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2015是“巨頭合並年”,四家行業巨頭相繼合並,在其背後無不有BAT之身影。究竟是何其原因讓這些巨頭最後走在“一起”?在看似很美好的背後,其實每個人都害怕被顛覆。

i黑馬 楊博丞 11月26日報道

2015年被稱為“合並之年”。

i黑馬根據公開資料統計:從年初至今,中國並購市場(含並購國外企業)共計完成並購案例2110起,披露金額的並購案例總計1716起,共涉及交易金額1393億美元,其中,國內並購案例共完成1890起,披露金額的1543起交易共涉及並購金額1087億美元。

在今年國內並購案例中,最有代表性的當屬四家行業巨頭的合並,分別為出行領域滴滴快的、本地生活領域58趕集、O2O領域美團大眾、旅遊市場領域攜程去哪兒。而他們背後的投資老板基本上都有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即常說的BAT)的身影。

事實上,細數國內的並購和投資市場,以BAT為代表的並購投資案最多。據i黑馬統計,2015年至今它們合計並購企業200家,總共金額約1711億元人民幣。分別為阿里巴巴100家,共計金額約1020億元人民幣;騰訊66家,共計金額約617億元人民幣;百度24家,共計金額約74億元人民幣。

對於BAT並購頻繁,漢能投資董事長陳宏曾對i黑馬稱,這首先是它們的市值都已很高,有錢來做並購,其次,競爭領域交叉,業務要麽做強做大,要麽砍掉,“市場第一怎麽達到?一方面靠自然增長,一方面靠收購外圍的公司。如果一個中小企業的業務,剛好可以形成互補,那麽它們就可能考慮收購。”

過去的創業者們最擔心的是BAT是否會複制它們,而現在已經演變為,BAT是否會投資甚至收購它們。以前,創業者可能還有機會成為下一個BAT級存在的機會,現在,他們必須要面對的現實則是:如果不能入局或被相中,往往意味著衰落甚至死亡。以下為i黑馬的梳理的BAT投資並購脈絡。

首先我們來看下四家行業巨頭的合並背後的BAT投資情況:

一、滴滴打車+快的打車(2015年2月14日)

幕後投資巨頭:阿里巴巴、騰訊

首先我們來看在今年情人節上演的愛情故事。兩家中國互聯網歷史上燒錢最瘋狂的公司選擇在一起,看來是真愛啊!

2月14日,快的打車與滴滴打車聯合發布聲明,宣布兩家實現戰略合並。股權分配比例為52%:48%。新公司將實施Co-CEO制度,滴滴打車CEO程維及快的打車CEO呂傳偉將同時擔任聯合CEO。兩家公司在人員架構上保持不變,業務繼續平行發展,並將保留各自的品牌和業務獨立性。

在今年,阿里投資了6億美元在快的身上,騰訊投資滴滴達20億美元。而兩家燒錢開支更是高達數億元人民幣。同時也催生了以刷單為生的“第三產業”,並且從政策層面上始終不為明朗。

而對於為什麽會撮合兩家昔日的死對頭公司進行合並,它們主要是基於三方面考慮:一、本地化優勢;二、網絡效應優勢;三、打造下一個千億級公司。

最終,在各種條件影響下,兩家公司的最主要股東騰訊和阿里達成協議,讓兩家企業走到一起。

二、58同城+趕集網(2015年4月17日)

幕後投資巨頭:騰訊

58同城和趕集網這對掐了多年的老對手在4月17日在一起了,成了“一家人”。

58同城將以“現金+股票”的方式獲得趕集網43.2%的股份,其中包含3400萬份普通股及4.122億美元現金。兩家公司合並後,58同城和趕集網將繼續兩個品牌的獨立管理,58同城CEO姚勁波和趕集網CEO楊浩湧將擔任聯席CEO。

在之前,58同城曾無數次表示,不可能收購趕集網。而趕集網態度也很強硬,一直不肯見面商談。而對於為何會最終走到一起,楊浩湧曾表示,雙方之前在原有分類信息業務上耗費太多精力,現在需要更多的資金、人力、精力去做新的業務。他感嘆,企業創始人需要用理性戰勝情感。而姚勁波也表示,合並後,會讓市場營銷費用等大幅降低,讓市場議價能力提高,提高利潤去做更多新的業務。

