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IM進化論:騰訊也難逃被顛覆掉的命運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25/58249.html

在一定程度上,騰訊代表了中國IM領域的過去和未來。但有句俗話,後來推前浪,前浪被拍死在沙灘上,“生死騰訊”也總會變為生和死,因為騰訊很可能會有被顛覆掉的一天。騰訊的IM接口是個龐然大物,總有一天它會到達整個互聯網生態可以容納的極限,到達時間的臨界點後,互聯網的反噬作用出現,一群群IM小怪獸一點點的將這頭大怪獸吃下去,瓦解掉。 最近我在思考IM的進化未來,在中國也只有騰訊是代表了,我這次試著從其發展歷史來推演其未來。IM的發展歷史讓人敬畏,而其未來又充滿了無限可能,以下是我的思考。我希望能從它的過去深刻的推演出它的未來。 一,通訊錄雲端,“雲”的雛形QQ誕生之 前,國內最火的IM通訊軟件是一款以色列人做的ICQ,用戶可以根據該軟件與好友聊天。但是可惜的是,ICQ並沒有很強的前瞻性思維,其對於即時通訊的落 腳點依然只是”通訊“二字,認為只要達成通訊一切就OK,所以ICQ是沒有任何好友保存的。這種思維在我們現在看來好像有點笨的不可思議,但如果我們感同 身受的進入那個時代就會發現那依然是一個電話通訊主導的時代,電話手機號都是沒有服務器保存通訊錄的,當時只要讓電腦做到能即時通訊就已經非常好了,所有 落腳點都到了“即時”上,其他功能都不重要,都可以被忽略之,ICQ的做法也很正常。 所以從那個時代的角度看過去,騰訊牛就牛在,居然把好友全部保存到服務器去了,按當時的服務器來說,這麽做其實代價極高的。而就是因為這麽一個簡單而又不簡單的決定,迎來了QQ用戶爆炸式的增長,直到服務器吃不消並放緩QQ發號數量。 而QQ的這一改進其實是革命性的,IM不僅僅再是通訊工具,而是有了“雲”的雛形,所有人都可以隨時出現或者退出在互聯網的這個雲端,QQ本質上是一個互聯網的超級接口,我們進入,即可連接到在線的所有人。 QQ的出現也意味著,IM從“即時通訊”跨向了“雲雛形”。 二,虛擬形象,“雲中人” 1)QQ秀 只是有即時通訊當然是不夠的,騰訊接著做的就是將人的虛擬形象進行打造。QQ的第一炮就是QQ秀,將個人形象可以通過QQ秀展現出來。那時候的90後們是 非常有趣的,他們在現實中無法表達的情緒,都會在QQ上盡情釋放,他們會把火星文放在資料里表達自己,他們聊天時會專門先用火星文翻譯器翻一遍再發送,他 們會用文字組合成各種有趣的圖案做為自己的QQ資料。 而此時的QQ已經有了這樣的90後個性需求基礎,所以其推出QQ秀必然大獲全勝。當然現在的90後門,已經走上工作崗位,有的成了殺馬特,有的成了小清新,不再玩火星文,但是那些剛接觸QQ的小孩們還是很吃這套,他們依然玩的不亦樂乎。 QQ秀是什麽?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可以看到QQ的接口又一次被擴大,他是小孩們虛擬形象的樂土。 2)QQ空間 有句話說的好,“騰訊是和小孩一起長大的,騰訊知道小孩想要什麽。”對於這句話我無比同意。QQ空間的推出實在是驚人之作,在免費博客大行其道無法賺錢時,騰訊卻賺得盆滿體缽。 原因也很簡單,90後們的QQ空間會有人來看,他們在意別人如何看自己,他們需要一個虛擬的舞臺展現自己,他們在乎自己的形象他們在乎自己的小天地。於是乎,利用強關系鏈的QQ空間又贏了。 QQ空間,代表了虛擬形象的二次滿足,其出現是一種IM進化的必然。 另外,QQ還有一堆可以豐富個人形象的東西,比如QQ圖標,VIP等等,都很好滿足了需求。我們從宏觀的層面去看IM進化,我們會發現IM的接口又一次被擴大,這次是個人虛擬形象的擴大,QQ從通訊的簡單連接跨越到了人的形象的連接。 當然,這里連接的只是一群願意玩QQ的人,而有另外一部分人則沒有覆蓋到,這部分人則在微信時代被全部覆蓋到。朋友圈就是個人形象的聚合物,我們很多人都玩的不亦樂乎。 三,移動時代,“雲落地” 1)實名制 那天凱文凱利和傅盛羅振宇的錄制現場我恰好在,其中談到了未來的隱私保護的問題,而KK的回答則是未來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實名制,他也非常認可實名制上網。 乍一聽,好像是KK被我朝官員靈魂附體了,但這確實是KK說的,沒有被附身。KK到底想說什麽呢,在我刷了下朋友圈和QQ空間後突然發現一個驚人的現實――我們已經是實名制了。 微信就是一款超級徹頭徹尾的實名制產品,這不是哪個中央政府在控制,這是群體意誌。我們已經身處於自發而成的實名制時代!仔細想想,這是一件多麽有趣的事情。而微信就是這個時代實名制互聯網的接口,你必須以真實身份接入進去。 聯網的智能手機隨時貼身攜帶+LBS,讓我們不得不真實。之前的接口是讓人的形象進行著虛擬的展現,但微信這個接口則是讓人一個真實的人出現在“雲”里。 2)永久在線 QQ有次改版將手機QQ的在線狀態取消掉,隨後居然爆發了全國用戶的吐槽和攻擊,強烈要求改回原版,最後迫於壓力只能又改了回去。這里面其實涉及的是用戶多年以來在PC端的使用場景,從而積累的用戶習慣。 手機QQ的方向當然沒錯,不過QQ的命運已經基本開始由盛轉衰,微信已經拿過IM的接力棒。移動時代的用戶使用場景是,說得誇張點―沒睡覺就等於在線。而基於這樣的一種場景,微信作為一個移動時代的超級接口,將最初的“即時通訊”發揮到了極致,直接OTT掉了運營商。 最後我們總結下IM在移動時代的進化:我們看到這是虛擬世界向現實世界的全面降落,互聯網的“雲”已經徹底降落至我們的腳下,而現實也在不斷對虛擬反噬,二者已經合一。 微信作為一個超級接口,將人的虛擬形象擴大到了真實形象的塑造,由虛擬踏入了現實。PC時代,我們可以隨時退出”雲“中,但現在只要我們一睜眼就已是在線,就已經身在“雲"中,再無”退出"二字,再也無處可躲。 “母體”已經著落,你會吞下哪顆藥片呢? 四,IM未來將會如何進化? 1)旺盛期 毫無疑問,騰訊未來幾十年甚至可能百年以內都不會消失。IM的接口功能會更加擴大,他會像一塊磁鐵一樣,吸入所有人更多的信息,所有人會更加依賴IM所帶來的附屬形象。 而IM則會更加聚合各類資源,讓IM成為移動時代的超級入口,比如物聯網,遊戲,支付等等。 不用懷疑,此時的IM會成為互聯網的巨獸,將吞噬掉整個互聯網的半邊天,稱霸一方。 2)衰落期 以下有點科幻,也很有趣,想想我都挺激動的,很想活到那天。 我之前寫過一篇《互聯網進化,未來BAT3們將如何消失》,其中談到一定是更開放的生態將騰訊取代。為什麽? 我們再仔細看下,IM接口的膨脹變化,從最初的簡單通訊,到虛擬形象,再到真實形象。接下來會是什麽? 更真實的大聚合。 人的形象是永無止盡的,微信只是負責展示了某人想展示的一面,而互聯網的連接作用會讓隱私瓦解,詳見我那篇《互聯網沖擊下,失去隱私的人類未來會怎樣?》。瓦解隱私則需要的不是自己的貢獻隱私,還有他人貢獻你的隱私,以及物聯網對你隱私的瓦解。 未來每個人都會有一片”雲“,這個雲可能如同比特幣一樣去中心化,是人的聚合形態,他人會用這片”雲接口“上傳關於某人的信息,而這種上傳並非來自他人的 主動,而是雲時代的物聯網自動搜集聚合,通過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等等。同時這種聚合會有真實效驗機制,公鑰私鑰加密機制一定會被再上升到物聯網的另一個高 度,不再是簡單的驗證數字簽名然後解密而已。 雲的特征是:免費的,私有的,終身的,生物DNA驗證的,唯一的,不可複制的,不可逆轉的,不可刪除的,永久保存的...... 那時候其實和即時通訊沒什麽關系,或者說所有一切都將是IM,都是即時通訊的超級系統,所有一切都是聚合你形象的一部分。 理解起來有點抽象。說的簡單點的話,騰訊的IM接口是個龐然大物,總有一天它會到達整個互聯網生態可以容納的極限,到達時間的臨界點後,互聯網的反噬作用 出現,一群群IM小怪獸一點點的將這頭大怪獸吃下去,瓦解掉。隨後這群小怪獸活蹦亂跳,在無序中湧現出有序,他們一個個手牽手,等待高智商的後人重新編寫 去中心化的遊戲規則,對他們進行召喚,讓他們全部聯結在互聯網中,好像他們的前輩比特幣一樣能和人類一起永生永世...... 更多有趣,更多歡樂,更多不可思議,歡迎關註我的微信公眾號:“首席發言者”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承哲 | 編輯:ningyongwei | 責編:寧詠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917

