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轉帖幾則,巴菲特 BIL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bfb5400100z4ul.html

巴菲特最重要的投資秘訣:逆向投資

劉建位

  在證券市場呆了十幾年,發現絕大部分人最關心的:市場未來走勢會如何?

  其實這是人之常情。每個女人都非常關心未來流行的時尚是什麼?每個男人都非常關心報紙電視最大的新聞是什麼?

  一句話,我們都特別在意別人都在做什麼,然後調整我們的行為,和大多數人保持一致。用河南豫劇《朝陽溝》裡的一句唱詞就是:莊稼活兒不用學,人家咋著咱咋著。

  可是這種事事時時追隨大眾的做法效果如何呢?

  絕大多數人都這樣做,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成為傑出的人,只是普通人而已。那些成功者肯定是做法與眾不同甚至與眾相反的人。

  絕大多數投資人都這樣做,絕大多數投資人都沒有取得戰勝市場的優異業績,而只是得到普通的平均業績而已。

  那麼那些投資業績優異遠遠戰勝市場的大師投資之道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呢?

  巴菲特如此概括他的投資成功之道:逆向投資。

  巴菲特(2007年)說:「很久以前,查理·芒格立下了自己最遠大的雄心壯志:「我唯一想知道的是我將會死在什麼地方,一旦知道後我就會永遠不去那個地方。」芒格這番話是受到了偉大的德國數學家雅各比 (Jacobi)的智慧啟發,雅各比將『逆向逆向總是逆向』作為解決難題的方法。在伯克希爾公司,我們運用了芒格的這個思想。」

  我回顧了巴菲特過去對逆向投資的分析,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逆向思考盈利與風險:先防守後進攻。

  我們大多數人看球時,總喜歡看到的是進攻。而所有的職業球員和教練都明白:贏取最後的比賽冠軍最重要的卻是靠防守。

  大多數人投資時腦子裡想的都是賺錢賺錢再賺錢,而巴菲特投資時首先考慮的是風險風險和風險。

  巴菲特(1996年)說保險和投資一樣首先要逆向思考,先考慮如何避免風險,後考慮如何獲得盈利:

  「儘管精確評估風險大小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保險公司卻還是可以明智地承接保單。畢竟你並不需要精確知道一個人的實際年齡,照樣能判斷他是不是年齡足 夠大可以參加選舉投票,你也並不需要知道一個人的精確體重,照樣能夠判斷他是不是過於肥胖應該節食減肥,在保險行業必須要牢牢記住,幾乎所有意外都不會讓 人感到高興。正是牢記這一點,我們為巨災制定保費收取標準時,確保90%的保費收入就足夠支付損失賠付和費用支出。經過一段時間我們才會發現這樣的定價是 多麼明智,但這段時間並不會很短。巨災保險業務和投資業務一樣,都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才會發現,你到底是不是知道你自己在幹什麼。

  在巨災保險業務上,和在其他業務上一樣,我們努力逆向設計伯克希爾公司的未來,我們時時謹記芒格的那句格言:「我最想知道的是我會最後死在哪裡,一旦 知道我就永遠不去那裡!」如果我們無法承擔可能發生的某種後果,不管發生的可能性多麼微小,我們也會事前極力避免播下導致這種事件發生的種子。這也是為什 麼我們從不大量借債的原因,也是為什麼我們嚴格控制達到我們巨災保險損失理賠的上限金額,儘管看起來很大,但對伯克希爾內在價值的影響並不會很大。

  第二,逆向選擇公司和行業:不求快只求穩。

  市場特別追捧熱門的高成長行業和成長股,巴菲特(2007年)卻完全相反:

  「我和芒格迴避投資於那些我們無法評估其未來發展的企業,不管這些企業的產品多麼激動人心。過去,根本不需要任何過人的聰明才智,即使一個普通人也能 預見到,一些行業未來將會有極其驚人的增長,比如1910年代的汽車行業,1930年代的航空行業和1950年代的電視機行業。但行業極速增長的同時也帶 來極度激烈的競爭格局,結果逼死了幾乎所有進入這些行業的企業。即使倖存下來的企業往往也是遍體鱗傷血流不止。正是因為我和芒格明白,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 一個行業未來將會出現急速增長,但並不意味著我們能夠因此斷定這個行業會具有高毛利率和高投資回報率,因為高速增長的行業會吸引很多競爭者進入成為激烈的 戰場。在伯克希爾公司,我們堅持只投資於那些未來幾十年盈利前景可以合理地進行預測的公司。即使如此,我們未來還是會犯下很多錯誤。」

  市場喜歡變化而且最喜歡快速變化的公司和行業,因為這樣可以帶來短期快速盈利的機會。巴菲特(1992年)卻喜歡逆向選擇長期穩定發展能夠慢慢賺錢的公司和行業:

  「我們努力固守於我們相信我們可以瞭解的公司。這意味著那些公司具有相對簡單且穩定的特徵。如果企業業務非常複雜而且不斷變化,那麼我們就實在是沒有足夠的聰明才智去預測其未來現金流量。碰巧的是,這個缺點絲毫不會讓我們感到困擾。」

  「對於大多數投資者而言,重要的不是他到底知道什麼,而是他們是否真正明白自己到底不知道什麼。只要能夠儘量避免犯重大的錯誤,投資人只需要做很少幾件正確的事情就足以成功了。」

  第三,逆向選擇買入時機:不追漲卻喜跌。

  市場上最流行的是技術分析,而技術分析的核心是預測市場走勢順勢而為,上漲時買入,下跌時賣出。巴菲特(1990年)卻說要逆向投資,在大跌時買入:

  「那些希望其一生中不斷買入股票的投資者,應該對市場波動採取與我們相似的歡迎股價下跌的態度;相反,許多投資者不合邏輯地在股票價格上漲時得意洋 洋,在下跌時卻悶悶不樂。可是他們對價格波動的反應就從來不會出現這樣的混亂:他們知道自己永遠是食品的購買者,他們歡迎食品價格下跌,譴責價格上漲(只 有食品的銷售者才不會喜歡價格一直下跌)。與此類似,即使新聞紙價格下跌可能意味著我們經常保留的大量紙張庫存的價值也會下跌,我們持有的《布法羅晚報》 也會為新聞紙的價格下跌歡呼,因為我們知道自己的報紙永遠需要不斷購買新聞紙。」

