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商業週刊:追蹤大佬Steven Cohen(一)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637
Black Edge
 
時光倒回到2008年,在這一天,David Munno再也忍不住了,他決定向老闆表達心中長久以來的困惑。Munno時任SAC資本(SAC Capital Advisors)的醫療行業分析師,他對於自己的東家在醫藥公司Elan(ELN)和Wyeth上建立大額頭寸感到不解。這一敞口沒有被對沖,這使其風險更高。而且SAC這麼做並無明顯的策略解釋,除了一個名為Mathew Martoma的34歲組合經理一直在竭力推動這一交易。
 
Martoma一直處在同事們懷疑的目光之下。但有一個人信任他,而這個人是唯一有決定權的,他就是SAC的創始人Steven A. Cohen。
 
在SAC辦公室頗具爭議的公司氛圍中,數十個華爾街最聰明也是最激進的交易員每天都在互相鬥爭以獲得他們的億萬富翁老闆的垂青。Munno和另一個分析師Benjamin Slate提出了他們的看法:「ELN(重要,請閱讀)來自企業和其他買方的觀點是負面的,」這句話出現在他們發給Cohen的郵件中,在此後政府的起訴書中引用了這句話。這份涉及上市公司Elan代碼的郵件顯示出了兩人對於SAC在這個醫藥股票上的危險投資的憂慮。
 
Cohen對此無動於衷,最終告訴兩人他不想再聽到任何關於Elan和Wyeth的東西。他支持Martoma。
 
Munno對於Cohen為何如此看好Elan難以理解,隨後寫兩了封郵件一股腦的將疑問拋給了自己的督導Jason Karp,後者時任SAC旗下CR Intrinsic Investors的研究主管。Karp對此表示同意,並回覆稱Martoma的做法如同他有著「別人難以企及的優勢(black edge)。」
 
對於交易員來說,其優勢來自於其研究工作和對企業的瞭解。而「Black edge」一詞通常被用來形容不容置疑、其他人沒有的信息。這種信息可以讓交易員賺的盆滿缽滿,也可以讓他身陷囹圄。
總部位於Stamford的SAC資本在2012年的前10個月裡的費用和回報總額達到7.89億美元,其業績在彭博對沖基金排名中傲視群雄。而SAC同時也是對於華爾街非法交易行為的長達六年、多機構參與的調查的焦點。SEC和司法部加大了對華爾街犯罪的調查和起訴力度。其中最著名的案例就是帆船集團(Galleon Group)的聯合創始人Raj Rajaratnam在2011年被控參與內幕交易。而Cohen則是至今為止最大的潛在目標。
 
在過去20年其執掌SAC的歲月裡,Cohen的年均收益率達到30%,而其利潤佔比50%的收費標準也是這個行業裡最高的之一。Cohen以聰明、偏執和不斷的自我驅動著稱。Cohen是否擁有「Black edge」是華爾街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Martoma在11月20日以證券欺詐罪名被起訴,他被控在Elan和Wyeth的老年痴呆症藥物進展公佈前交易兩公司的股票。他在1月3日以無罪辯護。在眾多針對前SEC交易員不當行為的民事和刑事指控中,Martoma的案例是獨一無二的:因為這是第一次,Cohen被控出現在犯罪現場,這加大了他被控內幕交易的可能性。
 
而核心的事件是一個20分鐘長的電話,這個Martoma和Cohen兩人的電話發生在2008年7月20日週日上午9點43分,公訴人的證據顯示,在這個電話裡,年輕的組合經理突然改變立場。他遊說Cohen這個全世界最精明的投資者之一去做Munno和Slate一直在強調的事,放棄7億美元的Elan和Wyeth多倉。Martoma進一步遊說他的老闆做空兩隻股票,最空規模高達數億美元。這是個規模達到10億美元的交易頭寸變化,這給SAC帶來了巨大利潤,避免了虧損。而只有這兩個人參與了這次的電話。

