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21cbh.com/HTML/2011-5-17/wNMDAwMDIzODYwNg.html
「智能電視的出貨量越來越大,但是彩電廠商卻高興不起來,因為操作系統領域的免費快餐可能就要吃到頭了!」一家彩電廠商的負責人5月16日如是告訴本報記者。
目前國內的智能電視佔平板電視出貨量的比例還不足5%,但市場調查機構預測,最遲到2014年全球智能電視出貨量將突破9000萬台。這是一個令彩電行業振奮的數字,吸引了很多廠商紛紛殺將進來。
彩電廠商在相互廝殺中猛然發現,上游的操作系統完全被美國的谷歌、微軟和蘋果等廠商控制。隨著Android系統的升級和越來越多彩電廠商投入其懷抱,谷歌和其授權的芯片廠商也在改變策略,其平台部分收費已經出現了苗頭,而彩電廠商的利潤空間在不斷縮小。
彩電廠商決定聯手制定全新的行業標準以對抗上游的壓力。
免費快餐終結
谷歌的Android平台在進入3.0後也開始部分封閉,其中有部分程序已經開始加密收費。而Windows系統每台的授權費用甚至達到100美元
5月6日,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海信集團副總裁王志浩,以及長虹多媒體產業群董事長林茂祥在深圳彩電節上籤署了建立國內首個智能多媒體技術標準聯盟的協議。5月13日,海信宣佈與樂視網全面戰略合作,將後者開發的TV版樂視網置入其智能電視應用軟件商店中。
5月15日,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在北京高調宣佈,公司將進行戰略的全面轉型,提出「未來10年將全面智能化」,為此海信已下定決心,全面啟動智能化戰略,所有相關產業(多媒體、通信、家用電器、智能交通、地產)都將以智能化為戰略目標。
這一連串動作背後,其實,海信、TCL等彩電企業在智能電視操作系統上都遇到了一些麻煩。
從 2001年開始,TCL就提出「天地一家」的互聯網電視策略。2002年,海信則聯合新浪網、陽光衛視推出了自己的互聯網電視,包括2009年TCL等推 出的互聯網電視。這些電視往往是採取英特爾的芯片、微軟的Windows系統或者Linux的操作系統,但是由於帶寬、軟件等外部因素的缺失,均慘遭失 敗。
而隨著谷歌的Android系統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領域取得成功後,從2010年下半年開始,三星、海信等國內外彩電廠商紛紛推出基於Android系統的智能電視。
一位彩電廠商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國內外廠家推出的智能電視中使用Android系統的佔到90%以上,只有TCL針對Android和Windows系統都推出了產品,而部分彩電廠商還在使用Linux或者自己開發的系統。
記者瞭解到,海信推出了自己的HI-OS系統,其核心平台也是Android,不過也使用了部分Linux的平台技術,彩電巨頭集體靠近谷歌主要是其系統平台的開放性,以及免費的模式。
值 得注意的是,在最初智能電視採取Android2.2或2.3版本系統後,很多彩電廠商將目光瞄準了應用於平板電腦的3.0版本,但谷歌的Android 平台在進入3.0後也開始部分封閉,其中有部分程序已經開始加密收費。而Windows系統每台的授權費用甚至達到100美元,這導致彩電廠商面臨成本上 升。
由於智能電視規模偏小,國內彩電企業在與上游系統商及第三方軟件商的談判中處於不利的地位。有彩電廠商人士告訴記者,三星2010年的 平板電視出貨量達到了3500萬台,而國內出貨量最多也只有800多萬台,在與開發系統的谷歌、微軟,以及得到谷歌授權的一些中間商談判時往往面臨著不利 的局面。
海信互聯網運營中心總監高雄勇表示,彩電企業如果分散與系統商談判是無法成功的,大家聯合以來以規模來與其博弈效果則更好。
李東生和海信的高管都表示,新的智能多媒體技術聯盟未來不一定採取Android系統,顯然這也是彩電商集體向系統商施壓的做法。
互聯互通、四屏融合
「在智能化的時代,誰封閉就意味著滅亡。」
在周厚健看來,如果這次國內彩電企業繼續各自研發和推出智能電視,而所有消費電子產品不能做到互聯互通或四屏融合,那麼彩電行業的這次智能化衝刺依然會遇到麻煩。
高雄勇則表示:「在智能化的時代,誰封閉就意味著滅亡。」
海信、TCL、長虹發起成立的智能多媒體終端技術聯盟,期望建立起中國企業自己的技術標準。
據介紹,該聯盟將主要開展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智能電視應用程序商店技術標準;二是智能電視互聯互通應用規範標準;三是智能電視操作系統技術規範標準。後續還將逐步制定智能手機、智能平板等各種智能多媒體終端技術標準。
為了獲得更多第三方軟件商的支持,三家彩電企業將推動彼此的智能手機、電視等產品之間的互聯互通。記者瞭解到,2010年這三家企業平板電視出貨總量就達到2100萬台,而手機出貨總量更是達到4000萬台,是個龐大的終端陣營。
據悉,目前智能電視的應用程序總數量依然只有幾千種,這與智能手機幾十萬種的應用軟件無法相提並論,其主要原因就是智能電視市場規模依然太小,而且缺乏互聯互通和成熟的商業模式。
高雄勇甚至表示,其實互聯互通除了國內的閃聯標準,以及國外的DLNA等標準外,海信的目標是與所有中外消費電子巨頭的產品都做到互聯互通,「不能做到互聯互通就不是智能多媒體。」
不過,創維、海爾和康佳等三家彩電企業並沒有加入這一聯盟。「這是個好事,但是智能電視還剛剛開始,其具體的定義和技術標準還沒有確定,而工信部也制定類似的標準。」創維集團副總裁楊東文告訴本報記者:「我們要再看看,如果這個三家企業的技術聯盟確實好我們也會加入。」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17/zOMDcyXzM1NzgzOQ.html
距離蘋果、微軟和RIM(黑莓)聯合團隊以45億美元拿下北電網絡6000項專利的時間僅僅一個半月,谷歌就閃電般以12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摩托羅拉移動公司。
海外媒體報導,谷歌CEO拉里·佩奇(Larry Page)在7月中旬才開始與摩托羅拉移動CEO桑傑·賈(Sanjay Jha)進行收購談判,也就是說,谷歌上市以來最大金額的收購案從談判到敲定僅用了一個月左右時間。
可見雙方董事會股東在該收購案上的意見基本保持了高度一致。其中的根本原因在於,來自蘋果和微軟的市場和專利官司威脅,已經迫在眉睫。
8 月10日,德國杜塞爾多夫地方法院裁決,三星公司平板電腦侵犯了蘋果公司的專利,對三星Galaxy Tab 10.1平板電腦發佈初步禁令,禁止除荷蘭之外的歐盟成員國銷售和進口上述三星平板電腦,違者最高罰款35萬歐元。而在德國被蘋果起訴的不僅是三星,還有 摩托羅拉的Xoom平板電腦,自然三星的敗訴也成為摩托羅拉的前車之鑑。
無奈之舉?
