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A股大股東質押高燒不退:“圈地”浪潮背後藏隱憂

昨日晚間,萬科A(000002.SZ)發布公告顯示,鉅盛華通過信用賬戶融資融券方式持有的萬科A約3735.7萬股無限流通A股劃回普通賬戶並通過質押式回購方式質押給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並已辦理完成股權質押登記手續。

公告顯示,截至2016年7月12日,鉅盛華通過普通證券賬戶直接持有公司股份926070472股,占公司總股本的8.39%,累計質押股數為926070462股,占公司總股本的8.39%。至此,鉅盛華已經將手中所有直接持有的萬科股權全數質押。

鉅盛華此次流通股權質押市值約為67.7億元,不論此舉背後的意義旨在控制權的爭奪亦或其他商業布局,《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發現,A股市場資本運作高燒不退,大股東股權融資浪潮持續高漲。

大比例股權質押融資頻頻

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今年6月單月滬深兩市共披露841起股權質押,質押股數合計286.61億股,參考總市值為3528.4億元。

據記者梳理,相當於每筆質押均3407.93萬股,合計每筆市值月4.19億元。而7月才剛剛過半,質押潮雖較6月稍稍降溫,但已披露的股權質押也已達到231起,質押股數合計89.7億股,合計市值約1120.9億元。

對於頻繁發生的大舉質押,市場有聲音質疑是否存在套現可能。銀河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孫建波認為,質押並不能與套現劃等號。“企業貸款是以企業固定資產作為抵押的貸款,而股權質押是以大股東的股權做質押。大股東賣股權才是套現的,而質押反而存在股東長期持有股權的可能。”

值得註意的是,本月將手中股權高比例質押的上市公司股東並不在少數。7月8日,ST*魯豐第一大股東於榮強分別將持有2471萬股流通股及2億3千萬股限售流通股質押給山東宏橋新型材料公司,共質押2.5471億股,合市值約9.75億元。此次質押占於榮強個人持股的約71%,占ST*魯豐總股本的25.1%。

同一日,大洋機電(002249.SZ)董事長、董事、同時也是第一大股東魯楚平亦將手中2億7千萬股票質押給中國銀行,合市值約32.3億元,占魯楚平個人持股35.76%,占公司總股本11.4%。

孫建波高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上市公司可質押的資產有很多種, 股權質押受到歡迎正是因為其他類型的資產原來越面臨體制的風險,融資存在難度。“比如房地產雖然現在價格較高,但可能存在賣不掉的情況,而股市的指數處於低位,風險不算太高,質押較容易被接受。同時股權質押是一種相對較為快捷的質押方式,股票的利率不高,較一般抵押貸款也相對靈活。”其對記者表示。

國金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李立峰對記者表示,資本市場不斷發展的同時也不斷豐富了融資工具,融資渠道呈多元化,股權質押是資本市場股東眾多的融資方式之一。李立峰稱,現在實體經濟資金面相對緊張,企業對現金確實存在一定需求。

眾股東齊出手

記者還註意到,在股東質押潮中,除去大比例質押所持股以外,也不乏上市公司股東集體“典當”的情況。據7月8日公告顯示,加加食品(002650.SZ)前三大個人股東將股權質押給方正證券,合計質押6125萬股,合計約4.55億元,占三人總持股的22.6%,占公司總股本5.3%。值得註意的是,截止當日公告,其第一大股東湖南卓越投資有限公司共計質押公司股份2.16億股,占其所持有公司股份的99.75%,即公司超過24%股權處於質押狀態。

景峰醫藥(000908.SZ)的前四大個人股東也齊齊出手,7月12日公告顯示,四人共質押8485.5萬股,占總股本的約9.65%。

孫建波認為,一般股權質押存在兩種情況:一是公司有融資需求,由大股東出面質押股權;二是股東本身有其他的投資需求需要資金。

李立峰表示,股權質押也是杠桿的表現之一,在市場平穩時股權質押是非常必要的融資工具,能夠支持實體的發展,但同時也會埋下一定風險,一旦市場出現過快過激的下跌會出現流動性風險。“其實市場不需要過多恐慌,這是個加速的過程,市場在出現快速下跌時需註意是否觸發股權質押的平倉線”,李立峰告訴記者:“主要還是防範流動性危機帶來的系統性的風險,而市場平穩的時候並不需要過分擔心股權質押的流動性問題。”

“股權質押的融資根據公司業績等情況存在一定折扣,一般在三到五折左右。現在指數點位較低,出現股價腰斬導致清盤的概率相對較小。同時,兩融業務量下降,證券公司的資金相較充裕,增加股權質押業務也屬正常。”孫建波對記者稱。

記者註意到,在7月231次股權質押中,僅僅107起對外披露了質押股份類型,尚未過半。披露的質押類型中,46起為限售流通股,9起包含限售流通及普通流通股。雖市場較年初趨於穩定,然而限售股仍存在遇到大幅波動無法及時拋出的風險。花無百日紅,股市是否會能保持眼下相對風平浪靜的格局,值得玩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934

中報眼|通策醫療股價與業績齊飛,托管模式背後藏同業競爭隱憂

自從進入口腔醫療以來,通策醫療的股價和業績就開了卦。2018年7月的平均股價,較2006年通策醫療收購杭州口腔醫院前的股價翻了50倍不止。2015年股災之後,通策醫療股價在休整了兩年時間之後,從2017年9月起至2018年7月,不到一年的時間, 股價從23元的新底部,一口漲到接近60元的高點,上漲幅度高達160%。