Martoma是第八個被控於內幕交易有關的SAC相關人士。更多的SAC前僱員或現員工要麼就是與政府合作交代自己所知道的,要麼就是自己本身是調查對象。而SAC也在11月20日收到了SEC的Wells notice,這意味著該機構正在考慮對SAC發起民事訴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112

對沖基金巨頭Cohen考慮將SAC對外部投資者關閉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040

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說,在遭受內幕交易調查的五年之後,對沖基金巨頭Steven Cohen正考慮向美國檢方提提供一個建議:將他管理的150億美元的對沖基金對外部投資者關閉。

知情人士說,Cohen正在與美國政府討論達成協議,SAC將承認過錯,但除非再次犯法,檢方將不會提起訴訟。

按照這些延緩起訴協議,SAC將對外部投資者關閉,它以後將變成一個家庭辦公室,只管理個人的財富。SAC可能還會支付一步罰款。

Cohen考慮延緩起訴協議,意味著他可能意識到,他不太可能反抗內幕交易的刑事訴訟。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教授John Coffee說,檢方很可能不會一個讓Cohen脫身的協議。

Coffee說,「如果沒有對Cohen定罪,他們不會把對SAC的刑事訴訟視為勝利。」

週一有數家美國媒體報導說,美國檢方在內幕交易調查中正在考慮對SAC發起刑事訴訟。

這一舉動是可能是美國檢方和FBI對SAC發起的最嚴重的指控。SAC創始人Steven Cohen可能也牽涉其中。

WSJ引述律師說,Cohen可能會調研第五修正案的權利,保持沉默。SAC與其律師還與聯邦檢方討論了其他一些替代方案,包括談判延遲訴訟協議,這樣發起刑事訴訟和和解可能會同時到來。

同時Steven Cohen還收到了傳票,將在大陪審團作證,作證內容是關於美國政府對他的對沖基金SAC的內幕交易調查。

一些律師和高管告訴紐約時報,SAC的其他高管也收到了類似傳票,政府也要求SAC基金本身提供其活動的信息。

到目前為止,已經有9個現任或者前任SAC僱員或被起訴,或者牽涉到了內幕交易案中。今年3月,SAC同意支付6.16億美元罰金和解內幕交易訴訟

SAC目前管理150億美元資金。其創始人Cohen上週五告訴投資者,他們不會再無條件和政府的內幕交易調查合作

因為這些內幕交易調查,今年以來投資者已經提交了17億美元的撤資要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778

Cohen不顧警告招募有內幕交易惡名基金經理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1059

SAC資本可能是華爾街中一塊吸引內幕交易者的磁石。

在2008年夏天Steven Cohen準備僱傭基金經理Richard Lee時,後者當時的僱主Citadel中曾有人警告Lee享有「內幕交易」的惡名。

據美國司法部的起訴書,Cohen沒有理會這些警告信號,以及SAC資本內部法務部門的反對,在2009年把Lee招募進了自己的公司。

Richard Lee最終被美國政府以「證券欺詐」罪名起訴,他本人承認有罪用內幕信息交易雅虎,3Com等公司股票。

而Lee只是SAC資本中至少11名涉嫌「內幕交易」中基金經理中的一人,而他直到2010年末仍在從事內幕交易。

美國司法部稱,當時Citadel資本中有人警告過Cohen,Richard Lee屬於Citadel中的「內幕交易」幫。不過美國政府沒有指控Ken Griffin的Citadel存在有任何過失。

僱傭Lee成為了美國政府指控SAC資本內幕交易的最有力證據之一。《華爾街見聞》報導美國司法部起訴SAC至少在1999-2010年利用內幕信息進行交易,並謀求收SAC內幕交易的所有非法利潤,而罰款規模或達到100億美元。

