twitter(TWTR)$ 成立於2007年4月;
員工數2300;
月活躍用戶數MAU  2.3億,77%來自海外,76%的訪問量來自移動端;

查看原图對於合作夥伴而言,Twitter 幫助他們擴大了用戶群覆蓋,提高了用戶參與度,而這些內容反過來豐富了Twitter的內容;
合作夥伴同時可以使用Twitter上的內容,作為即時內容的補充,同時利用其建立應用及提供服務



查看原图
三、市場空間


1.用戶增長潛力巨大

查看原图2.貨幣化空間巨大

自助廣告系統將接入等多廣告客戶;
創新新的廣告形式;
挖掘國際市場商業化潛力;
競價系統;

查看原图3. 71%的廣告收入來自移動端;
查看原图
四、商業化

1.用戶活躍度上升
Timeline views 2013年Q3為1590億,同比增50%;
Timeline views/MAU 2013Q3為685,同比增8%;

查看原图
2.廣告產品:基於效果的Promoted Tweets、Promoted Accounts,及按展示天數計費的Promoted Trends



查看原图
3.商業邏輯:
為用戶及商家帶來更大價值,才能給網站帶來更大商業價值(Ad rev/Timeline views)

查看原图
商業價值不斷提升,(Ad Revenue/1000 Timeline views)2013年Q3時為0.97美元,同比增49%


查看原图
五、財務分析

1.投資長遠:2013年前九個月資本開支3.2億美元,高於2012年前九個月的1.61億美元;


查看原图2.利潤:
EBITDA利潤,2013年Q3為900萬美元,利潤率5.5%;
2013年前九個月3100萬美元,利潤率7.3%

查看原图
3.遠期財務目標:
營收成本佔收入比重21-23%;
研發成本佔比19-21%;
小手機市場費用佔比20-22%;
行政管理費用佔比10%;
D&A 佔比10%;
EBITDA利潤率 35-40%


查看原图4.Non Gaap 運營支出,2013年前九個月為3.2億美元,高於2012年的1.6億美元

查看原图5.過往業績表現

查看原图查看原图



整理:i美股資產管理/李妍
信息披露:在發表以上信息時本人及所在機構不持有Twitter股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944

京東IPO路演PPT註釋 李妍

http://xueqiu.com/8689584849/29282820
整理:i美股資產管理/李妍

查看原图一、發行情況
查看原图$京東(JD)$ 將於2014.5.22登錄納斯達克;
發行價區間16-18美元/ADS,1ADS=2普通股;
發行股數93,685,620ADSs,其中公司發行69,007,360 ADSs,佔比73.7%;老股東出售24,678,260 ADSs;綠鞋14,052,840 ADSs;鎖定期180天;
主承銷商美銀美林、UBS。


二、公司簡介查看原图

京東國內最大的直營類電商網站,在B2C電商市場排名第二,力爭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京東的核心優勢在於用戶體驗和運營效率。


查看原图核心管理哲學:
管理基礎:團隊;
平台基礎:IT系統、倉儲管理系統、財務系統;
數據驅動:成本優化、效率提升;
用戶體驗和品牌樹立:通過商品、價格、服務持續吸引用戶;


查看原图增長策略:
移動及大數據:和騰訊的流量合作;用戶定製;大數據分析;供應鏈更加透明;
拓展三四線城市:建倉庫;提高移動端到達率;不同的商品策略;市場策略;
線上到線下:和山西便利店的合作;將該模式複製到其他地區;在部分城市提供生鮮電商;提高物流運營槓桿;
供應鏈金融:對供應商和用戶的金融產品;支付產品;交叉銷售金融產品;


三、投資亮點

查看原图查看原图
1.中國電商市場空間廣闊;
2.最大的自營電商網站;
3.全國物流體系;
4.第三方平台增速迅猛;
5.和騰訊戰略合作,提高移動端參與度;


查看原图中國零售市場特點:
市場廣闊:2012年市場規模9.8trillion RMB,預計到2016年15.3trillion,CAGR12%;
高度分散:中國top20零售商市場佔有率12%;美國為40%;
向線上轉移:中國線上零售市場規模,2012年為1320billion,預計到2016年3790billion RMB,CAGR 30%;


查看原图京東增長點:
用戶消費習慣從線下向線上轉移;
用戶更加重視網購商品質量;
三四線城市增速迅猛;
移動購物趨勢正在上升;