因此,從上述時間沙盤推演進度來看,谷歌收購摩托羅拉移動並不是一個積極的動作,而是基於市場現狀和專利威脅下的一個被迫行為,或是一個無奈的舉動。
「一 旦Android陣營長時間身陷專利糾紛,自然會影響Android開發者的積極性,而沒有開發者就沒有新的應用。如此一來,Android產業鏈將陷入 一個惡性循環,就像多米諾骨牌被推倒一樣,谷歌再想挽回就難上加難。」創新工場點心智能操作系統COO黃莊指出,因此谷歌在與北電網絡的專利失之交臂後, 閃電般收購擁有1.7萬項專利的摩托羅拉移動,就是為了緩解HTC、三星目前所遭遇的專利官司壓力,同時也解決整個Android陣營的專利疑問。
既然該收購是一個被動和無奈的舉動,自然為「谷歌+摩托羅拉」組合未來發展埋下很多不確定因素。以「谷歌+摩托羅拉」組合主動挑戰蘋果,或將導致整個Android陣營倒戈。
「谷 歌收購摩托羅拉移動,最開心的應該是微軟,其次是諾基亞,而難受的應該是谷歌。」艾媒諮詢CEO張毅指出,作為手機硬件廠家,摩托羅拉是所有手機廠家的競 爭對手,谷歌將摩托羅拉移動納入旗下後,無論是HTC、三星,還是中興和華為,都不會將Android作為自己唯一的智能手機操作平台。因為,如果摩托羅 拉借谷歌資源雄起,最先威脅的不是蘋果,而是其他Android手機廠家。
而現有的智能手機平台可供其他手機廠家選擇的只有微軟的Windows Phone,三星、HTC等手機廠家或許會選擇Windows Phone作為市場後手。
相 反,諾基亞在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的選擇上,一直搖擺不定,儘管遭遇董事會股東的反對,諾基亞還是決定嘗試一下Windows Phone。而智能手機平台比拚是的海量應用,沒有Windows Phone手機陣營,就沒有Windows Phone應用開發者。若HTC和三星轉投Windows Phone,自然會拉動Windows Phone的開發者陣營。從而根本解決微軟和諾基亞在Windows Phone上最大的難題。
運營商之需
正基於此,佩奇在谷歌官方微博上刊登的聲明中強調,進一步強化整個Android生態系統是收購摩托羅拉的主要原因,而該交易不會改變谷歌將Android作為開放平台的立場。
不過,黃莊指出,目前判斷Android平台未來是否開放還為時過早,到今年10月、11月Android 4.0出爐後,谷歌是否還會堅持開放,還是會厚此薄彼,才能下最後判斷。
「就 目前來看,Windows Phone並沒有任何來自市場的拉動力。」黃莊指出,Android之所以在短短兩年多時間佔據智能手機操作平台43.3%的份額,除手機廠家的推動,還 有消費者也希望除了蘋果iPhone外,還有第二個選擇。現在Android已經迅速上位,滿足了消費者需求,自然制約了Windows Phone快速發展的可能。
而谷歌收購摩托羅拉移動對手機廠家最大利好在於運營商的服務能力上。現在無論是中國還是全球手機市場,運營商 定製手制主導市場已成為未來發展趨勢。但蘋果與全球各地運營商合作太過強勢,合作中往往讓運營商陷入雞肋的尷尬境地,所以運營商也急切需要蘋果 iPhone之外的第二供應商。
但是,無論是谷歌還是Android在服務運營商的能力還有所缺乏,甚至在怎樣讓硬件和軟件完全吻合運營 商需求上,都存在諸多問題。摩托羅拉作為老牌的手機廠家與全球各地運營商都有著多年的合作,可以說對運營商的需求瞭如指掌,正好可以彌補谷歌 Android操作系統的缺陷。
「一旦上述問題得以解決,將大大降低所有Android手機廠家進入運營商定製的門檻,從而徹底制約蘋果對運營商挾制,最終實現谷歌打擊蘋果的目的。」黃莊說。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16/4NMDcyXzM1Nzc4NQ.html
當三星、HTC等Android廠商要麼被蘋果告上法庭,要麼被微軟課以巨額專利費之際,「盟主」谷歌終於出手,以雷霆萬鈞之勢。
北京時間8月15日晚,谷歌(Nasdaq:GOOG)宣佈已與摩托羅拉移動(NYSE: MMI)達成最終協議,以每股40美元的現金將後者收歸麾下,交易總價約125億美元。
摩托羅拉大中華區總裁孟樸介紹,目前摩托羅拉全球的專利超過1.7萬件,現在還有7000多件專利在全球各地申請當中。
「谷歌收購摩托羅拉,會加速之前一系列針對Android訴訟的妥協與和解過程。」8月16日,知識產權律師游云庭認為,谷歌本來在Android訴訟中因自身專利有限,缺乏抗衡和博弈的空間,但現在谷歌已經掌握了幫助Android廠商反擊的武器。
抵禦蘋果、微軟專利大棒
谷歌對摩托羅拉移動每股40美金的現金收購價格,較後者此前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溢價63%。
「大幅溢價的原因在於,摩托羅拉手中握有谷歌所急需的專利。」一位手機業界人士認為,當微軟、蘋果組合將業已破產的北電專利以驚人的45億美元高價拿下之後,谷歌已經迫不及待。
受此交易影響,摩托羅拉的股票在隨後的交易中大漲55.78%,收於38.12美元。谷歌表示,這筆收購已經得到兩家公司董事會的通過,但是仍需獲得美國、歐洲和其他國家監管部門的批准,同時還需要得到摩托羅拉股東的同意。預計交易將於2011年底或2012年初完成。
在前谷歌中國區總裁、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看來,谷歌的做法目的非常明確。「此舉是為了專利,而非軟硬件整合。」李開復認為,谷歌是個信仰開放的公司,其提供免費的Android就是為了推廣生態系統。
「我們收購摩托羅拉就是希望通過強化自身的專利實力來提升市場競爭力,這有利於我們抵禦來自微軟、蘋果和其他公司的反壟斷威脅。」在解釋這次大手筆收購的動機時,谷歌CEO拉里·佩奇(Larry Page)顯得非常直接。