兩家公司都成立於 2005 年,整整廝殺了十年之久。58同城於2013年底上市,而後獲得騰訊 7.36 億美元和高盛1.2 億美元投資。趕集網 2012 年由於創始人家庭原因上市失敗,後面也陸續獲得包括中信、麥格理等投資。

三、美團+大眾(2015年10月8日)

幕後投資巨頭:阿里巴巴、騰訊

美團和大眾點評在10月8日正式宣布合並。這是國慶假期過後的第一大事件,合並後的新公司估值將達到150億美元。本交易得到阿里巴巴、騰訊、紅杉等雙方股東的大力支持。

合並方式上,美團、大眾點評現有股東將權益註入新組建的境外公司(仍采取VIE架構),比例大致為對等比例5:5。

新公司將實施Co-CEO制度,美團CEO王興和大眾點評CEO張濤將同時擔任聯席CEO和聯席董事長,重大決策將在聯席CEO和董事會層面完成。兩家公司在人員架構上保持不變,並將保留各自的品牌和業務獨立運營,包括高頻到店業務,同時將加強優勢互補和戰略協同,推動行業升級。

這是近十個月以來完成的繼滴滴快的、58趕集之後的第三個互聯網領域重大案例。雙方強強聯手後將簡化市場格局,減少重複性投入,發揮各自優勢,有效促進行業發展。

四、攜程+去哪兒(2015年10月26日)

幕後投資巨頭:百度

今年10月26日,攜程公告稱與去哪兒同意合並,合並後攜程將擁有45%的去哪兒股份。此次攜程與去哪兒合並的形式為百度出售去哪兒股份,然後控股攜程,百度將擁有攜程25%的股份。攜程與去哪兒兩家公司合計市值達到約156億美元。

2013年中秋節它們還合作過,攜程的酒店、機票產品在去哪兒上線,雖然2014年兩家就繼續開戰,產品下架,但是總算也是合作的“前科”。目前,國內OTA們都在以虧損博市場,OTA老大攜程更是鐵了心拓展業務邊界,致力於並購和投資相關公司,彌補短板,減少競爭。

從今年的四大行業巨頭合並案例我們不難看出,他們的背後均有BAT三家巨頭做以支撐。滴滴和快的兩大出行市場巨頭合並,並且剛剛創立沒有幾年的創業公司就擁有高值的現金儲備,如果背後沒有巨頭投資很難做到。

鞏固自身領域的同時進軍新領域

如今,BAT最看重的就是O2O領域,據i黑馬統計,2015年BAT所招的O2O“小弟”們就達到了15家,其中騰訊招攬的“小弟”占據一大半。

對於其他行業來說,阿里今年主要還是在通過支付、物流、在線購物方面不斷補充能量,鞏固自己在電商領域的領先地位。阿里還在出行、生活類領域進行了一系列投資,補足短板。阿里主要的中心思路還是:維持電商霸主地位,把優勢擴大到極致。

騰訊則立足微信和QQ兩大產品,不缺入口和支付,因此在本地生活類領域發力最重,選擇的都是在該類別中處於領頭地位的58同城、大眾點評、滴滴等入股或收購,想在生活消費類的垂直領域內占據先機。

百度的重心是一直放在對自家平臺的整合上。借助百度地圖的覆蓋率和LBS定位能力,百度錢包也亟待得到突破,於是百度把發展的重心放在拼車應用和團購、外賣上。

投資人童瑋亮對此向i黑馬表達了他的看法:“ BAT今後會在它過去已有的領域逐漸加強,它們看到一些新興的行業後,也會向這個方向進軍。比如,百度在人工智能方面,阿里和騰訊在內容方面,它們都做了很多事情,希望擴大適應範圍,從另外一點來說,除了資本層面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基因,所以就會圍繞基因和主營業務上的布局來發展做大。”

