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5-22 AppleDaily
上市大企業員工眾多,似兵馬俑,如雄獅軍團。上市小公司人丁單薄,小貓三兩, 1隻手掌「數晒」。
■上周六兩條問題,今提答案。豐控股( 005)年賺 924億元,是裕元工業( 551)的 39倍,業務又遍全球,直覺上員工一定多過裕元,錯。裕元員工 25.2萬,較
豐高出 7千 3。國內勞工市場緊張,假設每名員工月薪提高 140元,則裕元 1年的工資支出,便增 4.23億元,吃掉了裕元 1年盈利的 18%。數有湊巧,現年度首季,裕元業績倒退幅度,正是 18%。
中移動( 941)年賺 396億元,是中國網通( 906)的 4.6倍,直覺上員工又一定多過網通,又錯。網通員工 9.28萬,較中移動多 4千 7。
■上市公司員工最多的,是中國石油天然氣( 857),達 42.42萬。若然請中石油所有員工吃一餐似樣的晚飯,胡錦濤要做 4百多年國家主席,所得才夠結帳;曾蔭權好得多,但也要做十多年香港特首才夠付鈔。
■上市公司員工最少的,是金匡企業( 286),只有 2人,屬 Two Man Band,不包括執董與非執董各 3人。將軍多過兵,只此 1家。
金匡歷盡滄桑,在 73年初「盲俠」滿街走時代上市,原名夏香集團,有人叫它做「下鄉」(耕田),在海運大廈經營海天酒樓,不斷換殼, 90年重組,變東方紅地產、國際德祥,最後金匡。「神童輝」羅兆輝、「殼王」陳國強等曾是主席。金匡現價 0.275元,是細價股。但當年股價經近年併股、供股、配股、發 CB等 adjusted,奇高無倫, 90年 10月 3日最高 15294元。沒有誇張,單單 96年至 03年, 10合 1、 20合 1及 100合 1,已令當年 2萬股變成今日的 One share only。
由逾萬五元蒸發至今日 0.275元,跌幅很易計錯, To be exact,是 99.9982%。 99年中至 00年 1月,市傳「猛人」入股及發展「能源節省器」業務,股價由 353元飛上 4608元(經 adjusted), 7個月內 10萬元變成 131萬元;但由 00年 1月至今, 5年下來,卻瀉掉 99.9940%, 10萬元只跌剩 Six dollars only。金匡證明不是金糠,演藝界有人感受殊深。
「猛人」入股,原來是長和系公司買 CB。「能源節省器」業務,原來去年營業額是零。今天,金匡最大股東是華人置業( 127),持 58%,其次和記黃埔( 013)與長江基建( 1038)共持 15%。
■金匡去年盈利 1025萬元,員工兩個, Earnings Per Staff(也是 EPS)高達 513萬元,控亦只是 38萬元,厲害吧?未算。 1家 W字頭的正常公司, Earnings Per Staff高逾 1000萬元,它的總舵主在 97年曾經競選特首。想找線索,可找來「上車落車」今年 1月上半月的剪報。答案明天揭盅。
趣味統計系列﹙之四﹚
何車
在南北韓交界的非軍事區,南韓用它來通報北韓的最新動態;韓國每三人,就有一人用它和朋友互動。韓國社群軟體BAND來台,不斷傾聽市場聲音,短短一年內就改版了十九次,如今下載量暴增,靠的是它「快速調整」特質。 「不管在哪,總有人跟你一樣」,二○一五年十月開始,這句廣告詞陸續在電視、網路媒體大量曝光;廣告來自韓商動贏公司(Camp Mobile),訴求的「商品」,則是旗下的手機社群軟體BAND。 廣宣發威,BAND在台灣的下載量一個月瞬間暴增三十萬;然而一般人或許並不清楚,Camp Mobile早在一四年初,即在台灣設立辦公室,但為何登台一年半之後,才推出第一輪廣告? 被創業者奉為圭臬的暢銷書《精實創業》,作者艾瑞克.萊斯(Eric Ries)強調,開發產品時,應先做出「最小化可行產品」,再不斷進行市場測試、蒐集用戶回饋、加以修正,最終才能發展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熱賣商品。BAND的成功過程,即是對此的最佳詮釋。