包括借入的資金Lee在SAC資本時期共管理過12.5億美元組合資產,他在2009年4月加入Cohen的公司於2011年6月離職,又在去年再度返回SAC資本。

美國政府指控數顯示,Lee最早於2006年接受過SAC資本的面試,當時它告訴面試高管自己投資決策包括諮詢專家網絡。SAC高管回應稱大部分投資組合經理都依靠自己經營的個人行業網絡關係。

而Lee最終發展起了自己的網絡,他與一位匿名私募基金線人取得聯繫提前獲得了雅虎財報信息,以及涉及2009年雅虎和微軟合作的信息。

 Citadel昨天發佈聲明稱:「Citadel現在沒有,也從來不存在「內幕交易」團體。」
「Citadel有嚴格的架構設計和規則來防止內幕交易。任何與此相反的觀點說法都是毫無根據且沒有法律依據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312

姜還是老的辣 盡管SAC關門創始人Cohen業績仍領先同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1936

承認美國監管方內幕交易指控並接受天價罰款後,Steven Cohen今年關閉了一手創立的對沖基金公司SAC。但過往劣跡不能抹殺這位基金大佬的實力,今年他管理資產的表現依然遙遙領先多數同行。 知情者向彭博透露,Cohen今年管理個人資產的業績還超過了大多數基金經理,回報率約有9%。而據彭博統計,截至6月,今年對沖基金平均回報率僅有2.5%。 事實上,Cohen以前就成績斐然。1992年成立SAC以來,Cohen創造了年均回報率30%的好成績,足以躋身對沖基金最高回報紀錄之列。 彭博的億萬富豪指數估計,Cohen的個人身家約110億美元。去年11月,Cohen領導的SAC對證券欺詐罪行供認不諱,為了結內幕交易的指控,同意支付創紀錄的18億美元罰款。 今年Cohen結束了SAC經營,成立了一家名為Point72 Asset Management LP的公司,以家族辦公室的方式管理個人資產。 上述知情人士稱,今年1月,僅持股紐約制藥商Intercept一項投資就讓SAC兩天賺了將近3.7億美元。投資Intercept還在使Cohen繼續獲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859

大風大浪後 Steve Cohen證明了為何他是“對沖基金界的喬丹”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781

666

知名對沖基金SAC創始人史蒂文·科恩(Steven A. Cohen)被稱為“對沖基金界的喬丹”。在因內幕交易指控被迫關閉SAC之後,科恩全新打造的家族式管理公司Point72 Asset Management在2014年同樣收益頗豐。

今年4月以100億美元啟航的Point72總收益達到了25-30億美元。雖然這部分收益未剔除運營成本,但是短短8個月內就有如此強勁的表現還是證明科恩寶刀未老。要知道,過去一年對沖基金的平均收益僅有4%!

Point72目前僅打理科恩的家族資金,主要投資美股,交易方式則包括做多和做空。彭博的億萬富豪指數估計,科恩的個人身家約110億美元。去年11月,科恩領導的SAC對證券欺詐罪行供認不諱,為了結內幕交易的指控,同意支付創紀錄的18億美元罰款。

科恩是美國歷史上最為成功的對沖基金經理之一。他創立了SAC資本顧問公司(SAC Capital dvisors),這是世界上最賺錢的對沖基金之一,凈資本額預計高達110億美元。SAC的管理費用在華爾街也是首屈一指的。多數基金收取的管理費比例通常在1%—2%左右,而盈利提成為15%—20%左右;但SAC所收取的管理費比例高達3%,而盈利提成更是達到驚人的50%。

科恩從不註重他人的感受,他對人粗暴無禮是業內皆知的。他的原則就是:唯有金錢說了算,其他的都滾開。想必你也猜得到,科恩也從來不是一個多愁善感、情感豐富的人。相反,如果某個交易員不小心搞錯了科恩下發的交易指令當中的某個數字……無需廢話,他可以默默收拾東西回家了。