  「完全相同的邏輯指導著我們伯克希爾的投資策略。只要我還活著(如果伯克希爾的董事參加我死後已經安排好日程的降神會,那麼時間會更長),我們將一直 要買入企業的全部權益,或企業的一部分權益,也就是股票。在這種情況下,股價下跌使我們受益,而股價上漲則使我們受損。」

  「股價過低最常見的原因是悲觀主義,有時對於整個市場,有時對於某一家公司或某一個行業。我們要在這樣一種環境下進行投資,當然這並不是因為我們喜歡悲觀主義,而是因為我們喜歡悲觀主義導致的低價。樂觀主義才是理性投資者的真正敵人。」

  「但是,這不意味著在一家公司或一隻股票不受歡迎時買進就是明智的投資,逆向投資策略如同隨大流的策略一樣愚蠢。投資中真正需要的是思考而不是參考。不幸的是,伯特蘭·羅素對生活的觀察結果在金融界也出奇的相似:大部分人寧願死也不願思考。許多人的確如此。」

  巴菲特從不爭搶熱門股卻偏愛冷門股:「大部分人都是對大家都感興趣的股票有興趣。無人對股票感興趣之日,正是你應對股票感興趣之時。熱門股票很難賺到錢。」

  巴菲特的導師格雷厄姆告訴他兩個投資秘訣:「在華爾街要想投資成功,一要正確思考,二要獨立思考。」正確思考相對而言容易學到,也容易做到,但獨立思 考卻非常難以做到,因為在很多情況下意味著逆向思考,與大眾的思維完全相反,完全違反普通人喜歡與社會主流保持一致的人性。能夠做到逆向思考而且堅定地逆 向投資,做市場中的極少數派,需要一顆能夠頂住巨大心理壓力、市場壓力、社會壓力的大心臟,這正是巴菲特投資成功的最大秘訣之一。

  (作者為匯添富基金(微博)公司首席投資理財師,本文僅為個人觀點,並非任何勸誘或投資建議。)

 

巴菲特:股票已經足夠便宜 現在可以出手買了

據報導,2月9日,巴菲特在《財富》雜誌上發表了他的年度致股東信。信中「股神」認為,「目前投資波動大的股票實際上遠比債券、黃金(1712.40,-9.80,-0.57%)安全。」

  每年巴菲特都會寫一封信,《致股東的信》,今年也不例外。

  巴菲特在信裡繼續傳授投資股票類資產的好處,繼續唱多權益類資產,反映巴菲特偏好熊市買入的機會。當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學習巴菲特,因為巴菲特的耐心比多數人都要大。筆者認為,能夠持股5年的人,才能做長期投資。

  巴菲特給我們的買入信號並不是告訴我們,股市要馬上漲了,而是說權益類資產,即股票已經足夠便宜了,可以開始出手買了。

  巴菲特認為,「衡量投資風險高低的指標不應是貝塔值(一個基於波動率的華爾街術語,常用于衡量風險),而是持有期滿後投資人出現購買力損失的(合理)概率。資產價格可能大幅波動,但只要有理由肯定投資期滿後它們帶來的購買力能得到提升,這項投資就沒有風險。價格沒有波動的資產也可能充滿風險。」

  事實上,做價值投資是不用考慮股票彈性的,只要你對公司基本面和估值判斷準確,即使買入股票後,跌了30%,這樣不能算你投資失誤,因為你知道你現在買入的價格已經物有所值,只有是具備安全邊際的資產,價格波動和股價預測不是價值投資者考慮的問題。

  當然,這顯然與目前在A股流行的趨勢投資是明顯背離的,所以,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按照巴菲特的理論來操作的。尤其是最不適合短線投資者,短線投資者最需要考慮的就是股價波動性,否則怎麼能夠高拋低吸。

  巴菲特認為,市場上以特定貨幣結算的投資包括貨幣市場基金、債券、按揭、銀行存款和其他工具。大多數此類投資都被視為「安全」,但事實上卻是可能屬於 最危險的資產。它們的貝塔值可能是零,但風險巨大。上個世紀,這類投資工具摧毀了很多國家投資者的購買力,儘管投資者一直能夠按時收到支付的本息。政府決 定貨幣的最終價值,而系統性力量有時會推動它們制定導致通脹的政策。這些政策一不留神就會失控。

  打破傳統理論的謬論,與傳統投資理論背道而馳,巴菲特現身說法。波動性不是風險的最大衡量標準,投資的目的是保證安全資產並實現穩定高於通脹水平的回 報。持有貨幣、國債、銀行存款,看似安全,都不免都要承擔通貨膨脹,承擔貶值,貨幣貶值其實就是一種無形的稅收,由於各位在銀行的一年期定期存款,不免跑 不贏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跑不贏人民幣對內貶值的速度,因此,從歷史的經驗看,只有股票投資才是獲得年化收益率高於CPI的唯一資產。這就是巴菲特 告誡的實質。

  巴菲特認為,即使是在美國,政府強烈希望維持本幣穩定,但是,自1965年接管伯克希爾哈撒韋以來,美元也已貶值高達86%。當年花1美元能買到的東 西,今天至少要花7美元。因此,這些年來,一個免稅機構須取得4.3%的債券投資年收益,才能保持購買力不變。假如管理層還將一切利息收入視為「收益」, 他們一定是在開玩笑。

  在中國何嘗不是這樣,你算算最近貨幣總量增加多少倍?2007年基礎貨幣M0不過2.8萬億元,現在,M0接近6萬億,5年之內增加了1.14倍,同 期M2增加了1.4倍,你估算手裡的人民幣貶值多少倍?再看看房價漲了多少?2007年深圳一套43平方米的小戶型37萬就可以搞定,現在要92萬,短短 5年不到,資產價格上漲了1.5倍,你說這是貨幣現象,還是資產泡沫?所以,不是房價漲得快,而是貨幣貶值太快,資產價格上漲有其內在的合理性。