首部曲〉傾聽市場意見 不斷試水溫,直到滿意光是一五年,BAND就針對市場的回饋,改版了十九次。Camp Mobile台灣區總經理邱彥錡強調,BAND進入台灣之初,並沒有大規模推廣,原因就在於,小規模的市場測試結果未達完美。 「我們自己就是用BAND溝通,收到用戶回饋後,團隊會將需求發到全球BAND的群組,確認美國、日本等市場也有同樣需求,多半一天內就會接到回覆。」邱彥錡說,只要市場意見確定可行,就立即著手開發,並放到市場上再測試,不斷重複這個流程。 如今,BAND不僅在台灣快速發展,在韓國,用戶數更有著戲劇性的成長。 上線兩年,月活躍用戶數(編按:有發文或瀏覽內文的使用者)就超越臉書,韓國五千萬人口中,有一千七百萬人透過BAND進行群組聊天,穩居第二大社群軟體的寶座。這些成績單,是來自於BAND一以貫之的「快速調整」特質。 創業之初,BAND創辦人李藍的想法很單純,「只是為了解決『團體溝通』的問題。」身為兩個孩子的母親,在一次家長會中,她發現即使行動裝置如此普及,家長們仍以紙筆記錄聯絡方式及注意事項。於是,一個專為「團體而生」的社群軟體,就此誕生。 李藍發現,迎合團體需求的功能愈完整,才能讓BAND更有價值。她舉例:「在團體聚會中總有個被指派的籌畫者,負責統合意見、安排行程。」於是,BAND先增加了群組投票和行事曆的功能。接著,又發現了「校友會」的需求,並順勢推出校友搜尋功能,讓失聯的校友重回朋友圈。推出不到三個月,用戶使用時間成長兩倍,達到二十億分鐘,超過韓國熱門線上論壇Naver Cafe的十七億分鐘。
二部曲〉社群網擴大
成為軍警愛用的溝通平台 從學校擴大到校友會,BAND的變身故事還沒完,隨著用戶數擴大與功能的齊備,連政府機關也開始利用BAND作為重要溝通工具,對象甚至包括警方與軍隊。 根據韓國警政署的統計資料,過去一年,BAND協助警方解決兩千八百多件申訴案、偵破十二件重要案件。在仁川市,一位兒子上傳走失的失智母親照片,四小時內立即有好心人士聯繫,順利尋獲母親,可見BAND在韓國的影響力不言而喻。 一四年九月開始,韓國軍方也開始用BAND,總計成立了兩萬五千個以排為單位的士兵群組,並有六十萬名士兵及家長加入;在南北韓交界的非軍事區,南韓還用它來通報北韓的最新動態。
三部曲〉修正定位
增加「公開群組」功能 不過檢視BAND的發展過程,最誇張的變身,來自於台灣用戶的意見回饋。剛進入台灣時,BAND承襲韓國的產品原型,主打「私密群組」聊天,只有熟識的人才能受邀加入群組。但團隊很快發現,台灣私密群組的需求,已被既有的通訊軟體所滿足。 於此同時,BAND也聽到不同的聲音,「不少用戶反映,希望能加入不同主題的公開群組,或讓志同道合的人也能參與自己創建的群組。」邱彥錡說,這固然是團隊眼中的新機會,但增加公開群組的功能,等於改變既有產品定位。沒想到,台灣方面僅花費一個月,就爭取到韓國總部的同意,這也反映Camp Mobile一路走來「不斷修正」的營運基因。 增加公開群組半年後,台灣的日活躍用戶數成長兩倍,韓國市場也因此觸及到更多的團體。對於增加公開群組的作法,即時通訊軟體Cubie Messenger創辦人馮彥永認為,「這是社群軟體追求成長的必經之路,如何將PTT或臉書的用戶轉移過來,是業者必須思考的挑戰。」BAND韓國總部或許並沒有特別意識到「成長之路」,但不斷接受各方回饋並加以調整,卻讓這個社群軟體自然而然地走在成長王道,其過程,值得所有新創企業借鏡。
撰文 / 陳前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