科恩為人異常低調,從不在公眾場合公開政治傾向,連SAC的職員們都不清楚自己的老板究竟支持民主黨還是共和黨。老婆也是個宅女。兩人生活異常規律,基本是圍繞晚餐進行的:每晚六點準時開飯。夫妻二人的照片很難出現在公眾媒體上,因為科恩將會把所有關於他的照片版權買下來。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267

在SAC,Cohen對待投資經理就如同對待股票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259
Businessweek:「在2010年建議解僱Martoma的郵件中,(SAC)的投資顧問A表示Martoma只有「三板斧」。」
 
這句話出現在SEC11月20日遞交的起訴前SAC資本組合投資經理Mathew Martoma的起訴書中,它很好的概括了在Steven Cohen手下做事的情景。
 
根據起訴書中援引的「投資顧問A」所言,Cohen執掌下的SAC充滿了激烈的競爭。據一位曾參與為SAC的基金選擇證券的SAC前僱員透 露,Cohen對待手下的投資組合經理和分析師就如同對待股票。如果有人表現不佳,他很快就會被拋棄。而給SAC和Cohen造成大麻煩的Martoma 也不是唯一一個被炒掉的員工。在2011年被指控參與內幕交易的前SAC投資經理Noah Freeman和Donald Longueuil都在工作兩年後因業績不佳被Cohen炒了魷魚。
 
Cohen並未被指控存在不當行為。SAC的發言人Jonathan Gasthalter表示:「Cohen和SAC非常自信,我們此前一直審慎從業並且也將繼續配合政府的調查。」
 
儘管申斥和驅逐的可能性永遠存在,但在SAC,如果你賭對了賺的錢也是異常豐厚的。Martoma2008年的獎金達到930萬美元。據一位SAC前員工表示,這絕非個案,Cohen給獎金一直很慷慨。
 
所有這一切都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是否應該讓工作充滿如此大的壓力(當然也有回報),這是否會促使人們跨過道德或法律的界限。在過去幾年政府機構對內幕交易的打擊中,至少涉及6名SAC前員工。
 
一位SAC前員工表示,在SAC內部,招聘團隊會仔細審核每個Cohen可能僱傭的有前途的投資經理的投資記錄。SAC會連續數年追蹤這些人的 情況,等待合適的實際接觸他們。那些被認為夠格的人才會接到豐厚的條件:Cohen會讓你獨立管理數億美元的資金,而結果如何完全看你自己的本事。SAC 向認購其基金的投資者收取的「業績提成費用」達到利潤的50%,遠高於行業20%的平均水平。Cohen也因此得以給他的投資經理們30%的業績提成,在 這之後他還有20%的剩餘利潤。
 
而在這背後的是,Cohen自己同時單獨管理著一個數十億美元的投資組合,前員工表示,他不斷從他手下的投資經理那裡獲得最好的投資理念,這樣 他可以應用在自己的投資組合上面。這種安排使得Cohen擁有一個主觀能動性極強,積極性高漲的研究團隊,這些人竭力尋求各種賺錢的方法。而由於 Cohen是唯一一個準確瞭解每一個投資經理持倉的人,他可以在大量的選擇中挑選最好的機會。
 
前員工補充道,SAC絕非友善的工作場所,而想要提前退休總是需要付出點代價的。就像Martoma那樣,出現在聯邦法庭之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414

唱作50年82歲詩人歌手Leonard Cohen逝世秋生:世界不再浪漫

1 : GS(14)@2016-11-12 05:54:59

【1934-2016】■加拿大傳奇詩人歌手Leonard Cohen於美國時間周一逝世,享年82歲。



加拿大傳奇詩人歌手Leonard Cohen於美國時間周一在洛杉磯家中逝世,享年82歲。Cohen的facebook專頁於香港時間昨日早上公佈了他離世的消息。逾50年的創作生涯中,Cohen的深沉聲線唱盡有關人性的陰暗面,被形容為「最高水平與最具影響力的創作人之一」,世界又失去了一位才華洋溢的巨星。