查看原图直營銷售:側重標品、走量、商品質量、投資高、需要倉庫運營、重用戶體驗;
第三方平台:側重長尾、SKUs量大、模式更輕、需要廣告和流量支撐;






查看原图直營優勢:
京東是第二大B2C網站,佔23.3%的份額;第一是天貓,佔比50.6%;
京東是最大的直營類B2C網站,佔比46.5%;


查看原图京東生態:
47.4million活躍用戶;40.2million SKUs;323.3million訂單量;86個倉儲物流中心;1620個配送站;24412個專業配送員;



查看原图以客戶為中心:
商品選擇豐富;價格低廉;客戶服務有保證;

查看原图全國物流系統完善:
7個一級物流中心;
在36個城市有倉庫;
70%訂單實現當日送達及次日達;
43個城市提供211服務;
256個城市實現次日達;


查看原图物流流程:


查看原图最後一公里配送體系:


查看原图第三方平台增長迅猛:
對於商家:用戶購買力高、提供開放物流體系及客服、根據數據分析投放精準廣告、降低商家對單一平台依賴度;
對於用戶:更多商品選擇;商品可靠度更高;訂單處理快速及售後服務完善;
第三方平台商家數量2013有2.35萬,今年3月為2.9萬;
SKUs數量2013年23.5mm,3月為37.8mm;


查看原图和騰訊戰略合作:
獲得騰訊旗下實物電商業務;
獲得微信及QQ手機一級推廣位置;
在實物電商領域至少8年沒有競爭;


查看原图騰訊2013年12月,QQ MAU 808mm;QQ手機 MAU 426mm;騰訊電商網站DAU 14.6mm;微信+ wechat MAU 355mm;

四、財務亮點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GMV,2013年125.5 bn RMB,同比增速71%;自營佔比75%;
2014Q1,GMV 44.1bn,同比增84%,自營佔71%;

淨營收,2013年為69.3bn,同比增68%;
2014Q1淨營收22.7bn,同比增65%;



查看原图自營GMV 2011-2013 CAGR 77.3%,目前佔比74.7%;2014Q1同比增速69.6%;
平台GMV 2011-2013 CAGR 231.1%,目前佔比25.3%;2014Q1同比增130.4%;
毛利率,2013年為9.9%,2014Q1提升到10%;


查看原图運營效率:NonGaap
物流佔比5.8%;市場費用佔比2.3%;技術1.3%;管理0.9%;
NonGaap淨利潤,2013年為224mm RMB,淨利潤率0.3%;

查看原图2013年每活躍用戶平均購買6.8次;
2014Q1SKUs 提升至40.2mm;
2014Q1移動下單佔比18%;





查看原图2013年運營現金流3570mm RMB,同比增154%;
自由現金流2278mm,同比增791%;
資本開支1292mm;投資回報率29.1%;

查看原图庫存周轉天數,2013年為32天;噹噹112天、蘇寧72、國美60、亞馬遜45、沃爾瑪45;
自營AP周轉天數39天;蘇寧142、國美136、噹噹122、亞馬遜95、沃爾瑪38;


查看原图




持倉披露:文章發表時本人及所在機構不持有$京東(JD)$ 任何倉位。發表此文對相關股票不形成任何投資建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463

迅雷IPO路演PPT註釋 Mono

http://xueqiu.com/4136177129/29799898
【發行概況】

納斯達克上市,代碼XNET $迅雷(XNET)$

發行價區間:9~11美元/ADS (1 ADS=5普通股);計劃發行730萬股ADS 不考慮超額配售部分,按區間中值計算,IPO融資7300萬美元。

資金用途:1000萬美元用於投資技術和基礎設施,產品開發;1000萬美元用於採購數字內容和獲得網遊的獨家代理權;剩餘部分用於運營資本和潛在的收購等。

預計定價日期:6月24日
預計上市日期:6月25日
承銷商:摩根大通、花旗

查看原图
通過云加速服務,致力於為用戶提供更快捷、更可靠和可負擔的互聯網接入體驗。讓互聯網接入像用水、用電一樣便捷、實惠。

查看原图
迅雷的價值就是通過云加速的技術和產品改善用戶content delivery的體驗。在傳輸大文件時success rate能提升30%,傳輸速度能提升5-7倍。