【陌陌簡報】:中國第三大IM軟件將赴納斯達克IPO,估值30億美金 首募錢厚-Tcoins

來源: http://xueqiu.com/8301293543/33045165

大家好!T姐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陌陌的簡報。作為中國第三大的移動社交軟件,最負盛名的陌生人社(yue)交(pao)軟件,陌陌一直在試圖拓展自己的業務單元,豐富自己的產品功能。為此,陌陌將赴納斯達克上市,募資升級。本篇簡報將為大家帶來一次愉悅的淺度體驗,後續我們仍將會奉上幹貨實足的深度研報,敬請關註!

我們專註於大陸IPO項目的持續跟蹤、關註與研究,關註IPO,關註T姐~



陌陌:基於LBS的興趣圖譜

一、陌陌的產品改版之路

陌陌是一款基於LBS的移動社交軟件。從2011年8月推出至今,陌陌已經更新到了5.3版本:1.X版本專註於“附近”的功能以吸引用戶,2.X版本基於位置信息推出了群組功能,3.X版本基於位置信息新增了“留言板”,並且對群組增加了“興趣”這一搜索維度,4.X版本推出附近活動和陌陌吧,並且通過會員服務、表情商店和移動遊戲開始進行商業化,5.X版本上線了全新的廣告平臺“到店通”,為公司商業化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

圖示:陌陌產品改版之路



基於位置信息的功能是陌陌的起點。陌陌剛推出時,是滿足用戶尋找附近的人的需求。公司通過按時間、距離排序、自定義選項等方式幫助用戶進行區分和尋找,並逐步推出基於位置信息的留言、建群功能,提供更多用戶展示自己的平臺。

