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Lending club的“篤信者”:盛大抄底抄成大股東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8021.html

此前因違規銷售貸款2200萬美元,美國P2P鼻祖Lending Club(下稱“LC”)單日股價一度暴跌逾35%,該公司一年回報-76.56%。就在看似絕望之際,5月23日,一份LC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Schedule13D文件顯示,中國億萬富豪陳天橋旗下盛大集團已收購LC的11.7%股份,一舉成為大股東。

受此消息推動,LC股價一度大幅上漲逾14%,截至北京時間5月24日美股收盤,LC股價暴漲8.27%,報4.32美元/股。《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還獨家從知情人士處獲悉:“盛大集團已經布局許久,而LC可能只是第一個,如Prosper等美國網貸平臺可能是下一個目標。”

不禁要問的是,近期暴跌的美國網貸平臺股,究竟值不值得抄底?

盛大看好美國P2P模式

在盛大集團成為LC大股東的消息傳出後,《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第一時間查閱LC遞交給SEC的Schedule13D文件。

文件顯示,從2016年3月起,盛大集團便持續購入LC股份,並在4月14日以8美元/股的價格賣出121900股,這是唯一一次盛大集團拋出LC普通股;5月9日,LC因負面消息而暴跌之時,盛大集團並未拋售,反而以每股權利金0.35美元賣出400萬份6月17日到期的看跌期權;5月10日起的幾個交易日,盛大集團也持續賣出看跌期權,並買入看漲期權,到期日皆為6月17日。5月18~20日,盛大集團繼續購入LC普通股。

文件還顯示,包括傭金在內,盛大集團為此項交易總計支付了近1.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5億元),包括以1.487億美元收購LC的2900萬股股票,此外還以1120萬美元收購該公司1570萬股認股期權。如果這些期權被行使,盛大集團將成為LC最大股東。

“我們一直在與盛大集團討論關於投資的事宜,我們希望與其保持持續對話。”LC發言人表示。據境外媒體報道,陳天橋本周一表示,他認為LC近期股價暴跌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買入機會。

當前,LC貸款發放(loan originations)速度放緩,美國監管方對此行業的關註度與日劇增。美國財政部於5月10日發布網貸白皮書,題為“網絡市場化信貸的機遇與挑戰”,呼籲加強監管,並鼓勵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促進網貸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提高信貸可獲得性。

5月9日,LC在聲明中稱,公司展開內部調查後發現,平臺此前將高達2200萬美元的次優級貸款產品(near-prime loans)發放給了同一名平臺投資者。另有境外媒體報道稱,首席執行官(CEO)兼董事長雷諾·拉普朗什(Renaud Laplanche)被指存在內部交易(self-dealing)的行為,其與三名高級經理已經辭職。

LC創立於2006年。2014年12月12日,該公司以每股15美元開始在紐交所掛牌交易,代碼LC。根據公司財報,今年第一季LC獲利410萬美元,而上年同期為虧損640萬美元。

盛大集團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其是LC所創造的商業模式的“篤信者”(strong believer),該模式的“長期前景是積極的,LC也在不斷進步並優化其業務。”此外,盛大集團也投資了其他美國金融服務公司。今年4月,盛大集團購買了美盛集團(Legg Mason)10%的股份,美盛集團是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之一。

之所以在海外積極展開布局,這與盛大集團自身轉型不無關系。從2014年起,以網絡遊戲發家的盛大集團開始向投資集團轉型。同年9月,盛大集團旗下的盛大遊戲完成私有化財團重組,兩家證券公司和一家來自寧夏的羊絨制品公司取代了完美世界等原有成員,收購盛大遊戲58%的股份。

盛大集團高級總監諸葛輝當時稱,盛大網絡將淡化濃厚的遊戲公司色彩,轉而退居幕後,以資本運作和扶持創業孵化的角色繼續在遊戲和文化娛樂領域叱咤,而未來投資的重點領域將在緊扣互聯網的基礎上,向娛樂等其他領域拓展。

暴跌的美國P2P值得抄底?