自谷歌在2007年底發佈手機操作系統Android以來,憑藉免費和開源,Android攜眾手機廠商一路攻城略地。不到三年時間,Android勢頭早已超越微軟、塞班、RIM,甚至壓過蘋
果的風頭。
但 是,最近Android陣營接連遭遇的專利難題讓其支持者三星、HTC等廠商疲於應付。以依靠Android而崛起的智能機廠商HTC為例,其每賣出一部 Android手機都要向微軟支付5美金專利費。另外,今年7月15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行政法官初步裁定HTC侵犯了蘋果於今年3月所控的 10項專利權中的2項。如果裁定最終成立HTC手機將面臨在北美禁售的風險。
HTC中國區總裁任偉光此前接受採訪時直言,此次專利問題絕不是僅僅針對HTC,而是整個Android陣營。
如今,Android陣營在全球已經有231家運營商合作夥伴和78家開放手機聯盟合作夥伴。但是在蘋果、微軟的緊逼之下,要讓彼此之間存在競爭關係的Android廠商自發形成專利聯盟顯然不夠現實。
易觀資本首席分析師劉冠吾表示,越來越嚴重的專利危機「已經成為安卓系統發展的桎梏」,所以谷歌的當務之急就是立即解決掉這個眼前的麻煩。
收 購摩托羅拉最直接的好處無疑就在於此——既然各個Android廠商無法自己共享專利,那就只有谷歌出面整合。作為在通信領域有幾十年歷史的摩托羅拉,其 在通信技術、產品方面積累的1.7萬件專利一旦歸於谷歌,將大大加強谷歌的專利話語權。目前,谷歌自身在移動方面的專利積累只有幾百項。
知識產權律師游云庭認為,收購摩托羅拉之後,之前由蘋果挑起的一系列針對HTC、三星等Android廠商的專利訴訟,將面臨新的走向。
谷歌的選項
在之前的北電專利拍賣中敗給由蘋果、愛立信、微軟等組成的財團之後,谷歌錯失了6000多項的專利。隨後谷歌一直在尋找可以補充自己專利短板的機會。
「其實單從獲取專利的角度,黑莓製造商RIM或者無線技術開發商InterDigital都可能是谷歌更好的收購對象。」某國產手機廠商人士告訴記者,業界一直在等谷歌出手收購其中一家,但沒想到最終會是摩托羅拉。
手 握大量專利的InterDigital最近被納入了巨頭們爭奪的視野。「收購InterDigital的好處更直接,既可以彌補專利不足,又不會給影響到 和其他Android廠商的合作。」前述手機業內人士表示,因為摩托羅拉自己生產手機,谷歌收購它之後,難免會讓三星、HTC等其他Android手機廠 商心生疑慮,擔憂自己從谷歌得到的支持是否會由此減弱。
InterDigital總共擁有 18000 項龐大專利庫,其中1300項直接與手機通信傳輸有關。在競購的消息傳出後,InterDigital的股價累計上漲了超過70%。
另外,只從專利數量的角度來看,黑莓製造商RIM也是重要選擇項,因為RIM在無線方面擁有的專利數量最多,目前已經達到了三千多項,但收購會更有難度。「現在RIM的市值仍然較高,而且可能會涉及到加拿大與美國之間的審查問題。」上述人士說。
移動2.0論壇創辦人王利傑表示,最終谷歌選擇了摩托羅拉其實也很好理解,「因為Android最早就是從摩托羅拉內部孵化出來的,核心的專利也有很多在摩托羅拉手上」。
谷 歌CEO拉里·佩奇稱,「摩托羅拉完全致力於發展Android平台是我們收購摩托羅拉的原因之一。」早在2008年,摩托羅拉就豪賭Android,將 Android作為其全部智能手機的唯一操作系統。而其他Android陣營的大牌廠商如HTC、三星都有支持Windows Phone等多個操作系統,三星甚至還擁有自己的操作系統BADA。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智能手機已經進入了由蘋果、谷歌、微軟所主導的 「三國時代」,摩托羅拉只不過是第一個被吃掉的廠商。谷歌首席法務官大衛·德拉蒙德(David Drummond)也在交易之後舉行的電話會議上稱,為了建立專利組合,以確保Android和其他業務的成功,「我們將繼續收購專利」。
Android專利戰走向
事實上,在IT行業沒有誰不會用到其他廠商的專利,除非雙方專利存在有數量級上的差距,不然一般都能通過交叉授權等方式達成和平共處。而谷歌之前的問題就在於它在這方面的專利儲備實在太少了,所以才會遭到蘋果和微軟的專利打壓。
游云庭認為,從操作層面來看,如果蘋果與HTC的官司沒有達成和解,「谷歌很可能會利用摩托羅拉和不久前收購的IBM專利,對蘋果以及Windows Phone手機發起訴訟」。
為了應對訴訟,谷歌本月已經從IBM手中收購了一批專利。美國商標專利局的資料顯示,IBM共有超過1000項專利轉移到了谷歌,覆蓋面包括微處理器、存儲架構等。
在一位運營商人士看來,巨頭之間的專利戰照這樣的形勢發展下去,其實真正受損的還將是下游企業,「因為蘋果、微軟、谷歌這些巨頭之間可以通過收購專利互相制衡,一般的設備商就不具備這樣的實力」。
更為嚴重的問題是,其他新的手機操作系統將很難誕生了。該人士認為,現在唯一能和三強相對抗的只有運營商組成的聯盟,「單家也不行,要運營商聯合起來整合產業鏈」。
http://www.eeo.com.cn/2011/1102/214853.shtml
《快公司》記者余德 遲有雷 /文 彷彿一夜春風,越來越多的網遊公司將目光轉向了移動互聯網。
在傳統客戶端網遊市場日漸疲乏,webgame激戰正酣時,網遊公司前仆後繼的衝向了移動互聯網。IOS和Android 作為移動互聯網的兩大主戰場,地位凸顯。它們的用戶較為高端,也更熟悉互聯網。諸如塞班,MTK牢牢佔據了中低端手機市場用戶。Windows Mobile 在這場大潮中,漸漸迷失了方向。
誰才是這場移動互聯網大戰中,網遊行業爭搶的高地呢?