基於興趣圖譜的功能開發,現階段形成了“群組+陌陌吧+活動+留言板”的組合。通過地點和興趣兩個維度,陌陌對用戶屬性進行更細致的區分,激發用戶活躍度和深化用戶沈澱。

此外,陌陌的改版過程,也伴隨著在用戶展示和用戶交互上的持續改進,使用戶可以充分利用圖片、視頻、語音展示自己並與其他用戶進行交互。

圖示:陌陌的亮點功能



二、陌陌=LBS+興趣圖譜

從陌陌產品功能的分解,我們看到陌陌正在挖掘地理位置的最大價值。每一個地理位置都帶有社會屬性,圍繞LBS來獲取用戶只是陌陌的第一步。而把LBS與“興趣圖譜”相結合,不僅是提高用戶活躍度、沈澱用戶的努力,更是通過群組、活動激發對線下訴求的努力,從而在完成線上關系到線下關系的轉換。

陌陌的用戶數,從剛推出時的2000人,積累到1.8億。

圖示:陌陌的用戶數達到1.8億


陌陌的MAU達到6020萬,,同比增長112.8%;DAU達到2550萬,同比增長140.6%。其中,每個日活躍用戶平均26條,活躍用戶日均打開20次,使用34分鐘陌陌。

圖示:陌陌的MAU提升到6020萬人



2014年第二季度起,陌陌加大銷售費用,通過廣告展示、微電影等方式推廣群組、留言板等與興趣群組相關的功能。

圖示:2014年第二季度起陌陌加大銷售費用



截止2014年9月30日,陌陌共有450萬個群組,其中基於居住地的群組數量為34.9萬,基於教育機構的群組數量為11萬,基於商業建築的群組數量為8.4萬。月活躍群組也從2013年9月的70萬個增長到2014年9月的200萬個。

在用戶交互上,2014年9月用戶每天平均發送6.552億條一對一消息, 其中互相關註的好友間發送的消息從2012年的33%提高到2014年9月的63.5%。

三、LBS+興趣圖譜的商業化價值

陌陌從4.X版本開啟商業化的探索,包括圍繞用戶的會員服務、遊戲、表情商店,以及圍繞商家的廣告平臺到店通。

1、會員服務

陌陌的會員服務包括基礎服務、上限提升服務和特權服務三類,核心圍繞用戶對展示自己、與用戶交互和個性化需求來開發。

圖示:陌陌會員服務



陌陌會員定價為每個月12元、三個月30元、半年60元、一年108元,其中每月12元的會員費是陌陌會員費收入的主力。

陌陌2013年7月開始從會員費中獲取收入。2014年第三季度收入910.0萬美元,占總收入比例74%。會員費收入的增長主要得益於用戶增長的紅利。截止2014年9月30日,會員數量230萬,同比增長659.9%,占總MAU的3.8%。

圖示:會員費收入是陌陌主要收入來源



2、遊戲分發

2013年第四季度開始嘗試移動遊戲,以遊戲分發為主。

目前陌陌遊戲中心共有九款產品,其中陌陌爭霸、炸彈鬥地主和陌陌勁舞團用戶過200萬,這些遊戲具有單局時間短、利用碎片化時間的特點,屬於輕度遊戲。但目前陌陌遊戲更吸引男性用戶,女性用戶活躍度不高。

2014年第三季度遊戲收入245.3萬美元,占收入比重20%。付費用戶從2013年第四季3.5萬人增至2014年第二季度的13.9萬人。

未來陌陌在遊戲上將采取分發和陌陌計劃和與第三方遊戲開發商合作並自研遊戲,為平臺提供更多定制化遊戲。

圖示:陌陌的遊戲收入



圖示:2014年第二季度的付費用戶為13.9萬人



3、移動營銷平臺——到店通

陌陌於2013年第四季度開始也推出付費表情和移動營銷服務。

圖示:2014年第三季度其他服務收入占比6%



其中,在5.X版本上線的到店通,是陌陌的移動營銷平臺,未來商業化價值具有一定想象空間。

在交互方式上,需要依賴用戶主動發起。首先,用戶通過商家號碼或商家名稱,搜索到商家主頁。商家主頁即是商家的移動廣告平臺,具體展示內容包括:店鋪圖片、商家公告和簡介、推廣語、聯系方式等。商家可以把優惠信息放在商家公告或推廣語里,以吸引用戶收藏、引導客流,商家每個月可以向收藏店鋪的用戶推送一條公告,以提醒用戶查看商家動態。與店家的聯系方式包括電話、店主陌陌ID、商家對話框三種。

圖示:到店通交互方式



用戶可以搜索到1000千米以內範圍的商家的範圍。商家投放廣告的範圍是以店鋪位置為中心的1-5千米。商家的投放費用=單位費用*覆蓋人數-沖突區域費用,投放所能覆蓋的人數是變現的關鍵,覆蓋人數按日均在此區域刷新附近列表的用戶量計算。到店通是將“附近的人”的流量變現的方式。2014年9月,“附近的人”功能的打開次數達1.67億/日。截止到2014年9月30日,陌陌收到超過11萬商家開通到店通的申請。

五、股權結構

當前陌陌董事及管理層聯合持股70.9%,總股本為237,411,240股。

陌陌創始人唐巖在IPO前實際控股132,798,411股,個人持有比例為29.2%。此外,唐巖通過代理協議,代持其他幾位聯合創始人所擁有股份的投票權,使其個人投票權達到39.8%。

唐巖的控制權包括:

Gallant Future Holdings Limited持有的96,886,370股,由唐巖本人控制的家庭信托基金全權所有;