當然,投資者並未因LC的一些變故而對其完全喪失希望,更是不乏伺機布局抄底LC股票的機構和個人投資者。與“跑路事件”頻發的中國相比,LC的問題似乎並不是致命的。

截至目前,美國的P2P網貸平臺從未出現過類似中國平臺的“跑路事件”,更鮮有聽說平臺充當“資金池”。業內人士也對記者表示,美國P2P網貸行業受到SEC的嚴厲監管,其複雜的透明化披露手續、高昂的註冊成本等都是P2P行業起步時的門檻,若不能滿足則無法涉足P2P市場。中國P2P平臺有時甚至無需嚴格註冊。

當然,之所以美國P2P的風險可控,還在於美國社會已擁有完善的征信機制和信用體系,美國網貸平臺所采用的借貸模式也是在此基礎之上的創新,這也是其與國內P2P模式存在的較大差異。信用評分體系有助於LC等網貸平臺區分各種風險及衡量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和意願,並根據借貸人的信用等級來設定利率。

此外,從LC的業績而言,伺機抄底者似乎也並非毫無道理。“盛大的買入時機的確不錯,此後也會有其他平臺的布局,”上述知情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根據LC此前發布的一季度(Q1)財報,LC在2016年Q1貸款發行額27.5億美元,同比增長68%。近4個季度累計貸款成交額達到94.8億美元,2015年貸款成交額83.6億美元;貸款發行額規模保持增長,但2016年Q1環比增速放緩到6.62%,過去10個季度LC貸款平均環比增速17.2%。不過,LC在Q1扭虧為盈,實現凈利潤410萬美元。

具體來看,LC在Q1的營業收入為1.513億美元,同比增長87%,而運營成本只增長29.5%。不按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計算的利潤2520萬美元,增137%,凈利潤410萬美元,而去年一季度是虧損640萬美元。

既然如此,緣何近一年來,海外網貸平臺的股價都有較大幅度的下跌?

有美股分析師指出三大原因。第一,由於中國P2P跑路事件頻發,這也可能對海外平臺造成信息上的溢出效應。自2014年以來,伴隨互聯網金融的高速發展,中國P2P行業魚龍混雜,據業界比較認同的數據,2015年全國有約660家平臺跑路,今年1~2月又有約200家平臺跑路。

第二,西桑坦德銀行在美國的消費貸款分公司(Santander Consumer USA)年初宣布將拋售近10億美元LC的無擔保消費貸款產品,這對於LC股價產生負面“連鎖反應”。但事實上,該公司的拋售決策與整體P2P市場並無太大關系,只是由於該銀行消費貸款敞口巨大,且從中蒙受了不小的損失,不過這些損失與LC的貸款產品並無關系。

第三點也正如上文所述,美國監管方過去一年來不斷加大對網貸平臺的監管力度。

美國網貸監管趨嚴

其實也就在LC違規貸款銷售事件曝光後的兩天,美國財政部於5月10日發布網貸白皮書,其反映了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股東的意見,並對網貸行業提出建議。

白皮書並沒有側重LC這個單一事件,也並未讓人感到“重拳監管”的威懾意味,而更重在承認了網貸行業的益處與風險,強調了適用於成熟以及新進行業參與者的最佳實踐標準(best practices),並鼓勵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促進網貸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提高信貸可獲得性。不過不可否認的是,美國網貸行業的確受到了監管方越來越多的關註。

其實,美國財政部也並非“臨陣磨槍”。早在2015年7月,美國財政部發出公開請求,要求了解全國網絡借貸市場的基本信息(Request for Information,RFT),對全行業進行一次摸底。這是首次由聯邦級行政機構對網貸行業進行調研,此話題隨後引來了廣泛和多樣的反饋。

白皮書明確指出,網貸平臺運用數據和建模技術來進行貸款承銷是一項創新也是風險。RFI評論人士認可使用信用數據來進行貸款承銷是網貸的核心元素,其創新之源部分意義上而言正是其介於在最高程度的許諾與風險之間。數據驅動的算法可能會促進信用評估、降低成本,但也存在出現諸如貸款違規的風險。即便如此,平臺可能沒有機會再去核實並矯正這些用於做出貸款承銷決策的數據。