盛大,空中網、九城等是較早佈局移動互聯網的企業。他們的先知先行不足為奇,但故事也各不相同。陳天橋是個戰略家,盛大要做娛樂帝國,但凡和娛樂沾 邊的盛大都會做。空中網做SP起家,有渠道有經驗,做移動互聯網輕車熟路。與前二者不同的是九城,失去魔獸後押注無線,投石問路實為無奈之選。他們對代市 場,更多的是二手抓。通過收購成熟的團隊,合作開發以及開放平台的模式來開拓市場。既作內容提供商又做渠道商,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
相比這些有錢的主,一些創業型公司也在用「小米+步槍」的模式,打著移動互聯網的主意。
圈地
成立於2009年的哆可夢是一家從成立之初就佈局手機網遊的公司。如今第一款產品《浩天奇緣》已經問世。這是一款即時制的手機網遊。第二款回合制網 遊也在緊鑼密鼓的研發中。「公司成立之初就開始做手機遊戲,浩天奇緣是我們第一款手機網遊,也是我們公司的第一款遊戲。」哆可夢副總裁彭冬說。
早在幾年前,彭冬和她的團隊做SP遊戲。那個時候,SP的火熱如同現在的移動互聯網。隨著互聯網用戶的井噴和手機終端的普及,有著SP市場經驗的彭冬和團隊果斷切入手機網遊市場。「這個和我們之前做過SP市場還是有一定關係的,相比之下,我們更具有前瞻性吧。」彭冬說。
彭冬的話不無道理,隨著SP市場的萎靡。很多做SP市場的公司要麼退出轉型,要麼生死線掙扎。「一上來就做移動互聯網的很大一部分是當時做SP的」深圳掌指科技創始人周橋說。
「傳統網遊市場不給力,加上webgame和社交遊戲的用戶分流,讓網遊公司想到了轉型。」易觀分析師玉佚說。網遊公司主營業務發展遇到了瓶頸,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讓他們看到了市場需求。「進軍移動互聯網也是進軍娛樂。」
多年在遊戲行業和SP市場摸排滾打的彭冬,不僅鍛鍊了一身本領,也有著極強的市場嗅覺。「移動互聯網剛有苗頭,我們就衝了進來。用最快的速度佔山圈 地。」她說。「成都給外面人感覺好像是相對蔽塞的城市,一直扮演網遊輸出的角色。其實不是這樣,位置的蔽塞讓我們更加注重市場的信息,而且船小易掉頭。」
狙殺
從目前的趨勢來看,Android和IOS這兩個平台,被各網遊公司追捧,其中Android市場表現的尤為激烈。
哆可夢市場部陳東告訴本刊「浩天奇緣最早佈局的就是android市場和java市場。」Android市場的免費平台讓很多網遊公司趨之如騖。特別是一些創業型公司。
起步選擇android不止是哆可夢。北京歡樂之旅公司CEO史蔚安,2006年就涉足手機網遊,而承載的平台正是android。「相比IOS平台,更看重android未來的市場前景。」他說。
Android系統目前被廣泛應用在智能手機的高中低端市場,分佈比較均勻。「不像IOS那麼封閉,只用在iphone手機上。這點,android市場相對比較開放。」專注android遊戲下載的魔頭網內容主編王一朴說。
PC版即時戰略遊戲《王權:幻想王國》曾經獲得極高的評價,被專業的遊戲製作人員評為最佳創意遊戲。如今,這款經典遊戲的手機版強勢登陸 andriod平台。代理該遊戲的深圳樂逗公司CEO陳湘宇說「android會是個網遊行業的下個搶灘地。」看好android,這也和他之前做 android的產品開發有關。更勁爆的是,他們中國獨家代理的《水果忍者》將在九月中旬宣佈正式登陸盛大安卓遊戲應用商店。
「易觀國際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移動互聯網用戶超過3億,」彭冬說「這再也不是市場發展的瓶頸。網遊公司憑藉在傳統網遊市場的經驗和渠道將會在移動互聯網上拚殺。」
曖昧
似乎網遊公司的態度一致,但行動曖昧。每家網遊公司在佈局android同時,也在望著IOS。反之亦然。
九城是國內做移動互聯網比較早且小有成績的公司。對於這二者平台之爭也習以為常。「一方面一線城市ios已經有成熟的市場,二三線其實還是java 遊戲居多,但是從ios來看,很多小公司往往憑藉一兩款遊戲就能獲得很好的機會。」九城公關部負責人李偉說「android有自己的短板,就是看上去開 源,但是有很多混亂。」
混亂主要表現在支付問題,手機種類等問題。
Android不像IOS,有比較成熟的支付方式,有自己的APP商店。「國內應該沒有哪家公司能做到蘋果公司這般的公信度。」指掌科技創始人周橋說,「你會放心在一家不知名的平台上支付嗎?那你只有通過和霸權的移動打交道,或者選擇第三方支付方式。」
想比支付問題更大的是目前應用android系統的五花八門的手機。既有高端的HTC,摩托羅拉、三星等。也有魅族,中興這樣的國產抵住的手機。還有各種各樣的山寨手機。雖然都披上了andriod的皮,但他們的配置和性能相差甚遠。這對手機網遊的開發要求就會層出不窮。
「支付問題我們不擔心,現在已經和國內一家比較成熟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彭冬非常自信的說。「而我們的手機網遊會照顧市場絕大部分的手機,出不 同版本的配置。讓遊戲在多個終端都可以體驗到出色的效果。」但她也沒否認,IOS上會出的更炫。這和iphone手機的畫面表現是有很大關係的。
彭冬認為「android市場未來的用戶量級肯定在IOS上,但目前來說這來都需要發力。」所以,可以看到很多網遊公司在一邊佈局android,一邊佈局IOS。往往IOS佈局的還要早點,然後在開發相應的android版本。
玉佚認為「相比IOS,網遊公司更是看重了android市場的長尾效用,看重了龐大的用戶。」
不過也有人不看好網遊公司做移動互聯網的事,最起碼是絕大部分網遊公司。「就像幾年前網遊公司看不上網頁遊戲一樣。他們將失去這波機會。」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7/zONDE1XzM5NDAzOQ.html
你經常在哪裡下Android軟件?答案可能五花八門。
第九城市副總裁沈國定不久前剛剛拿到一部HTC水貨手機,裡面居然被刷進超過10個軟件商店,谷歌官方的Android Market、安智市場、安卓市場、機鋒市場等等,一大堆市場讓消費者眼花繚亂。
各大Android手機廠商都在推自己的應用商店,三大運營商也推出了自己的應用市場,擺在開發者和消費者們面前的Android市場已經超過了50家。
開發者們在抱怨,伺候這麼多渠道太麻煩,而消費者們則被這些混亂的市場搞的眼花繚亂。這種格局,極大地阻礙了整個Android生態鏈的發展。從投資界傳來的消息則顯示,近期Android第三方應用商店的估值開始大幅下降。
太多、太亂
1月5日消息,索尼愛立信正式將其智能手機中的應用商店Playnow交給網絡遊戲第九城市運營,這表明,此前運營不佳的Playnow商店,需要尋找新的出路。