查看原图
從2010年至今,迅雷的營收增長了4倍;用戶直接貢獻的營收佔到了66%;會員費貢獻的營收佔比從2010年的17%提升至2013年的48%。

迅雷從一家廣告收入主導的公司逐步轉變為一家由用戶服務驅動的公司。

查看原图
【投資亮點】

中國TOP10互聯網公司

差異化的技術平台

龐大並持續增長的付費用戶量

已證明的貨幣化方式

良好的財務狀況

多個成長驅動因素

經驗豐富的資深管理團隊

查看原图
目前月UV達到或超過3億的中國互聯網公司只有10家,而還沒有上市的只有迅雷和阿里兩家。

艾瑞數據顯示,迅雷佔有中國互聯網加速市場84%的份額。

查看原图
創新的並行加速技術

傳統的下載是點對點、時序的,而迅雷的加速技術實現了多點、並行。

查看原图
截至今年Q1末,迅雷的索引數據庫有超過60億的數字媒體文件。

原理上和搜索類似,都要將鍵值對進行索引,但難度大很多,搜索是面向網址,而迅雷是面向龐大的內容數據。眾包和分佈式計算技術很重要。這樣成為對手的進入壁壘。

查看原图
付費註冊用戶/會員數保持了持續增長,到今年Q1末已經達到520萬人。

查看原图
隨著定價能力的提升,ARPU也在逐步提高。

首先是獲取更多的用戶,其次是提高ARPU值。

查看原图
不同類型的會員收取不同額度的會員費,享受不同的下載帶寬。會員等級按註冊時間長短、經驗值來劃分,VIP3~7的會員註冊時間都在6個月以上。

用戶忠誠度顯著提高,2011年1月付費會員中VIP3~7會員的佔比為26%,到2014年3月已經上升至69%。
查看原图
迅雷不同等級會員的留存率。截至今年3月份,VIP3~7會員的留存率都在90%以上。而且會員入戶帶寬越寬,迅雷的留存率越高。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付費會員滲透率仍有足夠大的提升空間。到今年Q1,付費會員在云加速服務月UV中的佔比僅為2.6%,過去兩年這個比例一直在提高。

艾瑞報告顯示,今年3月份迅雷云加速服務的月UV達到2.004億。

查看原图
【財務狀況】

過去三年,營收持續、顯著增長,復合年增長率達到44%;Non-GAAP淨利潤CAGR高達147%。2012年自由現金流轉正,2013年增至4200萬美元,同比增長112%。

查看原图
四大業績增長驅動力,CFO特別強調了跨設備、跨系統的無縫接入。

查看原图
小米作為中國最主要的手機生產商同時也是迅雷最大的股東,迅雷與小米的戰略合作,成為發展移動端和客廳市場的策略。

移動端,迅雷在系統升級、原生應用和第三方應用三個層面上為小米用戶提供加速服務;客廳,迅雷將通過小米盒子、小米電視和小米路由來獲取用戶、提供服務。

查看原图
小米用戶下載App時如果下載速度較慢,系統會推薦用戶安裝迅雷App,使用迅雷的加速服務。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戰略投資人和財務投資人】

小米、金山;晨興創投、IDG資本、聯創策源和春華資本。

查看原图
總結:迅雷是中國領先的云加速技術服務商

查看原图
損益表數據
查看原图
按季度的損益表數據

查看原图
資產負債表數據

查看原图
現金流表數據

查看原图
公司組織結構圖

查看原图
持倉披露:文章發表時本人及所在機構不持有$迅雷(XNET)$ 任何倉位。發表此文對相關股票不形成任何投資建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061