  巴菲特說,過去的47年裡,美國國債不斷地滾動,年回報率5.7%。聽起來好像還不錯。但對於個人所得稅率平均為25%的的個人投資者而言,這 5.7%的回報率所能帶來的實際收益是零。投資者繳納的、可見的所得稅將拿走上述回報率中的1.4個百分點,通脹因素這個隱形的「稅種」將吞噬其餘4.3 個百分點。值得指出的是,儘管投資者可能認為顯性的所得稅是主要的負擔,但其實,隱形的通脹是所得稅的3倍還多。沒錯,每張美元上都印著「我們信仰上帝」 這句話,但啟動美國政府印鈔機的是凡夫俗子的手。

  巴菲特說,通脹是一種稅,是地球稅,是人頭稅,誰也逃不掉。按照這種邏輯來看,如果買了銀行理財產品,或許年化收益率有6%,能夠跑贏1年的通脹 (CPI漲幅4.5%),但也只能獲得1.5%的真實回報。所以,買銀行理財產品也不是一種真正的投資,最多算是微利存款。如果獲得真實年化收益率超過 6%的投資,看來只能買股票了。

 

巴菲特老師格雷厄姆的10大量化選股經

新浪財經訊 北京時間2月14日晚消息,有些出人意料的是,價值投資大師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在人生最後階段借鑑了航空工程學的量化分析法,留下了選股10大量化規則,可謂畢生功力精華。巴菲特從未透露過他是否獲得了這一秘笈,但他成功的投資履歷似乎能說明一些問題。

  10條鐵律見下,均為英中對照版本。  

  1、An earnings-to-price yield at least twice the AAA bond rate

  收益/價格比至少是3A級債券2倍。若3A級債券收益率為8%,則滿足條件的股票收益率至少為16%,也就是說市盈率為6.25,後兩者是倒數關係,即乘積等於1。

  2、P/E ratio less than 40% of the highest P/E ratio the stock had over the past 5 years

  市盈率低於最近5年最高的平均市盈率的40%。(平均市盈率=給定年份的平均股價/當年每股收益)

  3、Dividend yield of at least 2/3 the AAA bond yield

  股息率不低於3A級債券收益率的2/3。

  4、Stock price below 2/3 of tangible book value per share

  股價應低於每股有形資產賬面價值的2/3。

  5、Stock price below 2/3 of Net Current Asset Value

  股價不高於流動資產淨值或速動清算淨值的2/3。速動清算淨值這個數字是指當前資產減去債務總額,固定資產不包括在內。

  6、Total debt less than book value

  總負債低於有形資產的賬面價值。

  7、Current ratio great than 2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不小於2。

  8、Total debt less than 2 times Net Current Asset Value

  總負債等於或少於速動清算淨值(見第5條)的兩倍。

  9、Earnings growth of prior 10 years at least at a 7% annual compound rate

  近10年來年平均每股收益增長率在7%以上。折算下來最近十年利潤翻了一番。

  10、Stability of growth of earnings in that no more than 2 declines of 5% or more in year end earnings in the prior ten years are permissible

  利潤成長穩定,最近十年中,年終利潤下降(與上一年相比)超過5%的年份不得超過兩年。(立悟/編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84

[轉載]「現在買房子,傻瓜才掏錢!」 BIL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bfb5400100zbe5.html

昨晚,和一個開典當行的同學喝酒。

我問同學,「你買了多少套房子,多少間鋪面?」

「房子22套,鋪面12間。」同學炫耀似的答道。

「那你花了多少錢呢?」同學雖然是千萬級的富翁,但他也不至於能把千萬多的錢壓在固定資產上吧!我心中默算了一下,非常懷疑!

「現在買房子,傻瓜才掏錢!虧你還是個生意人!」同學鄙視的看著我。

同學的話,簡直令我震耳欲聾,使我目瞪口呆。我連忙虛心請教。於是,同學就對我說出一番匪夷所思、驚世駭俗的話來......以下,都是我同學的話,雖然詞句有些出入,但基本語意我還是轉述清楚了的。

一、買房不掏錢,你是怎麼操作的?

同學的話——

你知道,我的典當生意完全是靠錢生錢。第一次買房時,雖然我有能力一次性付清全款,但我還是不願意那麼多的現金被房子壓死。那時,正流行「零首付」,於是,我一分錢沒花,貸款18萬買了房(貸款期限為一年)。

一年期滿,要還房款和利息了。也不知道是我幸運呢?還是我倒霉!那時,我的資金被一筆業務佔用了。為了業務,我不僅還不起房款不說,還得另外新增貸款。迫 不得已,我找老關係——銀行的信貸部經理溝兌。當我吞吞吐吐的把「延期還房款並另外新增貸款」的要求說出來後,沒想到,信貸經理卻詭秘的一笑,非常爽快的 答應了。

信貸經理給我出的主意很簡單:讓我老婆,以兩倍的價格,貸款買我的房子,貸款期限也是一年。

「兩倍的貸款,那就是兩倍的利息啊!你這不是變著方的剝削我嗎?」我還沒有反應過來。

「如果到時,你不還款呢?」信貸經理很鎮定。

「啊......」

「被銀行收房,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關鍵是除去稅費後,我還憑空白得了17萬。不,這17萬我可不能一個人得,我至少要分給他5萬。」很快,我反應過來。於是,我對信貸經理會心的一笑......

這,就是我第一次買房的經歷。

我後來的買房經歷都與此類似,也就是:堅決的不掏一分錢,全部用銀行的貸款買房子;然後,如果遇見不明真像的投資者(說是投資者,其實是傻帽)買房,那就高價賣給他。如果一直沒有投資者買房,那就不斷的把自己的房子加價轉貸給自己,不斷的用銀行的錢來還銀行的債。

並且,我是開典當行的,與銀行的關係是一般人無法比的。一般老百姓買房,大都選擇20年按揭,而我買房從來都是只貸款一年,到期了才還本金和利息。這樣操作,不用交月供。而貸款到期後,我只須做做「紙面文章」轉貸款一下。實際上,我一分錢也不用掏。

二、我不信,在實際生活中能有如此荒謬的事情。你講的是「童話」吧!

同學的話:兄弟!我是看你人對,才給你講這些掏心窩的話。你怎麼可以不相信我呢?你要怎樣才能相信我呢?

作者發言:你就給我講點實際的例子吧!

同學的話:你知道王二麻子是怎麼發家的嗎?