沈國定告訴記者,當時索愛找了好幾家互聯網公司來競標Playnow軟件商店的運營,最終第九城市勝出。眼下,他正忙著拿出方案來重振這一商店的輝煌,包括從索尼母公司拿來一些優質的遊戲、影視、音樂資源,或者從外面引入大批好的手機遊戲……
沈國定表示,Playnow商店的整個界面將完全重新設計,並將著力搞好與開發者之間的關係。
和索愛一樣,幾乎所有的Android手機廠商都希望效仿蘋果,搭建起一套完整的生態系統。
三星推出了自己的應用商店「Samsung Apps」,摩托羅拉運營著自己的應用商店「智件園」,華為推出了自己的「智匯云」商店。
為推廣自己的應用商店,在中國手機廠商出廠時大都把谷歌自帶的Android Market商店拿掉,給自己的商店讓路。但Android市場一盤散沙,這些手機廠商自己的商店並無太大起色。
「現 在Android的發行渠道太亂了。」一位Android開發者向記者形容道,每家Android手機廠商都有自己的應用商店,三大移動運營商也都推出了 自己的商店,現在市面上又有91、機鋒、安智等大批第三方商店,Android開發者們普遍抱怨,「需要伺候的渠道太多了」。
上海一家手機應用開發商告訴記者,每當他們開發一款新的軟件,就需要在這些不同渠道上推廣,很消耗精力。
這家廠商在三星、聯想、華為等手機廠商自己的應用商店中都上傳了App,但是發現下載量很小,「所以我們不太可能在裡面投入太多的精力去推廣。」
而在大多數用戶看來,應用商店和超市的情況非常像,能否獲得用戶滿意的最關鍵因素是看裡面的貨品全不全。目前各大手機廠商的軟件商店在軟件數量上依舊偏少。
目前三星的軟件商店被認為是增長比較快的,但其應用數量也僅1.3萬個左右,和蘋果的App Store及谷歌官方的Android Market相去甚遠。
艾媒諮詢CEO張毅表示,這些手機廠商的應用商店最大問題在於它們都想去照搬蘋果的模式,結果效果不佳,因為蘋果的App Store是真實存在的一個生態系統,而Android廠商非常分散,沒有哪個廠商有足夠的號召力形成一個蘋果那樣的生態系統。
估值驟降
在手機廠商自己的軟件商店發力之前,中國的民間第三方Android應用商店就已經遍地開花,這些多由論壇發展而來的軟件商店一度活得不錯。
這些第三方應用商店主要依靠廣告排名來賺錢,中國的移動互聯網市場存在大量希望快速擴大用戶規模的應用,他們非常依賴這些發行渠道的推廣,因此花錢買位置,花錢買推薦早已成為市場的規則。
幾乎每個應用市場都有自己的排行榜,有自己的推薦應用,近期越來越多的市場開始打造「裝機必備」軟件板塊,這些都是其掘金的來源。
一位開發者向記者提供了安智網、安卓網、UC、威鋒網的廣告刊例揭示出裡面的遊戲規則。
以91下屬的安卓市場為例,其首頁的優質推薦位置在去年年中就已經漲到了每天12000元。該市場共有十個分類,每個大類每天推薦一個應用,其收費也達到了5000元每天。
一般一個應用商店背後會有一個軟件測評論壇,比較典型的有安智、機鋒、威鋒等,這些論壇在發佈軟件測評的同時也會提供該軟件的Android APK文件下載,這些論壇的收費同樣不低。
以安智網為例,2011年年初「貼內站長推薦」的收費在6000元左右,首頁中部的Banner廣告每週報價在6000到8000元左右。
安智網副總龔萍表示,這些推薦位置基本上每個季度都會漲價,「這是整個行業的規則」。她表示,安智網僅僅依靠這些推薦收費就可以保持盈利。像安智一樣,用戶數排名比較靠前的幾家應用商店都依靠廣告收費不錯。
由於這些軟件商店掌握著Android軟件的發行渠道,盈利模式也比較清晰,因此曾經受到資本的大力追捧,當時盛大接連投資了安智和N多市場、威鋒網等幾個發行渠道,被視為資本進入這一領域的一個標誌。
此後,市面上一夜之間冒出了幾十家類似市場,投資商對此類市場的態度迅速轉冷。
艾媒諮詢CEO張毅向記者表示,近期第三方應用商店的估值開始出現明顯下降。去年年初,風投評估一個應用商店的估值一般是按照一個日活躍用戶100美元的價格,而一年之後,這一價格已經跌到了100塊人民幣左右。
他認為,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於騰訊等巨頭進入這一領域後,對其它軟件商店造成了嚴重威脅。騰訊於去年9月推出了「騰訊應用中心」,依託騰訊龐大的用戶資源,這被認為是對其它第三方軟件商店的巨大威脅。
對於大部分投資者來說,之所以投資第三方軟件商店是希望其能夠成長為一個大平台,在騰訊等巨頭進來之後,這種可能性大大降低。
聯想投資有限公司投資副總裁靳文戟指出,在騰訊進入這一領域之前,國內的這些應用商店已經發展了好幾年,但是並沒有看到有哪一家真正有希望做成一個大平台,因此最近第三方軟件商店的估值都在下降。
「同質化競爭太厲害。」 靳文戟分析,由於Android發行渠道太多,並沒有形成軟件開發商一邊倒地求著軟件商店的局面,「反而有些軟件商店,求著一些好的軟件到他們那裡去優先上線。」
換句話說,這些應用市場的狀況大都停留在「小富即安」的階段,但是分散的市場局面讓每一家都無法形成一個強勢的渠道,從而無法獲得渠道的高額溢價。
對此安智網的龔萍表示,排名比較靠前的第三方軟件商店並不擔心騰訊的進入,她表示騰訊在去年上半年就進入了,但是這麼久過去了,騰訊對大家的實質衝擊有限,相比之下,那些還沒拿到融資的中小軟件商店,今後的日子會更加難過。
「沒有開發者願意伺候這麼多商店。」張毅指出,因此開發者今後必然會把主要精力放在少數商店內。一些小的應用商店,將會面臨比較大的困境。
深層次的生態系統
在軟件商店發展的過程中,手機廠商的態度至關重要。
在這一市場發展早期,水貨手機的刷機市場成為最重要的競爭領域。這些第三方軟件市場為了搶佔市場,都會花錢買下刷機位置,因此消費者買到水貨手機時裡面都會裝好安智、安卓等軟件商店。
在此之後,隨著國內正規渠道銷售的Android手機出貨量暴增,如何和正規手機廠商合作,成為決定各大軟件商店生死的重要分界點。
龔萍表示,安智網現在正在和60多家手機廠商合作,將安智市場預裝到新出廠的行貨手機中去。她稱,安智市場的用戶已經有90%以上來自行貨手機。
不過,手機廠商對第三方應用市場的態度相當曖昧,為了推廣自己的應用商店,手機廠商在一些高端機型中不允許預裝任何其它應用市場,而在一些低端手機上,為了吸引用戶,手機廠商在出廠時預裝了一些第三方應用商店。
Android商店:不能承受之亂
例 如在華為的千元智能機C8650中,就既預裝了華為自己的「智匯云」商店,又預裝了安智市場,這反映出手機廠商的矛盾態度:一方面希望推廣自己的商店,一 方面又需要裝一個應用程序更加豐富的第三方軟件商店來拉動硬件的銷售。這種狀況造成Android軟件商店的情況更加分散。
一些接受本報採訪的人士表示,這一行業要想向更深層次發展,需要提供更加深層次的服務。