Joyous Harvest Holdings Limited持股的16,846,899股,為猿題庫創始人兼CEO李勇所有;

First Optimal Holdings Limited持有的9,587,116股,歸陌陌產品負責人雷小亮所有;

Fast Prosperous Holdings Limited持有的8,028,026股,歸陌陌技術負責人李誌威所有;

陌陌將授予唐巖及其妻子張思川的期權。

機構投資者中,阿里巴巴通過Alibaba Investment Limited持有68,861,733股,占股比例為20.7%。經緯創投通過MatrixPartners China II Hong Kong Limited持有65,970,897股,持股比例為19.9%。 紅杉和雲峰基金各持有18,570,966股,持股比例均為5.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485

阿里釘釘擠入企業辦公IM市場,它會是中國Slack嗎?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529/149905.html

黑馬說:在來往折戟後,阿里調轉船頭,瞄準了垂直領域的企業級應用市場。5月26日,釘釘2.0版本上線。釘釘的目標是打造一個開放平臺,開放API接口,和第三方夥伴共同開發,這和國外企業級IM軟件Slack有些相似,但在像微信企業號、易信企業版、信鴿、IMO雲辦公室等企業IM軟件的包圍中,釘釘面臨的競爭並不小。

文 | i黑馬  崔婧


看著手里的兩張照片,陳航發現4個月的時間,自己的頭發少了很多,不過心里是高興的,這4個月來,釘釘團隊也擴到了130人。
 
他還記得1年前,剛開始組建團隊的時候,即便當時做來往並不順利,但是大部分人還是有做C端個人用戶的情結,不願意來做B端產品。“ 沒人想去怎麽辦呢,那我就拉壯丁,那時候擠在一個很小的房間里面工作,唯一安慰的就是大家一聽在湖畔花園還可以搞搞。”陳航告訴記者。
 
一開始的幾個月,陳航團隊幾乎要放棄開發釘釘。因為雖然方向是在定位在工作、商務圈,但是他們拜訪所有企業後,沒有發現其他的訴求,企業溝通用QQ、微信很好。“一開始很迷茫,不知道在做啥,後來只有跟老板們非常深入做朋友,打牌,睡覺也在一起。我們要證明在電商領域之外,還可以做出非常優秀的產品。”
 
從釘釘1.0定位的溝通方式到如今2.0定位的工作方式,經過130天的成長,釘釘目前已擁有30萬家企業活躍用戶,覆蓋100多個行業,300多個城市,平均每6秒在釘釘上會產生1個會議,每1秒出現1個DING,平均每天有6000條消息。
 
然而,釘釘面臨的競爭並不小。面向企業即時通訊的IM應用還有很多,像雲之家、今目標、微洽、263雲通信、信鴿等,還有微信企業號、易信企業號,大公司的App並沒有在這個垂直領域中形成寡頭局面,陳航能證明釘釘是阿里在電商領域之外的另一個優秀產品嗎?
 
釘釘的打法
 
2015年1月,釘釘1.0發布,為了讓用戶感覺到產品用的很爽,陳航他們圈了500家用戶做調查,隨時聽取他們的反饋。
 
康帕斯就是這500家用戶之一。1月底,康帕斯在釘釘基礎上開發了新的審批功能,這是陳航沒有想到的,他用“驚呆了”形容當時的感覺,覺得康帕斯 IT團隊很牛逼。
 
這給了陳航一個啟示,企業在溝通之外還有別的訴求。他們把調研用戶擴到了1200家,走訪之後,陳航發覺,企業另一個重要的訴求是協同。不管是買別人各種各樣的軟件,還是使用微信企業號都滿足不了企業這個需求。
 
針對企業在協同上的痛點,釘釘團隊開發了釘釘2.0,主推三大功能“C-OA(釘應用)+C-Mail(釘郵件)+C-Space(釘雲盤)”,打造一個開放平臺,升級了澡堂模式。
 
這是一個強化了不少功能的版本。例如,用戶發送信息時,可以通過設置企業、團隊和個人等不同方式進行消息分層,保證發送信息的安全;將語音、文本信息、郵件、文件、審批流程和電話、電話進行了融合,對於信息的已讀、未讀狀況,用戶一目了然,能避免遺漏重要信息。另外,釘釘還為管理者開發了管理日誌功能,相當於配一個“秘書”,管理企業考勤狀況、待審批內容、重要郵件、日報、周報等信息。
 
在陳航看來,統一通訊是可以帶來全新革命的,協同辦公以通訊為基礎,不需要人去服務系統,而是用系統服務人。“以前OA系統用起來的時候都是為系統服務的,人去符合系統定義的流程和規則。實際上如果沒有系統也就直接跟老板說要請假兩天。為什麽不能回歸最原始通訊基礎呢?溝通是所有流程、所有通訊的基礎。我們就希望完全回歸到本質就是通訊。”

爭搶企業級應用市場
 
從桌面到移動時代,阿里的社交嘗試都未成氣候,傾註諸多心血的來往也已被微信甩得遠遠的,這是不爭的事實。不過阿里卻並沒有放棄進軍社交軟件市場,調轉船頭,垂直瞄準了企業辦公市場。
 
阿里釘釘有讓企業尖叫的功能述求點,不像企業號是附著在微信之上的,沒法在微信上進行日常辦公協同,這需要微信同企業管理系統進行交互,實現起來比較複雜。而且微信是一個公共應用,企業把內部業務數據放入微信服務器端,安全性也是需要擔心的問題。
 