作者發言:「那你說說。」王二麻子是我的另外一個同學,現在是開發房地產的億萬級富翁。

同學的話——

那我就說說。

想當年,王二麻子那個落魄啊!就連他註冊公司的註冊資金,也是我臨時拆借給他的。如今,別看王二麻子表面風光,他拿地的錢,是從銀行貸款的;修房子的錢,是建築商墊資的。總之,他就是一個完全的「空手道」。

房子修好後,王二麻子在正式開盤前,通常要舉行一個「內部認購會」。這個內部認購,其實就是王二麻子召集公司內部員工和一些像我這樣的、相熟的炒房客(或 者乾脆是一些從招聘會上收集的、眾多的、應聘者的「身份證複印件」),以這些人的名義來買房子,全部用銀行貸款來買。這,就是所謂的「開發商囤房」。

並且,此次交易上報給銀行的交易價,必須比實際的內部交易價提高30%。為什麼?因為貸款買房要首付兩成啊!舉個例子,如果你想收回100萬,那你就必須 以130萬的房價向銀行貸款。這樣,銀行給你的錢就是:130萬×0.8=104萬;你實際裝進口袋的錢就是:104萬—4萬(給相關銀行人員的「好處 費」)=100萬。

就這樣,通過開盤前的內部認購,王二麻子其實已經成功的全部收回了投資,把所有的風險轉給了銀行。到這時,王二麻子才會開始打廣告賣房子,並歸還「買地的銀行貸款」和「修房子的建築商墊資」。

作者發言:後面又怎麼操作呢?

同學的話——

你怎麼那樣笨啊!稍微聰明一點的人都能想到,後面的操作方法,其實與我炒房的方法是一樣的,也就是:「如果遇見不明真像的投資者(說是投資者,其實是傻 帽)買房,那就高價賣給他;如果一直沒有投資者買房,那就不斷的把自己的房子加價轉貸給自己,不斷的用銀行的錢來還銀行的債。」

不過,由於已經收回了按揭貸款的首付款,所以後面的操作並不需要每一次都加價30%,只需按著樓市房價本來的上漲幅度加價就可以了(即每年上漲14%左右)。

什麼?萬一房價上漲幅度不足於支付貸款利息怎麼辦?笑話,你什麼時候看見過中國樓市的房價上漲幅度低於當年的貸款利息了?

明白了吧!這,就是中國樓市的房價只能上漲不能下跌;並且,房價的上漲幅度還不能低於當年貸款利息的真正原因!!

想想就覺得可笑,居然有學者說,「建築成本和地價的不斷上漲,是房價飛漲的原因。」這簡直是扯蛋!其實,「金融成本」才是房價構成的大頭,至少要佔目前房價的50%。

以上海倒塌的蓮花河畔景苑為例。網上公佈,其樓麵價格不到604元/平方米,建築成本也不到1300元/平方米(其實,網上公佈的建築成本並不準確。市法 院電梯公寓的建築質量總該比它好吧,建築成本也沒有超過1000元/平方米)這麼便宜的房子,開發商為什麼非得要把它賣到14000元/平方米呢?賣低一 點、少賺一點不行嗎?答案是不行的。原因很簡單,「金融遊戲」是有成本的,每這樣操作一次,房子就必須加價一次。只有不斷的加價,上述操作才有生存的空 間。所以,蓮花河畔景苑前年賣7000元/平方米,去年賣10000元/平方米,今年就得非要賣14000元/平方米。俗話說「豆腐盤成了肉價錢」。這, 就是「金融遊戲」的代價!

有句話道出了目前中國樓市的實情,「房子是用來炒的,不是用來住的;商品房是賣給銀行的,不是賣給老百姓的。」

老同學,請你想一想,現在的樓市,房價明明已經遠遠的超過了老百姓的實際購買能力(也就意味著房子永遠賣不出去),為什麼房價還會不斷的上漲呢?並且,還要「量、價齊漲」呢?原因何在?正在於此!

三、你講的,只是極個別的現象,不能代表中國樓市的整體形勢。

同學的話——

老同學,你太孤陋寡聞了吧。請看:

李樹彪案:1999年9月8日到2004年1月15日,湖南郴州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原主任李樹彪騙取公積金貸款、銀行貸款共計44筆,涉案金額1.2億元。

康明案:2000年前後,河南鄭州康明置業有限公司通過東明花園414套房源,在工商銀行、交通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進行重複抵押貸款共690多套,至少套取銀行資金2億元。

姚康達案:從2002年至2003年上半年,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外高橋保稅區支行向「姚康達」一人發放房貸7141萬元,用於炒作128套住房。

森豪虛假按揭案:從1997年年至2002年上半年,北京市華運達房地產開發公司以森豪公寓、太利花園為幌子,採取假按揭的方式,向中行北京市分行、北京 銀行中關村支行、北京銀行展覽路支行三家銀行騙貸共計16.2億元。(請看《京城最大假按揭騙貸案震醒房市》 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045/9255894.html)

建行廣州分行案:2002年,審計署抽查建設銀行廣州地區八家支行的住房按揭貸款,發現10億元虛假按揭。僅廣東省汕尾市公安局某副局長一人,即騙取建行廣州市芳村支行按揭貸款3793萬元。

曲滬平案:2006年,上海浦東發展銀行陸家嘴支行在已發放貸款中,發現1.26億元個人房產按揭貸款存在抵押不實,貸款代理人為「曲滬平」。其後更查出與曲相關的房貸高達91筆,涉及金額4億元左右。銀行不得不委託房屋中介公司出售抵押房產,以回收問題貸款。

同泰案:2006年,北京同泰房地產公司涉嫌利用87份假業主所簽購房合同,從銀行騙貸6700萬元。

成都虛構房產騙貸案:2005年至2008年期間,犯罪嫌疑人唐某勾結成都市房管局工作人員以虛構房產的方式辦理房產證進行騙貸。現已發現的涉案房產證已超過一百多套,涉及金額近二千萬元!而且事態還在進一步發展中。

另外,今年銀監會三令五申的明確要求,「貸款發放必須用於滿足實體經濟的有效信貸需求,防止信貸資金流入樓市」。然而,40000億資金依然流入樓市......

