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21cbh.com/HTML/2011-5-17/wNMDAwMDIzODYwNg.html
「智能電視的出貨量越來越大,但是彩電廠商卻高興不起來,因為操作系統領域的免費快餐可能就要吃到頭了!」一家彩電廠商的負責人5月16日如是告訴本報記者。
目前國內的智能電視佔平板電視出貨量的比例還不足5%,但市場調查機構預測,最遲到2014年全球智能電視出貨量將突破9000萬台。這是一個令彩電行業振奮的數字,吸引了很多廠商紛紛殺將進來。
彩電廠商在相互廝殺中猛然發現,上游的操作系統完全被美國的谷歌、微軟和蘋果等廠商控制。隨著Android系統的升級和越來越多彩電廠商投入其懷抱,谷歌和其授權的芯片廠商也在改變策略,其平台部分收費已經出現了苗頭,而彩電廠商的利潤空間在不斷縮小。
彩電廠商決定聯手制定全新的行業標準以對抗上游的壓力。
免費快餐終結
谷歌的Android平台在進入3.0後也開始部分封閉,其中有部分程序已經開始加密收費。而Windows系統每台的授權費用甚至達到100美元
5月6日,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海信集團副總裁王志浩,以及長虹多媒體產業群董事長林茂祥在深圳彩電節上籤署了建立國內首個智能多媒體技術標準聯盟的協議。5月13日,海信宣佈與樂視網全面戰略合作,將後者開發的TV版樂視網置入其智能電視應用軟件商店中。
5月15日,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在北京高調宣佈,公司將進行戰略的全面轉型,提出「未來10年將全面智能化」,為此海信已下定決心,全面啟動智能化戰略,所有相關產業(多媒體、通信、家用電器、智能交通、地產)都將以智能化為戰略目標。
這一連串動作背後,其實,海信、TCL等彩電企業在智能電視操作系統上都遇到了一些麻煩。
從 2001年開始,TCL就提出「天地一家」的互聯網電視策略。2002年,海信則聯合新浪網、陽光衛視推出了自己的互聯網電視,包括2009年TCL等推 出的互聯網電視。這些電視往往是採取英特爾的芯片、微軟的Windows系統或者Linux的操作系統,但是由於帶寬、軟件等外部因素的缺失,均慘遭失 敗。
而隨著谷歌的Android系統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領域取得成功後,從2010年下半年開始,三星、海信等國內外彩電廠商紛紛推出基於Android系統的智能電視。
一位彩電廠商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國內外廠家推出的智能電視中使用Android系統的佔到90%以上,只有TCL針對Android和Windows系統都推出了產品,而部分彩電廠商還在使用Linux或者自己開發的系統。
記者瞭解到,海信推出了自己的HI-OS系統,其核心平台也是Android,不過也使用了部分Linux的平台技術,彩電巨頭集體靠近谷歌主要是其系統平台的開放性,以及免費的模式。
值 得注意的是,在最初智能電視採取Android2.2或2.3版本系統後,很多彩電廠商將目光瞄準了應用於平板電腦的3.0版本,但谷歌的Android 平台在進入3.0後也開始部分封閉,其中有部分程序已經開始加密收費。而Windows系統每台的授權費用甚至達到100美元,這導致彩電廠商面臨成本上 升。
由於智能電視規模偏小,國內彩電企業在與上游系統商及第三方軟件商的談判中處於不利的地位。有彩電廠商人士告訴記者,三星2010年的 平板電視出貨量達到了3500萬台,而國內出貨量最多也只有800多萬台,在與開發系統的谷歌、微軟,以及得到谷歌授權的一些中間商談判時往往面臨著不利 的局面。
海信互聯網運營中心總監高雄勇表示,彩電企業如果分散與系統商談判是無法成功的,大家聯合以來以規模來與其博弈效果則更好。
李東生和海信的高管都表示,新的智能多媒體技術聯盟未來不一定採取Android系統,顯然這也是彩電商集體向系統商施壓的做法。
互聯互通、四屏融合
「在智能化的時代,誰封閉就意味著滅亡。」
在周厚健看來,如果這次國內彩電企業繼續各自研發和推出智能電視,而所有消費電子產品不能做到互聯互通或四屏融合,那麼彩電行業的這次智能化衝刺依然會遇到麻煩。
高雄勇則表示:「在智能化的時代,誰封閉就意味著滅亡。」
海信、TCL、長虹發起成立的智能多媒體終端技術聯盟,期望建立起中國企業自己的技術標準。
據介紹,該聯盟將主要開展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智能電視應用程序商店技術標準;二是智能電視互聯互通應用規範標準;三是智能電視操作系統技術規範標準。後續還將逐步制定智能手機、智能平板等各種智能多媒體終端技術標準。
為了獲得更多第三方軟件商的支持,三家彩電企業將推動彼此的智能手機、電視等產品之間的互聯互通。記者瞭解到,2010年這三家企業平板電視出貨總量就達到2100萬台,而手機出貨總量更是達到4000萬台,是個龐大的終端陣營。
據悉,目前智能電視的應用程序總數量依然只有幾千種,這與智能手機幾十萬種的應用軟件無法相提並論,其主要原因就是智能電視市場規模依然太小,而且缺乏互聯互通和成熟的商業模式。
高雄勇甚至表示,其實互聯互通除了國內的閃聯標準,以及國外的DLNA等標準外,海信的目標是與所有中外消費電子巨頭的產品都做到互聯互通,「不能做到互聯互通就不是智能多媒體。」
不過,創維、海爾和康佳等三家彩電企業並沒有加入這一聯盟。「這是個好事,但是智能電視還剛剛開始,其具體的定義和技術標準還沒有確定,而工信部也制定類似的標準。」創維集團副總裁楊東文告訴本報記者:「我們要再看看,如果這個三家企業的技術聯盟確實好我們也會加入。」