那麽,這一點上,阿里釘釘是抓住了機會的。釘釘要想在企業級應用市場成功從微信企業號手里翻盤,還需要建立完善的生態鏈系統。
 
不過,爭奪企業級應用市場的又何止他們。面向企業即時通訊的IM應用還有很多,像Teambition、紛享銷客、今目標、263雲通信、信鴿、IMO雲辦公室等等。
 
比如Teambition。它是團隊協作工具,以任務為核心將團隊成員聚集在一起,可監測項目實時進度、各子項目完成情況、每個成員具體的工作內容等,當出現任務超時等意外情況時,可找到問題出現的地方及相關負責人,並以組建臨時小組的方式進行在線討論,制定解決方案。信鴿則從具體合作時的場景分類著手,基於工作本身、基於團隊成員和基於觀點、想法的交流,這恰恰也是團隊協作中最常見的工作場景。員工可以推進任務流程、探討和共享文件、分享經驗心得、甚至是開個雲茶話會。
 
再比如紛享銷客是銷售人員管理工具,主要為企業解決銷售人員大部分時間不在公司辦公的問題,通過地理位置管理、客戶資料管理等方式,對銷售人員的日常工作進行量化,同時加強其與公司內部的即時溝通能力。IMO雲辦公室屬於企業級溝通協同平臺,提供“企業級IM+任務協作+SaaSOA+統一搜索”的產品服務。
 
這可見大公司的App並沒有在這個垂直領域中形成寡頭局面,釘釘面臨競爭將很激烈。在陳航看來,這些應用跟釘釘著眼點並不同,釘釘做得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工具,而是一個解決方案,是一個工作方式。這種全新的工作方法讓你生活越來越快樂,讓你工作越來越輕松。
 
會是中國的Slack ?
 
無論企業級應用市場競爭多麽激烈,國外企業級IM軟件Slack 卻是一個好例子。在它上線的第一天,就有 8000 多家公司進行註冊,得益於用戶的大量口碑推廣,現在 Slack 每月的增長速度達到了 50% 以上。剛成立一年,估值就近30億,是有史以來發展最快的SaaS公司。
 
其實,Slack的故事還是比較容易看得懂的,它本質上是一個信息聚合平臺。SaaS 產品的標準模式可以同時提供給不同的公司使用,沒有定制化。Slack開放的經驗和一些公司不同,他們為客戶提供定制化的產品的模式會使產品研發速度大大放緩,也影響公司的整體定位,本質上其實與 SaaS 基因背離。
 
明道 CEO 任向暉曾表示:Slack 產品最牛的地方在於應用整合策略,是 Slack 快速獲得用戶的根本原因。Slack 並沒有打造自己的應用平臺,而是允許用戶根據自己的需要,把主流產品快速加入進 Slack 進行整合,這個過程一般只需用戶完成在另一個應用中的賬號登陸與授權。Slack 能夠在半年之內將這個清單擴展到 200 家左右,基本能夠覆蓋 90% 以上的用戶需求。
 
也就是說,你不僅可以在 Slack 上創建群聊、私聊,共享文件,搜索信息,而且她幫助你繼承了很多第三方的工具,比如 Dropbox、 Asana、 Google++ Hangouts、Twitter、Zendesk 等等。它將企業所有的交流場景和能用到的第三方工具一起整合給你使用。
 
現在,阿里釘釘的目標也是這麽做,打造一個開放平臺,開放API接口,和第三方夥伴共同開發。不過陳航說,目前不會考慮太多,主要就是服務好客戶。“現在每天客戶有6000+反饋和需求,數據太多,什麽樣的需求最優先做進產品是我們最現實的考慮。”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崔婧,由i黑馬編輯,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zzyyanan聯系,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iM記者朋友多次提醒止凡今期的iM有Starman兄的專訪,叮囑我一定要看,因為記者們指這是一個很棒的訪問,令他們本身也學了很多東西。我星期六第一時間買了一本iM來看,如果大家想看,可以到Starman兄處重溫一下。

看完這篇報導,感覺不錯,有幾點感想希望說說。



首先,這篇訪問文章分享了Starman兄的秘技,這就是房托、債券、工廈、農地、貨倉,在他的blog中分享債券操作較多,那時候有些操作問題我仍是想不通,直至看了他與巴黎兄的直播後,他的操作理念都大概了解。

今次訪問文章在債券槓桿操作方面,提出了一個簡單例子說明,例子假設買入100萬7厘息的債券,再按給銀行取回80萬本金,計計利息與成本為多少,大約3年多回本,持有3年期債券的話,每年20多厘回報與保本,而期間債價上落而被call孖展的話,就利用股票倉的孖展額去做緩衝,文章解說得非常清晰「到肉」。

另一個想說的是Starman兄的財務自由的經驗,當時未到30歲的他就已經每月有幾萬元被動收入,達至財務自由。因此,他就試過一些吃喝玩樂的日子,生活完全沒有目標,但發覺這樣的生活完全不行,所以又出來做生意創業。原來他所指的這種生活只是維持了兩星期,其實一點也不長,我還以為是一年以上,不過越早重拾人生方向越好吧。

十分認同Starman兄的理念,財務自由是一種狀態、一個開始,絕對不是終結,更不一定要退休。尤其他只是30歲出頭,這個世界還有很多有意義的事情可以去幹。如果,30歲因為財務自由了,從此就吃喝玩樂的話,這樣的人生毫不精彩,更可能「窮得只剩下錢」。

我發現這些年來,越來越多這裡的blogger被報章訪問,單是iM也訪問了數位,我們的聲音慢慢走出blog的世界。最有趣的是當blogger的報導登出後,多會引來不少震撼。