隨著移動互聯網往縱深發展,Android的遊戲規則已經越來越清晰:依靠軟件內置收費或者廣告盈利,成為大家普遍的共識。
因此應用商店需要在一些基礎服務上加強,許多應用商店開始提出為開發者們提供很多相關服務,比如數據統計、行業分析、分銷渠道和廣告平台等等。
「一個商店如何能在消費者的手機裡最終留下來,這個就和商店本身品質、穩定性以及付費是否方便,都有很大的關係。」第九城市副總裁沈國定指出。
他舉例談到,Android的手機遊戲大都依靠免費下載道具收費賺錢,因此一個應用商店能否提供良好的收費通道,就非常重要。
是否能搭建深層次的生態系統,將決定一個應用商店是否能最終發展成為一個平台。
http://content.businessvalue.com.cn/post/5382.html
2011年是全球移動互聯網應用爆發的一年。在2011蘋果秋季新品發佈會上,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宣佈iOS設備的總銷售量已經跨越了2.5 億大關,而軟件部門高級副總裁Scott Forstall則宣佈App Store如今擁有超過50萬的程序(其中14萬專門為iPad設計),用戶們已經下載了180億份軟件——每個月的下載量都超過10億。
Android陣營的勢頭則更為猛烈——隨著基於Android各種版本ROM千元機的問世,Android終端以爆炸式的增長迅速佔領中低端市 場。而根據應用商店調研公司Distimo 2012年新年伊始發佈的數據顯示,谷歌Android Market應用商店應用總數在新年之際已經突破40萬個,這一數字在去年8月還僅僅為30萬。而除了Android Market之外,Android陣營有著包括亞馬遜Android App Store等各種規模不一的應用程序商店。
隨著移動互聯網產業的大爆發,基於各種用途和場景的應用,在這一年中都經歷了從一鳴驚人到飽和、淘汰的過程。而且,這其中展現出了很多宏觀層面上的 某種規律。遊戲類與工具類(包括設備操作工具和生活工具)應用在App Store和各種Android應用商店的不同地位,就是浮現出來的一個比較有趣的規律。
美國研究公司Xyologic在2011年12月23日發佈了對iPhone和Android手機(不包括平板電腦)應用調查之後的報告。報告的結論是:iPhone用戶更喜歡玩遊戲,而Android手機用戶則傾向於玩各種應用軟件。
這份報告中的具體數據是:2011年,App Store排名前150名的應用下載次數和上年相比翻了一番,從3700萬次增加到9700萬次。而在Android平台上,前150名應用下載量則是翻 了四倍,從2900萬次增加到1.25億次。Android下載次數已經超過了iPhone。然而,在北美區App Store,前150名應用中100個為遊戲,其餘則為非遊戲應用工具。在美國的Android市場上,前150名應用中遊戲數量為65個。此外,在 iPhone平台,遊戲下載量為7150萬次,非遊戲為2560萬次。在Android平台上,遊戲下載量為3340萬次,非遊戲則是9150萬次。
這種現象並不是巧合。
眾所周知,App Store是蘋果公司所構建的封閉「花園」,縱然遭到很多非議,但其生態系統內部的優良環境是Android平台所無法比擬的。諸如GameCentre這樣蘋果封閉系統裡面的二級封閉系統,就招攬了6700萬用戶。這些都是iOS遊戲的忠實粉絲。
和蘋果的生態系統相比,Android生態普遍存在著硬件適配難度大,應用商店支付渠道不統一,應用質量參差不齊,破壞性應用頻出等各種問題。
雖然有各種問題,但Android終端數量後來居上的趨勢還是很明顯的。因此,「到App Store去賺錢,到Android商店去賺用戶」,已經成為諸多開發者的共識。 而遊戲類應用是最容易令開發者兌換出收入的應用類型,所以出現上述遊戲類應用和工具類應用各有所屬的現象並不為怪。實際上,各種級別的開發者中,遊戲類應 用開發者往往先製作iOS版本遊戲,之後向Android平台移植,而工具類的移植方向正相反——在海外名聲遐邇的國產工具類應用海豚瀏覽器、 Camera360和墨跡天氣都是如此。
然而,這種現象是否會在2012年繼續下去還是一個未知數。這是因為,包括谷歌在內的諸多勢力已經認識到,蘋果的封閉策略是提高用戶體驗、加強自身 控制權的不二法門。從Android 4.0身上,已經明顯地出現了跟平台強制性內置功能增多,而自定義權限減少的情況。所以,在移動終端數量上漸顯優勢的Android平台是否會繼續叫好不 叫座下去,還是一個未知數。
http://news.imeigu.com/a/1329732961047.html
導語:科技網站TechCrunch週日發表評論文章,表示Android平台的開放性使得中國製造企業不再擔心知識產權問題,因此很多企業都在圍繞Android平台開發產品,Android為企業提供了新的活力。
以下是文章全文:
中國經濟正在急速增長,這多虧了較低的製造成本,這是中國在世界競技場中的核心優勢。中國的製造商能夠以非常合理的價格招募到低成本勞動力,這些工人能夠精確、合理地遵循工藝流程,這是西方製造商所不具備的競爭優勢。
中國市場上興起過很多科技技術,但還沒有哪項技術像Android那樣令製造商感到興奮。Android是一個穩固的、開放的操作系統,中國製造商可以在此操作系統上毫無風險地開發大量有趣的應用。
西方提供了操作系統開發過程的設計元素,使整個產品顯得可靠、具有美感,而中國企業並沒有準備好在這一層面上與西方競爭。自主研發的操作系統將為中 國製造商提供獨特的中國平台(類似微軟(微博)和蘋果對美國的意義),因此,為了開發操作系統,中國企業需要經歷廣泛的再教育過程。
開發障礙
首先是IP問題。西方競爭者在IP侵權方面有嚴格的規定和過硬的處罰,但中國企業卻面臨這樣一種商業環境,即一旦另一家公司能夠複製他們的產品,他們的開發成本很有可能無法帶來回報。
因此,Android對中國市場具有極大吸引力的原因就變得很清晰:它能使中國公司進入使用性「設計」領域,這是中國公司過去無法涉足的領域。這個 領域具有強大的、國際市場接受的操作系統,無需成本即可複製的開放許可,可在任何產品上安裝和使用。事實上,操作系統的開發商也積極鼓勵企業這樣做。
Android是一個由谷歌(微博)支撐的穩定平台,且中國許多計算機科學專業的傑出畢業生能採用該平台、適應並加以改進,而不需要從頭開始設計一個新系統。開發人員的薪酬就是所有的市場准入成本,因此這對中國公司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激勵。