加拿大詩人歌手Leonard Cohen於周一逝世,昨日才公佈死訊,其親友及合作夥伴於他的fb專頁寫道:「我們很傷心地公佈傳奇詩人、創作歌手Leonard Cohen已離世。我們失去了音樂界其中一位最值得尊重及夢想家。悼念活動遲點會於洛杉磯舉行,其家人現時希望外界給予私隱。」暫時未有透露死因,而昨日不少樂迷去到其家門前獻花。



■Cohen是60及70年代具有影響力的創作人之一,深沉聲線唱盡有關人性的陰暗面。

■Cohen的兒子Adam(右)為父親監製最後一張大碟《You Want It Darker》。

■Cohen上月推出的告別大碟《You Want It Darker》充滿死亡意味。


新碟暗示死亡


Cohen上月21日才推出新大碟,兒子Adam表示父親在完成了認為是最好的大碟,在洛杉磯家中安詳去世,父親臨終前仍然在以其獨特的幽默去寫作。Cohen這充滿死亡味道的第14張大碟《You Want It Darker》,由Adam監製,歌曲《You Want It Darker》歌詞寫到「Hineni, hineni I'm ready, my lord」,Hineni在希伯來文的意思是「主,我在這裏。」表示他已準備好死亡,主隨時可接走他。Cohen上月接受《The New Yorker》雜誌訪問時,也曾說過:「我已預備好要死亡。希望不會太難受。」
Cohen是於60及70年代具有影響力的創作人之一,與卜戴倫(Bob Dylan)、Paul Simon及Joni Mitchell等看齊,被稱為詩人歌手,卜戴倫曾表示視Cohen為最大勁敵。Cohen的深沉聲線唱盡有關人性的陰暗面,包括愛與憎恨、性愛、宗教、戰爭和平及抑鬱等題材,亦是少數歌手可以持續成功到80年代及現在。他先後獲選入加拿大音樂名人堂、加拿大創作名人堂、美國搖滾名人堂,同時亦被授予加拿大最高平民榮譽「加拿大勳章」,被形容為「最高水平與最具影響力的創作人之一」。



■樂迷在Cohen的蒙特利爾家門前獻花及燃點燭光哀悼。美聯社

黃秋生


加國總理不捨


加拿大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昨對於Cohen逝世表示:「沒有其他歌手與Leonard Cohen所傳遞的感覺及聲音一樣。他的作品跨代流傳,加拿大與全世界都會想念他。」Cohen的忠實樂迷黃秋生昨接受本報電話訪問時,透露三十多年前經監製介紹下開始聽Cohen的歌,最喜歡《I'm Your Man》,他說:「我有時唱都學佢,我要向Leonard Cohen致敬!唉,又走一個詩人,呢個世界不再浪漫,癲佬上場!」資深音樂人黃志淙對於Cohen逝世表示傷感,他表示Cohen很多音樂作品都用於電影,其低沉聲線帶有磁性,是「好永恒嘅一件事」。採訪:泰米、嵐山


■加拿大總理杜魯多表示加拿大與全世界都會想念Cohen。

■同年代的詩人歌手卜戴倫與Cohen惺惺相惜,視對方為勁敵。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112/198310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214

Cohen死前曾跌倒

1 : GS(14)@2016-11-18 17:56:48

加拿大傳奇詩人歌手Leonard Cohen於美國時間上周一在洛杉磯家中逝世,享年82歲。Cohen家人一直都沒有公開他的死因,其經理人Robert Kory昨日向《紐約時報》發聲明交代詳情。Robert表示:「Leonard Cohen於11月7日半夜跌倒,隨後在睡夢中逝世。他的死很突然,事前沒法預料及安詳。」Cohen日前已在家鄉蒙特利爾下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118/198371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1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