白皮書突出強調的一點在於,新型信用模型和運作尚未經過周期測試。該商業模式和承銷工具的發展是在一個低利率、失業率下行、整體信用條件強勁的背景下不斷發展的。然而,這一行業尚未走過一個完整的信用周期。近期,網貸平臺消費貸款的壞賬率(charge-off rates)以及拖欠率(delinquency Rate)走高,這也預示著,一旦信用條件惡化,可能會增加風險。

同時,美國財政部也呼籲,網貸平臺要加大透明度以使得借款人和投資人受益。RFI獲得的反饋都強烈支持擴大網貸平臺對整體市場參與者的透明度,包括針對借款人的定價條件以及針對投資人的標準程序貸款數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891

信用危機監管收緊 Lending club未來往何處去?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1130.html

全球最大的P2P借貸公司lendingclub的股價最近經歷了過山車般的急劇變化。5月9日lendingclub發布聲明稱,CEO RenaudLaplanche在確認一筆2200萬美金對傑弗瑞(JefferiesInvestmentBank)的違規出售貸款之後辭職。受此消息影響,lendingclub當天股價暴跌,兩天之內包括guggenheim在內的四家研究機構降低了對lendingclub的股票評級。5月16日司法部介入對該公司的調查,股價進一步下挫,而近日,有消息稱陳天橋創辦的盛大集團持有lendingclub11.7%的股份,這使得lendingclub的股價在周一開市後迅速上漲6.6%。

這一系列劇烈的股價漲跌背後,本質上是市場和投資者對於P2P借貸模式的不確定。

lendingclub橫空出世之時,由於以更低的利率和簡潔的流程滿足了借款人的需要,所受贊譽頗多,美國前任財政部長larrysummers曾稱贊lendingclub的借貸平臺在未來幾十年內有深刻改變傳統銀行業的潛力。甚至在金融危機期間,lendingclub也受到風投的青睞,獲得逾1200萬美元的b輪註資,此後所向披靡,幾年間便成為全球最大的P2P借貸平臺。然而,所有企業在發展中都有擴張-收縮的生命周期。去年5月起,市場的動蕩和各方對於P2P借貸模式的重新思考,lendingclub股價一路走低,至今為止已下跌77%。分析師們如今對於p2p的態度與幾年前相較已變得冷靜許多,Ernest&Young一位估值分析師說,“回想起來,我認為P2P的商業模式這些年來或許被過譽了,這個板塊內已經出現許多公司購買自己貸款產品的現象,久而久之讓人聯想到龐氏騙局”。

Lendingclub似乎對自己的模式仍是自信的,獲得盛大投資後,公司發言人稱,“lendingclub重視盛大集團這位股東,樂見於它擴大投資。盛大集團在科技金融領域過去的投資令人矚目。我們認為它這一行動體現了對lendingclub商業模式和未來前景的認可。”甚至從今年第一季度的財報來看,lendingclub處境也並不算太糟。

但是質疑的聲音從未消停,問題主要在信用周期上。

當經濟形勢較好時,信用擴張,融資相對較快,而經濟增速放緩時,信用收縮,違約風險上升,貸款損失增加。大行由於資本充實,有較好的流動性,可以較為平順地度過信用收縮期,但是這些新興的互聯網借貸平臺在應對信用緊縮方面顯然並沒有成熟的經驗,而信用又是其發展過程中的核心問題。此次lendingclub發布的聲明中也提到“2200萬美金貸款的違規出售影響並不大,但是違背公司操作準則是不可接受的”。加上沒有穩定的客戶群,借貸者資質良莠不齊,這些公司事實上面臨更大的信用風險,因此很容易出現“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的局面,本文開頭提到的lendingclub醜聞即是這個問題的充分體現。

另一個重要的問題是監管。

P2p借貸一直遊走在監管的邊緣。由於行業的稚嫩與可預期的變化,P2p出現以後很長一段時間借貸雙方都沒有具體詳細的統一監管法規和模型。2014年英國才第一次出臺針對P2P的具體監管辦法,由FCA(financialconductauthority)負責各P2P借貸平臺的監管。美國財政部日前發布白皮書對P2P商業模式的監管收緊。