這意味著傳統集成電路製造商目前面臨來自中國市場的巨大挑戰。隨著Rock Chips及Box Chips的產品銷量已達數百萬片,另一家本土公司Actions也將加入該隊伍。這些公司能專注於Android平台並開發更新、更快的處理器支持最新 硬件及Android功能更新。隨著操作系統獲得進一步的市場發展,中國公司發現可以合作的傑出工程師也不斷增多,因此競爭將更加激烈。
中國的小型開發商也將受益。他們將擁有成本合理的本土芯片組,並擁有萬能的多樣化的勞動力資源。這將使他們跨入長遠的質量模式,以定製機會為基礎,遠離批量定價模式。
市場潛力
目前中國公司在商品技術市場仍相對滯後。當Android產品最初推出時,中國公司在此領域要滯後一年左右,但現在這種差距已經縮短至3個月或4個月。很快,在供應鏈上具有優勢的中國公司將彌補這一差距,甚至開始發揮領先優勢。
對谷歌而言這也是好事。中國消費者市場巨大,並且使用免費谷歌服務的條件是用戶願意與谷歌分享數據。當然,谷歌收集海量個人數據的能力與產品及服務質量有直接關係,但他們能如何利用這些信息更加重要。
中國的信用卡用戶僅為4000萬(這是2010年公佈的數據),電腦用戶超過5億。這意味著如果Android系統出現在中國僅10%的移動設備上,谷歌得到的消費者信息比信用機構多。
隨著Android平板與手機價格持續下降,其產品的用戶使用率可能成倍增長。
Rock Chips及Box Chips等採用優質固件與低成本硬件相結合模式,產品銷量已可達到數百萬片,他們最終贏得的不僅僅是傳統的價值用戶,還包括海內外的用戶。這也鼓勵其他 IC製造商加入該行列。不難看出,許多公司將很快加入Android引領的這場科技革新種。(悠然)
網易科技訊 3月2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跨平台編程工具廠商Appcelerator的第一季度調查發現,應用開發商對谷歌Android平台的興趣正逐漸減弱,開發商正轉向開發難度較低的網頁應用。另外,Google+吸引了很多開發者的注意。
蘋果iOS平台份額依然領先
目 前有28萬編程人員使用Appcelerator的產品,共計打造3.5萬款應用。Appcelerator的季度調查稱,對為Android手機開發應 用「非常感興趣」的程序員比例在第一季度從83.3%下滑至78.6%,連續第二個季度出現下降;有意為Android平板電腦開發應用的程序員比例從 68.1下降至65.9%,也是連續兩個季度出現下滑。
蘋果iOS平台仍保持領先,有意為iPhone開發應用的程序員比例從91%下降至89%,有意為iPad開發應用的程序員比例則維持在88%左右。
各平台對開發者吸引力變化圖(2010-2012)
平台分化
Appcelerator 首席移動戰略官麥克·金(Mike King)表示,「去年我們發現,開發者對Android的興趣出現減弱。」至於其中的原因,他指出,「我們認為,很多開發商對於該平台的分化和該貨幣化 平台的分化感到不滿。那些因素使得開發商很難通過Android賺錢。另外,還涉及操作系統版本、設備本身——屏幕尺寸、機身尺寸、甚至是外觀——的問 題。」他們的日子並不好過,他們想要一個開放系統,但開放也意味著會出現分化。
然而,目前谷歌還遠遠領先於其它的操作系統,對排在它身後的Windows Phone感興趣的開發商比例下降至37%左右,RIM的黑莓系統也持續下滑,對其感興趣的開發商比例目前僅為16%。
網頁應用
基於HTML、CSS、JavaScript等技術打造的網頁應用則至少能夠部分解決谷歌所面臨的分化問題。第一季度,有意開發網頁應用的開發商比例小幅上升至67%,超過了Android平板電腦。麥克·金說,「那是解決分化問題的方法。」
被 問及2012年是否會成為人們的應用的重要組成部分時,79%的受訪開發者給予了肯定的回覆。但只有6%計劃只是研發運行於瀏覽器的網頁應用,72%打算 採用混合模式,將圍繞依賴於瀏覽器引擎的應用打造本地界面元素。麥克·金表示,「按照混合模式,部分本地代碼會在設備上,但內容會通過HTML來傳送。谷 歌地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Android吸引力下降可能會讓谷歌感到失望,但該公司在網頁應用方面也得到了助力,特別是針對採用其 Chrome瀏覽器的PC和搭載Chrome OS系統的Chromebooks筆記本的網頁應用。如今Android正採用谷歌的一個還沒有商標名的瀏覽器,但谷歌已經為Android推出了一款 Chrome,該瀏覽器最終將充當混合應用的後端引擎。
Google+吸引力不俗
谷歌也能從關於其社交網絡服 務Google+的好消息中獲得安慰。麥克·金說,儘管在用戶量和使用時間上落後於Facebook,但Google+仍吸引了很多開發者的注意。他表 示,被問及Facebook的社交圖譜還是「谷歌各項資產的網絡效應」將會在公司社交戰略方面發揮更重大的作用時,61%認為是Facebook,39% 認為是谷歌。麥克·金補充道,對谷歌來說這讓人印象深刻。「鑑於Facebook在用戶規模和影響力方面的巨大優勢,你可能以為該比例會形成10比1的鮮 明對比。」谷歌提供的服務不僅僅是Google+,它正將Google+和其它在線資產整合。(樂邦)
(本文來源:網易科技報導 )
儘管Android平板電腦數量龐大,但目前為止,尚未有一款產品能夠與蘋果iPad正面對抗
導語:美國《連線》雜誌網絡版今天撰文 稱,蘋果新iPad的發布將給Android平板電腦帶來沉重的打擊,使之喪失僅有的硬件優勢。如果要繼續在平板電腦市場生存下去,谷歌應當主攻低端市 場,吸引開發者為其編寫獨家殺手級應用,甚至要甘做後台系統,推動Kindle Fire等熱門產品的發展。
以下為文章全文:
蘋果新iPad的發布,有可能令本已處於邊緣的Android平板電腦面臨被徹底打垮的風險。
作 為最成功的「純」Android平板電腦,三星(微博)Galaxy Tab系列產品也僅在全球佔據6%的份額,而且還是4款產品的合併份額。亞馬遜和巴諾書店(Barnes & Noble)的產品表現相對較好,但這些設備並不以Android的品牌來推廣。相反,谷歌的操作系統只是被封裝在亞馬遜和巴諾書店定製的界面中,默默在 後台運行。
目前為止,三星、索尼和華碩等公開推廣Android品牌的平板電腦廠商,都在重點宣揚硬件優勢。換句話說,如果你想要4G數據傳輸速度、頂尖的CPU和出眾的屏幕,便可使用Android設備。
然而,採用現代化配置的新iPad已經發佈了,即使是最高配置的Android平板電腦也已優勢全無,導致谷歌的平板電腦戰略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甚至有分析師提前判了Android的死刑。美國市場研究公司Forrester分析師薩拉·魯特曼·艾普斯(Sarah Rotman Epps)說:「Android想在美國發展品牌平板電腦,已經沒有希望了。」