從目前投資並購大局來看,BAT基本都在涉入與它們在業務相似度極高的公司身上,或它們目前所涉足的領域。

騰訊今後可能會在它很擅長的社交領域進行一定布局,因為它擁有流量和足夠的利潤,能夠讓它在一些新的方面進行投資並購,包括內容、影視、動漫。但它更是一個流量平臺性的公司,但做平臺性公司就必須要有對渠道的把握,對內容的掌控力。

阿里的布局相對來說會更加全面,方方面面在出擊,進行投資並購。但細看起來,阿里做的其實還是和消費相關,是電商。對於百度來說,今年雖然也在投資,但明顯可以看出其力度較小,並較前兩家有一定差距。由於目前百度內部在分拆業務,將把文學、視頻、音樂等板塊分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要更聚焦自己的核心業務和核心戰場了,今後將圍繞自己周邊的業務在做。

為何先結盟後收購?以此各掌天下

在BAT的投資並購布局中,有的是主動出擊,有的是防守性行為。

IDG資本創始合夥人熊曉鴿曾在公開演講中說到,BAT被顛覆和超越,可能並不在BAT所關註的領域,或者換言之,這是一場不在同一戰場里的戰爭。很多領域里BAT觸及不到,如比特幣。他還表示,真正的時代過渡表面上風平浪靜,但背後其實很艱難痛苦。如今在移動互聯網的大趨勢下,顛覆與被顛覆的戰爭可能不再通過純互聯網技術的形態。

也就是說,BAT需要主動去搶占市場,才不會在將來的布局上顯得被動。那麽,他們現在的投資更多的是偏向於戰略防禦型投資。易到用車創始人周航認為BAT戰略防禦性投資其實就是害怕被顛覆。“它們一定會認為,這世界不可能孤伶伶就我們三個,對手一定是伺機而動。BAT手中的錢非常之多,自身的發展又不需要什麽投資,那不投資幹什麽?”

但是,BAT現在的投資,從某種程度上看並不謀求控制,首先它只要求你不成為它的敵人,最好是結成盟軍,最後,在這個過程中可能還會有新的變化。如果有戰略的需要,他們也會把全資買下。

在這個巨變的時代,三家巨頭都害怕被任何一家新的創新型企業所顛覆,它們都在避免潛在顛覆者的威脅,所以必須增加外部增長動力,強化核心業務。而馬雲曾在今年的阿里雲雲棲大會上的發言中似乎在為創業者們吃一顆定心丸,他表示,BAT依舊會繼續發展,但創業者是有機會贏的,因為今天的創業環境,包括基礎設施,整個融資狀態要比十五年以前好很多。

BAT引領巨頭合並,意味行業競爭結束

現在創業生態最重要的變化就是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開始介入並投資早期互聯網創業市場。可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旦一個領域的巨頭進行合並,就意味著這個領域的競爭已經結束。

如互聯網出行領域,滴滴和快的剛燒到一定程度就合並了,意味著出行市場領域的競爭結束了;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並,意味著生活服務領域競爭結束了;優酷賣給阿里,意味著視頻領域競爭要結束了;攜程和去哪兒合並,意味著互聯網旅遊領域已經很難挑戰了。現在BAT不斷向這些行業巨頭進行投資或並購,這是好事也可能是壞事。好處是對於巨頭的投資,可以加大這些公司的資金池,而壞處是會提前結束一個領域的創業和創新。

之後,在互聯網等高度市場化的行業,並購將從“大買小”,升級為“大買大”、“大並大”,諸如滴滴快的、美團大眾、攜程去哪兒等行業巨頭之間的合並將此起彼伏,這既是應對競爭的需要,也是經濟規律的驅使。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教育領域等更大範圍領域巨頭合並也將開始。

對於一家創業公司來說,其最核心的資產是人才,所以如果僅僅是業務層面的並購意義並不大,而收購核心團隊更為重要。

BAT幕後的並購大幕剛剛拉起,有哪家會繼續擁抱BAT的“大腿”,又有哪家企業會顛覆它們?對於前者來說,可能我們會猜測出來,但對於後者來說一切都是未知數。

百度

百度

百度1c


阿里巴巴

阿里定1

阿里定2


騰訊

騰訊1

騰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