老同學,請你想一想,為什麼會發生那麼多的這類事情呢?為什麼全國的銀行都明知道是假按揭也要把錢貸給地產商呢?難道銀行的官員們都是傻子嗎?

其實,銀行的官員們一點都不傻。

原因在於,銀行內部人員與開發商其實是狼狽為奸的同夥。參與這項操作的某些銀行內部人員決不是希望通過購房者支付貸款利息為銀行賺錢,坦白地說,他們是在 參與分贓——他們與開發商一起盜取不義之財,將風險轉嫁給國家銀行,而買單的是真實的購房者。一旦真實的購房者無法買下這個巨單,銀行就出現危機。

這時候,買單的就是全國人民了,國家必須銀行注資,消除爛帳。國家的錢哪裡來?印鈔票!結果是什麼?通貨膨脹,物價飛漲,老百性的錢不值錢了,或者說老百 姓的錢被搶了,被誰搶了?被國家搶去堵漏了,堵開發商和銀行某些蛀出來的大洞。這個洞如此之大,堵住了也是一個醜陋的疤,而疼的永遠是百姓。

所以我會說——房地產業已經成為相關單位、相關部門團結起來瓜分國家金錢(其實是老百姓的存款)的道具。

違規又有什麼大不了的?銀行官員們不怕啊!只要表面的紙上手續完備了,我就沒有了責任。即使按揭貸款是假的,又有什麼關係?況且銀行有國家這個後台,就是 虧了也不怕,反正銀行的官員們現在掙了錢就行。至於銀行以後不行了,自然有國家來管,況且那是下屆銀行官員的事情。難怪中國銀行的壞賬率居然在40%以 上!原來,在中國,最大的腐敗在銀行!!

四、我依然認為,這只是極個別的現象。如果你講的是普遍的現象,為什麼還沒有開發商被收樓呢?

同學的話——

原因有許多,簡單的有:

1、你不關心房地產界的新聞。比如「曲滬平案」,上海浦東發展銀行陸家嘴支行就收了樓,不得不成為了「房東」;

2、由於開發商在銀行內部的同夥,掩護工作做的好的緣故,案子沒暴。

掩護工作怎麼做?很簡單——只要一近債務償還期,開發商就會和「銀行內部的同夥」們一起,把房子又一次加價賣給(轉按揭)其它的「身份證複印件」(其實,房子依然在開發商手裡)。這樣操作,開發商永遠不會被收樓。

雖然這樣操作,房價會不斷的上漲,並很快的遠遠超過老百姓的實際承受能力(也就意味著房子永遠賣不出去)。但是,這樣的操作,如果只從官樣程序上來看、只 從表面的紙上手續來看的話,它是永遠合法的。這就是銀行官員們敢於給開發商打掩護的原因——因為以目前的銀行制度來說,只要表面的紙上手續完備了,銀行的 官員就沒有了責任。

五、你的意思是,目前的銀行貸款制度有著嚴重的漏洞?

同學的話——

當然!

我能不花錢的買那麼多的房子和鋪面,甚至還靠房子從銀行套出那麼多的周轉資金做生意,這一切,全都得感謝銀行的制度漏洞啊!銀行的貸款制度,真的是「為人民服務的好制度」啊!

作為一個典當行的老闆,以同行的眼光來看,我認為銀行貸款的制度漏洞有:

1、抵押物價值的評定方法有缺陷。

比如,明明開發商拿地只用了5000萬,他卻可以用這塊地抵押貸款1個億;比如,開發商修樓修到蓋頂,明明只用了7000萬(含地錢),他卻可以用這個樓抵押貸款2個億。

如果,按照我們典當行的規矩來辦,事情又會怎樣呢?

當開發商用這塊地抵押貸款時,我會親自去核實:開發商拿這塊地,是否真的給了政府5000萬。並且,如果這個情況屬實,他也最多只能貸款4000萬。因為我要預提風險基金啊!

當開發商用這個樓抵押貸款時,我也會親自去核實:開發商修這個樓,是否真的花了2000萬(只算建築成本,不含地)。我會按照各種人工、各種建築材料的最 低價來核算這個樓的建築成本。並且,如果開發商修這個樓的確花了2000萬,他也最多只能貸款7000萬×0.8=5600萬(連地一起抵押)。

最後,當購房者按揭貸款時,我絕對不可能按照「購房合同交易價」來發放貸款,購房者最多能獲得的貸款金額是:7000萬×0.8×購房面積/此樓總面積。

舉個例子:有個賣衣服的商人因為生意周轉,需要以衣服為抵押物向銀行貸款。你說說,銀行是該「按照衣服出廠價的8折」給他貸款呢?還是該「按照衣服零售價的8折」給他貸款。

作者發言:當然該按出廠價算。如果按照零售價算的話,賣衣服的商人幹脆不用開店了,他直接把衣服賣給銀行賺錢更快!嗯,我明白了,怪不得在中國會出現「房子是用來炒的,不是用來住的;商品房是賣給銀行的,不是賣給老百姓的」這樣的奇聞!!!

同學的話:是啊!抵押房的價值,不能由客戶之間的交易來決定啊!!

2、責任追究方法有缺陷

「只要表面的紙上手續完備了,銀行官員就沒有了責任。」這怎麼可以呢?在我的典當行,我可不管你的紙上手續是否已經完備,只要是你負責的業務出了問題,嘿嘿!我就找你算帳!!!

另外,讓國家損失16.2億的森豪虛假按揭案暴露後,相關的銀行官員居然沒有被追究責任,這怎麼可以呢?嘿嘿!如果這樣的事是發生在我的典當行,不要說讓他家破人亡,我至少會讓他和他的親戚傾家蕩產!!!