因此,P2P借貸平臺的未來發展可能需要考慮以下問題:P2P借貸節省交易成本所倚賴的技術優勢並不明確,lendingclub們需要考慮在大銀行開發出了更經濟,能更有效利用技術的商業模型的情況下(這完全有可能),如何培養自己獨特的競爭優勢。除了大銀行,P2P借貸平臺也隨時面臨著市場上新進入者的威脅。投資人Les表示,市場對P2P借貸的需求一直都存在,但是如今該領域的競爭變得十分激烈,已然有僧多粥少的趨勢。對於自己在中國投資的P2P公司,他更多考慮公司高管的運作能力而非市場環境。監管方面,雖然政策收緊,但是未嘗不是去蕪存菁,促進整個P2P板塊健康發展的契機。Lendingclub們也可以借此機會放慢腳步,好好思考自己在市場上的定位和發展方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366

Lending Club啟示錄:”信息中介“的純粹身份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9403.html

Lending Club事件給中國網貸行業的發展帶來諸多思考。6月17日,零壹財經華中新金融研究院在京發布了最新研究報告《美國網貸市場的動蕩與反思》,對近期美國網貸行業熱點事件進行了深度梳理與思考。

以Lending Club欺詐事件及股價暴跌為標誌,近期美國網貸行業事件頻發。本報告從闡述美國網貸熱點事件事實開始,進而探究其發生的根本原因,又從創新和缺陷兩方面對網貸模型進行了評價,最後對網貸平臺“信息中介”論和美國網貸熱點事件對我國網貸從業者和監管者的啟示進行了闡述。

對於這些事件背後的原因,報告從美國宏觀經濟環境、資本市場環境、行業及平臺數據等角度進行了探究。報告稱,在美國經濟下行背景下,資本市場回報率下降,加之美聯儲加息,資本市場對風險的估價上升,P2P網貸資產在收益率、流動性和安全性上處於劣勢,因此被機構投資者拋售,網貸平臺面臨資金端危機。為了緩解資金端危機局面,網貸平臺紛紛裁員,或不惜違規出售貸款。

有鑒於此,報告認為,我國網貸平臺應該資金端和資產端並重,同時應該認識到在資金端方面,盡管獲得機構投資者性價比較高,但其有“熱錢”性質,退出得可能較快,因而機構投資者並不一定會是網貸平臺資金來源的“定海神針”。

報告認為,實際上,先重視資金端,還是資產端並不是網貸平臺遇到問題的關鍵,中美兩國分別在資金端和資產端出現的問題,反應的是網貸平臺的一個巨大風險點:未經過完整信貸周期考驗,表現前景不明。具體而言,美國網貸平臺資金端出現問題主要是由於美聯儲加息,P2P網貸資產吸引力下降,而我國網貸平臺資產端出現問題是由於我國“三期”疊加的宏觀經濟發展現狀下,大量借款人還款能力下降,無力償還資金端資金。

在對Lending Club運營模式進行剖析之後,報告認為,由於對部分投資者承諾在其持有的信托憑證出現違約時提供保證金,Lending Club不能被算作純粹的信息中介。而現階段由於我國沒有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和充分的投資者風險教育,網貸平臺難以成為純粹的信息中介——盡管去年末下發的網貸監管細則征求意見稿明確了“信息中介”的定位。

從監管角度,報告稱,美國P2P危機帶給我們一些啟示,即清晰的法律關系,透明的信息披露,是保護投資者的最好措施。當然,就平臺而言,優質的資產質量和相對價格優勢,是對投資者最好的回饋。前者是監管責任,即建立更好的遊戲規則,保護的是投資者的權力;後者是平臺責任,即開發更好的產品,回饋給投資者更多的收益。

針對中美網貸發展的不同特點,網信集團CEO盛佳亦從發展模式、發展階段、投資用戶、資產種類、信用體系、法律監管體系等維度進行了分析,他提及:”英美等地的P2P網貸是擺脫了信用中介的職能,是純粹的信息中介;而中國絕大部分P2P網貸平臺已經偏離信息中介地位,很多平臺承諾保證投資的本息,還變相地進行擔保,利用資金池直接或變相地開展理財等信貸金融業務,不再是信息中介,而是信用中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8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