通策醫療8月2日最新公布的2018年中報顯示,其營業收入6.85億元,同比增長34.9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5億元,同比增長52.68%。基本每股收益0.42元。以8月2日收盤價計,市盈率達到64倍。

又是一個豐收的半年報。2010年至2017年,通策醫療每年的營收和凈利潤實現了穩步增長,從2010年2.53億營收規模,至2017年報達到11.8億營收規模,幾乎每年以20%左右的速率勻速遞增,2017年年報更是同比增長35%。2010至2017年7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了25%。扣非凈利潤也從2010年的4800萬增長到2017 年末的2.13億元,7年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24%。

營收規模仍不足愛爾眼睛的20%

通策醫療是首家國內口腔醫療的A股上市公司。上海一家私募機構的醫療行業研究員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通策醫療,在專科醫療領域和醫院改制民營化領域,是做得比較成功的一家公司:“通策是首家國內口腔醫療上市公司,業務模式比較清晰,考慮到口腔醫療並非依賴醫保報銷的醫療項目,所以成長性和未來潛力都還不錯。”

與另一家更晚上市的專科醫院——愛爾眼科相比,通策醫療的業績和規模,仍顯不足。2017年年報顯示,愛爾眼科營收規模已近60億,歸母凈利潤7.4億元。通策醫療的營收和凈利潤規模,只有愛爾眼科的20%和30%左右。

通策醫療現任大股東杭州寶群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母公司為通策集團,官方網站顯示,通策集團起步於地產行業,現主業轉型為醫療健康和TMT。2006年10月,杭州寶群將拍得的杭州口腔醫院100%股權被註入上市公司,原名ST中燕的600763主業變更為從事口腔醫療行業的經營和投資。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通策醫療大健康資產並沒有全部註入上市公司,關聯的眼科醫院、六家口腔醫院都仍然在上市公司體外循環。由此衍生的關聯交易及托管經營關系制約著上市體系業績和規模的擴張。

2018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受讓通策集團的眼科管理公司20%股權。眼科管理公司的其他股權仍在上市公司體外循環,同時,通策醫療上半年還公告同比例投入2.5億元用於眼科醫院投資建設。

托管模式背後隱藏的同業競爭風險

另外,通策醫療關聯的七家口腔醫院,由通策醫療托管經營,這一模式引發業內對於通策醫療風險與收益不對等、以及同業競爭和關聯交易的擔憂。

半年報顯示,關聯公司海駿科技投資的所有三葉兒童醫療機構均交由上海三葉管理,收取管理費及提取一定比例的營收提成。而通策醫投通過受到表決權的方式,對上海三葉的表決權達到了77.5%,相當於通策醫療受托經管這些三葉兒童醫療機構資產。

另外,從2016年11月起,通策醫療關聯方諸,公司關聯方諸暨通策口腔醫療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將其投資的北京存濟口腔醫院、武漢存濟口腔醫院、重慶存濟口腔醫院以及未來將在成都、廣州、西安等地設立的共計六家大型口腔醫院托管給公司全資子公司通策口腔醫院管理公司管理。

一位專註於醫療產業並購多年的資本市場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醫療行業最缺少的醫院經營人才,通常一個經營長的培養至少需要4-5年的時間,醫院經營管理中常出現的“托管”模式,其實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由托管方向被托管方“派出經營院長”這種實質性托管。

“更多的是形式上的托管。托管模式並不利於醫院資產與資本市場的對接,因為這種模式存在先天性不足。”上述資本市場人士稱。

事實上上市公司托管體外循環的醫院資產,無論對於上市公司來說,還是控股股東而言,是在現有醫改政策和長期盈利壓力下雙重倒逼的現實選擇。在上市公司體外循環的醫院資產,比如上文提到的通策醫療關聯方諸暨通策口腔醫療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投資的北京存濟口腔醫院,又名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口腔醫院,如果納入上市公司,需要經歷一系列由“醫院”這一非盈利性的機構到“醫院有限公司”這一盈利性機構的複雜改制過程,其中不僅牽扯到稅務成本,還有一系列的股東關系需要協調。

根據2018年半年報,上述六家口腔醫院將向通策口腔醫院管理公司按年繳納金額為年營業總收入2%的管理費用。委托管理費預計不超過人民幣3000萬元。

第一財經梳理A股上市公司資料發現,體外醫院托管給上市公司經營的並非通策醫療一家。比如中小板的創新醫療,公司下屬子公司建華醫院就托管了齊齊哈爾市北大街分院衛生服務中心、建華區西大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華區中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華區文化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幾家醫院性機構。

將這部分不能納入上市公司體系的醫院資產隔離在外,對上市公司而言,可以為上市公司報表增加利潤,同時排除體外醫院資產經營和盈利情況不穩定的風險;不利點是對上市公司而言,可能存在同業競爭問題以及關聯交易。

“托管規避了盈利性改制難題,但不可避免地要與上市公司產生同業競爭。”上述資本市場人士稱。

2018年產年報顯示,上述六家被托管醫院的托管期限為:股權全部被收購或醫院全部被清算終止之日止。對此期限,上述資本市場人士解釋稱,一般醫院托管都有一個上市公司收購的協議,這一般是托管協議和繳納管理費的附帶條件,但對於上市公司而言,前期投入也有可能面臨“煮熟的鴨子飛了”的風險。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杜卿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8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