作者發言:是啊!發生金融案件後,居然不追究相關銀行官員的責任。換成是我,我也覺得「打馬虎」比盡忠職守更合算!!!怪不得中國的金融案件層出不窮。聽 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聽你說到這兒,就連我這麼笨的人也知道了應該如何理順樓市——只要嚴格金融制度,讓炒房的人不能獲得投機的資金,樓市的泡沫自然的 就會散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09

信投行還是信Lone Pine Capital LLC BIL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bfb5400100zbh5.html

關於投行和券商:

投行的研究報告都可以說是隨行就市---簡單就是「火上加油,雪上加霜」。投行的賺錢基本就是賣出各類金融產品,包括股票。券商賺錢是讓你不斷交易。這兩個共同點都是:你賺錢或虧錢跟他們毫無關係,他們要的是賣出產品和交易,是投資者博弈的對手,而絕對不是朋友。

 

基金管理或資本管理是個包賺不賠的行業,你給我錢投資,賺錢了我提成,虧了我還收管理費,對虧損不負責。這樣不對等的賭約,連澳門的賭博公司都眼紅。

 

----其實,很多人都不能領悟投行,基金和券商是怎麼一回事。忽悠絕對是她們最大的能耐。

----以上是題外話,轉入正題。

 

關於Lone Pine Capital LLC,思捷環球(00330)單一最大股東。

曼德爾於1997年離開老虎基金,並於第二年創立孤松資本公司(Lone Pine Capital LLC.),現年56歲的曼德爾根據公司基本面挑選個股,他在投資大亨朱利安-羅伯遜(Julian Robertson)旗下的老虎基金(Tiger Management LLC.)學得了這一技巧,現在是市場最受好評的選股高手之一

 

今年Lone Pine Capital LLC不斷低價買入思捷環球,今天更是公佈了最新權益,擁有思捷環球10%股份以上,是思捷環球單一最大的股東。從她進出中聯重科及濰柴動力來看,買得兇狠,賣的時候也毫不含糊,而且都是短線投資,我也不知道她對思捷環球是長線還是短線,或是等待收購。

 

思捷環球從07年高位開始下挫,投行券商發佈了N份研究報告。給市場先生左一巴,右一巴。

思捷環球從低位開始上漲,看空的投行的研究報告又給市場先生打得噼裡啪啦。而Lone Pine Capital LLC就在這時候不聲不響得大量買入。

 

我也不知道以後市場先生給思捷環球的估值,也沒能力估算複雜的數據,個人自定的估值是:按往年正常德國業務利潤率10倍PE。她的撥備已很充分,既然花沒百日紅,她也不可能每年巨額撥備。

 

信投行?還是Lone Pine Capital LLC?我信單一大股東,跟著繼續買!

 

投資有風險,獨立思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10

績優垃圾股,中國股民的悲哀 BIL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bfb5400100zslf.html

當被問及不分紅,深發展應該拿巴菲特不分紅做擋箭牌;問及員工高薪,應該拿高盛等投行做榜樣;被問及不顧小股東利益(甚至在暴利的情況下還不斷印股票集資,畫餅,圈錢)---應該說:這,這是國情,我們是XXXX初級階段,不是回報的時候。

----何止是中小股民的悲哀,簡直是中國人的悲哀。中國股民,下輩子投胎要謹慎。

 

新浪提示:本文屬於個股點評欄目,僅為證券諮詢人士對相關個股或板塊的個人觀點和分析,並非正式的新聞報導,新浪不保證其真實性和客觀性,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一切有關該股的準確信息,請以滬深交易所的公告為準。

  《紅週刊》特約作者 應健中

  今年管理層一直在倡導投資藍籌股,就是平均市盈率12倍左右的滬深300(2623.520,37.97,1.47%)指數成分股,而在這300只股票中,銀行股可算是「深藍」,市盈率只有6倍多。

  所謂市盈率,是股價對每股收益的倍數,6倍市盈率的股票就意味著通過公司經營利潤可以在6年頭上收回本金。但要做到這點,假設的前提是上市公司要將一 年的利潤全部分紅給股東,但是這樣的好事在股市中還真沒見過。如果一個市盈率只有6倍的公司像鐵公雞般地不分配,那6倍的市盈率就是一個蒙人的畫餅,這跟 100倍市盈率的股票有什麼差別呢?

  今年銀行股第一個推出年報的深發展真成了一毛不拔的鐵公雞,儘管今年業績更是好得一塌糊塗,每股收益高達2.47元。跟著業績一起飆漲的就是員工薪 酬,去年共支付員工工資51.6億元,平均員工年薪27.8萬元,同比增長80.6%。24名高管平均年薪為174萬,其中行長理查德年薪最高為869 萬,同比增長56.8%。

  但是股東呢?有人統計過,早期買入深發展原始股,如果一直放到現在,市值能翻好幾百倍,那麼這個錢是怎麼賺來的呢?老股民都知道,早期的公司都是按面 值發行股票,沒有高達三四十倍的發行溢價,所以早期市場的錢好賺,越到後來賺錢越來越難。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市場結構的不合理,發股票最終肥了原始股持有 者。

  就算是那些市盈率很低的績優股,公司賺錢了先肥高管,再肥員工,像深發展那樣的銀行股,高管吃肉、員工喝湯,而數量最多的社會股東,連湯都喝不到,這樣的績優股徒有其名,說是藍籌股那更是貽笑大方了。

  一邊是新股高溢價發行,高價圈了錢還怪投資者「打新」和「炒新」不理性;另一邊是績優股不分紅或撒點零錢應付中小投資者,這樣的市場結構要想在股市上賺錢真是難啊。

   股票投資的真諦還是要靠上市公司的業績,要讓投資者分享上市公司發展的成果,如果上市公司一毛不拔,公司管理層只熱衷於自己激勵自己,想著自己手中股票的套現、想著從投資者口袋裡掏錢,這樣的公司即便再績優,也只是一種績優垃圾股,真不值得持有啊。

 

----績優垃圾股,這個詞形容得不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22

關注新浪專題:香港上市民企再颳風暴遭洗倉 BIL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bfb5400101014d.html

我記得07年林園曾經說過,不投資香港的民企。我估計他是花了真金白銀的體會。個人也在民企虧 了不少錢,如果民企大股東僅僅把投資者作為博弈的對手的話,那麼跟這些有錢有勢又最熟悉自己公司運作,旁邊還有投行等擁有出神入化的財技做參謀,那投資者 的結果已經注定悲哀。----另外,對於民企,大股東背後的動機比年報,各類數據,更有參考價值,具體不多談。

最後,講個無奈的國情,大陸有錢人的人品都不咋樣,賺你錢容易,你想賺他的錢,比登天還難。無論港股和A股,謹慎投資民企!!