那麼,谷歌和它的盟友如何才能吸引消費者放棄iPad,選擇Android平板電腦呢?以下是谷歌可以考慮的三大生存法則:
主導低端市場
現在看來,蘋果顯然已經牢牢掌控了高端平板電腦市場。從500美元的入門版,到830美元的高配版,要買一台iPad花費不菲。
然而,早期的銷售數據顯示,新iPad已經獲得了巨大成功。有報導稱,在上市後12小時,iPad在蘋果紐約第五大道旗艦店的銷量就達到1.3萬台。蘋果官方數據顯示,新iPad的預訂需求遠超預期,上市第一個週末的銷量超過300萬台。
毫無疑問,人們都願意花大價錢購買新iPad。
Android平板電腦廠商也在推廣類似的高端設備,但可惜的是,買家似乎並不買賬。摩托羅拉Xoom已經令谷歌顏面盡失,這款產品最低售價都高達600美元,比入門版iPad高出100美元。但Xoom與其他數不盡的高端Android平板電腦都表現不佳。
但亞馬遜似乎找到了正確的方法:打不贏,就降價。
亞馬遜Kindle Fire去年11月上市,很快就躋身亞馬遜最暢銷產品之列。這款產品真正吸引消費者的不是配置和功能,畢竟它只有7英吋,而且沒有配備攝像頭,存儲空間也十分有限。由於亞馬遜的應用商店與蘋果相比完全不是對手,所以應用同樣無法構成吸引力。
亞 馬遜真正的殺手鐧是價格。Kindle Fire的上市價格僅為200美元,還不到成本價,而其他10英吋Android品牌平板電腦的售價則高達400至500美元。除此之外,Kindle Fire還搶佔了Android同胞兄弟的市場,在方興未艾的平板電腦市場獲取了16%的份額,幾週的銷量就超過其他廠商一年的銷量。
在亞馬遜成功後,谷歌或許一直在密切關注事態發展,並重新評估自身的戰略選擇。上週有傳言稱,華碩將推出一款150美元的Android平板電腦,並將採用Nexus品牌。
Nexus 品牌是由谷歌和合作生產商共同協作的產物。以往,這類產品都是以旗艦智能手機的形式發佈的,主要是為了展示新版Android系統的各項功能。如果谷歌能 夠將下一代Android系統安裝在Nexus平板電腦中(而非智能手機中),就可以讓外界相信,谷歌的確重視平板電腦。
「對於一款操作系統而言,Android要獲得更大的吸引力,應該在系統(或內容)與硬件之間營造更強的協同作用。」NPD分析師本傑明·阿諾德(Benjamin Arnold)說,「Nook和Fire的成功源於很多原因,內容與設備的密切整合是其中的重要一條。」
獨家殺手級應用
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被人遺忘。但不幸的是,在谷歌說服開發者首先為Android編寫代碼前,Android平板電腦用戶確實很難享受到最新、最好、最酷的軟件。
Instagram 就是一例,作為最熱門的iOS獨家應用之一,該產品目前的全球用戶已經接近3000萬。這是一個巨大的成功,而且至今沒有放緩的跡象。雖然該公司CEO凱 文·希斯特羅姆(Kevin Systrom)表示,Instagram很快就將登陸Android,但這卻是經過了眾多Android用戶的長期請求後做出的決定。
「谷歌完全可以對開發者施以援手,與他們共同發揮平台的最大潛力。」跨平台移動記事本應用開發商Catch CTO安德里斯·思科貝爾(Andreas Schobel)說,「關鍵在於應用。」
其 他業內企業也試圖借助谷歌的平台發展自己的Android應用商店。Nvidia就在Google Play應用商店內推出了一款Tegra Zone應用,這其實是一個遊戲門戶,專門提供針對Tegra 2和Tegra 3 CPU優化的遊戲軟件。移動運營商也試圖通過自有品牌的應用商店吸引開發者,包括Verizon的V-Cast應用商店和AT&T的App Center。
但谷歌並不需要通過分化的Android應用商店來吸引用戶。這些雜亂的渠道反而會令用戶困惑,弊大於利。
谷 歌需要做的是借鑑蘋果的做法,並將Google Play——這是一個發佈不久的項目,將應用、音樂、視頻和圖書業務整合到一起——打造成為一項真正有吸引力的業務。進駐蘋果App Store意味著巨大的下載量,所以,如果谷歌也能為Google Play吸引大量關注,開發者將會很願意與谷歌合作。
要進一步增強實力,谷歌還需要通過一套「組合拳」來尋找新的殺手級應用,並將其預裝到新一代Android平板電腦中。「可以在新硬件發佈時推出這種策略,屆時肯定能吸引用戶。例如,《憤怒的小鳥(微博)》特別版。」NPD的阿諾德說。
谷 歌怎樣才能找到下一個《憤怒的小鳥》呢?需要全面發展開發者社區,與他們進行互動,並提供最好的服務。谷歌已經開展了一些項目,例如與麻省理工學院合作為 開發者創造更好的工具,以及借助Android Design網站來明確最佳編碼方式,甚至還在全球推出了一系列Android大學課程,為谷歌吸引更多的第三方開發者。但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甘做後台系統
俗話說得好,「拿得起,放得下。」所以,谷歌或許是時候放棄Android平板電腦了。換句話說,只需留下最重要的部分即可。
「作 為亞馬遜和巴諾書店的底層平台,Android可以取得巨大成功,但作為品牌平台,卻未必。」Forrester分析師艾普斯說。她表示,東芝(微博)、 戴爾和HTC等OEM廠商都將採納微軟的計劃,在Windows 8今年晚些時候發佈後推出Windows平板電腦。
作為亞馬遜和巴諾書店 的後台系統,Android能否給谷歌帶來足夠的利益?無論是Fire的Silk瀏覽器還是巴諾書店的Nook,都將谷歌設置為默認搜索引擎,這表明谷歌 仍然可以通過這些產品獲得廣告收入。雖然Android的品牌認知度可能會喪失殆盡,但這是否真的重要呢?
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儘管對於為 Android的外觀而努力工作的谷歌員工而言,這或許有些殘酷。放棄高端平板電腦市場,將精力集中在Fire和Nook等低端設備上,的確有一定的意 義。雖然這相當於為其他OEM廠商提供了一個投入微軟懷抱的機會,但沒有證據表明微軟有能力在平板電腦市場挑戰iOS。
從長遠來看,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已經廣受歡迎的熱門平板電腦身上,並投入更多資源為Fire和Nook開發應用,將會獲得回報。除此之外,應該將剩餘的精力投入到手機和Google Play中。通過這種方法,谷歌便可建立起一個強大的Android生態系統。(鼎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