我們常常看見什麼大鱷、富豪、名人等在雜誌頭版預測大市,大談對股樓看法之類的故事,我們的態度是吸取資料,多一個想法與觀點作參考吧。從來都不認為這些登上雜誌的人與自己的距離很近,感覺像他們是「金融世界裡」的人,說一些「金融說話」,我們這些「地球人」就聽聽這些「金融說話」吧。

然而,blogger接受訪問的報導,會令讀者感到更切身。原來過去自己營營役役多年,另一邊廂卻有一些平民打工仔踏上財務自由之路。他們不是什麼富二代施展財技玩弄上市公司、又不是什麼大富大貴、更不是影響金融運作的人物,訪問的故事內容都能讓一般打工仔借鏡與學習,甚至反思。正因為太接近自己,所以更感震撼。

話說回來,我們又要深思,如Starman兄一樣成功了的人,他們需要分享嗎?就算他不告訴大家所用過的方法,他本身的身家與現金流都一樣不會受到任何影響。R兄曾經說過,其實香港有錢的人多的是,只不過大部份都不會告訴你成功之道,一來怕別人酸葡萄攻擊一番,二來怕稅局或其他問題,始終不是每一個銅板都是「取之有道」吧,三來又無必要,正因為這樣,我對這些故事與人物特別珍惜。

但切記,他過去能做到,用了如此方法,可能有一些天時、地利、人和,再加上財商、眼光、膽色等,讀者要對別人的成功故事好好作出分析噢。


做iM封面有感

財叔與止凡當了今期iM封面,本來我早已知道這期會有講座內容的節錄,只是不知道是以這形式報導出來,由雜誌與iM fb page的多張大頭,加上這本連廣告共有50多頁的"focus"當中有12頁在說我們的故事,令面皮成尺厚的我也感面紅。




其實早就知道iM記者會把我們的講座內容好好整理,再不日編寫出來,本來是指問答環節而已,我心想大概應該是一頁半頁左右的報導吧。一直也沒有太上心,直至iM記者再三提醒將會刊登,仍不覺得是什麼一回事。

誰知一看iM fb時已經嚇一跳,為何這麼多大頭照呢?更成了"focus"這書的封面故事。還記得一年多前初次接受iM訪問,刊登出來也只是三四頁,亦沒有成為封面故事。這本書的封面故事多會是一些有趣題材,例如一些年青人做生意之類。今次竟然找了我們的講座節錄,有點始料未及。

替iM寫了專欄都有一年了,與他們合作也很愉快,大家互相也有得著。iM可以多了一些我們這類blogger的聲音,當然這些文章不一定要由我這位blogger去寫,只是偏偏選中了我,有機會我也可以推介寫得不錯的blogger試試接力。而對於我,為求分享心中所想,透過這合作機會接觸多了讀者,雖說正反聲音都多了不少,但事實上,分享面的確闊了很多。我寫blog十年了,所寫的內容十年如一日,這一年來所遇到的負面聲音是前所未有的,的確需要好好適應一下。

之前與Starman兄都有討論這印象,他指之前在iM訪問的報導刊登後,朋友傳給他一些forum的連結,內裡的惡言令他驚訝。我當時安慰他,這情況是十分平常的。

其實,Starman兄的致富之道,若從不多作分享的話,對他絲毫沒有影響,今天的他仍是這樣的成功,亦不會有人知曉,如果他早知道會有如此的惡言批評,到底他會否接受訪問呢?

這一年我面對不少負面聲音,被改花名,被當成「打手」。最有趣的是開始被人當成是財演、「專家」(這個「專家」是帶有負面的)。從前的我,甚至今天的我,都不太喜歡財演、「專家」,就算在iM的稿也會有點倒米的說話,我說過不只一遍我很少閱讀iM整本"Wealth"(版頭的書),差不多一頁也看不上,主因內裡全部都是財演與貼市消息的報導。這樣的我,今天竟會被人當成財演地指罵,什麼收錢寫文,又什麼要顧及形象扮中庸,看完聽完都笑了。這些指控,無所謂吧。

為何不反駁?因為飯碗問題嗎?這個想法其實很有趣,之前都分享過一篇《拒絕第N次》講述過,我想大概這些年來所做的一切,連買小兒的奶粉都不足夠,哈哈。

其實我不怕得罪人的,反正有些時候,你不做什麼也會得罪人,人家就是看你不順眼。只不過每件事都要想想目的,與人開戰,得罪別人,平反自己,對自己有得著嗎?寫blog這麼久,我敢講從來都沒有對人惡言相向,不是這一兩年算是「暴光率」高了才這樣,大家不妨看看從前的所有文章與留言,一向也是這樣的。因為我清楚我的目的,挑戰了他人,詆毀了他人,不會代表你的成功,我亦不覺能以這方法令自己進步。

有關惡言相向與得罪人這些念頭,其實個概念很奇怪,情況就好似在街上遇到陌生人對你指指點點,你走開不管他,他繼續挑釁:「打我呀,不敢嗎?怕嗎?」,你還是避走,於是他繼續指罵。事實是你怕了他嗎?今天可能很多人會分析,如果你軟弱無力,心虛,你就應該真的怕了他。如果你曾接受軍訓,你不回應他是你的厚道,但你應該給他一點顏色。其實,問題重點都不在這裡,而是你對他回應來有何得著呢?