 

香港股市進入業績發佈高峰期,有關公司營運狀況時刻牽動著投資者的神經。然而由博士蛙國際(01698,HK)引爆的上市公司審計師辭任風暴,而德勤再辭 任大慶乳業,令該股開市前即停牌。至於上市僅一年多的歲寶(0312)亦宣告延遲公佈業績,因須向核數師「提供部分其他資料」,拖累股價急跌,民營企業的 賬目問題再度受到市場關注。更多內容的新浪財經鏈接:

http://finance.sina.com.cn/focus/mqfbhk/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00

2012年財報大贏家:市場先生 BIL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bfb54001010grv.html

2012的年報,市場先生向投資者炫耀了自己的功力,從追蹤的個股來看,市場先生有效性特別突 出。當然也有極個別例外的,如公佈業績後大幅飆升。2011年跟2008年最大的區別是:恐慌程度。08年有實質業績支撐的優秀的公司也跌得一塌糊塗,而 2011年,有實質業績公司股價根本沒跌,逆市上揚。2011年跌幅巨大股票,年報也很隨行就市,非常配合,利潤大幅度倒退甚至虧損,還出現個別民企因財 務問題或不獲市場信任遭遇洗倉---我相信很多藐視市場先生的價值投資者已經獲得他的教訓,市場先生在有問題的個股上基本所向披靡。

 

隨時信息的快速公開化,大部分時間裡,市場先生的有效性會進一步提高,投資的難度也在加大,獲取超額 收益的機會越來越少(就是說,打敗市場先生的幾率)。2012及未來,我要重新審視市場先生的有效性,會更加尊重他。畢竟,時勢造英雄,我們都不是巴菲 特,他老人家的功力,不是簡單能三言兩語靠看書領悟出來---全世界幾十億人,股神祇有一個,美國曆來最大的彩票(6.4億美金)中獎幾率是1.75億分 之一。而且,他能那麼長壽健康得活著,本身就是莫大的幸運。

 

投資組合在年報公佈完畢後做了調整,主要是調倉:賣出瑞安建業,加倉深圳控股;賣出金活醫藥,加倉泰 凌醫藥。賣出的兩個個股都是微賺,金活更是超短線的投資。用剩下的現金加倉新華文軒,思捷環球,筆克遠東,中國動向。港股再次全倉。港股預計今年大概有超 過5個點的股息收益,收取後會全部用於再投資。港股按最新市值排名前五位依次為:新華文軒,思捷環球,筆克遠東,深圳控股,泰凌醫藥。

 

A股不操作,大部分仍是現金,在做穩定的理財,雞肋的收益。

 

4月到了,準備旅遊----10號開始,美國一個月,從東岸橫穿到西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94

基金公司:吹天下第一,做無能為力 BIL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bfb540010108tf.html

易方達基金披露年報 30只基金合計虧損350億元

中國網3月27日訊 今日,易方達基金(微博)披露2011年年報,旗下30只基金合計虧損額高達350億元。僅易方達安心回報債券、易方達歲豐添利債券及易方達貨幣免於虧損。

  作為國內千億規模基金公司,易方達旗下基金產品數量眾多,達到30餘只。從今日披露年報的30只基金產品來看,超過九成出現虧損,虧損總額高達390億元。

  其中,虧損額最大的屬易方達深證100ETF,全年虧損64.85億,佔到易方達全年虧損總額的六分之一。易方達價值成長混合基金居其次,全年虧損64.59億。易方達上證50 指數虧損也達40.57億。

  30只基金中,僅易方達安心回報債券、易方達歲豐添利債券及易方達貨幣3只產品免於虧損。

  從基金業績方面看,各類股票、偏股、混合、指數基金全線虧損。27只虧損基金中,2011年淨值跌幅超過20%的品種有16只。其中,易方達上證中盤ETF跌幅最大,達到31.27%。易方達深證100ETF緊隨其後,跌幅達30.54%。此外,易方達上證中盤ETF 聯接跌幅也高達29.73%。

  QDII基金方面,易方達亞洲精選股票業績全年跌26.96%,易方達黃金主題表現差強人意,全年跌幅為5.70%。

 

看看哪些基金公司出口閉口巴菲特,價值投資,或者整天一大堆看似很專業的分析,評估,預測,遠離她們 ---他們說是一套,做又是一套,WHY?大家的出發點不同,她們是拿著「別人的錢」,基金公司看重的是管理費,至於風險,賺不賺錢,不是她們首要關注的 (當然她們不會告訴你這些)

虧錢收管理費,贏錢收管理費之餘又收提成,這樣「包贏不賠」連澳門賭場都眼紅的不對等協議,慨嘆傻子 真多。換了是我,別說07年的6000點,就算一萬點我也敢不斷買賣大炒特炒,而不是選擇清盤,清倉---因為無論多少點,基金公司都是贏家,只要有不斷 的傻子把錢給她們買賣。

 

最後,也為她們說句公道的話,有那麼多發行價那麼高,透支N年利好的公司,你就算有三頭六臂,巴菲特再生,留給她們的,也就一堆堆垃圾,還是有毒的。

 

 

閱讀延伸:

去年陽光私募虧損比例達95% 兩成跑輸大盤

在市場連續陰跌的背景下,2011年陽光私募出現大面積虧損。據私募排排網統計,去年陽光私募虧損比例達95.44%,167只產品收益跑輸滬深300(2474.900,-72.24,-2.84%)指數,佔比23.79%。

  據私募排排網統計顯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存續期滿一年的非結構化信託產品數量為702只,其中全年實現正收益的產品為32只,670只產品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虧損比例達95.44%。

  其中,117只產品下跌幅度在10%以下,佔比16.67;270只產品虧損幅度在10%—20%之間,佔比38.46%;虧損幅度超過20%的私募產品數量為284只,佔比達40.46%。

  702只產品中,下跌幅度超過40%的陽光私募數量為14只,其中「時策1期」虧損最大,2011年去年收益為-61.56%。

  數據顯示,2011年滬深300指數全年下跌達25.01%,去年共有167只產品收益跑輸該指數,佔比23.79%。

  儘管2011年陽光私募整體業績出現虧損,但平均收益仍跑贏大盤和公募偏股型基金。私募排排網統計顯示,去年702只陽光私募平均收益率為-17.89%,同期偏股型公募基金平均業績下跌25.5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96