【藏寶圖】麥肯錫10張PPT:決定2025年經濟的12大顛覆技術 億利達

http://xueqiu.com/2164183023/30277347

麥肯錫發佈了一項報告,裡面研究了技術對未來經濟影響程度。研究的對象是一些正在取得飛速發展、具有寬泛影響,且對經濟影響顯著的技術。相反,那些過於遙遠的,僅能影響 1、2 個行業的,以及 2025 年之前不大可能實用化的技術(如混合動力),或者是雖然即將成熟但不夠大眾化的技術(如私人太空飛行)等則不在考慮範圍內。
以下就是麥肯錫列舉的顛覆性技術及其潛在的經濟影響程度(含消費者盈餘在內,即消費者並未支付的因創新而獲得的價值),當然,這種影響評估只是粗略的,不會像 GDP 數字那麼具體。
查看原圖✪ 下圖數字更具體一點:
查看原圖如上表所示,麥肯錫認為,未來 10 多年最具經濟影響性的技術應該是那些已經取得良好進展的技術—如已經在發達國家普及並在新興國家蓬勃發展的移動互聯網;知識工作的自動化,比方說用計算機語音來處理大部分的客戶電話;物聯網,比方說將傳感器嵌入物理實體中用來監控產品在工廠的流動;以及云計算。按照麥肯錫的估算,到 2025 年,這些技術每一個對全球經濟的價值貢獻均超過 1 萬億美元(即便是預測的下限)。
不過麥肯錫的報告中令人感興趣的預測是,一些比較性感的新潮技術,如無人駕駛汽車、3D 打印、可再生能源等的經濟影響相對較低。
這種炒作熱度(關於技術炒作可參見Garnter的技術炒作週期)與潛在經濟影響力的失聯可以從下圖(縱向坐標為炒作指數,以過去 1 年發表的效果技術文章數衡量;橫向坐標為潛在經濟影響)看出。經濟影響力最大的技術並非炒作最厲害的。在圖中,只有右上角的技術—移動互聯網是名符其實的,即炒作與經濟影響力相當。而相對而言,知識工作自動化、物聯網、云計算以及先進機器人技術就要低調許多。
查看原圖✪ 以下就是這 12 項技術的關鍵摘要:
1、移動互聯網
查看原圖價格不斷下降能力不斷增強的移動計算設備和互聯網連接
✪ 到 2025 年的影響力:
經濟:3.7—10.8 萬億美元  生活:遠程健康監視可令治療成本下降 20%
✪ 主要技術包括:
無線技術,  小型、低成本計算及存儲設備,先進顯示技術,自然人機接口,先進、廉價的電池
✪關鍵應用包括:服務交付,員工生產力提升,移動互聯網設備使用帶來的額外消費者盈餘
2、知識工作自動化
查看原圖可執行知識工作任務的智能軟件系統
✪ 到 2025 年的影響力:
經濟:5.2—6.7 萬億美元,生活:相當於增加 1.1—1.4 億全職勞動力
✪ 主要技術包括:
人工智能、機器學習,自然人機接口 大數據,,
✪ 關鍵應用包括:教育行業的智能學習, 醫療保健的診斷與藥物發現
法律領域的合同 / 專利查找發現,  金融領域的投資與會計
3、物聯網
查看原圖用於數據採集、監控、決策制定及流程優化的廉價傳感器網絡
✪ 到 2025 年的影響力:
經濟:2.7—6.2 萬億美元,對製造、醫保、採礦運營成本的節省最高可達 36 萬億美元
✪ 主要技術包括:先進、低價的傳感器,無線及近場通訊設備(如 RFID),先進顯示技術,
自然人機接口,  ,先進、廉價的電池
✪ 關鍵應用包括:流程優化(尤其在製造業與物流業),自然資源的有效利用(智能水表、智能電表),遠程醫療服務、傳感器增強型商業模式
4、云
查看原圖利用計算機軟硬件資源通過互聯網或網絡提供服務
✪ 到 2025 年的影響力:經濟:1.7—6.2 萬億美元 ,可令生產力提高 15-20%
✪ 主要技術包括:云管理軟件(如虛擬化、計量裝置),數據中心硬件,
高速網絡軟件 / 平台即服務(SaaS、PaaS)
✪ 關鍵應用包括:基於云的互聯網應用及服務交付,  企業 IT 生產力
5、先進機器人
查看原圖具備增強傳感器、機敏性與智能的機器人;用於自動執行任務
✪到 2025 年的影響力:經濟:1.7—4.5 萬億美元,生活:可改善 5000 萬截肢及行動不便者的生活
✪主要技術包括:無線技術, 人工智能 / 計算機視覺,先進機器人機敏性、傳感器,
分佈式機器人,機器人式外骨骼
✪ 關鍵應用包括:產業 / 製造機器人,服務性機器人—食物準備、清潔、維護,
機器人調查,人類機能增進(如鋼鐵俠),個人及家庭機器人—清潔、草坪護理
6、自動汽車
查看原圖在許多情況下可自動或半自動導航及行駛的汽車
✪ 2025 年的影響力:經濟:0.2—1.9 萬億美元,生活:每年可挽回 3-15 萬個生命
✪ 主要技術包括: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先進傳感器,如雷達、激光雷達、GPS
機器對機器的通信,
✪ 關鍵應用包括:自動汽車及貨車,
7、下一代基因組
查看原圖
快速低成本的基因組排序,先進的分析,合成生物學(如」寫「DNA)
✪ 到 2025 年的影響力:經濟:0.7—1.6 萬億美元,
生活:通過快速疾病診斷、新藥物等延長及改善 75% 的生命
✪ 主要技術包括:先進 DNA 序列技術, DNA 綜合技術,大數據及先進分析
✪ 應用包括:疾病治療,農業, 高價值物質的生產
8、儲能技術
查看原圖
存儲能量供今後使用的設備或物理系統
✪ 到 2025 年的影響力:經濟:0.1—0.6 萬億美元 ,到 2025 年 40%-100% 的新汽車是電動或混合動力的
✪ 主要技術包括:電池技術—鋰電、燃料電池,機械技術—液壓泵、燃氣增壓,
先進材料、納米材料
✪ 關鍵應用包括:電動車、混合動力車,分佈式能源,公用規模級蓄電
9、3D打印
查看原圖
利用數字化模型將材料一層層打印出來創建物體的累積製造技術
✪ 到 2025 年的影響力:經濟:0.2—0.6 萬億美元,生活:打印的產品可節省成本 35-60%,同時可實現高度的定製化
✪ 主要技術包括:選擇性激光燒結,熔融沉積造型,立體平版印刷,直接金屬激光燒結
✪ 關鍵應用包括:消費者使用的 3D 打印機,直接產品製造,工具及模具製造,
組織器官的生物打印
10、先進材料
查看原圖具備強度高、導電好等出眾特性或記憶、自癒等增強功能的材料
✪ 到 2025 年的影響力:經濟:0.2—0.5 萬億美元,生活:納米醫學可為 2025 年新增的 2000 萬癌症病例提供靶向藥物
✪ 主要技術包括:石墨烯,碳納米管,納米顆粒—如納米級的金或銀,其他先進或智能材料如壓電材料、記憶金屬、自癒材料
✪ 關鍵應用包括:納米電子、顯示器,納米醫學、傳感器、催化劑、先進複合物,儲能、太陽能電池,增強化學物和催化劑