另一個想法,一眾blogger只想寫寫日記,分享一下個人投資理財理念,從富人思維中偷偷師,最好更能影響他人跳出財困,計劃人生。市場先生甚至指自己寫blog的主要目的是記錄,因為今天的分析思路,不作記錄的話,多年後都不會記起。

然而,不少人總喜歡追著我們這班blogger來「插」,對操作方法理念也大舉批評一番。其實,按統計,今年上千萬流動資產的有數萬人,我們這班blogger中有多少位呢?再講,能在有生之年上9位10位數字的又有多少位呢?全香港、全世界勁人富人多的是,不明白在同一個level的人「插來插去」有何意義?太「井底」了吧。

這世上什麼人都有,對著一些人,你怎樣講解都無用,他們可能有既定立場,可能程度水平不足,我更發現可能另有目的。所以,無理的負面聲音繼續會有,尤其在forum與fb page上特別多。我會繼續分享的,直至有一天,若我發覺生活受到困擾與影響,就只好不再寫了,可能到時大家才明白我真的不在乎,哈哈。

寫了很多感慨,其實只是想寫篇文章紀念一下這個封面。如果大家對這篇iM的報導內容有興趣的話,不妨買本看看,這裡就不多談了,免得又替iM倒米。


參與iM聖誕派對

今晚參加了iM搞的聖誕派對,之前受邀請時立即要問有沒有伴,財叔表明不去了,但原來Starman兄也會到,那就應承了iM出席。幸好有伴,否則一定悶死,因止凡以為聖誕派對會有好多食物,整個場地大概會各自走位,三五成群地站著,邊食邊寒暄,讀者們與專欄作家可以打成一片地交流。但原來並非我所想,在場擺了椅子,主要聽專欄作家分享一二,吃東西反而不是主要活動,大部份時間大家坐定定,早知先吃點東西才到吧。




有機會時我立即訪問一下在場參與讀者如何參加,因我好像沒有看過類似宣傳,糊塗地來了參加。原來參與的讀者都是iM主動邀請的一些訂戶,有些就以前參與過講座,有了記錄,所以被邀請出席。


很多高手逐一出來分享,這一刻我與Starman兄密密討論著,大家都正在擔心是否每位專欄作家都需要作些分享,未幾真的有記者走來問我們能否分享一下,由於實在無準備,所以推了。加上,分享的人都算是名人、專業、高手,我這些小薯仔出來分享兩句,級數突然大跌,搞到參與者感到奇怪就不好了。

還有一個觀察,出來分享的嘉賓都是用真名的專欄作家,而一眾起用筆名的專欄作家,包括Starman、小龍、King Sir等,都沒有分享,不知這有沒有隱喻,可能兩方在不同世界,讓我這個「筆名派」妄自菲薄一下吧,哈哈。


回家途中才想起自己今晚沒有「集郵」,沒有找各位名人selfie一下,錯失了難得機會。尤其操控數百億資產的湯文亮博士、常看的專欄作家曾淵滄博士、與及真人靚過見報的青姐,公司有位秘書姐姐更是青姐的忠實粉絲,沒有「集郵」真失敗,下次有機會一定記得同青姐selfie。


整晚對王澤基教授的分享特別有印象,他舉了一個有趣的討論題材「若子女成績不太好的話,應否硬要讓子女入讀名校」,因這問題,他與太太辯論多次。王教授主要分享一些外國研究數據,原來論成就,在普通學校頭5%的畢業生,比起85%的一級名校畢業生都要好,這是數據,背後可以有很多解釋,例如群組所得到的自信心、學校裡老師教授知識時的照顧範圍等等。他想帶出的是他本身是計量金融經濟學家,連生活中的問題都會運用這些知識作計算。我看過他幾本著作,是思路十分清晰的人,真人亦然。


不同講者分享時,有一位後座的讀者不時與我們討論,所以其他講者的內容難以用心聆聽。印象中,不同的分享者有講後市、有談樓市、有談政治、有談加息、有談操盤等,不是所有內容都聽得起勁與明白。

說起那位不時與我們討論的讀者,從他交談中能感到他很著眼價格變化,又表示自己會運用孖展,目的想倍大回報,賺多些,但心理壓力又會很大,尤其看到股價下跌時更甚。其實他只剛開始看我的專欄,我大膽建議他有時間可以看看小弟與Starman兄的blog,始終blog文比iM的專欄文章多很多,而且在網上blog搜尋關鍵字很方便,若花點時間看看,對投資計劃的概念可能有所啟發。


不少嘉賓分享完便走,例如主編孫運喜、林本利博士、湯文亮博士,在場越來越少人,我們沒有分享,但就竟然聽畢所有分享,留到最後,替iM記者撐足全場,算有義氣。在尾聲人少少的時候,與King Sir互相認識了,早聽聞財叔經常提起他,久仰大名,他是財叔的朋友,認識他特別高興。

臨走時記者希望填寫問卷,原來iM想集合出席嘉賓對後市的意見,他交托問卷時不停重申他也明白我們鮮有預測後市,表明我們隨意填填便可。記者真知我們心意,我們當然也會幫他忙,回家好快填了,選最「無死」的答案,不要說我在亂填,因為我真的不愛預測後市,哈哈。


本來記者話嘉賓最好帶一件禮物,例如親筆簽名的著作,我帶來了一本最新的著作《財富未來》,與斷市的無聊著作《永不當田雞》,但到離開時也沒有被安排送出去,可能記者忘記了「筆名派」,唯有拿回家。由於著作上的簽名旁寫上了年月份,過了2016年12月就不太好,不如在此當成是聖誕禮物送給blog友吧,誰人有興趣不妨電郵給我,讓我安排寄贈,但真的要有興趣看才好,不要浪費噢。
[email protected]