風聲鶴唳的民企,恐懼自己不知道的東西 BIL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bfb54001010jkn.html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堅組織90萬大軍,南下攻打東晉。東晉王朝派謝石為大將,謝玄為先鋒,帶領8萬精兵迎戰。苻堅認為自己兵多將廣,有足夠的把握戰勝晉軍。他把兵力集結在壽陽(今安徽壽縣)東的淝水邊,等後續大軍到齊,再向晉軍發動進攻。 為了以少勝多,謝玄施出計謀,派使者到秦營,向秦軍的前鋒建議道:「貴軍在淝水邊安營紮寨,顯然是為了持久作戰,而不是速戰速決。如果貴軍稍向後退,讓我軍渡過淝水決戰,不是更好嗎?」 秦軍內部討論時,眾將領都認為,堅守淝水,晉軍不能過河。待後續大軍抵達,即可徹底擊潰晉軍。因此不能接受晉軍的建議。

但是,苻堅求勝心切,不同意眾將領的意見,說:「我軍只要稍稍後退,等晉軍一半過河,一半還在渡河時,用精銳的騎兵衝殺上去,我軍肯定能大獲全勝!」

於是,秦軍決定後退。苻堅沒有料到,秦軍是臨時拼湊起來的,指揮不統一,一接到後退的命令,以為前方打了敗仗,慌忙向後潰逃。謝玄見敵軍潰退,指揮部下快 速渡河殺敵。秦軍在潰退途中,丟棄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亂,自相踐踏而死的不計其數。那些僥倖逃脫晉軍追擊的士兵,一路上聽到呼呼的風聲和鶴的鳴叫聲,都 以為晉軍又追來了,於是不顧白天黑夜,拚命地奔逃。就這樣,晉軍取得了「淝水之戰」的重大勝利。這就是「風聲鶴唳」的典故。 。

----

今天在港股的操作也應載入自己的投資典故。

民企刮洗倉風暴,而被洗的個股,事後證明,幾乎是市場先生一邊倒的勝利。在08年最恐懼的時候我十分淡定,今天我反而感到恐懼---是因為恐懼自己不知道東西,也恐懼市場先生最近那巧妙而強大的功力。

 

今天在大市無大變動的情況下,個人持股的泰凌醫藥(01101)出現異動,中午開市我也趕緊拋售了部分,她的倉位有點重,拋售部分鎖定利潤,減輕壓力,我不想為某一個股票而影響我的睡眠,即使是一個晚上。

 

由於買的時候比較幸運,短期的盈利算滿意。她年報亮麗,只是應收賬款沒改善,反而加劇,我不知道她收款進度(或說壞賬比例),所以,只能相信市場先生。她如果繼續跌我會繼續拋,企穩則會持有。畢竟是新股,難以判斷,賭運氣成分大----TPG,你是金字招牌,別讓我失望。

 

另外也想拋部分巨濤,鎖定部分利潤。她也是幾乎在最底價投機買到,這種股買賣兩閒,拋不出。繼續拿著。

 

投資有風險,謹慎獨立思維 

 

後期補充,同樣是大幅下挫,我對中國動向的下挫卻毫無恐懼,並且積極等候機會加倉。更多的,我是恐懼不知道的東西---希望我是錯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45

ESPRIT紐約店大清倉,為思捷環球退出美國市場喝彩 BIL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bfb54001011ik7.html

思捷環球在美國紐約34街的旗艦店正在清倉(號稱全球最大的梅西百貨也在這街),便宜到你不信,3美元一件T,還買2送一,毛衣十幾美金,褲子十美金。明 顯是在結束營業的清倉,整個賣場貨已不多,只有三分之一面積在營業,其他已清空,客人在排隊搶----股東的心疼得血都在流,賣得那麼便宜---只是,估 計美國市場已計提足夠,賣多少都算利潤吧。

 

美國消費者實在是太幸福了,這裡MADE IN CHINA的東西,如服飾類CK,DKNY,GUESS等,像在紐約著名21世紀百貨連鎖店(還不是OUTLET)賣得比我們佐丹奴這類還便宜,真正的物 美價極廉(也許比某購物網站的假貨還便宜)。正是由於中國廉價的製造,才令美國的物價很平穩,1美金還很多在用。以購買力來看,人名幣是泡沫之母---我 更相信美金的國際公認購買力,一旦人民幣失去炒作的價值,基本在國際沒多少價值,很多地方她和港幣的兌換價差不多,呵。

 

為思捷環球退出美國喝彩,這裡的消費者實在不好侍候。期待其在中國這個錢多人傻的市場能混得好。

 

另外,美國很精彩,比想像中精彩多了。更適合「遊學」而不是單純的「旅遊」或「購物」。值得膜拜的東西,在電視電影常看到的建築物,或是價值觀,太多太多。


  • 朱文2012-04-22 14:08:20 [舉報]

    思捷在國內恐怕混的也 不行,早年還能看到,目前南京基本上看不到這個品牌。現在大熱的還是H&M、ZARA和優衣庫,此外國內的美邦、森馬也在高速崛起中。看看GAP 的輝煌歷史,時尚產業,恐怕就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拍死在沙灘上。不像週期性的汽車業之類,很少見這種時尚產業有復興的巨頭。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04

    非S不可(FACEBOOK) IPO,美股到了盡頭? BIL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bfb540010138ml.html

    近年來,每次群雄洶湧的IPO後,股市往往會深度調整。買的永遠沒賣的精明,IPO就是最大的大股東賣股票的時候,當他背後還有類似高盛,摩根這些身影,普通投資者想賺錢的幾率基本是----我也不知道,總之我知道他們不會便宜普通投資者。

     

    當年的阿里巴巴在港股IPO,中石油在A股,他們精於算計,投資者都不好過。這種風氣越來越盛行的時候,只把投資者作為博弈的對手的話,市場就會失去信心---普通投資人怎麼會是這些有錢有勢,全世界最精英的對手?

     

    現在一般的好項目都不會缺錢,投資每個公司的背後,都要考慮他為什麼要IPO,郎咸平是個絕對聰明的傢伙,聽說他不買股票的。個人買入股票通常也會考慮,這個價格,如果換做公司最大的股東是想買還是賣?

    FACEBOOK IPO.美股到盡頭了?試目擬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