11、先進油氣勘探開採
查看原圖
勘探與開採技術的進展可實現經濟性
✪ 到 2025 年的影響力:經濟:0.1—0.5 萬億美元,2025 年每年可額外增加 32—62 億桶原油
✪ 主要技術包括:水平鑽探, 水力壓裂法,微觀監測
✪ 關鍵應用包括:燃料提取能源,包括頁岩氣、不透光油、燃煤甲烷,煤層氣、甲烷水汽包合物(可燃冰)
12、可再生能源—太陽能與風能
查看原圖用清潔環保可再生的能源發電
✪ 到 2025 年的影響力:經濟:0.2—0.3 萬億美元,到 2025 年每年可減少碳排放 10-12 億噸
✪ 主要技術包括:光伏電池,風力渦輪機,聚光太陽能發電,水力發電、海浪能
✪ 關鍵應用包括:發電,降低碳排放,分佈式發電

[能力圈]辛苦整理分享[赚大了] 未來十年有哪些個股機會呢?[看多]敬請賜教![鼓鼓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833

阿里巴巴路演PPT:看看馬雲如何推銷“阿里帝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972

阿里巴巴首場路演盛況空前,近千位投資者湧入到紐約華爾道夫酒店,因到會人數遠超預期,酒店大廳的電梯口都排起了長龍。現場,阿里巴巴執行副主席蔡崇信做了幻燈片演示,之後是馬雲致辭。

如果你無法親臨現場,阿里巴巴路演的PPT可以幫你了解這個電商巨頭。

視頻鏈接在這里。文字版這里。PPT的關鍵信息如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122

新能源鋰電池材料(PPT)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71


這是格隆匯會員滄海根據公開資料和券商研究報告最新整理的關於新能源鋰電池的材料,內容豐富而詳盡,相信對跟蹤研究新能源鋰電池產業鏈以及相關公司的研究員和投資者來說都會很受用,格隆匯將他分享出來,供大家參考。再次謝謝滄海。



























































9.jpg (400.47 KB, 下載次數: 6)

9.jpg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0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