最後有紀念牌坊一件,還有禮物,可給太太用。今晚都算又食、又取、又有講座聽、又認識新朋友,總算無蝕底吧。



iM飯局與書展現場

今年六月與鍾兄在iM完成了一場分享會,上星期五接受iM記者邀請食一餐,算是「慶功宴」。飯局中其中一位記者由於要到書展幫手,遲了過來。飯局中大家不停討論,雖然匆匆兩小時,但也有很多交流。




遲來的記者分享一下今年書展境況,眼見人流比去年少。其實我也有留意到今年書展的宣傳好像不夠,因為每年大概時分,我總會從媒體中知道書展日期,但今年我不太清楚,直至iM問我有沒有興趣到書展一遊,我才知道確實日期。財經書一向不是書展的熱門讀物,對著作銷情不敢樂觀。

iM記者在場,又有經濟日報的股東鍾兄一起,大家當然很關心紙媒的生存空間,尤其近日有新聞指壹週刊賣盤。記者分享雜誌資料,顯示壹傳媒近兩年共蝕約七億元。今天辦紙媒,彷如持有「燒銀紙機器」,持有一項「負債」,令人心驚。



當然,壹傳媒的路線大家都清楚,絕對會被中央封殺,中資甚至中立的公司都不太想落廣告。但除了這些因素之餘,也得要考慮今天網媒的厲害,我見壹傳媒仍是以亂發廣告的造法,沒有把網媒做好。

今天進入大數據年代,霸主之一的facebook能按用戶喜好來安排廣告,人工智能會閱讀你的生活模式而安排適合你的讀物,提供廣告,讓你不覺煩擾之餘,也大大增加廣告的效益,不少公司落廣告都喜歡利用大數據的媒體。

然而,當我們上網看壹傳媒的讀物,我們不用登入,單是想想這一點已經夠落伍了,這代表它根本不知道誰跑了進來、看過什麼,代表它未有利用大數據,只是還停留於瀏覽量,以量去做生意,這是落後的表現,終被淘汰。

談到facebook,iM記者有點抱怨,指它不時搬龍門,而且頗霸道。例如大家可能會記得facebook有投票live功能,就不同議題設計投票功能讓用戶利用"like"、"心心"、"嬲嬲"等作投票,live畫面會即時更新投票結果。

誰知後來facebook又不准投票live,指iM犯規了,還罰iM戶口,不是罰錢,而是令iM的post reach能力大減。原來我們的post可以reach到多少人,不是你有多少friend, like或follow而定,facebook是可以令你的朋友或粉絲看不見你的post的。

說起來我也有類似經驗,平日會把生活影片直接分享到facebook,但有時我會先把影片放上youtube後,再把link分享到facebook。這兩種分享方法,所得到朋友的like數有明顯分別,直接分享影片到facebook的方法會有較多朋友like,我一直懷疑facebook背後的處理令我的朋友看見這個post的機會不一樣。

始終google與facebook是兩家公司,facebook對其對手連結可能真的有特別處理。感覺上google較均真,至少blogspot link了,google+ 加入,有更新就會立即通知,不會以背後操作去篩選。其實這頗危險,原來每天我們所看的page feed都是被facebook處理過的,你越喜歡看那類東西,或者那類東西付款最多,就會在我們page feed出現得最頻密,令我們所看的更偏頗,社會更加兩極化。

原來iM是全港最高銷量的財經雜誌,後幾本的銷量加起來也不及它高,雖說它有一定的江湖地位,但仍覺經營有所壓力。今天客戶做推廣有很多渠道,除facebook外還有不少新方法,好像citibank找楊千嬅、渣打找鄭秀文,自家制拍段片就可放到不同平台,日夜不停loop,紙媒未必是客戶的首選。

大家討論了一些媒體的新方向,希望找到突破點吧,「iM教室」也是其中一個新嘗試。相信鍾兄與我也一樣,找合作的話,不喜歡太商業化的機構,尤其搞財經金融類的,特別要加入一點文人「書卷氣」,iM的Focus與亮光都有這個特質,大家合作多時,總希望可以幫上忙,給點意見。不過感到他們的壓力,當個編輯與記者,卻要關注marketing,實在辛苦。

當晚是六月分享會的「慶功宴」,大家也作一些檢討。由於上次不少人未有機會報名,將會再加一場。大家當晚討論時,計一計,上次恒指大約25000點,近期似想衝上27000點,對投資關心的人會否多了?這始終是100人聽過之後的加場,我則沒有這麼樂觀,我關注的重點是。。。將又有多一餐飯吃了,哈哈。


週六到書展,已經第三年替iM站台與讀者交流,實在感謝他們的抬舉。在飯局中記者還說今年書展人流不及往年,誰知我到場眼見有很多人排隊訂閱雜誌,與讀者交流的櫃枱就被長長的人龍擋住。

與多位讀者談了很久,他們多是iM的長期讀者,也有購買我的著作,實在感恩。其中有位更專程來書展找我,當時其實我的交流時段已經結束了,記者見狀致電找我回來,幸好我還在書展會場內,於是返回櫃枱與這位讀者繼續交流一下,希望他滿意。

很有趣,回家時blogger whatsapp group傳來一張照片,原來是交流時被其他朋友偷影了。不過,我也有不少「針」不時傳些不願露面的blogger照片給我,如Starman兄,哈哈。


到書展,當然也到亮光文化的攤位看看,走到它的財經枱處,第一時間就是目測一下自己的五本財經著作,奇怪找不到第四本著作《財富未來》,見亮光同事忙個不停,不好意思問個究竟。今天見打風,whatsapp問問負責人,原來該本著作已經賣清,書展中又有其他攤位需要補貨,所以要等再版了。供不應求,很少出現於小弟的著作上,非常感恩,有興趣的讀者唯有到書店找找了。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